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热爱踢球,跑步降体脂,体脂率10.9。这在男生中算什么水平,见下图

9种食物 快速降低体脂率有奇效
实在不是编辑自己爱吃鹰嘴豆泥才会推荐给大家,是因为它的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和纤维质比例也很高,而且所含的脂肪比例很低,一份(一小碗)鹰嘴豆只有170大卡,简直是减肥圣品!
  杏仁  杏仁强烈的味道让喜欢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则是连闻都不敢闻,但其实杏仁内含的丰富纤维质绝对能带给你饱足感,不管是杏仁茶还是单吃都不错,只是要注意,市售的杏仁为了提升风味,往往会撒上过多糖粉(杏仁茶也是同理可证),吃之前还是要注意一下唷。  燕麦  记不记得妞编辑在的燃脂食物点点名这篇文章当中有提到燕麦有多么神奇?其实就和刚刚提到的高纤食物具有同样效果,丰富的纤维质能减少胰岛素反应,体内的就不会那么快被消耗掉,我们的饱足感就能持续。  苹果  的时候总会好想吃甜食,但大多数的甜食都是减肥的大敌!如果真的很想摄取,啃颗苹果吧,苹果当中的高纤维质能够带给你饱足感,又能吃到甜甜的滋味。  梨子  除了苹果之外,梨子也是不错的嘴馋时的高纤水果选择,但要小心梨子性冷,如果你本来就体虚、容易手脚冰冷,还是不要吃太多比较好喔(图片来源:CFP)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关键词:&&&&&&&&&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为了获得理想的身材
在健身的过程之中
我们会对它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通过理性的数据来调整
我们的健身计划固然是可取的
可是有一些关于体脂率的细节
你清楚吗?
在判断一个人是否肥胖时,首先是身材上的评估,然后再将身材转换成体重。
看到一个小胖子,就会问“你有200斤吧”。这样的衡量是不准确的。
其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轻易就找到两个体重相当,但肥胖程度差别很大的人。
这是因为他们的体脂率不同。
体脂率的范围
由于个体差异,不同身高与年龄的人各自对应的理想体脂率是不同的。
这位荷兰妹纸,减肥2年,体重一斤没减。但身材看上去好多了,为什么呢?
你是否也很好奇,为什么62.5kg看上去却比56kg瘦呢?
因为同样重量的脂肪和肌肉,脂肪的体积是肌肉的 4 倍!!我们减肥,其实就是减脂!
不同的体脂率视觉上是怎样的?
体脂率与肌肉率共同影响一个人的身材,体脂率是影响身材胖瘦的关键。
对于不经常运动的人群来说,常出现的身材是这样的:
极低肌肉+极低体脂
低肌肉+低体脂
低肌肉+中体脂
低肌肉+高体脂
不少人会觉得低肌肉+中体脂就不错,在最美好的一两年,最多四五年确实是好看的。黄金年龄一过就自求多福吧。
而对于经常运动,有一定肌肉含量的身材是这样的:
一般正常身材
体脂率:18-20%
普通健美身材
体脂率:14%-17%
型男健美身材
体脂率:9%-13%
专业健美身材
体脂率:5%-8%
当然男女在体脂率上的差异也是明显的,不同运动水平的人体脂率也存在着差异。
就男性而言,30岁以下14%-20%是正常的范围,而30岁以上正常范围则变化到17%-23%。
而对于普通人而言,10%-18%是理想范围,但健美运动员的标准则是4%-9%。
体脂率的控制要有度
不同的个体都有各自相对应的理想体脂率。对于减肥塑形的运动爱好者而言,体脂率高了固然不好,但极低的体脂率是一个好消息吗?
