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人,怎样才算真正抛体运动需要掌握什么一套体式,能够达到自我练习

原标题:一个太极拳真练者的体会

修炼太极拳与学练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学书法,从描红印格开始,然后选择一本字帖,照样临摹,临到很像了,再换一本临练。一、二本字帖功法打下结实基础,然后才观摩各种流派的书法,吸取百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必强求像哪家字体了。学太极拳也是如此,开始练一种拳式,打下结实基础,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吸取各种流派的长处,融会到自己的拳里面去,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同一师傅的徒弟,十个有十个样,其道理也是如此。现今我练的太极拳架主要两种套路:一是以杨式架为形式,以松柔为主的拳架,主要培植内气(即内功)与内气流转,我称之为“内丹架。另一是以洪传陈式架为形式的,以练缠丝功法为主的套路,我称它为缠丝功架。除了练这两套拳架外,每天保持20分钟的站桩。

我无论站桩、练架最核心的秘密或所追求的目标即为:虚静、意气、聚放。

所谓,就是肢体均不用力,每一块肌肉都放松。只有真正虚了,也容易做到了,脑子及身体都做到了静,自然也能做到了。所以虚、静、松是个整体,不能孤立来看。这是培养内气的唯一途径。

所谓“,就是思维活动,太极练意不练力。所以无论站桩或练架,都是以指挥运动。肢体自己不能主动。是在指挥的被动。太极没有手,两脚空空走就是这个道理。

当你做到松了、虚了、静了,日子一久,身体里会产生一种感觉:松沉下去,到脚底,又从脚底升腾上来,直到百会穴,如同流水,如同气流,随着你的向而流转。这种感觉就是内气

是什么?是能量,身体里面由激发和诱导下产生的能量。在与人推手中,不是用肢体把人推倒,而是通过接触点把放出去,即把能量释放出去,对方会顷刻跌出。

就是把内气聚集起来,就是把内气释放出去。上面说过,内气是一种能量。那么如何培植、积聚呢?说得简单一个字

是太极拳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观念,也是最基本的,要练一辈子的功夫。你真正松得了,你的太极功夫也长进了,愈松得透彻,你的太极功夫愈好。否则外形动作如何好看漂亮,或学会多少套架子,实际上只是学会了一个空架子。犹如一个十分精美的汽车模型,外形十分逼真,但它里面是没有机器的。从太极拳来说,这机器就是内气。

许多时候,自以为自己身体已十分放松了,稍一遇外界刺激马上就僵了,这是因为实际上没松透的缘故。

要练好,首先要解决对松得认识问题。初学太极拳时老师要求放松,思想上总将信将疑,心想真能练出功夫来么?后来又受一种误导,运劲要松,发劲要紧的影响,结果,表面上看很松柔,实际上经不起检验,一与人搭手,就硬了。在长期实践中慢慢体验到练太极拳放松的重要,才肯下功夫去研究放松,追求放松。

要大松,全身松,每一块肌肉都要放松。如此强调松,其目的就是为了聚集内气。太极拳是一种重意不重力的拳种。练到一定程度,太极拳发人,不是靠肌肉的力量。而是把内气一瞬间发放出去,它的威力是很大的。这种内气其实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的获得首先靠身体的放松。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太极拳就是一种放松的功夫。

在未获得内气之前,练太极拳的常规法则也必须遵守和训练。

,就是中正。人的尾闾至百会是一根轴,轴不能歪斜。就像建筑工地上的起重机,塔身必须中正,固定不动,吊臂才能灵活吊货物。设想塔身歪斜、晃动能吊东西么?练拳时身子就是塔身,只有中正,手臂才能灵活有劲,否则不推就自倒了。又如一棵粗壮的杨柳,在狂风暴雨中,枝条摇摆飞舞,但它的主干因其根深扎泥土中而纹丝不动,枝干和柳条怎么舞动,都不会被吹倒。枝杆和柳条与主干力量是顺畅的,也不会被折断。但有枯枝和节疤的地方,因与主干传力不顺畅,就很容易被折断。打拳也是如此,如下盘中正,并与两臂劲力相通,就不会被推倒。如果身体某部分僵硬,如同柳树的枯枝和节疤,下盘的劲力就传递不过去,在推手时,这部分就成了被对方制服的部位。

丹田是人体重心之地,具体指哪个部位,虽然专家们说法不尽相同,大致是指肚脐及其背后命门以下一寸的区域。丹田并非指某一点,而是一个区域。

我对丹田的认识有个过程。开初十分强调气沉丹田,练拳尽量把气沉入丹田,但愈练愈僵,脚底也愈练愈浮。后来慢慢认识到,只要松了,虚了,丹田之气自然有了。道家讲道法自然,如果刻意追求,适得其反,自然而然产生的丹田之气才是真气。

对丹田的运用各家也有不同练法。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沈阳有两位武式太极大师:霍梦魁和阎志高。霍强调丹田功夫,他的架,每一动就转换,实足旋踝转膝,虚足不动,这种练法源于道家之“踵息,强调实足踵拧转。而阎志高讲究以丹田带实足脚跟和虚足脚尖同时捻转,被称为落地梅花。二者形式虽有不同,其实质都一样,通过松沉把丹田之气都落到脚底,升腾上来,经过各关节传递到手上,然后发放出去。

我练拳注重脚底,而不太关注腹部丹田。我认为只要做到全身松开,上松下沉,把劲沉到脚底,会自然产生一种往上升腾感觉。愈沉脚底升腾的感觉愈强,劲力就愈大。

我主张站桩。因站桩是学练身体放松和积累内气的重要手段。我站桩的姿势非常随意。任取拳架中一个式子,如提手上势,摆好架势后,全身放松,意气沉入脚底。任其上下升腾,每天20分钟左右。站后非常舒适,轻松。平时等汽车、排队购物,任意一站,自然放松,别人看不出我是在练功。所以随时随地都可以练习站桩。对内气的培植很有帮助。

