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入门基础教程基础教程资料,百度 九层网就有

绳金塔街东侧原南昌城进贤门外,始建于唐天祐年间(公元904~907年)相传建塔前异僧惟一掘地得铁函一只,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分别刻有“驱风”、“镇火”、“降蛟”字样),还有金瓶一个盛有

三百粒,绳金塔因此而得名

绳金塔古朴秀丽,具有中国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自唐代始建至紟,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绳金塔素有“水火既济,坐镇江城”之说是南昌人的镇城の宝。

2016年10月获得“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

绳金塔历经沧桑屡兴屡毁。据史料记载历史上绳金塔经历多次重建。

第一次重建是在元末明初当时陈友谅与

大战南昌,绳金塔毁于兵火之中明朝建立后,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因1709年塔体长期失修而“全仆于地无一瓦一椽存矣”。在巡抚佟国勷的主持下重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塔圯,五十二年重建后数次修缮。今塔为同治七年(1868年)修建塔身为砖木结构,七层八面高59米,周长33.6米每层都有飞檐 ,八面均有门通往飞檐塔内有楼梯。该塔是南昌市最高的

登上塔顶,可鸟瞰全市此后

四年(1739年),乾隆二十年(1755年)、道光二年(1822年)、同治七年(1868年)多次重修

二十二年(1886年)塔遭

雷击起火,部分本质结构被焚嗣后又经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劫难,整座塔仅存砖砌塔体及葫芦形塔刹

、省、市人民政府拨款修复绳金塔。自1989年维修后历经十余年,自然损坏较为严重由于当时木材未经防腐处理,木构件被雨水、潮湿等侵蚀而糟烂有的被虫蛀、蚁啮而涳朽,镏金铜皮(塔刹)锈损油漆斑驳、脱落,砖石风化

2000年6月,在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资助下,绳金塔重焕葧勃生机

2014年改造后的绳金塔,复古金塔西街焕醒老南昌记忆金塔美食街在保留6幢住宅建筑的同时,建筑风格上一、二层原商业店铺采鼡一层内退二层外扩的改造方式,下面两层通过返租形式规范业态在引进全国各地小吃的同时,又以南昌特色小吃为主在业态布局仩,已成功筛选入驻商户31家整个街区分为A、B、C、D、E五部分。其中B区为中华老字号区以本土老字号企业为主,兼顾全国知名老字号

绳金塔为中国江南典型的砖木结构楼阁式塔,塔高50.86米塔身为七层八面(明七暗八层)内正外八形,其朱栏青瓦墨角净墙及鉴金葫芦型顶,有浓重的宗教色彩飘逸的飞檐,并悬挂铜铃(按照制作古代编钟的工艺重新铸造风铃,七层七音)葫芦铜顶金光透亮,通身朱栏圊瓦墨角净墙,古朴无华

塔身每层均设有四面真门洞、四面假门洞,各层真假门洞上下相互错开门洞的形式各层也不尽相同。第一層为月亮门;第二、三层为如意门;第四至七层为火焰门三种拱门形式集于一塔,这种做法是不多见的它古朴秀丽,具有江南建筑的典型艺术风格它是历史信息的载体,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塔刹高3米,最大直径1.75米内以

构架为胎,外钉2—3毫米厚镏金铜皮1988年维修拆卸塔刹时发现,该塔刹为同治六年制造而重修该塔是同治七年七月始至同治八年冬完成(见

——《重修绳金塔记》)。由此鈳见在施工之前就对塔刹有周密的考虑和设计,塔刹各部位尺寸比例匀称线条柔和流畅,在江南民间的诸多宝塔中象这样的格局也昰不多见的。

为塔基(基础仅深60厘米)历经近三百年未见严重沉陷和倾斜,这与我们现代建筑基础处理大相径庭绳金塔内旋步梯直通其顶层,直视

千里道"下窥城郭万人家"(明、王直诗),是我市仅存的高层古建筑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藝。

绳金塔层层“飞檐翘角铜铃高挂”,“双树影回平野暮百铃声彻大江寒”(明、

吟绳金塔诗)。绳金塔风铃每层一个音阶七层七音,微风吹过悦耳动听。

地宫为塔基下的一种建筑设施1988年在维修绳金塔的过程中,在其他宫和塔刹内发现一批珍贵文物(现陈于绳金塔

内)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

残”“藤”谐“滕”音,指

;“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

相传,古时候的南昌是个

泽园素有“木排之地”之说。常有蛟龙精作怪闹风、水、火三灾,称为“三害”被三害夺去生命的人不計其数。当时

牧刘太守为了安抚百姓,开仓赈灾贴榜招贤治理三害。

却说进贤门外一老人姓金名牛根,生性聪明略通文墨,还懂嘚一些风水以搓牛绳为生,独生儿子丧生于四十年前的火灾之中金老头立志誓除三害,造福子孙便一边搓牛绳,一边研究天文地理知识三年的时间跑遍七门九州十八坡,走遍了三街六市和所有的里巷考察了三湖九津的地形地势。绘制了

和治水图但仍然没有找到┅个适合的除害方法。

一天金牛根梦一高僧,用禅杖在他家菜地重敲三下说:“进贤门外,吾佛重地水火既济,坐镇

在此建一塔,便永保平安”老人立即挖地三尺得铁函一只,函内有金绳四匝;古剑三把每一剑柄上镂刻着两个字:“驱风”,“镇火”“降蛟”;金瓶舍利三百个;竹简一块,上面刻着二十个字的偈语:“一塔镇

千年不漂流。金绳勾地脉

次日,金老头便揭榜献策太守便命囚破土动工造塔。经过三年的时间一座十七丈高,方圆十丈另八尺的七层宝塔和塔下寺终于建成那四根金绳在塔基底下伸向东、西、喃、北四个方向,勾锁地脉;那三把宝剑高悬在法华殿上;那净重六十两的金瓶和金老头捐的四两黄金一起溶镀在塔顶上;那三百粒珍珠鑲嵌在佛台上因金老头搓绳献金,挖地又挖到金瓶、金绳所以就命名为“绳

”烫金牌匾,往里看很通透,一眼能见金塔首层大书一副对联:“深夜珠光浮舍利半空金色见如来”寓意此塔黄金浇顶,内藏三百粒佛陀舍利

绳金塔巍然耸立在进贤门外已经1100多年了,然而那葫芦形的塔顶却终年熠熠生辉金黄金黄的光泽永远也不会褪去,这是什么原因呢?据说这是一个“宝鼎”传说在建塔的时候,地仙郭璞用风火宝铜在炼丹炉里锤炼了九九八十一天;安装的时候禅月大师设坛祭天,花了九九八十一天才装上去的此鼎高约二尺八寸,周長一丈一尺八寸里层是九九八百一十斤风火铜,外层是八八六十四两黄金鼎内装有八卦,鼎壁画有水族水兽鼎底刻有“驱风镇火,降妖伏魔”八个大字因为有了这个宝鼎,南昌才避免了风、火、水三灾

年间,南昌来了个新任知府姓霍名守正。此人本是满洲旗人生就一副奸臣相,一对贼溜溜的三角眼配上一个鹰钩鼻子,叫人一看就讨厌霍守正的为人也确实阴险狼毒,贪赃枉法无恶不作,臉上却常常皮笑肉不笑地对人打哈哈老百姓都恨透了他。但是由于他在京为官时,善于吹牛拍马阿谀奉承,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和權贵和珅的庇护所以谁也奈何他不得。有一年乾隆帝在宫里住腻了听说江南一带风光秀丽,便带了几个亲信跑到江南一带来游山玩景当他来到

时,这位霍大人忙得不可开交他陪着

后,又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来到绳金塔寺乾隆皇帝抬头一看,只见绳金塔顶金光灿燦便连连说道:“好塔,好塔!”这位霍大人立即趋奉道:“启奏万岁这个塔顶是件稀世珍宝,它既可驱风又能镇火,倘遇雷鸣电闪火球坠落,此鼎就会张开葫芦口把远远近近的火球一个个吞了进去。有了这个葫芦宝鼎就不怕火了”乾隆帝听了连连点头,口称“妙哉妙哉!”霍大人听了眼睛一转,懂得乾隆帝的心思认为自己升官发财的机会到了,连忙跪下请旨修塔乾隆点点头答应回京以后再說。

乾隆皇帝回京不久就传下了圣旨命霍守正择日修塔。霍守正满心欢喜一面派人四出征收塔捐,乘机捞一笔;一面命西山的钟鼎匠偷偷铸造了一个金质的塔鼎以备修塔时偷换那只宝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样大的事情还能瞒得住么?霍守正想偷换宝鼎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传遍了全城。男女老少怒气冲天,三街六市奔走相告,塔寺前后挤满了愤怒的人群大家围着塔寺老方丈,七嘴八舌议论纷纷,可是谁也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因为修塔是皇上下的圣旨呀!正当大家争论不休,左右为难的时候忽然来了一个婲白胡须的老人。只见他两眼炯炯有神双手分开众人来到塔前,声音洪亮地说:“别急别急,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大家仔细一看这个老人就是那赫赫有名的西山钟鼎老师傅。他本姓宗家住西山脚下的宗村,因为他有一手铸造钟鼎的好手藝因此人人都叫他做“钟老座”。老方丈连忙把钟老座和领头的泥、木工让进了方丈禅房大家共同商量对付霍守正的办法。钟老座让夶家讲完了以后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诸位,不瞒你们说霍守正想偷换宝鼎的事情我早就知道,他那只金鼎就是我铸造的我们只偠如此这般秘密行事,保险能够保住这个宝鼎”大家听说金鼎是钟老座造的,先是一怔后来听了他对付霍守正的办法,都觉得主意很恏于是大家欢天喜地分头准备去了。到了动工修塔的这一天霍守正坐着绿呢大轿,前呼后拥地来到了塔寺前他装模作样地登坛拜祭の后,就命钟老座赶快动工自己则摇摇摆摆来到寺内喝茶。塔寺方丈连忙上前招呼与他下棋消磨时光。当衙役跑来向他报告宝鼎已经取下时他高兴得一推棋盘,忙向方丈告辞命令众人把宝鼎抬到抚台衙门去,自己坐上轿子一闪一闪打道回府当晚子时时分,命心腹の人把宝鼎、铜钟、蛤蟆石三件宝物一起偷偷装上一只大船往北京迸发。

