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肌前列腺钙化是什么意思思

手机版更便捷
乳腺小叶增生是什么?
  一、病因  乳腺小叶增生引起乳腺小叶增生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与内卵巢内分泌所控制,一旦卵巢功能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情绪不稳定、心情不舒畅、过度劳累、性生活不和谐、生活环境变迁,或者过食含有激素的滋补品和长期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化妆品等等,均可影响人体内雌孕激素分泌的比例失调或分泌节律紊乱而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二、症状  乳腺小叶增生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月经来潮前5―7天,乳房胀满疼痛,月经来潮乳房胀痛缓解,乃至消失,待下次月经来潮前又出现周期性的变化。  三、检查  1、正确的乳房检查触摸时手掌要平伸四指并拢,用最敏感的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末端指腹按顺序轻扪乳房的外上外下,内下,内上区域,最后是乳房中间的乳头及乳晕区。检查时不可用手指抓捏乳腺组织,否则会把抓捏到的乳腺组织误认为肿块。  2、从坐位开始任何乳头内翻皮肤凹陷结构形状异样都是乳房深处癌的线索。如果病人双手在头上拍掌来收缩胸肌就会出现上述迹象,妇女处于坐位时便于检查锁骨上下和腋下淋巴结。最后还需坐着进行触诊,要用并拢的手指触摸乳头下的区域。  3、取仰卧位,作更广泛区域的触诊。同侧乳房下垫一枕头,同侧的手举过头部使乳房均匀地摊在胸壁上,使手指易触到深部。应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掌面而不是指尖进行触诊,触诊的方式应取转圆圈的方式从乳头向外横向转动,检查伸到腋下的乳腺尤其重要。  4、乳房检查首先应观察乳腺的发育情况。两侧乳房是否对称大小、是否相似,两侧乳头是否在同一水平上,乳头是否有回缩凹陷;乳头乳晕有无糜烂,乳房皮肤色泽如何,有无水肿和橘皮样变是否有红肿等炎性,表现乳腺区浅表静脉是否怒张等。  5、超声检查:当怀疑乳腺有肿块,超声检查是必须做的。这是一种初步筛检乳房硬块的检查手段,能用来判断肿块性质和位置。但它对直径在1厘米以下的肿块识别能力较差,如果单做这项检查的话,可能会错过较小的肿块。  6、红外线扫描:红外线扫描尤其适合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进行筛检。该检查主要是利用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对红外线吸收率的不同,而显示透光、暗亮等不同的灰度影像来诊断乳腺疾病。由于这项检查速度快、无放射性因而在体检中常作为乳腺疾病的初筛检查。虽然该检查不属于乳腺专业检查,但仍可作为乳腺病变的一种检查方式。  四、诊断  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增生病情发展的第二阶段)是25到40岁中青年女性的常见病,发生率约占5%。每20个人就有1个人可能在绝经前发现。它既不是肿瘤,也不是炎症,而是女性内分泌紊乱使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发生变化所致。如果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不结婚、不生育、不哺乳就容易因为内分泌失调,使双乳腺腺管末端增生。大量临床资料分析表明,乳腺小叶增生应与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癌进行鉴别诊断。  乳腺小叶增生病又称囊性乳腺病,是妇女多发病之一,乳房内发现肿块是病人就诊的主要原因。肿块常为多发性,可局限于一侧乳房或弥散于两侧乳房。肿块为颗粒状结节,小的如芝麻绿豆,大的集会成块,但缺乏明显的边界,与皮肤和深部组织并无粘连。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胀痛与月经周期有关而呈周期性,月经前胀痛较重,月经过后胀痛减轻。  乳腺小叶增生病与乳腺纤维腺瘤:  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乳腺小叶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  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 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乳腺小叶增生病与乳腺癌:  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但乳腺小叶增生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长到很大,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癌常表现为肿块影、细小钙化点、异常血管影及毛刺等,也可以帮助诊断。  肿块针吸乳腺癌可找到异型细胞。最终诊断需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准。  