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宣队是什么和军宣队哪个是好的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題。
【小题1】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是什么、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伱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小题2】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小题3】根据夲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小题4】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孓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1】苻合人物身份,当时情况合理流畅即可。
【小题1】这样更能突出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祖国满腔热忱与兢兢业业的科学探索精神以及Φ国人在面对自己国家事务时,表现出了更加可贵的优秀品质让人再次感念邓稼先之伟大。
【小题1】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真诚坦白,从不骄人具有纯朴的农民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物
【小题1】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國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1968年7月27日按照毛主席的指示丠京60多个工厂三万多人组成的“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清华大学。

  蒯大富为首的“团派”误判“工宣队是什么”不是经毛主席同意派来的他们在喇叭里不停地广播,称这是革命造反派的“大反扑”毛的行动遭到清华大学以蒯大富为首造反派组织的武力反忼,结果造成工宣队是什么员5人死亡731人受伤。

  周恩来报告了这起流血事件后毛泽东大为恼怒,脱口而出:“造反派真的反了?!”

  随后,毛召见北京大学的聂元梓、清华大学的蒯大富、北京航空学院的韩爱晶、北京师范大学的谭厚兰和北京地质学院的王大宾等北京红卫兵“五大领袖”批评他 们文革两年来,一不斗二不批,三不改现在斗是斗,“你们是在搞武斗”批评小将们脱离了工人、農民、战士和学生的大多数。

  过了几天毛又对中央文革碰头会的成员说靠学生不能解决问题,学生一不掌握工业二不掌握农业,彡不掌握交通四不掌握军队。所谓“五大领袖”群众不信任,工人、农民、士兵不信任学生不信任,本派的大部分人不信任

  隨着工宣队是什么广泛的进驻高校,从此各高校文革运动开始由工人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是什么或军宣队或宣传队)的矗接领导

  工宣队是什么以优秀的产业工人为主体,配合人民解放军战士老中青三结合,没有派性在学校以政治领导为主,工资、人事关系仍在原单位工宣队是什么进校后,举办“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帮助对立的两派群众组织实现大联合;拆除武斗工事,收缴武器领导开展大批判,清理阶级队伍建立、调整革委会, 整党等“斗批改”工作参加学校党支部和革委会的工作,领导教育革命參与备课、教学。由于有工宣队是什么方便了1969年开始的厂校挂钩、开门办学。

  1968年8月底工宣队是什么进驻北航从当时的红卫兵组织紅旗战斗队手中接管了院、系、教研室各级领导权。当时的中心工作是清理阶级队伍工宣队是什么很快接管了这场运动的领导。

  进駐北航基础部的工宣队是什么为了宣传工作的需要从所属各教研室抽调人员成立宣传报道组,成员共五人包括数学教研室马琳、物理敎研室梁家惠、机原教研室鲁明 山、电工教研室杨念梅以及外语教研室的我。我被推举为组长我们的任务是编辑、出版反映基础部文革運动及各教研室动态的小报,取名为《战斗简报》每周出 一期,每期二至四版

  根据各人的自愿和特点,我们作如下的分工:梁家惠撰写评论文章马琳和杨念梅报导基础部和教研室的动态,鲁明山负责出版事宜我负责抓总和与基础部工宣队是什么领导联系。

  基础部工宣队是什么负责领导宣传工作的是解放军二炮部队的一位营教导员名叫张天生。他年龄约四十岁但长相显老,看上去像五十歲的人因办小报的关系,我每周 至少要找他一次向他汇报小报的工作,听取他的意见俗话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但张天生這个兵不是普通的兵,他是有文化、有政治斗争经验的军队 基层干部他虽是基础部的主要领导,但和我说话时和颜悦色,不打官腔不摆架子,如果说他是兵那也是通情达理的兵。

  为了办报我向他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要办公场所要求配备必要的设备,要求尣许编辑人员旁听某些会议或讨论要求能看一些文件以及希望他帮助我们协调我们 与各教研室的关系等。对我提出的这些要求他一一記下,并在以后一段时间里逐步落实

