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 告成 学校健身器材申请报告 偶遇的有没

&p&长文预警。这是极重要的问题,也许会在未来几十年内主导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恰好与自己正在做的研究交叉。这里结合自己体会和Acquisti,Taylor和Wagman刚刚发表的综述,尝试对此问题做一全面分析。挂一漏万,敬请谅解。结论是不会,但从当下局面,到最终形成有序格局,中间可能爆发大量争议,耗费高额成本。个人立场,无论是法律还是政策,应以保障个体权益为绝对重心,个人数据相关权益,如果不是社会公认,或平台/企业明确告知且消费者同意前提下,都应给予个人。涉及环境、性别等议题的公益组织和活动很多,涉及隐私或数据的却很少,尤其是在中国。同时,在个人能做到的范围内,每个人都该反思和重视自身隐私的安全。&/p&&br&&br&&p&隐私给人独处的可能。早孕的女孩害怕婴幼用品指南寄到家里,刚刚失业的父亲会因浏览器弹出的就业培训广告不安。仅仅是想象陌生人拿到自己的基因序列就会让人恐惧,想要再就业的获释犯,或许会跪地祈求雇主不要查询自己的犯罪记录。为隐私一词,法学家争论了许多年,都写进来太冗长,只能讨论具体项目。对具体信息,也有几个层面的保护。最重要几项,一是你是否有权阻止别人接触这项信息,二是你是否有权要求获得信息企业为信息保持匿名,三是你是否有权要求限制企业对信息用途,四是一旦企业侵犯,你预期能获得的赔偿。权利可以摆在你手里,也可以放在企业手里。赔偿可高可低。中间这条界限划在哪,是大家讨论重点。&/p&&br&&br&&p&隐私问题有许多独特之处。一是&b&极其严重的信息不对称&/b&。如果不是熟谙相关学科,个人很难弄清楚自己被采集了什么信息,这些信息由谁采集,以及这些信息拿来做了什么。搜索引擎搜完,网站马上跳出关键词广告已经不是新鲜事。打车软件可能会记录运动轨迹,搜索引擎可能记下你搜索的疾病关键词,社交媒体忠实记录你过往的欢笑和糗样。雇主、民营医院和保险公司都可能对这些信息很感兴趣。个人也很难想象数据在企业手里怎样使用,比如说,在2009年就有美国学者指出可以利用公开信息推断社保安全号码(SSN)(Acquisti和Gross,2009)。学术界另一精彩案例是用社交网络内容和好友关系推断性向(Jernigan和Mistree,2009)。数据挖掘科学进展日新月异,7年过去的业界,对数据利用的程度和方式很可能是普通人完全无法想像的。&/p&&br&&br&&p&隐私问题独特性第二点在&b&你几乎无法追回隐私&/b&。前面提到,我们很难想象企业拿个人信息做了什么,其中就包括企业究竟把信息卖给了谁。如果你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运动鞋”,这一信息可能马上就汇入洪流,和其它几百上千人搜索记录一起,被实时投标拍卖,然后形成广告,“恰好”显示在你正欲观看的电视剧之前。你可能不喜欢自己信息被这样利用,希望说不要再收集了,已经收集的是不是能删掉(似乎谈不上归还)。可是,这信息在短短时间里也许几经易手多次,从引擎到广告投放平台,再到另一家广告投放平台再到厂商,最后再绕回来。仅仅是弄清楚这条产业链就要花很大力气,遑论追回。这个问题恐怕比在线维权还要困难很多,很可能连求偿对象都找不到。也许自己主动公开或被收集的信息现在没什么问题,但要准确估计未来影响,难。&/p&&br&&br&&p&隐私问题独特性第三点在&b&个人很难在无孔不入的非法侵犯面前保守隐私&/b&。让我先来讲个故事。电子邮件和垃圾邮件诞生日不差多少,可谓两兄弟。20世纪末全世界已深受垃圾邮件困扰。当时就有经济学家建议用如下方式遏制:将电子邮件和个人账户绑定,发件人要为每封邮件向收件人支付一笔小小费用,比如1分。普通人成本不大,垃圾邮件发送者大亏。但是,限制这一想法推行的就是网络安全约束,黑客完全可以侵入个人电脑,然后滥发邮件,坐着赚钱。21世纪初,又有学者提出可以建立隐私市场,让个人把数据买卖权攥在自己手里。想法是好的,但考虑到全世界“肉鸡”的规模,黑客恐怕又要发一笔大财。互联网上,“安全”是热词,“黑产”也是。如果很多手机可能会被远程遥控装上app,再删掉,算日活量,恐怕我们也很难指望上面的隐私得到合理保护。&/p&&br&&br&&p&隐私问题独特性第四点在&b&个体这方面严重的认知偏差&/b&。经济学有一分支叫行为经济学,其中重要话题包括:为什么很多人会注意不到唾手可得而非常有用的信息,为什么很多人会偏离看起来不难做到而对自己大有好处的行为。隐私问题,简直是行为经济学成果展览馆。可能场景包括:在各类社交媒体披露信息时,怕是很少想过以后。注册各类账户时几乎不看用户协议,也很少去关注更新。明知Cookies会定期抓取用户数据也不去清理。各种使用相同密码,仿佛在说欢迎撞库。有一经典成果叫默认选项偏差:即使是决定社保储蓄这种重大问题,把默认选项设在“是”,或者“否”,或者不设,会有十几个百分点的选择差距,就不要说平时在网上遇到林林总总的选项了。&/p&&br&&br&&p&隐私问题独特性第五点在&b&个人无处可逃&/b&。即使个人精心打理自己的社交平台,努力捂好自己的信息,平台依然可以从朋友、亲人发布的公开信息推断你的信息,比如性向。同时,周围使用社交软件或平台者越多,个人压力就越大。网络外部性(所谓护城河的重要支流)真真切切存在。同时,即使你不提供信息,只要和你类似个体提供得足够多,你的努力是徒劳的。也许一位在X办公楼工作的男士不愿暴露家庭住址,也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菜肴口味,防止企业利用自己的家庭地址或饮食口味来价格歧视(比如Katja,2015,给出了某文具网站按邮编显示不同价格的例子)。但只要他/她的同事,或者他/她的邻居显示了这些信息,并且他和这些人通过一款或几款软件连在了一起,概率的力量还是逃不脱。考虑到许多学习模型的特征,暴露信息越多,新披露信息带来影响可能越大。&/p&&br&&br&&p&最后,&b&隐私很难被恰当定价&/b&。很难定价不代表无法定价,也不代表没有这方面市场。专门在快递周围捡单子的人、大批量收购电话号码的人、利欲熏心出卖储户数据的银行员工、火车站门口收打过孔车票的人,他们都是隐私市场一员。隐私有价,但难被恰当定价。前面提到过,个人很难知晓自己被收集的信息会被拿来做什么,以及可以拿来做什么。也许企业知道自己要用数据来做什么,以及这部分数据可以提升多少绩效。但是,即使企业也不知道这些数据明年会有什么用途,或者与另一个数据库拼在一起会擦出什么火花。以当下条件,恐怕也很难维持一个个体企业自愿平等交易数据的市场。因此,尽管定义、保护或规制隐私都不能忽略相关的市场,但单靠市场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前面提到的几点都是考虑这一问题无法忽略的因素,也是塑造生态的力量。&/p&&br&&br&&p&前面的说法可能给人留下印象:大数据不好。意不在此。数据科学进步给社会带来福利早已遍及社会方方面面。从各类分享经济,再到全方位细化的社交平台,许多冗余资源利用起来,很多曾经无法传递的信息快速整合,形成新知识。新的关系,在无比广阔地域内形成。社会从中享受了甚多福利。但是,前面讲的问题确实存在,重要性可能低估,且规制的法律或政策没有跟上。为方便个人了解和评估自己在其中可能面临的风险,有必要对这领域做全面整理分析。前面讲的所有这些问题也并不意味着题主所说会成为现实。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企业、平台和个人都有各自激励,三方互动,相互掣肘,可能路径很多。既然有企业旨在收集数据,很快也会有企业专门保护隐私。二是政府会跟上。欧盟最早,20世纪末已有比较严格法律。美国在21世纪初也加强了对隐私保护,限制网络数据收集。我国也刚刚通过了《网络安全法》。可以预期相关公益组织也会崛起。&/p&&br&&br&&p&经济学界50年前就开始关注隐私问题,重点在企业和个体间权利界限。Acquisti,Taylor和Wagman将这方面研究分三拨整理,条理非常清晰。此处直接沿用,补入部分研究。第一拨主要早在年代和1980年代早期,参与者多与芝加哥大学有关联。法经济学巨擘Posner首先反对规制数据披露和收集可能影响。以企业为例,他们在意雇员特征,因为这会影响企业未来利润。如果不准企业去了解婚姻状况,他们就会在另外一些方面动心思,比如说减少招年轻女性比例。因为结婚生产可能抬高成本。反映在整体,导致两个问题:一是一部分本来会被录用的应聘者因此被拒,利益受损。二是加剧统计性歧视。美国法律中有许多“不能问”,同时也有企业不能单纯以种族、性别等指标决定是否录用的规定。目的之一就是保护基本权利同时,解决可能加重的歧视问题。&/p&&br&&br&&p&第二点对规制的批评来自Stigler,他在信息经济学有很大贡献。他的论点是:即使规制隐私不会带来种种坏处,它也很可能无效。以成绩为例,假设政府规定企业不能主动去了解应聘者成绩,这类政策真的会得到施行么?成绩最好的那部分学生会用各种办法主动和企业说,比方说,在面试时,不经意地从袖口掉出学校盖章的成绩单。最好的学生已经披露,次好的当然也会这么干。否则,用人单位会把他/她和剩下所有学生混在一起评估,亏了。这个过程会一直持续下去,到最后,只有成绩最低那部分学生会选择不披露,而企业对此也了然于心。政策形同虚设。这结论很有意思的一项推论是:部分商学院为保护学生利益,直接盖掉所有学生成绩(Gottlieb和Smetters,2011)。相比于竞相披露情况,这很可能改善了所有学生的福利。&/p&&br&&br&&p&反对者中有著名的Hirshleifer,他的观点影响很大。个人角度,对隐私泄漏的担忧,可能导致他/她为了声誉不去做对自己,对社会很重要的事。比如说,如果医院可能自由传递病人信息,艾滋病人可能就不会去接受治疗,因为名声很可能毁掉。无论是个人不接受治疗,还是社会对疫情缺乏了解,都不是好事。社会角度,为防护和获取隐私努力可能纯是社会浪费。不妨想象以下场景:厂商竞相收集消费者数据投放广告,消费者下载软件,清理cookies,花时间精力避免“精准投放”。如果广告为消费者提供了新信息,有价值,那得失可能相抵。但是,也有一些广告是利用心理学知识诱导,甚至或明或暗造假(比如部分医院投放的竞价广告)。它们没有提供新信息,纯粹是把钱从一部分人口袋转进另一部分口袋,中间各种成本都浪费掉了。税常有扭曲损失,智商税也有。争着收智商税,以及努力争取不被收智商税,一来一往都是效率的消散。&/p&&br&&br&&p&第一代成果对后世影响很大。很多第二代、第三代研究,以及许多现行法律、政策、通俗书,拆到根子上还是基于这些原理。但是,即使只是基本原理组合,或与现实稍加结合,问题也会变得十分复杂。第二代研究和第一代中间隔了十年,主要是多了很多具体议题,同时信息产业本身发展,比如密码学等也被考虑进来。Varian,后来谷歌的首席经济学家,在1997年就主张要为更开放自由的数据共享提供方便。消费者可能需要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或者被一个小社区接纳,他们愿意为此给出一部分个人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足够的信息,没有可靠的传递和验证这些信息的渠道,厂商无法利用这些数据,小社群也难以审查申请加入者。能不能搞在线信息市场?前面提过不行。安全是一个问题。另一糟糕可能是:如果你周围的人都出售个人信息,你没有理由不卖。厂商可以推断太多你的特征。与其捏在手里,不如换一张100减30优惠券。有时候“出售”会换个名字,叫“同意用户许可,马上体验”。再加上技术条件和个人知识限制,这市场怕是建不起来。&/p&&br&&br&&p&有些学者尝试用科斯定理解决这一问题,认为只要把产权明确好,隐私问题可以得到有效解决(Noam,1997;Kahn,McAndrews和Roberds,2000等)。这个观点很简明,但实践中用处可能不大。考虑到一开始自己总结的六点特征,界定干净隐私的产权可能是一个漫长过程。有许多杰出法学家和法律实务工作者在努力,但新问题在不断冒。隐私无形,去处难控,组合效果可能1加1大于2,这些都是阻碍因素。