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帅陶瓷的第一专宠情与谁共,有没有百度云?谢谢

& 帝帅的第一专宠:情与谁共
&&“打算拿什么报恩?” “你…你别这样!” 她心底颤颤,他却霸道拽她入怀,蛊惑魔魅般坏笑:“我偏要,我就想对你强取豪夺!”
&&当顽固小丫头遭遇执着报恩的霸道强势黑道帝王,到底,她该情归何处?
&&◆【他,她】◆
&&她宁静的生活被他霸道的打破,波澜四起。
&&他目空一切的眼里,只放得进她,誓要以身相许。
&&★☆姻缘我掌握,注定你在劫难逃,这就是命☆★
&&关键词:一对一 宠文 黑道霸爱 情有独钟 有甜有虐
&&“先生,有人请少奶奶看电影!”
&&“立刻买下全城的电影院,紧急停业休整!”想泡他女人,门都没有!
&&“先生,有人给少奶奶送了情书。”
&&“马上劫来给我!”正苦恼怎么写情书,要是写得好他坚决借鉴!
&&“先生,有人请少奶奶去鸭-店。”
&&“马上通知警局,快去扫-黄!”本少爷正好来个英雄救美!顺便当回备用鸭。
推荐阅读:、、、、、、、
帝帅的第一专宠:情与谁共最新章节列表 (本页已经缓存,请加入书架查看帝帅的第一专宠:情与谁共最新章节)《中华智氏》_在线翻页电子书免费阅读,发布_云展网
阅读云展网其他3D杂志
喜欢这样的3D电子杂志?您也可以在几分钟内把文档免费上传到云展网变成翻页书![点击上传我的文档]
《中华智氏》
第四章 荀息假途灭虢
虞公最终没有听从宫之奇的话,还是借道给晋国。宫之奇带领他的族人离开了虞国,临行前说:“虞国活不过年底了,晋国这次动兵一定会灭掉虞国。”
经过数月的围攻,虢国被消灭了,晋军胜利凯旋。途径虞国时,晋军大将里克,装病称不能带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
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接应,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国。
荀息抱着美玉、牵着良马,走到晋献公面前,说:“我的计谋如何?”
晋献公说:“你的计谋是已经实现了,美玉还是原来的美玉,只是我的良马年岁又长了。”《榖梁传·僖公二年》原文是“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马齿加长,后演变为马齿徒增,多用谦称自己只虚度年华,却没有取得成就。
采用荀息的计谋,晋国灭掉了虢国和虞国,也打通了向中原发展的通道,为以后争霸中原奠定了基础。
这就是著名的历史典故“假途灭虢”的来源,假途灭虢,也作假道伐虢,被收入《三十六计》中,成为其中的第二十四计。三、六卿雏形
晋献公继任晋君之初,一方面朝见周王,接受赏赐以提高个人声望,一方面采纳大夫士蔿计谋,使恒庄之族互相残杀,分而灭之,最终除了韩万等少数外,其余恒庄之族都从晋国消失了。
从此以后,不设公族成为晋国所特有的政治制度,这也为以后晋国六卿专政提供了客观条件。
·27·中华智氏
晋献公十六年(前 661 年),为加强国家武力,将晋国军队扩充为二个军,晋献公统率上军,太子申生统率下军,晋国正式步入了中等诸侯的行列。晋献公积极开疆扩土,史载他“服国十七,灭国三十八”。
晋献公任命赵夙为御戎,为国君驾驭战车;毕万担任戎右,在战车上护卫国君,率军相继灭了耿国和魏国。晋军凯旋后,晋献公就把耿地赐给赵夙,把魏地赐给毕万,封他们为大夫。
至此,晋国中行氏、智氏、范氏、韩氏、赵氏、魏氏六大公卿的先祖,悉数出场,进入了历史舞台。
荀息本是原国公族,辅佐晋武公灭翼后,任职武公大夫,晋武公灭荀国后,受封荀邑,别为荀氏。荀息长孙荀林父曾任中行将军,其后别为中行氏;幼孙荀首食采于智邑,其后别为智氏,中行氏和智氏双双发展成为晋国六卿之一,因此,荀息是中行氏和智氏的先祖。
士蒍是杜隰叔之子,周宣王时,大夫杜伯无罪被杀,其子杜隰叔逃亡晋国,担任士官,其后世袭此职,称士氏。士蒍为晋献公献计灭掉恒庄之族,传到士会时受封范邑,又改为范氏,士蒍是晋国六卿之一范氏的先祖。
韩万是恒叔成师的庶子,是晋武公的堂叔。曲沃代翼中,韩万刺杀晋哀侯,晋武公灭翼后,把韩原赐给了韩万,韩万就别为韩氏,故韩万是晋国六卿之一韩氏的始祖。
赵夙是叔带的后人,叔带本是周朝大臣,因周幽王无道,便离开周朝去晋国,侍奉晋文侯,赵氏就在晋国立足扎根了。赵夙受封耿地,奠定了赵氏发展的基础,故赵夙是晋国六卿之一赵氏的先祖。
毕万本是周文王十五子毕公高之后,毕国灭亡后,毕万去晋国任职,晋献公时受封魏邑,就以封邑魏为氏,因此毕万是晋国六卿之一魏氏的始祖。·28·第四章 荀息假途灭虢
表 2 晋国六卿世系表
韩万第一代
中行氏 智氏
赵夙第二代
赵共孟第三代
赵衰第四代
赵盾第五代
赵朔第六代
荀林父 荀首 韩简
赵武第七代
赵成第八代
智罃 韩子舆
赵鞅第九代
赵无恤第十代
中行偃 智朔 韩厥
中行吴 智盈 韩起
中行寅 智跞 韩须
智申 韩不信
韩虎支系为卿者
由上可知,晋国六卿中智氏、中行氏的先祖荀息,范氏先祖士蒍,韩氏先祖韩万,赵氏先祖赵夙,魏氏先祖毕万都是在曲沃代翼后,尤其是在晋献公时期,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为以后各自家族在晋国两百年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正如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晋国六卿是晋国政坛的核心架构,他们如同一把双刃剑,一边积极维护着晋国霸业,捍卫华夏文明;一边积极扩张势力,争取自身利益,两百年后,最终达到了权分晋国的程度。晋国六卿之间的亲情与仇恨交织、恩义与血腥错杂,其精彩程度绝不亚于当时各个国家间的纷纭争斗,他们一同谱写了一部壮烈的历史诗篇。
·29·中华智氏
第五章 荀息执政晋国一、骊姬之乱
晋献公五年(前 672 年),晋献公灭了骊戎国,并得到了国君的两个女儿骊姬和少姬。骊姬貌美如花,深得献公宠爱,生下一子,取名奚齐,她的妹妹少姬生了卓子。晋献公一生娶了六个妻子,生了五个儿子,其中,齐姜生了太子申生,戎国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她妹妹小戎子生了夷吾。
骊姬自从儿子奚齐出生后,就希望献公立他为太子,让其继承君位。骊姬贿赂晋献公宠信的大夫梁五和东关嬖五,使他们说服献公让太子申生、重耳和夷吾离开京城。
两个大夫便借用保卫国家安全的名义来阻止献公的长子当国君,他们对献公说戎族人和狄族人经常侵犯晋国,需要派长子捍卫领土,使戎狄再也不敢侵犯国家。
晋献公采纳了他们的意见,让太子申生住在曲沃(今山西闻喜县),重耳住在蒲城(今山西隰县),夷吾住在二屈(今山西吉县)。
晋献公二十一年(前 656 年),骊姬施展阴谋,陷害太子申生,让申生到曲沃去祭祀亡母,并让他把祭祀用的肉和酒拿回来献给晋献公,骊姬派人偷偷在酒肉里下了毒。晋献公要吃时,骊姬建言,万一食物有毒怎么办,我王可是一国之君,不容有丝毫闪失,于是把肉先给狗吃,结果狗被毒死了,又给小臣吃,小臣也死了。晋献公因此认定酒肉有毒,以为是申生想谋害他。申生得知后,连夜逃回曲沃。
申生逃回曲沃后,下属劝谏要在献公面前申辩,如果不为自己申辩,那就快点逃走,申生不肯。在二月十七日,申生自缢于曲沃,人称恭太子。·30·第五章 荀息执政晋国
骊姬野心勃勃,又开始陷害太子申生的弟弟重耳和夷吾,二人只好离开都城,分别退居蒲、屈。晋献公怒二子不辞而去,认为他们有逆谋,派兵伐蒲,重耳带着贤士赵衰、狐偃、贾佗、先轸等往狄族人的地方逃走。晋献公又派兵伐屈,却未能攻克。次年,晋献公派兵再次伐屈,夷吾往梁国逃走。
骊姬为了让儿子奚齐成为储君,害死太子申生,逼走重耳、夷吾,在晋国引起了一场政治动乱。因此,后世将晋之骊姬与夏之妺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并列为“四大妖姬”,她们美若天仙,国色天香,倾城倾国,深得君王的宠爱,一国之君为了她们,可以置江山社稷于不顾,甚至成为亡国之君。二、执政晋国
申生自杀后,重耳、夷吾又逃亡国外,晋献公便立 15 岁的奚齐为太子,任命荀息为太辅,来辅佐太子。
晋献公二十六年(前 651 年),晋献公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当年九月,献公在病榻前召见荀息。荀息是武公旧臣,尽忠职守辅佐献公二十六年,是献公的股肱之臣。
晋献公说:“我将这样小的孤儿托付与您,您将如何对待?”
荀息含泪答应道:“我将竭尽全力,忠心辅佐奚齐继位,如果成功,感谢君王的在天之灵,如果不成功,我愿以死谢罪,回报君王。(臣竭其肱股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不济,则以死继之!)”。
这就是成语“股肱之力”的典故,晋献公的这次托孤,比后来著名的刘备托孤早了 800 多年,并且巧合的是,诸葛亮在接受刘备的嘱托时,也同样用了“股肱之力”(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来表达自己的决心。
·31·中华智氏
于是,晋献公就拜荀息为相国,主持国政,委以托孤的重任,辅佐幼主继位。荀息也就成为晋国有史记录的第一位执政大臣,也是荀氏家族第一位执政晋国的人。三、荀息殉职
前 651 年,晋献公去世。里克打算杀掉奚齐,事先告诉荀息说:“三位公子的党徒将要杀奚齐,你打算采取什么态度?”
荀息说:“我们的国君刚故世就要杀他的儿子,我宁愿死去,也不会听从他们!我不能辜负先君的遗言。”
里克说:“如果因为你的死,能换来奚齐当国君,那也很值得的,可是你死了,奚齐照样会被废黜,你又何必去死呢?”
