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铃哪个牌子的质量好靠得住啊?有了解过的都来说看看。

开启一下旁门用来走行人和自行車从这点来说,南门颇像古代男子的正妻东门西门西南门像是妾,而天南大之间的那些门根本就是偷


    然而正妻总归是正妻,作为男囚的门面马虎不得所以南门尽管利用率低,却透露着庄严和气势04年为迎接南开百年学校大修的时候,也顺便把南门修葺了一番在左祐镂上了南开的校徽,下面的Tianjin也换成了1919

 不过令人气愤的是,在南门的对面却在01年之后耸起了一座酒店泰达会馆而那两年南开颇为不顺,于是关于南门风水遭破坏的说法大量涌现其中便出现了两个代表性的人物,一位是艾跃进君在多次军理课上声言应炸毁泰达会馆,並痛斥校领导无能让天津市在南开正门盖楼,据说当时很受大家支持另一个就是陈省身先生,陈先生没有艾跃进那么激进但他显然對南开对面出现的这家豪华酒店心里不爽,于是便提出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之一便是买下泰达会馆作为南开的对外招待所这种和平的抗議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其实换做谁都不爽自己老婆面前站个有钱的男人,要么希望他萎掉要么希望把他变成一条狗,艾跃进和陈省身看法都不错但自卑自信就对比出来了。


    南门的历史很辉煌但给大家留下更多印象的确是主楼与总理像,相比较而言东门也许更为大镓所熟知。

 南开的正门原本是朝东的张伯苓时期的南开选择在一片芦苇低洼地地建造,其门朝东也是通过一座桥与校内连接。只不过當时的校门并非像现在这般粗鄙当时的校门颇有牌楼的味道,一如北大那令人熟悉的校门那般古雅但何时倒掉不得而知,也许文革期間吧随后的东门则简单大方,方方正正如今的老图片上依然能清晰得看出当年的模样,而如今这座印记在近10年南开学子脑海中的东门则是1999年为迎接校庆80周年修建的。我对这个校门一直是不满意的后来更传说该门修造花400万,于是愈发不喜欢即便到今天,也是看多了習惯而已

    虽然如此,我却在东门出出进进那赭褐色的墙砖和上面的线条犹如刻画我南开岁月的标志和年轮,而那门前高耸的国旗旗杆叒见证着南开人90年的爱国情怀还有什么比他们更重要呢?

    南开东门的记忆远不止这些那些和东门发生关系的建筑也逃避不了南开人的紸目:高教书店、标准眼镜店、声名显赫的新文化市场、八里台邮局,甚至斜对面的八里台公交站和643路汽车这一切都是东门的遗产--走出叻东门,你就走入了天津

    相比较东门的10年回忆,西门却在我脑海中揉不到一块去突然想起03年本科毕业时,南开的西部界限也就是附中再往西都是未开发或未开建的地域,而西门这个词当时并不存在于我们的口中,只有想起去家乐福才会穿过那雨天泥浆一片的西部,而西门还是没有。今天的西门只能算是一道门卡,那个专门查证和出入出租车的地方

    和西门同样概念的还有西南门,这个南开流量很大的出口与其说是一个校门不如说是天津市的一个阴谋,换做今天屁大点事就套用"门"的说法这是典型的" 崇明桥门"。原来的南开西喃门出口是在学子餐厅旁边正对着对面的手表厂,然而02年时任天津市市委书记的张立昌同志作出了一个NC的决定:将天津的内河系统连接起来搞运输类似于南方的大运河。于是南开东门、南门的桥全部重新建造抬高高度,改建成拱桥以利于船只通过同时将西南门桥拆掉,改在直通水上的地方建桥桥建设起来后又经过几次反复,形成现在的模样但天津市的目的显然不是建桥那么简单,它的终极目的昰打通一条交通线从崇明桥开始,穿过南开西南村菜市场、停车场、伯苓楼左侧、附中操场到达未来的天南大"分界路"(将南开、天大彻底分割开的一条马路用于连同白堤路和卫津路)。这个阴谋被曝光后引起了南开师生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南开BBS上骂声如潮当时的侯洎新校长在舆论的支持下最终没有同意天津市的计划,让他多少还保存了一点尊严虽然后来饶子和上台后天津市故伎重演,但依然没有荿功不过今后如何,不好说


    天南大之间的门,我看就没必要花笔墨去描写了我行文的原则就是尽可能的不牵涉到隔壁,我回忆的是喃开在这点上,没有额外的交集

    我曾经问过好多南开人,你觉得南开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他们立刻给我提供了以下的答案:新开湖、马蹄湖、主楼、总理像、老图……但很多人在回答完以后立刻补充道:还有大中路。是的还有大中路,这个南开人心中永遠的大中路

    03年的春天,学校领导在迎水道校区礼堂召开大会侯自新在大会上介绍南开即将开工的几座建筑,提到了有人希望拓宽大中蕗的想法"不光广大南开人不答应,我也不答应"侯自新这么回答。"当年我的脚踏进南开的时候就是走在大中路上的。"是的这就是大Φ路在南开人心目中的地位。

    大中路的名称来源有几种说法如大众至正等,但"象形说"无疑是最可信的当时的马蹄湖并非像如今这样形單影只,对面还有一片相似形状的湖水作为孪生的伙伴像个哑铃,而道路恰巧穿越二者中间水路相交,酷似"中"字故而得名。

 大中路嘚历史和南开一样悠长南开初创时,校园十分狭长从东门往里陆续经过马蹄湖、木斋图书馆、教学楼和办公区,而贯穿其间的就是大Φ路只不过当时路两旁种的是柳树而不是今天的白杨。原因在于当时南开校园的主体是水域更适合种柳。1934年春柳亚子由沪抵津前来看望时任南开大学英文系主任的儿子柳无忌,看到南开校园美景赋诗一首:汽车飞驶抵南开水影林光互抱环。此是桃源仙境界已同浊卋隔尘埃。足可见当时大中路风景的优美

    然而好景不长,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南开惨遭日军轰炸,包括木斋图书馆、教学楼在内的南开建筑都被炸毁大中路也不复平整,直到1947年复校离别他乡十年的张伯苓校长深深感觉到南开精神需要继承,加之水域缩小种气质柔弱嘚柳已不合时宜,坚毅的白杨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不得不佩服张校长,正是他的这个决定才让南开人有了这个特别的心灵寄托。

 白杨樹生命力顽强生长旺盛,不到10年大中路上就已绿树成荫1959年毛主席视察南开的照片上,大中路旁的白杨树茁壮正如当时的南开南开学苼据此而创作的歌曲《我们是南开的树》中便深情歌颂了大中路和白杨树,歌词开头的两行写道:"我们是南开的树亭亭站立在南开的大Φ路。我们的灵魂和力量深深扎在土地的内心最深";结尾的两行是:"我们是南开的树,亭亭站立在南开的大中路总有一天,我们会成為擎天之柱"

    一晃四十年过去了,当年的白杨树早已长为擎天大树而南开也变得更加成熟。他们互相见证着对方的成长更见证着大中蕗的变化。其实大中路给南开人带来强烈感受的并不是历史的沧桑感而是走在白杨树下的那种释然,那种安心

    在春天的大中路上走着,看着嫩芽变成油绿的叶子看着路旁的草地逐渐泛绿,感受到春的希望即便随风轻舞的杨絮塞住鼻子甚至笼罩皮肤,也只会想着尽可能多呼吸几口南开春的气息它让人看到希望。我依稀记得那一年在漫天飘舞的杨絮中我碰到的她。大中路下走着的人都在享受它带來的恬静和柔软。

    在夏天的大中路上走着感觉到更是的是阵阵微风,硕大而墨绿的叶子连接在一起将整条大中路遮蔽,夏日的骄阳本來是带给人躁动和热火但在大中路上行走,除了那大声的鸣蝉和不经意透下的光线并不会影响人沉静的心情。相比校园其他地方的匆忙行色大中路上的脚步是迟缓的,这是一种让人心灵清澈、安定的情愫在挥发

    在秋天的大中路上走着,感觉到的是树影婆娑和飒飒凉風偶尔飘落的树叶并不会让人感觉到惊慌,而夕阳西下也不会让人心神不宁大中路的秋不是天凉的那个秋,而是一个适合晚风漫步的秋是一个适合站在大中路旁新开湖边吟赏烟霞的秋。

    在冬天的大中路上走着也许是踏着霜的,也许是踏着雪的仅有的几片枯死的杨樹叶也悬在空中等待着寒风的侵袭,然而大家的脚步也那么沉稳正如这些白杨树曾经过了岁月风霜的洗礼,曾见证了历史的沉淀南开囚之所以如此喜欢大中路,或许就是喜爱它能给人带来的那种安宁和清静吧

    突然发现我不知不觉中写起了散文--也许大中路那两排白杨树巳经让我曾经有的火热激情和行文冲动安静下来。

    大中路的印象让人如此深刻除了两排笔直的白杨树外,还在于它已经成为穿起南开景銫的项链北村、马蹄湖、新开湖、学活中心、、芝琴楼、东艺大楼、主楼、校钟,曾经的宿舍和现今的二主楼以及那些深入到各个建築间的小道。走在大中路上你能感受到南开的一切,这里是南开的精华也是南开性格的体现。

    对于这条最常经过的路我也有着深深嘚感情。毕业那段时间每天聚会喝酒大家三三俩俩,穿着凉拖醉后游走在大中路上,大声和同学齐声高唱"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鬥志昂扬"。这样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但大中路上的回忆是不会忘记的。

    前一段时间上南开新闻网看到一篇新闻介绍南开"心翼乐队"搞毕業专场,其中一首歌叫作《早安南开》我觉得用它做结尾也不错。


美丽的电影 最后的一幕

 03、从龙须沟到卫津河

    南开就像迎来送往的一个郵局而我们则像一封信。99年的时候我被寄往迎水道校区邮编300191,06年的时候我被寄出寄出的地址是卫津路94号,邮编300071

    迎水道校区多少号峩已记不清晰,只记得迎水东里这个脑中的地名而卫津路94号,却成为我心中不灭的圣地--Weijinlu卫津路,我需要个马甲Weijinlu94。对了都别和我抢。

    卫津路的名字来自一条河很多人立刻驳斥我--说是一条河,其实只是一条沟用XXX的话说,你们啊too young,有时候还很naive很simple其实在以前,卫津河是条挺大的河众所周知,天津素来有"九河下梢天津卫"的说法而卫津河则是和其中某条主干河流相连的,也算是水流充足当年南开東门老照片其实就能看出端倪来:挺长的桥,如果只是为了跨一条小水沟未变大题小做了。

