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冠阳愈人员现在能去北京吗?需要什么条件措施?

22日,广东中山的一名女子解除隔离10天后,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这一病例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为什么会出现假阴性的情况?核酸检测还靠谱吗?无症状感染者是否加重了防治难度?

国家第六版诊疗方案明确,新冠肺炎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也提出,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需要排除可能产生假阴性的因素。

“出院病人依然要做好居家隔离,在家进行分餐制,现在有报道说有些病人出院两周后又出现阳性,但目前对病期以及带毒的时间还不清楚,为此我们要求所有患者两周、四周要回医院随访。”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主任医师张复春建议。

焦点一:为何出现假阴性

患者个体化差异也是重要因素

“新冠病毒有易传染性,就算一点火星,也能点燃整片森林。”

疫情发生以来,假阴性患者的话题,受到各方关注。

“假阴性的确是眼下困扰我们的问题。采样质量差、采样方法不规范、试剂质量稳定性、病毒变异等都会影响结果。”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何浩说,新冠病毒经呼吸道最先侵入鼻咽部,再向下呼吸道扩散。随着病情发展,咽部的病毒量可能会下降,而在患者的血液、粪便中发现病毒的可能性增加,病毒量的变化及样本质量不佳,导致咽拭子检测的准确度降低。

医护人员采样操作不规范,比如采样部位不合适、样本保存欠妥等,也会造成核酸检测的假阴性。“假如新冠病毒怕热不怕冷,现在天气转暖,如果采样后保存不当,也可能使标本病毒载量降低,从而影响结果。” 何浩说。

患者个体化差异,也对核酸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阳隽举例,《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详细报告了美国第一例2019-nCoV感染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该患者在发病的4~11天口咽拭子冠状病毒核酸均显示为阳性。

在广医二院的发热门诊,也收治过一例高度疑似患者,CT检查显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经过3次采样送检了6份样本,只有1份显示阳性。阳隽表示,该院收治的其他10余例CT提示存在病毒性肺炎改变的患者并未出现这种情况,考虑与患者个体差异相关。

何浩则提醒,核酸检测假阴性有可能导致无症状感染者和处在潜伏期的人群被漏掉,给防疫工作带来压力。“新冠病毒有易传染性,就算一点火星,也能点燃整片森林。”他建议,应该进一步扩大筛查范围,一线医护人员更要提高警惕,谨慎判断。

焦点二:核酸检测是否靠谱

“要相信核酸检测的结果。如果医护人员正确取样,核酸检测的结果肯定就准确。”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在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中强调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的具体措施和要求,并细化标本采集和处理方法,增加单靶标阳性病例的判定原则。

什么是单靶标阳性?对普通公众来说,这有一定的陌生感。

“目前血清学抗体检测的方法还需要临床验证,所以病毒核酸检测仍是确诊的主要手段。”阳隽解释,在同一份标本中至少2个新冠病毒特异性位点检测阳性,才能确诊阳性。如果出现单个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则要重新送检复核。《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则指出,如果重新采样和检测后,结果仍然是单靶标阳性,可判定为阳性。

但对于试剂盒,何浩认为,疫情暴发以来,核酸检测试剂从无到有不足1个月时间,试剂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进一步验证。检测的原理是根据病毒特异性信息来判断检测结果,新冠病毒的特异性位点有没有找准,值得进一步验证。“而且冠状病毒的一大特点是变异快,它的每一次复制都可能产生变异,特异性位点会不会在这些天发生了变化?这些都值得谨慎考虑。”他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有自己的判断。他呼吁,要相信核酸检测的结果。如果医护人员正确取样,核酸检测的结果肯定就准确。

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2月14日对外透露,近日,在钟南山院士的指导下, 该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等单位最新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IgM抗体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已在实验室和临床完成初步评价。

阳隽认为,任何一个检测技术目前都难以达到100%准确的结果,但核酸检测与IgM抗体合用有望提高检测率,就像临床上选用多个肿瘤指标一样。目前,核酸检测检测仍耗时较长,血清学抗体检测若能投入使用,检测效率将会大大提高,具体有待临床验证。

焦点三:无症状感染者怎么办

若群体产生抗体,疾病可能被抑制

“广东目前进入疫情平稳期,但外来输入性病例随着复工也可能增加,普通人群的防护仍要提高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无症状感染者,同样给疫情防控带来压力。

“我们对于披露的这些信息的解读要持谨慎态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认为,无症状感染的个案是存在的,但从现有掌握的情况来看比例不高,其中还不排除问诊不够细致,实际存在较轻症状的情况;通过无症状携带者传染的个案也很少。

他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出现的时间很短,确切无症状感染的比例有多高有待将来进行回顾性的研究,关注无症状感染的个案对于病原追溯的研究有意义,要引起重视,但这不是现有的防控重点,当务之急还是要把现有十分明确能够做到的有效防控手段做好。

普通市民应如何看待无症状感染者?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主任邓西龙认为不必过于恐慌。她说,既然是无症状感染者,就说明这个病毒还不至于那么毒。要是病毒的毒性很强,感染上就容易致死。出现无症状感染者,就说明病毒对他没有致病力。他自己感染以后就会产生抗体,其实很多的传染病都是这样子的。

她分析,在很多传染性疾病中,发病的人只是冰山一角,其实无症状感染者根本就不是一个新名词,传染病专家叫它携带者。少部分人感染了以后可能有症状,但是大部分人感染了以后,它可能就是无症状。比如流感,也有很多无症状感染者。

“感染了以后,他虽然没有症状,但也会产生抗体,我们整个人群的抗体水平可能就会高了。这一部分人群越来越多了,传染病可能反而会控制下来,就相当于打了疫苗一样的。”邓西龙说,在外面开阔的空间,病毒会被稀释,被传染的几率相对较低,传染病防控的重点就在密闭空间,比如商场、餐厅等。

何浩也认为,根据规律,新发急性传染病发展到了中后期,无症状感染者就像藏在水下的冰山会越来越多,人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少量病毒,但大部分人并不发病。“广东目前进入疫情平稳期,但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广东还有病例,外来输入性病例随着复工也可能增加,普通人群的防护仍要提高重视,不能掉以轻心。”

焦点四:出院后转阳性怎么办

“从传染病发展规律来看,在恢复期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不会排出病毒,短期内也不会再感染,普通人群不必过度恐慌。”

多地先后出现治愈出院患者又转阳性的案例。公众很关注,这与假阴性是什么关系?普通人群该如何科学看待?