荀息说:“先君以前曾问过我事奉国君的态度,我回答他忠贞二字。先君问:‘什么叫忠贞?’我回答说:‘凡可以有利于国家,力所能及而没有不去做的,这叫做忠。埋葬故世的国君,奉养继位的国君,对死而复生的不觉得后悔,对活着的不感到惭愧,这叫做贞。’我的话已经说了,怎么能为实践我的话而又吝惜我的生命呢?即使是死,我又怎么能逃避呢?”
里克又问丕郑:“三位公子的党羽将要杀奚齐,你打算怎么办?”
丕郑问:“荀息怎么说?”
里克回答说:“荀息说他宁死也不辜负先君。”
丕郑说:“按你的想法做吧,两个国士所筹划的事,没有不成功的。我来帮助你一起行动。你带着申生手下的七位大夫等待我,我让狄国行动起来,并联络秦国动摇奚齐的势力。拥立人望较差的做国君,我们可以从他那儿获得重酬,人望好的我们不让他回到晋国,晋国还能是谁的天下!”·32·第五章 荀息执政晋国
里克就纠结同伙,收买了一名大力士,给他换上晋君卫队的衣服,混在卫队中,在给献公办理丧事期间,把奚齐刺死在灵堂。
荀息见状,不禁在献公灵柩前痛哭起来,想到晋国国内只有献公与骊姬妹少姬所生的卓子了,于是拥立卓子为君。为了晋国朝堂的大局稳定,荀息并未立即追责里克的罪行。但里克不善罢甘休,竟在朝堂上把卓子也刺死,荀息深感愧对献公的托孤重任,悬梁自尽。
晋献公生前文臣以荀息、士蒍为首,专门为献公出谋划策。武将以里克为首,邳郑父为辅,是献公的爪牙,主要掌管军事要务,手中握有实权。连接文臣武将的纽带便是国君晋献公。一旦国君崩逝,新主又不能驭制臣下,那么文臣若不依附武将,便完全失去了用武之地,不管荀息如何多谋,如何忠心,都是无济于事。
荀息受晋献公重托,忠于职守,誓死捍卫自己的诺言,表现春秋士大夫所具有的公忠品格。二十年后,晋文公称霸中原,封赏众臣,大夫狐偃奏曰:“先臣荀息,死于奚齐、卓子之难,忠节可嘉。宜录其后,以励臣节。”
晋文公准奏,任命荀息之孙荀林父为大夫。荀林父进入政坛后,累迁至中军将,执政晋国。荀林父二弟荀骓,三弟荀首、即智氏始祖智庄子,也先后进入六卿担任卿士,尤其是荀林父开创的中行氏与荀首开创的智氏一同并列为晋国六卿,这也算是荀息的功德造化。
·33·中华智氏
第六章 英雄父亲荀逝敖一、担任大夫
里克、邳郑父等人已经杀了奚齐和悼子,就派人到翟国迎接重耳,想拥立他为君。重耳辞谢说:“违抗父命而出奔,父死又不能按儿子的礼仪侍候丧事,我怎敢回国!还是请大夫改立别的公子吧。”
使者回报里克,里克又派人到梁国迎接夷吾。夷吾想回去,吕省、郤芮说:“国内还有可立的公子却到国外来找您,难以让人信任,估计如果不去秦国借助强国的威力返回晋国,恐怕会有危险。”
于是夷吾就派郤芮送重礼贿赂秦穆公,许诺说:“如果得以回国,愿将晋国河西地区割让给秦国。”并且又送信给里克说:“果真能立为君,愿将汾阳的城邑封给您。”秦穆公于是派兵送夷吾回国。齐桓公听说晋国内乱,也率领诸侯来到晋国,遇见秦军后,就派人会合秦人一同送夷吾到晋都。
晋献公二十六年(前 651 年)夷吾继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继位后,派邳郑向秦穆公道歉说:“当初我把河西许诺给您,今有幸回国继位。大臣们说:‘土地是先君的土地,您逃亡在外,凭什么擅自将土地许给秦国?’我与他们力争也没有用,所以向您道歉。”
晋惠公也不把汾阳城邑封给里克,反而夺了他的权力。因重耳还在国外,惠公担心里克暗通重耳,威胁自己的王位,便想赐里克死。惠公对里克说:“没有您我不能继位。虽然如此,您杀害了奚齐、卓子两位国君和大夫荀息,作为您的君主,你说我该如何处理呢?”·34·第六章 英雄父亲荀逝敖
里克回答说:“不废除旧君,您哪有机会被立?想杀我,还找不到借口吗?何必说这种话呢,您想怎样,我听从命令就是了。”
晋惠公元年(前 650 年),于是里克伏剑自杀。当时邳郑因去秦国道歉还没回来,所以免于此难。后邳郑父欲联合秦穆公,颠覆晋惠公,回国后立即遭到晋惠公的镇压,邳郑父被杀。
里克自杀后,晋惠公为了稳定国内稳定,褒奖了荀息忠义之举,恢复了荀息的名誉,任命荀息之子荀逝敖担任晋国大夫。二、河边际遇
荀逝敖在历史古籍中也有荀游、舞嚣等称呼。在《太平御览》六百四十二引《琐语》云中,记录了荀林父母亲的一段际遇。
荀林父母亲原为晋冶氏家的女仆,因生病而被抛弃在河边。从昏迷中醒来后,看到有一位马僮前来饮马,她开口便对说:“我做了一个好梦 。”
马僮就问她:“你还记得都梦到什么了吗?”
女仆说:“我梦见随水漂到河汾,有三匹马对着自己舞蹈。”
马僮颇感神奇,因为自己主人舞嚣的名字有舞字,于是便赶回去告诉主人。
舞嚣亲自前来查看,发现此女子还能活过来,便对女仆说:“你还活着,我要将你买下来。”
女仆反问道:“难道我真的还没死吗?”
舞嚣十分肯定地回答:“没有。”
舞嚣后便将该女买下带回,不久,仆病情好转,与舞嚣生下一子,这个孩子就是荀林父。
·35·中华智氏三、英雄父亲
荀逝敖因作为旧臣之子,未受到晋惠公重任,终身只担任大夫。虽然仕途并未得志,但荀逝敖培养了三个有出息的儿子:长子荀林父,次子荀骓,幼子荀首。
长子荀林父 中行氏始祖
荀林父在城濮之战中担任晋文公的御戎,崭露头角。晋文公称霸后,蒙受祖父荀息余荫,担任晋国大夫。在晋景公时升迁至中军将,执政晋国,史称中行桓子,之后皆称中行氏,中行氏独立发展成为晋国六卿之一。
第一代 中行桓子荀林父,逝敖长子,担任中军将,执政晋国;
第二代 中行宣子荀庚,担任中军佐,晋国次卿;
第三代 中行献子中行偃,担任中军将,晋国正卿,执政晋国;
第四代 中行穆子中行吴,担任中军佐,晋国次卿;
第五代 中行文子中行寅,担任上军将。
中行氏五代皆入晋卿,其中,中行桓子荀林父、中行献子中行偃两代先后担任中军将,执政晋国,共达九年。
次子荀骓 晋国程氏始祖
荀骓深受晋景公器重,食采于程邑,晋景公扩六军十二卿时,荀骓担任新下军将,其后别为程氏,史称程文子,晋国程氏始祖。
第一代 程文子荀骓,逝敖次子,担任新下军将;
第二代 程驩子程季,担任晋国大夫;
第三代 程郑,担任下军佐。·36·第六章 英雄父亲荀逝敖
季子荀首 智氏始祖
荀首深受晋成公器重,食采于智邑,在晋楚邲之战中,表现出色,得以入职六卿。在晋景公时,升迁至中军佐,史称智庄子,其后称智氏,智氏与中行氏一样,也发展为晋国六卿之一。
第一代 智庄子荀首,逝敖幼子,担任中军佐,晋国次卿;
第二代 智武子智罃,担任中军将,晋国正卿,执政晋国;
第三代 智恒子智朔,担任晋国大夫;
第四代 智悼子智盈,担任下军佐;
第五代 智文子智跞,担任中军将,晋国正卿,执政晋国;
第六代 智宣子智申,担任下军佐;
第七代 智襄子智瑶,担任上军将,晋国正卿,执政晋国。
智氏七代除智恒子早逝外,其余六代皆入晋卿,其中智武子智罃、智文子智跞、智襄子智瑶三代担任正卿,执政晋国,共达三十六年。
荀逝敖三子后裔中,共计十三人担任晋国卿士,其中:
晋国次卿三人,智庄子荀首、中行宣子荀庚、中行穆子中行吴;
晋国正卿五人,中行桓子荀林父、智武子智罃、中行献子中行偃、智文子智跞、智襄子智瑶,共执政晋国四十五年。
由于三子皆任晋国卿士,尤其是荀林父衍生的中行氏、荀首衍生的智氏一起并列为晋国六卿,成为晋国世卿,因此荀逝敖也被称为英雄父亲,荀氏也由此成为晋国历史上最具权势的大夫家族。
·37·中华智氏
第七章 中行桓子担任大夫一、齐桓公称霸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逐渐衰落,政治中心下移到了诸侯国之间,周天子反而要依附强大的诸侯,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
齐桓公继位后,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管仲认为要称霸先得兵强,要兵强先得国富,要国富先得民足,所以他改革的重点放在了经济领域。先从经济改革入手,建立土地税收制度,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设立盐铁国家专卖制度,保证国家税收,在后世的两千多年里,这种盐铁专卖方式一直都是中央政府的主要财政来源之一;还推行社会分工制度,第一次将人民明确划分为“士农工商”几类,并鼓励人民分类集中居住,鼓励职业的专业化和世袭化;建立常备军,实行军民合一政策。
在这个基础上,齐国很快成为最强盛的国家。当时中原华夏各诸侯苦于戎狄等部落的攻击,于是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展开对外活动,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捍卫了华夏文明。
齐桓公三十五年(前 651 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国在葵丘(今河南兰考)会盟。周襄王便派宰孔赐给齐桓公祭庙所用的胙肉、彤弓矢以及天子车马,这是周天子对于诸侯国的最高奖赏。
周王承认了齐桓公的霸主地位,标志着齐桓公霸业达到了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从此,齐、晋、楚、秦几个大的诸侯之间,为了争当左右天下的霸主,展开了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春秋五霸”的历史格局。·38·第七章 中行桓子担任大夫二、宋楚争霸
齐桓公去世后,齐桓公的五个儿子为了争夺王位,陷入内乱。齐桓公临终前曾委托宋襄公照顾太子昭,尽管当时宋国十分弱小,宋襄公还是全力帮助太子昭回国继位,即为齐孝公。
宋襄公想效仿齐桓公,会和诸侯,争夺霸主之位。宋襄公的哥哥目夷劝他说:“宋国是小国,小国争当霸主会招来灾祸的。”宋襄公没有接纳,他自作主张,没有经过齐国、楚国同意就约定在盂地举行诸侯会盟。
楚成王在齐桓公时就想与其争霸,后因忌惮齐国兵威,与其举行召陵之盟,暂时同中原诸侯和好休兵。齐桓公去世后,楚国已跃跃欲试,欲图中原。接到宋襄公的会盟通知后,楚成王发怒说:“传召我,我将好好的去参加,趁机袭击羞辱他一番。”于是率领军队前往。
宋襄公出发前,公子目夷要求他带上军队,以防有变,毕竟楚国人是不讲信用的。宋襄公说;“是我自己提出来不带军队的,与楚人已约好,怎么能不守信用呢?”于是,宋襄公不带军队前往。
在约定之日,宋襄公与楚成王因为争当诸侯霸主而引发争议,楚成王突然命人抓住宋襄公,把他带回楚国囚禁起来,后来在鲁僖公的调停下,宋襄公才被释放回国。
宋襄公回国后,听说郑国支持楚成王做诸侯霸主,就决定攻打郑国。目夷劝阻他,襄公不听。
周襄王十四年(前 638 年)初冬,宋襄公领兵攻打郑国,郑国向楚国求救。楚国派大将成得臣率兵向宋国国都发起攻击。宋襄公担心国内有失,只好从郑国撤退,双方的军队在泓水相遇。楚军开始渡泓水河,向宋军冲杀过来。目夷说:“楚兵多,我军少,趁他们渡河之机消灭他们。”
宋襄公说:“我们号称仁义之师,怎么能趁人家渡河攻打呢?”
