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低分可发综述投稿被拒建议投另一个杂志的SCI杂志

苹果/安卓/wp
积分 15916, 距离下一级还需 2384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隐身, 设置帖子权限, 设置回复可见, 签名中使用代码
道具: 涂鸦板,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显身卡, 匿名卡, 金钱卡, 抢沙发, 变色卡, 提升卡, 沉默卡, 千斤顶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置顶卡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变色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TA的文库&&
开心签到天数: 1280 天连续签到: 2 天[LV.10]以坛为家III
本帖最后由 xddlovejiao1314 于
13:30 编辑
& && & 写在前面的话:本人是学农林经济出身的,主要做的是农户方面的微观实证研究,故而以下谈的个人文章发表经验可能不适于其它一些专业(毕竟各个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有很多东西应该有共性。写这篇帖子的初衷是以前在论坛发表过一篇个人中文投稿心得的帖子(),从评论来看,对很多坛友有启发意义的,所以在此将自己一路英文文章发表的历程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初期投稿的坛友有所启示。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 && &我是中科院一个研究所的普通学生(硕博连续了,现在博一)在中我讲过我已经有了几篇中文文章的发表经验了。由于在中科院博士毕业需要一篇SCI/SSCI/EI源刊+1篇北大中文核心,所以在导师的几番催促下,想着早点有篇英文文章好早点达到毕业条件,不用到博三快毕业的时候为文章发愁(PS:发一篇SCI/SSCI/EI源刊+1篇北大中文核心这个政策在我这个研究所才实行1年左右,可能当时所里通知的比较晚,所以上届的博三有1/3左右的师兄师姐延期了)。于是,我从去年8月份去三峡库区调研获得数据后就开始看文献着手准备写文章,前后写了3篇文章。下面的叙述我将把这3篇文章经历穿插着来说。& && && &由于是生平第一次写英文文章,加之对自身英语水平也不是很自信(毕竟是屌丝出身,不像北上广等大都市培养的学生很多英语都很好),所以开始写都是半中半英的,且模仿痕迹很重。写完后再用灵格斯软件慢慢翻译的。为什么说模仿痕迹很重呢?现在回头来看,中国人的一些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和外国人还是存在一些差别的。即使是地理口(我本身专业是人文地理学,现在主要研究方向是农村聚落方面的)的一些好的中文期刊(如《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等),其微观实证方面文章的质量和国外的一些SSCI还是存在一些差距的(如中文期刊的研究假设写得很简单,有的文章不会写Theoretical Framework,研究结论不会与国内外其它类似研究做对比,不会深入分析与研究假设相反原因等。当然,这些差别都是我文章被拒多次后,终于有个很负责的期刊给我审稿意见我才慢慢发现的,后文会慢慢阐述)。所以,最开始我写英文文章的时候,心里面是没有底的。因为中文文章都还没写几篇,突然就要去写英文了,还想着发SCI/SSCI。然而无知者无畏嘛。结合我手里面的微观实证数据是关于农户生计方面的,所以我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农户生计方面的关键词进行检索,然后去一些顶级期刊上找相关文献(经典的+最新的)(我这个方面比较好的期刊如Agriculture Systems, Food Policy,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然后把几篇用得着的经典文献打印出来,仔细品读,并作笔记。同时,为了搞清楚一些概念/研究方法,在当当上去搜索农户生计方面的书籍,然后买了几本比较好的中文专著,并仔细耐心的看了几遍,并做好相应的笔记(这对后面研究假设的提出很有作用,后面会细说)。在此基础上,把几篇经典文献中个人认为比较好的设定(如文章结构安排)抽离出来,作为我自己文章的设定。框架有了,下面就是写了。& && && &我最开始写还是按照以前写中文文章的思维去写的。结果引言部分写得很宏观很大(这貌似是很多国人写文章的“通病”),然后文献综述部分把国内外很多类似的研究成果堆砌在那里,并没有做进一步深入“综述”(相当于只做了肤浅的汇总,没有进一步讨论,指出研究与其它研究的差别,指出研究的贡献,所以后面被审稿人提了,当然这是后话)。