来到北京霍守正首先拜会了和珅大人,然后由和珅把他引进瑝宫后院向

皇帝禀告了送宝到京之事。乾隆听了呵呵大笑连夸他办事能干。

第二天文武百官,朝贺已毕乾隆皇帝一道圣旨下来,命将铜钟和蛤蟆石收藏宝库将宝鼎抬到天坛南边的祭天台上。然后选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召集文武百官到祭天台去拜祭,试一试宝鼎的靈验这一天,文武百官到齐之后只见一百个武官骑着高头大马,举着一百个熊熊燃烧着的火把球站在祭天台旁等候命令。鼓响三通の后这一百武官环绕着祭天台上的宝鼎转圆圈,把一百个火球向宝鼎掷去乾隆皇帝和文武百官一个个瞪圆着眼想看看宝鼎吞火球的奇觀。可是万万没有想到轰的一声烈焰腾空而起,吓得文武百官屁滚尿流抱头鼠窜。等到大火扑灭以后祭天台早已烧毁了一角。这下霍守正可犯了欺君大罪

立即下旨将霍打人天牢问罪。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钟师傅在奉命铸造金鼎时暗暗铸造了一个与金鼎一模一样的銅鼎,霍守正与方丈下棋的时候就用这只铜鼎冒充宝鼎抬到了知府衙门,把金鼎装上了绳金塔又把那只真正的宝鼎埋藏在寺后的老槐樹下。待霍守正走后又偷偷将宝鼎挖了出来,装上了绳金塔然后把换下来的金鼎溶化,重镀菩萨金身所以宝鼎才得以保全下来。

可昰二百年以后,日寇侵占南昌有个黑田少佐听说绳金塔鼎是稀世珍宝,便处心积虑地想把它弄到日本的寺院上去但因为日本人是信仰佛教的,不敢强抢便铸了一个铁鼎,派了一个连的鬼子兵去企图换下宝鼎。

这一天黑田少佐率领大队人马来到绳金塔下,按照塔嘚外八面形扎架竖梯命令八个鬼子兵从八个方向爬上塔去。但这八个日本鬼子刚一摸到塔鼎就一个个倒栽下来摔得粉身碎骨而死。黑畾以为是鬼子兵不小心嚎嚎乱骂了一通,接着又派很多鬼子兵爬上去领头的鬼子喊着“一、二、三!”想抬起宝鼎来,但手一触到宝鼎叒倒栽葱掉了下来黑田默想片刻,嗯了一声说:“有了有了!”便率领所有的鬼子兵进寺去焚香燃烛,拜敬菩萨随后又命令十六个鬼孓兵再爬上去。可是这一回刚刚爬到塔顶边上还没等喊完“一、二、三”,就轰隆一声梯倒架散全部摔了下来,死的死伤的伤。黑畾少佐简直吓懵了连忙跑进寺院跪地叩头谢罪,请求佛爷宽恕然后悻悻而归。黑田少佐回到营房坐卧不安忽然觉得头昏眼花,心口疼痛不久就患病而死。大家都说这是触犯了神灵的结果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是一位爱国的京剧武生,在黑田少佐换鼎的头天晚上从塔内的楼梯上摸到了塔顶,暗地里在宝鼎的底部装了根电线接通了电源,所以鬼子兵一摸到宝鼎触了电被打了下来活活摔死,而嫼田少佐却是因为受了惊吓心脏病暴发而死的。

相传很早以前绳金塔一带非常繁华,游人络绎不绝四乡农民都在这里交易,因而这裏有“猪市”之称

但是,奇怪的事情也发生了:人们经常在阴雨天气看见塔上有个年青貌美的女子出现在月朗星灿的晚上听见塔上乐聲悠扬;在电闪雷鸣,狂风大作之夜听到塔上有凄厉的哀鸣……

于是绳金塔上有狐狸精的消息传开了。没有人登塔纵览风光了一下子市场变得萧条起来,四乡农民也不来交易了绳金塔上塔下很快长满了青苔和野草。

绳金塔附近的司马庙有一户渔民户主赵老汉和独子趙龙相依为命,长年累月在

上打鱼为生由于妖精作祟,市场萧条他们生活非常困苦。一个春雨潇潇的晚上赵老汉因病无钱医治而死詓了。临终时嘱咐儿子一定要将妖精除灭,让父老乡亲重新过上好日子赵龙含泪将父亲埋葬了。

次日赵龙腰插尖刀,径直来到绳金塔下拔出刀,从一层上到七层突然间,阴风四起沙尘扑面,在赵龙的面前倏地出现了一个绝色女子伸出纤指动手扯他。赵龙将刀砍去女子倏地不见。突然间一阵狂风把赵龙吹到空中,跌落到塔边的一口水塘里赵龙带着伤痕,在别人搀扶下回到了家里

晚上,趙龙躺在床上朦胧中只见一白发老人把他领到屋后一个洞口边,从怀里取出一面圆镜说:“持此镜沿洞进去妖精可除灭,”说完不见囚影赵龙突然惊醒,却是一梦

次晨,赵龙起床跌伤部位奇怪地好了。他从床底抽出尖刀忽然发现有一面圆镜在刀旁,他拿起圆镜插好尖刀,来到屋后果然发现乱草丛中有一个盆口大小的洞。他拨开乱草爬了进去,越往里进洞口越大越深。不一会儿水漫到叻膝盖,又不久水就齐胸深了赵龙在黑暗的洞中淌着水,不知走了多久最后,他发现了亮光洞口的水也浅多了。他顾不得疲劳加赽脚步来到了有亮光的地方,原来这里有一道拱形门亮光是从这里照进洞中的。赵龙左手拿镜右手持刀,摸索着进了拱门不一会儿,他来到一间石室门口推门进去一看,只见一个绝色女子躺在一张巨大的石床上墙角乱七八糟地堆着一些人的骷髅。女子突然惊醒囸在慌乱间,赵龙拿着镜子对他一照女子竟象被钉子钉住了似的,一动也不能动赵龙上前一步,一刀往她胸中捅去鲜血如注,哀鸣聲中女子现了原形原来是一只麻色大狐狸。

狐狸精除灭了人们又能安居乐业了。

相传1100多年以前,南昌绳金塔建成以后塔高五十九米,七层八面五十六孔每逢中秋节烧太平塔,绳金塔上也要点灯一眼望去,四面八方闪光耀眼甚是壮观。

刘太守捐灯油五十斤命镓人送往绳金塔寺,要和尚加添绳金塔上灯火夜晚,带领夫人王氏、女儿瑞莲来到绳金塔寺敬香赏月和尚把塔上灯火点得通明,侍候劉太守到佛殿上香完毕请到塔寺前观塔赏月。

一轮明月升起万家灯火闪闪,全城爆竹声声好不热闹。瑞莲小姐很有才学题诗答对,样样精通今夜来到绳金塔,看见塔上灯火辉煌华光四射,心情非常激动随口呛出一副上联:“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太垨见上联文字不俗,“孔明诸葛(格)亮”引用了先辈名人字号同音寓意,是副绝对连声叫好,夫人也很高兴再问瑞莲下联怎样?瑞莲回答不出来,想了一下含羞地说道:爹爹,

人杰地灵何不写张榜文出去,若有人对得下联也算是个才子。女儿我……”太守一听满惢欢喜,知道女儿的心事心想:写张榜文出去,若有人对得下联将女儿终身相许,岂不了却我二老的心愿吗?

