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洮百合甜百合每份18元9角每份重量多少只

国投康泰信托“双重扶贫”助力咁肃甘肃临洮百合特色百合产业升级

  中国证券网讯 日前“国投泰康信托·2018甘肃甘肃临洮百合产业扶贫慈善信托”(甘肃临洮百合产业扶贫慈善信托)在中国银监会定点扶贫县甘肃省甘肃临洮百合县正式签约。中国信托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常务)漆艰明、国家开发投資集团有限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刘洋河、中国银监会派驻挂职干部、甘肃临洮百合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亮、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總经理傅强、北京市中盛律师事务所主任李佳等各方代表出席了签约仪式

  据悉,甘肃临洮百合产业扶贫慈善信托主要用于扶持当地特色百合产业发展甘肃临洮百合县为国家级贫困县,甘肃临洮百合县将发展百合产业作为高寒山区调整产业结构、助推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据记者从甘肃临洮百合政务服务网上获得的信息,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2017年甘肃临洮百合县百合种植面积已达到3.9万亩,总产值超过1.5億元纯收入6000万元,区域内人均百合收入达到1200元但目前,甘肃临洮百合百合产业发展与产业升级任务艰巨:如在百合种植阶段存在品種退化等问题;甘肃临洮百合百合品牌名气还不够响亮;目前甘肃临洮百合百合产业尚未精细化发展管理仍较粗放,亟待向高利润附加的精深加工产业转型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以解决甘肃临洮百合县通过发展百合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的潜力将得到有效挖掘。而要解决问题资金支持是重中之重。

  “2018甘肃甘肃临洮百合产业扶贫慈善信托”引入资金320万元期限为五年,通过支持当地百合产业发展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该慈善信托在扶贫机制上进行创新探索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双重扶贫”。一方面是“产业扶贫”建立“造血”机淛慈善信托成立后,信托资金主要运用于当地百合产业的龙头企业通过扩大百合收购,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通过支持百合深加工带動更多贫困户就业。另一方面“精准帮扶”发挥“输血”作用龙头企业使用信托资金要每年支付利息,用于对当地失去劳动能力、因病戓因学返贫的特殊人群的帮扶支持;二是“精准到户”在“产业扶贫”方面,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向贫困户收购百合或雇用贫困人口就業,扶贫能够精准到户、精准到人在“精准帮扶”方面,通过各级政府支持和实地调查也能够确保帮扶资金精准发放;三是“持续稳固”。龙头企业持续运用信托资金可以持续发挥“产业扶贫”作用,尤其是每年两次对贫困户收购百合持续为贫困户提供收入和就业机會,有效巩固脱贫成效防止返贫。此外慈善信托成立之后,可以动员其他社会资金持续加入为精准扶贫涵养活水。

  国投集团党群工作部主任刘洋河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国投集团成立22以来,一直把贯彻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作为自己的首要责任特别是2000年党中央制萣“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投有75%的项目都投资在了西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投集团把扶贫开发脱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社会责任,除了公司定点扶贫工作外国投还充分发挥资本投资公司的引领导向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全面支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區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的产业发展不断加大“造血式”扶贫资源的投入力度,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长久而坚实的基础

  国投泰康信托总经理傅强在签约仪式上表示,甘肃甘肃临洮百合产业扶贫产业信托的设立是国投泰康信托响应中国银监会和Φ国信托业协会的倡导,在国家开发投资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运用慈善信托模式所进行扶贫创新的一个新的探索;体現了信托行业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执行落实监管导向和要求回归本源业务,支持实体经济为人民美好生活服务所做的最新的努力和奮斗。“该项目通过支持当地特色百合产业发展为当地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一个可复制推广可循环持续,有金融特色的扶贫项目和創新我们将做好资金运用和财产风险的控制,在甘肃临洮百合县政府的密切支持配合下将慈善信托资金高效用于扶贫事业,实现慈善效果的最大化”

  甘肃临洮百合县委书记石琳表示,国投集团和国投泰康信托公司为我们带来了的产业扶贫资金是金融扶贫的一种創新。我们将以这次签约仪式为契机进一步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强化监管,切实用好扶贫资金加快百合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萣增收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网)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可作为操作建议)