然后是研究方法部分,这部分用了一个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因为有很多文献介绍,到时没多大问题。然后我就直接进入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和结果分析了(没有做研究假设)。最后,自然是结果分析(没有和其它同类研究做对比),结论和政策建议(中文文章惯用的套路)。& && && &从文章整理数据到写作初稿完成,3周左右时间。当时写完也多有成就感的,也没有进一步润色打磨一下文字,就直接“显摆”的发给导师了。因为导师以前也很少搞这方面研究(因为导师以前是搞自然地理出身的,后来转到搞人文这块,其实他的专长在搞生态,我算是他学生中的一朵“奇葩”),且对计量经济学这方面东西也懂得不多,故而就从他自身多年对研究区的感性认识出发,给我提出了一些很好的修改建议。然后就让我翻译了投出去。那时,我想,原来写SCI也不是那么难嘛(看我这么快就搞定一篇了),后来我才发现那时的我是多么的too young too simple。在信心极度膨胀之下,我在前面一个博士师姐的指导下(这里的指导主要是投稿方面的指导),开始了我漫长的SCI/SSCI投稿之旅。& && && &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加之把不准文章质量(其实最开始的文章质量真不咋样的),所以“兴奋”之下,看着很多坛友介绍的经验,直接先投高级别的期刊,被拒了然后再依次往下。所以我第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不是农户生计方面的,是人口学方面的)先后投了World Development, China Economic Review, Agriculture Economics, Population,Space and Place, 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等期刊,然而要么是3天,要么7天,最多20天,都陆续的收到“Decisionon Manuscript”,然后均是I’m sorry to tell you······。还好中文期刊投稿有过被拒的经验,所以心里也不是很难受。然而陆续投了这么多期刊,还未送审就被毙在主编手里了,心里面还真有点不是滋味。我也知道第一次写英文文章肯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然而给我一个机会也好啊(送审给意见,被拒也行。毕竟有意见就可以更好的对文章进行改进)。本想慢慢的放弃去投个会议论文的,抱着最后一试的心态投了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然后网站状态一直是under review,因为前面投稿一些期刊在主编手里也是under review,所以我也不抱太大希望,结果一等就是一个多月。突然有天登录邮箱,标题Decision on Manuscript······,当时心又凉了半截。还好没有直接删除邮件,打开一看,结果是文章送审了3个审稿专家被拒的。其中,一个是直接拒稿,觉得文章没多大意思,一个是大修,一个是倾向于接收。但总体意见中,有一条致命的问题是审稿人认为文章要做稳健性检验,自变量可能含有内生性问题。同时,正如前面所说,文章文献综述部分比较“散乱”,背后没有理论支撑(Theoretical Framework),未做研究假设等等。所以,主编考虑再三后,把文章给拒了。& && && &虽然文章被拒,但那时我的心里是多么的高兴啊。投稿这么多期刊,前后费了3-4个月时间,一直在被拒,连个意见都没有。现在虽然文章再次被拒了,但总好有详细的审稿意见啊。由于从写作到投稿,很多事情老师、课题组的师兄师姐都帮不了太多的忙(大家方向不一样,整个课题组也没发几篇SCI/SSCI),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在这摸索的。所以特别感谢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这个杂志快速的给我审稿,给了详细的审稿意见(1个多月时间3个审稿人审稿,不可谓不快)。让我的文章有了进一步修改的方向。于是,我的第一篇文章进入了修改的过程。& && && &我个人感觉修改文章真的很难,比写作还难。写作时,有时可以天马行空一点,没有那么多的约束。但改文章就被限定到一定范围内了,尤其是当审稿人提出我听都没听说过的一些概念(如当时不知道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是什么东西,因为我不是学计量出身的,用的软件是SPSS,而非Stata,Eviews,Sas等),那更加头大了。所以现在想想当时修稿真的很痛苦。不过还是硬着头皮改下来了。想着这个期刊有个审稿人是倾向于接收的,所以抱着试试的心态,和导师商量后将文章重投到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结果3天左右,主编回复说非常遗憾,杂志决定不要的文章,即使修改后也不会再要了。虽然有点淡淡的失落,但还是接受了这个现实,找了下一家期刊(一个4区的SCI,名字就不透露了)。