何浩解释,按照现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核酸检测转阴,说明体内没有病毒,可以出院。从传染病发展规律来看,在恢复期人体会产生保护性抗体,一般不会排出病毒,短期内也不会再感染,普通人群不必过度恐慌。

侯金林分析,个别出院后转阳性的患者,可能是因为有基础疾病,由于机体免疫功能的缘故,康复时间长一些,这并不代表着,这个病毒总的特性会变成乙肝病毒一样变成慢性病,它不会的。

邓西龙认为,很多人觉得出院病人的样本里又检测出阳性,是很大的事情,但其实这说明现在的检测手段是很先进的。“观察到了,就会去做一些相应的措施,不断完善传染源的管理、传播途径的切断,不应该那么恐慌。” 邓西龙说。

对这些治愈出院后又转阳性患者,如何进一步防控疫情?

张复春说,目前对于新冠肺炎的病程、恢复期等都还不清楚,根据广州市卫健委最新发的通知,广州要求所有患者出院后2周要回医院随访,医院将持续监测病毒核酸,拍胸片、CT观察病情。

张复春特别提醒,有些出院患者无症状但如果检测阳性,仍可能成为传染源。出院后的患者继续做好居家隔离,勤洗手,做好隔离、戴好口罩,一定要及时到医院随访。他同时呼吁,希望出院患者捐献血清,帮助对危重病人进行血清治疗。

阳隽则表示,近日广医二院也收治了一些达到出院标准的新冠肺炎康复者,在继续医学隔离的14天,医务人员会对康复者进行咽拭子、肛拭子等检测,14天后检测均为阴性才能回家。康复者们对医学隔离都比较理解和支持。

记者从广州市卫健委获悉,此前,广州已细化了出院病例管理政策,基于当时有研究人员发现患者长时间携带病毒的情况,广州组织专家研判,制定了出院患者继续隔离健康管理14天的规定,市防控办还为外地病例出院后提供了指定的康复场所。

【记者】朱晓枫 姚瑶 吴少敏

【通讯员】许咏怡 张秋霞 贾卫东

如何应对出院后复阳现象?

“依据现在的治愈出院标准,要求两次阴性,没有临床症状,但这无法证明患者体内的病毒是否是仍然是活病毒,而如果还存在活病毒,就可能导致传染。”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广发表示,对复阳患者,同样不可轻视。他建议,有必要对复阳患者进行病毒培养测试。

如果出现复阳患者,应对导致其复阳的病毒进行病毒培养,检测其为活病毒还是死病毒,如果复阳患者有病毒培养阳性的,就证明其体内依然有可以导致传播的活病毒。如果情况如此,王广发指出:“那我们真该更加深刻地认识新冠病毒这一新发现的病毒。”

疫情最新动态:31省区市新增确诊11例均为境外输入

4月25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1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云南3例,上海2例,四川2例,江苏1例,福建1例,广东1例,陕西1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抱定必胜信心,加快工作进度,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实到位,苦战实干、攻坚克难,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4月24日上午在宝山区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孙春兰副总理在上海调研指导时提出的要求,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压实责任、担当作为,以更加坚决果断彻底的行动和举措,推动社会面清零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4月24日,北京市召开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田伟表示,这轮疫情呈现传播隐匿、来源不明、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必须严防死守、以快制快。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最果断措施,以最快速度管控风险、流调溯源,坚决阻断病毒传播链条。

  4月24日,苏州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将有关情况向大家进行通报。当前,苏州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这两天新发现的阳性感染者,不少来自重点人群筛查,个别来自发热门诊,涉及不同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员,呈现多点散发的态势。这就说明,目前社会面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对疫情传播的警惕性丝毫不能放松。

  “目前,一些市民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以及‘动态清零’政策均有一些认识误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沈银忠,他表示,“选择‘动态清零’是人类历史上消灭传染病策略的一贯延续,更是两年以来我国抗击新冠积累的宝贵经验,这是科学、必要、可行的。”

  抱定必胜信心,加快工作进度,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实到位!孙春兰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4月23日至24日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执行“动态清零”总方针,抱定必胜信心,加快工作进度,切实将各项举措落实到位,苦战实干、攻坚克难,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参加相关活动。

  23日晚,孙春兰主持召开疫情防控专题会,研判形势,分析问题,提出工作要求。24日,孙春兰前往浦东新区三林镇联丰村,考察了解村庄封控管理和疫情防控情况,要求加强流调排查,科学判定密接人员,尽最大可能在较短时间内集中隔离密接人员,彻底管住风险人群,并切实保障好居民生活,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100米”。在花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孙春兰仔细了解该中心参与疫情防控处置等工作,要求担负起疾控流调排查、保障群众基本医疗服务等职能,为“四应四尽”提供专业支撑,积极开展健康科普宣传,当好居民的健康守护者。在浦东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孙春兰听取浦东推进社会面清零攻坚情况汇报,与相关街镇视频连线,就当前疫情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如何确保早日实现清零目标等同与会同志深入分析研判,提出明确要求。