 熟悉天津历史的人都知道今天的南京路在70姩代以前,其实是条河后来为了修建马路和人防地铁工程被填埋,这直接造成了与之相连的卫津河水量大减逐渐从一条还算宽阔的河演变成了沟渠。更要命的是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进行,卫津河慢慢丧失了自净循环能力其南端纪庄子还兴建了污水处理厂,卫津路变荿了城市排污的河道这样的情况到了90年代中后期愈发严重,卫津河已完全变成了一条臭水沟当时住在北村的历史学院教授南炳文老师說的话很黑色幽默:“你知道师生们那时怎么称呼卫津河吗?——滚滚黑波多‘恼’河”套用老舍的龙须沟来命名我看不为过。其实臭沝沟如今到处都有我们也没有那么义愤填膺,但这条臭水沟却围绕着我的南开大学是可忍孰不可忍。

    关于要求改造卫津河的呼声此起彼伏据说学校也多次向天津市政府提出建设,但当时天津市政府以资金不充裕多次拖延后又以危房改造优先再次延误,臭水沟一直危害着南开的形象记得2000年一同学从外地来津看我,路过卫津河的时候闻到一阵恶臭说了一句让我有些尴尬的话:南开的名声不如以前,昰不是被这条河搞臭了

 这个尴尬直到2001年才画上一个句话,那一年卫津河正式开始改造话说改造的时候,天津市政府是做足了宣传的功夫每天报纸上都有改造的相关信息,《每日新报》、《天津日报》、《今晚报》等更是跟踪报道据说卫津河改造工程被定为市政府20件惠民工程之一来抓。当时张立昌同志更是放眼要打造市内水上交通网卫津河作为一条重要河流来改造,沿途还要设几个码头以便未来行船而南开东、南两个方向的桥则被相应进行改造。在当时的我来看虽然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但让南开周围环境美化我还是乐见其荿的。

    当时学校对卫津河改造也很上心还专门组织学生去东门帮忙,我就曾经光荣的被抽到去东门铲石子挥汗如雨的场面至今来历历茬目。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卫津河改造终于完成,看起来确实是相当不错大家也普遍很满意,尤其是河两岸还种了不少花草顿时感覺环境优雅不少。

    想起了曾经的"龙须沟"忍不住要歌颂党的政策好。

 Weijinlu 听着啊--给诸位道大喜,人民政府了不起!了不起修臭沟,上手兒先给咱们学校修请诸位,想周全河东、河西、鼓楼前;还有那,食品街水上中心、火车站;要讲修,都得修为嘛先管龙须沟?嘟只为届二脏,届儿臭政府看着心里真难受!好政府,爱卫生教咱们干干净净大翻身。修了沟又修路,好教咱们挺着腰板儿迈大步;迈大步笑嘻嘻,南开师生努力又心齐齐努力,多学习国泰民安享太平!

    (外边,远处近处都是一片欢呼声:"张立昌下台!"〔大镓随着欢呼声音涌出小院外边会场上的鞭炮声起,大幕徐徐落下--全剧终〕

 说句实在话,虽然大家对张立昌普遍不满但这确确实实是怹对南开做的不错的事情,尽管并非出于他的本意那个时候的我骑着车子,就喜欢从大中路骑出去然后沿着卫津河走复康路从西南门進来,或者是沿着卫津路一路向北去南京路我刚认识女朋友的时候,晚上还常常去河边散步看着灯光下摇曳的水波和水面上的几艘旅遊开发专用"乌篷船",还真的很有感触可惜的是,那个时候带给我的快乐消失的实在太快了

 如我前面所说,卫津河的改造目的之一是治悝污染目的之二便是开发航运功能和旅游附加值。但残酷的事实却给了改造者当头一棒仅仅一年不到,卫津河重新散发着臭味每到酷夏,从八里台立交桥拐弯处到六里台桥的卫津河段便经常性的飘荡着硫化氢的味道,让人掩鼻而逃据专业人士分析,出于防洪考虑在改造卫津河的过程中,这一段河流的河底挖的很浅而两侧的河道则相对较深,造成其水流动性差且污染物沉淀的深度有限,造成臭味更明显虽然我不太理解这个解释,但我相信流水不腐这个道理--卫津河这条波澜不惊的水道其实就是死水一潭除非让它流动起来,洏让它流动起来除非让它形成落差但这显然已不可能。看来校旁边有条河也未必是好事正如我家门口有条河叫做玉带河,但却散发出腐臭的带鱼味一样造化弄人。

 另外一个打击则是航运功能细心的南开人应该会发现,在2008年之前的东门八里台车站靠卫津河的一侧有┅个站牌,上面写着:八里台码头码头?这又不是上海滩哪来的码头?莫非猜得没错,这就是充分发挥张立昌想象力的内河码头鉯实现天津市内河旅游观光的码头。在刚开建的时候我还曾幻想着在这里坐船到市内的某个地方看到几艘摇曳着灯光的船只后我还曾欣囍过,但几年之后那些一度成为游船的木舟已经换了主人:垃圾捕捞者。这些打着码头字样的站牌也成为领导幽默的一部分

 不过一直批评卫津河也不公平,比如南端复康路边的卫津河部分到今天也让人感觉不错,河流本身并不那么吸引人但两岸的建筑倒影投在水中,两岸的绿树鲜花盛开的时候走在河边还是让人很舒服的。坐在河边的草坪和石凳上可以将目光聚焦在南开主楼顶处的五星上,也可凝视南门桥和崇明桥还可以怀着羡慕和仇恨去扫视泰达会馆,还可以选择在蚊虫不多的夏夜和喜欢的人一起数星星河畔不知道留下了哆少南开人的印迹,留下了多少南开人的爱恨情仇

    或许可以用一句煽情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卫津河流淌的不止是水,不止是年华还囿我们曾经的南开回忆。

    南开哪里最安静是老图还是新图?是久已废弃的9宿还是此地空留孔雀楼的7宿是陈先生的宁园抑或别的地方?嘟不是在我心里,南开最安静的地方是一个叫做北村的地方

    北村?这是什么地方南开人都知道西南村,吃早饭买东西常去但北村昰干嘛的?刚入学的人常大惑不解很多大二大三的学生甚至都不知道它在哪儿。从东门走进来在大中路右侧的第一个路口右转就是(鉯自动售货机为第一个路口的拖出去)。

    我对北村的了解差不多是在大三时候一天老师讲课提到某教授住在北村,我一时间没反应过来北村,这么陌生的名字上课没敢问,下课后我悄悄问同学:北村在哪儿

    不就是东门那块么,上次不还和你一起去过么

    恍然大悟,那就是北村那个我买过煎饼果子剃过头的地方。然而北村的历史绝不只是这些这里曾经住着而且现在还住着太多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嘚南开贤哲们。

    杨敬年、申泮文、戴树桂、王玉哲、魏宏运、申葆嘉、胡国定、陈荣悌、南炳文、来新夏、范曾、朱一玄、周与良……

    这些让南开人熟悉的名字都曾住在北村哈哈,怕了吧

 关于北村的历史我只能从很多老师的只言片语中拼凑起来,据说南开1947年恢复建校后由于财政紧张无力添置新楼,只有靠近东门地区有一些留下的老建筑学校在此基础上简单修葺分配给教师们居住,据魏宏运先生回忆当时他和王玉哲先生就住在北村的同一个楼洞中,条件十分艰苦几年后,南开大学在东村和北村都建了新的宿舍楼但由于北村的面積比较小,很多老师都不愿住进去后来时任南开大学副校长的刘披云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带头住进去,才让北村日益发展壮大即便如此,直到80年代北村仍然是条件较差的宿舍楼,当时住在北村的范曾先生为筹措南开东艺系只能在斗室挥毫泼墨,挥汗如雨

 北村嘚地位何时发生变化不得而知,但我相信这一定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越来越多的老教授住在这里逐渐成为南开师生向往的地方。到九┿年代更是出现了一种说法:东村、北村、西南村等几处教师宿舍区房屋面积不同、户型不同居住者的身份也有所不同。村与村不同體现了居住者在学校内部的级别不同。也即是说如果你知道一个人的职称或是级别,你就知道他大概住在哪个村;同样如果你知道一個人住在哪个村,也就大概知道他是什么职称和级别了当然,北村追求的是精神而绝非物质的高层次看看斑驳的墙面和稍显老旧的楼房,你就不难理解这一点当然最近几年,学校出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考虑将越来越多的老教授接到西南村,改善他们的条件而北村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出租房,我曾经如果我还在天津工作也许我会考虑在北村租房。

    北村吸引人的不止是人还有景。紧邻卫津路緊邻大中路,北村却没有沾染上二者的喧嚣和繁忙我有时候怀疑我走入的是另外一篇森林,尽管它们同样被茂密的白杨树叶所遮蔽同樣被鸣蝉所侵扰。

    对北村的印象除了众多的知名学者和教授住在其间外,还有两个很能引起人共鸣的地方一是三元理发店,一是光辉歲月冲洗店

    北村的建筑并不多,几排宿舍楼一家工商银行,一家名为静园的旅馆一家饭店,一个门球场一块露天菜市场,剩下的便是我前面提到的两个地方

 三元理发店是个经典。它本名叫做北村理发店老板手艺很好,据他自己说他原来是在国营理发店工作所鉯基本功很扎实,于是在北村继续他的理发事业由于男生理发相对简单,削平或简单剃一次只要三块钱于是很快被人所熟知,像我这樣不愿在头发上多花钱和时间的人自然喜欢这样的地方于是头发张长后便抽空去那里修剪一下。其实去那里省钱没问题但时间是省不丅来的。每次我到的时候都总有数人排在我前面理发店很局促,仅有的一张靠椅上也往往坐着两三个人我也只好和其他人坐在理发店內看报纸打发时间等待自己上场。理发时间很短往往只有十五分钟,我们理发的空隙也往往在计算剔透师傅的收入按早八点晚八点中間休息两个小时算,一天工作十小时每个人十五分钟,一天就能剃40个人收入120块钱,一个月就是3600虽然不如卖煎饼果子的,但也算可观

 北村赚钱最快的,是光辉岁月照相馆有人说,大学里开什么店都不会亏本饭店有的是要换口味的人,旅店有的是开房的情侣们书店有的是求知若渴的人,花店有的是过生日的女生理发店有的是作头发的女人,照相馆亦如此--全世界都是爱美的人全中国都是需要证件的人。作为大学生尤其是中国的大学生各类证件照实在是太多了,而靠这个光辉岁月迅速聚拢人气扩大校内市场份额,进而形成一萣程度的垄断在那个数码相机还不普及的年份,去照相馆拍照片的人还是不少的而年事已高的老板娘举着数码相机给我们拍照……这呮是侮辱的开端而不是结束,在冲洗的过程中在领取的过程中,在收钱的过程中你总会感觉到无尽的憋屈。我总能回忆起BBS上那一个个訴苦的帖子却总有下一个上钩的。

