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用足球场大的纸折足球场了13下是真的么??

足球场般大小的纸张,最多能对折几次?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足球场般大小的纸张,最多能对折几次?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球球烹饪酒百家号一张纸无法完好无损的对折7次以上,国外的液压哥,即便是通过液压机的帮助对折A4纸张,也无法顺利完成对折。而国外的《流言终结者》节目,显然对这个流言很感兴趣。最开始他们开始尝试对折一张A4纸,通过前几次小心谨慎对折的铺垫,在对折到第七次的时候,虽然过程有些艰难,最终还是完成了对折,但是在第八次对折的时候还是把纸折成了一团,不过这成绩比液压哥要好很多。之后他们改用一平方米大小的纸张,前几次对折都十分顺利,在进行到第八次的时候,同样也无法进行对折。不过脑洞大开的他们便想到了用超级大的纸张进行对折。由于无法造出超级大的纸,他们只能用双面胶将17卷纸粘起来,耗费很多精力之后,一张跟足球场大小相似的纸便制作完成了。而这张纸在对着的时候也不轻松,每一次对折随着纸张的展开的面积不断缩小,也使得他们在下一次的对折更加艰难。不过最终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还是将这张巨大的纸张对折了8次。打破流言的他们他们欣喜若狂,之后他们再接再厉,更是将这张足球场大小的纸张对折了11次。不得不说在一定的财力人力下,什么流言和记录都闲的那么不堪一击啊!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球球烹饪酒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业于各项棋牌类赛事、活动报道。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世界杯来了,宝应老男孩期待重回赛场,踢出少年时的激情与风采
少年踢球简史
作者:飞狐张
世界杯快到了,继续聊聊球如何?
作为曾经的一个对足球无比热爱,却并没有接受过专业足球训练的普通少年,我的踢球故事,恐怕大多数同类人都经历过一些。
缘起忽然爱上你
小时候,隔壁郭伯伯是本县足坛名宿,执教我这个年龄段的县级队。我爸曾认真问我,要不要去郭伯伯那里踢球?我很干脆地回答:“不去!”现在想想,肠子都悔青了,年幼无知的我错失了接受足球系统训练的最佳时机,从此,中国足坛少了一位可以冉冉升起的大明星。
这种黑白相间的老橡皮足球,现在已见的不多了。
笛子是郭伯伯的儿子,也是我童年最要好的伙伴,家学渊源令他从小就热爱踢球。暑假苦于无处排遣寂寞,起初不喜欢踢球的我常和笛子各守安宜北路二支巷的巷口一边,来回对踢一只不知谁淘汰的足球。后来,踢球的动静变大,不少小伙伴兴致勃勃地加入踢球队伍。次数多了,这只最普通的4号黑白橡皮球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联络彼此感情的重要社交工具,陪我们汗流浃背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酷热难当的暑假。
那是我记忆中,最早的踢球时光。
安宜北路二支巷的“支巷”。踢球初体验就在此。
一般而言,让人彻底爱上一项事物,需要一个契机。对于我爱上足球而言,那个契机就是98世界杯。当时正值小学四年级,在全班都在讨论世界杯的大趋势下,为了不至于“脱离组织”,我不由自主“卷入”了观看98世界杯的大潮中。一场场世界顶尖球赛所展现的无与伦比的魅力,让我彻底沦为球迷。
98世界杯,小贝与欧文。
球迷自然不止是要看球,也要踢球。乐在其中,才是真谛。我少年时的“踢球简史”,自此,真正拉开帷幕。
从网球到足球从巷子到天台
小学体育课短短的40分钟,无法满足我们这群浑身精力充沛的少年,更何况又不是每一节体育课都有球踢!因此,我们迅速达成一致共识,把中午时间和下午放学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才是王道。
以当时的情况看,这种想法是要承担风险的。“放学不及时归家”,“罪名”可不小。所以,大张旗鼓占领桃小操场踢球绝无可能。好在,我们找到了一处很棒的地方。
那地方在哪儿呢?出桃小的大门右拐,走一阵后左拐,走一阵后再右拐,然后再左拐……就这样拐啊拐,拐进了本县城北居民区的纵深,拐进了那个被我们称为“秘密通道”的场所,这里相当隐蔽,老师揪不到,家长也找不到。在“秘密通道”里,有一条巷子是死的——那条巷子,一面是一路排单门独院的民居;另一面是一堵高墙,墙那头是看守所。嗯,就是这儿了!
