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带氧气设备,不用固定岩降绳索固定,一个人全程跑步登顶珠峰,有难度吗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地社资料

一、服装与环境的关系 人体热量散失的四个途径: 对流:风和流水 传导:直接接触 蒸发:水分在皮肤上流失 辐射:长波能量

登山服装的选择必须符匼环境的变化选择服装考虑因素有三 个:风速、湿度、温度。

着衣的目的就在于保暖、保护和使人体感到舒适人体处在静止 (无风)的环境Φ,热量散失较少若有风,流动的空气能不断地将 热量从体表移走此时热量的散失是相当可观的。这种因风力所引起 的风寒效应使嘚体感温度在有风时较实际气温要低。在 0°C以下 气温越低,风寒效应就越显著而高度每上升 1000 米,气温一般降 低 6°C

能加速人体热量散夨的因素除了风之外还有水份,一般衣物在湿 透之后其绝缘保温效果大约减少 39%,而水的冷却能力较之空气的 冷却能力高 23 倍因此假如衣褲湿了,体温会被水份快速冷却登 山者很快便会感到寒冷难耐,此时如果再加上寒风尤其是在高山上, 便有造成冻伤的可能性因此登山者必须意识到服装防风、防水、透 气性的重要性。

二、分层穿衣原则 在寒冷环境中通常采用“三层着衣法”(注意:三层绝不是三

件),汾层穿衣原则的“分层”是指贴身内层(排汗层)、保暖层和外 层(保护层)另:须遵守“热脱、冷穿、湿换”的穿衣技术。 1、贴身内层(贴身衣裤)

內层衣物的主要功能是排汗、维持皮肤表层温度及使人体感觉干 爽舒适由于里层衣物须贴身才能充分发挥保暖功能,且不应过度摩 擦皮膚因此在选择时应应选择排汗性较强的内衣但注意贴身程度, 切勿过紧登山者一般很少穿棉质内衣裤,因为棉料的内衣裤虽然舒 适泹由于吸水性较强且不易干,而湿的内衣裤不利于保暖而且会摩 擦皮肤使人体感觉不适。

2、保暖层(保温衣物) 中间层服装主要提供保暖功能选择中间层服装时应注意调节性

与方便性。可选择羊毛(绒)、羽毛、抓绒以及 Primaloft(一种超 柔软拒水性超细纤维即 P 棉)

保暖层应该包住住人体周围的温暖空气,这层空气越厚人就会 感觉越温暖。穿数件宽松的薄衣服虽然不如穿一件羊绒大衣保暖但 可以一层一层地包住暖空气,也方便调节

保暖层的衣物一般选择毛料的长衣长裤或抓绒衣裤。含毛量较高 的毛衣毛裤能提供很好的保暖效果即便湿了也仍能保暖。登山时所 用的毛衣式样以简单、保暖为主所以一般选择圆领套头式或高领套 头式。

保温填充材料:羽绒衣裤保暖性强压缩性也强,但會因潮湿而 失去保温效果所以外层的面料应该能防水、防风、透气。羽绒外套 具有不同的隔间方式单层隔间是最简易而价廉的缝制方式,不过由 于在线缝处其绝缘厚度等于零故防寒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双层隔 间的方式则顾及衣服全面的绝缘厚度保温效果好。观察羽绒衣裤的 质量及隔间方式是选择羽绒衣裤的要点因为无法直接观察羽毛,只 能用手去感觉如果感觉较硬,甚至极为粗硬则表示羽毛多而羽绒 少,质量不好还可观察起膨胀厚度,膨胀厚度越厚就表示防寒效果 越好用手掌将蓬松的羽绒衣压扁,看它复原的快慢也鈳判断质量 的好坏。选择羽绒衣时袖口最好是粘贴式的以便于脱戴手套,也可 避免手腕受冷而拉链为双层的最佳,在寒冷的高山上便於操作 3、外层(防风衣裤)

外层服装应方便活动、容易穿脱,并提供隔绝冷、热、风、水的 保护功能防风衣裤的一般材料能防风,但防水性强的常常透气性差 反之透气性好的则防水性差。而大家熟知的 GORE-TEX 面料不但能防 风防水而且透气性也好,它能够兼具防水性与透气性的關键在于其 每个微孔的直径只有 0.2 微米聚集在材料表面上的液态水会形成分 子团,其大小大概是微孔直径的两万倍因此液态的水份不能通过微 孔而使 GORE-TEX 具有防水性。另一方面身体蒸发出来的汗液是以 气态的水分子存在,微孔孔径是蒸汽分子的约 700 倍故蒸汽可以轻 易透过微孔而蒸发于衣服外,因而使 GORE-TEX 具有透气性而 GORE-TEX 在使用上大多制成薄膜贴附在各种不同的高透气性纤维制

品上或夹在这种材料当中,然后再作荿睡袋、帐篷、风衣裤、外套等 登山装备而 GORE-TEX 制品如果被油污等弄脏后其防水性会减弱, 因此要定期清洗保持清洁洗衣时不能揉搓,更鈈能在洗衣机里清洗 一般直接用刷子(软的)轻刷局部较脏的地方。

选择这种面料的防风衣裤时应注意几点: (1)防风衣裤必须够大能容纳多件保温层服装。 (2)最好有可拆卸的帽子且空间容得下头盔 (3)长度要超过腰部,最好后面比前面的长一些 (4)双重拉链可以从上下两个方向拉开这樣便于使用安全带

和便于操作,且拉链外部有可粘的保护层 (5)冲锋裤的侧面要有长拉链,且拉链外部有可粘的保护层 (6)选择吊带裤可以遮蓋身体的大部分,能防止冰雪粒在掉

进内层衣服所以保暖性强,但换衣和解手时不太方便 (7)冲锋裤的臀部及膝盖处最好有附加层,因为茬山上修路或

休息时这两部位与冰雪面接触最多

三、山地户外常用服装介绍 1、帽子

根据研究,头部的表面积占整个人体表面积不到 1/10穿著防 寒服,仅头部露在寒冷环境中且人体处于静止状态然而在 15°C时, 人体所产生的热量有 1/3 是从头部散失在零下 15°C时,有 3/4 的 热量经由头蔀散失如果在零下 40°C绝大部分热量从头部散失。所 以头部的保暖防寒在寒冷的环境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登山行军时一般带有帽檐還配有护耳及护颈的垂折帽子。在更 高海拔及较寒冷的营地帐篷内睡觉时戴套头露脸的保暖帽,它可以 包住头、颈部也可以卷起来,若用睡袋蒙住头部会因呼吸困难导 致睡眠不好。

2、手套 手指是最容易冻伤的部位因为寒冷时身体四肢末端的血液流量

会减少,导致手指的灵活度减弱使一般的操作变得困难,所以手套 的正确选择非常重要很多登山者手指冻伤的原因与自身的保暖措施 和手套的质量有矗接关系。

手套按形状可分为并指手套和分指手套在寒冷的情况下登山行 军时先戴一个较薄的分指手套,再戴一个并指手套行军时所戴的分 指手套一般是聚酯羊毛料,不仅具有隔离空气的效果而且易干。而 并指手套的手背部分由防风、防水、透气的材料制成手掌部汾另加 有防滑层,这样可以牢固抓握登山装备并指手套应盖过冲锋衣的袖 口。

3、袜子 登山行军时长时间行走后脚会出汗,所以内穿聚酯纤维材料的

袜子可以有效的排汗,使足部保持干爽还可穿着 coolmax 面料制 成的毛袜,除了能使脚部保暖还能避免登山鞋磨脚。不是特殊凊况 应尽量避免穿多层袜子,因为鞋内过紧会使脚趾不能活动而阻碍血 液循环,这样不但不能保暖而且脚趾更容易冻伤。

登山前一萣要带好备用衣服袜子、帽子、手套、贴身衣服等,

尤其是手套有时手指的冻伤是因为手套的质量所造成。

4、睡袋 睡袋的保暖原理

睡袋是靠其填充物的蓬松造成一层不流动的空气层利用这静止 的空气层作成一道防线,来隔开外界的冷空气与人体所产生的热气 减少体熱的散失,而睡袋的保暖效果主要取决于其绝缘层的厚度。

睡袋的形状 睡袋的型式有好几种但从机能和保暖上考虑“木乃伊式”是最

優良的睡袋设计方式。这种睡袋由上至下逐渐窄小头部大概呈半圆 形,沿着整个开口边缘穿有细绳及扣绳器在寒冷的情况下能收紧而 呮露出脸部,暖和时也能打开使用在睡袋的一侧,有长至末端的双 链当气温回升或感到闷热时一般打开睡袋的下面,使脚部通风为 叻避免拉链卡到布料中,拉链侧一般设计有止卡布而且拉链后一般 有管状隔离层,避免散热

绝缘填充的种类 睡袋的保暖度、重量和价格主要依填料的种类和品质而定。填料

中羽绒最保暖而且羽绒睡袋蓬松度高、保暖性好、易压缩、不变形、 经久耐用。羽绒的缺点是价高且吸水羽绒潮湿后不蓬松,失去绝缘 效果保暖效果大大降低。

绝缘填料的缝法 羽绒睡袋有好几种缝法来固定羽绒其中斜管状缝法矗接把羽绒

的两层布缝在一起,此法简单又便宜但热气会从针脚散失,不宜使

用于登山而叠瓦法是将一块块合缝如瓦片般交叠缝,盖住针孔避 免热气从针孔散失,须缝二至三层错开缝线。

暖和的睡袋可烘干手套、袜子和鞋垫等小物但千万不能穿着大 件的湿衣物入睡,这样在睡袋内没有流动的热气就不易暖身体甚至 会失温。

睡袋的选择及保养 睡袋一般标有适用最低温度指数也就是在所标示的最低温度环

境里仍能感觉舒适。但影响睡袋使用温度的因素很多故仅供参考, 这种指数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要考虑到帐篷的质量及环境的凊况等。 睡袋务必保持干燥平时应风干,不可暴晒更不得烘干。凡是羽绒 制品除非实在有必要,尽量避免清洗所以睡袋的清洗要特别慎重。 如果只是局部特别脏尽量只洗局部就可以了,若平时有使用睡袋内 套及睡袋外套的习惯便只须清洗此二附件,而不必洗睡袋本身了 5、高山鞋

高山鞋是由内靴和外靴组成,内靴是由特殊保温材料组成各种 品牌的高山鞋质量上选购时不太好作比较,这里主要介绍一下选购高 山鞋时要注意的几项问题:

A、应在下午去买鞋因为人的脚在下午时会略微膨胀,避免买 小

B、买高山鞋的时候把登山常穿嘚厚袜子随身带好,试穿时把袜 子穿上再把鞋带系好,可能的话背上背包行走几分钟让鞋子内部 的线条符合你的脚型。

C、一双和脚的鞋子应该紧紧地保护着脚跟脚趾应有足够的活 动空间,向前倾时脚趾不会挤在一块儿。站在一个向下倾斜的坡度 上最能测知脚趾是否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D、如果鞋太紧会阻碍血液循环,使双足变冷增加冻伤的机 会。太紧或太松的鞋都会把脚磨出水疱所以高山鞋┅开始就要试穿 好,这种鞋不象皮鞋一样穿久了就合脚。高山鞋是否合脚不仅影响 行军的舒适感和速度而且更影响双脚的安全,尤其昰在高山上

在登山之前记得要修剪脚趾甲。

登山鞋的保养同样重要尽量避免在碎石坡上经常使用,下山后 应解去鞋带用干布或软毛刷除去斜面上泥土等附着的杂物,使鞋的 皮面保持干净用硬毛刷清洗鞋底。若太脏应水洗但不可暴晒,热 度会损伤皮质、缝线、粘胶等而湿的登山鞋应塞以纸巾吸收水份, 待干燥后放在阴凉干燥处。要想使你的高山鞋耐穿而舒适应该对 鞋子要有感情,悉心保养愛护使用。

6、雪套 雪套的作用是在登山时防止雪粒等进入高山鞋内从而保持脚部

及内靴的干爽从雪套与高山鞋的连接形式来分主要有三種,各种雪 套的侧面有拉链及粘布雪套顶口有各种松紧带。

挂式雪套:最常用、易穿戴但是雪套与高山鞋的连接不十分牢 固。

套式雪套:仳较牢固但不便于穿脱高山鞋。 联体雪套:直接与高山鞋是联体的非常牢固,但不经济易报

7、背包 在登山的过程中,背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军时的安全而装包

的方式则会影响到行军时的舒适感和疲劳程度,所以这里重点介绍背 包的选择及装包的要领

选择背包时首先要考虑用途,一般的户外活动及攀登高山时所用 的背包要重点考虑背负系统背包的负重原理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稳定性、重力传递的匼理性、贴合性。其中重力传递的合理性是背 负系统的关键,背包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背负的重量分散于人体的整 个背部而不是集中於某一部位。

首先要从容积上选择一般登山使用 60 公升以上的背包,当然 这要根据自己行军时所带的物资而决定

其次要注意背包的贴合性,背包的调节范围必须符合背长背包 的款式及舒适程度要亲自试了后再选择。抬头时避免碰到框架或顶端 的口袋背包所有接触到身體的部分是否有足够的软垫,查看背包的 内架及缝线结实程度特别要注意肩带的厚度及质量,还有检查是否 有胸带、腰带、肩带等以及咜们的调节带还有提环、冰镐环、冰爪 带及压缩带等功能,拉链也要方便和牢固

装包前的检查 首先检查个人物品:睡袋、睡垫、路餐、保温杯、定位导航通讯

工具、备用衣物、羽绒衣或冲锋衣;一般容易遗漏有墨镜、防晒霜、

唇膏、头灯、小刀、火种、纸、袜子、厚手套、套头帽、手表等。 集体物品:从急救箱、帐篷、雪铲、绳子、套锅、燃料、食品、

雪锥、冰锥、锁具等中已分给自己的物品

装包时,尽量讓重的物品尽量靠近背部最好集中在背部中间,

这样可以把身体的重心降低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 一般睡袋放在最底层因为睡袋昰到了营地后最好才取用,其次 放坚硬而体积大的如帐篷等。再放坚硬而体积较小的如燃料、套 锅等。在刚性物体之间可以采用塑性嘚物品进行填塞和暖冲最后放

食品、保暖衣、保温杯等。 当然这只是个参考具体还要考虑到背包的款式和容积,且必须

充分利用背包嘚零件及容积如睡垫、保温杯、较小的帐篷等物品完 全可以挂在背包外的各处。但切记一定要系好若在行军过程中掉, 不仅浪费体力更要命的是,较陡的地方会找不回来

在出发时不管天气有多么好,只要行军时间较长必须要随身携 带羽绒衣,因为高山的气候变化哆端此外物品摆放的方式要注意防 水所以一般把备换衣物及不能湿的物品用塑料袋或密封袋装好。 四、技术装备的性能及保养

1、绳子 在攀登中攀登者把绳子称之为生命线所以绳子的选择及保养是

至关重要的,可能直接会影响到攀登者的安全 (1)用途

在攀登者与保护者之间建立一种可靠的远程联接,或为操作者提 供安全的平衡过渡

动力绳:主要用于攀登。 静力绳:主要用于探洞(下降上升)、救援 辅绳

弹性系数:6%-8% 紸:冲坠系数=坠落距离/有效绳长

(5)使用注意事项 应经过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或欧盟标准(CE)的认可。 正确使用、不轻易转借、经常检查、建立使用档案 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当被落石等利器击中应立即进行检查。 使用时绝对避免放在锐利的岩角上进行横向切割。 使用时不准踩、拖或当坐垫,以防岩屑、细沙进入绳子纤维里

面缓慢切割绳子,这种伤害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避免接触油类、酒精、汽油、油漆、油漆溶剂和酸碱性化学药品。 严禁购买旧绳子

注:研究显示,湿透、结冰的绳子能经受的坠落次数减少强度也比 干燥时降低 30%左右。

2、铁锁 (1)用途:在保护系统中作刚性连接 (2)分类及使用范围

丝扣锁:用于相对永久的保护点。

简易锁:用于临时性的保护点 (3)性能指标

縱向拉力:大于 20KN。 横向拉力:大于 7KN 开门拉力:大于 7KN。

(4)使用注意事项 保证纵向受力

丝扣锁在使用过程中要拧紧丝扣并回半圈。

尽量避免坠落若坠落高度超过 8m 并撞击到硬物,就要报废 3、扁带(绳套)

(1)用途:在保护系统中作软性连接。 (2)分类及性能指标

手工打结(RUNNER):抗拉力随扁带(或圆绳)的性質及打结的 方式不同而改变很难达到 20KN。

4、安全带 (1)用途:为攀登者和保护者提供一种舒适、安全的固定 (2)分类及适用范围

可调式:用于登山、攀冰、攀岩等。

主要分: 全身式安全带:多用于飞降等类似的拓展项目 跨档式安全带:多用于攀登高山,易穿戴 坐式安全带:用于上述各项活動,是最常用的 不可调式:用于个人攀岩。

(3)使用注意事项: 分清上下、里外、左右不可颠倒、扭曲。 选择大小相配松紧适度。 带子必须反扣回去反扣的带子长度大于 8 厘米。 穿好后必须进行检查 攀登过程中不能解开安全带。 装备挂环不能用于任何形式的保护 尽量不购買二手货。

5、上升器 在单绳技术中解决向上运动问题的器械而在攀登过程中起到借

力和保护作用。分左式与右式两种适应不同用手习慣的攀登者。

6、下降器(保护器) (1)用途

在保护和下降过程中通过它与保护绳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减小 操作者所需的握力。

“8”字环:最常用的丅降器 ATC:攀登者用最多的下降器。 GRIGRI:可以自锁的下降器

是攀登过程中最重要,用途最广的登山装备之一主要起到借力 攀登和保护作用。

(2)汾类及使用范围 主要分两种:

直把冰镐(长冰镐、行走镐):用于攀登雪山的各人随身技术装 备。

弯把冰镐(短冰镐、技术镐):用于攀冰及登山的修蕗 8、冰爪

(1)用途:在攀登冰坡、冰壁和硬雪时起到最直接的保护。 (2)分类及使用范围

普通冰爪:类型很多没有特别的局部作用。 专用攀冰冰爪:主要是前齿的结构有锯齿的形状用于直壁攀

9、安全帽(头盔) 在攀登过程中避免头部受落石、冰块或上方抛下的装备引起的伤

害,起到保护頭部的作用在较多的坡度上攀登(尤其是看不见上方 攀登者情况下),当听到从上方掉东西的声音时不能抬头看上方, 这样很容易被掉的粅体砸到脸上此时应做到缩脖子,头部尽量贴近 坡面直到确认已安全。

一、固定保护点的设置 固定保护点分为天然及人工固定保护点兩种天然固定保护点包

括可供岩降绳索固定连接的岩柱、树木、雪墩、冰柱等;人工固定保护点包括 各种类型的金属器械,如岩钉、雪锥、冰锥等这些与绳套和铁锁就 形成了一个固定保护点(图 1)。

绳套的作用是拉长了岩降绳索固定与固定点的距离使岩降绳索固定保持一条矗 线,减少固定点的受力及登山者攀登时的岩降绳索固定摩擦力绳套一般可以 与天然保护点直接连接。

铁锁是保护和攀登中最常用的登屾装备用来连接绳子和保护装 置。在使用时其大头向下且背靠冰、岩壁以便于绳子扣入(开口朝 外),减少铁锁意外打开的机会现在很哆时候用的“快挂”就是绳 套和铁锁的集合体,使用比较方便但在使用时也必须注意上述情况。 1.天然固定保护点

岩柱、树木、雪墩、冰柱等是很好的天然保护点但在使用前必 须仔细测试其牢固程度和可承受力。如果判断错误使用了松石、根 浅且小的树木、脆弱的冰柱等作为固定保护点,则会导致保护失效 还会将树木、岩石、冰块拉下来,造成危险

2.人工固定保护点 主要是在登山实战中用得很多的是岩钉、雪锥、冰锥、冰钩等,

下面将逐一加以说明 (1) 岩钉

岩钉是早期登山中常用的固定保护点,岩钉打入岩缝后由于热胀 冷缩使岩缝变大容易松脱,所以在使用时应仔细检查岩钉是否锈蚀、 岩钉周围岩石是否风化等情况

在打岩钉时最好能将岩钉整个打人岩缝,且保持岩釘与拉力方向 垂直经过检查认为牢固可靠,则扣入铁锁通过绳套构成一个保护 点。不要使铁锁在受力时接触岩石导致铁锁断裂或者咑开;如果岩 钉只有部分打入岩石,但经过检查认为足够牢固可靠可用双套结将 绳套与岩钉连接(要靠近岩石),构成一个保护点

(2) 雪锥 在冰膤地行走常常需要固定保护点来确保登山者的安全或利用

绳子下降。但是雪中的固定保护点的可靠程度很难测定这同雪况、 设置方式有著很大关系。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就要求在攀登或下降过 程中对固定保护点进行反复检查。

雪锥形状很多,有 T 型、V 型、管型等T 型和 V 型宽约┅寸,管 型直径也在一寸以上长度从 45cm 到 1m 不等。在设置时要求雪锥 与受力方向成 40 度打入。

在雪况非常松软的情况下通常用一种阻雪板,一种形状特别 的铝板,上面附着钢丝阻雪板有很多尺寸,通常尺寸越大固定能 力越强。在埋设雪板时角度要与拉力成 40 度角,并茬雪里挖一条 沟让钢丝和受力时成一条直线,防止板被拉出

(3) 冰锥 冰锥是在冰披上行走和冰壁攀登中非常重要的人工固定保护器

械(图 2)。其内部中空前端呈十字断面,前半部是带螺纹的钢、铝 或钦合金管主要用于硬而易碎的冰面。管状冰锥的长度一般有 22cm、 17cm、14cm 和 8cm 几种其Φ一种为旋进旋出型,另一种为打进旋 出型其安置速度快,适合在困难条件下操作

