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球鞋可不可以实战球鞋推荐

拼多多可不可信?_百度宝宝知道&于& 23:23:09
实战活动篇三爱逛街_首领电商学院拼多多VIP视频下载链接: (回复显示提取密码)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更多全集<>
主题帖子积分
& && && && && && && && && && & 111
主题帖子积分
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钱
主题帖子积分
还不是是大法好地方好地方&&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RDJFKKVJHDGDG
主题帖子积分
我风风光光
主题帖子积分
uyuyuyuyyuy
主题帖子积分
主题帖子积分
动篇三爱逛街_首领电商学院拼
主题帖子积分
热门淘宝开店教程
相关淘宝开店教程
Powered by
(www.uvtao.com)&&&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诚商在线立场。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附上出处及文章链接。
技术支持:商虎中国
商虎助手 ︱ 免责声明 ︱ 企业黄页拼多多的崛起正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代表着广大低收入家庭对于美好生活的奢求。
本文来源于子木聊房,原文标题《》每一个睿智的灵魂
都置顶了「子木聊房」
正文共3007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乱跑的黑马
7月26日,纳斯达克的上市钟被拥有三亿用户的拼多多敲响了。
上市敲钟本是一大幸事,各大友商同行理应前来道喜庆贺,但拼多多这一敲却敲来了祸乱,社会各界群起攻之,口诛笔伐,唾沫星子也能把纳斯达克淹没了。
拼多多是什么?
是主打五环之外的中下层收入人群市场的生意,靠着提供各种巨便宜的杂货和快时尚品在四五六线市场骋驰的「电商黑马」。
这匹黑马不简单,速度之快形如闪电。它竟用3年的时间跑过了京东的10年,唯品会会的8年,淘宝的5年。
而今随着钟声响起,其实力地位更是被资本市场称颂为赫赫有名的中国电商三巨头之一,而拼多多老板黄铮的财富也达到138.5亿美元,超越了京东的刘强东紧追马云半个身位,跻身中国互联网富豪榜单前列。
然而拼多多的问题也在于跑得太快了,有点儿得意忘形。
因为在中国去找底子干净的电商,无疑是大海捞针。价廉和造假从来都是赤裸裸的捆绑关系。
例如早年马云的阿里巴巴在2014年上市的时候因淘宝售假侵权还被美国政府拉入了“恶名市场”名单,15年还被工商总局拆穿正品率不足四成的事实,一夜股价跌去千亿市值。
迫不得已的淘宝无法甩脱售假标签,于是战略性地做了天猫商城,这才把名声挽救了回来。
那么专做五环外生意,专卖低价产品发家的拼多多,怎能离了这售假的套路?
有一个段子很有意思,说拼多多上市了,没有几个同行为他庆祝,反而一些「品牌大佬」则是为它卖命站台,他们分别是:小米新品,松下新品,雷碧、康帅傅、七匹狠、大白免奶糖、红午、粤利粤…
不得不感慨,这造假的商家对中国汉语言文化的探究,真是「博大精深」。
售假是电商的硬伤,是不光彩的,也注定拼多多这匹“黑马”短时间内就应该在五环外逛圈,上不了台面。
怪就怪在,它非要跑去人家二环里凑热闹,秀一下速度。
而二环里又是些什么人?
是笔挺西装的资本家,正义凛然的企业家,言之灼灼的评论家,随心所欲的有钱人,是上流社会上层阶级。怎能容得了你这个满身冒牌货的乡下小瘪三撒野,就是瞧不起你。
所以说,上市虽然帮助拼多多获得巨额融资和空前曝光度,但也让其商业模式的每个细节被放到聚光灯下接受「所有人」检验,而主导话语权的人群正是这些二环人士。
一个新世界
目前来看,拼多多情况不容乐观,周一股票就暴跌了8.62%,50亿美元蒸发。
而如今希望满足五环外人民购物需求的拼多多也被二环人士和四环媒体人合众推向了「众矢之的」。这股讨伐风波势必会让拼多多的未来愈加艰难。
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拼多多逆袭背后的思考。
因为任何企业的成功都得归功于其忠诚的消费者,那么拼多多的成功源于何处?那么多低价货为什么能卖的这么好?而谁又是消费冒牌货的准确人群?
当你了解这些真相的时候,你会发现,中国的穷人是真的多!
穷到什么程度呢?
