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佬们推荐一下五百块左右的公路骑用的坐垫!

   在各类古典赛、格兰芬多gran fondo耐力赛这样的长距离赛事或一些长途公路骑行中,车手不仅追求速度,更强调舒适性。这就对的车架几何、部件配置提出了特别的要求。不同媒体对于长途耐力型公路车的偏好不尽相同,下面就让我们看看美国行业媒体BICYCLING推荐的12款长途耐力型公路车以及推荐理由。

  美国品牌范迪塞尔(VanDessel)的这款全碳架Motivus Maximus-Ultegra套件碟刹版专治起伏路,“多才多艺”是其最大特点。车架前端几何极具侵略性,兼容不超过142mm长的任何花鼓,应对1小时的criterium环形公路赛绰绰有余,不过这样太浪费了,27.2mm直径的座管加上能装最宽28mm轮胎的车架设计,它应该和你一起去征服24小时不间断骑行才对。

  价格:4299美元

  Mosaic是美国科罗拉多州一个专做客制化公路车/的品牌,旗下整车品类众多,不过GT-1最适合史诗般的长途远征(比如说川藏线318赛那样的),堪称“公路车里的重口味越野派”。这种客制化钛车架的至尊骑乘感受无与伦比、难以言说,车架可容纳最宽35mm轮胎,适用142X12桶轴花鼓或35X10快拆花鼓,所以你可以选择碟刹或者夹器版本。不过编辑的建议是选择碟刹版,配备ENVE的GRD桶轴前叉和Chris

  价格:5650美元(含车架+前叉+碗组+定制几何)

  美国牌子Parlee的这款碳架Chebacco是以品牌发源地波士顿北部地区的一个港口命名,挑战烂路有一手。车架最大可装40mm轮胎,配备DT Swiss R23 Spline公路轮组、ZIPP的Service Course把立/弯把系列以及Fizik的Arione坐垫。从车架几何来看,Chebacco生来带有公路越野血统,较长的轴距和较小的头管角度带来平顺稳定的骑乘感受,它尤其擅长处理那些遍布碎石或泥泞不堪或坑坑洼洼的“少有人走的路”。

  价格:5999美元

  美国顶级钛架品牌Litespeed的钛架公路车,十分粗壮的后上叉与后下叉设计,使得吸收路面震动更灵敏,帮助骑行者在长距离或颠簸路面骑行中减轻路震带来的疲劳感。尾勾兼容平装碟刹,提供更强的制动力。禧玛诺Ultegra 680比Dura-Ace便宜点,但性能相同。配备Reynolds 的Stratus 高端碟刹公路轮组全套仅重1590g,兼容无内胎轮胎。

  价格:4938美元

  1971年场上,比利时著名车手艾迪?莫克斯(Eddy Merckx)拿下了法国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赛段的压倒性胜利——终点处的那段路满布沙砾、崎岖颠簸。此次胜利帮助莫克斯在几周后拿下了环法总冠军。为了致敬1971年的那次胜利,以其本人名字命名的Eddy Merckx品牌发布了这款Strasbourg 71。轴距1007mm(中码),骑乘感受平稳而富有攻击性,是混合路面耐力骑行的不错选择。碟刹版配备禧玛诺105套件,采用6069合金车架、碳纤前叉。

  Cannondale的Synapse系列耐力型公路车之Hi-Mod(Dura Ace版),使用自家SPEED SAVE减震技术,碳纤车架为骚气的霓虹黄主体色,前叉、立管、后上叉均做弯曲处理以进一步减少路震。配备禧玛诺Dure-Ace顶级套件、MAVIC铝合金轮组,从一个人旅行到参加格兰芬多gran fondo 这样的耐力型赛事都没有问题。(买不起Synapse系列的BLACK INC那款也没关系,凑点钱搞定这辆大黄吧)

  价格:5860美元

  瑞士品牌SCOTT堪称长距离骑行碳纤公路车专家,这款Solace利用碳纤维迭层设计融合了高刚性与高舒适度两大特性,旨在实现“又快又远”的骑行。最巧妙之处是车架上座管、上管和立管的连接点,后上叉直接延伸至上管,既可以提升骑行舒适度,又不会损失任何刚性。同时,Solace 20用粗壮的五通、锥形头管以及非对称的后下叉等设计简单直接地加强了踩踏力量的传导。本文推荐Solace

  价格:2999美元

  如果你准备来一场持续一整天的长距离骑行,其中还包括大量爬坡,那么可以看看Trek崔克的émonda系列。官方宣称Emonda是Trek史上最轻量化的公路产品系列,其中SLR 10以令人瞠目结舌的4.63kg重量和15750美元价格坐拥该系列头把交椅。本文推荐的SLR 6在émonda价格排行榜上名列第三,碳纤车架据称轻至690g。采用H2车架几何,配备禧玛诺Ultegra传动系统(含紧凑型曲柄、11-28飞轮),大大增强爬坡性能。

