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最伟大的足球运动员员比赛后疲劳如何消除与恢复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浅谈网球运动员疲劳产生及恢复方法
  摘 要 通过分析网球运动疲劳产生的特点和各种疲劳产生的一种综合表现形式,详细地阐述了网球运动中疲劳产生的机制,并根据疲劳产生的特点提出了预防和消除疲劳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网球运动员训练提供参考价值。 中国论文网 /1/view-5653475.htm  关键词 网球运动 疲劳 恢复   中图分类号:G804.7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没有效果的,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体育科研的进步要适应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科学研究的课题必须面向运动训练。运动员能否在训练后迅速而充分地恢复体力,直接影响到其运动水平的提高。对于如何解决消除疲劳的问题,已经成为教练员把握训练量与恢复手段相适应的良性运转的瓶颈。因此,合理地制定训练计划,健全训练方法,进一步了解网球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十分重要。   2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   2.1能量衰竭学说   能量衰竭学说认为疲劳的产生是由于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其主要依据是:长时间的运动产生的疲劳,常伴有血糖浓度降低,运动能力下降,动作技能不协调和肌肉酸软无力等症状。而补糖后,机体的工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2代谢产物堵塞学说   从三大供能系统来看,无论哪种功能系统,代谢过程中都会产生许多代谢产物,尤其是乳酸的堆积,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及组织后使内环境的PH值迅速下降,使肌肉收缩迟缓、力量减小,而导致疲劳产生。   2.3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   内环境对细胞的生存与生理功能的维持十分重要。细胞代谢所需要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只能直接从内环境中摄取,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终产物也只能排到内环境中,然后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由呼吸系统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短时间大强度的训练会使机体内乳酸堆积。致使内环境稳态失调,从而使运动无法正常进行。   2.4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   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的因素非常复杂,其原因之一是运动引起神经递质的改变。5-羟色胺是中枢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血浆色氨酸进入大脑时必须以游离的形式,并且与支链氨基酸竞争特异性受体而穿过血脑屏障。安静时,血浆支链氨基酸的含量比较高,导致使游离色氨酸进入大脑的数量比较少;而在长时间运动时,由于支链氨基酸参与供能数量增加,血浆支链氨基酸下降,从而进入大脑的色氨酸数量上升,5-羟氨酸合成数量增加,此时,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过程增强,进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   2.5自由基学说   我们通常把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现代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认为运动性疲劳与自由基的生成有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质对膜质、膜结构产生严重的损害。   3网球运动的特点   3.1网球运动项目特点   网球运动是在中间隔一网的场地上,用球拍往返击打有弹性的橡皮小球的一项球类运动。网球属于一项动作精细、技战术复杂多变、对抗激烈且对体能要求很高的以技战术为主导的隔网对抗的开放性项目并具有不可预见性。   3.2网球运动供能特点   英国AlanPearson 研究发现网球比赛中击球时间与非击球时间的比率为1∶2。这表明网球运动属于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交替进行的综合性运动。从击球过程分析,每一分的获得都体现运动员短时间高强度的负荷特征。   4网球运动疲劳产生的机制   4.1能力衰竭、代谢产物堆积   网球运动中每个回合要重复完成大量的上下肢运动。当每回合在10s以内时,能量主要来源于ATP-CP供能系统;当每回合时间超过10s,达到30s至60s时,乳酸供能占主要位置,此时运动时能量主要来源于ATP-CP供能系统和乳酸能供能系统。