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内各个功能空间尺度由哪三个部分组成?

上海是一座因水而兴的城市,这里的“水”不仅指上海作为沿海城市所拥有的丰富海洋资源,也包括由黄浦江、苏州河以及众多河湖所构成的水网系统。其中,全长113公里的黄浦江,更是早已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标志性空间和举世瞩目的“城市名片”。如今,人们在陆家嘴“四件套”(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东方明珠)上登高俯瞰,不禁会为这国际大都市的“一湾繁华”而感到赞叹。但还有人未必知道,黄浦江上还有一处与这座城市命运息息相关、在历史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浦江第一湾”,也正在悄然蝶变,即将迎来新的腾飞。

我们今天所说的“浦江第一湾”,并不是只限于黄浦江位于闵行和奉贤交界处的这个90度拐角,而是包括闵行区的吴泾老工业基地、吴泾镇、江川路街道、浦江镇、浦锦街道和奉贤区的西渡街道在内的两岸区域。

浦江第一湾范围示意图(图片自制)

说起“浦江第一湾”,不得不回顾一下黄浦江的历史。今天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苏州河是黄浦江的支流,但历史上这两条河流的主次关系却并非始终如此。

苏州河又被称作吴淞江,古称“松江”,曾是从江苏东南部流经上海最大的一条河流。随着历史岁月的沧桑巨变,吴淞江滩涂淤积、泥沙沉淀,江面逐渐缩窄,到明初几乎丧失了航运功能,更严重的是每到汛期,太湖之水无处宣泄,经常泛滥成灾。

明永乐年间,户部尚书夏原吉奉命治理太湖水患。夏原吉动员十余万民工,以今天的“浦江第一湾”为起点,先后疏浚大黄浦、赤雁浦、范家浜等河道,打通了黄浦与吴淞江之间的淤塞,“水势遂不复东注松江,而尽纵浦水以入浦,浦势自是数倍于松江矣”。经过这段被称为“江浦合流”、“黄浦夺淞”的历史,黄浦江和吴淞江完成了干流和支流的位置更换,原来的黄浦江反客为主成为黄金水道,而吴淞江则成为一条波澜不惊的内河。

黄浦江的疏通改造工程不仅解决了当时的洪灾问题,由于上海所处的特殊地理区位,更是逐步形成了直通江浙富庶之地的内陆水网,同时,黄浦江河床深广,十分有利于设置港口码头,这一切都成为上海发展对外贸易、实现工商业振兴的重要基础,对于上海在近代中国的崛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到清嘉庆年间(),上海已是长江流域的贸易大港,原南市老城厢外,东临黄浦江,从大东门十六铺、董家渡,再到南码头的弧形沿江地带,因全国埠际贸易的兴盛,已经是热闹非凡。“浦江第一湾”地区依托重农礼耕的传统和紧临黄浦江的水运优势,也先后形成了杜家行、陈行、鲁家汇等商市。但受限于河浜的天然阻隔和贸易辐射范围,这一地区总体仍处于农业形态和郊野风貌,发展水平远没有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那样繁荣繁华。

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浦江第一湾”才迎来了真正的大发展。1958年,上海开始规划建设闵行、吴泾、安亭、嘉定、松江5个卫星城,其中,闵行卫星城(今江川路街道)集聚了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上海锅炉厂和上海重型机器厂等“四大金刚”,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闵行开发区成立于此,同时红旗新村、汽轮新村等一幢幢“工人新村”也拔地而起;吴泾卫星城先后落户了吴泾焦化厂、吴泾化工厂、吴泾热电厂,并逐步发展成为以煤化工为主的卫星城。隔江相望,西渡地区的交通、运输、建材、仓储业也得到了发展,形成沿浦狭长的工业地带;浦江地区也由原来的商市发展演化为集镇……

进入新世纪之后,“浦江第一湾”周边经历了一轮行政区划调整、重大项目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才形成了今天的发展格局。