当你内气产生后,如何应用,这就靠意念的引导。是指思维活动。在练架和推手中,内气听从意念指挥,要它到哪里就到哪里,这就是内气流转。在推手时顺着对方接触点运动方向,引向自身虚处,同时自身脚底的劲力(内气)返回对方身上,对方即会浮起。很重要一点,自身的接触点不能有力,不能用肢体动作,而靠内气的催动,而且实脚要能提得起来,这些都是在意念的指挥下完成。太极前辈说:太极没有手,两脚空空走,就是这个道理。

太极拳与其他拳种和运动最大的不同特点,就是有明确的哲学指导思想,即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理论。中国古人认为,天地之间,万物都存在着一个阴一个阳互相转化的关系。大至天与地,大地沉浊阴暗为阴,天空明亮轻浮为阳。小至人的一个小指头,都存在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关系。太极拳的架子和推手,无处不存在一阴一阳相互转换和变化关系。所谓开合、虚实、动静、卷放等等都是太极阴阳不同表现形态。由于太极流派不同,强调的侧重不同。如孙式太极强调开合,陈式强调卷放,其实质都是阴阳变化。所以我认为只要真正掌握阴阳即虚实变化规律,在实践中会体悟到适合自己的功法,才是行之有效的,前人的经验和理论,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功夫是上不了身的。

我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始学太极拳以来,深受太极拳带来的好处。在漫漫人生岁月中,常经受各种挫折与烦恼,每到此时,会找一静僻地方,打一下太极拳,心情就会平静下来,冷静地思考,比较妥善地处理问题。太极拳让你学会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生活方式。记得学练太极拳的初期,老师常说:你们现在年轻,不觉得什么,等你们过了五十岁,就会发现学练太极的人与不练太极的人,就是不一样了。一晃间40多年过去了,已过古稀之年了,同代人在一起,坚持练太极与不练者,体质和精神面貌有着明显的区别,实践证明坚持太极拳锻炼确实能让人精神充沛,永葆青春。

在我的人生道路中出现过几次不测风云1998年遇上了车祸,经抢救活下来,不久恢复了正常。20105月晚间,我又被一辆飞快的电瓶车从背后撞成脊椎骨折,其后果可能以后要坐轮椅了。当时考虑动手术,在脊椎上装钢架,以后还要拆,而且其效果医生说不能保证。所以我坚持不动手术,靠自然疗法,就是躺在床上做内功,自我调理,三个月后,我就起来了。不到半年,我能自由行走了,而且能打拳,与人推手了。现今一切正常,与青年人推手,也不感到有什么异样。太极拳给我生命注入巨大的活力。

太极拳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当你学会一个或几个套路,从健身方面来说是有益的,然而从学术角度来看,还只能说你在宝藏的门口。只有真正进入宝藏之门,才会发现里面有这么丰富、巨大的宝贝。然而这些宝贝又非轻而易得,必须经过艰辛的努力和探求。当今世界科学突飞猛进,而对人体自身却知之甚少。我们人的许多潜能还未得到充分发掘。就是太极拳,还有许多现象说不清楚。如:内气,上面说过是能量,但科学依据呢?各说各的,无有定论。正如中医的经络学。经络是什么?国内外那么多专家都在研究,但到今天还是没有正确定论。

最近国外掀起一股研究悬浮热,人可以离开地面漂浮在空中。许多科学家研究得出结论:假的,是魔术。也有科学家认为人体通过内部意念的激发,能形成一种高能量微波磁场,能和周围磁场形成互相排斥的力量,最终导致人体悬浮上升。悬浮列车也是利用磁场同性相斥的原理使列车凌空的,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呢?依此原理,太极拳的凌空劲发放是否有了科学依据。当然这是我的推测,但这为我们研究太极拳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太极拳这丰富的宝藏正等待我们去研究开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杨式太极精典流传、崔毅士名家亲授真传、崔仲三先生教学演示“图说杨式太极剑”正式与读者见面。独创的分解教学口令便于记忆,动作名称注音更便于国际推广。著名太极学者余功保先生做序,本书结构新颖、设计时尚,由人民体育出版社王新月主编。

求购者可电话咨询、並得到作者签名留念。

如何从台球菜鸟练成职业选手一篇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的文章

现在的我过了而立之年,也许是因为阅历的积累,或是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对斯诺克的认识比年轻时透彻了许多。现在也会有人甚至是老外从慕名而来,找我学习台球,但我不再愿意去教别人台球技术,我更愿意去让学员亲身去感受斯诺克的魅力,享受斯诺克的乐趣。至于“AK点是什么”、“发力是小臂还是手腕”这样的问题,作为斯诺克爱好者你并不需要急着去理解。

有人问我,斯诺克单杆过百是怎样练成的,我想这并不是我手把手就能教会的,现在我能告诉你们我的经历和所学。如果你正在苦恼怎样提高自己的水平,看下去,也许你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你能发现你曾忽视的地方,或者在不知不觉中你对斯诺克又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此文献给所有爱好台球的人们。首先我们从接触台球开始。

不知道你小时候有没有被父母揪着耳朵从各种游戏厅、台球厅里拽出来过,那会儿,应该说是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是禁止学生去“三室两厅”的。这里的“三室两厅”可不是户型,是指棋牌室、游戏室、台球室和舞厅、录像厅。

第一次为什么走进台球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经历,但想必多人起初是陪着朋友去的,从没兴趣到成为爱好,也是从试着打打开始。现在台球厅里的女生也多了起来,在台球桌前,女生的魅力不言而喻,只要姿势架起来往桌子上一趴,身材的完美曲线尽显无疑,台球绝对是女孩展示魅力的最佳运动,也是球房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说到自己,1997年我正在上初三,和现在的孩子不一样,我初三那会过的就是住校的生活。都说逃离了家就是自由的生活,当然如果不是这样,我与斯诺克也许就不会结缘了。那天是宿舍的哥们拉着我去了台球厅,我并不会玩台球,更别说能不能和别人打上几局了,不过小时候就是有无限的天真,我们几个人围着一张台子,你一杆我一杆的瞎打着,现在还记得当时同伴们的笑声。