另一问题是财富效应。雾霾问题也可以用科斯定理,但是,把排污权利分配给市民,还是工厂,对财富分配影响很大。既然可能存在财富效应,用科斯定理可靠性有疑问。隐私问题同理,利用这么多信息权利不同,不太可能没有财富效应。此外,相关问题中有信息不对称,利益相关方一般至少有三方(个人、平台、企业),这些都可能导致定理失效。&/p&&br&&br&&p&以上是第二代理论的一些主要成果。第三代理论更复杂,主要有两特点。首先,模型变得更复杂。带有三个甚至更多参与者的模型,稍稍一般化的设定,求解就会非常困难。各派间理论非常多。其次,经济学家开始利用互联网公司生成的海量数据检验理论,估计模型,为政策制定者或企业提供建议。其中一部分非常复杂,也许其实没有必要。自己见解,新模型最大进展在两方面,一是允许更复杂信息结构,比如引入声誉系统、评价系统,或者考虑企业根据消费者各类信息来价格歧视,二是严格处理平台。以前者为例,如果企业可以严格记录消费者浏览历史,进而得知消费者对何种产品感兴趣,企业就可能提价。如果消费者预期到这一点,他们就会推迟,或者干脆减少购买来逃避价格歧视。无论是担心转卖,还是担忧价格歧视,都有可能导致消费者延迟提供信息,或故意扭曲信息,或特意匿名,甚至弃绝服务。这方面有许多理论,&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0bbe1b4945a19d& data-hash=&0bbe1b4945a19d& data-hovercard=&p$b$0bbe1b4945a19d&&@司马懿&/a& &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refer=econ-and-history& class=&internal&&知乎专栏&/a&对其中两个例子有精彩介绍。他的评论直指核心:消费者在信息披露中受益或受损取决于消费者和企业相对地位,讨价还价能力相对的差距。但是,这个地位的差距,很可能与前期的信息披露有关。&/p&&br&&br&&p&引入平台后,三方博弈会有许多更精彩结果,但要真正说明现实就是如此,难度更高。这一块研究在快速发展。核心在于弄清楚搜索引擎或其它平台的激励。再次以搜索引擎为例,它一方面要搜集信息,改善搜索质量,与其它企业交易,一方面也通过出售竞价广告或修改排名算法等方法直接参与企业与顾客匹配。首先,引擎与顾客利益可能直接冲突。顾客希望引擎不断改善算法,如实展示结果,不要有广告。如果搜索引擎真坚持这么做,顾客可能不愿付钱,厂商也不愿付钱,无利可图。因此,引擎要赚钱,要么得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引入广告;要么直接操纵排名,篡改信息。其次,引擎与厂商利益也可能直接冲突。如果引擎大量把准确信息卖出,厂商以后对自己信息需求可能下降。因此引擎可能限制信息自由流动(Bergemann和Bonatti,2015)。&/p&&br&&br&&p&这方面还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结果。比方说,消费者日益关注隐私安全未必能改善自身处境,反而可能加强垄断(Campbell,Goldfarb和Tucker,2015)。由于选择太多,同时无法详细了解各厂商保护政策,消费者可能集中选择知名度较高或信誉较好厂商。对大厂软件,他们可能一路勾勾勾,不会对具体内容关注太多;对于小厂软件,他们则会认真审查。这会导致“强者愈强”。近年来有多篇研究发现,精准投放对厂商而言,效果非常一般(Mayer和Mitchell,2012,Blake等,2015等)。还是之前那个问题,激励互动很复杂。消费者可能安全专门的隐私保护软件,也会有企业专门推出这类产品。他们使用搜索引擎久了以后,第一眼看的可能是页面中部而非顶部,谁不知道都是推广呢。如果你的投放太“精准”,太“及时”,消费者甚至会心生反感,效果为负。&/p&&br&&br&&p&林林总总写了很多,简单概括成一句话:即使不考虑政府规制,题主所说的世界也不会很快到来。市场各方各有激励,相互掣肘。他们常常可能藏着信息,甚至特意传递错误信息。透明的世界,不太可能到来。包括A/B实验在内,这几年不少研究发现这些新工具未必能带来想象中的高收益。消费者也会变,变得更聪明,更主动。未来也许会有组织,也许会有诉讼。不清晰的边界,就像近代海边落潮露出的肥沃滩涂,常常引发战争,不过不是械斗而已。最后,隐私定义本身也在变。大家不仅为挖掘出已有数据新用途,还会创造出新的数据指标,不停刷新“信息”的定义。隐私也需要跟着变。因此,在实现相对平和有序环境之前,漫长的纷争和缠斗免不了。对个人,考虑到开头的六个点,不应该仅仅期待法律和政策跟上漏洞,那也许会滞后很久。也许应该设法对数据产业有基本了解,然后看看手机里各个app,如支付宝、微信、浏览器等,想想可能记录了哪些信息,哪些后果也许自己承受不了,设法补救。保护隐私的企业、公益组织和律师也可能很快多起来。一些关键信息,比如个人基因,应该暂时给予最高的保护。虽然全文很少谈及基本权利,但那非常重要。&/p&&br&&br&&p&部分参考文献:&/p&&br&&br&&p&Acquisti, Alessandro, and Ralph Gross. &Predicting Social Security numbers from public data.& &i&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i& 106.27 (2009): .&/p&&br&&br&&p&Acquisti A, Taylor C R, Wagman L. The Economics of Privacy[J]. Forthcoming,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p&&br&&br&&p&Anderson, Ross, and Tyler Moore. &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Science&/i& 314.): 610-613.&/p&&br&&br&&p&Bergemann, Dirk, and Alessandro Bonatti. &Selling cookies.& &i&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Microeconomics&/i& 7.3 (2015): 259-294.&/p&&br&&br&&p&Blake, Thomas, Chris Nosko, and Steven Tadelis. &Consumer Heterogeneity and Paid Search Effectiveness: A Large‐Scale Field Experiment.& &i&Econometrica&/i& 83.1 (2015): 155-174.&/p&&br&&br&&p&Campbell, James, Avi Goldfarb, and Catherine Tucker. &Privacy regulation and market structure.& &i&Journa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Strategy&/i& 24.1 (2015): 47-73.&/p&&br&&br&&p&Goldfarb, Avi, and Catherine Tucker. &Online display advertising: Targeting and obtrusiveness.& &i&Marketing Science&/i& 30.3 (2011): 389-404.&/p&&br&&br&&p&Gottlieb, Daniel, and Kent Smetters. &i&Grade non-disclosure&/i&. No. w17465.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1.&/p&&br&&br&&p&Hirshleifer, Jack. &Privacy: Its origin, function, and future.& &i&Th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i& 9.4 (1980): 649-664.&/p&&br&&br&&p&Jernigan, Carter, and Behram FT Mistree. &Gaydar: Facebook friendships expose sexual orientation.& &i&First Monday&/i& 14.10 (2009).&/p&&br&&br&&p&Kahn, Charles M., James McAndrews, and William Roberds. &A theory of transactions privacy.& (2000).&/p&&br&&br&&p&Seim, Katja, and Michael Sinkinson. &Mixed pricing in online marketplaces.& &i&Quantitative Marketing and Economics&/i& (2015): 1-27.&/p&&br&&br&&p&Mayer, Jonathan R., and John C. Mitchell. &Third-party web tracking: Policy and technology.& &i&2012 IEEE Symposium on Security and Privacy&/i&. IEEE, 2012.&/p&&br&&br&&p&Noam, Eli M. &Privacy and self-regulation: Markets for electronic privacy.& &i&Privacy and Self-Regulation in the Information Age&/i& (1997): 21-33.&/p&&br&&br&&p&Posner, Richard A. &The economics of privacy.& &i&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i& 71.2 (1981): 405-409.&/p&&br&&br&&p&Resnick, Paul, and Hal R. Varian. &Recommender systems.& &i&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i& 40.3 (1997): 56-58.&/p&&br&&br&&p&Stigler, George J. &An introduction to privacy in economics and politics.& &i&The Journal of Legal Studies&/i& 9.4 (1980): 623-644.&/p&
长文预警。这是极重要的问题,也许会在未来几十年内主导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恰好与自己正在做的研究交叉。这里结合自己体会和Acquisti,Taylor和Wagman刚刚发表的综述,尝试对此问题做一全面分析。挂一漏万,敬请谅解。结论是不会,但从当下局面,到最…
