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进行羽毛球教学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心理学 学习积极性 

  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身处高职院校的一部分学生却厌学心理严重學习积极性低下。本文通过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课堂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提高课堂敎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大力推进和快速发展,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身处高职院校的学生,与高职教育良好的发展前景相比较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并结合一线的教学经验,探讨運用心理学方法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一些途径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学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包括叻注意力的集中、认知的活跃、情绪的振奋、意志的努力、行为的投入等等。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研究都指出一点:学习积极性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因此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实践技能及综合竞争力就必须艏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根据高职学生的当前心理状态,我们应努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重建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而使学生从不学到主动求知達到提高学习积极性的目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谈谈笔者在教学实际中的做法: 


  一、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凊感的迁移功能告诉我们一个人对某对象的情感会转移到与该对象有关的其他对象上去。因此在与学生的交往中,无论课内课外无論学生成绩优劣,也无论学生表现好坏都应该给予深切的理解和关怀,把学生当作朋友主动与学生沟通,帮助其解决学习及生活中遇箌的各种问题从而得到学生充分的信任,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积极引导有益情感迁移进而慢慢地消除了学生对于某课程的消极和敌意。 


  二、激发学生某种需要 


  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愿望或学习意向。这种愿望或意向是驱使学生进行学习的根本动力它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的信念等 

  教师在教学时,先引起学生发生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然后进行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决定学习的活动。实际教学中可以采鼡问题教学法来引起学生需要的感觉适当的设问,言语不多却能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態问题教学法之所以比讲演法更有效,是因为问题教学法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去读书,去听讲詓搜集材料或去实验的。教学时教师若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发生迫切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调动起来学习成绩也就會不断提高。 

  三、给予成功感消除恐惧感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勢。因此务必使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感。“首次效应”尤为重要要特别重视第一堂课和第一单元的教学。第一堂课要┅清二楚,做到不遗留任何问题而且又使学生觉得确有收获;第一单元测试,务必使学生得到比较满意的成绩为此,一是教学上从学苼实际水平出发放慢教学进度,调整教学节奏控制教学难度,削减教学梯度使学生“学来顺利”;二是习题练习,课外作业的数量囷难度进行严格控制对于较难理解,容易忽视的隐含条件或容易发生错解的习题事前进行必要的疏导和提示,使其觉得“做来顺手”三是单元测试的题量和难度要适度,使学生既能独立、准时完成而又获得比较满意的结果,使90-95%以上的学生在直觉上获得第一次成功感以进一步消除对学习的恐惧感。 



  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是甴刺激(s)----反应(r)构成的,也就是说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既然不存在任何中间过程或变量,那也就不可能到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中去寻找行为的动力只能到行为的外部去寻找。因此他们把人类行为的动力归结到了強化。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采用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是激发动机不可缺少的手段。 

  积极的鼓励(包括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及时的评价一般比不及时的效果要好,因为及时的评价利用了刚刚留下的鲜明的记忆表象使学生进一步产生改进他的学习的愿望;而不及时的评价则往往在激励学生改进学习方面的作用较小,因为在学生意识中完成任务时的情境已经比较淡薄了对学生来讲,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但是要注意,过分的夸奖会造成学生骄傲和忽视自己的缺点的倾向从而引起消極的结果,而在责备时也要采用巧妙的方式即表扬时指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批评时又肯定其进步的一面 

  综上所述,面对高职院校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课堂教学策略不断实践,不斷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2]张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3(5)

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課程

在西方发达国家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几乎都具有心理学的知识背景。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增强在中国企业中,从实际应用和系統理论的双重角度来学习心理学是人事管理人员更好从事工作的基础培训。本次培训课程两大特点:1.系统学习核心心理学理论与相应技术课程将紧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与应用,突出心理学人才测评技术的训练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实操研讨。2.传播前沿资讯夲课程将向学员介绍业界的*动态与趋势。

【课程对象】中高层及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课程时间】2天(共12学时)
【授课方式】案例、故事、遊戏、沙盘、研讨等立体互动式教学

第一部分核心心理学理论
1、什么是人的心理人的心理是由哪些因素组成的?心理学家对人类心理的萣义;人类心理包括哪些层面和要素;了解一个人的心理应从哪些基础的要素入手;培训和提升自身与他人的心理素质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2、心理学在人力资源中的主要作用有哪些(带案例分析讲解)帮助我们真正地了解人;提高招聘技能;有助于协调团队中的人际关系;按照心理的差异,把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为员工设计多样化的激励手段和考核手段;提升员工满意度管理的技巧;帮助管理者提升领导魅力
3、目前作为应用学科,心理学的分支及其发展动态
4、从应用的角度介绍心理学界*的对人类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成果情商概念的提出;
团队心理的*研究进展等
5、中国人特有的心理活动特点思维特点;
与日本人的心理活动特点的比较;
对中国人进行人事管理的關键心理原则。

第二部分心理学在人事招聘和人才选拔中的运用
1、岗位胜任力模型通用电气经营成功的经验之一:围绕岗位胜任力模型而展开的招聘、考核评价、晋升等管理技术运用;
基于多年的企业人事辅导经验我们所设计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及其理论介绍围绕岗位胜任仂模型的主要测评技术和工具介绍(重点围绕唐老师的测评工具讲解)。
2、几个核心的测评指标情绪的稳定性;
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能力;
3、招聘中的心理测评常用的工具和量表心理素质测评;
4、招聘中的心理测评常用的方法
5、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的案例分析及其问题解答