楚军过了河,开始在岸边布阵,目夷说:“可以进攻了。”
·39·中华智氏
宋襄公说:“等他们列好阵的。”
等楚军布好军阵,楚兵一冲而上,大败宋军,宋襄公也被楚兵射伤了大腿。宋军吃了败仗,损失惨重,都埋怨宋襄公不听公子目夷的意见,宋襄公却说道:“一个有仁德之心的君子,作战时不攻击已受伤的敌人,也不攻打头发已经斑白的老人。尤其是古人每当作战时,并不靠关塞险阻取胜,寡人的宋国虽然就要灭亡了,但我仍不忍心去攻打没有布好阵的敌人。”
泓水之战,楚以优势的兵力、旺盛的士气、有利的地理条件,大败宋国,获得全胜。泓水之战后,楚国在中原的扩张已无阻力。在其后数年间,楚国势力一度达到黄河以北,楚成王也称雄一时,直到晋楚城濮之战,楚国的扩张势头才得到遏制。三、晋文公回国
齐桓公举行葵丘会盟时,晋献公因生病去迟了,还没到葵丘,就遇见了周朝的宰孔。宰孔说:“齐桓公日益骄横,不修德政而专行侵略远方,诸侯心中不平。您只管不要参加盟会,他也不能把晋国怎么样。”加上晋献公正在生病,就返回了晋国。
前 651 年九月,晋献公逝世,相国荀息拥立十五岁的奚齐为国君,后里克作乱,连杀奚齐、卓子两位君主。里克迎接夷吾为君,是为晋惠公。
前 637 年,晋惠公去世,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晋怀公继位后,担心重耳回来争权,就下令跟随重耳逃亡的人都必须按期回国,逾期者诛灭全族。晋国大夫栾枝、郤榖等人听说重耳在秦国,都暗中劝重耳回晋国,表示愿做内应来协助。
前 636 年,在外流亡十九年的重耳在秦穆公的协助下,回到晋国,杀掉晋怀公继任晋君,重耳就是后来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40·第七章 中行桓子担任大夫
晋文公回国后,为了避免晋国公族出现同室操戈的情况,就规定以后只有嫡长子可以留在国内,其余诸子必须寄养在他国。这样就彻底限制的晋国公族的发展,晋卿只能选用外姓大臣,这也就为以后六卿独大提供了客观条件。四、晋文公勤王
从晋武公曲沃代翼,到骊姬之乱,晋国一直内乱不断,无暇关注中原诸侯争霸之事。晋文公回国当年,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生叛乱,周王被迫出逃郑国,周王发出了告急文书,秦国打算出兵勤王。
赵衰得知后,向晋文公建言,说:“想要成为霸主,最好的莫过于率军勤王,晋国和周王同姓,如果晋国不抢先护送周王回京,落在秦国后面,就无法在天下诸侯面前发号施令了,现在率军勤王是晋国称霸最好的资本。”
晋文公对勤王事宜迟疑不决,当时,整个局势对晋极为不利。远在南方的楚国,自成王继位后,不断向北方扩张领土,大有继齐桓公之后而称霸中原之势。西秦也不偏安于边陲,一直在觊觎晋国的领土。因此,只有南阻强楚,西扼边秦,才能入主中原。而此时的晋国,积贫积弱,国步维艰,在经济军事方面尚无力与秦楚抗衡。
狐偃却以其敏锐的政治嗅觉和远见卓识,意识到这是晋国成为诸侯盟主的天赐良机。为此,必须首先在政治上取得诸侯的信任,提高晋国的威望,勤王是最好的途径。
狐偃对文公劝道:“继父之业,定武之功,启土安疆,于此乎在矣。”
晋文公终于下定决心勤王,辞退秦军,亲自率军把周襄王护送回到都城洛邑,并杀死了王子带,周襄王大为感动,把河内、阳樊两地都赐给了晋国。
·41·中华智氏
晋国上次勤王还是 130 多年前的西周末年,晋文侯率军击退犬戎,拥立周平王,并护送平王东迁。五、郭偃之法
晋文公继位后,任命郭偃担任掌卜大夫,但他对春秋时代的天道人事非常熟悉,能够以现实情况为着眼点,超越卜官的职业界限,而上升到理性的层次。郭偃一手主导晋文公时期的社会改革,后世称为郭偃之法。
前 672 年,晋献公灭了骊戎国,并得到了国君的两个女儿,立骊姬为夫人。这引起晋国大夫们的担忧,主管占卜的大夫史苏认为红颜祸水,骊姬会导致晋国亡国。此时年轻的郭偃地位不及史苏,他同意史苏关于晋国将乱的看法,却认为晋国不会亡国。
前 658 年的夏天,晋国大军攻打虢国,虢国国君不仅不担心,反而在秋天对戎人用兵。郭偃为此感叹说,不出五年,虢国将亡国。三年后,晋军攻下虢国,虢公丑逃走。
晋惠公继位后杀了大臣里克,十分后悔,他责怪劝他杀里克的冀芮。郭偃知道后,预言惠公和冀芮都不得好报。果然,秦晋韩原一战,晋惠公被秦国俘虏。晋文公入主晋国后,冀芮公然谋杀文公,被秦穆公用计诱杀。
郭偃先从经济领域实施改革,进而扩展到用人制度。此法虽然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的“亲亲”用人政策,不过更加注重“尚贤”这个最大原则。
郭偃之法还改革了分配体制,采用“君食贡”制度,要求国君从此之后不再保留任何土地,而是从土地拥有者身上收取税赋。这些思想促进了晋国社会的蓬勃发展,三四年间就见出成效,晋国国力很快强盛起来。
郭偃之法促进了晋国的发展,为以后晋文公称霸及晋国百年霸业奠定了基础。但“君食贡”制度在激励卿大夫开疆扩土、建功立业的同时,也削弱了国君的实力,为后来六卿独大,架空国君埋下了隐患。·42·第七章 中行桓子担任大夫
秦汉以后,管仲的名气很大,都知他是齐国改革的主要创始者和推动者,可是郭偃这个名字很少人注意。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齐桓、晋文是齐名的,管仲、郭偃也是齐名的。正是由于郭偃所主导的社会改革,使晋国在短时间内强盛起来,晋文公也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第二位春秋霸主。六、三军六卿
晋文公四年(前 633 年),楚成王率军同盟诸侯包围了宋国,宋国向晋国救助,晋文公因当年流亡时,宋公曾待他很好,便召开众将商量,看如何救宋。先轸说:“报答前日宋国恩惠,称霸中原,就在此一举了。”
虽然晋文公也有拒楚争霸的雄心,但自文公回国不过三年,国力虽有提升,但对楚军并无必胜的把握。这时候,狐偃再次进言:“晋国出战,如果战胜,就能够称霸中原,取得霸主之位;如果不胜,晋国表里山河,外有大河,内有高山作为屏障,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对晋国也没有什么危害。”这些话打消了晋文公的顾虑。
于是,晋文公作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职位从高到低依次是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三军的建立,标着这晋国已经成为军事大国了。
晋国六卿采用世袭制,轮流执政,六卿出将入相,掌管军政要务,晋国六卿也是中国最早的内阁制度。从前 633 年,晋文公设立三军六卿,到前 453 年晋阳之战,六卿制度瓦解,期间,三军六卿制一共存在了 180 年,六卿将佐共计有 72 人。他们统称为晋国六卿,晋平公以后,六卿被赵氏、韩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垄断,之后六卿特指这六个卿家。
正所谓“华夏文明看春秋,春秋大义看晋国”。晋国内部,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卿大夫与国君之间相互扩张势力,对外,晋国六卿又能团结在晋国的大旗下,“尊王攘夷”,捍卫华夏文明。
·43·中华智氏
表 3 晋国历代六卿家族表
晋国公室(姬姓)
周朝公族(姬姓) 祁姓 赢姓狐氏
先氏 胥氏 郤氏 栾氏
先轸 胥臣 郤榖 栾枝
中行氏 智氏
韩厥 荀林父 荀首 魏相狐偃 先且居 胥婴 郤溱 栾盾 韩穿 荀庚 智罃 魏颉 范燮 赵盾狐射姑 先都 胥甲 郤缺 栾书 韩起 中行偃 智盈 魏绛 范朔 赵朔
先蔑 胥克 胥克 栾黡 韩须 中行吴 智跞 魏舒 范匄 赵同
郤锜 栾盈 韩不信 中行寅 智申 魏取 范鲂 赵括
智瑶 魏侈 范鞅 赵旃
魏驹 范吉射 赵武
由上表可以看出:除了臾骈、箕郑父和屠击 3 人外,余下 69 人均来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其中:
狐氏 3 人,先氏 6 人,郤氏 7 人,胥氏 4 人,栾氏 5 人,韩氏 7 人,上述六姓均起源于晋国公室,共计 32 人;
荀氏分三支:中行氏 5 人,智氏 6 人,程氏 2 人,共计 13 人;魏氏有 7 人;中行氏、智氏、程氏与魏氏同属于周公族。祁姓范氏 7 人,赢姓赵氏 10 人。
晋国的辉煌也正是由六卿世族连续十代人励精图治的结果,这在华夏民族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凭借三军六卿,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厉公、晋悼公、晋平公先后称霸中原,史称晋国六霸,使得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44·第七章 中行桓子担任大夫七、城濮之战晋文公初设三军六卿时,军政不完全重合,中军将郤榖为军中主帅,掌管三军,朝堂执政大臣为赵衰。智氏始祖智庄子荀首的胞兄荀林父第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荀林父担任晋文公的御戎,负责为晋文公驾驭战车;魏犨为戎右,负责在战车上护卫晋文公。三军将佐如下:中军将
郤溱上军将
狐偃下军将
栾枝(栾贞子)
荀林父(中行桓子)
魏犨(魏武子)
