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大决战中的傅作义是谁主演的?

热播电视剧《大决战》虽然已经收官,却一直热度不断。


剧中,在傅作义将军顺天应人的善行下,北平得以和平解放。二百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五朝帝都的海量文化遗产也因此得以保全。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就在人们欢天喜地,庆祝北平解放的时候,一股暗流也正在悄然泛起。

从此时起,一些抹黑傅作义将军的谣言就开始在暗中传播。到了近几年,一些自媒体又开始热炒当年的冷饭。


这些新老谣言在网上肆意传播,混淆视听,已经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其一一梳理,并厘清事实,正本清源,以正视听。

谣言之一:建国后傅作义恼恨女儿“背叛”自己,与她不再相认


这一说法的最初的出处,应该是《徐永昌日记》。北平和平起义后,傅作义主动请命前往绥远策动董其武部和平起义。

此时,绥远守军以及南京政府均不知道傅此行的真正来意,都以为他是逃脱“归来”。为此,蒋校长急派“国防部长”徐永昌飞绥远以拉拢傅将军。

徐永昌是当年傅作义在晋军的老相识,关系一直比较密切。因此,于情于理傅作义都不能不给他一点面子。


1949年9月17日,徐永昌飞抵包头,傅作义与邓宝珊、董其武、孙兰峰等赴机场迎接。午饭后,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

傅作义发议论说,自己的女儿是天津有名的作家,中共虽对其屡有过誉,自己却常嫌其不长进。

又说自己对女儿只有义务并不要求权利,以后尽管各行其是,就算是死了,也不要女儿收埋。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不过是朋友之间互相吹牛的闲话罢了。通常说这话的人,其用意的重点往往在前半句。

儿女有出息,让老父亲感到倍有面子,有时不免故意说些“反话”,以表炫耀之意

不过,徐永昌的关注点却重点在后半句,并断章取义,将这些琐细一一记录在册。


究其原因,无非是已经预感到自己此行可能一无所获,记录下一些傅作义闲聊时的牢骚,当老蒋问起,也可聊以塞责罢了。

此后,两人的谈话转向实质性方面。傅作义问了徐永昌两个问题,其一是广州能否守住;其二是美援是否能到位。

对于这两个问题,徐永昌又何能有确定的答案,因此只能敷衍地说:“颇有希望!”。至此,傅作义已经探得了徐永昌的所有底牌,便不再就此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了。


总而言之,所谓傅作义解放后因为恼恨女儿“背叛”,便不再与她相认,其实不过是徐永昌把傅作义对女儿的欣慰之语断章取义,以取悦于蒋校长罢了。这也是这个谣言的最初出处。

现在,“黄毒”、“井蛙”还有所谓的“恨国党”们,重炒这一锅冷饭,无非是图一个口嗨罢了。

而有些网友受其蛊惑,对这些“小道消息”深信不疑,未免太不应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想大多数人和一样,眼巴巴追着高希希导演的《大决战》,就是为了看“大决战”的大场面,就是为了看“百万大军拼杀”的场景。

但是很可惜的是,一直追到十多集,都没有看到高希希早点把“大决战”的场面呈现出来。

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这是一部电视剧,总集数高达49集,要是一开篇,就直接开始大战,这部电视剧接下来可能就没有什么可拍了。

而从土地改革开始讲起,从东北野战军闯关东开始说起,这才是符合一部电视剧的拍摄归来,这才是一部真正的有头有尾的作品。


而且高希希导演在前16集里,实际上也贡献了几场经典的战斗场面的,一场就是“济南战役”,攻城搭人梯那一节看得人热血沸腾;

第二场就是白老户屯一连强势打退一个团十几次进攻的场面。

可以说这场大战,真的有电影的质感,真的有《集结号》才有的热血。

也正是这两场大战,恶战,让我对高希希导演接下来拍摄的“大决战”场面相当有信心。

毕竟光是这两场大战已经能够看出高希希导演的掌镜水平了!

而随着这两场大战的结束,激动人心的“辽沈战役”也终于要来了。

随着“大决战”的开打,这三个关键人物也该贡献一把王炸演技了!


第一个值得我期待的就是于和伟饰演的林彪!

说实话,我之所以跑过来追这部《大决战》多半原因还是因为这部电视剧中有于和伟参演,因为这半年以来,他接的几个电视剧质量确实太高了。

从《巡回检察组》到《觉醒年代》,于和伟都贡献了王炸演技。

到了这里,特别是于和伟还是出演的战神林彪一角,更是让人期待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可是整部《大决战》播出到现在,虽然每一集都有于和伟老师出镜,但是给到他的镜头,给到他的戏份却并不多,也并不精彩。


之前可能是因为“大决战”还没有真正开始,所以高希希导演才没有给这个角色多少镜头。

但是随着“大决战”的正式开打,随着塔山狙击战、锦州攻坚战的开打。

于和伟的这个角色,终于可以走到台前,于和伟的这个角色,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毕竟“三大战役”就有两次大战是由于和伟的角色亲自指挥的,可以说,接下来确实就该于和伟开始秀演技,接下来就该于和伟老师出来秀操作了。

当然就算,“大决战”没有开始,其实于和伟老师也已经贡献了王炸表演。

比如一开场时候于和伟坐在骡子上睡觉的画面就让人觉得有趣,后来他为了塑造战神这个人物,手里总是抓着一把黄豆排兵布阵的细节,也是让人记忆深刻。

可以说光是从这些细节来看,于和伟已经完美地呈现了这个角色的一些性格特征。


第二个让我期待的就是痞子兵乔三本了!

