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最大、民俗风情最浓郁、最美丽的苗寨是哪个?

1、凤凰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相传天方国(古印度)神鸟“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0。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此鸟即中国百鸟之王凤凰也。凤凰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故以此而得名。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凤凰的风景是历史的。从远古盘瓠到凤凰厅、到辰沅永靖兵备道、到民国、到今天,走在古巷中,冥冥中想起的是众多凤凰名人的身影。凤凰的风景是文化的。但这文化是沉重的。奇梁洞古战场、落马河等众多血腥浓郁的名称正像这美丽风景的阴暗胎记时时提醒你。这文化是朴实的。走进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黄永玉画屋,简陋的陈设,撼人的成就,强烈的人格力量,一种敬仰心态完成一次神圣的人生文化洗礼。这文化还是鲜活的。寻常人家那些制作工艺独特,艺术风格朴拙的蜡染、扎染作品和姜糖作坊系列,使人产生一种全方位文化交融的联想。这文化当然更是肃穆的。

2、猛洞河因“山猛似虎,水急如龙,洞穴奇多”而得名。“张家界看山,猛洞河玩水”已是湖南湘西旅游精髓。猛洞河水量丰富,河流坡降大,水急滩多浪奇,高大的峭壁直插水面,两岸并相靠拢,形成幽深的峡谷景观。沿河两岸古木苍天,苍翠欲滴,奇石错落,流泉飞瀑随处可见,下游一路水碧山青,风光秀丽,野猴成群,溶洞奇特。现在猛洞河上开展了上游的天下第一漂和下游的平湖生态游两个项目。天下第一漂,起点哈妮宫距王村约40公里,行车1小时,终点牛路河距王村30分钟的车程,漂流水路长17公里,漂流两个半小时。从哈妮宫放舟而下,一路是古老的河道,绝壁百里,怪石嶙峋,滩奇水异,两岸苍翠的林木,云雾缭绕,飞瀑流泉与溶岩峰林交相辉映。拐一百五十五个弯,在一百三十三个滩潭中穿梭而行,迂回流连,驰魂奔魄,心旷神怡。猛洞河漂流被著名的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誉为“天下第一漂”,也被中国旅行社总社评为中国仅有的两家四星漂流项目之一。哈妮宫:这里河水幽清澄碧,两岸石壁嶙峋。前方有一束似白纱的小瀑从断崖顶直挂下来,吊在绿茵茵的斜坡上,那是哈妮宫瀑布。

3、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因小说《芙蓉镇》改编的同名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胡绩伟先生游览猛洞河和芙蓉镇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芙蓉镇不仅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溪洲铜柱现存于芙蓉镇民俗风光馆内。

4、乾州古城“凤凰的兵、乾州的城”——这是在湘西流传甚广的一句话。乾州城是苗疆首府,是大气的,是宏伟的,是苗疆文化的融汇与传承之地。相比之下,凤凰只是一个驻兵的小镇。是小气的,精致的。俗语云:游湘西,奔乾城。早在4200年前,乾州城就成为了千里苗疆的首府。明清时期,为了镇压苗人起兵,朝廷大将必定镇守乾州。如贝子福康安(亦为《还珠格格》中福尔康之原型)、和珅之弟和琳、清末名将罗荣光、陕甘总督杨岳斌等,均先后驻兵乾州。沧海桑田,历经风雨,古城依然气派依旧,古建筑群保存完好,石板古街、十里河道、荷塘月色等,古迹繁多,独具特色,令游人流连忘返。