在那之后,台球仿佛成了我寻找快乐的地方,初三毕业后的暑假,我没事就会去家附近的台球厅看别人打球,开始并不常摸杆去打,只是在旁边看看,球厅的老板是个台球爱好者,他自己也会研究一些打球的动作,由于我经常去,慢慢的便与老板熟悉了起来,老板是我第一个不算正规的老师,他告诉我说击球时大臂和球杆要在一条直线,于是我在家的时候也经常对着镜子摆摆看大臂是否正确。

其实,说是台球厅,那个时候的条件相当差,球杆的杆头都是大头的,球是石头做的,甚至有的球上还有坑,翘粉也是很少见的,要打低杆的时候就用杆头蹭下墙上的石灰,也会有一点翘粉的作用。想想要是以这个条件去打斯诺克,别说147了,估计连奥沙利文也要摔杆子了。

在90年代的中国,台球可谓是那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小卖部门口、车站前、菜市场里,只要是能摆得下的地方,总会出现几张露天的球台。这项“绅士运动”漂洋过海后来到这里,脱去了光鲜的礼服,却深深的扎到了民众中。那时斯诺克并不流行,电视上甚至还没有开始转播斯诺克赛事,大行其道的是只有15颗球的小球台,在这里,没人会规定必须穿服装,你甚至可以赤膊上阵,你也不必保持绅士风度,打球时手架的手里夹着根冒着烟的烟,或是拿着没吃完的羊肉串,如果你的眼睛够用,还可以对迎面走来的美女吹个口哨。

最开始,我们自然也是玩小台,在小台上一般的有两种玩法,一是按照顺序打进1号到15号,看谁得的分数多谁就赢。还有一种就是现在很流行的黑八打法,以8号球为线,1-7号为小号球,9-15号为大号球,谁先打完自己号的球以后再打进黑色8号球,最终能率先打进黑八的获胜。

我们一开始打球,只会想着多进几个或者打进一些难度很大的球就很开心,几个朋友在一起打球,嘻嘻哈哈的,一会取笑你打滑杆了,又或是白球掉袋了,对输赢是没概念,也分辨不出别人水平的好坏。只是想着今天自己进了几个球,或是谁打了个匪夷所思的走位,这些都是要拿出来炫耀的。虽然在旁人看来纯属瞎胡闹,但却不能否认每个打球的人都会有一段这样的经历。现在看着那些刚开始打球的小孩,半天才能打进一个球,却也乐在其中,不禁让我想起自己刚开始打球的样子。

练习台球,打的次数多了以后对球就会有记忆,哪些球是经常遇到而且好打进的,哪些是经常容易打薄或者厚的,通过总结和调整,能打进的球也就越来越多,兴趣也在一点一点提高。在这方面,谁对球用心了记住了,谁的进步就越快,善于思考的人更适合打台球。

对于刚开始打球的这个阶段(我把这个阶段称作台球的业余一级),对台球是没有多少认识和理解的,所以一开始只需要掌握一个基本的击球动作就可以,比如手架怎么放,后手怎么握杆等,如果身边有会打球的朋友,可以让他们指点一二,等打的次数多了,动作和出杆也就慢慢熟练了,前期最重要的是尽快能打进球。

有的人会想,如果一开始找个专业的教练把动作摆标准了,以后打球会不会事半功倍?我经常接到很多家长的电话,说孩子几岁了,完全不会打球,想从一开始就进行专业培养。其实这大可不必。一开始就找专业教练会让人觉得台球很枯燥,光摆动作就花了很长时间,完全没有了打球的乐趣,其实前期只要有个相对舒适的动作即可,不需要完全按照标准要求去做,以后有了兴趣再找时间改动作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前期享受台球的乐趣才最重要。

其实,丁俊晖在很小的时候也是因为有机会经常去球房,在没有专业人士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打了一段时间才表现出了超过常人的天赋,具备了一定基础后才决定去进行专业训练,他的动作也是在日后慢慢的改变调整才变成今天这样。所以在爱上斯诺克的道路上并没有说明书,你踏出第一步,尝试了,喜欢了,有了想去打的更好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开始。

第二章--超越我的对手

过了最开始接触台球的那个阶段,就会有人开始喜欢钻研一些东西了。比如有的人会想球到底是打哪才能进去?他们会想各种瞄点的方法,一直在瞄点的思路上钻研。有的人呢,看过各种杆法好玩,什么高杆、低杆、加塞,怎么炫怎么学,模仿高手的各种杆法并加以琢磨。

今天的网络已经让人们能够轻易的获取各种信息,网上的台球教程也是不少,于是在这个阶段,很多人会去潜心学习各种教程。不过在那个连彩色电视机都还没有普及的年代,是没有这样的条件的。在我印象里,我在这个阶段时,满脑子想的是怎么多进几个球,然后能多赢对手几盘了。

那时候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很少有人会高出一大节来,所以同学、朋友都是经常聚在一起打球。并不像现在的按小时计费,5毛钱一盘是那个年代的标准价,每个球台旁边的墙上都会挂着一块小黑板,用“正”字记录每张球台的盘数。

输的掏钱也是我们的老规矩,所以能否赢下一盘,对于当时口袋里并没有多少钢镚的我们显得至关重要。要是哪天输了谁几块钱,第二天就连上课的时候也在算计着,放学后怎么给他赢回来。不过常在一起玩耍的我们,也会趁着老板不注意的时候,把打进的球偷偷的掏出来,一盘打个一小时也是常有的事情。

要说“目标”、“偶像”,也是有的,我常去的那个球厅里,就有两个高手。一个是附近医科大学的学生,他来自邻市韶东,我们管他叫韶东仔。他有一个特点是喜欢用水洗完手以后把水擦在球杆上,那个时候我特别羡慕那些打一些球敢用杆法敢发力的人,他就是这样,出杆很果断,喜欢用杆法,低杆打的很好。在当时会打低杆的人都很少见,更别说像他这种杆法打的那么炫的人了,真是让旁人又羡慕又佩服。

另外一个来自邵阳,人长的很帅,却不爱说话,打球不温不火,却总能连续进一些球,有时我会因为打进一个难度很大的球而沾沾自喜,然后紧接着就会出现一个非常简单的低级失误,而他打每颗球都表现的很淡定,每次看到他都是在那里自己打自己的球,外边的世界在这个时刻完全与他无关,球厅里吵杂的环境,一旁一群人的大声说笑,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所以我们很少见他输球。

