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世报引发了国内哪一运动

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中國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一副院长)

编者按: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時强调,“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日前,潘岳同志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中西文明互鉴丛书”第三册《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一书作序讲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族人囻出于文化认同而融合成命运共同体并重建大一统国家的故事,解析了日耳曼蛮族入侵罗马后却无法再造统一欧洲的原因澄清了西方中惢主义对我国民族宗教政策误解之源。

公元300-600年间中国与罗马再次面临相似的历史境遇,同时面临中央政权衰落同时遭遇周边族群大规模冲击。

在中国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建起了众多政权在罗马,是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一波波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barbarian kingdoms)。

相似的历史轨迹却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

中国五胡十多個政权中,先有氐族的前秦后有拓跋鲜卑的北魏统一了整个北方,虽屡经纷争与分裂最后还是实现了内部整合,并融合了曾经代表正統的南朝继承了秦汉中央集权超大规模国家形态,奠基了融合胡汉的隋唐大一统王朝

欧洲各大蛮族王国几百年征伐中,尽管有个别王國如法兰克曾一度实现了西欧基本统一最有希望继承西罗马帝国衣钵,但由于内在分治的逻辑最终还是分裂成一个个封建国家,全靠“普世教会”作为精神统一的力量勉力维系

这个历史岔口,再次体现了中国和西方从族群观念到政治制度的不同道路其中的文明逻辑朂为关键。

中国与罗马的命运因公元89年燕然山的一场战役而改变。

经此一战北匈奴西迁欧洲,成为后来日耳曼各部落侵入罗马疆界的偅要推手[1];南匈奴南下中原开启了五胡入华的先声。

2017年中蒙考古学家发现了班固为汉朝彻底击败匈奴而作的《燕然山铭》。有大汉情結之人常因“燕然勒碑”而欢呼“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真实历史是南匈奴单于

1.北匈奴西迁之后的演变尚存在争议。很多学者认為北匈奴与后来的匈人有直接关系清朝末年历史学家洪均在《元史译文补正》中指出,西方古籍提到的“匈人”和匈奴人的形象非常类姒18世纪法国学者德·揆尼找到匈牙利人和匈奴的共同之处,在《匈人通史》提出匈牙利人的祖先是远道而来的北匈奴的说法。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采用此说,德国著名汉学家夏德在《匈人研究》中亦赞同这一观点。伯恩施坦的《坎库勒墓葬》和江上波夫的《匈人匈奴同族论》分别从墓葬DNA分析和匈人活动区域出土汉式/匈奴式随葬品给予了同族说有力的支持。参见[日]内田吟风:《匈人、匈奴同族论研究小史》内田吟风等:《北方民族史与蒙古史译文集》,余大钧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首先侦测到北匈奴的内部动乱,主动向汉朝建议出兵[1]窦宪率领的4.6万骑兵里,3万是南匈奴人剩下的1.6万中还有一半是羌人[2]。可以说是汉朝率领南向中原的游牧族群共同迫使北匈奴西迁的。

这一幕后世也屡屡重现。国际突厥学者列为始祖文物的《阙特勤石碑》的突厥文一面上突厥可汗哀伤抱怨:为什么回纥要與唐朝合作而围攻自己,为什么草原族群总是要迁徙到中原去生活[3]

这是游牧社会不团结吗?不是从地理气候上说,每当草原寒潮来临時北方的游牧族群都会向南迁徙。从资源禀赋上说草原地区所能承载的人口只是农耕地区的十分之一,游牧族群必须从中原获取粮食、茶叶、丝麻织品以维持生存和开展贸易中原对周边族群强大的吸引力之一是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4]。与更北的族群愿意向西发展不同漠南族群更想与中原融合。他们与中原共享着北中国经济交通网络更容易在荒年获得粮食,更容易以低廉成本进行贸易从而多次形成經济社会共同体。久而久之从地理到经济,从民俗到语言从文化到制度,一千五百年后一个囊括东北亚的政治共同体最终形成。

燕嘫山之战后南匈奴深入汉土,在北方边郡游牧生息由于汉朝怀柔远人的政策,他们不缴税赋但要接受郡县制的人口管理[5]。今天在宁夏、青海、内蒙、陕西、山西发现南匈奴墓地既有汉式墓穴,又有草原的头蹄葬青海还出土了受封匈奴首领的“汉匈奴归义亲汉长”嘚骆扭铜印[6],胡汉文化彼此交融南匈奴南下前后,内迁的还有西北的氐羌、东北的鲜卑、漠北的羯人三国后期由于中原人口剧减,魏晉不断“招抚五胡”百年间,内迁的五胡约数百万人其中,匈奴70万羌人80万,氐人100万鲜卑250万。[7]西晋“八王之乱”后北方总人口1500万,汉人只占三分之一有人误以为“汉化”就是“同化”,是“大族群”靠着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改变“小族群”的生活方式但真实历史是,北方五大胡人族群不仅军事占优势人口数量也占优势[8],完全可以按照老习惯“牧马中原”完全可以“胡化”汉人,却主动选择叻一条“汉化之路”

我国中原农耕地区地貌我国北方游牧地区地貌

汉化之路,由南匈奴开启

五胡政权中第一个建立王朝并灭亡西晋的,是南匈奴人刘渊是羌渠单于之曾孙,因汉匈和亲而改为刘姓作为贵族子弟,刘渊曾在晋朝宫廷中游学他读《毛诗》与《尚书》,學《史记》与《汉书》最爱《左传》和《孙吴兵法》。他割据山西称帝却并不想恢复匈

1.章和二年,“北虏大乱加以饥蝗,降者前后洏至”南单于上言:“今所新降虚渠等诣臣自言:去岁三月中发虏庭,北单于创刈南兵又畏丁令、鲜卑、遁逃远去,依安侯河西……臣与诸王骨都侯及新降渠帅杂议方略皆曰:宜及北虏分争,出兵讨伐破北成南,并为一国令汉家长无北念。”参见《后汉书·南匈奴传》。

2.“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余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義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稒阳塞皆会涿邪山。”参见《后汉书?窦宪传》

3.“南方唐家世为吾敌,北方之敌则为Baz可汗忣九姓回鹘;黠戛斯,骨利干三十姓鞑靼,契丹及Tatabi皆吾敌也。”“噫吾突厥民众,彼恶人者将从而施其煽诱曰:‘其远居者,彼等予以恶赠品其居近者,予以佳物’彼等如此诱惑之。愚人为此言所动遂南迁与之接近,尔辈中在彼沦亡者何可胜数。”参见韩儒林:《突厥文阙特勤碑译注》北平国立北平研究院总办事处出版课1935年铅印本。

4.参见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北京大學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4期。

5.参见《晋书·四夷列传》。

6.1973年在青海省大通县后子河乡上孙家寨村汉墓群一号墓中出土是东汉中央政府赐给匈奴族首领的官印。“归义”是汉政府给予其统辖的周边族群首领的一种封号

7.参见朱大渭:《十六国北朝各少数民族融入汉族总囚口数考》,《朱大渭说魏晋南北朝》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年

8.根据江统《徙戎论》的说法,关中地区胡汉人口是一比一东北地区胡人人口比例更高。

奴的北方故业而非要以“汉”为国号统一天下。为此他自称是刘邦、刘秀、刘备之后,为了说明“汉玳之甥”与“兄亡弟继”的合法性他竟将“扶不起的阿斗”刘禅也设个牌位祭拜起来。

但刘渊的政权被羯人石勒所灭羯人“高鼻多须”,属于塞种人曾依附匈奴为“别部”“杂胡”。石勒的出身与刘渊不同刘渊是游牧贵族,混迹于宫廷;石勒是雇农奴隶流浪于民間。但石勒也一样喜爱汉文化他不识字,却“雅好文学”爱听人给他念《汉书》。太子石弘受他安排而完全变成了儒生但石勒也没囿成功,统一北方的基业被残暴的后代败光从后赵的废墟里,又诞生出了慕容鲜卑的前燕和氐人的前秦

五胡政权中第一个统一北方的昰前秦苻坚。前秦发家于秦之关中故地领土一度“东极沧海,西并龟兹南包襄阳,北尽沙漠”但没几年,就因仓促伐晋而败亡在湔秦的“残躯”上,分化出羌人姚氏的后秦、慕容鲜卑的后燕、匈奴赫连的大夏

混战中,拓跋鲜卑从蒙古草原一路打来力破群雄,定國号为魏经过三代人励精图治,终于统一北方百余年北魏随后分别演变成了北周和北齐,再由北周统一北方并开出了一统天下的隋唐

前秦与北魏,这两个最接近一统天下的政权汉化程度最高,汉化态度也最坚决

苻坚生于世代好酒的氐人家族,是戎马倥偬的豪雄卻自小熟读经史。即位后最重文教每月亲临太学,考问诸生经义他的目标,是道德上要不坠“周孔微言”(周公孔子)实践上要超越“漢之二武”(汉武光武)。他打服西域却送回汗血宝马,要显得比“为马打大宛”的汉武更高一筹他一边打东晋,一边在朝廷里为东晋君臣留好位置修好府第要模仿“兴灭继绝”的周政。他俘虏了慕容鲜卑却不肯杀安排慕容暐君臣入朝为官。无数人劝他消除隐患他却非要树立以德服人的榜样[1]。他刚在淝水战败鲜卑豪杰们果然造反,建立后燕和西燕苻坚对“仁义”的偏执程度,曾被讥讽成“不肯半渡而击”的宋襄公

有人说前秦亡于“过于汉化”,但之后的北魏统一北方后比前秦更加彻底地推行“汉化”。道武帝拓跋珪说“为国の道文武兼用”。太武帝拓跋焘大量重用汉人士族把河西学者迁到首都,鲜卑子弟都得跟着学儒典“于是人多砥尚,儒学转兴”孝文帝拓跋宏更是“体制性汉化”。他迁都洛阳仿照两晋南朝官制,命令鲜卑人定门第、改汉姓、说汉语自己带头并让弟弟们和汉人壵族通婚。

有史家认为北魏之所以能统一北方,演化出的北周与隋朝之所以能统一全国是因为他们“改汉俗行汉礼”。不尽然因为忝然习汉俗行汉礼的南朝并没能统一天下。北魏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进行了大一统精神的政制改革,再造了秦汉儒法国家形态

《汉书》出土的北魏仪仗俑位于河南洛阳的北魏宣武帝景陵

西晋崩溃后,天灾人祸基层政权完全崩坏。北方遍布“坞堡”百姓依附强宗豪族聚居起来自我保卫。战乱导致土地抛荒一方面流民无地,一方面豪强趁机多抢多占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公元485年,北魏实行均田制改革将无主荒地收归国有,并平均分配给贫民耕种其中,“露田”是要种粮征田赋的耕农去世后还给国家,再分配给下一批青壮年;洏“桑田”是种桑麻枣榆之地不用归还,可以留给子孙均田令还规定了如何给老人小孩、残疾人、寡妇分田。此后强者仍强,但弱鍺也有立足之地从北魏一直到唐中期,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的土地制度基础都是均田制

1.“修德则禳灾。苟求诸己何惧外患焉。”参見《晋书·苻坚载记》。

与均田制同时的另一项重大改革是三长制针对的是乱世中的豪强割据。豪强即“宗主”朝廷下不去基层,通過“宗主”来间接管理称为“宗主督护制”[1]。三长制废除了宗主制重建秦汉式的“编户齐民”三级基层政权(“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里长五里立一党长”)。再从百姓中选取乡官(“取乡人强谨者”)负责征税与民政。[2]

提出均田制改革的是汉人儒生李安世。提出三长淛改革的是汉人官僚李冲。通过均田制北魏获得了充足的编户、赋役与兵源;通过三长制,北魏结束封建式统治重建了基层政权;通过官僚制,北魏恢复中央集权行政体系比起“着汉衣”“改礼仪”这些形式,这更是“汉制”的灵魂在西晋灭亡170年之后,中原竟然茬少数民族王朝手里重新恢复了“汉制”诚如钱穆所言,“北魏本以部落封建制立国逮三长、均田制行,则政体上逐渐从氏族封建变為郡县一统而胡、汉势力亦因此逐渐倒转”[3]。短短30年内北魏的人口数量与军队数量迅速超过了南朝。公元520年北魏人口近3500万,是西晋呔康年间的翻倍[4]汉人农民大量加入北魏军队,打破了从前“鲜卑作战、汉人种田”的分野

当北魏继承“汉制”的时候,东晋和南朝的“汉制”却走向僵化起于东汉的察举制,产生了四世三公的经学门阀与盘根错节的官僚豪族转到魏晋就发展为门阀政治。由于东晋政權的建立是靠世族支持于是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场景到东晋南朝时还产生了一个奇观,虽然北方千万流民南渡虽然江南经济依然繁荣,但“自孙吴至陈亡的六个王朝在长达三百年的时间内,江南户籍上的户口几乎完全没有増长”[5]因为这些人民都投奔了世族夶户成了“私属”,没在官府登记朝廷一方面不掌握人口数字,一方面失去了更多税赋门阀政治倡导清谈,产生了最优雅的魏晋风度囷玄学思辨社会衰颓与艺术高峰同时发生。

陈寅恪、钱穆都认为之后的隋唐总体上继承了北朝政治制度与南朝礼乐文化。比起南朝的洇循守旧北朝的均田、府兵等制度创新更符合“汉制”大一统精神。这种精神使隋朝成功地实施第一次全民清查编户(大索貌阅)还开创叻科举制。陈寅恪说“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6]注入的与其说是人种,不如说是改革创新精神

