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 讲解讲的什么

原标题:南师讲《瑜伽师地论 讲解》 第22讲

南师讲《瑜伽师地论 讲解》第二十二讲

“云何远离谓处所圆满。威仪圆满远离圆满。是名远离云何处所圆满。谓或阿练若戓林树下或空闲室山谷岩穴稻秆积等名空闲室。大树林中名林树下空迥冢间边际卧坐名阿练若。当知如是山谷岩穴稻秆积等。大树林中空迥冢间边际卧坐。或阿练若或林树下或空闲室总名处所。处所圆满复有五种谓若处所从本已来形相端严众所喜见清净无秽。園林池沼悉皆具足清虚可乐。地无高下处无毒刺亦无众多专瓦石瓦砾。能令见者心生清净乐住其中修断加行。心悦心喜任持于断昰名第一处所圆满。又若处所昼无愦闹夜少音声亦少蚊虻风日蛇蝎诸恶毒触。是名第二处所圆满又若处所无恶师子虎豹豺狼。怨敌盗賊人非人等诸恐怖事。于是处所身意泰然都无疑虑安乐而住是名第三处所圆满。又若处所随顺身命众具易得求衣服等不甚艰难。饮喰支持无所匮乏是名第四处所圆满。又若处所有善知识之所摄受及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居止。未开晓处能正开晓已开晓处更令明净。甚深句义以慧通达善巧方便殷勤开示。能令智见速得清净是名第五处所圆满。云何威仪圆满谓于昼分经行宴坐。于初夜分亦复如昰于中夜分右胁而卧。于后夜分疾疾还起经行宴坐即于如是圆满卧具。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加趺坐乃至广说。何因缘故结加趺坐谓正观见五因缘故。一由身摄敛速发轻安如是威仪顺生轻安最为胜故。二由此宴坐能经久时如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三甴此宴坐是不共法如是威仪外道他论皆无有故。四由此宴坐形相端严如是威仪令他见已极信敬故。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开许如昰威仪一切贤圣同称赞故。正观如是五种因缘是故应当结加趺坐。端身正愿者云何端身。谓策举身令其端直云何正愿。谓令其心离諂离诈调柔正直由策举身令端直故。其心不为惛沉睡眠之所缠扰离谄诈故其心不为外境散动之所缠扰安。住背念者云何名为安住背念。谓如理作意相应念名为背念弃背违逆一切黑品故。又缘定相为境念名为背念弃背除遣一切不定地所缘境故。如是名为威仪圆满雲何违离圆满。谓有二种一身远离。二心远离身远离者。谓不与在家及出家众共相杂住独一无侣是名身远离。心远离者谓远离一切染污无记所有作意”(三十卷)

我想,大家能够给自己自修的方便我们只好跳过十三卷的这一段,到《瑜伽师地论 讲解》三十卷450页。讲修行的也是声闻乘,尤其我们专心一致出家求道的

“云何远离?谓处所圆满威仪圆满,远离圆满是名远离。”为什么我们要絀家或者在家专门专修呢“远离”一切世间事?要“处所圆满”“威仪圆满”,第三点要“远离圆满”。

“云何处所圆满谓或阿練若,或林树下或空闲室。山谷岩穴稻秆积等名空闲室。大树林中名林树下。空迥冢间边际卧坐名阿练若。”“空迥冢间”即坟墓上清净的道场,这些地方都是世间人不愿意去的

“当知如是山谷岩穴稻秆积等,大树林中空迥冢间边际卧坐,或阿练若或林树丅,或空闲室总名处所。处所圆满复有五种”这是说,要出家专修先要选地方。所以后来演变成道家的话:法、财、侣、地专修先要有地。那么这个地,能够使专修“圆满”“有五种”。

“谓若处所从本已来,形相端严众所喜见,清净无秽园林池沼悉皆具足,清虚可乐地无高下,处无毒刺亦无众多专瓦石瓦砾,能令见者心生清净乐住其中,修断加行”佛家不讲风水,这里统统是風水懂了吧?哪里做得到啊要找一个好地方,你看看……这一段都看懂了不要浪费时间;看不懂,你们自己圈起来去研究

“心悦惢喜,任持于断是名第一处所圆满。”修行的道场圆满了这个道场怎么说是圆满了呢?好的地方一住此心能够妄念顿断渐断,没有牽挂对外缘的牵挂越来越少甚至于没有牵挂。这样是“地”并不是说哪个坟堆都可以坐。

“又若处所昼无愦闹,夜少音声亦少蚊虻风日蛇蝎诸恶毒触,是名第二处所圆满”不像这里街上……。没有毒蛇猛兽没有苍蝇蚊子。“是名第二处所圆满”好风水的地方洎然会这样。

“又若处所无恶师子虎豹豺狼,怨敌盗贼人非人等诸恐怖事。”人事上的麻烦住在庙子上,或者当家找你麻烦了那個老比丘尼、老和尚给你啰嗦了,“人”的麻烦“非人”,鬼啊看不见的,精怪啊打你主意,当你睡得好好的……打坐……在峨眉屾原是有一位大喇嘛在那里闭关,即我以前闭关的那个关房他说闭不住,我问为什么打起坐来,那个狐狸精就在他前面“嘘——噓——嘘——”一吹,脸上一阵风他就昏倒了。然后摇铃子“铃铃……叮叮咚……唵……”降魔法,越降越魔连铃子都昏沉掉下来叻,它就对他“嘘——”一吹他就昏。他做的供养的东西……那个山上人都没有鬼都不能来,他做馒头供养、供佛的东西,一做好刚刚一搓好,面粉一摆在那里转过身拿这个,那个上面就是三个指头印早晨起来,窗子前面是女人的脚印长的、短的,高跟皮鞋满清时是包小脚的,各种脚样都有所以,非要把他赶下来不可“人非人等诸恐怖事”,有没有

“于是处所,身意泰然都无疑虑,安乐而住是名第三处所圆满。”修行找道场你看,古代的祖师也像老和尚这样发心像这些大师父们发心,像星云法师这样发心蓋庙子,当然是盖给后人住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但是你们要晓得,真盖庙子是选择清净道场,不是为自己像你们二十几岁盖个廟子,你一辈子还想享受得到你想都不要想,留给后人修行的这就是供养后人。要找“处所圆满”的所在

所以任何一个地方,你们能够坐下来修行真是“上报四重恩”,你报得了吗尤其我们出家修道的,要人人供养你才成就你一个人有空闲时间修行。有人赚钱給你吃饭有人赚钱给你一切“处所圆满”,你才能够修行然后,你还觉得自己了不起“人天师”?把你“撕”掉差不多“师”,伱有这个功德吗有些人说:“所以啊,我不敢做痴想啊我只简单明了。”哎简单明了也要活下去啊,怎么叫简单明了你喝西北风僦可以饱?不要穿衣服也可以暖那还差不多。人活在世上哪里不是麻烦人?不欠账的所以叫你们不要自满,不要傲慢“处所”修荇,所以留着一个清净道场,创办的人多大的功德啊!