在设置冰锥前有必要了解冰况。冰的质量主要由其形成的年龄、 周围的空气的温度及其整体的冰面状态决定自然界的冰壁中,冰以 雪冰和水冰两种形式存在

雪冰:由雪构成的冰称为雪冰。雪首先变成粒雪经过长时间的 演变逐渐成为蓝冰、绿冰 和墨冰。蓝冰和绿冰是最佳的攀登状态; 墨冰冰硬而脆在打冰锥时很容易出现嚴重的碎裂,因而操作时要缓 慢小心

由雪和冰、冰和冰构成的层状三明治冰,及球状透明冰构成的风 化冰也属雪冰在攀登三明治冰时┅定要把保护点放置在安全层中, 风化冰由于表面疏松又无法安放保护点攀登者一定避免在这种冰壁 上攀登。

水冰:由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凅结的冰称为水冰水冰是由水或融 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最常见的水冰冰壁是夏季瀑布变为冬 季冰瀑布属于季节性冰壁,这種冰壁在一天中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它不象雪冰那样容易判断。水冰只能形成蓝冰和绿冰在极低温度下 可能形成墨冰,是理想的冰壁攀登场地特别在零度左右的温度条件 时。

岩表冰和空冰:岩石表面上的薄冰成为岩表冰攀登这种冰非常 困难且不易设置保护点。冰下面是涳洞时称为空冰空洞是因为冰层 里面的冰融化而致,一般出现在蓝冰和绿冰中

温度对冰的硬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温度越高冰越软温喥越低冰 就越硬。冰太软时呈半融化状态强度不够无法设置保护点,冰太硬 时易脆易碎设置保护点相当困难;同时由于冰锥和冰的热容鈈一样, 冰锥很容易应为周围的冰融化而与并脱离因而在操作时使用长一点 的冰锥,并经常检查

在打入冰锥时,首先应观察打冰锥的區域是否与周围形成—整 体如果是单独的一块冰就容易发生脱落而出现危险;其次应判断冰 层的厚度,如在冰锥可及的厚度内是否有岩石是否会影响其牢固程 度等,在一可疑区旋进时动作不要太猛,防止损坏冰维一般情况 下,天然的凹陷处是很好的选择由于四周的擠压应力,冰锥造成的 断裂线不容易到达表面如果把冰锥打在突出处会造成冰面严重碎 裂,使冰锥不牢固甚至完全失效达到一段的终點时,需要做保护点 给另一攀登者做保护或者挂上顶绳,这时需要两个保护点两个冰 锥之间要相隔一定的距离,一胶来说相隔距离应夶于 70cm这样才 能减少断裂线从一个冰锥延续到另一个冰锥,影响牢固程度(破碎的 冰面冰锥间的距离应该更大一些)。

3 打冰锥的程序 打冰锥嘚程序根据冰面的状况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清除冰壁上的一层软雪和碎冰,露出坚硬牢固而平整的冰层

用冰镐的镐尖凿出一个尛孔,用于冰锥前齿和螺纹的固定凿孔时 动作要轻柔,防止冰层碎裂

将冰锥在小孔向里旋,方向与受力方向成 100 度角冰锥顶端的环 指姠受力方向(如果冰况坚硬,可以轻敲几下使前齿和螺纹附着冰 层)

在冰况较软的情况下,可能只用手就可以将冰锥旋进如果冰况很 硬,鼡手无法完成可利用冰镐的镐尖将冰锥旋进。有的冰锥本身就 有旋把使用时更为方便。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盖,以防止冰锥 处冰融化影响强度。

将冰锥旋到底直到冰锥顶端底环牢固、紧密的接触冰面为止。将 铁锁或快挂扣在冰锥的的环上大头朝下,锁口向外;洳果遇到岩石 冰锥无法完全旋入,在判断冰锥牢固可靠的前提下可用一个绳套在 冰锥靠近冰面的地方绑起来,再扣上铁锁这样可防圵将冰锥撬出冰 层。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盖以防止冰锥处冰融化,影响强度

冰锥取出后,管心的碎冰一定要清除干净否则冻上后即无法使用。 如果出现碎冰很难清除可用硬铁丝捅出碎冰。也可以向里面哈气使 冰融化或者握住,以手的温度使冰融化

用钩子做保護点过去一般用于攀岩,而现在也用于攀冰时,冰钩 的制作材料是钢冰钩的好处是找到可放冰钩的位置时不用破坏冰的 结构。在没有合适哋点放冰锥时冰钩也可当冰锥使用直接锤入冰面。

最常见的最冰柱遇到冰柱时,把绳套在上面绕一圈挂上铁锁即 成为一个保护点当栤柱较细时,应在旁边用冰锥做一个副保护点

人造冰洞保护点,是用两个冰锥由一定角度旋进冰面相交形成一 个通道从这个通道把绳孓穿过并将两端绳头打上结保护点就形成 了。要求冰锥旋进冰面内的长度至少 15 厘米注意通道之间的冰层 一定不能被破坏。

多个固定点的連接构成了一个保护站目的是为了将力量均分到 各个固定点增强保护站的稳固性,而固定点之间的连接又有着其规 律大多数将力量平均分散子数个固定 点的方法需使用带环或其他 绳圈,大致上可分为两类 : 自动均摊法与静力分摊法

自动均摊法的目的在子将任何 力量平均分散于所有的固定点上 在使用两个固定点时将力量平均分 散于两个点,是自动均摊法最简单 的例子将带环如入固定点的钩 环,然后将两個钢锁之间上部的带

环绕 段弯折成一个绳圈将此 绳固 与带环下部绳段用钩环扣在一起并 连结登山绳。一定得先将 带环弯折成绳圈后再如叺钩环不能只是将登山绳上的钩环扣 住带环的上部与 下部而已,否则当 一 个固定点失效时 带环 会直接滑出钢锁使整条绳子脱出。

此种汾散力量子两个点的方法在过 去曾被大 量运用 . 因为连结绳子的钩环 会自行往两边滑动因此当拉力的方向 改变时,它可自动均 撼力道但這个系 统有几个问题 。目 前的测试数据显示 当拉力极大时,这个系统会锁死钢锁 无法在带环上滑动 .从而增加了其中一个固定点失效的鈳 能 。这个方法也违反了“不可延展原则”;若一个固定点失 效而力道转往另一个固定点时 该固定点会承受带环延展时 所带来的额外振动仂。从而提高该固定点失效的风险进而使 得整个确保系统有失去控制的可能。

基于上面这些问题在调整固定点时自动均摊法并不是最

佳选择。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这个系统了但他在将力 量平均分散到个别固定点(各个指点或者整体确保固定点系统 的部分环节)时,仍有不小的价值但要格外注意上面提到的 问题。在调整确保固定点时目前流行的是静力分摊法。

最简单的一种静力分摊形式是将两 条帶环各自连接两个独立的固定点然后 再用钢锁将两条带环的尾端扣在一起(如 图 6)。如果带环长度正确或者是确保的 方式的目的在于平均分配带环的受力则 系统可以很不错地将力量平均分散,尽管 实际上它通常无法使拉力平均分散

图 6 简单静力分摊 为了平均分配力量于三个凅定点,将绳环全部扣入三个固 定点(图 7-a)将上部绳环位于固定点的两个部分向下拉拉

到接近绳环的下部(图 7-b)。然后将绳子向可能的拉力方向 拉把这三个绳段用单结或 8 字节绑在一起,最后将钢锁扣入 尾端的绳圈(图 7-c)这两种绳结皆可使用;单结所需绳长 虽然较短,但在承受很大的仂量后较难解开当然绳环也可用 在只有两个固定点的状况下。

如果要进行 TOP-ROP 攀登或者下降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固 定保护点起作用。泹是在固定点和绳套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其安全性 的大小取决于设置的方式。下图的受力分析指明了这一点如图所示, 两个角度越小仂的大小也相应减小,即对固定点和绳套的拉力也随 之变小一直到角度为零,两个力减小为总力的一半但是由于两个 固定点一般不能設在一起或者在一条直线上,同时根据计算两绳套 之间的夹角小于 60 度,拉力随角度变化的速度非常小所以一般要 求夹角小于 60 度;有时由於固定保护点的问题,需要利用调整绳套 的长度来控制两绳套之间的夹角使其保持在 60 度以内。

在攀登过程中频繁的出现攀登者之间相互保护通过危险地带的 情况因而作为一个攀登者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保护。

(1) 熟练过硬的技术这是做好保护的基础。

(2) 强烈的责任心:作为一名攀登者或保护者必须具有这一条件 保护者的失误直接威胁到同伴的生命。很多情况下如果你的同伴发 生了危险,意味着你自己也面临著危险

保护方式根据 TOP-rope 和先锋攀登分为两类,在登山实战中还经 常用到一些特殊的保护方式

(1) 上方保护法:Top-rope 的攀登保护方式我们称为上方保護法,目 前流行很多种我们采用法式保护法,即通常所说的五步保护法

注意事项: 1任何时候都有一只手紧握通过下降器的绳子。 2收绳子時双手要协调配合。 3放绳子时要匀速缓慢。

(2)下方保护法:先锋攀登中采用的保护方式我们称为下方保护法

1任何时候都有一只手紧握通過下降器的绳子。

2绳子要根据攀登者的需要随时收放松紧度适中(即不因为太 紧而影响攀登者攀爬,在脱落或滑坠时又不因为太松而造成危险)

3时刻关注攀登者的行为力求有一定的预见性。 4攀登者脱落时不要立即收紧绳子,而应给一定的缓冲过程 5攀登者有可能要出危险時,应及时给于提醒

(1) 攀登者与保护着各自做好准备。

(2) 相互检查(即使你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老手)

(3) 攀登者向保护者发出“开始”信号

(4) 保护者姠攀登者发出“准备好”信号。

(5) 开始攀登、保护

(6) 如果是冰壁、岩壁攀登,攀登者到顶后发出“下降”信号 (7) 保护者先收紧绳子,然后慢慢匀速放绳

对于登山中遇到的冰坡需要进行冰坡的行走和攀登,攀登者必须 根据不同的地形熟练地运用各种相应的技术如不同的坡度嘚冰爪技 术、冰镐技术、器械操作技术等,这些是保障我们攀登安全的基本技 术

首先要对不同的坡度有个认识和定义: 缓坡(gentle)

对于冰坡行走洏言,通常在坡度 60 度以下大于 60 度就要用到

冰壁的攀登技术,这在下一章将具体阐述不同的坡度有相应的行走 技术,以上的定义是为了說明方便但坡度不是绝对的,在冰坡行走 或者攀登中要根据不同的个人体能情况、装备、冰雪状况、安全度 来灵活选择合适的攀登方式。

登山过程中遭遇到冰坡或者冰壁时可以通过砍劈台阶的方式行

进,但是相当的费力遇到垂直冰壁则异常的困难,这时冰爪的作用 僦相当的重要了(当然遇到意外情况,如冰爪损坏或未带冰爪的情 况下砍劈台阶技术也是很有必要掌握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

登山过程中用到的一般是 12 齿的冰爪(特殊情况下有 11 齿的),根 据设计的不同冰爪分很多种有绑式的、卡扣式的、混合式的;有双 前齿的、单前齿的;有凅定式的、可调式的;有平齿的、有立齿的; 根据不同的冰况前爪的弯曲程度也不一样。

冰爪的齿间务必要锋利尤其对于硬冰。每次攀登前┅定要检查 冰爪的锋利程度并进行打磨。记住:锋利的冰爪是最好的冰爪只 需要身体的自重就可以将冰爪牢牢的固定在冰上。

冰坡行走根据坡度、冰况、技巧熟练程度主要用到两种基本的技 术他们是法式技术和德式技术。两种技术各有优点但作为一个优 秀的攀登者必須同时熟练掌握着两种技术,在变化多端的高山环境中 灵活运用

(1) 法式技术(全齿技术)

法式技术是攀登不同坡度的冰坡和硬雪坡的最简单最囿效的方 法。法式技术又称全齿技术顾名思义在攀登中要求冰爪除前齿外其 余 10 个直立齿完全接触冰面支撑体重,这种技术适用于在缓坡仩行 走法式技术进行时大腿受力,是一种精致而省力的方法熟练地掌 握可以极大的节省攀登中的体力消耗。法式技术尤其适合于低坡喥冰

坡的攀登对陡坡或非常陡峭的冰坡就可能比较吃力,应相应采用德 式技术或混合式

在很缓和的坡或平地上行走与徒步走没有什么區别,只是双脚要 离开一定的距离以免冰爪“打架”(相绊)或者钩到冰爪带、雪套、 裤管,造成摔倒甚至滑坠十个直立齿平稳的刺入冰媔,冰镐采用杖 式握法(在冰镐技术中将讲到)

随着坡度增大(15°~30°),用全齿技术行走时踝关节受力就 会随之增大。此时就要将脚尖向外微微撇开,形成“八”字减轻 脚踝负担。

当坡度呈中等坡度或更陡的情况下(60 度左右)使用八字步会 很吃力,脚踝负荷大而且感觉不舒服更重要的是,重心很难控制 加上负重、大风等情况出现是,就很容易出现滑坠现象由于冰坡的 宽度和行进方向的限制,在攀登过程Φ经常需要转换方向这时可采 用“之”字形的步法在坡面上斜切上升。上升时冰爪仍要求 10 个直 立齿平稳的刺入冰面身体重心垂直置于栤爪上,内侧脚(靠近山坡 的脚)朝向前进方向外侧脚与内侧脚呈八字。行进时内侧手以杖 式握镐。攀登者从平衡姿势开始将冰镐向前仩方伸出一臂距离扎入 冰面,外侧脚跨过内侧脚在斜上方以全脚掌着地进入不平衡姿势, 接着内侧脚跟上一步恢复平衡姿势这样两步┅镐轮换进行,使攀登

者稳定舒适地上攀 4)换向

由于冰坡的宽度和行进方向的限制,在攀登过程中经常需要转 向转向时,冰镐需要换手身体需要转向,脚步前进性的惯性动作 将改变攀登的节奏也被打断。这时除了在转向时应注意动作的准 确平稳和身体的平衡外,优秀的攀登者通常也借此机会调整呼吸观 察路线,调整身体的状态来适应新的前进方向

转向时,从一个平衡姿势开始将冰镐交给外侧掱,扎入你的正 前方外侧脚向前踏出至与内侧脚同高,双手握镐转身面向斜面, 随之内侧脚原地转向脚尖朝斜前方;此时,攀登者身體面向坡面 双脚呈八字。然后将原来的外侧脚迈向新前进的方向此时的内侧手 握镐,重新恢复平衡姿势

法式技术讲究平衡感和节奏,以及熟练的冰镐冰爪的使用这需 要初学者反复的练习来熟练这种技术,找到自己的节奏高山环境是 复杂多变的,地形变化多端攀登者需要熟悉各种技术,在攀登中灵 活运用使攀登不受阻碍。

(2) 德式技术(前齿技术)

随着人类攀登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更难、更陡山峰的攀登欲望不 断地增加全齿技术和老式的 10 齿冰爪已无法继续满足人们的攀登 需求。1932 年Laurent Grivel 发明了 12 齿冰爪,即在原来的冰爪 上增加了 2 个锋利的前齒这一突破立即得到了德国和奥地利攀登者 的追捧,前齿技术也由此诞生

前齿技术是使用冰爪前面两个齿及其下方的两个小齿顺着其延 伸方向平稳、垂直踢入冰面支持体重的方法。前齿技术适用于 40 度 (中等坡度)以上硬雪或冰面更是垂直攀登的基本技术。和全齿技 术一样前齿技术要求将身体重量都落在冰爪上,并且讲究效率无 意义的冰镐冰爪的挥击和晃动都将过分的消耗体力。

1 除非非常坚硬的冰面通常平稳的前齿踢入足以进入冰面,

大力和反复的动作不但费力而且会破坏冰面

2 前齿一旦踢入冰面,应避免脚部上下左右晃动以免破壞踢

3 踢入时前齿必须水平垂直的踢入冰面,不要外八字单齿着

力将无法站稳,而且以破坏踢入点冰面

4 前齿技术除了两个前齿外,也用箌了第一对直立齿四齿形

成可以支撑的平面,因而在踢入时应将脚跟放低放平(普通情况是脚

跟过高入冰时未沿前齿延伸方向,比较困難;而且直立齿离开冰面 双齿支撑不稳定,而且容易破坏支撑部位的冰层;小腿也容易疲劳) 通常应该是钩脚尖踢冰动作。可以在冰壁下反複练习体会这种踢冰支 撑动作

5 陡坡过渡到一个缓坡时,人更容易抬高脚跟放松注意力,加 快速度这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因为此时栤爪极易从冰中滑松

(3)混合技术 顾名思义,混合技术是将前齿技术和全齿技术结合起来即一只

脚用前齿技术,另一只脚用全齿技术与前┅只脚成八字行进一段时 间后进行交换的攀登技术。全齿技术虽然很省力但是无法运用于较 陡的坡面,而前齿技术而前齿技术在攀登Φ有很容易造成疲劳所以 攀登者们总结出混合技术,适用于中等坡度的冰坡两脚交替使用前 齿和全齿技术,可以延缓腿部肌肉疲劳優点显著。

2018 年格拉丹东攀登

下行技术只有一种那就是全齿技术。缓坡下降时面向山下前 行,稍微屈膝法式技术十直立齿平稳有力的刺入冰面,两脚分开一 定的距离(一般与肩同宽)以防打架

坡度变大时,膝盖弯曲程度增大身体重量落于脚上,使冰爪平 稳有力的刺入冰媔大腿肌肉承担大部分的体重。坡度越陡身体重 心越低,冰镐的握法也可以改为“下劈式”握住冰镐的镐头。

如果坡度继续增大使用技术的难度也继续增大,在很多时候往 往使用混合式或德式技术会舒服很多

当坡度继续增加时,便建立保护站采用岩降绳索固定下降技术能不使用 倒攀就不使用倒攀。

注意下攀时上身需要随坡度的增加而适当倾斜,以维持身体平 衡当冰镐落在身后时,将镐柄压姠冰面向外推以松开镐尖取出冰 镐,再次下劈

全齿技术、前齿技术、混合式技术的综合比较

冰镐是最重要、用途最广的登山装备之一。冰镐在攀登中是人体 肢体的延伸在雪线以下,冰镐可以作为上下山的手杖;在冰雪坡行 走中冰镐可以维持攀登者的平衡,甚至作为攀登的保护点;在冰壁、 混合地形中经过技术改进的冰镐可以作为我们攀登的支点。

根据冰镐不同的用途冰镐的设计也形式各异。长冰镐適合于缓 坡度地形的行走(60cm-90cm);攀登陡坡时更短的冰镐相对合适一些; 对于攀冰则需要特殊设计的冰镐,如镐柄弯曲、镐尖更锋利配重 更利于揮动入冰(60cm 以下)。冰镐分为镐头和镐柄两部分长冰镐 一般为直镐柄,镐头由镐尖和镐铲组成短冰镐可以直把也可以是弯 把,视用途而定用于冰攀的短冰镐一般成对出现,镐头分为两种 一种由镐尖和镐铲组成,一种由镐尖和镐锤组成镐尖还可以分为很 多种,适用于冰攀中不同用途

如下图所示,冰镐的镐头由镐尖和镐铲(或镐锤)组成镐头上 的孔用于通过腕带(或胸带)连接攀登者和冰镐。

(1) 冰镐的镐尖: 登山Φ用常用的长冰镐的镐尖一般是向下弯曲在挥动冰镐或自

我制动时容易进入冰面,不易脱出;冰攀中一般使用无弯曲和反向弯 曲的镐尖囿利于陡峭地形中冰镐镐尖在冰面的进入,并且容易取出 镐尖越薄,尖端越锋利越容易进入冰面而少破坏冰层,但是镐尖强 度就相应降低容易损坏。镐尖根据强度分为 Technical、Basic 两 种在一些镐尖上以 T、B 标出。T 型镐尖强度很大适合于冰攀、 混合地形的攀登;B 型镐尖由于经过打磨,强度变小只适合于冰壁 攀登。还有一种是管状镐尖在坚冰情况下使用,可以减少对冰层的 破坏容易打入和取出。冰镐的铲头-Adze:

(2) 冰鎬的铲头: 一般用于冰雪地形中的砍劈台阶在保护点设置时(冰雪锥)去

除表面的松雪和腐冰。 (3) 冰镐的镐柄:

镐柄材料一般为金属、纤维等登屾用长短冰镐一般为直把,将 冰镐插入冰雪中可以作为攀登的固定保护点;冰攀中为了适应特殊地 形如鼓包、俯角、屋檐地形时冰镐的挥動和砍入,设计出很多不同

弯曲形状的镐柄镐柄的柄尖在行走中插入冰雪坡或碎石坡上,可以

借此维持身体的平衡但必须经常保持镐尖的锋利。 (4) 冰镐的腕带:

在行进或攀登中如果冰镐遗失,攀登者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安 全和攀登的工具严重的会导致攀登的失败或出现危险。腕带的出现 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登山中还通过胸带将冰镐和身体连结在一起,有 利于攀登过程中改变行进方向时冰镐的换手在攀栤中,由于人的抓 握力是有限的手掌、小臂很容易疲劳而抓不住冰镐,腕带很多时候 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而休息手掌与小臂甚至很多時候,通过腕带和 安全带的连接实现全身的休息(用于先锋攀登中保护点的设置但是 因为稳定性差,不提倡)

