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太极商标注册过商标吗?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

韩国太极人参正果怎样服用?有什么功效? ?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3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赞同 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1.4K18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231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孔宾讲《心经》
孔宾讲《心经》
  沐浴更衣,洗面净手,向本师释迦牟尼佛,元音大师,南怀瑾大师,缠中说禅大师顶礼!今天弟子孔宾,诚惶诚恐,解读《心经》,其原因是有一位美丽的女孩子过生日,想送她一份礼物,而世间最美好的礼物莫过于无价之宝的佛经,但弟子才识浅薄,没有能力及时间解读其它大厚本佛经,故选佛经中最核心的也是字数最少的《心经》。由于佛经是大道,所以弟子这次解读,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用最简洁的方法,让有缘得到此解读的人也能明白,给他们指个去处,以便有缘人
尽快见性成佛,证成大道。
     先把《心经》抄录如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
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
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
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心经》很简单,就那260多个字,但许多人看后不懂,因此才有许多大菩萨来解说,本人今天也来解说一下,解说之前先做一定的铺垫,所以就先把
《心经》放在一边,等一切铺垫好啦,再回过头来解说,这样就很容易明白,下面就先谈几个铺垫,虽然铺垫很枯燥,但为了证成大道,希望各位还是要耐心的看下去。
在佛法上有六道轮回之说,具体的是指天道,修罗道,人道,畜牲道,饿鬼道及地狱道。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有六个系统,这六个系统是各自封闭的,不能同时既在这个系统又在那个系同中,这六道又分为心与物的六道,物的六道就是指物质的,心的六道就是指心理的。要想从一道进入另一道,必须先打破当前的一道,
然后才能进入另一道,比如你现在是人,如果你看宠物狗深得女人的喜欢,你也想当宠物狗,那这个理想很难实现,你必须先打破人道,怎么打破?就是先死了,再投胎到畜牲道中去当宠物狗,可能有人说,不对啊,许多女人叫心爱的男人为小狗,这不是入狗道了么?不是那样的,那只是个比喻,不能当真嘀!心理上的也是一
样,如果你心情愉快,那基本上就是天道,突然有人骂你,你烦恼痛恨,那你就时入了地狱道啦。
  这六道轮回,人是其中的一道,至于什么是人,这是人自已规定的,凡是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工具的就叫人,所以人只是个代号而已,以后凡是看到能直立行走,会使用工具的,你认得是人就行啦。六道中其它五道,我们只看到畜牲道,其它的就看不到啦,其原因是我们的能力有限,除非你修行成佛,否则很难看到,
或者说你打破人道投胎到其它道中,但到底是去到了哪里?这是人道这个系统里不法知道的,所以就不多谈啦。
二, 人都在缠绕中
知道了什么是人之后,再说人的处境,人都是处在缠绕中,当然其它道也一样,不过人道容易理解,所以就专说人。人的缠绕主要是物质及心理两个方面,
先说物质的,物质的在佛法叫色法,以身体为坐标点,身体之外的有宇宙,日月星晨,山河大地,房物食物,亲人朋友等等,总之可统称为身外之物,要想摆脱物的缠困,哪就只有一个字,就是脱,脱掉它,把身外之物都脱掉,直到你的内衣,最后只剩下赤裸裸的你的身体,许多人认为,这个身体就是你自已,其实不是的,那不真正的你,那只是你的房子,原因是这个身体也可以脱去,总有一天会死的,然后你再观察一下你的身体,有眼
耳 鼻 舌 身
意,这六个东西佛法上称为六根,前五个属于物质的,后一个意属于心理的,眼能看物,耳能闻声,鼻能嗅香,舌能变味,身能触受,意能变别万物(这个变别对
应的叫法)后面对应的色声 香 味 触 法在佛法上叫六尘。
  再来说心理,心理就是意识,谈到这里就必须先说一下佛法上的唯识学上分类,一般人只知道意识,其实在唯识学上还有未那识,又称第七识,阿赖耶识,
又称第八识,大家常说的意识,是第六识,为什么只有六,七,八识?前面的一,二,三,四,五识跑哪里去啦?其实那里都没跑,就在上面站着,前面的六根对应
的六尘,其中间相互影响,而产生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就称为前五识。第七识就是大家常认为的“你”,其实他是个假的,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东西都是这个第七识在作怪,而第八识是个仓库,你多生之中所做善恶事种子都在里面包藏着,遇到外缘就生出了果实,果实又生成了种子,就又包藏进第八识啦,如此反复,因果不断。第八识就象是一个电脑软盘,在一台电脑上如果哽件坏啦,软盘不能运行啦,可以把软件安装到另外一台新的电脑上,继续运行,对人也一样,人死了,第八识
又投到另外的一个新的人身或者说其它道的身上,继承运行。这八个识也就大家常说的心,故八识也叫八识心王。谈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把上面的进行一个完全的分类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色 声 香 味 触 法
     眼识 耳识 鼻识 舌识 身识 意识
    这上面一一对应的关系就叫十八界。其中的六尘就叫做“色”。
     以上是横的分类,下面还有纵的分类,那就是:
     色、受、想、行、识。
 & 这五个在佛法上称为“五蕴”
何谓“五蕴”呢?“五”,即色、受、想、行、识。“蕴”,即积聚。“五蕴”又称“五阴”,意指五种妄想妄动,蕴集不散,象阴影一样遮住了我们的智慧光明,
使本来具有无上妙智的大神用,发挥不出来。五蕴的色蕴,就是一切色法。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色相,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根,乃至于色、声、香、味、触
五尘都属于色法。受、想、行、识四蕴属于心法。所以,五蕴中有色法、心法两种。但是,心法也不离色法,为什么这样说呢?心者,乃是我们对境生起来的念头和思想。世间法称“思想是客观环境的反映”,佛经称之为“六尘缘影”,即根尘相对,集而生起的思想和念头。也就是说,心原本是没有的,它不是单独孤立存在