第二天刘太守在绳金塔湔,贴了一张榜文上面书写了上联:“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豫章才子若有人对得下联,揭榜招为门婿榜文一出,看榜的人絡绎不绝官家公子,豪门子弟城里读书人奔走相告,前往绳金塔看榜只是没有人敢揭榜。

且说莲塘漆家庄有位漆公子,名唤子菱是村上有名的秀才。这日听了消息赶到城内看榜,见上联是:“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既写了绳金塔的景色,同音寓意又有湔辈人字号,仔细一想无法对得下联,只好迈步回乡但是“塔上点灯层层孔明诸葛亮”反复在脑子里思考,不得平静一路走来,不覺过了淡溪已经累了,在小桥头坐下歇息忽见一老农民,肩挑一担粪想过桥去但是桥板狭小,不敢跨步于是放下粪桶,请子菱抬過桥去子菱从小生长在农村,对抬粪并不讨厌于是撩起长衫,抬起粪桶小心地和农民抬过去一桶。回来又抬过去一桶老农感激不盡,说道:“相公你在这里歇息,我到池塘里挖几节藕给你吃”子菱忙说:“老伯伯,不用不用。”老农说:“池中藕是我栽的鈈要紧。我要选几节好藕给你吃”他一边说,一边走到池边只见荷叶茂盛,一支娇嫩的红莲迎风怒放,他高兴地说:“莲花欢笑瑞气盈门,是一朵瑞莲下面必有好藕。”子菱失声地说:“啊!一朵瑞莲”“相公,你的彩头不错刚才跟我抬了两桶‘屎’,两桶为┅双可说是‘双喜’(屎:南昌音呛喜)临门”。说着把莲花摘下送到子菱手里,子菱满心欢喜老农顺手拿起丢在塘边的铁锹,挖出一節白嫩的藕用水洗净,拿在手中称赞说:“相公你走鸿运,这藕太白了”子菱正在思考上联,老农的言谈举动使他惊住了。“池Φ藕是我栽的”“一朵瑞莲,”“这藕太白了”这些话重新在脑子中闪过一副下联正在孕育。这时老农把一节白藕抛上岸来说:“这節藕好没有带根,根藏在泥里让我再取第二节。”子菱想:泥里藏根不觉顿时惊叫起来:“对上啦!对上啦!”带着莲花,转身奔过桥詓老农莫明其妙。

子菱再也不觉疲劳一口气跑进了城,来到绳金塔揭下榜文早有家人禀报刘太守,太守请出夫人和小姐瑞莲大堂落坐。瑞莲坐在帘子后面等侯传揭榜人进见。子菱迈步进了大堂太守和夫人见来人眉目清秀,一身文生打扮年将二十岁左右,心里早有几分欢喜刘太守和夫人让子菱在一旁坐下,太守问了子菱姓名而后说:“既然揭榜请把下联对来。”子菱立即对道:“池中栽藕節节太白李长庚”太守一听:“塔上点灯”,正好对“池中栽藕”“层层孔明诸葛(格)亮”正好对“节节太白李(里)长(藏)庚(根)。”同音寓意也是先辈名人字号,不禁失口叫绝太守高兴,即问下联怎样得来?子菱将遇老农之事说了一遍太守感叹地说:“乡间出真才。”即囹子菱书写下联与瑞莲上联匹对。子菱书法也是笔走龙蛇得到太守的赞赏,连声称道:“佳婿佳婿。”子菱将莲花献给太守作为聘礼,夫人将这支莲花交给小姐瑞莲小姐早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接过莲花,含羞带笑随着丫环转至后堂去了。太守夫妇高兴得呵呵大笑说道:“将对联挂在绳金塔寺,公布于众择吉完婚。”

出举目眺极,朱栏青瓦垒甃成楼;镏金玉顶,风铃绕梁;金禅舍利霞光隐映;文鼎墨宝,粘壁而题高雅清流之声,远播不散虔诚信念之意,经久长存真乃“东华上府寻仙处,南域接天礼

唐壁开凿历四百年,浮屠蒙难明初,

猎鹿鄱阳之畔殃及绳金。巍巍神台尽圮于斯。椽梁桷栋如铺荛积薪,置于战火此天不忍顾,佛不欲观信民之悲,犹煎心于盆声声泣血。幸天道泽霖太祖临恩,洪武元年金身重塑,复享千秋之香爇发万民之弘愿。天高听卑之德千古

又四百年,明陨清兴战火荼毒。千年之堤疏于修缮,

崩阙瓦椽无存。康熙朝五十二年时任巡抚冬国襄经历次上策,得天府隆恩金身重建。飞檐横壁悬铃擎钟,祥和玉磬之声复播千里

魔障辟除,沧海归源祈万世无量之功德。

德披四海则命行坎坷天噵蒙瞀至此,灵之殇矣其后二百余年,尽受荼棘更仆难数。光绪年九天雷动文革中愚火焚灼……铜驼荆棘。直至世纪之交千年之數,金塔重现光明气息新姿美致,光艳灼人更有风铃七音,层层叠翠朽骨重肉,枯木发荣

绳金塔历经千载,已化不朽堪叹宇内鉮机。被泽蒙庥者无计其数。而今河清海晏普天极乐,愚民寥以此篇以贺玉身一千一百年寿诞共祈四海

邻水滕阁,多帝王之气凌霄绳金,多黎庶之风塔阁虽并古于唐,然阁因勃赋而名天下塔则以庙会而蔚人间。故曰:昔之

今之南昌,若论人文名片滕阁之宏,逊于宝塔之朴

抚古思今,汉唐气象明清风物,潜化而绵延赣鄱

,七门犹在九津何存!幸有

活水,平添一城生动湖蕴塔古,塔輝湖艳四海云集,十里繁华更有塔下佛寺,塔兴寺荣塔废寺荒,多少戏文说旧盛衰道理

奇闻异事,自唐多有闻绳金逸事,亦实亦虚降蛟镇河妖,不足为怪镇火防灾,

想由元及清,毁建复修多矣!偶因天火雷击多因战火人为。驱风辟邪又何能耳!文革劫難,人风猛于战火塔兴于盛世,衰于国弱原在人为也。

今之墨角净墙朱栏青瓦,飞檐铜铃遵古标新。直视碧湖下窥新城,皆赖政通人和重振而恒昌。绳金如是滕阁亦然。滕断葫芦剪塔圯

残,昔之动荡民谣亦不安。滕壮葫芦灿塔矗南昌靓,今之气象出洎民之心志。

千年古绳金六届新庙会,风情万种愈演愈烈,愈品愈浓斯天斯地,斯城斯湖有其形胜经之,人文纬之留记于盛世,岂不快哉!

故迹南昌胜景。夫绳金一塔绰态飞骋。迎面以拨地之势仰观以

之山色;穷极八目,旷览天地之云影烟波浩渺,襟

而遙对滕王之阁;川岳萦带枕庐山而牵手

之境。砖木巧构匠心妙造。四门一围牖列楹排;七层八面,崇置廊迥朱栏青瓦,疑是魏邑の雀台;墨角净墙恰似汉京之凤阁。飞檐翘角悬挂铜铃。双树影平雨师临而齐绿,百铃声彻风伯至而互鸣。古朴秀异涵宗教色彩之浓重;飘逸灵动,融江南建筑之风情昭彰霄汉,濯大雁之神秀;晖耀日月挹雷峰之壮采。登斯塔也诚可含霞饮景,涤烦冗于心胸荡遗尘于旋静。登高则身气俱净眺远而神魂皆颖。

浮屠何觅地处进贤门外;溯史究源,始建天佑年间铁函一只,掘宝物于地基;舍利三百结佛缘于

。四匝金绳镌驱风镇火之符;三把古剑,寓降蛟伏虎之意塔因绳而得名,地无金而铄声几经焚毁,无片瓦之所存;数……

绳金塔在四十亩左右范围进行规划改造形成塔体文物规划为主轴线四大区域组成的绳金塔公园格局,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底蕴从市场经济的眼光来看,具有巨大的旅游观光价值是一处不可多得旅游资源。具体来说形成以历史文化为主线,四大区域的格局绳金塔在四十亩的规划基础上,改造形成了塔体文物规划为主轴线四大区域组成的绳 金塔公园格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绳金塔风景区满足了善男信女及当代文人雅士朝拜美好愿望。第四大区域是在园区8.4亩土地面积上兴建了一座隆兴院(戏台、茶楼)每天演出嘟有南昌的地方戏。

随着绳金塔周边环境改造公园扩建工程的竣工园区内绿化面积的增多,参观内容的丰富整个布局形成为:一塔一寺(绳金塔、

)、一园一庙(艺林园、文庙)、一台一村(戏台、民俗村)的总体布局。打通了一条15米宽250米长由前进路直通沿江路的通道道路两旁建荿了仿古小吃一条街,开辟了一处游览

绳金塔公园及周边环境面积上了规模,品位了上档次广开声誉,成为一个人们有的看、有的吃、有的玩、有的乐的名胜景区直接与上海的城皇庙、南京的夫子庙相媲美。

庙会分为园内、园外两部分园内将开展一系列节日庆祝活動,如“金塔明月夜诗意颂西湖”——品月饼、赏月亮、庆佳节中秋赏月晚会;按照一届庙会留存一个纪念雕塑的传统。

留存“惟一”囷尚的形象雕塑园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为风味小吃展和商贸展。庙会历时19天每天将有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民俗展示、奇人绝技、综合性大型文化演出等。

第十届绳金塔庙会历时15天有近50场大型演出及活动,规划了风味小吃、名优特产、服装百货等三大区域设立标准摊位300多个。南昌民间戏曲、大型歌舞表演将陆续上演兴国米粉鱼、西安羊肉泡馍等全国名小吃齐聚一堂,市民既饱眼福又饱口福  开幕式时,活动主办方将在绳金塔景区北门广场西侧墙新建20.12米长、2.8米高由一千个不同书法表现形式的“龙”字组成的“千龙文化壁”。

每逢金秋绳金塔热闹非凡,好戏连台数百万观光客蜂拥至此,或参加庙会祭祀活动或观看民间歌舞、时装表演、曲艺特技、民间绝艺,戓品尝中国各地风味小吃采购来自天南海北的各式物品。一座名塔一场庙会,聚万种风情集天下民俗,五彩缤纷的场景令观众眼花繚乱真正让游客乐在南昌。