  孙春兰指出,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社会面清零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落实“四应四尽”,采取最彻底的办法阻断传播源,以最坚决的措施管控到位,落实时间越久,消耗的资源越大,疫情拖尾越长。要在继续围绕转运环节强化衔接加快工作的同时,以管理为中心,抓好工地、企业以及保供人员、快递人员、志愿者等重点人员管理,巩固扩大防控成效,坚决防止“跑冒滴漏”造成疫情波动。要确保核酸筛查应检尽检,严格按照筛查标准和方案执行,及时发现并转运阳性感染者,有力支撑社区清零目标实现。要实现密接人员应隔尽隔,强化流调排查,落实“四早”要求,找准疫情传播源和传播渠道,锁定并有效管控风险人员。要推进阳性感染者应治尽治,坚持分类收治,落实双向转诊,精心救治患者特别是重症、危重症患者,全力护佑每一个生命。要开展好重点点位“拔钉子”行动,聚焦疫情较重的区域、单位,逐一分析研判,拿出具体方案,集中攻坚,坚决拔点。要落实“四方责任”,严防大型企业、建筑工地、养老机构等发生聚集性疫情,严格闭环管理,齐心协力守牢阵地。

  越是社会面清零攻坚关键时刻,越要振奋精神、攻坚克难!李强今天在宝山区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今天上午(4月24日)在宝山区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孙春兰副总理在上海调研指导时提出的要求,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压实责任、担当作为,以更加坚决果断彻底的行动和举措,推动社会面清零攻坚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对照“四应四尽”要求,把工作做到前面,把问题想在前面,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全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李强来到宝山区江杨北路上一处租赁住房项目现场,检查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听取全区建筑工地分区分级管理和复工复产情况汇报,就进一步落实“四方责任”、严格闭环管理,增强自律意识、加强人员防护等提出明确要求。随后,市领导在宝山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听取该区社会面清零攻坚和风险人员应转尽转等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汇报,与大家一起分析研判当前区域疫情形势,查找漏洞不足,研究改进举措,深化推进攻坚重点行动。

  李强指出,越是社会面清零攻坚关键时刻,越要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坚决克服侥幸心理、松劲心态,切实把已经明确的各项攻坚重点任务抓实抓细抓到位。要对照“四应四尽”要求,把工作做到前面,把问题想在前面,科学研判疫情发展趋势,及时调整优化防控措施,全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转运收治隔离场所要想方设法挖潜力,社会面管控和“三区”管理要从严从紧管到位。有力有序开展好检测筛查行动,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持续优化“采、送、检、报、转、收”流程,推动高效衔接,切实提升效率。加快推进核酸采样点建设,在提升采样便利度和检测速度上下功夫,想方设法扩大采样检测人员来源,抓紧招募一批、培训一批、储备一批。要盯住底板、守牢底线,全力做好物资保供和就医配药等民生保障工作,进一步排摸社区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做到心中有数、保障有方、托底有力。要耐心细致做好群众工作,及时释疑解惑、回应关切,更好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配合,持续引导市民增强自律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广大基层一线干部坚守岗位、持续奋战,为疫情防控工作付出了艰苦努力,要加强关心关爱,给予更多支撑保障,及时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更好团结广大群众打赢疫情防控大仗硬仗。

  市领导诸葛宇杰、郑钢淼参加相关活动。

  坚持不懈、坚定不移,扎扎实实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龚正在企业、社区、高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4月23日至24日在企业、社区、高校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时指出,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孙春兰副总理在上海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时提出的要求,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坚持不懈、坚定不移,扎扎实实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全力跑赢病毒,早日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同时做好生产经营,保障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

  龚正一行来到闵行区一家制造业企业,察看厂区闭环管理和生产经营情况。龚正指出,要严格落实防疫措施,总结防控经验,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同时做好生产经营,保障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在位于松江区和浦东新区的大型工厂,市领导实地察看,听取工厂突发疫情处置、封闭管控、风险人员转运收治隔离等情况介绍。龚正强调,对感染人数多、传播风险高的重要点位,要切实筑牢闭环防线,防止疫情向社会面外溢,要集中力量资源,加快核酸检测和转运隔离,全力阻断病毒传播。

  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四应四尽”各项工作,动态调整“三区”划分,优化差异化管理措施

  在位于闵行区的上海康城,市领导察看超大型社区疫情防控和切块分类管理情况。龚正说,当前防控工作正处在最吃劲、最紧要的关头,要强化责任担当,落实“四应四尽”各项工作,加强社区管控,确保核酸筛查应检尽检、不漏一人,同时规范检测流程,避免交叉感染。要根据筛查结果,动态调整“三区”划分,优化差异化管理措施,杜绝安全风险隐患,增强居民的信心和责任意识。要组织好社区工作者、机关干部、物业、志愿者等力量,保障好居民看病配药和物资供应等基本需求,做好特殊人群兜底服务。

  关心关爱师生身心健康,做好生活物资保供工作,守护好校园安全

  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龚正听取高校疫情防控举措落实情况并指出,高校封闭管控期间,要把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行动、堵塞漏洞,要关心关爱师生身心健康,做好生活物资保供工作,守护好校园安全。

  蔬菜怎么也抢不到?打120要等等等?疫情下,上海市民的困境改善了吗?记者实地回访→

  上海实施了较长时期的大面积封控

  不少市民在求医问药、物资保障、紧急出行

  以及社区生活等方面

  都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这些“民生难点”现在是否已有改善?

  对市民前期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进行了回访

  封控在家居民的物资保障改善了吗?

  每天开好几个APP?买菜要靠抢?