&p&先厚颜无耻地稍微自我介绍一下。16年高考,语文作文59,总分700。&/p&&p&本文篇幅较长,但是里面有穿插17年作文题的写法分析,有穿插百搭的作文素材,有较为详细地说到训练作文的四个步骤——立意深刻/结构框架/高级素材运用/美化语言。耐心看完,绝对会收获满满哒。&/p&&p&然后在此之前再来厚颜无耻地卖一下小广告。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学海小灶】联系我,也可以添加微信号【xuehaixiaozao678】联系我们团队里帅帅的小哥哥。然后提前安利一波我们很火爆的作文课,短时间提高至50+的朋友超级多,公众号里面有图有真相。还要安利一下我们最近这几天推出的《高中数学——函数与三角》的数学课。&/p&&hr&&h2&&i&从两道高考题说起&/i&&/h2&&ul&&li&2015 年全国一卷&/li&&/ul&&blockquote&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br&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该,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核实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密个人信息。&/blockquote&&p&这道题当年可以说是引发了极其大的争议。 有说这道题对农村考生不公平的,有说题型突变残害了当年不少考生的。但是我们来仔细看一下这道题目。首先是写信的对象——任何相关方都可以,也就是说,你可以给任何人写信,你可以从任何相关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十分多元化。为了更突出我想通过这道作文题表达的观点,我们先不在这个如何确定深刻立意服务积累素材的思维方式深入展开,就先直接说结果吧。&/p&&p&将这则材料的中心抽离出来,便是——女儿因为规则(理性)举报父亲,吃瓜群众们对于女儿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产生了争议(也就是应不应该理性地举报父亲,不考虑亲情、不考虑父亲颜面)。 也就是传统孝道(偏感性层面)和遵守规则(偏理性层面)的争论。基于此认识,对于这道作文题而言,我们是否可以给老陈写一封信,分析他女儿的做法——用辩证的思维,有合理的一面(传统孝道的演变,今天的父子关系已经由无条件服从变为平等沟通;女儿的做法是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的表现等角度),也有不那么合理的一面(应该考虑到父亲的颜面,需要理性和感性的融合等角度)。&/p&&p&&br&&/p&&ul&&li&2003 年全国卷&/li&&/ul&&blockquote&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60 分)&br&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blockquote&&p&看到这道题目,反应快的同学可能就知道我想通过这两道题目表达一些什么了。&/p&&p&这道题目,大部分人会这样立意:不能根据感情亲疏来看待事物,这样不符合理性。那么经过思维训练的同学会有怎样深刻的立意呢——情与理应当兼顾。那么,说到这里,大家应该都反应过来了:2015 年高速路的那道题目和这道题考的是一样的。 只是换了一则材料,换了一种文章载体——让你写封信。除了形式不同之外,实质内容有差异吗?&/p&&p&这也就是我想给大家说的第一个要点,对所有学科通用。要在高考中达到顶尖的位置,首先要充分了解高考,“知己知彼,百战必胜”。 如何充分了解高考呢?最基础也是最至关重要的事情就是研究以往的高考试题。为什么呢?&/p&&p&第一个原因,就像以上两道作文题。过往的高考题,特别是优质的高考题,就像样板一样的存在,可以不定期换汤不换药翻出来重考(我发誓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p&&p&第二个原因,每一种考试都有特定的模式和思维。为什么一样是英语水平测试,考托福的人要去学托福,考雅思的人要去学雅思呢? 为什么不干脆一点说是去学英语就好了呢?正是因为要学习这两种考试的思维。同样地,高考卷也是。比如说,你充分研究了多年的作文题,你就会发现它的深刻立意的共同点,你就会熟练这种思维模式,那么再面对你自己未知的高考卷的时候,你就可以用这样的思维模式以不变应万变了。 研究以往的高考试题,也就是研究高考的模式和思维。&/p&&p&第三个原因,任何改革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高考命题人每年都会出新,都会想着去模板化、去套路化,但是都不会一下子就实现题型的巨大飞跃,思维的巨大跳跃。更多地是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上逐步一点点创新。所以,应对创新的方法需要立足传统。还是那句话,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里再来羞耻地卖个广告嘻嘻,我们的课程创新点就在于让大家掌握考点的同时更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哦。) &/p&&hr&&h2&&i&从写作训练方法来谈 &/i&&/h2&&p&上一部分主要从研究题目的方向说作文。那么这一部分,我们就来说说,怎么写出一篇漂亮的高考&/p&&p&议论文。&/p&&p&在大家的传统印象中,作文天赋这种东西是与生俱来的,你没有就是你不好运。的确,也有些人是有这样的语言天赋的(当然,我就没有)。更多写作好的是由于从小的积累。但是,如果你小时候积累不够好,还有两年或者一年就高考了,怎么办呢?没有希望了吗?明显不是的。&/p&&p&正如以上所说,高考是延续性的,在传统基础上不断一点点创新的。高考也是标准化的,比较公平的。那么标准化的考试就会孕育标准化的答案。也许你会说,对于语文这种玄乎的科目,特别是对于作文这种玄乎的题目,不可能有标准化的答案。明显是有的,我们也可称之为公式化。就像我这样的作文天赋不高的人,高考作文也混了个 59 分,正式因为这种“公式化”的写作训练,包括我辅导过的学弟学妹也是。这里也就是想给大家说,按照一定的方法训练,高考作文想得高分不难。&/p&&p&那么,怎么进行公式化的训练呢?&/p&&p&&b&首先是四大环节——审题立意、搭建框架、丰富内容、美化语言。&/b&在这四大环节完成之后,然后完善标题拟取、开篇结尾这些小细节,最后篇章成文——一篇漂亮的考场议论文。接下来我们略为详细地说一下这几个部分。&/p&&ul&&li&首先是审题立意。这里需要大家先去阅读一下以下分析 对2017 年全国一卷作文的分析, 一定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审题立意方面的启发。我们要做到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立意很简单,但是要做到深刻的立意,却是需要经过系统训练的。比如说这篇文章一开始举的两道作文题目的例子,你怎样才能确定情与理辩证关系的立意呢?这里提供一些思维的框架——辩证、古今、由小见大&/li&&/ul&&h2&&b&文题再现&/b&&/h2&&blockquote&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br&&/blockquote&&ul&&li&&b&审题要点&/b& &/li&&/ul&&blockquote&&b&选择两三个关键词&/b&(也就是不可少选,不可多选,必须是两三个);&b&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b&(也就是说要从介绍中国的角度出发更加恰当);&b&形成有机的关联&/b&(也就是说所选择的关键词需要有一条主线将它们联系起来) &/blockquote&&ul&&li&&b&初级立意&/b& &/li&&/ul&&blockquote&再回过头来看这些关键词,由于要讲两三个关键词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需要对关键词进行分类,也就是同类合并,有助于我们立意。如何分类呢?遵循一定的章法。如——&br&传统辉煌文明:中华美食、长城、京剧&br&现代辉煌发展:一带一路、共享单车、美丽乡村、高铁、移动支付&br&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空气污染、食品安全&br&中国特色文化:大熊猫、广场舞&br&根据以上分类,便可以将作文题中国所有的关键词全部分类完毕。最初级的审题立意便是从一个分类中选择两三个,单一地写传统辉煌文明,单一地写现代辉煌发展,单一地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b&这个道路是最不推荐选择的,从我们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角度出发,高考中不欢迎这样纯粹批判的文章&/b&),或者单一地写中国特色文化。由此观之,即便是从最初级的关键词分类中,考生也有四个大方向的立意可以进行选择,在其中选择一个自己最能够驾驭的方向,不是件什么难事,总之比以前新材料作文中单一的一个道理写来简单吧。&br&在讲更加高级的立意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篇根据以上初级分类写的优秀作文。&/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fb8bec45ecab19adc1f7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1fb8bec45ecab19adc1f7_r.jpg&&&figcaption&初级立意范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figcaption&&/figure&&blockquote&这篇文章是一篇训练有素中规中矩的考场作文。从结构上来看,总分总结构,并且采取了并列式的行文。从立意上看,这篇文章从中国传统文明的认同与传承出发,体现中华文化自信与作者昂扬向上的青少年品质。从内容上来看,分为两大部分,无论是中华美食或是京剧都融入了充实的事实,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中华美食和京剧这两种传统文化的理解,内容较为充实。从语言上来看,在句式的运用与借鉴优美语段并进行改编的方面,作者做得十分完美。于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训练过程与提高公式(&b&高分作文=深刻的立意+逻辑清晰的结构+充实丰富的内容+优美流畅的语言&/b&)而言,这篇文章可谓兼具了公式中的四大方面,是一篇可以上55分的优秀作文。&/blockquote&&ul&&li&&b&高级立意&/b& &/li&&/ul&&blockquote&以上说到高分作文的公式,而范文一中最突出的地方便在于它的语言。但是如果你不是抒情性文艺性文风完美的驾驭者,如果你写不出这么优美漂亮的文字就不能得高分了吗?显然不是。&b&如果在语言方面你做得不如别人好,那么你可以在立意上,在结构上,在内容上突出你的优势从而取胜。&/b&&br&那么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道作文题,更加高级的关键词分类、更加高级的立意是什么。&br&&b&辩证的角度&/b&:现代辉煌的发展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机结合,但是最终仍然回归到文化自信的角度——虽然有这些发展中的问题,但是中国在做得越来越好。&br&&b&时空(即过去现在未来)的角度&/b&:将传统的辉煌与现在的辉煌有机结合,展望中国美好的未来发展前景。&br&&b&由小到大(即从个人到社会到国家)的角度&/b&:个人方面选择广场舞,展现中国人积极的精神面貌;社会方面选择美丽乡村,展现社会群体合力打造美好中国的精神面貌;国家层面选择一带一路,展现中国的大国形象。