  价格:5500美元

  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的Lynskey专司钛制车架制造,旗下的Sportive Disc特别针对中长距离耐力骑行,也可以用于通勤和旅行。据称可容纳最宽28c轮胎,27.2mm座管有助于缓和路面震动,有意思的是装配螺纹五通多多少少可以避免烦人的中轴异响。国内镇洋兄弟为总代理,车架单售14800元。

  价格:2726.5美元(官网整车价格)

  在空气动力学车型领域风骚多年后,Cervélo注意力转向,开始关注如何通过设计让车子完成更多特别的任务(比如说古典赛那样的长距离骑行)。2016款C5自行车前端更高,可以提高骑行舒适感。更低的五通增加了稳定性,锥形头管在提升刚性的同时也让转向更精准。配备禧玛诺顶级Dura-Ace Di2电变系统、HED的Ardennes Plus LT 碟刹轮组以及全套碳纤座舱部件,售价相当动人。

  价格:9000美元

  Volpe碟刹版,比安奇经典款之一,采用镀镍铬钼钢车架,可装配挡泥板和货架,车架上甚至还有气筒安装座,这样携带老式长气筒也没问题。

  整车配备禧玛诺Tiagra传动套件,从而压低价格,另装配50/34牙盘、11-32飞轮,爬坡更轻松。机械碟刹制动力强,35mm建大Kwick Tendril轮胎皮实耐骑。

  价格:1500美元

  BH家的Quartz以耐力性能著称,它利用压缩车架紧凑的几何形状,包括半倾斜的上管和406mm后下叉让车架重心更低,从而增强了稳定性,这在崎岖道路上尤其重要。整车锥形前叉、头管和下管的外形设计有助于提升气动性能,纤细的27.2mm座管使得垂直方向吸震性能出色,其他部件包括禧玛诺Ultegra传统系统、液压碟刹、Mavic Ksyrium轮组。

  价格:3599美元

  以上图片均来自各品牌官网。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轻工业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轻工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轻工业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信息之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于转载之日起30日内进行。

20多年来,Specialized的Body Geometry项目致力于绘制精细的人体解剖图谱,用于开发完美适配人体结构的坐垫。目前,与肌肤实际接触的泡沫坐垫的发展几乎到达极限。因此,闪电不得不另辟蹊径,比如今天要评测的Mirror Technology。

闪电在2019年夏季官宣了Mirror Technology,该技术使用一种名为Digital Light Synthesis(数字光合成)的新工艺,用液态聚合物进行3D打印。 他们宣称,此项工艺将成为人体工程学车座的标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闪电有没有说到做到。


Mirror(中文意为镜子)这个名字源于该技术能够反映骑手的生理结构,以提升性能、增加舒适性并减少受伤的几率。

碳纤维材料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自行车行业,曾经主流的金属车架结构受制于材料属性和加工工艺而无法实现的特性,比如低重量、叠层结构,在碳纤维时代皆为可能。而今天的主角Mirror Technology,同样是碳纤维,却被闪电用在了坐垫的革新上。


闪电宣布,首批利用Mirror Technology生产的坐垫将优先供应自家赞助的职业车手和车队,山地和公路皆有。

在坐垫的上部,闪电运用了一种无法山寨的专利结构,可以在不同位置改变聚合物材料的密度。由此产生的晶格结构(约14,000个支杆和7,799个节点)可以单独进行调节,为所有性别的车手提供坐骨舒适感。专家表示,此项创新有完备的科学依据,并且该设计还可以稳定骨盆并明显抑制振动。


坐垫的中线采用一种叫mimic-like技术,具有可变密度的开口,这是普通泡沫做不到的事情。

幸运的是,此款坐垫的预发布并不局限于闪电赞助的职业车手。我在5月份的时候也收到了这款坐垫,并与同期发布的具备Future Shock 2.0技术的Diverge全地形公路车一同测试。值得一提的是,本坐垫是一款面向所有的自行车运动类型,注重于性能提升的坐垫,而不是专为全地形公路车设计。


▲2021款闪电Diverge,摄于西班牙赫罗纳发布会

如众多车身装备一样,坐垫是一个非常个性化的问题。出于这个原因,我本人一直偏爱Fizik Arione,其优秀的外形、恰到好处的材料填充深得我心。诚然,Arione远非完美,但那些新式的、较短的、打着Power旗号的坐垫,其实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打动我,直到被制造商们苦口婆心说服。这不是今天的主题,以后我会带来这方面的评测。当然,我本人也很乐意睁开眼睛敞开心扉,去尝试年左右上市的一些较新和较短的坐垫。


一般的泡沫填充物将很大一部分坐骨压力吸收在一个位置。而闪电的Mirror Technology,则把相同的压力分布在更大的区域。这听起来很美好,但闪电在第一次试产时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好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就进行了70次迭代。这就是3D打印的巨大优势,只需要一天时间,就可以做出样品。