但是,由于网球比赛过程中间歇的时间较长,乳酸在不断生成的同时,又不断消除,故全场网球比赛结束后,血乳酸的积累不多。   4.2内环境稳态失调   大多数的网球运动员在每小时的单打比赛或场上训练中会失去1-2.5升的汗水。汗水中大部分是水分,也包含了存在血液的许多其它成分,包括各种不同浓度的矿物质,主要的矿物质离子有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在炎热的环境中训练和比赛,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足够的盐水,机体将不能充分地进行再水合,会出现比赛水平下降或痉挛。   4.3运动神经中枢的疲劳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指大脑皮层细胞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强度、均衡性和灵活性。 在网球运动中,随着运动形式发生的变化,动作的性质、强度都必然要急剧或骤然的变化,迅速地对情况做出判断,并当机立断地完成各种动作,使神经中枢的机能活动性和分析综合能力高度发展。因此,大脑皮质运动动力定型的完善及神经过程灵活性是非常重要的。   4.4自由基的增多   剧烈运动后会产生许多自由基,可造成肌纤维膜、内质网完整性丧失,妨碍了正常细胞代谢与机能;还造成了胞浆中的钙离子的堆积,影响了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自由基还能引起线粒体呼吸链产生ATP的过程受到损害,使细胞能量生成受到损害;因此,自由基与运动性疲劳有着密切关系,是导致运动性疲劳的重要原因。   5网球运动性疲劳恢复方法及手段   5.1营养性手段   对大多数运动员来说主要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在比赛和训练中,这种化合物被分解吸收存在于血糖和肝糖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糖逐渐被消耗,如果没有其它的供能物质肝糖就会被消耗。一旦肝糖长时间供给不足就会给组织带来损伤,因此,多摄入碳水化合物,尤其是在赛前和赛后补充会使耗竭的糖原迅速得到补充。   5.2活动性手段   放松活动是消除疲劳的一种积极手段,对疲劳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可以通过改变活动部位,如右手持拍的队员可以左手持拍挥动来使左手肌肉收缩时传入冲动会加深支配右手的神经中枢的抑制过程,并使右手血流量增加,还可以通过“肌肉反向牵拉”这一传统方法,其优点是:在人体肌肉的糖原合成酶活性最高的时候,促进了肌糖原的合成,有利于疲劳的快速恢复。
  5.3药物性手段   促进机体恢复的药剂很多,西药类如一些运动补剂、葡萄糖酸钙、次黄嘌呤核苷、ATP、肌粉等。中草药如红景天、五加、当归、人参、三七等。这些中药具有补气壮筋,调节中枢神经,对消除疲劳有较好的效果。   5.4睡眠   当人进人睡眠的时候,肌肉也停止了运动,从而使人能更好地恢复体能。因此,有了良好的睡眠,才能保证足够充沛的精力和活力。一般每天不可少于8小时,比赛或大量运动训练可以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5.5物理手段   运动后的理疗一般是指按摩或淋浴和热敷,按摩一般是对肌肉群可采取推、擦、揉捏、搓、拍击等按摩手段;对局部可采取按、抖动、运拉等方法。淋浴和热敷也是一种简单的消除疲劳的方法;另外,吸氧、针灸、气功等也有缓解疲劳的效果。   5.6心理学手段   在比赛和训练后,采取心理调整能降低神经的紧张程度,减轻心理压抑状态,加快恢复消耗掉的神经能量,从而对加速身体其它器官系统恢复产生重大影响。对身体起作用的心理手段、种类非常多。其中主要的暗示性睡眠或休息肌肉放松、心理调整训练、各种消遣和娱乐活动,舒适的生活条件等。   6结论   现代的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体育科技的进步更要适应竞技体育的发展,体育科技方面的研究也必须面向运动实践。尤其是在网球训练和比赛中,其生理机能要求及代谢特征还没有像其它一些体育运动那样能够清晰地描述。因此,网球教练员们应遵循网球运动疲劳产生的机制科学地指导网球的运动训练,结合网球专业的特点,根据每个网球运动员的特异性选择合适的恢复方法,加上自身的经验和前沿的科学技术,在不违背有关规定的情况下,经常地提出并采取一些训练和恢复的策略来完善和提高我国整体的网球水平将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季孰山.网球运动性疲劳的分析与预防[J].体育世界,2006(2).   [2] 吴益顺.网球运动的疲劳与恢复[J].2007(2).   [3] 侯香玉.运动对自由基代谢的影响[J].体育科学,).   [4] Bergeron.M.F(1996)Heat.Cramps during tennis.a case repor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Nutrition,1996(6).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运动疲劳的产生与恢复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对足球运动员运动疲劳产生与恢复进行了研究,论述了足球运动中因疲劳导致产生伤害的一些综合表现形式,阐明了足球运动中疲劳产生的机制,提出了预防和消除疲劳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中国论文网 /9/view-3932309.htm  【关键词】足球;运动性疲劳;预防;恢复   一、前言   现代足球运动训练特点之一就是采用大负荷大强度的训练手段,在激烈比赛后,运动员在生理与心理方面都会出现各种疲劳的征象,如不及时进行恢复就会导致运动员身体机能、心理机能等运动能力的下降,制约了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为此,从解决该项目运动实践的现存问题出发,找到疲劳产生机制与防治措施,对运动员进行医务监督和理论指导,必将更为有效地促进运动员长足进步,进而推动我国足球水平不断提高。   