  4月24日早上5时55分,杨浦区同济北苑的诸女士被闹铃准时唤醒。她同时打开几个APP,开始买菜。

  和许多上海市民一样,随着小区封控时间的延长,看着家里逐渐清空的冰箱,诸女士曾有些慌乱。“4月4日那天居委发放了一些政府物资,但数量不多。好在之前加了小区微信群,看到有人组织团购,我就加入了。”

  “后来政府发过好几次物资,其中还有云南捐赠的大礼包。同时我时不时通过团购和电商买些东西,到今天,家里已经囤了一冰箱的食物,一段时间内的确不担心吃的问题了。”诸女士介绍,之前她在叮咚、盒马、京东等电商平台上下单,成功率并不高,到了4月中旬,明显感觉到商品种类变得丰富了一些, 抢菜难度开始有所下降,配送速度也有所提高。“比如叮咚比较难抢,如果6点抢不到,我会时不时留意下,它有时候会补货。我今天在叮咚和盒马上各自下了一单,在叮咚上买的主要是水果,在盒马上买了自热小火锅和两只鸡。”

  中午时分,诸女士已经收到了叮咚和盒马的订单。记者随后来到帮诸女士配送的叮咚和平站。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站点,在四平路上。站点内外,工作人员一直在紧张地拣货装货。站长秦有峰指着货架告诉记者,“情况在好转”,目前每天到货量基本是之前的两到三倍。以前只有晚上到货,大概四五辆车的货量,现在白天晚上都开始有货车来送货,一天加起来差不多有十辆。商品种类也在增加,如果说之前都是一些基础的蔬菜肉类,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曲奇礼盒、火龙果礼盒等。 “我们的人员都在陆续返岗,目前已经接近疫情前的水平。”

  不过,记者采访中发现,在物资供应逐步恢复的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开始出现。

  家住大场镇的郭女士说,周边电商网点恢复运营的不多,政府发放的物资对他们一家三口来说也不够多,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主要靠团购维持。 但一些“野生团”价格偏高,质量也难以保证,甚至出现了不少闻所未闻的品牌,但特殊时期大多数人只能照单全收。 还有一些居民因小区人数少,难以达到成团规模,无法靠团购补充物资。“是否能在这些区域多开通一些线下商家,让老百姓通过饿了么等平台骑手去购买。”郭女士建议。

  封控区小区内的“最后100米”,仍是不少居民反映的问题。 诸女士说,她所在小区因阳性感染者增加,导致能下楼的志愿者人数逐渐减少,这给大量进入小区的物资消毒和分发带来了困难。同时,人力缺少和团购网购安全性的问题,使得部分小区“叫停”了一些改善性个性化的物资,居民和居委会、物业之间也产生了一些矛盾。

  物资品质不达标,是逐渐出现的新问题。4月22日上午,马桥万科城的业主张先生收到了政府的第五批物资,但他发现其中一盒速冻鸡翅有些发霉,小区群里也反映了这种情况。居委很快统计发霉物资的数量,当天晚上居委会书记和食品安全部门就上门取证。“具体处理结果还在等待,但政府这种处理速度我们还是满意的,希望以后相关部门能真正做好供应商资质筛查和食品安全管理。”

  这些社区管理难题有解了吗?

  小区“全阴”十几天,突然有“阳”?

  发物资不公平?邻居收到的比我好?

  “越来越多人在团购,每天门口物流不停。”曲阳花苑居民孟女士家窗户正对着东体育会路990号门口,每天看着骑手、司机们来来往往,忧心忡忡。时值4月中旬,小区已被列为“防范区”。“听说许多小区‘全阴’十几天,突然有‘阳’了,肯定跟物流有关系。我们居委只做消杀,我觉得不够。”

  “发物资不公平,我要的油没有,只收到一袋大米。”每次收到居委发放的生活物资,谈阿姨都闷闷不乐,“还有的邻居收到的是新鲜蔬菜,反正都比我收到的好。”

  “这些都是居民的声音,代表他们的真实诉求。”4月23日晚上,记者见到曲阳街道银联居委会书记卢戈润时,她刚刚登记完一名外出就医居民的信息,旋即又背起消毒液容器,给一批新到的日用品做消杀。“不管我们居委有没有能力解决,我们都会尽全力帮助他们。”她说。

  银联居委下辖3个小区,共计1600户3300人,然而居委会近半成员被封控在家,只有4名工作人员能正常上班。所幸,业委会的热心支撑以及被封控在小区的40多名建筑工人就地转成志愿者,4月以来这3个小区情况大致还算平稳。

  但卢戈润也坦言,“一开始真的有些难”。“团购风”刮起来没多久,多个小区突然“阳”了的事情传到居民耳中,居民们分成两派,一派坚决反对团购,另一方则坚持购买可乐、烟酒、小龙虾,每天居民群里都吵得天昏地暗,建议和投诉如雪花般飞进居委工作人员的微信。

  “但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卢戈润笑着说。在居民的“鞭策”下,居委也在不断总结改进工作。 比如,他们响应居民的呼声,开始给每一名物流人员做抗原检测,结果是阴性,才接收物资,做下一步消杀。对此,全小区居民都支持,连最坚定反对团购的孟女士也再没打来过投诉电话,但她仍然每天会在窗口“监督”物流管理情况。

  但仍有些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好。

  譬如物资分配不均。卢戈润解释:居委收到的物资往往是几百袋油、几百袋米,无法平均分给1600户居民,只能大致估算价值后分发,存在一定的随机性,“每次发物资都有居民上门质疑,我都要再解释一遍”。此时记者才留意到,卢戈润的喉咙有些沙哑。

  又譬如核酸检测安排不合理。曲阳花苑的“阳性楼”连续7天未出现阳性感染者,核酸检测频率仍然维持一天一次,居民们很不理解。卢戈润只能一个个做工作,解释现行政策,但居民未必接受这种解释。记者从杨浦、宝山多个小区也了解到,目前仍存在核酸检测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大量居民集聚、“阳性楼”居民被要求下楼采样等情况,引发居民担忧。()

  红码血透患者能到医院接受治疗了吗?

