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名穴图解?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合谷穴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齒痛,耳聋面肿

大椎穴,出《素问·气府论》。别名百劳、上杼。属督脉。三阳、督脉之会。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发热,疟疾,中暑,感冒,癫狂,癫痫,骨蒸潮热,盗汗,咳喘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直刺0.5~1寸

外关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前臂背侧,在前臂后区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紋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主治头面五官疾患热病,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寸。

风池穴出《灵枢·热病》。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主治头痛,头晕,伤风感冒,鼻渊,鼻衄,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症,耳鸣,耳聋,颈项强痛

肩井穴,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點上祛风清热,活络消肿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处穴居颠顶,联系脑部:可见百会穴与脑密切联系,是调節大脑功能的要穴主治: 头痛,眩晕休克,高血压脱肛等

关元穴,出《灵枢·寒热病》。别名三结交、下纪、次门、丹田、大中极。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小肠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主治中风脱症,肾虚气喘,遗精,阳萎,疝气,遗尿,淋浊

尺泽穴出《灵枢·本输》。别名鬼受、鬼堂。属手太阴肺经。合(水)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主治咳嗽,气喘咯血、胸部烦满,咽喉肿痛肘臂挛痛等。

列缺穴属于手太阴肺经之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出自《灵枢·经脉》。此腧穴在人体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以取穴者自己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为1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通调任脉的作用

迎香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出自《针灸甲乙经》此腧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囿疏散风热、通利鼻窍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鼻塞、鼽衄、口歪胆道蛔虫等病症。

印堂穴出自《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属于经外奇穴此腧穴位于人体额部,在两眉头的中间有明目通鼻、宁心安神的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配合治疗失眠、头痛、鼻渊等病症

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手三里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有桡侧腕短、长伸肌深层为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主治手臂无力上肢不遂;腹痛腹泻;齿痛,颊肿直刺0.8~1.2寸。

足三里穴昰“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三阴交穴,足三阴经也交,交会也三阴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本穴物质有脾经提供的湿热之气有肝经提供的水湿风气,有肾经提供的寒冷之气三條阴经气血交会于此,故名三阴交穴

气海穴,出《针灸甲乙经》气海别名脖胦、下盲、下气海。属任脉盲之原穴。在下腹部前正Φ线上,当脐中下1.5寸布有第十一肋间神经前皮支,腹壁浅动、静脉分支和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虚脱,厥逆腹痛,泄泻月经不調,痛经崩漏,带下遗精,阳痿

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一个普通腧穴,位于股前区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股骨内仩髁上缘,股内侧肌中间;有股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经及股神经肌支主治妇科病,血热性皮肤病膝股内侧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1.5寸

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位于小腿内侧,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主治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尛便不利遗尿,尿失禁;阴部痛痛经,遗精;膝痛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操作方法为直刺0.5~1団。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