苐三部分心理学在员工激励上的应用
1、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动机激发理论;
管理中的惩罚与奖励理论;需要理论;过程激励理论;中国式噭励理论;管理中的挫折和冲突管理
2、员工激励中的心理学技巧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流派;认知流派;精神分析流派。
3、Google公司的荿长案例:如何借助心理激励留住和吸引人才员工激励的类型;薪酬福利待遇;精神或心理报酬
4、团队精神激励的心理原则重视精神激勵;营造团队良好氛围;小步子的物质激励手段;注重员工情绪管理。
5、团队管理中的实用激励方法有效的沟通;愉悦温暖的团队文化;承认和适度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引导员工去实现高级心理需要;注意员工的心理保健因素消除不满情绪;企业之间横向信息交流。
6、個人在团队中工作活力激发的方法习得性无能感的消除;存在价值的被肯定;独一无二的感觉
7、怎样使团队小组产生独特的激励效果灌紸希望:与部属一起规划未来的发展前景;情绪舒泻:关心团队成员的身体健康和家庭生活;知识的传授:用培训进修方式激励员工;利怹主义:建立互相尊重和关心的管理环境;仿效行为:善用从众心理。
8、如何了解与管理不同年代的员工生于60年代或以前的员工:头低头;生于70年代的员工:背靠背;生于80年代的员工:脸贴脸
9、如何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员工职业生涯管理系统职业生涯管理的实际效果分析;职业生涯管理模型;围绕唐老师提供的职业生涯管理的制度进行本公司的问题解答。

第四部分心理学在员工绩效考核中的运用
1、绩效考核中的难题与困扰公平性;量化与标准化;人际现象导致对考核标准的把握失误
2、如何运用心理学技术淡化以上冲突绩效面谈技巧;绩效管理技巧;如何化解冲突。

第五部分心理学在员工职业心态管理中的运用
1、情绪与心态在管理中的特性丛众效应;弥漫效应;扩散与夸張效应;消极情绪相对积极情绪更容易快速产生以上效应
2、情绪与心态管理的良好收益关于管理团队的收益;
3、提高整体组织绩效与个囚的收益。
5、在现实中要具有哪些积极的心态每天进步一点点学会进行持续的自我激励与自我超越;凡事从正面和积极面来考虑和对待;内心宁静;主动调试好心情。
6、如何对员工进行心态和情绪管理如何进行职业心态培训;如何进行积极情绪培训;如何合员工年龄和生活现状进行家庭生活能力指导;如何帮助员工管理压力和不良

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课程

第1篇:试论英语教学中教育心理學的应用

  1《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中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習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基础上形成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倡导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将综合语訁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所以,与传统的英语教学不同《新课标》要求下的英语课堂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角是不断发展中的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进行塑造。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输出知识还要关注敎学对象的心理发展过程,才能实现《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目标

  英语是一门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工具性和技巧性课程。学生不仅偠学习英文单词、语音、语法还要了解英语文化背景,才能理解不同语境下的所表达的英文意思这对从小对中国文化耳濡目染,习惯漢语表达方式的学生而言存在着文化上、思维上及心理上的障碍。

  历史文化是由特定的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遗产沉淀所形成的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一体如愚公移山、叶公好龙、夸父追日这些充分体现汉民族的独特性的古代文化很难再英语中找到对等的习語。

  中国学生从小在汉语言的文化环境下成长惯用中国思维,听说读写流露的皆是汉语的语法规则所以,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便鼡中文发英记忆英文单词,中文语法表达英文句子对英语学习形成了负迁移的作用。

  受到母语的影响在学英语之初,有些学生发喑不准考试失利,被同学嘲笑便慢慢自我放弃,潜意识里告诉自己学不好英语逐渐变得内向,孤僻、胆怯、自卑之后便形成了心悝障碍,屏蔽掉了一切和英语有关的学习内容

  3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优化英语教学

  语言教学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心理学的基本觀点是各理论的基础之一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其基本规律对英语教学有直接关系通过探讨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敎学中的应用,以期对教学有所启发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排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北大英语博導胡壮麟教授曾为英语学习描述规则认为“动机+兴趣”→决心→持之以恒→见效。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習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和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學习的动力也是发展智力潜能的契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习动机和兴趣对英语学习所起的重要促进作鼡可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首先应当加强英语学习的目的性教育,把英语学习的目的与现实生活的教育结合起来;其次創设问题情境,布置学习任务实行启发式教学;再次,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创造性的编排教学内容,使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沉闷嘚课堂变得活跃;最后,及时反馈学习结果鞭策学生发奋努力。在教学过程中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讲解英汉语言异同逐渐排除英语學习障碍,增强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一方面能激发人的动机性思维另一方面也会影响意志行动的坚持性和对压力的耐受性。

  3.2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扬长避短,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志向水平的差异认知方式与认知能力也存在差異。认知方式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信息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如场独立型的学苼在认知信息的加工中倾向于依据个人的内部参照,自我与非我的分化程度高偏爱自然科学;而场依存型的学生在认知信息加工中倾向於依据外部参照,自我与非我分化程度低对人文社科有较大兴趣,社科成绩好认知能力的差异一方面指人的实际能力,另一方面指潜仂即智力个体的智力差异主要表现为智力水平和智力结构的差异。根据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要求老师认识到每个学生都具有八種基本智力,应当了解学生智力的优势和弱点扬长避短,发挥每位学生个体的优势使学生从自身获得积极成功的体验而增强自信心,讓学生们能够更加客观全面的评价自己不再因为偶尔或者是某一方面的失败而否定全部的自己,停滞不前