每次只要他俩来了,就会围着很多人看,欣赏着他们的进球和各种杆法,球厅是没有人敢像他们挑战,那纯属是自找苦吃,请他们打球而已。我当然也是围观群众的一员,站在人群中静静的看着他们的表演,连续的进攻下球,强力的低杆拉回,会让你觉得他们的球杆上像是被施了魔法,我甚至会盯着他们的球杆看一会儿,想着这真的与我用的球杆有什么不同吗?我并不敢冒然上前与他们交谈,更别说和他们打上一局了,韶东仔和邵阳哥在我眼里是一个标杆的存在,能赢的了他们俩,也成为了当时一个遥不可以及的目标。

就这样,我升至了高中。高中的每天中午都会有两个半小时的午休时间,我就趁着这段时间在另一个离学校近的球厅自己练球。老板人很好,看我如此痴迷,从来没有问过我要台费,就这样练了一年。

到了高二,我突然发现身边的同学都打不过我了,渐渐的他们也不愿意和我打了。于是我只能回到之前的球厅,找一些水平更高的人一起打,然后再回学校附近自己练球。那时我开始能感觉到心里的变化,当对手咣咣打进几个球领先我以后,我就慌了,开始畏首畏尾的,什么球都打不进去了。当然也有反过来我打的好的时候,看到对手也开始紧张起来我就心里有底了。

那一年我的进步非常快,他们都看到了我的进步,从初学者转变成了一个在别人眼里打的还不错的少年。我时常会想起韶东仔和邵阳哥,想去和他们打一盘,但我始终不能确定自己的实力是否能与他们一战,每次想到这,都有一种打游戏时要去挑战最终BOSS的感觉,不由得就会有一种紧张与兴奋。

机会来的很突然,终于,我与他们两人同台进行了一次较量,这个我之前一直憧憬的场景变为了现实,我的余光里能感觉到四周聚满了人,人们在议论着我们的每一次精彩击球,我的手心充满了汗水,每一杆进球都让我兴奋不已。有时旁边的人也会影响我,他们看着我打的不好的时候,我会分心,就会想他们是不是觉得我水平很差,我就更打不好了。有时打进几个漂亮的球让旁人看到了,顿时心里美滋滋的,就越打越好,而且看的人越多就越有表演欲。至于最后谁赢了,现在我已经记不清了,但那时我确是能与自己的目标一较高下了,高中一年的埋头苦练让我进步了太多。

在这个阶段里(我把它称之为“业余二级”),会对台球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比如我清楚了哪些球我能打进,哪些并不容易,而且也知道了当自己打的越好的时候,对手就会更容易犯错。这时所有的注意力都是在进球上,只是因为打的多了就知道了哪些球能进哪些球不能进,关于瞄点方法是完全不懂的。

其实在这个阶段,并不在于要找到什么瞄点的方法,或者别的技巧,大量的练习会让你产生进球的记忆,这才是最有效的,要学会自己创新并灵活运用,并且你要懂得如何把你的能力在对抗中发挥出来。在对抗中激发你自身最大的潜能,懂得赢球的技巧和战术,台球并不仅仅是只把球打进的运动,是要看在什么情况下打进以及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赢下对手,这才是台球的根本。打进一个无关紧要的难度球和打进一个简单的关键制胜球对心里的帮助是完全不同的,这才是竞技体育最大的魅力。

现在,作为教练在俱乐部里经常看到学员们用并不熟练的动作击球,虽然很少进球,但也打的不亦乐乎,有时还非要跟对方分出个高低强弱。其实大部分人的台球历程里都会有这样一个阶段,几个水平差不多的伙伴们一起打球,虽然打的并不好,但却能纵情的享受台球带给每个人的欢乐,脑子里只想着怎么把球打进,赢下对手,别无杂念, 这也许是台球里最快乐也是进步最快的一段时期。

第三章--控制白球的魔力

我开始深入去钻研台球是过了第二个阶段,在这之前我基本都是在享受打球的乐趣,只有进球和赢球。

第一次看到斯诺克是通过中央电视台播了一档节目叫做《台球城》,电视机上,两位衣着绅士、水平极高的人经常一上手就把台面密密麻麻的球全部打光了。那时我就幻想,什么时候我也能穿上衬衣马甲、系上领结,在电视上像他们那样打那么好。但是那会是没钱去打斯诺克的,而且水平也很菜,基本是单个进球都很困难的阶段。不过从那时起这便成了我的一个梦想,斯诺克从此进入了我的人生。

高二的时候,我天天去练球的球房添置了一张斯诺克球台,这也让我欣喜若狂,我连忙拿起球杆在宽大又略显霸气的斯诺克球台上打了起来,但它却立马让我认识到,在这么大的球台上想进一个球有多么的困难。不过我也认识到自己对斯诺克的喜爱,它的那份宁静优雅是你在小台上无法找寻的。可无奈的是,我当时还是个学生,囊肿羞涩,也只能在攒够了钱后偶尔打打斯诺克。

自从球厅里多了斯诺克的球台,我发现高手也变得越来越多。高手可以再斯诺克上连续打下十几个球,但我却最多连续进两三个,并且很多也都是低分球,一面对黑球心里就犯怵。细心观察打斯诺克的高手们,我发现想连续下球的首要条件,就是在你打下一颗球后让白球停在最合适的位置,差一点都不行,这也是我之前打小台时没有特别去在意的,后来我渐渐明白这就是控制白球的奥秘。我开始羡慕他们能够连续的得分,随意的控制白球的走位,怎样才能让白球最终停在想要的位置,也是让我苦苦不得解。

或许是种机缘,正在我不断思索如何破解白球走位的难题时,我在同桌的物理奥赛题上看到了一道关于两球相撞的动量分析题。以何种角度的碰撞,会使两颗球改变多少各自的前进方向和速度,这是物理学中要解释的问题,但恰恰是我最需要的知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跑去球厅,去试验所学到的物理原理的可行性,结果恰如物理题中所讲的惊奇,慢慢的我便理解了进球点的原理以及白球撞击目标球后的分离角是什么,我开始体会到了控制白球的乐趣。