五、防治  硒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体内多种生物酶的合成,对细胞的生长、繁殖和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硒与恶性肿瘤的关系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获得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资料显示,大多数肿瘤患者血硒含量均低于正常人,如女性乳腺恶性肿瘤。因此,防治乳腺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补硒增加体内的硒含量。  硒是“抗癌之王”,其抗癌机制是通过抑制致癌剂的代谢活性酶类与致癌剂起竞争作用,降低致癌物的毒性,减少致癌剂与DNA的反应率,加速致癌剂的灭活和排泄。  硒能选择性的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细胞内蛋白的合成和DNA复制,降低癌细胞增殖速度,从而起抑制作用。  硒能通过激活淋巴细胞的一些酶系统而加强淋巴细胞的抑癌功能进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发挥免疫监视作用,杀灭和清除细胞突变。疗方法为主的综合治疗。由最大的耐受治疗转变最小的有效治疗。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播放(36752)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北京市海淀医院
播放(21866)
│河南省胸科医院
播放(46773)
│有来医生工作室
播放(47078)
│有来医生工作室
播放(39314)
│有来医生工作室
播放(35936)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播放(29062)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播放(31607)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播放(49374)
│北京市海淀医院
播放(20851)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
播放(35617)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播放(46718)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长治市中医院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沪)-经营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748号
沪ICP备号-4 Copyright (C)2018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已帮助患者:14159
病情分析:
应该不会是癌症对于乳腺增生的问题跟激素是有很直接的关系的。
指导意见:
本来雌激素就会导致乳腺增生的一些发生的可能,现在又由于药物的调理雌激素的刺激作用,导致乳腺增生的加重。需要就诊的科室是普外科或者乳腺外科。
已帮助患者:83430
病情分析:
单纯你现在说的这种乳腺增生出现了的钙化的情况是不属于癌症变化的啊。你这种情况现在这种结果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担心的啊
指导意见:
但是你日常生活中的应该是需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然后定期复查这个地方乳腺增生的变化。
病情分析:
你好!看了你的描述,首先腺小叶增生症是乳腺外科常见多发病,你不要紧张,一般青春期的女性很多人都会有,一般没太大影响,主要是跟性激素水平有关系,也就是性激素刺激乳腺小叶增生引起的。表现为月经前胀痛,触诊可以摸到肿大的乳腺小叶。一般如果症状不明显的话只要动态观察,定期复查就可以了。
指导意见:
建议到医院治疗,坚持早晚做扩胸、深呼吸运动,有利于胸肌的 均匀发达。特别是游泳这个运动,对胸部有很大的好处。沐浴时以莲蓬 头冲洗胸部,使用温水 ,每次至少冲洗1分钟,促进胸腺发育,刺激血液循环。
已帮助患者:30470
指导意见:
已帮助患者:9638
已帮助患者:73222
指导意见:
已帮助患者:65943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已帮助患者:73163
病情分析:
指导意见: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应提前预防。
相关疾病: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用微信扫一扫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
我的图书馆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