晋文公五年(前 632 年),中军将郤縠去世,晋文公任命先轸为中军将,因郤縠未曾将兵便去世,先轸是第一位既有元帅军衔,又有元帅战绩的军事统帅。荀林父依然担任御戎,三军将佐如下:中军将
郤溱上军将
狐偃下军将
栾枝(栾贞子)
荀林父(中行桓子)
魏犨(魏武子)
晋文公先攻打依附楚国的曹国和卫国,把曹、卫土地一部分分给宋国,以坚定其抵抗楚国的决心,然后又分一部分土地给齐国和秦国,求助齐秦二国从中调停。晋文公还私下答应曹、卫两国的国君,如果他们与楚国绝交,可以答应他们复国。
楚军主将子玉本来想派兵救助曹、卫二国,却听到曹、卫二国要与楚国绝交,很是生气,执意要与晋国进行决战,并拒绝了齐、秦二国的调停,齐、秦二国于是都站在了晋国一边。这样,晋国就在道义上占有了优势,也更加孤立了楚国。
·45·中华智氏
晋文公当年流亡楚国时,曾答应楚君,若日后晋楚两军相战,晋军愿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也就是主动退让九十里。为了兑现当时的承诺,晋文公命令全军后退,一直退了九十里才停止。
子玉见晋国退兵,以为怯,继续北追,到达城濮,双方列阵。晋方以上中下三军作横阵排列,先轸率中军居中,狐毛将上军在右,栾枝领下军在左,兵力八九万人。
其战法是右军退,以诱敌出击,以中、左两军夹击之。楚方,子玉率楚师居中,陈蔡之师为右,郑许之师在左,兵力约十一万,准备三军齐进,正面攻击。
战前,子玉自谓“今日必无晋也”,那知战局一开,晋下军先攻击其右军,陈蔡兵弱,一触即溃。晋上军执大将旗佯退,子玉以为晋大将率军败退,便令其左军出击,不料正中圈套。楚左军进击,侧翼暴露于晋中军之前,先轸及时率卒横击,上军亦转头掩杀,致使其溃败。
子玉见势不妙,急令中军停止进攻,收聚残卒,败退连谷。楚王闻败,怒责子玉丧师辱国,子玉羞愧自杀。
城濮之战后,晋文公与诸侯盟于践土,被周王封为诸侯之长,成为继齐桓公之后新一任霸主。楚国北进锋芒受到挫折,暂退出华夏,被迫退回桐柏山、大别山以南地区。城濮之战后,中原诸国无不背楚归晋,朝宗晋国,晋文公由此开创了长达百年的晋国霸业。
从此,晋国和楚国争夺中原霸权成为春秋时期的主旋律,整体而言,晋国胜多负少,除了邲之战之外,几乎都是晋国取胜,是春秋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46·第七章 中行桓子担任大夫八、担任大夫
晋文公回国后,论功行赏,大夫狐偃奏曰:“先臣荀息,死于奚齐、卓子之难,忠贞可嘉,宜录其后,以励臣节”。
晋文公准奏,便任命荀息长孙荀林父为大夫。
荀林父在晋文公建立霸业的事业中即崭露头角,因为祖父荀息的余荫,得以入职大夫,标志着荀氏在晋国政坛的复出。荀林父其后一步步升迁,最终升任至中军将,执政晋国。他的弟弟二弟荀骓,三弟荀首也先后进入政坛,形成一门三卿的局面,特别是荀林父开创的中行氏和弟弟荀首开创的智氏相互扶持,一同并列为晋国六卿,是晋国霸业重要的缔造者。
·47·中华智氏
第八章 中行桓子执政晋国一、担任中行将军中原平定后,晋国开始了向西北方向的扩张,为了抵御山戎,晋文公特地设立了三只步军,称三行,荀林父被任命为中行将军,这也是荀林父之后别为中行氏的原因,三行将领如下表:
荀林父(中行桓子)
其实,晋文公设立三行还有一个原因,周礼规定,天子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晋文公已经设立了三军,如果再加三军就是六军,冒犯天子权威了,这与其所倡议的“尊王襄夷”的宗旨相违背,所以晋文公把新设立的军队称为三行,只设将、不设佐。不久之后,晋文公将三行合并为新上军和新下军,荀林父没能担任将佐,暂时失去卿位。晋国五军将佐如下表:
栾枝(栾贞子)
先都二、升任新下军佐
晋文公八年(前 628 年),狐偃去世,朝堂执政大臣一职由赵衰接任。上军佐由赵衰接任,荀林父担任新下军佐,五军将佐如下表:·48·第八章 中行桓子执政晋国 中军将
郤溱 上军将
赵衰 下军将
栾枝(栾贞子)
胥臣新上军将
胥婴新下军将
荀林父(中行桓子)三、升任新下军将
同年十二月,晋文公去世,公子欢继位,史称晋襄公。几乎同时郤溱,狐毛去世,晋襄公任命先轸之子先且居为上军将,其余各卿依次升迁,荀林父升任新下军将。 中军将
赵衰 上军将
栾枝(栾贞子) 下军将
下军佐新上军将
箕郑父新下军将
荀林父(中行桓子)
先蔑四、殽之战
晋文公去世后,秦穆公感觉秦国东出的机会终于来了,就在晋文公发丧期间,趁机灭掉了晋国的属国--滑国。
秦国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秦人此后世代为周王室养马,同时戍边对抗西戎。西周末年,周王室越来越衰落,不得不依靠秦人来稳定西部疆域的和平。秦襄公因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得到周王赏识,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最初由于地处偏僻,不被其他诸侯国重视。秦穆公继位后,任人唯贤,国力大增,并多次扶立晋国国君,晋文公也是在秦穆公的支持下才得以回国继位的。晋文公在位时,晋国和秦国一直友好相处,留下了秦晋之好的美誉。
·49·中华智氏
秦国处于偏僻的西域,向东发展一直是其最大的夙愿,晋文公时期一是碍于秦晋友好关系,二是实力不济,所以秦国一直没有采取行动。等到晋文公去世后,秦国感觉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出兵灭掉了滑国。
得知秦国竟出兵灭掉滑国,晋国朝野上下彻底愤怒了,晋文公去世,秦国不念往日交情来悼念,反而此时大动干戈,于是,晋襄公下令三军立即出兵抵抗,因为还在服丧期,所以晋国将士全身穿着白色的孝服出战,在殽之战中全歼秦军,并活捉了秦军主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
晋襄公的母亲是秦穆公的女儿,就对襄公说:“秦国三个将军离间晋国和秦国,现在又打了败仗,秦穆公肯定特别记恨他们,何必由你来惩罚他们呢,不如放他们回去,让他们到秦国接受惩罚。”
晋襄公不好违背母亲的意愿,就答应了她,把秦军主将放了回去。中军将先轸朝见晋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去了?
晋襄公说:“刚才母后为这事求我,我把他们放了。”
先轸大怒,朝着襄公唾了一口唾沫,说:“战士们花了多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妇人几句话就把他们放走,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这样下去,晋国没有几天就亡国了!”
晋襄公瞬间意识到犯了大错,赶忙认错,并命阳处父去追击,可惜还是晚了一步,秦国三帅已登舟渡过黄河了。
殽之战巩固了晋国的霸主之位,但也结束了晋秦之间短暂的和好,造成了晋秦长期的对峙,秦国由晋国的友邦渐渐变成了楚国的同盟,在后期曾多次配合楚国进攻晋国,对晋国霸业形成了严重威胁。五、升任新上军佐
先轸一时盛怒对晋襄公无礼,然而晋襄公并没有责怪先轸,甚至还反过来为释放战俘的事向先轸道歉,先轸越发自责。·50·第八章 中行桓子执政晋国
崤之战硝烟未散,先轸决定向日渐嚣张的白翟人给予一记重锤。双方在箕地决战,结果先轸大败翟军,而且胥臣推荐的郤缺还生俘翟人的国君。
此战过后,翟人多年过后都没有缓过神来,这一次大胜仗是先轸赠送给晋襄公的第二份礼物,也是先轸生命中的最后一战。此战中,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先轸在晋军稳操胜券的情况下,不穿甲胄,不带兵器,单骑入翟营,壮烈殉国,以此来向晋襄公谢罪。为了表彰先轸的忠义,晋襄公任命先轸之子先且居为中军将,各卿依次升迁,荀林父升为新上军佐,晋国五军将佐如下表: 中军将
赵衰 上军将
栾枝(栾贞子)
胥臣 下军将
胥婴新上军将
荀林父(中行桓子)新下军将
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回到秦国后,秦穆公没有惩罚他们,反而让他们官复原职。第二年,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将再次率军讨伐晋国,晋襄公帅军迎战,秦军又大败,此战巩固了晋国的霸主地位。其后晋国又在汦水之战中击败强楚,使得晋襄公垂拱而治,成为当时的霸主,将晋国霸权再次推向高峰。
秦穆公无奈,只能调整战略,向西发展,先后灭掉十二个戎族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称霸西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四大强国的基础。六、升任下军将
晋襄公六年(前 622 年),先且居、赵衰、栾枝、胥臣几乎同时去世,晋襄公不得不等待来年开春,对晋国六卿进行新一轮的人事调整。
·51·中华智氏
晋襄公七年(前 621 年)春,晋襄公在夷检阅部队。晋国卿士大致分为两派,少壮派:狐射姑(狐偃之子)、赵盾(赵衰之子)、先克(先且居之子)、栾盾(栾枝之子)、胥甲(胥臣之子)与晋国的传统贵族:荀林父(荀息之孙)、梁益耳(梁康伯之后)、士榖(士蒍之子)、蒯得、先都、箕郑父,两派人员都在等待着国君的垂青。
晋襄公本来打算重用老臣派,这无疑是那些少壮派无法接受的。先且居之子先克抢先向晋襄公献言:“狐、赵之功不可忘!”