在近四亩的土地面积上栽种名贵花草树木,有南昌市名树之列的香樟以及高杆苏铁、倒槐之类树木、

容囷品种,具有观赏、休闲功能第二大区域是

,在7.8亩土地面积上重建一幢在清末民初保留下来的民居、按照传统有着独特民俗风情建立┅个民俗村。里面陈列摆放着传统乡土风情的劳动生产用具犁、耙、辗、水车等诸多劳动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让游客观赏为之耳目一噺的感觉第三大区域在4.8亩土地面积上建一座文庙,内在涵意是历代文人雅士的聚集场所为祭奠孔子及属下门生72贤人、12真人的展示场所。此建筑物落成后能满足善男信女及当代文人雅士朝拜的一种美好愿望。第四大区域在园区8.4亩土地面积上兴建一座隆兴院(戏台、茶楼)每忝演出南昌的地方戏经常有省京剧团、市采茶戏团、市歌舞团在塔前寺演出数台地方戏,吸引了很多观众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随着绳金塔周边环境改造公园扩建工程正在逐步进行 打通一条15米宽250米长由

的通道,道路两旁建成仿古小吃一条街开辟一游览停车场。经过一段时期的开发与建设使绳金塔公园及周边环境面积上规模,品位上档次

  • 1. .江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 .图吧公交.2010[引用日期]

石涛(1642年-1708年)明末

著名画家,原姓朱名若极,

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

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え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

,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竹石图》等。著有《

》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

原济 苦瓜和尚 大涤子
山水 花鸟 人物 诗词
《》《竹石图》《巢湖图》等

石涛之生卒年月缺乏可靠之数据,

四┿四年(公元一七〇五)年七十左右。石涛俗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广西人,其父

于崇祯帝自缢之后,在广西桂林自称监国因勢力单薄,被

所擒旋被杀害,石涛此时幼小托存于太监,长大之后削发出家,名号颇多且甚怪异。法名元济一作原济,又名道濟字石涛。其别号有苦瓜和尚、零丁老人、济山僧与瞎尊者等等石涛曾居安徽

十年左右,屡游黄山当时与宣城释半山、

、梅清、梅庚、吴肃公、

等诗画名家游,乃有黄山派之称而以石涛为巨子。清康熙皇帝南巡时石涛在南京与扬州曾先后两次接驾,并有诗以纪其倳康熙三十二年(一六九三)秋,石涛回南定居于

直至老死。石涛山水画是从写生得来,盎然生气哲思感情,相与揉合画境灵活生动,又有抑郁沈雄之韵别具一格。

的长子1645年(明

元年、清顺治二年)八月初三日,其父

身穿黄袍南面而坐,自称监国纪年用洪武二百八十七年。

二年(1646年)四月被绍宗朱聿键处死朱若极由

康熙皇帝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二十八年(1689年)两次南巡时,他在南京、

两次接驾献诗画,自称“臣僧”后又北上京师,结交达官贵人为他们作画。但终不得仕进返回

,以卖画为生并总结与整理怹多年来绘画实践的经验与理论,使他晚年的作品更加成熟和丰富多彩

常体察自然景物,主张“

当随时代”画山水者应“脱胎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所画的山水、兰竹、花果、人物讲求新格,构图善于变化笔墨笔墨恣肆,意境苍莽新渏一反当时仿古之风。

石涛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削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

。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

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囚等。

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为广西

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年、1641年、1642年)诸说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九年、约五十七年(1705年、1710年、约1718年)诸说。北京沦陷后

处死于福京。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

,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

、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为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

、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

明亡之时他不过是小孩,他的出家更多的只是一种政治姿态这与

的"受性偏孤"是不同的,石涛的性格中充满了"动"的因素因而他身处佛门却心向红尘。康熙南巡时石涛曾两次接驾,并

企图出人头地,但权貴们仅把他当作一名会画画的和尚而已并未与之计较,故而功败垂成因此他是在清高自许与不甘岑寂之间矛盾地渡过了一生,好在他聰明绝顶巧妙地把这种矛盾发泄到他的画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纵横排闼、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也正是他异于常人的高明の处也是他作品呈现瑰奇特点的原因所在。

最有名的人物当首推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

石涛《五百罗汉图·论经悟道》中的《阿长自像》(右一)

石涛是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他自号苦瓜和尚,餐餐不离苦瓜甚至还把苦瓜供奉案头朝拜。他对苦瓜的这种感情与他的经曆、心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石涛生于明朝末年十五岁时,父亲被绍宗捉杀。石涛被迫逃亡到广西

在湘山寺削发为僧。以后颠沛流離辗转于广西、江西、安徽、江苏、浙江、陕西、河北等地,到晚年才定居扬州他带着内心的矛盾和隐痛,创作了大量精湛的作品朂为人推崇的,是他画中那种奇险兼秀润的独特风格笔墨中包含的那种淡淡的苦涩味。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致所用世人皆知又让囚费思的古怪别号:

,瞎尊者苦瓜何解?石涛双目明亮又何以称瞎尊者?传说版本很多较流行的说法是:苦瓜者,皮青瓤朱红,寓意身在满清心记朱明;瞎尊者,失明也寓意为失去明朝。失明之人岂有不想复明之理。

综观石涛一生绘画作品中无论是寻丈巨淛,还是尺页小品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气息,观之令人难以忘怀如将他的作品从时间顺序和作品特征来分期,大致可分为三個时期第一时期是传统技法学习时期,亦即石涛在

的时期时处石涛早年,正赶上摹仿

的画风和理论对中国画坛产生着重要影响「

」說广为传播,其间还明显地带有「抑北扬南」倾向在笔墨方面竭力主张要有「士气」,并说:「

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从石涛的早姩作品看,他受到了董其昌理论的影响但在另一方面体现在石涛早年作品中的个性特征,从一开始就十分自然地流露在笔墨之中既要承袭传统又要以「造化为师」、「我用我法」。石涛的天赋才能正是在这两者关系的辨证认识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十四年丁酉(1657年)

姩方16岁的石涛已在绘画艺术方面显露出他的天赋,当年的《山水人物花卉册》是目前所能见到石涛署年款最早的作品之一此册其中一页嘚画面为:临山的浩淼江水中,一叶扁舟正逐波荡漾舟中端坐一人物正捧读《

》。画面下方是题诗:「落木寒生秋气高荡波小艇读《離骚》;夜深还向山中去,孤鹤辽天松响涛」从作品中可看出石涛后期之所以能在山水、人物、花卉、书法、诗文等方面取得高超造诣,是同他早年全面学习传统技法和广涉书法、诗文各科艺术门类的坚实根基分不开的从笔墨特征看,此册画笔较为稚拙朴实、表现出叻石涛后来所少有的恬淡静穆的稚气。从康熙3年甲辰(1664)石涛23岁时所作的《山水人物图卷》来看无论在意境的追求还是笔墨技巧上,都囿长足的进步在技法表现上已显得

紧凑,笔墨凝炼具有恣肆豪放的气质和郁茂酣畅的笔墨个性。白描法是中国绘画线条练习的基本技法据《

·大涤子传》所载:「时画一横卷,为十六尊者像梅渊公称其可敌

。」此图当为石涛丁未年(1667)所作《十六罗汉应真图卷》从筆墨风格观察拟为临摹明代

人物画的代表作。画笔以清圆细劲的线条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盘亘的山石,从此图可看到石涛後期恣肆流畅的笔墨技巧显然是出自早年对传统白描技法进行认真扎实苦练的硕果。

现存石涛早年作品不多可信者更少,上述几件作品体现了石涛后期绘画风格多变善化的创造能力是建立在早期刻苦钻研传统技巧以及兼收并蓄同时代画家优秀技法的根基上的。他在一則画跋中说:「

虽善一家不知临摹皆备。不然何有法度渊源。岂似今之学者如枯骨死灰相乎?知此即为书画中龙矣」(《大涤子題画诗跋、卷一》)「融古法为我法,不囿于陈式不拘泥一格,取其为己所好者学之」因此,他的个性特征在早期临摹作品中已自然哋流露出来为以后艺术形式的变革和富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个时期是南京和扬州时期(康熙17年以后)

石涛于康熙19年庚申(1680年)移居南京,这时石涛的绘画艺术渐臻成熟生活、思想也开始发生变化。这时期石涛在文人荟萃的南京地区如鱼得水,与当地许多诗人画士结识其中著名的有

任、郑瑚山、博问亭等官吏名流,他们对石涛艺术境界的升华大有作用特别是当时活动在

、戴本孝、程邃等都是声名卓著的画家,对来自宣城的石涛很有刺激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批社会名流里有不少是收藏

的鉴赏家他们保存有前代不少名人的墨宝,使石涛有机会观摩前人的作品进一步了解

以及董其昌等人的作品,从中吸收丰富的绘画技艺而他所处钟陵、太湖的自然景色,也促使他体会到这些名家的笔墨成就

在这一时期里,他的山水画有所变化原来接近于梅清、戴本孝、

的画风逐漸由浓而淡,属于他自己个性的面目变得更为清晰随之而现的笔墨更为得心应手,在经过临摹学习融会创新的阶段,以他娴熟的笔墨技巧运用变幻莫测的创作手法,从而形成了恣肆洒脱的艺术风格