也就是由小到大,集中展现中国的欣欣向荣。&br&当然,&b&从辩证、时空、由小到大三个大角度还可以产生很多很多有机的结合。&/b&在这里我只是举了几个例子。考生在自行选择的过程中有更大的发挥选择余地。那么你可能会问,怎么想到这三个大角度呢,为什么会知道从这三个大角度出发呢?其实&b&任何一个训练有素的高考作文写手经过思维的训练,都可以很熟练地运用这三种方法(至于怎么训练呢,我们先卖个关子,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后续再深入分析)&/b&。&br&接下来我们来看从高级立意出发的一篇有诸多缺点的范文。&/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ddd80de0ab834a08479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ddd80de0ab834a084794_r.jpg&&&figcaption&范文来自网络,侵删&/figcaption&&/figure&&blockquote&这篇文章粗的一看确实是一篇训练有素的考场作文。从立意上看,结合古今。从结构上看,总分总结构中的层进式,比并列式更加高级的结构。从内容上看,有大量社会现实填充,内容丰富,具有说服力。从语言上看,虽然说不上华丽,但是流畅,读起来很舒服。这样看来其实这篇文章可以获得55分左右的分数。其实不然。&b&仔细看,这篇文章最致命的错误在于审题,题目中明确要求两到三个关键词,而这篇文章却选了四个。其次,就是在原文批注中说到的逻辑不够缜密需要调换一下各大段落间的先后顺序问题。&/b&&/blockquote&&ul&&li&&b&总结&/b& &/li&&/ul&&blockquote&从以上,不论是初级立意,或是高级立意来看,&b&掌握高考作文的思维方式,考生便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立意选择&/b&。那么如何选择最合适自己的立意呢?&b&如果擅长抒情文艺性文风,文笔飞扬,可以选择以上分类中的初级立意模式。如果擅长说理思辨性文风,逻辑缜密,可以选择以上分类中的高级立意模式。在不同立意模式下,考生还可以根据积累的丰富程度,挑选自己最有话可说的关键词。&/b&对于这样一篇兼顾到不同考生群体,拥有诸多选择的作文题,你还会去吐槽它难写变态吗?&/blockquote&&p&同时,思维的训练不是一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也不是我在这里给你说了这些思维的框架就可以解决的事情,这样的思维是需要在平时思考每一道作文题目的过程中慢慢养成的,这也是我在作文系列课上会每次课都穿插思维训练作文题目详解的原因。审题立意,简而言之,是大家在考场上写作文的第一步,但是是训练写作文过程中最后完成的一步。当你把其它所有环节做得面面俱到的时候,最终让你的分数登峰造极的,就在于你的思想深度。思想深度的根源,在于你的立意。&/p&&h2&接着是搭建框架。&/h2&&p&说得通俗一些,就是确定作文的结构;再通俗一点,就是作文的模板。我知道说到这里很多人会很愤恨,说好的素质教育呢,连作文都要模板了素质何在。也会有很多人嫌弃三段式作文。这时候,我们需要更加理性一些来看待模板的问题。即使是大作家,在最初写作的过程中, 也避免不了学习他人的写作方式,也避免不了模板。我们也一样,所以大家在面对模板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一开始就嗤之以鼻。对待模板的正确方式是,在我们还在学怎么走路的时候,充分学习运用模仿, 等到我们熟练了,渐渐长出了翅膀,这个时候便开始形成自己的风格,开始在模板的基础上创新,直到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也就是从一个学习模板到去模板化的过程。在训练作文写法之初,我给我的学生的要求是最初写并列式,并列式掌握后到层进式。层进式熟练后就要开始脱离模板了。关于并列式和层进式具体的内容这里如果展开说的话篇幅就太长了,之后公众号会推送相关的范文,大家可以关注一下。 &/p&&h2&再来看看丰富内容。&/h2&&p&丰富内容,说得简明扼要一些,也就是充分运用事例论证,这些事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作文素材。大家肯定看过 N 多充分运用很多你都没听说过的名人作为事例支撑的高分作文,然后你羡慕作者的博学多才,但是却很少人主动去思考怎么跟作者一样用高逼格的素材——很明显阅卷者已经对李白杜甫司马迁爱迪生产生了审美疲劳嘛。又或者说,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去收集,收集了不知道怎么去运用,运用了不知道怎么运用得好。对此,我的建议是每个人要有一个素材库,属于自己的素材库, 30 个名人就够了(稍微小众的) ,因为 30 个名人基本会囊括所有人性的光辉。当然,我也有现成的我收集的提供给大家,但是一般人对待的态度是知道它好,仅仅知道它好用但不去学会运用。所以对我作文课的学生我的要求是在结课后用自己的 30 个来交换我的。其次,在审题立意部分我已经阐述了思维的重要性,那么我们收集素材也可以在生活的各个角落里(这很符合这几年高考作文的风向)。这里想给大家举一个详细的例子。前阵子《敦刻尔克》热映,看完电影后如果你对敦刻尔克的背景产生兴趣,你去搜了一下百度百科,就会发现这样一段话:&/p&&blockquote&“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次战役,甚至可以说,是在德军的穷追猛打之下被逼无奈的逃亡之举,但正是这一逃亡,为盟军保存了日后反攻的主力为将德意日法西斯最终送上断头台奠定了基础。或许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决定刚刚作出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军人表示不解,甚至反对。在他们眼里,战斗,乃至是死亡,才是一名优秀军人的真正归宿。他们没有错,但有的时候,退却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为了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此外,蒙哥马利在扭转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困局中,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虽然他当时仅仅是一名不为人知的师长,但历史给了他一个宝贵的机会,而他没有因为职位的低下而退却,相反凭借自己的才华抓住了这一机会,所以才成就了自己,成就了历史。正如丘吉尔在 6 月 4 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 ”&/blockquote&&p&亮点在哪里呢?“有的时候,退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辩证色彩浓厚吧?高考考过的主题。从这我想说的是什么呢?积累和思考,可以来自每一个时刻,一举两得。同时,你发现了这个有趣的主题,你再进一步地思考,还有哪些退却是为了更好的前进的例子呢?这就是一个发散思维的过程,你再这个过程中又会积累很多东西。在我的作文课上,我要求学生每周收集一个这样的例子,然后发在我们的讨论群里,这样子,这个课程就不仅仅是我主导,那么多人一人分享一个,每周抽空看几个,积累下来,你的知识储备会有多丰富啊。&/p&&h2&然后说说美化语言。&/h2&&p&语言是跟天赋和从小的积累最挂钩的东西。但是我们也可以用模仿的方式,从句式到引用到化用,稍微“突击”一下。篇幅太长了,具体的就没有办法展开来说了。可以看看接下来的百搭作文素材举例,会提及到一些技巧,但是不全面。当然,也会每节课都训练大家一些小技巧。&/p&&ul&&li&【思维深度型】百搭名言&/li&&/ul&&blockquote&&b&1、&/b& &b&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西格里夫·萨松&/b&&br&对于举的第一个例子,我想详细说说该怎么去用(因为&b&即使你知道这些名言百搭,但是你不知道怎么利用它来训练你深刻的立意、使你的文章论据内容更加丰富,那么这句百搭名言对你而言就是白费的&/b&)。&br&为了详细说如何去用,我们先来看一道作文题目(高考真题)。&/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b7d8a8fe913fe571ec6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72& data-rawheight=&3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b7d8a8fe913fe571ec6f_r.jpg&&&/figure&&blockquote&这个答案的主题是【名言素材】,所以有关于这道题目的审题立意在这里就不多说,直接说立意的结果——可以立意为【不能只依靠感情亲疏做事情,要有理性】,当然,这是比较基础的初级立意。如果你想让自己的立意更加深刻,那就采用辩证的思维——立意为【感情亲疏与理性需要兼顾】。那么,在运用这种辩证思维立意下,我们回到这句名言。猛虎与蔷薇,一看就是一个很强烈的对比(往往是这种对比强烈的名言百搭)。如果我就是要把这句话用在这篇文章上,怎么用呢?我们便可以把猛虎作为一个理性的个体,这个理性的个体细嗅蔷薇,也就有感性的一面,再结合立意,把这句话和立意的结合更加紧密一些。(事实上,当年有一篇满分高考作文就是这么做的。)&br&这样有什么好处呢?&b&第一,你可以把这句话当成标题,文艺吧,高大上吧;第二,你觉得这句话比较隐晦,当标题不放心,你可以写成题记;第三,你可以通篇文章用比喻的形式,把猛虎作为理性的象征,把蔷薇作为感性的象征,增添文学性质,同时,也可以更加透彻地进行说理。&/b&&br&当然,关于这篇满分的高考作文,由于篇幅有限,这里就不贴出,想看看具体如何运用的看官可以移步公众号【学海小灶】,后台留言领取。&br&&b&2、&/b& &b&浅水喧哗,深水沉默。——雪莱&/b&&br&也是类似的辩证。稍微有点口才,就知道怎么利用这种对比运用在辩证的作文中。比如说我高中写作文就用过这个——分析社会上比较浮躁、急功近利的心态。用做了标题,同时比喻象征贯穿全文。&br&(由于篇幅有限,以下的句子就不再一一说用法了。)&br&&br&&b&3、&/b& &b&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木心&/b& &b&4、&/b& &b&镜子是骄傲的酿造器,同时也是自满的消毒器。——夏目漱石&/b& &b&5、&/b& &b&照耀人的唯一的灯是理性,引导生命于迷途的唯一手杖是良心。——海涅&/b& &b&6、&/b& &b&运伟大之思者,必行伟大之迷途。——黑格尔&/b& &b&7、&/b& &b&假如我们知道如何寻找幸福的话,我们需要的幸福经常是近在咫尺。——霍桑&/b& &b&8、&/b& &b&朋友是宝贵的,但敌人也可能是有用的;朋友会告诉我,我可以做什么,敌人将教育我,我应当怎样做。——席勒&/b& &b&9、&/b& &b&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王尔德&/b& &b&10、能把自己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联结起来的人,是最幸福的人。——歌德&/b& &b&11、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另一是踌躇满志。