教育方面,有本科学历的人只占全国人口的4%不到;
纳税方面,当个税起征点在3500元时,全国大概有6000万人缴纳个税,在全国7亿多劳动人口中,仅占1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拥有本科学历,收入超过3500元,你就是中国前4%的存在。
而收入方面,据国统局数据,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974元,月均2164元。
一个月2164元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你可以以自己为出发点想象一下。
除去交通、饮食、衣物服饰、日常水电及各种杂费,还剩多少呢?对了还有房租。
当然,有人会说,城镇居民的月均收入是3033元,或许会轻松很多。但试想一下,3033元一个月的收入,在城市中又能做些什么?在开支掉更贵的交通、饮食、衣服等等费用之后,还会剩下多少?
这个收入阶层的人群别说生二胎,孩子生下来都没法养。到现在你就明白拼多多上面那些20块钱一罐的进口奶粉为什么销量那么高了!
因为他们看到新闻说国产奶粉不安全,吃了孩子会生病,进口的不错,这么便宜的进口奶粉还真没见过,这不得多囤几罐给孩子吃?
至于真假,重要吗?重点在于,孩子能活下来,且不给家庭造成负担。
很多网友看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就仿佛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纷纷惊叹,原来中国还有这么一群人的存在。
他们花几百块钱买明显是假冒品牌的电视。(从大部分买家秀里可以得出,拼多多的消费人群大都是农民大兄弟)
抢购“月亮之上”洗衣液、参团20多块钱的电饭煲。
抢购几百块拥有全面屏4K高清屏的「小米新品」手机,因为他们从来都没见过正品,不知道小米新品和小米之间的区别,也不知道2000万像素照亮你的美和600万的像素有什么区别。
VIVO手机的孪生兄弟,VIVI,VIVK、VOTO
对于他们来讲,这就是一次消费升级。他们的很多家庭,已经很长很长时间没有置办过家电了,不是不想消费,是不敢,望着那高高在上的标价签,只能默默回家。
实际上,农村乡镇市场向来都是假冒伪劣商品的聚集地,性能特别差,价格也不算特别便宜,论性价比其实远远不如拼多多。拼多多卖的货,质量当然不怎么样,但是价格实在够便宜,让很多贫困人口买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消费品。
很有意思的是,网上有些「二环媒体人」就开始对这些人品头论足了。
例如,为什么不去攒钱买一个2000元的手机呢?为什么不去买500元一双的球鞋呢?要知道这个价位的手机远比500元的手机用的时间长,远比50元一双的球鞋穿的时间长。
抱歉,你站在了性价比,但是他们根本不具备可以性价比购物的基础。500块钱的手机对于他们已经是奢侈品了,还能买得起2000的?
还有人吐槽拼多多的模式,说通过微信拉朋友一起砍价就是一种卑鄙的行为,在消耗社交关系!
但你有没有想过,人家就是一种维护社交的关系,甚至把拉朋友砍价作为增进革命友谊的一种方式,每天都在开心地讨论着为对方砍了几毛钱的趣事。
你不懂他们的生活,就没有权利站在认知的至高点去评论别人的生活。
讲到这里。很多人都以为我在为拼多多开脱了。
认为我在维护低价劣质产品的合法性,维护山寨产品对市场公平的合理性,甚至会发出:“难道低收入群体就应该被山寨货所欺骗吗?”这样的疑问。
那是因为你根本没有经历过贫穷。
换位思考,如果你只有300块钱还想要个智能手机,与其在市场买到的智能手机都是低价劣质品,那为何不买个vivo呢?
至于这个vivo是不是真的已经不重要了,心里满足就好了,还可以跟不懂英文的朋友炫耀一番呢。
很讽刺但是很现实。这也许就是拼多多成功的秘诀,深得中下层收入群体的爱戴,用他们的买家秀好评为他们的生活投出最真实的一票。
前几天有个做市场经济研究的朋友告诉我。
今年市场两个消费品特别火热。一个是茅台,一个是榨菜。
茅台卖的好证明有钱人越来越多,榨菜卖的好证明穷人越来越多。合起来讲,就是贫富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中。
那么中间的人又在干什么呢?
都去买房子了,买完房子以后的中间人就都去买榨菜吃了。
我们期待成为「橄榄形社会」,到头来却变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拼多多的崛起正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代表着广大低收入家庭对于美好生活的奢求。
证明随着改革开放40年的不断推演,绝大多数的人并没有享受到时代发展的红利。
所以说到现在,「环内的企业家」想到的并不是对于拼多多崛起的轻蔑、戒防或者炮轰。
而是真真实实的是否可以为拼多多背后的中低收入群体创造出300元能用得住的手机,或者为他们提供更多可以提高生活收入的岗位。
如果他们的生活一直这样下去,即使拼多多因售假被舆论逼得倒闭了,依然还有买多多,赚多多,砍多多…
最后,大家或许就只能吃康帅傅牌儿榨菜了。
加入【我的房产研习社】,可以无限期咨询买房相关问题,并获得定期更新的内部数据,最新政策解读和最新的房价走势,还有研习社专属的《行业内部报告》,目前我的房产研习社日活榜排名行业前十。
进来学习正确的姿势,掌握抄底和逃顶的合理时机!