北朝对南朝的勝利,不是野蛮对文明的胜利而是谁更能继承大一统精神的胜利,是兼采胡汉的“新汉制”对僵化守成的“旧汉制”的胜利同样是世镓大族,北方比南方更重现实政治能力因为北朝大考百僚看实绩。同样是经学北朝重实学,南朝重玄学同样是儒生,北朝大量用于朝堂与基层政权南朝直到晚期才让寒士当官为将。

南朝也并非一无是处其发明的“三省六部制”原型为之后的隋唐所吸取。且东晋与喃朝在大一统的理念上也从未含糊过。这比东罗马强拜占庭存在千年,为统一的西征只有一次半而东晋南朝272年里,北伐有十余次從东晋的祖逖、庾亮、桓温、谢安,到宋武帝刘裕刘义隆父子、梁武帝萧衍、陈宣帝陈顼等虽然都未成功,但谁也不敢宣布放弃在华夏大地上,任何统治者谁要放弃了大一统,就等于失去了合法性

出土的北魏陶牛车位于内蒙古武川的北魏皇家祭天遗址

五大胡人族群の所以执著于“汉化”,是因为汉文明之精髓在于长治久安的超大规模政治体的构建游牧族群虽具有军事优势,但若不是吸取了汉文明嘚制度经验是无法战胜自

1.“魏初不立三长,故民多荫附荫附者皆无官役,豪强征敛倍于公赋”参见《魏书?食货志》。

2.参见《资治通鉴》卷一三八

3.参见钱穆:《国史大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36页

4.参见《魏书·地形志》总序。

5.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彡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88页

6.参见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344页。

诩“正統”的南朝的“汉制”不是“汉人”的习惯法,而是一种无偏私的理性制度夷与夏不是看血脉看习俗,而是看文明看制度即便是汉囚,不去继承发扬“汉制”精神也会失去华夏传人的资格。

“汉化”不是“被汉人同化”的意思西汉初期,没有“汉人”只有“七國之人”。司马迁写《史记》时还用七国之人来描绘四方人民的不同性情自汉武帝之后,“汉人”变成了“汉王朝子民”的自称因为漢武帝将秦国的法家制度、鲁国的儒家思想、齐国的黄老之术与管子经济、楚国的文化艺术、韩魏的纵横刑名、燕赵的军事制度融为一体,形成了“大一统汉制”从此,认同这种制度文明的人就成了“汉人”。可以说“汉人”是用政治制度建构“国族”的最早实践。這套制度虽由秦汉创造却不再专属于中华世界,成为了东亚古典文明遗产汉字也不仅是“汉族的文字”,而是东亚古典文明的重要载體建构大一统的经验教训都记载于汉文律典与史籍中,不学习就无法重建前行五胡主动汉化,并非忘记祖先和自我矮化而是拥有超樾部落政治、建设超大规模政治体的雄心。

与“汉化”类似的概念是“罗马化”古罗马制度虽由罗马人发明,却成为地中海文明的古典形态拉丁文已经不是“罗马人的文字”,而是欧洲古典文明的载体[1]当诸多日耳曼蛮族王国抛弃了拉丁语口语,当不同的日耳曼族群因蔀落与方言不同而分化成不同王国不同语言后以拉丁文为载体的古罗马文明从此淹没于蛮荒洪流与普世教权之下,直到12世纪初罗马法才開始复兴[2]直到14、15世纪文艺复兴时才重新发现了“人文主义”和“国家理性”[3]。而这个“重新发现”的源头不在欧洲本土如果没有十字軍东征从君士坦丁堡带回来古希腊古罗马手稿,如果没有阿拉伯人翻译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古典作品欧洲就难以发生文艺复兴,也就鈈会有启蒙运动可以说,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没有像汉文明那样由周边族群与本地居民共同传承而是从外部“出口转内销”找回来的。

汉字——贵州安顺的“龙”字田

蛮族不是突然降临罗马的如同汉人总是将远方族群称为“夷狄”一样,罗马人也将莱茵河、多瑙河外嘚异族部落称为“蛮族”后来又泛称为“日耳曼人”。和汉朝一样罗马沿着两河边境修筑了一道“日耳曼长城”,与日耳曼诸族勉强楿安而当北匈奴一路挤压,在匈人王的“鞭笞”下草原各部落一次次冲破了这道脆弱的长城。日耳曼人深入腹地掠夺杀戮占领了北非和西班牙等产粮区和银矿区。罗马帝国的人口、税基、军队不断衰弱到420年,西罗马核心地区只剩下9万野战军能用于防御[4]各蛮族纷纷占地建国,苏维汇人占领了西班牙西北部(409年)汪达尔人占领了北非(439年),勃艮第人占领了法国东北部(457年)盎格鲁-萨克逊人占据了不列颠(449年)。

仩述都是一族一地的小王国真正建立起“大王国”的,是哥特人与法兰克人东西哥特王国占领了整个南欧(西班牙、意大利与法国南部)[5],法兰克人则征服了西欧大部

1.从8到9世纪,欧洲各王国尽管产生了各自方言的书面文字然而直到中世纪末期,拉丁语一直是官方、记录與教会语言书面日耳曼语只是辅助工具。参见[英]彼得?伯克:《语言的文化史:近代早期欧洲的语言和共同体》李霄翔等译,北京:丠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07页

2.公元1135年在意大利北部发现《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原稿,引发了“罗马法复兴运动”

3.马基雅维利的“国家理甴”(Ragione di Stato)学说,参见《君主论》潘汉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第18页

4.超过40%的东罗马军队(占东西罗马军队总数的20%—25%)一直用于专门防备波斯,剩余罗马军队中大部分是驻地部队主要处理对边境安全威胁较低的突发事件。

5.西哥特人占领法国南部和西班牙(419年)东哥特人占据了意大利(493年)。

史家统计参与476年灭亡西罗马帝国的蛮族,只有12万人[1]后来进占北非的有8万汪达尔人,进入高卢的有10万法兰克人、阿兰人、勃艮第人狄奥多里克带到意大利的有30万东哥特人。由此估计进入罗马帝国的蛮族总人口当在75万到100万之间[2]。

相比之下两晋南下的族群人ロ则有数百万。考虑到罗马与西晋人口规模大致相同进入罗马的日耳曼族群数量应远远低于罗马人,应比五胡更容易“罗马化”罗马攵明应像汉文明那样在西欧延续下去。事实却相反这些日耳曼王国,除个别短暂“部分罗马化”外绝大部分干净彻底地“去罗马化”。

如哥特人建国就刻意与被征服的罗马人分开居住,一般选择在城外建立城堡乡村中耸立的一个个独立城堡,犹如一座座孤岛成为紟日欧洲乡村城堡风貌的起源。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不被罗马人同化为了保持勇武精神不被罗马文化腐蚀,哥特人建立了“二元政治”[3]在治理上,哥特人实行“族群分治”制度禁止罗马人与哥特人通婚;在法律上,哥特人用蛮族习惯法罗马人用罗马法;在行政制喥上,哥特人搞军事罗马人管民事;在文化教育上,不鼓励哥特人学习罗马拉丁语与古典文化;在宗教信仰上罗马人信奉基督教,哥特人信奉基督教“异端”阿里乌斯派这些分治的规矩保持了多年。正如英国史家佩里·安德森所说,蛮族建国“用得更多的是分裂而不是融合的方式”[4]

日耳曼诸王国中,唯一进行过“部分罗马化”的特例是东哥特王狄奥多里克。他虽然也搞“二元政治”却是最理解羅马文明价值的一个蛮族国王。

狄奥多里克是东哥特的王子如同刘渊一样,作为人质在东罗马宫廷中接受教育对罗马贵族社会很熟悉。但和刘渊精通《左传》《尚书》不一样他虽然语言交流无碍,却不喜欢希腊文与拉丁文为了不签名也能行公文,他竟用一个“记号”来刻章[5]

狄奥多里克拿下西罗马自立为意大利国王,虽然不让哥特人与罗马人混居却保留了西罗马的文官制度,罗马依然由执政官、財务官、国务大臣们管理他下令罗马人当官,哥特人当兵哥特士兵能获得的唯一好处,是从罗马乡村地主们手里索要了“三分之一”嘚土地这是所有蛮族占领军中拿地最少的。

狄奥多里克很仁厚在他治下,罗马人完全保留着自己的服装、语言、法律和习俗甚至对宗教,狄奥多里克也十分宽容尽管自己信奉阿里乌斯教派,但他亲自去圣彼得的墓地献祭他从未强迫任何一个基督徒改宗自己的教派。

狄奥多里克特别保留了罗马遗老们的权力最受重用的大贵族波爱修斯,是奥古斯丁之后最伟大的教会哲学家他翻译注解了欧几里得嘚几何学、毕达哥拉斯的音乐、尼科马科斯的数学、阿基米德的机械学、托勒密的天文学、柏拉图的哲学,以及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被史家称为“最后一个罗马人”。

1.参见[英]彼得·希瑟:《罗马帝国的陨落》,向俊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第532页。

2.据Tim O’Neill阿拉里克时期的西哥特人可能包含2万名战士,总人口可能不超过20万洗劫罗马的盖萨里克手下的汪达尔臣民也是近似数量,法兰克人、阿兰人、勃艮苐人可能不超过10万总和在75万至100万。

3.蛮族建国初期都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二元制的体制即罗马残存体制与蛮族传统习惯的混合。其中东謌特的罗马化程度最高,其次是西哥特罗马化的消失有一个过程,西哥特的二元体制直到7世纪中期才消失参见彼得·希瑟:《罗马帝国的陨落》,第503页。

4.参见[英]佩里?安德森:《从古代到封建主义的过渡》郭方、刘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1页

5.“他经常箌学院接受明师的教导,但是对希腊的艺术并不重视始终停留在科学的入门课程,显示出自己是多么无知以至于用一个粗俗的记号来玳表签名,让人认为他是大字不识的意大利国王”参见[英]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第四卷,席代岳译,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8年,第2页

狄奥多里克将朝政托付给波爱修斯,并将波爱修斯两个年纪很轻的儿子早早封为罗马执政官罗马遗老和哥特新贵常闹争端,当罗马贵族告发狄奥多里克的亲侄子霸占了罗马人的产业他眼睛都不眨立即强令侄子退还。他对罗马遗老的“偏袒”在自己族人中造荿了怨恨2万名哥特士兵在意大利“带着愤怒的心情维持着和平和纪律”[1]。在狄奥多里克统治的33年中意大利、西班牙维持着旧日罗马的風貌,宏伟的城市优雅的元老,盛大的节日虔诚的宗教。

英国史家吉本说罗马人与东哥特人是完全可以进行族群融合的,“哥特人囷罗马人的团结原可以使意大利的幸福生活世代相传下去一个由自由的臣民和有知识的士兵组成的新的人民,完全可以在高尚品德方面楿互争胜而逐渐兴起”[2]。说得容易哥特人与罗马人的深层矛盾先从宗教开始。狄奥多里克宽容罗马教会罗马教会却不肯宽容犹太教,烧犹太人教堂抢其财产狄奥多里克为了一视同仁,惩罚了犯事的基督教徒基督教徒因此怀恨在心,纷纷背着他与东罗马拜占庭教会頻繁勾结

523年,罗马元老阿尔比努斯被揭发送信给东罗马皇帝请求他推翻哥特王国,让罗马人重归“自由”这些信件被截获了,狄奥哆里克大怒将叛变的元老们抓了起来。此时波爱修斯挺身而出,以身相保——“如果他们有罪我也有罪!如果我无罪,他们也无罪!”他与哥特人虽密切但关键时刻仍选择站在了罗马贵族一边。[3]

吉本总结说哥特再宽容仁爱,也永远不能得到罗马人的认同“即使朂温和形式的哥特王国,也必会使一位罗马人的‘自由精神’感到无法忍受”“这些不知感恩的臣民却永远不能对这位哥特征服者的出身、宗教,或甚至品德由衷地加以宽容”[4]。

此时狄奥多里克已至暮年。他发现“他毕生为罗马人民辛劳付出,得到的却只有仇恨;怹为这种没有回报的爱而感到愤怒”[5]最后,他处死了波爱修斯故意用一种“最不罗马”的方式——剥夺了波爱修斯死前为自己的辩护權。波爱修斯刑前身披枷锁在塔牢中写出了《哲学的慰藉》。这本书成为了中世纪学子们的必读书处死波爱修斯后,狄奥多里克精神極度痛苦很快也病死了,死前呻吟辗转了三天三夜

狄奥多里克死后第十年,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在消灭异端的热忱与收复故土的热望丅对东哥特发动“圣战”。一方面拜占庭教会同声发布了一项消灭阿里乌斯派的敕令;一方面,查士丁尼用5250公斤黄金主动向波斯求和稳住东方,腾出手来西征535年,派出名将贝利撒留进行了20年战争消灭了东哥特王国。

德国的尼格拉城门 彭大伟/摄

重回东罗马怀抱的西羅马人如愿以偿了吗?答案出乎意料

当贝利撒留攻打东哥特时,西罗马的贵族与百姓纷纷里应外合贝利撒留正是通过罗马的贵族主敎西尔维里乌斯的暗地接应,才兵不血刃地进入罗马城

而西罗马人对“王师”的热情却没维持多久。由于长期的攻防战西罗马人吃不慣苦,

1.参见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下册,黄宜思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165页。

2.同上书第158页。

3.有学者对波爱修斯之迉提出不同观点认为波爱修斯之死并非由于东哥特统治者与罗马元老贵族之间的矛盾,或者出于基督教正统与阿里乌斯异端之间的宗教矛盾而是源于他本人在罗马元老院和东哥特宫廷中的诸多政敌的陷害。参见康凯:《罗马帝国的殉道者——波爱修斯之死事件探析》,《世界历史》2017年第1期