看到右边的巷子了吗?走到头再左拐,就是我们的据点。
一开始,我们买不起正儿八经的足球,但一块钱一只的网球,并非奢侈品。网球,充分发挥了“球”的作用——被“踢”的作用。我们用四个书包,搭成了两个门,一群人分成两拨,就开始在狭窄的巷子内“你争我抢”踢起来。由于场地限制,宽度不足而长度惊人,我们也根本不设边线,碰到两边的墙反弹回来继续踢。
财力所限,一个小小网球,都能踢得不亦乐乎。
在下午两点钟上课的情况下,我们回家吃个中饭,通常一点就在隐蔽地集合开踢。放学后,基本上踢到天色将暮,满头大汗,才回家去写作业。
一般情况下,在隐蔽地踢球没什么大问题,但有时候也会“扰民”。有一次,那小小的网球在短时间内会出其不意地连续四次轰向一户人家的大铁门。“砰!”……“砰”!……“砰”!……“砰”!……门开了,一张笼罩着严霜的脸,用声色俱厉的腔调恐吓道:“不准再踢了,再踢我就去告诉你们梁校长!”一帮小孩儿顿时作鸟兽散;但次日,这帮皮王又大大咧咧地来到这里开踢。
长此以往,我们形成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踢球“搭子”——我、薄码、大猛男,还有菜包子。网球尺寸太小,终究不过瘾,所以我们四个咬咬牙,合伙在健康路的文具店,买了一只不太孬的足球。我清楚地记得,那只球十三块钱。崭新的球被我们“开光”那天,恰逢风雨大作。尽管老天存心捉弄,但大雨却浇不灭我们冒着大雨“奋战”的热情,奋战到最后,我们一个个都成了不折不扣的“落汤鸡”!
平常如此,周末更不能闲着。在人数不足以去球场踢大场的情况下,我们的“四人组”倒也稳固。在小巷子里踢终究是平时靠近学校图个方便,周末还是要寻觅一个宽敞的地方才好。于是,菜包子家门口成了我们又一处发挥气力的场所。
菜包子家的地形较为特殊,三栋居民楼杵在一个农贸市场的上面。楼与楼之间的空地,相当于农贸市场的“天台”,这个天台对于四人踢球而言,很宽阔,只要不一个大脚把球踢飞到楼下马路上就行。
“菜包子”家的地形。天台也可以成为足球少年的用武地。
99年女足世界杯1/4决赛那天早晨,我们在菜包子家看完中国女足2:0战胜俄罗斯的比赛后,就直接下楼到天台上“开搞”,两两对战,尽量打地面配合,那一刻真感觉孙雯附体,刘爱玲附身……薄码踢球经验丰富,踢嗨了之后,他一时技痒:“我来教你们一个绝招,叫做‘反向弧旋’……”只见他飞起右脚,球果真先向左后向右划了一道弧线,美妙!但是,球飞出了天台的水泥围栏,落到了地面……
那只十三块钱的足球,终究没能踢太长时间就爆裂了。在其短暂的使用周期里,竟没有一次在草场上发挥作用,全是在水泥地、石板路上搓揉磕碰,焉能不破?而薄码口中的“反向弧旋”,实际上就是外脚背抽球,当时最精于此道的,是巴西左后卫罗伯特·卡洛斯。
卡洛斯的暴力外脚背抽射。这球,前无古人,恐怕也后无来者。
有赖于薄码兄年少时的“示范”,后来我的外脚背射门,竟然成了业余赛场的“常规武器”,是不是很“风骚”?