5、奇梁洞位于古城以北的奇梁桥乡,吉凤公路左侧。该景点集山、河、峡谷、险滩、绝壁、飞瀑、丛林、田园、村落于一洞,以“奇、秀、幽、峻”四大特色著称,有“奇梁归来不看洞”之说。洞口宛如巨龙张口,高50余米,宽20多米,一条清溪穿溶洞而过,洞长6000余米,洞内有“古战场”、“画廊”、“天堂”、“龙宫”、“阴阳河”五大景区。相传宋代末年,土人首领何车聚众起义反对官府,攻城夺寨,势如破竹。朝廷举派“杨氏三兄弟”统兵征剿,被何车用“追命鼓”、“迷魂锣”、“荷花伞”三件法宝打败。后因叛徒告密,法宝被破,退守奇梁洞中,将士全部战死。民间至今流传“三十六人杀九千,死在奇梁洞门前”的故事。小溪右岸石壁上垂下一把“荷花伞”,流水有声,传说是何车的护身法宝。)

6、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原名为皮渡河风景名胜区,1996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第五批风景名胜区,2003年更为现名。景区范围包括里耶景区、八面山景区、乌龙山大峡谷景区、洛塔景区、洗车河景区等,总面积269.9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16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面积160平方公里。景区文化底蕴深厚,资源品位高,景区面积大,景观类型齐,科考价值高。乌龙山景区的台地峡谷型岩溶地貌景观壮观而罕见,发育了世界上密集度最大的溶洞群;里耶古城景区历史文化极为厚重,里耶战国古城被称为“我国21世纪考古惊世大发现”;洗车河景区是土家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全国土家族语言保存得最完整、土家族民俗最浓郁的地区。

7、洛塔地质公园,洛塔是一部神话,我在这部古老的神话里倘佯了半个多世纪,只有痴迷和陶醉,就说姊妹岩吧,那是耸立在洛塔车街后面的一对秀丽的人形石柱,不管你从哪个方向看,它都像人,一对灵气十足的人,郁郁葱葱的藤蔓缠绕其上,形成两挂浓浓的披肩长发,勾勒出远古人的犷野和神俊。“男人”那隆准有度的鼻梁,壮如石塔的身躯,“女人”那双眸含情的眼眉,春意充沛的双乳,真是出神入化,栩栩如生。二人亘古不移,亲妮相对,演化成一部亚当夏娃式的古老神话。传说远古洪荒,人类毁灭,天脚下只剩补所雍兄妹俩了。他们在天神墨巴洛里和龙巴洛里的劝说和巧妙安排下,魂不守舍地成婚了,婚后生下一个血球,按神的指点,他们把血球剁成一百二十坨,合上泥土撒出去,天下有了土家;合上青草撒出去,天下有了苗家;合上砂子撒出去,天下有了客家即汉人。兄妹俩因再造人种而被奉为天地公、天地母,并化着这对石峰,千秋享祭在土家族原始宗教——“梯玛”法事中。

8、德夯位于吉首市西郊24公里处,面积580平方公里。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是一颗天工巧的风景明珠!这个自成一体的德夯风景区内,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群峰竞秀,古木奇花,珍禽异兽,苗族风景,皆在其中。那200多米高的统纱瀑布,400米深的玉泉门峡谷,500多米高的天险盘古峰,还有那人迹末至的原始次森林,古朴优雅的苗家风景,无不千姿百态,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德夯”,为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在这里,巨大的奇峡就有六七条,小小峡谷处处皆是。在地学上,被称为是一个高山台地边缘的岩溶峡谷、隘谷和嶂谷地貌。因此神奇而深壑的峡谷成为德夯自然景观的特色。由于这里是纯苗区,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对德夯影响很大,苗族人民的四月八、跳鼓舞、三月三歌会、赶秋、接龙、推牛以及苗岭情歌,无不吸引着中外游客。因此,古朴优雅的苗族风情又成为德夯人为景观的特色。