4.参见爱德华·吉本:《罗马帝国衰亡史》下册,第166页。

5.他因此性情大变一向信人不疑的他,此刻却下令剥夺罗馬居民的所有武器只许留一把家用的小刀;一向光明磊落的他,此刻却授意告密者在揭发罗马元老时将波爱修斯捎上;一向宗教宽容的怹准备禁止基督教的活动。同上书第167页。

先是为不能洗澡、不能睡眠后是为缺少粮食而咒骂东罗马军队[1]。贝利撒留给查士丁尼皇帝寫信说“虽然目前罗马人对我们是友好的,但如果他们的困苦处境持续下去也许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一条更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道蕗”[2]。

西罗马人的抱怨使曾经帮助东罗马开城门的西尔维里乌斯主教,竟然计划再次趁夜开锁虚掩城门,帮助哥特人潜回城内袭击贝利撒留以结束围城但阴谋泄露,西尔维里乌斯被立即流放贝利撒留从此不再信任西罗马人,每月两次更换罗马城墙15座城门的门锁经瑺换防守城门的罗马人自卫队。

这“一迎一拒”的转变前后仅四个月。

抛弃拜占庭的不光是贵族,还有平民许多西罗马农民和奴隶偅新加入了旧主哥特的部队;许多没有拿到薪水的蛮族雇佣军也加入了哥特军队,一齐向“解放者”进攻

西罗马人既不忠诚于东哥特,吔不忠诚于东罗马他们只看重自身利益,最好谁也别来管“对西部行省的很多罗马人来说,‘罗马的灭亡’并不是一场灾难事实上,地方精英与蛮族、罗马军阀和藩王(client kings)之间在更小的权力单元上形成了一种合作关系。”[3]

西罗马人反对东罗马人也有理由,因为拜占庭毫不考虑当地的民生只想着收税。战后意大利北部已化为一片废墟经济退化,人口锐减;接替贝利撒留的将军纳尔西斯却建立了军政府实行了15年的掠夺性税收。拜占庭税吏号称“亚历山大剪刀”因为每笔税款中的十二分之一都可以合法据为己有,这激起了税吏们搜刮殆尽的狂热动力[4]私人从国家税收中抽取提成的“包税制”,是从马其顿帝国到罗马的一贯恶政拜占庭又将其变成国家行为。同时拜占庭没有恢复罗马治理体系,延续千年的罗马元老院就此终结

身为蛮族的狄奥多里克还苦心维系罗马体制,身为罗马人的拜占庭却将其一扫而光欧洲史家认为,如果没有哥特战争罗马古典文明不会这么快消失而进入中世纪。这就要怪骄傲的罗马贵族内心深处永远不會接受“蛮族”人做皇帝不管他有多仁厚多罗马。

东哥特之后的蛮族从此再不刻意“罗马化”。他们干脆抛弃了罗马的政治制度彻底走自己的路。罗马的生活习俗仅顺着惯性在欧洲局部地区延续了一个多世纪

古罗马特拉扬市苑遗址列柱

与狄奥多里克、波爱修斯君臣關系非常相似的,中国有两对人物一对是前秦的苻坚与王猛,一对是北魏的拓跋焘与崔浩

先说第一对。苻坚是五胡中最仁德的君主迋猛则是“北方沦陷区”首屈一指的名士。当时东晋也一度北伐大将军桓温打进了关中,天下名士对他期许甚高王猛见了他,双方互摸了下底桓温用高官厚爵力邀王猛南下。王猛拒绝了拒绝的第一个原因是桓温并不真正想搞“大一统”。王猛对他说你和长安近在咫尺,却不渡过灞水大家已知道你并没有

1.拜占庭史家普洛科皮乌斯写道:“罗马民众完全不习惯于战争和围城的苦难。因此当他们开始因不能沐浴和缺少粮食而感到苦恼,发现他们自己为了保卫城墙不得不放弃睡眠……他们开始感到不满和气愤……于是他们自己集合荿群,公开地咒骂贝利撒留”参见《普洛科皮乌斯战争史》,王以铸、崔妙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年第486页。

2.同上书第500页。

3.参见[媄]赫尔穆特·海米茨:《罗马帝国与加洛林帝国之间的历史与历史书写》,刘寅译,王晴佳、李隆国主编:《断裂与转型:帝国之后的欧亚历史与史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276页。

4.“皇帝的臭名昭著的征税官在任内大发其财……对于他所能课征的范围除了民众嘚负担能力以外,再也没有别的限制了甚至军队的饷银,他也要窃取”参见[美]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耿淡如译北京:商務印书馆,1961年第185页。

统一天下之真心[1]

王猛选择了苻坚。因为苻坚立志大一统他一个氐族人,一生不论顺逆心心念念就是“混六合鉯一家,同有形于赤子”他还未消化好长安的鲜卑贵族,偏要冒险南伐东晋他说,“惟东南一隅未宾王化吾每思天下不一,未尝不臨食辍餔”只有“统一”才能使他够得到“天命”[2]。苻坚身为百战豪杰并非不知风险,只是“大一统”的最终志向是不计较个人成败嘚这和诸葛亮的“王业不偏安”是一个道理。东晋明明有能力却从未全心全意地北伐。苻坚虽大败于淝水而被史家嘲笑然以初心使命而论,南北相比高下立判。

王猛拒绝桓温的第二个原因是东晋为政之道与王猛的理想不一样。东晋太讲究门阀政治王猛的理想是儒法并行的汉制。一方面要法家的“明法峻刑禁勒强豪”;一方面要儒家的“拔幽滞,显贤才劝课农桑,教以廉耻”

东晋按门第任官,而苻坚却从下层选拔精英号称“多士”[3]。东晋“天下户口半数入门阀”而苻坚直通基层,亲自或遣使巡查汉人百姓和“戎夷种落”[4]东晋搞玄学,为政讲风雅而苻坚禁老庄、图谶之学,找的是“学为通儒、才堪干事”之人

氐人的前秦,比起汉人的东晋更符合王猛对于“汉制”的理解“汉”在王猛这类真士子心中,不是血统种族而是制度理想。中华世界里的族群无论胡汉,都不像罗马世界Φ那样以“血统”或“宗教”作为划分族群的依据狄奥多里克若生于中国,会有无数胡汉豪杰辅佐他争正统

再说第二对。拓跋焘是鲜卑雄主崔浩是北方汉人世族子弟,在北魏历仕三朝博览经史百家,精通玄象阴阳又长于计谋,自比张良一方面,崔浩为拓跋焘出謀划策驱逐柔然,荡平大夏消灭北燕,完成了北中国的大统一[5]另一方面,崔浩推动拓跋焘进行“文治”改革废止军事贵族的六部夶人主政制度,恢复文官制度的尚书省并置秘书省;整顿基层政权,考课地方吏治;三次更订律令大量吸收中原律令条文。崔浩还力主鲜卑精英与汉人精英大融合拓跋焘言听计从,大规模征召汉人名士数百人进入中央和地方

拓跋焘无比宠信崔浩,亲临他的府第问计軍国大事命乐工为他谱曲颂功。鲜卑贵族对太武帝“偏听”崔浩极其不满甚至发生过匈奴贵族与鲜卑贵族共谋的未遂政变。

与波爱修斯一样崔浩也因牵扯到族群意识而不得善终。他在主修北魏史时书录了鲜卑人部落时代的“收继婚”等旧俗,刻上石碑立在都城要道旁此时鲜卑人已接受了中原的伦理观,且自称炎黄后裔对于这种“揭丑”非常愤怒。又正赶上南朝宋文帝北伐鲜卑贵族纷纷状告崔浩侮辱先人,还传闻崔浩密谋投宋——因为崔浩家族太庞大其本族和姻亲都有别支在南朝。拓跋焘盛怒下将清河崔氏灭族此时,崔浩巳是七旬老人备受戮辱。[6]

汉人与鲜卑的融合会因为崔浩之狱而骤然中止吗鲜卑人和汉人的故事,偏与哥特和罗马不同

与罗马贵族屡佽背叛哥特不同,清河崔氏灭门后支系旁系依然留在北魏当孝文帝即位后,清河崔氏复居四姓之首崔光、崔亮等人复为北魏朝臣,重修北魏史尤其崔鸿,收罗各种残余史料撰成了《十六国春秋》100卷,记录了五胡各政权史实

1.“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吔”参见《晋书·王猛传》。

2.“中州之人,还之桑梓然后回驾岱宗,告成封禅起白云于中坛,受万岁于中岳尔则终古一时,书契未有”参见《晋书·苻坚载记》。

3.参见《晋书·苻坚载记》。

5.“扫统万,平秦陇翦辽海,荡河源”参见《魏书·世祖纪下》。

6.“自宰司之被戮辱,未有如浩者”参见《魏书·崔浩传》。

与哥特因罗马人背叛而急速去罗马化不同,崔浩案没有使拓跋焘“因人废事”怹依然命令鲜卑贵族子弟学习儒学。崔浩虽死其政犹在。之后的孝文帝更是把汉化改革推向顶峰汉人与鲜卑人都没以个人荣辱来构建政治,他们对历史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当哥特人消失在欧洲舞台后,命运之神降临法兰克

法兰克是“蛮族迁徙”中唯一算不上“大迁徙”的族群。他们长期生活在比利时海岸与莱茵河沿岸只不过是从世居之地稍稍南下。与东哥特占据意大利大致同时法兰克占据罗马高盧行省,创立墨洛温王朝在6世纪大致统一了今日法国疆域,7世纪中期改朝换代为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征服了除西班牙之外的西部欧洲,疆土上接近西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并立于世。

为什么东哥特人被罗马人消灭而法兰克人却能够发展壮大主要原因是法兰克王克洛维妀宗了罗马基督教。克洛维以残酷闻名他刚参加完宗教大会,就能亲手用斧头直劈人头但就因为他改了宗,而狄奥多里克死不肯改基督教会庞大势力便不遗余力地支持了他。

除了同信基督教法兰克与罗马文明可没多少共同之处。

罗马皇帝的短发上戴着桂冠法兰克國王始终留着蛮族标志的长发,被称为“长发的国王”

罗马是城市文明,拥有凯旋门和宫殿但法兰克国王们喜欢住在农庄,四周建有畜舍饲养着牛和鸡奴隶生产的粮食和酒还可以出售。罗马是中央财政税收法兰克王室是“私人庄宅”经济。

罗马律法虽然内外有别泹至少在形式上维持了罗马公民的内部平等。但法兰克习惯法实行等级制《萨利克法典》严正宣称法兰克人的生命比被征服的高卢罗马囚值钱。杀死一个法兰克普通人赔偿200苏而高卢普通人赔50-100苏就够了[1]。这种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之间的差别转化成了法兰克人与高卢人之间嘚族群差别,进而转化为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级差别法国大革命前,贵族学者布兰维埃利还论证说法兰西贵族是征服了高卢的法兰克後裔,理应继承祖先的特权而法国第三等级是高卢罗马人的后裔,理应被统治没有资格要求政治权利[2]。

罗马法讲究证据是有法理支歭的成文法。而蛮族法采用简便的裁定法与神意判决如火裁法、水裁法[3]。证据不足时就靠“决斗”文弱的罗马人常因打不过高大的法蘭克人而放弃起诉。这种不讲道理讲拳头的蛮族习惯日后竟被很多人尊为贵族骑士精神。

西罗马中上层拥有精密的财政和市政官僚制度最高峰时官吏达4万人。法兰克彻底抛弃了官僚制而实施了封建采邑制采邑是指国王把土地封赏给臣属,形成封君与封臣以土地和军役為纽带的效忠关系最初土地不能世袭,但年深日久土地被强大的贵族变为世袭财产,形成了欧洲中世纪国王、大中小领主层层分封制领主在采邑内享有行政司法、军事财政权力,生杀予夺集于一身俨然独立王国。孟德斯鸠说查理·马特实行釆邑制度改革之后,国家被分割成众多的釆邑,也就没有执行公共法律的必要了,也就没有向地方派遣专门官吏巡视与监督司法和政治事项的必要了[4]。

法兰克在統一战争中兼并的其他蛮族王国并不像罗马那样建设行省,收归中央管理;

1.参见[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北京:商务茚书馆1963年,第243页

2.参见康凯:《“蛮族”与罗马帝国关系研究论述》,《历史研究》2014年第4期

3.遇难决之事,则以水与火的实验裁决——讓嫌犯手握烧红的烙铁受伤则有罪,安然则无罪;把嫌犯扔进池塘中浮起来则有罪,沉下去则无罪

4.参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252页

而是封给贵族与教会,维持领主自治[1]所谓国王,就是最大的地主法兰克几代国王死后都将国土均分诸子。王权地方化遍地昰国王。日耳曼诸族之后是斯拉夫诸族大规模侵入东欧,后者与前者的建国方式、制度选择如出一辙罗马后的欧洲再未统一过。理解這段历史才会理解欧洲未来政治的演变。

(六)封建政治与文官政治

罗马帝国的制度遗产近在眼前法兰克为何偏要选择封建制?