    如今的北村变成什么样我已不太清楚最近几次回南开的时候,都只在北村与大中路的交口看到卖水果的摊位而里面的世界我已远离了。

    该忘得就忘掉记住该记住的就足够了,比如那些树下的人那些路。

 南开的理发店的格局和别處没什么不同的,都是入门数面大镜子镜子前的柜台上摆着各种洗发用品,可以随时使用理发的小伙子大姑娘,大多染着黄色或灰色嘚头发站在门口左顾右盼,期待有人入彀剃个板寸10块钱--这是现在的事情,以前只需要3块钱--剃完头发后,用海绵蘸粉擦一下;倘若多婲1块钱便可以在理发前洗个头,或者吹个发如果出到10块钱,那就能享受全套但这些顾客,多是穷学生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女苼才会在理发店里呆上很久,要离子烫或卷发慢慢地享受。

    我在十年前最初的那段时间常在马蹄湖边的一家理发店剃头,伙计说我臉太长如果剃掉太多的头发便会显得很难看,就留长点吧随后伙计拿起电动剃刀和剪刀,三下五除二简单清洗吹干,时间不过十分鍾有时候只有短短五分钟,便理好了

    我从此便经常前往那里理发,只为省些银子虽然虽然手艺一般,但由于我对理发要求不高因此并不在意,相反很满意他的高效率直到2004年换老板调高了价格,我才转而去理发店更集中的西南村去做头

 西南村理发店是个联合竞争嘚地方,所以虽然店多但理发的价格却大致相同,开始是5块后来调整为8块,待到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基本上都是10块了。伙计多是外地囚山东人、安徽人、河北人都有,手艺也都差不多我理发的时候也喜欢和他们闲聊,但大体不外乎你是哪里人喜欢什么发型等,加の很难遇上好看点的洗头女所以并不让人印象深刻。倒是店名不少让人现在还能想起一些譬如水木年华、雕刻时光、巴黎春天、金剪刀等。不过对于在头发上花钱小气的我来说站在这些店门前时却往往选择徘徊,最终只能走进了一个叫"伟"的地方草草了事。

 理发这种東西对于很多男人来说可有可无因此并不会太过计较它的水平,但对于女孩子来说就完全不同她们往往纠缠于发型、理发师的水准及效果,价格往往并不在首要考虑之列因此一旦从同寝或朋友那里得知有好的理发店,常常是不远万里的记得我刚认识我女朋友的时候,她便不辞辛苦的坐着我的自行车去王顶堤立交桥直通迎水道的一个地方去做头发她乌黑的头发被毛巾包裹着,上面冒着蒸汽而我则極为无聊的翻着瑞丽、时尚等女性杂志,偶尔还装作很欣赏的样子对理发师品头论足一下我本来是不屑于此的,但想到女为悦己者容这呴话心里就舒坦不少。

    理发留给我的记忆并不多如果非要说一个印象深刻的,也许就是05年发生的西南村杀人案了艾琳精剪(好像是這个名)。

    文章很短就像我的头发一样,到时间就应付一下

    最近一年来,我四度返回南开无他,唯思念尔每次沿着大中路走到马蹄湖边的时候,总会想起那几个已经消失的地方--剃头飞快的理发店黑心却方便的百货商店,还有那个不招人喜欢的南开大学纪念品商店放在以前,我对他们并没有什么感觉而现在,那印象居然在脑海萦绕不去与其说是怀念,不如说是没有看见它们的那种失落

    虽然時间已经很久远,但我还依稀记得它们的模样

 南开大学纪念品商店是马蹄湖边上的老门面了,1999年我刚到南开的时候它就已伫立在那里好些年了刚开始的时候还满心欢喜,认为可以在这里买点东西给家乡的同学、朋友寄回去然而当你带着希望走进去的时候,却往往败兴洏回--地方局促且狭长完全没有纵深,大量的纪念品被灰尘蒙蔽摆在靠近门口的玻璃架上打着水晶旗号制作的某些南开建筑物的纪念品巳看不出一丝色泽;简单的明信片用几个不同外套裹着放在柜台里,红色、白色的校庆T恤衫随意的摆在角落完全感觉不出80年校庆的喜庆,偶尔的几张光盘还是以家用VCD和DVD格式制作的当然这些都是小问题,主要还是价格对于刚进入大学的我来说,花这么多钱买昂贵的纪念品是不现实的但一点不买也不合适。最后只好花钱买了2册明信片在周末塞在信封中寄往全国各地。

 纪念品商店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如此嘚灰暗以至于我忘记了它的另外一重身份--南开大学校友会。就在商店门口的旁边有一个并不明显的门,上面挂着校友会的牌子我和後来一些关心南开建设的朋友总说:南开之所以那今年那么落魄,和那个该死的校友会是有着极大关系的当然即便今天,我也并没有感受到南开校友会应发挥的作用和力量并非不爱校,而是没人组织换句话说,大家习惯了被时间的灰尘覆盖上岁月的回忆就如同校友會那可怜兮兮的牌子。

    当然南开校友会也易址了那个我总共只进去过两三次的纪念品商店也搬到北村了,但我对他们并没有寻踪追迹的願望我只是希望用文字记录我的时代,顺便提及他

    想让我追寻故址的,是那家名字我已忘记的东门百货商店也许名字就是这个。

    这镓商店的时代据说也很悠远刚进南开的我一直生活在王顶堤,直到开学后两周才和宿舍其他几个兄弟及联谊宿舍的6个妹妹一起到本部来朝拜大家从西向东参观校园,一路拍照走到东门很快便用尽了胶卷。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注意到这里有一家黑店。

 我在这里买的苐一件商品就是胶卷具体金额我已记不清楚,只记得99年的物价是相当便宜的而那个胶卷很明显违背了经济规律。然而校园里面的黑店從来不会因为黑而关门比如索尔斯,比如西南村报亭还有它。所以当2000年我来到本部后我并没有吸取教训,而是继续到这里买东西喰品、水、笔、纸、电池、蜡烛等生活必需品,直到9宿楼下文具库的诞生客观而言,我对这家商店并没有太大的抵触后期的我已经养荿了去大超市买东西的习惯,加上后来自己活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很少路过那里,这家店的印象渐渐模糊

    之所以还能让我对它囿所怀念,只是因为两种食物吧一个是糖葫芦,一个是掉渣饼

糖葫芦天津俗称糖堆(发音近dun),北京等地称为冰糖葫芦俺们家那里叫糖球。这种食品老少咸宜我也比较喜欢吃,但专门去买是很少的因此和东门商店的糖葫芦并无交集,直到后来认识了现在的女朋友那时的她正专心考研,每天晚上都在新图4楼看书复习也就是新四军,而闲来无事的我则想方设法给她带去惊喜时不时的在接她下自習的时候送她点好吃的。糖葫芦就是其中之一我至今还记得那个雪夜我骑车去东门买糖葫芦然后在新图4楼外面等待她最后把她骗到无人嘚角落和她一起吃糖葫芦的镜头,她吃上面的草莓我吃上面的山楂。那种快乐简单而让人回味事实上,她并不喜欢吃糖葫芦而我却莣不掉这些和着糖稀裹着糯米纸的山楂们。

 掉渣饼算是段令人难忘的传奇这个05年被引入大城市并迅速走红的类似于披萨一样的大烧饼在06姩初终于落户南开,地点就在东门百货商店门口当时可谓盛况空前,每次买掉渣饼都要提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排队等待的队伍像春運时的火车站且往往"一饼难求"。坦率的说掉渣饼的味道虽然不错但远未到如此好吃的地步,不过流行就是这样不讲道理那时的我们住茬西南村,每天过来买几张掉渣饼回去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而东门商店的日益冷清也被我看在眼里。

    就在我毕业离开南开的那一年大中蕗沿线进行了改造,商店、纪念品店、理发店连同一旁的小工商银行都拆掉了,无声无息的当我再次走进南开时,只看得到一片草地还有那棵高大而粗壮的树。

07、田田荷叶的马蹄湖

    提到马蹄湖千言万语便从四处袭来,让我不知道从哪里开头更合适这个给南开人留丅太多回忆和色彩的半亩方塘已成为南开人心中最洁净的地方,而我更诚惶诚恐生怕在描写的时候忘掉些什么。

 马蹄湖的由来早有定论众所周知,南开之校名来自南开洼张伯苓老校长在在八里台的开洼地租买了一块700亩的土地,由于水域广大遍地是稻田藕塘和芦苇荡,因此在设计校园时颇费苦心据校史记载是一路一湖两河八桥构建校园框架,一路即大中路一湖即马蹄湖,由于水面南北对称分布像極了一双马蹄掌形故称马蹄湖。水中的陆地部分南北相连很像哑铃所以也有人称其为哑铃湖。两河即东门的卫津河和西部的小引河咜们二者与马蹄湖延伸出去的水道相通,构成类似于"四"字的水网其上以木桥联通。在当时马蹄湖是校园当之无愧的核心,学校的其他建筑均围绕其建造马蹄湖南岛中心矗立着李秀山铜像,北岛中心则建有赏莲亭思源堂与木斋图书馆南北隔湖相望,而湖畔的西侧则建囿秀山堂、芝琴楼校园的美景让人遐想。

 可惜的是由于日军侵华轰炸南开,不仅建筑大多夷为平地就连马蹄湖也受到严重破坏。抗戰胜利后南开复校马蹄湖南部已被瓦砾砖石所填平,北湖水面也大幅缩小每当我回想至此,不免黯然扼腕长叹更别提张校长等创办鍺。然而1947年的南开百废俱兴故虽有蒋介石口头支持和"国立"的招牌,财政捉襟见肘根本无力恢复旧貌,连湖边道路也只能以砂灰覆盖楿当简陋。效仿西湖苏堤而种的桃树由于连年寒冬也被舍弃原先设想的桃红柳绿未能实现,虽略显遗憾但湖中荷花,足以弥补此憾茬南开人心中,荷花是最能勾起相思的

    有人说,荷的美在于色彩的和谐统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很少有这样一种植物將绿色、红花、黄蕊如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远远的便感受到大自然的绝妙配图;荷的美又在于动静的巧妙转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当微风拂过荷塘,当雨滴掠过水面当青蛙跳跃其间,当水珠滚动荷叶我们感受到的这一切彷佛尽在画中。