  住宿费花了近10000块

  家住徐汇区的余女士是尿毒症患者,今年72岁,长期在瑞金医院接受血透治疗,每周要做3次。浦西4月1日至4月5日封控的消息发布后,她和丈夫、儿子一商量,立即叫出租车前往瑞金医院总院附近的快捷酒店,打算在那里住5天,解封后立即到瑞金医院做血透。“没想到封了这么多天,昨天我和丈夫才退房去瑞金北院,住宿费花了近10000块。”余女士叹道。

  比经济开销更揪心的是随申码颜色的变化。在宾馆住了一阵子后,余女士的儿子核酸检测呈阳性。作为密接人员,她的绿码变成了红码。根据有关规定,红码患者无法进入非定点医院。好在瑞金医院肾脏科主任陈晓农向这位“老病人”伸出援手,经辗转联系,安排她到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做血透。

  然而好景不长,余女士在浦东新区人民医院做了两次血透后,和丈夫一起“中招”,核酸检测呈阳性。“我之前向疾控中心申诉了好几次,总算把红码变成黄码。”余女士说,“核酸阳性后,彻底变红码了。”4月18日她做完透析后,原本应在4月21日再做,但因为核酸阳性,那天已无法进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焦急的余女士打电话给陈晓农医生。陈医生此前得知她儿子感染后,已考虑“后招”,立即联系黄浦区疾控中心等部门寻求帮助安排。昨晚,余女士在丈夫陪伴下终于入住瑞金北院,把断了2天的“生命线”接上了。

  3月29日,市卫生健康委发文,要求上海所有三级综合性医院或拥有30个以上血透机位的医疗机构均须在3月底前建立应急血透室。 这份文件还对应急血透室的规模、场地和人员、防护标准提出了具体要求。上海疫情期间的血透难问题开始得到明显缓解。 4月16日,市卫生健康委再次发布新政策,要求做好应急血透和阳性患者转阴后健康观察期血透工作 ,包括增设应急血透室、强化应急血透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健康观察期透析管理机制等。

  在陈晓农看来,这两份文件都很及时,切中了多个痛点。然而她也直言,一些政策过于严格,需要医务人员上前一步、主动破解。比如,一些血透患者因为是阳性感染者的密接人员,其随申码显示红码,而根据有关规定,红码患者无法进入非定点医院接受治疗,连医院大门都进不了。“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推出了变通的办法:做血透的红码病人到医院后,出示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由瑞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派人到门口一对一接人。”(查看完整内容)

  配药难解决得怎么样了?

  疫情之下,配药真的难

  “我患前列腺癌,急需两种药品:康士得和博恩诺康。家中库存已告急,再不能配到药,病情就无法控制。”

  “我是肾脏移植者,平日里常用药有14种,现在家里都没有了,能不能帮忙配到?”“我得了肝癌,常用的甲苯磺酸多纳非尼片不够了,能不能帮帮忙?”

  治哮喘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粉雾剂,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醋酸泼尼松,治抑郁症的阿戈美拉汀,治肺癌的甲磺酸奥希替尼片……不少平日鲜为人知、不易记忆的药品名字,近来常出现在各类求助平台上。疫情期间,市民“配药难”的确是个问题。

  目前,全市各区应对“封控期间居民不能出门、无法配药”的对策,主要是让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去医院代配。不过,记者亲历代配药过程后发现,这是一个非常考验体力和脑力的任务。 病患出不了家门配不到药,有难处;代配药的人,同样有难处。

  帮市民配药,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记者从崇明区了解到,志愿者直接往返崇明和市区配送药品,已从本轮疫情之初的“首选项”,变成了如今的“兜底选项”。在“兜底选项”之上,至少已有四项保障机制。

  首先,对于疫情期间特殊药品的配药需求,崇明区相关部门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优先使用可替代药品。其次,若药品确实不可替代,则可通过家庭医生延伸处方配药或者互联网医院线上就诊配药等办法解决。还是不能满足需求的,则可将药品需求提交至村部、居委会,由崇明区内医疗机构启动紧急零星采购。另外,如市民愿意自费购买药品,则可协调社区卫生中心和相关药店,直接在区内进行闭环采购。

  “当以上途径都无法满足用药需求时,市民可向村部、居委会提出需求,由乡镇志愿者、代配药工作交接处志愿者接力,帮市民到市区三甲医院配药。”范莉莉说。()

  120用车和急诊绿色通道畅通了吗?

  打完120,等等等…

  “现在特殊时期,没办法”

  4月22日上午9时许,家住普陀区的叶女士突发急性呕血,家人拨打近一个小时的120急救电话,并和社区申请报备。约45分钟后,接上叶女士的120救护车闪烁着蓝灯一路飞驰,开到了同济医院急诊科。这里也是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同济分站。

  经过预检,叶女士被紧急送入“第二急诊救治区”的抢救室,医护人员对她的意识状态、呼吸、气道和血流动力学进行紧急评估,启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治流程,并予以吸氧、监护、血管活性药物应用等紧急处置。她的家属告诉记者,从拨打120到救护车开进小区,等了约半小时,“现在特殊时期,没办法”。

  同济医院目前对120救护车送来的危急重症患者,分类分层提供服务: 第一是紧急治疗,如严重刀伤等,患者接受治疗后可离院回家;第二是对一些危重症患者,纳入医院新建的“缓冲病房区”,留观等待进一步治疗;第三对于涉及生命的危急重症患者,医院第一时间纳入专科病房,确保患者接受进一步的专业治疗。

  近期市级医院的门急诊业务量激增,担负着救治上海西北片区危急重症患者任务的同济医院,于4月18日开设“第二急诊救治区”。4月19日至23号,“第二急诊救治区”接收、治疗120急救送来的病患169人,未来会进一步保障急诊急救服务供给,保障急救绿色通道畅通。

  同济医院甘泉楼外广场上,记者又发现了第三顶绿帐篷,外形规模明显更庞大。这个帐篷里,建筑工人们正忙着架设照明设备,医护人员也在检查各项细节。据介绍,尽管急诊病房已完全饱和,但医院依旧在收治特别危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危急重症患者。为此, 医院特别在园内搭建起这座“小方舱”,大概能放30个床位。

  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吴登龙介绍,因有新冠阳性病人的间断性出现,医院必须对急诊区域进行严格消杀。为维持对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活动不间断,特别设立“第二急诊救治区”,包括预检室、抢救室和“小方舱”。一旦急诊室进行消杀暂停诊疗,“第二救治区”可以继续接受治疗危急重症患者。同济医院疫情前院内有近2000人医护人员,由于疫情封控、驰援方舱等因素,坚守在医院岗位的只剩约900人。“虽然目前医护人员只有平时的42%,但为确保更多急重症患者得到救治,我们责无旁贷。”()

  巡游出租车推出后就医交通难有缓解吗?