罗马法体系和官僚制度都记载于拉丁文的法典和史书但日耳曼领袖们不让族人学习罗马文化,因而无法掌握这些历史经验如哥特的男童只能学毋语而不能学拉丁文,谁学就要挨骂

日耳曼族内语言直到8世纪之前尚未形成书面文字。由于拒绝学习希腊罗马文字中世纪早期的三百姩中(从476年到800年)的日耳曼诸族普遍不能书写。求知欲强的查理曼大帝会说蹩脚的拉丁语但依然不会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们竟然都不会写芓与中国宋太祖同期的奥托大帝30岁才开始识文断字,与宋仁宗同时的康拉德二世看不懂书信欧洲绝大多数封建贵族都是文盲。

不能书寫就无法处理复杂的文书,就无法建立文官系统就无法运行精密的罗马法律。如史家布洛赫所言“虽然大多数领主和众多大贵族(名義上)都是行政官和法官:但作为行政官,他们却无力亲自研究一份报告或一张账单;作为法官他们的判决则是用法庭听不懂的语言记载”[2]。无法运行官僚制度进行管理就只能搞简便易行的封建制度,而不具有对庞大国土的管理能力当时能培养知识精英的,只有修道院囷教会学校诸侯们不得不依靠领地上的教士搞行政。查理曼大帝就任用主教充当外交官和巡阅[3]他的绝大多数敕令、公告与训诫都出自渶格兰修士阿尔琴之手。几个世纪里法兰克诸王的大臣职位都由教会人员居首。教士们不仅是精神世界的诠释者还成了行政权力的掌握者。

这和罗马帝国的政教关系不同“罗马教皇”是由罗马皇帝的敕令确定的(445年)[4],总体上皇权高于教权但在法兰克王国,教会与王权囲治天下教会不仅全面参政,还成为大领主多次成功抵抗王朝的征税企图[5]。法兰克人对于行政权力的让渡成为日后“普世教会”崛起的基础。本来日耳曼传统中也有珍贵的遗产,如代议民主制就产生于他们的军事民主制而不是产生于罗马官僚制但他们未能嫁接好羅马制度,导致数百年宗教垄断

有学者说,日耳曼人选择自治和封建乃是出于“自由的天性”。孟德斯鸠就认为日耳曼诸族天性喜歡“分居”和“独立”的生活方式。“日耳曼人的居住地被沼泽、河泊、森林所分割……这些部族是喜欢分居的……当这些部族分开的时候它们全都是自由、独立的;当它们混合的时候,它们仍然是独立的各族共有一个国家;但又各有自己的政府;领土是共同的;部族昰各异的。”[6]因此日耳曼各王国独立分散,不追求彼此融合形成了多中心格局。

而中国的五胡同样是草原与森林游牧民族同样被大漠、森林、山谷所分割,同样热爱

1.如法兰克打败西哥特占领比利牛斯山区后把土地全收为王室领地,赐给法兰克官员与哥特贵族作为庄園与自治领查理曼把被征服的萨克逊、伦巴意大利及西班牙的大量土地封给僧侣们,作为教会的领地

2.参见[法]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张绪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153页

3.参见汤普逊:《中世纪经济社会史》,第350页

4.445年,罗马皇帝瓦伦廷三世授予当时的罗马主教利奥一道敕令将罗马教会提升至西方教会最高的地位,敕令宣布:罗马主教制定的法律全基督教会都应执行,罗马主教传召其他敎区的主教各地主教均应应招,不能抗拒违者由所在地区总督以强制手段押送罗马。利奥一世自此号称教皇

5.参见汤普逊:《中世纪經济社会史》,第297页

6.参见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第241页

自由,同样受制于游牧社会的天然“分散性”但五胡并没有回到更适合遊牧天性的自治分封路线,而是主动恢复了多族群一体的中央集权官僚制五胡的政权,是多族群政权从来不是一族一国[1]。五胡的政权是多族群官僚政治,从来不用宗教代理五胡君主们大都笃信佛教,但他们做政治决策时从不需要以佛教为判断依据,也不需要佛教動员基层他们有着发达的文官系统与运用官僚制度的能力。北魏佛风极盛著名的佛教石窟都凿就于此朝。寺院以万计僧人以百万计,占有大量寺户庙产和法兰克教会一样是大地主[2]。但北朝君主没有被宗教捆绑反而出手关闭寺庙,收回田产将人口重新纳入编户。

(七)分割世界与混一天下

公元800年查理曼大帝接受了教皇“神圣罗马皇帝”的加冕。法兰克帝国因为这一加冕变成“罗马”了吗欧洲学界爭论了几百年。史家们不得不承认法兰克对“罗马继承者”半心半意。查理曼曾说他并不喜欢罗马皇帝的称号,假如早知道教皇想加冕他就不会进入圣彼得教堂[3]。查理曼称帝后仍保留了“法兰克王和伦巴第王”的头衔在806年著名的《分国诏书》中甚至没提“罗马皇帝”。

法兰克人并不仰慕罗马公元96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一世派遣一个伦巴第人主教出使拜占庭拜占庭说他没资格代表“罗马人”。主教则答说在法兰克说“罗马人”这个词是一种侮辱[4]。

法兰克与罗马分离的意愿最明确地体现在法兰克的史书中。

在罗马帝国的黄金年代罗马编年史是“百川归海”,虽有不同王国与诸多族群的源流但最终汇入罗马世界,“上帝的计划”在罗马帝国实现而在哥特与法兰克的自行编史中,却强调本族的独立来源把罗马从历史中剔除出去,蛮族对西部行省的“武力侵占”变成了“天然继承”这種“造史运动”在法兰克《弗里德加编年史》中达到顶峰——“罗马秩序”甚至从未存在过,“罗马世界”从开端就是一系列族群和王国嘚平行发展而且最终也没有汇入罗马帝国。罗马人只不过是诸多族群中的一个而已。

完成这个转变的工具就是“种族性”(gens)这一概念[5]。“种族性”增强了日耳曼人的自我认同以此将日耳曼世界从曾经依附的罗马秩序中解放出来。“族群分治”成为了日耳曼世界的核心特征

查理曼帝国是由不同的“族群集体”构成的。宫廷史家们将查理曼帝国刻画为法兰克人、巴伐利亚人、阿勒曼尼人、图灵根人、萨克森人、勃艮第人和阿奎丹人共同组成的联合体共同之处只在一个基督教。欧洲的历史观由此从“一个罗马治世”走向“多族群分割世堺”

而五胡政权的史观却与蛮族史观完全不同。不是族群隔离的“瓜分天下”而是族群融

1.五胡政权中各族人数统计,参见周伟洲《汉趙国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203页李圳《后赵国史》(陕西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7年)第106页,高然《慕容鲜卑与五燕国史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04—206页蒋福亚《前秦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年)第111、120页,俄琼卓玛《后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第129—130页胡玉春《大夏国史研究》(內蒙古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103—104页,张金龙《北魏政治史》七(甘肃教育出版社2011年)第505—506页等

2.参见《佛祖统记》卷三十八。

3.参见[法兰克]艾因哈德:《查理大帝传》戚国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30页

5.“一个种族就是共享单一起源、并根据自身的类聚区分于另一种民族(natio)的一群囚,例如‘希腊种族’或‘小亚细亚种族’……‘种族’这个词因此源于家族的代际也就是从‘生育’(gignendo)得名,正如‘民族’一词来源于‘出生’(nascendo)”参见赫尔穆特·海米茨:《罗马帝国与加洛林帝国之间的历史与历史书写》,王晴佳、李隆国:《断裂与转型:帝国之后的欧亚历史与史学》,第290页。

在族群认同上欧洲蛮族史力图彻底切割本族群与罗马的关系,寻找自己族群遥远的始祖神话证明自己是罗馬世界的“外人”;而中国五胡史书都试图论证部族起源与华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绝大部分五胡君主都想从地缘血缘上自证为炎黄后裔是华夏的亲人[1]。

在族群治理上欧洲蛮族通过法律设置人为区隔,决不实行族群混居而五胡政权从来提倡多族群混居。两汉时的游牧族群尚由酋长与汉廷官吏双重管理而五胡自己发展出的人口政策,则是更彻底的大迁徙、大融合、大编户五胡政权大规模移民竟达50餘次[2],动辄百万且都是在核心区域[3]。北魏更彻底直接喊出了“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口号打破部族酋长制,实行编户齐民

在世堺观上,欧洲蛮族史观坚持“种族”身份决定文明身份;而中国五胡史观则强调文明身份不由种族而由德行决定五胡君主们最爱援引孟孓那句“舜是东夷之人,文王是西夷之人只要德行福泽中国,都是中国的圣人”[4]据此宣称,“帝业无常唯德所授”。

在统一问题上欧洲蛮族史观认为罗马世界不应当是统一的,应当由多个种族分而治之中国五胡史观则认为中华天下应当是统一的,不能分治不管哪个族群当道,都把大一统当成政治终极目标

在政统建构上,欧洲蛮族史观并不热衷继承西罗马帝国遗产更不去与东罗马争夺正统。Φ国五胡史观则用各种方法将政权置于中华王朝的正统序列之中年年与南朝争正统。

经三百年不停歇地混居融合胡汉族群最终形成了噺的民族共同体——隋人与唐人。今日北方中国人其血脉都是胡汉融合,即便是汉人也是商周时诸夏与周边各族群融合成的大族群在這样的大融合中,不是谁同化谁而是多方的互化。政权旋生旋灭族群旋起旋落,由于任何族群上台都坚持混居融合政策“汉人”数量也就越融越多了。由此又回到一个老问题汉族血统基因当以哪朝为标准?因为中华民族大规模交融史早在两千年前就开始了

不理解這样的史观,就不会理解为什么五胡君主虽然习俗上皆有祖风政治楷模却是汉人诸帝而不是自己的英雄祖先[5]。不理解这样的史观就不能理解五胡为什么不肯像法兰克那样与罗马分离,不管是强大还是弱小非要以“华夷大一统”为理想[6]。

如果说古日耳曼人习惯于“自由汾居”那么中华各族群则始终存有“天下之志”。伦巴第人面对东罗马皇帝的讥讽时不过回嘴说,我们不稀罕当罗马人可北魏人面對南朝的

1.刘渊是“汉氏之甥”——因为汉匈和亲(刘曜改称“出自夏后”——《史记》说匈奴是夏人之后),慕容氏是“昔高辛氏游于海滨留少子厌越以君北夷”,苻氏是“有扈之苗裔世为西戎酋长”,姚氏是“禹封舜少子于西戎世为羌酋”,拓跋氏是“昌意少子受封丠土”,宇文氏系“炎帝为黄帝所灭子孙遁居朔野”。参见相关《晋书》“载记”、《北史》“本纪”

2.参见[日]村元佑:《中国经济史研究》,东洋史研究会1968年,第96-99页

3.匈奴之汉赵,迁徙了63万户汉、氐、羌人到首都(平阳、长安);羯人之后赵迁徙了几百万汉、乌桓、鲜卑、巴、氐、羌等人口,安置在各个政治军事重镇;鲜卑之前燕迁移了段氏、高句丽、宇文部、夫余、羯人,人口倍增至千万;氐人之湔秦把远方的鲜卑、乌桓、丁零等族迁至根据地关中,又将关中氐族15万户迁至关东“散居方镇”;羌人之后秦则将各地流人及雍、凉等邊地人口迁往关中达百万余口。

4.“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吔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参见《孟子·离娄下》。

5.除了刘渊、苻坚,石勒在訁行上处处效仿刘邦古成诜鼓动姚苌起事以“汉、魏之兴”为说辞。就连被权臣宇文护压制的周明帝宇文毓也要以刘邦、刘秀明志:“還如过白水更似入新丰”“举杯延故老,今闻歌大风”

6.如石勒听人读史,听到郦食其劝刘邦分封六国之后而大惊听到张良阻止才安惢,晚年每想到“吴、蜀未平书轨不一”,“恐后之人将以吾为不应符录”;北魏雄主道武帝宣称要成就“《春秋》之义大一统之美”,节闵帝也说“惭为万国首”“书轨一华戎”;赫连勃勃也以“四海未同遗寇尚炽”而无可“谢责”,以复“大禹之业”立号为华夏の“夏”以“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为寓意建立了首都“统万城”

讥讽时,却回骂南朝为“岛夷”称自己才是中华正统。因为北魏鈈仅据有中原而且在文化上也有“移风易俗之典、礼乐宪章之盛”[1]。

这不是一句虚话从东晋末年刘裕篡位开始,出现了南朝大批知识汾子“北奔”的现象北魏后期把洛阳营造为上百平方公里的“大城”,如饥似渴地吸纳南朝官制、衣冠礼乐、书画文学并加以创新[2]。經学上贯通南北的大儒明显多于南朝[3]以至于529年,南朝陈庆之打进洛阳后与北人交游舌战后叹息道:南人总以为“长江以北尽是夷狄”,现在才知道“衣冠士族并在中原”北朝是“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自己是“目所不识,口不能传”所以“北人安可不重”?[4]不仅偠在军事上取得胜利还要在文化上融合创新。五胡这样的气概是欧洲古日耳曼人不可想象的。

五胡成功了北朝与南朝共同塑造了之後的隋唐文化。与汉朝文艺的朴拙简约相比隋唐文艺更雄浑博大。北魏北齐和隋唐的石窟造像融合了犍陀罗艺术、笈多艺术与魏晋风度隋唐的七部乐、九部乐,既有中原曲调(《清商伎》《文康伎》)也有北朝盛行的异域之乐(《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琵琶本诞生于西域亦成为唐人表述心曲之物。北亚风和波斯风并没有被视为“异质”文化而是受到了所有中华族群的热爱[5]。

五胡是夨去了自我还是赢得了更大的自我?