“胶带裹纸球”从镇中课间到傍晚夜市
2000年夏天,我从城北的桃小来到城南的镇中读初中。上中学了,课业自然比小学繁重,求学路也更远了。但在“踢球”这件事上,我似乎比以往更“疯狂”了。
盖小毛是我小学校友,又是邻居,初中时我们同班,上学放学骑着自行车一路来一路去。老刘是我发小,也成了我初中的同学,我俩的“足球情缘”追溯起来就更久远了,我小学时到他家玩,曾经在门口垃圾箱捡到一只坏足球。后来,我们便拿着那只坏球,在老刘家屋后的烂泥地上踢了好长时间,弄得浑身上下沾满了泥巴。戴sir是我幼儿园同学,小学校友,家住桃小附近,来到镇中上学也是路途迢迢。
我们四人,因为早就熟识,以及放学路线一致,组成了“踢球者F4”。
在体育课、活动课上,我们带动班级男生,尽量和体育老师争取踢球时间。课间短短的十分钟,大家也不放过踢球的机会。此处的“踢球”,肯定不是到操场踢真球,而是——纸球。
纸球催生了本班N多“手艺人”。
纸球是个什么鬼?其实,也不神秘——我们用废旧的作业纸、报纸、草稿纸,一道道团成一团,再用胶带一层层裹好,就成了一只弹性不错、类似于2号足球大小的“纸球”。当时,我们肯定不敢胆大妄为到带只真足球去上课,不然会被班主任老杨一巴掌呼出去。
在哪儿踢?当时,我们班所在的位置是初中部教学楼一楼最东边的教室,操场正位于该教学楼北边,我们离操场最近。操场的围墙,又和位于初中部教学楼东边的实验楼之间形成了一个夹缝。而我们,就在那个夹缝中,在每一个课间十分钟,挥汗如雨地踢着纸球!十来个人,分成两队,混战在一起,虽然时间短暂,但就是玩得不亦乐乎。踢坏了一只球,再重新包一只,源源不断。
十一年前旧照。红圈为本班的位置。“求实楼”即为实验楼。
如今航拍的镇中新貌。红圈位置即为我们踢纸球的位置。此时除了保留老实验楼,其他教学楼都拆除重建了,体育场也翻新了。
7年前,镇中初中部教学楼刚拆除时的留影。
那段时间,我们浪费了太多的胶带和纸,一个个都成了“制球”的“手艺人”,而盖小毛的制球技术,更是独步全班,质量好、弹性大,踢起来竟然就跟真球脚感没什么不同。
晚上放学,基本上是六点钟。“踢球者F4”,整理整理书包,跨上自行车,结伴骑行回家!当然,回家前,先在中途“待会儿”,继续踢纸球!等等……这夜色已快降临,难不成能找个灯光球场?
嘿,还真被我们找到了一个非常棒的地方,那就是位于县城中心的“旺发路夜市”。由于是新规划的夜市,面积不小,一排排摊点的位置都用线网仔细画好,然而夜市的摊点基本都聚拢在旺发路的两边,更纵深的位置上就成了空地,而且有排排路灯照明。
上图为旺发路今貌,下图为整个地段航拍。红圈处在十八年前是大片空地,也是我们2对2的地方。
所以,每一晚,我们都在夜市里此起彼伏的《盛夏的果实》、《冷酷到底》、《兄弟》、《海浪》等歌声中,用四辆自行车沿着线网搭成两个“球门”,用“黑白电视机”的分队法组队,用质量上佳的纸球,进行半小时2对2对抗。“有今生今生做兄弟,没来世来世再想你……”今后一辈子的兄弟情,也在歌声中、对抗中种下了。
那段时间,我们几乎学会了2001年前后最流行的歌曲,踢球之余,也会在摊上买几盘盗版磁带,以及盗版VCD。有时候,不怀好意的老板,还轻巧地问我们这些看上去依然天真烂漫的少年:“那种片子要不要?颜仟汶主演,最新的。”嘿嘿嘿,真当早已饱览李丽珍叶玉卿的我没见过世面吗?
除了一起踢球,我们还常常一起看球,印象最深的一场,是在我家看了中国队十强赛打乌兹别克。当“大头”强力头球破门,当“范大将军”教科书般任意球入网,我们炸出来的分贝,恐怕震了整栋楼……
十强赛对阵乌兹别克,打入任意球之后的范大将军。当年那支战斗力极强的中国队,何日再相见?