2000年,撤销吴泾街道、塘湾镇,设立吴泾镇;撤销陈行镇、杜行镇、鲁汇镇,合并建立浦江镇;撤销华坪路街道、碧江路街道,设立江川路街道。

2015年,从浦江镇析出浦锦街道,西渡社区从南桥镇析出设立西渡街道,成为奉贤区第一个行政区划意义上的街道。与此同时,大学校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也纷纷落户,2005年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建成投用,与早已建成的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成为邻居;2001年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建设;2009年,连接吴泾和浦江的闵浦大桥通车运营,2010年连接江川和西渡的闵浦二桥建成通车,2015年虹梅南路越江隧道建成通车,与1995年建成的奉浦大桥共同构成了“三桥一隧”的过江通道。

“浦江第一湾”彻底摆脱了偏远的农村形态,通过积极融入中心城区,走上了大都市郊区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道路。

时过境迁,沧桑巨变,如今的“浦江第一湾”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昔日深厚的历史积淀蝶变开出灿烂的现代之花,浦江第一湾的价值和意义被重新定义,整个区域的转型也已经是箭在弦上、呼之欲出。

第一特:直角聚合形成的广阔腹地

“浦江第一湾”位于奉贤和闵行交界,拥有两侧超过50公里的滨水岸线,航道弯度近乎直角,金汇港、大治河两大支流航路在此交汇,船舶通行密集,素有“水上五角场”之称。据统计,每天经由此地的上下行船只1700多艘,吨位从200吨-20000吨。沿岸吴泾镇、江川路街道、浦江镇、浦锦街道和西渡街道不仅拥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生态环境条件,而且在产业园区转型升级、TOD站点开发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乡村振兴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是黄浦江沿岸难得的开发空间。

第二特:工业重镇转型的潜力空间

“浦江第一湾”沿线的吴泾地区,是上海传统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市五大重点整体转型区域之一。经过长达十年的环境综合整治、调整改造搬迁,区域转型的体制机制条件更加成熟,已经进入推动区域实质整体转型的新阶段。伴随着上海土地资源的趋紧,存量区域盘活面临更加迫切的需求。但与此同时,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难,尤其是吴泾地区作为战略留白区(部分),规划和土地的瓶颈制约更加明显。

第三特:创新资源富集的良好生态

“浦江第一湾”创新资源富集,上海交大、华东师大等高校,航空、航天、船舶、核电等科研院所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人才储备。浦江两岸东西联动,吴泾科技时尚特色城镇、紫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浦江国际科技城等国家级和市级产业园区已经成为高端高新产业集聚区,包括英特尔、微软、GE、可口可乐、等近百家世界500强企业将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设立于此。依托“零号湾”、大学科技园、浦江科技绿洲等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形成了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促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四特:多重战略叠加的重要节点

“浦江第一湾”区域北联虹桥商务区,东接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承载着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将成为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功能的结合点。从未来发展空间来看,南北向根据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规划,到2035年吴淞口至闵浦二桥全线滨江公共空间实现全线连续贯通;东西向,上海机场联络线的加快建设,将串联起大虹桥和浦东综合交通枢纽“东西双核”,这些都将为“浦江第一湾”加速崛起创造难得的历史机遇。

第五特:蓝绿空间交织的都市田园

“浦江第一湾”既是市域生态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担负着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的重任。两岸不仅拥有吴泾公园、浦江第一湾公园、闵行滨江公园、浦江郊野公园、紫竹滨江绿地、兰香湖等滨水生态空间,还保留着不少基本农田,随着滨江公共空间开发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未来这里将成为水、林、田、湖、草相融相依的滨江生态廊和郊野生态带,成为国际大都市宝贵的田园胜地。

大零号湾龙湖淡水河畔科创园

“浦江第一湾”地区经过十几年的综合整治、开发建设和预留保护,已进入实质加快转型的新阶段。一方面该地区的产业能级、城市功能、环境品质还无法与其良好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相匹配,转型要求迫切;另一方面,前期整治调整和减量化腾出的土地仍处于闲置状态,既没有进行收储和环境修复,也没有形成清晰的开发方向和用地导向,对区域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带来较大制约和影响。

因此,“浦江第一湾”的加快开发,具有多重的战略价值和使命,它既是匹配国际大都市定位带动南部城市功能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塑造世界级滨水岸线功能品质的战略需要,既是支撑上海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布局的战略空间,也是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实现城市有机更新的试验载体,同样也是呼应各方诉求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还有哪些期待与想象空间?