9、湘西矮寨是一个具有浓厚的苗族风情的村寨。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百狮会”、“四月八”和“赶秋节”等较大的传统节日都在此举行。每逢场日,边区山寨苗胞欢欣汇集,相互交流花带、蜡染、花边、剪纸、丝线、竹器、药材及各种农副土特产品。青年男女常在这天留步路旁,约会场边,寻侣结伴,悄悄许下私情。苗民俗称“赶边边潮。湘西矮寨是一个以苗族人口为主的山区生态名镇、文化大镇和旅游重镇,辖16个村、1个社区和1个居委会,55个自然寨,6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5680人。周围有大龙洞风景区、古苗河风景区、边城风景区和吕洞山风景区,境内有开路先锋铜像、国家级风景区——德夯民俗风情园,更有闻名遐迩、雄奇壮丽并诞生了我国第一座立交桥的中国公路奇观,是张家界——猛洞河——吉首——凤凰古城大湘西黄金旅游线路的中心名镇,是国家西南地区新兴的旅游热点地带,被誉为武陵山区的明珠城镇。

10、老家寨—苗人谷景区位于凤凰县山江镇,地处凤凰山江苗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境内。景区内不仅有峻险奇幽的峡谷、依山而建的古苗寨,还保存着卡酒、卡鼓、拦路歌,赶边边场等浓厚的苗族风情习俗,是集观光游览、康养休闲、民俗体验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 离社团结束还有十几分钟的时候,老师说我们表现很好,要带我们去逛街。我们感到非常奇怪。王老师打开了一个视频,让视频带我们一起去参观。视频带我们来到大街上,调皮的我们看见湘西的衣服很美丽,就穿了起来。来到大街上的我们,被眼前的一幕迷到了。湘西可真繁华呀。我们来到了一家百年老字号,我们进去看了看。里面的东西各式各样的。我们分头进攻,买了很多东西。有的买了项链,有的买了耳环,有的买了戒指等等。交完钱后,我们走进了另一家店子。在门口的时候就闻到了很香的味道,望里一看,原来是买饺子的。我们坐了下来,每人吃了一碗饺子。慢慢的,太阳快下山了,我们脱下湘西的衣服。跟王老师手拉手,一起回家了。

  • 不念过往,才能笑得开怀。六世祖惠能说:“没有谁能够助你,只有自己才能渡自己。”沈从文这位从湘西边城渡出来的文人。少年参军,跟随着队伍走四方。后终于按捺不住只身前往京城完成内心深处的文学梦。尽管屡屡受挫,但他并没有气馁,反而以我手写我心,那笔下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对故乡底婉的倾诉。终于,他凭借笔杆下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宣言,湘西独特的语言成为北京文坛中的一匹黑马,并在但好的年龄遇上可以执手一生的女人。可造化弄人,文革的鞭子将他打人深渊。在他尝到世上最甘甜的酒时,上帝同他开了个玩笑。但在这杯苦丁茶面前,他不卑不亢坦然接受。过去的风光就让它过去。他同往前一样做学问做研究。内心反而更开怀。

  • 文章一开头便展示了边城之美,边城之美不在壮阔,美在清晰自然。依山的筑城茶峒,临水的码头,湾泊的小篷船,轻柔的山风,望眼无尽的翠竹,一幅幅景融合在一起,如诗如画的展现了边城的优美意境。边城是混着泥土气息,是边城人民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读起独有的湘西风景,脑海里呈现:灵动清澈河水能望见底凌乱的碎石,微风从竹林穿过,带来竹的清香;薄纱似的的雾霭笼罩夜色里……柔美而宁静。这是钢精水泥板的城市永远塑造不出来的,看多了高楼华厦,看惯了车水马龙,再望一眼那薄暮中的边城,心便会静了下来。与壮阔的河山不同,边城的美是朴素宁静的。边城里也有喧闹,但与城市里的车鸣不同,那是湘西的水声、拉船声、牛角声与山歌声,是悦耳的音乐。当城市里的人疲惫时,停下来,望一望边城,那里便是天堂。

