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学校里一般都教什么

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都教学员哪些内容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都教学员哪些内容嵩山少林武校招生百家号  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都教学员哪些内容  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都教学员哪些内容?随着武术的不断传承发展,人们对武术的越来越感兴趣,特别是爱好武术的青少年,自然而然社会上是武术培训机构也越来越多。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只专注做一件事情:“弘扬中华武学、传承少林文化、打造精品教育,培养文武全才”,在众多的武术培训机构中脱颖而出,名声鹊起,深受广大家长们和学员们的认可和好评。所以每年来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习武的学员是最多的。那么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都教学员哪些内容,哪些武术呢?  河南嵩山少林寺文学院是一所文武双修的大型文武教育机构,课程主要分为文化课程、武术课程以及佛学研究等三大类课程!  【一】少林寺武校文化课安排:  1、幼儿部:设立大、中、小班,开设语言、书法、美术、舞蹈等课程。  2、小学部:设立1-6年级,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音乐、绘画、书法、电脑。  3、中学部:设立初一至高三,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音乐、电脑(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为选学内容)等课程。  4、中专部:学制三年,开设计算机专业、特保专业、驾驶员培训、导游专业、影视演艺专业、佛学研究专业。  【二】少林寺武校武术课安排:  1、套路部:(包括自选套路和传统套路)分传统少林拳械和国家规定套路及武术基本功等,同时兼修散打。通过套路学习,可以提高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度、协调性、柔韧性、耐力、实战格斗等综合素质,是武术练习的主要形式。套路在08年北京奥运会被列为奥运会竞赛项目。  2、散打部:开设散打、擒拿、搏击、摔跤、硬气功及少林七十二绝艺等功法。  3、跆拳道:教授跆拳道礼仪、跆拳道腿法、实战组合、自卫术、关节锁固技(擒拿)、品势等。  4、武术表演及绝技:以学习少林传统套路和竞赛套路为主,兼学少林拳、刀、枪、剑、棍等十八般兵器及硬气功表演项目。  【三】佛学研究课程  针对当代青少年儿童厌学、不听话、叛逆等心理方面教育,让孩子学到正宗少林功夫的同时对孩子进行武德教育,教会孩子如何做人!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嵩山少林武校招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修武习文 强身健体 全面发展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少林寺武术学校的文化课与武术课都教什么【嵩山少林寺武校】
少林武术发源地、中国文武教育领先品牌——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文武学院欢迎您!报名电话:7
*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寺文武学院欢迎您!
·学纯正的少林拳法,练原汁原味的少林功夫,禅宗祖庭,武术发源地——少林寺
·以培养德才兼备、文武双全的优秀人才为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为己任……
崇德尚武 德才兼备
中国文武教育第一品牌
少林寺直属公办文武院校
少林寺武校热点资讯
温馨提示:我校招生办会对您所填资料严格保密,请放心填写。
时刻关注孩子在校吃住、练功、学习、生活等详情。
当前位置 > >
少林寺武术学校的文化课与武术课都教什么【嵩山少林寺武校】
时间: 12:04:06
编辑:http://www.shaolinxuexiao.org/
作者:嵩山少林寺武校招生办
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的文化课与武术课都教什么?很多家长以为少林寺武术学校是只教授武术的学校,其实少林寺武术学校是一所综合性学校,学校不仅教授武术课程,同时也有文化课程以及德智体美的教育。
虽然少林寺武术学校主要以武术教育为主,学校对学生的综合发展也很重视,高薪聘请国家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的资深老师担任学校的文化课程老师。
【少林寺武术学校文化课】
1、幼儿部:设立大、中、小班,开设语言、美术、书法、舞蹈等课程。
2、小学部:设立1-6年级,开设语文、书法、英语、思想品德、绘画、数学、音乐、电脑。
3、中学部:设立初一至高三,开设语文、音乐、数学、政治、英语、电脑(物理、化学、历史、地理为选学内容)等课程。
4、中专部:学制三年,开设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影视演艺专业、特保专业、计算机专业、导游专业、驾驶员培训、佛学研究等专业。
【少林寺武术学校武术课】
1、套路部:开设国家规定和自选竞赛套路(含各种器械)、少林寺各种传统拳法(含器械),兼学其他流派之精华(如太极、八卦、南拳、形意等)。
2、散打部:开设散打、摔跤、搏击、擒拿、硬气功及少林七十二绝艺等功法。
3、跆拳道:教授跆拳道礼仪、实战组合、跆拳道退法、自卫术、关节锁固技(擒拿)、品势等。
少林寺武术学校作国唯一由嵩山少林寺承办,国家审批扶持的武术培训基地,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视,在学生在练习武术的同时,学好文化课程。毕业以后就比普通院校毕业的学员有更多的升学、择业、就业机会。
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一直坚持秉承“以诚为本、以信为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未来发展为目的”的办学理念,使每一位学员都能学有所成,学以致用。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不断的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优秀综合型人才。
您还需要了解的内容
全国招生热线:7
咨询热线:
优惠政策:凡下岗职工、军烈属子女、教师子女、特困户家庭,凭有效证明可适当酌情减免其部分费用。同时我校中专部学生,可申请享受每年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
全国招生热线:
咨询热线:好的武术学校一年需要多少学费?嵩山少林寺收费标准
想了解好的武术学校一年需要多少学费?嵩山少林寺收费标准& 来小龙武院就知道。惜金莫教子,护短莫从师,好的教育是无价的。家长的态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读书是出路,练武也是出路!文武双全之人必有好出路。