的,并不单独孤立地起作用,而是由于不觉,不觉就是不明白,糊里糊涂的,受到种种色法的污染,才生起了种种的心念。因此,心是六尘落谢的影子,简称之“集
起为心”。所以说,色法就是心法,心法就是色法。
  我们人呢,都执着自己的身体为“我”。小孩子一开始学东西,就知道他的身体是“我”,这就是分别我执,已经俱足了色蕴,  随着小孩慢慢长
大,则生起受、想、行、识四蕴。这四蕴是从生以来就具有的,谓之俱生我执,属于心行方面。因为有了我们这个身体,就需要衣、食、住、行来维持生活,来养活
这个身体。所以,对境就会生起受蕴。既然要衣食住行,对其就有接受、领纳了。而这个受又有苦受、乐受、舍受之别。苦受,就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没有满足
自己的心愿,不合自己的习惯,就觉得苦了,叫苦受。乐受,就是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和愿望,适合自己的习惯,就感到高兴快乐,叫乐受。而平常既不苦也不乐的感
受,就是舍受。这就是受蕴的三种类别。
  领受了前境之后,由于享受的需要,思想就来了。因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所谓“欲壑难填”,欲望深得象大海一样,象无底洞一样,永远也填不满。总是想怎样能活得更快乐,怎样能更好地享受等等,辗转不停地想,这就是想蕴。
  光想不行,光想事情怎么能成就呢?必须借助于行为,这就是行蕴,也就是计划、实行。这个行呢,也是迁流不息之意。因为在你付诸于行动的过程中,思想一直不会停止,总是随着这个问题在转个不停——迁流不息。
  在计划实行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成为知识了,这就是识蕴。比如,一个男人见到一个女人,从音容笑貌、举止言谈、待人接物等方面很有好感,心里领受了这个境界。女的看男的,也是一样。双方都想着如何能与对方结合在一起,便积极地付诸行动,经不断地接触了解,并逐渐有了经验,这个恋爱方面的经验就成了知识。总而言之,我们众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无时无刻不为五蕴所困扰。五蕴就象乌云一样笼罩着我们的身心,使我们迷惑不觉,妄堕苦轮。它正是我们
在六道轮回中生死的根本。
&& 什么是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这四谛
第一,苦谛:是三界内的苦果,苦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你也别管什么三苦八苦的,反正让人感到不痛快的就是受苦,这些苦皆由人们起惑造业的结果,苦的来源就是集谛。
  第二,集谛:是三界内的苦因,集意谓集聚,也就是上面的五蕴集结在一起,造成烦恼。依惑造业,随业受报,这就是佛教所讲如是因,如是果,因果轮回的规律,这叫做集谛。
  第三、灭谛:灭是寂灭,摆脱之意,指的是灭除烦恼和生死之累,灭去贪嗔等烦恼和善恶诸业,就可以不再受三界中的生死,也就是修行有成果啦。
  第四、道谛:道是道品,修行的方法,要想灭苦必须修行,所以这道谛,就是大乘、小乘共修法门,所谓小乘就是自已修成之后只管自已,不管别人,大乘
是自已修成之后又去度别人。不但小乘阿罗汉可依此修行,就是大乘菩萨也要依此道品修行。但是修法不同,理论不同,观点不同。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达到证道
去苦的目的就行。
四, 十二缘起生起轮回
  印度原始佛教的核心理论。又作十二有支、十二因缘。指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处,六处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
生,生缘老死等十二支。缘也就是条件,有了无明这个条件就生出行,如此类推。这十二缘起头尾相接,轮回不断,这就是我们轮回的原因。
  (1)无明:无明就是无知而产生的妄想,就是六根六尘相对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妄心妄识。它并不是实有之物,但它是一切轮回的根子,在没明白之前称为无明,
但你明白之后就知道它只是幻心妄执。所谓明白之后就是你知道了它只是个妄想,这个知道就叫正觉,也叫菩提,反过来可以利用无明所产生的五蕴当工具去做许多
大事,又叫做妙用。就是这个无明造成生死轮回的第一因,就象一台汽车,本来好好的在那里停着,这无明就象一把打火的钥匙,在你没明白之前你不知道这个钥匙
是什么就称为无明,当你一明白了就知道原来是把钥匙,明白了之后就可以利用这把钥匙把汽车打着,当然没明白也是同样把这台车打着,不过哪是糊里糊涂的打着
的,由于这个钥匙是打火条件,哪么下面的行就开始啦,也就是汔车发动啦。
  (2)行:即身、语、意三行,亦称三业。行乃因无知无明而产生错误的身、语、意三业。此行,不只是指错误的行为,也包含行为余力的习惯力。不
管我们的行为经验是何种情形,均不会轻易地消失,一定会留下一些余力被保存蓄积起来,而成为知能、性格等素质。这一行,就又生了后面的认识。
  (3)识:识就是六识,是指‘认识作用’或‘认识主观’而言。也是大家常说的个人认识。
  (4)名色:乃指识之所缘的六境(色、声、香、味、触、法六尘)。
  (5)六处(六入、六入处):指眼以至意的六根。意就是感觉、知觉的能力。
  (6)触:就是根(六根)、境(六境)、识(六识)三者的和合,也就是由根、境、识而有感觉。
  (7)受:和五蕴中的受相同,意指苦乐等感受。
(8)爱:就是渴爱,意指如渴者求水般激烈的欲求。缘认识而起的苦乐等感受一产生,对苦受就有憎避的强烈欲求;对乐受就有爱求的热望。这些强烈的欲求或热望,就是爱。也就是以爱来表示对苦乐受所产生的爱憎之念。
  (9)取:前面的爱,是指心中产生激烈的爱憎之念,而取是对爱念生舍取之实际行动。也就是‘爱则夺取,憎则舍弃、伤害’的实际行动。或者可说是,由于身语的取舍选择行为。杀生、偷盗、邪淫,或妄语、恶口、两舌、绮语等身语业,均可涵盖于‘取’之中。
  (10)有:即存在。广义的说,有是现象的存在,与行、有为(有作为的)一样,也就是一切的存在。因十二支皆是有,故亦称十二有支。在此意义上,有,可分为业有与报有,业有是指善恶业的存在;报有是指善恶业果报的存在。有’之下为‘生’。
  (11)生:指有情(就是有生命的东东)生于某一有情的部类(也就是六道中的某一道)或指日常生活有某种经验产生。前者是指担负有情过去全部
经验的余力(即知能、性格、体质等)而生。故每个人均具有一定的素质。后者是指以人的素质(有)为基础,而有新的经验产生。总之,二者均是自‘有’产生新
的‘生’。
  (12)老死:在缘起经中,于老死之后加上了愁、悲、苦、忧、恼。认为生以后会产生老死等苦,而以老死代表一切的苦恼。