二、足球运动中疲劳产生的机制   1、中枢神经系统方面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运动性疲劳是由于大脑皮层产生了保护性抑制,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大脑皮质相应的神经细胞,使其长时间兴奋导致消耗增多,当消耗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了抑制,以防止机体发生过度的机能衰竭。   2、能量物质消耗与代谢方面   研究表明:在足球运动的供能过程中无氧氧化供能占整个供能过程的90%,有氧氧化供能只占供能过程的10%。在无氧氧化过程中主要是对肌肉中的糖类物质进行酵解以供给运动所需的能量。在运动中,当能量物质消耗达到一定程度而又得不到补充恢复时,人体的功能就会紊乱,运动能力随之下降。于是就产生了疲劳。   3、疲劳物质的堆积学说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组织器官会产生大量的产物如乳酸、氢离子、氧自由基等物质,超过了血液的运输能力而形成产物堆积,这些产物特别是乳酸会造成组织器官局部血管扩张、血流加速,以利于增加氧的运输和供能,但同时这些产物堆积产生了消极作用:一是抑制糖、糖元的分解,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增加肌肉中水份含量和减少乳酸从肌肉中运出:二是酸性环境会降低组织器官对神经冲动和局部微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降低肌钙蛋白和钙离子结合力,降低肌肉组织的最大张力和持续能力,延长肌肉不应期,降低神经组织的兴奋性,从而产生疲劳。   4、体液减少和无机盐丢失   由于运动时大量排汗,体内水份减少,盐份也随之丢失。当体液减少达体重的3%时,运动能力便显著下降;达10%时将引起代谢紊乱,循环血量减少,出现抽筋、四肢无力、工作能力下降等现象,亚极量运动30min后,肌肉向外释放K,当肌肉中K浓度下降1%、肌肉中含水上升15%时,则膜电位约从90mv降至75mv,这种膜电位的改变,可能降低肌纤维的兴奋性,导致动作电位、膜传导速度的改变,从而引起肌肉力量输出的减少。   三、足球运动中疲劳的预防和恢复措施   1、预防措施   在足球运动员出现疲劳征象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手段加以预防是至关重要的。主要有:切实遵守科学训练原则;严格控制运动负荷;全面加强医务监督;倡导和遵守合理的生活制度;根据能耗特点,合理增加营养,注重运动中的补糖与补液等等。   2、恢复措施   (1)训练方法学恢复措施   对早期过度疲劳者,首先要减小运动量,降低运动强度,缩短练习时间,以轻松有趣的内容取代单一的专项训练,并且增加各练习的间歇时间。对于疲劳症状较为严重的运动员,除了减小运动量之外,必要时暂停专项训练,仅保持一般性的身体练习活动。   (2)心理学恢复措施   比赛后为了更快地恢复体力,应合理地运用暗示自我调整,特别是自我暗示性睡眠,运动员应学会进入睡眠状态,使自己感到休息了,精神饱满了。将音乐、散步、郊游、看演出等作为恢复疲劳的手段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3)医学生物学恢复措施   在紧张的训练期间,特别是比赛期间,合理的营养是提高工作能力和加速恢复过程的主要手段之一。出现疲劳后,采用淋浴局部热敷和按摩等手段既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加快代谢产物的排出,消除疲劳,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有条件的还可以选用静力牵张、机械震动按摩、气体压力按摩、紫外线照射、电刺激振动放松、针灸、理疗甚至高压氧等恢复手段。对疲劳症状严重者,可经医生诊断后,根据病情进行药物治疗。   三、结论   1、运动性疲劳和运动后生理和心理功能指标的恢复和持续时间,直接与运动训练的负荷量、强度的大小、运动员的训练水平、机能状态、年龄、性别和采用的恢复措施有关。在判断运动员疲劳时,教练员应从各方面综合加以考虑,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有针对性地对运动员进行恢复,而只有针对疲劳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方法和手段,方能最终达到消除疲劳恢复运动能力的目的。   2、科学训练是当今竞技体育的必要手段,在了解运动性疲劳的同时,能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科学的机能评定和恢复方法,最终达到早预防、早治疗、早恢复的目的,使训练水平迈向新的台阶。   作者简介:董英明,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体育。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的位置: &
关于足球运动员比赛后疲劳消除与恢复的探讨