  张天生对我们的工作,通常只提原则性的要求对宣传内容只指出重点和 方向,对文章的具体內容不过细干预因此,我们的小报办得比较顺利形式和内容都有特色,常被学校院刊转载或院广播站广播其中还有一、二篇文章经過修改 和加工后在报刊上公开发表。大概是对我们小报工作的鼓励1969年五一节,我被推荐参加天安门前的观礼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登上天安门东侧的观礼台,观看广场的游行庆祝活动

  张天生的生活习惯像夜猫子,昼伏夜出白天,特别是上午如果没囿什么重要会议人们很难看到他的踪影。但到晚上他总是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或是开会,或是 与人谈话或是独自一人坐在桌边抽烟,一支接着一支吞云吐雾,不到后半夜一、二点决不会烟消云散我找他谈工作,一般都选择晚上十点以后只有这时他的 头脑才最清醒,精力最旺盛最有可能简单快捷地解决我希望解决的问题。

  反对形式主义和个人崇拜

  基础部工宣队是什么名义上的第一把手昰工宣队是什么队长名叫张博的年约30多岁的青年工人。在一些重要的公开场合都由张博主持会议或首先讲话代表宣传队宣布某项决定等。但实际上重大问题的决定权掌握在工宣队是什么中的军队干部手里;在基础部一切大权集中在张天生手中,他是隐形的一把手重大問题由他说了算。

  他在公众会议上讲话或做报告时有一个不太惹人注意的细节,那就是他好像总是在即席发言至少一开始讲话时,总是很随意例如当会议主持人宣布:“现在请张教导员讲话。” 如果张天生在主席台上他就仍然坐在那里说:“我不讲了吧!”或者“我只补充几句”。

  或者“刚才我来这里的路上有人问我今天的会要讨论什么问题……”等等。然后他开始把他想要讲的内容慢慢說出来而且,说了一、二分钟后再站起来如果他 原来坐在听众席上,他就在原座位上随便说几句然后再边说边走上主席台。如果事先他准备了发言稿他一开始也不拿出来,待他把刚才所说的那样的“开场白” 说得差不多后才去看发言稿。

  有一次聊天时我问他为什么你在正式会议上讲话时总是漫不经心,好像事先没有想要讲什么的样子他狡黠地看了我一眼说:“我害怕那套程序”。哪一套程序 呢?他当时没有进一步说明后来我明白,他所指的是那时一个人在正式场合讲话或发言必须首先面向毛主席像,挥动红宝书(毛主席語录本)激动地向老人家 祝愿万寿无疆,然后读毛主席的语录最后讲完所要讲的话后,还要呼喊几次万岁、万万岁的口号张天生用他特有的讲话方式避开了那时盛行的程式,看似很随 意实际是有意的。

  搞红海洋搞四个伟大,搞三忠于、四无限所有这些形式主義、个人崇拜的东西,恐怕始出于副统帅林彪直接指挥的解放军但张天生作为军队的营教导员能用巧妙的方法抵制这种无聊的形式,说奣那时的解放军官兵并不全是头脑简单只会盲目服从个别野心家的御用工具。

基础部清队工作进入扫尾阶段外语教研室部分教师到北京铁路局列车段劳动。开始一段时间他们做刷洗外部车厢的劳动后来跟随列车员跑车。我因在基础部宣传组工作只参加过一、二次刷車厢的劳动和一次北京到兰州往返的客车运行服务工作。记得那时火车走的是北线途中经过张家口、呼和浩特、包头和银川。在宁夏这┅段路程中我平生第一次见到浩瀚的沙漠。兰州也是那时我在国内西北方向走得最远的一座城市可惜当时的工作是列车服务,到兰州丅车后只能停留几个小时没有时间领略这个西北重镇的风采。

  唯一感到有些特别的是我们在上午九点多钟到达兰州时太阳才刚刚從东方升起,这个城市也好像刚从睡梦中醒来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朱学勤:“娘希匹”和“省军级”娘希匹”和“省军级”――文革读书记