闪电通过测绘坐垫的压力分布图,在实验中证明了Mirror Technology比传统泡沫坐垫有巨大优势。接下来闪电又做了盲测,更进一步证明了上述发现。


闪电解释说:“光在液态聚合物中印刷出晶格结构,然后在强制循环烘箱中发生二次化学反应,最终使材料定型并加强。” 但是,车座并不完全是网格结构/液态聚合物,而是将3D打印的上部结构粘合到碳底和导轨之上。专家认为,S-Works Power Mirror车座是他们制造过的最舒适的车座,其性能应远超其他品牌。



我认为新技术在纸面上总是很棒,但不实车测试,你永远说不出真实的骑行感受。举个例子,大约三到六个小时的骑行,就能体现出高质量骑行短裤对乘坐舒适度带来的巨大提升。这说明了为什么在遇到Arione之前的那些年里,我坚持使用德国制造的AX Lightness坐垫。较轻车座(重量为68克)往往会有自己的问题,例如容易损坏。

进入2019/20赛季,我承认我其实不喜欢中空坐垫。我曾经尝试过Arione VS,它号称有独特的开槽可以容纳下半身的软组织。但实际,我觉得一点都不舒服,以错误的方式开槽的边缘把我狠狠摩擦一通。但跟现在越来越粗短的车座相比,Arione VS的设计还算保守了,而那些设计我觉得真的有点愚蠢!


最终,我发现坐垫长度并不是公式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是将压力的峰值区域定位,并分散在一定的范围,最后正确传导给坐骨。


这款S-Works Power Mirror重192克,可承受较大的冲力。非S-Works型号(如果有的话)可能没有完整的碳纤维坐弓和底板,并且重量可能更大。


实测坐垫最宽处的尺寸为143mm,但如果考虑到3D打印的表面重叠部分,则为约148mm。 纵向上,头部到尾部距离约243mm。


我在Diverge发布会上偶然发现了一个运动相机支架,可以安装在车座的螺栓孔,不过我不知道正式版会不会有。

坐垫具有柔软的触感,可以在压力下轻松弯曲,但也有一定极限范围,不是说像橡皮筋那样弹性。耐压性很强,压力消失后,材料就会弹回形状。

我在闪电Diverge发布活动上第一次坐上S-Works Power Mirror时感觉很自然,即使在各种坐姿下,也没有压力点,甚至没有感觉到它在支撑我的坐骨。


发布活动是在3月初,一众人等在西班牙赫罗纳的碎石路上骑了两天的惊人之旅。但再过两天之后,预防新冠疫情的出门限制就接踵而至。幸好发布会结束后,我立马打包回家避免了滞留。


自那以后,这款坐垫就一直装在我的Niner MCR 9 RDO全避震全地形公路车上,这是我正在为Gravel Cyclist评测的车型。为了真正体验长距离骑行的舒适性,我来了一次的310公里长的“休闲骑“,位置在佛罗里达州中北部的乡村。我比较幸运,因为一段时间之后,其他全地形公路车车友就在网上发牢骚说,他们的骑行活动因为疫情被迫取消。

310多公里+全新的坐垫,似乎不太可能出什么问题。


▲我的“休闲骑”配备,摄于北佛罗里达某处

好消息是,确实什么问题都没有。在前往佛罗里达州首府塔拉哈西的途中,西风不断,令我非常烦恼,仿佛我的灵魂都被吹散了。算了,原计划600多公里的旅程取消,塔拉哈西下次再去吧,机智的我掉头,前往我在美国的老巢——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

好在自行车的新坐垫给我不少宽慰。我很不喜欢那些收费的托,因为我不想当托,这个网站上的所有评测都是未付费的。实话讲,坐垫的评测是个很主观的东西,因为对您有用的东西,对我可能不起作用,反之亦然。

但根据我那次的体验,S-Works Power Mirror车座非常舒适,这可能是我骑自行车近30年以来骑过的最舒适的坐垫。从那以后,我就把这款它留在了我的Niner MCR 9 RDO之上,我觉得这个组合将会陪伴我更久,去挑战那些不常去的gravel路线。这款坐垫在原配的2021款 Diverge上也非常舒适,可以说是天生一对。


我在西班牙赫罗纳的闪电营地骑过的S-Works Power Mirror车座与我最终带回家的评测样品之间在外观上有所不同。上图是营地的版本,而下图是我长期评测的版本。


您可以清楚地看到我手上的样品上有一些凹痕。我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送到我手上的时候就是这样。好在除了细微的视觉差异外,我发现有凹痕的评测样品在“屁感”上也没有不同。

闪电向我们澄清,这些凹痕不应该有,所以写这篇评测的时候,用了准确的图片,而不是我自己拍的照片。Tyler也有一个样品用来长期测试,我们将在使用几个月后进行比较。

好车配好鞍,你喜欢这款坐垫吗?定价高达 3590元,换来长久的舒适度,你愿意接受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地车坐垫套哪种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