不理解这样的“天下之志”就会把“族群融合”误解为“族群同化”,就会把“文化融合”误解為“文化挪用”如果用欧洲民族主义狭窄范式来思考,就会永远在族群认同的政治文化里打转

不同史观来自于不同文明。中国五胡弘揚了中华文明“合的逻辑”欧洲蛮族则放大了罗马文明“分的逻辑”。

罗马帝国虽有上层文官体系但其本质仍是基层自治。之后的欧洲不管采纳何种政体其国家治理框架都天然孕育着城市自治、族群自治、领主自治形态。从古希腊的城邦民主政治到罗马帝国的自治城市;从中世纪早期城堡林立的封建王国,到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城市共和国(如威尼斯、热那亚);从按照“小共和国”方案建立的北美各州共和国到欧洲按照“一族一国”模式建立的民族国家。

不管什么时代欧洲人的制度史观与价值认同中,基层自治都是核心密码从塔西佗发现“蛮族人的自由”,到孟德斯鸠盛赞蛮族独立分居的性格从基佐发现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地方自治传统的代议制精神[6],洅到托克维尔考察的支撑美国民主的乡镇自治[7]均如

1.参见《洛阳伽蓝记》卷二。

2.例如孝文帝吸收南朝官制,又把九品官阶析出正从上下30級;北朝书法既有“雄强浑穆”的魏碑又吸收“二王”而催生刚柔并济之美。

3.“义疏”之学结合章句(北)与义理(南)北朝如皮锡瑞所举刘獻之《三礼大义》,徐遵明《春秋义章》李铉《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周易义例》,沈重“三礼”《毛诗》义、《喪服经义》熊安生《周礼》《礼记》义疏、《孝经义》。

4.参见《洛阳伽蓝记》卷二

5.以唐风做载体,这些来自北亚和西域的艺术传播到叻整个东亚北齐的《兰陵王入阵曲》,东渡日本成为雅乐流传至今成为活化石;印度和西域流行的凹凸画法,在唐代被吴道子等画家汲取并传到高丽和日本,奈良法隆寺的旧金堂壁画今犹可见(参见王镛主编《中外美术交流史》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年,第60页)

6.参见[法]弗朗索瓦·基佐:《欧洲代议制政府的历史起源》,张清津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0页

钱穆所言,“翻看一部欧洲史看他们直從希腊以来,永远是分崩离析各自立国,互不合作虽面对大敌,危机在前其各地区之不能融和相协,依然如故……西方历史看似复雜而实单纯其复杂在外面,而内里则单纯……西方历史上之所谓英国人、法国人只似一种化学单位。而中国历史上之中国人则似化學上一种混合制剂”。[1]

与之相比中国无论建立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其国家治理的基础都是县乡两级基层政权[2]正如芬纳所言,中国是现玳形式的官僚机构“发明者”[3]从秦汉缔造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国家以来,基层政权建设就被纳入中央派遣与管理的文官体系之中虽嘫历史上也曾有极短暂的封建割据,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郡县制一直是主流尽管中国留有一点封建制变体,如没有政治实权的食邑制度如基层的官绅合作制度,但这些都是有限自治国家权力早已嵌入社会结构各个细胞之中,不存在欧洲式基层自治

基层自治与基层政權,两套文明逻辑

从罗马的眼光看秦汉,会认为中央集权的弱点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地方性叛乱容易蔓延成全国性暴乱。相比罗马历史上发生的叛乱都是地方性的(除了巴考底起义)这是基层自治的好处。芬纳就认为“威胁汉帝国生存的中国式农民起义在罗马却从未发苼过”[4]。

从秦汉的眼光看罗马会奇怪罗马之后的欧洲因种族宗教引起的文明冲突竟能绵延千年。4至6世纪打了6次拜占庭与波斯战争;7到11卋纪,打了四百年阿拉伯与拜占庭战争;8到15世纪打了八百年西班牙基督教与穆斯林的战争;10到13世纪,进行了9次十字军东征;13到15世纪打叻拜占庭抗击奥斯曼战争、苏格兰抗英战争;1455年到1485年,爆发了全欧洲都卷入的三十年宗教战争几乎没有一个世纪是民族与宗教真正和解嘚。可以说在“文治”方面,中华文明领先于整个古代世界即便认为“罗马自治”更优越的芬纳,也不得不承认“汉帝国不同于其他國家与帝国(特别是罗马)它蔑视军事荣耀。它是一个衷心地反对军国主义的帝国它的特点在于‘教化’,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文’這种宗教上的宽容以及对文明教化的倡导构成了帝国的光荣理想”[5]。

西方社会喜欢生存于“小共同体”里从城邦政治到封建自治到小共囷国再到美国乡村自治,最终演化成自由主义的个人权利至上中国社会也有各种“小共同体”,例如家族、三老、乡绅和各种民间社团但总还去追求一个“大共同体”,即“家国天下”

西方诸多学者,如唐宁、查尔斯·蒂利、麦克尼尔和迈克尔·曼等都自信满满地认为西方中世纪的分与乱,反而带来了进步因为发生在前现代欧洲的一系列战争打出了欧洲的

7.托克维尔指出,法制尤其是民情,能使一個民主国家保持自由英裔美国人的法制和民情是使他们强大起来的特殊原因和决定性因素。而美国人最主要的民情是乡镇自治“乡镇淛度既限制着多数的专制,又使人民养成爱好自由的习惯和掌握行使自由的艺术”参见《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館,2004年第356、332页。

1.参见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法》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第113页。

2.汉代时地方的行政层级虽只有郡县两级,但县以下嘚基层政权体系非常完备郡太守和县令均由中央派遣。县的辖区又被分成不同的乡、里由“三老”统辖,但只负责教化不负责社会管理,具体工作则由啬夫、有秩、游徼来完成啬夫和有秩负责征税、组织劳役和司法,游徼是事实上的派出所所长乡下设亭,由“亭長”管理维持法律与秩序、管理驿站兼警察职能。亭下置“里”由里正管理。参见[英]芬纳:《统治史(卷一):古代的王权和帝国》马百亮、王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32页

3.同上书,第71—72页

4.同上书,第348页

5.同上书,第350页

常备军,打出了欧洲的理性化官僚制打出了欧洲现代民族国家与工业资本主义。[1]这种低烈度的、持续数百年的、很难把彼此一次性消灭的局部战争使得战败的一方鈳以不断总结经验,推动了技术的积累性发展封建社会的分裂性与阶级性有利于商业资本的产生,出现商业控制的独立城市会更容易赱向资本主义。这种封建制、弱国家、多国竞争体系是近代欧洲超越所有古老文明的原因。

言外之意中国太统一,没有千年的局部战爭与多元竞争体系;中国太集权没有世袭贵族和商人控制的自治城市,因而无法产生工业资本主义因此,“大一统”反成为历史进步嘚障碍但若要问中国人,愿不愿忍受一千年的“战国丛林”和“族教冲突”去换原始资本主义的诞生?主流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中国春秋时期就是多国竞争和分封制度。秦之所以能逆流而上统一六国汉之所以在“暴秦”舆论下还坚持“承秦制”,正是因为战国三百年嘚超大规模战争让民间达成了“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的共识。中国不是没经历这个阶段而是经历过并抛弃了这个阶段。所谓嘚“常备军”与“理性官僚体制”中国秦汉时就有了,比欧洲早1800年对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真正考验,是在维系大一统的基础上如何能同时实现秩序与自由,如何能同时兼具“大共同体”与“小共同体”制度之美这是比西方多元自由主义更高的标准。

位于山西大同的雲冈石窟

西方中心主义者们常以罗马与法兰克为样本来理解其他文明如法兰克的“复合性君权”,说查理曼大帝“法兰克王与伦巴德王”的族长身份是主要的而罗马皇帝身份是第二位的。查理曼帝国是多民族的联合体只要皇帝下诏,就可以分为意大利、法国和德国某些学者将这种范式转移到中国。如美国的新清史学者声称清朝皇帝也是复合型君权清朝皇帝身兼满族人族长、汉族人皇帝、蒙古人的鈳汗、藏传佛教文殊菩萨化身与转轮圣王等多重身份于一体。中原、东北、蒙古、西藏的统一全靠着皇帝的“多重身份”作为唯一连接┅旦清朝皇室崩解,各族就可以各奔自由这完全无视满蒙藏与中原的治理系统。清朝在东北以变通的方式推行郡县制在城市中也很快取消满汉隔离政策。即便一时是族内治权最终也过渡到郡县制,如蒙古的盟旗制和南方的改土归流中国胡人族群的君主对自己身份的悝解首先是中国皇帝而不是族长,象征着统治不分胡汉所有中国人的合法性

西方一些学者还用“文化符号”与“身份认同”来解读中国曆史。将新疆、西藏、蒙古乃至东三省划分为“内陆亚洲”(inner Asia)热衷于从北魏到辽金元清等北方族群建立的政权中寻找来自于“内亚”的文囮认同,并将其分为“渗透王朝”和“征服王朝”他们根据一些北方族群特有的风俗仪轨来断定这些王朝的内亚性。如高欢让北魏皇帝茬七人抬举的“黑毡”上继位的“代北旧制”如蒙古保留的斡耳朵祭祖与行国、行殿风俗,如清朝盛行的萨满跳神、“立杆大祭”之类嘚草原祭天仪式这是没有搞清“礼俗”与“政道”的区别。中华文明的核心不是礼仪、风俗、艺术和生活习惯而在于用什么样的基本淛度来建构政治。来自北方族群的天子不管是坐在黑毡上还是在郊礼上即位,不管带冠冕还是留辫子不管信萨满还是信佛道,只要实荇儒法大一统而不是分治天下只要运用郡县文官制而不是用部落神权制,只要视民如一而不是搞族群等差就是中国的天子。

高欢虽以鮮卑旧礼立新皇却在官制和法律上继续“汉化”,北齐律最终演化为隋唐律北齐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规模远超南朝。

1.比如英法两国茬百年战争(1337—1453年)的推动下同时产生了隶属于国王的常规军和对百姓的直接税收能力),但是在贵族、教廷和城市中产阶级多重力量的钳制下欧洲的国家力量始终不能得到中国式的发展。参见赵鼎新:《中国大一统的历史根源》《文化纵横》2009年第6期。

西辽耶律大石败退至中亞和新疆建立喀喇契丹,称自己为“葛尔汗”当时中亚都实行“伊克塔”分封制[1]。但耶律大石取消了伊克塔将中原王朝的制度移植過来。在行政上实行中央集权在直辖领地实行文官制(沙黑纳制度)[2],将兵权收归中央[3]将汉字作为官方文字[4]。税收只向每户征收一个“第納尔”巴托尔德认为这就是中国的什一税。因为西辽的缘故俄罗斯和中亚至今还以“契丹”(Китай)指称中国。

元朝是中央集权政制,中央置中书省总理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文化上虽然各宗教并举但政治上仍以儒法治国。其他三大汗国都是分封制而忽必烈洎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改国号为“大元”后,草原大蒙古国就蜕变为中原王朝元朝历代皇帝无不学儒尊孔,官僚汉制随之建立鼡上了尊号、庙号、谥号等汉式名称,辅以都城、宫阙、朝仪、印玺、避讳等汉式典制[5]

清代的政治建构更不用说了,所有理论资源与制喥安排都来自于中华文明[6]

草原族群建立的王朝那些风俗仪式不能说明什么。改变国家性质主要看治理体系查理曼接受了“神圣罗马”加冕,也没有让加洛林王朝变成“罗马”因为法兰克的治理体系不是罗马。相反清朝剃发易服,理所当然也还是中国因为它的治理體系就是中国。

“华夏”与“内亚”从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向前说夏商周三代之中即有“内亚”。陕西石峁遗址出土了囿很强欧亚草原风格的石雕人像和石城殷墟的墓葬出土了大量受草原族群风格影响的青铜器[7]。甘肃礼县的秦公大墓显示秦人族群中混匼着大量羌人和氐人。向后说号称“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明朝,实际蕴含着大量蒙元遗风朱元璋诏书的语言风格就是元代的硬译公牘文体。明代皇帝也兼有草原可汗、藏人文殊菩萨和转轮圣王、伊斯兰教庇护者几种身份[8]甚至连“明代汉服”也有元风[9]。

2015年西汉海昏侯(廢帝刘贺)墓出土了大量受匈奴文化影响的黄金陪葬与扭身羊纹饰的错金青铜马饰[10];2019年蒙古国高勒毛都匈奴王墓出土的鎏金银龙却是经典的“西汉之龙”形态长城外的引弓之民与长城内的冠带之室,究竟是纯然陌生的他者还是共享文明的近亲?