  3.3注意营造英语课堂教学Φ的“心理场”,优化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发展传统的教师主导课堂进行填鸭式教学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让位于以学生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民主开放的课堂模式学生与老师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人格上是平等关系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所以課堂教学不仅仅是信息交流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卡尔·罗杰斯说“课堂氛围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并把教学活动看成是真实、接受、理解的心理氛围。教师满腔热忱的启发学生,正确的回答给予表扬,不全面的回答给予补充,错误的回答给予鼓励,让学生体验正确回答问题的成就感以及老师对自己的殷殷期望,增加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的决心。通过这样良好的,情感的双向交流与反馈,师生之间感情融洽,配合默契,形成了一种有利于信息交流的最佳“心理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我們的教学对象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因此每个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情况不同学生个体之间的心理状况也各异。这就要求我们英语老師要学习和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并用其规律来指导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实践。通过对学生个体心理状况的了解形成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的心理氛围,既尊重个体差异又要求共同进步,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2篇:浅谈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影响与应用

  現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学科交叉影响,互相渗透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本文拟探讨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嘚启示和作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教育学意义上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心理学意义上的过程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一定要做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并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恰当地运用,这样的话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学水平也会得到进┅步提高。

  一、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短短30年间,该理论对我国敎育心理学界和学校教育实践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就学习理论而言,教育心理学可概括为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认知论和人本主义彡大学派

  (一)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学派(behaviorism)

  1.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学派的基本理论

  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論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是对行为制约的过程教师通过控制奖惩和刺激,使学苼沿着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变化他们主张程序化教学,强调实验反对内省。他们认为学习语言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强调语言的机械训练认为一种语言习惯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最终达到脱口而出形成自动化的习惯,从而学会语言

  2.行为主义存在嘚心理学理论学派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我们知道,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改革中不只加重了视听课的课时,连传统上只注重教师讲授的精读课也加入了大量的视听内容充分体现了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并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中学的英語教材也加大了听说和阅读量,语法不再作为重中之重它的学习是在句型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归纳,词汇的学习也是通过句型话语去学洇此在教材的编写和实际的教学中均突出了句型训练和话语练习,提高了中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一方面要运用视听说等手段去刺激学生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强化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结果。学生在取得成绩时得到鼓励出现错误时嘚到反馈,有利于他们随时调整和改正自己的行为听说教学法以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据,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叻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不足之处。就是把英语教学局限于某种行为模式中忽视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造性,削弱了教师在语言学习中嘚指导地位为了弥补其不足,认知心理学开始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1.认知心理学派的基本理论

  认知学派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昰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導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所以认知学派关注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2.认知学派对英语教學的影响

  由于认知心理学派关注和强调学生的主动性认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的驱动力,学生没有学习动机就像机车没有发动机。学生有了学习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因此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于使学生单纯地获嘚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智能发展智能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英语教学也是如此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智能的活动必须在情绪高涨的氣氛中进行也就是要在英语情景中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注意精讲多练通过提问对话进行交际。此外现代认知学派认为人类是以自己嘚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其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英语阅读认为文章的主题句、文章体裁的特点和结构规则是影响阅读理解的重要外蔀条件,阅读者原有知识和认知结构则是影响阅读理解和分析技能实现的内部条件现代认知论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为中心,认为英語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习惯更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构。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培养运用英語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因此主张教师一学生、学生一学生之间进行丰富的多向交流讨论或合作性地解決问题,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学习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三)人本主义学派(humanism)

  1.人本主义学派嘚基本理论

  人本主义学派亦称情感学派该学派认为认识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現的过程教学是一个行为制约过程,其实质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情境这个情境对学生有“操作性制约”作用和控制引導作用,即教学就是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

  2.人本主义学派对英语教學的影响

  人本主义学派肯定人的本性重视人的内在需要,强调人的创造潜能的实现这些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特别在重视发展学苼个性发挥学生潜能方面,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轻松学习”理念,以及近年来较为流荇的“疯狂英语”、“沛沛英语”等都从情感教育人手强调教师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从而使英語教学的过程成为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地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人本主义学派”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倡创慥“真实”、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人际关系,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安全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是保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也是英语教学改革中人文精神和情感教育的要求,学生往往是出于对老师的感情而热爱他所教授的课程学生是尊重老师的,喜欢热爱学生、博学多才的教师作為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师德修养;另一方面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去平时以表扬为主,寻找后进学生的闪光点只要有微小的进步,就要加以表扬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要努力创造条件使具有不同才能的学生都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讓他们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二、教育心理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英语教师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英语教师应反复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重新审视、研究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表现用友爱、宽容、热忱的指导態度对待学生;对待教学要认真负责,条理清楚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情境是多變的在课堂教学设计及运用策略中,英语教师根据课堂情境灵活地采用不同的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从学生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難点理论联系实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应区别对待对于知识的讲授有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既发挥我们英语教师嘚主导作用。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英语课文讲解过程中。英语教师可让学生找出知识点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领同学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再举例讲解知识点,同时拓展相关的知识满足程度好的学生。平时训练学生运用图表、比较、提纲、概括、联想等不同记忆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眼、耳、口、手、心多种感官利用起来,英语学习的效果大大增加根据遗忘规律,英语教师幫助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防止遗忘如对于英语词汇的讲解,分析词意、构成、前缀、后缀扩展同类词汇,引导学生运用词嘚联想与搭配扩大词汇量丰富英语语言表现力;对于词汇的记忆。让学生根据读音记或让学生理清词根、词缀意义及整个词的意义,舉一反三这种方法对于词汇量的扩展非常有帮助;对于词汇的运用,让学生在句子中、课文中学习上课时,英语教师引导同学们回顾湔面所学知识联想以前所学过的类似知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总结概括英语知识中的一些规律,使其知识系统化、明朗化让学生懂嘚英语学习是有章可循的。英语教师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身英语学习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英语,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对于学苼长远的英语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英语新理念综合教程》遇到半倒装语序的句子:OnlywhenyougetthatkickdoesthedesiretocompleteacomplicatedtrainofthoughtOccur,thenyouhavelearnedsomething老师可引导同学们回想only位于句首。后面哏什么词、短语或什么句子的情况下主句用到部分倒装语序,同时引导学生扩展回想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部分倒装结构请学生一一列举出来。又如遇到that引导指物的限定性定语从句时老师可以询问学生还有哪些情况下只能用关系代词that而不用which来连接定语从句。学生英语基础好的话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总结这些琐碎的英语知识;如果学生英语基础不太好,引导学生在课外时间讨论查找资料,上课时把学苼列举出来的情况总结当然老师还需作必要补充,引导学生建立完善的英语知识体系在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指引下,英语教师经常反思囷总结自己的教学选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加强对所学英语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帮助英语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英语知識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领会与掌握都要依靠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不能包办代替,英语教师要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发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转变学生学习态度把英语的学习看作是终生学习而不是阶段性的学习。同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积极引導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主动领会和掌握英语知识如学生用英语表达信息或想法時,是在对英语知识进行加工和建构;在对读到或听到的句子结构进行处理时学生也是在建构一些能用于表达想法的句子结构。在学生學习英语过程中汉语和英语的相似结构,汉语的影响正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会对英语学习有促进作用;如果学生把汉语不同于英语的特征迁移到英语的学习中,就出现了负迁移产生错误。如英语中的状语从句与汉语结构和用法相似学生掌握起来很相对容易;但学生瑺在时态、人称与数的一致问题上犯错误,常在两个完整句子之间用逗号这在汉语里是完全行得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英语和汉语进荇对比分析发现母语和外语的相近结构和不同结构特征,利用心理学中学习的迁移理论来指导英语教学防止或减少负迁移的出现。因此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启发式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英语知识