先克的话自然代表了少壮派的共同心声,晋襄公一想,晋国如日中天的强势,都是这些孩子的父辈们跟随着自己的父亲历经千辛万苦创造出来的,实属不易,不能怠慢了他们。考虑到晋国主将去世过多,晋襄公取消新军,重组三军六卿,重用少壮派,狐射姑为中军将,朝堂执政大臣为赵盾,荀林父升为下军将,晋国三军将佐如下表:
赵盾(赵宣子)
荀林父(中行桓子)
就在晋襄公重组六卿的几天后,晋襄公的老师、大夫阳处父从陈国回来,听说晋襄公以狐射姑将中军,赵盾为中军佐,不甚满意,对晋襄公窃窃私语:“赵盾贤于狐射姑!”晋襄公听从阳处父的进言,命狐射姑与赵盾的军中职务调换,赵盾为中军元帅,狐射姑为中军佐,辅助赵盾,这样赵盾就成出将入相,身兼中军元帅与朝堂执政于一身。从此以后,晋国中军将自动兼职执政大臣,成为晋国军政大事实际的管理者,晋国三军将佐如下表:
赵盾(赵宣子)
荀林父(中行桓子)·52·第八章 中行桓子执政晋国七、狐氏流亡
前 621 年,晋襄公去世,当时太子夷皋年幼,由于晋国屡次发生祸难的缘故,卿大夫们想立一位年长的君主。
赵盾说:“立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君吧。他乐于行善而且年长,先君晋文公喜欢他,而且他与秦国亲近,秦国本是我们的友邦。立善良的人国家就会稳固,侍奉年长的人国家就会和顺,拥戴先君喜欢的人就是孝顺,结交旧日的友邦就会安定。具备这四项德行的人,祸难就必定可以缓和。”
狐射姑说:“不如立公子雍的弟弟公子乐。公子乐的母亲辰嬴受到两位国君的宠爱,立她的儿子,百姓必然安定。”
赵盾说:“公子乐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投靠大国而出居僻小的陈国,这是孤立;陈国弱小而且偏远,有事不能救援,怎么能安定呢?秦国大而且近,有事足以救援;母亲具有道义,儿子受到喜欢,足以威临百姓。立公子雍,不也可以吗?”
于是赵盾派先蔑、士会到秦国迎接公子雍。先蔑出使秦国的时候,荀林父劝阻他说:“夫人和太子都在,反而到外边去求取国君,这一定是行不通的。您以生病做借口,不行吗?不这样,祸患将会惹到您身上。派一个大夫代理前去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您去?在一起做官就是同僚,你我是同僚,岂敢不尽我的心意呢?”
先蔑没有听从,荀林父还为他赋《板》这首诗的第三章:
我虽异事,及尔同僚。我即尔谋,听我嚣嚣。
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先民有言,询当刍荛。
意为作为同僚为你考虑,你应当接受,但先蔑还是没有听从。
狐射姑也派人到陈国迎回公子乐,结果这事被赵盾察觉,赵盾派杀手在半路将公子乐一行全部杀害。
·53·中华智氏
狐射姑把怨恨发泄在阳处父身上,知道他在晋国没有人援助,于是派族弟狐鞠居杀死阳处父。事情被赵盾知道后,赵盾就处死了狐鞠居,狐射姑担心赵盾还要惩罚自己,不久就逃亡潞国。
狐射姑逃离晋国后,狐氏就离开了晋国政坛,成为第一个在晋国失势的家族。狐氏源自晋国公族,从狐偃、狐毛跟随晋文公流亡,并辅助文公继位,到狐射姑担任中军佐,狐氏一共有两代三人入六卿,其中狐射姑曾担任中军将,执政时间不足一年。八、升任上军佐
夷皋的母亲穆嬴日夜抱着夷皋,在朝廷上啼哭,说:“先君(晋襄公)有什么罪?他的合法继承人有什么罪?抛开嫡子不立,反而到外边去找国君,你们准备怎么安置这个孩子?”
穆嬴抱着夷皋到赵盾家,叩头说:“先君曾经抱着这孩子托付给您,说:‘太子如果成材,我将拜领您的赐予;如果不成材,我将怨恨您。’如今国君虽然去世,话音还在耳边,现在怎么能丢掉它?”赵盾和大夫们都怕穆嬴,于是背弃所迎接的公子雍,再改立夷皋继位,是为晋灵公。此时,秦国护送公子雍的部队已渡过黄河进入晋国,赵盾作为中军将,下令出兵抵御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各卿士依次升迁一位,荀林父升为上军佐,三军将佐如下表:中军将
赵盾(赵宣子)
先克上军将
荀林父(中行桓子)下军将
当年四月初一,晋军在令狐打败秦军。先蔑和士会都不知道晋国会有如此变故,都不敢再回国,都逃亡到秦国。先蔑逃亡出国后,荀林父把他的妻子儿女和财货全部送到秦国,说:“这是为了同僚的缘故。”·54·第八章 中行桓子执政晋国九、升任中军佐
先克升任中军佐后,年轻气盛,在晋国为所欲为,在堇阴夺蒯得之田,蒯得和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对年轻的先克任要职本来就不满,于是蒯得等五人发动政变,派人刺杀先克。
先克被杀,赵盾敏锐的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下令追查,结果先都、梁益耳首先落网,赵盾杀之。赵盾继续深究,最后箕郑父、士榖、蒯得也随后被擒拿处死。晋灵公年幼,赵盾决定要用自己的意志重建三军六卿,荀林父作为晋文公时期的旧臣,又一直安守本分,在先克和箕郑父先后去世后,按顺序升为中军佐,成为晋国政坛的二把手。因先克之子先榖年幼,故由臾骈暂时代理其职,担任上军佐,三军将佐如下表:中军将
赵盾(赵宣子)
荀林父(中行桓子)上军将
郤缺(郤成子)
臾骈下军将
秦国本来好心派军护送公子雍回国,却被赵盾欺骗,从此秦国彻底与晋国决裂,而且坚决地与楚国一起共同反晋。秦国在河曲之战采用士会建议,几近取胜,赵盾认为士会在秦国是晋国的心腹之患。赵盾不喜欢胥甲,罢黜胥甲,任命其子胥克为下军佐,这时候先克之子先榖也成年,取代臾骈成为上军佐,荀林父依旧担任中军佐。中军将
赵盾(赵宣子)
荀林父(中行桓子)上军将
郤缺(郤成子)
先榖下军将
晋国经过几次变故,本来人才济济的局面突然变得很短缺,赵盾就召集六卿开会,商讨如今狐射姑投奔潞国,士会投奔秦国,这些人在敌国都很受用,我们考虑考虑该将谁接回来。
·55·中华智氏
其实该把谁请回来,赵盾心里早就决定了。这时候,荀林父说建议将狐射姑接回来,因为狐氏对晋国的贡献太大了。
荀林父建议接狐射姑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当年晋文公称霸回国后,正是狐射姑的父亲狐偃向文公建言:“先臣荀息,死于奚齐、卓子之难,忠节可嘉。宜录其后,以励臣节”。因为狐偃谏言,晋文公才想念及当年荀息的忠义,于是任命荀息长孙荀林父为大夫,所以狐氏对于荀氏是有恩的。但荀林父忽略了一点,狐射姑接回来就极有可能与赵盾分权,这是赵盾无论如何都无法接受的。
郤缺看透了赵盾的心思,说:“我看还是把士会这个人接回来好,士会这个人品学兼优,道德高尚,又不像狐射姑那样喜欢结党营私。”
赵盾一听当即拍板,决定迎回士会。赵盾委派毕万的孙子魏寿余以苦肉计接回士会,士会回归晋国。
赵盾命大夫詹嘉专门驻守于瑕,遏制秦军东进,只求防守,晋军的主力将随赵盾参与与楚国的争霸行列,因为晋国最要紧的敌人不是一个不入流的秦国,而是南方的楚国。赵盾团结所有的晋国人,与楚国经过几年的割据征战,逐步遏制了楚国北上的局势,维护了晋国霸业。十、赵盾弑君
晋灵公长大后喜好声色,不行君道,经常胡作非为,大臣多次劝谏,晋灵公却仍不悔改,甚至派人刺杀赵盾,事情败露后,就派军队追杀赵盾,赵盾只有逃亡,但还没有走出晋国国境。赵盾的弟弟赵穿寻找机会杀死晋灵公,迎回赵盾,赵盾恢复官位后,派赵穿到洛京迎回晋襄公的弟弟公子黑臀继位,是为晋成公。
前 606 年,晋成公继位后,当众宣布:赵盾无罪,继续担任国家执政;赵穿罪不至死,以期戴罪立功。·56·第八章 中行桓子执政晋国
虽然国君晋成公也为赵盾开脱,但晋国的太史董狐还是看透了其中情伪,直书道:“赵盾弑其君。”理由是赵盾身为晋国正卿,脱离朝廷却没有流亡国外寻求庇护,国君被杀,却不严惩凶手,不是你指示赵穿杀人,还会有谁?此番言论使赵盾无言辩解。十一、胥氏失势
晋成公六年(前 601 年),赵盾去世,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理应由中军佐荀林父继位中军将,但赵盾临终前,担心荀林父继位后,对赵氏不利,于是越级提拔上军将郤缺为中军将。中军将
郤缺(郤成子)
荀林父(中行桓子)上军将
士会(范武子)下军将
郤缺之父郤芮在晋惠公时为大夫,因反对晋文公归国而被杀。晋文公继位,郤缺因是罪臣之子,不得入仕,躬耕于冀野。
晋国大臣胥臣路经冀野,看见郤缺在田里锄草,其妻送饭到田间,二人相敬如宾,很受感动。胥臣回去以后,对晋文公说,郤缺是有德君子,可以治民,不能因为他父亲有罪就摒弃他,应该充分利用他的才德为晋国服务。
由于胥臣的极力推荐,晋文公才任命郤缺为下军大夫。可是,郤缺为了报答赵氏的提拔之恩,不念往日胥臣的举荐之情,把胥臣之孙、下军佐胥克废除,提拔赵盾之子赵朔为下军佐。荀林父继续担任中军佐,士会也入六卿,担任上军佐,其余卿士各进一步,六卿如下表:中军将
郤缺(郤成子)
荀林父(中行桓子)上军将
士会(范武子)下军将
赵朔(赵庄子)
·57·中华智氏