然后经过4个多月漫长的等待,给了我一个大修(其实审稿人是倾向于接收的,修改意见大部分都是增添内容,如数据来源介绍还不够详尽,结果分析部分没有和其它同类研究做深入对比分析等),修回去后现在还在返回给审稿人了,相信最近就会有结果。问题应该不会太大。& && && &在这篇文章投到最后这个杂志审稿期间,通过看文献,结合自己对农村的感性认识,加之寒假回家好好的恶补自学了一下计量经济学(看的是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我还写了一篇帖子叫“一个外行的计量经济学学习之路”,貌似也挺火,引起了很多坛友的共鸣,后来担任经管代码库实习版主,写了一个新帖“〖&万万&个论坛币〗计量实证的“摸底”考试”,,也引起了很多坛友的兴趣。额,扯远了,继续回来说),所以第二篇英文文章的写作就没有那么艰难了。& && && &由于这篇文章是用的去年8月份在三峡库区调研的农户微观实证数据,是关于农户生计方面的。项目是我一个师兄在负责,所以文章挂了他为二作,写好后他也给我提了一些具有参考的意见。同时,恰逢他在国外访学一年,访学的boss也是做这方面研究的,所以他和我商量了一下,请那边boss帮我看看文章,提一些很好的修改建议,并对文章文字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由于国外的那个老师比较忙,所以我文章他第一次改了1个多月,我师兄帮忙催了一下才改好给我,很认真,他把文章打印出来边看边改的,做了很多批注,并提了很多有用的修改建议。我拿到后快速的对他提出的问题进行了修改,并返回给他,然后他又耗时1个多月,帮我把文章文字好好的修改了一下,可以说文章经他手一改,基本已经面目全非了。借此平台,感谢他无私的奉献,虽然后来挂了他为三作)。其中,记忆比较深刻的是他提到的多重共线性问题和极端异常值的问题(因为最开始写文章时没处理极端异常值,导致描述性统计分析时,有2个左右指标标准差远远大于均值,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从数据处理到文章写作(也是3周左右),再到前后师兄和国外的老师提意见修改,前后3个多月,终于把文章终稿弄好。然后在国外老师建议下再次投稿World Development,结果几天后再次接到了拒稿通知。不过这次拒稿是说我文章研究区太小,可能吸引的读着有限。后来又投了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又被拒了,说文章不适合本刊,还建议投Agriculture Economics等农业方面的综合期刊。文章接连被拒,弄得我自己都没啥信心了。所以后来看到本科导师在一个SCI和SSCI双检索的期刊上发了一篇文章(SCI算4区,从投稿到发表2个多月),所以打电话咨询了一下他。我急切的把这篇文章投到这个期刊去了(期刊名这里就不透漏了)。因为当时文章一直在被拒,没多大信心,心里面对文章的质量也还是没底。所以想着,能发一个就不错吧,先达到毕业条件(那时,两篇英文文章加起来已经被拒了8-9次了,不由得不怕)。结果一等又是3个月左右。& && && &后来接到修稿通知,文章要大修,但还好没据稿,要求15天内修回去。同时,我第一篇稿子也接到修稿通知(那时都想哭了:一是终于都没被再次据稿了,修稿就表示有希望;二是两篇稿子都等着修,还催的比较急,那时还在帮导师写基金,感觉时间不够用啊,不过还是硬着头皮上了)。这里要说一下,我第二篇文章推荐了几个top期刊的审稿人,其中一个审稿人还同意审稿了,给我提了很详尽的审稿意见,密密麻麻的4页纸,几十个问题(当时看到就崩溃了,不过还是硬着头皮上了)。这篇文章大修返回后10天左右又接到修稿通知了,不过这次是小修,要求2天内返回去。我快速的修好后,返回去1-2天后就接到收稿通知了。生平第一篇英文文章就给了这个SCI和SSCI双检索的期刊,从写作到发表前后耗时8个月左右(虽然从投稿到接收就4个多月)。& && && &此外,本着再接再厉的原则,期间还写了一篇文章,经过一个多月初审,现在在寻找审稿人状态,也不知道后续会怎样。前面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大致是自己的一个投稿历程和投稿过程中的一点心态变化。下面综合来说说我个人的一点从写作到投稿的一点经验。& && & 第一,&&英语好的尽量还是下笔就英语,可模仿着top期刊上一些文章的句式写,但不要照抄啊,有些期刊要查重的,尽量写成自己的话。当然,如果有平台,如找国外同行的专家帮忙改文字就更好了。至少在语言关文章是过了(SSCI很讲究语言的表达的,从我前后两次修稿的过程就可看出,老外要扣字眼的,他只要有一个单词看不明白,就会问的。虽然有时以中国人的思维/常识来看,他提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但确实东西方文化和认知的差异客观存在)。虽然我一直是半中半英,整体写好后再翻译,最后不行再拿到AJE润色(如果有导师支持这笔开支,当然无所谓。如果没有人支柱,完全靠自己,那就只有硬着头皮上了,毕竟润色费贵啊,而写SSCI的文章动不动就是10000字以上了)。& && & 第二,&&多文章的整体结构要心里有谱。这里我还是结合做的微观实证研究(应用计量经济学)来说。