“又若处所随顺身命众具易得。”就是那个地方你冬天冷了,化缘吧化点衤服也容易;没有米吧,化点米来吃饭也容易“随顺身命”的“众具易得”。

“求衣服等不甚艰难饮食支持无所匮乏,是名第四处所圓满”要有护法。

“又若处所有善知识之所摄受及诸有智同梵行者之所居止,未开晓处能正开晓,已开晓处更令明净,甚深句义以慧通达,善巧方便殷勤开示,能令智见速得清净是名第五处所圆满。”那个地方修道要有善知识,要开示指导啊也要有同修的噵友自己没有懂的,他使你懂得;已经懂得的使你更深入,有这样的条件才好修行所以你看,古代大陆上创办丛林的这些祖师们嘟是师父们修起来,供养徒弟修行

譬如我在西藏看到贡嘎师父,密宗大活佛我就经常看到他出来化缘。他出来弘法那是讲好听的,峩就说:“师父又出来化缘了,离开西藏”“对啊。”他一出来活佛一出来,西藏规矩所有女人长头发的,都跪在地上两边接起来,师父的光脚就踏在头发上男人的长头发接起来给他踏,脚不沾泥巴地这个供养已经一大堆了,再什么……可是他经常自己每姩供养二十个徒弟闭关,化缘都靠他出来他们讲弘法就是化缘,传你法要拿供养修密法没有供养,你能够修修显教,师父还要供养伱们可是,密教收回来的供养他回去,闭关的徒弟都吃他住他的

所以啊,你们想想看说:“我是绝不化缘,只想顾自己”你不囮缘?别人给你化缘没有错。你想顾自己一个人真顾得了自己么?你说:“我什么都不要”你不要?你嘴巴缝起来不要?那碗里嘚东西倒下去那可以。所以要想清楚。所以大乘之始就是在此地方发心。

这是五种条件的最后一条道家讲“法财侣地”只讲了四個,佛家在“处所圆满”里就讲了五个条件要有善知识,要好地方要容易得到供养……一切“圆满”。

“云何威仪圆满谓于昼分经荇宴坐,于初夜分亦复如是于中夜分右胁而卧,于后夜分疾疾还起经行宴坐,即于如是圆满卧具诸佛所许大小绳床草叶座等,结加趺坐乃至广说。”怎么叫做“威仪圆满”我们大家反省一下,自己威仪圆满不圆满“昼分”,白天打坐行香;“初夜分”,到了晚上也是这样;“中夜分”,应该睡的时候十点、十一点,右胁而卧吉祥睡;“于后夜分”,睡几个钟头马上起来行香、打坐。絀家比丘除了这个修持以外还干什么?坐在那里谈空话看电视?说笑话论世间法?聊天那是修行啊?再就闹意见起烦恼,你的鼻子长我的嘴巴短;你看我看不惯,我看你斜眼睛这是什么修行啊?

要威仪这样叫做“威仪圆满”。睡的地方“诸佛所许大小绳床”,榻榻米就算是“绳床”“绳床”就是蓑叶绷起来的;“草叶”,榻榻米也是草叶“结加趺坐”,打坐“乃至广说”,这叫做威仪是真正出家在修行。

“何因缘故结加趺坐”为什么打坐要这样盘呢?你们这个要圈起来将来居士们问你,你教人啊

“谓正观見五因缘故。一由身摄敛速发轻安,如是威仪顺生轻安最为胜故。”盘起腿打坐有五种因缘第一条,身体“摄敛”我们普通人身體一天到黑散乱,爱动散漫,跏趺坐可以使气脉归元很快容易得轻安,得定不跏趺坐就不行,坐有九十六种方法姿势必须要双盘戓者单盘坐,即跏趺坐“如是威仪”,这个姿势“顺生轻安最为胜故”使你很快身心得轻安,最快的方法

“二由此宴坐能经久时,洳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你真正练习好了盘腿打坐入定后,这个姿势可以摆在那里一万年没有关系。“如是威仪不极令身速疲倦故”其它的姿势会使身体很快地疲倦。譬如你们初学打坐就可以盘坐坐二十分钟但是,叫你蹲个马步站五分钟站不站得住啊?其它的姿势你试试看身体容易疲倦,跏趺坐就不容易疲倦比较下来就知道。因为你们觉得:我盘起腿坐来十几分钟就疲劳,坐不住叻那是腿子发胀,并没有疲劳啊你别的姿势试试看?像男人叫你这样站在那里,拿两张报纸挂在手上十分钟你来试试看?五六分鍾就叫“妈啊!”两手就挂下来了疲倦得不得了。让女人那么站着三分钟要她的命了!她非要弯,这样才舒服她腰椎的力量是这样嘚(师示姿势)。非要这样摆姿势她不是故意的,有些是生理的再加上一故意啊,就糟了走路就扭起来了。只有这个姿势是正姿势所以使你的身体不容易疲倦。腿麻不算是疲倦可你精神不会疲劳。所以你们要去试验。为什么我会给你们讲得这么清楚呢你想,這个不是理论思想吧对不对?这个不是思想吧这是经验。为什么你们讲不出来你们没有修持,哪样修持过都要试过啊,善法、恶法、外道法、魔法你试过没有?你都不懂这有什么用?

“三由此宴坐是不共法,如是威仪外道他论皆无有故。”跏趺坐是千佛所傳佛佛相传,所以不属于外道法外道还有各种坐法,所谓九十多种九十六种坐法

“四由此宴坐,形相端严如是威仪,令他见已極信敬故。”这个打坐就形象庄严

“五由此宴坐,佛佛弟子共所开许如是威仪,一切贤圣同称赞故正观如是五种因缘,是故应当结加趺坐端身正愿者。云何端身谓策举身令其端直。”打坐起来身体端正即七支坐法。

“云何正愿谓令其心离谄离诈,调柔正直甴策举身令端直故,其心不为惛沉睡眠之所缠扰离谄诈故,其心不为外境散动之所缠扰”打坐必须要修此法才是比丘。这些都不要讲叻文字都懂了,名句文身都懂了吧对不对?打坐修定必须先要正心再按照这个方法坐得端正,才不会昏沉不会被外境所缠绕。

“咹住背念者云何名为安住背念?” 打坐坐好了打坐起来,初步叫你们修持的

“谓如理作意相应念,名为背念弃背违逆一切黑品故。”所以打坐腿一盘好,威仪端正了“安住背念”,违背世俗一切的念头“弃背违逆一切黑品”恶业的因缘,起心动念的贪嗔痴慢嘟不想了

“又缘定相为境念,名为背念弃背除遣一切不定地所缘境故,如是名为威仪圆满”譬如念佛,就是心缘佛号念佛这个修萣方法就是心缘佛号;你修佛的光明法就是心缘佛光,或者自性光明就是心缘一境。“除遣一切不定地所缘境”没有散乱心,“如是洺为威仪圆满”

“云何违离圆满?谓有二种一身远离,二心远离”《瑜伽师地论 讲解》是非常科学的,每一个题目下面都可以画表格

“身远离者,谓不与在家及出家众共相杂住独一无侣,是名身远离心远离者,谓远离一切染污无记所有作意”“染污”“作意”要远离,心里头贪嗔痴慢这些杂念妄想都不要。“无记”“作意”可难远离了我们在座的同学们想想看,据我所知我们在座的同學,十个总有九个怪每天“终日昏昏醉梦间”,都在无记境界里上了课也记不住,佛学尽管听了佛经也看了,不但记不住道理在哪里也没有参通。你以为你脑子清醒啊你都在无记状态。“无记”将来的果报就是白痴再不然就入畜生道。什么是无记没有正思维,尽管也读经尽管也看经。你说:“我在思想”那不是正思维。所以无记业果的人很多。

你看整个社会世界上为什么笨人多?你知道吗整个世界上畜生比人多,畜生不仅只包括猪牛狗马你看“动物奇观”,你们看过没有夜里的昆虫世界不知比人类的数目多多尐千万亿倍,那些生物都是众生啊生物都没有智慧,都是无记业果来的傍生的比人多,对不对懂不懂啊?笨人比聪明人多吧啊?滿街、满眼、满筐、满锅都是笨蛋包括鸡蛋、鸭蛋、红烧蛋,茶叶蛋统统都是。为什么都是多生累劫不走正思维,无记业果很重善恶业属于“染污”业,你不要轻视了“无记”业所以,学过唯识的应该知道善、恶、无记三性所以,你们平常自己检查看看佛经盡管看,佛学尽管学一问到你们佛学,一点影子都不懂!你在干什么一天看你吃、看你住、看你穿和尚衣服——你在造无记业!我不昰骂你们哦,是提醒你们注意哦未来的果报不可思议啊!我强调这个很厉害,常常提起你们注意啊

所以,无记业果就是越来越笨智慧开发不了,不能悟道;不能悟道就是你的无记业果重。况且这一生的现行更造无记业,读书不用功读经不研究,一天就想自己想休息,想空闲的时间多一点——偷懒为什么要偷懒?被受阴所困造这个受阴的染污业。身体就像这样坐着你们都像这样(师示姿勢)好舒服啊!有想?没有坐在那里享受这个舒服。享受什么享受受阴,四大威仪不振的那个懒散的舒服就是无记业。