胥克被废黜后,胥氏成为继狐氏之后,第二个在晋国失势的家族。虽然后来胥克之子胥童曾协助晋厉公灭三郤(郤缺后人),但旋即被杀,胥氏也没有再次起势。胥氏源自于晋国公族,先后有胥臣、胥婴、胥甲、胥克三代四人担任晋国卿士。十二、执政晋国
前 600 年,晋成公去世,其子公子据继位,是为晋景公。
晋景公三年(前 597 年),郤缺去世,晋景公调整六卿将佐,荀林父终于熬出了头,担任中军将,执政晋国。荀林父是在祖父荀息之后,荀氏第二位担任晋国执政的人。距荀息执政(前 651 年)已过去 54 年。
荀林父出道早,在晋文公时期便位居高位,担任御戎,在城濮之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赵盾执政时期却饱受压制,赵盾死前凭借着自己的意志强拉郤缺为正卿,荀林父只能继续担任中军佐。郤缺去世后,荀林父终于修成正果,执政晋国,也代表着荀氏家族崛起的开始,为以后荀氏在晋国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58·第九章 智庄子升任中军佐
第九章 智庄子升任中军佐一、担任下军大夫
智氏始祖智庄子荀首,也就是荀林父胞弟,深受晋成公的器重,被封在智邑,史称智庄子。智邑现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北一带。
荀林父担任中军将后,荀首也顺势进入晋国政坛,出任下军大夫,其子荀罃也在下军服役。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军后,赢得了霸主之位,但楚国并不甘心失去霸权,在晋国中军将郤缺去世后,楚庄王觉得机会终于来了,认为荀林父刚刚担任中军将,号令还未能统一,是一个难得的机会,于是率军北上侵犯郑国,挑战晋国权威。郑国向晋国求救,晋景公于是命荀林父率领六卿迎战。
荀林父仓促间整顿了内务,便率领晋军主力南下,三军六卿六大夫悉数出征,晋楚国争霸的第二次大战正式拉开了序幕。此时栾盾去世,其子栾书继位,担任下军佐。晋国三军将佐如下表: 中军将
荀林父(中行桓子) 中军佐
先榖中军大夫
赵 括 赵婴齐 上军将上军大夫
士会(范武子) 上军佐 郤克(郤献子) 下军将
范朔 韩穿下军大夫
赵朔(赵庄子) 下军佐 栾书(栾武子)
荀首(智庄子) 赵 同
韩厥(韩献子)
·59·中华智氏二、邲之战
晋国的军队刚到达黄河,听到郑国已经和楚国讲和,荀林父想要回去,说:“没有及时赶到郑国,又劳动百姓,出兵有什么用?等楚军回去以后我军再出兵进攻郑国,还不算晚。”
士会说:“好,我听说用兵之道,观察敌人的间隙而后行动,德行、刑罚、政令、事务、典则、礼仪合乎常道,就是不可抵挡的,不能进攻这样的国家。楚国的军队讨伐郑国,讨厌郑国有二心,又可怜郑国的卑下,郑国背叛就讨伐他,郑国顺服就赦免他,德行、刑罚都完成了。讨伐背叛,这是刑罚;安抚顺服,这是德行,这二者树立起来了。”
先縠说:“不行。晋国之所以能称霸,是由于军队勇敢、臣下得力。现在失去了诸侯,不能说是得力;有了敌人不去追逐,不能说是勇敢。由于我们使晋国丢掉霸主地位,不如去死。而且晋国整顿军队不出动,听到敌人强大就退却,这不是大丈夫。身为军队统帅,而做出了不是大丈夫该做的事,这只有你们能办到,我是不会干的。”说完,就带军渡过黄河。
荀首说:“先縠这些军队危险了。《周易》上有这样的卦象,从《师》卦变成《临》卦,爻辞说:‘出兵用法令治理,法令不严明,结果必凶。’执行顺当而成功就是‘臧’,反其道就是‘否’。大众离散是柔弱,流水壅塞就成为沼泽。有法制指挥三军如同指挥自己一样,所以叫做律。执行不顺当,法制治理就穷尽而无用。从充满到穷尽,阻塞而且不整齐,就是凶险的征兆了。不能流动叫做‘临’,有统帅而不服从,还有比这更严重的‘临’吗?说的就是先縠的这种行为了。果真和敌人相遇,一定失败,先縠将会是主要罪魁,即使免于战死回国,也一定有大的灾祸。”
韩厥对荀林父说:“若先縠率领军队失陷,您的罪过就大了。您作为最高统帅,军队不听命令,这是谁的罪过?失去属国,丢掉军队,构成的罪过已经太重,不如干脆进军。作战如果不能得胜,失败的罪过可以共分担,与其一个人承担罪责,六个人共同承担不更好一点吗?”·60·第九章 智庄子升任中军佐
荀林父为了防止孤军深入,影响全局,被迫下令全军渡河,于是晋国的军队就渡过了黄河。
郑国的皇戌出使到晋军,说:“郑国跟从楚国,只是为了保存国家,对晋国并没有二心。楚军屡次得胜而骄傲,他们在外面已经很久了,又不设防御。您攻击他们,郑国的军队作为后继,楚军一定失败。”
先縠说:“打败楚军,降服郑国,就在此一举了,一定要答应皇戌”
栾书说:“楚国自从战胜庸国以来,楚国的国君在国内治理百姓,告诫百姓生计不容易、祸患不知哪天就会到来、戒备警惕不能放松。在军队里管理军官士兵,告诫军队:胜利的不能永远保有、纣得到一百次胜利而终究没有好结果。用若敖、蚡冒乘柴车、穿破衣开辟山林的事迹来教导他们,告诫说:‘百姓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匮乏。’这就不能说他们骄傲。先大夫子犯(狐偃,字子犯)说过:‘出兵作战,理直就气壮,理亏就气衰。’我们所做的事情不合于道德,又和楚国结怨,我们理曲,楚国理直,这就不能说他们气衰。他们国君的战车分为左右二广。右广先套车,等到中午,左广就接替它,一直到晚上。左右近臣按次序值夜,以防备发生意外,这就不能说没有防备。子良,是郑国的杰出人物;师叔,是楚国地位崇高的人物。师叔进入郑国结盟,子良作为人质住在楚国,楚国和郑国是亲近的。他们来劝我们作战,我们战胜就来归服,不胜就去依靠楚国,这是用我们作为占卜!郑国的话不能听从。”
赵朔说:“栾书说的对!实践他的话,一定能使晋国长久。”
赵括、赵同说:“领兵而来,就是为了寻找敌人,战胜敌人,得到属国。还等待什么呢?一定要听从先縠的话。”
荀首说:“赵同、赵括的主意,是一条自取祸乱之道。”
魏锜请求做公族大夫,赵旃请求做卿,都没有达到目的,因而对主帅荀林父有意见,就请求挑战,没有得到允许,二人于是请求召请楚国人前来结盟,荀林父允许了。赵旃和魏锜领命前去。
·61·中华智氏
郤克说:“这两个心怀不满的人去了,不加防备,必然失败。”
先縠说:“郑人劝战,弗敢从也;楚人求成,弗能好也。师无成命,多备何为?”拒绝做战斗准备。
士会命士朔、韩穿在敖山前设七道伏兵,进行警备。中军大夫赵婴齐派所部在河岸准备了船只。
荀林父后担心二人捣乱,急忙派侄儿荀罃去将赵旃、魏锜接回。但荀罃来晚了,赵旃、魏锜二人在楚军阵前出丑卖乖,激怒了楚庄王。这时楚军的哨兵望见荀罃率领的接人部队,以为是晋军发起了进攻。
楚令尹孙叔敖担心楚王有闪失,说:“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命令全军出动。楚军迅速进击,荀罃寡不敌众,被楚公子生擒。
楚国突然发起总攻,荀林父措手不及,下令渡河回撤。荀首已登舟,不见其子,使人于岸呼之。有小军看见荀罃被楚所获,报知荀首。
荀首曰:“吾子既失,吾不可以空返。”乃重复上岸,整车欲行。
荀林父阻之曰:“罃已陷楚,往亦无益。”
荀首曰:“得他人之子,犹可换回吾子也。怎说无益?”
魏锜素与荀首相厚,亦愿同行,荀首甚喜,聚起荀氏家兵,尚有数百人。更兼他平昔恤民爱士,大得军心,故下军之众,在岸者无不乐从,即已在舟中者,闻说下军荀大夫欲入楚军寻小将军,亦皆上岸相从,愿效死力。此时一股锐气,比全军初下寨时,反觉强旺。
荀首在晋,亦算是数一数二的射手,多带良箭,撞入楚军。他从背上每拔出一支箭,总要先摸摸箭杆,若果箭杆笔直,粗细均匀,就把箭放到魏琦的箭筒内。
魏琦不解的说道:“都什么时候了,还舍不得用?”。
荀首说:“好箭要用在关键时候。”·62·第九章 智庄子升任中军佐
不一会儿,看见对方一员大将奔驰而来,荀首定眼一看,原来是楚军的大将连尹襄老,荀首拔出一把好箭,瞄准一射,连尹襄老应声倒地。魏琦过去抓连尹襄老的尸体时,楚国公子縠臣前来阻拦,魏琦便于他争斗起来,荀首赶忙又射一箭,縠臣手臂受伤后,被魏琦生擒。
荀首说:“有此二物,吾子无忧矣”,就这样带着生俘与死尸而归。荀首率军返程后,发现晋军还没有渡完河。此战中虽然晋军遭到惨败,但荀首作战英勇,成为晋军在兵败阴霾之下为数不多的亮点。
邲之战,楚共王终于饮马黄河,此后中原各国除晋、齐、鲁之外,尽尊楚庄王为霸主,楚国遂成霸业。
中军将荀林父在这次大战中指挥不力,未能说服主要将领服从他的意图,也未能约束全军统一行动,失败惨重。晋师回国之后,荀林父请求处自己以死罪。
晋景公打算答应,士贞子劝谏说:“不行,城濮那一仗,晋军三天吃着楚军留下的粮食,文公还面有忧色,左右问有了喜事为什么还忧愁呢?文公说是因为楚国的子玉还在。等到楚国杀了子玉,文公才喜形于色,说:‘没有人能再来害我了。’这是晋国的再次胜利,也是楚国的再次失败;楚国由此两世不能强盛。现在上天惩戒晋国,如果杀了林父以增加楚国的胜利,恐怕会使我们不能强盛吧!林父事奉国君,进,想着竭尽忠诚;退,想着弥补过错,是国家的干城,怎么能杀他呢?他的战败,如同日月之蚀,哪里会损害它的光明呢!”