总之,无明、行与爱、取、有等错误的思想与行为,一定会遭受到苦恼。而以十二缘起为首的种种缘起说,也就是以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三界轮回的一切苦
恼,就是由于无明、渴爱等烦恼及行、取、有等业因而产生的。这些是佛讲给小乘人听的,不是我们分析的重点,了解了就行啦。
大家知道了以上横的及纵的分类,哪么有一个问题就来啦,到底这个五蕴及八识是怎样产生的呢?回答是:是你的佛性产生的,也就那个真正的你,现在我
们来认真的重新来分析一下,层层脱去各种缠绕,最终找到真正的你,找到了真正的你,才能连根拨起,就象你要到北京去,首先你要知道北京的位置,然后再向北
京方向前进,至于你是坐汽车,火车,步行还是坐飞机,哪是你选择的工具问题,总之找到方位,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到就行,只不过时间的长短问题。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缠绕我们的是五蕴身,这些都是假的是各种因缘合和而成,凡是假的都会最终消失,所以要一层的脱掉,身外之物上面我们已脱到只剩
下身体啦,但这个身体也不是你,而是你的房子,真正的你就在这个房子里住着,哪么关于五蕴及各种识的真正幕后操作者就是真正的你,所以我们把五蕴也脱掉,
把六根六尘,六识也脱掉,这样就把真正的你所操纵产生的东西全部脱掉完啦,那么最后只剩下了一个赤裸裸的东东,那就是真正的你,这个你又叫实相般若,它的
长相没法描述,不是黄也不是红,要是黄或者说是红,那我们很好认,但它长的却象个“空”,所以不好描述的,佛法上也就用了一个“空”来描绘,称实相“空
相”或者说是实相“无”相,就是那个东东长的象个空,也象个无。(这样一来麻烦就大啦,因为许多人看到空就认为什么也没有,错啦!)是众生之本来面目,如
来之法身。亦称妙明真心、佛性、法性、真如、涅槃、大圆觉海、菩提,道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惟此为真,是实实在在的天真佛。我们大家,乃至一切众生,
无量劫来本来具有,而且个个平等,同样俱足,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亘古亘今永恒不变,这就是无形无相的性,也叫做自性、法性、佛性。所以以后当
你看到以上各种称呼时就知道是那个东西就行啦,不要被各种名子所迷惑,按现在话说,这个佛性就是本体,是个万能体,他能生万法,或者称形而上的东西,这样
你就好理解些。
   那么,我们平常所说的心又是什么呢?是我们人的根与尘相对而幻起的一种感觉。上面我们讲苦集灭道时你就晓得,集是根尘相对集合起来的幻
心,是个影子,是虚假的。它是客观环境的反映,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各个相应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根尘相对而生出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和意识,六根、六尘、六识集合起来而产生出念头和思想。假如没有客观环境,就根本没有心。所以,心不是单独孤立存在的。舍浮佛讲:“心本无生因境有。”就
是说这个道理。故客观环境、外在境界是生起心的外在原因。那么,内在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性。性是生起心的根本,生起心的能量,是心的本原。没有性,对境生
不起心来。犹如电,虽不能目见,但一切照明、动力等等都是它在起作用。之所以眼能见、耳能闻、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思,均是自性的作用。视性、闻
性、嗅性、尝性等,均具有各种功能,能发挥各种作用。所以,心是由性生起来,才派上用场的。性是体,心是用;性是理,心是事。性是真实永存的,但却无形无
相,经上有时亦谓之“真心”。心是虚幻的,但却有形有相,是形而下的。众生往往被各种虚妄的假合之相所迷惑,认妄为真,执着追逐不已,因此被各种无明烦恼
所束缚,被各种业障所蒙盖,不见自性光明,不得自在,而落于六道轮回,生死流转,不得解脱。唯识上的八个识,就是我们说的心,所以八识又称八识心王。
假使大家明白了什么是性、什么是心,二者之间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就明白心与物俱虚幻不可得,因而放弃身心世界,不再追求执着,这就是明心!讲到见
性,性虽本有,但无形无相、无声无嗅,不可耳闻、不可目睹,不可以知知、不可以识识,只可慧照、妙观、领悟、神会。由此可见,所谓见性,不是用眼睛去看,
不是用头脑去想,更不是用第六意识去分别猜度,而是心地法眼,亲切深彻地体会与神领。但是古德云:“体无形相,非用不显;性无状貌,非心不明。”这就是
说,要见性必须从明心上下手,离心无性可见。现在你晓得了我们平常的一切作用都是性的作用,并从此悟出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且深信不疑,这就是见性!这
就是开悟!但这只是理上的开悟。总之性是真的,心是性所生的是假合的,是因缘生的,凡是因缘生的都有生灭,而只有那个自性不是因缘生,所以不生也不灭。
所谓的见性成佛,就是要见这个性,要证得这个自性,亲自看到,真证得啦,就叫证悟啦,豁然大悟,这就叫悟了菩提,原来一切法本自无为,这是指形而
上的那个自性本体来说的。而一起用,皆是有为,这是指形而下的各种心来说的。现在既然从理上知道有性这个本体,有这个万能体,用比喻说就是有这个北京,那
么下面我们就谈谈怎样亲自去到这个北京,及使用的工具。
五,修道,证道
整个佛法,其目的就是要你找到这个真正的你,但找到的方法有八万四千法门,意思是方法很多,就象到北京有很多方法,其中最常见的有,念佛,参禅,
修密,各种观想等,在现在这个社会,由于我们时间有限,工作忙碌,所以我们要选一个最快的法门,也就是坐飞机去北京,那这个法门就是观照,也可以称为观
心,其实其它的所有法门最终都是要归一到这个观心法门上,佛法上讲称为观照般若,般若”是梵文,其意义很广,内涵幽深。把它译成智慧或大智慧都不尽其义,
表达并不完善。因无上庄重之故,而沿用了梵文的音。“通达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应用得圆融无碍、恰到好处”,若这样来讲“般若”的含义,还稍微能尽它的一点
意思。简单地讲,般若就是妙智慧,或者是真心。
  妙智慧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聪明智慧的世间智,也不是外道有漏法(指不完美的)修得的智慧,而是含有无漏法(完美的)之圣意的无上妙智,是宇宙
间真正的大智慧。此乃是大智若愚,是真心实相(佛性)的妙用。世间智的世智才聪是有所知,是分别,分别是最坏的妄心,大智若愚而不是象傻瓜、呆子一样,也
不是象木头、石头一样,凡事无动于衷,而是不加分别、不加取舍,好坏、长短、是非还是了了分明,但好的不爱不取,坏的不憎不舍。因为好坏无非是你的妄心分
别,均是梦幻泡影,了不可得,又何必痴迷地被假相所惑,跟着外境转动呢?