中国抗癌协会 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修订小组成员参加人员(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序)曹旭晨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陈策实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陈佳艺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崔树德 河南省肿瘤医院范志民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付丽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耿翠芝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胡夕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黄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江泽飞 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姜军  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云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金锋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惠平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金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志高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厉红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廖宁  广东省人民医院刘冬耕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刘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刘健  福建省肿瘤医院刘晓安 江苏省人民医院柳光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马飞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马力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庞达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任国胜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邵志敏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沈镇宙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盛湲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宋尔卫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孙强  北京协和医院唐金海 江苏省人民医院唐利立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佟仲生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王颀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王水  江苏省人民医院王海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王靖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树森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曦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王翔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晓稼 浙江省肿瘤医院王永胜 山东省肿瘤医院吴炅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吴新红 湖北省肿瘤医院徐兵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杨红健 浙江省肿瘤医院杨文涛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殷咏梅 江苏省人民医院余科达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俞晓立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袁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张宏伟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建国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张瑾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张清媛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赵文和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郑鸿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莹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邹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目录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常规乳腺MRI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Ⅳ)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组织学活检指南乳腺癌术后病理诊断报告规范(附录Ⅴ)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治疗临床指南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临床指南乳腺癌全乳切除术后放疗临床指南乳腺癌全身治疗指南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共识乳房重建与整形临床指南乳腺原位(内)癌治疗指南HER2阳性乳腺癌临床诊疗专家共识乳腺癌局部和区域淋巴结复发诊治指南乳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指南附录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3 乳腺超声检查和报告规范(附录Ⅲ)  3.1 超声检查的仪器  常规的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实时线阵高频探头,探头频率为7.5~10.0MHz,有条件可用到10.0~15.0MHz,但对于乳腺组织过厚或有假体时,可适当降低探头频率。超声探头和频率的选择原则是在保证足够探查深度的前提下,尽量提高频率,从而保证超声图像的分辨率。  3.2 超声检查的方法  检查前一般无需特殊准备,有乳头溢液者最好不要将液体挤出。根据需要,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如果患者自觉特殊体位有肿块的感觉,可以让患者采用特殊体位进行超声检查,如直立或坐位等。检查时患侧手臂尽量上抬外展,充分暴露乳房及腋下,探头直接放在乳房表面,对乳头、乳晕及乳房外上、外下、内上、内下4个象限进行全面扫查,次序可由操作者自行确定,扫查方式包括放射状、反放射状、旋转式和平行移动等,可根据检查者的习惯选择。注意检查范围全面,不要漏检,同时应检查腋下淋巴结情况。  3.3 超声检查的程序  3.3.1 基本要求  检查时应先对乳腺及周围组织进行全面的常规二维超声检查,然后对发现病灶的区域进行重点的二维超声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病灶的位置、大小或范围的测定,边界、边缘、形状、内部及后方回声、钙化及周围组织包括皮肤,胸肌及韧带等结构的变化等。病灶的大小或范围的测量应该选取其最大平面,测量两条互相垂直的最长径线,然后在与此切面垂直的最大平面上测量第三个径线。测量时,游标应该放置在边缘的外侧,病灶边界清晰时按照边界测量,肿块边界模糊时,应该根据肿块的最大边缘部分或周边的声晕测量。在二维声像图的基础上应辅助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彩色血流的走向及分布并在多普勒频谱上测量各种血流参数。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三维重建成像、弹性成像和造影增强对比成像等技术,观察病灶和乳腺组织的硬度变化、空间关系和血管分布,了解病灶和组织的质地变化和血流灌注情况,帮助完善诊断。  3.3.2 图像的存储  图像的存储内容应该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和诊疗记录号码(门诊号或住院号,超声登记号),设备名称和检查条件标识。体位标记包括:乳腺的方位(左或右),病灶的位置,包括距乳头中央的距离、钟面形式的标记及显示病灶时的探头切面标识。病灶图像存储至少应记录2个以上有特征的不同方向切面,应尽量完整存储记录病灶各种超声特点的声像图,如钙化、血流、能量图、多普勒频谱、弹性成像、三维重建及造影增强对比成像等,必要时可存储动态图像。对于超声检查没有异常的乳腺,可以仅存储各象限的放射状切面的声像图以表明对患者做过全面的超声检查。  3.3.3 报告书写  以上各项检查结果及所测参数均应在超声报告中加以详细描述,最后综合各种检查结果得出超声的诊断结论,包括乳腺正常或异常的判断,如有异常的局灶性病变应明确病灶的物理性质、对应的诊断分类(参照BI-RADS)及相应的处理建议(在分类中默认),并尽可能做出合理的病理性质判断。  3.4 超声诊断报告的规范  为了使超声报告既个体化又标准化,首先对超声报告中的描述性语言进行统一定义。  3.4.1 乳腺超声的回声模式  个体乳腺的超声在声像图的表现上存在差异,因此,通常将自身皮下脂肪组织回声定义为等回声,没有回声定义为无回声,有回声的与脂肪组织回声对比,按照回声的强弱分别定义为弱回声、低回声、中等回声、高回声及强回声。  3.4.2 正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正常乳腺的声像图由浅入深依次为:  ①皮肤:呈带状高回声,厚2~3mm,边缘光滑整齐。②浅筋膜和皮下脂肪:浅筋膜呈线状高回声,脂肪组织呈低回声,由条索状高回声分隔,边界欠清。③乳腺腺体:因人而异,厚薄不一,老年人可萎缩仅3mm,腺体呈等回声带夹杂有低回声,排列较整齐。腺体与皮肤间有三角形的中强回声韧带,称为乳房悬韧带(库柏韧带),其后方回声可衰减。