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内部,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比较少还是比较稳定

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原动力問题是地质学领域的重大课题。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动力成因完全不同的观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大陆漂移論、自转速度论、地壳弦动论、地幔潮汐论、宇宙弦动论和热对流论等

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原动力的研究,应考虑地球的形成和演化過程地球与其它行星没有区别,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就是一个物质聚集和物质再分配的过程。从地球形成初期杂乱无序的固体堆积結构演化成为现在的核慢壳圈层结构,一定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

的思路来研究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认为地球的体积是在变化的过程中演化地球的体积变化实际上是地幔的体积在变化,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地幔的体积一直处于增加和减少的交替状态。地幔体积增加的因素是地球内部固体物质态变固体物质态变为液态物质体积会增加,地球内部的固体物质来自于地球形成过程中的撞击星子、俯冲洋壳和陆壳;地幔体积减少的因素是地球内部液态物质排放液态物质排放使地幔体积减少,物质排放形式有洋壳扩张、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排气和水溶性物质渗透等

地幔的体积变化,覆盖在地幔之上的固体地壳则表现为地球的表面积变化地球的表面积变化就是为什麼会有地壳运动动。所以地球体变导致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

从地球形成和地球演化的角度出发以地球体变的思路和物质运动的规律来分析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现象,提出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原动力有四种:张力、挤压力、重力和形变力

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動的张力,来自于地幔体积的增加

地幔体积增的因素是地球内部固体物质态变,固体物质即地球形成期的撞击星子、俯冲洋壳和陆壳凅体物质态变为液态物质时体积增加,理论上计算地球物质的膨胀系数为9.7%(温度1500度)

常压下实测火成岩的膨胀系数为1.27%-3.13%(温度1100度)

从地球嘚演化过程来看,地球上所有的物质都经历了一个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地壳和地核已经从液态又变为固态,地幔仍然是液态地幔中還有不少固态物质正在态变,现在每年的态变量大约为201km

正是这些态变增量在持续的增加地幔体积,形成地球演化的张性机制结果是产苼洋壳扩张。

洋壳扩张:所有的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理论都必须解释洋壳扩张的现象洋壳之所以成为洋壳,是地球体变的证据也是哋球体变产生的特殊壳体。可以说如果没有地球体变现象,地球表层就只有陆壳而没有洋壳洋壳是地球演化系统中最为关键一个环节,也是研究地球演化系统的一个窗口洋壳扩张、顶置和俯冲的三个阶段

,正是解决地幔体积增加和减少(地球体变)的一个最好机制

哋幔体积增加,需要把地壳拉裂陆壳的岩石是水平结构很难拉开,于是就产生了垂直结构的洋壳在地幔体积增加的过程中,洋壳处于擴张阶段地球体积也在变大。当新结晶洋壳的强度不足以承受两端老洋壳的重量时在扩张带底部高密度岩浆的浮力作用下,洋壳进入顶置阶段

。顶置阶段新结晶洋壳由地幔物质变为地壳物质地幔的体积减少,地壳的表面积也要减少于是产生了洋壳的俯冲机制。

洋壳的擴张、顶置和俯冲机制展现了地球演化系统(地球体变)的完美规律。根据现在的态变速度、态变增量和洋壳扩张带的长度等资料理論计算洋壳扩张的速度每年为8.8cm

,与现在的观测结果(6-9cm)相近根据洋壳的地震资料解释,洋壳的岩石按密度分层厚度非常稳定说明洋壳頂置后,在洋壳之下低密度岩浆由扩张带的两侧向扩张带流动(与热对流方向相反)补充,形成新的密度分层为下一组新洋壳准备物资基礎。

洋壳的扩张模式是地球体变的必然结果和展示。洋壳的产生与其它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理论没有关系如大陆漂移、自转速度变囮、地壳弦动、地幔潮汐、宇宙弦动和热对流等不能解释洋壳现象。

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挤压力来自于地幔体积减少。地幔体积减尐的因素是地球内部液态物质排放物质排放的形式有洋壳顶置、火山喷发、岩浆侵入、排气和热液渗透等。

地幔体积减少导致地球表面積减少地幔体积减少1 km

,地球表面积减少约313m

地球表面积减少导致地壳的空间位置变动,产生洋壳俯冲、转换断层、板块漂移、陆壳褶皱、剪切断裂和逆掩断裂等挤压性构造

2.1洋壳俯冲:地球表面积减少,导致地壳之间产生巨大的挤压力特别洋壳与陆壳之间,洋壳的密度(3.6)较大陆壳密度(2.7)较小,在巨大的挤压力下密度较大的洋壳俯冲于陆壳之下,是地球体积变小减少地球表面积的最好模式。洋殼形成后由于转换断层的存在在洋壳上发育大量的火山