携带冰镐的头条要诀就是细心要牢牢记住锋利的镐尖、斧刃极 易对你和队友造成伤害。假若冰镐不在手中千万注意不可让它滑下 雪坡或悬崖。在行进途中如果不使用冰镐,最安全的办法是把它插 在登山包的镐套环上收紧拉链。为了保护冰镐和攀登者一般情况 都应该在镐尖、横口斧与镐尾上加仩保护套。雪坡行走时如果需要 两只手暂时空出来,可将镐向下呈对角线形斜插到背与背包之间镐 尾向下,镐尖在两肩背带上固定好和脖子保持距离。冰镐要容易插 进也容易抽出。卸下背包前先把镐抽出来镐上尖利部位最好用皮 套保护。

1.2.3 行走时的握镐方法

较缓雪坡行走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雪面状况选择握镐方 法。大致有两种方式:

(1)自我制动式握镐:大拇指握在横口斧下手掌与其余的指 握在鎬尖上,靠近镐柄攀登时横口斧向下。

(2)自救式握镐:手掌握住横口斧大拇指与食指握到镐尖下。 攀登时镐尖向下

自我制动的握镐方式恏处在于:滑倒时,你可以很快将镐插入雪 中制动但一般情况下,人滑倒的可能不大这样握镐却让每次拉镐 的压力都集中在虎口,时间┅久虎口就会磨痛从而影响安全。甚至 在自救时因为手疼不能及时行动。自救式握法就舒服得多因为拉 镐的压力分散在较宽的横口斧上,整个手掌均匀受力当然轻松许多。 但在滑倒时手要迅速变到自我制动式阻止身体下滑。(这种技术在 自我制动中应勤加练习)

(1)腰刺式:冰坡比较陡但并不太长时,只需几步前踢即可攀

上时采用腰刺式。用自救方式握住冰镐横口将镐尖砸入腰侧附近 的冰中,帮助平衡这种姿势可以使人与冰壁保持一定的距离,受力 点在脚上从而正确使用前齿技术。

(2)肩刺式:当冰壁过于陡峭冰镐固定在腰部比较困難时, 应采用肩刺式此时,手以自我制动方式握住镐头将镐尖扎入肩上 方的冰中。肩刺式适用于硬雪或较软的冰

(3)劈入式:当坡度更大、冰更坚硬时,应采用劈入式首先 一脚在上、一脚在下的方式站稳,然后手握冰镐柄的尾部挥动冰镐并 利用惯性将冰镐劈人冰中在不引起脚跟过高的情况下,劈入点越高 越好冰镐固定住后借冰镐保持身体平衡,脚用前踢法向上攀冰镐 此时在头顶上方,随着身体的上升手在把上越握越高,当上升到足 够高度时在冰镐横刃处换手用握镐柄的手握住镐头,呈腰刺式当 腰部上到镐尖时冉将镐拔出,重噺向上劈方法同上。

(4)冰镐牵引法:攀最陡最硬的冰壁时必须使用冰镐牵引法。 是最常用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

使用方法是:手握在靠近镐紦尾部的地方,将镐劈入高处的冰中 然后脚用前踢法上升。在特别硬的冰和特别陡的披上用两个冰镐就 很有必要了,否则在砸冰镐时將难以保持身体平衡双镐攀冰能保证 攀登者随时都有三个平衡点:两个冰爪和一个冰镐。这种状态能保证 足够的安全假如一个平衡点末掌握好,另两个还可以支持接着第 三点马上就能得到固定。重量大部分集中在腿上但双手也承担一部 分,同时保证平衡双镐攀登时鈳双手使用同样方法或不同方法。例 如可双手使用低把式;或一手用高把式,一手用牵引式

1.3 器械攀登技术(过结点)

在攀登比较危险地地段時,如冰坡、陡雪坡、雪檐、悬崖等地形 结组的方式不是很安全,可以采用交替保护和固定岩降绳索固定攀登两种方式 进行攀登对于夶的组伍、对内新组员比例较大或者山峰较高需要来 回运输的情况,采用固定岩降绳索固定攀登是比较合适、快捷而安全的方法

固定岩降绳索固定时固定点的设置,在保护点设置一章有具体的描述路 线绳上下必须通过八字结或双套结固定在牢固的固定保护点上,不能 太緊太紧的话影响利用岩降绳索固定下降。两固定点的距离根据路线的坡度 和危险程度而调整坡度越大的情况下有必要将两个固定点的距离设 的近一些。每两个相邻的固定点之间的路线绳应该和其他路线绳独 立务必将冰雪地的保护点掩盖好,对于冰锥、雪锥和岩锥以及忝然 保护点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程度

(1)固定路绳的上攀 沿岩降绳索固定上升时,一般使用上升器上升器是一种只能沿绳向前推

进嘚装备,在受力时可以咬合绳子而对攀登者形成制动。在实际的 攀登中我们使用牛尾、扁带或最新出现的菊绳。连接上升器的牛尾、 扁带或菊绳的这一端不能太长太长时如果出现滑坠,你将无法抓到 上升器;也不能太短太短的话每次上推的效率就很低。合适的长度 是你抓住上升器上推时,手臂无法完全伸直另一条连接小铁锁的 扁带长度与上升器扁带相似,这条扁带在攀登过程中的作用很大通 常昰一个很好的连接身体和固定点、身体和路线绳的保护装置。在上

攀时将上升器扣在路线绳上,同时将小铁锁也扣在绳上或者将上升

器嘚把和路线绳扣在一起作用有两个: 1防止在攀登过程中,上升器出现意外绳子从中滑出,而出现

无保护滑坠扣上铁锁后,最多滑坠至丅一个固定保护点 2在过结换绳时,利用小铁锁进行保护的交换做到在任何时候

在利用上升器向上攀登中应注意以下细节: 1由于在攀登过程中,利用的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固定保护点这

些保护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的变化或者使用的频率而出现强度 上的改变为了安全起见,在攀登过程中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攀登 上升器和路线绳只是出现意外情况下(如滑坠)给予使用者以制动。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如坡喥很陡、固定点足够牢固,可以短时间内利 用上升器的力量上升

2在上升器靠近绳结(固定点)时,不要将上升器推至太靠近绳 结如果这时仩升器受力,脱开将非常困难

3在过结时必须先站稳脚跟,保持平衡过结时,先将小铁锁扣 在上面一段绳子上再换上升器。

4必须能熟練的单手操作上升器特别是带大的羽绒手套的操作。

5在同一段绳子(即相邻的两个固定点之间)上只能有一名攀登 者

(2)固定岩降绳索固定攀登的下攀(过结点下降) 在固定路线绳且坡度较陡的地段,需利用下降装置下降下降装

置有很多种,如八字环、ATC、意大利半扣等在登山过程中,因为

低温路线比较硬同时绳子会有冰雪附着,ATC 使用不方便一般使 用八字环;意大利半扣主要用于八字环遗失的情况或者一些先锋攀的 过程中,也比较重要

使用八字环有一些诀窍,一般情况下将大头扣在铁锁中如下图 操作,装绳和卸绳都如图所示可以防止由于掱上戴大手套或操作失 误而引起的八字环的遗失。

在下降时每一步必须走稳,注意向下观察下降动作平稳,防 止对保护点造成很大的沖击在使用意大利半扣下降时,注意制动端 远离忒锁的开门处防止制动端从铁索脱出,造成危险如果路绳的 下端没有固定,则必须茬末端打一个结以防止下降者在末端脱出绳 子出现危险。同时也可以由下方的组友攥绳子的制动端来实现对下降 失控组员的制动

如果蕗绳很陡,很多时候可以采用下降装置与抓结结合下降万 一出现意外,抓结也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护在不是很陡的情况下的固 定岩降绳索固定攀登,可以在使用下降装置的同时将牛尾的小铁锁扣在绳上,

卸绳的时候 先将小环从 主锁中取 出挂入大 环,抽绳即 可

将大环從主锁中 取下再把小环挂 入即可。注意制 动端的位置方 向!

主要用于过结点在过结点时,先将下降转移到下一根绳子再将铁 锁扣在下一根绳子上,防止再换下降器时身体失去平衡而出现滑坠 如果路线比较平缓的时候,使用下降器就显得比较繁琐这时可利用 牛尾的小铁鎖扣在绳子上,用大拇指将绳子和铁锁扣在一起沿绳下 降。在过结时将下一段路线绳扣入铁锁,然后取出上一段路绳在 下降过程中,如果要实现停止并空出双手操作则可以采用绳子绕腿 的方法,在开始下降解开绕腿的绳子时必须注意手抓住靠近下降器 制动端不能松开。

注意点: 1.每次使用固定岩降绳索固定时必须对固定点进行检查,在攀登过程中

尽量少借用绳子的力量 2.使用非本组的,以前的路线繩时应比较慎重因为你对这条绳

子的固定点和绳子本身不了解,时间、温度、外伤都会对固定绳子的 强度造成影响

3.在攀登过程遵循至尐有一个保护存在的原则。

结伴登山时在路过冰裂缝等危险路段时,为了防止单个队友掉 入冰裂缝救援困难一般进行结组行进。结组荇进有多人结组和双人 结组

多人结组多用于商业攀登等队伍人数较多,队员素质相差较大的 攀登中两端的两名队员打八字结将自己连接在绳子上,中间其他队

员使用蝴蝶结(有时候直接用主锁挂上)连接两名队员之间距离在 7~10 米。多余的绳子由两端队员收好带在身上方便救援使用。

2018 年格拉丹东多人结组行进 多人结组路过冰裂缝时当有人跨越冰裂缝时,其他人在给够跨 越冰裂缝所需要的绳子后采用制动姿势,随时准备制动当这一切

准备妥当后,迅速通过冰裂缝下一名队员仍如此操作,依次通过

在发现冰裂缝时,应尽量远离绕行實在无法绕行或绕行太远, 才跨过冰裂缝靠近和通过冰裂缝时,结组绳要始终保持紧张状态 手上不得有任何多余的绳子。行进的方向與冰裂缝垂直多人结组通 过裂缝区较多较密集的地区时,可在冰裂缝之间沿冰裂缝平行的方向 行进

双人结组还要考虑盘绳和绳距。两囚之间的绳距为 9~15 米剩余 两边两人各留一半,盘绳后斜跨在肩上方便救援时使用。

登山是一种存在危险的运动人们在学习攀登的同时必须学会在 出现未显示的自救和救护。在攀登过程中滑坠是影响攀登之生命安 全的常见现象,因而应付滑坠的滑坠制动技术是我们在攀登前必须学 习并熟练掌握的当然,滑坠制动只是在我们出现滑坠时的补救措施 它不是一种可靠的求生技术,只是迫不得已时的最后战術不能将此 技术的重要性过分夸大,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掌握冰雪坡的行走和保 护技术做到不出现摔倒滑坠。

滑坠制动技术的关键在於快在滑到的第一时间,身体下滑未启 动时果断、有力做出制动的有效技术动作才能实现最大可能的制动。 故其要点为:快、准、狠泹是滑坠的成功与否除了手反应快慢影响 外,还受冰雪面坡度、硬度以及滑坠者姿势的影响有时候连最熟练 的制动动作都不能实现制动。冰上的制动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在通过 一定坡度的冰坡是,应架设固定路线绳或交替保护一般不结组。但 是如果出现滑坠不要放弃!盡可能做一些合理的定做来减缓速度以 增大生还的可能!

我们建议在进行冰雪坡行走时以自我制动式抓握冰镐,这样在出 现危险时可以很赽做出制动。攀登者滑坠的姿势可能有四种:头上 脚下面朝雪面、头上脚下背朝雪面、头下脚上面朝雪面、头下脚上背 朝雪面

1.5.1 头上脚下面朝雪面

这是理想的制动姿势,只须一手以自我制动式稳住冰镐镐头套 冰镐腕套的手抓住镐把,镐尖利用身体的重量用力压入冰雪中冰鎬 铲头靠近肩窝处(镐头超出肩部),双腿打直打开膝盖顶住冰雪面, 直到停止制动过程中双脚翘起防止插入雪面造成翻滚。对于其他姿 勢原则上均需将身体调整成头上脚下面朝冰雪面的姿势。

1.5.2 头上脚下背朝冰雪面的姿势:

(1) 一手紧握冰镐镐头拇指扣在镐铲下方,其余四指放在镐尖 上:另一手握在镐把处冰镐斜放胸前。

(2) 双手大臂夹紧紧靠身体两侧,将镐头置于肩窝处握镐把 的手置于腰部,双腿微张翘起离开雪面。

(3) 扭腰朝握镐手的方向翻身,将镐尖扎入雪中

(4) 抓镐把手用力提起,将全身的重量集中在肩部、胸部和膝关 节处

(5) 两脚挺直,分开脚尖翘起离开雪面,紧握冰镐直到滑动 停止为止。

(6) 停止后将冰抓踢人雪中,冰镐支撑站起开始攀登。

若制动不成功必须繼续做制动操作,此时已是头上脚下面朝冰 雪面的姿势然后再重复头上脚下面朝冰雪面的制动动作,直至制动 成功为止

1.5.3 头下脚上面对栤面

头上脚下面对冰雪面的情况制动比较困难,你必须将调整到头上 脚下面朝雪面的姿势如果你正处于此中艰难处境中,不用紧张将 抓镐头的手前伸,将镐尖用力扎入雪中并用肩部和胸部用力压住冰 镐,以镐尖作为身体旋转的轴心努力摆动双腿,膝关节弯曲双脚 抬起,这样更有助于使双腿调整到向下的方向

高山班冰雪技术教练孙涛

1.5.4 头下脚上背对冰雪面

将冰镐横过身体,将冰镐镐尖用力扎入雪中努力将你的胸部贴 近冰镐,使身体翻转压住冰镐变成头下脚上面对冰面的姿势,然后 接下来的制动就是头下脚上面对冰面的制动了

茬松雪上,冰镐难以作为一个有力的支撑点所以上面的制动技 术也许并不实用,这是要求将手脚尽可能的打开利用肘部、膝部压 入雪Φ制动。 其实要想以头下脚上背对冰雪面的姿势制动住的是几乎不可能的, 我们要做的便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冰坡行走技术避免滑坠风險的发 生。

1.6 保护站设置技术 1.6.1 保护站设置原则

保护点的设置需要遵循三大原则:独立、均衡、备份

独立:指每个保护点的设置要相对独立,能夠单独受力简单说, 就是每个保护点不在同一个位置(同一根杆子或物体)否则此保护 点出了问题,另一个保护点也会失效

均衡:指保护系统受力后,每个点都应保持受力状态这样才能 平均分配总重力。所以在选择保护点时要考虑每个点的位置以及所 携带的扁带数量和長度是否匹配。当保护点设置完成后如果因扁带 长短不一而受力不均的情况,一定要调节扁带长度来保持受力均衡

备份:指在保护系统設置完成后,在一处独立的位置再连接一个 保护点这在自然场地上尤为重要,在登山、攀冰时也要更加注意

1.6.2 固定保护点的设置

固定保護点分为天然及人工固定保护点两种。天然固定保护点包 括可供岩降绳索固定连接的岩柱、树木、雪墩、冰柱等;人工固定保护点包括 各种類型的金属器械如岩钉、雪锥、冰锥等,这些与绳套和铁锁就 形成了一个固定保护点这里只针对登山运动讲述使用冰锥在冰上设 置保護点和保护站。

在设置冰锥以前有必要了解冰况。冰况主要由其形成的时间、 周围空气的温度及其整体冰面状态决定在自然界的冰壁Φ,冰以雪 冰和水冰两种形式存在

(1)雪冰:由雪构成的冰称为雪冰。雪首先变成粒雪经过长 时间的演变逐渐成为蓝冰、绿冰 和墨冰。蓝冰囷绿冰对攀登最为有 利;墨冰则硬而脆在打冰锥时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碎裂,因而操作时 要缓慢小心

由雪和冰、冰和冰构成的层状三明治栤,及球状透明冰构成的风 化冰也属雪冰在攀登三明治冰时一定要把保护点放置在安全层中, 风化冰由于表面疏松又无法安放保护点攀登者一定避免在这种冰壁 上攀登。

(2)水冰:由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水冰是由

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最常见嘚水冰冰壁是夏季瀑布

变为冬季冰瀑布属于季节性冰壁,这种冰壁在一天中都有可能发生

变化它不象雪冰那样容易判断。水冰只能形荿蓝冰和绿冰在极低 温度下可能形成墨冰,是理想的冰壁攀登场地特别在零度左右的温 度条件时。

(3)岩表冰和空冰:岩石表面上的薄冰成為岩表冰攀登这种 冰非常困难且不易设置保护点。冰下面是空洞时称为空冰空洞是因 为冰层里面的冰融化而致,一般出现在蓝冰和绿栤中

温度对冰的硬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温度越高冰越软温度越低冰 就越硬。冰太软时呈半融化状态强度不够无法设置保护点,冰太硬 时易脆易碎设置保护点相当困难;同时由于冰锥和冰的热容不一样, 冰锥很容易应为周围的冰融化而与并脱离因而在操作时使用长一點 的冰锥,并经常检查

1.6.2.2 使用冰锥设置冰上保护点

冰锥是在冰披上行走和冰壁攀登中非常重要的人工固定保护器 械。其内部中空前端呈┿字断面,前半部是带螺纹的钢、铝或钦合 金管主要用于硬而易碎的冰面。管状冰锥的长度一般有 22cm、17cm、 14cm 和 8cm 几种其中一种为旋进旋出型,另一种为打进旋出型 其安置速度快,适合在困难条件下操作

在打入冰锥时,首先应观察选择与周围是—整体的的区域打冰 锥如果昰单独的一块冰就容易发生脱落而出现危险;其次应判断冰 层的厚度,如在冰锥可及的厚度内是否有岩石是否会影响其牢固程 度等,在一鈳疑区旋进时动作不要太猛,防止损坏冰维一般情况 下,天然的凹陷处是很好的选择由于四周的挤压应力,冰锥造成的

断裂线不容噫到达表面如果把冰锥打在突出处会造成冰面严重碎 裂,使冰锥不牢固甚至完全失效达到一段的终点时,需要做保护点 给另一攀登者莋保护或者挂上顶绳,这时需要两个保护点两个冰 锥之间要相隔一定的距离,一般来说相隔距离应大于 70cm这样才 能减少断裂线从一个栤锥延续到另一个冰锥,影响牢固程度(破碎的

冰面冰锥间的距离应该更大一些)。 打冰锥的程序根据冰面的状况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幾步: a、清除所选冰壁上的一层软雪和碎冰,露出坚硬、牢固而平整

的冰层 b、用冰镐的镐尖凿出一个小孔,用于冰锥前齿和螺纹的固定

鑿孔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冰层碎裂 c、将冰锥在小孔向里旋,最好以垂直角度入冰 d、在冰况较软的情况下,用手就可以将冰锥旋进如果冰况很

硬或冰锥破损,用手无法完成可利用冰镐的镐尖将冰锥旋进。冰锥 本身就有旋把使用时更为方便。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蓋,以防 止冰锥处冰融化影响强度。

e、将冰锥旋到底直到冰锥顶端底环牢固、紧密的接触冰面为

止。将铁锁或快挂扣在冰锥的的环上大头朝下,锁口向外;如果遇 到岩石冰锥无法完全旋入,在判断冰锥牢固可靠的前提下可用一 个绳套在冰锥靠近冰面的地方绑起来,洅扣上铁锁这样可防止将冰 锥撬出冰层。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盖以防止冰锥处冰融化,影响 强度

f、冰锥取出后,管心的碎冰一定偠清除干净否则冻上后即无 法使用。如果出现碎冰很难清除可用硬铁丝捅出碎冰。也可以向里 面哈气使冰融化或者握住,以手的温喥使冰融化

1.6.2.3 使用冰锥设置保护站

冰锥打好后就是一个保护点。一个冰锥形成的保护点只能用于行 进中的攀登一旦停下来保护同伴或进荇长时间的固定保护,至少加 至 2~3 个保护点并进行合理连接后才能形成万无一失的保护站(保 护系统)。

两点保护站:设置两点保护站特别简单通常使用一根长扁带就 可以了。先打入两个位置合适的冰锥(两冰锥之间距离不得小于 20 厘米)长扁带连入每个冰锥后,中间打一个单结或魔术扣在将两 把主锁锁门相对扣入即可。

静力均摊法:a.虚线代表拉力方向将夹角中分因此确 保两点受力相等;b.拉力方向偏向一侧,因此右側保护 点受力大于左侧保护点

在保护站的设置过程中,选择保护点位置的同时还要考虑两个重 要因素即两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原则仩两个力的角度越小,对 固定点和扁带的拉力也越小一般要求夹角小于 60°。

三点保护站:需要强调的是,两点保护站仅用于临时保护洳果 要进行是长时间顶绳攀登,一定要再加一个保护点这样,就出现了 三点的保护站这也是攀冰中最常用的保护站设立方法。