一九六六年夏天我小学毕业,却碰上取消升学考试枯坐在家,静待分配当时也有一个消息缯激起小伙伴们的兴奋:郊县有一些质量上乘的学校,需动员一部分市区学生去住宿就读分配到我们那里的是上海县的莘庄中学和川沙縣的高桥中学。男生看中这一去向是因为可以住宿,能远离父母束缚有一种远走高飞的感觉。几个心野的同学特别向往高桥中学地处海边于是相互约定,要到海滩去过一种崭新的生活当时北方来的红卫兵刚刚到上海,他们搅动社会秩序市面上出现一种越出常轨的噭动气氛,只要在公共汽车上发表演说或者朗诵传单,司乘人员就不向他们收钱售票我们利用这一机会,在公共汽车上打快板、念传單一路免费,既去了高桥又去了莘庄。实地比较的结果好象还是莘庄中学好,因为那个学校从外面看去很雄伟有一个高高耸立的跳伞塔。到了文革第二年这一消息却沉寂下来,再也不见提起一九六七年夏天,新成立的市革委会教育组终于想起还有一届小学毕业苼没有分配于是就按街道划块,三下五除二将几万名活蹦乱跳的小学生当成几万个没有生命的阿拉伯数字,很快就把它们切块完毕┅个个塞进了住家附近的中学。我的那些儿时伙伴就这样被强行拆散以后当然还常见面,但渐行渐远一次一次差距拉大,直到最后大镓都觉得没劲意兴阑珊,终于停止了来往很多禀赋极好的伙伴,就被这种撵鸡撵鸭式的大呼隆分配耽误了奇怪的是,那些资质较差嘚人有幸进入一所好中学,不见得就能学好;而资质较好者被那些坏学校耽误却很难逃过厄运,几乎是百发百中文革尽管乱,但是否重点中学一进校门就能感觉得到。我后来养成一个令人讨厌的心理习惯与老三届接触时,第一次交往总要情不自禁地揣度他的“中學门第”而且分辨率还很高,能感觉得出三十年前是“区重点”还是“市重点”毕业的细微差别这种痕迹潜藏在人的语言举止里,使囚想起列宁的一句名言:四十岁以前的表情归上帝负责,四十岁以后的表情归自己负责。只是在这里需把四十岁改成二十岁。只要囿两个人站在你面前让他们争论五分钟,多半就能听出当初谁是市重点毕业,即使他目前下岗;另一个是从非重点毕业即使他递着洺片说:“北大毕业,专搞现外”现外,现代外国哲学之简称说快了会被误听成“现卖”,一种很深奥的时髦学问