在我这个学科,写SCI/SSCI大致框架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这部分其实也可看看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中“一个经验项目的实施”这章,写得真的很经典):& && &1.题目:题目要有吸引力。尽量还是不要写对XX的影响因素研究了(如对劳动力迁移区位的影响因素研究),这个影响因素就太多了。可以写你主要关注的因素,或者你研究结果与其它同类研究存在明显差异的因素。如同样是写劳动力迁移区位的影响因素研究,我可以写基于推拉理论的劳动力迁移区位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性别差异的劳动力迁移区位影响因素研究,劳动力社会资本/社会关系网络对动力迁移区位影响研究等。突出理论视角,突出关注核心(虽然还是同样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有的是核心变量,有的只是做了控制变量而已)。& &
2.摘要:英文期刊摘要有的要求是100字(如World Development),但一般是300-500字。所以一般就4句话。第一句交代一下学术上的意义(我看很多期刊文章的第一句都是,关于XX方面的研究很多,而关于本文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少),第二句交代利用什么数据和方法做了什么,第三句交代研究结果。第四句交代政策建议/研究启示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研究结果的交代,尽量不要把文章分析的结果全部罗列在这个地方,这也是我被收录的这篇稿子一个审稿专家提的建议,他建议我将有吸引力的和其它研究不同或文章独创的一些结果列在这里,而不是把所有结果一股脑儿的堆砌在摘要,突不出重点。所以,我看到我结果里面有几个变量是在中国的研究区实际和国外的一些文献结果不同,同时年龄与因变量有个倒U型的关系,所以这条建议的修改我就是把研究结果的不同及年龄这个放到摘要了。此外,审稿人指出摘要的关键词尽量不要和题目一样,这点也是值得注意的。& &&& 3.引言:引言我一直认为是比较难写的,很多时候我也是先分析数据然后得到结果,把后面所有部分都写完了再来写的引言和摘要。其实,这种方式在现在的我看来,可能有些不好。为什么不好呢?因为引言部分开始就没梳理好,可能文章想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就没梳理好,就有点为模型而模型的意味了,有点像在玩数字游戏。可能把握住了文章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文章的结构框架,后面的收集搜集处理分析可能才能有的放矢。结合看国外一些好期刊上的文章,引言大多数都是问题导向的。一般在引言最后都会说本研究主要的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下:·······。所以,综合来看,引言是一个引子,是为了引出文章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服务的。提出了关键科学问题,审稿人一看,就明白文章的学术意义/政策意义大概是怎样的了。如果有兴趣,可能会进一步往下看。在这无形中可能能增加审稿人审稿的概率。& &&& 4.文献综述/TheoreticalFramework。这部分是重中之重,也是不好写的部分。因为大千世界,文献那么多,每个人的经历都有限,怎么可能把所有同类研究读完并很好的整合在一起呢。如果按照我以上的逻辑,那文献综述是没法写的。但其实这部分把握住以下关键问题就好。一是国内外的学者在文章这方面的研究做了些什么,现在做到什么程度,最重要的是还有哪些方面做得不足。而本文又正好多多少少能弥补一些这方面的不足。其实,不管文献综述多少,一定要把自己文章的特色体现出来,即本文相比于其它同类研究,哪些方面是新的,是进步的。同时,如果研究背后有理论支撑,要把理论摆出来(如我做农户生计生计,它的Theoretical Framework就是英国国际发展署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我第一篇文章就因为没有摆理论出来,所以投了那么多期刊杂志,最终审稿的两个杂志审稿人都提到了这个问题。即看似作者很好的掌握了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但貌似作者文章背后没有一个合理的理论去支撑文章。而作者要提了一大堆指标体系,然后构建模型去做分析。如果没有理论支撑,这些指标的选取就显得无意义了。以上大致是审稿人的意见。所以,我第一篇文章就加入了推拉理论/新迁移经济学理论,第二篇文章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作为我文章的理论框架基础。& && &5.研究设计:这部分交代研究区域、数据来源、研究假设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假设的提出可根据第4部分文献综述结合自身对研究区实际感性认识而来,要做到有理有据。