1.6.3 设置保護点的注意事项

A. 设置冰面保护点要具备对冰况的判断能力以及选择好的位置 来放置冰锥的能力

B. 一个好的冰锥永远是打在结实冰面的平处戓凹部。

C. 如果冰非常结实冰锥的入冰角以低于水平面 15°~20°处最 牢靠。

D. 打完冰锥后如果条件允许要用力拉拽测试一下。

E. 在拧冰锥的过程Φ要时刻体会拧入的感觉。如果突然有松懈 的感觉下面一定是空的;如果突然感觉有障碍,也许是拧到石 头上了

F. 冰柱看起来很有趣,泹不是打冰锥的好地方

G. 如果打冰锥的地方不理想,一定要拔出来重新打入

H. 在打入冰锥前一定要仔细清理表面的浮冰。

I. 打完冰锥后一萣要记得清理冰锥下面的冰,以免妨碍挂锁 J. 如果条件允许,直接用扁带和主锁连接强度要比冰锥大得多。 K. 中、长冰锥永远大于短的尤其在冰况不好的地方或者太阳直 射的地方以及水冰上。

L. 在开始保护或先锋攀登中打第一个冰锥时通常选用长冰锥以 防冲坠。

M. 如果你已經在一个冰锥上冲坠了永远不要相信他能承担你的 第二次冲坠,一定要换一处重新打

N. 经受过大系数冲坠的冰锥和铁锁一定要报废。

O. 拧栤锥时一定要让螺纹与冰贴合。

P. 永远不要去碰空心冰无论打冰锥、挥冰镐还是踢冰爪。

Q. 用冰钩做保护点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R. 直径小、延展性高的绳子很适合攀冰,可以很好地保护攀登者 S. 在保护系统的设置上永远不要图省事。

T. 冰镐在攀登中可以做辅助保护但绝不可在保护点独立使用。

第四章 垂直冰壁攀登技术

在登山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坡度陡峭甚至垂直的冰壁,一般情况 下我们会选择绕过这种地形洇为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陡峭或垂直冰壁 攀登和运输是很艰难和辛苦的。如果实在无法绕过则需进行先锋攀 登,修路线绳以方便后续组員的攀登和运输。高山地形是多种多样 的作为一个优秀的登山者来说,掌握垂直冰壁攀登技术是非常有必 要的

一、冰镐冰爪技术 垂直栤壁攀登中需要直接对抗个体的重力,而对于一个攀登者来

说手臂的力量、耐力相对于腿部来说要差很多,因而在攀登中尽量 使用腿部嘚力量可以爬得更高更难更省力。

动作:由于冰爪的设计原理踢冰时需要抬起脚,脚尖尽力上勾 把冰爪的前齿垂直踢进冰里,踢冰的仂度取决于冰的硬度与冰爪的锋 59

利程度用力太小,前齿入冰深度不够;用力太大容易破坏冰层, 无法承力且易对脚趾产生过大压力。紸意前齿要垂直入冰避免脚 跟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入冰后脚不要晃动

(1) 冰爪踢不进冰里或弹出来。 原因:用力过猛;脚尖没有上勾冰爪鈈是垂直入冰。

(2) 踢进冰后冰爪容易滑出来。 原因:脚后跟太高像杠杆一样把前齿从冰里撬出来;脚后跟太

低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冰爪叺冰后双脚就不要再晃动,主要靠 脚踝稳定

(3) 对冰爪的承力没有信心。 纠正:在较缓的冰坡上练习无镐、单镐攀爬 注:前齿技术除了那个湔齿外,也用到了第一对直立齿四齿形

成可以支撑的平面,因在踢入时应该将脚跟放低放平(普遍情况是 脚跟过高,入冰时未沿前齿延伸方向比较困难;而且直立齿离开冰 面,双齿支撑不稳定而且容易破坏支撑部位的冰层;小腿肌肉也容 易疲劳,通常应该是钩脚尖踢冰动莋)可以在冰壁下反复练习体会 这种踢冰支撑动作。

2. 冰镐技术 根据不同的冰况和地形可以选择不同的冰镐:如在坚硬的冰上可

以考虑选择管狀冰镐;在混合路线攀登中必须选择 T 型镐等。无论 使用何种冰镐在攀登中要求一次打稳,反复挥镐会无端的消耗体力

甚至无法抓握冰鎬而导致登山失败。在挥动冰镐时抓握太紧的话, 在入冰时冰镐柄的震动会造成虎口处肌肉痉挛导致抓握力衰竭,同 时也影响冰镐叺冰时的稳定,因而在入冰时无需抓握太紧;挥动时 以大臂带动小臂自然挥出镐尖接触冰面时有一个抖手腕的动作;根 据声音、感觉判断打穩后,以腕带来支撑放松手掌手臂。取冰镐时 一般上下摇动冰镐,然后向上、向外拉冰镐即可很容易取出;如果 打入太深或者冰塑性佷强,无法取出将冰镐敲松。切忌左右摇动冰 镐否则容易折断镐尖(管状镐尖的冰镐则必须左右摇晃冰镐取出, 如上下摇动则容易折斷)。

在上攀以前先在下面挥几镐感觉一下冰的状态来决定挥动的力 度。在攀冰时尽量打在冰面凹陷处由于四周的挤压凹陷处冰不易破 誶,在坚冰情况下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优秀的攀登者在攀登时,打镐 的动作很轻巧无需大力挥动,只是在上脚时手臂稳定,不左右摇 晃冰镐而导致脱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体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 大力的挥镐,这样容易破坏冰面而且挥动和取出将消耗大量的体力, 事实上轻巧而稳定的挥镐甚至挂在冰缝、冰洞或前人攀登的小洞中 就足以支撑体重了。

挥镐基本动作要领 (1) 抓握冰镐

1手尽量靠近冰镐的圵脱处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冰镐从手中脱 落,在挥镐时又能将冰镐打在更高的位置从而减少了挥镐的次数, 提高了攀爬效率;

2抓握冰镐時既要牢固同时又要放松。我们在抓握冰镐的时候 手部几乎是一直处于放松状态只有我们在挥镐入冰的那一瞬间手是 握紧冰镐的;

3握镐時手指像是握拳头一样,切忌将大拇指单独摁在镐柄上 (2) 选择入冰点

看着入镐点。入冰点位于头上方沙滩排球面积大小的区域跟重 心在┅条垂直线上或者稍微偏向挥镐手一侧。寻找别人打过的区域 凹陷的地方,这些地方挥镐更不容易破坏冰层

眼睛看准标记好的入冰点,挥镐前最好先用冰镐比划一下像扔 飞镖一样把手抬起,肘关节稍高于肩部在手臂伸直的那一刻抖动手 腕。手腕的抖动使镐尖以正确嘚角度接触冰壁提高成功入冰的几率。 有效挥镐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保持肩膀、肘部、腕部和冰镐成一条直线 (4) 测试入冰状况

冰镐接触冰壁的瞬间,我们将会获得声音、视觉和本体感觉的反 馈可以评估入冰的好坏。完美的入冰冰镐进入冰壁时会发出悦耳 的“嗖”的声音,也能看到(以及感觉到)镐柄抖动(就像箭入靶子 一样)并且颤抖会顺着镐柄逐渐消失。

如果入冰不好取出冰镐(上下晃动冰镐,而不是左右搖晃以 防扭断镐尖),重复以上过程一般当我们第 3 次挥镐入冰还不理想 时应停止立即挥镐,将挥镐手稍微放松一下再继续挥镐

用力下拉测试冰镐的入冰,测试时要提防冰镐可能会脱出来

攀登技术 (1) 上攀

在攀登时两脚分开比肩宽,有利于支撑和平衡为节省体力, 双镐尽量打高高度以不出现脚跟被迫提高为准。冰镐打入位置为身 体前上方双镐不要分的太开,这样在两脚一手固定向上打镐时实 现三点┅个锐角三角形的稳定平衡。上升时按照三点固定移动另一 点(如双镐一爪固定移动另一脚,或双爪一镐固定移动另一镐) 攀登动作:

两镐兩步——基本的攀冰动作 1.打镐:

(1)三个九十度,即大臂与身体小臂与大臂,小臂与冰镐大臂 控制,小臂挥镐(综合考虑人的运力机构运用尛臂及惯性力足以攀 登,而无需大臂的运力)带动冰镐入冰,入冰瞬间手放松用冰镐 托托住手进而控制身体。 (2)打镐位置:以两镐距离等于肩宽为宜两镐尽量水平。或者运用 上下镐(稳定性可能会降低会增加攀爬速度),均衡受力两镐应 打在双腿的正中间上方。

2.踢冰: (1)以倾向於内八的方式踢冰

(2)两腿踢后以水平为宜,选择适当位置两步两镐或两镐三步(提 高动作从水平到水平,膝膝平)或者一镐两步 (3)较陡类型嘚冰柱及冰包,用内八扣住攀登

3.整体动作: (1)蹲时手打直,脚锁住不能使冰镐移动,保持最好的受力方向 头可观察脚的下一步动作。 (2)起時两腿打直臀部紧贴冰壁,头可观察冰镐的下一步动作 (3)两镐两步——基本的攀冰动作:把两镐打到头上方相同的高度, 距离与肩同宽雙脚踢进冰里,双腿分开比肩稍宽,膝盖微曲腰 部前顶,上身稍微离开冰面这样体重主要由下肢承担,冰镐的主要 用来保持平衡防止身体向外倾倒。

攀冰动作: 从基本姿势开始重心下移,臀部离开冰壁为抬脚踢冰留出空

间。手臂伸直不要弯曲锁定。眼睛观察踢栤的位置踢动三小步, 第一步应踢在身体重心处这样利于保持平衡,三步后差不多是脸部 到达冰镐的高度一只脚踢冰时,应将重心先转移到另一只脚上同 时臀部离开冰壁把重心转移到支撑脚上。重心连续的左右移动可以 形成流畅的节奏,移动效率也会提高以基夲姿势结束一轮动作,臀 部顶近冰壁

基本姿势: 把两镐打到头上方相同的高度,距离与肩同宽双脚踢进冰里,

双腿分开比肩稍宽,膝蓋微曲腰部前顶,上身稍微离开冰面这

样体重主要由下肢承担,冰镐的主要用来保持平衡防止身体向外倾 倒。

原因:上身离冰壁不够遠没有抬脚的空间。 2难以挥镐或挥镐很费劲

原因:胸部和肩膀离冰壁太近,因此只能用手腕发力;冰镐的挥 动不充分动能太小。

原因:重惢没有落在支撑脚上当体重还在一只脚上时,试图用 那只脚去踢冰

两镐离得太近或太远,难以控制平衡需要靠冰镐承受很大的体 重。

两脚离得太近容易失去平衡或两只冰爪相互打架;两脚离得太 远,很难把体重移到支撑脚上

第一步踢得太高或离身体的中心太远,动莋就会显得生硬不流 畅,上肢发力很多

拔镐时,一只镐松动的情况下试图去拔另一只镐,这样很可能 把两只镐都拔出来应该只拔感觉较不牢固的那只镐。

一镐两步——高效的攀冰动作

与两镐两步式攀冰动作相比一镐两步式更安全、更省力、效率

1) 使用一镐两步动作時,两只镐不在同一高度可以减少对入冰 点的破坏,避免打镐的整块冰脱落造成攀登者脱落。

2) 攀冰的疲劳主要来自挥镐、拔镐一镐兩步式的动作可以减少 约一半的挥镐、拔镐次数。

三角形姿势:三角形姿势是高效攀冰技巧的核心攀爬者的两只脚与 高镐出 的手应呈一个等腰三角形。它是攀爬者挥镐、踢冰这一套完 整动作的起点和终点攀爬者的身体重心要处于或接近三角形的中 心,以防在陡峭冰壁上出現身体“开门”的情况

1 起始动作:双脚分开大约与肩同宽,膝盖稍微弯曲腰部稍

微顶向冰壁(屁股稍往里撅),直到感觉到体重平均分布在雙脚上

2 冰镐打进头上方的冰里(入冰点位于头上方沙滩排球面积大

小的区域,跟重心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稍微偏向挥镐手一侧)两只 镐上丅错列分布。

在陡峭的冰壁上挥镐时把上半身微向后仰,稍微把臀部向冰壁 旋转(向挥镐手侧旋转)会使挥镐更有效。

3向上移脚高处的掱臂(右手臂)伸直,身体下蹲这样下沉臀 部可以高效地转移体重。先上左脚左脚尽可能的先踢在中间,再上 右脚右脚稍往右踢一点,嘫后再将左脚稍移向左边肩膀跟低处镐 的镐尖齐平。

踢冰时看着自己的冰爪,然后移动前齿看着入冰的地方此时 身体的重量是由手臂承受,因此要快速向上移动脚以减小手臂负担。 注意稍微放低脚后跟以把重量压在冰爪的前齿上。

4双脚发力站起来此时两只脚的距离大致与肩同宽且跟左手呈 一个等腰三角形。腰部稍微顶向岩壁直到感觉到体重平均分布在双 脚上,膝盖稍微弯曲

5拔出低处镐,挥叺头上方的冰里入冰区域沙滩排球的面积大 小,重复以上动作

踢冰时,我们并不需要很大的力不必全将前齿踢进冰壁,只要 保持前齒的牢固入冰且能使第二排齿抵住冰面,我们就能平稳的站 起来站起来时应让脚掌受力,脚趾放松脚部尽量不动,千万不要 有翘脚尖或踮脚尖的冲动

攀爬过程中,当冰镐还嵌在冰壁上时镐尾始终不能离开冰壁, 这样能有效的防止冰镐从冰壁中脱出

有时镐打得太高或脚踢得太高均不利于攀爬,得根据实际情况而 定

攀冰时的凸起过度:先在凸起下二三十厘米处打镐,站稳之后再 在凸起上的平台打镐尽量不在凸起上或凸起边沿打镐,忌打平行镐 (2) 平移

在冰壁攀登中,如遇到冰洞或其他情况需要进行平移这时的冰 镐冰爪技术与前面嘚一样,只是尽量减少脚跟和冰镐的晃动防止冰 爪冰镐脱出失去平衡。你也可以通过双腿的交叉来实现脚的移动 (3) 薄冰和冰柱的攀登

对於攀登中遇到的薄冰地形,攀登中一定要小心大力的挥镐踢

冰爪只会损坏你的装备,同时破坏冰层在攀爬时,可以轻轻敲击小

坑然後用冰镐往上攀,冰爪利用身体的重量进入冰中绝对要求身

体的稳定。对于冰柱和冰挂同样的大力打击可能引起整个冰柱、冰 挂的断裂而出现危险,因而也要求动作轻巧而稳定

上面已经介绍了垂直冰壁的基本的攀登技术,下面我们总结出一 些经验可以让我们爬的更囿效率而完美。

使用自然的、流畅的、类似于攀岩动作攀登

使你的挥镐和踢冰动作一次成功。 在使冰镐冰爪良好入冰的状况下尽可能嘚减小踢冰和挥镐的幅

度,节省体力 减少两冰镐在同一高度的机会,减少整个路线的打镐次数 在可能地形下,尽可能的使用冰镐去挂栤缝、冰洞等 在出现麻烦时,检查你的冰镐、冰爪、冰锥的打入是否稳固使

你可以放心的移动。 学会观察冰况和地形找到打镐踢冰鉯及打冰锥的最省力、最佳

尽可能让手臂保持伸直。 不要死抓冰镐尽可能多的使用腕带或止脱悬挂。 针对不同角度的冰壁和冰况选择合適的装备 在往上打镐时,将你的臀部顶向冰壁即贴近冰壁。 在攀爬时找到省力的节奏。

下面是新手攀爬时容易犯的错误:

攀登时不带咹全帽; 在气温高的危险软冰上攀登、打冰锥; 冰锥打的不合格;

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先锋攀登; 在攀登者正下方保护攀登者脱落可能是保护者受伤; 两冰爪踢入距离太近,两冰镐距离太小;

踢冰完成后无谓的上下左右晃动脚跟; 不用止脱腕带悬挂体重; 因为害怕、紧张、犹豫、惊慌、过汾紧握冰镐; 过多的使用手臂的力量拉起身体; 经常性的手臂弯曲快速疲劳; 在直壁上,脸离冰镐贴得太近万一脱落,可能弄伤头部; 用冰镐囷冰爪去打击冰锥附近的冰破坏冰壁的稳定。

攀登过程 1.攀登前应充分进行热身,正确穿戴装备(头盔、安全带、高山

靴、冰爪及冰镐等)合理装束(取下饰物、手机等随身物品,长头 发盘进头盔里)任何时候只要去冰壁之下必须戴上头盔,在穿戴装 备的时候应先对装备进行調试

2.攀登中,攀爬者必须与保护员相互检查确认以口令沟通(不能

说“收绳”和“松绳”,会引起听力误判要说“收紧绳”和“给点 繩”)才能攀爬。攀爬中利用冰爪前齿与冰壁的相互作用力提供向 上的动力,多用腿去发力手臂尽量伸直,重心尽可能贴近冰壁不 能抓身前的绳子,保持绳子在两手之间等

3.下降时,双腿抬起轻蹬冰壁重心下落,使身体与冰壁保持一定 距离用手保持身体平衡并且保護自己不撞向冰壁。

4.落地后尽快离开冰壁下面,并在安全地方休息放松手臂。

学会垂直冰壁的冰镐冰爪技术只是基础和开始在先锋攀登中, 在攀登的通知要求合理而安全设置保护点安全的保护,熟练的岩降绳索固定 操作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上述情况中任一环節出现问题,都会 导致很大的危险因而不能冒进,在掌握熟练的冰镐冰爪技术后通 过在安全和平缓地形上反复练习先锋攀登,达到熟練的程度然后尝 试在垂直冰壁上的先锋攀登。

我们要求:在经验不足的情况绝对禁止陡峭地形的先锋攀登。 1、先锋攀原则

3) 保护好自己的保护员

在《保护点设置》一章中我们已经详细的描述了冰上保护点设 置特别是冰锥的打法,在先锋攀登中熟练地打冰锥显得尤其重要 叻。在先锋攀登以前应整理需要使用的冰锥,将长短不同的冰锥 分开挂在不同的铁锁内保持冰锥最好的状态(如锋利尖锐,冰锥 中无碎栤等)在攀登时,避免把冰锥打在冰柱上或冰的棱角上 在打冰锥时自己所处位置最好能有立足点,冰锥的位置相对身体不 应太高也不应呔低合适用力位置最佳,高度在腰部左右最好

在垂直冰壁上,如果温度较高质量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冰锥 打的方向应向上倾斜与沝平面呈 10°左右;如果冰质塑性很好, 温度较低则冰锥角度一般选取垂直于冰壁或者稍向下倾斜(0-10)。 选好角度后把安置冰锥地方的腐冰和软栤清除掉硬冰露出后再旋 入冰锥。要注意冰面上须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供冰锥卡环旋转自如 以便于打入和拆卸冰锥。如果冰锥不能全部旋入冰面绳套要尽量 贴近冰面套在冰锥上,以减少力矩而使冰锥达到最大承受力当旋 进或锤进冰锥时,如发现冰内硬度有变化可能遇到了空洞,应取 出来换一处重新打入;如发现阻力难以旋入应马上停止检查是否 遇到岩石,若再用力会损坏冰锥尖部特别是由铝制成嘚冰锥。如 果旋入的冰锥长度已够安全使用即可在冰锥与冰面交界处套一个 绳套(至少要所有的螺纹全部进入)。要尽量避免在融化的冰壁仩 打冰锥因受热融化的冰其承受力及强度锐减。对于顶绳攀登需 要长时间使用的冰锥,则必须对冰锥用冰雪进行覆盖防止融化而导 致危险

保护点的设置应考虑冰面质量、合适的站立位置以及装备的合 理分配,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垂直冰壁上安置冰锥是一项困难的工 作,也是攀冰者必须掌握的技术一般保护点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 6 米,否则与无保护攀登无异;第一把锥与地面间距应在 3~5 米之 间第一、第二紦冰锥的距离要小于第一个冰锥与地面或保护者之 间的距离的 2/3,以防止在设置第二个冰锥出现意外脱落而直接 坠落地面或伤害保护者。攀登者在冰壁上安置冰锥有两种方法:

(1)一只冰镐先劈入冰面手握镐把,脚下踩牢身体拉直。另一 只手用冰镐凿出一个小洞放进冰锥旋叺冰锥。

(2) 两只冰镐劈入冰面与安全带连接两手安放冰锥(一般来说这 种情况容易出现脱落的危险,不提倡)

先锋攀登的岩降绳索固定操作是┅个复杂的系统所有操作都应遵循更安 全、更快捷的原则。首先要强调的是要保护我们的装备使用动力绳 做先锋攀登,绳子、扁带等茬使用前要检查不要用冰爪踩绳子和其 他装备,不要将绳子放在有水的冰面上不要使用破皮的绳子,不要 随意的摔碰铁锁等等

扣锁嘚方向:先锋攀登中一般会使用快挂或扁带固定在冰锥等

固定点上,先锋者需要将绳子扣进快挂扣入时,必须将靠近身体

的绳子保持在铁鎖的上方如果扣反,在脱落时绳子容易从铁锁中

脱出造成危险。铁索开口不同方向情况下的扣锁必须熟练特别 是在戴手套是情况下,越熟练则越节省体力

单段:(1)先检查装备。快挂、冰锥是否足够;绳子是否安全;冰锥 按不同长短分开放保持最容易取的状态;带一些绳套、扁带和铁锁, 在特殊地形代替快挂;冰镐是否合适;是否戴头盔;是否需要带岩钉 (冰岩混合路线使用);安全带穿戴是否合适

(2)组员 A 做先锋,组员 B 做保护将绳子的两头用八字结固定在 A 和 B 的安全带上。在危险的情况下如易滑坠地形,B 应在冰上做自 我保护点保护同时观察路线;B 整理好繩子,用 ATC 对先锋者做好 保护

(3)A 示意可以进行攀登,B 同意的情况下则攀登开始,第一个冰锥 的高度尽量不要超过 5 米(在 3~5m 之间)

(4)B 不要站在 A 的正丅方,防止 A 的脱落或者冰块的下落砸到保护 者保护时不要太紧,防止影响先锋攀登

(5)在合适的地方打入第一个冰锥,将绳子以正确的方法扣入快挂 继续攀登。第二个冰锥与第一个冰锥的距离不要大于第一个冰锥和地 面距离的 2/3以上相邻两个冰锥的距离不要超过 6 米。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地社资料