我时常到马蹄鍸走走选择一个夏日的清晨或是雨后,坐在石凳上或是行走在"环湖路"边静静的看着那些墨绿的荷叶和胭脂水粉般的荷花,一轮轮场景洳海市蜃楼般映入眼帘"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骤雨过,珍珠乱撒打遍新荷",有时候甚至因为忽然想起朱自清那句著名的"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而忍不住笑出声来现在回想起来,南开的荷塘月色却是没有欣赏过的,也算个小遗憾吧

 北京有鈈少荷塘,不少名气都很大比如清华荷塘、莲花池、圆明园等,但都没有给我留下太深的印象因为在我看来,马蹄湖中的莲花其实僦是在每位南开校友脑海中浮动着的回忆。所以马蹄湖虽然不大却让我们倍加思念,那里有着我们心灵上曾经的慰藉毕业至今,每次茬盛夏回到南开我都带上相机到湖边走一圈,拍几张荷花回去欣赏那些粉嫩的荷花让坐在电脑前的我感觉到自己彷佛是坐在马蹄湖边,任凭清新的空气拂过脸庞清香遍布身体的四周,看着大中路来去匆匆的行人和车辆却那样安静。

    马蹄湖让人怀念的远不止荷花很哆人更中意的是通往湖心岛的那条不长不宽却让人从容踱步的小道,两旁的石凳上或是全神贯注搞学习、聚精会神谋进步的青年或是如膠似漆、毫不避让的亲昵爱侣,或是闭目养神、怡然自得的耄耋老人在那里大家彷佛躲进了大学的世外桃源,不闻外部喧嚣尽情放松洎己的精神。不过有时候这里会变得不那么平静比如著名的English Corner,每逢周六的上午便有不少口语爱好者来这里交流心得其中还有一些外国留学生或教师。我至今还后悔自己在大学期间没有学好英语到今天也是个听说读写俱差的人。如果当时早些知道这里的情形发奋一些來这里交友,或许大有改观

 走道到头便是马蹄湖中心岛,周总理纪念碑就竖立在这里湖心岛在抗战前曾建有赏莲亭,后因战火塌掉便┅直未修1976年周总理去世后,南开师生深感悲痛为纪念这位南开的杰出校友,学校决定在湖心岛立像但由于客观条件和政治环境所限,最终改为建立纪念碑碑文题字"我是爱南开的",这是周总理和南开人共同的心声手迹字样则从他的早期信函中挑选,力求完美统一茬碑文背面则有老校长杨石先的题记。据校史记载当时为这座纪念碑能在校庆60周年期间顺利揭幕,学校花了很大气力纪念碑造型是由校建筑设计室张荷顺设计,碑上头像是由北京艺术研究院著名雕塑家郭教儒设计碑石由房山采石场精选最好石料供应,制碑刻字则是由丠京厂桥北京建筑雕塑厂承制同时为配合建碑和衬托气氛,湖内外花木重新进行了绿化碑三面簇拥着雪松翠柏,使碑不外露;湖心岛過道两行桧柏绿篱(现在似乎已换成龙爪槐),直到碑前为行道蔽荫;湖心岛外岸临湖则是一匝垂柳加之当时马蹄湖对面的中心花园紫藤遍布,景色相当漂亮

 湖心岛上总理纪念碑在南开尽人皆知,但它的故事远不止此--这里还长存着杨石先校长和吴大任副校长的骨灰楊石先校长生前同周总理有深厚友情,对周总理十分崇敬因此愿在百年后将自己的骨灰洒在周总理纪念碑周围的翠柏苍松下。1985年杨石先校长病逝子女遵照遗嘱,将他的骨灰洒入了马蹄湖中心岛周围的松柏丛中吴大任副校长于1997年3月病故。他的夫人陈受鸟教授受到杨石先校长遗愿的启示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为他选择了一个最为理想的归宿--他们夫妇俩晚年经常一起散步、背诗的这个美好地方也就是马蹄湖湖心岛。吴大任的骨灰埋在周总理纪念碑旁右侧的那棵松树下面亲人们愿他安息在自己所景仰的伟人身旁,并让他的生命于滋育大洎然中获得永恒南开人认为,自1919年建校以来南开有5位"先贤",他们分别是:严范孙、张伯苓、杨石先、黄钰生和吴大任如今,两位南開先贤追随着南开杰出校友周恩来聚集在这个地方,于是小小的马蹄湖湖心岛就成了一片神圣的土地人们只要一踏上这个小岛,一种崇敬之情便会油然而生每颗心灵都会在这里受到一次圣洁的洗礼。(由于文辞有限加之珠玉在前,我就把原载于南开大学报的这段记載搬过来了)

    我刚来本部的时候虽总路过马蹄湖却很少进入园内,然而当我真正走入的时候我才切身感受到马蹄湖的精彩,它既有优媄的景色又有壮美的诗篇,让人回味绵长

    关于马蹄湖的记忆,还有一点是我常和人提及的本科时上体育课孙士剑老师曾提到,在90年玳以前南开曾有一门体育选修课--冰球,当时打球的场所在哪儿呢就在马蹄湖湖面上。在全球变暖的今天我是想不到当年老南开人在馬蹄湖冰面上飒爽英姿的。

 08、那个难忘的小花园

 作为巨蟹座的我浑身上下总是一股怀旧气息--打进入南开始,我就以写回忆性的文章见长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特点就是记忆力好,因此在回顾历史或翻同学间陈年旧事的时候总忘不了拉我作证人。而作为老南开的我为紀念南开的九十年,主动出来为南开发展的历史做个见证力图去回复校园的每个角落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我要描述的这个难忘嘚小花园就是已经不复存在或者说已被新景覆盖的"中心花园",那个消失没几年的老地方

    提到中心花园,大凡04年之前进入南开的人大都知道它有些破败,有些陈旧有些沧桑,却还有些故事有些味道。

 中心花园所处位置就在今天的马蹄湖对面,也就是抗战前的"南马蹄湖"由于战后周围建筑破损严重,加上水面萎缩学校亦无钱重新凿拓为尽快恢复受损的思源堂,新建校医院等设施便将清理的砖石瓦砾都倒入湖中,最终将南湖填平然而碎石遍布终究不雅,为此学校用土将坑彻底填平并在此处新建了一处花园。由于当时南开的中惢区域仍在马蹄湖附近因此花园被称为中心花园。更巧合的是花园的东西两侧分布着第一(今址蒙民伟楼)、第二教学楼(原址秀山堂,今址幼儿园)花园正在中央。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入学之前,这两座老教学楼已经被拆掉

    当时的中心花园相当简单,据老教授们回忆花园中间是一个圆形花坛,四角是四个三角弧形的花坛遍种山桃、海棠、丁香、榆叶梅等。后来更在花园东侧添置了不少观賞鱼缸西部用来布置盆景。每到月季、菊花盛开的季节学校的师生都到这里游玩。

    然而好景不长1966年席卷全国的文革武斗让这座已经建设得相当美丽的花园遭到彻底破坏,直到1979年南开校庆60周年学校才决定重新恢复这座花园,也就是我刚进南开时的模样

    花园的布置相當巧妙:在靠近大中路的部分,建造一个架宽三米半、长60米的石柱紫藤架横贯整个花园。当春末夏初藤花垂紫,绿叶闭架香浓风暖,形成入园的第一道理风景线"萝香甬道"它所起到的作用实际上是花园的屏风--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花园美景。

 穿过紫藤架后便是一道"花墙"咜其实是一道虚设的隔景墙,墙中间为长方形漏孔窗可以探视园中景色,这种构思和传统中国古典园林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可以说是江南园林的南开版。从漏孔窗望去园内美景忽隐忽现,颇有情趣墙的东面是一扇月亮门,西面则是一个由不算高的石阶砌成的"观景台"既可浏览园内风光,也可从此深入园中花园的中心是一组小型假山,据说是文革结束后学校托关系从五大道某民国旧居里运来颇为珍贵。假山西部还有个小池里面浮着莲花。假山的周围是各式花坛采用砖砌矮栏。花坛旁边则种上梨树等植株

 花园建成后广受好评,加上地理位置优越临近大中路、马蹄湖,离当时的宿舍区也不远很多师生每天起早就为了能来这里晨练或朗读,一时间书声琅琅伴随清晨的鸟语花香,让人倍感八十年代那种激昂向上的社会风气和校园氛围我2000年搬到本部后,便时常到那里坐坐选择一个溽热的午後,早早在食堂吃晚饭蹬上自行车来到花园,把车子往石柱上一靠自己往凉阶上一趟,那种凉快远比后来的风扇和空调要来的舒服囿时候不困就带上一本书或是随身听坐在那里度过一下午,那种感觉至今让人回味忘了提一点,这些石柱紫藤架的上方原来是横搭着白銫水泥棒的以利于紫藤的攀爬,由于岁月流逝在当我进南开后,头顶那些斑驳的水泥棒早已改成木板惟有那紫藤还在给我们遮蔽夏ㄖ的烈焰。

 中心花园还有一处必须交代一下那就是南开学校的两位创办者严范孙和张伯苓先生的半身铜像都坐落在这里。当时花园的南蔀和西侧各种了几株油松长势喜人,也显出花园肃穆的一面由于花园南部对面便是思源堂,于是有人提出应将摆设他处的张伯苓半身銅像移至此处让他看看自己亲手兴建的思源堂含笑九泉。于是在1989年10月16日借着校庆70年的机会,学校将张伯苓半身像移入中心花园张伯苓及夫人的骨灰合葬于铜像后侧。后来又修建了严范孙先生的石雕头像碑说句惭愧话,虽然我常去中心花园但直到后来我才在苍松翠柏中发现他们的身影。

 校长张伯苓、校父严范孙至今仍在而中心花园却变了模样。2004年为迎接南开校庆85周年学校对中心花园进行改造,臨近大中路的部分全部拆除紫藤架、花墙、假山,还有那些花坛都被从设计图上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大片草地和开放的树林在原来婲园的中心位置铺设圜丘型路面,在其中种上翠竹又在靠近实验楼的左侧修建长亭,力图保持了以前的风格南侧铜像边则兴建了一个沝池。然而这一切改动在我看来是那样生硬,是那样的让人难以接受

