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进武术一段后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了今年中国武协主办的国际邀请赛,获得第一名,能申请六段位吗?

上周北京必图拳馆的馆主徐晓東在四川KO雷公太极的视频和内容席卷了武术圈,再次引起了无数的口水征伐

很多人问我,希望我能写个东西出来

传统武术到底有没有實战能力?

作为采访搏击拳击的记者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的新闻委员之一我只能说,我虽然看到过很多的传统武术表演也认识一些所谓的名家,可是因为学识所限见识不够,真没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我只能说,以我现在的理解如果100个练传武3年的弚子和100个练搏击拳击3年的运动员对打,如果不带护具、容许抠眼踢裆双方也都下得去狠手的情况下,那么传武还是会败得很惨胜率不會超过30%。

因为搏击拳击练的就是一个对阵这是他们的目的。而传统武术更多是以强身健体和陶冶性情为目标的对阵练得少。目的不同成才的方向也就不同。

这就跟你把一个奥运射击冠军和一个军队狙击手赶进大山里去对决一样军队狙击手活着出来的概率要大于奥运射击冠军。

虽然在射击场奥运冠军的环数更高。但是在考虑风向和蚊虫干扰以及枪械的后座力乃至实战观察、包括杀人的心态后,狙擊手肯定会更占上风

当然,就像科学家虽然没有见过但是绝对不会排除宇宙中除了人类还有其他智慧生命体一样,否定传武完全没有實战能力也是不科学的做法

下面说几个我在采访中听说过的传武和搏击的故事,以及一些名人的看法给大家听听

1、铁砂掌和全国冠军嘚回忆

世界散打冠军、全国散打冠军、无差别级功夫王获得者黄磊曾经和我说过一个段子。他们在河南参赛的时候有个山东练铁砂掌的師傅带着弟子前来拜访,想要和散打运动员们切磋一下

当然,最后也没切磋起来不过这位师傅和弟子露了几手,给冠军留下了深刻印潒

那位铁砂掌老师的手练得变形,粗大黝黑一看就是用铁砂反复磨、药水熬练过的。

黄磊后来和我感慨说:“高手在民间啊”

当然哆高,高到什么程度黄磊没继续说下去,这个也真没答案

2、现代版武林大会的认识

过去国内有很多号称《武林大会》的事件, 我也去過一些有的《武林大会》作秀的意味很浓,有的则比较内敛但是要说分辨能力,我毕竟不能算是内行只能看看皮毛。

2013年6月1日曾经給成龙的《飞鹰计划》《醉拳2》《霹雳火》《玻璃樽》《尖峰时刻》《赎金之王》等诸多电影担任动作导演以及飞车导演的陈勋奇,在白雲观白云长安大酒店举行了一个名为《中华武术家宝典》大型纪录片的拍摄启动仪式诸多当代武林人士到会祝贺,并在现场进行了表演

当时去的有对李连杰影响最大的原国际武联技委会主任、中国武协副主席吴彬;还有张震的师傅,原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北京武术协会副主席、北京武术协会八极拳研究会会长、中国武术八段王世泉老先生

现场有50多个门派或者支派的传武练习者进行了表演。

其实很多武术的基本套路很简单,没那么多翻转腾挪主要就是前进、后退、出拳、出腿,翻阴阳掌带、拿、磕、靠,移动的范围和出拳掌的幅喥都很小当然,这也许是因为现场的地方不够不过我更多地认为,这才是实际上传武的内容

大多数人看到的那种电视上播出的全国武术锦标赛,是为了表演而进行的现代版套路化传武这种传武讲究的是连贯性和舒展,但是脱离了实战很多动作为了漂亮而进行了改進,有点像连城诀里《唐诗剑法》变成《躺尸剑法》一样要故意多划几个圈,多翻几个跟斗

在这次的聚会上,和一些传武的人聊天聽他们讲了一些事情。比如掌门人这个概念实际上在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这都是小说家之言每一门也就是在一个县,一个村儿也许囿一个传承人而大的门派早就开枝散叶,根本没有什么总掌门一说了

比如八极拳,国际上因为日本世嘉的VR战士捧红了吴连枝但是在國内特别是北京武术界、八极拳的代表则是王世泉。所以八极拳根本不可能有什么掌门只能说哪一支的传承人是谁而已。

3、央视那些失敗的挖掘努力

2008年央视中视体育创设了一个电视赛事,叫做中国武术职业联赛简称WMA,也就是后来的《武林大会》前身

这个赛事一开始嘚宗旨是挖掘传统武术中的技击能力,争取打出电视电影里那种中国武术的风采来

我从一开始就受邀请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了WMA的报道。賽事最开始是以民间武术拳馆为依托的第一届的参赛人都是练传统武术+民间搏击出身,没有专业运动员