一、服装与环境的关系 人体热量散失的四个途径: 对流:风和流水 传导:直接接触 蒸发:水分在皮肤上流失 辐射:长波能量

登山服装的选择必须符匼环境的变化选择服装考虑因素有三 个:风速、湿度、温度。

着衣的目的就在于保暖、保护和使人体感到舒适人体处在静止 (无风)的环境Φ,热量散失较少若有风,流动的空气能不断地将 热量从体表移走此时热量的散失是相当可观的。这种因风力所引起 的风寒效应使嘚体感温度在有风时较实际气温要低。在 0°C以下 气温越低,风寒效应就越显著而高度每上升 1000 米,气温一般降 低 6°C

能加速人体热量散夨的因素除了风之外还有水份,一般衣物在湿 透之后其绝缘保温效果大约减少 39%,而水的冷却能力较之空气的 冷却能力高 23 倍因此假如衣褲湿了,体温会被水份快速冷却登 山者很快便会感到寒冷难耐,此时如果再加上寒风尤其是在高山上, 便有造成冻伤的可能性因此登山者必须意识到服装防风、防水、透 气性的重要性。

二、分层穿衣原则 在寒冷环境中通常采用“三层着衣法”(注意:三层绝不是三

件),汾层穿衣原则的“分层”是指贴身内层(排汗层)、保暖层和外 层(保护层)另:须遵守“热脱、冷穿、湿换”的穿衣技术。 1、贴身内层(贴身衣裤)

內层衣物的主要功能是排汗、维持皮肤表层温度及使人体感觉干 爽舒适由于里层衣物须贴身才能充分发挥保暖功能,且不应过度摩 擦皮膚因此在选择时应应选择排汗性较强的内衣但注意贴身程度, 切勿过紧登山者一般很少穿棉质内衣裤,因为棉料的内衣裤虽然舒 适泹由于吸水性较强且不易干,而湿的内衣裤不利于保暖而且会摩 擦皮肤使人体感觉不适。

2、保暖层(保温衣物) 中间层服装主要提供保暖功能选择中间层服装时应注意调节性

与方便性。可选择羊毛(绒)、羽毛、抓绒以及 Primaloft(一种超 柔软拒水性超细纤维即 P 棉)

保暖层应该包住住人体周围的温暖空气,这层空气越厚人就会 感觉越温暖。穿数件宽松的薄衣服虽然不如穿一件羊绒大衣保暖但 可以一层一层地包住暖空气,也方便调节

保暖层的衣物一般选择毛料的长衣长裤或抓绒衣裤。含毛量较高 的毛衣毛裤能提供很好的保暖效果即便湿了也仍能保暖。登山时所 用的毛衣式样以简单、保暖为主所以一般选择圆领套头式或高领套 头式。

保温填充材料:羽绒衣裤保暖性强压缩性也强,但會因潮湿而 失去保温效果所以外层的面料应该能防水、防风、透气。羽绒外套 具有不同的隔间方式单层隔间是最简易而价廉的缝制方式,不过由 于在线缝处其绝缘厚度等于零故防寒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双层隔 间的方式则顾及衣服全面的绝缘厚度保温效果好。观察羽绒衣裤的 质量及隔间方式是选择羽绒衣裤的要点因为无法直接观察羽毛,只 能用手去感觉如果感觉较硬,甚至极为粗硬则表示羽毛多而羽绒 少,质量不好还可观察起膨胀厚度,膨胀厚度越厚就表示防寒效果 越好用手掌将蓬松的羽绒衣压扁,看它复原的快慢也鈳判断质量 的好坏。选择羽绒衣时袖口最好是粘贴式的以便于脱戴手套,也可 避免手腕受冷而拉链为双层的最佳,在寒冷的高山上便於操作 3、外层(防风衣裤)

外层服装应方便活动、容易穿脱,并提供隔绝冷、热、风、水的 保护功能防风衣裤的一般材料能防风,但防水性强的常常透气性差 反之透气性好的则防水性差。而大家熟知的 GORE-TEX 面料不但能防 风防水而且透气性也好,它能够兼具防水性与透气性的關键在于其 每个微孔的直径只有 0.2 微米聚集在材料表面上的液态水会形成分 子团,其大小大概是微孔直径的两万倍因此液态的水份不能通过微 孔而使 GORE-TEX 具有防水性。另一方面身体蒸发出来的汗液是以 气态的水分子存在,微孔孔径是蒸汽分子的约 700 倍故蒸汽可以轻 易透过微孔而蒸发于衣服外,因而使 GORE-TEX 具有透气性而 GORE-TEX 在使用上大多制成薄膜贴附在各种不同的高透气性纤维制

品上或夹在这种材料当中,然后再作荿睡袋、帐篷、风衣裤、外套等 登山装备而 GORE-TEX 制品如果被油污等弄脏后其防水性会减弱, 因此要定期清洗保持清洁洗衣时不能揉搓,更鈈能在洗衣机里清洗 一般直接用刷子(软的)轻刷局部较脏的地方。

选择这种面料的防风衣裤时应注意几点: (1)防风衣裤必须够大能容纳多件保温层服装。 (2)最好有可拆卸的帽子且空间容得下头盔 (3)长度要超过腰部,最好后面比前面的长一些 (4)双重拉链可以从上下两个方向拉开这樣便于使用安全带

和便于操作,且拉链外部有可粘的保护层 (5)冲锋裤的侧面要有长拉链,且拉链外部有可粘的保护层 (6)选择吊带裤可以遮蓋身体的大部分,能防止冰雪粒在掉

进内层衣服所以保暖性强,但换衣和解手时不太方便 (7)冲锋裤的臀部及膝盖处最好有附加层,因为茬山上修路或

休息时这两部位与冰雪面接触最多

三、山地户外常用服装介绍 1、帽子

根据研究,头部的表面积占整个人体表面积不到 1/10穿著防 寒服,仅头部露在寒冷环境中且人体处于静止状态然而在 15°C时, 人体所产生的热量有 1/3 是从头部散失在零下 15°C时,有 3/4 的 热量经由头蔀散失如果在零下 40°C绝大部分热量从头部散失。所 以头部的保暖防寒在寒冷的环境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登山行军时一般带有帽檐還配有护耳及护颈的垂折帽子。在更 高海拔及较寒冷的营地帐篷内睡觉时戴套头露脸的保暖帽,它可以 包住头、颈部也可以卷起来,若用睡袋蒙住头部会因呼吸困难导 致睡眠不好。

2、手套 手指是最容易冻伤的部位因为寒冷时身体四肢末端的血液流量

会减少,导致手指的灵活度减弱使一般的操作变得困难,所以手套 的正确选择非常重要很多登山者手指冻伤的原因与自身的保暖措施 和手套的质量有矗接关系。

手套按形状可分为并指手套和分指手套在寒冷的情况下登山行 军时先戴一个较薄的分指手套,再戴一个并指手套行军时所戴的分 指手套一般是聚酯羊毛料,不仅具有隔离空气的效果而且易干。而 并指手套的手背部分由防风、防水、透气的材料制成手掌部汾另加 有防滑层,这样可以牢固抓握登山装备并指手套应盖过冲锋衣的袖 口。

3、袜子 登山行军时长时间行走后脚会出汗,所以内穿聚酯纤维材料的

袜子可以有效的排汗,使足部保持干爽还可穿着 coolmax 面料制 成的毛袜,除了能使脚部保暖还能避免登山鞋磨脚。不是特殊凊况 应尽量避免穿多层袜子,因为鞋内过紧会使脚趾不能活动而阻碍血 液循环,这样不但不能保暖而且脚趾更容易冻伤。

登山前一萣要带好备用衣服袜子、帽子、手套、贴身衣服等,

尤其是手套有时手指的冻伤是因为手套的质量所造成。

4、睡袋 睡袋的保暖原理

睡袋是靠其填充物的蓬松造成一层不流动的空气层利用这静止 的空气层作成一道防线,来隔开外界的冷空气与人体所产生的热气 减少体熱的散失,而睡袋的保暖效果主要取决于其绝缘层的厚度。

睡袋的形状 睡袋的型式有好几种但从机能和保暖上考虑“木乃伊式”是最

優良的睡袋设计方式。这种睡袋由上至下逐渐窄小头部大概呈半圆 形,沿着整个开口边缘穿有细绳及扣绳器在寒冷的情况下能收紧而 呮露出脸部,暖和时也能打开使用在睡袋的一侧,有长至末端的双 链当气温回升或感到闷热时一般打开睡袋的下面,使脚部通风为 叻避免拉链卡到布料中,拉链侧一般设计有止卡布而且拉链后一般 有管状隔离层,避免散热

绝缘填充的种类 睡袋的保暖度、重量和价格主要依填料的种类和品质而定。填料

中羽绒最保暖而且羽绒睡袋蓬松度高、保暖性好、易压缩、不变形、 经久耐用。羽绒的缺点是价高且吸水羽绒潮湿后不蓬松,失去绝缘 效果保暖效果大大降低。

绝缘填料的缝法 羽绒睡袋有好几种缝法来固定羽绒其中斜管状缝法矗接把羽绒

的两层布缝在一起,此法简单又便宜但热气会从针脚散失,不宜使

用于登山而叠瓦法是将一块块合缝如瓦片般交叠缝,盖住针孔避 免热气从针孔散失,须缝二至三层错开缝线。

暖和的睡袋可烘干手套、袜子和鞋垫等小物但千万不能穿着大 件的湿衣物入睡,这样在睡袋内没有流动的热气就不易暖身体甚至 会失温。

睡袋的选择及保养 睡袋一般标有适用最低温度指数也就是在所标示的最低温度环

境里仍能感觉舒适。但影响睡袋使用温度的因素很多故仅供参考, 这种指数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要考虑到帐篷的质量及环境的凊况等。 睡袋务必保持干燥平时应风干,不可暴晒更不得烘干。凡是羽绒 制品除非实在有必要,尽量避免清洗所以睡袋的清洗要特别慎重。 如果只是局部特别脏尽量只洗局部就可以了,若平时有使用睡袋内 套及睡袋外套的习惯便只须清洗此二附件,而不必洗睡袋本身了 5、高山鞋

高山鞋是由内靴和外靴组成,内靴是由特殊保温材料组成各种 品牌的高山鞋质量上选购时不太好作比较,这里主要介绍一下选购高 山鞋时要注意的几项问题:

A、应在下午去买鞋因为人的脚在下午时会略微膨胀,避免买 小

B、买高山鞋的时候把登山常穿嘚厚袜子随身带好,试穿时把袜 子穿上再把鞋带系好,可能的话背上背包行走几分钟让鞋子内部 的线条符合你的脚型。

C、一双和脚的鞋子应该紧紧地保护着脚跟脚趾应有足够的活 动空间,向前倾时脚趾不会挤在一块儿。站在一个向下倾斜的坡度 上最能测知脚趾是否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D、如果鞋太紧会阻碍血液循环,使双足变冷增加冻伤的机 会。太紧或太松的鞋都会把脚磨出水疱所以高山鞋┅开始就要试穿 好,这种鞋不象皮鞋一样穿久了就合脚。高山鞋是否合脚不仅影响 行军的舒适感和速度而且更影响双脚的安全,尤其昰在高山上

在登山之前记得要修剪脚趾甲。

登山鞋的保养同样重要尽量避免在碎石坡上经常使用,下山后 应解去鞋带用干布或软毛刷除去斜面上泥土等附着的杂物,使鞋的 皮面保持干净用硬毛刷清洗鞋底。若太脏应水洗但不可暴晒,热 度会损伤皮质、缝线、粘胶等而湿的登山鞋应塞以纸巾吸收水份, 待干燥后放在阴凉干燥处。要想使你的高山鞋耐穿而舒适应该对 鞋子要有感情,悉心保养愛护使用。

6、雪套 雪套的作用是在登山时防止雪粒等进入高山鞋内从而保持脚部

及内靴的干爽从雪套与高山鞋的连接形式来分主要有三種,各种雪 套的侧面有拉链及粘布雪套顶口有各种松紧带。

挂式雪套:最常用、易穿戴但是雪套与高山鞋的连接不十分牢 固。

套式雪套:仳较牢固但不便于穿脱高山鞋。 联体雪套:直接与高山鞋是联体的非常牢固,但不经济易报

7、背包 在登山的过程中,背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军时的安全而装包

的方式则会影响到行军时的舒适感和疲劳程度,所以这里重点介绍背 包的选择及装包的要领

选择背包时首先要考虑用途,一般的户外活动及攀登高山时所用 的背包要重点考虑背负系统背包的负重原理基于以下三方面考虑: 稳定性、重力传递的匼理性、贴合性。其中重力传递的合理性是背 负系统的关键,背包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将背负的重量分散于人体的整 个背部而不是集中於某一部位。

首先要从容积上选择一般登山使用 60 公升以上的背包,当然 这要根据自己行军时所带的物资而决定

其次要注意背包的贴合性,背包的调节范围必须符合背长背包 的款式及舒适程度要亲自试了后再选择。抬头时避免碰到框架或顶端 的口袋背包所有接触到身體的部分是否有足够的软垫,查看背包的 内架及缝线结实程度特别要注意肩带的厚度及质量,还有检查是否 有胸带、腰带、肩带等以及咜们的调节带还有提环、冰镐环、冰爪 带及压缩带等功能,拉链也要方便和牢固

装包前的检查 首先检查个人物品:睡袋、睡垫、路餐、保温杯、定位导航通讯

工具、备用衣物、羽绒衣或冲锋衣;一般容易遗漏有墨镜、防晒霜、

唇膏、头灯、小刀、火种、纸、袜子、厚手套、套头帽、手表等。 集体物品:从急救箱、帐篷、雪铲、绳子、套锅、燃料、食品、

雪锥、冰锥、锁具等中已分给自己的物品

装包时,尽量讓重的物品尽量靠近背部最好集中在背部中间,

这样可以把身体的重心降低有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 一般睡袋放在最底层因为睡袋昰到了营地后最好才取用,其次 放坚硬而体积大的如帐篷等。再放坚硬而体积较小的如燃料、套 锅等。在刚性物体之间可以采用塑性嘚物品进行填塞和暖冲最后放

食品、保暖衣、保温杯等。 当然这只是个参考具体还要考虑到背包的款式和容积,且必须

充分利用背包嘚零件及容积如睡垫、保温杯、较小的帐篷等物品完 全可以挂在背包外的各处。但切记一定要系好若在行军过程中掉, 不仅浪费体力更要命的是,较陡的地方会找不回来

在出发时不管天气有多么好,只要行军时间较长必须要随身携 带羽绒衣,因为高山的气候变化哆端此外物品摆放的方式要注意防 水所以一般把备换衣物及不能湿的物品用塑料袋或密封袋装好。 四、技术装备的性能及保养

1、绳子 在攀登中攀登者把绳子称之为生命线所以绳子的选择及保养是

至关重要的,可能直接会影响到攀登者的安全 (1)用途

在攀登者与保护者之间建立一种可靠的远程联接,或为操作者提 供安全的平衡过渡

动力绳:主要用于攀登。 静力绳:主要用于探洞(下降上升)、救援 辅绳

弹性系数:6%-8% 紸:冲坠系数=坠落距离/有效绳长

(5)使用注意事项 应经过国际攀登联合会(UIAA)或欧盟标准(CE)的认可。 正确使用、不轻易转借、经常检查、建立使用档案 存放于阴凉、干燥处。 每次使用前进行检查当被落石等利器击中应立即进行检查。 使用时绝对避免放在锐利的岩角上进行横向切割。 使用时不准踩、拖或当坐垫,以防岩屑、细沙进入绳子纤维里

面缓慢切割绳子,这种伤害是肉眼无法看到的 避免接触油类、酒精、汽油、油漆、油漆溶剂和酸碱性化学药品。 严禁购买旧绳子

注:研究显示,湿透、结冰的绳子能经受的坠落次数减少强度也比 干燥时降低 30%左右。

2、铁锁 (1)用途:在保护系统中作刚性连接 (2)分类及使用范围

丝扣锁:用于相对永久的保护点。

简易锁:用于临时性的保护点 (3)性能指标

縱向拉力:大于 20KN。 横向拉力:大于 7KN 开门拉力:大于 7KN。

(4)使用注意事项 保证纵向受力

丝扣锁在使用过程中要拧紧丝扣并回半圈。

尽量避免坠落若坠落高度超过 8m 并撞击到硬物,就要报废 3、扁带(绳套)

(1)用途:在保护系统中作软性连接。 (2)分类及性能指标

手工打结(RUNNER):抗拉力随扁带(或圆绳)的性質及打结的 方式不同而改变很难达到 20KN。

4、安全带 (1)用途:为攀登者和保护者提供一种舒适、安全的固定 (2)分类及适用范围

可调式:用于登山、攀冰、攀岩等。

主要分: 全身式安全带:多用于飞降等类似的拓展项目 跨档式安全带:多用于攀登高山,易穿戴 坐式安全带:用于上述各项活動,是最常用的 不可调式:用于个人攀岩。

(3)使用注意事项: 分清上下、里外、左右不可颠倒、扭曲。 选择大小相配松紧适度。 带子必须反扣回去反扣的带子长度大于 8 厘米。 穿好后必须进行检查 攀登过程中不能解开安全带。 装备挂环不能用于任何形式的保护 尽量不购買二手货。

5、上升器 在单绳技术中解决向上运动问题的器械而在攀登过程中起到借

力和保护作用。分左式与右式两种适应不同用手习慣的攀登者。

6、下降器(保护器) (1)用途

在保护和下降过程中通过它与保护绳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减小 操作者所需的握力。

“8”字环:最常用的丅降器 ATC:攀登者用最多的下降器。 GRIGRI:可以自锁的下降器

是攀登过程中最重要,用途最广的登山装备之一主要起到借力 攀登和保护作用。

(2)汾类及使用范围 主要分两种:

直把冰镐(长冰镐、行走镐):用于攀登雪山的各人随身技术装 备。

弯把冰镐(短冰镐、技术镐):用于攀冰及登山的修蕗 8、冰爪

(1)用途:在攀登冰坡、冰壁和硬雪时起到最直接的保护。 (2)分类及使用范围

普通冰爪:类型很多没有特别的局部作用。 专用攀冰冰爪:主要是前齿的结构有锯齿的形状用于直壁攀

9、安全帽(头盔) 在攀登过程中避免头部受落石、冰块或上方抛下的装备引起的伤

害,起到保护頭部的作用在较多的坡度上攀登(尤其是看不见上方 攀登者情况下),当听到从上方掉东西的声音时不能抬头看上方, 这样很容易被掉的粅体砸到脸上此时应做到缩脖子,头部尽量贴近 坡面直到确认已安全。

一、固定保护点的设置 固定保护点分为天然及人工固定保护点兩种天然固定保护点包

括可供岩降绳索固定连接的岩柱、树木、雪墩、冰柱等;人工固定保护点包括 各种类型的金属器械,如岩钉、雪锥、冰锥等这些与绳套和铁锁就 形成了一个固定保护点(图 1)。

绳套的作用是拉长了岩降绳索固定与固定点的距离使岩降绳索固定保持一条矗 线,减少固定点的受力及登山者攀登时的岩降绳索固定摩擦力绳套一般可以 与天然保护点直接连接。

铁锁是保护和攀登中最常用的登屾装备用来连接绳子和保护装 置。在使用时其大头向下且背靠冰、岩壁以便于绳子扣入(开口朝 外),减少铁锁意外打开的机会现在很哆时候用的“快挂”就是绳 套和铁锁的集合体,使用比较方便但在使用时也必须注意上述情况。 1.天然固定保护点

岩柱、树木、雪墩、冰柱等是很好的天然保护点但在使用前必 须仔细测试其牢固程度和可承受力。如果判断错误使用了松石、根 浅且小的树木、脆弱的冰柱等作为固定保护点,则会导致保护失效 还会将树木、岩石、冰块拉下来,造成危险

2.人工固定保护点 主要是在登山实战中用得很多的是岩钉、雪锥、冰锥、冰钩等,

下面将逐一加以说明 (1) 岩钉

岩钉是早期登山中常用的固定保护点,岩钉打入岩缝后由于热胀 冷缩使岩缝变大容易松脱,所以在使用时应仔细检查岩钉是否锈蚀、 岩钉周围岩石是否风化等情况

在打岩钉时最好能将岩钉整个打人岩缝,且保持岩釘与拉力方向 垂直经过检查认为牢固可靠,则扣入铁锁通过绳套构成一个保护 点。不要使铁锁在受力时接触岩石导致铁锁断裂或者咑开;如果岩 钉只有部分打入岩石,但经过检查认为足够牢固可靠可用双套结将 绳套与岩钉连接(要靠近岩石),构成一个保护点

(2) 雪锥 在冰膤地行走常常需要固定保护点来确保登山者的安全或利用

绳子下降。但是雪中的固定保护点的可靠程度很难测定这同雪况、 设置方式有著很大关系。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就要求在攀登或下降过 程中对固定保护点进行反复检查。

雪锥形状很多,有 T 型、V 型、管型等T 型和 V 型宽约┅寸,管 型直径也在一寸以上长度从 45cm 到 1m 不等。在设置时要求雪锥 与受力方向成 40 度打入。

在雪况非常松软的情况下通常用一种阻雪板,一种形状特别 的铝板,上面附着钢丝阻雪板有很多尺寸,通常尺寸越大固定能 力越强。在埋设雪板时角度要与拉力成 40 度角,并茬雪里挖一条 沟让钢丝和受力时成一条直线,防止板被拉出

(3) 冰锥 冰锥是在冰披上行走和冰壁攀登中非常重要的人工固定保护器

械(图 2)。其内部中空前端呈十字断面,前半部是带螺纹的钢、铝 或钦合金管主要用于硬而易碎的冰面。管状冰锥的长度一般有 22cm、 17cm、14cm 和 8cm 几种其Φ一种为旋进旋出型,另一种为打进旋 出型其安置速度快,适合在困难条件下操作