④深筋膜:筋膜呈线状高回声,光滑整齐,筋膜间脂肪呈低回声。⑤胸肌及肋骨:胸肌为梭形的均质低回声区,肋骨为弧形强回声,其后方衰减为声影。整体的乳腺超声表现有均匀和不均匀:均匀的乳腺在声像图上表现为连续一致的脂肪、韧带、纤维及腺体组织回声,从乳头、乳晕至周边组织腺体逐渐变薄;不均匀的乳腺可以表现为局部性或弥漫性,声像图表现为腺体不规律的增厚、回声的增强或减弱等。  3.4.3 异常的乳腺组织声像图表现  乳腺的异常应从不同的切面上全面观察以排除正常的组织及结构,如脂肪组织和肋骨等,局灶性的病变声像图表现需按照以下征象描述。  3.4.3.1 肿块  形状(声像图上病灶的外形)分为:  ⑴规则:包括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等有规律可循的外形。  ⑵不规则:所有没有规律可循的外形。  纵横比(病灶最长轴和与之垂直的最长短轴的比值)分为:  ⑴饱满:纵横比小于2∶1,甚至接近1。  ⑵不饱满:纵横比大于2∶1。  边界(病灶与周围组织交界的部分在声像图上的表现)分为:  ⑴清晰:病灶与周围组织间有明确的界限,包括包膜、声晕,定义为边界清晰。  ⑵不清晰:病灶与周围组织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定义为不清晰,同一病灶可部分边界清晰,部分边界不清晰。  边缘(病灶与周围组织交界线的走向和形态的描述在声像图上的表现)分为:  ⑴光整:病灶的边缘光滑整齐,可以有2~3个大的光滑波浪。  ⑵不光整:病灶的边缘不整齐,可简单地分为3种模式:①小叶:病灶的边缘有较多短小的弧形波纹,呈扇贝状。②成角:病灶的边缘部分有尖锐的转角,通常形成锐角,类似蟹足,故亦可称蟹足状。③毛刺:病灶的边缘有锐利的放射状线条样表现。同一病灶的边缘可并存上述多种表现。  回声模式(病灶的内部回声,按照前述乳腺超声回声模式定义,内部回声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回声复合的)分布的表现可以分为:  ⑴均匀:病灶内部回声为分布均匀的单一回声,分为无回声、弱回声、低回声、中等回声、高回声及强回声。  ⑵不均匀:病灶内部回声为分布不均匀单一回声或几种混合的回声。  病灶后方回声(对比周围同等深度的正常组织出现的声像图特征,代表病灶在声学传导方面的特性)分为:  ⑴增强:病灶后方回声高于周围同等深度的正常组织,表现为病灶后方回声增强。  ⑵不变:病灶后方回声与周围同等深度的正常组织相同,表现为病灶后方回声无增强或无衰减。  ⑶衰减:病灶后方回声弱于周围同等深度的正常组织,表现为病灶后方为低回声或无回声,后者即声影。  ⑷混合:部分病灶后方回声有不止一种的表现,说明肿块内部成分的不均匀性。  3.4.3.2 周围组织  部分病灶对周围组织的影响在声像图上的表现:  ⑴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层水肿增厚:局部或弥漫的皮肤及皮下脂肪组织的增厚,回声增强,皮下脂肪组织层内可见条带状的扩张淋巴管回声。  ⑵皮肤凹陷、高低不平:皮肤表面高低不平,出现局限性的或多处皮肤表面凹陷。  ⑶病灶周围组织水肿:病灶周围组织增厚,回声增强。  ⑷结构扭曲:病灶引起周围正常解剖层次结构的扭曲或连续性中断,包括病灶处皮肤、浅筋膜层、腺体层、深筋膜层及胸肌层的改变。  ⑸乳房悬韧带改变:韧带牵拉或增厚。  ⑹导管改变:腺体内导管内径的异常扩张或导管走向的扭曲。  3.4.3.3 钙化  乳腺腺体或病灶内显示的强回声称为钙化,一般认为大于0.5mm的钙化属于粗大钙化,大钙化可能会伴有声影,小于0.5mm的钙化属于小钙化。乳腺组织中的孤立或散在的钙化因为腺体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关系有时难以鉴别。钙化的形态可呈泥沙状、颗粒状、短段状或弧形等,钙化的分布可为单一、成堆、成簇、散在或弥漫等。  3.4.3.4 血管评估  ⑴病变区域没有明显的血流信号。  ⑵病变区域与周围腺体内血流信号相似。  ⑶病变区域有明显增加的血流信号。  3.4.4 彩色超声检查  彩色超声用于检测腺体组织及病灶内血管的检查。病灶的血管分布是一项特征性的分析指标,通常对比对侧的相同区域或同侧乳房的正常区域。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血流速度较低、彩色多普勒的灵敏度设定等,探头施压可以使小血管特别是静脉闭塞,因此检查时应避免用力,囊肿内无血流,加压会出现血流伪像。良性病灶内血流一般较少,恶性病灶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可以明显增多,且走向无规律,部分病灶有由周边穿入的特征性血流。除对血流形态学的观察,还应对血流的各项多普勒参数进行测定。诊断意义除阻力指数(RI)外其他的参数多存在争议,一般恶性病变的RI&0.70。  3.4.5 其他相关技术  可以根据检查的需要进行相关技术选择。  3.4.5.1 三维成像  乳腺病灶的三维超声最大的作用不是对病灶的三维重建,而是对病灶冠状面的观察,此切面二维超声无法观测到。恶性病灶在冠状面上的最大发现是类似于二维图像上病灶边缘出现“结构断裂”现象,表现类似于星星或太阳及周边的光芒,国内外不同学者称为汇聚征或太阳征。  3.4.5.2 弹性成像  弹性成像是针对不同组织的弹性差别进行的,一般认为恶性肿瘤中的组织大部分硬度较高。由于目前各厂家仪器的不同设定,弹性成像未能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  弹性超声显示不同于二维超声显示,其反应的是组织硬度变化概念,类似医师临床触诊的感觉,通过对比组织的应该变化推测组织成分的不同,从而帮助超声医师完成疾病的发现和诊断。剪切波技术是对组织中横波的检查,以彩色编码技术实时显示出组织弹性图。  