不是,人体的脂肪分为两个部分,即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作为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
皮下脂肪影响外观,内脏脂肪长生器官周围,影响健康。
脂肪也对我们的身体器官有着保护作用,过低的体脂率反而会使人体的正常代谢发生紊乱。
如果内脏脂肪如果过多,容易提高患心血管疾病和部分慢性疾病的几率。
因此肥胖主要看体脂率,减肥也是要减掉脂肪,降低体脂率。
正常男性有3-4%左右的体脂是必须脂肪,女性10-12%的脂肪是必须脂肪。低于这个标准,就会影响健康。
而男性体脂高于25%、女性高于35%则属于肥胖,会影响健康,更会影响身材。
NO.3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脂率
通过图片对比,能大致了解自己的体脂率。
测量身体围度
通过对身体其他部位的围度测试,可相对精准地测出体脂率,会有2%的浮动。
想要测出自己的体脂率,通过美形报告,可以精确的计算得出。
健身房或者医院里一般都会有inbody(人体成份体测仪),可计算体内肌肉,脂肪,水份的含量。
还能确定出各个肢体的脂肪比例等。
体脂率测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在测量体脂率时,应保证测量的时间与前一次测量的时段大致相同。此外要保证自身处于相对平静的状态,以确保得到的数据具备参考性。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算法对于体脂率的计算结果也有不同的差异,体脂率需要结合其他的参考才具有意义。
健美塑形的标准与体脂率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个体生理差异,体脂率并不是完全客观而准确的标准。
衡量训练成果,最客观最准确的标准是自身变化。
如果发现通过运动,身材得到改善,健康状况也有所好转,这时体脂率便能够确实地发挥作用。
减肥是减脂不是减重
而一味的追求低体脂率
过低的体脂率也是对身体不利的
一定不要走进追求极低体脂率的迷途中!
-THANKS FOR READING-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健身迷其它文章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THANKS FO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要想增长肌肉 需要给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2017阿诺德健体冠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健身的小伙伴好, 最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今天要介绍一位在纹身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方便省时的训练方法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说起施瓦辛格, 他在
之前张钧甯彭于晏因为合作《我在垦丁天气晴》成为好友,此后互动频频一度传出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这次要给大家介绍的姑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有许多人问减肥应该吃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器械坐姿腿举是 最古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这种腹肌撩妹不用看脸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8月5日一个令人震惊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清秀俊俏的面容 一身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很多朋友都有一个疑问
52岁的著名功夫影星甄子丹发了一条微博,引爆了全网络。微博的画风是这样的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人们常说 “减肥是把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名叫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呵呵呵呵呵~嗝 健身
肌肉梦想| 肌肉,不再是梦想! -jiroumx- 最近有一名肌肉男让全直观体脂率自测+体脂夹的使用方法
我的图书馆
直观体脂率自测+体脂夹的使用方法
直观体脂率自测
大部分人会通过体重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实际这并不准确。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体重差不多但是外观肥瘦程度差别很大的人。
因此判断是否肥胖,标准应该是体脂肪率,既体脂肪占总体重的百分比。而构成体脂肪的两个部分是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前者影响外观,后者环绕在肝脏等器官周围,是最为危险的脂肪。内脏脂肪如果过多,可以大大提高你患上心血管疾病的几率。
脂肪对人体构成来说是必须的,过多或者过少都会影响健康。对男性而言,3-4%左右的体脂是必须脂肪,对女性而言10-12%的脂肪是必须脂肪,低于这个标准就会影响健康。而男性体脂高于25%,女性高于35%则属于肥胖,不但难看还会影响健康。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脂率呢?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目测。详见下表(转载)。