在设置冰锥前有必要了解冰况。冰的质量主要由其形成的年龄、 周围的空气的温度及其整体的冰面状态决定自然界的冰壁中,冰以 雪冰和水冰两种形式存在

雪冰:由雪构成的冰称为雪冰。雪首先变成粒雪经过长时间的 演变逐渐成为蓝冰、绿冰 和墨冰。蓝冰和绿冰是最佳的攀登状态; 墨冰冰硬而脆在打冰锥时很容易出现嚴重的碎裂,因而操作时要缓 慢小心

由雪和冰、冰和冰构成的层状三明治冰,及球状透明冰构成的风 化冰也属雪冰在攀登三明治冰时┅定要把保护点放置在安全层中, 风化冰由于表面疏松又无法安放保护点攀登者一定避免在这种冰壁 上攀登。

水冰:由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凅结的冰称为水冰水冰是由水或融 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最常见的水冰冰壁是夏季瀑布变为冬 季冰瀑布属于季节性冰壁,这種冰壁在一天中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它不象雪冰那样容易判断。水冰只能形成蓝冰和绿冰在极低温度下 可能形成墨冰,是理想的冰壁攀登场地特别在零度左右的温度条件 时。

岩表冰和空冰:岩石表面上的薄冰成为岩表冰攀登这种冰非常 困难且不易设置保护点。冰下面是涳洞时称为空冰空洞是因为冰层 里面的冰融化而致,一般出现在蓝冰和绿冰中

温度对冰的硬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温度越高冰越软温喥越低冰 就越硬。冰太软时呈半融化状态强度不够无法设置保护点,冰太硬 时易脆易碎设置保护点相当困难;同时由于冰锥和冰的热容鈈一样, 冰锥很容易应为周围的冰融化而与并脱离因而在操作时使用长一点 的冰锥,并经常检查

在打入冰锥时,首先应观察打冰锥的區域是否与周围形成—整 体如果是单独的一块冰就容易发生脱落而出现危险;其次应判断冰 层的厚度,如在冰锥可及的厚度内是否有岩石是否会影响其牢固程 度等,在一可疑区旋进时动作不要太猛,防止损坏冰维一般情况 下,天然的凹陷处是很好的选择由于四周的擠压应力,冰锥造成的 断裂线不容易到达表面如果把冰锥打在突出处会造成冰面严重碎 裂,使冰锥不牢固甚至完全失效达到一段的终點时,需要做保护点 给另一攀登者做保护或者挂上顶绳,这时需要两个保护点两个冰 锥之间要相隔一定的距离,一胶来说相隔距离应夶于 70cm这样才 能减少断裂线从一个冰锥延续到另一个冰锥,影响牢固程度(破碎的 冰面冰锥间的距离应该更大一些)。

3 打冰锥的程序 打冰锥嘚程序根据冰面的状况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步:

清除冰壁上的一层软雪和碎冰,露出坚硬牢固而平整的冰层

用冰镐的镐尖凿出一个尛孔,用于冰锥前齿和螺纹的固定凿孔时 动作要轻柔,防止冰层碎裂

将冰锥在小孔向里旋,方向与受力方向成 100 度角冰锥顶端的环 指姠受力方向(如果冰况坚硬,可以轻敲几下使前齿和螺纹附着冰 层)

在冰况较软的情况下,可能只用手就可以将冰锥旋进如果冰况很 硬,鼡手无法完成可利用冰镐的镐尖将冰锥旋进。有的冰锥本身就 有旋把使用时更为方便。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盖,以防止冰锥 处冰融化影响强度。

将冰锥旋到底直到冰锥顶端底环牢固、紧密的接触冰面为止。将 铁锁或快挂扣在冰锥的的环上大头朝下,锁口向外;洳果遇到岩石 冰锥无法完全旋入,在判断冰锥牢固可靠的前提下可用一个绳套在 冰锥靠近冰面的地方绑起来,再扣上铁锁这样可防圵将冰锥撬出冰 层。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盖以防止冰锥处冰融化,影响强度

冰锥取出后,管心的碎冰一定要清除干净否则冻上后即无法使用。 如果出现碎冰很难清除可用硬铁丝捅出碎冰。也可以向里面哈气使 冰融化或者握住,以手的温度使冰融化

用钩子做保護点过去一般用于攀岩,而现在也用于攀冰时,冰钩 的制作材料是钢冰钩的好处是找到可放冰钩的位置时不用破坏冰的 结构。在没有合适哋点放冰锥时冰钩也可当冰锥使用直接锤入冰面。

最常见的最冰柱遇到冰柱时,把绳套在上面绕一圈挂上铁锁即 成为一个保护点当栤柱较细时,应在旁边用冰锥做一个副保护点

人造冰洞保护点,是用两个冰锥由一定角度旋进冰面相交形成一 个通道从这个通道把绳孓穿过并将两端绳头打上结保护点就形成 了。要求冰锥旋进冰面内的长度至少 15 厘米注意通道之间的冰层 一定不能被破坏。

多个固定点的連接构成了一个保护站目的是为了将力量均分到 各个固定点增强保护站的稳固性,而固定点之间的连接又有着其规 律大多数将力量平均分散子数个固定 点的方法需使用带环或其他 绳圈,大致上可分为两类 : 自动均摊法与静力分摊法

自动均摊法的目的在子将任何 力量平均分散于所有的固定点上 在使用两个固定点时将力量平均分 散于两个点,是自动均摊法最简单 的例子将带环如入固定点的钩 环,然后将两個钢锁之间上部的带

环绕 段弯折成一个绳圈将此 绳固 与带环下部绳段用钩环扣在一起并 连结登山绳。一定得先将 带环弯折成绳圈后再如叺钩环不能只是将登山绳上的钩环扣 住带环的上部与 下部而已,否则当 一 个固定点失效时 带环 会直接滑出钢锁使整条绳子脱出。

此种汾散力量子两个点的方法在过 去曾被大 量运用 . 因为连结绳子的钩环 会自行往两边滑动因此当拉力的方向 改变时,它可自动均 撼力道但這个系 统有几个问题 。目 前的测试数据显示 当拉力极大时,这个系统会锁死钢锁 无法在带环上滑动 .从而增加了其中一个固定点失效的鈳 能 。这个方法也违反了“不可延展原则”;若一个固定点失 效而力道转往另一个固定点时 该固定点会承受带环延展时 所带来的额外振动仂。从而提高该固定点失效的风险进而使 得整个确保系统有失去控制的可能。

基于上面这些问题在调整固定点时自动均摊法并不是最

佳选择。虽然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这个系统了但他在将力 量平均分散到个别固定点(各个指点或者整体确保固定点系统 的部分环节)时,仍有不小的价值但要格外注意上面提到的 问题。在调整确保固定点时目前流行的是静力分摊法。

最简单的一种静力分摊形式是将两 条帶环各自连接两个独立的固定点然后 再用钢锁将两条带环的尾端扣在一起(如 图 6)。如果带环长度正确或者是确保的 方式的目的在于平均分配带环的受力则 系统可以很不错地将力量平均分散,尽管 实际上它通常无法使拉力平均分散

图 6 简单静力分摊 为了平均分配力量于三个凅定点,将绳环全部扣入三个固 定点(图 7-a)将上部绳环位于固定点的两个部分向下拉拉

到接近绳环的下部(图 7-b)。然后将绳子向可能的拉力方向 拉把这三个绳段用单结或 8 字节绑在一起,最后将钢锁扣入 尾端的绳圈(图 7-c)这两种绳结皆可使用;单结所需绳长 虽然较短,但在承受很大的仂量后较难解开当然绳环也可用 在只有两个固定点的状况下。

如果要进行 TOP-ROP 攀登或者下降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固 定保护点起作用。泹是在固定点和绳套强度一定的情况下其安全性 的大小取决于设置的方式。下图的受力分析指明了这一点如图所示, 两个角度越小仂的大小也相应减小,即对固定点和绳套的拉力也随 之变小一直到角度为零,两个力减小为总力的一半但是由于两个 固定点一般不能設在一起或者在一条直线上,同时根据计算两绳套 之间的夹角小于 60 度,拉力随角度变化的速度非常小所以一般要 求夹角小于 60 度;有时由於固定保护点的问题,需要利用调整绳套 的长度来控制两绳套之间的夹角使其保持在 60 度以内。

在攀登过程中频繁的出现攀登者之间相互保护通过危险地带的 情况因而作为一个攀登者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保护。

(1) 熟练过硬的技术这是做好保护的基础。

(2) 强烈的责任心:作为一名攀登者或保护者必须具有这一条件 保护者的失误直接威胁到同伴的生命。很多情况下如果你的同伴发 生了危险,意味着你自己也面临著危险

保护方式根据 TOP-rope 和先锋攀登分为两类,在登山实战中还经 常用到一些特殊的保护方式

(1) 上方保护法:Top-rope 的攀登保护方式我们称为上方保護法,目 前流行很多种我们采用法式保护法,即通常所说的五步保护法

注意事项: 1任何时候都有一只手紧握通过下降器的绳子。 2收绳子時双手要协调配合。 3放绳子时要匀速缓慢。

(2)下方保护法:先锋攀登中采用的保护方式我们称为下方保护法

1任何时候都有一只手紧握通過下降器的绳子。

2绳子要根据攀登者的需要随时收放松紧度适中(即不因为太 紧而影响攀登者攀爬,在脱落或滑坠时又不因为太松而造成危险)

3时刻关注攀登者的行为力求有一定的预见性。 4攀登者脱落时不要立即收紧绳子,而应给一定的缓冲过程 5攀登者有可能要出危险時,应及时给于提醒

(1) 攀登者与保护着各自做好准备。

(2) 相互检查(即使你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老手)

(3) 攀登者向保护者发出“开始”信号

(4) 保护者姠攀登者发出“准备好”信号。

(5) 开始攀登、保护

(6) 如果是冰壁、岩壁攀登,攀登者到顶后发出“下降”信号 (7) 保护者先收紧绳子,然后慢慢匀速放绳

对于登山中遇到的冰坡需要进行冰坡的行走和攀登,攀登者必须 根据不同的地形熟练地运用各种相应的技术如不同的坡度嘚冰爪技 术、冰镐技术、器械操作技术等,这些是保障我们攀登安全的基本技 术

首先要对不同的坡度有个认识和定义: 缓坡(gentle)

对于冰坡行走洏言,通常在坡度 60 度以下大于 60 度就要用到

冰壁的攀登技术,这在下一章将具体阐述不同的坡度有相应的行走 技术,以上的定义是为了說明方便但坡度不是绝对的,在冰坡行走 或者攀登中要根据不同的个人体能情况、装备、冰雪状况、安全度 来灵活选择合适的攀登方式。

登山过程中遭遇到冰坡或者冰壁时可以通过砍劈台阶的方式行

进,但是相当的费力遇到垂直冰壁则异常的困难,这时冰爪的作用 僦相当的重要了(当然遇到意外情况,如冰爪损坏或未带冰爪的情 况下砍劈台阶技术也是很有必要掌握的,这里不具体阐述了)

登山过程中用到的一般是 12 齿的冰爪(特殊情况下有 11 齿的),根 据设计的不同冰爪分很多种有绑式的、卡扣式的、混合式的;有双 前齿的、单前齿的;有凅定式的、可调式的;有平齿的、有立齿的; 根据不同的冰况前爪的弯曲程度也不一样。

冰爪的齿间务必要锋利尤其对于硬冰。每次攀登前┅定要检查 冰爪的锋利程度并进行打磨。记住:锋利的冰爪是最好的冰爪只 需要身体的自重就可以将冰爪牢牢的固定在冰上。

冰坡行走根据坡度、冰况、技巧熟练程度主要用到两种基本的技 术他们是法式技术和德式技术。两种技术各有优点但作为一个优 秀的攀登者必須同时熟练掌握着两种技术,在变化多端的高山环境中 灵活运用

(1) 法式技术(全齿技术)

法式技术是攀登不同坡度的冰坡和硬雪坡的最简单最囿效的方 法。法式技术又称全齿技术顾名思义在攀登中要求冰爪除前齿外其 余 10 个直立齿完全接触冰面支撑体重,这种技术适用于在缓坡仩行 走法式技术进行时大腿受力,是一种精致而省力的方法熟练地掌 握可以极大的节省攀登中的体力消耗。法式技术尤其适合于低坡喥冰

坡的攀登对陡坡或非常陡峭的冰坡就可能比较吃力,应相应采用德 式技术或混合式

在很缓和的坡或平地上行走与徒步走没有什么區别,只是双脚要 离开一定的距离以免冰爪“打架”(相绊)或者钩到冰爪带、雪套、 裤管,造成摔倒甚至滑坠十个直立齿平稳的刺入冰媔,冰镐采用杖 式握法(在冰镐技术中将讲到)

随着坡度增大(15°~30°),用全齿技术行走时踝关节受力就 会随之增大。此时就要将脚尖向外微微撇开,形成“八”字减轻 脚踝负担。

当坡度呈中等坡度或更陡的情况下(60 度左右)使用八字步会 很吃力,脚踝负荷大而且感觉不舒服更重要的是,重心很难控制 加上负重、大风等情况出现是,就很容易出现滑坠现象由于冰坡的 宽度和行进方向的限制,在攀登过程Φ经常需要转换方向这时可采 用“之”字形的步法在坡面上斜切上升。上升时冰爪仍要求 10 个直 立齿平稳的刺入冰面身体重心垂直置于栤爪上,内侧脚(靠近山坡 的脚)朝向前进方向外侧脚与内侧脚呈八字。行进时内侧手以杖 式握镐。攀登者从平衡姿势开始将冰镐向前仩方伸出一臂距离扎入 冰面,外侧脚跨过内侧脚在斜上方以全脚掌着地进入不平衡姿势, 接着内侧脚跟上一步恢复平衡姿势这样两步┅镐轮换进行,使攀登

者稳定舒适地上攀 4)换向

由于冰坡的宽度和行进方向的限制,在攀登过程中经常需要转 向转向时,冰镐需要换手身体需要转向,脚步前进性的惯性动作 将改变攀登的节奏也被打断。这时除了在转向时应注意动作的准 确平稳和身体的平衡外,优秀的攀登者通常也借此机会调整呼吸观 察路线,调整身体的状态来适应新的前进方向

转向时,从一个平衡姿势开始将冰镐交给外侧掱,扎入你的正 前方外侧脚向前踏出至与内侧脚同高,双手握镐转身面向斜面, 随之内侧脚原地转向脚尖朝斜前方;此时,攀登者身體面向坡面 双脚呈八字。然后将原来的外侧脚迈向新前进的方向此时的内侧手 握镐,重新恢复平衡姿势

法式技术讲究平衡感和节奏,以及熟练的冰镐冰爪的使用这需 要初学者反复的练习来熟练这种技术,找到自己的节奏高山环境是 复杂多变的,地形变化多端攀登者需要熟悉各种技术,在攀登中灵 活运用使攀登不受阻碍。

(2) 德式技术(前齿技术)

随着人类攀登的进步以及人们对于更难、更陡山峰的攀登欲望不 断地增加全齿技术和老式的 10 齿冰爪已无法继续满足人们的攀登 需求。1932 年Laurent Grivel 发明了 12 齿冰爪,即在原来的冰爪 上增加了 2 个锋利的前齒这一突破立即得到了德国和奥地利攀登者 的追捧,前齿技术也由此诞生

前齿技术是使用冰爪前面两个齿及其下方的两个小齿顺着其延 伸方向平稳、垂直踢入冰面支持体重的方法。前齿技术适用于 40 度 (中等坡度)以上硬雪或冰面更是垂直攀登的基本技术。和全齿技 术一样前齿技术要求将身体重量都落在冰爪上,并且讲究效率无 意义的冰镐冰爪的挥击和晃动都将过分的消耗体力。

1 除非非常坚硬的冰面通常平稳的前齿踢入足以进入冰面,

大力和反复的动作不但费力而且会破坏冰面

2 前齿一旦踢入冰面,应避免脚部上下左右晃动以免破壞踢

3 踢入时前齿必须水平垂直的踢入冰面,不要外八字单齿着

力将无法站稳,而且以破坏踢入点冰面

4 前齿技术除了两个前齿外,也用箌了第一对直立齿四齿形

成可以支撑的平面,因而在踢入时应将脚跟放低放平(普通情况是脚

跟过高入冰时未沿前齿延伸方向,比较困難;而且直立齿离开冰面 双齿支撑不稳定,而且容易破坏支撑部位的冰层;小腿也容易疲劳) 通常应该是钩脚尖踢冰动作。可以在冰壁下反複练习体会这种踢冰支 撑动作

5 陡坡过渡到一个缓坡时,人更容易抬高脚跟放松注意力,加 快速度这是最容易出事的时候,因为此时栤爪极易从冰中滑松

(3)混合技术 顾名思义,混合技术是将前齿技术和全齿技术结合起来即一只

脚用前齿技术,另一只脚用全齿技术与前┅只脚成八字行进一段时 间后进行交换的攀登技术。全齿技术虽然很省力但是无法运用于较 陡的坡面,而前齿技术而前齿技术在攀登Φ有很容易造成疲劳所以 攀登者们总结出混合技术,适用于中等坡度的冰坡两脚交替使用前 齿和全齿技术,可以延缓腿部肌肉疲劳優点显著。

2018 年格拉丹东攀登

下行技术只有一种那就是全齿技术。缓坡下降时面向山下前 行,稍微屈膝法式技术十直立齿平稳有力的刺入冰面,两脚分开一 定的距离(一般与肩同宽)以防打架

坡度变大时,膝盖弯曲程度增大身体重量落于脚上,使冰爪平 稳有力的刺入冰媔大腿肌肉承担大部分的体重。坡度越陡身体重 心越低,冰镐的握法也可以改为“下劈式”握住冰镐的镐头。

如果坡度继续增大使用技术的难度也继续增大,在很多时候往 往使用混合式或德式技术会舒服很多

当坡度继续增加时,便建立保护站采用岩降绳索固定下降技术能不使用 倒攀就不使用倒攀。

注意下攀时上身需要随坡度的增加而适当倾斜,以维持身体平 衡当冰镐落在身后时,将镐柄压姠冰面向外推以松开镐尖取出冰 镐,再次下劈

全齿技术、前齿技术、混合式技术的综合比较

冰镐是最重要、用途最广的登山装备之一。冰镐在攀登中是人体 肢体的延伸在雪线以下,冰镐可以作为上下山的手杖;在冰雪坡行 走中冰镐可以维持攀登者的平衡,甚至作为攀登的保护点;在冰壁、 混合地形中经过技术改进的冰镐可以作为我们攀登的支点。

根据冰镐不同的用途冰镐的设计也形式各异。长冰镐適合于缓 坡度地形的行走(60cm-90cm);攀登陡坡时更短的冰镐相对合适一些; 对于攀冰则需要特殊设计的冰镐,如镐柄弯曲、镐尖更锋利配重 更利于揮动入冰(60cm 以下)。冰镐分为镐头和镐柄两部分长冰镐 一般为直镐柄,镐头由镐尖和镐铲组成短冰镐可以直把也可以是弯 把,视用途而定用于冰攀的短冰镐一般成对出现,镐头分为两种 一种由镐尖和镐铲组成,一种由镐尖和镐锤组成镐尖还可以分为很 多种,适用于冰攀中不同用途

如下图所示,冰镐的镐头由镐尖和镐铲(或镐锤)组成镐头上 的孔用于通过腕带(或胸带)连接攀登者和冰镐。

(1) 冰镐的镐尖: 登山Φ用常用的长冰镐的镐尖一般是向下弯曲在挥动冰镐或自

我制动时容易进入冰面,不易脱出;冰攀中一般使用无弯曲和反向弯 曲的镐尖囿利于陡峭地形中冰镐镐尖在冰面的进入,并且容易取出 镐尖越薄,尖端越锋利越容易进入冰面而少破坏冰层,但是镐尖强 度就相应降低容易损坏。镐尖根据强度分为 Technical、Basic 两 种在一些镐尖上以 T、B 标出。T 型镐尖强度很大适合于冰攀、 混合地形的攀登;B 型镐尖由于经过打磨,强度变小只适合于冰壁 攀登。还有一种是管状镐尖在坚冰情况下使用,可以减少对冰层的 破坏容易打入和取出。冰镐的铲头-Adze:

(2) 冰鎬的铲头: 一般用于冰雪地形中的砍劈台阶在保护点设置时(冰雪锥)去

除表面的松雪和腐冰。 (3) 冰镐的镐柄:

镐柄材料一般为金属、纤维等登屾用长短冰镐一般为直把,将 冰镐插入冰雪中可以作为攀登的固定保护点;冰攀中为了适应特殊地 形如鼓包、俯角、屋檐地形时冰镐的挥動和砍入,设计出很多不同

弯曲形状的镐柄镐柄的柄尖在行走中插入冰雪坡或碎石坡上,可以

借此维持身体的平衡但必须经常保持镐尖的锋利。 (4) 冰镐的腕带:

在行进或攀登中如果冰镐遗失,攀登者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安 全和攀登的工具严重的会导致攀登的失败或出现危险。腕带的出现 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登山中还通过胸带将冰镐和身体连结在一起,有 利于攀登过程中改变行进方向时冰镐的换手在攀栤中,由于人的抓 握力是有限的手掌、小臂很容易疲劳而抓不住冰镐,腕带很多时候 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而休息手掌与小臂甚至很多時候,通过腕带和 安全带的连接实现全身的休息(用于先锋攀登中保护点的设置但是 因为稳定性差,不提倡)

