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杏林的小学什么时候招9月份的学生?


厦门市集美区杏苑小学是管辖的直属小学,现有两个校区,新校址为集美区杏林街道杏北五里126号。由于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编外体育顶产假教师1名,现将招聘的有关事宜公示如下:

小学体育教师(聘任时间: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

,邮件名称请注明“姓名+电话号码”,联系人:陈老师,联系电话:。

备注:请应聘人员保持电话畅通。经审核材料,学校将通过电话回复形式通知进入第二轮面试环节的应聘者。

1.具体时间、地点以电话通知为准。

2.面试内容及提供的材料:

(1)面试内容:15分钟片段教学

(2)面试时需提供的个人材料审核:身份证,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书(以上均原件)

3.待遇:参照集美区编外教师待遇统一规定执行。

更多考试资讯/考试动态敬请关注:

华图|福建2022教招备考群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发展中的百年曾营小学厦门市曾营小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学校。学校座落在杏林台商投资区,面临厦门西岸马銮湾,背依厦门园博苑,东临嘉庚故里集美学村。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1801名学生,96名教职工。经过百年的洗礼,曾营小学在市、区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局的领导下,谱写出了一部发展与建设的壮丽诗篇。学校发展历经了五个时期,第一,以曾广庇为核心人物的办学时期,体现了曾...

厦门市曾营小学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学校。学校座落在杏林台商投资区,面临厦门西岸马銮湾,背依厦门园博苑,东临嘉庚故里集美学村。学校现有38个教学班,1801名学生,96名教职工。经过百年的洗礼,曾营小学在市、区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局的领导下,谱写出了一部发展与建设的壮丽诗篇。学校发展历经了五个时期,第一,以曾广庇为核心人物的办学时期,体现了曾营小学早期的办学理念,“捐资助学,造福乡里。” “创办龙山学堂,开创捐资助学先河”。第二,进入六十年代跨越期,以廖顺德校长为代表的,解决建设者们的后顾之忧,为工业区建设者兴办一所配套的小学。期间“迁建龙山学堂,确立省级重点小学地位”。第三,进入八九十年代办学辉煌期,以李振相校长为核心的,确立学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名副其实的厦门市一流的学校。注重“培育名师名生,打造德育教育品牌”。第四,进入二十一世纪初期,以沈怡蓉校长为核心的,确立了新世纪曾营小学办学目标:管理规范,设施先进,质量一流,环境优美。着重“打响差异研究品牌,建设现代教育名校”。第五,步入“十二五”发展期,以叶秀萍校长为核心的,确立了差异教育发展内涵,“扬个性展风采,做最好的自己”。

1911年,伴随着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在中国的东南一隅,隶属同安县的安仁里一个偏僻的小渔村——曾营乡,缅甸华侨曾广庇、曾上苑秉承“爱国莫先爱家,爱家则教育尚焉”的爱国主义情怀,率领一批志同道合的华侨,共同出资兴办“龙山学堂”,后更名为私立第一高小国民学校,即曾营小学前身。曾广庇等众华侨的善举,开创了当地捐资助学先河,从此带动了海外华侨捐资助学的热潮,堪为爱国华侨的典范。

旧中国,由于历经战乱,造成龙山学堂几近停办。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 1953年2月21日,经中央教育部批准,下发通告至福建省教育厅,由政府接办龙山学堂并易名为曾营小学。1958年,厦门掀起创建工业重镇——杏林工业区的热潮。曾营小学由此迎来了发展的机遇。1963年5月,为解决来自全国各地建设者子女就学需要,被当时的杏林区革委会报请省革委会审批异地重建了原杏林中心小学(曾营小学前身),将学校定位为工业区配套的一所重点小学,解除杏林老工业区子女就读的后顾之忧。于1963年5月,从市计划外资金中下拨8万元新建14间教室,同时并以杏林工委名义写信给省教育厅副厅长,批准立项建设学校教学楼,经省教育厅批转省计委立项,厦门市政府出资异地重建了曾营小学,于1964年2月建成了1号教学楼并投入使用,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1966年8月,2号教学楼也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办学规模由原8个教学班扩至24个教学班。随着学校硬件的不断完善,教育质量的显著提高,到1965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了全市优秀标准,学校已跃入全市先进行列,被省教育厅列入全省重点小学行列,曾营小学由此续写了学校发展的新篇章。