——萧伯纳&/b& &b&12、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雨果&/b& &b&13、人生之光荣,不在永不失败,而在能屡败屡战。——拿破仑&/b& &b&14、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苏格拉底&/b& &b&15、你虽在困苦中也不要惴惴不安,往往总是从暗处流出生命之泉。——萨迪&/b& &b&16、压倒她的不是重,而是生命所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b& &b&17、世界正处在旅途中,而不是停靠在码头上。——果戈里&/b& &b&18、残缺,也许就是生活和艺术的真谛。——迟子建&/b& &b&19、一个人有两个我,一个在黑暗中醒着,一个在光明中睡着。我是烈火,也是枯枝,一部分的我消耗了另一部分的我。——纪伯伦&/b& &b&20、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汪曾祺&/b&&br&&br&关于思想型的名言,篇幅有限,就先举例到这里。(其实收集的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还是可以继续移步公众号。)&/blockquote&&ul&&li&【语言优美型】百搭名言&/li&&/ul&&blockquote&&b&1、&/b& &b&船在海上,马在山中。——洛尔迦&/b&&br&同样地,这句话,详细地举一下例子。你可以用它做什么呢?其实这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句子。比如说你写一篇【每个人都有自己位置】主题的文章,这个做标题,贯穿全文;比如说你写一篇【实现中国梦】主题的文章——船在海上,马在山中,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在前进的路上。&br&从这里想表达些什么呢?&b&对于这类型的句子,你只要学会怎么改写(特别是改动其中的名词,化为己用),或者学会怎么让它与作文主题产生联系,就是百搭,真的百搭!&/b& &b&2、&/b& &b&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梵高&/b& &b&3、&/b& &b&可不可以将你比作一个夏日?——莎士比亚&/b&&br&(这句话也啰嗦一下。看起来好像很普通。&b&比如说你写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你可以这样用这句话——用第二人称贯穿全文,“你”指代这种价值观。莎士比亚说,可不可以将你比作一个夏日?我说,可不可以把你比作满天星辰?)只要你想用这句话,不怕无用武之地。&/b& &b&4、&/b& &b&或许你会想起我,像想起一朵永不重开的花朵。——叶赛宁&/b& &b&5、&/b& &b&迷失的人就迷失了,相遇的人会再相遇。——村上春树&/b& &b&6、&/b& &b&一盆清水,编草为舟,我到我的海上去遨游。——何其芳&/b& &b&7、&/b& &b&花开如火,也如寂寞。——顾城&/b& &b&8、&/b& &b&我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是地球上的朝圣者和陌生人。——史铁生&/b&(这句话高三有段时间基本每篇作文结尾改个词语就用上了。)&br&&b&9、&/b& &b&玻璃晴朗,橘子辉煌。——北岛&/b& &b&10、把擀杖插在土里,希望长出红花。把石子丢在水里,希望长出尾巴。把纸压在枕下,希望梦印成图画。——贾平凹&/b& &b&11、什么是玫瑰?为了被斩首而生长的头颅。——阿多尼斯&/b& &b&12、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寻。——聂鲁达&/b& &b&13、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获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活过——梭罗&/b& &b&14、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海子&/b& &b&15、我终于相信,每一条走上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要走下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选择的方向。——席慕蓉&/b&(这个也是所有作文真的都可以用)&br&&b&16、旋转木马旋转了一辈子,却不知道该一路向前奔。只有这样,才可以自由。(几米)&/b& &b&17、一只手挡开命运笼罩着的绝望,同时,另一只手记下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描述卡夫卡的句子(当然,你可以用来描述任何东西,改改宾语就行)&/b& &b&18、愿你的生命有足够多的云翳,造就一个美丽的黄昏。——冰心&/b& &b&19、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b& &b&20、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如果有来生,有没有人爱,我也要努力做一个可爱的人。不埋怨谁,不嘲笑谁,也不羡慕谁。阳光下灿烂,风雨中奔跑。做自己的梦,走自己的路。如果有来生,要做一只鸟,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东方有火红的希望,南方有温暖的巢床,向西逐退残阳,向北唤醒芬芳。如果有来生,希望每次相遇,都能化为永恒。——三毛&/b&(我会说我真的每篇高三的文章都用了吗)&br&&br&同样地,就先贴20句啦。当然,要是想要细分的万能标题名言、结尾名言,神马乱七八糟的一大堆,也是有的。关键是如何培养自己万能运用的思维。这也就是万能名言万能素材真正对你有用的根本要点。&/blockquote&&p&&br&&/p&&p&在以上四个环节准备得差不多之后,实质上这时候我们已经有了语文作文达到 50 的基础,也有了巨大的积累和技巧,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花什么力气就可以完善标题开篇结尾。同时思维的训练贯穿整个过程,以上的基础加上深度的思考,作文达到 55 也不是什么难题。 &/p&
先厚颜无耻地稍微自我介绍一下。16年高考,语文作文59,总分700。本文篇幅较长,但是里面有穿插17年作文题的写法分析,有穿插百搭的作文素材,有较为详细地说到训练作文的四个步骤——立意深刻/结构框架/高级素材运用/美化语言。耐心看完,绝对会收获满满哒…
&p&随便乱答的,大家不要太认真。&/p&&p&用现行反革命分子亚里士多德的大毒草四因说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我觉得并不困难。&/p&&p&古代一直到中世纪,哲学和“科学”(episteme, scientia,它包含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其实是一回事,区别的是比如在“理论科学”内部“物理学”和“形而上学”的差别,这种区分建立在对象的差异上,从理论知识的内部来说,考察可变的对象的科学是“物理学”,在可变对象中考察不变对象的是数学,单纯考察不变对象的,也就是考察“存在之为存在”的是形而上学(当然还有实践科学里面的复杂划分,但是我们暂时不要关心这些不重要的细节)。&/p&&p&尽管这个学科划分方法很诡异,但无论如何,在亚里士多德,广义上,哲学/科学要考察的是事物的形式性部分,用他的四要素说就是:动力因、形式因和目的因,粗俗地说,也就是要考察一个事物内在的结构是怎样的,他们之间的运动关系是怎样的,以及他们为什么是这样的。而腐朽反动的亚里士多德-阿奎那反革命集团公开宣称,讨论“目的因”或者说,讨论这种目的关系,比讨论结构和运动更为基础和重要。&/p&&p&这种分类方法和反动的意识形态在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行者 培根(愿真主祝福他)就已经受到了强烈的吐槽:他在《新工具》中就对这个目的因耿耿于怀,觉得那是阻碍科学发展最大的因素。为什么?因为一个事物的结构和事物之间相互运动的关系都是可以观察的,但是“目的因”这个鬼东西是观察不到的,这给神学家提供了很多yy的空间,兴风作浪。于是他强烈提议,新·科学不要再讨论这玩意儿了!&/p&&p&于是我们就有了近现代的科学。&/p&&p&也就是说,新·科学关心事物(甚至是社会、人等等)的结构和一般运动规律,但是它不关心“为什么自然/社会是这样的?”这种问题。&/p&&p&老派的哲学家却揪着这种问题不放。总想搞个大新闻。&/p&&p&所以与某些人说哲学是一个垂垂老矣的老头子不同,我觉得哲学家就像一个小孩,在一堆搞“科学”的大人群里面一直问“为什么世界是这样的?”,收获一堆成人们的白眼和一句:&/p&&p&那问题啊提来提去还是那么naive!&/p&&p&新近的一些哲学思潮想帮哲学家“登大人”(什么意思自己去查),就开始把传统上哲学家们觉得一定要跟目的因有关系的问题(重灾区比如伦理学)也去目的因化,搞实证化,也不讨论比如某个伦理行为的“目的”——他们宣称这种东西没有意义云云。&/p&&p&&br&&/p&&p&所以我们会发现这里讨论两者关系的,基本上都归为:&/p&&p&1)井水不犯河水(因为哲学讨论的对象(虽然不是全部)在新·科学看来根本没意义,爱咋蹦跶关我屁事),大家该吃吃该喝喝,该骗国家经费还是骗骗骗;&/p&&p&2)互相撕逼:一个说另一个没深度,另一个回你个神经病整天整些有的没的梦呓;&/p&&p&3)哲学早就是条死狗了,就像《中华民国宪法》一样,整天yy那片沦陷区,简直神经病,不想理它;&/p&&p&4)哲学采用和科学共同方法论,拒绝幼稚,拒绝naive,一起成长,共同进步,建设中华民族美好明天。&/p&&p&&br&&/p&&p&&br&&/p&&p&我的立场么?&/p&&p&我写论文去了。&/p&
随便乱答的,大家不要太认真。用现行反革命分子亚里士多德的大毒草四因说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我觉得并不困难。古代一直到中世纪,哲学和“科学”(episteme, scientia,它包含理论科学和实践科学)其实是一回事,区别的是比如在“理论科学”内部“物理学”和…