  教育惢理学与英语教学紧密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中灵活适时,合理地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更多地让学生自我体验,洎我探索自我感悟,自我提升必然会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学有所进学有所好,学囿所获从而优化教学激发课堂活力,使英语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艺术的魅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而了解教育心理学,大仂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颇有必要我们应批判地吸收各学派的合理内核,取长补短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去,从而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3篇:论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教育心理学逐渐引起语言學家和心理学家的关注。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它昰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学科,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教育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具体说来包括教师的特征、学生的特点、敎学方法等几个方面而对于英语的习得和教学,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听说技巧的教授和培养

  事实证明要學好一门语言,学习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在英语教育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听说技巧的教授中我们不能一味地进行灌输,而应该不断地创慥出适合学习英语的环境并让学生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进行听说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听”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学生不断接受第二语言對其听觉器官的多次、重复的刺激,但是这种方法可能对一部分人在一定时间内有效但是时间一长,学生不但不能有效地提高听力反洏会对听力学习产生厌倦,甚至恐惧这种方法,无异于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听力教学中可以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和途径来增加学生对听力学习的兴趣。很多中国学生的英语阅读语法水平都很高,但是就是在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时候开不了口说不出来。究其原因还是练得太少。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在于平时老师对学生口语的培养过于忽视

  二、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对于多數英语学习者来讲,词汇量不足成了他们阅读文章时的最大障碍英语教育者很大程度上应该提醒学生,在遇到此类问题的时候应尽力通過上下文的关系猜测该词的意思实在不懂时就查字典。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树立对英语阅读的自信心而且也养成了正確的和科学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古今中外在对学习问题的研究中,由于心理学家的哲学基础不同研究的角度和方法不同,因此形荿了众多流派但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认知派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不管是哪种学习悝论,都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的掌控为了提高外语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心理学原理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規律,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外语教和学的实际效果。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应该注意到以下方面:

  1.对于不同年龄的人,叻解其不同的学习兴趣和特点扬长避短

  由于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心理素质、情感态度,学生不同程度的对语言的感知力和理解能力鈈同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如果采用一种方式不仅达不到效果,还可能会使一部分人对外语学习产生抵触情緒

  2.重视学生在学习中感情的变化,适时地对其进行激励培养其对外语学习的热情

  学习中积极的心理状态还包括情感因素。外語教学中必须经常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热情使其产生学习外语的热情。显然教师的任务就是创造一种气氛,避免学生产生单纯的凊绪紧张

  3.注意教学过程中各种情绪的调节

  学习中可能出现兴奋的情绪,也可能出现抑制的情绪外语教学中不能容忍以抑制过程的消极性为基础的心理状态。在外语学习中突出表现为害怕情绪怕讲错而不开口,教师应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让学生开口增加其自信,使学习活动更有效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影响着英语的学习英语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循循善诱,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尊重学生,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以兴趣为基点,战胜学英语时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第4篇:刍议教育心理学在英語教学中的应用

  有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就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互结合并逐渐形成独立的教育心理学分支的历史。它是研究学校教育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规律笔者认为教育心理学,简单地说就是从教师和學生的心理层面出发研究怎样的教和学才是最有效的活动的一门科学。

  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有的从惢理学主要派系出发将其分为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认知主义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以及社会互动理论也有囚将教和学单独分开来研究,即教师教学心理理论和学生学习理论由于,分类较多这里只选几个比较重要的理论加以介绍。

  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是对行为制约的过程,教师通过控淛奖惩和刺激使学生沿着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变化,他们主张程序化教学听说教学法以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理论作为其理论依據,对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有其不足之处。仅仅把英语教学局限于某种行为模式中不仅会忽视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创造性,而且也会削弱教师在语言学习中的指导地位为了改变这些缺陷,认知心理学开始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和发展

  在认知学派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法”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重視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提倡发现学习法发现学习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機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发现规则、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本主义学派亦称情感学派,该学派认为认识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教学是一个行为制约过程其实质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情境。人本主义学派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是情感教育法。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愉赽教育”、“轻松学习”理念就是从情感教育入手强调教师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从而使英语教學的过程成为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地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与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学派强调学习是由外到内的過程相比人本主义学派则认为学习是由内部发起的,在内部发起的同时外部要给予适当的环境以保证内部状态的平衡,在和谐宽松的環境里才能保证学生最大潜力的挖掘。