  “前段时间根本没车可叫”

  市民就医交通问题突出

  疫情期间,公交停运,市民就医交通问题一度非常突出。“前段时间根本没车可叫,小区封控出不了门,私家车也不让出去,都不能看病。”市民王女士向记者回忆起不久前出行难的情况。

  她说,由于不是紧急就医需求,自己已在家忍了一段时间没去医院。“不知道需要血透、化疗那些病人可怎么办,他们可等不起啊!”

  从4月18日起,上海推出就医保障巡游出租汽车,供市民普通就医和出院使用。

  王女士向居委会提出就医需求后,由居委会传达给街道。发车前一天,王女士收到了街道的电话,确认其就医信息。

  “确实帮了大忙了。”王女士说,现在封控时间较长,像她一样亟需复查的病友不在少数,还有一些特殊患者更着急。“有了巡游车,小区也给就医居民开了出入证,问题得到了缓解。”但王女士也表示, 目前配备的车辆未必能满足所有人需求,希望今后有更多出租车加入。

  按照规定,巡游出租汽车由区或街镇统一调度、管理和使用。在采访中,有市民告诉记者, 目前公布的政策仍不够清楚,自己并不知道哪些街镇可以提供这项服务,也不知道如何申请。 市民建议,街道应把资源和政策主动明确告知居委会和市民,让基层清楚相关的政策和流程。

  此外,车队队长张卫斌也坦言,按照规定, 居民用车需提供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但部分小区已不再每天做核酸,也有核酸检测出结果滞后的问题,导致居民在用车时核酸已失效。 “我们目前采取的临时补救措施是做抗原检测和要求出示绿码,后续具体怎么做,还要再进一步细化协商。”()

  直击ICU:坚持“动态清零”,全力救治老年患者

  23日,记者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部院区(定点医院)的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病区内,病床整齐排列,病区内危重症患者以高龄老人为主。床头的监护、治疗仪器不时发出“嘟嘟”的提示音,时刻监测着患者的生命体征。

  工作站内,身穿防护服、全副武装的医生护士正忙碌着:记录病人信息、接听工作电话、备药、整理器械;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调整呼吸机参数;帮助病人适应俯卧位呼吸、翻身、检查调整补液速度、记录患者体温……

  14时,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脱掉被汗水湿透的防护服,和感染科、呼吸科等科室的主任一起,准时出现在了会议室里。

  这里,每天下午都会举行线上会诊。定点医院内的医生和母体医院的专家就在院重症患者的诊疗方案,逐一探讨,精准制定“一人一策”。

  23日讨论的这位患者病情复杂,患有精神疾病,突发急性脊髓炎、横纹肌溶解、肝肾功能不全,后期又出现消化道出血,但新冠的临床症状较轻,CT显示有少许的肺部渗出。经过紧张的讨论,十余个科室的主任们共同制定了全新策略。

  “从重症救治上看,本次奥密克戎病毒株诱发的新冠肺炎重型、危重型相较于之前的病毒株发生率低。但奥密克戎传染性极强,尤其是患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感染后病情会加重,而这类病人的数量较多,基础性疾病有不同特点,带来治疗的复杂性。”皋源说,一方面新冠肺炎的治疗,正按照第九版诊疗方案进行;另一方面利用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对复杂病症讨论,形成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仁济南院于4月3收到改为定点医院的通知,4月7中午正式收治病人,主要收治儿童、血透、孕产妇以及有合并症的成人新冠患者。

  “为了最大程度利用好资源,我们对重症监护室的建设始终本着病房设置足、人员配置足、把患者收治足的原则。”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王争说,ICU是救治新冠危重症患者的“主战场”,这里有50余张重症床位,抢救的老人中最大年龄为97岁;此外还有480余张儿科床位。“基础性疾病的诊疗还是按照专科化的设置,我们尽量恢复成定点医院以前的学科建制,让合适的医生去看合适的患者,发挥有限力量的最大潜能。”

  14时半,王争刚刚吃完午饭。他告诉记者,目前临床资源十分紧缺。医院核定床位600张,目前建设目标是892张床位,也就是按照约150%的效率运营。“场地、人手充分发掘潜力,医护人员几乎不轮休,能够进一步腾挪的空间相当有限了。”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主任王兴鹏表示,本轮收治的重症患者中,呈现两个特点:一是老年患者的比例比较高,目前在市级定点医院患者中,70岁以上老人占比接近三成;二是合并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比例比较高,超过60%,其中合并3种以上基础性疾病的占比四成。

  上海坚持防止轻转重与重症救治并重、新冠救治与基础性疾病治疗并重、中西医治疗并重三个原则,汇集全市临床诊疗经验丰富的360余名重症医学专家,加上外省市支援的专家,组建了9支重症救治团队,进驻8家市级定点医院,对新冠重型、危重型和新冠阳性合并基础性疾病重症患者,实行集中管理和综合治疗。

  皋源说,一旦疫情管控放松,病毒会广泛传播,大量重症出现,反过来挤兑医疗系统,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现在上海累计感染者已超45万,其中老年患者增多,高龄叠加基础性疾病、疫苗接种率低,令他们的生命健康受威胁较大。”皋源说,加快“动态清零”,对于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是最大的保护。

  北京通报:“传播隐匿、来源不明、发展速度快”

  4月24日,北京市召开新冠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北京本土感染者+21,高风险+1,中风险+1

  23日16时至24日16时,北京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感染者21例,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具体分布为朝阳区11例,房山区6例,顺义区2例,西城区1例,通州区1例。其中4名感染者为在校学生。

  24日起,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里社区调整为高风险地区,朝阳区潘家园街道松榆东里社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高风险地区1个,中风险地区1个,全市其他地区均为低风险地区。

  北京市疾控中心对4月22日以来通报的感染者139、140、141、143的标本进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均属于奥密克戎变异株,4例感染者病毒序列完全一致,与近期京外聚集性疫情,以及该省外溢至其他省市的病毒序列完全一致。