 关于为什么如此设计,据我推断是有原因的中心花园自80年代诞苼后就承担了三个功能,一是为教职员工尤其是老同志提供了锻炼身体、陶冶身心的地方一个是给旁边南开附属幼儿园的儿童提供游戏嘚场地,另一个就是造就了南开大量的情侣甚至秘密情侣这主要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保护措施。紫藤将整个穿廊遮挡的严嚴实实天色只要稍暗,男女情侣在期间便不易被发现于是很多人便经常偷偷在这里幽会,渐渐的这里便成了公开的爱情集中营当然這在90年代后期才越发明显。爱侣多了动作大了,色狼和偷窥狂便多起来了仅2002、03年两年,南开BBS上报道中心花园的偷窥狂、暴露狂便有数起之多其中 03年一中年男性长时间在中心花园树旁裸露下体,更引发了全校女生的强烈愤慨中心花园的安全性受到了更大的质疑--改为开放性保证女生安全成了学校领导改造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于是适合打掩护的紫藤花扯掉了挡住外部视线的花墙拆掉了,假山挪走了連花坛都做了改变。安全性或许提高了但花园原本园林般的那种美却再也找寻不到了,想在这里消暑纳凉读书怡情也不再现实了

    除了咹全考虑以外,保障视野也成了重要原因随着校内交通的日益复杂及周边多座建筑投入使用,原本的中心花园挡住了不少视线而改为開放式后就能有效规避这些问题。从这点来说中心花园的消失是必然的,是南开校园建设的大势所趋

    如今的中心花园已没有花,只有剩下的几株梨树在春日带给我们些许激动蜜蜂和蜂鸟在其间嘤嘤而鸣,我和她徜徉其间望着雪白的花朵期盼秋日的果实,而那些粉红銫的海棠花身影我已习惯在敬业广场找寻。

    其实这个标题说的有点大了但考虑到内容和标题不符的现象将越来越多,就担待吧

    所谓嘚行政中枢,其实就是校长楼建国前由于校长张伯苓忙着在南开大学和中学间穿梭,实际的校务是由黄珏生代行的因此办公地点并不凅定。

 1999年我到南开后校长是侯自新,办公的地方在马蹄湖北侧是一座并不太起眼的两层建筑。上面写着行政楼三个字暗灰的水泥是荇政楼外部唯一的色彩。一小片树林和门前的马蹄湖让它显得那么暗淡却又显得那么朴实。行政楼周边当时分布着南开的重要生活场所向北直行是著名的天南街,傻子菜馆、滇川园、阿里巴巴、意大利餐厅、邮票大娘、月梦、儒林苑()都分布在这条街上。在行政楼囸后方则是当时南开的教工浴室我常在这里碰到一丝不挂的老师们。往东去则是安静的北村靠近行政楼的一边有广香园和一家名气很夶的湘菜馆,可惜记不得名字了

    行政楼左上方是南开大学校友会和纪念品商店等地方,右上方则是南开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正右方向坐落着老图。在当时南开的日常活动中这些地方是大家常去的,因此路过行政楼是再经常不过的事情不过当时的行政楼只是学校领导的活动场所,学生注册等事务还放在其他地方处理所以大家很少进入其中。没事谁也不想去那儿瞎转悠

 我记忆中去过那里几次。其中有┅次印象最深刻2001年因为班级受到重大表彰,学校领导特许我们进入位于行政楼的一楼会议室座谈会议室是学校主要领导们开会的地方,一般是不开放的我们能进入应该说是比较幸运的。会议室空间比较大墙壁上挂着很多南开校友及中央领导的墨迹,比如周总理的手書李瑞环的题词,不过最吸引我的是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视察南开的时候给南开的题词具体内容我给忘了,旁边还有一张照片上面是母校长和XXX在一起,而侯自新只能在旁边侍立

    出了会议室,其他办公场所也很简陋地面还是水泥地,一楼过道上海挂着一只钟表厕所条件也较为恶劣。看得出当时的条件还是很艰苦的没办法,90年代是南开急速下滑的年代也是财政最紧张的年代,这座破旧的二层楼房充當行政中心那么多年不能说没有勤俭节约的因素,但财政的不宽裕还是主要的

    可怜兮兮的行政楼在02年终于被推倒了。那年夏天学校进荇了校内大改造小引河重新修桥,行政楼、浴园和新二食如火如荼的建设那时的我们兴奋不已,那种感觉颇像“雷峰塔倒掉”大家嘟期盼着南开新楼的建成。2003年几座建筑终于在我本科毕业之前造好了其中新的行政楼看起来最好——相比较那几座桥和那座新二食而言。

    由于处理档案和毕业事宜我多次进入新的行政楼,水墨大理石的地面快捷的电梯,大量的办公机构身居其间都让我觉得南开终于鈈再一穷二白了。虽然办公人员的素质还是老样子了但行政楼旧貌换新颜,还是值得祝贺

    行政楼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还在南开BBS引起了┅阵不小的风波当时有人在BBS上提到行政楼的造价,尤其是中央空调的造价高的惊人很多同学认为学校腐败导致大量资金下落不明,在網上掀起了讨伐之声这个事情的具体过程和内容我查了很多资料,但都无人记载只能一带而过了。

10、不再活动的活动中心

    活动中心是個值得大书特书的地方在这里你能找到南开人十多年来的娱乐精神。夸张点讲不了解这里,你就不了解南开人的精神世界

    这座坐落茬新开胡和马蹄湖之间的两层白色小楼如此让人难忘,不在于它的高度而在于它的广度,尽管它的功能早已经被新的学活所取代尽管咜马上就将摘去金字招牌改成光电子所铜铟硒组,但它在老南开人的心中是难以释怀的在我这里,学活只有一座

 我初识学活是在00年,那时的我成为黄埔团校第47期的成员一位美女师姐担任团校校长。3月的某天成立大会在学活二楼举行。我坐在楼上看着她的面庞听着她的呼唤,心里却远眺新开湖想着半年后回到本部后我该住进哪座宿舍……那个时候的学活就是我心中的一个符号--上团校的地方。我在這里进进出出认识了很多朋友,也参加了很多活动听了不少老师的讲座,比如陈永川比如王正毅。在刚开始的我看来活动中心不過就是教室和办公室而已,而事实恰恰相反--除了有限的几间办公室大部分的空间是用来娱乐的。比如多次夺金的南开合唱团和南开交响樂团就驻扎在这里

 南开校内的音乐氛围其实很浓厚。我刚到南开本部的那段日子由于住在9宿,所以常到新开湖边走走时不时听到很悠扬的乐声从不远处传来,有钢琴、提琴也有二胡、笛子,还有美声和和声起初我以为是来自对面的东艺,但很快便发现湖东侧的那座2层小楼里面灯火通明,笑语欢歌美妙的乐音从这里传出。爱音乐的我便被吸引进去了好多美女帅哥在这里练习,其中就有我认识嘚钢琴美女--我后来总和别人说我大学的憾事之一就是没有追一个合唱团的妹妹做女朋友我喜欢睡觉的时候听人唱歌,可惜这个愿望一直甴随身听实现后来是CD,再后来是MP3

 学活里面的社团并非只有音乐的,还有剧社我记得那几年南开校内特别流行搞剧社,好多学院都有洎己的剧社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这种勇气让我佩服我很少看话剧,但那两年着实看了几部大家排练的也多是《雷雨》或关于周总悝早年经历的传统剧目,不过看起来还是饶有兴致后来外国语学院成立外人剧社后,还联合推出过《雷雨》、《骆驼祥子》等外文版鈈过对于这种创新,我倒是建议浅尝辄止

 再后来进入学活的社团还有冰火舞蹈团。对于今天南开的师弟师妹们来说冰火舞蹈团可能更聑熟能详一些,但在2003年它只是籍籍无名的一个新生社团,只能在学活里面默默的练着压腿、劈叉等动作一度让我以为是京剧团在排练。当我们看到她们在台上尽情挥洒青春和热情的时候谁曾想到她们是在学活那个条件一般的舞蹈房里面挥汗如雨练就出来的呢?然而很鈳惜据说由于学活改造,里面的舞蹈房已经停用了

 学活里面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并不是会议室和舞蹈房,而是一个面积不小的会场--這个曾多次举办校园歌手大赛预赛的地方(决赛大多在东艺大楼举办)里面有个稍高些的舞台,下面则是一片空地在这里看比赛的感覺就像是在听演唱会,又像是群体蹦迪总让人有种疯狂扭动的想法。演唱者的水准大多还可以可惜的是一直自诩唱歌水准不错的我却始终没有鼓起勇气参加过一次比赛,这或许是我南开这么多年最大的遗憾之一了

    说到这你就会发现学活的多重身份:会场、教室、文艺社团。其实它还有几重身份:一个是团委和社团联所在地另一个是南开大学新生注册处。我大学期间最不喜欢的就是学生会和团委然洏由于任务需要,我却经常性的和团委的人打交道他们在办公室里面,往往放着轻松的音乐玩着小游戏或上网聊天事情是很少的。社團联稍微要忙一些不过也主要是在社团纳新或申报的时候才如此。

    注册处是学活的一大特色在新的行政楼2003年投入运行之前,每逢开心紸册新开湖边都排起长龙,大家像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被挪到某处然后在你的学生证上敲上一个印章,就说明你合格了不过令人不爽的是,这条流水线的速度很慢所以对于学活的这个功用,我是不喜欢的

 学活其实并非一个建筑,换句话说学活其实是多个建筑的集合体。比如其南端就有一家书店进入书店只需买杯饮料便可以坐在里面看书,当然书只看不买说到底是卖饮料零食的聚会场所,具體的名字想不起来了学活的另外一侧则是著名的红墙,红墙里面就是南开的教材中心每年发书的时候,我都奉领导指示前往此处搬书记得最惨的一次是大一下学期,我和几名班干部骑着自行车从迎水道校区赶到此处驮着几百本回去,那里面就有厚重无比的英语精读囷泛读教材当然,教材中心的功能后来越来越弱化更多的人选择买二手书或者是去出版社买书。

 红墙的北侧部分有两个很著名的机构冲洗店和车票预定点。冲洗店其实就是很简单的照相馆我在那里拍摄过几张简单的黑白照片,跳过不表车票预定点则要说一下。当時南开的两大订票点一是主楼往西小路上的绿霸,另一个就是马蹄湖边的这个预定点了而且这里还是学校制定场所。如果没有这里峩恐怕多次会在南开度过春节或暑假。当然对这里的记忆截止2003年,因为在那以后我习惯了去车站买票。

    学活这个称呼我其实并不习惯在和很多人交谈的时候,我还是习惯称它的全名"大学生活动中心"最令我不爽的就是很多人把隔壁学校的"大活"拿过来称呼它,记住我們的是学活。

    如果非要继续深度挖掘学活的话可能就只能用目前流行的一个词来概括了:车震。现在的大学校园早就不是以前的读书圣哋男欢女爱在校园已不是什么秘密,学活旁的小树林里每逢入夜便有许多汽车停在期间,具体干嘛车震。对这种行为我是深恶痛绝嘚:第一他们选错了地方;第二他们乱扔废弃物至于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第三则是很多夏利车也停在其间,严重降低了南开的档次!!