,成为洋壳俯冲的滞阻因素为了克服这种阻力,洋壳俯冲成为推动陆壳运动的主要动力陆壳运动和陆壳上发育的所有挤压性构造,都是洋壳俯冲挤压的结果

2.2转换断层:洋壳上产生的转换断层受两个因素的影响。┅是洋壳顶置不同步的影响;二是地球自转球面受力的不均衡的影响转换断层是地球体积变小,在球面上平衡面积减少的挤压力而产苼的典型切壳断裂。

2.3板块漂移:洋壳俯冲与陆壳之间产生巨大滞阻作用力是推动陆壳板块漂移碰撞的原动力。当滞阻的作用力影响洋壳擴张时洋盆开始闭合。地球体积变大时将把陆壳板块的组合带(缝合带)拉裂,产生新的洋壳推动陆壳板块的漂移和重组。

2.4陆壳褶皺:陆壳是水平层理洋壳是垂直层理。在地球表面积减少的情况下陆壳以褶皱的方式,洋壳没有褶皱而以俯冲的方式非常完美的解決了地球表面积的分配。陆壳上发育的所有褶皱都是地球体积变小,洋壳挤压陆壳的结果

2.5剪切断裂:陆壳上的剪切断裂,相当于洋壳仩的转换断层受板块碰撞不均衡的影响,用剪切性断裂平衡挤压力

2.6逆掩断裂:陆壳上发育大量的逆断裂,与褶皱相同都是地球表面積减少的一种方式。陆壳上的逆断裂大部分发育在陆壳的基底。陆壳基底是自然结晶和岩浆漫流而成是很难挤压弯曲而形成褶皱的,所以一般是以逆断裂的方式减少面积陆壳的上部,特别是沉积岩层比较软在巨大的挤压力下形成较多的褶皱。所以陆壳上一般发育丅逆上褶的构造现象。

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重力也称为地壳的垂直运动力,来自于地壳本身漂浮质量的改变地壳漂浮于地幔之上,完全遵循质量定律即漂浮的质量(地壳)等于排开体积(地幔)的质量。

重力产生的构造现象实际上是运动体面积、体积和质量调整的结果。当地壳受到挤压而面积减少时单位面积的体积和质量增加。反之面积增加时,单位面积的体积和质量减少面积和体积是運动体的表象,运动体的质量才是升降运动的决定因素。在密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升的越高反之降的越低。

改变地壳质量的因素有:剥蚀、沉积、褶皱、断裂、火山堆积、底侵和俯冲(包括陆陆俯冲)等

重力形成的构造现象有很多,高原、山系、平原和盆地等可鉯说,所有构造形态的空间高度都是质量改变和重力平衡的结果。

形变力来自于地壳温度的改变改变地壳温度的因素主要是底侵。地殼形变完全遵循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

陆壳是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水平岩体主要由火山喷发和底部结晶而成。随着厚度的增加形荿了比较稳定的地温梯度环境。当陆壳发生底侵时侵蚀面的岩体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必然导致岩体的膨胀形变

岩体膨胀所产生的形变力囷形变尺度是不能忽视的因素。形变力可以克服板块碰撞地带的巨大挤压力使陆壳向挤压力方向弯曲,如岛弧形变尺度在弧后盆地長轴方向,如果形变体长度1000 km膨胀系数按1%计算,形变尺度(轴线水平偏移的最大距离)达到61.3km膨胀系数按3%计算,形变尺度达到106.5km如此大尺喥的形变所产生的构造现象,是至今没有解释清楚的如弧后盆地、岛弧、陆壳张性断裂和大陆折返等。

4.1弧后盆地:洋壳俯冲带之上的弧後盆地因为洋壳脱水导致陆壳底部熔化(底侵)

,在弧后盆地基底出现与俯冲带平行的底侵带(弧后盆地的长轴方向)随着底侵高度嘚增加,盆地的长轴方向的轴线位置岩石温度改变最大,导致长轴方向膨胀尺度最大盆地长轴方向的膨胀导致轴线向大陆边缘弯曲,即形变形变的结果是弧后盆地短轴变宽、张性断裂发育和一系列形变构造。

弧后盆地的基本特征是:张性构造发育、凹凸相间、先张后擠、火成岩与陆源碎屑岩沉积相间陆壳上与这些特征相似的盆地,无论后期的板块重组和改造有多么厉害它的原始身份就是弧后盆地。

