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冠军:冠军拿到手软,为什么不把机会留给新人

中国乒乓球队,拿冠军拿到手软
483116312004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38761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乒乓球:冠军拿到手软,为什么不把机会留给新人?
二年级的小辣椒
新加坡的王越古、冯天薇,中国香港的姜华珺,韩国的唐娜序等等,都曾是中国女队成员,她们都拥有不俗实力,也是因为没有太多机会才到别的协会发展!中国队的实力如此强大,不一定每次都上主力。有时候中国女篮、中国女排等队伍就派二队出征,让新人们拥有更多机会!这样不仅可以锻炼新人,更多也是给予他们更多坚持到底的理由,试问谁愿意一辈子默默付出,却没有任何回报?曾经去了韩国发展的唐娜就表示,即便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用来训练,也没有获得太多比赛资格,这多么让人心酸!
阅读下一篇
10秒后自动跳转养狼,救不了乒乓球运动_网易体育
养狼,救不了乒乓球运动(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95年,天津世乒赛上中国队再次实现金牌包揽的梦想。那一年,孔令辉、邓亚萍、王涛的名字响彻神州。随后,中国队就再也没多给欧洲人机会,至今为止,外国人能从中国人手里抢走一枚金牌就已经是他们最大的荣誉了,“”空喊多年却未见一丝成效。
中国观众抗拒"无趣"国球 常年包揽致荣誉与流行脱节
包揽对于中国来讲似乎变成了规定动作,在当下的乒乓世界里,“荣誉”和“流行”第一次脱离了干系,形成了矛盾的反比。在中国乒乓球“习惯性”胜利的同时,大众也逐渐开始麻木、甚至抗拒荣誉的刺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本届世乒赛前,不少乒乓球爱好者不知道世乒赛已经开始了。用球迷自己的话说:“国外选手有点名气的都是那几张老面孔,要不也是海外军团,对中国队也不能形成真正的威胁,比赛没有悬念,谁愿意再守着看呢?”甚至对于新闻记者来说,中国队赢球已经变成了一件非常无聊的新闻,输球才会有报道的“价值”。
这种逆反心理,难免让人心里一紧。大包大揽,也让乒乓球这项运动几乎成中国球员自娱自乐的游戏,阻碍着世界乒乓球运动的普及与发展。随着NBA、国际足球甚至是网球、斯诺克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往日作为国家荣耀的乒乓球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大不如前。与之前学校里孩子下课争抢乒乓球台不同,如今的乒乓球在校园运动中早已落后于篮球和足球,甚至羽毛球的群众参与度也好于乒乓球。中国乒乓球界的”太上皇“蔡振华就曾指出,中国乒乓球人口已经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欧洲乒球已陷入人才断档期 青少年只把乒乓当兴趣不当职业
本届世乒赛进入刚刚进入正赛第三天,混双前8名中只有一对欧洲选手,而女双前16名仅三对,男双8强是两对,女单欧洲有4人进入第4轮,但仅有帕弗洛维奇原籍欧洲,男单前16人仅5人。
在奥地利执教的中国教练刘彦军像记者透露:“乒乓球运动在欧洲是去了青少年的基础,这是欧洲乒球没落的最大内因。”刘彦军说,欧洲各个乒乓球俱乐部也有青年队,但是这些孩子都是凭兴趣在打球,一旦到了转职业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选择放弃乒乓球而去读书或者做别的职业,青黄不接是欧洲乒球最大的问题,据悉,瑞典乒协注册人数仅不足一万。而效力于奥地利的中国籍球员陈卫星则说的更加直接:“十年前打入奥运会的那批人,现在还在打,没有新面孔。”陈卫星还表示,欧洲球员不思进取,比赛中看到中国选手自己就不战先怯了,如果能够前一百名就会自认为是不错的成绩。