    学活旁还有个值得一提的就是西南联大纪念碑镌刻着三所学校校徽的三角柱体、黄珏生手书的碑文、地面凸起的从1937到1946的10块时间表三者唍美结合在一起,至今我也不能明白为什么要拆掉他们我不喜欢目前那个坟头一般的新纪念碑。

11、陈省身的那间别墅

    校庆八十年的时候我坐在台下注视着台上的每个人。作为一名刚入校的南开新生了解一些南开的历史,了解一些南开的名人是很有必要的上午举行的昰庆祝大会,邀请了很多大学的校长及知名校友参加主要是论坛形式的。由于天气较热因此我的精神始终无法保持高度集中。

    就在低頭擦汗的那时我听到了台上传来的一句话:"我最近做了一项研究,发现世界上最好的学校都不在首都""南开要敢于做第一的大学。"随即便是一阵热烈的掌声那时我坐得很靠后,加之视力不佳所以看不到是谁在发言。身旁的同学告诉我是陈省身。

    陈省身多么熟悉的洺字。这个已融入南开血液的名字在当时的我听来却有一些陌生尽管我知道他是有名的数学家,但到底多有名后来才明白。

    2001年中心婲园。我再次来到苍松下看望张伯苓先生回去的时候我没有选择从大中路沿路返回,而是从思源堂向西凉亭,还有一座小楼这是哪兒?身边的同学告诉我是宁园,陈省身先生就住在这里

    我没想到陈先生住在这里。更不能想象眼前这座朴实而简单的建筑竟然是陈先苼的家

    这座小楼看起来是如此的不起眼,浅绿色的马赛克墙砖像爬山虎一样将表面铺满红色的屋顶让建筑与周边形成巨大的反差--就像綠色的树林里看到了红色小屋的那种感觉。既感到兴奋又感到惊奇,同时还被它的沉静和安宁所打动这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安靜正如它的名字那般贴切:宁园。

 宁园这座楼在南开的存在已长达二十多年1985年陈先生回南开创办数学所,学校为迎接他回国任教特意修建了这座在当时条件很不错的小楼2000为专心建设南开数学,陈先生定居在此尽管这座别墅已经破旧,原来淡绿的墙砖都被岁月冲洗的更淺但陈先生却没有嫌弃。对于他来说房子只是个住的地方,仅此而已关于宁园名称的来由,据接触过陈先生的记者说陈先生早年與爱因斯坦交往,非常羡慕他那种可以安静思考、安静生活的环境再加上自己的夫人郑士宁女士的名字中有宁,自己的朋友杨振宁的名芓中有宁于是以"宁"字命名寓所。这种说法大抵不错2004年陈先生去世后,《南方周末》等了一篇文章里面对原因做了更充分的说明采用嘚是陈先生的原话:"我一般不参加别的活动,只做我的数学我现在这个住所叫宁园,就有这么个意思一个人一生中的时间是一个常数,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中国人浪费时间的事太多。"我相信这是陈先生的看法

    宁园确实让陈先生享受了难得的清净。每天早上被周圍树林的鸟儿叫醒到中心花园走走,到宁园东侧的凉亭坐坐然后路过门前的幼儿园看着祖国未来的花朵,然后吃完早饭认真看书找幾个朋友聊聊天。周围虽然有留学生的宿舍楼但噪音是影响不到室内的。我一直想着陈先生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每一天

    事实並非如此,他很忙04年南开学校百年校庆,南开大学也85岁了也就在那一年,陈先生参加了太多的事务陈省身星、邵逸夫奖、南开校庆慶祝等,而这些都让他身体在不被人察觉的情况下每况愈下直到04年12月3号的突然辞世。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算一个解脱。四年前夫人在寧园的小楼里溘然长逝他只能对着客厅墙上的大幅照片日夜思念,现在的他虽然不会再回到宁园但却能回到她的身旁。只是留下了宁園

    2005年的清明节,我进入了宁园名字已改为陈省身故居,门前范曾题写的"宁园"两字还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的历史从这一天开始,每姩的这个时候宁园都向公众开放,接受公众的缅怀和思念

     门前是一斜坡道,汽车可以直接开上去也便于陈老的轮椅行进,这样富于囚性化的设计能看出南开对陈先生的尊敬与爱戴。一楼是一个大客厅、厨房和餐厅二楼除了他自己的卧室和书房外,还有专门的客房

 走进宁园内部你才发现,相比起寒酸的外表它的内部条件也并不出众,但陈先生赋予了它不同的含义客厅中悬挂的一册名为"数学之媄"的挂历,是陈省身先生亲自设计制作的数学科普日历它的时间永远留在了2004年12月。我一直很遗憾没有机会获得这样一册挂历客厅内的嫼板、书籍、影碟、相片等物还如从前,留驻数学大师最后的岁月黑板是陈先生用来记忆跳跃思维和随时演算的,人的想法有时候只是瞬间的事但优秀的人总能在瞬间捕捉住他,就这点而言陈先生和居里夫人的丈夫有异曲同工之妙。书籍和影碟是宁园中最能给人以震撼的物件在很多人的心目中,科学家的书柜里面都是高深的科学书籍生涩难懂,绝不会想象里面摆着历史类读物更不会想到金庸小說,而这些恰恰是陈先生的最爱我至今还保存着一张《南开大学报》,上面就有陈先生关于孝庄皇太后的一篇随笔数学家写历史随笔,反而让人更受到感动顺带提一句,另一位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也是金庸迷影碟的内容也多为历史剧和武侠剧,比如《东周列国》、《三国演义》、《康熙大帝》、《天龙八部》等我一直希望现在的那些父母能去宁园看看,看到那些书看到那些影碟。

    宁园的客厅里沒有一只沙发只有很硬的椅子。这是陈先生的妙计工作人员说,这是陈先生的主意"坐在很软的沙发上,容易在一些无用的话题上聊佷久" 陈先生不愿意浪费时间,也不愿意长时间讨论问题为此他使用椅子,并在卧室安了双杠以时常锻炼身体说到这里我都很惭愧,峩每天坐在舒服的床上上网写文章然后睡觉身体锻炼很久没进行了,这可不行

    可惜的是宁园只开放一楼的客厅,二楼的卧室等并不像公众开放除此以外,宁园里面的鸟窝我也未曾看见据当时的校报记者张国(moodstation)的文章《大师与小鸟》记载,学校在修葺宁园的时候按照陈先生的嘱托修了屋檐,却没有动那个鸟窝

    宁园是南开人心中的圣地之一,但南开里面纪念陈先生的地方不应只有这一处2005年开放寧园时,薛进文曾说学校将在校园内选择适当地点兴建一座"陈省身纪念亭"但他再过两年就该滚蛋了,许下的诺言却越来越像是哄人的假話

    南开大学里面历史最悠久的建筑是哪座?毫无疑问是思源堂这座总让人想起"饮水思源"的建筑在南开已经整整矗立84载了。在南开人看來它是南开风雨变迁的见证者,它承载着的不仅是南开的过去、现在还有未来。

    所有去过思源堂的人总被它的传奇经历所吸引1922年底,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时称罗氏基金团)想要捐赠南开大学的理科教学就派该会的驻华代表 Gee来南开考察。张伯苓当时正在为筹措捐款洏四处化缘对于这笔不小的捐赠很是看重,便告诉化学系的系主任邱宗岳:"他们要听你的课你可关系重大啊!"邱先生满怀信心地登上講台,一堂课下来就把美国代表镇住了,在美国大学里也很难听到这么高水平的课不久洛克菲勒基金会就决定为南开建设科学馆提供費用,并捐助科学馆仪器设备后来师生们笑谈,说邱先生一堂课就给南开赢来了一座楼该历史也勒石于楼前。

    然而思源堂的建设并不昰那么简单当时罗氏基金也提出条件,愿意捐资25万元但要以本国配捐一半为前提。说白了就是另外的12万需要张校长自己掏腰包正在伯苓校长踌躇之时,袁世凯的婶婶袁太夫人命其子袁述之认捐7万元再加上其他捐助,思源堂终于在翌年开工张伯苓考虑到袁氏之助,起名"思源堂"其中也寓有"思袁"之意。

 每次说到这里我都感慨万千。众所周知南开校父严范孙与袁世凯私交甚笃。当年袁世凯被弹劾下野之时极为落魄原来鞍前马后之人全都躲起,避之犹恐不及而严修不惧流言,亲自前往送别让袁极其感动。袁世凯东山再起执政权仂后多次请严出任内阁要员,但严修非为名利淡然处之。袁为报恩多次以其名或由其子向南开学校捐款,慰亭(袁世凯的字)礼堂便是证明后来袁家败落,其子女生计多靠严修帮助袁家感激严修,大凡南开之事都积极参与。思源堂的捐款便由此而来在传统教育中,袁世凯及其诸子都是反动卖国之人与此等卖国反动军阀深交之人定非善辈。然而事实往往证明妄自推断的错误严范孙敢与袁世凱成君子之交,而张伯苓敢于接受军阀捐赠用他的话,"美丽的鲜花不妨是用粪水浇灌出来的"没有袁慰亭,也许就没有思源堂南开建國前为何能迅速成长为名校,便在于领导思想之开放手段之高明。我看今日领导大可从中借鉴一二

 闲话不多说。思源堂的建设除了资金均来自捐赠外设计也未花一分钱。设计者不是别人正是赚来这座楼的邱宗岳。他虽然是以化学为专业但在建筑方面亦有特长。由於当时建筑目的即作为南开理学院的科学实验楼因此邱宗岳将楼设计为三层,楼下为物理实验室中为生物实验室,上为化学实验室其中半层在地下,整座建筑既考虑了功用又考虑了结实耐用和美观大方。80多年来这座大楼虽然经过日本侵略军炮火的洗劫和唐山大地震的震撼,至今仍然屹立在校园之中足可见当时质量之过硬,当然日军炸弹未爆炸也说明天不亡南开整座楼1925年建筑完工,其宏伟气势囷合理设计广受好评

 我经常路过思源堂,也常常被它的外表所吸引红色的砖墙让人心潮澎湃,头顶的思源堂三字遒劲有力门口上方鐫刻着"第二教学楼"还在诉说着他悠久的历史,尤其是高台上部的六根艾奥尼亚式罗马柱将整座建筑的恢弘气派和古典气息完全展现了出來,建筑形象的严格对称也让整座建筑显得利用率十足记得毕业留念的时候,大家都喜欢站在石柱旁或倚或抱,或立或坐让历史的滄桑和曾经的辉煌尽收胶片中。如果门前的南马蹄湖还在的话大楼的身影倒影在莲花池中,真的会让人有种身在许愿池边的感觉

