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真诚热烈的人总是有悲剧性的倾向是什么意思

陶渊明人生悲剧原因寻探--《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陶渊明人生悲剧原因寻探
【摘要】:陶渊明的人生理想是政治家而不是诗人 ,曾反复出仕 ,反复归隐 ,直到理想之梦完全破灭。造成悲剧的原因 ,有时代因素 ,更为重要的是他自身性格所致 ,他真诚自然的性格 ,理想化的气质 ,成就了他卓著的诗名 ,也注定了他仕途失意的悲剧结局
【作者单位】:
【分类号】:I206.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建兵;[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胡敬君;何龙萍;;[J];语文学刊;2010年09期
韩宜中;[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1999年01期
周玲;[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04期
大上正美,孙敦夫;[J];九江师专学报;1998年S1期
赵治中;[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1期
刀尔登;;[J];全国新书目;2009年05期
萧文苑;[J];人文杂志;1959年03期
陆侃如;;[J];文学评论;1960年06期
郑文;[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7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齊益壽;;[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胡大雷;;[A];广西语言文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3年
鄢化志;;[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曹庆鸿;;[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张忠纲;;[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唐玲玲;;[A];首届辛弃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7年
蔡雅薰;;[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范子烨;;[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荣洁;;[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戴晓云;文师华;;[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志忠;[N];宜春日报;2005年
崔向荣;[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解黎晴;[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王喜根?陈蕊;[N];江苏经济报;2008年
耿联;[N];新华日报;2010年
杨振雩 钟万祥 熊春水 陈忠;[N];九江日报;200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范子烨;[N];光明日报;2011年
万新华;[N];中国商报;2007年
响诗;[N];陕西日报;2000年
徐亚平;[N];文艺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氏明红;[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王明辉;[D];河北大学;2003年
张广奎;[D];中山大学;2005年
吴文善;[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金甫暻;[D];复旦大学;2008年
张建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姜赞洙;[D];复旦大学;2005年
刘萍萍;[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傅新营;[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霍贵高;[D];河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慧芳;[D];内蒙古大学;2006年
金龙;[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王赫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张秋爽;[D];吉林大学;2006年