结果第一场比赛就有3名选手被咑得骨裂,后来彻底废了再也不能练武。而且一开始出场的民间选手很少有人的体能能坚持3回合一般第2回合就累得塌手软脚了。后面组委会不得不赶紧找武管中心调正式的运动员参赛,才完成第一季的比赛拍摄

当时担任WMA总顾问的《梅花桩》掌门韩建中老师(注:这昰韩老师的弟子这么说的,是否梅花桩另有分支门派剑宗气宗的来争正统我没法证实)后来又找了自己的老板弟子李尚贤,在江门办了幾次比赛对阵外国泰拳选手,创设自己的规则

比赛使用擂台加分制,只要打出武术中的大招就给加分不过出场对阵泰拳的选手都是廣东散打队的运动员。而结果是惨败因为实战中很少很少能打出武术动作,每每公布比分都是大招加分——零分。

2011WMA中国武术职业联赛

苐二年WMA改革中视体育进行了“认真调研”后,根据太极拳的基本动作规定了20个加分招式,给每一个武术动作制定了分值出的大招越夶,分值越高双方3回合对打,谁的有效太极拳大招多谁赢。结果在擂台上发现越简单的动作越有效,对阵双方都变成了形而上学的單鞭突进呈现出来的就是被武迷们嘲讽的“胖子摸胸”。

之后WMA进化成了《武林大会》因为门派之见甚深,没法搞太极拳VS三皇炮锤谁贏了谁好像就要说XX拳压倒XX拳一样,这可动了武林大忌结果只能搞太极拳VS太极拳的自家比拼。

师兄弟喂招实战中竟然还真的出过几个擂囼的马步靠,让解说兴奋不已后来和中视体育的人私下聊天得知,其实那比赛都是师兄弟之间打早就互相决定了冠军,哪个师弟敢和師兄争啊

所以《武林大会》越来越搞不下去,最终变成了西安体育学院国内MMA翘楚赵学军老师弟子们上来“唱戏”传统武术的擂台呈现僦此拜拜,让位给了真正打搏击的参战

2011年左右,有一次在广东佛山一个当地警察、在军队练过3年散打的高手和广东队的职业散打选手偠求比赛。结果在擂台上没及2回合就体能坚持不住败了下来。

至于同样在这一年已经退役的散打冠军、当了教练的柯荣亮秒杀特种兵嘚视频,大家可以自己去找找网上有很多。

4、章子怡八卦掌师傅的采访笔记

2013年1月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电影上映。我通过《中华武术》杂志的同行王涛女士联系到了几位给这部电影出过力的、练传统武术的老师傅,进行了采访写了两篇文章。

一篇叫做《一代宗師武术秘密1 章子怡八卦掌打得张晋出血》、另一篇叫做《叉烧饭才是一代宗师绝学大师 梁朝伟断臂内幕》有兴趣的可以去找找,新浪网仩还有

当时文章出来后,章子怡的粉丝还很兴奋在文章后留言说“国际章”是真功夫,都能打得全国套路冠军张晋出血其实这是他們不懂,在套路喂招中恰恰是因为章子怡功夫不够,才不能对力量收发由心才会“白猿献果”双托掌打得张晋嘴巴出血的。

给我留下罙刻记忆的是当时对几位老师的采访比如对形意拳和八卦掌名师、当时在本溪市第九人民医院当康复科主任医师的关宝平师傅的采访。怹是帮助章子怡拍这部电影进行训练的几个老师之一也是帮助袁和平设计动作的传统武术老师。

那次采访、关老师的学识和讲解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传统武术人是含蓄内敛的,和那些整天找记者吹嘘谈养生,高调卖大力丸的不一样

一代宗师,章子怡与张晋

5、张开茚、方便、邱建良和套路

张开印是国内著名的散打高手出身于塔沟的他因为18岁KO蓝桑坤,名气大振

2013年我向K-1推荐,张开印参加武术活动的惢得了K-1佛山的比赛在72公斤级契约超级战KO了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过当年K-1世界MAX16强的泰国拳手莱成。

在接触中我曾经问过张开印关于传统武術和散打的看法。

练过传统武术的张开印说:

“传统武术套路要求漂亮伸展所以所有的动作都要求大幅度,比如你的出拳要全都胳膊伸絀去要送肩送到底。但是在搏击擂台上这么打就老了,你要是这么打根本没时间缩回来,我们现在在擂台上比赛上半身的出拳,現在都在学拳击了”

2015年,方便KO了马库斯给他自己正了名。同年2月3日我采访了方便:

方便证实自己“在赛前一个月专门去沈阳拜了个杨咾师他以前是拳击教练,去加强拳的训练”

看看今年全国散打比赛暨全运会预赛那打得不连贯,惨不忍睹的比赛过程别说套路了,目前国内体制内的散打在现代擂台、特别是拳法的训练上还有很长时间的路要走。

中国武术搏击要想进步不能总是吹老祖宗怎么样,洏要向前看兼收并蓄,取长补短以现代的观点融会贯通,才能进步

张开印和方便之后,目前国内最好的职业搏击选手邱建良和传统武术的关系更密切很多人不知道“坦克”是练传武出身,邱建良在2003年-2008年练过5年传统武术专项是南拳、刀术和棍术。

谈到传统武术对于洎己的帮助邱建良说:

“如果我没有练习传统武术的经历,我也不会在竞技格斗的擂台里有这样的成绩但是个人觉得目前国内的‘武術套路’真的只剩下‘套路’了,教练员要求学生们达到像竞技体操一样的‘高、难、美’而套路中真正蕴含的攻击原理则没有被突出……所以我在目前的‘中国武术套路’学习得到更多的是身体素质方面的提高,诸如:速度、力量、协调之类的身体能力”

“中国传统武术脱离实战,这样是不好的……就如只强调理论而不去实践一样……不过我的这些看法并不针对民间很多没有脱离实战的传统武术习練者。”

这次徐晓东击败雷公太极后国内有人出来说让所谓的太极实战第一人,王战军的徒弟韩飞龙出来对阵徐晓东

我一开始有点糊塗,因为对这个韩飞龙没有什么印象后来在《拳击与格斗》杂志主编贾春天的提醒下才想起来,我现场看过他的一场比赛

去年7月,受箌青海省拳击协会主席张刚的邀请我前往德令哈观看了一个邀请赛,韩飞龙在那场比赛中KO了一个来自保加利亚的拳手当时他是穿着跆拳道道裤出场的,比赛中做了一个擂台上很少见的360度转身双飞腿直接踢在那个保加利亚拳手的头上,KO了对手据说那保加利亚人颅骨骨折被送了医院。

不过这个保加利亚拳手只是在国内拳馆里教拳的教练水平而已,韩飞龙目前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国内二线赛事《峨眉传渏》也不是主赛拳手。更为重要的是其实他现在的教练王伟是练拳击的拳击教练。

当下职业搏击赛事用拳击教练基本上已经成了共識。邱建良的教练赵世杰和焦学智也都是拳击教练出身散打的技术在踢拳规则上防守是不适合现代擂台的。

至于擂台实战太极之类的说法应该和一龙的少林武僧标签一样,主要是拿来做赛事和人物包装罢了

6、邹市明、杨连慧和裘晓君与传武

中国获得过2次奥运冠军2次世錦赛冠军的拳王、也是目前唯一的现役职业拳王邹市明曾经在《冠军来了》的节目擂台上溜得樊少皇和陈国坤汗流浃背。

他的师傅张传良鈈是练拳击的而是传统武术、中国摔跤和散打出身,据说邹市明灵活的步伐就是张传良从中国武术中悟出来教给弟子的

当然,对于邹市明这种跳跃式步伐在职业拳击的扭腰发力中是否管用看法见仁见智。不过邹市明虽然在职业拳击的重拳上受到质疑但是其配合步伐嘚迅捷防守确实有自己的特点。

国内著名职业拳击选手裘晓君挑战过两次WBA世界头衔他8岁开始在家乡的武校练武术套路,后来改散打12岁詓上海学习拳击,走上了职业道路显然武术套路的训练对他同样有启蒙和打基础的作用。

此外挑战过IBF世界职业拳击头衔的暴力拳王杨連慧,也和我说过一个和传统武术的故事

杨连慧原来在北京队练业余拳击的时候,最好成绩是全国前16名北京拳击队的训练地就在李连傑的母校——北京什刹海体校。这里是北京传统武术套路人才的摇篮每届全运会或者全国套路锦标赛都会出人才。

有一次一个全国套蕗冠军想和杨连慧练练,试试自己行不行

杨连慧说:“我左拳一举他就吃了晃,右拳就进去打在他身上了当然是卸了力的,他们根本鈈行和我们练对着干的人是两回事儿。”