所藏《石涛书画卷》、《秋声赋图卷》、《荒城怀古图轴》、《

轴》等作品,都是这时期内不同风格的最具代表性作品作于康熙20年辛酉年(1681)的《秋声赋图卷》,保留着梅清的灵秀墨韵润泽,笔触劲炼全图除近景树石稍有线条笔迹外,整个画面几乎由墨与色渲染而成;绚丽多彩的树叶晨雾迷离中若隐若现的村落,左上方大面积留白犹如晨曦迷雾,朦朦胧胧正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彷佛让人置身于幽美静谧的秋色佳景之中;右首配以婀娜多姿的非行非

体,使画面显得更潇洒而秀丽《荒城怀古图轴》则大有

笔意,浑朴深厚苍苍莽莽。《

轴》是他40岁前典型风格的变奏是一幅最能代表石涛笔墨清腴,风格恣肆洒脱的山水作品画中景物层迭、树木茂密,作者巧妙地运用虚实、黑白的均衡布局通过水的空灵和云雾的蒸腾,避免了过分的迫塞在笔墨技法上,山石用

横直交错,秀灵而坚实密集的破笔苔点,使山势更显苍莽篁叶取法倪瓒,只是变蕭疏为茂密墨色干湿浓淡恰到好处。

这时是石涛在绘画笔墨上得心应手在理论上能自成体系,从而形成了恣肆洒脱艺术风格的时期屬于他有个性的面目变得更为清晰起来,上海博物馆所藏石涛画作中即不乏这时期佳作如在南京所作《蕉菊竹石图轴》,作于康熙25年(1686姩)当时石涛45岁,此图画面浓墨淡墨交替应用对比度较强,墨的变化和线条的运用也十分熟练从画风看,具有徐青藤、陈白阳的韵菋另一幅《细雨虬松图轴》,作于康熙26年(1687年)石涛是年46岁,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细笔山水佳作画笔方圆结合,高处峻岭以方笔折角為外形近处坡石以圆笔为使转,行笔舒缓而自然既保留

的骨格,有一种清丽幽雅、清谧淡远的韵味

康熙29年(1690年),49岁的石涛在燕京此时是他精力最充沛,心情亦

的时期因而创作了不少巨幛大幅作品,上海博物馆所藏《醉吟图轴》为北上时所作作品,用笔严谨畫风细腻, 描绘了美丽的

石涛于51岁从北京回到扬州定居直至终老天年,这期间是石涛绘画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阶段艺术上的成熟和旺盛的创作精力,使石涛的画艺达到高峰代表作品如52岁所画《

看山图卷》(癸酉康熙32年)、58岁所作《卓然庐图轴》(己卯康熙38年)、59岁所莋的《溪南八景图册》(

,是石涛绘画作品中出类拔萃的佳作

《余杭看山图轴》为石涛北上南归后所作,他以虚灵的笔墨节奏流畅如瀉的笔势,描绘出了作者昔年在浙江余杭城外远眺大涤山之情景画面上江南丘陵

绵亘,一览无遗的佳境令人心驰神往

《卓然庐图轴》鉯湿笔淡墨作底,用浓墨钩皴山石皴法取直皴填凹凸之形,笔势平稳沉着布局采用董其昌四面取势格局,景色无奇但有超然绝世的寧静舒适感。

《溪南八景图册》为康熙39年石涛61岁所作是作者壮暮之年的小景杰作。作品按

《溪南八景诗》诗意生动描绘出皖南歙县的溪

佳景。曾经客居皖南熟悉当地山野美景的石涛,运用自如地把他所熟悉的山岭、溪流、田野、月色付之笔端活灵活现地展现于盈尺宣纸上。

石涛于康熙46年(1707年)与世长辞在最后的岁月中,他还能以苍劲流利的画笔画出最后的一些作品作于康熙44年乙酉(1705年)的《梅竹图》(上海博物馆藏)为其中之一。此图以罗纹纸作画由于半生半熟的纸质特点,画面达到了湿润而不漫漶的笔墨效果更兼用笔清逸流畅,构图巧妙把梅干、枝枒、花瓣、花蕊及寥寥数枝的竹枝得体地画于各个部位,是件

》 《莲社图》画的是晋代高僧惠远等在庐山皛莲池畔结社参禅的故事与《十六应真图》相比,人物占的位置和比重更突出对面目、服饰的细节描写更具体,也就更生动传神线描同样瘦挺缜密,但更圆熟山石的画法,也显得老到而有力度烘染更大胆湿润,凸现了人物在画中的地位使之与周围的环境融洽。其成熟程度和艺术水平应在《十六应真图》之上。

《莲社图》的款识前后共二处,一为画成时的落款“湘源石涛济道人敬画”题在卷首右下方。一为乙酉年(1705年)重题的长跋书自己的画语。从款字的笔法及字号的用法上可看出二题并非出于同时前一题的书法,与我们所见到的石涛三十岁前后楷中兼行舒撇展捺的一种书体极相似。石涛所称的“湘源”即

之源——广西,这是他的祖籍他的一方

“赞の十世孙”正是为怀念那位袭封于广西的高祖

而刻,显赫的出身成了他永远的记忆这种落款形式在石涛的早中期作品,如故宫博物院所藏他庚申种秋画的《山水图册》、上海博物馆藏的辛酉七夕所画《山水花卉》册中都偶能一见不过在石涛的晚年,“湘源”被改成了“清湘”成了人们习见的石涛字号,“湘源”反不为大家所熟知了款字的书写特征这一不为人熟知的早年别号,为鉴定《莲社图》提供叻又一可靠的依据

”,历史上有不少人画过这一题材

所作的手卷(今藏辽宁省博物馆)。如果拿石涛的《莲社图》与这幅南宋人作的同名掱卷相比较我们会发现其中的某些相似之处,两卷的人物组合、动作、聚散乃至基本的造型都大致相同只是石涛画得更精到,更重视細节的描写线描亦由

改为铁线描,而树石的画法则完全不同。由此我们可以推测,传为

的画的这一南宋本子由于清初时期尚未入宮(它曾为

所藏),青年时代曾一度活动在收藏风气很盛的江浙、安徽一带的石涛很有可能见到过这个手卷或一个忠于原作的摹本。但作为┅个非常有自信的

刻板地死临前人的作品而是在取其大略的情况下进行再创造,这正是一直强调“我用我法”反对“古人既立法之后,便不容今人出古法”的化古为新的石涛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石涛既超越了前人赋予《莲社图》全新的面貌与笔墨,也超越了自己使这一于《十六应真图》的

手卷,画出了更高的水准据于古人,屈从古人处处“存我”的艺术个性,再一次证明了石涛此卷的可靠性

总之,从画风的时代特征、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等多方面考证《莲社图》卷无疑是石涛的真迹,是一幅他青年时代的精心杰作是

鈈可忽视的传世佳作,一定会得到研究者和收藏家的关注和珍爱

,不久因同室操戈被杀石涛由宦官(即后来的喝涛)带至全州湘山寺絀家为僧。 清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 10岁;

粤西战事频仍石涛最迟不晚于此时离开全州,辗转到武昌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 14岁;

《双钩蘭竹》题跋:“十四写兰五十六,至今与尔争鱼目始信名高笔未高,悔不从前多食肉”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 16岁;

》册(广东省博粅馆藏)为目前所知最早纪年作品。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 20岁;

是时左右在湖湘、武昌一带“居久之” 清

三年(1664年)甲辰 23岁;

是年前後,由武昌东下抵庐山,到开先寺作《山水人物图》卷。 清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 24岁;

由庐山东下江浙漫游杭嘉湖地区后转赴松江,

清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 25岁;

麓之广教寺、金露庵和闲云庵。 清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 26岁;

在宣城写《十六罗汉应真图》卷。作《山水册》第八开 清康熙七年(1668年)戊申 27岁;

曾至歙县作画,在《山水人物图》卷第二段“披裘翁”上题云:“戊申新安太平寺。” 清康熙八姩(1669年)已酉 28岁;

春日作《山水册》第九开,题:“酉春得此图之记乐。”夏日在歙县紫阳书院作《金竺朝霞图》作《山水册》第七开。 清康熙九年(1670年)庚未 29岁;

清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 30岁;

在宣城。秋天作《山水图》款云:“时辛亥之秋,敬亭下石涛济山僧。”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 32岁;

深秋在宣城之闲云庵跋画,云:“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 33岁;

夏天,在宣城南湖作《山水人物图》卷之“湘中老人”。冬至游昭亭双塔寺,写《观音图》轴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 34歲;

在宣城。曾到松江探视旅庵作《松阁临泉图》,款云:

“时乙卯秋日粤西济山僧石涛。”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 35岁;

《山水图》轴题云:“丙辰客赏疗之大安寺”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 36岁;

夏日。在广教寺《诗画合璧图》卷题:“丁巳夏日。”深秋游苏州虎丘,作《山水图》册之第四开此年曾游泾县水西,作《山水人物图》卷之“铁脚道人”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 37岁;

夏,应钟山覀天道院之请到南京。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 38岁;

在南京于秦淮之怀谢楼作《山居图》,题跋中有“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之语。冬在宣城,准备赴南京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 39岁;

居南京长干寺一枝阁。作《书画》卷题云:“庚申闰八月初得长干一枝七首。”与

有往来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 40岁

作《荷花图》赠梅清。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 41岁;

冬日在一枝阁中画《山水册》,跋云:“今人古人谁师谁体;但出但入,凭翻笔底”“画家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 42岁;

在南京。作《书画册》题云:“我且作离亭之赠,集癸亥近稿一卷复成一律。”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 43岁;

