读了莫言的《酒色赋》之后 ,你了那些感想?

    你可能读过莫言的《檀香刑》《蛙》《丰乳肥臀》,那你读过“莫言深度好文”“莫言最美的一首诗”“莫言最精彩的一段话”吗?在一些微信公众号、纸媒杂志上,这些内容的传播之广,很可能已经超过了莫言的小说。

    在莫言的微博上,有一位网友留言说:”莫老师,学生不才,把您的《酒色赋》配了音乐,有时间请指点。”并附上了歌曲的链接地址。莫言谦和友善地回复了这条留言:“谢谢您的热心,我也见到了网络上流传的所谓‘莫言’的《酒色赋》,但该文非我之作。”

    出于好奇,我上网搜索了这篇《酒色赋》,于是就被它惊呆了。文章写到: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如果婚姻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在这篇“赋”里,男人活着就是为酒、为色,而这不仅赋予了女人生活的意义,还造就了作家的事业,以至于是生命的价值所在!但就是这样的文字,被堂而皇之地冠之以“莫言作品”而广泛传播,并且被很多人信以为真。

    此外,最为多见的“莫言说”连文章都不是,而是一则则的短语录。比如:“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莫言”“叫我滚,滚了。叫我回来,对不起,滚远了。——莫言”。

    仿冒语录、仿冒美文是互联网文化的一大景观,受害者远不止莫言一人。“重灾区”还包括张爱玲、杨绛、鲁迅、白岩松等。 

    “莫言语录”一类文字的流行,反映出的是在中国相当广泛的人群中,阅读素养极低。人们能够、愿意从文字中接受的东西,就是这样的鸡汤文或“酒色赋”;他们缺乏对阅读内容的基本判断能力,也不想通过读书来扩大自己的认知、深化自己的思考,而只需要从这些简短的文字里寻求一些共鸣、一点抚慰。与此同时,他们又崇尚名人,崇尚地位。

    希望国人的阅读素养能越来越好,希望认真读书和思考的人能多过相信“莫言语录”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莫言的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