&p&看到这个问题,笔者不免想到许多相似却又真实存在过的问题:&/p&&p&为什么房子宁愿”炸掉“也不降价?&/p&&p&为何电影院空着座位也不让人免费进?&/p&&p&为什么有的人宁可失业也不愿意免费为他人工作?&/p&&p& ......&/p&&p&其实,这些都是经济学现象,都有着合理的经济学解释。&/p&&p&在经济学里,有一个“理性人”假设,是一切经济理论的前提。所谓的“理性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p&&p&&b&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请记住这句话。&/b&&/p&&p&那么,下面笔者就来分析【为什么牛奶卖不完宁可倒掉也不免费送人?】&/p&&p&倾倒牛奶最著名的例子,应该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发生在西方国家的那场经济大萧条的描述:“密西西比河畔,农场主正将一桶桶的牛奶倒入河水,把一车车的大肥猪倒进河中,仅1933年一年就有640万头猪被活活扔进河里淹死,有5万多亩棉花被点火烧光。同样在英国,在法国,在荷兰,在丹麦,整箱的桔子,整船的鱼,整袋的咖啡豆被倒进大海,无数的奶牛、小羊被杀死。”&/p&&p&教科书中倾倒牛奶的例子,被作为资本主义天然缺陷,和垄断资本家控制市场的证据。资本主义罪不罪恶,垄断资本家能否左右市场等这些话题,我们今天不做讨论。我们只着眼于,牛奶卖不完为什么倒掉也不送人这个问题。看看里面到底是道德沦丧,还是现实所迫,是什么机制促进了这种反人性、反常识、反直觉的事情发生。&/p&&p&在1929年大萧条之前,美国农业就因为生产过剩等原因开始了衰退,1929年的大萧条进一步重创了美国农业。在1929年,美国共生产了110.52亿美国加仑(US gallons)牛奶,威斯康星州、明尼苏达州、纽约州是美国当时最大的三个产奶州,牛奶产量分别为12亿、8.25亿、8亿美国加仑,在大萧条时期,美国的牛奶明显是供大于求。&/p&&p&在这种情况下,奶农只有三种选择:&/p&&p&第一,保存牛奶,等待价格上涨。&/p&&p&鲜奶是个不易长久储藏的商品,一般需求在生产出来后短时间内被消费掉,而且奶牛产奶不像机器,不是停了机器就可以停止生产,奶牛几乎每天都会产奶。有人会说有能长期储存的牛奶啊,但我们要澄清那是奶企加工出来的成品奶,是奶源产业的下游产业,是鲜奶的需求方,而我们讨论的是奶业上游——奶源产业。况且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没有这种长久储存技术。&/p&&p&第二,降价销售,提高销售数量。&/p&&p&鲜奶不易保存,奶农本身不负责也不会销售,如果自己运到城里卖,由于价格低,售价还顾不上运输费用,况且没有加工的鲜奶运到城里也很难卖掉。因此,行业本身非常高的交易成本,使得奶农希望通过低价促销,来尽量去库存的思路,是不可能实现的。况且,牛奶是生活必需品,一般这种生活必需品,它的“弹性”是很小的,在西方经济学中,弹性指的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举个例子,比如大米价格的涨跌对于大米的销量影响很小,因为无论便宜还是贵,大部分人都是吃那么多。因此,牛奶价格高低并不太会影响牛奶的需求量。&/p&&p&降价带来的结果只能是牛奶整体价格的下跌。将卖不完的牛奶低价卖给穷人。原本付得起钱喝牛奶的富人们也不可能再接受原先的价格,那么牛奶的整体价格就要下跌。&/p&&p&假设仓库有一百桶牛奶,而市场需求只有十桶。原本十元一桶卖给富人们,其他九十桶倒掉,那么奶农将收入一百元。 如果奶农良心发现,觉得倒掉还不如低价卖给穷人。一元一桶,将牛奶全部卖光,奶农还是收入一百元。看起来跟之前一样嘛,这样还算做好事。那么算上多卖这九十桶奶的贮存成本和运输以及销售成本呢?算下来恐怕奶农要亏不少了。&/p&&p&据那时统计,在纽约州,3.5%乳脂含量牛奶平均收购价(直接从奶农收购的价格)由1931年1月的每100磅2.25美元,降到了1933年4月的每100磅0.99美元。随后纽约州州议会调查委员会出示的报告显示,“纽约州牛奶收购价已经低到无法维持奶农基本生活的水平,许多奶农就连生活必需品都买不起,而许多奶农以毕生积蓄投资的奶场可能都将付之东流。”显然,降价带来的结果是,牛奶价格的整体下跌,卖得越多,赔的越多。&/p&&p&第三,倒掉滞销的牛奶。&/p&&p&鲜奶由此退出市场,市场就由供大于求转为供求平衡,价格就不会继续下跌了。甚至极端情况下,奶农会干脆杀掉奶牛,以保持牛奶业不会彻底垮掉。&/p&&p&那么,为什么不把本该倒掉的牛奶送给穷人呢?&/p&&p&第一送奶会增加成本,送奶一定程度上等同于销售,当把牛奶送出去的时候是需要渠道和运输成本的,另外把牛奶送出去减少了未来市场对牛奶的需求,等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p&&p&第二,向社会赠送等同于一种社会福利层面的转移,而企业经营是以高效盈利,为企业创造福利为目标,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目的和影响效果,因此一般也不会把牛奶送出去。&/p&&p&&b&综合来看,当年倒掉牛奶也只是是奶农理性选择的结果。&/b&&/p&&p&社会学者孙立平曾研究说:“多少年来,‘将牛奶倒在河里’几乎成了大萧条的一个符号。只不过原来说牛奶是资本家倒的,是为了维持他们的垄断利润。而这些年有人查了当时的资料,发现牛奶原来是农民或农业工人倒的,目的当然也是为了维持可以有利润的价格,至少是不愿意在赔本的情况下再赔上汽油钱将牛奶运到城里。”&/p&&p&而在1931年到1934年,美国更是多次发生罢工奶农强行倾倒其他奶农的牛奶,理由是“防止其他奶农以低价出售牛奶”。&/p&&p&&b&很多人一边骂着商人无义,一边要商人舍利。&/b&&/p&&p&&b&其实,他们要的不是公平公正,要的是便宜占尽。&/b&&/p&&p&&b&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商人不例外,他们也不例外。&/b&&/p&&p&在这里笔者并不是在为资本主义开脱,毕竟,很多人对资本主义的印象都是万恶的资本主义。笔者只是就【为什么牛奶卖不完宁可倒掉也不免费送人?】 这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p&&p&中国多个地区也曾出现奶农“倒奶杀牛”事件,不仅是青海、山东、河北、内蒙古等主产区,就连江苏、广东等地区也出现了这种现象。现实是,在山东鲜牛奶价格最低的时候,一公斤奶还不到一块钱,甚至还没超市里的矿泉水贵。&/p&&p&记得,2006年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科目中有这样一道题:&/p&&p&“自2002年以来,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另据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14吨。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入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p&&p&该题的标准答案是:&/p&&p&“从表象看,两者都是牛奶供给过剩。但前者反映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矛盾的体现;后者主要是市场体系不够完善,销售渠道不畅导致。”&/p&&p&这个答案其实不容易看懂,而且支持也好反对也罢都会在经济学家中间引起争议。不管怎样讲,&b&经济规律的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p&&p&&br&&/p&&p&&b&从这个问题顺便说说我们国家的房地产问题。&/b&&/p&&p&在房子去库存这个难题面前,似乎还没有很好的办法。不过,在乐居创新峰会上,“任大炮”说过这么一些话:&/p&&p&“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有相当一部分库存是无法消化的。以全国房地产一年近13亿平方米的销售面积来看,接近7亿平方米的库存并不算多。但问题在于,这其中有大量库存属于很难消化的部分。换句话说,只能炸掉,不会因为任何政策而消化掉。”&/p&&p&&b&宁肯炸掉也不便宜卖。。。&/b&&/p&&p&当然房子炸掉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它衍生出的结论是:宁愿房子炸掉,也不会大幅度跌价。&/p&&p&毕竟就目前的情势来看,国人还是有很多人住不起房子,安居乐业还远未形成,刚需市场仍然是存在的。住房、教育、医疗,仍然是国人面临的“新三座大山”。如果说以人为本,或是加强和改善民生建设,就应该在这些方面加大力度。尤其是当前去库存的巨大压力,为什么就不能让房价降一降?为什么就宁肯“炸掉”也不选择“降价”?这其中的奥秘到底是什么?&/p&&p&在农村,同样没有人愿意买牛奶。去掉运输成本,工薪族能接受的低价,资本家仍有赚头,但这个价格对农村人来说仍然是太高了。但牛奶价格如果再低,虽然农村人会买,但资本家会亏本。这就跟现在二三线楼市的状态一样,虽然房子空置卖不出去会亏,但开发商不可能降价,因为拿地成本虽然比大城市低,但这个成本也限制了开发商的降价空间。这跟任志强对楼市的分析也是一样的:城市牛奶市场不存在卖不掉的问题,是农村的牛奶卖不出去;一线城市的房子不会有库存问题,消化不掉库存的是二三线城市。&/p&&p& 一线城市的房子恰恰相反,就如城市人买牛奶,供不应求,即使价钱翻翻,强大的刚需仍然存在;拿地成本高,建筑成本高,刚性需求大,人口流入率高,这些都支撑着一线城市的房价。&/p&&p&中国经济复苏中重要的一环,在于房地产去库存。但也并非孤立存在,而需要其他的相关改革措施相配套,才能有所成效。&/p&
看到这个问题,笔者不免想到许多相似却又真实存在过的问题:为什么房子宁愿”炸掉“也不降价?为何电影院空着座位也不让人免费进?为什么有的人宁可失业也不愿意免费为他人工作? ......其实,这些都是经济学现象,都有着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在经济学里,有…
个人感觉,对于自然科学类的问题,戾气已经够少了,文史哲板块简直不能忍,全是浓烈的火药味……&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476bfb0ca78af440bae775a9c29c5528_b.jpg& data-rawheight=&724& data-rawwidth=&6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476bfb0ca78af440bae775a9c29c5528_r.jpg&&&/figure&&br&以及&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dfedbfe5dd_b.jpg& data-rawheight=&120& data-rawwidth=&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dfedbfe5dd_r.jpg&&&/figure&&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cf051c32de1e16f2e19_b.jpg& data-rawheight=&727& data-rawwidth=&6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cf051c32de1e16f2e19_r.jpg&&&/figure&&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55eb8d3c6b_b.jpg& data-rawheight=&120& data-rawwidth=&6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55eb8d3c6b_r.jpg&&&/figure&&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695c41beffcf153d11cde4_b.jpg& data-rawheight=&165& data-rawwidth=&6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695c41beffcf153d11cde4_r.jpg&&&/figure&&br&&br&&br&这大概就是题主说的戾气吧,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种族歧视,而且每一句话都对问题的解答没用,知乎的文史哲板块就是这样没落的……&br&&br&前面有些跑题,下面来正式回答题主的问题!&br&&br&首先先来说为什么会有人在争论中感到对方有戾气?