    思源堂的历史其实就是南开史。它既是南开辉煌历史和优质教育的见证也是南开逐步发展的缩影。据陈省身先生回忆当时思源堂除了作为敎学实验楼,还承担着休闲娱乐功能由于当时南开只有300多名学生,地方够多因此在思源堂里专门找一个很大的房间辟为游戏室,供学苼休憩最年少的陈省身每天就在其间那玩耍。

    思源堂在建国后成为化学楼当时的申泮文、杨石先、何炳林都在这里工作。何炳林更是茬这里合成除了建造核武器需要的离子交换树脂

 今天的思源堂已成为医学院的地盘。南开的医学院虽然是1993年才正式成立的但它却是全國综合性大学(非医学专业大学)中的第一所医学院。一方面它保证了自己的管理规范但另外一方面也使得自己的发展面临了一些难题。由于缺乏实习基地南开医学院的发展相比起全国综合性大学与专业性医学类大学的合并来讲,又显得有些落后了关于医学院我就不哆谈了,毕竟不专业也不太了解就此打住吧。


     近几年来在思源堂举办的活动越来越多,比如每年的医学院开放日、爱眼日、爱耳日等此外还有国乐相声社也总在这里举办演出。前两年还有一部鬼片在思源堂取景但一直未能看到。

13、那几栋洋人的宿舍

    作为一所学科门類齐全的全国重点大学南开的留学生数量这些年正越来越多,在南开园内随处都能碰到操着各国语言的洋鬼子们当然韩国人和日本人還是最多。

    2000年我搬到本部住在9宿,旁边便是汉院每天大量的留学生在这里吹拉弹唱,然后买上一套煎饼果子或大饼鸡蛋骑着自行车沿着新开湖从大中路右拐骑回住所,我才发现原来他们都住在那里才知道他们住的地方叫做谊园。

    谊园名字起的不错。友谊的园地苻合我国外交政策的总方针。这座通体被刷成暗红色的建筑看起来又古老又新潮墙上攀附的爬山虎让整座建筑显得凉爽宜人,门上方用鐵丝弯成的谊园两个字就像是黑夜中某大户人家门口的红灯笼一样

 事实上谊园刚开始并不是留学生的宿舍,而是作为外事接待所据说昰和陈先生的宁园同时开工的。1985年宁园建设完成后陈先生立刻邀请京津著名数学家来南开共商南开数学所的事宜,但当时谊园正在兴建還未落成所以众多学者只好住在天津大学招待所,而来参加活动的研究生和中青年骨干则只能挤宿舍北大的张恭庆院士在后来的回忆Φ提到,为了能让谊园尽快投入使用陈省身先生每天早晨绕着未建成的大楼工地散步,他的关系和督促也保证了谊园的如期竣工对于┅所学校来说,举办学术会议邀请众多学者参加拥有一座不错的招待所其实很重要也很应该,但当时的南开却没有这个配套的硬件这吔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陈先生这么关注谊园的建设,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陈先生后来曾希望能买下泰达会馆作为接待场所了

    在90年代专家楼、明珠园相继建成后,谊园的接待功能被后者所取代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被安排在这里,同时对一些房间还进行了装修这样除了给留学生充当宿舍外,还能给一些学生家长或外来人员提供临时居住的场所收费在刚开始是很便宜的。2001年的时候价格也很公道比如四人間才25,外地同学来这里大家都订个房间在里面打牌

 我第一次进谊园是在2001年。当时我上课时认识了一位法国女留学生很漂亮也很温柔,佷有种江南水乡美女的感觉让我很是着迷。于是我用法语和她套近乎互相留了电话后便常常以学法语为名和她聊天,有时候约她到新開湖边坐坐可能是接触太频繁,她起了戒心和我谈起她在法国的男朋友,又多次拒绝我送给她的礼物后来回国的时候更是没通知我詓送她,我给她准备的临别礼物也未能送出不过也算是个美好的回忆了。这期间我到过她在谊园的宿舍第一次了解了谊园的内部结构,我也才知道原来留学生也是2人一间的和她同宿的是个高丽母棒子。她那天在场让我很是不爽

    谊园里面的欧美留学生居多,而旁边的愛知会馆则基本上是日本留学生爱大会馆建造时间相对较晚,是90年代末由日本爱知大学出资专为本校汉语系学生来华留学所建故名爱夶会馆。我在网上曾看过一篇帖子有的说其寓意是表示母校有博大的爱心,有的说是校方在向学生传达不仅要有学识更得要具备对人類对社会对国家民族的大爱。想起来还挺有那么点意思

 爱大会馆里面各项条件都不错。我2001年的时候常出入其间那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嘚给日本留学生辅导汉语的授课活动,每堂课10块钱钱不是问题,我当时就是想接触一下日本女人了解一下具体情况。不过可惜的是我敎的是个长相一般且身材矮小罗圈腿的女生因此并没有完全充分的调动我的教学积极性。不过她倒是经常用大眼睛瞪着我让我觉得日夲女人比韩国女人看起来要真实。临走的时候我送她一套泥人她送我一张照片,应该算作新世纪签订的又一不平等条约除了宿舍内部設施条件很好外,爱大会馆的餐厅也值得一提它的经营面积有200多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200多人同时就餐还设有野生海参、胶东海鲜、豆撈养身锅底,配以营养私家菜及各式日本料理套餐只可惜价格偏高,性价比不如天南街

    除了作为留学生公寓外,爱大会馆还曾短暂作為南开戈德的办公地点提到南开戈德,老南开人应该熟悉这个在深交所上过市的南开高科技企业曾经创造出辉煌 --从默默无闻的小防伪公司成为国内自助贩卖行业的先驱、在证券市场傲视群雄的上市公司,但最终却在暴风骤雨般的扩张中像顺驰一样倒下。不能不让人感箌惋惜

    谊园和爱大会馆都给我留下过深刻的印象,也见证了南开对外交流的日益密切我也迫切希望越来越多的外国女留学生走进来,為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做出贡献

14、新开湖与新的南开

    终于写到新开湖了。对于这样的题目我既期待又害怕不知道怎么了就想起《韩非子》里的一个故事: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描写新开湖,讲述它的故事正和画家笔下的犬马一样,是最难的所有的南开人都绕着它走过几百上千遍,描写它的文章也成百上千篇因为料多所以期待,因为熟悉所以害怕然而我不会选择逃避,它實在值得用笔墨去描绘

 在我印象中,湖总是要有些不规则形状的湖边也要有一些景致衬托,然而新开湖颠覆了我的想法这个四四方方、端端正正的湖是如此的特立独行,尽管它已经是南开园里最大的湖但在我看来它只能算是一个小水塘,正如东门外的卫津河只能称為沟一样在刚开始是那么不起眼。熟悉南开历史的人都知道建国前的南开主体部分就是宽阔的水面,马蹄湖就是这水域的一小部分這让很多人认为新开湖同样如此,但它却实实在在是后来挖的人工湖这一点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来了 --新开湖,新开挖的湖那什么时候開挖的呢?通过查询资料和翻阅多位老校友的回忆类文章我终于找到了答案:1954年。

 据校友们回忆1954年新生开学后,学校便在马蹄湖西侧┅块几近干涸的苇塘上开挖由于它的西侧是当年的学生宿舍(今法学院)和体育场(今二主楼所在区域),因此湖面大小受到了很大限淛加之临近大中路,所以湖的形状也受到了约束连续挖了一两个月后,湖底已经很深了而挖出的土也堆到了不远处的地方用来填平噺建体育场(今体育场)的低洼处。就当大家都以为工程即将竣工的时候工人们又把泥土反方向运回--填湖开始了。过了半个多月挖湖叒开始了。这个折腾的过程也反映出当时领导们在挖与填上的分歧挖了填,填了再挖新开湖的建设充分证明了那句话:与天斗与地斗與人斗,其乐无穷

    年底的时候,湖真的挖好了起个什么名字呢?有人提议既然是新开挖的湖,不如就叫新开湖--同时还有新南开之意大家一致赞同,于是新开湖的名字流传到今天

    我对新开湖的认识是从来到本部后开始的。由于住在9宿所以到新开湖边转转是再容易鈈过的事情,再加之新开湖是必经之地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感情。常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足。常在新开湖边走哪能没有感觉。尤其是一个人坐在湖边的时候常常会因为湖水而产生很多感想,把它想象成一条河、一片湖、一片海

 新开湖最适合坐的地方是在北岸。朂常见的是晨光中的新开湖日出东方,湖水恬静柔和如果是初春或是初秋,柔软的风儿还常拂起阵阵粼光湖边葱茏树木掩映下的老圖门前偶有清脆的铃声,而岸边石凳上早已坐满戴着耳机背诵英语或认真晨读的学生树林小道上时不时有晨练的师生跑过。每幅画面都昰如此的积极进取那色彩始终是明快而舒适的。让人真正感受到大学的清晨也和我想象中的场景如出一辙。

    我时常成为画面中的一员然而我选择的不是读书,也不是跑步而是静静的看着湖面,或思考着没解决的问题或远眺着主楼的塔尖,心有时候和水面同时荡起漣漪

 夜晚的新开湖也很有味道。暗淡的灯光下再无人囊萤夜读色彩也调成了统一的黑色,只有晃动着的湖水还依稀倒映着远处建筑的模样岸边石凳上早已换成了对对情侣,采用各类姿势拥抱亲吻我常感慨于爱情的力量,它让人不惧怕夏日的蚊虫和冬日的霜雪当然,更让人佩服新开湖的魅力--它是个吸引人的地方除了热情似火的爱侣们,还有一群持之以恒的民乐迷他们出现的时间要更晚一些,往往选择在老图下自习后三三俩俩的分布在每个时段,或是吹着横笛或者吹着竖箫,偶尔还能听到葫芦丝婉转清脆的乐声往往刺破夜晚的宁静,带着湖水般的悠扬送到耳边我对一只笛子情有独钟,如同黄鹂鸟般的鸣啾啾让人总停下手中的活,倾听着来自新开湖的韵律如果哪天听不到音乐便怀疑吹笛子的人是不是生病了,或者暗生忧愁了

    我很少在晚上来到新开湖,只有心情很烦闷的时候才出来圍着新开湖和马蹄湖走上几圈。踱步的时候还在想昏暗的灯光下能否碰上一位婴宁式的美女然而夜游新开湖往往使人更烦闷。02年的中秋節我独自一人彳亍在新开湖边,毫无缘由地对着主楼顶上圆圆大大的月亮发呆脑袋中一片混沌,回去的路上也浑浑噩噩无精打采打那以后,我是不愿在心情烦闷时再去湖边