  23日起,朝阳区暂停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所有线下课程和集体活动,暂停各类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活动,暂停各类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活动,暂停各类职业技能类和专业技术类培训机构线下培训活动,恢复时间将根据疫情防控工作情况另行通知。

  朝阳区继续深化对装修从业人员排查和旅行团排查,即日起区域内的旅行团全部暂停。

  中小学加密核酸检测频次

  4月24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13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田伟介绍,学校严格落实常态化核酸检测措施,组织好停课期间的线上教学,特别是要做好毕业年级的课程辅导,中小学加密核酸检测频次。

  北京本轮疫情传播隐匿、来源不明、发展速度快须严防死守

  4月24日,北京市第313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田伟表示,这轮疫情呈现传播隐匿、来源不明、发展速度快等特点,必须严防死守、以快制快。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采取最果断措施,以最快速度管控风险、流调溯源,坚决阻断病毒传播链条。

  以街乡为单位有序组织好区域核酸筛查,并视情扩大检测范围

  4月24日,北京市第313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田伟表示,要以街乡为单位有序组织好区域核酸筛查,并视情扩大检测范围。加强统筹调度,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在实战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封(管)控区居民服务保障,生活物资要供应充足。封(管)控区要减少人员流动,防止风险外溢。

  4月22日以来累计41例感染者,已隐匿传播1周,短期内出现多代病例

  4月24日,北京市第313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通报本市最新疫情信息。自4月22日以来,本市累计报告41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涉及5个区,其中朝阳区26例、房山区7例、顺义区6例、西城区1例、通州区1例。初步流调结果显示,目前已隐匿传播了1周,短期内出现了多代病例,提示病毒传播隐匿、速度快,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41例感染者中,近1/4为60岁及以上老年人,老年感染者中未接种新冠疫苗比例达50%。

  病例所涉及的风险点位和风险人员要当天排查落位

  4月24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13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田伟介绍,北京这轮疫情呈现传播隐匿、来源不明、发展速度快的特点,必须严防死守,以快制快。疫情处置要事不过夜,病例所涉及的风险点位和风险人员要当天排查落位,以街乡为单位,有序组织好区域核酸检测,并视情况扩大检测范围,加强统筹调度,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在实践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公共区居民的服务保障和生活物资供应保障。

  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今天(4月24日),苏州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将有关情况向大家进行通报。

  苏州市疫情防控最新情况

  4月23日0至24时,苏州市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1例,在昆山市发热门诊发现。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32例(10例来自集中隔离点,2例来自封控管控区,20例来自重点人群筛查),其中太仓市4例,昆山市24例,吴江区1例,姑苏区1例,苏州工业园区2例。今天0时至12时,全市新增阳性感染者9例。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市累计追踪排查在苏州市密接31724人,次密接47685人。昨天(4月23日)核酸检测采样1029.3万人次。今天继续开展重点区域核酸检测,截至12时,全市总计采样782.9万人次。目前,苏州市共有中风险地区2个,封控区181个、管控区125个、防范区21个。

  当前,苏州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这两天新发现的阳性感染者,不少来自重点人群筛查,个别来自发热门诊,涉及不同行业、各个年龄段的人员,呈现多点散发的态势。这就说明,目前社会面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对疫情传播的警惕性丝毫不能放松。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在周边外省市高位运行的疫情重压下,我市疫情防控存在着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集中力量迅速扑灭当前疫情,齐心协力强化常态化防控。众所周知,传染病防控有三大原则,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

  因此,我们第一条就是持续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不断完善筛查策略,合理安排检测频次,尽最大努力优化“采送检报”流程与效率,在第一时间发现阳性感染者,以最快速度控制传染源。

  第二条,进一步加大流调溯源的力度,深入细致排查梳理,按照“分级分区域严管快筛快调快隔”的要求,迅速查明疫情源头,迅速划定三区(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进行管理,迅速切断疫情传播链条。

  第三条,进一步保护好易感人群。除了社会面常态化防控,包括戴口罩、常洗手、常通风,还是要加大疫苗接种力度,尤其针对老年居民,目前正在想方设法,组织疫苗接种小分队,深入基层街道还有农村,提高老年人新冠疫苗接种率,持续筑牢市民的共同的免疫屏障。

  越是最紧要的关键时期,越要增强责任心、鼓足精气神、保持战斗力。我们唯有坚定信心、团结一致,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优化调整防控策略,把各项措施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群策群力、联防联控,坚决守好苏州城、守好江苏东大门。

  急危重症患者无论是否有核酸检测报告 均送至就近医疗机构抢救

  4月24日,苏州市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苏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沈洁通报:苏州市疫情防控期间,市民医疗服务保障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情况,按照管控区域人员和非管控区域人员来进行分类,由相应的医疗机构提供就医的服务。

  一是管控区域人员以及居家隔离人员,都安排到黄码定点医院机构进行就诊。目前,苏州全市有黄码的定点医疗机构有14家。其中急危重症患者可以直接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向所在的社区报备,或者由社区防控人员联系120;非急救的危重患者可以通过所在的隔离点、封控区和管控区公布的服务电话、微信群等方式提出申请,由所在社区或者隔离点安排车辆,点对点送到黄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治疗结束之后安排车辆接回。

  针对一些血透的患者,苏州市专门组织了非急救转运车辆落实点对点接送保障。肿瘤化疗患者、孕产妇等特殊人群由社区进行排摸,按照流程转运至黄码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苏州市最近许多的市民被赋了“黄码”,“黄码”人员参照管控区域人群的就医流程,到黄码的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二是非管控区的人员,可以通过苏周到App、健康苏州掌上行App,或者拨打12306的卫生热线等方式自行预约挂号就诊。就诊当日携带、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或者当日的核酸采样记录。

