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哩哔哩启用https播放有啥用?

每一个暑假中似乎都少不了四大名著电视剧,我们一边昏昏沉沉听着电视剧的声音一边消磨着漫长的炎夏,这个暑假中,四大名著登场的方式却发生了一些变化:

不再是在电视台中作为一种背景音存在,B站正式上架了央视版四大名著电视剧——1986年版《西游记》、1987年版《红楼梦》、1994年版《三国演义》和1998年版《水浒传》,播出至今,一大批包括00后在内的观众开启了一场网上的狂欢,剧中的诸多经典场景成为弹幕攻占下的“名场面”和“打卡圣地”。那些童年中让我们掉过眼泪的场景如今成了大家玩梗和狂欢的地方:比如《三国演义》第一集里桃园三结义中,关羽感动地表忠心“择木之禽得其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张飞不会拽文,只能铁憨憨地说“俺也一样”,弹幕中划过无数个自嘲地“俺也一样”;当《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读过什么书”,随即各科专业书目的名称将屏幕遮得严严实实。网友“抖包袱”式的搞笑解读也带来了新的观剧体验,如《西游记》中玉皇大帝命齐天大圣去管理蟠桃园,弹幕飘过“大圣成了‘桃饱会员’”,后来孙悟空在蟠桃园大吃大喝,醉的不省人事,弹幕又刷道“是吃了‘迷猴桃’吗”。

当《红楼梦》中贾母问黛玉“读过什么书”,随即各科专业书目的名称将屏幕遮得严严实实。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无弹幕,不狂欢”了?哪些影视剧是适合配合弹幕“食用”的?一行行飞逝而过的文字是否分散了观众对于作品本身的注意力,而弹幕中对经典著作的解读使得观剧过程更加有趣还是过于戏谑化?弹幕满屏的众声喧哗之中是否催生了某种意义上的解构和思想的激荡,还是终归会走向狂欢后的散场?以及作为平台方,B站等在制定“弹幕礼仪”、引导用户行为上都做了哪些尝试?文字化的弹幕形式在日后又会衍生出怎样的可能……

最近,澎湃新闻就以上诸多问题专访了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艺评论家南帆和视频平台哔哩哔哩的相关负责人。

弹幕的前世今生:从“军事出圈”到“破壁狂欢”

“弹幕”一词产生于二十世纪初期,最初应用在军事场合中,尤指一战、二战期间两军作战使用大量火力,在短时间内对某一区域实施全覆盖式的连续射击;或是使用大量弹药填充区域空间,通过牺牲命中率换取击中目标的潜在可能性。密集撒落的子弹如帷幕一般,因而被形象化地称为“弹幕”。

值得注意的是,弹幕从军事领域延伸至文化圈层的开端并非始于视频领域,而是对于战争的虚拟模仿——弹幕射击游戏。在此类游戏中,玩家通过眼手脑之间的配合,既要在细小空隙间来回移动并闪避敌方发射的大量子弹,同时又要对敌方目标进行扫射。敌我双方的子弹在屏幕上停留时间较长,密度较高而呈幕状。1997年起发售的《怒首领蜂》系列以及此后的日系风格《东方Project》系列都是弹幕射击游戏的代表。

弹幕与视频的结合始于2006年。最早拥有弹幕功能的网站是由御宅族用户构成的日本视频网站niconico,该网站尝试在视频播放同时增加评语和解说等即时评论功能,观看动画的用户均可以在相同时间轴上发布文字评论,后续观看视频的用户在同一时间段内容放映的同时可以看到此前用户留下的评论,实现一种跨越时空的“交流”。

在同一个视频中,引发用户评论的节点往往具有一定的趋同性:有些视频内容的确因为聚集了“槽点”而引来了遮天盖地的弹幕,而有些则是因为后来者受到之前的弹幕的影响,在某一个引起讨论的点上持续讨论,也能形成幕墙。