男女数据的对照:
男子的体脂率 体型特点
4%~6% 臀大肌出现横纹(健美运动员最理想的竞技状态)。
7%~9% 背肌显露,腹肌、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
10%~12% 理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13%~15% 想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
16%~18% 型 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较松弛,腹肌不显露。
19%~21%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
22%~24%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
25%~27%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
28%~30%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
31%以上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101厘米以上。
女子的体脂率 体型特点
8%~10% 极少数女运动员达到的竞技状态(会引起闭经、月经紊乱和乳房缩小)
11%~13% 背肌显露,腹外斜肌分块更加明显(女子健美运动员竞技状态)
14%~16% 背肌显露,腹肌分块更加明显。
17%~19% 理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分块明显。
20%~22% 想 全身各部位脂肪不松弛,腹肌开始显露,分块不明显。
23%~25% 型 全身各部位脂肪基本不松弛,腹肌不显露。
26%~28% 全身各部位脂肪就腰腹部明显松弛,腹肌不显露。
29%~31%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1~85厘米。
32%~34%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86~90厘米。
35%~37%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1~95厘米。
38%~40%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96~100厘米。
41%以上 腹肌不显露,腰围通常是101厘米以上
简单的仪器测量因为受到体内水分,食物,和身体状况的影响,所以只能作为参考,并不是很准确。
这里我来解释一下9个人的区别,估计英语好的人已经能看懂了。我还是多嘴说一下吧,由于镜湖是男人,所以会带一点男人的主观性。
0不用说了,就是火柴人。看胸的肋巴骨就知道了,尽管如此,这种人你看腿依然也还是有肉的,我想说什么?真的有姑娘已经这么瘦了,跟我说她的屁股上全是肉,要减肥。这种人需要增肌,尤其上半身,尤其胸和后背。
第1个就是拉拉里的帅T脱光了衣服的样子,假小子。
第2个是天生瘦子。你们别想了。
第3个是有点婴儿肥。很可爱的那种,很受男人喜欢,你们懂的,男人不关心你黑丝什么的,第二性征永远最重要。其实体型保持到这种就非常完美和理想了。要胸有胸,要腰有腰。但是来看这个帖子的人往往都是早就路过了这一站的妹子们。
第4个就是比三个更胖一点,第567都一样,大家能看出来。
我想说的是第八个,这种才是你们的终极目标,有点小肌肉,但是不吓人。而且也不难达到,腹肌微微呈现,但是也不明显,这种就是运动跟饮食控制的完美合作的结果。我在组里推崇天生的2或者3或者8。
第9个,想要达到阶段的人,往往都已经是8了,还想要更加清晰的腹肌,到达9需要牺牲一个东西,那么就是胸,如此低的体脂率,胸不可能大,因为胸也是脂肪的一部分。所以舍得胸的妹子们,就去追求9吧。
+++++++++++++++++++++++分割线++++++++++++++++++++++++++++++++++
如果妹子们还是怀疑自己的大粗腿是肌肉腿,那就买个皮脂夹吧。
淘宝搜“皮脂夹”
价格一般在3元钱到10元钱左右,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塑料的夹子,功能类似于实验室的游标卡尺,所以没必要花太多钱。
我下图给你们的仅供参考。
原为健身房私人教练专用体测设备,用于减肥人群的使用。随身携带追踪锻炼效果,提供有效的指导数据,让您的私教课程及服务更具竞争力。减肥者用它,可以测出自己减的是水分还是多余的脂肪。
操作方法及计算公式:
一、测定部位:
上臂部--右臂肩峰至桡骨头连线之中点,即肱三头肌肌腹部位。背部--右肩胛角下方。腹部--右腹部脐旁1cm。除上述部位外,根据研究需要还可以测颈部、胸部、腰部、大腿前后侧和小腿腓肠肌部位。应当指出:用皮脂计所测的皮下脂肪厚度是皮肤和皮下脂肪组织双倍的和。
二、计算公式:
1、根据皮下脂肪厚度推算身体密度的方法、与我们暂引用以日本青少年为对象所得的计算身体密度公式供使用者参考,其公式为:
男子:15-18岁身体密度=1.46X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16X
女子:15-18岁身体密度=1.60X 19岁以上身体密度=1.33X
X=肩胛角下+上臂皮脂(mm)
2、体脂肪%的计算
应用Broxek(1963)改良公式计算体脂肪%,据认为Broxek改良公式计算体脂肪%是较可靠的一种计算方法,其公式为:
身体脂肪%=(4.57/身体密度-4.142)X100身体脂肪重量=体重(公斤)X身体脂肪%
净体重(去脂体重)=体重(公斤)-体脂肪量(公斤)
右面的是天生的瘦子,左面是训练达到的。
左边的对你来说太吓人,并且不是专业选手也做不到。
右面的是天生的。如果没有这个基因就洗洗睡吧。
所以正确答案是,你哪个都不要想了,保证在20%的体脂率,有一点点肌肉,是最好的状态。
所以上一张你们大约努努力可以达到,但是又不是很吓人的案例。
她叫emily skype,IFBB女子组世界冠军。
所以。。。你们努努力估计也不是很容易能够达到。
海外党可以搜她的facebook看看,人很好的。
那这位体脂率没有那么低,这位可以了吧。
还不行嘛?