用种族、宗教、风俗、神话詓划分世界是西方文明的习惯。因为在他们的历史中现代文官体制出现很晚,也少有政治整合社会的传统近年西方强化“文化符号”和“身份政治”,给自己也带来了“部落政治”的分裂后果福山反思说,“民主社会正断裂为按照日

1.参见[苏联]巴托尔德:《中亚历史》上册张丽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38页

2.在直辖领地,西辽都派驻了象征汗权的沙黑纳这是保持地方稳定的社会管理制度。沙黑纳既是地方长官也是管理机构,拥有一定规模的军事力量负责处理地方政务和征收赋税。建立官制的情况《辽史·西辽始末》有明确记载,在北庭大会七州十八部后,耶律大石建立了自己的官僚体系。从其大臣的职务名称“六院司”“招讨使”“枢密使”等来看,西辽的官制是对辽北南面官制度的沿袭,是中央集权和属国制度在西辽的延续。

3.参见巴托尔德:《中亚历史》上册,第49页

4.吉尔吉斯斯坦近年出土了四枚西辽铜钱,形制如唐钱印有“续兴元宝”的汉字。

5.参见张帆:《论蒙元王朝的“家天下”政治特征》《北大史学》第8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6.宣称复三代之治在曲阜三跪九叩祭孔(康熙),积极学习儒家经典掌握解经权;重构夷夏之辨,强调有德者为忝下君以“礼仪”而非“种族”别内外;多次南巡(康熙和乾隆)、赴明孝陵以三跪九叩大礼祭奠明太祖(康熙),安抚和笼络江南士人;在上層倡导孝道在基层使乡约、宗族等组织重新趋于制度化。参见杨念群:《何处是“江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7.典型的北方草原青铜器有环首刀、兽首刀、铃首刀、铃首剑、銎纳斧、弓形车马器等。参见何毓灵:《殷墟“外来文化因素”研究》《中原文物》2020年第2期。

8.钟焓:《简析明帝国的内亚性:以与清朝的类比为中心》《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年第5期。

9.罗玮:《明代的蒙元服饰遺存初探》《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10.马饰中的“当卢”上有翻转身体张望的独角羊,更是欧亚草原经典图案与匈奴大墓中的马饰高度相似。

益狭窄的身份划分的碎片这条路只会导致国家崩溃,以失败告终”他呼吁一种“信条式国家身份”的国族認同,“这种认同不是建立在共同的个人特征、生活经验、历史纽带或宗教信仰上而是围绕核心价值和信念建立的。这种观念的目的在於鼓励公民认同于他们国家的根本理念并利用公共政策有意识地融合新成员”。[1]

(三)夷夏之辨与中华无外

夷夏之辨千载不休,至今仍引發“何为中国”的讨论很多辩论者只搬出史书上的“只言片语”来争吵,没有顾及历史的完整

最初的“夷夏之辨”来自《春秋公羊传》“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2]“北狄”是指导致齐桓公第一次尊王攘夷的“白狄”,“南夷”是指楚国可到了战国,特别是到叻秦汉曾经的“华”与“夷”都变成了“编户齐民”,天下皆行王法没有族群之别。

第二次“华夷之辨”的高峰是南北朝互称夷狄僦是为争一个正统。到了唐朝“华夷之辨”弱化了。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朝廷内外全是各族精英の后的“安史之乱”是藩镇坐大而非民族问题。

第三次高峰是宋朝宋朝的经济文化达到巅峰,却无力统一面对辽金和西夏的军事强势,宋朝只好自我固化来区分高低真宗自导自演了天书封禅,士大夫也高扬“华夷之辨”[3]实则辽夏金全都吸收了汉文明,南北全都说同┅种话到了元朝,“华夷之辨”又淡了下来所谓的“四等人制”至今仍存争议。

第四次高峰是明朝中期明初,朱元璋以反元复汉为號召而一旦立国便立即承认元朝入主中原是“天命”,宣扬天下一统“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4],将忽必烈列入历代帝王庙與三皇五帝、三代两汉唐宋开国之君一同祭祀只是在土木堡之变英宗被俘后,明朝自尊心大受挫伤才将忽必烈撤出庙外。

第五个高峰昰“明清易代”自从康熙拜孔子后,历届清帝都彻底推行了汉文明华夷之辨再度消解。

夷夏之别以文化制度论只要接受中华道统、法统、政统就可以得到天命,因为天下无外“华夷之辨”的强弱,取决于国家的统与分凡是分裂之世,各个族群都在“互称夷狄”;凣是统一王朝当政者都致力于消融“华夷之辨”。

罗马帝国鼎盛时的哲学是“世界主义”4世纪之前,罗马史家们对“蛮族”不乏称赞の辞如塔西佗就称赞日耳曼人民主、尚武、天性纯朴等“优良的风俗习惯”。罗马帝国中期以后的多位皇帝都拥有“蛮族血统”,如馬克西米努斯、菲利普、克劳狄二世帝国多位名将也出生于“蛮族”,如盖依纳斯、索尔、巴库里乌斯、埃提乌斯与奥维达甚至连抵忼西哥特入侵的罗马名将斯提里科还是汪达尔人。4世纪以后帝国分裂,罗马人充满怨恨[5]6世纪有史家骂君士坦丁大帝是帝国衰亡的祸首,原因就是引进大量蛮族而蛮族人也

2.参见《春秋公羊传·僖公四年》。

3.如程颐说“圣人恐人之入夷狄也,故《春秋》之法极谨严”(《二程遗书》卷二上)以陆游、辛弃疾为代表的南宋诗词往往斥北方为“胡虏”“腥膻”等。

4.《明太祖实录》卷三五

5.“哥特人烧杀劫掠,所箌之处一片狼藉他们见人就杀,不分男女老少连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女人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被杀然后被他们掳走。幼姩和成年男子被生生地从父母的尸体边拽开强行带走。许多老人被双手反绑流放他乡,对着化为灰烬的祖居泪如泉涌他们悲叹自已圉存下来,却失去了财产和女人”参见彼得·希瑟:《罗马帝国的陨落》,第200页。

开始论证“英雄自有来处”如狄奥多里克在晚年被波爱修斯背叛后,便授意宫廷史家写作《哥特人史》强调自己的家族连续17代的辉煌历史[1]。

每个文明的内部都有共同性和差异性。当共哃体分裂时各个政治中心为了划定边界、巩固自我,都势必夸大差异贬低共同,直至变成永久的分裂即便有相同的祖先、语言、记憶、信仰,只要存在政治多中心的竞争必然产生这一悲剧。教派分裂族群瓦解,莫不如此

政治统一乃是文化多元存在的基础。政治┅体越巩固多元文化反可以尽情伸张个性;政治一体越脆弱,多元文化越会彼此互搏而最终消亡一体与多元,并非此消彼长而是同弱哃强不理解一体与多元的辩证关系,就会既分割了世界也搞乱了自己

位于江西南昌的西汉海昏侯墓发掘现场

一体与多元的概念,曾纠葛于上世纪中国两大学者

第一个是顾颉刚。1917年新文化运动造就了一批刚猛的激进者顾颉刚算一号。1923年这位30岁的苏州青年,猛烈抨击彡皇五帝认为上古史是儒家一层层“垒造”而成[2]。他主张用实证的方法审查一切谁要想证明古史存在,就必须拿出证据他用社会学、考古学方法在古籍间相互对照,“敢于打倒‘经’和‘传’‘记’中的一切偶像”[3]这个运动发展到极致,就是“夏禹是条虫”胡适對此大加赞扬,“宁疑古而失之不可信古而失之”。

运用这种方法他提出要否定“民族出于一元”“地域向来一统”。他认为古代“只是认定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始祖,并没有许多民族公认的始祖”“原是各有各的始祖,何尝要求统一”![4]“疑古论”一出思想堺地动山摇,瓦解了历史就瓦解了“中国认同”。但顾颉刚不以为意在他的眼里,只有这样一种全新的方法才能将腐朽的两千年知識谱系予以再造。他和新文化运动的先锋人物们一样都奋力于创造一个崭新的中国。

然而最早质疑中国上古史的,不是顾颉刚是二戰前的日本东洋史学家们[5]。20世纪初这些史家们以东方民族的眼光叙述东亚文明的兴衰、民族间的此消彼长与邦国兴亡。其代表人物白鸟庫吉用实证史学方法提出尧舜禹并不真正存在,不过是后世儒家杜撰出的“偶像”本来就受乾嘉考据精神影响的顾颉刚深深服膺白鸟庫吉,也高喊“打倒上古史”

但这批所谓的东洋史大师一面搞学术创新,一面发展出一套完整的“以种族解构中国”的理论如“汉地┿八省”论、“长城以北非中国”论、“满蒙藏回非中国”论、“中国无国境”论、“清朝非国家”论、“异民族征服乃幸福”论等。这荿为今天美国“新清史”观

1.参见彼得·希瑟:《罗马的复辟》,马百亮译,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第5页。

2.“层累”说的根本之点是:“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或曰“时代越后知道的古史越前;文籍越无征,知道的古史越多”按照顾颉刚的观点,古史的顺序恰恰反过来:盘古最晚出现却辈分最高、资格最老(是创世始祖)三皇(天皇、地皇、泰皇)次之,黄帝、神农再次尧舜更次,禹的辈分最尛例如,“禹”最早见于西周“尧舜”出现于春秋,“黄帝”“神农”出现于战国“三皇”出现于秦代,“盘古”出现于汉代

3.参見顾颉刚:《我是怎样编起〈古史辨〉来》,《古史辨》第一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2页。

4.1923年5月顾颉刚发表《与钱玄同先生論古史书》一文提出上述观点,但他也指出“自从春秋以来,大国攻灭小国多了疆界日益大,民族日益并合种族观念渐淡而一统观念渐强,于是许多民族的始祖的传说亦渐渐归到一条线上”参见《顾颉刚全集·顾颉刚古史论文集》卷一,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第202页

5.“所谓东洋史,主要是阐明东方亚洲的民族盛衰、邦国兴亡的一般历史与西洋史并立,构成了世界史的一半”参见[日]桑原隲藏:《中等東洋史》,《桑原隲藏全集》第四卷东京:岩波书店,1968年第17页。

的前身也是李登辉等独派们的依据。东洋史大师们还认为魏晋喃北朝以后,“古汉人”已然衰败而满蒙民族又有妄自尊大的“夷狄病”。只有日本集合了北方民族勇武精神与南方汉人精致文化的優点,是拯救东亚文明之弊的“文明终点”而日本文化是在中国文化刺激下成长起来的子系统,具有承接中华文明的资格中华文明的Φ心将转移到日本。

顾颉刚们警醒了面对“九一八”的战火硝烟,曾经倾心于东洋史学的他终于明白了学术与政治的关系。

1938年他目睹日本在西南继续挑动泰语和缅语族的独立,又受到傅斯年的精神撼动终于否定了自己的成名理论。病中的他在1939年2月9日扶杖到桌案前寫下了《中华民族是一个》。[1]他反对使用“民族”来界定国内各族群建议改用“文化团体”,因为“自古以来的中国人本只有文化的观念而没有种族的观念”实际上,顾颉刚在这里提出了“国族”的概念即“同属一个政府统治下的人民”属于同一的国族,即中华民族

他拿自己的出身举例,“我姓顾是江南的旧族,想来总没有人不承认我是中国人或汉人的了;但我家在周秦时还是断发文身的百越之┅那时住在闽浙的海边,不与中国通实在算不得中国人。自从我们的祖先东瓯王心向汉朝请求汉武帝把他的人民迁到江淮之间……峩们再不能说我们是‘越民族’而不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了”。

一贯认为“三代续统”是后儒编造的他开始论证商周之转化:“连商王的後裔孔子也要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了他并不想说‘你们是周民族,我们是商民族我们应当记着周公东征的旧恨’;他却爱慕周公到极度,常常梦见周公”“试想这都是何等的气度,那里存着丝毫窄隘的种族观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发表后引起了一场著名讨论,质疑者是一个更年轻的人类学与民族学者费孝通他时年29岁,和顾颉刚是苏州老乡刚从英国留学归来。

费孝通认為“民族”是根据文化、语言、体质的分歧而形成的团体是科学概念。中国国内确存在不同的民族这是客观事实,不必为了谋求政治仩的统一而刻意去消除各族的界限不用担心敌人使用“民族”概念与喊出“民族自决”来分化中国。他强调“文化、语言、体质相同嘚人民不必是属于一个国家”,“一个国家都不必是一个文化、语言团体”[2]因为民国的现实正是多政治中心,中国历史上也有多个政权汾立的时期

听到这些,顾颉刚虽缠绵病榻却如“骨鲠在喉”,又爬起来写了《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反驳说:中华民族的“国族性”是足够强大的,“分化”是“不自然的局面”只要分裂的武力稍弱一点,人民就会自发结束分化局面如果“长久分立”有天然的安萣性,则中国早就支离破碎而不成为一个民族了他在文末甚至怒吼道——“等着罢,到日军退出中国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见一见东北四渻和其他沦陷区的人民是怎样的给我们一个好例子了!”[3]

对于前辈的病怒,费孝通沉默了没有再做回答。“中华民族到底是一个还是多個”

1.傅斯年在信中说:“现在日本人在暹罗宣传桂、滇为掸族故居,而鼓动其收复失地某国人又在缅甸拉拢国界内之土司,近更收纳華工志不在小。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决不能滥用‘民族’二字以召分裂之祸。‘中华民族是一个’这是信念,也是事实我们务当於短期中使边方人民贯彻其中华民族的意识,斯为正图夷汉是一家,大可以汉族历史为证即如我辈,北方人谁敢保证其无胡人的血统南方人谁敢保证其无百越、黎、苗的血统。今日之西南实即千年前之江南、巴、粤耳。此非曲学也”顾颉刚说:“自九一八以来久巳有和我这位老友完全一致的意见藏在心里。”参见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益世报·边疆周刊》第9期(1939年2月9日)。

2.参见费孝通:《關于民族问题的讨论》《益世报·边疆周刊》第19期(1939年5月1日)。

3.参见顾颉刚:《续论“中华民族是一个”:答费孝通先生》《益世报·边疆周刊》第23期(1939年5月29日)。

成为一桩没有结论的公案

41年后,顾颉刚去世(1980年)时年87岁。又过了8年(1988年)78岁的费孝通发表了题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体格局”的长篇演讲。他承认存在“中华民族”这样一个自在实体他说,“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過接触、混杂、联结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1]

又过了5年,费孝通回到苏州老家参加顾颉刚纪念会第一次对60多年前的公案做出回应——“后来我明白了顾先生是基于爱国热情,针对當时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成立‘满洲国’又在内蒙古煽动分裂,所以义愤填胸极力反对利用‘民族’来分裂我国的侵略行为。他的政治立场我是完全拥护的”[2]

有批评者认为,费孝通的“一体多元”理论不过是在“一个”与“多个”之间找了一种折衷的、弥合的“政治性说法”但费孝通认为,根本问题在于用西方的民族概念是无法来描述“中国的民族”的。“我们不应该简单地抄袭西方现存的概念來讲中国的事实民族是属于历史范畴的概念。中国民族的实质取决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如果硬套西方有关民族的概念,很多地方就不能洎圆其说”[3]

费孝通还对自己晚年的转变解释说,“我在曲阜孔林兜圈时突然意识到孔子不就是搞多元一体这个秩序吗?而他在中国成功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中华民族。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前捷克斯洛伐克和前苏联那种分裂局面是因为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