从奢华草场
到工厂仓库
前面所述的“踢球”,基本上是时间较短或者人数较少情况下的“因地制宜”,但真的有组织有计划进行多人踢球活动,场地问题就很重要了。
在读小学或者初中的时候,因人小力弱,寻找合适的场地,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会遇上被更高年级学生或者成年人占场的无奈,你会遇上学校操场一到周末就铁将军把门的辛酸……
本县是“足球之乡”,但当年的基础设施建设很一般,很长一段时间,公共足球场地仅有老体育场一处。说句公道话,这个球场的状况有些让人难以启齿,三层的水泥看台、终年飞扬的尘土、草有一块秃一块、歪斜的球门、一遇雨天就变身沼泽……不过,好就好在老体育场一直都不要钱,免费开放。我们曾大张旗鼓跑到工业学校体育场准备踢球,还没跑两步,就被看门的老大爷撵了出去。所以,那时要踢球,最先想到的就是老体育场。
十二年前旧照。我正在路过老体育场大门。
六年前旧照。老体育场改造之前,我最后一次在此踢球。
不过,我们在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棒的球场。球场位于城北居民区深处,入口非常难找,要从某小区大门进去,走到头再拐个弯,才会发现“别有洞天”。这座球场是本县某大型国企为丰富员工业余生活而开辟的,也兼做当年的江苏女足训练场地,没有跑道,草皮还有专人维护,以二十年前的眼光看,这绝对算是“奢华真草”场地。虽然时有专人看场,碰到了也需要收费,但按人头每人只需要5毛钱的价格绝对“良心价”了,更何况大多数时候,无人看场,想去踢随意。
上图为足球场遗址入口,进门后左转,别有洞天;下图,红圈里的别墅区为足球场遗址。
那片球场,自然成了我们踢球的“定点单位”。后来随着其渐渐被更多人所知晓,去那里踢球的人也多了起来,在缺乏管理的时候,也免不了出现过几次因“抢地盘”引发的打架斗殴事件。但球场也没有存在多久,那块地终于在几年之后成了别墅区,和周边居民区连成了一片。
实在找不到球场,却又已经组织了一大批人等着踢球时,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是平整的空地,就行。比如我们曾在健康路上的卫校踢过,进了门就是一片开阔的水泥地,正好7对7,两边四个垃圾箱摆放整齐了做球门;我们还在南园路工厂群的各个工厂仓库之间的空地上踢过,面粉厂、种子公司等等,地方也宽,没人阻拦,四个书包一摆就是球门,7对7,8对8都不嫌多。
通往面粉厂的巷口。实在找不到地方踢,仓库间的空地也行。
即使是上体育课,我们也面临着场地的困扰,尤其是在镇中读书的时候。镇中包含了初中和高中,操场又是只有200米一圈煤渣跑道的小场,一到上体育课,初中生、高中生好几个班都挤在一起,场地却只有一个。此时,就出现了一个奇景——大家共用同一块场地,互相辨识自己班的同学,互相踢着各自的比赛!虽然免不了产生误会,但互相就当是“并行不悖”,一个球门下面往往站着3个甚至4个守门员,扑着自己班同学踢来的球。
十一年前旧照。在镇中的这片场地上,我踢了6年球。如今已翻新为人工草场,今貌图见“胶带裹纸球”一段。
至于镇中球场的状况,也是一言难尽——一圈跑道内,秋冬是一整片“土场”,夏天草就疯长。球场也不能算是一个长方形,而更像一个“正方形”,为了把长度拉宽,两边的球门倒是安置在了跑道两头弯道弧圈内的中间地带,以至于正式比赛时,底线和边线要画出球场外直到跑道上,四个角旗区全位于跑道,角旗也直接往煤渣上一插。踢着踢着,就出了球场,但还不算出界,是否很神奇?
在这相对“糟糕”的学校场地上,我从初中到高中,摸爬滚打了六年,从少年踢到了青年,二十多块一双的球鞋被我踢坏了无数双……想想如今各所学校平整漂亮的人工草皮,感叹一声现在的小孩真是幸福……
正式比赛从亚军到冠军
作为一个普通少年,我所能参加的正式比赛只有一种,即作为班级队的一分子打年级比赛。进阶入选校队打“县长杯”?不不,咱还是别谈能力吧,我有一颗热爱踢球的心就够了……
第一次作为“球员”感受到“比赛气氛”,是在小学六年级。我所在的1班对阵2班,那算不上是一场“正式比赛”而是“友谊赛”,但整个桃小的操场充斥着两班同学强有力的助威声,堪比正式比赛的氛围。比赛质量也不低,毕竟隔壁班场上的一位女同学在八年后代表中国女足国青队参加了世青赛。最终两队常规时间打平,点球大战本班还赢了。
十二年前旧照,桃小足球场。夏天拍摄,草长得很长。
至于我这个“球员”,最后和观众们感受比赛的方式是一样的,场边助威了40分钟,没有得到替补上场的机会……
初中,是我人生第一次以主力身份参加正式比赛。镇中是本县的足球传统学校,在当时教育部门还没有触发所谓的校园足球普及时,镇中的校园足球活动已经默默开展了N多年。在那片破破的场地上,每年入冬后都会按顺序依次进行初一、初二、高一、高二四个年级的7人制足球联赛,在繁重的课业外,这也成了镇中学子们的传统节日。