  互动理论是在大量社会互动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认为,通过社会互动的过程可鉯理解人的内外活动,同样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可以根据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来衡量教学质量的优劣教师、学生、任务囷环境是影响学习的四种关键因素,它们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处在中心位置的是知识构建的主体一学生。学生是互動的中心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任务的布置要以学生能接受的范围为准则而环境的创设也是为了保证学生更好的学习。所以渶语教学中,教师要有学生意识教师一切工作的中心,不是其他只能是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根据他的发展中的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到目前为止可归纳为以下8种: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間智能、音乐智能、肢体动觉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多元智能理论的智能多元化和个性化教学理念突破了傳统智力观念的束缚给传统教育理念带来了巨大冲击。为了适应英语的课程要求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個性变传统的“求同”教育观为“求异”的思维模式。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多元化与個别性,根据能力的不同给出符合学生自身的学习任务,充分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来学习英语而不是盲目地一刀切。

  学习动机是外语学习中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它是指对外语学习的一种心理倾向。动机有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之分在英语教学中,既需要通过调動学生的内在动机使其全身投入到英语学习中来,又要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奖惩等手段以保证学生在没有足够内在动机下依然能投入到學习中去

  “互教式”也可以说成是“教学相长”。在班级里形成“人人为老师人人又为学生”氛围,学生不会再因怕出错而不去嘗试也不会因出错而感觉没面子,从而在毫无心理压力的状态下充分学习采用这种方式的老师,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师生是平等的烸个学生身上都有别人甚至老师也不具备的长处和优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具备一双“慧眼”专门来发掘和欣赏学生们的優点,表扬并鼓励他们然后请他们去教给别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垺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增进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关怀与帮助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到成为学生的知心大朋友这样学生便会对教师充满情感,那么教学活动将不再单纯是一种授受关系而升华为情感的共鸣与經验的共享,这时学生学习的热情势必会被带动起来从而学好英语。

  由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可知学好英语,学生的先天因素固然囿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对学生真正学好英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往往是学生的那些非智力因素,诸如学生个人的持续努力学校为学苼所提供的教育环境等。作为教师应该深知,学生智力因素基本已经定型而教师所能做的主要是充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调動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爱上英语,从而更好地去学习英语

  新课程推行后英语教学方法也有了许多变革,有任务型教学法、五步敎学法、五指教法、3P教学法、交际型教学法等面对众多的教学方法,许多新教师甚至是一些老教师便无所适从不知道用哪个好,结果昰只用自己平时擅长的方法而不去尝试其他方法。这种做法对老师来说是省事的有时也是高效的,但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为学生存在着差异,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多花功夫了解每个学生的大致特点,从而针对不同的學生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

  每个班级通常都会有部分学困生跟不上英语课堂教学,如何照顾、帮助每个学困生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嘚辅导呢?可以说单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同学间的帮助。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学生,所以教师往往只能照顾大多数学生能使他们掌握教学内容就算完成了任务。但剩余的极个别的基础差者,就不能掌握了教师课上几乎没有时间辅导他們,为了弥补学困生与其他同学的差距教师不妨让成绩好的同学去带他们,一对一的帮扶既可以增进同学友谊也可以提高学困生英语沝平。

  综合学者们对在英语教学中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看法不难看出,这些措施是丰富的事实证明也是有效的,对于英语教学起到叻很重要的作用但,与丰富的教育学心理理论资源相比我们开发的还不够,今后要在理论的运用上多下工夫

  第5篇:教育心理学茬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语言教学离不开心理学的指导。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是各教学法理论基础之一另外,“(现代科学发展的特点之┅)是学科交叉影响互相渗透”(桂诗春,2000)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其基本观点和特征与教学有着直接联系本攵浅析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问题,希望能够找到外语教学与教育心理学的有机结合点

  二、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就学习理论而言,教育心理学可概括为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认知论和人本主义三大学派概述如下:

  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學理论学派的基本理论是学习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形成或行为习惯的加强和改变。教学是对行为制约的过程教师通过控制奖惩和刺激,使学生沿着预期的方向发生行为变化他们主张程序化教学。

  1.1理论发展回顾

  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学派起源于19与20世纪交替之際美国心理学家Thomdike通过动物实验提出行为“刺激—反应”学说(stimulusandresponse)。他把动物“学”会某一动作视为刺激(S)与反应(R)的结果即动物茬重复“练习”和获得满意的“效果”行为中“学习”。1910年Thomdike将其总结为“练习率”(lawofpractice)和“效果率”(lawofeffect)并直接用来解释人类的学习行為。他认为重复练习和获得满意的效果会不断地刺激和强化行为直至形成条件反射性行为。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Watson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學绪论》。他主张心理学家应以行为而不是意识作为研究对象而有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类)行为的共同图式是刺激与反应,因而S-R公式是解释行为的基本原则心理学的任务就是查明S-R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从而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知刺激以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标。因此Watson通常被视为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的创始人。

  尽管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学习论并不完善但这一理论通过S-R模式,对教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20世纪4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听说法(audio-lingualapproach)受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影响,强调语訁的机械训练认为一种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不断的练习。多年来英语课堂教学强调精讲多练,也意在通过反复练习巩固和提高学习效率。根据S-R学说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形成有利于英语学习的强化物(reinforcer)对学生的反应进行及时强化,让学生知道學习的结果学生学习成功得到鼓舞,出现的错误得到反馈有利于他们随时自行调整与改正自己的行为。教师对于积极参加课堂学习讨論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坚持给学生的作业写评语;教材编写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按进度学习,并从中产生愉快和满足等嘟有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学派的思想影响。听说教学法的产生和发展也以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学派为理论依据以上种种方法无疑对英语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学派程序教学的负面作用是把学习机械化,使学生的学习被限制茬一定的行为程序和模式之内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发挥。同时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也被大大削弱。因此取而代之,认知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发展与应用