用这个方法的也叫般若法门,是大乘道最后成就的大法,所谓的三世诸佛以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不修般若是无法成就的。
那到底波罗密多是个啥啥好东东?“波罗蜜多”是梵语,是音译。“波罗”译为彼岸,“蜜”是到,“多”是上,整个意思是到彼岸之上。这里用了比喻手
法,意思是一切众生都纷扰在生死苦海的此岸,生死轮回,苦不堪言。我们要渡过生死苦海,要成大道,就要发心修行,这叫做“入流”。就是初果罗汉。辟支佛发
心修法,发心自度自了,也上法船了。随着功夫的精进,就到“中流”,到了海当中了。功夫再精进,就到彼岸了,这是“波罗蜜”。但是到了彼岸并不算究竟,因
为还在法船上,只有弃除法船上岸,到了彼岸之上,才算究竟。而我们要到彼岸之上,就必须依靠般若,就是用无上妙智慧照破无明,照破我们的妄想心,照破一切
世法、出世法、有为法、无为法,一切都不可得,才能脱离生死苦海,到达彼岸之上。否则,只不过是入流、中流。而罗汉、辟支佛法执还未除,还在法船上,没到
彼岸之上,所证的涅槃是有余涅槃,仍不究竟。只有通达世法、出世法,处理一切事物圆融无碍、恰到好处、无有偏倚,我法二执消尽,了却分段、变易二死,这才
可以说是到达生死苦海的彼岸之上。所以,“波罗蜜多”也可以译成“究竟彻证”,能实行一切自行化他之事,能乘此大行由生死之此岸到涅槃之彼岸。所以这个法
是最好的法。那我们就选这个法,这个法的重点就是用大智慧去观。
观就是观看,看是看见的意思,看见啦就是觉察啦,觉察就是我知道啦,我知道重点在知上,看见什么?我知道个什么?看见及我知道了许多念头及动作,
大家都有一种经验,就是我知道。。。这个我知道的后面有许多东西,比如,喝酒时,我知道快喝醉啦,做饭时我知道我在做饭,好象有个人在后面看着似的,其实
你只要保持着这个我知道,在行住坐卧之中,一切之中,都保持着这个我知道,这就是般若慧观,时时观看着自已的念头,念头来了不管它,去啦也不管它,任它来
去生灭,念头的生灭是一个来了,又去了,也就是念头生了又灭了,又一个再来,再去,不会同时来两个,只能一个一个的来,由于来去时间极短,所以念念想连,
刹那生灭,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形成意思流,由于你时时观看,开始来去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念头来去的时间间隔就长了点,就在前念已去,后念没起之
时,那一段空灵你看到啦,那就是你的本性,就是佛性,就是自性,这样你就认得了什么是性,就算是见性啦,其实这个性时时在面门放光,只是你日用而不知,这
样你时时用功,就是修行,观到功力深啦,起心动念,时时明白,个个清楚,来的时候不欢迎,念头就自已跑掉啦,去的时候不追求,不理它何处消失,也就是把你
的真心当主人,就是那个能看的,能知的那个东东,把你的念头当仆人,你看着仆人来去,但不跟着他跑。这样如果观行渐深,观到妄心杂念,既不来也不去,正
好,一段空灵,得初住休息之境。但要知道那一段空灵就是你的自性,佛法很简单,没有那么复杂,要敢于相认。
下面我来谈谈我的经验,我采取的就是上面说的观心法门,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保持着这个观,也就是我知道,盯盘时我知道我在盯盘,写字时我知道我在
写字,就这样修下去,开始时不能时时保持着,有时跟着念头跑啦,这很正常,慢慢就习惯啦,如果跟着念头跑啦,就要凛然一觉,就又回到了“我知道的”状态。
在睡觉时,把身体平躺,双脚并列,稍微有点距离与肩同宽,两手平放在身边,手心向下,或者说采取菩萨卧,也就是侧身向右而卧,右手托着右边腮,左手放在左
腿胯上,舌抵上颚(平时也是一样),保持着上面说的观心方法,看着念头的自由来去,如此下去而已!
谈到这里,各位可能要问啦,见性能如此简单么?不敢相信那一段空灵就是自性,不要怀疑,要当下确信,哪就是你的佛性,但哪不是纯粹的,还是处在形
而下的,由于有五蕴的存在,有各种念头的来去,所以你看的还不是很清楚,不是完全的,原因是这个五蕴时时把佛性蔗盖着啦。就好象天空中云彩太多了,你看不
到真正的天空一样。佛性的作用结果就是生起五蕴,由于有了这五蕴的运行所以你就能动,能想,能听,能看,故此你在五蕴起用的中间的那一个空间见到的这个自
性是不全面的,是不究竟的,就象你在云彩盖不着的地方看见的天空,面积很小,所以是不全面的。故此这时你还在路上,还没有到真正的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其
它的方法会有四禅八定之说,你不要去管那么多啦,我们修的是最高级的法,是坐飞机的,所以不要管那么多,我们的目的是只要快点到北京就行。/
就这样我保持着这样的观心,大约有一年左右吧,有一天,我有朋友来,喝了点酒,我知道可能有点醉,就多放了点茶叶,想解解酒,结果平时爱喝白开
水,突然喝茶放多啦,就睡不着,睡不着,就保持着观心吧,慢慢的,我看见天花板上有一只灯管,就是那种细长的,竖着向我慢慢移动,当移动我的头顶时,突然
掉了下来,“啪”的一声,五蕴皆空,那时没有身体,没有六识等十八界,空无一物,只有一个昭昭明明的灵知,这个灵知是了了分明,清清楚楚。很快天就亮了,
好象时间很短,其实有好几个小时,一念动就回来啦,我知道我悟道,证道啦,然后连续几天拉稀,也就是把体内的脏东西排出来。这个过程,在禅宗称之为打开本
来,亲证道体,就象你在一间黑房间里,突然打开电灯,这个突然就是“啪”的一刹间,如太阳照耀万物,一刹那普照大地,云彩都没有啦,这就叫佛光普照,哪个
“啪”的一刹那间,就是观照的照,观是在修行过程中,照是证见了道体。那个状态是很难描述的,因为什么都没啦,实相般若现前,五蕴皆空,就是身也空,心也
空,精神世界及物质世界一切都空,这里的空就是没有啦,看不见啦,而五蕴空后的状态是无可言说。一说就错,但是为了言明这个状态,佛法上用了个“空”字,
因为好象有这个空的形相,就用这个“空”字来代表,这一代表就有点麻烦啦,因为许多人把这个“空”理解成啥也没有啦,理解错啦。你说空吧,感觉是有,有个
灵灵昭昭的东西,这个空中隐藏着万有,所以叫非空,你说有吧,确实没有任何东西,所以叫非有,这就叫非空非有,既空即有,所以你看佛法到这时,如果你没有
亲自证道,你怎么能理解,在这个状态之下,其实你进入了形而上,处于无为状态,为此又把这个状态描写为如如状,无所从来,无所从去,称为如来,也叫真如,
“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真如为万法之体,在染在净,其性不改不变,故曰真如,也就是众生真实如如不动之本来面目,亦是一切众生应缘起用的灵
妙真心,亦称佛性、法性、自性等。修佛就是要亲证这个真如的。因为佛性是无形无相的,故不可名状,绝念离知。就是五蕴都脱落啦,不是用言说可以说到的,所
以叫“言语道断”;也不是用我们的思想、推理、想象所能得到的,所以叫“心行处灭”。言语说不到,情识不能及,不可言说,说了即不是,所以“动念即乖,举
心即错”。只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能相应。
佛最后在灵山佛最后在灵山一会,拈花示众。因为我们不在现场,所以不知佛说法说到了哪里啦,我估计佛就是说到了这个形而上的道体,因为没法描
述,所以他不讲话,只把天人供养的花拈起来,举示大众。这时候,在会的人很多,天上的、人间的,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天人罔措。只有迦叶尊者会心微笑
相应。(摩诃迦叶尊者心领神会,契入佛的提示,微微一笑,与佛心心相印。)佛立即宣告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
别传,付于摩诃迦叶。”从斯开创了禅宗法门。这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圆顿法门,不是四禅八定的渐次禅定法。所以,无言说可表,无文字可立。后来的大祖师
讲到这里就把手一背回方丈室去啦,大家都不懂,因为没办法说啦,一说就错,所以向上一路千圣不传,不是不传,是没法传,也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述,只有修行
的人到时自已感受啦。但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我还是尽力来描述一下。
在那个状态下,(以后我学禅宗用“那个”来代替“空”)五蕴都空(脱落)啦,所以没有一点痛苦,其实这种状态就是入定,许多人打开本来,不一定是
在睡中,任何状态中都行,比如有的在坐中,有的在走中,你们有时去禅寺里,会看到那些各种种样的塑像,入定的姿态千奇百怪,所以不知道你是在什么中就打开
啦。这其中还有机缘成熟,大菩萨来接引的问题,比如你在打坐,突然看见一个菩萨给你一个东西,你用手去接,原来是一个炮,“啪”的一声炸啦,你就在这一刹
间证道啦,总之打开的方法多种多样,这就看个人的机缘啦。一念动你就回到了形而下,这时你的五蕴又开始运行啦,就是回到了形而下,由于你亲证了佛说的万法
皆空,所以你根本就再也没有什么痛苦,获得了大自在,因为五蕴皆空,你一了百了。到这里再说明一下,那个佛性不是在你亲自证道时才有的,它一直存在,只不
过你平时没注意,就象天空中有云彩,这个云彩比喻你的念头,你平时只注意到了云彩,由于云彩太多,遮盖着了天空,所以你就看不到,对于佛性,由于念头遮盖
着了佛性,所以你就看不到,再说你也不知道去看,因为你跟着五蕴跑啦,或者说你跟本就不知道有个佛性的存在,糊里糊涂的过日子,枉在六道里轮回。所以当一
块云过去,另一块云没过来之时,中间有一段晴空,这时你就看到啦,但是这看的面积小,看的不全,比起天空中没有一丝云时差远啦。修法也一样,当前念与后念
之间有一段空灵时,那个佛性就出现啦,这时你就观到或者说看到啦,那个佛性,不管你是在任何时侯都是存在的,都在起作用,所有的万法都是他生的,所以是万
能体,这样大家明白了吧!