弹幕引入中国大致可以追溯到2007年左右,当时的Acfun和bilibili是这一领域的先行者。2012年土豆网启用弹幕视频接入门户“豆泡”,将弹幕从动漫领域引入普通视频领域。2014年起,弹幕逐渐从流视频网站下沉至线下荧屏,湖南卫视举办的金鹰节盛典直播、电影《秦时明月》、《小时代3》等都启用了弹幕互动的形式。当时《纽约时报》刊登评论文章称,不知这将会成为“电影观众最可怕的噩梦还是未来最酷的浪潮”。

我们都知道,后来已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一个部分的语汇、现象,曾经都是在小的亚文化圈层中孵化出来的,弹幕也是如此。它从动漫爱好者与御宅族生产自己文化的圈层中向主流圈中流动时,一定程度保留了该圈层颇有些“黑话”意味的通行语如一些缩略词和调侃的、反叛的精神,当然也难免要濡染别的圈层的特点,比如饭圈会利用弹幕为自己的爱豆“打call”,而一些平台也会引导弹幕的内容和制造弹幕热点。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弹幕现在已蔚为大观,豆瓣的“笑死我了这弹幕”小组集合了将近22万名成员,除了在观看视频时的跨时空互动,有些抖机灵抖得很有趣的弹幕也被网友摘下来,谈笑之余,某一句评论或者词汇也因其贴切和生动,成为新的词汇,比如最近热播的《三十而已》中,就产生了“茶艺师”这样的词,来指称那种介入别人感情的女性。

一些网站甚至在年末评选“年度弹幕热词”,如哔哩哔哩公布的2019年的最高频弹幕是 “AWSL”(注:“啊我死了”的拼音首字母缩写,意指看到非常可爱的事物或人而产生的激动的心情),此外,“泪目、名场面、妙啊、逮虾户、欢迎回家、注入灵魂、正片开始、标准结局”等弹幕也入选了2019年十大弹幕热词。弹幕热词在丰富语料库的同时,也记录下时代的一个个侧面。

弹幕:适合经典的“传播”而非“传承”

为何越来越多的网民在观看视频时习惯打开弹幕呢?对此,学者南帆认为,弹幕提供的“参与感”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传统意义上,作者是作者,读者是读者,两者之间的界限非常鲜明。但是,弹幕的出现使得意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公布出来。弹幕在技术上实现了意见的即时表达和即时可见,观众在观看的同时也成了‘作者’。”南帆说。

这种“作者转换”也可以找到理论的依据,20世纪以来,当代文论研究重点在历经“作者中心”到“作品中心”再向“读者中心”的转换之后,理论学家姚斯与伊瑟尔相继提出“接受美学”的概念,认为文学作品是文本与读者之间的动态交流形式,而读者解读在实质上是参与了作品的存在的。读者通过联想、敬仰、同情、净化与反讽等方式实现了与作者及作品的交流互动,共同参与了作品本身的意义实现过程。而无论是许多网文的创作还是弹幕、乃至于直播,都是“读者中心”时代的产物。

关于经典作品是否适合配合弹幕观看?南帆认为,这取决于对“经典”的定义以及受众希望从经典中获得什么。“依靠弹幕作为吸引人的手段,这是可以的;但如果觉得通过弹幕这种形式就可以把握四大名著的含义,那还是差得远了些。”

“弹幕对于经典的传播是有意义的,但是对于传承或是加深理解,甚至不说加深,仅仅是了解已有的成果都是有相当的困难的。”南帆说。传统作品中有许多含义丰富的内容无法通过二次元的文化符号表达,因而脱胎于二次元的弹幕与传统的“经典”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此外,由于滚动的弹幕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有限,因而弹幕语言多以碎片化的、幽默戏谑的风格出现,在抒发情绪的同时还能博人一笑的“梗”就被自然地筛选出来。那些在现实生活中不经意间累积的压力似乎都可以在哈哈一笑中得到释放,“有压力,找喜剧”正在成为不言而喻的选择,观者在弹幕之中搜寻着屏幕另一端的共鸣。在南帆看来,这些都远远超出了喜剧本身的承受范围。随着传媒形式的丰富和发展,偏向喜剧化的现象显得意味深长。