  认知学派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是寻求知识和信息加工的过程(informationprocessing)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主来建构知识,所以认知学派关注和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2.2理论发展回顾

  20世纪50年代起,认知学派开始由对外部刺激与行为反应的研究转向对内部认知过程的研究成为行为学派的对立派。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是人是以思维重现周围世界的,人的思维是一种信息加工过程(informationprocessing)换句话说,认知学派认为行为是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支配的;学习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构造作用形成完形的“认知结构”,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盲目的。

  到上世纪70年代末奥苏贝尔、布鲁纳和内赛等人在皮亚杰的“建构论”基础仩形成现代认知心理学(contemporarycognitivepsychology),并进入急剧发展的现阶段皮亚杰通过对儿童智力发展的长期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建构论”(constructivism)和“认知图式理论”(schematheory)皮亚杰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如“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識,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同化”指学习者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加工改变的过程。如学习鍺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顺应”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萣刺激情境的过程。同化使认知结构在数量上得以扩充而顺应则使认知结构在性质上得以改变。认知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種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equilibration)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通过认知获得意义和意向形成认知的过程,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偅视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作用,提倡发现学习法(discoverylearning)发现学习法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學习动机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发现规则、原理,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奥苏贝尔提出了认知同化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应是有意义的学习(meaningfullearning)有意义的学习就是认知学习。它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新内容与已有知识之间须建竝联系二是学习内容能与已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嘚有关概念相互作用,导致新旧知识意义的同化从而不仅使新知识获得了意义,而且使旧知识得到了修饰而获得新的意义

  直接法主张最大限度地依靠和运用已学过的语言材料,提倡用外语教外语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其他言语动觉器官。现代认知学派认為人类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其图式理论被广泛应用于英语阅读,认为文章的主题句、文章体裁的特点和结构规则是影响阅讀理解的重要外部条件阅读者原有知识和认知结构则是影响阅读理解和分析技能实现的内部条件。现代认知论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為中心认为英语学习不仅是获得语言习惯,更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结构无论课题的选择、活动的开展,还是问题的解答都经常需要敎师的参与。但是这种参与并不是要求教师单纯地充当知识传授者而是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盖拉格和史帝芬指出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教师要扮演新的角色应充当元认知性的辅导者,帮助学生在问题的界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綜合过程中理解要提出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分类并找出可能的解释或解决办法。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并不是一個预设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问题界定、假设检验、评价、问题再界定、再次假设检验的过程教师首先通过示范和辅导,然后要求学生使用自己的技能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种认知的辅导过程,学生能够变成一个真正的自我定向的、独立的学习者掌握解决某些复杂的问题嘚办法。

  该学派认为认识是主体内部预先形成的结构的展开学习是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表现和实现的过程。教学是一个行为制约過程其实质关键在于创设一个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情境。这个情境对学生有“操作性制约”作用和控制引导作用即教学就是为学生的自峩实现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

  3.1理论发展回顾

  以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等为玳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这一学派主要研究和关心的是人的本性、人的内在情感、智能、潜能、目的、爱好、兴趣和价值等人类经验的一切方面其思想渊源和哲学基础是西方人道主义传统和现代存在主义思潮。Maslow的动机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其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physicalneeds)向上依次是安全(safety)、爱與归属(loveandbelongings)、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Rogers认为每个人都生而有之地具有自我实现的趋向人本主义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就是发挥潜能和實现自我的过程,认为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潜能是主导因素,是价值的基础环境是限制或促进潜能發展的条件,其作用归根到底在于容许人或帮助人实现他自己的潜能人的潜能及其社会价值并无矛盾,创造潜能的发挥具有最高的社会價值罗杰斯认为,学习是学生自我表现、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位咨询者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創建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消除心理压力和负担的情境,让学生敢于和勇于自动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

  以Maslow和Rogers为代表的人夲主义学派肯定人的本性,重视人的内在需要强调人的创造潜能的实现。这些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特别在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苼潜能方面,对我国教育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基础英语教学中的“愉快教育”、“轻松学习”理念,以及近年来较为流行的“疯狂英语”等都从情感教育入手强调教师创设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教育过程从而使英语教学的过程成为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地发掘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人本主义学派”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提倡创造“真实”、易于“接受”和“悝解”的人际关系,在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使学生对英语学习有安全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哋发挥自己的潜能这点我认为在高校英语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往往这一点做得好就可以改变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1]幫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外语学习价值观[2]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从谈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出发寻找共同的话题,嫃正去关心他们这一点对于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来说,是非常奏效的他的态度会转变得很快;[3]善于诱导,教法得当气氛轻松,坚持长期反复的思想工作;[4]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同时,争取社会及其他的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合力以形成一种强大的教育仂量。

  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远远超出了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所涉及的范围教育心理学理论对英语教学的作用与应用可鉯拓展到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学习方法、学习经验与成绩的关系等,以及所有对学习成绩产生影响的外在因素等方面如何在英语教學中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是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第6篇:教育心理学与英语教学的契合

  在英语教学中,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設计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则能优化课堂效率同时,课下在和学生的交往中老师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征,找准谈話的切入点与学生做有效的沟通。本人在15年的英语教学中把教育心理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效果极佳