&br&我在和别人争论无数次之后,最终发现,绝大多数的争论都是起源于双方对一些基础词汇的理解有差异,这种底层的差异最终导致了双方对于同一事件得到的上层推理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而双方辩论的过程,就是从上而下核对推导差异的过程。而对于正常人而言,出现错误的地方,往往不是在逻辑推导中,而是在设置先决条件(premise)上:人们往往基于自己的认识而误解了先决条件,因此导致推理失败。比如说如下的命题:&br&A = “可以操纵直接内存的计算机语言比不可以直接操纵内存的语言更加高效。”&br&B = “C++是一款可以直接操作内存的计算机语言,而Python不可以直接操作内存”&br&C = “C++比Python高效”&br&if A and B, then C.这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命题,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命题其实很容易引起争论。&br&1.不同的人可能会对“直接操作内存”这一行为的定义不同。&br&2.A中的“高效”指的是哪方面的效率?&br&于是,战争就开始了……&br&&br&当争论达到一定程度时,某一方可能会先看出对方对于某一个术语的理解有错误,这时候他有两种选择:&br&1.指出对方的错误之处,并且态度友善地建议对方去查看某某资料,以消除歧义。(无戾气)&br&2.嘲弄对方,笑对方智商不足,而且不点出对方错哪儿了。(你们啊!Naive!)(有戾气)&br&&br&我前面贴的那位仁兄就是情况2的典型代表:不说任何平等友善的话,也不核对自己的推理,只表明自己的结论,这就是我认为的“戾气”……&br&&br&事实上每个人在说话做事的过程中都经常会犯上面的问题,说一些让对方不爽的话(当然不排除对方水平实在太差,典型代表就是那些整天在北大门口声称自己推翻相对论或者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民科,脏话对于他们就是良药),想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只有两种方法:&br&1.少说话,尽量不要挑起争端。(中国有句古话,叫“闷声发大财”!)&br&2.我说的每一句话都精雕细啄,用最友善的词汇,用最动听的语法,用最真挚的笑容,说出对方的失误之处。&br&&br&所以说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情商一说,有些智商很高的人之所以说话很难听,根本不是因为什么情商低,是因为人家觉得你还没重要到一定得使用上述两条准则。&br&&br&所以有些人又要别人多说话(我见你们这样热情,我一句都不说也不好。),又不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说出的命题漏洞满篇,别人实在忍不了把那些漏洞全部吐槽一遍(问来问去都too young, too simple!),于是那些人只能转而抱怨别人说话有戾气(搞个大新闻,然后把我批判一番!)。&br&&br&但是我说了这么多,并不表示我对那位“文史哲爱好者”的行为认可了,至于他的行为,我们这些出身自“苏俄傀儡匪帮集团”的“亡国之民”就当笑话看一看吧……&br&&br&(突然间觉得自己的回答也是戾气满满的……)&br&&br&希望对题主有用……
个人感觉,对于自然科学类的问题,戾气已经够少了,文史哲板块简直不能忍,全是浓烈的火药味…… 以及 这大概就是题主说的戾气吧,每一句话都充满了种族歧视,而且每一句话都对问题的解答没用,知乎的文史哲板块就是这样没落的…… 前面有些跑题,下面来正…
作为一个初三暑假自学了(一点点)微积分的人来回答一发&br&首先一些基本资料&br&答主女,上海某国际学校学生,今年高一。这点很重要,因为国际体系的教材进度和国内都不一样。&br&就我所知,全国有很多地方高二或者是高三都有关于导数的内容——但仅限于导数和微分。&br&想必微分和积分的难度差异答主不用说了。&br&说一下答主眼中国际教材的优劣。&br&首先前面有人提到AP,AP是美国大学预科,可以抵美国大学的学分,楼主要是考虑出国的话数学好的很适合报一门CalculusAB卷或是BC卷。如果只是为了自学的话,AP教材我比较推荐的是Barron的版本。但是AP教材是全英文的(中文我不知有没有但就算有质量肯定没有英文的高),就答主的英文水平来看还是很有难度的。100RMB左右。&br&其次是IB。答主是IB学校的学生。&br&IB数学有国际通用的课本,但是编写的非常简单而且很贵。个人不是很建议。&br&IB有对于微积分非常全面的讲解,从极限讲起,到导数,到微分,各种product rule quotient rule chain rule都会讲,然后是积分等等等等。答主是觉得非IB学生没必要看(一本淘宝上300多RMB太不划算)&br&如果坚持国内教材的话,我的推荐也就是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了。经典。&br&还有就是,楼主一定要清楚自己学微积分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只是为了装逼的话还是算了——会死在里面的——就像现在的我一样。 &br&如果是寒假作业不多的,尽情地浪吧,看网易公开课视频或者是可汗学院。
作为一个初三暑假自学了(一点点)微积分的人来回答一发 首先一些基本资料 答主女,上海某国际学校学生,今年高一。这点很重要,因为国际体系的教材进度和国内都不一样。 就我所知,全国有很多地方高二或者是高三都有关于导数的内容——但仅限于导数和微分…
&p&&b&题注:偶然在知乎看到了知友李东煜的一篇帖子,采用编年史的方式介绍了一下网络小说二十年的发展。由于本人看书多,常有朋友来问我要写推荐。我觉得按照编年史的情况来列个书单,既可以方便我统计阅读量,又能方便朋友,不亦快哉。于是按照这个题材开始写一份书单。有评论的,都是我看过的书,没评论的,是朋友推荐给我,还没来得及读的书。同时,中间穿插了部分时事内容,如果有那个不要脸的说,这个时事内容是抄袭。那我就回复一句,抄你咋地?&/b&&/p&
&p&题目说是二十年,指的是,而实际上,网络小说的历史要比这还早一些,不过再往前,网络小说既没有引起广泛关注,也没有形成发展规模,谈上不有什么好的推荐,实际上,这个时候,网络小说大部分还是网友把纸媒作品盗版到网络上来而已。而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小说的开端,大体上还是定在了1997年,这个是有些学者研究得出的,不是我的创作。(由于本人不是专业研究的,在此不提供引用出处。)&/p&
&p&网络小说,顾名思义,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媒介,不是纸张,不是印刷品,而是互联网。&br&&/p&
&p&1987年,9月14日,CANET在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内正式建成中国第一个国际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并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Across the Great Wall we can reach every corner in the world(越过长城,走向世界),中国互联网正式进入元年。&/p&
&p&1991年,北美留学生创办第一份中文电子周刊《华夏文摘》,其中少君的《奋斗与平等》为最早的在网络发布的小说(请注意,这只是媒介意义上的网络小说,和我们现在语境下的网络小说完全不同。)&br&&/p&
&p&1992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搭建了世界第一个中文新闻讨论组ACT(alt.chinese.text),当时以留学生为主的中文网民开始手动输入金庸、古龙等人作品。&/p&
&p&1994年,方舟子创办了第一份中文网络刊物《新语丝》,在ACT发行。1996年,方舟子等人创办了新语丝网站。《新语丝》采用网络媒介,一边将某些原纸媒作品搬运至网络,一边发布一些随笔、评论、诗歌、散文、小说、&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6%E5%258F%25B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文史&/a&哲以及科普小品等。&br&&/p&
&p&1995年,中国大陆第一个BBS“水木清华”建立,此时的BBS还是以大学生为主的校园内社区。1996年起,国内各大院校相继建立起各自的BBS系统,随着大学生的大力推广,特别是大量文学青年得以借助网络发表个人作品。有作者,有读者,此时的网络小说以短篇为主,由于完全免费且作者申请的ID只限各个学校内,大量好的作品未引起网络媒体外的关注。&br&&/p&
&p&1996年,HTML语言开始走进计算机专业大学生。1997年DreamWeaver和Frontpage的发布,让个人主页走进网络。从此,做个人主页成为大学生的一个必备技能。&br&&/p&
&p&1997年,以拨号为主要连接手段的163开始大力扩张,先是通过推出免费的个人主页,若干年后又退出个人论坛。网易走向&br&&/p&
&p&1998年,南京动力交通学校计算机系教师创办西祠胡同,将BBS形式推广向全体网民。随后,天涯、猫扑等面向全网民的BBS相继推出。将社会中的写手再一次聚集到网络中来。&br&&/p&
&p&&b&1997年,网络小说元年&/b&&br&&/p&
&p&1997年,8月,罗森开始连载《风姿物语》。《风姿物语》最开始其实是在两所黄网,元元、风月大陆上广为传播的,并且由于其较高的创作水准,流传两岸。《风姿》的主要角色和设定来自日本的HG《鬼畜王兰斯》,而小强斋太的天位等级设定又是取自另一部日本作品,罗森可以说是开创了同人小说一脉。&br&&/p&
&p&同期,随着BBS上广为传播的若干国外作品,广大中国大学生就一夜之间全成了刘姥姥。虽然这些作品大部分是纸媒发布,但在中国早期都是在网络上传播开后,由盗版商完成了纸媒作品。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田中芳树的《银河英雄传说》、《&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5%E9%25BE%%25BC%25A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创龙传&/a&》、《&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4%25BA%259A%25E5%25B0%%2596%25AF%25E5%%25E6%E8%25AE%25B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亚尔斯兰战记&/a&》;水野良的《罗德斯岛战记》;托尔金的《魔戒》系列、&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5%25B4%%25A5%25B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崔西&/a&.西克曼和玛格莉特.魏丝的《龙枪编年史》;&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4%25B9%%25B2%25BB%25C2%25B7R%25C2%25B7R%25C2%25B7%25E9%25A9%25AC%25E4%25B8%258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乔治·R·R·马丁&/a&的《冰与火之歌》等。为广大中国网民打开一扇与武侠互相辉映的新大门。欧美还有一类科幻系列的作品,也在这段时间被传播至国内。由于大家翻译的问题,这段时期大部分小说只是扩散,并没有引起社会现象。&br&&/p&