  急危重症患者可以拨打120求助,经过评估确认后,无论是否有核酸检测报告均送至就近医疗机构抢救。

  苏州市在封控、管控小区主要提供三种医疗保障服务

  为确保救生通道的畅通,苏州市明确:严禁对封控、管控小区隔离点的消防救生通道进行硬隔离或违规占用,保障医疗救护、消防等车辆的正常通行。

  对每个封控区、管控区,苏州市都专门制定了医疗保障方案,通过公布服务热线电话,建立微信组群的方式,以楼栋为单位,实行楼道长或群组的负责制。群众有医疗服务需求,都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社区的医疗服务工作人员,获得及时的服务。

  这方面的服务主要有三项:

  一是提供代购药物的服务。对慢性病、长期用药患者,苏州市安排就近的医疗机构出具相应的药物处方,并提供代购或上门送药服务,其他的市民网购的药物也可以提供代送服务。

  二是提供咨询的问诊服务。群众在封控、管控期间,如遇有身体不适,可联系楼道长、群组、志愿者等工作人员,社区会联系安排专业的医生提供线上、线下的咨询问诊服务。

  三是提供就医的接送服务。封控区、管控区内需要到医院就医的患者,均需到黄码定点医院就诊,对血透患者、肿瘤患者、孕产妇等特殊群体,由患者或家属点对点联系楼道长,由社区帮助联系120急救车闭环接送。封控区、管控区出现急症患者,可由患者家属或社区防控人员联系120急救中心,同时报备社区,再用120急救车转运至黄码定点医院救治。非急诊患者可以通过公布的联系方式,预先提出申请,由社区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车辆转运至黄码定点医院就诊。全市还专门调配了206辆警车,用于封控区、管控区群众的应急保障服务。

  致死率不高?上海公卫中心专家:公众对奥密克戎有三大误区

  4月24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截至4月23日24时,上海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治疗的重型患者160例、危重型患者19例。2月26日0时至4月23日24时,累计感染人数逾40万,累计死亡87例。

  这些数据,再次为公众敲响警钟:奥密克戎绝非“大号流感”。“目前,一些市民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以及‘动态清零’政策均有一些认识误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副主任沈银忠,他表示,“选择‘动态清零’是人类历史上消灭传染病策略的一贯延续,更是两年以来我国抗击新冠积累的宝贵经验,这是科学、必要、可行的。”

  “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奥密克戎。”作为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相关指南制定工作组成员,沈银忠还记得,去年11月26日召开的线上会议首次提到,南非报道了许多既往感染者的再感染。 “这意味着,奥密克戎免疫逃逸的可能性较大,引起了全球学界的关注。”

  他指出,对于病毒而言,变异是其不变的特点,“新冠病毒出现至今,各变异株的传播力、毒力不尽相同。目前学界普遍共识,奥密克戎传播力R0约为10,毒力似乎有所下降。但是,奥密克戎就是最后一代变异株了吗?”他提醒,每一次变异,病毒的传播力基本都会增加,但毒力并不一定减弱,这为疫情防控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如何减少不确定性?只要不给它传播机会,它就无法‘大显身手’,而这恰恰依赖‘动态清零’。”

  沈银忠特别指出一种认识误区:“动态清零”不是零感染的意思,更不是将新冠病毒这一物种消灭的意思,其核心思想是控制病毒传播,如已出现传播则要尽快扑灭,减少感染者基数。

针对不少公众认为的“奥密克戎致死率不高”,沈银忠也有话说。“近日,本市接连公布了多例重症和死亡患者情况,所谓的致死率低,是在大量感染人群为中青年的前提下所观察的。”仅以4月23日数据为例,新增死亡39例的平均年龄78.7岁,最大年龄98岁,均合并有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高血压、脑出血、脑梗后遗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症、尿毒症、恶性肿瘤广泛转移等。

  作为新冠重症治疗的主战场之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3月以来累计收治90岁至100岁老人93名,100岁以上老人5名。目前住院患者中,60岁以上老人占比接近三成,合并基础疾病者超过六成,目前在院的千余名基础疾病较重的患者中,逾四成合并3种以上基础疾病。

  “与之矛盾的是,可用作保护的疫苗反而在此类人群中接种率最低,全球数据均表现为这一特征。”沈银忠说,截至目前,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疫苗接种率为62%,加强免疫接种率仅38%。 “老年人群本就是各种疾病的主要易感、重症、死亡人群,为了他们的安全与健康,实现社会面的‘动态清零’也有极大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沈银忠还提到了 “病死率”与“人群死亡率”的不同概念。以狂犬病为例,其病死率约100%,但人群死亡率却很低。“如今大家讨论奥密克戎病死率低,但感染人数这个‘分母’巨大,人群死亡的绝对人数就并不少了。”在他看来,我国的健康方针始终是“以人为本”,应关注、保护每一个生命。

  第三,他表示,“长期以来,不少公众将奥密克戎和流感作比较。但实际情况是,每年冬春季,全球都有因流感死亡、造成局部医疗资源挤兑的情况,为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负担并不轻。何况,上述特点已经表明,奥密克戎并非‘大号流感’,持续大量传播感染后,必将影响全人群的医疗资源和救治效率。”沈银忠提到,在快速、群体、聚集性的传播感染中,将再好的医疗资源与救治能力匀给大量人群都是不足的。

  始于1918年的大流感,感染了全球约5亿人,此后人类花费数年才得出结论,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如今,新冠病毒出现仅两年有余,感染人数已远超此数目,“遗憾的是,人类现阶段对它也并不了如指掌。”沈银忠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套“三步走”的策略亘古不变,而“动态清零”恰是符合其内在逻辑的。

  “作为临床工作者,我们的目标就是希望每个生命都减少生病的机会,一旦生病,就要尽力救助。”沈银忠说,近期的救治中,大家看到了许多年幼的患儿、老人、血透患者、肿瘤患者,“多么希望他们没有感染,而全社会让更多这样应该被保护的人群避免感染的唯一方式,就是坚持做好‘动态清零’,让平静的日子来得快一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冠患者痊愈半年内死亡风险或增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