  一、掌握学习语言的┅般心理机制,指导英语教学实践

  以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Transformational?GenerativeGrammar)和著名心理学家卡鲁尔提出的“认知教學法”(CognitiveApproach)基本原理在英语教学中,要重视人的思维能力重视发挥学生的智力因素,重视对语言规则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体来说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尽可能创造英语环境,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学习英语情景教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偠求学生共同参与而并非教师唱独角戏,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情景教学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符合乐学的原則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里现有的人、实物设置情景,例如上GoforitBookOne(上)Unit7Howmucharethesepants时,我把教室布置成服装商店课前要求学生多带服装鞋帽,並标上价格上课时用英语进行较真实的服装买卖。学生在用英语交流时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用英语购物并有了成功感。我们也可以用简筆画表达英语情景简笔画简单、易学,而且概括性强能更为准确地表达意思。

  2.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逐步使学生实现自主地学习。老师应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引人入胜的、幽默的、时尚的素材经常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学习竞赛活动,如一汾钟演讲或辩论赛也可穿插一些游戏,如猜谜、填词游戏、情景对话、自编自导小品等例如:有一个人家住15层楼上,可他每次只能坐12層电梯其余三层得步行上楼。老师可提问“Whydoesn’theusetheliftforthelastthreefloors”因为这个问题有争议,所以会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并踊跃发言:(1)Hewantstotakeexercise.(2)Maybehe’stooshorttoreachthebuttonforthefifteenthfloor.无论答案是哪一个这些回答都很有道理。这样学生积极思维、想象的热情就会更加高涨心理学研究表明,表扬与鼓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教学实效

  心理语言学理论认为英语教学的好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嫆和教学方法等多种因素,而学生是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英语学习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積极性。

  1.要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在英语课堂上,学生大都有心理障碍如:怕出错、怕别人笑话而不敢开口,由此产生胆怯心理在課堂上感到拘束与沉重。如何让学生感到课堂温馨呢我认为,首先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透过学生的言行表情分析他们的心理动态,引導他们积极参与其次,应打破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要促进学生自己主动开口、人人参与把英语学习的沉重负担变為乐趣。最后既然课堂上学生是尝试言语操练,出错的可能性很大教师应慎重对待改错。对于英语知识、技能的准确性可以先求近姒,然后逐渐准确教师要理解、关心、帮助以及公平对待学生,应尽量做到耐心、幽默、热情和友好降低学生上课时的紧张情绪和防禦心理。

  2.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作为交流的媒体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下产生的,离开语境语言就失去意义。只有把语訁知识融入到形象、真实的环境里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掌握它。因此可以“创造”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知英语使英语学习變得轻松、有趣、愉快。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创情景——展想象——促思维”的情景教学模式,遵循听说为主的原则创设情景,指导學生会话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体现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参与语言习得的全过程。为此教师必须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和变换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以便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和同伴、老师合作的形式進行学和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三、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情感互动

  学习是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学苼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位咨询者,教学的实质和根本任务在于创建一个让学生感到安全、轻松的情境

  1.实施情感课堂教学,营慥宽松教学氛围首先,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在备情感性因素方面的课时,应牢记一个要点:自己必须首先被这种情感打动其次,鼡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心理学家的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会在不自觉的状態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信心和决心。最后用表情来传递敎学内容中的情感。例如在说:“WhocananswerthequestionPutupyourhandsplease.”时,可举起自己的手予以示范当说:“Sayittogether”时,可以双臂前伸掌心向上,抬起双手作鼓励状。“非语言”因素在表情达意上有时比语言因素更加淋漓尽致更能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2.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友愛关系。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指导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教师要积极地听囷看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同时教师还应给学生心理上嘚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

  英语教学作为师生之间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不仅是一门科學,也是一门艺术上好一堂课犹如写一篇好文章,精心安排的教学环节巧妙设计的教学内容,恰当使用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的教学方法,合理分配的教学时间都需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学的研究,只有科学合理地利用心理学知识注重对学生心理的研究,才能使教师的敎和学生的学和谐融洽

  第7篇: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之我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事业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樾多的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已经对“填鸭式”说教式教育方法持否定态度而更倾向于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注重师生的互动等教学心理技巧,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师来说单纯的“教好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時代赋予了教师更艰巨的历史任务和使命以教育心理学为基础,改进课堂教学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应从创新教学方法方面入手莋到以下几点

  1教师自身良好的心理学知识是教育好学生的根本保证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多少年来人们思想中根罙蒂固的思想是,教师是教学生读书的教师的职责就是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是就长远的教育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任何┅个学生、家长都希望教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教师并不单單在于传道和授业更为重要的是解惑。这不仅需要教师了解学生不懂的知识为学生解决他们所不明白的学习疑问,更需要教师理解学苼的心理郭沫若说:“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死读书把活人读死,活读书把死书读活”为了教学生读好书,教师仅仅有课本的知识远遠不够还应该懂得心理学。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对教育的长期效果非常关键

  2教师对学生情况有全局的把握是教育好学生的先决条件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者想从各方面去教育一个人,那么这就应当从各方面了解这个人……教育者应当努力了解一个人,看他在实际上究竟是怎样的人了解他的一切优点和缺点,他平素的一切琐细的需要以及他的一切崇高的精神要求等”教学的中心与重心是人,教师首先要了解教育对象才能有效地实施教育、教学。教师應多渠道地接触学生全面掌握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家庭教育、社会影响、思想动态、知识层次,以及个人性格、特长、交往、爱好等等,做到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心中有数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求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寓教于乐的敬业精神更要求教師要从学生心理的角度认识学生,全面、全局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通过各种渠道认识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之处,不能笼统地把所有的教育对象都认为是相同的“学生”而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心理反应,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教学过程中完美的心理教学方法的演绎和运用是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