  • 踩着九月底的最后一丝秋风,怀着一颗渴望的心,我踏上了湘西这块火热而神秘的土地,凝目苍劲雄伟的峰林,我看到擎天的玉柱在历千年的沧海而巍然屹立;我见到流淌的清泉在经万年的桑田而清澈恬静。站在凌然的山峰上,我瞭望到盘古开天时那有力的刀剑在这里劈刻出苍峰沟壑;立于欢唱的溪水旁,我凝视到女娲补天时那补天的石头在这里遗留下顽石砂砾。越过千山万水,趟过河流山川,我迎着晚秋的一抹朝阳,我吹着晚秋的一缕微风,我风尘仆仆地扑入你的怀抱——张家界。张家界,你在我的梦中千回百转,张家界,你在我的心中闪烁迷离,于是,我来了,我来到了湘江河畔,我目睹到了张家界的那一片灵山秀水,我目睹到了张家界的那一派苍翠青葱。

  • 1934年10月,8。6万名中国工农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战斗中没有制订好作战方案,打了个大败仗,被逼无奈撤走了当时的苏维埃临时总统府――瑞金,向湘西进发,便开始了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大大小小的战斗有60多次,如四度赤水。飞夺路定桥等,红军战士们为了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顺利到达目的地,拼了命的去抵抗十几万的国民党的守军,他们有一大部分倒在了漫漫的长征路途中,最后8万多名红军战士只剩下了35%了,他们每一个红军都吃尽了苦头,没有食物了,他们就煮树皮。野菜吃,实在没有了,他们就吃自己身上的牛皮带。没有水了,他们就喝那草地里的泥水。为了摆脱国民党的追兵他们走了国民党不敢走的九座大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沼泽,我也不由地想起了毛主席的诗:《长征》

  • 我先去观赏那美丽而壮观的电站。那里的电站很大,大坝很长很长,犹如长风巨龙一般,很有气魄。站在坝上,微风袭来,整个世界一下子变得高远而空旷。这个电站是我的外公外婆主持修建的,想着,我的心里美滋滋的。顺眼望去,怪石嶙峋,像奔马,像牛羊,像垂钓的老翁,每一景,每一石,似乎都跳跃着无穷的生命力。这里,峰峦叠嶂,山势高峻,抬头看,翠绿的藤蔓缠绕在悬崖绝壁间,郁郁葱葱,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眼前耸立的一个个独石,奇形怪状,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在这青山绿水中,现代文明显得那么的遥远,这里是山的世界,而这里,也荡漾着我们湘西特有的纯朴民风。青色的山脊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远方,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山顶上的很多树木,整整齐齐的生长着,非常挺拔,象是一排排站岗的哨兵一样,正在保护着我们的安全。

  • 作者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边地特有的风土人情:纯与透。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文中翠翠与二老之间的爱情故事完全没有城市里的俗气,不论是翠翠心中二老的影子与歌声,还是二老对翠翠的一见钟情,都沾不上一丁点儿瑕疵,都是那么的纯,那么的美好。文中作者甚至写到“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善良,单纯,充满了爱,这样的地方,怎能不让人有归属感?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的“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透,茶峒的透不是简单的透,它透到了人心底,它让茶峒“静静的水即使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让翠翠“眸子清明如水晶”。

  • 我先去观赏那美丽而壮观的电站。那里的电站很大,大坝很长很长,犹如长风巨龙一般,很有气魄。站在坝上,微风袭来,整个世界一下子变得高远而空旷。这个电站是我的外公外婆主持修建的,想着,我的心里美滋滋的。顺眼望去,怪石嶙峋,像奔马,像牛羊,像垂钓的老翁,每一景,每一石,似乎都跳跃着无穷的生命力。这里,峰峦叠嶂,山势高峻,抬头看,翠绿的藤蔓缠绕在悬崖绝壁间,郁郁葱葱,充满了无限的生机。眼前耸立的一个个独石,奇形怪状,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在这青山绿水中,现代文明显得那么的遥远,这里是山的世界,而这里,也荡漾着我们湘西特有的纯朴民风。青色的山脊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远方,朦朦胧胧若隐若现。山顶上的很多树木,整整齐齐的生长着,非常挺拔,象是一排排站岗的哨兵一样,正在保护着我们的安全。