人才断层明显,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失去了青少年基础,衰落的内因,奥地利国家队教练刘彦军,青黄不接是最大问题,陈卫星也港澳,打入奥运会的十年了,欧洲也有俱乐部,但是也是靠兴趣,转入职业的就少了,瑞典乒协注册的不足一万,程卫星说不思进取,欧洲球员没有目标,看见中国人就歇菜,能进前一百就很牛了。
近年来,当人们似已习惯了从国乒在各种世界大赛中大包大揽的循环中尽兴消费属于“国球”的荣光后,中国乒协主席蔡振华适时地提出了“计划”。但关于推行这一计划同时附加的条条框框却让“养狼之心”变成了“假意”。一来核心技术不外传,二来门槛不放宽,“狼”何以养成。
·核心技术概不外传 养狼只因无人再玩
当国乒在世界赛场上每每满载而归,拿冠军拿到手软时,欣喜之余,不免觉得这“一枝独秀”的戏码上演地有些孤独。如果悲观地顺势想下去,这般垄断局面若招致无人再来陪国乒玩下去的境地,到时候恐怕就真的成了中国人才会玩的游戏。
当然,首当其冲着急的该是国际乒联。沙拉拉近年来探索各种改革方式,靶子无一例外地对准了限制中国选手的优势,从“大球”到“11分制”再到“无遮挡发球”和“无机胶水”,一步步改革下来,只见国乒进一步扩大优势,其他各国选手却或是不适应或是稳定地退步着,对国乒的威胁有减无增。
外部因素不起作用,北京奥运会后国乒开始“自救”:养狼。也就是培养国外的球员来对抗国内球员。但就是这“授人以渔”的好心却仍然被束缚了起来,养狼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正如蔡振华所言“可能到最后,真把外国运动员培养起来,我们又赢不了了。”2009年横滨世乒赛世乒赛见证了中国队第四度锁定五个项目的冠亚军。当时蔡振华虽然对包揽表示堪忧,但是也指出养狼也有限度:“除了最为核心的东西不能交给其他协会之外,其余的一套东西都可以推广到全世界。”蔡振华进一步解释,“其实核心的东西是非常非常微小的,大部分都可以拿来贡献。”
于是,派出国内教练协助其他国家进行训练比赛的例子屡见不鲜,但这所有的援助计划却统统都得在一个大前提下展开,那就是保留最核心的技术。
杀手锏仍然握在国乒的手中,也难怪国外有人会说“中国队既不可能向国外派出最好的教练,也不可能把比赛的制胜秘诀教给外国运动员。外国乒乓球水平很难通过中国队的友情帮助来改变相对落后的地位。”可见,掺杂了水分的“养狼”真心终究还是一句空谈。
·“养狼”只是表象 乒超为狼入室设置门槛
这些年来的世乒赛愈发变得像国乒的队内表演赛。男单、女单项目上一向派出的超豪华阵容几近让国外选手断了冠军的念想。类似于混双这样的非奥项目即便派出“放水”组合,也还是在横滨世乒赛上夸张地包揽了四强。其实,看看国乒每次出征世乒赛前的队内选拔赛,就可知“养狼计划”仅仅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论调,近乎残酷的队内选拔赛几近把国乒的超一流选手通通挑了出来,征战世乒赛不就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又岂给了“狼”喘息的机会。
而说到国内乒超联赛的引援计划,一直以来都被乒协设下了不少关卡。早 在雅典奥运会之前,中国乒协更是下发了一份“黑名单”,出现在这份“黑名单”上的人则禁止被国内任何一家俱乐部引进。这其中包括朱世赫、施拉格、瓦尔德内尔及波尔等名将,都是彼时在雅典奥运会中最有可能对中国人构成威胁的国外选手。
虽然雅典奥运后的2005年,柳承敏、波尔、朱世赫、梅兹、福原爱等国际大牌纷纷在乒超亮相,可谓是罕见的乒超外援盛景。但此后乒超联赛也多次对外援政策进行修改,导致一些欧洲外援无缘乒超联赛。& 尤其是2007年,乒超规定援必须打满整个赛季,要求非中国籍选手加盟乒超必须和中国运动员一样在3月31日前完成注册,并且不能再参加其他协会主办的其他联赛,必须全程参加中国联赛。 这些规定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限制了国外运动员到中国来打乒超,因为与其国内联赛冲突和文化生活上的不适应,很多欧洲一线运动员是不会在中国乒超打满一个赛季的。2007年,德国名将波尔、韩国名将柳承敏等国外高手全都无缘乒超。