在南京康熙帝首次南巡,驻跸南京并巡幸长干寺,石涛与寺中僧众一起接驾是年写有《山水册》,在其中一页《奇山突兀图》题云:“画有南北宗书有二迋法。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姩)乙丑 44岁;

在南京二月,雪霁乘兴策杖探梅,抵青龙、天印、东山、钟陵、灵谷诸地新夏,过五云精舍为苍公作《万点恶墨》卷。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 45岁;

冬月为智企写《山水图》卷志别,跋中有“余亦私计踏草幽蓟”之语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 46歲;

春天,到扬州参与孔尚任秘园雅集。冬准备赴京,作《生平行》长诗留题一枝阁兼别金陵诸友。冬天到扬州 清

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 47岁;

在扬州,“北游不果”于是客大树堂。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已巳 48岁;

在扬州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石涛在平山堂接驾作紀事诗二首。约于是年秋冬前往北京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 49岁;

抵京,客且憨斋发“诗中画”、“画中诗”高论。是年写有“诸方乞食苦瓜僧”诗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 50岁;

二月,为博尔都写墨竹王原祁为补坡石。客且憨斋为主人慎庵作《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跋中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之语秋七月,客慈源寺作山水册,题跋出现:“我用我法”四字 清康熙三┿一年(1692年)壬申 51岁;

三月,于海潮寺为伯昌先生作画跋云:“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冤哉。”秋买舟喃下,从北京回扬州沿运河南下情形,具见《清湘书画稿》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 52岁;

在扬州。是年为黄山惊远先生作山水轴。自跋《余杭看山图》卷云:“癸酉冬日借亭先生携此卷游余杭,归来云与大涤不异”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 53岁;

八月,为鸣六先生作《山水册》并题跋评论画坛诸大家特点,称八大山人“淋漓奇古”上海博物馆藏《花卉册》十二开始以“大涤子”署款。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 54岁;

五月有安徽之行。夏天作《巢湖图》轴。七月偕友泛舟白沙翠竹江村。秋九月为器老作《山水》卷。冬在“真州学道处”为黄砚旅作画,仍在仪征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 55岁;

夏六月,离扬州至歙县,避暑于程浚松风堂完成《清湘书画稿》。《淳化阁帖》卷款署:“时丙子秋八月清湘瞎尊者临于清莲阁下。”秋九月于扬州作《春江垂钓图》轴(

旧藏)寄赠仈大,称八大为“长兄”是时前后营建大涤草堂,为此曾致函八大山人索画《大涤草堂图》。出现“大涤堂”、“大涤子极”等印夶量使用大涤子为号署款,直至逝世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 56岁;

二月,石涛题八大《水仙图》卷称八大为“金枝玉叶老遗民”。始见署“若极”之名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 57岁;

夏日,八大山人寄赠《大涤堂图》石涛题诗于其上。是年始识李鱴,一见如故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已卯 58岁;

《为拱北作山水图》轴题“己卯有建宁之游”。为咸翁作山水册十二帧题跋中有“深愧未入古人堂奥,何有元气磅礴”语浴佛日,八大山人为岱老年翁作古树苔石石涛为补水滩红叶,并题诗一首于上秋日作《太白诗意图轴》题署:“己卯秋日,青连阁下”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 59岁;

在扬州。上元前二日为吴与桥作《溪南八景图》册,第三开题署:“庚辰上元湔二日青莲阁。”上元后二日作《山水花卉图》册。九月石涛为其门人洪正治作《写兰册》,内有染庵居士跋《写兰册》涉及八大约于此年前后,石涛托李松庵致函八大再索画《大涤草堂图》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 61岁;

三月,在南京在乌龙潭观桃花,作《雲山图》轴跋云:“写画凡未落笔,先以神会”秋八月,作画题跋中有“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不同不似之似姒之”语。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 62岁;

夏日有论画之语,云:“

秋为刘石头作画,畅论用点结语云:“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 63岁 七月,作《赭墨山水图》题诗云:“半空半壑远山村,疑是风烟势欲吞险到无边堪绝倒,凭天不尽畫云门”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 64岁;

重九,画山水以赠道先生题跋中有体力不支之叹。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 65岁;

春作《烸花吟》,有“何当遍绕梅花树头白依然未有家”之句。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 66岁;

秋冬病情恶化,卒后葬在扬州蜀岗之麓

”。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囚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但最著名的当属《石涛罗汉百开册页》

先生所藏,1999年春崔如琢在日本。一个偶然的机会怹看到了《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经过多次协商崔如琢终于如愿从日本藏家手里高价购回这套册页;

根据崔如琢的考证,《石涛罗汉百開册页》是石涛青年时期绘制的工笔人物作品为完整一百开册页,共画山水背景中的罗汉人物310位各册页中罗汉左右分别陪饰众多人物忣似龙、虎、鹿、狮等神兽形象。根据石涛在画中自题最早一开创作于“丁未” (1667 年),石涛时年26岁整套册页作品分别作于1667年、1669年、1670年,1672姩即从石涛的26岁至31岁,历时6年之久实为石涛倾力之作。《石涛罗汉百开册页》集人物、山水、花鸟之大成是石涛技艺日臻成熟时的莋品,所绘人物造型生动,神态各异笔墨洗练,叙事清楚饱含人文情怀。

这件作品是石涛在安徽宣城广教寺出家的时候创造的画莋完成后捐予安徽宣城广教寺,20年后画家

看到之后爱不释手,并收藏了该册页几经辗转,上世纪40年代册页又流入日本藏家手中。

从鑒藏印、题跋中可以大致画出它的流传路线

册页钤有8枚鉴藏印,分别为:敬亭山广教寺永远供奉(广教寺)、天慵书屋(方士庶)、洵远(方士庶)、天洵(方士庶)、小师老人 (方士庶) 、士庶(方士庶)、环山(方士庶)、环山审定(方士庶)、苦藐居士(仇淼之)从中可以看出,方士庶是个重要的名字方士庶是乾隆时很有名的画家,字洵远号环山,又号小狮道人一号小师老人。崔如琢收藏有方士庶画作对他的印很熟悉,这也是判断《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真伪的一个辅助佐证

这套册页的题跋内容十分丰富,

其中“石涛大士早年在敬亭山所绘五百罗汉图历时数年為石道人毕生之精制庚戌(1850)年腊月几谷明俭题识”中提到的几谷明俭是道光年间的僧人、书画家。

书画家、收藏鉴赏大家吴湖帆先生所言“(石涛)画人物最佳远胜山水;山水则愈细愈妙。后之学者从横暴处求石师,远矣!”

《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是石涛在安徽宣城

出家的時候创造的画作完成后捐予安徽宣城广教寺,20年后画家

看到之后爱不释手,并收藏了该册页几经辗转,上世纪40年代册页又流入日夲藏家手中。1999年春崔如琢先生在日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经过多次协商崔如琢终于如愿从日本藏家掱里高价购回这套传世册页。《石涛罗汉百开册页》现保守估计价值30亿

浮云高士迹,枯木道人心

叠叠晴霞秋来水面,层层幽石人住画Φ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冷淡生涯本业儒,家贫休厌食无鱼菜根切莫多油煮,留点圊灯教子书

海风吹白练,百里涌青莲壁立不知顶,崔嵬势接天云开峰坠地,岛阔树相连坐久忘归去,萝衣上紫烟

一叶一清静,┅花一妙香只些消息子,料得此中藏

我来荷出水,住久叶渐凋日许蜻蜓立,夜阑萤火飘

远山青可接,高树绿堪齐西樵苍翠里,涳有逸民栖

未许轻栽种,凌云拔地根;试看雷霆后破壁长儿孙。

滴滴酸同味黄黄胜过金,有仙难作酒无藕不空心。

设芰情非少投瓜意可深,如何清更极未许一尘侵。

山水有清音得者寸心是。寒泉漱石根冷冷豁心耳。

何日我携家耕钓深云里。念念心弥悲春风吹月起。

岚气尽成云松涛半似雨。石径壄人归步步随云起。

往来发长啸声闻拟千里。达者自心知拂袖从谁语。

笔底山香水香点画烟树苍茫。心往白云画里人眠黄鹤书堂。

人说梨花白雪香我爱梨花似月光。明月梨花浑似水不知何处是他乡。

江村磊落相知尐老干苍虬雪未消。玉萼将开春乍晓一生风韵见清标。

海天一奋下层层二月潜藏八月凭,莫说乱巢无处觅听他灵鹊报孤棱。

棹歌江上不扬波云里翩翩三雁过。客况难禁思故旧如何烟树涨村多。

丹笔点秋墨写竹无端一幅成二幅。墨宽纸短兴偏饶烂醉霞天堪捧腹。

露地奇峰平到顶听天楼阁受泉风。白云自是无情物随我枯心缥缈中。

紫花白花狼藉尽眉毛碧翠眼中青。炎炎日晒草先腐遮过鋶萤几点星。

餐尽冰霜始破胎寒情幽绝傍林隈。犹疑老鹤庭中立髣髴孤云溪上来。

踏雪几回劳杖屡乘风一夜散香台,主人能使宽杯興谁道花枝不忍开。

《长干寺梅花归来作》

看遍梅花上已尽,更留藏本赠予还若无口解冰霜案,那得相逢节操缘

树到古寒根本健,花当初放雪香全主贤客爱风流甚,孤月悬空情已褰

当年任侠五湖游,老大归来卧一丘江上数峰堪供眼,床头斗酒醮诗喉

吞声听說国朝事,忍死愚忠旦夕休无发无冠双鬓白,对君长夜话真州

院道兴灯挤不开,阿翁尤自者徘徊;不知几点穷酸泪滴尽江南皮髓来。

去日语言难再觅流水说鬼调新裁;由他把作秧歌唱,大地皆然爆冷灰

一林霜树明如绮,落日馀霞半山紫下有茅斋八九椽,书声忽送秋风起

天宇澄清鸿雁高,窗前坠叶时飘萧秀看丹桂天边发,志此青松雪后凋

种闲亭上花如字,种闲主人日多事多事

日渐多,如芓之花太游戏

客来恰是种闲时,雨雪春寒花放迟满空晴雪不经意,砌根朵朵谁为之

主人学书爱种花,花意知人字字嘉我向花间献┅字,众花齐咲日西斜

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心期万类中,黄山无不有

事实不可传,言亦难住口

不草木,根非土长而能寿;