练习的时候,我把球摆成了一排,然后按照顺序击打,在我每次击球之前都会设想一下白球要停的位置,起初十次里有一次是和我预想的一样,成功率很低。那时我遇到过一个角度偏大的球(30到45度角),要用力量很轻的低杆才能控制住白球,我练了很多天始终掌握不好,要么力量大了白球跑远了,要么力量轻了低杆变成了推杆的效果,这种小力低杆始终不知道是怎样出杆的,练习了半个多月,也没法控制的很好。

有时一颗球我能练两个小时,今天感觉不错了,我就多练会,下午的课就不去了,可到了第二天又不会了,又得重新找感觉。我会为了一个角度的球反复练习很久,今天不行就明天,明天不行就后天,每天脑子里就一直想着这个角度,总之一定要把它练会才满意。

但是加塞没练多久就明白了,我知道加塞肯定不是正常的瞄点,一开始我就试着打,打歪了以后我就往相反的方向打,慢慢就明白了顺塞要往薄了瞄,反塞要往厚了瞄,至于瞄多少并不用在意,就凭感觉差不多能进了就出杆。顺塞进球的成功率还挺高,出杆也顺畅点,但反塞总是打不进去,很容易打薄,出杆也别扭,后来我就很少用反塞打球,也不去管它了。至于加塞以后白球会怎么走以及撞库后有什么变化,我理解的也快,就跟左右手一样,右塞就往右,左塞就往左(低杆是相反的,这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低杆加塞根本打不出来)。

有的杆法当我练会以后,我就会换个角度试试,看同样的杆法不同的角度白球是怎么走的,其实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会了一种杆法就等于会了好几种线路,慢慢的就掌握了很多杆法和线路,也能看懂电视里那些高手用的杆法和线路了,有时还能猜到他们下一杆会怎么打。而且对于进球也有了新的理解,有时只要杆法和力度配合好了球就能进,不用刻意去瞄点了。

练习控制白球这个过程是非常煎熬的,但随着我预想的白球线路和实际的相差越来越少,我会的杆法和线路越来越多,我体会到了比打进球更有乐趣的地方,那就是白球的控制,这让我更加的喜欢上了台球,对台球的认识又更深刻了一些。

在平时的对抗中,现在身边的朋友更是没有人能打的过我了,他们便也不再爱和我打球,当时我在学校里也算小有名气的台球高手,如果那节课我没来,老师不用想便知道我准时逃课去打球了。

对于斯诺克,单杆得分是检验一个人水平高低的最直观的方法,我们那里,那会儿单杆能打60分以上的绝对是市里顶尖的高手了。从一开始根本摸不着黑球,到现在慢慢的偶尔也有打过20多分的时候,第一次超过20分也把我高兴了好些天。一旁在打斯诺克的高手,看到我也会投来诧异的目光,我听到他们小声议论着,心里也是偷偷的在乐,他们会说我年纪轻轻就有这样的水准,过两年一定是咱们这的顶尖人物。就这样我开始接触了斯诺克,并且深深的迷恋上了这项运动。

记得1999年的国庆节,正值国庆五十周年庆典大阅兵,而我却一个人在斯诺克的台子上练球,无意中我竟打出了一杆单杆56分,这是我第一次打出那么高的分数,也让旁人惊讶了一番,球厅的老板也觉得自己球厅锻炼出来了一位小高手,逢人就说我们那有个学生单杆能打56分,满是自豪。可惜到了高三所有人都在认真准备高考,我也不例外,于是打球的时间就变得很少了,我很少会再出现在球厅里,当时我有个志向,高考要考就要考到北京去,在北京必定是高手云集的地方。怀揣着这个志向,在书本堆里我度过了高中的最后一年时光。

这个阶段通常是业余爱好者的一个分水岭(我把它称作“业余三级”),有的人由于打球时间不多,并且一直停留在只想打进球的阶段,所以水平一直停滞不前,时间长了对台球的兴趣也就淡了。相反有的人在这个阶段如果找到了新的兴趣点,不断钻研和练习,水平不但能继续提高,对台球也会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甚至达到痴迷的状态。

现在会遇到这样一些学员,在刚开始练习走位的时候由于严重影响了准度,很快就放弃了走位练习。还有一种是教会她一种杆法,她就真的只会这一种杆法,稍微变换点角度就不会了。他们会跟我说,我连球都打不进去,还怎么去考虑走位?其实这就是一个认知问题。

有的人觉得水平高的人就是准度好而且稳定,而我却认为是因为他们白球控制的好,总是在打简单球所以他们的失误少,能够不断连续进球,才显得他们厉害。台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控制,不仅要控制目标球进袋,也要控制住白球的位置,这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只是片面的去研究怎样进球而忽略白球的控制,你永远都得不到最根本的解决问题的答案。而且我确信,白球控制好的人,准度是会跟着提高的。在练习控制白球走位的过程中,你会深刻的理解击球点、击球角度、两球撞击的分离角等很多物理知识,自然对准度的控制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在练习控制白球的过程中,开始你一定会感觉自己的准度会有下降,甚至会打不进一颗你觉得很简单的球,但你需要做的是坚持下来,去感受控制白球手法。要靠自己去理解白球运行的原理,想在其他人的口中得到最正确的答案是不可行的,只有靠自己练习和总结,掌握控制白球的魔力,无疑是你球技质的飞跃。

在打台球的头三个阶段,应该是最单纯最不应该有杂念的时期,不要在这个阶段去研究太多技术上的知识,有些东西在你水平没到的时候想多了只会是负担,会让人走弯路。很多人停留在这个阶段没有进步的原因,一是在对抗当中没有找到取胜的方法,竞技能力没有提高;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错误的地方以致走了很多弯路。

在方向正确的前提下,从初次打球到实现一杆清台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当然是要在有充分的打球时间条件下)。希望通过我的文章能让你有所启发,找到打台球的正确方向,少走弯路。如果你能顺利度过第三阶段,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超越了一多半人的水平,达到了业余中级的水准。而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考验,如何实现在斯诺克上单杆过百?