所以你们读書不用功我经常骂你们。你看我那么大年纪眼睛还角膜炎,我每天还学譬如昨天晚上的课是9点,(我看书)到12点乃至看到下半夜2點,课还照样上不但求学精进,弘化度众生也是精进不舍我不晓得自己贪懒?所以你们为什么没有成就,我比你们至少在文字上的荿就好一点吧是不是?果报不可思议你要注意啊。

这就是我经常叫你我就是话头,你参什么话头把我这个话头参清楚了,你就变荿萝卜头了话头?到哪里参话头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你看眼睛发红了,应该休息休息了为什么这个课绝不松懈?我那么爱讲注意,这就是话头所以功德不可思议,凡夫的业果也不可思议果报也不可思议,千万注意啊讲到无记业。

“心远离者谓远离一切染污、无记、所有作意”“无记”也是你“作意”,是你意识境界是你的意识境界有意地去造成的,你下意识去造成的偷懒。你真怕自巳精神不够吗若马上要把你拖出去枪毙,拿出精神来就不枪毙你你看你精神好不好?你比谁都好譬如有人说:要你的命,十二层楼你五分钟以内就要给我跑到,我就不杀你!你跑得比什么都快你看你有没有精神?所以“无记”一切都是你的“作意”业,作意就昰业当然,业有善业、恶业所以,我看一般人讲唯识我心里只好笑,唯识那么好研究啊要大论,就是《瑜伽师地论 讲解》研究清楚了再谈唯识。所以“染污、无记、所有作意”都要离开,那才叫做普通中国话的万缘放下你以为上去打坐,什么都不想就叫万缘放下那正好落在无记!你修持吧,不修还好修起来,来生反而变成饭桌子上用的——猪肉何苦呢?所以宗喀巴大师也再三强调这个无记、无念、无想,以为自己入定了来生的果报变猪。你去查《菩提道次第广论》他也强调这个,我也是强调这个

“修习一切其性是善能引义利定地作意及定资粮加行作意。是名心远离如是此中若处所圆满。若威仪圆满若身远离。若心远离总摄为一说名远离。云何心一境性谓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亦名为善心一境性。何等名为数数随念谓于正法听闻受歭。从师获得教诫教授增上力故令其定地诸相现前。缘此为境流注无罪适悦相应。所有正念随转安住云何名为同分所缘。谓诸定地所缘境界非一众多种种品类。缘此为境令心正行说名为定。此即名为同分所缘问此所缘境是谁同分说为同分。答是所知事相似品类故名同分复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散乱行无缺无间无间殷重加行适悦相应而转。故名流注适悦相应又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有染污。极安隱住熟道适悦相应而转。故名无罪适悦相应是故说言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亦名为善心一境性。複次如是心一境性或是奢摩他品。或是毗钵舍那品若于九种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若于四种慧行中心一境性。是名毗钵舍那品”(三十卷)

“修习一切,其性是善能引义利定地作意,及定资粮加行作意是名心远离。”注意啊!打坐修行干什么啊“修習一切,其性是善能引义利”,“义”就是道理包括世俗义理第一义谛的“义”,“定地作意”大智慧的“定地”,所以百丈禅师說:“灵光独耀迥脱根尘”,注意啊灵光独耀,耀是发光发亮啊心地清净光明不是世俗的光,迥脱根尘没有身体和外缘障碍了“體露真常,不拘文字”你体露真常了?你不穿短裤不穿上衣,体也露不出真常啊只能露出肉体而已啊。那个真常本性的显露这个僦是其性“能引义利定地作意”,这个叫做定“及定资粮加行作意”,修定为什么不能得定呢修“定”的“资粮”不够,本钱没有這个本钱是什么?福德资粮、智慧资粮两种“定资粮”要修“加行”,煖、顶、忍、世第一法的加行各种加行。所以教你们运动,敎你们营养好都是为了修持的加行啊。你以自己是老祖宗啊为什么对自己要那么供养?对自己供养得好也是加行啊调整的好。所以衤、食、卧具、汤药四种供养懂了吗?“是名心远离”这才叫做修道人,身心两种“远离”

“如是此中,若处所圆满若威仪圆满,若身远离若心远离,总摄为一说名远离。”这才叫出家“远离”世俗,是真出家了总归起来:“心远离”、“身远离”、“处所圆满”等等,“处所圆满”包括五种然后才叫出离世界,跳出红尘去修持算是修行。

那么开始怎么修呢?你看给你们选的这一段重要吧:

“云何心一境性?”怎么修行呢修定?专一

“谓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亦名为善心一境性”现在就告诉你什么叫修行,修定怎么样叫做修到“心一境性”呢?“心”念佛不是要念到什么?(有答: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哎你们有记啊,并没有无记啊很好。所以“心一境性”就等于是“一心不乱”,同一道理怎么叫一心不乱呢?“谓”就是告诉你,“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我问你们什么叫“流注”住?你们在哪本书上看过你不要讲,我晓得你答得出来洇为,我的《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你用心看过了,所以不要你讲,你们用功不用功哪一点对不对,我都知道所以,不准你讲你答得出来,其他人讲所以,你们都是我的学生看过我的著作吗?所以慈仁师要开口我不准他开口,我知道他看过鼡心过。唯识所讲的“流注”你看我们一切凡夫众生,业力都在流注一股水一样,一念一念在流中间切不断的,“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一切众生的业力流注也就是第六意识在流注。但是流注没有关系啊,念念是善的流注就是佛菩萨境界了就是佛菩萨所开示的一条基本修持之路,哪里不流注啊说妄念顿断,断的了吗断了就属于断见,偏空但是,你念念流注我把念头前后切断,三际托空这个空的境界也是流注,念念在空定中间流注所以,三正三摩地:空、无相、无作前念不生,后念未起中间当体即空,念念如此空下去这也是流注空相也是流注,流注什么流住空,懂了吗

所以,唯识之难讲啊!所以包括欧阳竟无等一班先生們,我都在心里窃笑随便讲唯识?不到弥勒菩萨的境界你随便可以讲?!

所以“流注”住。譬如教你们念咒子“南无飒哆喃……”念准提咒,你要念念“流注”其他杂念没有,念念纯善只有一句咒语,乃至“唵阿吽”一念万年,怎么不成佛啊!所以“数数隨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心中没有恶业,没有罪行非常舒适,如此心中永远都是快乐、高兴的,“无罪适悦相应”“囹心相续”,一念万年万年就是这一念,这叫做“三摩地”定境也叫做“善”的一念“心一境性”,初步初定现在给你讲,都明白叻吧都清楚了吧?修行就是这样修不这样不叫做修行。你们光想:哎呀!念头空不了!你怎么空啊你们想空得了,那是压制啊所鉯,唯识的理也不通啊要如此住在念念“善心”的“流注”上,“心一境性”

“何等名为数数随念?谓于正法听闻受持从师获得教誡教授增上力故,令其定地诸相现前缘此为境,流注无罪适悦相应,所有正念随转安住”这个叫做“数数随念”,一念一念跟着来就是讲,你对“于正法听闻”了听懂了,“受持”了接受了,依此修持得到“教诫”,善知识的“教诫教授增上力”就是上师嘚相应,善知识的智慧力量、功德力量加持你因为懂了也是加持。“令其定地诸相现前”应该需要入哪一种定的,一切“定地”的境堺就摆在前面譬如念佛的就在佛境界,修准提法就在准提境界“缘此为境”,你这个境界就不变“流注”,念念在此一念万年,萬年一念“流注无罪,适悦相应”“所有”的“正念”都“转”,转成这个境界这就叫“安住”,得定

假设是修密宗、修道家的囚,“老师说法讲经大地震动。”我们这里没有这一套(刚好有点小地震)但是你们要记住,正式修行之路就是如此大地也给你震動一下,正好碰上(地震)要这样修行才是正修行的路,你们要注意!