  • 我一到凤凰就被这里的古迹给吸引住了,河岸两边杨柳依依,吊脚楼底游客如云,青石板街巷给人仿佛回到了古代。我们找好旅馆后,就去南华门玩,走进南华门,抬头一看,天花板上面刻着的龙和凤,栩栩如生。出了南华门,我们顺着沱江往下游走去。听爸爸说,湘西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果然,在街道两旁,我们看到了很多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在摆卖,如湘绣、银饰等。还有很多民族乐器,如葫芦丝、笛子等,在一个乐器店里,一位老爷爷正在用葫芦丝吹《月光下的凤尾竹》,那优美动听的曲子让人如痴如醉。到了晚上,凤凰更热闹了,街上人来人往,挤得水泄不通,五颜六色的彩灯倒映在沱江上,把沱江衬得更美了。

  • 翠翠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她是湘西山水孕育出来的一个精灵,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而文章开头说的老人,既不是翠翠的父亲也不是她的叔叔伯伯,却是她的祖父。读了文章后不免觉得这是一位奇怪的老头。他是一位管渡船的老人,但是他从来不收别人的过渡费,即使有人硬塞给他,他也会用这钱买些茶叶和草烟,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这是一种何等的可贵啊!翠翠对于祖父,有的是任性与娇气,但是这却是她爱的表示,她的心盛得都是满满的“爱”。翠翠和祖父生活在这白塔之下,从没有抱怨过,没有忧愁过,没有愤怒过,虽然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他们仍然生活得逍遥自在,充满欢乐。

  • 顺着北门码头到达虹桥,岸边出现的都是那些别具一格,美丽奇特的吊脚楼群。清澈的沱江水,从凤凰城中穿流而过,青如罗带,宛若温文恬静的淑女。土家人苗家人居住的吊脚楼悬于沱江两岸,根根柱子撑起了一栋栋飞檐翘角、古色古香的吊脚楼。看到此景,我不禁想起了沈从文先生笔下黄昏薄暮中吊脚楼的风姿:入夜那临江的窗户中点点灯光就像星光在水上闪烁,一座座吊脚楼影映在清流之中,好似水下龙宫。古街里,幽幽的青石板路纵横交错,富有湘西特色的吊脚楼,壁连着壁,檐接着檐,与屋后郁郁葱葱的山峦一起倒映在沱江平静的江面上,淡淡的色彩,深深地扣住了人们的心这样的美景应该只能在水墨画中看得见,寻得着的。

  • “四方城遗址”位于保靖县3—6公里的迁陵镇要坝村,它地处酉水河中游北(左)岸。整个遗址包括了:“汉代迁陵遗址,战国粮窖遗址和战国汉墓群”城址分布在高出在酉水河30米的第二台地上,它人坐北朝南,呈正方形,故当地叫“四方城”。在城址内发现了大量汉代的板瓦,筒瓦,呈水平分布,瓦砾下层系夯筑土层。城北缘为一条自东向西的延伸的护城壕沟。现已挖掘了:战国、汉代、晋、唐、宋等各时代墓葬95座,东周遗址1处,春秋时期沟1条,战国粮窖1处,汉代青铜器冶炼遗址1处,总挖掘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挖掘的代表性的墓葬有西晋墓从11,唐代墓从43,以及宋代瓦室墓从63。出土文物有:陶、釜、五铢钱、钵、灶、圆壶等等,四方城遗址续至今,它的历史延长性绝对是州内绝无的,这对湘西保靖古代经济、文化、历史、政治、民族,不仅有特殊的学术价值,而且还有较好的艺术价值。

  • 州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11月1日,主体建筑有湘西民俗风情馆、湘西剿匪胜利纪念馆和湘西剿匪胜利纪念碑等组成。馆内举办的大型基本陈列《湘西土家族苗族民俗展览》,共分十部分,主要内容有:悠久历史、传统工艺、宗教信仰、服装首饰、男婚女嫁、节庆娱乐、生产生活、食居之俗、影视演出,还复有土家族、苗族民居、傩堂、油坊、染坊等。展览以300多幅图片和800多件实物,从不同层面详实地解读了湘西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风情。