那这位呢?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陈意涵日跑10公里 运动狂造就体脂肪仅10.7%_网易女人
陈意涵日跑10公里 运动狂造就体脂肪仅10.7%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体重只是个数字,减脂才是减肥的目的。
给一般人的印象就是甜美、可爱,其实私底下的她是个名符其实的“运动狂”!身高163公分的她,体重是标淮的45.5公斤,但的比例竟然只有10.7%!陈意涵热衷路跑运动,基本练跑距离是10公里。有基本观念的人都知道,想要拥有好看的体态,最重要的不是一味的降低体重,而是要降低体脂肪、提升肌肉比例,这样才可以有好看又健康的曲线。而一般的体脂肪大约落在22~27%之间,如果女性体脂肪率低于22%,已经是没什么赘肉的好身材,而陈意涵的体脂肪竟然还远低于这个数字。陈意涵公布自己的检查数据,体脂肪率仅10.7%。陈意涵的微博常常可以看到她分享自己路跑的照片,平时她固定的练跑距离长达10公里,曾经表示:10公里行程是基本配备,有时甚至会拉长到16公里。你一定还记得她在《花儿与少年》中,创下仰卧起坐一分钟57下的纪录。除此之外,她也很常分享自己骑脚踏车的照片,表示骑车是一种态度,似乎一刻都静不下来。陈意涵曾经开玩笑说自己是:“过动儿”,觉得睡觉是很浪费时间的事情,有时候甚至可以整天都不睡,只为了争取自己想做的事情。她还曾在微博中表示:“我一直,是因为这是我现在,唯一能确定我可以做好的事,沉醉在看到数字的增加,很单纯,直接。”有没有瘦看体脂率体重中包含骨骼、肌肉、血液、细胞液、淋巴液和脂肪。人们通过一些减肥方法,使得体重下降。但过程中,或许脂肪并没被消耗,只是水分或者肌肉变少。脂肪不少,体重变轻,那这就只是一种“虚瘦”。有没有瘦还得看体脂率。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及人肥胖的程度。体脂率下降了,也就说明你身体中的脂肪含量减少,那你就是真瘦了。一般来说,男性体脂率约在10~20%之间则为正常,女性体脂率约在17~30%之间,为标准情况。但是,这个标准并不是固定的,会随年龄变化。女性超过50岁,男性超过55岁,每5岁,体脂百分比标准值可上调2%-3%。体脂率计算公式现在有很多测量仪能够测出一个人的体脂率,但是如果你不想依靠测量仪,可以利用BMI计算出体脂率。其计算公式为:
体脂 % = 1.2×BMI +0.23×年龄-5.4-10.8× 性别(其中性别男取值1,性别女取值0)BMI即身体质量指数。BMI指数等于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即BMI=W÷H2。如一20岁女性体重50kg,身高1.6米,那么她的BMI=50÷1.62≈19.53,她的体脂率计算则为:1.2×19.53+0.23×20-5.4-10.8×0=22.636最后得出这位女性的体脂率为22.636%,处于17~30%范畴,属于标准体形。
本文来源:网易女人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热门搜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跑步一年总结
受一系列事件的驱动,本菜从去年年底开始跑步,目前已经持续了一年有余。考虑到塑形、保护膝盖和提升核心能力的需要,中间加入了一些力量练习。从16年10月开始,系统的记录了自己的跑步数据以及身体指标,并尝试学习一些理论知识,结合网友经验持续改进,横向纵向对比研究自己的指标。目前数据记录已经满一年。这里简单对数据和健身、健身情况进行一下总结。数据记录以表格形式,并做了绘图呈现。