也就是说,即便“养狼”,也是在中国乒协人为的调整下得以展开的,而最核心的前提是不能触及国乒自身的利益。如此一来,培养不出能够和中国球员分庭抗礼的“狼”,那么“养狼”只说又从何谈起。
·养狼”并非拯救乒球最佳途径 推广乒球魅力是“自救”根本
中国的乒乓人士一直梦想将联赛打造成NBA式的成熟联盟,因为乒乓之于中国,篮球之于美国有太多相似的地方,都属于该国家是各自的项目上的绝对霸主,本国联赛都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的赛事。
但是对于美国NBA来讲,却从来没有希望通过“”这种生硬的方式来提高篮球的普及度和推广度,因为养狼的根本目的只是非常“功利”的想培养出几个竞争对手,增加比赛的悬念和噱头,但并不能从根本上唤起球迷对该项目的热情。如何提高项目的普及程度和球迷参与度?其实NBA已经给出了非常成功的案例。
NBA比赛已经通过几十种语言传向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NBA海外赛是NBA全球推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从表演赛,季前赛到常规赛各种级别的比赛都有,地域涵盖了欧亚拉美等多个大洲。而NBA联盟在推广时也非常注重结合具体情况,譬如姚明02年登陆NBA,NBA在04年就运作季前赛登陆中国,让中国球迷领略了最高水平的篮球赛事的魅力。从1990年开始,NBA就陆续在日本举行了多场常规赛,极大的刺激日本的NBA热潮。显然,日本并没有被培养成美国篮球的“狼”,但是篮球运动依然在日本取得极大的推广。
·成熟职业联赛效果远胜“养狼” 乒超联赛推广力度太差
其实乒超联赛在2005年福原爱加盟辽宁队时,也曾将辽宁队的主场比赛放到日本举行,当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随着福原爱后来离开乒超,乒超联赛也再未进行过类似的推广活动,如今危机来临,却指望“养狼救市”,殊不知成熟的联赛的影响力远超刻意“养狼”的效果。我们还是来看NBA的例子,从雅典奥运上阿根廷掀翻美国梦之队,最终登顶冠军、到2006西班牙队摘得世锦赛桂冠。这两支队伍的领袖人物吉诺比利和加索尔都是在NBA锻炼成才,反过来也带动了本国的成绩,继而扩大影响力。
在乒超也有这样的例子,继福原爱之后,日本的另一位新星石川佳纯也是在乒超联赛中成长,横滨世锦赛一战成名让整个日本为之兴奋。只可惜我们的乒超联赛对于这种资源的有效利用太少,没有能够很好的推广世界最高水准乒乓联赛的影响力和魅力,当然,这也与乒超联赛自身还不成熟也有很大关系。
美国的篮球是中国乒超最好的例子,像巴西,阿根廷,西班牙,这样能与美国对抗的球队当家球星都是在nba成长,提高。反过来也带动了本国的成绩,继而扩大影响力。乒超也曾有这样的例子,日本的福原爱,以及新生代的石川佳纯都是在乒超成长起来的,水谷隼是在欧洲联赛中成长起来的。
·高度商业化的联赛才能挖掘比赛和运动员魅力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说过,“任何手段的推广都是有利的”。这句话刚好适用于目前处在一国垄断之下的运动。赛场冷门、亮点的缺失,令媒体不得不挖空心思,搜寻有趣的新闻来“刺激”公众对乒乓球的关注。眼下中国选手赢球不叫新闻,只是预料之内。或许正因为如此,我们这项运动中一旦有新奇好玩儿或充满争议的事情发生、媒体球迷便趋之若鹜。从另外一方面,也反映了乒乓球运动魅力的缺失,这一点更是需要商业化的联赛实现。
站在乒乓球推广的角度,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是赞助商们的焦点。但是在乒乓球最为强盛的中国,这个话题很难展开深远的讨论,因为中国运动员的商业价值并不由自己掌控,而是被所属协会掌控。 我们知道,最近中国网协对四名运动员开放“单飞”政策,允许他们寻找经纪人、教练,组建自己的团队,从而开放自身的商业价值。不论“单飞”之后运动员商业价值增加还是减少,比赛成绩始终是评判这一政策的核心标准。从澳网的表现来看,这一模式确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能否复制有待商榷。毕竟乒乓球联赛的商业化程度远没有到网球那样高。