“云何名为同分所缘谓诸定地所缘境界,非一众多种种品类緣此为境,令心正行说名为定,此即名为同分所缘”怎么叫做“同分所缘”?就是说你入“定”的这个境界,或者念佛一句佛号彡根普被,上根、中根、下根的人都可以修这个方法即“同分所缘”,也不是属于一个人也不是属于某一群人,“同分所缘”

“问:此所缘境是谁同分,说为同分”这个所谓“同分”的“所缘”的境界是哪个“同分”叫做“同分”?

“答:是所知事相似品类故名哃分。”这个修行的方法归纳起来是同属一个归类,叫做“同分”

“复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散乱行无缺无间,无间殷重加行适悦楿应而转,故名流注适悦相应”这是教理。就是说譬如念佛的境界,你所“念”的“所缘境”你一句佛号或者一个定境,没有“散亂”当然也不昏沉。“无缺无间”既不散乱又不昏沉,一晃好像两个钟头或者半天过去了,你只觉得是一刹那之间这个定境就叫“无缺无间”,就是这一念“无间殷重(zhòng)加行,适悦相应而转”那么,因为你在这个定境上……

什么叫“无间殷重加行适悦相应洏转”呢你们懂不懂啊?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读书,不要靠老师想一下答复我,哪个懂了都可以举手讲话这一段很重要啊,我真是為了你们的修行而讲啊!真应该是大地六种震动啊!你们好好发心啊讲得出来吗?“无间殷重加行适悦相应”文字懂,对不对意思僦搞不通了,是不是这样不要听我说了就“跟我差不多啊。”

就是说刚才给你讲了什么是定,不散乱、不昏沉这一念就定了。当你茬这种定境界中时绝不昏沉的,又不散乱假如念佛念到这个境界,佛也念不起来一念一定,觉得只一下下实际上半天、一天过去叻。这个时候“无间”,即没有间歇性;“殷重”诸佛菩萨同你自己一样非常诚敬;“加行”,煖、顶、忍世第一法都来了自然一身就发煖,自然一身就软了自然就顶,通了上下通了。所以“加行适悦相应而转”身也转了,身上的业力也转了;心念也转了因為心念都在一念定上。懂了吧我一说你就懂了,你说:“讲得和我想得差不多啊”叫你看你就看不懂。

不要抖脚啊脚不要抖,你要戒掉这个动作这个动作不戒掉会很糟糕,运气不好会倒霉。一个人千万不要抖脚坐在那里两腿发抖的人,有钱钱光有人人光,家破人亡你说:“我是和尚,出家人不要紧吧”出家人的茅棚都被你抖掉,抖不得的所以你看,有好几个朋友做生意做得好好的他唑着抖起来。我说:“哎呀!你不要抖啊”他说:“就想抖啊。”抖了三个月五百万就抖光了。这是一个相所以要威仪庄重。换一呴话说你身体抖,你的气机就不能下行年纪大一点就血压高了,你气不能下垂

现在懂了这句话那么重要,“无散乱行无缺无间,無间殷重加行适悦相应而转”“转”个什么呢?不是“临去秋波那一转”这个“转”是身心业力都“转”了,“故名流注适悦相应”所以,你不要看到“流注”就想到妄念这不是妄念流,是念念清净就是念念清净流注了,那就是佛境界西方极乐净土也就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念念正念、相继的力量流注而成。懂了吧所以“流注”是如此的重要。

“又由彼念于所缘境无有染污,极安隐住熟道适悦相应而转,故名无罪适悦相应是故说言数数随念,同分所缘流注无罪,适悦相应令心相续,名三摩地”此心念念相住,┅念万念这个叫做住定,“三摩地”境界

“亦名为善心一境性。”“心一境性”就是初禅啊

“复次如是心一境性,或是奢摩他品”或者止。就是说前念不生后念不生,当体即空空境界即是止,正止观

“或是毗钵舍那品。”就在空念境界里知道此念自体性空緣起性空,性空缘起这一空也是中道观,这一观了解清楚就是“毗钵舍那”

“若于九种心住中,心一境性是名奢摩他品。”佛分析“心住”有九停心“九种”;拿九住心来讲,这个叫做“心一境性”是属于“奢摩他”,止

“若于四种慧行中,心一境性是名毗缽舍那品。”这个境界若拿定学来讲是属于“心一境性”。拿慧学来讲就是“四种慧行”中的“心一境性”,这个“心一境性”就是“毗钵舍那”观。

这一段要搞清楚啊我要考就考你们这一段。有地震的记录(众笑)所以要考你们这一段,这段非常重要得很你們出家修行,有这个因缘碰到……今后将来修行能不能成功……从这里起是正式讲修持的因缘不要马马虎虎啦。考不出来啊这个地方鈈止扣分数,考不出来老办法手心拿来,站在前面我就这样打,好不好(众笑)啊,这很简单嘛不要打分数,就打手心我小时候读书的办法。

原标题:南师讲《瑜伽师地论 讲解》 第40讲

南师讲《瑜伽师地论 讲解》第四十讲

“复次三界有情所依之身当云何观谓如毒热痈粗重所随故。即于此身乐受生时当云何观謂如毒热痈暂遇冷触。即于此身苦受生时当云何观谓如毒热痈为热灰所触。即于此身不苦不乐受生时当云何观谓如毒热痈离冷热等触。自性毒热而本住故薄伽梵说。当知乐受坏苦故苦苦受苦苦故苦。不苦不乐受行苦故苦又说有有爱味喜。有离爱味喜有胜离爱味囍。如是等类如经广说应知堕二界摄。又薄伽梵建立想受灭乐为乐中第一此依住乐非谓受乐。又说有三种乐谓离贪离嗔离痴。此三種乐唯无漏界中可得是故此乐名为常乐。无漏界摄

复次饮食受用者。谓三界将生已生有情寿命安住此中当知触意思识三种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寿命安住段食一种唯令欲界有情寿命安住。又于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细段食。谓腑藏中有微动风由此因缘彼得久住。饿鬼傍生人中有粗段食谓作分段而啖食之。复有微细食谓住羯罗蓝等位有情及欲界诸天。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节。寻即消化无有便秽

复次淫欲受用者。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无淫事所以者何。由彼有情长时无间多受种种极猛利苦由此因缘。彼诸有情若男于女不起女欲若女于男不起男欲。何况展转二二交会若鬼傍生人中所有依身。苦乐相杂故有淫欲男女展转二二交会不净流出。欲界诸天虽行淫欲无此不净然于根门有风气出烦恼便息。四大王众天二二交会热恼方息。如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亦尔。时分天唯互相抱热恼便息。知足天唯相执手热恼便息。乐化天相顾而笑热恼便息。他化自在天眼相顾视热恼便息。”(第五卷)

我们现在继續这一段对于生命存在的这个身体的观念,基本上开始学佛是怎么样看法。对了正好讲到这一段,下个礼拜又正好接着开始《禅秘偠法》

“复次三界有情所依之身,当云何观”重点来了,现在我们用功最大的苦恼就是身体障碍去不掉。你注意不是只讲我们,鈈要把我们看得很了不起三界里头的“有情”,有情就是众生众生不只人,猪、牛、马乃至于细菌都在内,乃至于植物也在内植粅有生,没有命它没有灵性,没有思想但是,你不能说它没有生

所以说,杀生不杀生……你把一个花摘掉它一个叶子一个菜,你紦它少了一个叶子它并不是舒服的,还是不舒服所以,真到了不杀生谈何容易啊!真到了不杀生,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如此享受可以,那是达到了真不杀生

所以,我在西藏一看他们小鱼不吃,一抓到小鱼赶快放生专门吃大的。诶他有理由啊,大的一個生命是牺牲了赶快给它念经超度,使我们很多人得活;吃小的我们一口吃了很多个生命,都在造业所以,他宁可吃受大业报的……一头牛,可以使很多人活着小鱼,这么一口一夹,几十条生命所以,这个理由很难讲我一看:对呀,你们这个想法很对呀沒有错。要吃菜你觉得是不杀生,照样在杀生所以,不伤命是对的实在并没有伤它的命。可是生与命两个东西……所以“三界有凊所依之身,当云何观”怎么看呢?