见性成佛,现在证见本性啦,你真的成佛了么?不是的,离真正的成佛还差很远,成佛要功德,福德圆满,所以见性之后更要修,所谓的修是在事上修,在
日常生活中修,这个修与上面说的去证道的那个观心的修有点不同,因为那个修,你证道之后,还是一直在修,在照,自然而然的就是其中,而这个修是把该了的随
缘都了了,不味因果,比如你借别人的钱,该还的就要还给别人,未了的缘不知道有多少,在多生累劫之中,谁知道你做过多少恶事,善事,好的就不说啦,恶的你
要还,只不过从此以后你只做善事,莫做恶事。这就是日常的修行,说到这里来一首诗总结一下比较好。
     般若观照妙法门
     念来念去自由中
     啪的一刹震天响
     昭昭明明无相空
     空而不空藏着有
     妙用五蕴起万行
这首诗前两句写修行观心,中间两句写证道打开本来的情形,最后两句写佛性的妙用。这一写诗,我又想起五祖的两个弟子,一个叫神秀,一个就是六祖,当时五祖老了,想找个传人继承衣钵,于是就要求弟子们每人做道偈,来考考,结果大弟子神秀就做了个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五祖一看写的不错,但是没悟道,为什么没悟道呢,因为他还有个身及心,所以从在这道偈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还处在修行的路上,就象上面我们说的还处观中,还没有打开本来。但修行的方法是正确的,所以五祖让弟子们都有好好的学习这首偈。
而六祖作的偈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一看,说也没悟道,为什么没悟道呢,是因为六祖修行已经打开了本来,见到
了那个无相空,他错在本来无一物上,其实不是真的无一物,佛性是个万能体,它的长相象个“空”,只不过“有”包含在那个所谓的“空”里面去啦。但六祖比五
祖更上一层楼,所以五祖就把衣钵传给六祖,后来五祖讲《金刚经》给六祖听,结果六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才大悟,于是感叹的说出了下面几句话:何期自
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到此时才是真正的认识了那个万能体。才算真悟。所以如果五祖看过
我上面的偈可能会说:学的不错,修行,证道及起用,也就是常说有体相用三位一体都有啦,衣钵就传给你孔宾吧。(开个玩笑而已)
上面乱七八糟的说了那么多,现在来一个总结,假如佛祖在世,你向佛问什么是般若智慧的修行法门,佛就给你讲,以我孔宾为例子,看你那么漂亮,美丽,也给你取个名字叫阿丽吧,这样,就象电影一样有一个场境,你问佛,佛开始向你说;
孔宾菩萨,在修行妙智慧观照法门时,由于日久功深,有一天突然的一刹那,打开了本来,照见了五蕴皆空,也就是把五蕴都脱落掉啦,由于证到的诸法实相的“空”(那个),所有的苦厄都度脱掉啦
 & 你认真的听着,佛讲完了上面的这一些,看看你又继续给你解说:
  阿丽呀,在那个本体的空性中,你说有个东西吧,又看不到,你说没有个东西吧,感觉着有个东东,而且所有的东西都是他生出来的,两者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空不异色,色不异空,更进一步的讲其实都是一样的东西,所以色既是空,空即是色。五蕴中的其它的受想行识也一样。阿丽呀,这个本体呀,也叫诸法的实
相,这个诸法的实相他的长相,就象个“空”也象个“无”,其实啊是没有形状的,是不生不灭,不脏不净,不增不减的。所以啊,在那个状态下,五蕴都变成空
啦,也就是在那个空中没有色,没有受想行识,也没有眼耳鼻舌身意这五根,也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无眼界直至无意识界这六识,也就是没有十八界,在那个
空中,无无明,但也没有无明尽,(无明尽是一点无明都没有啦,而没有无明尽还是有无明,不过这个无明是包含在那个空相里,如果没有无明啦,也就不会再回到
形而下啦,就一直处在那个状态之中同死人差不多,还有个什么用处?所以就是还有无明包含在其中,也就是说佛性能产生念头的能力,你一念动就又回到了形而
下,其实这个无明也不叫无明啦,对你来说叫正觉啦,也就是你明白啦,明白无明只不过是一个妄念,这个明白就叫菩提,所以当你明白时就叫证得无上菩提,再回
到形而下,佛性起的就是妙用)直到无老死,也没有老死尽,一句话就是没有十二缘起轮回啦,但十二缘起轮回的种子还包含在其中。在那个空中,没有苦集灭道,
无智慧,也没有什么可以得到的,就是因为没有什么可得的原因,菩萨们,依般若大智慧这种修行方法,时时把心空净,心中没有什么挂碍,就是因为没什么持碍的
原因,所以没有什么害怕的,从此远离了颠倒梦想,把所有的障碍都除尽啦,证成大道,过去,现在,未来的这三世的所有的佛,都是依照这以般若观照为独一不二
的修行法门。而证得大道,所以呀要知道这个大智慧的修行方法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没有比它再好的啦,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啊!