“浦江第一湾”具备作为上海战略空间布局的独特优势,转型开发的迫切性不言而喻,但是这块“大衣料子”到底适合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却不能简单地下定义。我们首先要分析一下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的历史和格局,才能为“浦江第一湾”找到与之匹配的发展方向。

作为上海城市的标志性空间,黄浦江两岸的开发,可谓最能够诠释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尤其是“追求卓越”在其中得到了深刻演绎,因为黄浦江的任何一段拿出来都可谓是“上乘之作、点睛之笔”,如今的黄浦江畔流光溢彩、星河璀璨,而美丽的“外表”之下蕴含着上海城市高端功能的“里子”:从底蕴深厚始终C位的外滩,到浦东开发开放陆家嘴的崛起,到借助世博契机开发的徐汇滨江、世博滨江,再到近两年聚焦北外滩打造世界级会客厅,黄浦江的功能经历了从历史上的河道疏浚、货运码头、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向到游憩休闲、金融贸易、总部经济、国际组织、文化博览等复合功能的变迁,成为上海城市精华的荟萃之地。

这种蝶变的背后,与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推进紧密相关,正是这样“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坚持,绘就了如今黄浦江两岸辉煌绚丽的画卷:2002年初,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正式启动,上海提出要将黄浦江打造成为“百年大计,世纪精品”。2010年世博会在浦江两岸成功举办,黄浦江作为一条具有国际水平的水景岸线逐步形成。2013年是另一个标志性的时间点,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了黄浦江两岸地区作为全市六大重点功能区之一,2014年出台《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年)》,标志着黄浦江两岸开发的工作重心逐步聚焦到公共空间建设,2017年底黄浦江沿岸45公里公共空间全线贯通,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基本建成。2018年上海出台《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进一步明确,黄浦江沿岸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成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空间载体,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共客厅和具有宏观尺度价值的生态廊道。最近,上海正式发布《上海市“一江一河”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努力将黄浦江两岸打造成为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黄金水岸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会客厅”。

总体来看,黄浦江整体的开发呈现由中心段不断向两端延伸的取向,如今璀璨的黄浦江畔已经形成异彩纷呈、功能各异的发展格局,其中:

●核心段:上海城市高端资源要素和高端服务功能的荟萃之地。

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核心功能的“黄金三角”。聚合了上海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是上海高端要素资源最为集聚、总部经济最具显示度、服务能级最高的区域。外滩一直是黄浦江沿线C位的存在,万国建筑群,大量金融机构总部和要素市场,魔都最奢华的餐饮酒店和艺术空间,是上海最核心的地标与窗口;陆家嘴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北外滩是上海这两年聚力开发的重点地区,聚焦于金融、航运、总部等核心功能,着力打造辐射全球的中央活动区核心区、引领全球的世界级会客厅,成为上海“中心发力”的新引擎。

世博-徐汇滨江:国际大都市文化博览功能的集中展示地。浦东世博片区定位为中央公共活动区,前滩地区以央企总部集聚为核心功能,并逐步向国际组织集聚拓展,目前,前滩地区已经集聚了13家国际经济组织,下好了功能性引领六大行动计划之一——国际经济组织集聚计划的先手棋;后滩地区,在着手建设世博文化公园,园区保留了部分世博场馆,将新建上海大歌剧院、温室花园以及配套设施,要将世博文化公园打造成为传世之作。徐汇滨江,作为黄浦江沿岸开发成功的城市更新典范,典型的网红气质屡屡刷屏,也为国内很多城市“拥江发展”学习借鉴。徐汇滨江地区曾是近代上海重要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和生产基地,聚集铁路南浦站、北票煤码头、上海飞机制造厂、龙华机场、上海水泥厂、白猫集团、上粮六库等大工业区,是一条封闭的传统工业岸线。2010年,作为上海世博会的核心配套区,徐汇滨江改造亲水岸线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功能尺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