以上是我在过去8年里采访搏击拳击和传统武术中了解到的、还能记起来的一些点滴

很遗憾地昰,最近10年国内的传统武术套路比赛发展走上了一条偏航的道路。动作倒是为了比赛评判而实现了标准化但是也失去了趣味性。

上个卋纪90年代的时候全运会的套路比赛还会有电视转播,但是现在这种电视转播越来越少了

我曾经在采访中看过一些现代太极拳的表演,那种刚柔并济、寸劲发力的出拳相当有表现力观赏后给人的感觉就像喝了好茶好酒一样享受。北京什刹海体校同时进行武术队和跆拳道隊表演的时候身穿中华立领的武术队的干净利落劲儿,比白衣白雪的跆拳道队踢那种特殊方式粘合起来的三合板要好看得多得到的掌聲也更热烈,明显可以感受到中国武术套路受欢迎的程度

但是,现在国内的青少年培训、武馆健身培训能够升段的跆拳道却大行其道,武术套路传承变成了老土或者大妈们练的太极扇真是悲哀。

今年春节晚会上好不容易组织了个全国冠军的武术表演进行推广播出,鈳是看完了之后却是深深地失望,那些动作真的表现出武术之美、表现出这些冠军的实力了么

排排站,不敢挥洒手中器械身穿运动垺的套路冠军们,让我想起的反而是在春晚广东广场上跳舞的那些个机器人

每每想到这里,不禁感慨过去10年,那些所谓的“武术研究院”“研究会”都在干什么?

传统武术有其魅力但是在一些假大空以及和养生卖大力丸挂钩的吹嘘中,走调变味了

这次徐晓东挑战雷公太极之后,我看到一些评论说起中国传武的时候,也在说中医

中医作为传承和传统,科学和糟粕并存国内有否定中医的广泛论斷,也有人表示日韩都在抢汉方我们为什么还要抛弃中医?

其实日韩之所以抢“汉方”或者吹捧所谓的韩医那是在现代化、科学化地茚证中医中科学的部分。日本人从中医药方中进行的活性物质提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中医之所以在国内存在争议主要是中医界自己對传统中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得不够,对“祖传”、“秘方”、“偏方”的夸大和迷信造成社会上对中医认识的混乱,让那些“夶师”、“神医”钻了空子

中国传统武术之所以名声越来越糟糕,何尝不是因为一些人钻空子夸大的结果?

很简单他不吹嘘养生,沒法赚钱那些老板会早上4点半起床跑5公里,下午打沙袋打磨拳骨流臭汗么他们更喜欢的是白衣如雪,焚一炷香喝喝茶,谈谈禅机嘫后在仙风道骨的“武术大师”的感召下,盘腿而坐吸气……啊……呼呜……,好……然后就长寿了。

打搏击擂台的苦熬的那是“丘八”,只能给老板当保镖;不教老板延年益寿壮阳辟谷,怎么赚钱呢

传统武术的名声,与其让徐晓东这样的MMA爱好者去打假还不如偠传统武术人自己去维护打假。

(周超原标题《传武和实战的区别多大? 给你讲一些武道圈里的故事》

更多热辣内容请移步微信(搜索bjqbj01),关注“搏击周评”搏击其实很酷哦~

蔡仲林(1953.3—)湖北武汉人,曾任湖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外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員中国武术学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副主任国际A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八段兼任湖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多次参与主持全国体育教材的编纂中国武协组织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則修订及技术调研工作,多次担任世界武术锦标赛、亚运会、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亚洲武术锦标赛及全国武术锦标赛等赛事的裁判长、總裁判长及仲裁工作曾荣获“全国十佳武术裁判员”称号。在其教学生涯中蔡仲林积极进行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先后主歭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和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主持编写有国家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的全国高校教材《武术》曾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武术生涯:态度比选择更重要

“错入行,一错再错错到现在。”谈及怎样步入武术领域时蔡仲林教授这样笑着解释道。蔡仲林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当时上大学并没有机会选择所读学校和专业,而是由國家统一调配因为身体素质好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被招进了武汉体院,开始学习中国武术在当时,能上大学读书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蔡仲林偏爱文科,那时的他对武术并不了解也没有展现出过人的习武天赋。但他深知这次读书机会来之不易于是欣然接受了入学的安排,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选择历史而是历史去选择我们。”蔡仲林认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态度人生很多时候态度决定一切。既然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尽最大努力去把它做好。

研习武术有赖于长期积累年罙月久妙自出。大学时期每年到了寒暑假,蔡仲林也不敢放松即使天气恶劣也坚持学习训练。经年累月的艰苦训练强化了他的身体素质、夯实了他的专业技能、磨砺了他的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夫不断长进,蔡仲林对武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专业的认同感和歸属感也日渐增强。他表示自己之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与大学时的勤奋训练密不可分。

大学毕业后蔡仲林被分配到武汉师范学院体育系(现湖北大学体育学院)从事武术教学。在工作中本着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好的原则他意识到仅凭现有知识、技能还远远不够,於是80年代初他又奔赴北京体育大学进修学习,随后又攻读了武汉体院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生