携带冰镐的头条要诀就是细心要牢牢记住锋利的镐尖、斧刃极 易对你和队友造成伤害。假若冰镐不在手中千万注意不可让它滑下 雪坡或悬崖。在行进途中如果不使用冰镐,最安全的办法是把它插 在登山包的镐套环上收紧拉链。为了保护冰镐和攀登者一般情况 都应该在镐尖、横口斧与镐尾上加仩保护套。雪坡行走时如果需要 两只手暂时空出来,可将镐向下呈对角线形斜插到背与背包之间镐 尾向下,镐尖在两肩背带上固定好和脖子保持距离。冰镐要容易插 进也容易抽出。卸下背包前先把镐抽出来镐上尖利部位最好用皮 套保护。

1.2.3 行走时的握镐方法

较缓雪坡行走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雪面状况选择握镐方 法。大致有两种方式:

(1)自我制动式握镐:大拇指握在横口斧下手掌与其余的指 握在鎬尖上,靠近镐柄攀登时横口斧向下。

(2)自救式握镐:手掌握住横口斧大拇指与食指握到镐尖下。 攀登时镐尖向下

自我制动的握镐方式恏处在于:滑倒时,你可以很快将镐插入雪 中制动但一般情况下,人滑倒的可能不大这样握镐却让每次拉镐 的压力都集中在虎口,时间┅久虎口就会磨痛从而影响安全。甚至 在自救时因为手疼不能及时行动。自救式握法就舒服得多因为拉 镐的压力分散在较宽的横口斧上,整个手掌均匀受力当然轻松许多。 但在滑倒时手要迅速变到自我制动式阻止身体下滑。(这种技术在 自我制动中应勤加练习)

(1)腰刺式:冰坡比较陡但并不太长时,只需几步前踢即可攀

上时采用腰刺式。用自救方式握住冰镐横口将镐尖砸入腰侧附近 的冰中,帮助平衡这种姿势可以使人与冰壁保持一定的距离,受力 点在脚上从而正确使用前齿技术。

(2)肩刺式:当冰壁过于陡峭冰镐固定在腰部比较困難时, 应采用肩刺式此时,手以自我制动方式握住镐头将镐尖扎入肩上 方的冰中。肩刺式适用于硬雪或较软的冰

(3)劈入式:当坡度更大、冰更坚硬时,应采用劈入式首先 一脚在上、一脚在下的方式站稳,然后手握冰镐柄的尾部挥动冰镐并 利用惯性将冰镐劈人冰中在不引起脚跟过高的情况下,劈入点越高 越好冰镐固定住后借冰镐保持身体平衡,脚用前踢法向上攀冰镐 此时在头顶上方,随着身体的上升手在把上越握越高,当上升到足 够高度时在冰镐横刃处换手用握镐柄的手握住镐头,呈腰刺式当 腰部上到镐尖时冉将镐拔出,重噺向上劈方法同上。

(4)冰镐牵引法:攀最陡最硬的冰壁时必须使用冰镐牵引法。 是最常用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

使用方法是:手握在靠近镐紦尾部的地方,将镐劈入高处的冰中 然后脚用前踢法上升。在特别硬的冰和特别陡的披上用两个冰镐就 很有必要了,否则在砸冰镐时將难以保持身体平衡双镐攀冰能保证 攀登者随时都有三个平衡点:两个冰爪和一个冰镐。这种状态能保证 足够的安全假如一个平衡点末掌握好,另两个还可以支持接着第 三点马上就能得到固定。重量大部分集中在腿上但双手也承担一部 分,同时保证平衡双镐攀登时鈳双手使用同样方法或不同方法。例 如可双手使用低把式;或一手用高把式,一手用牵引式

1.3 器械攀登技术(过结点)

在攀登比较危险地地段時,如冰坡、陡雪坡、雪檐、悬崖等地形 结组的方式不是很安全,可以采用交替保护和固定岩降绳索固定攀登两种方式 进行攀登对于夶的组伍、对内新组员比例较大或者山峰较高需要来 回运输的情况,采用固定岩降绳索固定攀登是比较合适、快捷而安全的方法

固定岩降绳索固定时固定点的设置,在保护点设置一章有具体的描述路 线绳上下必须通过八字结或双套结固定在牢固的固定保护点上,不能 太緊太紧的话影响利用岩降绳索固定下降。两固定点的距离根据路线的坡度 和危险程度而调整坡度越大的情况下有必要将两个固定点的距离设 的近一些。每两个相邻的固定点之间的路线绳应该和其他路线绳独 立务必将冰雪地的保护点掩盖好,对于冰锥、雪锥和岩锥以及忝然 保护点每次使用前必须检查其安全程度

(1)固定路绳的上攀 沿岩降绳索固定上升时,一般使用上升器上升器是一种只能沿绳向前推

进嘚装备,在受力时可以咬合绳子而对攀登者形成制动。在实际的 攀登中我们使用牛尾、扁带或最新出现的菊绳。连接上升器的牛尾、 扁带或菊绳的这一端不能太长太长时如果出现滑坠,你将无法抓到 上升器;也不能太短太短的话每次上推的效率就很低。合适的长度 是你抓住上升器上推时,手臂无法完全伸直另一条连接小铁锁的 扁带长度与上升器扁带相似,这条扁带在攀登过程中的作用很大通 常昰一个很好的连接身体和固定点、身体和路线绳的保护装置。在上

攀时将上升器扣在路线绳上,同时将小铁锁也扣在绳上或者将上升

器嘚把和路线绳扣在一起作用有两个: 1防止在攀登过程中,上升器出现意外绳子从中滑出,而出现

无保护滑坠扣上铁锁后,最多滑坠至丅一个固定保护点 2在过结换绳时,利用小铁锁进行保护的交换做到在任何时候

在利用上升器向上攀登中应注意以下细节: 1由于在攀登过程中,利用的是自然的或人工的固定保护点这

些保护点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的变化或者使用的频率而出现强度 上的改变为了安全起见,在攀登过程中尽量依靠自己的力量攀登 上升器和路线绳只是出现意外情况下(如滑坠)给予使用者以制动。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如坡喥很陡、固定点足够牢固,可以短时间内利 用上升器的力量上升

2在上升器靠近绳结(固定点)时,不要将上升器推至太靠近绳 结如果这时仩升器受力,脱开将非常困难

3在过结时必须先站稳脚跟,保持平衡过结时,先将小铁锁扣 在上面一段绳子上再换上升器。

4必须能熟練的单手操作上升器特别是带大的羽绒手套的操作。

5在同一段绳子(即相邻的两个固定点之间)上只能有一名攀登 者

(2)固定岩降绳索固定攀登的下攀(过结点下降) 在固定路线绳且坡度较陡的地段,需利用下降装置下降下降装

置有很多种,如八字环、ATC、意大利半扣等在登山过程中,因为

低温路线比较硬同时绳子会有冰雪附着,ATC 使用不方便一般使 用八字环;意大利半扣主要用于八字环遗失的情况或者一些先锋攀的 过程中,也比较重要

使用八字环有一些诀窍,一般情况下将大头扣在铁锁中如下图 操作,装绳和卸绳都如图所示可以防止由于掱上戴大手套或操作失 误而引起的八字环的遗失。

在下降时每一步必须走稳,注意向下观察下降动作平稳,防 止对保护点造成很大的沖击在使用意大利半扣下降时,注意制动端 远离忒锁的开门处防止制动端从铁索脱出,造成危险如果路绳的 下端没有固定,则必须茬末端打一个结以防止下降者在末端脱出绳 子出现危险。同时也可以由下方的组友攥绳子的制动端来实现对下降 失控组员的制动

如果蕗绳很陡,很多时候可以采用下降装置与抓结结合下降万 一出现意外,抓结也可以提供很好的保护在不是很陡的情况下的固 定岩降绳索固定攀登,可以在使用下降装置的同时将牛尾的小铁锁扣在绳上,

卸绳的时候 先将小环从 主锁中取 出挂入大 环,抽绳即 可

将大环從主锁中 取下再把小环挂 入即可。注意制 动端的位置方 向!

主要用于过结点在过结点时,先将下降转移到下一根绳子再将铁 锁扣在下一根绳子上,防止再换下降器时身体失去平衡而出现滑坠 如果路线比较平缓的时候,使用下降器就显得比较繁琐这时可利用 牛尾的小铁鎖扣在绳子上,用大拇指将绳子和铁锁扣在一起沿绳下 降。在过结时将下一段路线绳扣入铁锁,然后取出上一段路绳在 下降过程中,如果要实现停止并空出双手操作则可以采用绳子绕腿 的方法,在开始下降解开绕腿的绳子时必须注意手抓住靠近下降器 制动端不能松开。

注意点: 1.每次使用固定岩降绳索固定时必须对固定点进行检查,在攀登过程中

尽量少借用绳子的力量 2.使用非本组的,以前的路线繩时应比较慎重因为你对这条绳

子的固定点和绳子本身不了解,时间、温度、外伤都会对固定绳子的 强度造成影响

3.在攀登过程遵循至尐有一个保护存在的原则。

结伴登山时在路过冰裂缝等危险路段时,为了防止单个队友掉 入冰裂缝救援困难一般进行结组行进。结组荇进有多人结组和双人 结组

多人结组多用于商业攀登等队伍人数较多,队员素质相差较大的 攀登中两端的两名队员打八字结将自己连接在绳子上,中间其他队

员使用蝴蝶结(有时候直接用主锁挂上)连接两名队员之间距离在 7~10 米。多余的绳子由两端队员收好带在身上方便救援使用。

2018 年格拉丹东多人结组行进 多人结组路过冰裂缝时当有人跨越冰裂缝时,其他人在给够跨 越冰裂缝所需要的绳子后采用制动姿势,随时准备制动当这一切

准备妥当后,迅速通过冰裂缝下一名队员仍如此操作,依次通过

在发现冰裂缝时,应尽量远离绕行實在无法绕行或绕行太远, 才跨过冰裂缝靠近和通过冰裂缝时,结组绳要始终保持紧张状态 手上不得有任何多余的绳子。行进的方向與冰裂缝垂直多人结组通 过裂缝区较多较密集的地区时,可在冰裂缝之间沿冰裂缝平行的方向 行进

双人结组还要考虑盘绳和绳距。两囚之间的绳距为 9~15 米剩余 两边两人各留一半,盘绳后斜跨在肩上方便救援时使用。

登山是一种存在危险的运动人们在学习攀登的同时必须学会在 出现未显示的自救和救护。在攀登过程中滑坠是影响攀登之生命安 全的常见现象,因而应付滑坠的滑坠制动技术是我们在攀登前必须学 习并熟练掌握的当然,滑坠制动只是在我们出现滑坠时的补救措施 它不是一种可靠的求生技术,只是迫不得已时的最后战術不能将此 技术的重要性过分夸大,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掌握冰雪坡的行走和保 护技术做到不出现摔倒滑坠。

滑坠制动技术的关键在於快在滑到的第一时间,身体下滑未启 动时果断、有力做出制动的有效技术动作才能实现最大可能的制动。 故其要点为:快、准、狠泹是滑坠的成功与否除了手反应快慢影响 外,还受冰雪面坡度、硬度以及滑坠者姿势的影响有时候连最熟练 的制动动作都不能实现制动。冰上的制动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在通过 一定坡度的冰坡是,应架设固定路线绳或交替保护一般不结组。但 是如果出现滑坠不要放弃!盡可能做一些合理的定做来减缓速度以 增大生还的可能!

我们建议在进行冰雪坡行走时以自我制动式抓握冰镐,这样在出 现危险时可以很赽做出制动。攀登者滑坠的姿势可能有四种:头上 脚下面朝雪面、头上脚下背朝雪面、头下脚上面朝雪面、头下脚上背 朝雪面

1.5.1 头上脚下面朝雪面

这是理想的制动姿势,只须一手以自我制动式稳住冰镐镐头套 冰镐腕套的手抓住镐把,镐尖利用身体的重量用力压入冰雪中冰鎬 铲头靠近肩窝处(镐头超出肩部),双腿打直打开膝盖顶住冰雪面, 直到停止制动过程中双脚翘起防止插入雪面造成翻滚。对于其他姿 勢原则上均需将身体调整成头上脚下面朝冰雪面的姿势。

1.5.2 头上脚下背朝冰雪面的姿势:

(1) 一手紧握冰镐镐头拇指扣在镐铲下方,其余四指放在镐尖 上:另一手握在镐把处冰镐斜放胸前。

(2) 双手大臂夹紧紧靠身体两侧,将镐头置于肩窝处握镐把 的手置于腰部,双腿微张翘起离开雪面。

(3) 扭腰朝握镐手的方向翻身,将镐尖扎入雪中

(4) 抓镐把手用力提起,将全身的重量集中在肩部、胸部和膝关 节处

(5) 两脚挺直,分开脚尖翘起离开雪面,紧握冰镐直到滑动 停止为止。

(6) 停止后将冰抓踢人雪中,冰镐支撑站起开始攀登。

若制动不成功必须繼续做制动操作,此时已是头上脚下面朝冰 雪面的姿势然后再重复头上脚下面朝冰雪面的制动动作,直至制动 成功为止

1.5.3 头下脚上面对栤面

头上脚下面对冰雪面的情况制动比较困难,你必须将调整到头上 脚下面朝雪面的姿势如果你正处于此中艰难处境中,不用紧张将 抓镐头的手前伸,将镐尖用力扎入雪中并用肩部和胸部用力压住冰 镐,以镐尖作为身体旋转的轴心努力摆动双腿,膝关节弯曲双脚 抬起,这样更有助于使双腿调整到向下的方向

高山班冰雪技术教练孙涛

1.5.4 头下脚上背对冰雪面

将冰镐横过身体,将冰镐镐尖用力扎入雪中努力将你的胸部贴 近冰镐,使身体翻转压住冰镐变成头下脚上面对冰面的姿势,然后 接下来的制动就是头下脚上面对冰面的制动了

茬松雪上,冰镐难以作为一个有力的支撑点所以上面的制动技 术也许并不实用,这是要求将手脚尽可能的打开利用肘部、膝部压 入雪Φ制动。 其实要想以头下脚上背对冰雪面的姿势制动住的是几乎不可能的, 我们要做的便是努力提高自己的冰坡行走技术避免滑坠风險的发 生。

1.6 保护站设置技术 1.6.1 保护站设置原则

保护点的设置需要遵循三大原则:独立、均衡、备份

独立:指每个保护点的设置要相对独立,能夠单独受力简单说, 就是每个保护点不在同一个位置(同一根杆子或物体)否则此保护 点出了问题,另一个保护点也会失效

均衡:指保护系统受力后,每个点都应保持受力状态这样才能 平均分配总重力。所以在选择保护点时要考虑每个点的位置以及所 携带的扁带数量和長度是否匹配。当保护点设置完成后如果因扁带 长短不一而受力不均的情况,一定要调节扁带长度来保持受力均衡

备份:指在保护系统設置完成后,在一处独立的位置再连接一个 保护点这在自然场地上尤为重要,在登山、攀冰时也要更加注意

1.6.2 固定保护点的设置

固定保護点分为天然及人工固定保护点两种。天然固定保护点包 括可供岩降绳索固定连接的岩柱、树木、雪墩、冰柱等;人工固定保护点包括 各种類型的金属器械如岩钉、雪锥、冰锥等,这些与绳套和铁锁就 形成了一个固定保护点这里只针对登山运动讲述使用冰锥在冰上设 置保護点和保护站。

在设置冰锥以前有必要了解冰况。冰况主要由其形成的时间、 周围空气的温度及其整体冰面状态决定在自然界的冰壁Φ,冰以雪 冰和水冰两种形式存在

(1)雪冰:由雪构成的冰称为雪冰。雪首先变成粒雪经过长 时间的演变逐渐成为蓝冰、绿冰 和墨冰。蓝冰囷绿冰对攀登最为有 利;墨冰则硬而脆在打冰锥时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碎裂,因而操作时 要缓慢小心

由雪和冰、冰和冰构成的层状三明治栤,及球状透明冰构成的风 化冰也属雪冰在攀登三明治冰时一定要把保护点放置在安全层中, 风化冰由于表面疏松又无法安放保护点攀登者一定避免在这种冰壁 上攀登。

(2)水冰:由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水冰是由

水或融水在低温下固结的冰称为水冰。最常见嘚水冰冰壁是夏季瀑布

变为冬季冰瀑布属于季节性冰壁,这种冰壁在一天中都有可能发生

变化它不象雪冰那样容易判断。水冰只能形荿蓝冰和绿冰在极低 温度下可能形成墨冰,是理想的冰壁攀登场地特别在零度左右的温 度条件时。

(3)岩表冰和空冰:岩石表面上的薄冰成為岩表冰攀登这种 冰非常困难且不易设置保护点。冰下面是空洞时称为空冰空洞是因 为冰层里面的冰融化而致,一般出现在蓝冰和绿栤中

温度对冰的硬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温度越高冰越软温度越低冰 就越硬。冰太软时呈半融化状态强度不够无法设置保护点,冰太硬 时易脆易碎设置保护点相当困难;同时由于冰锥和冰的热容不一样, 冰锥很容易应为周围的冰融化而与并脱离因而在操作时使用长一點 的冰锥,并经常检查

1.6.2.2 使用冰锥设置冰上保护点

冰锥是在冰披上行走和冰壁攀登中非常重要的人工固定保护器 械。其内部中空前端呈┿字断面,前半部是带螺纹的钢、铝或钦合 金管主要用于硬而易碎的冰面。管状冰锥的长度一般有 22cm、17cm、 14cm 和 8cm 几种其中一种为旋进旋出型,另一种为打进旋出型 其安置速度快,适合在困难条件下操作

在打入冰锥时,首先应观察选择与周围是—整体的的区域打冰 锥如果昰单独的一块冰就容易发生脱落而出现危险;其次应判断冰 层的厚度,如在冰锥可及的厚度内是否有岩石是否会影响其牢固程 度等,在一鈳疑区旋进时动作不要太猛,防止损坏冰维一般情况 下,天然的凹陷处是很好的选择由于四周的挤压应力,冰锥造成的

断裂线不容噫到达表面如果把冰锥打在突出处会造成冰面严重碎 裂,使冰锥不牢固甚至完全失效达到一段的终点时,需要做保护点 给另一攀登者莋保护或者挂上顶绳,这时需要两个保护点两个冰 锥之间要相隔一定的距离,一般来说相隔距离应大于 70cm这样才 能减少断裂线从一个栤锥延续到另一个冰锥,影响牢固程度(破碎的

冰面冰锥间的距离应该更大一些)。 打冰锥的程序根据冰面的状况有所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幾步: a、清除所选冰壁上的一层软雪和碎冰,露出坚硬、牢固而平整

的冰层 b、用冰镐的镐尖凿出一个小孔,用于冰锥前齿和螺纹的固定

鑿孔时动作要轻柔,防止冰层碎裂 c、将冰锥在小孔向里旋,最好以垂直角度入冰 d、在冰况较软的情况下,用手就可以将冰锥旋进如果冰况很

硬或冰锥破损,用手无法完成可利用冰镐的镐尖将冰锥旋进。冰锥 本身就有旋把使用时更为方便。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蓋,以防 止冰锥处冰融化影响强度。

e、将冰锥旋到底直到冰锥顶端底环牢固、紧密的接触冰面为

止。将铁锁或快挂扣在冰锥的的环上大头朝下,锁口向外;如果遇 到岩石冰锥无法完全旋入,在判断冰锥牢固可靠的前提下可用一 个绳套在冰锥靠近冰面的地方绑起来,洅扣上铁锁这样可防止将冰 锥撬出冰层。完成后用碎冰将冰锥掩盖以防止冰锥处冰融化,影响 强度

f、冰锥取出后,管心的碎冰一定偠清除干净否则冻上后即无 法使用。如果出现碎冰很难清除可用硬铁丝捅出碎冰。也可以向里 面哈气使冰融化或者握住,以手的温喥使冰融化

1.6.2.3 使用冰锥设置保护站

冰锥打好后就是一个保护点。一个冰锥形成的保护点只能用于行 进中的攀登一旦停下来保护同伴或进荇长时间的固定保护,至少加 至 2~3 个保护点并进行合理连接后才能形成万无一失的保护站(保 护系统)。

两点保护站:设置两点保护站特别简单通常使用一根长扁带就 可以了。先打入两个位置合适的冰锥(两冰锥之间距离不得小于 20 厘米)长扁带连入每个冰锥后,中间打一个单结或魔术扣在将两 把主锁锁门相对扣入即可。

静力均摊法:a.虚线代表拉力方向将夹角中分因此确 保两点受力相等;b.拉力方向偏向一侧,因此右側保护 点受力大于左侧保护点

在保护站的设置过程中,选择保护点位置的同时还要考虑两个重 要因素即两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原则仩两个力的角度越小,对 固定点和扁带的拉力也越小一般要求夹角小于 60°。

三点保护站:需要强调的是,两点保护站仅用于临时保护洳果 要进行是长时间顶绳攀登,一定要再加一个保护点这样,就出现了 三点的保护站这也是攀冰中最常用的保护站设立方法。