对于历史而言,乔三本这种从国军又投诚到解放军的痞子兵数不胜数,但是在这部《大决战》中,高希希导演却离奇的把大量的篇幅放在了这个角色之上。

一开始我也不理解高希希导演塑造这个角色背后的动机。

直到后来,从乔三本视角,我慢慢理解了一些东西。

特别是最新的一期,又从军队里逃跑的乔三本偶遇了另外一个小角色王翠云。

他亲眼所见了这支军队受到人民的拥护,他亲眼见到了这支军队受到人民的爱戴。

特别是当乔三本亲眼见到前线的战士布置防御工事没有材料的时候,东北的老百姓一个个不止是下掉了自己家里的木门非要给战士们送来。


还有人甚至把自己的棺材都拿过来了,就为了给这支人民的军队做防御工事。

也许之前,乔三本在白老户屯打狙击战的时候,还不理解自己的战友们为什么会讥讽他居然会有投降的想法。

但是此刻,乔三本绝对明白了,因为这是一支真正人民的军队,这是一支真正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军队。

也是从此刻开始,乔三本这个痞子兵将脱胎换骨,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信仰。


未来的大战,乔三本一定会发光发热,我确信!


第三个角色大概就是王劲松老师饰演的角色!

虽然王劲松拿到的角色,并不讨喜。

但是我们还是应该说,王劲松老师不止做到了形似,还做到了神似。

之前我已经通过一场辣椒酱的戏份,证明了王劲松老师把这个角色多疑的性格给呈现了出来。

但是这几期看来,王劲松呈现的这个角色,又有不少闪光点。

比如第一个闪光点,就是攻打义县的时候,炮兵司令朱瑞牺牲。


南京国军军官得知这个消息,立马开酒会庆祝。

而王劲松老师饰演的角色气冲冲走到酒会里的时候,他只对这些军官们说了这么一番话,他说:“你们也配当军人吗?你们不看看朱瑞牺牲在哪里?他一个炮兵司令牺牲在最前线,第一线,这才是真正的军人,这才是真正值得尊敬的对手!”


就这一番话,我觉得王劲松呈现的这个角色,让我有点刮目相看。

第二个闪光点就是为了促成这场大战,王劲松老师饰演的角色,也是真的拉下脸了。

先是去找卫立煌“谈判”,尔后又跑到平津找傅作义。

这绝对是一代枭雄的做派,这绝对是一代枭雄的心态。

可以说这场“大决战”真的就是这些人互相成就出来的。


也难怪一开始,于和伟老师饰演的角色,会犹豫不决,会停滞不前。

因为这场大战,确实变数太多了,不是单纯看解放军有七十多万人数优势,国军只有55万兵力就行的。

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这是一场双方名将云集,智商全部在线的大战。

可以说接下来于和伟的角色也好,王劲松的角色也好,都将迎来一场最高光的表演。

毕竟在这场大战里,所有人都输不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由高希希导演,唐国强、王劲松等人主演的《大决战》是第一部描写三大战役的49集电视剧,它比过往的那些电影讲得更细更多,在战略战术以及战斗层面都作了详尽的演绎,出场的各个历史人物都是熟面孔。

因为是电视剧,所以有足够的篇幅去讲一些细节方面的内容,比如基层战斗人员的群像,比如国民党内部各种派系的争斗,比如大战正酣时国军诸将领的各种小算盘。

以剧中刚完结的辽沈战役来说,蒋总裁也着实是不容易。先被陈诚坑了一把,请了卫立煌来,人家又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自己下场指挥的结果更是惨不忍睹。可着杜聿明救火一般地拖着病体徐州、东北、北平、南京这么来回跑,可惜什么也改变不了。

比起陈诚、顾祝同、廖耀湘、郑洞国这些人,剧中的杜聿明绝对算是“人间清醒”的一位。抛开阵营的因素,杜聿明在剧中也几乎是按照正面人物来塑造的。这可能跟他抗战时的功绩、后来的政治正确以及那位著名女婿都是有关系的。

无论是在剧中,还是在真实的历史中,杜聿明都给蒋介石等人提出过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可惜都没有被采纳,这在客观上当然是有利于我军的,但对杜聿明个人来说,无疑是极其让他郁闷的。

杜聿明去东北救火时,如果蒋介石接受了他的建议,说不定廖耀湘的兵团还可以晚灭几天。他在徐州时,若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淮海战役的难度也会上升不少,甚至渡江战役也会受到影响。但偏偏他要听从蒋介石的隔空指挥,着实是有些悲哀的。

剧中的杜聿明还有几个细节确实让人有些佩服和心疼。

一是傅作义准备偷袭西柏坡,被主席一篇新闻稿吓退后,杜聿明说傅作义“一代名将堕落如斯,放着真正的战略决战不搞,去搞这种投机取巧的下三烂招数,就不怕丢脸吗?

二是准备从东北撤退时,他路遇国民党军队要炸电厂,即便他下命令不让炸也没用,带队的人还是对保护电厂的工人开枪了。杜聿明感慨道:国军狠绝如斯,我们还怎么得民心啊!

三是最后准备上飞机时,杜聿明说:从昆仑关到山海关,我在黑土地上指挥打响了内战的第一枪;从秦皇岛到葫芦岛,我又在黑土地上撤走了国军的最后一名士兵,我杜聿明倒是有始有终啊!然而,这样的始,这样的终,又有什么值得夸耀的?

大树根子都烂了,靠几片叶子独自摇摆,能有甚么作用?一代名将沦落至此,着实让人唏嘘啊!

杜聿明出身黄埔一期,抗战中战绩彪炳,说他是国军中最会打仗的将领怕是也不为过,只不过对蒋介石过分愚忠,最后困守陈官庄,被我军俘虏。

这结局比起死在战场上的黄百韬等人也算是好的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傅作义集团里的中央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