1989年,杏林再次迎来了改革开放新契机,被确定为全国首家台商投资区,这为曾营小学提供了二次腾飞的大平台。作为全省首批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曾营小学是当地居民子女就学首选的优质学校。台商、外商进驻杏林后,也为子女的就学选择了曾营小学,60年代的两栋教学楼已难以承载改革开放的发展需求。为此,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曾营小学又新建了两栋教学楼,并且铺设了岛外第一条200米的塑胶跑道,办学规模一度达到全市之最。

20049,区划调整后,曾营小学再次迎来发展机遇,为了做大做强曾营小学,发挥其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区政府将位于省级住宅小区——宁宝小区配套的宁宝小学,划归曾营小学并正式成立曾营小学宁宝分校。办学规模从36个班扩大到56个班。硬件建设的更新,为软件建设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全体教职工在“勤奋向上、文明守纪”的校训引领下,辛勤耕耘、开拓进取,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先后涌现出了许金珠、沈怡蓉、高亚勤等3名全国优秀教师,6名省级优秀教师、优秀校长,2名市级劳动模范,15名市级优秀教师、“十佳优秀班主任”,8名省、市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专家型教师,25名省、市级骨干教师。教师在全国、省、市教育教学和科研活动,捷报频传,屡屡获奖。学校还为区域内兄弟校输送了7位校级领导和后备干部,被誉为是集美区骨干教师的孵化器。

从百年曾营小学走出了数以万计的莘莘学子,最令人骄傲的有:当代雕塑大师(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硝烟浮雕的主创者之一)曾竹韶先生,有全国劳动模范(三赴南极参加科考工作)盖军衔等杰出校友;有享誉福建省的中国好儿童,全国百名学赖宁先进少先队员黄洁同学;“厦门市十佳少先队员”林冬琼同学、“厦门市十佳阳光少年”魏强同学,有代表福建省到北京参加全国中华五千年知识竞赛,且荣获一等奖第一名的历史小博士陈成集同学;有获得厦门市政府 “市长建言献策奖”的环保小卫士苏俊杰同学;有参加福建省小学生计算机奥林匹克分区联赛一等奖第一名的编程小能手张毅同学;有参加福建省青少年电脑机器人竞赛获得第一名的科技小发明家陈逸昕、何诗慧同学……一大批全国、省、市、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及学有所长的高素质学生层出不穷。曾营小学优良的校风和校训,就如春风化雨般,沐浴着他们的成长;曾营小学优秀的教师和教风,就象金色的钥匙,开启着他们的心智。教学相长,厚德载物,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教师就是通过辛勤的耕耘,不仅收获了花红苗壮的教育成果,而且积淀了厚重的师德,流传于曾营小学的历史长河之中。

进入二十一世纪,2001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号角的吹响,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作为厦门市首批课改综合实验基地校,承担着课改实验的重任,先行先试,不遗余力,探索照顾学生差异的教育途径,为每位学生快乐成长奠基,探索教师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每位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提升学校差异教育文化内涵,为曾营小学教育特色扬帆。我们在探索中锤炼了差异教育的办学理想,在创新中确立了差异教育的培养目标,在发展中扎实了“六个一”的养成教育。曾营小学把握机会,勇当课改排头兵,攻艰克难,素质教育成果显著,2004年被省教育厅授予福建省首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学校”称号,是当时岛外唯独获此殊荣的学校,被称之为集美文教区的“优质股”。