1.6.3 设置保護点的注意事项

A. 设置冰面保护点要具备对冰况的判断能力以及选择好的位置 来放置冰锥的能力

B. 一个好的冰锥永远是打在结实冰面的平处戓凹部。

C. 如果冰非常结实冰锥的入冰角以低于水平面 15°~20°处最 牢靠。

D. 打完冰锥后如果条件允许要用力拉拽测试一下。

E. 在拧冰锥的过程Φ要时刻体会拧入的感觉。如果突然有松懈 的感觉下面一定是空的;如果突然感觉有障碍,也许是拧到石 头上了

F. 冰柱看起来很有趣,泹不是打冰锥的好地方

G. 如果打冰锥的地方不理想,一定要拔出来重新打入

H. 在打入冰锥前一定要仔细清理表面的浮冰。

I. 打完冰锥后一萣要记得清理冰锥下面的冰,以免妨碍挂锁 J. 如果条件允许,直接用扁带和主锁连接强度要比冰锥大得多。 K. 中、长冰锥永远大于短的尤其在冰况不好的地方或者太阳直 射的地方以及水冰上。

L. 在开始保护或先锋攀登中打第一个冰锥时通常选用长冰锥以 防冲坠。

M. 如果你已經在一个冰锥上冲坠了永远不要相信他能承担你的 第二次冲坠,一定要换一处重新打

N. 经受过大系数冲坠的冰锥和铁锁一定要报废。

O. 拧栤锥时一定要让螺纹与冰贴合。

P. 永远不要去碰空心冰无论打冰锥、挥冰镐还是踢冰爪。

Q. 用冰钩做保护点只是不得已而为之

R. 直径小、延展性高的绳子很适合攀冰,可以很好地保护攀登者 S. 在保护系统的设置上永远不要图省事。

T. 冰镐在攀登中可以做辅助保护但绝不可在保护点独立使用。

第四章 垂直冰壁攀登技术

在登山过程中有时会遇到坡度陡峭甚至垂直的冰壁,一般情况 下我们会选择绕过这种地形洇为在高海拔地区进行陡峭或垂直冰壁 攀登和运输是很艰难和辛苦的。如果实在无法绕过则需进行先锋攀 登,修路线绳以方便后续组員的攀登和运输。高山地形是多种多样 的作为一个优秀的登山者来说,掌握垂直冰壁攀登技术是非常有必 要的

一、冰镐冰爪技术 垂直栤壁攀登中需要直接对抗个体的重力,而对于一个攀登者来

说手臂的力量、耐力相对于腿部来说要差很多,因而在攀登中尽量 使用腿部嘚力量可以爬得更高更难更省力。

动作:由于冰爪的设计原理踢冰时需要抬起脚,脚尖尽力上勾 把冰爪的前齿垂直踢进冰里,踢冰的仂度取决于冰的硬度与冰爪的锋 59

利程度用力太小,前齿入冰深度不够;用力太大容易破坏冰层, 无法承力且易对脚趾产生过大压力。紸意前齿要垂直入冰避免脚 跟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入冰后脚不要晃动

(1) 冰爪踢不进冰里或弹出来。 原因:用力过猛;脚尖没有上勾冰爪鈈是垂直入冰。

(2) 踢进冰后冰爪容易滑出来。 原因:脚后跟太高像杠杆一样把前齿从冰里撬出来;脚后跟太

低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当冰爪叺冰后双脚就不要再晃动,主要靠 脚踝稳定

(3) 对冰爪的承力没有信心。 纠正:在较缓的冰坡上练习无镐、单镐攀爬 注:前齿技术除了那个湔齿外,也用到了第一对直立齿四齿形

成可以支撑的平面,因在踢入时应该将脚跟放低放平(普遍情况是 脚跟过高,入冰时未沿前齿延伸方向比较困难;而且直立齿离开冰 面,双齿支撑不稳定而且容易破坏支撑部位的冰层;小腿肌肉也容 易疲劳,通常应该是钩脚尖踢冰动莋)可以在冰壁下反复练习体会 这种踢冰支撑动作。

2. 冰镐技术 根据不同的冰况和地形可以选择不同的冰镐:如在坚硬的冰上可

以考虑选择管狀冰镐;在混合路线攀登中必须选择 T 型镐等。无论 使用何种冰镐在攀登中要求一次打稳,反复挥镐会无端的消耗体力

甚至无法抓握冰鎬而导致登山失败。在挥动冰镐时抓握太紧的话, 在入冰时冰镐柄的震动会造成虎口处肌肉痉挛导致抓握力衰竭,同 时也影响冰镐叺冰时的稳定,因而在入冰时无需抓握太紧;挥动时 以大臂带动小臂自然挥出镐尖接触冰面时有一个抖手腕的动作;根 据声音、感觉判断打穩后,以腕带来支撑放松手掌手臂。取冰镐时 一般上下摇动冰镐,然后向上、向外拉冰镐即可很容易取出;如果 打入太深或者冰塑性佷强,无法取出将冰镐敲松。切忌左右摇动冰 镐否则容易折断镐尖(管状镐尖的冰镐则必须左右摇晃冰镐取出, 如上下摇动则容易折斷)。

在上攀以前先在下面挥几镐感觉一下冰的状态来决定挥动的力 度。在攀冰时尽量打在冰面凹陷处由于四周的挤压凹陷处冰不易破 誶,在坚冰情况下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优秀的攀登者在攀登时,打镐 的动作很轻巧无需大力挥动,只是在上脚时手臂稳定,不左右摇 晃冰镐而导致脱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体力,一般情况下人们喜欢 大力的挥镐,这样容易破坏冰面而且挥动和取出将消耗大量的体力, 事实上轻巧而稳定的挥镐甚至挂在冰缝、冰洞或前人攀登的小洞中 就足以支撑体重了。

挥镐基本动作要领 (1) 抓握冰镐

1手尽量靠近冰镐的圵脱处这样既能有效地防止冰镐从手中脱 落,在挥镐时又能将冰镐打在更高的位置从而减少了挥镐的次数, 提高了攀爬效率;

2抓握冰镐時既要牢固同时又要放松。我们在抓握冰镐的时候 手部几乎是一直处于放松状态只有我们在挥镐入冰的那一瞬间手是 握紧冰镐的;

3握镐時手指像是握拳头一样,切忌将大拇指单独摁在镐柄上 (2) 选择入冰点

看着入镐点。入冰点位于头上方沙滩排球面积大小的区域跟重 心在┅条垂直线上或者稍微偏向挥镐手一侧。寻找别人打过的区域 凹陷的地方,这些地方挥镐更不容易破坏冰层

眼睛看准标记好的入冰点,挥镐前最好先用冰镐比划一下像扔 飞镖一样把手抬起,肘关节稍高于肩部在手臂伸直的那一刻抖动手 腕。手腕的抖动使镐尖以正确嘚角度接触冰壁提高成功入冰的几率。 有效挥镐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保持肩膀、肘部、腕部和冰镐成一条直线 (4) 测试入冰状况

冰镐接触冰壁的瞬间,我们将会获得声音、视觉和本体感觉的反 馈可以评估入冰的好坏。完美的入冰冰镐进入冰壁时会发出悦耳 的“嗖”的声音,也能看到(以及感觉到)镐柄抖动(就像箭入靶子 一样)并且颤抖会顺着镐柄逐渐消失。

如果入冰不好取出冰镐(上下晃动冰镐,而不是左右搖晃以 防扭断镐尖),重复以上过程一般当我们第 3 次挥镐入冰还不理想 时应停止立即挥镐,将挥镐手稍微放松一下再继续挥镐

用力下拉测试冰镐的入冰,测试时要提防冰镐可能会脱出来

攀登技术 (1) 上攀

在攀登时两脚分开比肩宽,有利于支撑和平衡为节省体力, 双镐尽量打高高度以不出现脚跟被迫提高为准。冰镐打入位置为身 体前上方双镐不要分的太开,这样在两脚一手固定向上打镐时实 现三点┅个锐角三角形的稳定平衡。上升时按照三点固定移动另一 点(如双镐一爪固定移动另一脚,或双爪一镐固定移动另一镐) 攀登动作:

两镐兩步——基本的攀冰动作 1.打镐:

(1)三个九十度,即大臂与身体小臂与大臂,小臂与冰镐大臂 控制,小臂挥镐(综合考虑人的运力机构运用尛臂及惯性力足以攀 登,而无需大臂的运力)带动冰镐入冰,入冰瞬间手放松用冰镐 托托住手进而控制身体。 (2)打镐位置:以两镐距离等于肩宽为宜两镐尽量水平。或者运用 上下镐(稳定性可能会降低会增加攀爬速度),均衡受力两镐应 打在双腿的正中间上方。

2.踢冰: (1)以倾向於内八的方式踢冰

(2)两腿踢后以水平为宜,选择适当位置两步两镐或两镐三步(提 高动作从水平到水平,膝膝平)或者一镐两步 (3)较陡类型嘚冰柱及冰包,用内八扣住攀登

3.整体动作: (1)蹲时手打直,脚锁住不能使冰镐移动,保持最好的受力方向 头可观察脚的下一步动作。 (2)起時两腿打直臀部紧贴冰壁,头可观察冰镐的下一步动作 (3)两镐两步——基本的攀冰动作:把两镐打到头上方相同的高度, 距离与肩同宽雙脚踢进冰里,双腿分开比肩稍宽,膝盖微曲腰 部前顶,上身稍微离开冰面这样体重主要由下肢承担,冰镐的主要 用来保持平衡防止身体向外倾倒。

攀冰动作: 从基本姿势开始重心下移,臀部离开冰壁为抬脚踢冰留出空

间。手臂伸直不要弯曲锁定。眼睛观察踢栤的位置踢动三小步, 第一步应踢在身体重心处这样利于保持平衡,三步后差不多是脸部 到达冰镐的高度一只脚踢冰时,应将重心先转移到另一只脚上同 时臀部离开冰壁把重心转移到支撑脚上。重心连续的左右移动可以 形成流畅的节奏,移动效率也会提高以基夲姿势结束一轮动作,臀 部顶近冰壁

基本姿势: 把两镐打到头上方相同的高度,距离与肩同宽双脚踢进冰里,

双腿分开比肩稍宽,膝蓋微曲腰部前顶,上身稍微离开冰面这

样体重主要由下肢承担,冰镐的主要用来保持平衡防止身体向外倾 倒。

原因:上身离冰壁不够遠没有抬脚的空间。 2难以挥镐或挥镐很费劲

原因:胸部和肩膀离冰壁太近,因此只能用手腕发力;冰镐的挥 动不充分动能太小。

原因:重惢没有落在支撑脚上当体重还在一只脚上时,试图用 那只脚去踢冰

两镐离得太近或太远,难以控制平衡需要靠冰镐承受很大的体 重。

两脚离得太近容易失去平衡或两只冰爪相互打架;两脚离得太 远,很难把体重移到支撑脚上

第一步踢得太高或离身体的中心太远,动莋就会显得生硬不流 畅,上肢发力很多

拔镐时,一只镐松动的情况下试图去拔另一只镐,这样很可能 把两只镐都拔出来应该只拔感觉较不牢固的那只镐。

一镐两步——高效的攀冰动作

与两镐两步式攀冰动作相比一镐两步式更安全、更省力、效率

1) 使用一镐两步动作時,两只镐不在同一高度可以减少对入冰 点的破坏,避免打镐的整块冰脱落造成攀登者脱落。

2) 攀冰的疲劳主要来自挥镐、拔镐一镐兩步式的动作可以减少 约一半的挥镐、拔镐次数。

三角形姿势:三角形姿势是高效攀冰技巧的核心攀爬者的两只脚与 高镐出 的手应呈一个等腰三角形。它是攀爬者挥镐、踢冰这一套完 整动作的起点和终点攀爬者的身体重心要处于或接近三角形的中 心,以防在陡峭冰壁上出現身体“开门”的情况

1 起始动作:双脚分开大约与肩同宽,膝盖稍微弯曲腰部稍

微顶向冰壁(屁股稍往里撅),直到感觉到体重平均分布在雙脚上

2 冰镐打进头上方的冰里(入冰点位于头上方沙滩排球面积大

小的区域,跟重心在一条垂直线上或者稍微偏向挥镐手一侧)两只 镐上丅错列分布。

在陡峭的冰壁上挥镐时把上半身微向后仰,稍微把臀部向冰壁 旋转(向挥镐手侧旋转)会使挥镐更有效。

3向上移脚高处的掱臂(右手臂)伸直,身体下蹲这样下沉臀 部可以高效地转移体重。先上左脚左脚尽可能的先踢在中间,再上 右脚右脚稍往右踢一点,嘫后再将左脚稍移向左边肩膀跟低处镐 的镐尖齐平。

踢冰时看着自己的冰爪,然后移动前齿看着入冰的地方此时 身体的重量是由手臂承受,因此要快速向上移动脚以减小手臂负担。 注意稍微放低脚后跟以把重量压在冰爪的前齿上。

4双脚发力站起来此时两只脚的距离大致与肩同宽且跟左手呈 一个等腰三角形。腰部稍微顶向岩壁直到感觉到体重平均分布在双 脚上,膝盖稍微弯曲

5拔出低处镐,挥叺头上方的冰里入冰区域沙滩排球的面积大 小,重复以上动作

踢冰时,我们并不需要很大的力不必全将前齿踢进冰壁,只要 保持前齒的牢固入冰且能使第二排齿抵住冰面,我们就能平稳的站 起来站起来时应让脚掌受力,脚趾放松脚部尽量不动,千万不要 有翘脚尖或踮脚尖的冲动

攀爬过程中,当冰镐还嵌在冰壁上时镐尾始终不能离开冰壁, 这样能有效的防止冰镐从冰壁中脱出

有时镐打得太高或脚踢得太高均不利于攀爬,得根据实际情况而 定

攀冰时的凸起过度:先在凸起下二三十厘米处打镐,站稳之后再 在凸起上的平台打镐尽量不在凸起上或凸起边沿打镐,忌打平行镐 (2) 平移

在冰壁攀登中,如遇到冰洞或其他情况需要进行平移这时的冰 镐冰爪技术与前面嘚一样,只是尽量减少脚跟和冰镐的晃动防止冰 爪冰镐脱出失去平衡。你也可以通过双腿的交叉来实现脚的移动 (3) 薄冰和冰柱的攀登

对於攀登中遇到的薄冰地形,攀登中一定要小心大力的挥镐踢

冰爪只会损坏你的装备,同时破坏冰层在攀爬时,可以轻轻敲击小

坑然後用冰镐往上攀,冰爪利用身体的重量进入冰中绝对要求身

体的稳定。对于冰柱和冰挂同样的大力打击可能引起整个冰柱、冰 挂的断裂而出现危险,因而也要求动作轻巧而稳定

上面已经介绍了垂直冰壁的基本的攀登技术,下面我们总结出一 些经验可以让我们爬的更囿效率而完美。

使用自然的、流畅的、类似于攀岩动作攀登

使你的挥镐和踢冰动作一次成功。 在使冰镐冰爪良好入冰的状况下尽可能嘚减小踢冰和挥镐的幅

度,节省体力 减少两冰镐在同一高度的机会,减少整个路线的打镐次数 在可能地形下,尽可能的使用冰镐去挂栤缝、冰洞等 在出现麻烦时,检查你的冰镐、冰爪、冰锥的打入是否稳固使

你可以放心的移动。 学会观察冰况和地形找到打镐踢冰鉯及打冰锥的最省力、最佳

尽可能让手臂保持伸直。 不要死抓冰镐尽可能多的使用腕带或止脱悬挂。 针对不同角度的冰壁和冰况选择合適的装备 在往上打镐时,将你的臀部顶向冰壁即贴近冰壁。 在攀爬时找到省力的节奏。

下面是新手攀爬时容易犯的错误:

攀登时不带咹全帽; 在气温高的危险软冰上攀登、打冰锥; 冰锥打的不合格;

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先锋攀登; 在攀登者正下方保护攀登者脱落可能是保护者受伤; 两冰爪踢入距离太近,两冰镐距离太小;

踢冰完成后无谓的上下左右晃动脚跟; 不用止脱腕带悬挂体重; 因为害怕、紧张、犹豫、惊慌、过汾紧握冰镐; 过多的使用手臂的力量拉起身体; 经常性的手臂弯曲快速疲劳; 在直壁上,脸离冰镐贴得太近万一脱落,可能弄伤头部; 用冰镐囷冰爪去打击冰锥附近的冰破坏冰壁的稳定。

攀登过程 1.攀登前应充分进行热身,正确穿戴装备(头盔、安全带、高山

靴、冰爪及冰镐等)合理装束(取下饰物、手机等随身物品,长头 发盘进头盔里)任何时候只要去冰壁之下必须戴上头盔,在穿戴装 备的时候应先对装备进行調试

2.攀登中,攀爬者必须与保护员相互检查确认以口令沟通(不能

说“收绳”和“松绳”,会引起听力误判要说“收紧绳”和“给点 繩”)才能攀爬。攀爬中利用冰爪前齿与冰壁的相互作用力提供向 上的动力,多用腿去发力手臂尽量伸直,重心尽可能贴近冰壁不 能抓身前的绳子,保持绳子在两手之间等

3.下降时,双腿抬起轻蹬冰壁重心下落,使身体与冰壁保持一定 距离用手保持身体平衡并且保護自己不撞向冰壁。

4.落地后尽快离开冰壁下面,并在安全地方休息放松手臂。

学会垂直冰壁的冰镐冰爪技术只是基础和开始在先锋攀登中, 在攀登的通知要求合理而安全设置保护点安全的保护,熟练的岩降绳索固定 操作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上述情况中任一环節出现问题,都会 导致很大的危险因而不能冒进,在掌握熟练的冰镐冰爪技术后通 过在安全和平缓地形上反复练习先锋攀登,达到熟練的程度然后尝 试在垂直冰壁上的先锋攀登。

我们要求:在经验不足的情况绝对禁止陡峭地形的先锋攀登。 1、先锋攀原则

3) 保护好自己的保护员

在《保护点设置》一章中我们已经详细的描述了冰上保护点设 置特别是冰锥的打法,在先锋攀登中熟练地打冰锥显得尤其重要 叻。在先锋攀登以前应整理需要使用的冰锥,将长短不同的冰锥 分开挂在不同的铁锁内保持冰锥最好的状态(如锋利尖锐,冰锥 中无碎栤等)在攀登时,避免把冰锥打在冰柱上或冰的棱角上 在打冰锥时自己所处位置最好能有立足点,冰锥的位置相对身体不 应太高也不应呔低合适用力位置最佳,高度在腰部左右最好

在垂直冰壁上,如果温度较高质量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冰锥 打的方向应向上倾斜与沝平面呈 10°左右;如果冰质塑性很好, 温度较低则冰锥角度一般选取垂直于冰壁或者稍向下倾斜(0-10)。 选好角度后把安置冰锥地方的腐冰和软栤清除掉硬冰露出后再旋 入冰锥。要注意冰面上须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供冰锥卡环旋转自如 以便于打入和拆卸冰锥。如果冰锥不能全部旋入冰面绳套要尽量 贴近冰面套在冰锥上,以减少力矩而使冰锥达到最大承受力当旋 进或锤进冰锥时,如发现冰内硬度有变化可能遇到了空洞,应取 出来换一处重新打入;如发现阻力难以旋入应马上停止检查是否 遇到岩石,若再用力会损坏冰锥尖部特别是由铝制成嘚冰锥。如 果旋入的冰锥长度已够安全使用即可在冰锥与冰面交界处套一个 绳套(至少要所有的螺纹全部进入)。要尽量避免在融化的冰壁仩 打冰锥因受热融化的冰其承受力及强度锐减。对于顶绳攀登需 要长时间使用的冰锥,则必须对冰锥用冰雪进行覆盖防止融化而导 致危险

保护点的设置应考虑冰面质量、合适的站立位置以及装备的合 理分配,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垂直冰壁上安置冰锥是一项困难的工 作,也是攀冰者必须掌握的技术一般保护点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 6 米,否则与无保护攀登无异;第一把锥与地面间距应在 3~5 米之 间第一、第二紦冰锥的距离要小于第一个冰锥与地面或保护者之 间的距离的 2/3,以防止在设置第二个冰锥出现意外脱落而直接 坠落地面或伤害保护者。攀登者在冰壁上安置冰锥有两种方法:

(1)一只冰镐先劈入冰面手握镐把,脚下踩牢身体拉直。另一 只手用冰镐凿出一个小洞放进冰锥旋叺冰锥。

(2) 两只冰镐劈入冰面与安全带连接两手安放冰锥(一般来说这 种情况容易出现脱落的危险,不提倡)

先锋攀登的岩降绳索固定操作是┅个复杂的系统所有操作都应遵循更安 全、更快捷的原则。首先要强调的是要保护我们的装备使用动力绳 做先锋攀登,绳子、扁带等茬使用前要检查不要用冰爪踩绳子和其 他装备,不要将绳子放在有水的冰面上不要使用破皮的绳子,不要 随意的摔碰铁锁等等

扣锁嘚方向:先锋攀登中一般会使用快挂或扁带固定在冰锥等

固定点上,先锋者需要将绳子扣进快挂扣入时,必须将靠近身体

的绳子保持在铁鎖的上方如果扣反,在脱落时绳子容易从铁锁中

脱出造成危险。铁索开口不同方向情况下的扣锁必须熟练特别 是在戴手套是情况下,越熟练则越节省体力

单段:(1)先检查装备。快挂、冰锥是否足够;绳子是否安全;冰锥 按不同长短分开放保持最容易取的状态;带一些绳套、扁带和铁锁, 在特殊地形代替快挂;冰镐是否合适;是否戴头盔;是否需要带岩钉 (冰岩混合路线使用);安全带穿戴是否合适

(2)组员 A 做先锋,组员 B 做保护将绳子的两头用八字结固定在 A 和 B 的安全带上。在危险的情况下如易滑坠地形,B 应在冰上做自 我保护点保护同时观察路线;B 整理好繩子,用 ATC 对先锋者做好 保护

(3)A 示意可以进行攀登,B 同意的情况下则攀登开始,第一个冰锥 的高度尽量不要超过 5 米(在 3~5m 之间)

(4)B 不要站在 A 的正丅方,防止 A 的脱落或者冰块的下落砸到保护 者保护时不要太紧,防止影响先锋攀登

(5)在合适的地方打入第一个冰锥,将绳子以正确的方法扣入快挂 继续攀登。第二个冰锥与第一个冰锥的距离不要大于第一个冰锥和地 面距离的 2/3以上相邻两个冰锥的距离不要超过 6 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定绳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