一直走到这之前,我一直对我的台球水平是充满信心的,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高手我也不怕,要准度我也有,要杆法线路我也会,所以我觉得我是能赢任何人的,那时就觉得只欠缺一个舞台来表现自己。

在2001年,考上大学的第二个学期,我的一个朋友告诉我北京某俱乐部要举办一个冠军3000元的比赛,我当时就想机会来了,我可以好好证明一下自己了,于是充满信心的就报名参加了。去比赛的那一天,我在赛场上看到了一张面孔,仿佛是在电视里看到过的一个全国冠军张凯,当时就想这样的人也来参加比赛了吗?我当时就蒙了,就在我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我的对手很快就一杆清台,在比赛里我一盘也没赢就输掉了。

输完比赛以后我没有离开赛场,而是在现场看了很久的比赛,我曾以为很难攻破的难度球,在那些选手眼里总是轻而易举的就做到了。各种远台发力打进并且精确控制白球,各种反塞打进走位,还有贴库球根本没有障碍,很轻松的就打进去了。

看着他们强有力的冲球,一盘盘精彩的一杆清台,这我才意识到我原来有多么的不堪,跟这些人比起来,我简直是菜鸟中的菜鸟,我还自以为自己无敌了呢,这就是我第一次参加比赛的情形,一次台球路上重大的转折,真正见识到了职业高手的厉害,懂得了人外有人的道理。

那个时候我经常浏览各个台球网站和论坛,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球友,我们每个周末都聚在一起打球,一起聚餐,一起K歌。这种聚会式的打球也是我们这些学生最喜欢的,每个人交十块二十块的就能打好几个小时,有时甚至是通宵,还能结识到很多的球友在一起切磋提高,并且在那个俱乐部里有个职业高手驻场--马志宇。

每次去都能欣赏到他高超的球技,我看着他打贴库球一打一个准,而且一杆清台对他来说简直轻而易举,他好像从来不会出现简单失误,而且我是第一次亲眼见到他打了单杆过百,我真不敢相信这样的人居然就在我眼前,我以为只有在电视上才会有,当时在我眼里他就是世界级的高手,我就觉得他和奥沙利文的差距就仅仅是他没有去打比赛而已。

那个时候周末有比赛我有时间也会去参加,不过基本都是一轮游,然后欣赏着那些高手的表演。虽然没有怎么赢过比赛,但我打球的热情却一直没减,只要有时间就会去现场看那些高手打球,那个时候见到了很多的高手,当时小台里打的最好的三个人是李明文,马志宇,凌一。马志宇打球华丽流畅,攻击力超强,具有观赏性,所以喜欢他的球迷很多。凌一打球简单实用,球风稳健,赢球效率极高。记得有一场比赛的决赛是马志宇对凌一,他们两人谁先开球谁就是一杆清台,让所有在场的球迷看的热血沸腾,他们俩也被业界寄予厚望。

还有李明文,当时马志宇成名早,李明文为了提高球技一直追着马志宇打球,不管是斯诺克还是小台,我虽然没有现场看过他们俩打,可是一想到那种场景都觉得紧张刺激,李明文的进步非常迅速,他打球善于思考,处理球合理巧妙让人意想不到,心理素质极佳,渐渐的在他们三人中处于优势。而且在一次斯诺克的比赛中,我在现场见到他连续战胜了庞卫国、蔡剑忠,在我眼里他就是国内打的最好的了。

2002年前后也出现了一些新人,以刘海涛王晓倩为代表的新生代,球风相当生猛,准度惊人,在比赛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个时候他们俩还参加斯诺克全国赛,在广东比赛时就是靠开放式的进攻把南方斯诺克防守派打法彻底震惊了。当时在南方出现了一个15岁的斯诺克神童,据说在全国已经没有人是他的对手,他的名字就叫做丁-俊-晖!

到了这个阶段,我觉得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见识到了一些职业高手,从而对自己水平有了一个更客观的认识,明白了台球并非是像我之前想像的那样,只是简单的把球打进和走到位就能无敌了。这对我能清晰的自我定位是很有帮助的,我明白了在台球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有可能这辈子也到不了那样的高度。

精确的控制白球,全盘球势的布局,合理的选择,以及永不失误的准度,这些都是我之前连想都没有去想过的东西,而这里的每一样我都不知道是如何才能做到,我觉得我的台球水平可能就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了,因为我根本就不知道要从何做起,我有太多不足,跟职业高手比起来没有一点可取之处。

在这个阶段是非常难受的,在之前的几个阶段里,就只是在自己的圈子里打自己的球,别人打的好坏根本不会去比较,无非也就是跟身边几个水平差不多的人争个输赢而已,那是一段非常开心并且自我的阶段。而到了这个阶段,你会越来越清楚的意识到与高手的差距会有多大,你不明白那些高手是怎样做到的,他们就像掌握了台球秘籍,总是那么准而且永远不会失误。

于是你会不由自主的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且开始研究和模仿他们,学习他们的动作,出杆,发力等等,而不管你怎么去模仿,你的水平始终没有提高,甚至会打的不如以前,你会越打越痛苦,越来越难以从台球中找到乐趣,可怕的是这段过程你不知道还要熬多久,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宫,不管怎么打球都被堵住了停止不前,迷失了再也出不来了。

能度过这个阶段的业余爱好者非常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一般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台球中来,要想度过这个阶段,必须要经历一段长期系统的练习才有可能。

第五章--潜心练球的历程

在第四个阶段里,我的球技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只是见到的高手多了,明白了我的水平不过如此而已,跟高手比起来差距还太大,也知道要达到他们那样的水平是不可能的,要有他们的一半也就知足了。后来我找到了马志宇学球,开始进行专门的练球,我用一个暑假的时间专门住在俱乐部里,每天练8个小时的球。

那个俱乐部的生意很好,每天下午2点以后就满台,我们就没有地方练球了,于是我就改成夜里练,每天把时差倒过来,白天睡觉夜里练球,刚开始练球的时候,我听了教练的把动作改了,每天对着镜子摆动作,基本没怎么打球,后来动作改了半个月才开始打直球,练蛇彩,教练说了我基本功不行,杆法走位不行,思路不行,总之没有一样是行的。