青少年时期,学生的求知欲望高,好奇心强,喜欢争强好胜,不服输,但也容易出现训练过度,损伤身体的事情。武院老师建议你选择一个正规的武术学校进行训练,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和正确姿势。
少林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练拳习武,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以学习一定的攻防格斗技术,掌握防身自卫的知识和方法,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自卫能力。若长期坚持系统训练,还可以直接为国防、公安建设服务。
具体的嵩山少林寺学费是:
1、普通班全年11800元/年,包含吃住、两套校服、文化课本、洗浴、饮用纯净水、有空调、生活老师。全年11800元,适合年龄稍长的学员。
2、中托班全年是16800元/年, 包含吃住、两套校服、文化课本、洗浴、饮用纯净水、有空调、生活老师。
3、高级全托班19800元/年,包含吃住、两套校服、文化课本、洗浴、饮用纯净水、有空调、卫生间、生活老师、室内练功地毯。
4、影视班23800元/年,包含吃住、两套校服、文化课本、洗浴、饮用纯净水、有空调、生活老师。
5、幼儿特护班:套路专业,23800元/年,包含吃住、两套校服、文化课本、洗浴、饮用纯净水、有空调、生活老师。
6、气功绝技班:4600元/年,含住宿费,水电管理费,床上用品,两套校服。
少林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性。例如,散打的技术与实用技击术基本是一致的,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只是从现代体育的观念出发,好的武术学校一年需要多少学费?嵩山少林寺收费标准 竞赛中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严格规定了禁击部位和保护器具。
少林寺小龙武院(嵩山少林寺武术学校),创办于1980年,是全国创办*早的一所正宗武术专业院校,也是一所集文化教学、武术训练、影视人才培训、影视作品拍摄、艺术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武术院校。||||||||||||
武术学院武术教授名家
武术学院教授名家
一、名师名家
朱国祥——1952年进入华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前身)任教,教授科目为:中国拳术和重竞技,成为我院开展武术课程教学的第一人。
周士彬——1952年进入华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前身)任教,主要教授中国式摔跤、柔道和拳击等重竞技项目课程,有中国“南拳王”之美誉。1958年首任武水系系主任。
王菊蓉——1954年进入华东体育学院任教,在武术、射箭的课程建设方面著述颇丰,为武术专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张立德——1957年进入华东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前身)任教,主要教授拳击课程,素有“北拳王”之称。
蔡龙云——1960年进入上海体育学院任教,主要教授武术课程,在武术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成果显著;为武术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培锟教授,1942年生,福建福州人,教授,武术国际级裁判,中国武术九段,1996年中华武术百杰评选中被评为“十大名教授”之一。现为上海体育学院返聘教授、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总教练。
曾任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武术系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武术科学学会常委、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写组成员,全国武术高级教练员培训班指导组组长,全国武术挖掘整理组副组长。先后担任过上海体育学院武术队、散手队总教练,上海武术队总教练,培养出多名优秀教练员、运动员与硕士研究生。并多次应邀出访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意大利、菲律宾、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讲学,并担任韩国、印度尼西亚国家队教练。已出版的专著、合著有《地躺拳》、《中华散打术》、《福建地术》、《中国武术简明辞典》等数十部,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武术应走向世界体坛》、《论武术运动员的早期训练》、《对散打技击特色的探讨》等数篇。
研究方向:竞技武术训练理论与方法;传统武术技法。
邱丕相教授,1943年生,山东青岛人。上海市政协委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术九段,国际级裁判。现任上海体育学院中国武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体育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兼武术分会副主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兼传统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体育学院武术教材组长、全国武术教练员岗位培训指导组副组长。全国武术十大名教授之一。
发表论文50余篇,主编和编写书著教材近20部,并有日文、英文版专著在海外发行。
曾获“国家体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全国优秀教材特等奖”。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荣获全国体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国家体委先进工作者,1999年被评为全国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2004年荣获上海高校名师奖。
研究方向:武术文化、武术教育的研究。
虞定海教授1951年生,浙江镇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武术学院院长,现任上海体育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健身气功协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健身气功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八段、国家级武术裁判。