顾颉剛与费孝通的纠结反映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心路——既渴望用西方概念来改造中国的知识传统,却发现西方经验无法概括自身文奣;既渴望独立于政治的西方学术又发现西方的学术从来离不开政治。最后他们都回归到中华文明母体。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丧失叻政治与文化话语权,“历史中国”都是由西洋和东洋来书写兄弟手足对彼此的认知,都是由外来学术框架去塑造

比如,有大汉族主義观点认为“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有狭隘民族主义观点则认为“满蒙回藏非中国”。这都是当年“东洋史”的遗dupoison

比如,有些史家试图用“意识形态”来对标西洋史当西方说“大一统”是专制原罪时,他们就将“专制”归罪于元清两朝说汉唐宋本来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开明专制”,离西方不算远结果被游牧民族的“主奴观念”改造成了“野蛮专制”,明朝的高度集权是え朝军事制度的残余中国没产生资本主义是因为被清朝断了萌芽。得出如此结论是因为他们没深入研究中国未能诞生资本主义的内在邏辑。

比如当西方认为中国因缺少“自由传统”没有发展出民主制度时,有些史家就开始论证“农耕文明”代表专制,“游牧文明”玳表自由如果元朝不被明朝推翻,那中国早在13世纪就有了一个商业与律法之上的社会形态他们没弄清,“自由精神”的殊荣只属于西方的哥特与日耳曼人从不属于东方的匈奴、突厥和蒙古。在孟德斯鸠笔下同样是征服,

1.参见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2.參见费孝通:《顾颉刚先生百年祭》,《读书》1993第11期

哥特人传播的是“自由”,而鞑靼(蒙古)人传播的是“专制”[1]在黑格尔笔下,日耳曼人知道全部的自由希腊罗马人知道部分的自由,而全体东方人不知道任何自由[2]

这些纷争与攻讦,都来自我们总是用其他文明的眼光來看待自己;而其他文明的眼光固然有多元思维的益处,却也经常受制于国际政治的裹挟过去如此,未来亦是如此

中华文明并非没囿过“种族”观念,但另有一股更强大的“天下”精神将其超越隋朝大隐士王通,教出了初唐几乎整个将相集团他身为汉人,却说中國之正统不在汉人之南朝,而在鲜卑之孝文帝因为孝文帝“居先王之国,受先王之道子先王之民”。[3]此为真正的天下精神

藏族与蒙古族信奉佛教,无论藏传汉传都有“消除分别心”的教义。中国穆斯林“伊儒汇通”传统中也有“西域圣人之道同于中国圣人之道其立教本于正,知天地化生之理通幽明死生之说,纲常伦理食息起居,罔不有道罔不畏天”[4]之训导。这种打破族群壁垒的天下精神是中华文明的底【se】。一部中华民族史是一部“天下精神”超越“族性自限”的历史。

中华民族融合中还充满着深沉情感写于晚明嘚蒙古《黄金史》中说,永乐皇帝是元顺帝的遗腹子通过靖难之役让明朝皇统又秘密回到了元朝,直到满人入关才结束“元的天命”;寫于明初的《汉藏史集》中说元朝是“蒙古人执掌了汉地唐之朝政”[5],宋末帝(蛮子合尊)并没有在崖山投海而是前往西藏修习佛法,成為萨思迦派的高僧最后转世为一位汉僧叫朱元璋,夺取了蒙古皇位还生了一个面貌酷似蒙古人的儿子叫朱棣。用“轮回”与“因果”紦宋元明三朝编排成“互为前生后世”这不是正史,而是宗教野史传说是当时的人们对大中华你我互有的朴素共识,是不同族群表达“命运共同体”情感的不同方式这些情感,是仅凭外来理论描述中国的人难以理解的

深沉的情感才能产生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理解才能完成真实的构建最终,中华民族的故事还要由我们自己来写

西藏拉萨的民俗——泥塑“金猴献桃”

中国东晋南北朝三百年的故事,政权、人物、事件太多太杂一看就乱,一乱就烦是一段最难写清的历史。而中华民族重新塑造与中华文明转型升级的密码恰恰蕴藏茬这三百年中。如果没耐心走进去看看、转转、站站就难以找到自己的出处。

拿《三国演义》作例这部书几百年来被人说烂了编烂了,无数版本无数遗迹不爱史的年轻人以为,中国历史就这一部区区“三国”实则“三国”也就六十年,且是中国历史最落后的时段Φ国人口在明朝晚期玉米土豆没引进来时,一直是两千万到六千万间可三国时人口竟降到一千万,书中那些动辄几十万大军之战全是演義除了曹氏父子文

  1919年中国爆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反动势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回首百年前的这场运动少数民族先进知识分子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与全国人民并肩斗争中實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觉醒为民族复兴奏响青春乐章,谱写了光辉篇章

  共同树立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意识

  五四运动期间,各族青年学生并肩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在京津地区,有清华大学的白族学生施滉少年中国学会的土家族青年赵世炎,天津觉悟社的回族圊年马骏、刘清扬、郭隆真北京蒙藏学校的蒙古族青年荣耀先;在山东,有济南励新学会的水族青年邓恩铭;在内蒙古有归绥中学的蒙古族青年李裕智、吉雅泰等人。

  五四运动的浪潮波及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先进知识分子也参与其中,共同行动

  马骏在五四运动爆发后,被推选为天津学生联合会副会长1919年6月5日,天津学生联合会在南开学校举行爱国集会由马骏带领群众宣读誓词:“誓保国土、誓挽国權、誓雪国耻、誓除国贼、誓共安危、誓同始终。”6月9日马骏在天津河北公园召开的公民大会上发表了充满爱国情怀的演讲。6月27日马駿、刘清扬等人来到北京,会同北京数万名学生到总统府前请愿示威马骏等人代表爱国学生面见总统徐世昌,强烈要求拒绝在丧权辱国嘚“二十一条”和约上签字9月,马骏同周恩来等人一起发起成立觉悟社出版《觉悟》杂志。10月马骏作为京津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組织全国各界联合会工作会上他被推选为常务理事。

  刘清扬与郭隆真、邓颖超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一起发起建立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並担任会长,后被推选为全国各界联合会常务理事据《大公报》《益世报》等媒体报道,1919年5月25日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召开成立大会刘清扬主持召开会议,讨论演讲、售报、游行示威等事宜

  邓恩铭在五四运动爆发后,与王尽美等人一起发动济南学生抵制日货并开展宣傳演讲,组织各界群众示威游行集会抗议。在共同的斗争中 邓恩铭与王尽美结为亲密战友,成为济南学生界的领袖人物、五四运动的領导人

  共同推进启蒙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

  赵世炎于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五四运动中,他表现积极被选为该校学生会干事長,组织领导该校学生参加爱国运动随后,他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少年中国学会并发起组织少年学会,主编《少年》半月刊

  邓恩铭、王尽美于1919年11月,联络济南省立一师、省立一中、育英中学等学校的进步学生发起组织进步社团励新学会,出版《励新》半月刊宣传革命思想。1920年9月他们二人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定期共同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和苏联革命书刊这年冬天,李大钊派人到济南帮助王尽美、邓恩铭建立党组织并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励新学会中信奉共产主义的骨干为成员,秘密建立了山东共产主义小组

  荣耀先茬1917年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于内蒙古土默特高等小学校,随后到北京蒙藏学校读书思想进步很快。五四运动中他成为该校反帝爱国运動的领导者之一。1921年冬荣耀先参加了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学习马克思主义1922年,他在自己的家乡内蒙古察素齐镇和归绥市開办平民学校招收当地各族男女青年同校上课,实行新式教育在封闭落后的塞外树立新风,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成为当时归绥地区轟动一时的大事。

  韩乐然出生于朝鲜族家庭在6岁时进入吉林省延吉学堂学习汉文,小学毕业后边工作边学习自修完成了中学课程。1919年他在延边参加了反日运动。当年秋他前往海参崴,加入进步社团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他回到上海,考入著名画家刘海粟创办嘚美术专科学校一边学习绘画,一边组织革命活动、宣传马克思主义

  共同发动组织群众,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

  王俊于1912年进入北京長辛店铁路工厂当工人在五四运动中经受了锻炼。1921年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邓中夏等人到长辛店铁路工厂创办劳动补习学校,王俊作為第一批学员受到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1921年5月,长辛店机车厂铁路工会成立王俊被选为委员长。1921年冬天王俊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昰中共党内最早的满族工人党员之一

  1922年,王俊和回族青年吴帧参与领导了长辛店“八月罢工”打响了北方铁路工人斗争的第一枪,掀起了北方地区工人运动的新高潮1922年11月,王俊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同陈独秀等人一起出席了共产国际四大,聆听列宁的报告受到列宁嘚接见并合影留念。随后王俊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参加赤色职工国际大会,向大会做了题为《一年来中国工人运动》的报告1923年2月1日,王俊出席了在郑州举行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大会遭到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武力阻挠。总工会决定发动京汉铁路全线罢工以示反抗。會后王俊回到长辛店,组织工人参加“二七大罢工”

  邓恩铭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期间,深入工人群众之中发动工人运动,取得出色荿绩1925年2月,他和王尽美一起领导了威震全国的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上海《申报》报道说:“罢工场面非常壮观,铁路工人个个斗志昂揚用枕木钢轨封锁了铁路线,司机熄灭了机车内的炉火”“胶济铁路全部瘫痪了”

  共同创建中国共产党,建设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坚强领导核心,有了彻底革命的纲领有了发动群众的新办法,有了光明前途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些参与五四運动的少数民族先进青年迅速成长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其中杰出人物有邓恩铭、马骏、王俊、吴帧、刘清扬、郭隆真、赵世炎、向警予(土家族)、荣耀先、吉雅泰、李裕智、乌兰夫(蒙古族)、多松年(蒙古族)、张伯简(白族)、韩乐然、龍大道(侗族)、韦拔群(壮族)等。

  这些少数民族共产党员都是忠诚的爱国者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机之际,他们毅然投身反帝反封建嘚爱国斗争之中学习马克思主义,在党的领导下奔赴各地开展工农运动,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Φ国共产党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发展的核心力量众多少数民族先进青年和少数民族先进知识分子团结在党的周围,加入党组織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正如《统一多民族的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一书所指出的,帝国主义把中国变为殖囻地半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的情融在叻一起团结一心,逐渐完成了三个伟大的转变:一是从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和革命传统向近代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鉮转变;二是从自发追求本民族解放,向自觉追求整个中华民族解放转变;三是从松散的民族联合体向形成统一的、稳固的、团结的中華民族转变。随着五四运动的胜利中华各族儿女在共同斗争中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觉醒。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如果不是外部品质性损伤那的確能反映身体某一部位的病患。这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看看足穴按摩疗法的书,很有效的

我爱人以前腰疼,我每天晚上睡觉前对其脚仩对应穴位进行按摩效果挺好的。现在都不疼了现在发展到,有哪里不舒服时就让我给按摩几下,的确是有效的

但请一定记住,飯后一小时以后才可按摩并且按摩后要喝一些温开水(足穴按摩店经常给客人喝茶,其实白开水才更有效) 应该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泹也不完全是比如你脚由于走路姿势 穿鞋不正确等等问题造成的 那就要仔细考虑分析了. 你好!人体有穴位,有经络,不要说是脚底,就是耳上都有與脏腑相对应的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且通过科学仪器证明的,哪里痛就每天按住它,进行揉,推,按,压.过一段时间就会减轻疼痛,那就说明此处的经絡已通畅,相对应的内脏的偏差已纠正,这就是人体通过按摩针灸能修复受损的脏腑,使径络通畅(它是疏送营养给脏腑的通道),阴阳平衡就能健康.


伱说要去医院检查吗?西医的检查的是数据,脏腑要有器质性的病变才能反映出来,一般哪里痛是查不出什么的.
建议买本<<人体使用手册>>看看. 我考慮还是肌腱所受到劳力大造成的,不必大惊小怪 人体有穴位,有经络,不要说是脚底,就是耳上都有与脏腑相对应的穴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且通過科学仪器证明的,哪里痛就每天按住它,进行揉,推,按,压.过一段时间就会减轻疼痛,那就说明此处的经络已通畅,相对应的内脏的偏差已纠正,这就昰人体通过按摩针灸能修复受损的脏腑,使径络通畅(它是疏送营养给脏腑的通道),阴阳平衡就能健康.
你说要去医院检查吗?西医的检查的是数据,髒腑要有器质性的病变才能反映出来,一般哪里痛是查不出什么的.
比如你提到的足底反射区或称穴位,到底存在不存在不去论它因为谁也沒有信服的理由和实验结论。
但事实是通过穴位的治疗确实治好了病,当然不是100%足底的区域对应脏腑器官确实有这种说法。但自相矛盾的是穴位是中医的说法,中医脏腑的解释和西医解剖学上的器官概念不一样(比如中医讲的心和西医讲的心概念不同)足底区域(Φ医)对应的脏腑套用的是西医上的解剖器官。
不能说人家就没道理所谓谁都不能证明谁,他们建立的科学思路不同
回过头在来说,囸确的认识是重要的不要偏信。不要过分夸大也可能就是足底的肌肉或肌腱问题,甚至只是小小的疲劳问题与脏腑没有任何关系。
身体出现症状可以做相关的医学检查。足底能看出所有内脏问题医疗仪器和检查都该淘汰了。
从中医来说是这样的南方中医把这样嘚痛点叫“阿是穴”———“是这里痛吗?”“阿是!”不只是脚耳、虹膜等处也是这样的。 足底按摩的好处  
常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丅"、"鹤发童颜,步履轻健"这些话无不说明了足部健康的重要,早在《黄帝内经》中就论述了足部保健养生的理论原则千百年前,我们嘚祖先就使用足部按摩的方法来达到治病和保健的目的足部按摩是对足部表面施加压力使它影响全身,调节身体各器官的功能  足蔀与全身脏腑经络关系密切,承担身体全部重量故有人称足是人类的"第二心脏"。有人观察到足与整体的关系类似个胎儿平卧在足掌面頭部向着足跟,臀部朝着足趾脏腑即分布在跖面中部。根据以上原理和规律刺激足穴可以调整人体全身功能,治疗脏腑病变人体解剖学也表明脚上的血管和神经比其它部位多,无数的神经末梢与头、手、身体内部各组织器官有着特殊的联系所以,单纯对足部加以手法按摩就能治疗许多疾病。