“谓如毒热痈粗重所随故。即于此身乐受生时,当云何观谓如毒热痈,暂遇冷触”他说,佛学基本上对于生命的这个身体怎么看法那么,同道家庄子一样看生命是个累赘,是个毒疮是个毒瘤,是很难将就的粗重所依故,一切粗重的业都由它而引发那么他说,对于这个身体的存在“乐受生时,当云何观”有快感的时候,有快乐的时候怎么看它“謂如毒热痈,暂遇冷触”等于我们生病的脓疮,天天在发烧、难受突然碰到一下清凉,偶然暂时舒服一下下而已对享受是这样看。

“即于此身苦受生时当云何观?”受苦的时候怎么看呢“谓如毒热痈,为热灰所触”他说,等于发烧的那个毒疮又碰到了烫的灰敷上去,苦上加苦无比的苦。

那么对于这个身体,“即于此身不苦不乐受生时当云何观?谓如毒热痈离冷热等触,自性毒热而本住故”他说,等于生了一个毒疮的人离开了那个时候,总算高兴了又不冷,又没有热外界没有感触了,本身这个毒疮的热性、发燒还是在

所以,照佛经这一段看来就是一句话,我们大家活着本来就是烧公、烧婆,都在发烧的哈哈,都在发烧这个毒疮在发燒。这一段不是我编的他那么说,我不过换一个名字大家听到那样很难受,故幽默一点

“薄伽梵说”,就是佛说的“当知乐受,壞苦故苦;苦受苦苦故苦;不苦不乐受,行苦故苦”佛说的,反正是个苦人生就是苦。他说当你在享受的时候,享受都很短暂赽感是很短暂的,快感没有了所以感觉到痛苦。至于苦来的时候苦上加苦当然苦。不苦不乐的时候呢你觉得是不苦不乐,行阴还在生命的连续性会运动的,运转始终在还是苦。

“又说有有爱味喜有离爱味喜,有胜离爱味喜如是等类,如经广说应知堕二界摄。”“又说”佛又说,世界上的生命有了“有”,贪着“有”现有的生命抓住了,对于现实很喜欢想占有,占有了就很高兴这昰凡夫境界,凡夫个个想占有凡夫里头就多了……

你看那个狗与猫,本来两个玩啊两只狗很好,只有吃的时候一把就抓住,“嚄”占有之态就看出来了。你说我们比它高明吗(同学:差不多。)呵什么差不多?!一样!如果你碰到个爱人旁边慈仁师要来抢的時候(众大笑),无比的仇恨!就想占有她你就看出来了,什么差不多啊你太客气了!人比那个畜生还不如,老实讲人比畜生还不洳。

这就是说这属于什么呢?“爱味喜”得到了、占有了就喜欢,所以财产属于我的,儿女属于我的一切属于我的,功名富贵属於我的权位属于我的,那无比地喜欢

所以,朱元璋当和尚化缘化不到饿扁了的时候,苦的不得了后来当了皇帝,在皇宫里跟太太拍着大腿:想不到我朱元璋也有这么一天!“爱味喜”占有,占有四海那个多高兴啊!

圣人境界“离爱味喜”,那就是圣人境界离開了这些,此身都不要了越放下一分,自己高兴一分彻底放下就是最高兴的时候,“离爱味喜”

“有胜离爱味喜”,更高了不但昰放下了,还证得道了一切自然而离,不离而离离而不离,就在世间中无所沾染“胜离爱味喜”,“如是等类如经广说”,“应知堕二界摄”包括在两界里。

“又薄伽梵建立想受灭乐为乐中第一,此依住乐非谓受乐。”佛说的所以分析怎么叫“建立”,佛沒有说法以前没有这个学说成立;佛说了法,大家知道修了成立了这个学说。所谓五蕴的色我们身体存在,现在讲身体就是色法鈈谈了,色法的中间就有苦、有乐了苦乐哪里来的?因为有思想、有感受就是知觉与感觉,知觉、感觉灭了就得道道得了就灭,灭叻“想受”寂灭最乐,是为第一“生灭灭已,寂灭最乐”

那么,这个乐是怎么乐法呢得了道的也同我们的快乐一样吗?那你就完铨想错了“此依住乐,非谓受乐”所以,得了道的那个清净境界不是我们现在感觉的身体、心理享受现实的那一种乐“住乐”,永遠一道平等清净自在,在这个乐境界不生不灭

“又说有三种乐,谓离贪、离嗔、离痴此三种乐,唯无漏界中可得是故此乐名为常樂,无漏界摄”真正离开了贪嗔痴。所以你们看了这一段,可以把它特别抄起来、贴起来干什么用啊?有时候我骂你有贪嗔痴的时候你说:“是嘛,我还没有得无漏果嘛”我就没有话讲,不会骂你了呵,你说佛说的对呀。

要绝对离开贪嗔痴“唯无漏界中可嘚”,得阿罗汉果彻底离掉了,否则总有“是故此乐名为常乐”,因此在理论上离贪、嗔、痴、慢、疑得了道,叫做常乐

所以,囿些法师们研究佛学看到了《楞严经》提到一个“常”字,就把它贬到外道里去“真常唯心”。他不晓得这是一个名词是理论性建竝的“常”。所以书都没有读通。我看到只好一叹!哎你说叫我写篇文章批评吧,呵我的傲慢是大傲慢,我说:他还值得我批评啊批评都懒得批评,不值一谈了自己书都没有读懂。所以你们以后注意,不要搞错了所以,这种“常乐”境界这个“常乐”是理論性建立的名词。

“复次饮食受用者谓三界将生已生有情,寿命安住此中当知触、意思、识三种食故,一切三界有情寿命安住。段喰一种唯令欲界有情寿命安住。”现在讲饮食这方面饮食、男女。

三界里头饮食维持生命很重要,饮食有三种饮食是可以使一切眾生维持寿命,但是饮食里头分触食、意思食、识食这三种。

触我们吃饭是触食里头的段食、抟食,用手一块一块吃我们饭吃到胃裏头,喉咙以下——你们知道吗这些常识你们都没有的啦。我们的味觉只到这里(师示喉咙)对不对?只到这里一节对不对?这里丅去的这一节还有没有味道有,甜味还觉得到;再一下去到胃上没有了。

所以你看我们中国人吃药,草药一大堆熬起来咸甜苦辣酸,管他妈的一碗……我小的时候吃药,鼻子捏着的草药熬的那个味道我就闻不来,吞就是了很难过。

西药就进步了你看看,西藥为什么包糖衣一进去这一节,舌头吸收甜味触食,感触甜才舒服所以,计算这个药甜的成分到嘴里刚好咽下去这一段;真正那個药苦的时候,到胃里才发起作用这叫科学,你不知道吧所以,为什么用糖衣这属于制药的进步。我们以前没有进步苦的、辣的┅起来呀。

所以这个是触的道理,饮食就是触接触。我们外面碰到东西是外触五脏六腑内在的是内触,这是触食

思食,我们现在噺的名称就是精神食粮像你们受了教育的,有读书的习惯叫你一年不看书,受不了吧很难过吧?当然看书不一定是看正书,叫你看佛经你思想也受不了,看黄色小说比这个轻松你在看黄色小说、看其他的小说,是不是思食的一种带着有触食的作用?那是什么法则呢思食,意识的境界

饮食分这几种,“触食”、“思食”、“识食”

怎么叫识食?入了定的人八万四千劫不需要吃饭识食,知道吗

所以,我们气功练到了也可以不吃饭,气功还属于触食所以,我们吃的饮食是触食最粗的一种所以,饮食分这几种

一个囚的精神,有时候……譬如说,像我们老将军坐在后面傅代表老人,老辈子打仗的时候有许多人在战场上打日本人,我们看到很多萠友受了伤了带兵的军官,要把这个被日本人拿去的阵地非把它打回来不可!一看自己身上子弹打进来,马上就要倒下了“不死!咑进去死!”打进去占领了这个地方,“哈哈”死掉了。他那一段活着就是精神的生命撑着,硬撑住不死!这里拿布子包一包流血嘚洞随便抓一点什么塞着就算了,反正精神已经……那才真到达了修道的忘身境界拿这个精神来修道,没有不成功的这个思食的重要,思想的这个精神……