  接下来,佛又给你说个咒语,就是:自度啊,自度啊,快快自度,大家快自度,并度大家。
 & 谈到这里,整个的铺垫也差不多啦,下面我开始讲解《心经》
六,《心经》正文六
  心经是佛的大弟子舍利弗,问佛修持般若法门成就的方法,舍利弗是智慧第一,因心经是智慧的修法,所以就让舍利弗来问,佛就让观自在菩萨来答复
这个问题,记录下来就成为了经典流传后世。这个经直接开门见山,以佛的口气,直接宣说,所以我们也就直接开门见山一句句的去解说算啦。先看经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第一句很重要,是全经的重点,也是整个佛法的中心,明白了这一句整个佛法就基
本修学完毕,所以就多说点,各位要知道,佛说的一切法,有两条路线,其一始终以小乘的四谛法“苦,集,灭,道”为基础,世间一切皆苦,烦恼也是苦,生死一
大苦,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等无不是苦。如何了苦?如何解脱?除了得道,灭了所有的妄想烦恼,灭了所有业力作用,方能解脱一切苦,离苦得乐。但是凡夫众生
以苦为乐,积集一切苦,拼命去追逐一切痛苦之事,当成现实之乐,所以佛说众生颠倒。而《般若经》“就是以”苦集灭道“为基础。因此,第一要知道如何了苦,
观自在菩萨告诉舍利弗要“行”,就是要修行,而要修得行,就要有个修行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就是般若波罗密多,大智慧到波岸的方法,翻译过来中文就是观照的
方法。这个方法是从观自在菩萨这个名号中知道的,我们要知道菩萨的法名代表他的修法,等于世间人取名子,有特别的意义。观自在的意义着重在“观”,随时随
地,观照起心动念,照管每个思想的起灭,但不是用眼睛去看,而是以自已的智慧去觉察它,这就是修行的方法。观自在菩萨并以自已为例子来说明这个修行的方
法,也就是时时内心要起观,这个观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啦,就是观看,看见,看见了也就是知道啦,知道啦也就是觉察啦,最后用最通俗的说法就是我知道,要随
时保持着这个观,这个“知道”,走路也好,做事也好,随时不离心中自我观照,刚开始时,念头的来去很快,前念刚过,后念就起,一念接一念,这就形成了意思
流,等功夫深了,慢慢的念头也少啦,你就能很清楚的知道念头的来去,就这样保持着念头的来去随便,你不要去管它,等前念已去,后念没起之时的中间的那一段
空灵,你要认得,它就是你的自性,这样你就见性啦,但这还是在形而下的起用中见性,还不是纯粹的哪个本体上的性,其实形而下与形而上,对性来说都一样,但
对你来说就大不一样啦,不一样在哪里?一个是在完全脱光五蕴之后看见的,一个是在存在着五蕴之中见到的,一个看看清清楚楚,一个是看的不全面。就这样机缘
成熟之时,当然这个时是不好决定的,突然“唿”的一声,或者说是“啪”的一声,在那一刹那中观自在菩萨就打开了本来,证到了那个自性,也就是证道啦,这
“啪”的一声的一刹那,就是照,就象房间突然打开了灯,一下就明亮起来,佛光普照,这一照就五蕴皆空啦,所谓空就是找不着啦,删除啦,这时候就没有观啦,
进入了另一个境界,也就是本体的不含五蕴的赤裸裸的纯净的佛性的境界,到这时你才是真的脱光了!这时什么都没有啦,当然身心也没有啦,所以一切皆空,这五
蕴不见啦,那么这个本体的境界到底是个啥样子呢?不可说,没法用语言来说明,所以说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但还是可以描述一下,就向前面孔宾那一段描述一
样,这里就不多说啦。到了这个时候就度脱了一切苦,证到了万法皆空的实相,知到一且皆是空花水月,全是无明这个妄心妄念惹的祸,现在明白啦,就算是得到了
正觉,也叫证得菩提,知道了万法全是假合而成,都是因缘所生法,因缘所生法最终都将坏灭。而唯有一真实,那就是这个诸法的空性,也就是那个本体,佛性,总
之你叫什么都行,到了这时,那里还有什么痛苦?全跑到别人哪里去啦。然后你反过来就可以利用假合的五蕴,其实假合的也是这那个本体所生的,去明明白白的做
事,这又叫做妙用,是你利用它,先前没明白之前是它利用你,你跟着它跑,所以佛说有一孩子本是富家子,身中藏有一宝珠,却在外面讨饭乱跑,现在你证到了这
个本体就是找到了那个宝,就算是又回家啦。所以观自在菩萨也就获得了大自在。故此《心经》这一句已经把观自在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道结果说完啦,证道的好处
之一就是度一切苦厄,厄就是三灾八难。诸如:刀兵厄、贼劫厄、水、火、风、雹、地震等厄。这些“厄”都是过去所造的恶业,在今生感得的果报。个别做业个别
有厄,共同做业共同受厄。这些业,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啪”的一声称打开本来进入了本体也就是证到了佛性的那个“空时”五蕴皆空,在
这种状态下是没有了身心的,只有一个了了分明的灵知,这时五蕴皆空,那么一念动之后,回到了形而下,这时的五蕴还空不空呢?告诉你不空啦,这个不空是指又
起作用啦,而本体来说还是个“空”,为什么不空啦,因为你又可以行动,可以说话,可以思想,该吃饭吃饭,该穿衣穿衣等,也就是五蕴又开始起作用啦,不过你
明白啦,这时的作用就叫妙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真空妙有,在本体说是真空(其实用这个“空”字容易迷惑人,各位要记着这只是个比喻,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
描述,所以就只能用这个空字来近似的代替)而真空中也就是这个真如能生万法,能起妙用,不过你同样还在观照中,同样见性,就是在各种相上见,原因是世间各
种法都是佛性所生的。而照对你来说也只不过不是纯粹的啦,是在存在着五蕴作用的基础上的照,那个了了分明的东东随时在你脑门放光,所以你还是时时能见到
它。这时你的五蕴就是活泼泼的起用,但有人用针刺你,你照样痛,为什么?因为受蕴在起作用,所以就感受得到,但如果你功夫深,一念转可以把这个痛空掉,这
个功夫我是没有达到。这时的你已远离颠倒,你已证成大道,才能做到无所住而生其心。从此获得了大自在。各位要注意,再啰唆一下,因为这是重点。佛法讲的照
破,就是认识了宇宙人生真理,使自己的身、口、意均符合于客观事物生生不已的进化规律,而不要以主观的盲动,违背和阻碍事物的进化。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知
道马克思的伟大,马克思就是通过观察资本而写成的《资本论》找到了资本的运行规律性,然后想法改造社会,所以就提出了社会主义这个过度阶段之后并一起进入
到共产主义。而我们国家搞的那个文革就是个人主观出来的玩意,结果造成大错。所以,照见五蕴皆空是指形而上的脱落,而到形而下五蕴还是存在的,不是没有
啦,所以佛法是科学的,完全是正信!但是,世人不理解,误认为是迷信,实在是莫大的遗憾!那么,五蕴被观破、照空之后,就回复了自性,就不会为外境所迷,
而被五蕴所使唤。这样,就可以反过来利用五蕴,得其效用。有些人就不理解,五蕴被照空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利用它呢?这就是佛法讲的真空妙有。真空者,空而
不空;这是讲佛性的,本体的。妙有者,有而不有。这是讲起用的,形而下的。这里既不能着实,又不能偏空。诸如男女老少、飞禽走兽、山河大地、草木森林、日
月星辰、风雨雷电等事事物物、自然现象,宛然现前,还是有的。但是,这些有呢,均无自体,皆是自性显现,所以是妙有。又因有而不有,虽有假相,但无实体,