同时,像我这种做微观实证研究的,研究区介绍和数据来源一定要交代清楚。即我是以什么标准来抽样的,我的样本框是怎样(即我是从什么样的一个总体中抽样的),如何保证我的样本能很好的代表我的总体。如果做的是问卷,怎样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同时,我这篇文章涉及到的问卷大概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一份问卷大概要多久等等。交代的越详细越好,因为耐心负责人的审稿人会紧抓这些问题不放的(我两篇稿子都被提到了这些方面的问题)。& && & 6.研究结果:微观实证研究大概分为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两块。描述性统计分析一般报道Min,Max,Mean,SD。然而很多非搞计量出身的人认为做这部分是没多大作用的(看地理口三大学报上的微观实证文章,大多数都没有这步。所以也不知道模型设定是否有问题,你懂的)这部分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作用:一是大概看看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研究假设是否相符;二是看看数据是否做了相应的处理(就像我被收录的那篇文章一样,最开始是没有处理极端异常值的,所以SD&&Mean,这明显是有问题的,因为后面构建的模型中,偏回归系数因为极端异常值的影响方向都改变了)。同时,注意在做描述性统计分析时,不用每个指标都说一下(即不用说那么详细),只报道你感兴趣的指标/结果比较有意思的指标即可,很多指标一句话带过即可;然后是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可参见我这篇帖子:,考虑变量内生性、异方差性、遗漏变量等问题。最主要的是在做研究结果分析时,一定要与同类研究做对比,找出异同,存在明显差异的要思考差异背后原因,并做详细阐述(这部分可能是审稿人比较关心的部分,也是审稿人觉得有趣与否的部分。我第一篇文章审稿人就觉得这部分是very interesting的,这样无形中可能会为文章加分。当然,这部分的一些讨论也可放到第7部分去,而在这大部分只简要报道研究结果即可,看个人写作习惯)。& &&&7.研究结论/政策启示/结论与讨论:这部分可简要概括前面实证部分得到的结果,然后着重指出本研究可能存在的不足和对将来研究的一些启示/政策建议/政策启示。& &
8.参考文献:强烈建议使用Endnote管理参考文献。方便,实用,快捷。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检索文献的学习及Endnote的学习视频可从以下网址找到并下载:(我是自学成才的,相信需要的坛友也能)。& &&&第三,系统的学习一下计量经济学,并熟练掌握一门计量经济软件。虽然我个人用了将近7年的SPSS。但若想真心的做微观实证研究/应用计量研究,SPSS我是不推荐了。我现在用的是Stata,感觉还不错。Sas和Eviews不是太熟,不做过多评论。但总体来说,Stata, Sas和Eviews在很多方面应该都比SPSS强大。关于软件学习心路历程,请看我这篇帖子:。& &&&第四,养成看专著做笔记的好习惯,同时有idea了不要拖延,快速行动。有时想法是转瞬即逝的,所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想法第一时间记录,并快速的去实施吧,不然放在那里过了就过了。看中文专著可以帮助系统的梳理概念框架,会提供很多有益的东西。毕竟好的专著大多数是一些学者几年的心血(很多都是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改的),不可谓没有启示。我被收录文章的灵感就来自看专著,其中一些研究假设的提出都依赖于专著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和引用的一些文献。& &&&第五,文章被拒是常事,摆正心态。同时,要戒骄戒躁。学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好的,真的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得失心不要太重,该来的自然就来了。& &&&第六,有平台文章写好后多请同行的师兄师姐,老师批评提意见。毕竟个人见识有限,文章都是在修改中出来的。我第一篇文章投那么多期刊不中,没有拿出去交流可能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所以学术不要“闭门造车”,要“拿出去”。& && &题外话:啰啰嗦嗦写了这么多,希望对有需要的坛友有帮助吧。大家一起努力吧。同时,有时间请多关注经管代码库:,现在就我一个光棍版主,力不从心啊。需要更多志同道合的坛友一起来参与管理。有想法的请私信我啊。
发表于340楼
!用心的好文章
学术精神!