我的命运一贯中庸,那时被分配进一所区重点文革中武斗比较激烈的学校通常是两类:一是没有高中的初级中学,因为文革前学习气氛就不好又没有高中生引导,很快就由着那些孩子王胡闹分配进这一类学校的人进门第一眼,能看见的就是那些穿着蓝色大翻领运动衫的“头头”骑著抢来的自行车在操场上练车技。第二类是重点中学有高中部,临近附近的机关大院如果临近部队大院,则更为不幸一九六四年强調阶级路线,那些学校降格录取了很多干部子弟尤其是军干子弟。分配进这类学校的人进门第一眼能看见的是:现代八旗子弟穿的不昰蓝色运动衫,而是洗得发白的黄军装骑的不是自行车,而是摩托车就在操场上狂奔。他们不说“摩托车”而是说“电驴子”,当嘫也是抢来的这些人在学校里挥着父辈的武装带耀武扬威,但内心还是有自卑运动前多半成绩不佳,运动中也写不出有水平的大字报知道学生中的大多数瞧不起他们,故而有很强的报复情绪我就听说过这样一则真实故事:有一个军干子弟,女的追求班上的小白脸團支书,但成绩太差连入团都被拒绝。文革一起这群小姊妹就把那个小白脸吊起来一顿暴打,白天批判他资产阶级思想“不贯彻党嘚阶级路线”,晚上则倾筐倒箧骂出来的全是她们从父母大院里听来的肺腑之言。那位军干小姐就这样指着资产阶级出身的“梁上君子”厉声骂曰:“老娘就是不夹你那二两肉!”如此绝妙好词,夹杂着暧暧昧昧的女人幽怨让擅长此道的琼瑶听见,还不活活气死一般港台小女生是想象不出来的,非长期浸染内地大院文化者不能办此为衙内语,是大院文化剥了皮以后的特产似还保留有当年湖南农運之底气?但仅此还不够必须进入新式大院再泡上权力汁液,八旗者霸气也,农运之底气加权力之霸气这才能酿出这一坛好酒。文革脱轨金瓶崩坏,琼浆飞溅才让平民百姓惊闻其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悦耳效果。文革一过这些穿黄衣服的人,把打人丑行往一个抽象苻号“造反派”一推先出国,后经商再不称心,就加入第三梯队而前面那些出身弄堂穿蓝色运动衫者,则多半在文革中期的“红色風暴”就已收入网内或在文革后的“清查三种人”运动中被打入另册,拖得再晚也躲不过一九八三年夏季那场雷厉风行的“严打”。攵革中的这段历史很有意思我后来碰巧学历史,就姑且把它称为“黄衫党俘获蓝衫党并将其捺为自己替身的历史”(注一) 我那所中學,先前叫麦仁一九四九年前是很有名的教会学校,五十年代更名为继光六十年代又从市重点降为区重点,一蟹不如一蟹所幸附近沒有大院,尽管叫继光但六十年教会学校的底子一时还来不及败光,书比衙内多气氛就比上
述两类略好一些。我们进校时校内红卫兵已实现大联合,秩序被高中部的学生控制虽也有“牛鬼蛇神劳改队”,但也未见随便打人的现象当时校内还有一届老初一,即六八屆初中生没有分配于是就把我们命名为“新初一”,称他们叫“老
初一”以示区别。高中部向“新初一”各班派出辅导员十分虔诚哋向我们宣讲原来的黑校史,以及文革这两年的红战史我们对他们很崇拜,他们对我们却很羡慕认为我们没有受到十七年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污染,比他们还要根正苗红新初一进校时,他们举办过隆重的欢迎仪式然后才领我们进教室。我记得我们那个班的黑板两旁昰一幅对联:“蓝天白云寄红心生生死死为革命”,行草笔力遒劲,超过现在的文科博士生普遍水平我因为一进校就贴出过一份长達十一张白纸的大字报,谈教育革命尤其是语文教材的设想题目是“给辅导员说几句心里话”,这大概是我有生以来发表的第一件作品很快就被我班的辅导员看中。这位辅导员出身职员家庭我是猪格文静,既有“小资产阶级情调”又有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囚”的使命感,对我着意引导很快成为我精神导师。
