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拉弧圈球发力时是如何协调发力的

做好拉弧圈球的协调发力
弧圈球已经成为现代乒乓球运动中的最主流进攻技术,随着其旋转和速度的不断融合发展,已成为几乎所有打法运动员所必须掌握的技术。即使作为业余乒乓球爱好者,拉弧圈球也成为一种比较稳妥和积极的处理接发球和下旋球的技术,随着乒乓球水平的提高,很多初学者也认识到了这一重要性,有很多球友进入了弧圈热爱者的行列。
但是,如各位朋友的体会,拉出既转又快的弧圈球是不容易的,期间不经历几个月甚至到几年?的困惑,是比较难达到较高水平的。其中,关于弧圈球的发力的讨论也成为核心问题,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给大家做些介绍:
拉弧圈的发力是一种典型的动量传递过程,其基本原理是:由大肌肉群向小肌肉群传递,由较大的关节向较小的关节传递,由身体的右后下方向前上方传递,从而形成所谓的鞭打式效果。
下面具体来说:迎球时,从右脚蹬地向左前方发力开始,身体重心逐渐升高并顺着发力方向前迎,力量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触球的瞬间。发力过程中要注意的具体问题我进行了总结,一是髋关节要适当前转,就通常所说的顶髋,顶髋是转腰的基础;二是转体时用腰部发力带动挥臂,同时腰腹收紧使发力集中,单纯挥动大臂带动小臂的发力是完全错误的,另外大臂挥动是被动的,小臂发力是主动的;三是注意蹬地转腰发力是同时的,否则蹬完地再转腰,力量就没了。以上问题是初学者易犯的错误,当然主要与练习者的协调性有关,我们在练习过程中要记住并加以运用才能慢慢把口头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技术动作。
最后补充:挥拍的路径,是一条从右后下方到左前上方的内弧线。另外,强调前臂和手腕在即将触球时迅速内收,手指在触球刹那间突然抓紧球拍。直握球拍者同时注意中指顶板,以帮助发力摩擦来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乒乓指导---告诉你,拉弧圈球时是如何协调发力的
我的图书馆
乒乓指导---告诉你,拉弧圈球时是如何协调发力的
  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弧圈球的发力其实很容易,我们经常看到高手拉球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即轻松又省力,因为他们掌握了这种技巧。   教科书对这方面的描述比较啰嗦,从脚趾到手指长篇大论,越看越迷糊,反而抓不住重点。最近我发现一种练习技巧,在几个人身上进行了实验,效果很好。  右手握住一颗乒乓球,站在一个空旷的场地里,用弧圈球的动作将球扔出去,如果你能轻松的将球抛远,说明你的发力机制越好。就像游泳一样,会游泳的人,即轻松又快。   你扔5分钟,100个球左右,你的理解和感悟会突飞猛进,因为你会发现自己越扔越远。练习过程中,会有这样的感受:1.放松。是拉球的重中之重。无论引拍还是发力,整个手臂都是放松的,出手瞬间,大臂会稍微绷点劲,肘部以下依然放松。同时,你也可以试试手臂紧张是什么效果,感觉用了很大力量,但球就是扔不远,因为紧张会产生对抗力。2.身体发力。球扔的远,力源是蹬地转腰,而手臂只是顺势一甩,将速度传至手指。你也可以试试不蹬地、不转腰是什么效果,扔不远的。3.收小臂。收小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收小臂不是主动的发力,而是一种顺势而为,如果“1、2”做好了,小臂自然会快收,加速将球抛出去。我在上文中提到,为什么大臂要稍微绷点劲呢?因为大臂绷点劲,会突然制动,而小臂会沿着惯性加速收缩,这就是双节棍的原理。你也以试试主动收小臂的效果,感觉比较费劲,而且扔的不远。4.协调。协调的本质是为了合力。这是一种感觉,需要量的积累,但100个球之内,你肯定会做的协调,找到这种感觉。5.空挥拍。至此你已经掌握了发力机制,拿起球拍按照你自己领悟的要领去挥。你会发现,这种发力机制和之前大有不同,这就对了,说明你改进了、进步了!记住这种感觉,去球台试一试吧。6.连续抛球。你可以节奏是先慢后快,练习连续拉球,重点是球与球之间身体松紧度的调节。  这种练习的好处是,效果直观,对比明显,不用别人指导,自己就能筛选出最优化的动作。  拉下旋向前上方扔球,要扔的高扔的远,拉上旋是向前扔。反手的练习也同理。结语:这种方法并非能在5分钟内学会拉弧圈球。因为弧圈球技术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死”的,一方面是“活”的。“死”的方面是发力机制,它就好比是数学公式,无论是谁、在哪都得这么用,可以速成;“活”的方面是指找点、取位、板型调节及打磨比例的调节,这个不能速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总结。 & &也就是说,你记住了数学公式不一定会解应用题,但反过来,记不住公式肯定解不出题。这就是发力机制与实际应用的辩证关系。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乒乓指导---告诉你,拉弧圈球时是如何协调发力的
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弧圈球的发力其实很容易,我们经常看到高手拉球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即轻松又省力,因为他们掌握了这种技巧。
教科书对这方面的描述比较啰嗦,从脚趾到手指长篇大论,越看越迷糊,反而抓不住重点。最近我发现一种练习技巧,在几个人身上进行了实验,效果很好。