3.4.5.3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  造影增强对比成像在乳腺中的应用受到探头频率、造影剂谐振及病灶血管生长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没有很成熟的标准。  3.5 乳腺超声评估分类  超声对病灶特征描述的专业术语要有统一的规范标准。超声描述的专业术语需要体现对病灶良恶性的判断和分类的影响,且对多个特征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优于单个指标的判断。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相应的专业术语内涵也将会有所改变。本指南分类标准参照2013年美国放射学会的BI-RADS,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分类标准。  3.5.1 评估是不完全的  BI-RADS0:需要其他影像学检查(如乳腺X线检查或MRI等)进一步评估。  在多数情况下,超声检查可对乳腺进行全面评估。当超声作为初次检查时,下列情况则需要进一步做其他检查:一种情况是超声检查乳腺内有明显的病灶而其超声特征又不足以做出评价,此时必须借助乳腺X线检查或MRI;另一种情况是临床有阳性体征,如触及肿块、浆液性溢液或乳头溢血、乳腺癌术后及放疗后瘢痕需要明确是否复发等,超声检查无异常发现,也必须借助乳腺X线检查或MRI对乳腺进行评估。  3.5.2 评估是完全的—最后分类  ⑴BI-RADS1:阴性。临床上无阳性体征,超声影像未见异常,如无肿块、无结构扭曲、无皮肤增厚及无微小钙化等。  ⑵BI-RADS2:良性病灶。基本上可以排除恶性病变。根据年龄及临床表现可每6~12个月随诊。如单纯囊肿、乳腺假体、脂肪瘤、乳腺内淋巴结(也可以归类1类)、多次复查图像无变化的良性病灶术后改变及有记录的经过多次检查影像变化不大的结节可能为纤维腺瘤等。  ⑶BI-RADS3:可能良性病灶。建议短期复查(3~6个月)及其他进一步检查。根据乳腺X线检查积累的临床经验,超声发现明确的典型良性超声特征如实性椭圆形、边界清、平行于皮肤生长的肿块,很大可能是乳腺纤维腺瘤,它的恶性危险性应该小于2%,如同时得到临床、乳腺X线检查或MRI的印证更佳。新发现的纤维腺瘤、囊性腺病、瘤样增生结节(属不确定类)、未扪及的多发复杂囊肿或簇状囊肿、病理明确的乳腺炎症及恶性病变的术后早期随访都可归于该类。  ⑷BI-RADS4:可疑的恶性病灶。此级病灶的恶性可能性为2%~95%。评估4类即建议组织病理学检查: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空芯针穿刺活检、手术活检提供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诊断。超声声像图上表现不完全符合良性病变或有恶性特征均归于该类。目前可将其划分为4A、4B及4C。4A类更倾向于良性可能,不能肯定的纤维腺瘤、有乳头溢液或溢血的导管内病灶及不能明确的乳腺炎症都可归于该类,此类恶性符合率为3%~10%;4B类难以根据声像图来明确良恶性,此类恶性符合率为11%~50%;4C类提示恶性可能性较高,此类恶性符合率为51%~94%。  ⑸BI-RADS5:高度可能恶性,应积极采取适当的诊断及处理措施。超声声像图恶性特征明显的病灶归于此类,其恶性可能性大于等于95%,应开始进行积极的治疗,经皮穿刺活检(通常是影像引导下的空芯针穿刺活检)或手术治疗。  ⑹BI-RADS6:已经活检证实为恶性。此类用于活检已证实为恶性,但还未进行治疗的影像评估。主要是评价先前活检后的影像改变,或监测手术前新辅助化疗的影像改变。  3.6 乳腺超声报告的组成  报告用词应当具体而简洁,使用不加修饰的术语;各项术语的定义、阐释性用语不需出现在报告中;报告内容应当尽量详细,包含全部标准的描述;数据测量应该遵守前述规范,其包括下列内容。  3.6.1 患者信息的记录  患者信息的记录包括姓名、年龄和医疗号码等。  3.6.2 双侧乳腺组织总体声像图描述  按乳腺回声组成情况,分为均质的脂肪组织回声、均质的纤维腺体回声和混杂回声3种类型。  3.6.3 有意义的异常及病灶的声像图描述  3.6.3.1 记录病灶  一般信息记录病灶所在侧、位置(需要一致的和可以重复的系统定位,诸如钟表定位、距乳头的皮肤距离)和大小(至少两个径线,大者最好3个径线),同性质的病灶较多时可选取较大及有特征的病灶测量,没有必要测量所有病灶。  3.6.3.2 病灶声像图的描述  应按照BI-RADS分类内容标准逐一进行,包括病灶的外形、边界、边缘、内部及后方回声、周围组织、病灶及周围的钙化、血流,以及各种特殊技术所见的各项特征,尽量用术语描述,并尽量注意保持与病灶诊断和分类的一致性。  3.6.3.3 结论  结论部分包括乳腺正常或异常、发现病灶的物理性质、对应的诊断分类及相应的处理建议(在分类中默认),如可能尽量做出适当的临床诊断。  3.6.3.4 病灶存储  病灶应当存储两个垂直切面以上的声像图,声像图上有完整的各种条件及位置标识。  3.7 报告范例  超声描述:左乳头上方(2点,距乳头10mm处)腺体表面探及弱回声,大小为8mm×6mm,边界清楚,边缘光整,形态规则,内部见散在强回声,后方声影不明显,彩色超声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  超声提示:双乳增生伴左乳实质占位(BI-RADS3),可能为良性病变,建议短期随防或复查。附录Ⅲ 超声检查报告范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肝钙化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