打造一个开放职业的联赛才能救乒乓
国乒即将从鹿特丹载誉归来,可同国球辉煌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联赛越来越沦为鸡肋联赛,少人问津不说,俱乐部的经营惨淡,主场流放省外,国手自己重视度都不够,归根结底,乒超所谓的“超”更像是皇帝的新衣。也许,只有打造一个开放职业的联赛才能救乒超,才能让乒超不再挂着职业头衔的联赛。
·俱乐部“弱势”经营成乒超致命伤
乒超联赛是世界上水平最高的乒乓联赛,但或许也是世界上经营最没谱的职业联赛,虽然喊出以NBA的模式经营乒超,可两者却是天壤之别,人家NBA球队老板在想着如何让利益最大化,而我们乒超俱乐部是想着怎么让损失最小化。
从1995年到2005赛季,曾有人给乒超总结了“四大怪状”:22场比赛打两年,主客场有名无实,免费看球还有奖,球队企业不来往。虽然话说得有些不近人情,可绝对没有脱离现实,据说乒超某俱乐部主场比赛,看台只有4名观众,为了避免尴尬,俱乐部打出大幅海报:免费看球奖励小灵通。更有甚者,上海圣雪绒即使主动给学校钱,来看球的学生还每人送瓶可乐,最后还是不受学生的关注。
没有观众,自然就没有广告,市场又从何说起呢?魏纪中曾经发出疑问:“乒超虽然号称职业化,但你的市场在哪里?”在这种大背景下,俱乐部经营惨淡就在情理之中,即使山东鲁能在2005年鲁能俱乐部收入100多万元,支出却达数百万元,还是赔本赚吆喝。
树有根水有源,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还要从乒超联赛的经营权说起。据悉在乒超,各主场位置最好、能被电视转播覆盖的20块广告板、4块地胶广告位也归中国乒协所有,各球队只剩下不在电视镜头内的30块广告板和两块地胶广告,09年时各俱乐部只是从中国乒协那里拿到由每场3万增加到5万的赛事补助,整赛季共计45万元。当然,让俱乐部最无奈的是,自己旗下的球员肖像权归中国乒协所有,即使是俱乐部赞助商也无权让自己赞助的队员拍摄广告,真是吃你喝你只能谢谢你。因为乒羽中心对运动员实行的是“双轨制”的管理方式,一方面让运动员的人事和工资关系不变,同时又在俱乐部注册,这样做目的无非是既可代表原属单位征战全国性比赛,又能为俱乐部出战比赛,看似一箭双雕,其实这种“一女两嫁”的方式造成了俱乐部不具备完全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当市场化的步子迈得越大,这些俱乐部所亏的钱将越多。
09年卫冕冠军上海男乒遇到经营困境,一家房地产企业出手相救,但这家企业表示:“养活一支乒超俱乐部不是难事,可球员肖像权却归中国乒协所有”,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就算签下上海男乒也拉不来王励勤为他们的楼盘做广告。这就是乒超联赛的“怪现象”,,NBA老板能坐下来与斯特恩谈判,而乒超俱乐部只能看乒协的眼色“弱势”经营,蔡振华曾不止一次表示要把乒超级联赛打造成像美国NBA那样成功的顶级联赛,但有这样的致命伤,注定了这样的联赛是带有水分的职业联赛。
·全运成绩,奥运成绩影响联赛
有一句话可以套用在中国体育的各个项目:不是不明白,而是没办法,就像谁都明白让联赛因全运会和奥运会而动会出现问题,但没有办法,中超如此,CBA也如此,乒超当然不能搞特殊,不要问为什么,你该懂的。
03年当乒超走到第七个年头时,乒超的鸡肋味道已经显现出来,在召开联赛新闻通气会时,蔡振华直言:“联赛的重要性已经得到认可,但是目前在国内还没有它相应的地位。”而06年蔡振华强调:“俱乐部要为奥运争光服务,不能因为俱乐部的利益而影响了全运会、奥运会。”
当国际乒联决定08年奥运会男团取代男双后,中国乒协就快速做出反应,06年的夏天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开始使用奥运赛制,而2007年乒超联赛开始完全使用奥运赛制,07年2月的乒乓球超级联赛俱乐部会议,乒羽中心主任刘凤岩讲道:“2007乒超联赛要为备战2008奥运服务 ”。而这个赛季乒超联赛从6月9日开战,至9月12日结束。三个月的赛程将分成三段进行,同时还规定外援必须打满整个赛季,因此波尔和柳承敏只能无缘当赛季乒超。