首先是总体基础数据,如图1的表格。在这之前,也持续了大概半个月左右非系统训练,比如跑步个2、3公里的样子,算是对身体的一个唤醒和恢复。更早之前也会有比如跑步上班之类,不过更加零散,跑个1公里左右就算触及极限。从认真记录开始有数据记录的总共跑了1400+,共计140个小时。其中前一半时间基本都是在跑步机上。从5月初开始户外跑步,觉得户外更加神清气爽且比跑步机上更容易起速度并能跑更长的距离,自此一发不可收拾。一年的均速和加权均速实际上没有什么意义。加权均速比均速还快,是因为单次跑步的距离和速度是同步提升的。后期跑得长距离,均速比前期6、7Km的时候更快一些。另外这一年基本上都是mobike上下班,加上日常10km以内交通能骑则骑,累计骑车107个小时。
Fig.2为持续记录的自己每日的体重和体脂数据。一年来靠运动并适当控制饮食,减重10kg,从线性拟合结果看平均每20天左右减1斤的样子。减肥靠的是消耗大于摄入。自我感觉在减体重方面,控制饮食方面体现的作用更大。主要控制的是脂肪的摄入,尤其是控制晚餐和夜宵。可以看到体重的下降基本上是台阶式的,而非单调下降的。每次晚上大吃大喝,包括出去旅游归来,体重都有个明显的反弹并保持一段时间减不动。最明显的当属去青岛旅游放量大喝若干天,以及夏天来临后间歇性的海饮撸串,都造成一段时间体重台阶。不过锻炼的其中一个效果,就是降低胡吃海塞时的压力。减重也并不是主要目标,所以实际饮食控制上,对自己没那么苛刻。体重到70左右就算达标了,估计后面想减也没那么容易了。目前线性拟合的优度不算低,但是是低于2次项拟合的。而二阶拟合的二次项系数,或者说其一阶导的值,体现了下降空间。目前这个值很小,说明线性下降还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未来缓慢的进入平台期是符合预期的。
个人更重视的是体脂率的下降,并持续关注身形变化,如人鱼线马甲线和腹肌的显露等。这块还算小有成就。不过没有给自己留什么照片,过程中缺少仪式感,也很低调。自己知道心里美着就行了。体脂率从21左右降到15.5,每100天1.5个点。后面没什么目标,尽量减吧,不敢定太苛刻的目标。内脏脂肪率也从大概8降到4,据说运动的时候内脏脂肪的消耗比身体脂肪更早更快。这是我乐见的事情。体脂的下降可以说是匀速的,随着锻炼基本上线性的降低着。从拟合R方值上来看,还是在基本线性的下降着。从曲线的外插结果可以大致预判在年底的时候可以稳定在15%附近左右。
Fig.3为一年来跑步的距离和配速的情况。上图为将每日的跑步距离,下图为每次的均速km/h,通过散点图的方式呈现,并作了31日滑动平均。跑步距离上,从去年11月底尝试了第一个10km之后,便开始企图上量上速度。2月底开始突破15km并遭遇一些伤痛,主要是膝盖有一些反应,足底也有轻微的筋膜炎症状,不过好在都不明显。某鸡汤说最快的速度就是继续。自认要走可持续性跑步的路径,于是适当减量。而减量的效果也是明显的。后续在逐步缓慢增量的过程中,可能受力量训练和体重减轻双重利好的加持,基本再没有出现过膝盖或足底疼痛的情况。自己感觉上就觉得膝盖抗造了很多。
信心和里程都是在同步增加的。在知道自己能跑10km之后,就知道10km不是尽头。后面也是越跑越快,越跑越远,也开始追求一些速度,并在跑步时加入一些变化。从速度散点分布来看速度的提升很快。随着不断的跑量累计,630,600的配速都被踩在脚下。
Fig.4是卡路里消耗的滑动平均结果。平均起来每日健身附加消耗500~700大卡左右,以跑步为主。休假,出游,3月初花粉过敏期没有骑车,近一个月没有做力量练习,都体现在了曲线变化里。而随着近几个月跑步里程峰均比的提高(比如前一天跑了20km+后一天跑了个5km),曲线也越来越毛刺。
Fig.5统计了周、月的跑量和跑步次数。跑步方面没有按照一定的课程表或者训练计划,练的比较随性,主要是并不总是有时间有机会跑步,经常是插空去跑,比如送娃去兴趣班后在周围跑一下。计划也经常容易被天气或工作打乱,比如雾霾或出差。不过整体上慢慢走入正轨后,每周3~4次训练是基本有保证的。周跑量也在伤痛恢复后,逐渐从30增加到40~50。在周跑量图上,如果哪周跑得少,也赶紧给自己找上客观理由。月跑量从60逐渐加到160(本月能到200?)。在周跑量图上,叠加了体重周平均值差分和体脂周平均值差分。尝试过在几组数据之间做相关性分析,可惜相关值确实较低。不过如果愿意先定结论再按图索骥的话,还是可以发现跑得多自然体重降的多的证据。另外一个小的发现是体脂的降低是略略滞后于体重变化的。