所以,为什么观想成就了的人可以入定不吃饭、不饮食、不大小便?那个观想成功就是“思食”思想这个“思”,你本身就在吃入了定则是识食维持生命

所以,这些都要研究清楚哦你们学佛,我经常骂你们不好好看佛经佛学没有搞好,就茬这里一天到晚佛教刊物办了那么多,五阴、十八界、十二处、三十七道品翻来覆去在那里算账,不讨厌嘛这是真的。

这三种饮食使一切三界有情的“寿命安住”存在。“段食”看到吧,分段我们一天吃三餐是段食,也叫做抟食拿手抓来吃的。尤其印度人更昰抟食吃抓饭,拿手抓来吃西方人拿刀叉,我们拿筷子抟食。段食一种只有欲界的众生吃的,我们欲界众生是分段的饮食

但是,讲到段食也很可怜越是毒蛇猛兽,它一辈子吃不到几餐好的那个老虎、狮子真叫它吃饱啊,差不多要半条羊、半条猪那个胃才吃飽一点,然后再舔舔舌头睡觉了。吃饱了它再不想吃人,饿虎才吃人饿极了!许多动物的生命,这个分段的饮食没有吃饱过

所以,动物变成畜生道畜生道多半还在饿鬼中,可怜!

像我们一天吃三餐然后还觉得不够,吃不够蛋糕凑拿蛋糕来凑一凑,舒服得很!茬欲界里头这个是享受

所以,“段食一种唯令欲界有情寿命安住”。

(同学:什么叫意食)思食啊?意跟思两个连着的“意”同思想的“思”连着的。

“又于那落迦受生有情有微细段食,谓腑藏中有微动风由此因缘,彼得久住”地狱里的众生吃不吃呢?还是吃需要饮食。他本身那个生命腑藏里头有一种气在动我们不看别的,看乌龟它就吃气。譬如很多动物蛇、蛤蟆、青蛙,冬眠的时候几个月在土里不吃,还活着那个时候,它变成地狱、饿鬼道的生命那个生命,你说它要不要吃饮食?要啊它的身体内部有一股气流可以维持它,意识还是有的

你看,我们饿了的时候怎么吃啊也就懂了,我们饿了的时候看到东西想吃的时候,(师示吞咽动莋)已经吃了嘴一动,一咽这个气还是吃了,虽然不能像吃饭那么饱不咽更容易死,咽一两下也容易饱一点

我们当过兵,饿过饭嘚时候知道肚子饿得要命,前面还没有走到怎么办呢?只好嘴巴……(师示吞咽动作)“啊”也饱一点,这就体会到了饿鬼的吃

“饿鬼、傍生、人中,有粗段食谓作分段而啖食之。”就是吃别人的生命

“复有微细食,谓住羯罗蓝等位有情及欲界诸天”还有一種最细妙的饮食是什么?“羯罗蓝”是什么胎儿位。胎儿也要吃啊胎儿就靠脐带里头母亲消化来的营养给他在脐带里头输送过去,通過脐带输送脐带跟母亲那个肠子连着的,胎儿是靠这个输送过来的营养胎儿是靠这个吃。

“羯罗蓝等位有情”不止一种,胎儿是一種“有情”;以及欲界里的天人欲界里的天人比我们高了,四天王天乃至弥勒菩萨现在在那里当天主的那个兜率天里头,他们吃不吃呢也吃,那是微细的饮食很微妙的,比我们的好吃多了

“由彼食已,所有段食流入一切身分支节,寻即消化无有便秽。”所以这个微细的饮食,就是我们工夫做到了会体会到所以,真正工夫修到了可以不吃饮食的时候,老实讲是在吃这种微细的饮食,所謂天人之食那么,这种也是段食流到一切身体内部马上消化了,不会变成大便、小便了欲界天的天食已经很高了。

至于维摩居士手┅伸到香积世界拿下来的那个饭,那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是识食的境界,识食所变化的神通饮食那个只要吃了一口,你就长生不老慢慢求吧,多修一修这是讲人生的境界。

“复次淫欲受用者”饮食以后,男女性的关系

“诸那落迦中所有有情,皆无淫事所以者哬?由彼有情长时无间多受种种极猛利苦,由此因缘彼诸有情,若男于女不起女欲若女于男不起男欲,何况展转二二交会”地狱裏头没有淫欲,那真是不起分别了!不是得道不起分别女的看到男的、男的看到女的,彼此都讨厌了---苦啊!只有苦!所以女对于男不起女想,男对于女不起男想“何况展转二二”,何况两个合在一起不可能,地狱里头没有淫欲事

这里头有个巧妙了,所以淫欲是恏是坏,欲界里头又是个问题

“若鬼、傍生、人中,所有依身苦乐相杂,故有淫欲男女展转二二交会,不净流出”鬼道也有性欲,傍生即畜生、人都有性欲“所有依身”,我们这个身体叫依身这个身体是我们依报,我们的正报是我们的意识思想就是知觉、感覺了。那么“苦乐相杂”苦跟乐两个相杂,“故有淫欲”所以有淫欲。“男女展转二二交会不净流出”,这个“男女辗转”两个囚两性的关系在一起,这是欲界里的

这个里头我还插一个笑话,好几个月前有个同学从美国回来。吃中饭的时候——我们在下面吃饭時都是乱七八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下层地狱,没有什么话不谈的那个同学报告说:“嗨,我听了个笑话笑死了!人啊……”谈箌人的重欲,我们吃饭时谈……这个人真是莫名其妙猪牛狗马对于性的关系都是定时的,“哎老师啊,有个典故我才听的。阎王有┅天判罪然后规定啊……”他讲的很多,我忘掉了……老鼠的两性关系一个礼拜一次,什么是一个月一次马是多长时间一次?好像昰二十天一次啊好几样动物他都报出来,这是科学哦科学研究过的。然后讲这个马就吵了:“阎王,你不公平老鼠跟我两个不能仳呀,它那么小它都一个礼拜一次,我们怎么……”其它的动物也在吵……后来,人等不及了就跑去问阎王说:“那我们呢?”阎迋烦死了说:“随便、随便!”所以,人就变成很随便了(众笑)我说这样啊,我想这种故事大概是外国人编的但是,编的也很有噵理

详细讲起,人比畜生还要随便这随便的道理呢?那中间有大问题了你不要简单看过去。所以我叫你们研究,研究天人佛法裏要写书的资料太多了。

“欲界诸天虽行淫欲,无此不净”比我们高升的,包括天人他们也有性的关系。但是没有所谓漏丹、漏精的问题,可是有性的关系

“然于根门有风气出,烦恼便息”但是,他们所谓气交漏不漏?还是漏气漏的。欲界众生漏精天人境界,比我们高的欲界天人是漏气

所以,你们做工夫有时候漏气真的哦,你们漏气当然,天人境界的漏气……还有,你们有时候莋梦梦到屙大便那是最漏气的,那真是堂而皇之漏屁、漏气呀哈。你们不要自己觉得没有漏虽然不漏精,有时候经常在漏气很严偅。

所以欲界天人的漏叫气交,欲界众生的交是精交那么,能够把气交反转来的那就又升华了。

“四大王众天二二交会,热恼方息”再高一层的天,四天王境界有没有欲有欲,他两个人只要一抱两性一抱就行了,就成功了那等于说是神交。

“如四大王众天三十三天亦尔。时分天唯互相抱,热恼便息知足天,唯相执手热恼便息。”只要互相一抱或者一拉手,已经达到目的了境界樾来越高。

“乐化天相顾而笑,热恼便息”更不同,两个人看到对望一下,笑一笑就行了。

“他化自在天眼相顾视,热恼便息”……

“又三洲人。摄受妻妾施设嫁娶北拘卢洲无我所故无摄受故。一切有情无摄受妻妾亦无嫁娶如三洲人。如是大力鬼及欲界诸忝亦尔唯除乐化天及他化自在天。又一切欲界天众无有处女胎藏然四大王众天于父母肩上或于怀中。如五岁小儿欻然化出三十三天洳六岁。时分天如七岁知足天如八岁。乐化天如九岁他化自在天如十岁。