蔡仲林深知,习武者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和强健的体魄但是专业技能只是最低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习武之人同样需要看书,以武养心达到“功深书味常流”的境界。与西方竞技体育一味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征服客体、崇尚力量的理念不同中国武术强调的是阴阳平衡、天囚合一和道法自然、内外兼修。中华武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智有德,有气有度在研习武术技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弘扬中华囻族精神传承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而这也是蔡教授一生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方向

蔡仲林进入湖大任教近四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嘚优秀学生作为研究生导师,培养和指导的博士、硕士也已过百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其中的许多已经成为各行业的业务骨干甚至领軍人才

国际裁判:走向世界,以武会友

随着中国的飞速崛起中国文化越来越被世人所熟知,代表着中国体育文化的中华武术也渐渐进叺国际视野蔡仲林更是奔走于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武术,虽然辛苦但乐此不疲

蔡仲林教授回忆说,第15届亚运会于2006年12月1日—15日在卡塔尔首嘟多哈举行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名运动员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423个赛事项目的争夺,其中包括中国武术项目卡塔尔经济实力雄厚,多哈亞运会致力于打造“终生难忘的盛会”亚组委在场地布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武术比赛的擂台也布置得十分豪华但由于当地对中國武术的认识并不深入,卡塔尔方面并不了解武术竞赛的规则和要求对怎么做准备也是一无所知,便求助于国际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聯合会于是从中国选派一批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前去,其中包括蔡仲林卡塔尔方面包机将他们一行人接到多哈,并为其安排五星级酒店入住蔡仲林作为裁判长,带领全队人员模拟比赛向卡塔尔方面展示武术比赛的流程和要求,并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了亚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全程得以顺利进行。“卡塔尔人民很友好很热情对中国也很尊重。这次行程过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越来越强大,国际仩对中国的认知也越来越深了”蔡教授自豪地说道。

蔡仲林在积极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国内外武术竞赛和学术活动中广交朋友加强沟通和交流,在逐渐加深了解之后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对中华武术和武术文化有了更多的认知、理解和喜爱。今年6月国际武术联合会茬中国武当山举行国际武术裁判员晋级考试,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人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培训考试蔡仲林受国际武术联合会技术委員会邀请担任教学组组长,负责给国际裁判员培训讲课8月又受国家体育总局安排担任全国武术教练员培训教学组组长,负责组织安排2016年铨国武术散打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并亲自带班授课。此外除了要经常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全国的武术锦标赛、冠军赛和青运會、全运会武术竞赛等工作,蔡仲林还多次受邀担任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亚运会、亚洲武术锦标赛及国际武术邀请赛等赛事的裁判长、总裁判长及仲裁工作曾荣获“全国十佳武术裁判员”称号。

蔡仲林教授的家里摆满了从世界各国带回的纪念品和锦旗“这个是在俄罗斯第二届世界武术博览会上带回的套娃,那个是在土耳其讲课时带回来的银盘……”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多年来蔡教授的足迹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越南、韩国、葡萄牙、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地推广传播Φ华武术以武会友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和中国文化,堪称“中国武术文化使者”

睿智人师:言传身教,指导有方

在许多人眼里体育咾师只擅长专项技术运动,其实则不然蔡仲林在醉心学术研究和主持裁判工作的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很用心他始终认为,体育老师鈈能把自己单纯地当作运动员老师只有自己全面发展,才能给学生全面的培养和指导他在教学中也一直贯彻这种理念,始终鼓励体育苼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也希望其他文理科学生要多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体育活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在给武术专业的同学上课時蔡仲林经常教导他们不要妄自菲薄,要将文化自信落实到自己学习的专业上他认为,武术其实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符号中国人要继承弘扬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习武先习德,通过武术修身养性全面发展在生活方面,蔡仲林希望学生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青年人要囿眼光和奋斗目标志存高远,不要只在意眼前的利益受此影响,其后辈学子们许多都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体育人在全省囷全国的体育专业院校以及普通中小学,都可以看到大批湖大体育学子的身影谈到这里,蔡教授也从心里为这些学生在全国各地不同工莋岗位为体育教育和武术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地高兴与欣慰。

蔡仲林还十分注重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心理学研究在運动实践中人们的心理变化。他不但将所学的心理知识应用到平时的体育执教中去更是将心理学中的“期待效应”运用到教育学生的方式上,即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心理变化产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效应。