曾任上海中医药大学体育部主任、教授。1985年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86年获上海市体育先进个人、1995年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995年被国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并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章、200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科技先进工作者。
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十多项。主创“健身气功五禽戏”,获国家“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贡献奖”,并获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优秀项目一等奖。“健身五禽戏的编创研究和推广应用”获2006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和编写专著教材近10部, 出版发行了《常见病气功疗法》、《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健身气功五禽戏》等教学录像片;编创颈椎病、肩肘炎、腰腿痛等防治操挂图出版发行。
研究方向:武术、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方法。
戴国斌(1963-),男,江苏宝应人。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电影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武术文化与社会、武术动作与表演、人类学与民族传统体育”。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上海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硕士。历任上海体育学院党委(院长)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档案馆馆长,高教研究室主任等。现任武术学院院长、中国武术博物馆馆长,兼任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武术项目)秘书长、中国体育科学会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武术协会常委、中国武术协会科研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会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体育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2000年以来,参与10本教材的编写以及其中5本教材的统稿,主编“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第二版)》(2015年6月),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0年1月、2014年6月)。出版3本专著,发表80余篇论文,主持与参与十余项课题研究。其中,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研究。研究成果先后获“十五”期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等奖(2006年9月)、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奖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入围奖(2007年12月)、上海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2012年9月)、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四、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奖(2006年12月、2009年12月)。
研究方向:武术文化与社会,人类学与民族传统体育,武术动作与表演
张云崖,女,1967年生,教授,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副院长,曾任上海体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长期从事武术教学工作,具有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担任国家级精品课程《武术》及上海市重点建设课程《中国武术史》、《传统体育养生理论与功法》的主讲教师。研究方向以武术教育及传统体育养生与健康促进为主。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获得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市教委教学成果三等奖。主持参与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研究项目、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等各级各类研究课题10项。参与出版教材及著作8部。
曾赴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美国、韩国等国家进行武术及传统体育养生功法的技术推广、学术交流及裁判活动。
曾因参与国家体育总局课题“健身气功五禽戏”的创编工作,获“编创健身气功新功法贡献奖”。曾获得全国“推广健身气功先进个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优秀党务工作者”、院“先进教师”等表彰。
姜传银,1963年生,安徽省寿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技击教研室主任,武术散打国际A级裁判,中国体育科学协会武术分会委员。
曾带领上海体育学院散打队多次参加全国锦标赛、亚洲锦标赛、世界锦标赛、全运会等赛事,并获得数十枚金牌。撰写专著1部,参与编写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研究方向:竞技武术训练理论与方法。
刘静,女,安徽合肥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术一级裁判,舞狮舞龙国际级裁判,国家级体育社会指导员。现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会员,日本体育科学学会会员,上海市龙狮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协会健身指导专家。2003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年赴日本广岛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学术交流。曾多次参加全国武术和国际舞龙舞狮比赛裁判工作,并获“上海市优秀裁判员称号”。