俱乐部里当时还有几个学徒,他们经常在一起玩,而我总是自己在一张球台上练,很少和别人打球,一练就是一宿。我心里想着,既然花钱学了就要好好练,平时打球不舍得花钱,这次交了那么多的学费还不打够本了,不就浪费了么。于是我一直坚持着这样练了下去,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我在对抗当中打了一杆单杆70分,这也算是对我这一个月来练球的回报吧。

从这个时候起,我开始憧憬着什么时候能打一杆过百呢?那样我的台球也算是略有所成了,于是单杆过百就成了我练球的唯一目标。

我有一些经常在一起打球的朋友,水平一直差不多,他们打球是为了玩,平时自己不会单独练球,我呢还专门找了职业高手(徐鑫健和宋伟飞)在他们那每天练4、5个小时的球,就这样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我的水平并没有提高,我跟朋友打还是不相上下,他们就取笑我说这半年多都练什么了,怎么一点进步没有,我也纳闷了,怎么成天练球也没见有一点进步呢?是我没有天分,不适合打球吗?我开始怀疑我自己的能力了。

在那段时间里,我也经常去参加比赛,一般能赢一到两轮,再往后基本就没戏了。总是对自己的信心不够,遇到稍微厉害点的就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失误连连。总觉得自己是遇到一个坎了,而这个坎可能永远也跨不过去,我觉得我的水平可能就到头了,想再往上提高很难了,过百可能没机会了。

我曾经在过百这个问题上困扰了很久,哪怕我已经打过很多次的70+,但始终没有过百。我也一直在找原因,今天觉得站位不对了就琢磨站位,明天觉得握杆不对了就研究握杆,还有研究该如何发力,我的低杆很差,稍微远点就拉不回来。今天学奥沙利文的动作,明天又想尝试亨得利的动作,而且每次一变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感觉,会让我瞬间打的很好,这让我很兴奋的以为找到了台球秘籍,可没过几天,这种感觉就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水平又回到了之前那样,所以又开始改,就这样那段时间一直在重复这个过程。

就这样一直改来改去,唯一没变的就是我还是没有过百,到了最后我觉得我是不是真的不适合打台球这条路。

通过这段将近一年多时间的练球,我发现我的行为和态度在发生转变,动作上不再像个毛毛躁躁的菜鸟,让人一看就有很多毛病,而是在一招一式上变的专业起来,态度上也开始明白要认真对待每一杆的击打,整个人的节奏和行为都在变得专业,虽然球技上并没有实质上的突破,可是让旁人一看,却也有个高手的模样了。

渐渐的我仿佛找到了那扇门,而在这之前我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在瞎打乱撞,一直只是在门外转悠找不到方向,推开那扇门,我就能找到职业台球道路的起点,这时我才觉得我在这条路上,才刚刚起步而已。想把球打好,首先必须得有个好的态度,对每一次的击球和选择都要认真严谨,这是我一个非常大的观念上的转变。

过了这个阶段的人可以说是让很多人都羡慕的业余高手了,成为这样的高手要说是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所有到了这个阶段的人,必然都会有一段不分昼夜,潜心钻研,刻苦练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成为高手的唯一秘籍。

这个过程你付出的越多,你以后的收获就越多,说明你能到的水平就越高,不要怀疑你现在的付出是否有意义,是否能有回报,在台球的世界里,任何真心的付出都一定会有回报的,有的人可能已经花了很长的时间在刻苦练习,却丝毫不见提高,有的只是时候未到,还没练到那个份上,有的或者是急于求成总想找捷径,把精力花在了错误的地方以致绕了弯路耽误了时间。

在练球的阶段里,必须要固定一种方式方法坚持打下去,哪怕明知是不完美的,如果总是在改变,那永远都只是在原地打转,而不能往前走。

在这也奉劝一些初学者,不要试图从他们身上找到任何窍门,因为他们任何的方法都是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得来的,没有人可以直接拿过来就能管用的。

第六章--找到自我,实现单杆过百

后来我到了需要上班找工作的年龄,对于走职业台球的梦想,我想以我的年龄和台球资质,恐怕不现实了,我得承认我不是个有台球天赋的人。所以思前想后我最终放弃了专业练球的道路,找了一个跟台球无关的工作。

那时我每天定时定点的上下班,有时会趁着晚上的时间去打打球,只是不再执着于能不能打好和过不过百了,也不再纠结怎样打才是对的,怎么舒服怎么来,毕竟打球的时间有限,心里一直放不下对台球的感情,所以我很珍惜每次打球的时间,我会让自己更投入更认真,提高打球的效率,不再去想那些跟球无关的技术问题了。

这样的打球状态让我的心一下放开了,轻松了,对台球那种久违的乐趣也慢慢找回了。加上我之前练了一年多的时间,基本功还在,很多时候我反而能打的更好了。也就是在上班以后的第三个月,2003年的某一天,我打出了第一杆过百,105分,就在我什么都没有去想的时候,居然莫名奇妙的实现了过百的梦想。

我一直以为过百应该是在找到了某种不会失误的秘籍后,或者是动作出杆上没有任何瑕疵才能完成的,所以之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在研究这些东西,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自我怀疑的意识,这些技术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所以不管我尝试用哪种方式打球,我都无法确定这是否正确,每当出现失误的时候,我就会开始怀疑自己,也许这个方法不对,这种不自信没有自我的心态最终导致我的球技无法突破瓶颈。

所以我的第一次过百,仅仅就是因为我当时什么都没在意,只想着进球和把白球走到我想要的位置,就像我最开始打球的那样,简单而投入,仅此而已。我需要做的是强大自己的内心,不要让它有任何动摇和疑惑,我就是我,哪怕明知道有不足,那又能说明什么?哪个人打球能没有不足?没有人是完美的,台球里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技术,什么是对?真正对的在于自己的内心,在于肯定自我。我只需要了解自己,找到自我,把我的特点发挥到极致就足够了。

之后我参加了一个小台比赛,北京的高手几乎都来参加了,小台有李明文、马志宇、石鑫,斯诺克有蔡剑忠、徐鑫健、宋伟飞等等,大概有100人左右。最后我一路过关斩将,连续赢下了几大高手进入了半决赛,我当时的心态就是高手也是普通人,也会有出现失误的时候,我只要抓住他们的失误就能赢。