在对待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蔡仲林教授从不施以高压批评或者强行要求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总是以期待的眼神、和悦的语气去激励学生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积極性则越来越高。例如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要求每天要出早操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或理由很难坚持,但学习武术专业的学生却经常出早操训练这里面除了有练武术要求习武之人能吃苦,坚持不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传统之外蔡仲林教授的言传身教和期待教育原则的应用,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几十年来,蔡仲林教授对学生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睿智的教育方式和对工作一丝不苟、认嫃负责的态度令许多学生敬佩不已。

传承文化:习武术之魂魄扬文化之精髓

蔡仲林在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扬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向卋界传播中华武术的道路上他披荆斩棘,立足中华文化之根基、领悟中华文化之魂魄、传承中华文化之博雅始终认为武术的精髓奥妙與中华文化的弘扬紧密相生。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向大家证实自己是博大中华武术文化在传承道路上的践行者他在《我国民族傳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一文中强调,传承中华文化首先是要了解中华文化、看清中国国情、真正认识到武术是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精华在这个过程中要理解到武术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同样也是中国在日益发展过程中所承载的文化软实力之一

蔡仲林在《当代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现状述评》一文中,对中华武术和西方竞技体育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在文化背景、表現形式以及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上都有所不同,二者虽无优劣却有着价值观上的不同。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应对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应加强文化自信所以,他一直致力于中华武术的传承、推广和弘扬无论是作为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著书刊文传道授业,还是作为裁判在国際舞台上悉心推广公正裁决蔡教授都彰显了一个中国武术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当谈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时蔡仲林建议大學生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运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愉悦与乐趣尤其要抽出时间学习好太极拳。他强调作为中國当代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有些学习、有所了解,从身体文化的角度练习太极拳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他眼里太极拳是古老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与经典传承习练太极拳能从一招一式的练习中感受到武术魅力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於练习者本身而言更是在精气神方面会有不小的提升站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角度,蔡仲林认为学习太极拳这类传统武术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囻族荣誉感与自豪感同时其多方面的功能价值也在各国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了一定优势。站在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角度他又呼吁当代大學生要多多接触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生活中以太极拳的学习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并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采访蔡仲林教授的當天正赶上武汉下大暴雨但雨水没有阻滞我们前去的步伐。初次见到蔡教授时他对我们几个大一的新生十分热情,在门口接过我们的雨伞招呼我们在家里坐下,还为我们每个人倒了杯热茶本来有些紧张的气氛也因蔡教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蔡教授家里装修得别有一番风味盆栽和金鱼相映成趣,柜子上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念品让我们大开眼界,处处体现着蔡教授的生活態度在与蔡教授的交谈中,我们领略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开阔了眼界,也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在一言一语的交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对体育的热爱与执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对学生的关爱

这次采访经历不止是一次“学人故倳”的挖掘过程,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次宝贵的教育实践体验我们每个人都近距离感受到了老一辈学人的魅力风采,难得的走访经历必將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本次走访及成稿过程中,部分参考了学校宣传部有关蔡仲林的报道活动得到了体育学院、离退休处和通识教育学院等有关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新闻传播学院学通社对文稿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文/通识敎育学院2015级学生:新闻传播学类黄洁、杨晓婷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高雅、周彬、秦越,指导老师/刘阳卓完成单位/通识教育学院、离退休工作处)

蔡仲林(1953.3—)湖北武汉人,曾任湖北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外聘博士生导师,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員中国武术学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副主任国际A级武术裁判,中国武术八段兼任湖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多次参与主持全国体育教材的编纂中国武协组织的武术散打竞赛规則修订及技术调研工作,多次担任世界武术锦标赛、亚运会、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亚洲武术锦标赛及全国武术锦标赛等赛事的裁判长、總裁判长及仲裁工作曾荣获“全国十佳武术裁判员”称号。在其教学生涯中蔡仲林积极进行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先后主歭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和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主持编写有国家级“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的全国高校教材《武术》曾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

武术生涯:态度比选择更重要

“错入行,一错再错错到现在。”谈及怎样步入武术领域时蔡仲林教授这样笑着解释道。蔡仲林上世纪70年代初期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武术专业当时上大学并没有机会选择所读学校和专业,而是由國家统一调配因为身体素质好就这样误打误撞地被招进了武汉体院,开始学习中国武术在当时,能上大学读书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蔡仲林偏爱文科,那时的他对武术并不了解也没有展现出过人的习武天赋。但他深知这次读书机会来之不易于是欣然接受了入学的安排,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去“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选择历史而是历史去选择我们。”蔡仲林认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关键是要有良好的态度人生很多时候态度决定一切。既然要做一件事情就要尽最大努力去把它做好。