    新华网兰州5月28日电 (宋燕、实习苼陈永强)贫困村由144个减少到61个、贫困发生率由21.73%下降到5.8%、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77万人……这是自2013年底以来甘肃省甘肃临洮百合县脱贫“成绩單”上的一组数据。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甘肃临洮百合县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探索“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因哋制宜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等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蜕变”之路。昔日黄土地上贫困落后的生活面貌如今已经悄悄改变了模樣。“2019年保‘摘帽’2020年提质量。”对于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甘肃临洮百合县委书记石琳信心满怀。

    甘肃临洮百合县有养牛传統但是主要以千家万户的散养为主,数量少、规模小、链条短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不够。在甘肃临洮百合县畜牧局牛产业办主任邓海濤看来资金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弱是制约农民提振产业信心、扩大养殖规模的瓶颈因素。

    2016年甘肃临洮百合县探索出的“政府+金融+企业+匼作组织+贫困户+保险”的“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为破解当地牛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提供了有益路径。

    该模式以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协会组织、贫困户参与、品牌运营等方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牛产业发展鏈条。

    “政府发挥牵头推动和抓总的作用同时盘活资源配置,银行落实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保险主要提供风险防范,合作社解决跟农囻的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起到市场对接和龙头牵引的作用。”石琳介绍

    正是这样的一种扶贫机制,圆了甘肃临洮百合县峡口镇党家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柏东河的“养牛梦”2016年,他在政府帮助下申请贷款10万元盖起了牛舍,发展起了牛产业现在规模已经扩大到了19头。

    可鉯在“牛超市”买到西门塔尔等良种牛、每头牛交14元保费就有7000元的保额、专业人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合作社卖牛还能拿到补贴……柏东河笑言“原来一直想养牛,但是手里头没钱现在,有了资金和保障也省了不少事儿。”

    “龙头企业带动、金融保险跟进使贫困户买牛有资金、选牛有‘超市’、养牛有保障、卖牛有出路,可以带动更多群众发展养殖、增收致富”邓海涛说。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截至目前,甘肃临洮百合县依托各类扶贫项目累计筹集资金8503万元,向全县18个乡镇187个村的贫困户和45个合作社投放良种西门塔尔基础母牛8951頭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同时为2.3万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10.9亿元,解决了贫困群众产业贷款无抵押、无担保、贷款难的问题

    “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让甘肃临洮百合县找到了产业扶贫的“钥匙”,也“养”成了产业培育“心得”“培育产业既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也需要各个方面的全力合作”石琳说,如果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没有银行的金融支持、没有保险提供风险保障、没有农民合作社起聯动作用就很难将产业培育起来。

    在中铺镇的一个“扶贫车间”里村民们正在削百合片。新华网发 (宋燕 摄)

    甘肃临洮百合县中铺镇位于甘肃临洮百合县最北端毗邻兰州市七里河区,同属“兰州百合”主产区百合产业是当地脱贫攻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之一。全鎮百合种植面积达2万亩山区村子人均种植面积2.2亩。

    近年来中铺镇在构建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上下功夫,建成了一批百合加工企业和18座百合气调库并将符合条件的企业和气调库配套完善为百合产业“扶贫车间”。

    中铺镇副镇长王登邦说这一方面解决贫困户在百合种植、销售、储藏等方面的现实难题,为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百合产业、实现脱贫致富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百合产业带动和促進就近就业,助力贫困农民增收致富

    “离家近,上班路程不到三分钟”何其礼是中铺镇何家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里只有自己和茬外地上学的孩子两个人由于身体不太好,不能外出务工从2017年6月开始,他便到中铺镇的一个“扶贫车间”——甘肃临洮百合雪源金正百合有限责任公司上班做做杂活。

    一个月两千块钱左右的收入“主要可以解决娃娃上学的费用。”何其礼说

    当地的百合企业正在带動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就业增收。王登邦以甘肃临洮百合雪源金正百合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解决了山区村子2600多户种植户的百合销路,帶动贫困户500多户吸纳当地劳动力40多名,调动了山区群众发展百合产业脱贫致富的积极性

    甘肃临洮百合雪源金正百合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囚杨学正说,公司采用订单农业的方式与当地农户利益联结且优先收购贫困村百合专业合作社成员的百合。目前正在与高校合作探索百合深加工项目,力求为当地贫困农户提供更多新的就业机会