4.2岛弧:岛弧位于大陆板块与洋壳板块的碰撞地带主要承受来自洋壳的挤压力。当弧后盆地的长轴方向岩石形变时岛弧被推向洋壳方姠,形成向洋壳方向弯曲的弧形岛弧

岛弧的形成就是岩石形变留下的构造痕迹,在洋壳与陆壳的碰撞地带只有挤压力而能够与挤压力忼衡的,只有岩石的形变力岛弧的成因是岩石形变的结果,根本不存在什么拖曳的力量

4.3张性断裂:陆壳从形成开始就一直受到洋壳的擠压,产生的构造痕迹大部分为挤压性构造但是当岩石形变时,会产生一些张性断裂一般在盆地形成的早期,岩石形变的尺度比较大发育较多正断层。进入盆地的中晚期主要承受挤压力产生一些逆断层。一些继承性断裂出现下正上逆的现象只能说明盆地演化过程Φ,形变力和挤压力前后作用的历史

4.4大陆折返:陆壳被挤压断裂并俯冲于陆壳之下,叫陆陆俯冲俯冲进入地幔的陆壳体,在经过高温高压变质后又返回到到地表叫大陆折返。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地质现象关键是大陆折返的原动力。当把大陆折返体周边较大范围的地殼演化史联系起来分析就不难发现其实是形变力的杰作。陆壳的挤压断裂、俯冲和变质的时间与洋壳形成时间相当陆壳的折返时间与弧后盆地的形变时间相当。因为陆壳是水平岩体当弧后盆地的长轴方向形变向洋壳方向弯曲时,带动与它连成一体陆壳基底向洋壳方向運动在长轴为1000 km弧后盆地形变时,可以拉出俯冲深度大于100 km的陆壳俯冲体所以,大陆折返的动力就是陆壳形变产生的力。

为什么会有地殼运动动的原动力只有四种(张力、挤压力、重力和形变力)但是还有其它力对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产生一些影响,如离心力、幔潮汐、弦动力、波动力等

5.1离心力: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垂直于旋转方向的力。对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影响有两点:一是离心力与地壳表媔夹角较小时抵消了一部分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挤压力。如纬度大于73°的地区,较少出现7级以上的地震二是离心力到球面上同纬喥的两点,由于方向不同而产生离散作用由于离散作用助推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张力,所以洋壳扩张带的方向受离散作用的影响夶部分与旋转方向垂直(近南北向)。

5.2幔潮汐力:是受地外天体影响地幔产生波动的力。幔潮汐力可能对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重力岼衡起到调整作用克服平衡中的阻力。

5.3弦动力:由于地壳早期遭受小行星撞击使地壳的自转轴与地核的自转轴产生角度差,导致极地遷移现象弦动力对地球曲面变化产生影响,可能改变一点构造形态的角度

5.4波动力:是太阳系在银河系中旋转,由于物质密度态的变化产生引力波对地球的影响,可能会影响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周期

6.1地球物质的综合膨胀系数计算和实测,是在常压高温状态下取得与高压高温状态下地幔环境,一定存在很大差异需要从理论和实验上做研究,取得高压高温状态下岩浆物质的膨胀系数、分子结构和密度等资料为物质态变、态变增量、物质分异、运动规律和地球体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6.2地球内部固体物质态变导致地球的体积逐渐变大。根据计算聚集为地球的固体物质约为10050亿km

由于物质态变,现在地球的体积为10832亿km

证明地球体积在变化的依据有两点:一是地球洎转速度变慢;二是洋壳扩张。还需要建立高精度的大地观测了解地球表面积、体积与地球体变之间的关系,间接分析地球内部物质的態变量和态变增量

6.3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和地质研究,不能就现象而研究现象需要一个更长远的视角和多学科的结合,需要从天文学嘚角度搞清楚地球形成初期基本状况;需要从物理学的角度,搞清楚杂乱堆积体演化为核幔壳圈层结构的基本规律总之,要用物质运動的规律为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建立一个基本的模型,避免简单问题复杂化

7.1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张力来自于地幔物质的态变,挤压仂来自于地幔物质的排放物质态变和物质排放是地球演化基本状态,也是推动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主导力量决定着洋壳、陆壳的演化和基本格局。

7.2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重力来自于地壳质量的改变形变力来自于地壳温度的改变。质量和温度是地壳存在状态也昰推动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次要力量,决定着地壳的局部构造形态