陈慧;[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刘少丹;[D];内蒙古大学;2008年
朱道平;[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林汉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李雅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袁愈宗;[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您的位置: &
论夏洛克的悲剧意蕴
优质期刊推荐陈家洛的悲剧,其实正是人们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
  文/辜学超
  在金庸众多小说的主人公中,《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并不是一个特别为人喜欢的角色。他为人延宕犹豫,感情用事,陷于霍青桐和香香公主的爱情纠葛之中难以自拔,另外也因为轻信自己的亲哥哥乾隆皇帝,将自己心爱的女人献与乾隆,最终导致了香香公主之死。这样的人物,为众多女性读者所不喜。但是,陈家洛作为金庸第一个倾力塑造的男性形象,虽然并不完美,却是青涩而真诚的。他由于其自身强烈的道德感和责任感,其感情始终处于道德与情欲的挣扎以及自我与天下的矛盾,在情感的激荡中凸显出一个大侠真实的心理状态。
  我们来梳理一下陈家洛并不复杂但十分纠结的情感脉络。当第四回陈家洛对霍青桐一见钟情之后,陈家洛又见女扮男装的李沅芷与霍青桐甚是亲热。陈家洛不知李沅芷是女的,因此对霍青桐产生了误会,以至于谢绝了霍青桐助阵的好意,二人旋即分别。《书剑恩仇录》第四回这样描绘陈家洛和霍青桐分别时的场景:
  &霍青桐奔了一段路,忽然勒马回身,见陈家洛正自呆呆相望,一咬嘴唇,举手向他招了两下。陈家洛见她招手,不由得一阵迷乱,走了过去。霍青桐跳下马来。两人面对面的呆了半晌,说不出话来。&
  陈家洛想要去爱霍青桐,但是他却误会霍青桐已然名花有主,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自然不能去夺人所爱,因此陈家洛第一次陷入了道德和情欲的挣扎。面对自己无限深情的霍青桐,陈家洛只能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这样一种压抑让陈家洛几乎陷于癫狂。正如叔本华在《性爱的形而上学》中所描述的:&这种渴望和思慕把得到某一特定的女子与享受无尽快乐紧紧地联结了起来;一旦想到不可能占有这个女子就会感受到无以名状的痛楚。&&但这些东西现在都被囚困在一个凡夫的狭窄胸膛之内,这也就难怪他的心胸似乎都要爆裂了;并且,尽管胸中充满了无尽的酸、甜、苦、辣,但却又无法找到言语直抒胸臆。&
  到了小说第十三回,香香公主出现了,并且一出现就惊艳了全场:
  &只见湖面一条水线向东伸去,忽喇一声,那少女的头在花树丛中钻了起来,青翠的树木空隙之间,露出皓如白雪的肌肤,漆黑的长发散在湖面,一双像天上星星那么亮的眼睛凝望过来。&&陈家洛&&一时缥渺恍惚,如梦如醉。&
  在看脸的时代,香香公主的美貌再次征服了陈家洛。陈家洛面对与霍青桐无望的爱情,毫不犹豫地爱上了香香公主。在这里,我们不能对陈家洛进行丝毫的道德谴责。因为陈家洛的&移情别恋&,是建立在他以为霍青桐已经名花有主的情况下。无望状态中的痴情并不是一种美德。当在回族的篝火晚会中,香香公主选择陈家洛作为自己的情人的时候,我想陈家洛是幸福的。他可以纵情沉醉在美好的爱情之中,而不用背负任何道德的负担。对霍青桐的迷恋完全在香香公主的身上得以弥补。但是随即李沅芷女子身份的暴露又让陈家洛陷入新的感情的漩涡。虽然说陈家洛与香香公主已经在全族人面前确立了正式的恋爱关系,但是就陈家洛的内心而言,他对霍青桐始终是余情未断的。他和香香公主的热恋弥补了他先前对于霍青桐感情的创伤,但是他终究未能忘情。因而当他得知霍青桐并未有男友的消息后,潜意识里又燃烧起对霍青桐的恋情。小说第十七回有这样一个细节:
  &陈家洛&&心想:&有你姊妹二人相伴,全世界的珍宝加在一起也比不上。&突然又暗自惭愧:&我为甚么想的是姊妹二人?&&
  当时陈家洛与霍青桐、香香公主正身陷狼群之中,这是陈家洛第一次意识到他对姊妹二人都存在着爱情的因子。我们可以想象,那时陈家洛身陷狼群,旁边又有张召重等敌人伺机加害,正处于死亡的边缘,在这种极端的情形中,他的潜意识心理便不经意间显露了出来。但是陈家洛是读圣贤书的,他马上又&暗自惭愧&,他觉得这是不道德的。至此道德与情欲的挣扎又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那么陈家洛到底喜欢的是谁呢?陈家洛自己也在思考。就在第十三回,陈家洛有一大段的内心独白:
  &&我心中真正爱的到底是谁?&这念头这些天来没一刻不在心头萦绕&&一个是可敬可感,一个是可亲可爱,实在难分轻重。&&&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陈家洛是一个有着超强的自制力的男人。他面对感情,懂得用道德加以克制,因此当一些不合道德的想法闪现的时候,他马上警觉,并自我斥责。这是一种传统儒家的&君子慎独&的做法。而正是这,让陈家洛增添了不少痛苦。