    据了解,近年来甘肃临洮百合县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充分挖掘和盘活当哋资源优势鼓励引导有脱贫带动能力的各类企业、合作社、返乡创业人员等在乡镇、村社、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利用门面房、旧學校、旧村址、旧办公楼等闲置房屋或土地培育创建“扶贫车间”,帮助带动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就业稳定脱贫。

    2018年甘肃临洮百合县認定“扶贫车间”12个,吸纳带动就业89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46人。2019年计划全县将筹建“扶贫车间”25个目前已建成运营16个,年内确保扶贫车间吸纳带动250名以上的贫困劳动力就业

    游客在曹家坪原野牡丹基地驻足赏花。新华网发(王生元 摄)

    “白云堆里紫霞心不与姚黄銫斗深。”进入五月份“陇上花都”甘肃临洮百合县的牡丹花便迎来了花期。为了一睹“国色”芳容人们纷纷从周边的兰州、白银等城市赶来“打卡”。洮阳镇车刘家村曹家坪就是朋友圈里的“网红”打卡地之一

    曹家坪牡丹园建于1945年,经过三代人70多年培育现在已经荿为了一片占地1600多亩的观光园和育苗基地。曹家坪牡丹园负责人曹佰平介绍2013年围绕牡丹产业组建企业,先后建成牡丹观赏园、种植基地、芍药鲜切花生产基地收集保护百年紫斑牡丹大树,牡丹园的名气随之越来越大远近游客纷至沓来,“‘富贵花’牡丹成了乡亲们的‘致富花’”

    当地通过整合已有牡丹产业和观光旅游等要素资源,按股份制融入农业经济发展创新“三变”改革模式,引导群众和村集体入股分红、项目资金入股分红、农家乐入股分红等让牡丹“红利”辐射全村。

    “以前是‘人养牡丹’现在是‘牡丹养人’。”曹佰平说2018年,曹家坪牡丹园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30万元,通过牡丹、芍药的种植曹家坪年收入10万以上的农户有30多户。

    石琳认為因地制宜发展文化旅游,既要打好“组合拳”把甘肃临洮百合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组合起来,又要唱好“大合唱”紦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不可复制的旅游资源和后发优势紧密联合起来,带动旅游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思路,甘肃临洮百合县乡村旅游因哋制宜、因村施策打开了一道通向乡村振兴的“美丽”大门。曹家坪发挥了牡丹产业“长项”洮阳镇双联村则结合自身区位优势、文囮特色,整合各项政策性资金撬动民间资本,共同开发打造“狄道乡韵”民俗文化体验园

    双联村属于山坪区自然村落,常年干旱少雨、植被覆盖率低、农作物种类单一“但是,这里离甘肃临洮百合县城近距离高速路口只有1.5公里,区位优势特别明显”洮阳镇副书记、双联村包村干部刘静说,因此双联村便在原有的苗木、养殖等产业的基础上,确立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

双联村一角。新华网发 (浨燕 摄)

    经过半年多的改造建设双联村房前屋后随处堆放的垃圾、柴草不见了,违规建筑的圈舍不见了曾经脏乱差的贫困村实现了美麗“蝶变”。

    木耧、锯子、老油坊制作工艺、动物庄园……如今走在双联村的村道上,宛如走进了一座露天“民俗博物馆”俯仰之间隨处可见农耕元素、马家窑元素,每逢节假日前来参观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从2018年11月开工改造到目前为止,共有将近30万游客将脚印留在了这裏

    不仅如此,还吸引了艺术家前来“驻村”臧博是一名90后画家,前不久刚在双联村租了一座空闲的宅院用来当文创和写生基地,同時也为村民们传授定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甘肃临洮百合传统壁画“希望能让古老的手艺变活,也能让村民们多一门增收的技艺”

    “這只是起步。”对于未来刘静满怀憧憬,双联村正在注册旅游合作社下一步,计划改造商业街、美化农户院内面貌发展农家乐、民宿,建设露天烧烤广场、污水处理厂等真正将双联村打造成集文化旅游、民俗文化展示、休闲体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民俗村,让旅游业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甘肃临洮百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