觉得此文的分析有道理
对你有所启发
请随手点赞转发
来自主题:
“逆袭的”拼多多
杨甦莹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7.26 蒋玉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8.09 杨甦莹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8.07 蒋玉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8.20 杨甦莹 <span class="related-post__meta__item__text" data-v-8.07.31
下载华尔街见闻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华尔街见闻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拼多多打了中产一耳光:你所谓的品质生活,到底有多可笑
拼多多为什么会大热?这是个假问题。
真问题是:拼多多为什么会在中国大热?
嘲讽、抱怨和全网黑,都无济于事。对于低端供应链和低消费人群的存在,我们不能简单地嗤之以鼻。
在拼多多主流客群里,固然有一部分真正的“穷人”,但从数据看,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其实是在享受“自以为占便宜”的畅快感。
这是在告诉我们:永远不要考验人性。
书单以提供知识和智识为己任,面对拼多多悖论,我们愿意与你一起思考:
拼多多为什么能崛起?拼多多产品有什么过人之处?拼多多会被主流社会淘汰吗?
――书单君
你以为拼多多是线上农贸市场?
有人说,拼多多就是过去的农村农贸市场上了网而已。
言语间,充斥着对农贸市场的鄙视。
其实,许多人用过拼多多,但恐怕真没有逛过农贸市场吧。
我想说,这可能是农村农贸市场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农贸市场,在我们老家叫“圩”,去农贸市场,叫“赶圩”。
得承认,圩上的商品,比如铁锅、瓷碗、棕刷、竹凳,包括猪肉、牛肉、羊肉、豆浆、油条、豆腐脑等等,统统都是没有品牌的。
但是,你要说它们全都是低价劣质商品,那就不对了。
圩上的商品,没有牌品,但有人品。
比如猪肉,我妈就知道,猪肉冯铺子上的猪肉质量好,也不缺斤少两,贵是贵点,但放心;
再比如铁锅,我爸知道,铁匠李家的锅最好,耐用轻巧,贵个五六块,无所谓的。
在这样的市场中,熟人网络,是商品质量保证的基础。
可是,这一切,在拼多多上面是没有的。
在这里,买东西,具体是谁家的,没人关心,主要看价格是否低廉。
朋友之间通过链接一起砍价,也是短暂性的功利合作,不会形成口碑效应。
拼多多注册一个商铺,实在太简单。
实际上,就算某个商品下面劣评成堆,但因为价格极低,还是有些人愿意下单。
万一买到好东西呢?那就是赚到了。就算运气不好没买到好东西,损失也不大嘛。
总之,别把拼多多比喻成网上农贸市场了,它没有熟人网络打底,以低价吸引顾客,是以冒牌、山寨品牌著称的混乱的虚拟市场,比农贸市场乱多了。
拼多多悖论,既熟悉又陌生
当然,也不能太美化农村的农贸市场。
这些年,圩上也开始能买到各种有牌子的商品,衣服鞋帽、家电摩托,奶粉玩具尿不湿,应有尽有。
这些玩意,都有牌子,但说实话,杂牌、山寨居多,农村人分不清,也确实很少人关心。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是,有些杂牌商品,有时候比同类的正牌商品还贵。
这是因为,农村人在圩上购物,还是跟过去的习惯一样,全靠自己面对面的手感、观感,全靠长久消费形成的口碑。
在这样的习惯中,有些杂牌可能被认为比正牌、比那些广告打得满世界都是的品牌要“好用”、“耐用”、“实惠”。
如此,杂牌比正牌贵,也就不奇怪了。
品牌的作用,是降低人们选择商品的成本,大品牌往往意味着质量有保证。
品牌的功效,对于一个全是陌生人的世界,相当有必要。
但是,如果市场中全是熟人,品牌的功效就会大大降低,变得模糊化。
拼多多,得益于社交网络病毒式传播,但它糟糕也糟糕在这里,即在庞大的虚拟网络里,它没法形成面对面的熟人网络。
而传统的让陌生人建立信任的系统,比如品牌标识、匿名的商品评论、商铺实名认证等等,又被它有意无意的松散管理,给冲得一干二净。
消费升级或降级,总有一个判断不靠谱
正是因为充满悖论,拼多多的迅速崛起,尤其是成功上市,才更让人惊讶。
人们找了一个词来解释它的崛起,叫“消费降级”。
意思是,有人没钱了,买不起好东西,所以就买点低价格、低品质的东西凑合用。
有一组数据传播很广,以证明这种解释的准确:
80%中国家庭,人均收入不超过3000元;
中国只有2800万人达到3500元个税缴纳标准,占总人口不到2%;
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为3046万人;