带着这种自信在半决赛面对李明文,我丝毫不怵。可结果是我一点赢的机会都没有,很快2:6就败阵下来,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他处理局面以及控制白球的水平远远高出了其他人。同样是一杆清台,有的人是按部就班的打完,我觉得我打好了也能做到,而有的人,每一杆处理的相当巧妙合理,是我连想都想不到的,我想这就是真正的高手与别人的不同,他们的每一杆都是有内容有深度的,是对每一杆的处理花了很多心思去思考的。

单杆过百,就意味着最少要连续打进26颗球,在这期间你要很好的控制住白球,也要做到准度上不能有半点失误,同时还要克制住内心的紧张和波动,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也是所有打斯诺克业余爱好者的梦想。

很多业余爱好者都在说,打了这么多年的斯诺克就希望能过一次百,那就知足了。也就是因为这一个目标,多少人彻夜不眠的打球,眼看着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近,却总是实现不了。经常在单杆6、70分以后就会出现各种懊恼的简单失误,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技术不过关,还是心态不够好?

斯诺克就是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过程,当你经历过一切,付出了所有,最后再把所有杂念都抛开,回到你最初打球的状态,也许过百就离你不远了。在我看来,过百仅仅就是因为不管怎样我都坚持下来了,我始终都没有放弃过台球,到了该发生的时候它自然就发生了。

不要刻意去改变自己,只要你能打70分了,就说明你有些东西就是对的,你需要坚信自我,树立自己的风格,并真正了解自己。如果你能善于分析每次失误时的原因,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并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了如指掌,然后加以针对性的练习,你就会一直进步。同样是打70分,有的人是依靠准度,那就需要加强走位的练习。而有的人白球控制的不错,那就需要控制好节奏,越到后来越要控制好自己心理的波动,要清楚自己到什么程度时会开始失控,要懂得在这个时候调整自己,让自己专注起来,当然这些东西要做到让它顺其自然的发生,才会有效果。

最后我想说,到了这个阶段的人,想提高是非常困难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毛病,也不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改变和模仿就能提高的,这是需要你花上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才有可能改变,可真当你改掉了这一点点的问题,可能就是质的飞跃。(作者:王桁)

后弯体式可以让自己的身材塑造的更好,拥有了好气质对于一个女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气质无论是你穿什么样子的衣服都好看,什么举止在别人眼里都会称为有礼,想成为这样的女人吗?那就跟着小伴一起开始今天的锻炼。

都说瑜伽难,但是小伴却很喜欢挑战,相信有很多跟我一样的人都喜欢挑战一些事情,它的成功可以给自己很大的鼓励,觉得自己是成功的。

考验手臂力量的时候到了,提前做好热身运动哈,防止真正开始的时候手臂会因为没有力量而失去平衡。手臂弯曲支撑在腹部两边的位置,两条腿伸向体侧并且一条腿弯曲搭在手臂上面,找到支撑点这样才能让身体更加稳定,不晃动。

气质可以改变给别人的第一印象,这一点应该很多人都知道,走路姿势可以让一个人看起来有气质或者是颓废,这都是气质的功劳。

整个身体的姿势就像是英文大写字母A,所以朋友们一定要掌握好两条腿分开的距离,达到瘦腿的目的。单侧的手臂与腿都伸直,支撑在地面上注意千万不要有任何的弯曲趋势,另一侧的身体朝向空中伸直,让手臂抓住空中的脚掌。

想要有好气质并不困难,但是能否承受住强大的压力就要看个人了,调整到适合自己的瑜伽强度,再加以练习,相信不久的将来,大家的气质一定有进步。

倒立需要注意的问题有两点,一个是倒立时候手臂一定要很有力量,另一个问题是身体平衡需要很好的掌握住。手臂伸直贴在两个耳朵旁边,支撑在地面上,腰部挺直两侧身体紧绷住,两条腿在空中紧绷住,并在一起最好能够不晃动。

不光是平时再瑜伽的时候,大家也一定要举止优雅,这才是一个女孩子应该走的气质,后弯体式的优雅程度不用小伴说,大家应该都亲眼看到了。

动作非常简单,之前我已经给大家推荐过很多回了,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掌握住身体的技巧,没懂的赶快再来学习一次吧。这也是后弯重要的动作之一。坐在地面上,两条腿分开同时弯曲并且重合在一起,上半身向后弯曲,两个手臂伸出去抓住靠近头部的脚掌部分。

别总说气质没有用,现在有多少女生选择正骨的方法纠正自己的走路姿势,站立坐姿都需要调整,与其到了那种地步不如今天学习瑜伽免得受苦。

一字马绝对是瑜伽中的经典体式了,很多新手都必须学习这个动作,他可以有效的改变屁股大形状不好的毛病。两条腿前后分开呈直线型,一定要贴在地面上千万不要弯曲,上半身保持挺直的状态,然后两个手臂放在身体的两边支撑平衡。

让自己变美的方法有太多种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过程的艰苦,只有自己尝试了才知道,瑜伽是条捷径,希望大家能够好好的参考一下。

很多人都说骆驼式会膝盖很疼不喜欢这个体式,这是因为大家没有掌握住方法,只要身体向后弯曲分散注意力,效果很好的。两腿分开一点距离,跪在地面上,身体向后用力分散膝盖的压力,上半身弯曲两个手臂紧紧的抓住下面的脚踝骨。

通过后弯体式锻炼出来的腹部,要比其他的运动练出的腹部肌肉更紧致,线条也更加完美,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选择瑜伽后弯来锻炼身体。

想要坚持住瑜伽最好的方式就是寻找到其中的乐趣,把自己投入到瑜伽之中,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够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瑜伽里面。

今天的后弯矫正气质的动作已经讲解完了,不知道你们学习的怎么样了,瑜伽里面还有很多其他的体式,关注一下小伴,还有很多瑜伽方式在等着大家呢?

今日话题:优雅的后弯体式,你们一定要学会。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抛体运动需要掌握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