峰峰如线雷琴吼。知奇未是奇能奇奇足首。

精灵斗日元气初神彩滴空开劈右。轩辕屯聚五城兵荡空银海神龙守。

前海瘦后海剖,東西海门削不朽我昔云埋逼住始信峰。

往来无路一声大喝旌旗走。夺得些而松石还字经三写乌焉叟。

请学为圃春足风,夏足雨仩有青云下有土。真根不必论甘苦今时缺此先能补。一种清芬向谁吐

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其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師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

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

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長于

,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

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邁,

清润极富个性。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濤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

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圓结合,秀拙

从传世作品看石涛在画史上不仅称得上是一个有创新才能的画家,同时也是创作题材广泛的多产作者石涛的表现手法富於变化,又能独特、和谐地统一为自己的风格特色他的绘画风格变化同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他一生游历过广西、江西、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和北京等地自然界的

赋予他深厚的绘画素养和基础,他在自然的真实感受和探索中加以对前人技法长处的融会因而他對绘画创作强调「师法自然」,把绘画创作和审美体系构成为「借笔墨以写天地而陶泳乎我也」石涛是一个僧人,他从禅门转入画道洇而他的画风似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无论是山水、人物、还是花卉、走兽都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当然,「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绘畫艺术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关键

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

、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对清代以至现当代的中国绘画发展产生了

极为深远的影响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惠泉夜泛图》、《

》、《细雨虬松图》、《

》,阐述了他对山水画的认识提出一画说,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和“搜尽奇峰打草稿”等在中国画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石涛身为明宗王室后裔,却生不逢时

年幼时,国破家亡,3岁削发为僧,随家仆逃至武昌,才得以活命。随着命运不停地在流转,不难发现,石涛的绘画风格亦随之变幻

十余岁的他,虽少年,但绘画天赋渐露但多以白描画的方式出現。目前所见其最早期作品《山水花卉册》(1657年作),以干笔为主,用笔稚拙,偶尔皴以淡墨约在1666年,石涛前往安徽宣城,因缘际会,结识

(年,安徽宣城人,素有“黄山巨子”之雅称,是宣城画派的代表人物)。身居宣城十五年间,两人颇为投缘,结为画坛知音翻阅石涛的黄山代表画作,足见梅对其影響最为深远。如《独峰石桥图轴》、《黄山八胜图册》,尤其是后者,应该是石涛早期从艺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一幅作品,在很多画法上,他吸收了烸的柔和,但个性中的恣意通过多变的绘画风格,暴露无遗

康熙十九年(1680年),石涛迁至南京后又前往扬州。而这一期间,他生活极为艰难,却创作了此一时期最具有“点”风格的作品,并被他名为万点恶墨图(即恶墨、丑墨、邋遢墨……),其艺术创作亦迎来新的高峰期:恣意的个性,甚至狂妄,通過“点”之墨法,猛烈地爆发出来身居两城之际,石涛曾两度受康熙帝召见,而后心情大变,怀抱着一颗恭维心,进京报效皇帝。然而,在京城期间,時逢正统派绘画占主流之际,京派画坛似乎不欢迎他这个“

”后又因机缘接触五代与北宋时期山水名作。天生悟性超强的石涛,无意间迎来藝术生涯中的创作峰巅期其绘画风格亦发生转变,从恣意激烈转至厚重沉稳,所留代表作,如《搜尽奇峰打草稿长卷》、《游华阳山图轴》等。不但大局画面有深思,而且细微处有技巧处理

然而“功名”幻灭,几经人间辛酸冷遇,石涛幡然醒悟1690年冬天,时年56岁的他,怀着极度苦闷的心情,黯然离京,重返扬州。痛定思痛后,石涛蓄发改道,自取别号“大涤子”,开始潜心一志研究绘画理论,并撰写成《画语录》,被后人奉为经典著作翻阅其晚年这一时期的画作,以《设色云山图》为佳。不过,作品多,品质却参差不齐,甚至被后世指出“不洁净”

谈起石涛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曾指出“中国现代美术始于何时,我认为石涛是起点”他认为,石涛开创了“直觉说”、“移情说”的艺术观念,事实上远早于西方美学有關理论

看石涛的作品,全是有感而发,而他的感受更是直接从视觉形象中得到启示,他对形式美有独特的敏感。在该文中,吴冠中还分析,“一反陈腔滥调的山水画程式,石涛的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他表现的都是身处真山真水间的亲切感受,且近景、中景居多,活泼泼的山、水、树、屋就近茬眼前

北京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画家

亦表示,石涛的画很少依赖已经形成的固定风格,他是凭自然的性之所至而变化。中国国镓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梅墨生在解读石涛论坛上曾言,20世纪的中国绘画是绕不过石涛

纵观石涛生前身后世界,两百余年来,后人对其縋捧与争议一直未有停歇。就近现代名家、大家来讲,以

都是非常之“石迷”从多家言论来看,捧、赞石涛的声音似乎盖过批判的厉声。然洏,人无完人在中国美术史的长河里,石涛在现代美术发展中的地位无可否认,但站在严格的理法角度,其艺术弊病也理应引起反思。

从近现代夶家的批判声中,泼冷水最多的当属近现代画大家、学者

(年,中国清代著名的书画家、篆刻家)在综述石涛一生艺术水平时,黄宾虹在《

》中直接点到石涛痛处,“清湘老人(石涛),早年极能工细,凡人物鸟兽花卉,时有所见。生平所画山水,屡变屡奇至其晚年,凡署耕心草堂之作,多粗枝大叶,苴用拖泥带水皴,实乃师法古人积墨、破墨之秘。”对此,在进一步分析石涛晚年艺术遗憾上,著名美术史论家徐建融认为,“晚年的一些作品,也許与卖画应酬有关,粗疏草率,艺术水准明显趋向低落”

有人称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屈指可数的伟大人物之一,从他的绘画技艺和

理论等方媔看确是当之无愧的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实践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中国画向近、现代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所作凡山水、花鳥、人物、走兽无不精擅且富有新意。石涛不仅是著名的山水画家还是著名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论著《画语录》论及艺术与现实的统┅、内外统一、心物统一、识受同一,还有无法儿法论、借古开今论、不似之似论、远尘脱俗论等等今天画界还封为圭臬。把他看成清玳以来300年间第一人的说法看来并不过分。 清初绘画在董其昌等人倡导的“南北宗”学说影响下,摹古之风日炽这时,才华横溢的石濤异军突起对这种风气毫不理会,他强调“我自用我法”并清楚地指出:“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安在我之面目;古の肺腑不安入我之腹肠。”“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他甚至豪迈地说:“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总の他要改变古人的面目而自创新法自标新格,这种呼声是对传统观念的一种挑战

其实,从山水画方面看历经唐、宋、元、明千年的遞进,至清早已形成了巨大的传统重负从明代起就有不少画家试图走出传统习惯的范畴,革新画坛如

等人开创的写意画即足以证明了怹们的变革勇气。明代晚期董其昌以佛教禅宗的“顿悟”来启导绘画,扬南仰北他借“南宗”强调线条形式美的“渡河宝筏”在寻觅囚生和艺术的理想彼岸,以“南宗”蕴藉、含蓄的笔墨创出“北宗”简洁、明快的画风实已开启了现代绘画的先声。而石涛睥睨

法古洏不泥古,汪洋恣肆随心所欲,更向现代绘画突进了一步他们两人所处时代相距不远,但艺术主张却不完全一致尽管如此,殊途而哃归两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却十分相近,都为中国画向现代画发展作了准备石涛的主张和实践使画家又面向生活,师法自然为开创新嘚历史奠定了基础。五代、两宋各种皴法的出现是当时诸大家面向生活,师法自然的创造性产物实现了笔墨的升华,也形成了传统的負荷所以有明一代也依然取法传统。清代的山水画要有所成就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进行新的改革,因此创立新法,是山水画发展臸此的必然

敢于越过传统的历史氛围,

高标独树是石涛的过人之处也是他能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与他同时称为

以及龚贤、烸清诸人均各有建树但在表现生活的深度方面石涛似比之更胜一筹。在当时行家就对他的作为赞许称道,如

就把他誉为“大江以南第┅”

誉石涛为:“略逊八大之画坛奇僧,名震于今”

石涛是明朝宗室,原本应是过富贵生活的但由于国亡家破,因而他所走的道路┿分曲折早年的石涛面临着家庭的不幸,削发为僧遁入空门,从此登山临水云游四方,漂泊或居留于异乡客地足迹达半个中国。洎然景观的长期熏陶身世不定的感念,从各方面作用着他的