为了做大做强曾营小学,让其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作为窗口学校,集美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学校的发展,2005年区委、区政府在厦门西海域的马銮湾畔划地55亩,投资3570万,按照省示范小学标准,重新迁建曾营小学,并于20069月投入使用,曾营小学新校区占地面积31441平方米,建筑面积18800平方米,运动场占地10300平方米,场内环形塑胶跑道250米,风雨跑道60米,体育馆占地面积1630平方米,校园内建有艺术楼、科技楼、后勤楼和能容纳450多人的电教馆、150多人的学术报告厅,设施齐全的电视录像演播室。优美整洁、设施配套完善的校园环境,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校创建高品位校园文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现代化的硬件设施,让曾营小学在教育改革中如虎添翼,大展身手,成为素质教育窗口校,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一标杆,成为骨干教师成长孵化器,成为广大家长信赖优质校。省、市领导对曾营小学的办学效益评价是“岛外也能建成这样的优质学校,说明岛内外城乡一体化建设是可行的”;省、市教育督导室专家对曾营小学素质教育工作的评价是:“大气、大师、大爱,站位(高),定位(准),到位(全)”。2009年被省教育厅、省科协授予福建省首批科技教育基地校;2010年学校的“三项教育”(品德教育、法纪教育、安全教育)活动成果,作为福建省小学唯一的代表,被省教育厅推荐接受国家教育部法制办的普法工作评估和验收,成功经验在全省推广。2004年,学校差异教育科研课题作为福建省唯一代表,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在贵阳召开的全国“十五”规划课题的经验交流,得到了与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2005年,《人民教育》《光明日报》以《实施素质教育,让学生快乐成长》为题,连续多期刊载了曾营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厦门晚报》《海峡导报》《海峡生活报》厦门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对学校实施的差异教育教学成果以及推出的教育新举措多次进行了报道和转载,赢得了教育界、社会各界和广大家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曾营小学推举的素质教育成果,为集美区创建全省教育强区作出突出的贡献。

百年曾营小学诞生于旧中国危难之际,成长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发展于民族复兴之时。曾营小学的百年历程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相依相连;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尤其是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作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为厦门现代工业重镇的崛起、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建设,以及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2003年,学校获得厦门市教育系统首批福建省巾帼文明示范岗称号;2004年,获得福建省首批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先进校称号,是当年岛外中小学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2005年,被省总工会授予福建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2006年,科研成果获厦门市第七届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2007年,获得厦门市课改先进集体荣誉;2008年,获得厦门市教学管理先进单位荣誉;2009年,获得厦门市三项主题活动先进学校荣誉,同年,又被授予福建省首批科技教育基地校称号;2010年,获得厦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并被授予厦门市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校。学校的特色教育同时备受省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先后有来自美国加州、台湾台北、北京西城区、重庆大渡口、广西柳州、本省龙岩、漳州长泰等教育考察团莅临学校考察访问,得到了教育界同仁的肯定,对学校办学特色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赞誉。

一百年上下求索,奋斗不懈;一百年光辉灿烂,永载史册。展望曾营小学的未来,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差异、发展差异,静心教书、潜心育人;以勇立潮头的激情,敢于实践,勇于创新,追求卓越、开创未来!

始建于1911年的龙山学堂(曾营小学前身)

公益丰碑-百年前先贤将曾广庇等海外华侨捐资办学的善举镌刻在石碑上昭示后人

龙山学堂(曾营小学前身)创始人曾广庇先生

曾营小学由私转公办下发的文件

曾营小学50年代的校舍(草房)

始建于1963年的曾营小学教学楼北楼

位于杏东路20号的曾营小学旧校区大门

始建于91年的曾营小学3号教学楼

始建于93年的曾营小学旧校区4号综合楼

建于98年曾营小学旧校区200米塑胶跑道

曾营小学百年校庆时兴建的广庇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誉满杏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