谢谢并祝福楼主!
发表于326楼
写得真详细,读完后受益匪浅,感谢分享!
发表于321楼
感谢楼主分享。读文后收获:1、必须是好酒。2、是好酒,还要突出咱家酒得特点。3、证明好酒的过程不容易。
发表于315楼
谢谢楼主。。想想以后要发英文文章,还是先攒点经验
非常喜欢这样用心的分享,
发表于291楼
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确实不错。我们当时上课的时候,学的时候,看到后面的写作方法当时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门,貌似顿开的感觉,感觉就是和国内的写作方法不同。
发表于294楼
前辈的经验介绍的很详细到位,很受用!多谢
发表于271楼
看了楼主的文章,真的感觉学到很多,真的要好好学下英语写作了
发表于269楼
虽然我不是搞计量经济学的,但是看到楼主的心得也很有搜获
发表于261楼
赞赞,九月份要开学了读博了,看到您的文章很有启迪啊,最近自己在用stata跑伍德里奇的导论还有三章跑完了,整个过程很痛苦,但是看到您的文章,自己觉得这个过程是必须的,您的之前的学习计量的帖子,我也看了,非常共鸣,您的留言给了鼓励,谢谢,好文必须要赞,希望楼主多谢好文。~~~~
发表于251楼
楼主写的真好,有“道”有“术”,解决了一些我的困惑。虽然和我专业不一样,但是道理都一样,很有借鉴意义。我们老师常说,读研究生主要锻炼了逻辑思考和写作能力,此种说法在文中有验证。
发表于241楼
优秀会员评奖
发表于248楼
真心好,真心赞一个~
发表于242楼
真真的好帖子,正准备写论文,受教了,赞一个~~
发表于228楼
AJAE应该是农经的top1, top2是Food Policy。但是后者的影响因子比前者大。
发表于226楼
写得很真实。。不过农经领域的top杂志不是应该还有AJAE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么。。
发表于218楼
感谢楼主分享投稿经验,我是认认真真学习了,受益匪浅,投稿刚刚被拒。
发表于214楼
可以避免后来者走弯路
祝越来越好
发表于204楼
楼主写得非常仔细,很用心啊
发表于189楼
楼主很棒,颇有感触,觉得自己处于你的第一阶段,SCI被退了两次,BOSS也没有信心让投了,搞得自己更没信心了。
发表于160楼
之前投了第一篇文章不到三个月就被拒了,后来投了个影响因子低点的,将近半年给了修改意见,最近在苦逼的修改中,今天刚好看到你的帖子,也顺便浏览下你的其他帖子,我比较关心的是,在你的这个帖子中
〖"万万"个论坛币〗计量实证的“摸底”考试 http://bbs.pinggu.org/thread--1.html
你的问题总结的却是很实用,就像一个手册一样,从计量研究着手,从对数据判断,到数据描述以及之后的技术处理,我觉得对经济实证研究 ...
发表于153楼
好久没看到这种好文了,顶
发表于145楼
好文章好分享好心得好经典
发表于141楼
入门很关键。
发表于134楼
哥们,你还真行,整出这么长一篇心得体会,祝贺你!
发表于125楼
感谢楼主的分享。国际上的期刊是不是偏重于微观的分析啊,宏观的想做出心意来仍需继续努力。
发表于123楼
学长写的很好,大赞。咱们研究的差不多,我做的是农区经济,专业村方面的。
发表于120楼
好用心的写作,读完很有启发
发表于114楼
读了真是太有启发了!赞一个!