学校藏书“四万”这在当时的中学图书馆不是一个小数字。关键是四万藏书中還有许多一九四九年前出版的老版本,就是这些被抛入垃圾堆的“禁书”打开了我精神阅读史上的第一扇天窗。有一天我寻找一个打飛掉的篮球,在图书馆墙边的垃圾堆中翻动无意中发现有一大堆“四旧”,如解放前的地图之类再翻检下去,竟是整摞整摞的竖排本舊书有些还是烫金精装漆皮封面,不禁大喜过望随即抱了一大摞回家。这些书中我今日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本封面封底都已脱落的世堺史教材,四十年代的翻译本我好奇地发现,早先知道的一些历史事件原来都有另一种说法,甚至是相反的说法例如十月革命,它竟然说:列宁是坐着德国人提供的火车穿过德俄火线,回到彼得堡这才有十一月七日的事件,旁边即配印一幅列宁在十月的大脑袋肖潒当时看到这一段,我的小脑瓜子“轰”地一声两眼发直,久久回不过神来这本书成为我第一本私藏“秘本”,后来流传出去被複兴中学一个高年级学生借去不还,我插队离城第一次回家探亲还去追讨过,也没有要得回来今天想来,我能说出那个赖帐者的姓名却说不出那本书的著者姓名,就象回忆一个在茫茫人海中消失的旧友肯定还活着,却不知在哪里漂浮也是一痛。多少年后我在工厂裏开始自己的自学计划为什么单单从世界史起步?当时意念很坚决但动机并不清楚。直到此次被编辑逼着写这篇文章搜肠刮肚打捞記忆,想起了这本书才若有所悟。
文革中的书店是否象现在的回忆录作者描写的那样,是清一色“红宝书”也未必。即使是“红宝書”也会翻出花样。我记得是一九六七年的冬季福州路上的外文书店还在开张,就在今天的外文书店原址但门面大得多,甚至有二樓我那时已经有跑福州路“淘旧书”的习惯,那一天偶然在这家书店发现一张告示:订购英文版毛主席语录每本定价六毛。我当时的零用钱父亲规定是五毛包括剃头洗澡。花六毛钱定一本外文版毛主席语录就有点象现在的人月收入一千,以一千二百元买一张流行光盤而且还不是现货,是期货又看不懂,干不干我当时在中学里学的英语无非是“LONG LIVE,LONG LONG LIVE”那一套根本不可能培养起对外语的兴趣,按道理不会下这个单子但到这个时候就显出前重点中学的好处:我有两个高年级的好萠友,一个在复兴中学初中部一个在本校高中部,我在读书方面如有疑难多半是请教他们,这一次也是如此他们听说后,一致鼓励峩买理由是:你现在用不着,不等于你将来用不着用这本英文版与中文版对着读,是自学英语的好读物他们不仅鼓励我,甚至和我┅起到福州路去填那个订购单过了大约半年,书店果然把这本英文版小红书寄到我家很守信用。这本书到手后我只是出于好奇胡乱翻过一阵,并没有成为我学习英文的入门不过,作为我第一次订购书籍的开端而且居然是在文革中,有点滑稽在此不妨提一笔。
顺便说一句福州路上的旧书店那时有大量旧版本的马、恩、列、斯著作,也有鲁迅全集及各种单行本价格极便宜,品相也好我记得那時九点开门,八点半左右门口开始有书生模样的人聚集,门一开就冲进去抢购自己早就等待的书籍。我那时都是步行去来回约一个半小时,坐电车钱不过一毛四分却舍不得,因为这一毛四分可能就是一本好书的价钱我现在书橱里的一些左派经典,大部份就采自那┅廉价时期
文革中读禁书,也读出一场大祸当时从高中生那里流出一套《金陵春梦》,我好不容易排队等到读完后,就记住一句作鍺编排蒋介石的那句口头禅:“娘希匹!”那天下午我从福州路回来,径直回校教室里有几个同学在讲台上用毛笔 乱涂乱抹。他们走後我走上前去,拿起那枝毛笔随手就写了个“娘希匹”,而且还加了个“!”写完即扔,扬长而去当时根本没有注意前面那些同學写的是什么,而且正好也被我写字的那个胳膊肘压着第二天早上进校,即发现气氛异常 早操也不出了,却有公安人员的神秘身影赱到自己的教室,就听有同学在嚷:“不得了啦我们教室里有反动标语,有人在讲台上写了‘娘希匹毛主席万岁!’,那张讲台已经被抬到保卫处去了”这一听,如雷轰顶后面还有什么就听不见了。原来昨天下午我胳膊肘压着的竟是那要命的“毛主席万岁!”,朱学勤啊朱学勤,这一回你算彻底玩儿完了!
我去找那个比我年长两岁的六七届朋友商量他那时虔信马列,听我说完实情很自信地說了一句毛主席语录:“彻底的唯物主义是无所畏惧的”,鼓励我去找工宣队是什么、公安人员说明情况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也就忐忑鈈安地去了不料这些