右手握住一颗乒乓球,站在一个空旷的场地里,用弧圈球的动作将球扔出去,如果你能轻松的将球抛远,说明你的发力机制越好。就像游泳一样,会游泳的人,即轻松又快。
你扔5分钟,100个球左右,你的理解和感悟会突飞猛进,因为你会发现自己越扔越远。练习过程中,会有这样的感受:
1.放松。是拉球的重中之重。无论引拍还是发力,整个手臂都是放松的,出手瞬间,大臂会稍微绷点劲,肘部以下依然放松。同时,你也可以试试手臂紧张是什么效果,感觉用了很大力量,但球就是扔不远,因为紧张会产生对抗力。
2.身体发力。球扔的远,力源是蹬地转腰,而手臂只是顺势一甩,将速度传至手指。你也可以试试不蹬地、不转腰是什么效果,扔不远的。
3.收小臂。收小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收小臂不是主动的发力,而是一种顺势而为,如果“1、2”做好了,小臂自然会快收,加速将球抛出去。我在上文中提到,为什么大臂要稍微绷点劲呢?因为大臂绷点劲,会突然制动,而小臂会沿着惯性加速收缩,这就是双节棍的原理。你也以试试主动收小臂的效果,感觉比较费劲,而且扔的不远。
4.协调。协调的本质是为了合力。这是一种感觉,需要量的积累,但100个球之内,你肯定会做的协调,找到这种感觉。
5.空挥拍。至此你已经掌握了发力机制,拿起球拍按照你自己领悟的要领去挥。你会发现,这种发力机制和之前大有不同,这就对了,说明你改进了、进步了!记住这种感觉,去球台试一试吧。
6.连续抛球。你可以节奏是先慢后快,练习连续拉球,重点是球与球之间身体松紧度的调节。
这种练习的好处是,效果直观,对比明显,不用别人指导,自己就能筛选出最优化的动作。
拉下旋向前上方扔球,要扔的高扔的远,拉上旋是向前扔。反手的练习也同理。
结语:这种方法并非能在5分钟内学会拉弧圈球。因为弧圈球技术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死”的,一方面是“活”的。“死”的方面是发力机制,它就好比是数学公式,无论是谁、在哪都得这么用,可以速成;“活”的方面是指找点、取位、板型调节及打磨比例的调节,这个不能速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总结。
也就是说,你记住了数学公式不一定会解应用题,但反过来,记不住公式肯定解不出题。这就是发力机制与实际应用的辩证关系。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可以转到自己的朋友圈与更多球友一起进步呦~~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乒乓指导---告诉你,拉弧圈球时是如何协调发力的
我的图书馆
乒乓指导---告诉你,拉弧圈球时是如何协调发力的
  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弧圈球的发力其实很容易,我们经常看到高手拉球不慌不忙,不紧不慢,即轻松又省力,因为他们掌握了这种技巧。   教科书对这方面的描述比较啰嗦,从脚趾到手指长篇大论,越看越迷糊,反而抓不住重点。最近我发现一种练习技巧,在几个人身上进行了实验,效果很好。  右手握住一颗乒乓球,站在一个空旷的场地里,用弧圈球的动作将球扔出去,如果你能轻松的将球抛远,说明你的发力机制越好。就像游泳一样,会游泳的人,即轻松又快。   你扔5分钟,100个球左右,你的理解和感悟会突飞猛进,因为你会发现自己越扔越远。练习过程中,会有这样的感受:1.放松。是拉球的重中之重。无论引拍还是发力,整个手臂都是放松的,出手瞬间,大臂会稍微绷点劲,肘部以下依然放松。同时,你也可以试试手臂紧张是什么效果,感觉用了很大力量,但球就是扔不远,因为紧张会产生对抗力。2.身体发力。球扔的远,力源是蹬地转腰,而手臂只是顺势一甩,将速度传至手指。你也可以试试不蹬地、不转腰是什么效果,扔不远的。3.收小臂。收小臂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收小臂不是主动的发力,而是一种顺势而为,如果“1、2”做好了,小臂自然会快收,加速将球抛出去。我在上文中提到,为什么大臂要稍微绷点劲呢?因为大臂绷点劲,会突然制动,而小臂会沿着惯性加速收缩,这就是双节棍的原理。你也以试试主动收小臂的效果,感觉比较费劲,而且扔的不远。4.协调。协调的本质是为了合力。这是一种感觉,需要量的积累,但100个球之内,你肯定会做的协调,找到这种感觉。5.空挥拍。至此你已经掌握了发力机制,拿起球拍按照你自己领悟的要领去挥。你会发现,这种发力机制和之前大有不同,这就对了,说明你改进了、进步了!记住这种感觉,去球台试一试吧。6.连续抛球。你可以节奏是先慢后快,练习连续拉球,重点是球与球之间身体松紧度的调节。  这种练习的好处是,效果直观,对比明显,不用别人指导,自己就能筛选出最优化的动作。  拉下旋向前上方扔球,要扔的高扔的远,拉上旋是向前扔。反手的练习也同理。结语:这种方法并非能在5分钟内学会拉弧圈球。因为弧圈球技术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死”的,一方面是“活”的。“死”的方面是发力机制,它就好比是数学公式,无论是谁、在哪都得这么用,可以速成;“活”的方面是指找点、取位、板型调节及打磨比例的调节,这个不能速成,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总结。 & &也就是说,你记住了数学公式不一定会解应用题,但反过来,记不住公式肯定解不出题。这就是发力机制与实际应用的辩证关系。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手弧圈球发力甩小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