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中国人,不到6%。
我不清楚这些数据是否精确。但有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值得提醒下。
2015年,拼多多正式成立那一年,也正是“消费升级”这个词被讨论得最热闹的时期。
“消费升级”,顾名思义,就是和“消费降级”相反的趋势――有钱了,人们开始追求有品质的生活,对商品的质量功能也提出了更高更细腻的要求。
为了说明“消费升级”确实已成主流趋势,当时人们可没有列举中国还有多少穷人,而是列举了中国的中产阶层有多么庞大。按照官方的统计数据,中国的中产阶层数量已冠绝全球。
我没记错的话,当年大家都在热烈地讨论中产阶层去日本买马桶盖,觉得那就是中国人“消费升级”的体现。
当人们用“消费降级”来解释拼多多崛起时,也恰恰是人们热衷于用“消费升级”来形容中国的时期。
这相当奇怪。
由此可见,“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可能在同一时期内并行不悖。
或许,是因为中国的市场太大了,无论是升级还是降级,都能支撑出一个庞大的市场。
但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消费升级”或“消费降级”,有一个是错误判断。
而我更倾向于认为,“消费降级”假不了,“消费升级”却不靠谱。
“凡勃伦效应”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2015年那场去日本买马桶盖的风潮吧。
日本的马桶盖就是好,能抗菌、可冲洗,座圈还能加热,最大的好处是适合在任何款式的马桶上安装。
这样的马桶盖不便宜,要2000元左右。但是,每天都卖断货。
原因当然是中国人不可阻遏的“消费升级”洪流,早已经溢出了国界,冲到了日本的免税店里。
吴晓波说:“这一类型消费者的集体出现,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转折点。”
说得很有道理,我差点就相信了。
这波热潮当时很欢腾,唯独有个小小的插曲像给这波热潮泼了点冷水。
在人们高唱“消费升级”的赞歌时,许多人证明,包括一些马桶盖的制造商都亲自出来证明,日本那样的马桶盖在中国多得是,那些白领不辞辛劳从日本买回来的马桶盖,可能就是广东或浙江的小工厂生产的。
这就有点尴尬了。
我相信,确实有许多中产阶层,试图在追求一种更高品质的生活。
但是,他们对于商品的好坏,是否有足够细腻的体验,是要打个问号的。
从他们不知道自己买回来的马桶盖到底产自哪里这点来看,他们判断商品的好坏,也仅仅是依据价格的高低或是否国产,而不是依靠自己使用商品的真实体验。
这叫“消费升级”吗?我很难相信。
“消费升级”基于中产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如果根本分不清商品体验的好坏,自然也就分不清自己的生活品质是否得到了提升。
仅仅是因为价格高,或者是产自国外,就觉得自己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高,这显然是虚假的“消费升级”。
这更像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的“炫耀性消费”,是假装“消费升级”,是消费给别人看的。
这位制度经济学鼻祖还提出了著名的“凡勃伦效应”――消费者对一种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标价较高而不是较低而增加,即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
这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对照着那些不远千里、耗时耗力从远方购买日常用品的行为来看,这正是中产阶层不注重购物体验、不珍惜购物时间成本的表现,是“消费降级”不是“消费升级”。
去年,有一篇名为《炫耀性消费已经结束了,现在都是无形消费》的文章刷爆了美国的网络。
这篇文章说,现在真正的富人早就不在“炫耀性消费”上争奇斗艳了,而是在医疗、教育等无形消费中投入更多。
现在的富人在日常消费中都显得相当简朴,比尔?盖茨,常年穿得跟百货公司的理货员一样,而李嘉诚,则数年坚持身着蓝色传统西服,佩戴的一块手表仅值26美元。
浪费时间在一些自己也不清楚是否提高了生活品质上的消费,就跟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所说的假贵族一样,为了表现自己有闲,而刻意雇佣一些没什么实际作用的仆人。
不计较时间成本的浪费性消费,与那些专注于医疗和教育的无形消费,形成鲜明对比,成为富人恒富、穷人恒穷、阶层固化的原因。
有钱但并不富裕的中产