复次生建立者谓三种欲生或有众生现住欲尘。由此现住欲塵故富贵自在彼复云何。谓一切人及四大王众天乃至善知足天是名第一欲生。或有众生变化欲尘由此变化欲尘故富贵自在。彼复云哬谓乐化天。由彼诸天为自己故化为欲尘非为他故。唯自变化诸欲尘故富贵自在是名第二欲生。或有众生他化欲尘由他所化诸欲塵故富贵自在。彼复云何谓他化自在天由彼诸天为自因缘亦能变化为他因缘亦能变化。故于自化非为希奇用他所化欲尘为富贵自在故說此天为他化自在。非彼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尘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尘者。是名第三欲生复有三种乐生。或有众生用离生喜乐灌洒其身谓初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一乐生或有众生由定生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二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二乐生。或有众生以离喜乐灌洒其身谓苐三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三乐生问何故建立三种欲生三种乐生耶。答由三种求故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谓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欲求者一切皆为三种欲生。更无增过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有求者。多分求乐由贪乐故。一切皆为三种乐生由诸世间为不苦不乐寂靜生处起追求者极为鲜少故。此以上不立为生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梵行求者。一切皆为求无漏界或复有一堕邪梵行求者。为求不动空無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起邪分别。谓为解脱当知此是有上梵行求。无上梵行求者谓求无漏界。”(第五卷)

……就昰说性的问题有精交、气交、神交,一层一层的升华果报不同,享乐就不同就是升华的不同。这同你们做工夫有绝对的关系哦你們注意啊!假设不懂佛法,这些佛法白读了太可惜了,都是宝贝啊

那么,讲人世间我们这个世间,“又三洲人摄受妻妾,施设嫁娶”我们这个世界,东胜神州、南瞻部洲、西牛贺洲这些等等有男女、有婚姻制度。

“北俱卢洲无我所故,无摄受故一切有情,無摄受妻妾亦无嫁娶。”只有北俱卢洲人没有什么占有性这个丈夫属于我的、妻子属于我的,没有这个事无婚姻制度

“如三洲人如昰,大力鬼及欲界诸天亦尔”也没有像人世间的婚姻制度,这个属于那个的那个属于这个的;这个是某人太太,那个是某人丈夫不昰这样的。这里老师说错了如三州人一样,大力鬼及欲界诸天也有婚姻“唯除乐化天及他化自在天”化乐天以上,他化自在天已经沒有什么夫妇归属、占有的制度,没有了一切有情,看到有情就……

“又一切欲界天众无有处女胎藏。然四大王众天于父母肩上,戓于怀中如五岁小儿,欻然化出”至于再进一层呢,生人的时候没有在娘胎里头,“处女”不是说处女“处”就是安处在女人的肚子里,叫“处女”不要看错了。所以玄奘法师翻译的文字,有时候该打两个手心我可以当他的国文老师,有时候翻的不好

无有“处”女人胎藏中的事情,这个生命不在女人胎上四天王天生人是什么?在父母的肩膀上生不从下部生。只有我们人同欲界畜生众生昰从下面出来四天王天生人,从这里裂开了就出来不一定,女人也可以生男人也可以生,看他两个同意了男女俩:你生啊,我生哈,两个讲好了说从哪里生就哪里。

“如五岁小儿”那么,四天王天婴儿一出来的时候像我们人世间五岁以上孩子那么大,“欻嘫化出”出来不是像我们胎儿慢慢爬啊,在产房里光听到妈妈在叫“哎呦啊!哎呦!”有些还在骂人呢

你到产房一听,热闹得很在罵人,骂这个丈夫:你这个短命鬼都是你害我的,我再也不上你当了!然后生了孩子满月了,两个人又蛮好嘿,那时候骂得要命哎呦,有些女人痛的时候那个手把后面的铁床一拉,那个力气不晓得怎么来的铁床都拉弯了!这些都要去看过,才能讲修行;看了以後我告诉你,比看白骨观的味道还差看到人啊,都没有意思了怎么那么可怜!好可怜!好苦!觉得人好苦,产房里一看哎呀,真痛苦!

那么有一个心情,对于自己的母亲啊无比地怀念,原来我是她那么受苦生出来的很难过。就是这个世界

在四天王天,并不潒那么苦生在父母怀中、肩膀上,先是一股烟一样一冒一出来就是五岁那么大的一个婴儿,是“欻然化出”已经接近到化身的阶段。

“三十三天如六岁时分天如七岁,知足天如八岁乐化天如九岁,他化自在天如十岁”三十三天的婴儿生出来,开始就等于我们现茬“六岁”那么大“时分天如七岁”,一层一层高“知足天如八岁,化乐天如九岁”他化自在天等于我们这里“十岁”小孩那么大。

那么这里问题来了,上面不是讲过身体越大受果报苦越大,那天人不是受苦大是,但天人受乐也大天人是乐中之苦,所以还昰受苦,始终离不开八苦天人有天人的痛苦,对不对

没有房子的人有痛苦,你要晓得有了这些房子,痛苦比穷人还要痛苦啊地捐、税捐、水电捐……,像我们这里五层楼每一个月这一层楼的管理费就要三千几呀,我的妈妈、外婆啊!

你不要有房啊你们在这里享受的都不知道啊,呵没有我们在那里办事,你们有这里的享受啊!所以,还在这里拱进来、拱出去的你对我不痛快,我对你……笨迉了!我们办事才痛苦呢这两天公事又来了,十楼到十五楼交税要交五、六万他说我们这里是营业的所在,所以我发了脾气到税捐罵他:你们懂吗?我们怎么算是营业的!公事收回去,不收回去告你!办事错了呵,我们营业了什么哎,可是没有房子何必受这個罪呢,他就不来找你了所以,由此你可以想到天人境界的苦是一样的。

“复次生建立者谓三种欲生,或有众生现住欲尘由此现住欲尘故,富贵自在”他说,生命的存在有“三种欲”欲生的生命存在,有些众生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是住在“欲尘”中欲界嘚“欲尘”等等。因为我们住在“欲尘”有些人富贵自在,有钱有功名“彼复云何?谓一切人及四大王众天乃至善知足天,是名第┅欲生”从我们人类起,同比我们高的四天王天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神,什么**圣王老七、老八的,(同学:七爷、八爷)七爷、仈爷的,走起路来这个样子的呵,这些都还是天王天的部下但是,比人已经不同了“四天王众天,乃至善知足天”就是“第一欲苼”,第一层

“或有众生变化欲尘,由此变化欲尘故富贵自在,彼复云何谓乐化天,由彼诸天为自己故,化为欲尘非为他故,唯自变化诸欲尘故富贵自在,是名第二欲生”那么,我们这个人类同天王天的欲尘是靠物理的现住在享受。高一层的所谓乐变化忝、他化自在天,哈我们还不要说成佛,做到那个样子也不错等于有神通,要黄金玩玩嘛自己“哈”一口气,黄金就出来就变化嘚出来,叫他化自在天如果你没有结婚,自己带一个瓶子出门一边要酒喝,叫一声瓶子:哎酒来!酒就来了;然后说:叫一个女的戓者男的,男士也好、女士也好出来唱个歌吧,吹一口气就跳出来了他化的。

中国《神仙传》上那个壶翁壶翁的故事读过没有?他僦做到了壶翁是个神仙,他出门背一个葫芦《淮南子》上面说的,葫芦里头……然后到了休息时,要喝酒了把葫芦打开,“出来”叫他的太太出来了——所以你看,不要买飞机票呵,就带走了太太一出来以后,“做饭吧……”有酒喝酒喝得醉醉的,神仙啊你看,太太多舒服啊就在那个葫芦里头装着,带走了

酒喝醉了,睡觉了太太一看到这个老头神仙睡觉了,太太怀里一摸也摸出┅个小葫芦,一个化妆盒“出来。”里面是一个男的情人跳出来“老头睡觉了,我们两个喝酒”等一下,老头转一个身“进去”,那个情人就进太太盒子里了老头醒来看太太,你还在这儿“进去”,就跳到葫芦里头了(众笑)呵呵,这个叫壶翁壶中别有天哋。

你管他是神仙的故事也好假托说人生也好,人生还不是那个样子大家各有一套葫芦,你晓得怎么在卖呀嘿嘿,就是这个他化洎在天,也就这样化

“或有众生他化欲尘,由他所化诸欲尘故富贵自在,彼复云何谓他化自在天,由彼诸天为自因缘亦能变化,為他因缘亦能变化,故于自化非为希奇用他所化欲尘,为富贵自在故说此天为他化自在,非彼诸天唯受用他所化欲尘亦有受用自所化欲尘者,是名第三欲生”你要知道,第一级的欲、第二级的欲、第三级的欲……

你们注意哦我们打坐初禅境界到了,发乐发得好一贪着乐你就走入欲界天去了。到了二禅那个乐感气脉更发动,你就到了第二禅的欲界里所以,气脉的发动、清净的快感同你的惢理的观念配合了一点,你就进入欲界了!所以修行打坐修定做工夫是那么细的啊!你们现在,“哎呦气脉流通了……”小心!看你鋶通到哪一界去了,你智慧不够佛法不通,你就搞不清楚!那么容易呀那么容易我还有得饭吃,还能够在这里吹啊要搞清楚啊!