宫斗剧《甄嬛传》被弹幕“修改”为喜剧

值得注意的是,弹幕作为一种新兴的视频观看方式,也在不断训练着人类的接收能力。“复合意识”指的就是在观看视频画面的同时,可以听背景音乐并兼顾字幕的能力。南帆称,弹幕的加入还不同于字幕,它更多以一种外在的评论形式出现,而现代人可以同时兼顾内容与评论,并且两者互不干扰,这种能力是逐渐培养的。

然而,在融合理解能力提升的同时,对于细节把握的意识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当注意力集中在弹幕的内容时,也许不经意间就会忽略此刻演员的面部表情,而这些表情恰恰是演员的另一种语言。南帆认为,在欣赏一些细腻表演的时候,弹幕相对而言显得不太合适,“而在二次元的动画中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最有名的论断:“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这点出了我们在生产和接受文化时始终需要保持某种警惕:在被大数据和更快的流量裹挟着的、已经肉眼可见地滑向赫胥黎式的滑稽戏,弹幕是否也将大势所趋地走向无意义的癫狂。

从乐观的方面来讲,在今天这种因为分工高度细致化,以至于人的工作越来越精细和机械的枯燥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感受到这种机械和毫无创造力的营生带来的强大的压迫和焦虑感,生活太需要有意趣的调节,而弹幕无疑是一种最轻便短小的实现创造力和获得乐趣的形式;在弹幕的世界中,只要你是一个有趣的人,就有机会成为“意见领袖”:我们可以按自己的心意去解构掉某一种宏伟的解释,可以选择不接受任何意识形态,任何思想的教条:

无论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们曾被怎样教化《三国演义》是讲家国抱负和忠义、《红楼梦》是讲行将没落的大家族的悲剧命运,在弹幕中,我们都可以去质疑:这样的解释是唯一的吗?我们一直接受的就是对的吗?弹幕中频繁的出现“只有我一个人觉得……”就佐证着这种商榷的可能。由而,在弹幕现象的背后是被释放的大众话语权。

弹幕的存在也重新建立了一种现场感:即我们都不是旁观者,在弹幕形成的社区中,大家可以讨论、可以重新解释。而最近几年最热的直播,同样也是为用户“进入”一个事件或情境提供可能。

当然,弹幕现象的背后自然也有“乱象”,和所有因为匿名而出现的网络现象相同,用户并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虽然弹幕的即时性和快速流动性消解掉一种负面的观念长期占据网络话语权的可能,但仍不免在其出现的瞬间影响着观看者的判断,且以“沉默的螺旋”这套理论来看,包括弹幕在内的许多互联网评论的景观都存在以群体意见去打压少数意见的情况。说得长远一些,这种现象的解决当然有待于整个群体的文化水准的提高,但在当下,视频网站作为平台,也需要给出恰当的引导。

哔哩哔哩:弹幕让B站成为一个社区

我们就最近出现的《四大名著》的弹幕现象对话哔哩哔哩的相关负责人时,B站回应称:“B站本身文化很多元,四大名著在站内有很多二创内容,也涌现出了很多有趣的弹幕内容,体现了B站用户的创造力。这之中既有娱乐幽默的内容,也有对历史人物的探讨,这次上线四大名著电视剧,我们也看到了青年观众对这些经典名著有很独到的见解,结合弹幕氛围重看这些经典会有独特的体验。”

此前,弹幕视频网站多以链接形式进行内容分享,引用外部的链接资源扩充视频源以达到丰富内容生态的目的,非法“盗链”行为一度受到各大版权视频网站的抵制与围剿。许多视频平台也做出努力,迎合受众需求购买经典影视作品版权,或者购买一些独家版权,比如B站近日宣布,获得英雄联盟全球赛事中国大陆地区 2020 年全球总决赛至 2023 年季中冠军赛直播平台领域的独家版权。

除版权问题外,随着弹幕平台用户不断扩充,传统意义上基于二次元文化圈的小众平台逐渐成为受众广泛的综合视频网站。新老用户在弹幕使用方面的不同习惯造成的群体分隔和所谓的“鄙视链”现象,以及匿名化言论发表之下自然聚堆的“黑子”、“喷子”影响那些不熟悉弹幕规则的用户发表观点的现象屡见不鲜。B站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是弹幕文化推动B站“从一个单向的视频播放平台,变为了双向的情感连接平台”。但是,如果平台方不能积极引导,融合新老用户群体,避免观点极化,这将势必影响整个社区的氛围与用户体验。