&p&同期,香港新派小说家黄易的大量作品以纸媒载体在大学生间广为流传,玄幻系列的《超级战士》、《大剑师传奇》、《星际浪子》等,科幻系列的《凌渡宇》等、异侠系列的《破碎虚空》、《覆雨翻云》等。特别要说的是《寻秦记》,成熟的种马后宫文,让大学生眼前一亮,这种小说也能出版,打开了很多大学生的眼界,也进一步促使他们投身网络小说行业。《寻秦记》(网络盗版)也被认为是开穿越小说一脉。(这个观点,我是坚决反对的,因为我认为《黄粱美梦》才是穿越小说鼻祖,当然“庄生晓梦迷蝴蝶”不是小说。)&/p&
&p&1996年开始,黄易在港台正在写他的神作《大唐双龙传》。由于当时通讯不发达,很多港台大学生将《大唐双龙传》通过手敲搬运至网络BBS,随后又有大陆大学生手敲为简体发布在国内BBS上,盗版书商根据网络简体打印装订出书。这也是中国“手打”一词的由来。《大唐双龙传》一写就到了2001年。虽然到后期,有了“恁多宁道奇,一个徐子陵”的缺点,《大唐双龙传》还是走到了武侠小说的巅峰。也正式让中国的大学生第一次听到港台同步直播。&/p&
&p&1997年,12月25日,美籍华人朱威廉创建“榕树下”个人主页。&/p&
&p&疑1997年,取材文字MUD的游戏小说《风中的刀》,我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看过,也记不清作者是谁了,现在网上也仅保留了文章。这个是我知道的第一篇网游小说。&/p&
&p&1997年,还有一件影响网络文学的大事,就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两部电影在大学圈子封神。颠覆或曰恶搞直接影响了以后二十年网络小说的主流思想。&/p&
&p&1997年,最后一件影响网络文学的大事,就是日本漫画对中国青少年的冲击。虽然九十年代初《圣斗士星矢》、《七龙珠》、《城市猎人》等作品已经开始在国内流传,但这个时期,国内是以偏低龄化为目的,或者说是作为小人书替代品传播的。而到了97年,大量科幻、冒险、爱情、体育、历史、经济、宗教、娱乐,甚至是成人向的动漫作品,通过官方或盗版的手段进入国内,在年轻人打开一个向外看的窗口。&/p&
&p&&b&1998&/b&&b&年&/b&&/p&
&p&1998年,3月“文学城”个人书站成立。&/p&
&p&1998年,3月22日,痞子蔡开始在台湾成功大学BBS上连载《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随后被转载到大陆各大BBS,这也是广为流传的“第一本网络小说”。由于《第一次亲密接触》是脱稿式连载,也正是让“催更”成为网络小说的核心元素。网络小说也第一次走进大众视野,随着《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在两地80W册首印被销售一空,这个成绩让不少纸媒作家开始正视网络小说。&/p&
&p&1998年,5月,黄金书屋成立,这也是网络小说初期最有影响力的网站,它有较为详细的分类。&/p&
&p&1998年,5月,第一个设置了专门耽美作品栏的桑桑学院建立。&/p&
&p&1998年.李寻欢的《迷失在网络与现实之间的爱情》在BBS上发布。文笔细腻,贴近BBS叙事风格的内容,一下子成为大陆版《第一次亲密的接触》。&/p&
&p&疑1998年,宁财神的《祝福你,阿贵》在BBS上发布,作为《水浒传》同人,诙谐有趣,深得广大网民膜拜。&/p&
&p&1998年,邢育森的《活得像个人样》在BBS上发布。后来改编成电视剧,不过邢育森这个名字现在因“邢捕头”而更加响亮。邢育森后来也转行参与了好多都市情景喜剧的编剧,而文学也转入传统纸媒行列。&/p&
&p&1998年,美国硅谷博库网建立,并于2000年进入中国大陆。&/p&
&p&1998年,紫天使的《龙魔传说》最早于台湾上砚侠客网发表。这部作品是东方玄幻开山之作,但是传入大陆是在99年后了,而且涉黄,没有广为流传。这部书更奇葩的是,里头好多字我都不认识,全靠猜。&/p&
&p&1998年是网络小说逐渐兴起的一年,但这一年网络上各大个人书站其实还是以传统的金庸、古龙、黄易的武侠小说为主,尤其是黄易的《大唐双龙传》更是当时网络书站的“爆文”。&/p&
&br&&p&&b&1999年&/b&&/p&
&p&1999年,3月,天涯社区建立,后来的天涯其实也是广义的网络文学的一块重要阵地,尤其以《明朝那些事儿》《十宗罪》后来这些出版的作品,其实增加了广义上网络文学的影响力。&/p&
&p&1999年,7月,西陆BBS建立。&/p&
&p&1999年,8月,榕树下从个人书站转变为公司运营,上海榕树下计算机有限公司成立。在榕树下这个时代,产生了所谓的“第一代网络作家”的“网络文学三驾马车”李寻欢、宁财神、邢育森还有俞白眉、安妮宝贝这些作家。但要说明的是,他们其实算是传统与网络交汇的一代人,他们开了网络创作的先河,但与后来的唐家三少、猫腻这些网络小说作家还不属于同一类。其中李寻欢、宁财神、邢育森都转行,安妮宝贝在《告别薇安》之后,也转回纸媒作品。这可能也是因为早期的网络小说无法变现吧,人毕竟是要吃饭的。&/p&
&p&1999年,8月,‘红袖添香’个人书站成立。&/p&
&p&1999年,12月,“多来米中文网”以400万元人民币收购网易个人书站排行前20位个人书站中的16位,但不幸的是,他们很快就遇到了网络泡沫&/p&
&p&1999年,作为一个不能不提的网络小说是“红颜血”。该书由居主起头,历经多个作者接力,跨度长达10年,至今仍不算完结的重度黑暗界文。特别是结局之前会把最为微弱的希望之光也给泯灭,让人无法无视。也是第一次让我觉得18禁应升级为25禁!&/p&
&p&1999年,海龟的《月落》开始在网络上连载。作为专业作家,很奇怪为什么更新的这么慢。网上甚至传说他本体就是海龟,也是从这本书,“太监”一词大行其道。&/p&
&p&1999年,勿用的《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开始在网络上连载。本书可视为中国本土玄幻小说的开山之作,作品中对于传统金丹修炼之术与巫术等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猜想与探讨对后续网络小说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p&
&p&疑1999年,徐浩峰的《道士下山》在网络上发布。这也是徐导唯一一部网络小说。后被陈凯歌演成四不像。强烈推荐原著小说。&/p&
&p&&b&2000年&/b&&/p&
&p&2000年,1月,“榕树下首届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在上海举行。&/p&
&p&2000年,2月,今何在的《悟空传》首发于新浪网“金庸客栈”,完结后由出版社出版实体书,成功捞金。今何在也成为网络小说第一个神话人物。&/p&
&p&2000年,3月,纳斯达克指数触及5400点顶峰,随后开始了互联网泡沫时代。&/p&
&p&2000年,江南在BBS上发布《此间的少年》,该书很快便引爆大学生,随后很多大学生都投身于网络文学。当然,年少轻狂的江南,当时把很多同学写到小说的同时,起名参考了金庸武侠人物,这也是后来被告侵权的伏笔。&/p&
&p&2000年,孙晓发布《英雄志》。英雄志我没有读,但是谈网络小说就不能不提这部作品,这部作品让大家眼前一亮,觉得武侠小说仍有可为,意义巨大。&/p&
&p&2000年从年中开始,互联网泡沫全面爆发,大量的个人书站关闭,最后“西陆”成为这个时期最主要的阵地,也是后来“龙的天空”“幻剑书盟”的发源地。&/p&&p&2000年,8月,随缘、红尘、水之灵(流水)、五月天空(五月)、Weid这五位当时志气相投的年轻人,凑到了一起,决意独立做一个华语地区的第一大原创文学网站,投身网络原创文学的大潮之中,便将各自名下的自娱自乐、一意孤行、红尘阁、五月天空乱弹四个西陆文学BBS来了个强强联手,改组为龙的天空原创联盟网站。&br&&/p&
&p&2000年,10月,书情小筑、石头书城、小书亭、凝风天下4个志趣相投的文学书站为了更好的发展,组成了一个松散的网站联盟,取名为幻剑书盟。&/p&
&p&总的来说,2000年是网络小说蛰伏并且开始涅槃的一年。&/p&&br&&p&&b&2001&/b&&b&年&/b&&/p&
&p&2001年,7月,当时的时代是龙空的时代,它取代了最初黄金书屋的地位,成为当时最大规模的网络文学网站,但是随着与北京世纪幻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关联出版机构,龙空逐渐开始讲重心由网络向线下发展。12月,与台湾狮鹫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直到02年10月,彻底放弃网络经营领域,从此成为一个著名的评论BBS,让人惋惜不止。&/p&
&p&2001年,1月,阿丸的《七武士》在龙空连载。早期准时更新的作者,也是2001年的神作。&/p&
&p&2001年,7月,树下野狐开始连载《搜神记》,开启神话网文一脉。&/p&
&p&2001年,11月,宝剑锋等人创建“玄幻文学会”,起点的前身。&/p&
&p&&b&2002&/b&&b&年&/b&&/p&
&p&2002年,1月,福建晋江电信局的网络信息港面临关停,一批爱好小说阅读和创作的网友接管了信息港的“晋江文学城”板块,是如今晋江文学城的前身。&/p&&p&2002年,何员外发表了《&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item/%25E6%25AF%%25B8%259A%25E9%%25E5%25A4%25A9%25E6%E4%25BB%25AC%25E4%25B8%%25B5%25B7%25E5%25A4%25B1%25E6%B&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毕业那天我们一起失恋&/a&》,引发一大批文青“毕业”,该文随后被多个高校搬上话剧舞台。也因此,有大量的大学生随后投入了网络小说作家,光以大量的《毕业前让我抱抱你》为名就有四五篇佳作。但是,大部分都是以校园网BBS为载体,作者不可考。&/p&
&p&2002年,4月,慕容雪村在天涯连载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p&
&p&2002年,5月“玄幻文学协会”改名“原创文学协会”,6月起点中文网开始试运行。(这也是一个让我又爱又恨的网站。)&/p&
&p&2002年,5月,读书之人在起点连载《迷失大陆》。&/p&
&p&2002年,6月,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事件。网络恶魔化开始。&/p&
&p&2002年,萧潜《飘渺之旅》在龙空开始连载,为“网络四大奇书”之一,开仙侠修真一脉。也是从此之后,修仙和修真成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体系。&/p&
&p&2002年,10月,中华杨《异时空之中华再起》开始在起点连载。次年这部书开始收费。&/p&
&p&2002年,9月&读写网”正式运行,读写网是第一个尝试网络小说收费的网站,尝试付给网络作家稿费的网站,但当时恶劣的网络支付环境,以及收入太低的原因,读写网最终失败了。&/p&
&p&2002年,玄雨《小兵传奇》开始在网络上连载。诙谐搞笑以及脑洞大开,在当时引起轰动。&/p&
&p&疑2002年,瘦子在BBS上发布《风月大陆》,作为参考风姿的作品,该书自然也是黄书。虽然广为传播,但最终太监,有好事者补写部分。这个作者,抓住也该坐牢!&/p&
&p&疑2002年,明寐在BBS上发布《异人傲世录》。这部书当年很多人都在追,也是很早就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请健身器材的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