  • 有人说:湘西土匪多,所以革命家多。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吧!也许正是这个原因,使得隶属于湘西的张家界也将领众多。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湘西人勇猛,豪爽,好斗,这是出了名的。也许,在混战的时势加上好斗的天性,就是我们张家界悍将辈出的原因。这里的悍将远不止前面列举的那些,千百年来,张家界的悍将辈出。正因为有了那样的人,才使得张家界又多了一个美丽的神话。

  • 湘西泛指湖南西部, 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地区。湘西很美,美得自然,美得清丽。每当春天来临,各色的花儿便铺满了大地,红的、黄的、蓝的、绿的,怎么数也数不清。采下来闻闻,还透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呢!远远的山腰上,细细的嫩芽点满了枝头,微风吹过,便闪烁着一层层绿的光芒。高高的天空万里无云,是那么的空灵;水粼粼的湖面晃动着金色的光芒,是那么的迷人,美丽。 

  • 车行湘西,远山如黛,岚雾若烟。沅水如一条清凌凌的带子,在拥拥挤挤的重峦迭峰间绕来绕去。村落的屋脊与飞檐在绿树丛中时隐时现。水牛一声悠长的哞叫,仿佛把我带进了沈从文先生小说的境界。迷人湘西,一路上总有许多地名令人浮想联翩:桃花源、武陵源……投宿的大庸是一座洋溢着土气的小城。昏黄灯光里,一个个土家族姑娘倩影摇曳多姿。我企图在那些身影里寻找沈从文先生的爱情故事。湘西的与把山水的灵秀奇峻与深厚文化底蕴融入了沈从文的笔端,这一方山水池因沈众文的小说获得了永恒的魅力与神奇。 

  • 沈从文的一篇《边城》让他盛名天下。《边城》表现了一种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小说里的人物个个都是勤劳、善良、质朴的。作者笔下的湘西也是风光秀丽、民风纯朴。这一美好的事物都是作者所向往的。而现在,在当今的社会中,这一切又是虚拟的。作者笔下的湘西文明是多么的美好,又是多么的脆弱、落后。禁不起时代潮流的考验。

  • 写作是一种描述。沈从文的《边城》便是个很好的例子。在表现手法上,沈从文的《边城》采用了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特有风土民情。而全书字里行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细腻的心理描写,尤其是书中对女孩子内心世界的描述,作者沈从文琢磨得很透;二是诗画般的环境描写,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而且为我们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

  • 远山静静伫立,月光洒过,为它披一层柔美的轻纱,偶尔起风,松叶调皮的跳动,是欢喜,是安详!我从来不喜欢追问是月光造就的苍山如画之景,还是苍山如画反衬的月晕清辉之恬静。就像很久以来,很多人在争论的问题,是沈从文先生渲染了湘西凤凰之美,还是湘西凤凰之美成就了沈从文先生,何必一定要探个究竟,论个孰是孰非?给其下一个定义呢?抬头仰望星空,如果都拥有一颗孩子一样的心,看着星空,想像天幕上镶满的是宝石,闪烁的是一双精灵的眼睛,而不是放眼望去,心里却在念叨,那颗星离我是几光年,那颗星是不是早已坠灭,今晚它的光才到达地球…

  • 一直向往极具魅惑力的“湘西三邪”的赶尸、蛊毒、落花洞女,这些文化有着最原始的神秘。许多东西并不是用简单的“迷信”就能解释的,或许是血脉里的信仰,或许是生命里的潜意识。我也相信巫傩文化的存在,是天地自然的产物。传说,湘西苗族是蚩尤的后代,有着族落里原始的蛮性,也有自然的淳朴。每一个民族,都以其族内的规则繁衍生息,代代流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西苗寨旅游攻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