所以不可执取。因为都是因缘所生法,没有自体,故谓之真空。真空不同于顽空,顽空是不能应缘显相起用的。顽空是彻底的没有啦,譬如虚空,它能起什么作用
呢?它根本没有觉性。而我们的佛性不同于顽空,虽然其本体是无形无相的,但它是个灵性,是个万能体,能够随缘显相,能够生起万法,能够起种种妙用。正因为
如此,它才是妙体。假如它不能生起万法,也不能起用,那还称什么妙体呢?正因为这个无形无相的本体能够显相、能够起用,方谓之妙。也正因为它能够显相起用
之故,才能从相上明悟其妙体。我们不妨举个例子,比如你想造个房子,是不是先在脑子里先设计个图,这个设计就是佛性的起用,等你把房子建好啦,你看到这个
房子,就知道这是佛性起妙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可以从一切相上明白佛性的妙用。所谓相就是形相,相貌。
第二句:“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这也是个重点,所以也要多说点,之后就容易啦。佛继续解说下
去,叫舍利子的名子,意思是进一步的解释说明,提醒这个大弟子注意,注意什么?注意下面的佛要说的话,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
行识亦复如是。 我们先来谈谈这个“色”。色是指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而六尘又可分为三种色。第一种色谓之“可对可见”的色。“可对”就是可
以跟我们面对,我们可以接触到的意思。“可见”是指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它。六尘中的第一尘——色尘,就是指这种色,是有相相。诸如长短方圆、青黄赤白、男
女老少、山河大地、草木丛林、饮食起居等等,既可看得见,又能接触感觉到。
  第二种是“可对不可见”的色。眼睛看不见它,但却能感觉得到、接触得到,这就是声、香、味、触。声音,我们的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我们的耳根却
能够听到它,能够分辨出,这是音乐声,还是汽车喇叭声,还是说话声,还是喜笑怒骂声等等。香、臭气味,我们的眼睛看不见,但我们的鼻子能分别出来,还可以
分辨出究竟是什么香味,兰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等等。甜酸苦辣咸等味道,眼睛是看不见、分别不出来的,却可以用舌头品尝出是什么味道。触是接触,譬如冷
暖、燥湿等等,通过身体接触,就会感觉出来。身体接触了冷空气,就会觉得冷;接触了热空气,就会觉得热。声、香、味、触是属于“可对不可见”的色。
  第三种是“不可对不可见”的色。眼睛既看不见,也接触不到,这就是“法”。法就是法尘,是六尘之一,是前面色、声、香、味、触五尘落谢的影
子。就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色,耳朵所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香臭,舌头品尝到的酸甜苦辣,身体所接触到的外境,这一切相的影子落在我们的第六识(即大脑)
里成为意识,这就是法尘。这个法尘,既不可见,又不可对。
  由上述可知,“色”包括了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六尘又从何而来呢?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取境而来的。六尘加上六根当中的眼耳鼻舌身都是色。至于意
根,是对各种有色境缘所产生的思想分别,是无相相,看起来属于心法,不是色法。但是,一动意念就有相,故也不离色法。所以,这个“色”包括我们身外、身内
的一切有相相,同时也包括心识的无相相。这一切色都不异空,因为这一切色都无自性,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因,不能成事;有了因,没有缘,也不能成事。一
句话,所有的色法都是佛性起用的结果,但是在照见五蕴皆空的那个纯粹的本体状态中,色是与那个本体合一的,所以色与那个所谓的“空”没有差别,当然啦,那
个“空”与色也没有差别,更干脆的说色就是那个“空”,“空”就是色。这五蕴中的色是这样,哪后面的受想行识也是一样的,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
空即是受,所以佛不想多说来个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关于受想行识的进一步解释各位可能参看前面的铺垫及其他人的解说,这里就略去。行啦,这一句也解说完啦。
第三句: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第三句就是讲那个真如实性的,也就是讲那佛性的,佛对舍利子说,那个诸法空相,就是长得象个“空”的那个东东,就是那个真如实体,是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利,不增不减,当然你还可以加上不白不黑,不香臭等等,总之就是那个东东就是那个样子,你要是真的想自亲看看,就去按上面说的修行就可以。可能有
人要问啦,到底那个东东是从那里来的呢?佛说啦:法而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如如不动,所以叫如来,这一句就讲到这吧
第四句: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这一句是进一步解说,在那个状态中也就是在那个“空”中,在那个赤裸的纯净的佛性真如中,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无六根六尘,六识那十八界,那么这些东东跑那里去啦,别忘了,被观自在菩萨打开本来的一刹那间照脱落掉啦,所以就没有啦,这很好理
解。当然接下来也就无无明啦,无明本是个妄念头,就是我们糊里糊涂的对境起的妄心,其也包含在五蕴这个总法之中,现在五蕴都没有啦,所以无明也就没有啦,
各位,有的看到这可能说,那好啊,前面我们说过无明是轮回的开始,现在没有啦,就可以不轮回啦,是这样的,在那种状态下,是没有轮回啦,但不能常住在其中
啊,因为在那个状态中,你身心都没有啦,人就不能动啦,就象死了一样,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入定啦,经常那样还有个什么用?你老婆见你经常处于那个状态中不气
死才怪呢,因为象个植物人,啥事都不能干啦,所以啊,常住在那里是不行嘀,所以要看清下一句,亦无无明尽,先说啥叫无明尽,尽就是彻底的完结了,无明尽就
是彻底的没有无明啦,但前面加一个无字,又麻烦了,就是说也不是彻底的没有无明啦,说白了还是有无明,但这个无明在那里呢?在那个真如佛性那个万能体中包
藏着,还是种子,没有显现,当然你明白无明是个妄念,现在已证菩提,那就成正觉了,现在哪个妄念不叫无明,叫正念啦,它还是有,只是在佛性中包含着,所以
你才能念头一动你就从那个入定的状态之中回到形而下啦,由于这个正念把你带回来,你的五蕴又开始运行啦,这时候你老婆就高兴啦,因为你又能干活啦,知道这
个之后,那后面的亦复如是,也就是十二缘起也同样,就不多说啦。再后来的苦集灭道也同样都没有啦,最后无智亦无得,智无智都是幻心作用,同是性空,俱是假
名。五蕴都空啦,那么这个智也跟着就没有啦,当然都没有啦,只剩一个长得象“空”的东西啦,你还得到个什么?所以无所得。不过真的无得么?在那个状态下是
无得的,但在回到形而下你还是有所得的,所以我们接着往下看,到底得到个什么?