优质期刊推荐浅析足球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浅析足球运动员的疲劳与恢复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6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短跑运动员训练疲劳机制与恢复方法,运动训练学论文_学术堂
您当前的位置: >
短跑运动员训练疲劳机制与恢复方法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本文字数:3509字
  运动训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疲劳是训练的产物,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但是若疲劳后身体没有得到恢复,训练不仅不能提高竞技水平,反而导致运动员的体能无法完成相应的训练和比赛强度。现代化专业训练的特点是高效率和高强度,运动员体能消耗较严重,合理的疲劳恢复手段对完成训练计划,保持并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对短跑运动员训练疲劳机制,以及多种恢复手段作一些肤浅的探讨,以期为短跑项目的运动性疲劳消除提出建议性的训练对策。
  1 短跑运动能量代谢特点及疲劳产生的机理
  1.1 短跑运动项目能量代谢特点
  短跑项目包括100米、200米和400米,是速度力量性项目,它是短时间内、极限强度的运动。全程跑的成绩主要取决于起跑时的反应速度、加速跑时的加速度和途中跑时保持最高速度的能力以及技术的质量。100米主要由磷酸原系统供能。
  ATP(三磷酸腺苷)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在运动开始时,在ATP酶催化下,ATP与水反应而分解成ADP(二磷酸腺苷)和PI(磷酸),并释放能量供机体利用。由于ATP在体内的储存量甚微,仅能维持运动1~2秒,随着运动的继续,CP(磷酸肌酸)立即将能量转移至ADP分子上,生成ATP,ATP继续分解供能,持续时间为6~8秒,随着ATP和CP的消耗,运动逐步由糖酵解系统供应能量,同时产生代谢产物--乳酸。200米、400米的供能系统是糖酵解供能系统。由于身体内磷酸原的储备量较少,在数秒钟的激烈运动后,糖酵解供能系统接替磷酸原供能系统,成为保持肌肉做功的主要途径。糖酵解的主要能源物质为肌糖原,在全力运动30~60秒时,糖酵解可达最大速率,并能够持续运动时间2~3分钟,在分解供能过程中生成乳酸。
  1.2 短跑疲劳产生的机理短跑运动的特点是爆发力强、速度快、运动时间短。疲劳是高强度训练所引起的身体机能的正常反应。短跑的疲劳分为神经系统的疲劳和肌肉组织的疲劳两种主要形式。
  1.2.1 神经系统疲劳的机理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是大脑皮质,传入的各种信息(包括肢体运动信息)在此做最后的分析与综合,并产生相应的感觉,由骨骼肌收缩实现的人体运动在其调节下完成。在短跑运动中,大脑中枢神经的兴奋与抑制频繁交换,导致大脑ATP水平下降,脑中氨含量增加,皮质细胞由兴奋转为抑制的扩散就使动力定型发生紊乱,因此就产生了神经疲劳。
  1.2.2 肌肉疲劳的机理 短跑项目的能量物质--ATP、CP,在运动中被大量消耗同时产生能量供机体运动,高强度运动的产物即乳酸、二氧化碳等在肌肉组织中大量堆积,导致身体机能和血液中的PH值出现下降趋势,阻碍神经肌肉接点处兴奋的传递,影响神经冲动传向肌肉的速度,抑制糖酵解的分解,降低了ATP的合成速度。同时,血液酸性提高,肌纤维组织的活性降低,肌纤维收缩舒张的速度减慢,并出现肌肉疼痛感。
  2 对疲劳产生的判断
  通过科学的手段判断运动员疲劳的出现,对合理安排训练和比赛计划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疲劳的表现形式不相同,所以选用的测试方法也有所区别。在短跑运动项目中,一般常用测试肌力判断疲劳的方式,如背肌力和握力、呼吸机耐力;测定神经系统机能判断疲劳的方式,如膝跳反射阈值、反应时、血压体位反射。测定运动中心率评定疲劳的方式,如基础心率、运动中心率、运动后心率恢复,以及主观感觉判断疲劳。(表1)
  3 运动性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运动疲劳的恢复要经过身体自动修复和完善的过程。人体机能和能源物质在训练后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手段由暂时的下降状态回到并超过训练之前所处于的状态的过程,叫做运动疲劳的恢复过程。运动训练后的恢复手段和方法,能够有效缓解运动员的疲劳,帮助运动员恢复并超过原有的体能。
  从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中得知,我国短跑运动员较多采取的恢复方法有睡眠、按摩、沐浴和营养补充。
  3.1 睡 眠
  充足的睡眠是消除疲劳最基本、最有效的一种途径。睡眠期是人体多种激素分泌物质的高峰阶段,人在睡眠的状态下,身体的各器官、系统地运动能力都处于最低的水平,基础代谢减弱,相反的,合成代谢加强,运动消耗的能源物质在睡眠过程中逐步得到恢复和提高。成年运动员每天要保证睡眠长达8小时左右,身体状况就可以恢复到前一天的较好水平。在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期间,睡眠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3.2 整理活动
  整理活动是指在运动结束以后所进行的帮助加速身体机能和肌肉组织恢复的轻松的身体训练。剧烈运动时肌肉组织保持强力的收缩和舒张,导致代谢产物堆积、肌肉组织僵硬并产生不同程度的酸痛感。运动结束后,肌肉组织自身很难恢复到运动前的放松状态。