晋景公觉得有理,没有追究荀林父过失,让他继续担任中军将。三、先氏败亡
邲之战的失利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先縠不听将令,私自率军过河。尽管晋景公没有追究先縠的责任,但躲过一劫的先榖没有进行反省,反而时刻担心将来国君会找他算账。
·63·中华智氏
晋景公四年(前 596 年) ,先縠竟勾结鲜虞、戎狄等外族部落偷袭晋国,后阴谋失败,晋景公大怒,新帐旧账一起算,杀先榖,灭其家族。
先氏成为继狐氏、胥氏之后,第三个从晋国失势的家族,先氏源自于晋国公族,先后有先轸、先且居、先克、先縠,一直位居高位,加上同宗先蔑、先都共四代六人入卿,其中先轸、先且居先后担任中军将,共执政晋国十年。四、升任下军将
次年夏,晋景公在郑国境内举行阅军仪式,调整将帅人选,荀首被任命为下军将,位于下军佐栾书之上。荀首职位的突飞猛进,自然是出于胞兄荀林父的影响,但他自己在邲之战中的突出表现,无疑至关重要。荀首担任卿士,为以后智氏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使智氏最终成为晋国六卿之一。从此,中行氏与智氏常常在六卿中占据两个席位,晋国六卿如下表:中军将
荀林父(中行桓子)
士会(范武子)上军将
郤克(郤献子)
赵朔(赵庄子)下军将
荀首(智庄子)
栾书(栾武子)五、中行桓子去世
邲之战之后,荀林父吸取教训,注意使全军贯彻一个明确的军事意图,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他又指挥了一次示威性的伐郑战役,目的是威胁郑国脱离与楚国的同盟,与晋国重修旧好,晋国的军队很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晋景公六年(前 594 年),荀林父率师攻灭赤狄的潞氏(今山西潞城东北),为此,晋景公赏赐他“狄臣千家”(狄人奴隶一千家),并赏士贞子晋国的瓜衍之地。·64·第九章 智庄子升任中军佐
晋景公对士贞子说:“寡人得到狄国的土地是你的功劳,要不是你的劝谏,寡人已失去荀林父了。”
这也是荀林父在政治军事生涯中建立的最后一次功绩。不久,年迈的荀林父觉得部分弥补了邲之战的过失后,宣布退出晋国政坛。
晋景公六年(前 594 年),荀林父去世,卒任中军将,谥号“桓”,史称中行桓子。其子荀庚继位,是为中行宣子。
荀林父是在祖父荀息之后,荀氏第二位执政大臣,执政共三年,也正是在荀林父担任执政之后,荀氏才得以在晋国复兴,并快速发展。
传说荀林父去世后,由十位将军护卫荀林父回故乡安葬,结果因大雨引发山洪,耽误了归期,不能按期下葬,十位将军深感愧对荀林父,等把荀林父安葬好后,在安泽县城东山的村落附近,纷纷自刎身亡。这个地方从此就以断头街命名,一直延续到今天。
距安泽县城七八公里的桃曲村附近的山峰下,有一墓,千百年来,人们都叫荀王墓,也叫王墓陵。相传墓主人就是晋国中军元帅荀林父,他带兵打仗灭了上党很多小国家。荀林父担心自己在上党地区灭国太多,有人来报灭国之仇,死前留下遗言,告诫荀氏后裔,要秘密安葬,墓前不立墓碑,身后不留传记,就形成了今天没有墓碑的墓陵。六、升任上军佐荀林父去世后,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中军佐士会接任中军将,六卿依次升迁一位,荀首升任上军佐,荀庚担任下军将,六卿将佐如下表:中军将
士会(范武子)
郤克(郤献子)上军将
赵朔(赵庄子)
荀首(智庄子)下军将
荀庚(中行宣子)
栾书(栾武子)
·65·中华智氏
士会接任中军将后,晋国处于复兴时期,采取与齐国联手对抗楚国。晋景公八年(前 592 年),晋国派中军佐郤克出使齐国。郤克在去临淄的路上刚好碰到了同往齐国朝见的鲁国季孙行父、卫国使臣孙良夫。于是三队人结伴而行,浩浩荡荡的来到齐国朝堂,会见齐顷公。
他们三个人身体都有缺陷,郤克驼背,季孙行父瘸腿,孙良夫是独眼龙。
齐顷公回去与母亲说起,于是母亲同意第二天也来看看热闹。
第二天,齐顷公安排一个有驼背的侍从领着本就驼背的郤克、一个拐子领着略有瘸腿的季孙行父、一个独眼龙侍从领着瞎了一只眼的孙良夫,出现在朝堂上。
齐顷公的母亲看见后,哈哈大笑,齐国朝堂之上,人人大笑不止。自尊心敏感的郤克被一个妇人嘲笑,怒火中烧。出来后,愤怒地说道:“如果我不报此仇,今生定不过黄河。”
郤克于是安排栾京庐在齐国处理一些外交事宜,自己就提前回国了。回到晋国的郤克,实在无法忘记在齐国受到的奇耻大辱,这一阴影始终笼罩在郤克的头上。
郤克屡次向晋景公提出讨伐齐国,晋景公认为时机不成熟,一直不同意,但自己的使臣,一国的上卿受辱,再怎么说也有损国体,晋景公此时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决心与齐国大干一场。
郤克又提出,我带着我们郤氏家族的亲兵,与齐国去做个了断。晋景公也不同意。郤克终日闷闷不乐,做事不按常理,完全丧失了先前的那种英明与睿智,甚至领导着他背后强大的郤氏家族制造了一些令晋国人恐怖的内讧。晋国朝堂气氛非常紧张,执政大夫士会更是担忧不已。·66·第九章 智庄子升任中军佐七、升任上军将
士会看到了郤克的表现,既同情又担忧,回家之后便对儿子士燮说:“儿子啊!我听说带着喜和怒这两种情绪,合乎礼法的很少,不合乎礼法的倒是很多。诗上面说,‘君子如怒,乱庶遄沮;君子如祉,乱庶遄已。’这就是说,君子的喜和怒,都是用来阻止祸乱的,如果不是这样,那就很危险,必定会助长祸乱。郤克现在的愤怒,在齐国身上没有得到发泄,恐怕就要在晋国惹出事端来了。我打算告老还乡,让郤克继承我的位置,满足其心愿,或许还可以避免祸患发生。你千万记住,跟随几位大夫,对他恭敬行事,不可冒犯!”
晋景公九年(前 591 年),士会告老,中军佐郤克继位中军将,六卿依次升迁,荀首升任上军将,荀庚升为上军佐。六卿将佐如下表:中军将
郤克(郤献子)
赵朔(赵庄子)上军将
荀首(智庄子)
荀庚(中行宣子)下军将
士燮(范文子)
栾书(栾武子)八、升任中军佐
晋景公十年(前 590 年)左右,赵朔(赵氏孤儿赵武的父亲)突然去世,因其子赵武年幼,其卿位由其叔叔赵同继承。荀首升任中军佐,荀庚升任上军将,六卿将佐如下表:中军将
郤克(郤献子) 中军佐
荀首(智庄子)上军将
荀庚(中行宣子) 上军佐
士燮(范文子)下军将
栾书(栾武子) 下军佐
荀首升任中军佐后,成为晋国次卿,晋国政坛的二把手,侄子荀庚担任上军将,成为政坛的三把手,荀首与荀庚相互扶持,为以后智氏和中行氏在晋国发展的铺平了道路。
·67·中华智氏九、巫臣奔晋
荀首升任中军佐后,成为了一股影响晋国国策的重要力量。荀首对自己的儿子智罃非常宠爱,回国后一直在想如何营救智罃,使其早日归国,但因自己的哥哥荀林父是邲之战的主要负责人,荀氏家族很可能被问罪追责,根本无暇及顾。
后来,晋景公宽恕了荀林父,重点追究了先彀擅自行动以致兵败的责任,荀家又忙于平定晋国周边狄人侵扰,所以救荀罃的事只好一拖再拖。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是九年。这期间,荀氏家族因消灭赤狄有功,已恢复了荣誉,荀林父见好就收,激流勇退,士会接替他的中军元帅之职不久,又转由郤克接任。荀首也升迁到了中军副帅,在诸卿中排名第二,执政的郤克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了与东方齐国的较量中,相对与楚国的矛盾就成了次要矛盾。于是营救荀罃的事情终于被正式列入日程。
这时晋楚两国,外交上仍处于敌对状态,荀首因与郑国大夫皇戍交情深厚,就想通过郑国看能否救出智罃。就在这时,郑穆公的女儿夏姬突然由楚回国省亲,一下子使事情有了全面转机。
话说连尹襄老的妻子夏姬,美貌过人,楚庄王、楚国令尹(楚国最高官衔,掌握军政大权)子反都有占有之心。楚国申公巫臣也早闻夏姬美貌,也想纳为己有,就劝说楚王和子反都打消了娶她的念头。
巫臣让夏姬以取回连尹襄老遗体的理由,前去郑国。巫臣贿赂夏姬的左右,使人传语夏姬,“申公巫臣相慕甚切,若夫人朝归郑国,申公则暮往聘矣。”又派人对郑襄公说:“夏姬欲归宗国,可以往而迎之。”
郑襄公派人迎接夏姬,楚庄王问诸大夫“郑人迎夏姬何意?”