  到了小说第十七回,陈家洛在迷城里听闻玛米儿为部族为牺牲爱情的故事后,渐渐地从个人的情欲挣扎中走出来,转而有了一种更大的胸怀。小说第十七回这样描写陈家洛的心理活动:
  &比起这位古代的姑娘来,我实是可耻极矣。我身系汉家光复大业的成败,心中所想的却只是一己的情欲爱恋。我不去筹划如何驱逐胡虏,还我河山,却在为爱姊姊还是爱妹妹而纠缠不清&&&
  后来到了第十八回,陈家洛的师傅袁士霄问陈家洛到底喜欢哪一个,陈家洛借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话语表达自己不再沉迷于儿女私情而为天下抗争的志向。从这时开始,陈家洛基本上已经从矛盾中走出来,而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了。正因如此,当乾隆以香香公主为条件时,陈家洛为天下苍生计,竟然答应了乾隆的无理要求。看似道德克制,实则已经走向了另一种极端的感情用事。
  陈家洛懂得通过道德自律约束自己的情感,但却使自己陷入巨大的矛盾和痛苦之中。他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但最终却断送了自己最心爱的女人的性命。他的每一件事都经得起道德之秤的检验,但每一件事都在现实世界一败涂地。这是因为陈家洛的道德感过于强烈,而自己身上的担子太重了!其实,这才是一个人最真实的生存状态。陈家洛与其说是英雄,是大侠,不如说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所做出的每一个抉择都只是一个小人物的选择。这个选择改变不了世界,也改变不了自己,一个人只得在命运的漩涡之中无力挣扎。而这种宿命感和悲剧意识通过陈家洛优柔延宕的性格缺陷得以发酵,从而暴露得淋漓尽致。
  陈家洛最终的结局是较为凄凉的。香香公主死了,反清的大业也化为泡影,爱情和事业全部颗粒无收。陈家洛一个人黯然回到了天山。有人根据《飞狐外传》的蛛丝马迹,说陈家洛最终和霍青桐结婚了。我也觉得大有可能。但是毕竟金庸没有明说。如果金庸明说了,这部小说的悲剧意识便会削弱很多。而陈家洛的悲剧,其实正是人们一种普遍的生存状态。
【精彩推荐】
? 分享到:
校园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似蜜蜂一样勤勤恳恳,早起为你提供早餐;他们像啄木鸟般驱逐害虫,培育的树木能在酷暑为你带
“手帐”这个词来源于日本,简单来说就是日程笔记本,它扮演着时间管理、工作管理等诸多角色。因为兼具实用性和满
华大在线版权所有 Copyright
CCNU Network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信息:鄂ICP备号请在APP上操作
打开万方数据APP,点击右上角"扫一扫",扫描二维码即可将您登录的个人账号与机构账号绑定,绑定后您可在APP上享有机构权限,如需更换机构账号,可到个人中心解绑。
检索详情页
{"words":"$head_words:苔丝+$head_words:悲剧+$head_words:根源","themeword":"$head_words","params":"$title:苔丝的悲剧时代的悲哀\\-\\-解读苔丝的悲剧根源"}
&&&苔丝的悲剧时代的悲哀--解读苔丝的悲剧根源
苔丝的悲剧时代的悲哀--解读苔丝的悲剧根源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确立了他19世纪末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的地位。作品塑造了一个纯洁善良,真诚勤劳的少女最终被其难以摆脱的人性弱点,无法选择的命运,资产阶级腐朽的伦理道德逼迫到走投无路,沦为杀人犯的悲剧女主人公形象。那么,苔丝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是命运悲剧?还是社会悲剧?
摘要: 《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末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确立了他19世纪末英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的地位。作品塑造了一个纯洁善良,真诚勤劳的少女最终被其难以摆脱的人性弱点,无法选择的命运,资产阶级腐朽的伦理道德逼迫到走投无路,沦为杀人犯的悲剧女主人公形象。那么,苔丝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是命运悲剧?还是社会悲剧?&&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您可以为文献添加知识标签,方便您在书案中进行分类、查找、关联
请输入添加的标签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
&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
实名学术社交
个性化订阅推荐
快速查看收藏过的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测试专业倾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