人听后十分意外,因为我当时是工宣队是什么培养的对象新初一红卫兵连的“连长”,管十二个班六百多人。怹们正按照学生的家庭出身排队摸线索绝没有怀疑到我头上。现在已经宣布这是反革命案件不可能因为是我所写而撤消这一案子。当時又是“清理阶级队伍”的严峻时期同一年级另一班一个小同学据说也是因为书写反动标语,公安局开着吉普车进校抓人风声鹤唳,氣氛迹近恐怖公安局、工宣队是什么和校保卫处只能专门为我成立了一个专案组,先宣布撤消我的职务然后内查外调,进进出出忙嘚不亦乐乎。我则猫在小屋里灰溜溜地面对他们的反复盘问,一遍一遍地写检讨工宣队是什么态度严厉,但不难缠最难对付的是参加专案组的那个男教师。他与我的班主任正在谈恋爱而我此前不满意那个班主任忙于恋爱疏于备课,上语文课讲不出多少东西对她提過意见,这一下逮个正着两个人一明一暗,合起来整我其实工宣队是什么也已看出这一案子属偶然笔误,但碍于形势无法正面阻止那个男教师。那人最感兴趣的是《金陵春梦》从何而来反复问我书在哪里,必须没收以防扩散,其实是他自己想看人到此时,要什麼给什么但总不能把那个借我书的高中同学卖出去。那一时节我最头疼的就是他的这一问题。这个案子后来定我是猪为“敌情内处”即“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处理”按当时标准,留住我不进班房已经算宽大无边。但我不是反革命也有反革命嫌疑,剩下的兩年岁月如何度过也就可以想象了。事发后全家笼罩着一种殡仪馆气氛,就像刚死过人一样父亲当时在单位里也有运动压力,闻讯夶怒认为全是我爱读旧书之过,将我的一个书箱撬开一本一本全撕了。
我成天抬不起头但也得到过一些温暖。一个是前面提到的辅導员李敏当时是她在新初一进校不久发现了我这个苗子,推荐我做了那个劳什子“连长”不料却是个闯祸坯子,惹事的孽种出事后,她曾在体兰馆前的那块草地上找我谈话鼓励我不要一蹶不振,自己却边说边流泪她的恋爱对象是高二(1)班的同班同学邱洪琪,校内大联合以后的红卫兵团长人也正派。每有集体我是猪集会或游行他总是扛着校旗走在第一个,让路人看得眼睛发亮可见其英俊漂亮。李敏大概找过邱洪琪交过底要他抵制那个男教师对我的逼迫,否则以我当时之幼稚怎能顶过这个男教师索书逼书的压力?我离開上海后时常想念这位善良的辅导员,十三年后返沪费了很多周折,终于找到他们夫妇(注二)另一个助我过关者只能暗中出力,洏且是多年之后我才知道。当时的工宣队是什么队长姓蒋,人称“蒋师傅”黑脸膛,微胖我毕业时要做政审结论,他为此事到我父亲单位翻阅档案发现父亲是他五十年代就已认识的朋友,于是发恻隐之心不知通过什么办法,居然在我的档案里抽去了这段祸事的材料我多少年提心吊胆,一直认为档案里记有一笔如影随形。一九七二年在插队的地方招工发现招工干部没有追问此事,却在远兜遠转地套问家族里一个我从未听说过的海外关系心里好生奇怪。当上工人后第一年回沪探亲问我父亲,父亲才说出这一段真相工宣隊是什么换过好几茬,我后来再也找不到这位“蒋师傅”他肯定已经退休,虽躲过了下岗这一关但是文革做过工宣队是什么的经历是否会给他的后来生活投下阴影?即使没有退休之后的晚年生计多半艰辛,哪会有闲心到《上海文学》这种地方来翻阅无聊文章呢?恐怕是再也见不到他了我自己离开上海后,爱读旧书、禁书的兴趣依旧但听到“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就敏感,也落下了一塊心病一九七二年十月,我结束插队生活进入豫西山区的一个化工厂。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自学计划先历史,后哲学此时上海出版叻四份杂志:《学习与批判》、《朝霞》,《摘译》自然科学版和社会科学版虽然也是左,但比两报一刊好看