使用拼多多的消费者,很多人以为,多是过去在农贸市场里购物的农民,或是那个我们不了解的“五环外的世界”。
但事实上,我了解的拼多多的用户,很多是有钱但并不富裕的中产。
生活在城市里,工作在五环内,但背负着巨额的房租、房贷压力,孩子要上学,朋友要应酬,家里双亲又缺养老金。
以北京为例,刚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北京的月均薪酬刚刚超过1万元。
但在北京,一般的工薪阶层,往往背负着五六千乃至上万元的房贷,如果有孩子上幼儿园,每个月还得支出至少3000元以上的园费,中心城区幼儿园的收费更是高达每月5000多元。
所以,光是硬性支出,往往就占了夫妻收入的一大半,有时候根本没有任何存款,勉强维持生活而已。
有统计显示,拼多多的用户中,许多都是女性,10个里面占了7个,而且多是25―35岁的年轻人。
(其中也不乏一些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实际上非常穷的人,有人称他们为“隐形贫困人口”,文末有一段视频,你可以看看自己属不属于“隐形贫困人口”)
这些人当中,有多少是五环内的中产已婚女性呢?我看并不少吧。
拼多多适合“价格敏感度高”的人群,这点没问题。
但拼多多的使用人群,我觉得可能更适合用“品牌敏感度低”来形容,这部分人包括那些追求价格低廉的低收入群体,同时也包括那些对品牌假装有感但实际无感的中产群体。
现实中,许多中产阶层其实都延续了农村里的圩镇购物习惯,讲究实惠,对品牌没有太高要求。
这也是拼多多各种杂牌、冒牌、山寨品牌充斥其中,却能在城里乡下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
“女孩”的心思你不懂
在一个号称中产聚集的知识论坛,我看到过一个女孩使用拼多多的经历。
女孩自称属于刚从贫下中农解放到小康家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中产吧。
她从来没吃过牛排,也不清楚牛排的市场价格。
有一天,朋友发来拼多多链接,邀她一起拼牛排。价格是70元8片腌制好的,并送酱料包。
女孩原来就听说过拼多多的“美名”,对这款APP始终保持警惕。
但这一次,她决定和朋友一起拼。
牛排乘着快递,很快就到家了。
老公下厨,煎好。吃完了,她觉得,挺好吃的。
她马上对这种食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到百度等地方搜索相关信息。
不搜不知道,一搜吓一跳。她发现,最好的牛排都是进口的,而且价格都不便宜。
已经腌制好的,100块钱以下多片装的,可以肯定是拼接牛排,肉是重组肉,腌料更是不知道是啥了。
她说,一阵恶心之后,她决定再也不受低价拼接牛排的诱惑。
我不清楚这个女孩是不是拼多多典型的用户。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她初尝牛排的经历。
细心如你,或许也发现了,女孩的这次购物体验,从下单到快递送货,一直到牛排入口下肚,都算是愉快的。
她吃牛排的感受很清楚,“挺好吃的”。
但女孩最终又为何说“恶心”呢?而且还决定再也不受低价牛排的诱惑?
原因,就在于她百度了。
没错,是百度之后,她发现自己买了便宜货,才让她感觉“恶心”。
换句话说,是便宜让她恶心,而不是牛排的质量。
女孩的这个帖子获得了最高数量的点赞。
可能,许多人都认同女孩的感受。
但恕我邪恶,我真的不怀好意地笑了。
我想起2015年全民讨论去日本买中国产的马桶盖的盛况。
那一年9月,拼多多成立,上线两周粉丝数就破了百万,上线4个月,付费用户就突破了1000万,单日成交突破1000万元。
我们表现出来的,和我们实际真实的情况,永远有一个马里亚纳海沟的距离。
如今,拼多多上市了,成了造富神话。
有些人骂它是假货天堂,突破道德和法律底线。许多人还说,拼多多崛起是因为“五环外的世界”我们不懂。
但我想说的是,可能骂它的人中,有不少也曾经为它贡献过流量吧,其中就有许多自称五环内的中产,有钱却不富裕。
别再假装你“消费升级”了,也别假装讨厌山寨品牌了,你只是怕“便宜”这事跟你沾上边而已。
然而,一旦有人吆喝着,邀请你集体占点小便宜时,你还是会免不了偷偷占上一把的吧。
因为,拮据的生活,不允许你真的一直装下去。
拼多多悖论映照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它的真实性就在于,拼多多让许多人看到了五环外别人的生活,也让别人看到了五环内苦逼的自己。
朋友圈里光鲜亮丽
口袋里却常常空空如也
这似乎是“隐形贫困人口”的常态
快来看看你是不是这个群体的一员
点击立即查看
?书单君今日荐书?
《有闲阶级论》|托斯丹?邦德?凡勃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詹姆斯实战球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