哔哩哔哩董事长兼CEO陈睿曾在B站十周年活动上表示:“弹幕让B站变成了一个社区,而且这个社区是真正能够触达内心的,有温度的社区。”而如何经营好这个社区,则是所有用户都要努力的,其中也包括制定“弹幕礼仪”,B站相关负责人回应说,在B站,用户如果要发弹幕、写评论,仅仅注册一个普通帐号是不行的。B站有一套叫做“考试系统”,通过百题的入站考试才能成为正式会员,其中就包含了40道弹幕礼仪社区规范题。“十年中,B站一共积累了4930万的正式会员,也就是说有4930万人通过一百题的入站考试。”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本文来自 方正证券研究所于2021年1月2日发布的报告《哔哩哔哩(BILI.US)B站“2020最美的夜”晚会直播人气峰值2.5亿,社区欣欣向荣,出圈效果显著》,欲了解具体内容,请阅读报告原文。

2020年12月31日,哔哩哔哩与央视频联合举办的“2020最美的夜”bilibili晚会正式播出,此次跨年晚会在北京、武汉、香港、台北四座城市设立会场,邀请一线知名主持人、众多主流艺人、平台头部UP主和主播组成豪华表演嘉宾阵容,晚会规模相比2019年进一步升级。Bilibili晚会作为互联网视频行业第一个跨年晚会品牌,将影视、动漫、游戏多元IP融合,对不同世代和圈层文化进行了各种创造性改编,不仅彰显了B站的平台特性,也推动了B站品牌持续出圈和升级。

1、B站2020跨年晚会主打多元文化融合,规模全面升级,内容泛化同时迎合年轻群体需求,在异常激烈的跨年晚会竞争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卫视的底色和调性。

在晚会播出平台上,今年的B站跨年晚会新增了多个播放平台,包括央视频APP和香港TVB翡翠台,目标观众不仅只是B站用户。除了央视频同步直播晚会外,还在香港TVB翡翠台联合播出,并采用普通话原声及中文字幕呈现,这是TVB翡翠台首次播出内地互联网公司举办的晚会,B站晚会的影响力和潜在用户群体得到进一步拓展。同时,今年晚会的舞台规格也全面升级,通过4K超高清画质、杜比全景声制作标准,给观众带来全方位超高视听体验。

在表演内容上,今年的晚会融合了影视、动漫、游戏多元文化,经典IP漫威、仙剑奇侠传、英雄联盟、EVA等轮番登台,唤醒了B站年轻人的青春回忆。钢琴家郎朗带来了钢琴组曲《漫威英雄永不落幕》,年轻舞者黄潇在《西游·问心》节目中通过舞蹈再现了真假美猴王、盘丝洞等经典片段,年仅7岁的B站UP主“弹吉他的Miumiu”与多位海外音乐艺术家连线表演《See You Again》。延续去年的班底,此次晚会再次启用百人交响乐团对不同圈层的IP音乐进行了创造性改编,演绎了《JOJO的奇妙历险》、《瑞克与莫蒂》、《猫和老鼠》等经典动画音乐,以及《新闻联播》片头曲、《百鸟朝凤》、《金蛇狂舞》等众多音乐,赋予了其全新的风格和气势。

在嘉宾阵容上,今年的B站跨年晚会无论在节目数量还是嘉宾规模上都进行了全面升级。主持人邀请了国家一级演员何冰,双语主持最美“书记官”陈超和著名央视主持人撒贝宁,表演嘉宾阵容也非常强大,包括多位主流艺人歌手、B站头部UP主和主播。在嘉宾的选择上,B站也契合了平台用户 “玩梗”的特点,例如“北大还行”撒贝宁、 “风犬少年”彭昱畅、张婧仪和梁靖康、“后浪”何冰、“鬼畜之王”腾格尔、“浴室歌姬”黄龄、等,他们有些在B站开设账号发布原创视频收获了平台用户喜爱,有些因成为B站用户二次创作素材而在B站拥有较高知名度和人气。除此之外,还有B站头部主播冯提莫、百万up主我是瞳瞳啊、呦猫UNEKO、国风喵喵咪、盗月社食遇记等。与去年一样,压轴出场的五月天再次唱响经典歌曲《干杯》,观众纷纷打出“哔哩哔哩干杯”的刷屏弹幕,整场晚会气氛达到最高点。