巫臣说“夏姬欲前往晋国收尸,郑人主其事,故派人迎夏姬。”
楚庄王“尸体在晋国,郑国怎么能得到呢?”·68·第九章 智庄子升任中军佐
巫臣说:“荀罃的父亲荀首,是晋成公器重的人,也是荀林父的幼弟,最近刚升任中军佐,而荀罃现在还被主公所囚。荀首与郑国大夫皇戌交厚,必定是荀首请求郑国大夫皇戌从中调停,讲和于楚,以王子縠臣与襄老之尸,交易荀罃。”楚庄王于是同意把荀罃归还晋国,换回公子縠臣和连尹襄老遗体。
不一会儿,夏姬入辞楚王,泪如雨下,“若不得尸,妾誓不反楚。”
楚庄王见而怜之,夏姬于是前往郑国。巫臣送信与郑襄公,请求聘夏姬为夫人。郑襄公以巫臣正重用于楚,欲结为姻亲,遂接受巫臣聘币。
巫臣请命楚王出使齐国,楚庄王同意后,巫臣以前往新地收田赋的理由,将家属子女财帛装车十余载,星夜前往郑国,和夏姬成亲,并一起前往晋国。
得知巫臣带走了夏姬,一气之下,子重、子反杀光了巫臣一族,巫臣为了报复楚国,向晋景公献计,要晋国和吴国联手夹击楚国,为了达成目的,巫臣亲自前去吴国,指导吴国制造战车,训练吴国士兵。自此吴国兵力日盛,尽夺楚国江淮属国,吴王寿梦遂称王。
只因荀首一箭射死连尹襄老,夏姬守寡,导致巫臣偷娶夏姬,私奔入晋;巫臣私奔入晋,子重子反杀巫臣一家,致使有巫臣奔吴,教会吴国人车战。吴国人学会车战后,就与楚国展开了长期军事斗争,最终在伍子胥、吴起的带领下,攻克楚国都城,楚国几近灭国,吴王阖闾称霸一时。所以荀首一箭射死连尹襄老,不仅为换回儿子攒下资本,也影响了春秋后期历史的发展。
·69·中华智氏
第十章 程文子担任新下军将一、鞍之战
晋景公十二年(前 588 年),晋国中军将郤克率领晋军,出征齐国,荀首因为在谋划救回儿子荀罃一事,留守晋国。晋军会合鲁卫两军,6 月16 日在卫国的莘地(山东莘县)与齐军相遇。
齐顷公派人请战,表示:“我军虽不强,请在明天早上决战”。
郤克表示:“晋国和鲁卫是兄弟,鲁卫说贵国在他们国家发泄愤怒,君主不忍,让我们来求情,也不让长期留在这里,我们不能有辱君命。”
齐将高固首先向联军攻击,暂时取得胜利。次日两军在齐国的鞍地再次列阵交锋,从双方军队运动情况看,晋军在莘地采用了故意示弱,主力迅速东移,最终把齐军引诱到了鞍地,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鞍之战”。
两地相距数百里,齐军在一天内赶到,17 日清晨,齐顷公在战前鼓励齐军要消灭了联军再吃早饭,经过一夜的急行军,部队连吃早饭的时间都没有,就要面对晋鲁卫联军的攻打,战斗进行的非常激烈。郤克受伤了,他的部下解张说要忍耐,不能因为小的伤痛损害君主的大事。
齐军战败,韩厥追赶上齐顷公战车,逢丑父冒充齐顷公,假意让他取水,借机让齐顷公逃离。逢丑父被俘后,郤克要杀他,但听他说“以后就没有替君主承担祸患的人了!”就释放了他。
晋军在鞍之战大胜齐国,战后双方议和,齐国归还了侵占鲁卫的领土,并让齐顷公前往晋国朝见。鞍之战是晋景公成就霸业的关键战役,它的胜利使晋国走出了邲之战的阴霾,晋国霸业也迎来了新的曙光。·70·第十章 程文子担任新下军将二、担任新下军将鞍之战大胜后,晋景公为了奖赏功臣,扩军为“六军”,六军将佐,共十二卿,具体如下: 中军将
郤克(郤献子)
荀首(智庄子) 上军将
荀庚(中行宣子)
士燮(范文子) 下军将
栾书(栾武子)
下军佐新中军将
韩厥(韩献子)
赵同新上军将
赵括新下军将
荀骓(程文子)
此次奖赏中,荀逝敖次子,程文子荀骓也进入六卿之列,担任新下军将。荀骓是荀林父的二弟,荀首的二哥,受封程邑,史称程文子,是晋国程氏的始祖。程文子之子程驩子程季,后担任晋国大夫;程季之子程郑,后担任下军佐。
在十二卿中,荀首位居中军佐,地位仅次于郤克,荀庚是上军将,排名第三,连上新下军主将荀骓,荀氏一门三卿,成为晋国当时一大望族。
六卿世族中,荀氏有三人,智氏的荀首、中行氏的荀庚、程氏的荀骓;赵氏有三人,赵朔死后,有赵同,赵括和赵旃;范氏与韩氏的权势也得到了扩张,都有两人:范氏有士燮与士朔;韩氏有韩厥与韩穿;郤氏有郤克一人;栾氏有栾书一人。三、从善如流
晋景公十二年(前 588 年) ,郤克去世,按惯例应是荀首接任中军将,但若荀首担任中军将,那么荀庚将出任中军佐,晋国最核心的中军将完全由荀氏掌握,为了避免荀氏权势过大,晋景公越级提拔栾书为中军将。
·71·中华智氏栾氏家族资历浅薄,为了在晋国政坛立足,也积极示好荀首、荀庚叔侄,固时有“栾氏当国,政出二荀”之说。郤克之子郤锜出任下军将,晋国六军十二卿如下表: 中军将
栾书(栾武子)
荀首(智庄子) 上军将
荀庚(中行宣子)
士燮(范文子) 下军将
下军佐新中军将
赵同新上军将
韩厥(韩献子)
赵括新下军将
荀骓(程文子)
栾书继位后,也想重振晋国霸业,西方秦国早在文、襄公时期就不再对晋国构成威胁,东方齐国在郤克时已对晋国已臣服。唯有南面的楚国在邲之战后一直耀武扬威,成为晋国主要的争斗对象。
由于楚国地处南蛮之地,与晋国没有接壤,隔着郑国,因此,郑国成为晋楚争霸的主要战场。
晋景公十五年(前 585 年),楚国进攻郑国,楚国不敌,求救于晋国。中军将栾书奉命率领晋国六军前去救援,在绕角(今河南省确山县东南)与楚军相遇,子重主动退却,晋军顺便进攻楚国另一个盟友蔡国。
蔡国急忙向楚国求救,楚国公子申、公子成率领申、息两个县的楚军救蔡,在桑隧(今河南省确山县东)抵御晋军。
当时晋军内部发生了一次争论。赵同、赵括主张与敌人开战,但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反对,理由是:我们这次出兵是来救郑国的,现在楚军避开了我们,我们才进一步前来进攻蔡国,这叫做“迁戮”(转移了攻杀对象)。这样得寸进尺地不停攻杀不仅已经疲惫,而且必然会激怒楚国,真打起来,不一定就能获胜。现在我们是用晋国全套人马和楚国两个县的兵力作战,打胜了也不光彩,万一败了,那将是多么丢人的事啊!不如见好就收,回去算了。·72·第十章 程文子担任新下军将
栾书觉得很有道理,下令班师。军中有人对此持异议,问栾书:“古之圣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您携十一个卿出师,却只有三卿力主不战,您为何不听从多数人的意见呢?”
栾书说:“如果双方意见各有道理,的确该听从多数一方。但合理性法则优先于多数法则。荀首、士燮、韩厥三个人的主张更合理,所以择善而从之!
过了两年,栾书率兵攻下了蔡国后,又想去攻打楚国。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等人分析了具体情况后,又建议栾书暂时不要攻打楚国,而去攻沈国。栾书又一次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栾书率领晋军乘胜追击,进攻楚国的附庸沈国,俘获了沈国国君揖初。郑国军队也趁机攻打许国,围攻其都城东门,俘获颇多。
当时晋国舆论认为,正是由于智庄子、范文子、韩献子三人的建言,促成了这次胜利,并给栾书以“从善如流”的美誉,形容栾书听从好的、正确的意见,就像流水向下那样,迅速而又自然,“从善如流”典故就此流传下来。
·73·中华智氏
第十一章 中行宣子升任中军佐一、结盟鲁国
晋景公十二年(前 588 年)十一月,晋景公派遣中行宣子前往鲁国聘问,同时重温过去的盟约。卫定公派遣孙良夫前来聘问,也要重温盟约。
鲁成公向臧宣叔询问说:“中行伯在晋国,位次排列第三(相当于中卿);孙子在卫国,位次是上卿,应该让谁在前?”
臧宣叔回答说:“次国的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中卿,中卿相当于它的下卿,下卿相当于它的上大夫。小国的上卿,相当于大国的下卿,中卿相当于它的上大夫,下卿相当于它的下大夫。位次的上下如此,这是古代的制度。卫国对晋国来说,不能算是次国。晋国是盟主,晋国应该先行礼。二十八日,和晋国结盟。二十九日,和卫国结盟。这是合于礼的。”
于是,鲁成公先与中行宣子举行盟约。二、下宫之难
晋国大夫赵同、赵括、赵婴齐都是赵盾的同父异母的弟弟。晋成公之女孟姬下嫁于赵盾之子赵朔,赵朔死后谥为庄,故称赵庄姬。赵朔去世后,赵庄姬与赵婴齐发生奸情,事情败露后赵婴齐被赵同、赵括兄弟逐出晋国。
赵婴齐被逐出之后,赵庄姬怀恨在心,在晋景公面前诬陷赵氏说,“赵同、赵括将要作乱”。与此同时,与赵氏家族早有矛盾的栾氏、郤氏家族趁机出面为赵庄姬作证。·74·第十一章 中行宣子升任中军佐
于是,晋景公诛杀了赵同、赵括,并灭其族。赵氏灭亡后,赵朔与赵庄姬的儿子赵武(赵氏孤儿)年幼,不能理事。晋景公保留无足轻重的邯郸氏赵旃,以供奉叔带之祭祀。三、智庄子去世
晋景公十七年(前 583 年),荀首去世,谥号“庄”,史称智庄子。其子智罃继位,是为智武子。
智庄子是一位精通周易,文武皆能的人才,在晋国政坛起步较晚,荀林父执政后,好风凭借力,地位迅速飞升。尽管因为栾书的出现,智庄子只升任到中军佐,没能执政晋国,才华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但智庄子为智氏在晋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四、升任中军佐荀首去世后,其子智武子继任,担任下军佐,荀庚升任中军佐。赵氏被灭后,晋景公将三个新军合并为一支新军,晋国四军将佐如下表:中军将
栾书(栾武子)
荀庚(中行宣子)上军将
士燮(范文子)
郤锜下军将
韩厥(韩献子)
下军佐新军将
智罃(智武子)
郤至五、华元弭兵
无休止的战争令晋国和楚国都喘不过气,停止敌对状态成为了双方都渴望的事情。
晋景公十八年(前 582 年),晋国设宴招待楚国俘虏钟仪,送他回楚,请他向楚共王转达两国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愿望。楚共王很高兴,他也派出公子辰前往晋国,对释放钟仪表示感谢,同时希望双方重修旧好,订立盟约。
·75·中华智氏
前 581 年,晋景公去世,太子寿曼继位,是为晋厉公,晋厉公继续推动晋楚的和解。厉公二年,在宋国华元的撮合下,晋国的士燮和楚国的公子罢、许偃在宋国的西门外举行弭兵会盟,两国同意暂息兵戈,停止战争。
晋、楚第一次弭兵之盟很不稳定,两国长达半个世纪所积的仇隙,是无法在短期之内,或只靠一纸合约化解的。
晋、楚双方在形势不利于己时,都希望靠着暂时的休战而得以调整;但是,当形势好转时,就会把盟约抛在脑后,发起新的攻击。合约签订后不久,就爆发了鄢陵之战,楚国大败。六、麻隧之战
秦桓公见晋楚两国和好,不利于秦国,便鼓动狄国和楚国挑战晋国,楚共王因刚和晋国签订了盟约,没有答应。
晋厉公二年(公元前 579 年)秋,秦人约白狄攻击晋国,晋厉公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愤怒,晋国在交刚击败白狄。
晋厉公三年(前 578 年),晋大夫吕相奉命赴秦,送去了一篇漂亮的绝秦书,即号称千古第一檄文的《吕相绝秦》,历数秦国背信弃义,树立了晋国作为受害者的形象。
晋厉公率领四军八卿一同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与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会师,筹划攻秦事宜,周简王亦派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随后,联军西进攻秦,秦国出兵迎击,双方在麻隧展开激战,秦军大败,秦将成差及不更(爵名)女父被俘。秦军残部败退,晋及诸侯联军渡过泾河追击到侯丽,然后回师。
麻隧之战是秦国在东进战略中,继肴之战之后,第二次大败,秦国从此以后一蹶不振,不再对晋国构成威胁。晋国获胜后,完成了对“秦、狄、齐”三强服晋的战略部署,势力更盛,中原诸国无不归顺晋国。·76·
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销售电话:020-
售后:020-
除特别注明外,作品版权归上传方所有和负责。如果无意之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做出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黑界知名情1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