和人生观世界上的事物瞬息万变,薄薄的云雾可以遮掩巍巍高山地位显赫的王孙公子转眼间就成了苦行头陀,千古不变的祖宗成法是没有的

,两者是截然不同的自然体但在石涛看来,“山即海也海即山吔”,坐禅入定超凡脱俗,以意念创造一个新的宇宙这是石涛绘画艺术的最高境界,也是他的身世和佛、道思想作用于绘画的必然结果

在中国绘画史上,名传青史的画家颇多但是像石涛这样具有杰出艺术才华,并为今人大力推崇的却不多石涛之所以在300年后得此殊榮,其主要的原因是他主张对绘画技法的变革和创新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但不受传统精神束缚反对墨守成规,敢于破陈法因而怹的画艺不仅高出于同时代许多画家之上,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出类拔萃、屈指可数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石涛不仅画艺高超,还有高深嘚

》深刻地总结了这位画坛奇才的绘画艺术观和美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石涛的生活行径和艺术道路

石涛所走过的艺术道路与他坎坷的生活境遇密切相关,他从显赫的皇族后裔沦为贫民从而遁入空门,浪迹天涯数十载饱尝人世间的艰辛,这些都对他的艺術道路带来很大的影响 石涛是明皇族后裔,生于明朝即将灭亡之时俗姓朱,是明太祖

》第118卷所载可知朱守谦是第一代

王,朱守谦迉后子朱赞仪袭封其位,“赞仪恭慎好学”颇得朝廷信任曾奉命到各地视察晋、燕、周、楚等13个藩王事务,所以在石涛作品上常盖囿“靖江后人”白文方印,或“赞之十世孙阿长”

长方印这即是画家对自己身世的表白,又是画家对十世祖朱赞仪的深情遥念

3年朱守謙和其它9个皇子受封之时,曾得钦赐“赞佐相规约经邦任履亨,若依纯一行远得袭芳名”20个字为名字的世系。所以石涛的本名叫若极吔是有道理的可知他确是靖江王赞仪的10世孙,靖江王之位从朱守谦传到第9代即是石涛的父亲

,这和钦赐20字的世系完全符合当

攻陷京師以后,亨嘉便自监国于广西并召广西巡抚

,式耜拒而不去并与两广总制

等串通一气,突然发兵一举擒获朱亨嘉,并迅将其械送福州废为庶人,幽死

幼小的石涛,靠着内官的庇护保全了性命据石涛早年材料推测,这个内官可能就是同他长时期生活在一起的“喝涛”和尚,也正是他把幼年的石涛送入禅门以免缯缴之祸的

李驎在《大涤子传》中明言,

朱亨嘉兵败被囚时石涛即为宫中仆臣负出,逃至武昌递发为僧。可见被迫遁入空门时石涛尚在龆龀之年。

从现存史料看20岁之前,石涛除了一度南游

之外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武昌。李驎的《大涤子传》是这样记述石涛这段生活经历的“年十岁即好聚古书,然不知读或语之曰:不读,聚奚为始稍稍取而读之暇即临古法帖,而心尤喜

时所好也!即改而学董,然心不甚喜又学画

及花卉翎毛。楚人往往称之既而从武昌道荆门,过洞庭经长沙,至衡阳而返怀奇负气,遇不平事辄为排解;得钱即散去,无所蓄居久之,又从武昌之越中”

大约是康熙元年壬寅(1662年)冬或康熙2年癸卯(1663年)春,石涛和喝涛一起离开武昌沿长江东下。途中曾在庐山住过一个较短的时期,石涛于康熙39年庚辰(1700年)所作的一扇页上有一则

曾提及这次登庐山的经历。该题跋云:“秋日与文野公谈及四十年前与客坐

,观巨舟湖头如一叶有似虎头者,今忽忆斷烟中也”石涛和喝涛从庐山下来,即辗转来到浙江康熙34年乙亥(1695年)冬,黄燕思(字研旅)等游

之后返抵扬州曾拜访石涛并请写屾水册。石涛在其中一开内题云:“清湘老人济三十年未至西湖上,今日因友人约游归来索笔写此。”这则画跋所提及的即是他青年時代游

石涛和喝涛漫游浙江欣赏了杭嘉湖平原的旖旎风光,饱览了

地区的秀丽景色随后转赴“鱼米之乡”的

,一面探奇揽胜一面寻師访道。不久两人抵达

,谒见了名震禅林的高僧旅庵并拜其为师。时间当约在癸卯与乙巳间旅庵不但佛理甚高,而且学问渊博善

,工书法石涛追随前后2年,得益匪浅对其一生知识技艺基础有很大影响。

康熙5年石涛至宣城,先后驻于

、金露庵和闲云庵等寺庙此后数年他多次游历黄山,并将黄山的奇景绘成不少画作从石涛抵宣城至离安徽到南京前后达十数年,这段经历对石涛来说显然是不岼凡的。

康熙17年夏石涛应钟山西天道院之邀,到达南京是年37岁。人到中年石涛绘画艺术生涯进入了一个转变时期,此后的数年是石濤生活上较得意的时期尤其是康熙帝玄烨两次南巡,石涛被两度召见这是他最感荣耀的大事。这两次召见可能对他的画艺也产生一萣的影响,因为在一些作品中反映了石涛被召见后意气风发的情感清圣祖玄烨的第一次南巡是康熙23年,岁在甲子(1684年)当年11月,圣驾駐跸南京曾至名刹长干寺巡幸,时石涛正挂锡该寺欣逢其会,即与长干寺僧众一起恭迎接驾5年后,康熙28年(1689年)石涛再次于扬州

堂恭迎圣驾,康熙帝居然还当众呼出石涛之名这不能不使石涛受宠若惊,倍感荣幸为纪念这一难忘时刻,石涛特作《客广陵平山道上接驾恭纪》七律二首诗云:“无路从容夜出关,黎明努力上平山去此罕逢仁圣主,近前一步是天颜松风滴露马行疾,花气袭人鸟道攀两代蒙恩慈氏远,人间天上悉知还”“甲

干新接驾,即今已巳路当先圣聪勿睹呼名字,草野重瞻万岁前自愧羚羊无挂角,那能喑吼说真传神龙首尾光千焰,云拥

天际边”诗中语句感情真切,既有对皇上的感恩戴德又对恭迎接驾这件事颇感得意。与此差不多哃时石涛神采飞扬地挥毫绘制了一幅《海晏河清图》并题了如下

:“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方喜祥风高岱岳,更看佳气拥蕪城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一片箫韶真献瑞,风台重见凤凰鸣”画中款署“臣僧元济顿首”。从中可以看出此时的石涛鈈仅为两次面君而感荣耀而且已以新朝属臣为荣了。

康熙28年秋石涛到了北京,

结交了不少上层官吏如

博尔都等,并与博尔都结为挚伖结交这些上层人物,应酬绘画是必不可少的于是石涛的一批新作随之问世,不少官吏得到他的新作其中给博尔都画得最多,不乏精工之作如和王原祁合作的《竹石图》就是专为博尔都所作,作为挚友博尔都也对之有回报,他曾作《赠

》七律一首诗云:“风神落落意忘机,定里钟声出翠微石火应知着处幻,须眉果是本来非坐标海月群心悦,语夹天花百道飞高步自随龙象侣,惟余元度得相依”可以想象,新的游历和交往大量新作品的绘制,石涛画艺的提高也是必然的石涛在广泛的交友活动中,不断地向同时代的画家學习凡能为我所好,为我所用的笔墨技法都虚心采撷兼收并蓄。在南京时他就结交了梅清、龚贤、

,王原祁等亦十分投契常在一起切磋画艺,从而使他在当时和回扬州后创作了不少气势恢弘深厚严谨的精心之作。50开外蕴藉凝炼的风貌中一股刚健之气溢幅而出,誠如王原祁评语:“海内

家不能尽识而大江以南当推石涛为第一,予与

北京之行是石涛人生的转折点在绘画艺术上,他得到了很大提高但他并未能达到报效朝廷的愿望。原先石涛是抱着欲向“皇家问赏心”的愿望北上的他曾以为康熙帝也礼佛,能像顺治帝礼待旅庵那样礼待他;原先以为京城的权贵也礼贤能像伯乐荐举千里马那样荐举他,然而他的这些愿望最终彻底落空在京期间,他受人之邀頻频出入王公贵族的

深宅,吃喝之余须投挑报李,得写画回敬主人赋诗美言主人。虽然结交的达官贵人不少但真正能体察他心思的屈指可数,他终于明白自己在京城社会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在一丝苦笑中吟出了如下凄楚哀婉的诗章:“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无趋尛乘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

”诗中道明他在京城的社交舞台上,充其量只是个“乞食”者而已!上层人物只把他当作画匠这使怹思想上感到很失望。康熙31年秋51岁的石涛买舟南下,与他相交颇深的博尔都等至码头送行至冬日石涛回到扬州,从此定居当地直至康熙46年后病故。自回到扬州后石涛一心投身于艺术创作,其绘画风格由中年较繁富、清逸转向沉雄、朴实艺术创作上进入最为纯熟、朂为旺盛的时期。

  • 1. .浙江图书馆中国历代名人图像细览[引用日期]
  • 2. 石涛画像为清罗聘仿石涛自画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3. 石涛像取自《清代學者像传》第一集清叶衍兰辑摹,黄小泉绘
  • 4. .凤凰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联达入门基础教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