2、网络播放数据亮眼,人气峰值突破2.5亿,已成功打造互联网平台跨年晚会品牌IP。

从多台跨年晚会的收视数据来看,央视晚会以1.71%的家庭收视率和25.85%的市占率稳居第一,湖南卫视紧随其后,家庭收视率达1.44%,市占率达21.75%,在省台跨年晚会中位居第一。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北京卫视市占率均处于个位数水平。

从网络传播数据来看,B站“2020最美的夜”晚会在微博话题阅读量达到8.8亿,话题讨论量达102.3万,相比于卫视晚会在网络讨论和传播度上较为领先。截止1月1日晚间数据,“2020最美的夜“晚会在B站上的播放量逼近1亿次,高于其他卫视在网络平台的播放量。当晚,#B站跨年#(阅读6.1亿、讨论29.6万)、#这次跨年真的爷青回#(阅读2.7亿、讨论7.1万)、#五月天跨年官宣#(阅读1.3亿、讨论9.6万)等晚会相关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晚会直播人气峰值突破2.5亿。我们认为B站跨年晚会在网络平台的传播度和播放量数据相比众多卫视具备一定优势,已经形成了互联网平台跨年晚会品牌效应。

3、2020年以来B站品牌宣传动作频频,用户规模实现强劲增长,社区持续繁荣,出圈成效显著。

2020年以来,B站通过积极的运营策略与卓有成效的品牌传播,进一步推动了用户规模强劲增长。20Q3哔哩哔哩MAU同比增长54%达到1.97亿,8月单月MAU突破2亿,已超过今年1.8亿目标;移动端MAU同比增长61%达到1.84亿;日均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2%达到5300万。20Q3付费用户数为1500万(YoY+89%,QoQ16%),付费用户数增长率高于MAU增长率,显示出较高增长质量;正式会员数为9700万人(YoY+56%,QoQ+9%),年留存率继续保持在80%以上。日均使用时长达81分钟,日均视频播放量达13亿次(YoY+77%),月均互动数55亿次(YoY+117%),忠实粉丝基数(粉丝超过1万的内容生产者数量)同比增长75%。用户付费渗透率20Q3达7.6%,同比上升1.4pct,环比上升0.1pct; B站大会员数量达1280万,同比增长110%,用户规模提升的同时,用户付费意愿继续上扬。

B站品牌影响力的极大提升,不仅吸引了大量优质创作者,也进一步增强了B站的商业价值,实现了社区生态发展的正循环。PUGV创意内容通过相对较低成本生产高质量内容成为公司的业务的发展基础,依然是B站视频播放量的主要来源,占总播放量的91%。在内容生产方面,20Q3月均活跃内容生产者上升至170万人(YoY+51%),月均高质量视频投稿数达560万(YoY+79%),获得忠实用户基础。在内容供给方面,生活、游戏、娱乐、动画和科技知识成为20Q3播放量前五的内容品类。

从2019年跨年晚会,2020年的《后浪》《入海》《喜相逢》三部曲品牌宣传片以及2020年跨年晚会,都引发了不同圈层的广泛讨论与传播。伴随着内容的持续破圈,B站的品牌认知度与影响力都获得极大提升,不仅吸引了海量用户和创作者的加入,也赋予了社区更多的商业潜能。凭借着高质量的用户群体,元气森林、美的、题拍拍等成为此次跨年晚会的官方品牌赞助商,B站对品牌广告主的吸引力持续提升。

4、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风险、行业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政策内容监管风险、用户流失风险、互联网估值调整风险、变现不及预期风险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把用哔哩哔哩看自己的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