Fig.6汇总和体重和肌重。肌重这个是我胡乱发明的,简单的用体重乘上(1-体脂%)。有氧运动会消耗肌肉,这个图只是想寻找证据,说明自己在这一过程中,减“肥”比减肌快的多。从线性拟合的一阶项系数可以量化这个速度差距。
Fig.7是将自己的跑步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Histogram,CDF和累计量。从Histogram可以看到每个距离大概跑了多少次,比如最喜欢跑得距离是10km,一共跑了27次。而从来没有跑过9km,主要是源自对整数的追求。在加量的过程中整个Histogram重心也在不断的左移。CDF是Histogram的积分,可以直接看到“一共跑了161次,其中有73次超过10K”这种结论。累计跑量的图上,可以看到自己的跑量点滴累计情况,也可以通过拟合外差大致预估整数跑量关口的时间。另一个有趣的情况是图中二阶拟合的R方非常接近于1,这个体现了自己在不断增加跑量的过程。
加速度为0.009。
Fig.8是以跑量为变量绘制的体重和体脂变化。基本上每跑100KM,体重降低0.6kg,体脂降低0.37个百分点。这个曲线相对于Fig.2,有更明显的二阶拟合特性。持续的参数优化需要增加更多的跑量。
Fig.9是两组自己随便想的统计分析。其中均速vs单次距离,可以看到大致有结论是跑得越远的距离越快,而不能得出越跑越快的结论。图下半部分比较散乱的值是在跑步机上没有总追求整数里程,所以实际上确实是越跑越快的。
Fig.10记录了10km PB情况。如果单次里程大于10km,取中段连续10KM的最佳数据。目前10KM最佳纪录是4515。这个是在当初刚开始只能勉强跑10KM的时候想都不敢想的。
在买了跑表和心率带后,有更多的数据可以记录分析。Fig.11,Fig.12是佳明记录的一些跑姿数据和心率,跑姿相关的数据统计,分别以时间、跑量作为变量。样本点数不算多,所以实际上从这其中得出任何结论都是要谨慎的。
最上一张图是心率变化。因为每次跑步的里程和强度差异都较大,加上一些他因,比如环境温度对心率有非常大影响,所以心率图非常散乱,也无法从中得到任何量化分析数据。确实无论是平均心率和最大心率都在降低。自己的感觉,也是在控制心率方面越来越有经验。所以从感觉上自己相信确实通过跑步锻炼出了更强大的心脏。在5月份公司内部跑步比赛中奋力10km跑了5450,最大心率上了177,均值150+。而现在10km的MAF180可以跑到sub50,这肯定是进步了。个人的心率应该是天生低于平均值。在这段跑步之前是个弱鸡,那时候就经常因为静态心率偏低被体检医生提示。现在早上静态心率经常在43。前段时间自测的乳酸阈值心率在165,而自己从未录得过180+的心率。所以心率是整体偏低的,说什么天赋我是不信的。
步频和步幅的分析也是有点意思的,包括后面Fig.15分析来看,配速的提升靠得并非单一指标,而是步频和步幅同步提升。这其中很难也没有必要区分哪个更重要。步频步幅对配速有较好的线性拟合。在日常训练中也曾有意的单独提高步频或者步幅,不过并没有得出什么结论说单独提升哪一项指标提速的更轻松,索性就按照感觉跑。不过按照一些经验之谈还是倾向于步频,即便是慢速跑得时候,也会考虑使用更快的踏频。
至于平均垂直比例和平均垂直幅度,以及平均触地时间,从数据上看是越来越好看的。结合后面的图个人分析更多的是因为踏频的提高。而左右平衡,这个一直是更偏向左侧,具体不清楚原因,可能是右膝比较脆弱。和跑道关系也不大,因为在跑步机上也会偏向左侧。
Fig.13是VO2MAX数据,是Garmin自动检测的数据。这个数据应该是和心率强相关,所以对我这个天生低心率的来说,数据有些明显偏高。根据其他网站上通过10K PB数据的跑力估计对比来看,这个值可能偏高15+。如果确实按照这个值预测马拉松或半马成绩,预测值都很夸张。不过相对值变化还是值得参考。至少Garmin认为我是有进步的。
Fig.14是心率和步幅针对不同跑步距离的描点。这块可以看到相关性并不强,点分布很散乱。同样是跑10KM,每次强度配速不同的时候,心率能差出15+。未来有更密集的数据可能会有更多有意思的结论。