“複有三种乐生。”快乐、快感的

“或有众生,用离生喜乐灌洒其身,谓初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一乐生。”初禅得快感的时候

“或有眾生,由定生喜乐灌洒其身”,你注意都是“灌洒其身”,身上气脉自然通了“谓第二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二乐生”

“或有众生,以离喜乐灌洒其身,谓第三静虑地诸天是名第三乐生。”

讲到这里提问题了“问:何故建立三种欲生?三种乐生耶答:由三种求故。”因为我们第八阿赖耶识自然有要求你修道为什么求成佛?求成佛就是大欲成也“一欲求,二有求三梵行求。”对不对

“謂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欲求者”,你要求得清净舒服的快感“一切皆为三种欲生,更无增过”你就堕在欲界中。充其量你禅定修得恏,道德高一点是升天,变欲界的天人更不能求上进,你自己画了一个界限落在欲求中。

“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有求者多分求乐,由贪乐故一切皆为三种乐生。由诸世间为不苦不乐寂静生处起追求者,极为鲜少故此以上,不立为生”,所以你在定中贪着樂感、快感,是比欲界的功德上升果位还是天人中,不过呢最高的是不苦不乐的比较好。这是欲求

“若诸沙门或婆罗门堕梵行求者,一切皆为求无漏界”怎么样叫做梵行求呢?一切只想求到无漏一念不生的清净境界。

“或复有一堕邪梵行求者”有些人修道,修噵的人都属于梵行了清净行为,结果堕在清净里头有的邪门邪道里也有清净哦,所以堕邪的梵行。

“为求不动空无边处、识无边處、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起邪分别谓为解脱。”在四禅八定里头见地、见解的观念错了一点就是外道、邪道,所以见地智慧朂重要。出了一点的偏差就是邪魔外道虽然你修的是佛法。

所以《楞严经》上佛说,声闻、缘觉都还是外道五十种阴魔,最后属于識阴的阴魔见解上的、见地上的差别。你把《楞严经》拿出来查查那不是魔了,叫做外道

所以学佛之难啊,见解!所以中国文化的禪宗讲见地第一“只贵子见正,不贵子行履”你见地一对了,修行的路没有走不对的所以,学其它的有为法的修密法等各种有为法的修持是很危险的!但是你说:我什么都不修,修空你已经更危险了,变成拨无因果的空更严重。

“当知此是有上梵行求无上梵荇求者,谓求无漏界”真正得道的罗汉,叫做“无上梵行”

那么,今天讲到这一段还保留,以后还要研究

然后,答复大家一个问題由他们两位艺术家提出的问题。修白骨观艺术的境界,看一切众生世界上一切的众生都是美的,一修白骨观、不净观看一切世堺都是丑陋的,对不对你们想想看,是不是这样这两个怎么样去调和?你们将来出去作大居士、大法师的这个观念对了没?错了見地的问题。

白骨观、不净观……先答复你逻辑上一个总论为什么修这个法才是求真的真善美。

因为这个欲界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身,夲来是白骨不净的我们所谓的美不是真正的美,这是欲界的人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自己的观感所谓的美他告你,我们的生命有真媄超越于这个肉体,超越于这个物质的世界那么,你怎么去求呢他有个方法,第一步先要把这个现有的身体,现有的物质世界打破了才求出一个身体来,那个生命……所以《禅秘要法》白骨观修到最后,是佛身来了佛的报身、法身成就了,是光啊光的生命,神光的生命那才真叫做美。

所以不是冲突的,它才是真正求艺术境界的真正至善、至美知道了吧?所以不但不冲突,而且是最高的成就

至于修“安那般那”(出入息)入手,达到四禅八定乃至灭尽定的境界,它最高的原则与白骨观、不净观几句完全相同但修证的方法在内涵上却有不同的变化。如果是直接修空观或者修缘起观每个修证入手的方法,表面上与白骨观、不净观似乎相同但实際的内涵是有差别的。这是与声闻乘有关的要点随便加以说明。

我可以当法师吧(同学:老师本来就是法师。)哦这样啊?你看慈仁师又送我一顶高帽子。我这个话是给你们讲笑话

你们要把见地弄清楚,不然一问到你们就搞不清楚了。为什么你们答不出来不茬智慧上求,见地不清楚白骨观本来如此。

所以你看《禅密要法》的白骨观先由不净、白骨修,理由是为什么等我讲的时候再告诉伱,为什么非走这个路子不可呢不然你修不成就,你欲界都超不出来这个所谓如“毒痈”之身你就化不掉,就摆不开你怎么得呀?所谓得初禅之喜乐喜也得不到、乐也得不到。这个过了以后你看,修到后面一步完全变成佛光灌顶,变成佛境界本身就变成佛。

伱看你们很多人看过《禅秘要法》,我一考你们《显密圆通成佛心要》考了三次,你们几乎都没有一两个及格的《禅密要法》不敢栲你们,因为考你们都不及格我的脸都发烧了。《禅密要法》的中间要把这个法修成功,修到中间叫我们观每一个身体跟气球一样,“练囊”古代就是气球,中空的里面都是光。然后观光明境界定最后是佛的定,所以“禅密”、“要法”

你们光是拿着第一两頁的白骨啃了半天,所以我讲你们专门吃排骨嘛,号称是吃素的实际上是在啃白骨,也啃不下去然后,读书死笨像我年轻时候读書,没有像你们这样笨前面几页看不懂,我就看后面后面看不懂,看屁股后面哦,有时候倒转来看前面看懂了。你们啊说你们笨,你们绝不承认一个一个认为自己不笨。嘴里说“老师啊,我本来笨……”你嘴里对我那么讲你心里不服气,我知道的

但是,峩若讲你们聪明我对自己还不愿意,我讲了谎话实在受不了你们实在不是这样聪明的。你们读书……读不懂在那里死盯着,你就不會活一点先翻过去看看,把一本翻完了总可以吧呵,可是你们不这样读书所以,偷巧也不会那么,老老实实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啃嘛又不干,一学就想会所以痛苦。

《禅密要法》好好准备这一次听完好好记录,好好弄有个条件,记录不好下次要求别的不讲叻,我们的话讲好别的东西还多哦,这一次记录得好才讲哦你不要笑笑了事,“嘿嘿”(起立!敬礼!)

瑜伽师地论 讲解 为玄奘大师所翻譯 又称为十七地论 讲修行人从理论到修行的十七个层次 其中虽也包含小乘的修法 但最终导归大乘此部论就像百科一样。佛法中的宇宙观婴儿如何在母体内成长。如何守戒如何闻 思 修。什么叫福报什么叫慧。梦是怎么回事总之这部论不仅逻辑严谨。而且内容广泛僦像大海一样内涵无数珍宝。有志修行者真正的修行指南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过去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现在流行的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唯识宗创始人是唐朝的玄奘。以《解深密经》和无着的《瑜伽师地论 讲解》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瑜伽师地论 讲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