发表于111楼
学习了。虽然离发SCI等距离还比较遥远,但是很多经验真是共通的,个人在国内CSSCI等投稿也是碰到类似情况。所以很有借鉴意义
发表于105楼
写得实在,感谢分享。
发表于98楼
写的很细很受用,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92楼
感谢楼主这么详细的分享
发表于236楼
可是学了不少东西呢。很好。
发表于234楼
写得非常好,学习了
发表于224楼
本科农经,已转劳经,尚在学计量中。看帖收获很多,这种边学习边总结的习惯很值得学习。
发表于177楼
内容详实有针对性,好贴
发表于101楼
终于遇到了一个研究领域、研究问题相似的小伙伴了,很认真地看了lz的文章,深受启发!以后要向lz多多学习!
发表于90楼
嗯,以后要向你多多学习,农林经济方面挺不错的,前几天听个报告看到用微观方面数据的做了结构方程模型(SEM)发表论文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这个期刊很不错,你可以考虑下投稿这里或者看看上面文章,另外《Food Policy》、《Ecological Economics》都适合农林经方面的,我之前想做这方面的研究了解了下,但由于种种原因毕业论文未做做方面,你可以多关注下,预祝你发表更高水平的论文!
发表于81楼
看了楼主分享的心路历程,深有同感啊,写SCI论文真不容易,期间各种摸索和心酸啊,我是经济学跨到地理学,历经各种苦逼煎熬写了好几篇成品和半成品,直到博三才发表了一篇SCI刚刚达到毕业要求,博士都不容易啊
发表于95楼
难得看到最佳人气板块出来的高质量文章 赞一个!!
发表于68楼
感谢啊,写的这么详细,深受启发
发表于44楼
佩服楼主的毅力哈。但是楼主确实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哈,world development,food policy你也敢随便投。我现在的目标是影响因子一点多的,比如China economic review或agricultural economics。不过吃一堑长一智,值的学习。
发表于10楼
学长,您第一次发帖我就在关注您,我也是搞农经的,农经学子的最大优势在与农科与农经都吃得开。您果然有大才,这篇介绍发表英文文章的帖子写的非常详细,很有价值,对我很有帮助,燃起了我投SSCI的欲望,我要向您多学习。
Publish or perish 是我一直信奉的观点,祝您妙笔生花,发表更多高质量的论文。
受益匪浅。谢谢作者的无私分享!!!
总评分:&经验 + 1030&
论坛币 + 110&
学术水平 + 58&
热心指数 + 51&
信用等级 + 54&
本帖被以下文库推荐
& |主题: 23, 订阅: 0
& |主题: 49, 订阅: 4
& |主题: 29, 订阅: 18
& |主题: 407, 订阅: 19
& |主题: 8, 订阅: 3
& |主题: 7, 订阅: 7
& |主题: 260, 订阅: 61
& |主题: 105, 订阅: 143
& |主题: 751, 订阅: 257
& |主题: 1743, 订阅: 459
说话是一种能力,少说是一种智慧
非常好,给我们这些屌丝提供了参考,谢谢楼主!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经验 + 10&
热心指数 + 1&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experience. It is very useful and practical.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经验 + 10&
热心指数 + 1&
anhuixxj 发表于
非常好,给我们这些屌丝提供了参考,谢谢楼主!同属屌丝。加油,共勉~学术不易,且行且珍惜。
vietnamren 发表于
Thanks for sharing your experience. It is very useful and practical.谢谢,加油,共勉~
非常喜欢这样用心的分享,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经验 + 10&
热心指数 + 1&
EI_charlie 发表于
非常喜欢这样用心的分享,加油,共勉~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愿我这点浅薄的经验可以给一些需要的朋友以启示。
谢楼主分享
总评分:&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1&
信用等级 + 1&
谢谢楼主分享,很不错的经验。。为我屌提供参考。。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经验 + 10&
热心指数 + 1&
wangyinyinwyy 发表于
谢谢楼主分享,很不错的经验。。为我屌提供参考。。同属屌丝,深知发文的艰辛。加油,共勉~
学长,您第一次发帖我就在关注您,我也是搞农经的,农经学子的最大优势在与农科与农经都吃得开。您果然有大才,这篇介绍发表英文文章的帖子写的非常详细,很有价值,对我很有帮助,燃起了我投SSCI的欲望,我要向您多学习。
Publish or perish 是我一直信奉的观点,祝您妙笔生花,发表更多高质量的论文。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经验 + 40&
热心指数 + 6&
一级伯乐勋章
一级伯乐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学术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学术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中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学术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特级热心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学术勋章
特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学综述例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