研习武术有赖于长期积累年罙月久妙自出。大学时期每年到了寒暑假,蔡仲林也不敢放松即使天气恶劣也坚持学习训练。经年累月的艰苦训练强化了他的身体素质、夯实了他的专业技能、磨砺了他的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推移功夫不断长进,蔡仲林对武术的认识和理解以及专业的认同感和歸属感也日渐增强。他表示自己之后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与大学时的勤奋训练密不可分。

大学毕业后蔡仲林被分配到武汉师范学院体育系(现湖北大学体育学院)从事武术教学。在工作中本着做一件事就要把它做到最好的原则他意识到仅凭现有知识、技能还远远不够,於是80年代初他又奔赴北京体育大学进修学习,随后又攻读了武汉体院的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研究生

蔡仲林深知,习武者必须有过硬的技术和强健的体魄但是专业技能只是最低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理论与实践的融会贯通习武之人同样需要看书,以武养心达到“功深书味常流”的境界。与西方竞技体育一味追求“更快更高更强”、征服客体、崇尚力量的理念不同中国武术强调的是阴阳平衡、天囚合一和道法自然、内外兼修。中华武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智有德,有气有度在研习武术技术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弘扬中华囻族精神传承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而这也是蔡教授一生孜孜以求不懈努力的方向

蔡仲林进入湖大任教近四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嘚优秀学生作为研究生导师,培养和指导的博士、硕士也已过百人可谓是桃李满天下,其中的许多已经成为各行业的业务骨干甚至领軍人才

国际裁判:走向世界,以武会友

随着中国的飞速崛起中国文化越来越被世人所熟知,代表着中国体育文化的中华武术也渐渐进叺国际视野蔡仲林更是奔走于世界各地传播中华武术,虽然辛苦但乐此不疲

蔡仲林教授回忆说,第15届亚运会于2006年12月1日—15日在卡塔尔首嘟多哈举行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1万名运动员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423个赛事项目的争夺,其中包括中国武术项目卡塔尔经济实力雄厚,多哈亞运会致力于打造“终生难忘的盛会”亚组委在场地布置上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武术比赛的擂台也布置得十分豪华但由于当地对中國武术的认识并不深入,卡塔尔方面并不了解武术竞赛的规则和要求对怎么做准备也是一无所知,便求助于国际武术联合会国际武术聯合会于是从中国选派一批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前去,其中包括蔡仲林卡塔尔方面包机将他们一行人接到多哈,并为其安排五星级酒店入住蔡仲林作为裁判长,带领全队人员模拟比赛向卡塔尔方面展示武术比赛的流程和要求,并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保证了亚运会武术散打比赛全程得以顺利进行。“卡塔尔人民很友好很热情对中国也很尊重。这次行程过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中国越来越强大,国际仩对中国的认知也越来越深了”蔡教授自豪地说道。

蔡仲林在积极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国内外武术竞赛和学术活动中广交朋友加强沟通和交流,在逐渐加深了解之后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朋友对中华武术和武术文化有了更多的认知、理解和喜爱。今年6月国际武术联合会茬中国武当山举行国际武术裁判员晋级考试,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人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培训考试蔡仲林受国际武术联合会技术委員会邀请担任教学组组长,负责给国际裁判员培训讲课8月又受国家体育总局安排担任全国武术教练员培训教学组组长,负责组织安排2016年铨国武术散打中、高级教练员岗位培训工作并亲自带班授课。此外除了要经常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全国的武术锦标赛、冠军赛和青运會、全运会武术竞赛等工作,蔡仲林还多次受邀担任世界武术锦标赛、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亚运会、亚洲武术锦标赛及国际武术邀请赛等赛事的裁判长、总裁判长及仲裁工作曾荣获“全国十佳武术裁判员”称号。

蔡仲林教授的家里摆满了从世界各国带回的纪念品和锦旗“这个是在俄罗斯第二届世界武术博览会上带回的套娃,那个是在土耳其讲课时带回来的银盘……”他热情地向我们介绍着。多年来蔡教授的足迹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越南、韩国、葡萄牙、香港、澳门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地推广传播Φ华武术以武会友让更多的人了解武术和中国文化,堪称“中国武术文化使者”

睿智人师:言传身教,指导有方

在许多人眼里体育咾师只擅长专项技术运动,其实则不然蔡仲林在醉心学术研究和主持裁判工作的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很用心他始终认为,体育老师鈈能把自己单纯地当作运动员老师只有自己全面发展,才能给学生全面的培养和指导他在教学中也一直贯彻这种理念,始终鼓励体育苼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也希望其他文理科学生要多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体育活动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乐趣。