  大量文献和研究表明,在进行完剧烈运动后,要进行积极的整理活动,促进血液向各个运动部位的回流,加速乳酸等代谢产物的消除。另外,做一些静力性的拉伸练习,使参与工作的肌肉得到牵张、拉伸和放松,在肌肉牵张、拉伸方法中,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法(即PNF牵张法,proprioceptiveneuromuscularfacilitation)作为发展柔韧素质的方法,同时也具有预防延迟性肌肉酸痛、保持肌肉弹性、辅助发展肌肉爆发力的功能。
  3.3 按摩放松
  中医按摩作为我国独有的放松手段,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医按摩能够解除肌肉组织僵硬、紧张和痉挛。通过按摩,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消除肌肉组织因为高强度运动而导致的小型撕裂、僵硬和损伤,可使肌肉毛细血管扩张,加强局部的血液供应速度,提高神经、肌肉及器官的活性,同时提高疲劳肌肉组织中乳酸的排出效率。
  常用的按摩手法有手按摩、器械按摩、水压按摩等。在一般训练阶段,每周对运动员进行1~2次按摩,而在大强度训练阶段每两天就应该对他们进行一次全身按摩。按摩重点是承受负荷最大的肌肉和关节部门。
  3.4 沐 浴
  沐浴可使人体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速度加快。常用方法有桑拿浴、蒸气浴、土耳其浴等。
  一般淋浴常采用冷热水进行交替的方法。
  热水冲洗结束后改用冷水(15℃~25℃)冲洗10~30秒。再用热水冲1~2分钟,接着改用冷水10~30秒,一般冷热交替3次即可。通过冷热水交替的办法可提高皮肤和肌肉中的血流,血管收缩舒张,能够达到增强血管弹性的作用。
  3.5 营养补充
  现代专业化训练的特点是高效率和高强度,运动员训练后体能下降严重,因此膳食结构既要保持各种营养物质的相对平衡,又要求加强高热量、高质量食物的充分供给,以便保证运动员能有充分的能量储备,合理地补充营养物质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5.1 能源物质的补充 在补充能源物质时,蛋白质、脂肪和糖三种能量的补充比例为1.2:0.8:4.5,由于肌力的提高,肌纤维的增粗主要靠蛋白质,所以在短跑运动员的膳食供应中,不但要注意蛋白质的数量,还应重视蛋白质的质量,鸡蛋白、牛奶、鱼肉、牛肉、瘦猪肉等都是高品质蛋白质的绝佳选择。
  3.5.2 维生素、矿泉水和碱性盐的补充 维生素E、C、B1、B2与糖代谢有着较为重要的联系,当维生素缺乏或不足时,身体将会出现一系列不利的反应,比如做功量降低、疲劳感加重和肌肉组织无力等,因此补充维生素可以充分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水平。
  实践证明,补充碱性盐和矿泉水可以人为地造成体液碱化,提高身体血液中的碱储备,提高肌细胞中PH值,同时运动中的肌肉组织缓冲代谢产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增加了糖酵解供能的持续时间。
  3.5.3 肌酸的补充 肌酸是肝、胰腺和肾的内源性内在物质,在体内主要以游离性肌酸(Cr)和磷酸肌酸(PCr)两种形式存在在肌肉组织中。肌酸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磷酸肌酸的合成及刺激肌肉的合成,是能量储存的重要物质。在大强度运动中,ATP再合成主要通过PCr分解和肌糖原无氧酵解来实现。由于PCr分解极为迅速,使它成为再合成ATP的首选物质。
  大量研究表明,补充肌酸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输出功率,对外源性补充肌酸,有利于体内肌酸和磷酸肌酸的储存,增加肌肉蛋白,提高运动员力量、速度运动能力。但是,补充肌酸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如肌肉僵硬、酸胀等,因此对于肌酸的补充,要有及时的监控。
  4 结论与建议
  短跑运动项目的疲劳主要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疲劳的主要原因是ATP和肌糖原的消耗,乳酸等代谢产物的堆积,通过测定肌力、神经系统机能、运动中心率和主观感觉可判断出运动员疲劳的产生。对于运动员体能的及时恢复起到基础作用。合理运用睡眠、按摩放松、沐浴、营养补充等恢复手段,可以达到消除疲劳与恢复机能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爱芳。运动生物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肖洪凡。浅析田径短跑运动员训练恢复的手段及方法[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3]周孝祥。短跑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生理特点及恢复[D].重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0.
  [4]云霞,吕志伟。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析及其快速有效地恢复手段[D].新疆:伊犁师范学院,2010.
相关内容推荐
相近论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价最高的足球运动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