7.3根据地球内部的态变速度和物质排放量,可以计算地幔的体积变囮进而推算张力和挤压力的对水平运动影响程度。根据地壳的质量变化可以计算出地壳垂直运动的幅度。根据地壳的环境温度变化和岩石的膨胀系数可以计算出岩石形变的运动尺度。

7.4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的张力来自于地幔物质的态变挤压力来自于地幔物质的排放,重力来自于地壳质量的改变形变力来自于地壳温度的改变。质量和温度的改变主要是洋壳推动(俯冲和底侵)的结果洋壳产生、运動和消亡又是靠地球体积变化推动的,所以地球体变产生了张力、挤压力、重力和形变力。地球体变也只有地球体变才是为什么会有哋壳运动动原动力的来源。

【导读】 【重点】寻找大陆漂移嘚证据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一些现象【难点】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方法】: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學方法【教学过程】一、沧海变桑田引入:师: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沧海桑田”原意指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海陆变迁师:在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例子很多...

  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

  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一些现象。

  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運动的关系

  演示、分析、讨论、推理为主的教学方法。

  师:同学们听说过“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吗 “沧海桑田”原意指嘚是什么?

  学生回答:海陆变迁

  师:在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例子很多不仅有沧海变桑田,也有桑田变沧海

  投影1――喜马拉雅山中的海洋化石

  谁来说说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中会有海洋化石?

  学生回答: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海洋

  师:对,为什么會有地壳运动动使这里从沧海变成了桑田

  投影2――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谁来说说为什么东部海域的海底会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学生回答:说明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陆地

  师:对,海平面的上升使这里从桑田变成了沧海

  投影3――荷兰填海造陆

  谁来说说为什么欧洲的荷兰全国三分之一的土地是通过围海造陆获得的?

  学生回答:因为荷兰有四分之一的陆地低于海洋人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对地面进行改造。

  师:对这说明人类的活动也可以造成海陆变迁。

  从这三个事例中我们得出造成海陆變迁的原因有三个:

  1.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 2.海平面升降 3.人类活动

  投影4――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

  学生连线:喜马拉雅山――――地壳变动

  我国东部海底―――海平面升降

  荷兰的围海大坝――人类活动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人们已经知道了海陆是变迁的,那么七大洲四大洋是否是固定不变的呢20世纪上半页在地理学史上有一场激烈的争论,那是“地球活动论”和“地球固定论”之间的较量。地球活动论者认为:七大洲四大洋在运动地球固定论者认为:大地很坚固、稳定,海陆轮廓自古就是这样

  师:一個躺在病床上的气象学家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是谁他是通过什么证据证明他的观点的?请同学们阅读课本36页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伟夶的假说》。

  投影5――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学生回答:他是魏格纳他在世界地图上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于是怹怀疑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师:对,这就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猜想

  但是发现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轮廓吻合,能不能直接说它们原先就是连在一起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会有巧合。

  师:很好现在我们做个实验来看看昰不是有巧合。

  教师课前准备一张报纸A撕出一个角1,再在另一张报纸上撕出一个和角1一模一样的角2教师分别将角1和角2与原报纸A拼荿完整的一张报纸。提问:角1和角2的轮廓都能与这张报纸相吻合但哪一个才真正是这张报纸的一部分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角1,洇为角1上的文字和图片与原报纸拼合后一一对应

  投影6――撕碎的报纸

  师:非常好,仅有这个证据还不足够我们看看魏格纳还找到哪些重要证据。

  学生回答: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拼合的几种古老地层相似另外,鸵鸟不会飞海牛只生活在热带浅海,按理咜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是他们在非洲和南美洲大陆都有分布。

  投影7――古老地层证据和古生物证据(35页活动)

  师:魏格納一生都在寻找大陆漂移的证据在他50岁生日那一天,他牺牲在他寻找证据的途中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大陆漂移学说的建立,这是和对嫃理的执着追求的表现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投影8――演示flash动画“大陆漂移”

  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才分裂为几块,缓慢漂移逐渐形成今天的布局

  过渡:我们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的故倳里得到一个启示:科学是需要认真观察、敢于怀疑、勇于实践的。大陆漂移学说很快被人们接受于是人们又提出了新的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是什么推动它漂移的呢在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后,美国的迪茨和赫茨提出了“海底扩张学说”在此基础上,英国科學家首创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陆漂移是板块运动引起的,现在板块构造学说已成为最流行的地理科学新理论该学说较好地解释叻世界火山、地震等现象发生和分布的成因。

  师:我们先来看看“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投影9)――“板块构造学说”嘚三大观点:

  1.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 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中的;

  3.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與板块交界的地带比较活跃。“内稳边活”.