乒超联赛不但要为奥运让路,当全运会和乒超撞车事,也得让前者先走。例如05赛季第18轮比赛结束后就休战两个多月,直到11月5日再重新开战,与其相比,英超赛程不会因为英联邦运动会大动干戈,NBA的时间表更不会因奥运会打乱,可我们的乒超联赛每当奥运和全运来临时都要献身服务一次,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也不无道理,在现有的体制下乒超联赛被奥运和全运战绩所影响就是“合理”的,尽管这么做让联赛无法以健康良性的方式发展,那给这种合理打上引号就相当于安上了保护伞。
·鸡肋乒超远不如国家队比赛地位
刘国梁曾经说过,国脚挣钱没乒乓球多,据说李金羽去总局大院办事,回来的时候和队友们描述,乒乓球队的那些好车都把他看傻眼了。
对于乒乓球手是高收入人群,很多人认为是托乒超的福。诚然,乒超球员的吸金力度要比羽超强得多,2010年乒超联赛改革中对运动员的薪水做出了明确限定:特级运动员年薪80万-120万,一级运动员年薪30万-60万,一线国手每年仅3个月的联赛,税前收入达到近350万。但你什么时候见过马琳获得乒超冠军眼含热泪,你什么时候目睹张继科在乒超登顶撕碎自己的球衣疯狂庆祝,这只能在奥运会和世锦赛的舞台上能够一见,也许有人会说这是为国而战的情感自然流露,可你要知道,获得奥运和世锦赛冠军还意味着什么?
就拿马琳夺得08年男单和男团冠军后,光汕头市就奖励了他100万,算上国家和省里的奖励,以及广告商的重赏,这远非乒超联赛所能比,最重要的是,奥运冠军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更是鸡肋般的乒超冠军无法相提并论。国手们都以奥运和世锦赛冠军为荣,有爱国情结,可谁能否认与物质上的刺激没关系。因此,他们代表国家队比赛均责无旁贷,各个奋勇争先,因为他们知道在国际大赛上拿到冠军意味着功成名就,意味着退役后照样衣食无忧,至于乒超联赛,对于一线国手而言只是领薪水和保持状态的地方。
与国家队比赛相比,乒超无论从知名度和球员重视程度上都差得太远,所以没有人为会拿到乒超冠军而激动万分。一个蓬勃向上的联赛会这样吗?NBA球星可以找出各种理由对奥运会和世锦赛说不,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说过对总冠军戒指没感觉,因为这不光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还因为NBA是他们吸金的平台,而国乒队员永远都在追逐他们的奥运梦想,他们可以为国家队比赛在乒超“出轨”,却不会为乒超而动国家队比赛一个手指头的利益,我们不禁追问:乒超何时才能真正职业?球员何时才以乒超为职业?(穆勒)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穆勒、筱筱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客户端下载
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乒乓球:冠军拿到手软,为什么不把机会留给新人?
二年级的小辣椒
2018年乒乓球世界杯在英国伦敦落下帷幕,没有任何悬念,中国男女队在决赛中都以3:0的比赛横扫日本队,双双获得冠军!中国乒乓球队在过往十多年的团体比赛中,只有中国女队在莫斯科世乒赛上输给过新加坡一次,在其他大赛中,几乎从未失守!对于一支冠军拿到手软的球队,即便是上二三线的队员参赛,也有可能获得冠军!冠军对于球队来说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像马龙、丁宁、刘诗雯、许昕等人来说,已经拥有了无数的荣耀,他们获得的比赛机会已经非常之多了!有时候他们应该把机会留给那些默默努力的后备球员!他们在国家队一辈子都没有任何机会参加国际大赛,不是他们水平不行,只是没有获得机会而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届乒乓球奥运冠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