我所在的初一(4)班,迎来了2000-01赛季整个镇中足球联赛的“揭幕战”,首轮对手是初一(2)班。面对正式比赛来临,本班足球队相当具有“仪式感”,买了统一的拉齐奥的白色球衣,后来才发现,初一初二一共8个班,就我们有统一的球衣。
这件盗版的拉齐奥球衣,我至今珍藏着。
两班的同学分别在两条边线外扯着嗓子加油,比赛也吸引了其他正在上活动课的学生围观,还有不少没有课的老师也来了,里三层外三层,我何时在这么多观众面前踢过球啊!上场之后,腿都是抖的,天又冷,紧张到了极点,什么技战术都没有,全是XJBT……
说实话,运气也真是好,比赛没过多久我们就获得了一个点球。由于紧张,我主罚的点球本准备打一个左下角,却偏得非常离谱,球飞到了右上角……然而进了!下半场在一次反击中,老刘也打入一球,最终我人生第一场正式比赛以2:1获胜告终。
胜利的喜悦并没有维持多久,下午放学后,我们就被另一场比赛的结果震惊到了——初一(1)班7:1狂胜初一(3)班,初一(1)班的阿肖一人打进6球!我们知道,遇上大神了。单循环比赛下来,我们没输一场,初一(1)班也没输一场,但我们第二轮被3班逼平,最后一轮必须要赢1班才能夺冠军的情况下,我们也只是和对手打成0:0,屈居亚军。
阿肖虽个头不高,但小学时接受系统训练的他,个人技术能力却甩整个年级所有人几条街。认识他后,我们常常去踢野球,记得有一次,和大人踢,他一小孩儿把对方整条后防线每一个人过了个干干净净,片甲不留。
我问他,咋不继续踢下去?他说:“不是每个有水平的人都有机遇的。”随后,长叹一声。
初二时,老刘暂时因故离校,盖毛毛转学了,4班实力严重受损,和拥有阿肖的1班更不在一个档次上了,0:3脆败。我们1:0赢了2班,我打入了制胜球,但实力最差的3班又逼平了我们。再一次,我们班收获了亚军。
2003年夏天过后,我继续在镇中读高中。阿肖跟我同分在了高一(9)班,初中做了两年对手之后,我们成了队友。由于班级太多,赛制也由单循环改为淘汰赛,而我们抽签恰好抽到了第一轮,先要和5班打一场才能进前八。
平心而论,9班彼时队员们其貌不扬,真不太像会踢球的样子,5班则号称聚集了不少各初中的校队主力。我清晰地记得,上场前对手还在讨论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不要防守?9班看上去哪有进攻能力啊?”
我们轻巧地打了对手一个4:0……
接下来三战,9班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高一年级组的冠军!
这个冠军没有仪式,也没有奖牌奖杯。但一想起来,仍热血沸腾。
我在1/4决赛对阵6班最后5分钟打入扳平球,阿肖最后1分钟打入制胜球,那是最艰难的一场比赛,赛后,我们疯狂庆祝,喜极而泣。阿肖仍是当仁不让的头号球星,在全部4场比赛打入7球,最佳射手。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设定,年满16周岁后才是“青年”,而获得冠军之时,我恰好在“少年”的尾巴上。以一个冠军结束我的少年时代,值了!
尾声依然爱着你
如今,年过三十,我每周仍保持着平均两场业余比赛的频率。然而,两周前在赛场发生意外,脚踝骨折。
在紧接着的一轮联赛中,队友们带着为我特制的8号T恤上了赛场,赛前拍集体照为我加油,祝福我早日回归。当我看到照片那一刹,热泪满眶。
如果非要给我对这项运动的热爱找个理由,我想,上述场景,已经足够了。
队友们为我特制的加油T恤。
我也期待着早日康复,重回赛场。毕竟,在球场,我依然能找回少年时的激情和梦想,还有拳拳情与义。
祝福每一位从少年踢到如今的“老男孩们”。愿我们的热爱,永远纯粹。
2018世界杯,我们来了!
首发《宝应杂志》公众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诉说千年古邑,唱响荷乡文化,展示魅力宝应!宝应地区最优质的网络媒体。
宝应头条,宝应热门资讯导读!
今日搜狐热点“一张纸折叠 50 次,厚度是地球到太阳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是真的吗? | 死理性派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895429人加入此小组
如何计算出来的?谁试试?我是说折纸,不是计算。灯泡哥在吗?
只是个加深指数概念的例子吧……一般厚度/大小的纸七八次就折不下去了,特制的足球场大小什么的也就十几次吧……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纸飞机足球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