曾主持和完成了12个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课题项目,2006年主持和完成的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长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GH-IGF-I轴的调节作用》获体育科学协会科学技术三等奖,2009年获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武术》主讲教师;主要研究论文20余篇,多次发表于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及《中国运动医学杂志》、《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等全国核心学术刊物;参与编写的专著及著作6部。论文入选2003第七届奥林匹克世界体育科学大会、2004年香港第二届国际学校体育科学大会、2004年意大利罗马第十届世界全民体育科学大会、2004年长野日本体育学会第55回大会参加墙报交流。2003年3月参加了在东京大学举办的大学体育养生学研究会第4回大会的大会报告;2009年和2011年2篇论文发表于美国运动医学年会。
主要研究方向:从事传统养生与健康促进方向的研究。
赵光圣,1963年生,安徽寿县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武术协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武术八段,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委员。现任上海体育学院副院长。
1987年至1997年担任上海体育学院武术散打队主教练,1998年、1999年出任国家武术散打队教练,并多次承担了全国武术散打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武术援外教练员培训班和国际武术散打教练员培训班的教学工作,为普及、推广和传播中华武术,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贡献。已有30余篇专业论文发表于《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上海体育学院学报》等核心刊物,多篇论文入选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和奥运会体育科学大会,2006—2008年主持国家体育总局武术散打奥运攻关课题。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8年获得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奖”,1999年获得中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2001年获得“上海市育才奖”。
研究方向:竞技武术训练理论与方法。
郭玉成(1974~),山西新绛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委员、中国武术协会青少年与学校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现任上海体育学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教学督导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武术传播、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武术训练监控。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1项,合作完成国家体育总局奥运攻关项目3项、学术论文50余篇,参编教育部《中国武术导论》等武术教材3部,著有《中国武术传播论》(复旦大学出版社)等学术专著2部,获省部级奖3项,入选省部级人才计划2项。
曾受邀在全国武术文化遗产会议、首届中国武术文化论坛作特邀报告。撰写论文入选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国际武术论文报告会专题报告;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专题报告;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专题报告;第一届、第二届世界传统武术节论文报告会专题报告、主报告;2000年奥运会科学大会、2012年奥运会科学大会墙报、邀请报告。
2008年,获上海市科教党委系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2009年,获国家体育总局“第29届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个人贡献奖”。同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著作奖(人文社会科学)。入选2009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2012年,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首批“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
朱东,男,汉族,1970年生,四川成都人,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术七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原为四川省武术队运动员,运动健将。曾培养了多名武英级运动员,多次率上海体院队获团体前三名,在2003年任缅甸国家队教练期间所指导的运动员获2枚世锦赛金牌,5枚东南亚运动会金牌。研究专长为武术的科学化训练,在国内重要核心期刊《体育科学》发表论文2篇,《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论文1篇,在国内一般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在“Archiveof BUDO” (SCI)杂志发表论文1篇,在“AdvanceMaterial Research” (EI&ISTP)全文发表会议论文1篇,在“Research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SCI)发表会议摘要1篇。
先后主持了上海市哲学社科、上海市体育局攻关课题、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课题4项,主要参与了上海市科委重大课题、2008年北京奥运攻关等课题5项。连续三届参加了奥运会科学会、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的专题和墙报交流,连续二届参加了全国体育运动会体育科学大会的专题和墙报交流。参加了亚运会科学大会专题交流、亚太体育科学大会专题交流、美国AAHPERD会议专题交流等国际国内会议。
主要研究领域:以定量化的研究手段研究武术动作技术的改进和机制,包括改善竞技武术动作和武术促进身体健康的机理机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里教不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