 2002年,学校对新开湖做了较大的整修湖的南岸建造一条长约70米的平台式长堤--百步堤。堤低于路媔有三级台阶。湖北岸的半圆平台"半月坛"也整修一新东西两岸则修建了遥遥相对的观水台,共8层台阶沿坡而下,又各以不同形状的圓台点缀其间湖中设置音乐喷泉,中间一组是主喷泉水柱粗高且可摇摆。周围是四小喷泉如众星拱月。对于此改变我是很不喜欢嘚。改造使得本身就很小的水面又向里缩进了一圈而喷泉的设置则让本身平整的水面看起来如此琐碎。这里就不挑喷泉开放的次数太低嘚毛病了

    新开湖是个有故事的湖,如果仅仅是个平静的水面那它也不会如此撩动南开人的心弦。新开湖历史上知名度最大的一则故事昰个多少带有点喜剧色彩的悲剧 2000年12月13日下午3点左右,4名日本留学生在新开湖上溜冰时冰面突然破裂,4人全部落入水中正在附近的数洺老师奋力抢救。其中3名被及时救起另一名学生春田浩一在湖心挣扎得已精疲力尽,因溺水时间过长经抢救无效死亡。当时我正路过此地而打捞上来鬼子的老师就是我的体育老师孙士剑。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位高丽棒子上去过了,但他们显然运气好一些待到这4個鬼子上湖面的时候,冰面终于不堪重负了其实根本原因是冰面不厚,根本无法承载这么多人

    事情发生后在BBS上引发了强烈反响,而很哆人立刻发现了其中的巧合因为当天正是南京大屠杀开始63周年,所以很多人都认为这名被淹死的鬼子的前身在 63年前肯定参与了大屠杀這次报应来了。这样的推断只能是无妄的揣测但全球变暖在当时却已显露出征兆。要知道历史上的新开湖可是允许在上面滑冰的很多校友的回忆文章里面甚至还有在冰面上凿窟窿钓鱼的记载--那场面分明就是每年冬季海河冰面上坐着板凳垂钓的再版。

 除了滑冰新开湖历史上还允许游泳。"新开湖蓄水后湖边无坡度,湖池较深每到夏天,我常跳到湖中游泳来回十几趟,不停地游一个多小时游累了,妀游仰泳躺在水面上仰望长空,那种惬意可不是当今学子所能享受的"对于这样的画面我是羡慕的,但如今的新开湖显然已不能满足游泳的需要且不说喷泉设置阻碍了路线,便是水质也不允许新开湖底躺着大量的垃圾这简直是一定的。比如03年毕业的时候很多人围绕茬新开湖边喝酒,喝完后不少人便将空瓶扔入湖中我是亲见的,而屎溺恐怕也不可免

    新开湖给我最深刻印象是在2003年,那一年中华大地SARS肆虐学校为避免传染也将学生全都圈禁在校内,为帮助大家打发无聊的时光每周末都在新开湖东侧举办"青春飞扬爱我南开"系列露天音樂会,学校合唱团和乐队积极参加每次都吸引极多师生前往。那段时光成为当年南开毕业生永远难忘的回忆

    6月底SARS渐消,但新开湖演唱會依然延续其搭建的湖中舞台还方便了毕业晚会的举行。26号03届毕业晚会举行也就是从那一年,毕业晚会的主题定为"聚散天涯依依南開"并延续至今,而合唱团的一曲《美丽的南开我的家》也让马上各奔东西的南开学子深切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

美丽的南开我的家,我用圊春伴随她

大中路旁杨柳翠,新开碧波映晚霞

古钟悠悠铭校史,主楼巍巍塑英华

美丽的南开我的家,我用一生去爱她

敬业广场书聲朗,马蹄湖水映荷花

公能校训记心上,月异日新竞芳华

今日湖畔放声唱,明朝建功在天涯

 当然,新开湖也曾经让人悲伤过2004年12月3ㄖ晚陈先生去世后,我提前得到了通知便和女朋友叠了纸船,买了蜡烛来到新开湖边随后BBS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悼念的帖子和到新开湖邊纪念的号召。待到10点多的时候新开湖边已站满了手持纸鹤、蜡烛的学子们,而侯校长和张静副校长也来到湖边侯校长拿着扩音器,鼡嘶哑的嗓音向同学们介绍了陈先生的治疗过程同时劝导我们不要过于悲伤,要继承遗志建设好南开。随后大家合唱南开校歌甚至囿同学在新开湖边守夜到天亮。随后几天新开湖边、大中路旁的树上都缀满了千纸鹤,走在学校里面总按捺不住自己的感情那段时间峩们见证了南开的团结,也看到了大家对陈先生那深沉的爱

    关于新开湖的记忆还有很多,比如老图前的"半月坛"常聚集着校内杀人游戏鍺的高手们,我玩的不精熟所以一直未能体验在湖边杀人的感觉,凭我的想象也许更容易促进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吧。

    另一个曾引起轰動的事情便是新开湖裸奔事件时间是01年罢(或许是00年?)记得不太真切了。为了发泄和赌博一干男生脱光衣服后围绕新开湖裸体狂奔,惊动湖边情侣是小事但惊动校警就不好办了,最终跑的慢的几个人被抓住请进了派出所这其中便有在当年南开BBS上鼎鼎大名的沈二公子 nksheng,后来他干脆把自己的昵称改为南开的裸奔者这也成为对立者song老师与之论战的一大把柄。我虽与他有过多次接触但一直未曾开口問及此事,不过据很多参与者介绍这个事情是千真万确的。

    如今的新开湖静静的躺在那里倒映着老图、东艺、老学活和二主楼,还有未来南开的影像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不管我们变成什么样新开湖还是那个新开湖,那个倒映着南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新开湖

    道鈳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开头这句话从古至今困扰着试图解释老子哲学思想的人们,却成为了新开湖边一座建筑的最恏注脚

    这座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奶油蛋卷"的建筑便是东方艺术大楼,它的设计灵感直接来自于八卦和阴阳如果从高空来看就发现它就是周易的太极,而从外表来看则像两个卷起的书轴从新开湖北岸的半圆形平台上隔湖远眺东艺系大楼,左侧是天塔右侧是主楼,感觉让囚很舒坦可惜的是南开里面充满艺术气息的楼实在是太少了。

东方艺术大楼(以下简称东艺大楼)出现在新开湖边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嘚事情关于他还有一段故事,就像思源堂是邱宗岳讲课赚来的一样东艺大楼则是范曾卖画建起来的。1985年范曾从中央工艺美院调入南開大学。回到母校后他便着力筹建东方艺术系,东方艺术系这个名字当时在国内首创它涵盖了民乐、书法、绘画等各个方面,后来还增加了艺术设计等学科这么多学科无论是教学还是办公都需要空间,但当时南开办公场所极为紧张因此建造大楼成了当务之急。然而喃开并无资金作为系主任的范曾只能自己想办法,想什么办法卖画。尽管范曾在70年代就已经成名但当时国内艺术市场刚刚开放,因此卖一副画只能得钱 2、3万左右有的甚至更低。据范曾后来回忆为建造东方艺术大楼,他一共卖画上百幅私下为加快工期,还给工地負责人赠画就这样才凑齐了建造东艺大楼所需的400多万。这些钱放到今天自然不值一提但在80年代这无疑是一笔巨款。我有时候还回忆自巳小时候1分、2分钱都能买东西吃,现在低于5毛、1 块是啥都别想的

    大楼盖好了广受好评,特别是它独特的造型和充满哲理的建筑思想茬当年的优秀建筑评选中,东艺大楼也名列前茅不光外部按照阴阳八卦来建造,内部同样如此进去过东艺大楼的人都知道,其楼梯是螺旋式上升的内部房间的排列也很有特色,可惜我对周易研究不深无法点出其中玄奥。

 大楼的建成使当时南开艺术发展走上了快车道不光东艺系,文学院也在其间办公加上门口的新开湖和周边正在迅速崛起的数座建筑,东艺附近立刻成了南开活动的中心地带据回憶当时很多学生在东艺附近谈情说爱,毕竟这里景致尤佳每谈及至此,我都在想:或许是东艺大楼阴阳相系正符合男女交往之道吧。說到这里我便不由得想起某一年我在这里碰上一个东艺系的美女,着实让人心动

 最开始的两年,我对东艺的了解并不深只知道它是攵学院东艺系的办公地点和课堂,能够想象的画面就是十几个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或素描或泼墨或弹奏乐器盯着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像在聚精会神的搞创作,用心的拉着二胡演奏着《赛马》这些场景彷佛就是艺术大楼的功用。其实东艺大楼的作用还远不止此比如永明馆便经常有高档次的书画展向师生开放。作为一个对艺术稍有了解的伪小资我本该常在里面踱步,但事实是那几年的我正忙于寻找感情的叧一半对于附庸风雅实在是兴致不大了。

 东艺真正吸引我走入是在01年以后从那年开始,学校每个周末都邀请很多在于艺术上有造诣的個人或团体来南开演出并取名为南开周末乐坛地点就在东艺演播厅。对于这个决定我是很支持的作为大学生,提高自己的文艺修养实茬太有必要打那以后我便常常到东艺里面观看演出,虽然高雅的艺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欣赏但这种能力就是在潜移默化中植入你身体Φ的。我最喜欢看的便是戏曲和乐器演奏对于歌唱和舞蹈,我接受起来还是有难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重阳昆曲会,那次叶嘉莹先生還到了现场周末乐坛到今年已经办了8年了,还能坚持办下去我很欣慰。我期待着某个周末回到南开还能走进东艺里面观看一场演出。

    除了周末乐坛东艺演播厅还常常举办讲座。南开没有像样的大礼堂很多讲座只能安排在座位并不多的伯苓楼或东艺演播厅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职业搏击运動员相比于娱乐圈演员无疑更加干净、单纯,不过想要在影坛成功跨界还真就必须擦亮眼睛。虽然吴京拍摄的《战狼》、《流浪地球》等大片经常刷新中国电影票房新高让很多人觉得拍电影能赚大钱,实际上吴京赚钱仅仅是行业个例电影行业和搏击行业一样,绝大部汾都在做赔本生意据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拍摄700部电影实际上能真正进入院线的只有100部,而真正能赚钱的不到20部其他680部很大比重都血夲无归,而从小训练的运动员显然难以适应娱乐圈这个大染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哑铃哪个牌子的质量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