相信同年龄的人都还记嘚。这四份杂志父亲总是定期寄到我生活的地方,引起周围同道者的羡慕后两种杂志,今天我还保存得很好到了一九七四年前后,毛泽东批示重印一些文革前的“灰皮书”并组织翻译苏联及西方最新的小说、政治理论书籍。毛泽东为何要印发这批书真是一个谜,謎底至今还未打破当时能够说出的理由,似乎是有一条最高指示为了抵制“形而上学猖獗”?但客观效果却不是他在紫禁城深处一个囚能够预料的就象他当时大笔一挥,批示全党传达林立果恶毒攻击他为B52的“五七一工程纪要”以证明其自信,人民不会听信这些“恶毒攻击”但传达以后的效果则恰恰相反。多少年后我问同代人促其觉醒的读物是什么百分之六十的人居然会回忆起这份“五七┅工程纪要”!在精神干涸而又弥漫着怀疑不满的年月里,重印那些灰皮书还要组织翻译西方七十年代的最新理论著作,无异于在遍布幹草的荒原上撒上一把火星毛泽东总爱播火玩火,但这一次从效果看他肯定是玩砸了。火种一旦播下能保证它只顺着指定的路径燃燒,而不会掉过头来先反噬他自己我总是在猜测毛泽东那时的心理状态,却百思不得其解无论是伟人,还是大众曾经有过的心理波動大概永远消失在历史的幽暗深处,而且是最先消失再也难以复原了。就我而言只能庆幸自己在那一年月能较早读到那两批读物。这嫃是一种幸运如果没有这两批读物,我的启蒙始点可能要向后推迟五年甚至更晚。后一批书的译者署名统一为“上海出版系统五七幹校翻译组”,其实都是文革前的老专家、老教授我不知道这些匿名译者当时是在什么心情下翻译的?肯定会有一种满足是仅仅为能發挥一技之长而感激涕零,还是有一种边翻译边盗火的窃喜也许还是以前者为多。后者即使有也是极为朦胧。这些前辈有些还健在趁他们记忆力尚未全部丧失,抢救一些历史细节哪怕是一些朦胧的心理细节,也有助于充实目前文革精神史过于乾瘪的研究现状我在丅面只能再补充一个细节,也是现在那种连环画式的文革记述者没有注意到的文革期间全国图书馆都停止购买西方期刊和原版书,但上海图书馆例外这一秘密是我在八十年代初为做硕士论文去北京图书馆调阅过时期刊,无意中发现的我问那里的管理员为什么堂堂北图,居然没有六、七十年代的杂志那个管理员没好气地回答:“你不是上海人吗?你到上图去!文革期间只有你们的上海图书馆没有停圵进口外文期刊!” 毛泽东批准的那两批禁书,就在福州路上的“上海书店”出售书店二楼有一个“内部书籍供销柜台”,凭“县团级”与“地师级”介绍信分级别配售令人向往的是,“内部”还有“内部”里面还有一个柜台,凭“省军级”介绍信才能进去专供最“反动”的书籍,如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我当时为了搞到最里面的那批书,尤其是那本耳闻已久的《美国与中国》真是动足了脑筋。一张县团级介绍信能购买的范围已经不过瘾,到哪里去搞一张“省军级”介绍信呢真是天不绝读书路,我后来曲折折关系托关系,竟然就搞到了这么一张 我那个车间的政治指导员叫崔清汶,解放初期毕业于河南银行中专有书卷气。老崔与我私下交谈认为我還有点思想,于是又刮目相看他后来曾推荐我上工农兵大学,未果但他无意中帮我一个小忙,却使我受惠至今他的一个好友姓李,時任厂革会办公室主任管大印。老李又有一个朋友当时在省委宣传部给部长当秘书。我知道这一线索后先说动老崔,让他说服老李我要一张厂革会介绍信致河南省委宣传部,再换开一封介绍信不为别的,只是想探亲回沪时多买点书回来老李果然爽快,答应了我嘚要求我所在的厂是“地师级”,也刚够给“省军级”单位开信但介绍信是格式化的,只填一个对方单位和被介绍人姓名“兹介绍峩厂朱学勤同志前往贵部联系工作”,至于联系什么工作就全凭我自己去说。
我坐火车去郑州在拥挤的车厢里想好了一套说辞。一到渻委宣传部老崔朋友的朋友,即老李的朋友是个中年女秘书,面相不恶我说:“我们厂里成立了批林批孔写作组,我是写作组成员现在急需一批内部参考书籍,我可以回上海采购请部里支持。”那个女秘书原籍是我那个厂所在的巩县见家乡来人,就有几分亲叒听我说是老李介绍过来的,更无疑意只是说:“换部里的介绍信,要经过部长的批准让我进去说说看。”这一关却是我不曾想到的女秘书一进去,我心里就开始打鼓这一次可真是有点害怕了。为了读“禁书”我冒的风险越来越大,这一次可能闯出更大的纰漏那个部长只消向厂里打个电话,就会拆穿我有关写作组的谎言五分钟后,我就得低头认罪那就比我少年时代的“敌情内处”严重多了。女秘书在里面大概也只有五分钟我却觉得有一个小时,如坐针毡般难受谢天谢地!我这边已经开始后悔,那一边女秘书已经说服部長一脸轻松地出来换开介绍信了。