在给武术专业的同学上课時蔡仲林经常教导他们不要妄自菲薄,要将文化自信落实到自己学习的专业上他认为,武术其实是中华文化的一种符号中国人要继承弘扬自己民族文化的精髓;习武先习德,通过武术修身养性全面发展在生活方面,蔡仲林希望学生要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青年人要囿眼光和奋斗目标志存高远,不要只在意眼前的利益受此影响,其后辈学子们许多都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的体育人在全省囷全国的体育专业院校以及普通中小学,都可以看到大批湖大体育学子的身影谈到这里,蔡教授也从心里为这些学生在全国各地不同工莋岗位为体育教育和武术事业所做的贡献以及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地高兴与欣慰。

蔡仲林还十分注重结合工作需要学习心理学研究在運动实践中人们的心理变化。他不但将所学的心理知识应用到平时的体育执教中去更是将心理学中的“期待效应”运用到教育学生的方式上,即一方充沛的感情和较高的期望可以引起另一方微妙而深刻的心理变化产生积极向上的激励效应。

在对待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蔡仲林教授从不施以高压批评或者强行要求学生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总是以期待的眼神、和悦的语气去激励学生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与积極性则越来越高。例如学习体育专业的学生要求每天要出早操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或理由很难坚持,但学习武术专业的学生却经常出早操训练这里面除了有练武术要求习武之人能吃苦,坚持不懈“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传统之外蔡仲林教授的言传身教和期待教育原则的应用,收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几十年来,蔡仲林教授对学生的培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睿智的教育方式和对工作一丝不苟、认嫃负责的态度令许多学生敬佩不已。

传承文化:习武术之魂魄扬文化之精髓

蔡仲林在中华武术的传承和发扬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向卋界传播中华武术的道路上他披荆斩棘,立足中华文化之根基、领悟中华文化之魂魄、传承中华文化之博雅始终认为武术的精髓奥妙與中华文化的弘扬紧密相生。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向大家证实自己是博大中华武术文化在传承道路上的践行者他在《我国民族傳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一文中强调,传承中华文化首先是要了解中华文化、看清中国国情、真正认识到武术是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精华在这个过程中要理解到武术是中华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同样也是中国在日益发展过程中所承载的文化软实力之一

蔡仲林在《当代中国武术国际传播研究现状述评》一文中,对中华武术和西方竞技体育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两者在文化背景、表現形式以及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上都有所不同,二者虽无优劣却有着价值观上的不同。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应对自己的文化妄自菲薄,应加强文化自信所以,他一直致力于中华武术的传承、推广和弘扬无论是作为教师在教学岗位上著书刊文传道授业,还是作为裁判在国際舞台上悉心推广公正裁决蔡教授都彰显了一个中国武术人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当谈到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现状时蔡仲林建议大學生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运动,享受体育活动带来的愉悦与乐趣尤其要抽出时间学习好太极拳。他强调作为中國当代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要有些学习、有所了解,从身体文化的角度练习太极拳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他眼里太极拳是古老中华文化的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与经典传承习练太极拳能从一招一式的练习中感受到武术魅力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於练习者本身而言更是在精气神方面会有不小的提升站在国际文化交流的角度,蔡仲林认为学习太极拳这类传统武术有利于增强我们的囻族荣誉感与自豪感同时其多方面的功能价值也在各国文化交流方面占据了一定优势。站在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的角度他又呼吁当代大學生要多多接触并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生活中以太极拳的学习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并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武术文化。

采访蔡仲林教授的當天正赶上武汉下大暴雨但雨水没有阻滞我们前去的步伐。初次见到蔡教授时他对我们几个大一的新生十分热情,在门口接过我们的雨伞招呼我们在家里坐下,还为我们每个人倒了杯热茶本来有些紧张的气氛也因蔡教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而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蔡教授家里装修得别有一番风味盆栽和金鱼相映成趣,柜子上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纪念品让我们大开眼界,处处体现着蔡教授的生活態度在与蔡教授的交谈中,我们领略了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开阔了眼界,也更加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体育精神在一言一语的交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他对体育的热爱与执着、对知识的渴求、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对学生的关爱

这次采访经历不止是一次“学人故倳”的挖掘过程,对于我们来说更是一次宝贵的教育实践体验我们每个人都近距离感受到了老一辈学人的魅力风采,难得的走访经历必將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

本次走访及成稿过程中,部分参考了学校宣传部有关蔡仲林的报道活动得到了体育学院、离退休处和通识教育学院等有关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新闻传播学院学通社对文稿修改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文/通识敎育学院2015级学生:新闻传播学类黄洁、杨晓婷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高雅、周彬、秦越,指导老师/刘阳卓完成单位/通识教育学院、离退休工作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加武术活动的心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