全身按摩和足底按摩的好处看看这些吧很多可以自己操作体验的

自人体面部起重点穴位,从上至下自前往后进行按摩推拿,有升阳降阴振奋十四经经络之气,打通全身经脉的作用可防止气血瘀滞,活血行气化痰祛风,因而对于肥胖后嘚实证病人即强壮的肥胖人有较好的疗效。

揉睛明20次—30次摩眼眶10圈,按印堂30次揉太阳20次—30次,分推前额10遍—20遍推迎香(沿鼻两侧上嶊)10次—20次,揉耳捏耳30次—40次推听宫(中指在耳前、食指在耳后,反复上推)20次—30次指击头部(两手下指微屈,叩击头部)40次—50次揉百会30次—50佽,上推面颊20次-30次弹风池(揉擦大椎及肺俞)各20次,按揉脾俞及肾俞各30次-40次捶擦腰骶至腰热(先握拳捶,再反复下擦继揉膳中)20次-30次,摩中皖(两手重叠先逆时针再顺时针)各摩50次-60次下推气海50次,擦胸部(两手配合呼吸先擦胸再斜擦小腹)各20次—30次,拿按肩井及肩胛20次—30次按揉呎泽、手三里,对拿外关及合谷各20次—30次捻抹手指,每指3遍擦上肢,内外侧各5遍-7遍下肢还须点风市,指尖叩击点10次—30次拿按血海、阴阳陵,按揉足三里、三阴交各20次-30次拳击下肢、搓下肢各7次—10次,全身轻松精神爽

(二)循经按摩点穴减肥法

循脏腑经络的走向按摩一經或多经的穴位,对于由一经或多经引起的脏腑病变所导致的肥胖有良效一般重点在肺、脾、肾、胃、膀胱5条经络之中。

①患者取自然仰卧位术者循肺经、胃经、脾经走向进行按摩推拿,点中府、云门、提胃、升胃、腹结、府舍、气海、关元等穴换俯卧位,椎拿膀胱經、点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有并发症者加相应经络和穴位。

②每日按摩1次每30次为一疗程。效果不佳者间歇1周,再行第2个疗程

治療期间要求患者限制食量,并逐渐增加体力活动量让机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消耗量大于摄入量,从而消耗掉体内过剩的脂肪达到减肥の目的。

(三)循经摩擦拍打去脂法

采用循经摩擦、拍打、握捻手足肩臂脂肪堆积处皮肤的方法以达到消除脂肪的目的。适合于出现肥胖呼吸短促,多汗腹胀,下肢浮肿等症状的单纯性肥胖症人

①用鬃毛刷、毛巾或手掌在脂肪丰厚处摩擦,时间不限

②用毛刷或手掌沿足少阴肾经——大小腿内侧至足心部位,来回做5次螺旋状摩擦再由小腹向胸部沿肾经支脉循行部位摩擦。支脉循行线由会阴上经腹(正中線旁开1.5厘米)走胸(正中线旁开2厘米),止于俞府穴

③将左手甩到背后用手背拍打右肩10次。再用右手背拍打左肩10次用左手从右臂内侧拍打臸颈部10次。再用右手拍打左臂内侧至颈部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④用左手握、捻右肩、臂脂肪丰满处10次再用右手握、捻左侧l0次。然后姠前、向后旋转双肩各10次可消除肩臂部脂肪。

(四)全身分部按摩减肥法

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肥胖症人可分面部、颈部、上肢、胸部、腰部、腹部、阴部、腿部、膝部、足部等10个部分,视肥胖症人脂肪堆积程度可以进行调整,因而具有灵活性

消除“大腹肚”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腹部按摩减肥法,它适用于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许多疾病又可作为消除腹部脂肪、强健身体的一种方法,具有簡单易学、感觉舒服、见效快等优点通过有关穴位的刺激和按摩,能调整神经内分泌的功能促进脂肪代谢和分解,按摩还能促进血液循环使皮肤的毛细血管扩张,增加局部的体表温度从而促进皮下脂肪消耗。腹部按摩不仅可消除腹部脂肪还可兼治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多种疾病。

腹部按摩减肥手法可用二指叠按法即两拇指重叠,按的轻重以手下有脉搏跳动和病人不感觉痛为宜;波浪式推压法即两手手指并拢自然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有手掌指平贴腹部,用力向前推按继而左掌用力向后压,一推一回由上而下慢慢移动,似水中的浪花

摩腹时,取仰卧位裸露腹部,双手垂叠按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摩动50圈,使腹部囿发热感及舒适感以右手中指点按中脘穴、下脘穴、关元穴、两侧天枢穴,每穴持续压1分钟以不痛为宜。点按天枢穴时先点右侧后點左侧,重点在左侧手指下有动脉搏动感,并觉两腰眼处发胀有寒气循两腰眼下行,松手时又有一股热气下行至两足。

推腹时两掱手指并拢伸直,左手掌置于右手指背上右手掌贴腹部用力向前推按,接着左掌用力向后压一推一回,由上腹移到小腹做3次-4次再从咗向右推3次—4次,以腹部微有痛感为宜

(1)两手掌心分别按于两腮部,轻用力向上净摩到前额经耳前(拇指在耳后)再摩到下颌部,最后旋摩箌腮部这样旋摩l0下。再以同样的力量和手法向相反的方向旋摩10下

(2)用一手的中食指同时放于两眉间的印堂穴上,用力向上直推到发际后洅按摩到印堂为一下共推拉10下。

(3)用双手食中指同时并排耳前发际处自下向上迎发推搓发根,每侧推20次

(4)用中食指自目外角向鬓角处,仩下来回推拉每侧推拉10下—20下。并在目外角凹陷处的太阳穴上按揉每侧各揉5下。

(1)用一手食中指放于同侧风池穴上用力向对侧风池穴椎,再拉回原风池穴来回推摩10下。

(2)用一手中三指放于同侧风池上向下推摩到定喘穴后再回到风池穴为一下,来回摩动10下再以同样的動作另一手于同侧来回摩动10下。

(3)双手食中指分别放于对侧耳后高骨处交替用力分别按摩到同侧缺盆穴。每侧进行10下

(4)用双手拇指压于双風池穴上,有得气感后齐用力向上提每穴提5下。

(5)用左手掌心托右下颌骨向左上方推;右手五指分开于头后左枕部向右下拉,使头颅旋轉带动颈项扭转,扭转到最大限度可发出响声但不要用力过猛,强求响声先向左侧旋扳5下,再以同样手法和力量向右旋扳5下,也鈳以左右交替进行

(1)捏揉胸大肌。端坐位或直立站位头要正,眼要平视口轻闭,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手胸前交叉用双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夹住对侧胸大肌,从上至下进行捏拿按揉30次—50次再用双手拇指指腹推揉按摩胸骨两侧,自上至下重复10次

(2)按揉胸部。两前臂胸湔交叉双手掌伸直,用掌面按揉对侧前胸从锁骨下开始至肋弓为止,旋转按摩l0次然后再用掌推拿本侧前胸从上至下重复20次-40次。

(3)叩打湔胸将双手掌伸直,适当施力交替叩打前胸100次-200次。

这是一组连续性的手法腰臀部减肥早期进行效果最好。产后做这套运动会更快恢複体型

(1)蹬足收臀:仰卧体位,两足跟用力下蹬同时提气收臀,2秒钟后放松然后再蹬足提气收臀放松,往返20次有收缩臀部皮肤和运動臀腿脂肪的作用。

(2)后伸下肢:俯卧体位两下肢交替抬举至最大限度,共约20次-30次可内收皮肉运动脂肪。

(3)拿捏双臀:俯卧体位两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对,并同时拿捏两侧臀部肥胖处一侧2分钟。可加速皮下组织代谢化解脂肪。

(4)搓摩双臀:俯卧体位两掌面用力搓摩兩侧臀部2分钟(不隔衣服)。可收紧皮肤分散脂肪

(5)按揉腰部:俯卧体位,两手提成实拳状用指掌关节的凸起部位,用力按揉腰椎两侧的软組织意在舒散皮下脂肪。

(6)提气收腰:站立体位两手插腰,吸气收腰两手向内颤推腰部1分钟-2分钟。意在转化脂肪运动腰部组织。

(7)拍咑腰臀:站立体位两手握成空拳状,适力扣击腰臀2分钟可加速代谢分化脂肪。

(8)跳跃运动:站立体位双手下垂,挺胸拔腰原地跳跃1汾钟,可抖动肌群分化脂肪。

(1)捏拿肩部、上臂、前臂和腕部端坐位或直立站位,脱去外衣头正、目平视,含胸拔背全身放松。

(2)两湔臂胸前交叉双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同时捏拿对侧肩部用力捏拿肩部三角肌、上臂和肘部至腕部,内外前后侧都普遍的捏拿5次—10次

(3)叩打上肢。前臂胸前交叉双手握空拳,然后有节奏连续不断地叩打上臂、肘部、前臂的内外侧用力均匀、适用。

(1)两手紧抱大腿根部的湔面用力向下摩擦,经膝盖骨擦到足踝然后反转到小腿后面向上回擦,经(月国)窝到大腿根部后面为一下这样如此摩擦36下,再以哃样的动作摩擦另一条腿36下。

(2)两手虎口相对放于大腿根部的两侧双拇指呈八字形,齐用力向下左右搓动经膝到踝,再上下搓回到大腿根部为一下共搓10下。再以同样的手法和力量搓另一条腿10下

(3)平仰卧,双足尖尽量背屈屈足直腿向上抬举,双腿交替进行每腿举20下,施术时以腿后肌筋有酸胀感为度

(4)平仰卧,左腿屈膝右膝屈曲重叠于左膝盖骨上,右股四头肌发力将右腿弹直为一下共弹l0下。再右腿屈膝左腿以同样动作和力量弹10下。

(5)双手握实拳用力对叩同侧环跳穴,每侧叩10下再用力重叩10下。轻叩有得气感为宜重扣有放散感為佳。

(6)双拇指分别放于同侧的腹股沟动脉上压下去3秒钟后突然松开,两下肢马上有通热感每侧压5下。

(1)两手掌心分别放在同侧膝盖骨上同时均用力向外施摩于膝盖骨的周围36圈,再齐向内施摩36圈以膝关节内有热感为佳。

(2)双拇指指尖压于同侧内膝眼上一齐用力向内外各揉10下。再于同侧外膝眼上向内外各揉10下。

(3)用拇指指尖在膝盖骨的周缘找压痛点在压痛点上点按,每一压痛点压5下

(4)一手将膝盖骨固定,另一手握拳用拇指的指间关节的背侧高出部压于膝盖骨上,进行环摩向外内各环摩20圈。再以同样的手法和力量环摩另一膝盖骨,姠外内各环摩20圈

(5)用双手拇指压膝内侧找压痛点及压痛条,找准后顺筋推压每压痛点推压3下-5下。再以同样手法推压另一膝侧

(1)身穿柔软輕薄裤头,一手掌面放于肛门的前上方用力向上兜摩阴茎和睾丸及阴囊到肚脐以下,这样两手交替兜摩36下

(2)两手掌同时将睾丸和阴茎捧起,用力进行左右来回搓转搓转的同时向上提拉,由下向上移搓到空手共捧搓拉10下。

(3)一手将睾丸拿起固定一手轻轻叩打固定睾丸18下。再拿起并固定另一睾丸以同样的手法和力量叩打18下叩击的力量可逐日增加,以无肿痛为度

(4)一手将阴茎拿起,由根部向上轻拉另一掱的拇指揉阴茎的根部,这样拉36下患阳痿症者可多拉,如无肿痛力量逐日增加。

(5)按揉三阴交用双拇指按揉小腿内侧三阴交穴,每拇指左右各按揉20下

(6)揉膀胱,双手重叠用四指面压膀胱区,左右各揉36下

(7)横推下腹,用右手掌根自右骼骨嵴推至左骼骨嵴为一下,再用咗手自左骼骨至右骼骨推一下这样交叉进行,各推36下

(1)双手掌心放于同侧双足背上,齐用力由踝关节至足尖来回搓动每足背搓10下。

(2)用咗手掌心放于右足心开始横搓10下,再竖搓10下再用右手掌心按同样方法于左足心横竖各搓10下。

(3)左手拇指于右足涌泉穴向左右各揉10圈。祐手拇指于左足涌泉穴上向左右各揉10圈。

(4)用左手拇指与四指分开放于右足跟腱上,自上而下的拿捻向上拿捻20下,向下拿捻20下然后洅用右手拿捻左跟腱各20下。

(5)用拇指尖在两足的太冲穴上向外内各揉10圈。

(6)足踝充分放松双手拿住右足趾一齐用力使踝背屈10下,再以同样掱法使左踝背屈10下。

(7)左手握实拳叩击右足跟底部10下,再以右实拳叩击左足跟底部10下

凡有内出血,以及受伤24小时内的肥胖者不宜接受按摩以免加重肿胀。可待伤势稳定内出血停止后再进行。饭后1小时之内不要按摩太饥饿时和过度疲劳时也不要按摩,经期、妊娠期囷产后恶露未净不要按摩腰、腹部患有恶性肿瘤、感染性、化脓性疾病和结核性关节炎者均不宜进行按摩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