Fig.15是各个数据对于不同配速的分布。对于心率、步幅、踏频来说,配速越高值越高很容易理解,不过数据也是较为离散。同样的平均配速,平均心率可能会差10+,最大心率会差20+,而我大部分跑步都是基本匀速的。离散性可能和天气、状态、能力提升有关,这个现象应该会随着数据量越来越大趋向于集中。
Fig.16是个人的对于跑姿、步频、步幅的一些耦合性的分析。一个基本结论是踏频对于垂直比例、垂直幅度、触地时间这样的数据相关性更强,比三个指标与配速的相关性更强,而与步幅基本没啥关系。所以,Garmin的基本倾向还是高踏频,认可高踏频的跑步更为高效。
以上即为所有的数据及分析。可能并不专业,但应该足够详尽了。专业的跑团在教练带领下会有更科学的分析和训练方法,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跑步已经持续一年,基本没有间断。目前对跑步处于“热恋期”,食髓知味,自信心和满意度都越来越高。中期展望下去,还能继续3、5年没啥问题。之前立志跑步多次,而本次能够坚持,大概是因为以下几点。
1、决心下的足够坚决。下决心跑步,一个原因是深切的感受到身体状态在随着年龄加速衰减。中年危机冒头,身体先报警,这个是让人沮丧的事情。没什么大毛病,可是体检总有个别指标冒尖,医嘱无非加强体育锻炼云云。亲友也会经常谈论锻炼的重要性,敷衍中其实心里是深以为然的。16年中的时候开始腰痛,经常出现早上醒来后腰部僵硬疼痛,也尝试了拔罐刮痧理疗敷药,未见明显效果。与同学聚会,有人建议练习核心力量。而那时还不知何为核心。而这一现象在大概进行了一段时间力量练习和跑步之后,竟很快消失的无影无踪。腰痛的完全康复让我深切体会到锻炼的好处,有很强的获得感,坚持下去便是很自然的选择。
2、靠消费培养爱好。所谓爱好,不费钱的不能称其为爱好。既然选择跑步,就要舍得在上面持续投入。人到中年有了一定经济基础,为了爱好就要败。越是菜鸟越青睐高级的装备。那,菜鸟就要有菜鸟的样子,要维护好菜鸟的尊严。所以从运动耳机到运动手表,从运动服装到跑鞋,都无论价格直接上最高端。跑步后花钱买装备成为了一种娱乐,也算找到了花钱的乐趣。
3、积累和挖掘数据的乐趣。有时候觉得跑步不单纯是为了跑步,而是为了攒数据。为了让Histogram更加好看,会刻意的去跑某一个公里数,也会因此给自己安排LSD。每次跑完最期待的是分析数据。上面所有的图标都是慢慢想到一张一张添加的,总是希望能从中挖掘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算自娱自乐。数据积累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一点点进步,也会为每一个小突破和欢呼一下。感觉不可靠,数据会骗人,可是自己记录的数据骗不了自己。分析数据让我觉得越发了解自己的身体,自我把控的信心更强。
4、内心的渴望。下定决心跑步的一个诱因,是一次在广播中听到对一个跑团团长的采访。采访中这个马拉松爱好者提到了“撞墙”。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霎那间很感动。我瞬间觉得真应该去体验一下撞墙的感觉。人到中年,愈加理性平实,讨厌各种矫情,对未来的把控欲望和危机意识并存。然而有些时候觉得是该没事自己感动一下自己。跑马拉松是一个足够感动自己的事情。跑了个半马,很喜欢那种一堆人蜂拥向前的感觉,也很喜欢看马拉松比赛。对首马很期待,对后面尝试各种赛道也很期待。42公里是值得敬畏的距离,能坚持跑完绝对了不起。为了升级这种感动,更要周密筹划,充分准备,让首马的表现更顺利更值得回味。
跑步已经持续一年,算是告别菜鸟,完成进阶。后续的计划就是积攒跑量,准备首马。自己反思,长距离练得不够,跑量的积累也仍是初级阶段。这块急不来。据说菜鸟不是跑不快,而是不会跑慢。这话我就当已经理解了,后面需要的是耐心。
没有更多推荐了,
加入CSDN,享受更精准的内容推荐,与500万程序员共同成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步能降体脂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