  (投影10)――六大板块的分布

  师: 请同学分别指出六大板块及其分布

  (投影11)――板块的运动

  师:看看板块又是如何运动的?(注意图上的红色箭头表示板块运动的方向)

  学生回答:有些板块之间在互相靠拢有些则正在分离。

  师:是的比如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就在靠拢,南极洲板块和媄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就在分离。

  板块之间有两种运动形式一种是相对运动,一种是相离运动第一种运动形式叫板块擠压,它使地表隆起抬升第二种运动形式叫板块张裂,它使地表发生断裂

  师:请同学们先将书托到半空中,再用两手从书的两侧姠内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

  学生回答:会发生隆起或凹陷

  师:对,书有这种现象地面也有。

  在两个板块相碰地区常形成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投影12)――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师: 图一:印度大陆与亚洲大陆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缩小;图二:两个大陆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隆起,最后两个大陆结合在一起古地中海消失;图三:印度洋板块擠入亚欧板块下方,板块碰撞形成喜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而且喜马拉雅山脉至今仍以每年0.33―1.27厘米的速度上升。

  (演示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flash动画)

  投影13――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动态图

  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给一张报纸一个相离的力,结果会是怎样

  学苼回答:报纸会被撕裂。

  师: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和海洋,如红海、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投影14)――展示卫星图片:东非大裂谷、红海)

  东非大裂谷的成因:东非大裂谷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位于非洲东部。在1000多万年前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了这一巨大的陷落带。地壳的张裂至今一直进行着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

  红海嘚形成:红海地处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边界上由于地壳张裂作用而形成的,而且一直在扩大预测以后会成为全球第五个大洋。

  师: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两个如此巨大的板块长期相互碰撞或张裂,是板块边缘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活跃还是板块内部为什么会有地殼运动动活跃

  学生回答:板块边缘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活跃

  师:很好,板块边缘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动活跃自然就容易发苼火山和地震。我们来一起找找哪些地方最容易发生

  投影15――世界火山、地震带分布图

  学生回答:环绕着太平洋沿岸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师:对。这里有世界上两个著名的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火屾地震都是大型自然灾害,不仅对地表形态有破坏对人类的生活环境也有很大的破坏。下面来看看火山地震带来的灾害

  投影16――吙山地震图

  下面同学们也可以做一个小小科学家,展望未来预测下列地理事物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1.地中海的面积将会……

  2.紅海的面积将会……

  3.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将会……?

  4.东非大裂谷将会……

  5.在南极地区发现了煤炭资源这说明了……(投影17――喃极煤炭)

  6.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的遗迹,这说明了……

  回顾我们认识海陆变迁的这种过程你会得到怎样的启示?

  八年級地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学案

  重点:1.使学生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

  2.使学生了解新疆的人口、城市、交通设施的分布特点并汾析其原因;

  难点:3.使学生了解影响新疆农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学习主题一 概况(高山、荒漠和绿洲)(一组)

  1、读噺疆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位置:位于我国______边陲,从东向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8个国家相邻是我国邻國最多的省级行政区。

  (1)写出下列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

  山脉① 盆地② 邻国③

  (2)我国最大内流河④

  (3)我国朂大的沙漠⑤

  2、民族:以_______少数民族、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

  3、面积:160多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_________的省级行政

  4、气候:非季风区深居内陆,属于_______ __气候类型降水少,干旱

  5、河流:内流河为主,我国最大的内流河――________河

  学习主题二 绿洲 (二组)

  一、阅读课本P42图6.34回答下列问题

  1.绿洲分布在 地带原因是

  2.新疆是一个以 、 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其中塔里木盆地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 原因是:

  3.荒漠化最容易在哪些区域发生?为什么人们在这些地区生产、生活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习主題三 农业(富有特色的绿州农业)(三组)

  3、特色农产品: 、 、

  4、红色系列是指: 、 、 。

  (四组)二、新疆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生产的特色农产品以产量丰富、品质优良闻名全国与新疆特有的光热条件有关连线回答下列问题分析其原因:

  红色系列(西紅柿、石榴、枸杞) 夏季炎热干燥

  西瓜、哈密瓜特别甜 夏季昼夜温差大

  优质棉花 夏季热量充足,光照强烈

  2.有了特有的气候條件农产品的生产离不开稳定的灌溉水源,干旱新疆的绿洲有一种古老的饮水工程为绿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水源,它是

  A、坎儿井 B、都江堰 C、灵渠 D、三峡水利工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有地壳运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