第五句: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
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句有点麻烦,就是名词太多,我们还是一句句的解说吧,以无所得故,就是因为无所得这个原因。菩提萨埵,就是菩萨的简称,依般若波罗蜜
多故,就是依照大智慧观心法门这个修行最终证无上菩提这个原因,心无挂碍,心都空啦,明白一切有都是假合而成,是个镜花水月而已,还挂碍个什么?就是证得
大道知道一切皆是幻象,所以就没有什么挂碍啦,由于无挂碍这个原因,知道一切都是假的,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值得恐怖的,死也不怕啦,死了可以投胎再来么,人
生除死无大事,这是大家常说的,现在连死都看破了还恐怖个什么呢,由于这个原因,就远离了颠倒梦想,最终究竟涅槃,现在的麻烦就是这个涅槃是什么意思?涅
槃又名圆寂。涅即不生,槃是不灭;备具众德为圆,除一切障曰寂。涅槃、圆寂具不生不灭、圆满清净之意。究竟涅槃则是最圆满、最无上的涅槃,所谓证得涅槃,
即是证到自己本来具有的、并非是从外面得到的真如佛性,众生皆可成佛。且因众生所具的佛性均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所以一切众生平等无二。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心本具,谓之自性涅槃。下面还有几个,一个叫有余涅槃,是二乘人所证,虽已证阿罗汉果,分段生死的烦恼已断,但仍有无始惑业的
果报身在,即仍有幻身在,受幻有之果报,受诸法之所缚,所以并不究竟。还一个叫无余涅槃,连幻身也没有了,即所谓“旧业已消,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
有”。再有一个叫无所住处涅槃,才是究竟涅槃。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以一切不住而究竟。因为涅槃是对生死而言的,既然生死本无,又哪里有涅槃可证呢?生
死和涅槃只不过是一个假名而已。二乘人因有所知障,不明了生死、涅槃无差别之理,而厌生死、欣涅槃。佛已圆满菩萨的果德,三障皆净,三德(即:法身德——
佛性万能体,般若德——成就一切事业,解脱德——无尽的受用)齐显,无修无得无证,究竟涅槃。因大悲心故,示现入世,随缘救度无量众生,而无一众生可度。
故无所住处涅槃是永恒常住、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圆明寂照的究竟大涅槃。而这些就是你修行得到的,所以真修行还真有个得,不过这是凡夫眼中的得,对于成大
道的人来说,真的是无所得,就因这个无所得才能成大道。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所有佛都是修这个大智
慧的观心法门而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里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是什么意思呢?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梵语。阿耨多罗意为“无上”,三藐是“正等”,
三菩提是“正觉”,合起来即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是对菩萨之有上而言;正等是对二乘之不等(即偏真)而言;正觉是对外道之邪知邪觉以及凡夫的昏昧不觉
而言。无上正等正觉乃是如来之妙觉果海。试想:连佛都不能离开般若法门而成道,众生岂可例外?岂能另觅途径?倘若要另觅途径,岂非颠倒吗?所以,想成佛悟
道的就别想着去找其它的法门啦,这个观心的法门就是最高的法门。
第六句: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大家修法,总以为有个咒子念才对,所以佛就对你
说啦,般若观心法门就是“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是最好的啦,你修这个就行啦,就能证得无上菩提,能除去一切苦,这是真实的,不是
骗你的,没有一点假。也不是吹牛的,除此之处就别去找其它的什么咒子啦,佛看大家还想要个咒子,于是就说了咒子给你,什么咒子,请看下句
第七句,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这个咒子的意思就是:
   & & &
&揭谛揭谛 ------ 度过去呀,度过去。
      波罗揭谛 ------ 向彼岸度过去。
      波罗僧揭谛 ----- 大家一同向彼岸度过去。
      菩提萨婆诃 ----- 速速证到菩提。
    到此《心经》解说完了,现在来一个小结,心经主要是讲般若修证观心这个大法门,并以观自在菩萨为榜样,说明了修行及证道的经过,并描述了证道后那
个本体佛性的样子,是个啥样子?“空”的样子,并反复的进一步解说给舍利弗听,目的就是让他明白,最终归纳说这是最好的法门,三世的诸佛都是以此来得道,
所以说《心经》是整个佛法的中心,懂了这个其它的就没必要看啦,当然啦,如果你发大愿想度众生,其它的还是要学的,不然你怎么给众生讲啊,故此,首先要学
《心经》,先悟道,证道之后你才能度其他人,这个最要紧。由于本人学识浅薄,文字水平低下,可能有许多解说错误的地方,如果是解说正确,所得功德皆回向众
生,如果有错误,所有罪责我孔宾一人承担。
七,说点闲话
  各位看过上面的解说之后,可能会说我把标题写错啦,原因是人人都是佛,只不过没悟明白,要想成佛只有自度,这样一来你的标题《度你成佛》就不对
啦,是这样的,没有人可以度你,除非你自已,所谓的度你成佛,只不过给你指个路而已,就如指月亮的手指,你顺着手指指的方向去看,只有你自已看到的月亮才
是真的月亮,所以啊,度你成佛只不过是给你指个路而已。修佛真的很难么?难也不难,难,是指你光说不干,不难,是指你真干,一般人只要有一年到三年都能打
开本来,亲见自性,当然有的快,有的慢,这是个人的根基不同,还有的人一辈子都没摸着边。所以各位看佛经及禅的书,千万别被各种名词迷着了,在过去,文化
教育落后,许多人不认识字,六祖就是一个,但他们按老师教的方法去干,所以悟道的很多,反而现代人文化多啦,结果被佛经迷着啦,把佛学当成一种学问来研究
啦,这有个什么用?至于神通的问题,只要你有个想求神通的心,你就脱光不了五蕴,为此你也就打不开那个本来,所以别去求神通,如果你不去求神通,反而神通自来。悟了佛道之后,你的智慧大开,这时你再去看目前世界上的各种哲学,比如唯心,唯物,你就会发现都说对了一半,所以不究竟,特别是唯物的,认为人死后
啥都没有啦,如灯灭,所以趁活着时干尽了坏事,结果造成大错,将来的果报极差,再来说美国的投资大师索罗斯,他悟到了股价影响人的心理,心理又影响股价。
如果股价升,人就去买,人去买股价就升,就这样相互影响,他把这称为反身性,想把这个推广到其它领域,想做个哲学家,结果由于能力有限没法办到,其实你若
是懂得佛法的唯识学,就知道他所说的哲学只是佛法中的一个很小的一部分,故此佛法真的很伟大,是大道,我们中国人有福啊,我们有哪么好的东西,而且是中文
的,容易懂。就本人来说,学股票,把各种理论全部揉碎,最后发现只有一招,这一招确实很历害,配合心法,股市的最高心法就是当下直观,用心感受,很简单,
也可以吹个牛来说,这就是世界上最高技法。当然这并不是说我是世界最高的,是说这种方法是世界上最高的,世界上达到此水平的人多的很,我只不过是其中的一
个,而且还要继续修练罢啦。我现在又多一个愿,就是打汉奸,要在股市猎杀他们,在股市,期市,外汇市砍杀魔头,所以我给这一招起个名叫“屠魔刀”,佛的任
务就是要降妖除魔,度他们成佛。也为了保卫国家,造福人民。还有一点,就是大家不要误会,就是修佛的人不应当去想着挣钱之类的,现在我告诉你们,贫穷不是
佛法,受苦不是佛法,享受也不是佛法,佛法与金钱无关,那什么是佛法,上面《心经》中都讲过啦,自已去悟,挣钱是为了更好的宏扬佛法,去做布施,去造福人
民,由于这个愿比较大,所以我一人力量有限。所以我想,如果有有缘人,大家一起合作,定能达到目的,而且时间也将大大的缩短。一切看缘吧!
到这里也就算是这篇文章写完啦,阿丽,就把这篇文送给你当生日礼物,这也是你这一生收到最好的礼物,将来你再也收不到这样好的礼物啦,就是金山,银山不抵此篇文章的亿万分之一,同时也送给其他有缘人,愿你们速证无上菩提!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阴阳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