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杯中国U142018年中国杯国际足球邀请赛赛直播地址2018?


清华新闻网8月18日电(通讯员 李航宇 陈雨萌)7月16日至8月8日,清华大学校团委“创益筑梦”公益社会实践支持计划“心之桥——留住真情,守望未来”支队,与包括人民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在内的全国各地高校支队近千人,共赴四川宜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支队旨在以搭建视频通话为基础,课业辅导与心理疏导同时进行,在为当地的留守儿童搭建心灵之桥的同时与他们分享更精彩的世界,从心理上带给孩子与整个家庭更光明的未来。

关爱:从初期筹备到公益实践

在中国,留守儿童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这些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外出打工以获取家庭收入,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并且长期不能与父母相伴,包括一些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由于政策限制,他们无法轻易迁移户口,他们孩子只能留在家乡进行教育,上本地的学校,留守在这些物质贫困、生活相对朴素的乡镇,由其他亲人代为照管。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同时,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很难接触到优质的教学资源,健康问题更是非常普遍。

支队成员认为,需要有更多的人去关注这个群体。想要发挥清华大学学生应有的社会情怀与人文关怀,不仅要在线上线下同时宣传这个公益活动,给与留守儿童包括视频通话设备等物质上的资助,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亲自去与他们交流,从心灵上架设他们通往未来的桥梁。

宜宾县高场镇的部分实践队员与孩子们

架桥:从拉开序幕到视频通话

7月16日,实践的第一天,“心之桥”实践支队的第一批先锋队员到达宜宾,参加了宜宾团市委组织的“2018年千名高校学子赴宜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支队长汽车系2017级本科生李航宇还代表全体近千名实践队员发言。

“习总书记曾说过‘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承载着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所以才更需要运用知识、施展才华、磨砺意志、实践成才。”李航宇在发言中说。

作为本次社会实践的最基础的项目,架设视频通话是先锋队员们最先完成的项目。队员们来到宜宾县的高场镇、李场镇、安边镇和横江镇,发现这里有还不错的通讯基础,有网络、有半普及的智能设备,超出了同学们预期。但是经过调研发现,孩子们和家庭的沟通依然主要依靠电话,他们对于这些现代化设备的使用能力非常欠缺。于是支队将先期实践的重心放在了软件与硬件的契合上。同学们编撰了小的手册,教会孩子们通过微信、QQ等常见app的视频通话功能与父母联系,而汽车系2017级本科生蒋宇轩更是通过编程与开发,使得视频通话功能也能在学习机等其他设备上实现。

孩子正在体验在学习机上视频通话

齐下:从拓视支教到心理疏导

从校园里的各种多媒体、实验室等设施,以及支队员对视频通话所做的工作,都可以看出,这里的硬件条件不算极度贫穷,但是孩子们的受教育程度、眼界、心理状况都亟需改善。面对着在简陋的教室中却仍充满着童真与希望的一张张可爱面庞,“心之桥”实践支队成员决心利用自己所理解的世界,在有限的陪伴时间里尽全力帮助他们。
“我希望通过这几周的相处,对他们的人生产生哪怕一点点改变。”新闻学院2017级本科生陈雨萌在回忆活动刚开始时如是说。

然而,从7岁到14岁的大年龄极差向队员们发起了挑战,在这种情况下,成员们制定了特殊的拓视支教内容,以拓展视野的内容为载体,开发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和开发潜能为目标,通过课本以外的教学达到全班参与、全班提高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支队成员通过对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的介绍,贯穿着Google的AI产品体验、折纸飞机的实际操作体验等活动,不仅介绍了当今世界上最精尖的技术与科技前沿,同时锻炼了孩子们的协作能力与动手能力。

孩子们正在体验Google的AI产品

与此同时,成员们开展了书法、折纸、音乐、乒乓球等浸入式体验活动。孩子们都很享受这样短暂而美妙的体验。作为“老师”,建筑学院2017级本科生郭斯文和机械系2017级本科生孙天卉一致认为,在折纸、音乐这样的体验中,需要耐心,也需要天马行空;需要细致,也需要机智果断;能收获满足感,更能找到另一个藏在心里的自己。

在学业辅导和课余爱好的培养之外,“心之桥”实践支队重点关注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支队成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针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家庭、学业等方面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轻松的聊天中让留守儿童放下戒备,打开心门,在聊天中产生共鸣,走进留守儿童的心灵,搭建心之桥。

在交谈中同学们了解到,父母与孩子沟通不到位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父母在外务工长期不在家,缺乏对孩子生活学习状况的了解,缺乏对成长中的孩子的基本陪伴与关爱,出现问题常使用粗暴的手段解决,疲于深入了解孩子的需求、梦想,长期下来,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欲望逐渐减弱。

“留守”:从留住真情到守望未来

在8月8日实践结束后,支队成员们纷纷表示不愿意离开,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笑容确实点亮了同学们心中的一点微光,筑建了一座心之桥。希望通过同学们的帮助,让更多的孩子在父母的爱与陪伴中,收获成长,得到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助益,而监护人们也能学到科学化的教育与陪伴方式。

清华大学“心之桥”实践支队加入了校团委“创益筑梦”公益实践支持计划。今年暑期,“创益筑梦”计划共有13支支队分赴多地开展多种类型的公益实践,同学们找准社会需求,发挥专业特长,创新公益模式,整合各方资源,助力精准扶贫,服务乡村振兴。

清华新闻网8月20日电(通讯员 薛源)8月6日至8月9日,在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举行的东风汽车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中,清华参赛学生团队表现出色,共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这是清华大学连续四年有作品获得赛事特等奖,同时清华大学也再次获得“优秀组织奖”。

清华大学团队全体合影 刘林鹭

其中,清华学生作品“相变蓄能随动空调”(作者:建筑学院2015级本科生赵力戈、卜凡、李雨珂、指导教师:建筑学院石文星、王宝龙)获得特等奖;“原位热再生的片层状甲醛净化方法和装置”(作者:建筑学院2015级本科生陈其威 、吴业宇,指导教师:建筑学院莫金汉)和“静电荷电和极化协同增强的新型空气过滤纤维”(建筑学院2015级本科生夏凡轩、闫睿、刘思静,指导教师:建筑学院莫金汉)获得一等奖;“热流捕手:一种基于热变换理论的热流调控器件”(作者:能动系2015级本科生黄冠尧,指导教师:能动系符泰然)“节能干衣爱地球”(作者:建筑学院2015级本科生寇方铖、陈其威、伍逸文,指导教师:建筑学院王宝龙、石文星)和“一种新型间歇型高效供热系统”(作者:能动系2015级本科生薛源,黄冠尧,钱啸宇,建筑学院2015级本科生伍逸文,指导教师:建筑学院林波荣)获得二等奖。

清华大学选手向评委讲解作品 田子健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是全国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学科和我国能源与节能减排领域的一项重大赛事,体现了“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的主题,紧密围绕国家能源与环境政策,结合国家重大需求,本活动每年举办一次。

本次大赛清华大学学生团队的作品征集、筹备、完善及参赛环节均由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学生科协组织和承办。经过2018年5月校内预选赛公开评审,共推荐9支队伍参加全国比赛,最终6支队伍晋级决赛,参赛队员来自建筑学院、能动系等院系。

供稿:能动系 编辑:赵姝婧 审核:襄楠

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

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栏目为球迷朋友们整理收集了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名单、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比赛、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队长方便球迷朋友们及时地根据世界杯赛程观看比赛,更多2002年世界杯中国队详情请关注体育赛事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年中国杯国际足球邀请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