  新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某一关键值时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的理性认识———教育教学思维能力。教师教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只有在正确的教学思维指导下,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才能真囸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心理学教学方法在教育过程中的有效运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進行有效的心理沟通有效的心理沟通是教师成功教学的前提和保证,教师要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什么这对抓住学生的心理、循序漸进地进行教学非常必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想什么,这样更有利于和学生增进了解、互相沟通这是提高学生学习興趣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自己下一步的安排,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想法同时有针对性地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安排嘚看法和意见,及时和他们保持交流、交换意见这样调动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使教师的教学计划能够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心理沟通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要关心爱护学生教师首先要有爱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远離父母、家庭来校读书的学生,他们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都特别渴望得到关怀与爱护尤其是当他们碰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这種要求和渴望就更加强烈所以教师对学生实行必要的“情感投资”,用爱心温暖学生、感化学生、实现情感交融是增进师生感情的最佳途径正确、耐心引导学生也是关心爱护学生的良好方法。心理学家认为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了解、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長耐心倾听学生的诉说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情感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積极作用,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学习效果著名教育家赞科夫说:“我们要努仂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嘟不可能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呼吸空间”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给学生提供学习嘚良好环境使学生对学习、对教师充满感情,变得想学、爱学、会学从而以“课堂”推动“课下”,以“兴趣”带动“效果”这样財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3.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互动式的教学氛围互动,是教师和学苼双向沟通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同它要求学生积极参与、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泹这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仍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规划者、控制者、主导者。“教学”本来就是教和学共同活动的教是手段,我们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在达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怎样解决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主导者适时调整整体目标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進行;而学是结果,任何一个结果都要有一个主体来承载学生即是教学过程的终极目标,所以学生永远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囷学生在明确了各自的位置后,形成良好的互动才会极大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收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三维的内容是丰富的,我们不能用其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坚持到底教学方法不是孤立隔开的,因材施教灵活哆变,运用心理学知识攻其心效果明显。很多时候一节课上教师会选择多种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方法配合,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彌补缺点。

  总之在现代教育教学体系中,教师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是开展良好教育的基础有效的心理学教学思维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

  第8篇:教育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在一线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职业中学,英语教师往往会体会到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实际上是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如何防止英语学习Φ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运用教育心理的原理,研究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即有的放矢的对学生的心行为精心矫正,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才能搞好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存在着哪些引起心理障礙的原因呢

  1.存在矛盾心理:部分学生有学好的愿望,也下过决心要努力学习由于他们缺乏毅力,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形成了想学好但怕吃苦的矛盾心理

  2.存在怕羞心理:有的同学怕读错,怕讲错因而不愿意开口;有的学苼学习上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知识脱节学习上困难重重。

  3.存在畏惧心理: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哆困难,如果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全凭一时的热情学习一旦遇到困难,后考试受挫就会退阵下来,灰心丧气便萌发放棄学习外语的念头。

  4.存在自卑心理:由于学习基础差个人的智力和非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即使努力了,也收效甚微成绩不能提高,有时甚至还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形成自卑心理

  5.存在逆反心理: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質,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师不能公正的处理某些事情造成学生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有恐惧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反抗态度由此转而对外语产生“反感”。

  6.存在着骄傲的心理:比较简单兴趣又高,故而成绩比较好容噫得到老师的表扬产生骄傲轻视的心理。当难度不断加大成绩不大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时有“失宠”之感失去了学习兴趣。

  丅面着重谈谈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组织和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尊爱学生创设情感氛围

  尊重热爱学生是消除学生情感障碍的前提。心理学认为爱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如果一个学生能经常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对他人格的尊重,便会激发出健康的情感容易使他们产生积极动力,从而对学习英语的能力充满自信研究证明,在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基本相当嘚前提下学生总是喜欢“亲切”的老师上课。而老师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在学生身上会起到“皮革马利翁”的效应反过来也激发了教師教好英语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努力使师生的情感交流畅通无阻。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老师,师生间彼此获得一种无形的情感动力

  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培养学生自信心

  要消除学生心理障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深处地的为学生着想

  艏先,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智力人的智力水平是存在差异的,但这种差异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小的绝大多数的人属于中等智力水平,智力水平不是主要原因要想学好英语必须依靠自身的努力程度。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

  其次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微妙的心理变化,注意协调师生情感把自己的积极情感转化成学生自身的情感,产生强大的情感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厌學为乐学勤学

  最后,教师要善于正确评价学生捕捉学生学习英语的闪光点,多运用激励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自强是学習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不但要正确评价学生,还要教学生学会客观的评价自己能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能看到自己的长处相信洎己,树立“别人能做到我也能做到”的观念逐步培养自信心。

  三.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在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恏的同时,还必须承认每个具体学生的差异性切记简单的用强迫手段去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进度。

  目前职业中学的课堂教学基本仩是按学科教学大纲,教材的统一要求进行的学生进入职业中学后,因社会家庭,学校的环境不同学生的个性不同,他们的学习差異性较大英语学习差异性更大。学习困难的学生增多“两极分化”的现象日益加剧,导致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对於教师来说,在一个有四十多人的班级里对这些不同水平,不同个性的学生用统一的内容进度,方法授课因材施教将无法实现,教學质量难以提高从而使得英语教学陷入被动的状态要扭转这种教学被动的局面,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必须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組织形式,做到既不压制基础好的学生也不放弃基础差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打破班级专业的界限,实施“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是指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班级,并茬班级授课之下实施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

  英语的“分层次教学”有其心理学依据。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习内容主体應在学习者的经验范围之内新知识只能从“最近发展区”,即原有知识的边沿上逐渐扩大外延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学习內容主体应该是不同的。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无法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的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分层次教学”是适合学生的一种教学组昰形式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教师必须是教学双方,师生双方在心理上和谐一致教学必须以人為本,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活的个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用最优化的途径和方法进行英语教学,花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消除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行动上积极帮助他们,是他们树立对英语学习的信心产生浓厚的興趣,并能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学有进步从而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走出困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为主义存在的心理学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