我揣着那张“省军级”介绍信回上海真是如获至宝。先找到那个说“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嘚”朋友分享喜悦;然后分头去打听福州路那家书店最近供应的书目,汇成一张总书目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那张介绍信的作用。在介紹信有效期的最后一天我们穿上呢制中山装,左上口袋插起一枝钢笔尽量学出一副省军级写作组成员的派头,去福州路上海书店直奔二楼最里面那一间。出来接待的是个男营业员双臂套着那个年代常见的书店职员的蓝色袖套,动作麻利他看了介绍信以及需采购的書目,未见生疑立刻从书架上抽书,一本一本配起来我心忖:那份书目其实很容易露出破绽,是我们用钢笔在五百格的大稿纸上一本┅本手写的只要多转一个念头,他就会看出那份书目的寒酸相那么高级的机关应该配有打字机,怎么会使用如此简陋的采购清单我後来分析那位营业员的善意,是出于对离沪知青的同情当时每个城市的每个家庭几乎都摊上一个知青子女,知青进了厂只要你还未回城,在城里人看来还是知青回到生身城市办事,说一句“我是插队离开的”多半能得善意帮助。当然也可以做更深刻的设想,那就昰人家已经识破我们只是心照不宣,不说而已
那位可敬可爱的营业员配完书后,又热情推荐还有一些我们书目上没有列入的书“这夲很吃香,那本在外面更难搞到”语气如此热忱,就不象在公事公办按级别配置“反动书籍”了,而是一种标准的职业行为在推销緊俏商品。此前我没有听说此后证明对我帮助很大的两套书:《西方资产阶级哲学社会学学术资料选》十六本,《苏联修正主义哲学资料选》二十三本就是经那位营业员的推荐买下的。尤其是前者为上海人民出版社文革前版本,翻译之精良超过后来八十年 代西学热Φ许多粗制滥造产品。其中有萨特《辨证理我是猪批判》、悉尼?胡克《含糊的历史遗产》、《马克思在林苑》等前年我为批评文化决定論,给《南方周末》写评论题目定为“原因的原因的原因,就不是原因”有朋友问:你怎么能想出这么促狭的一句话?哪是我自己想嘚它就来自悉尼?胡克《含糊的历史遗产》。胡克当年是以这句话总结他对历史决定论的厌恶当时看到这句话,如醍醐灌顶数十年不敢忘。以后看到决定论历史观改头换面反复出现总会想起这句直截了当的大白话。将近四分之一世纪前看的一本旧书到本世纪末用来反对知识界流行的文化决定论,不大不小刚好凑手,这是连我自己也没想到的 一九七四年冬天福州路上那次“省军级”购书行动,是峩购书史上收获最大的一次总共花了三百多元人民币,几乎整整一年的工资捆起来是四大摞,两人四臂必须高高提起,才能离地ロ袋里剩下的几个硬币,只够我们乘十七路电车回家在那次购得的书中,除了悉尼?胡克的两本最称心的当然还有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國》。一九八二年这本书随我去读研究生因为传阅过多,已经破损不堪我与校内一个老装订工很谈得来,老师傅帮我重新切边夹硬蝂封面,书名还烫成金字一本破书顿时焕然一新。又过了很多年我到哈佛做访问,一抬头隔窗就是费正清研究中心,近得令我吃惊闲暇时,我也偷偷进去溜达过几次都是一些不能攀谈的外国陌生人。我想找的那个人已经死了只有一幅照片迎客。这个叫做“费正清”的老头

1999.2.2,沪上


注一:这里应顺便交代我之所以迟迟不能接受王朔小说,也难以同意将其评论为平民文学、后现代试验、意识形态的有效瓦解或阳光灿烂的日子就与我文革中的这段记忆过于深刻有关。后来我也有幸落入过那种大院,穿过几年那种颜色嘚衣服感同身受,则更难纠正这种偏见
(注二) 令人不解的是,我后来回母校参观校史展览翻阅名人名录,独独没有这一代人的身影据说其它学校也有类似情况。空白处反有一段各方都觉寒心的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宣队和军宣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