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克罗地亚和阿根廷vs克罗地亚比赛队员

国际友谊赛
阿根廷 vs 克罗地亚
百度网盘下载
对阵双方:阿根廷 vs 克罗地亚
赛事类型:国际友谊赛
资源类型:全场录像下载
录像信息:国语
比赛录像观看
比赛集锦观看
历史交锋视频
国际友谊赛录像
国际友谊赛录像下载
请你先输入内容再提交[足球战术发展研究]第二章:聊一聊3后卫
起点1983年,带领阿根廷队品尝过本土世界杯夺冠喜悦和西班牙世界杯被淘汰屈辱的梅诺蒂,离开了这个他曾经把持近10年的位置。然而新的教练人选却引发了媒体与公众的不小争议,随后也招致了梅诺蒂本人的猛烈抨击。卡洛斯-比拉尔多,这个长着大鼻子、相貌有些滑稽的男人,走上了国家队主教练的位置。人们没有想到这样一个几乎在每一个概念上都堪称梅诺蒂对立面的家伙,却成了梅诺蒂的继任者。球员时代的比拉尔多,曾效力于60年代末那支以“乡下人”身份出人意料的打破布宜诺斯艾利斯传统五大豪门(河床、博卡青年、独立、竞技、圣洛伦索)对阿根廷联赛桂冠垄断地位,随后更加出人意料的连续三年获得南美解放者杯冠军的拉普拉塔大学生队,是球队的主力中场。在极富争议与传奇色彩的一代名帅苏贝尔迪亚(Osvaldo&Zubeldia)的带领下,那支大学生队一方面以其实用的战术、顽强的防守、严谨的纪律为人所称道,但同时又以其保守的战术、粗野的防守、偏执的纪律而为人所不齿。比拉尔多在其中扮演的,是中场的永动机、抢球器、挑水工和搅局者,是球队进攻核心“巫师”老贝隆(Juan&Ramon&Veron)身边的打手与保镖,以其出众的奉献精神和对比赛出色阅读能力,深受苏贝尔迪亚的信任(事实上,苏贝尔迪亚在大学生队的继任者正是比拉尔多)。从执掌阿根廷队教鞭的第一天起,比拉尔多就毫不掩饰自己对于实用主义的推崇以及对于结果主义的信奉。用比拉尔多的话来说,“我喜欢当第一…第二名没有意义,做第二名就意味着失败…我们踢足球是为了获胜…至于精彩的表演,那是给电影院或者剧院准备的…足球和那些玩意儿不是一回事”,“任何球队都应当安排7名球员主责防守,剩下3名球员进攻”。比拉尔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上任伊始,比拉尔多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跑到千里之外的意大利,拜会了时任意大利主教练贝阿尔佐特,向这位冠军教头请教意大利的防守精髓以及zona&mista战术的细节与训练方式(据称两个人还在一块儿对当时利德霍尔姆在罗马队推行的区域防守进行了一番不太友好的品评);在比拉尔多看来,防守与纪律,显然比什么都重要。&然而比拉尔多的开局并不顺利。阿根廷队在1983年美洲杯上小组赛阶段就被早早淘汰;更糟糕的是,球队在比拉尔多执教的头15场比赛中只赢了3场,一些骨灰级老球迷可能还记得,1984年的尼赫鲁金杯赛上,中国队也以1比0战胜了比拉尔多执教的阿根廷,当时进球的正是去年年初不幸去世的广东足球一代名宿“矮脚虎”赵达裕先生。这样的成绩显然无法令人满意,原本就不受众人青睐的比拉尔多成为了众矢之的。1984年9月,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和全国上下的口水,比拉尔多带队前往欧洲进行巡回友谊赛;正是这次巡回赛成为了比拉尔多国家队执教生涯的转折点。在第一战对阵瑞士队赛前,比拉尔多拿出了一个新玩意儿:3后卫。“(赛前宣布首发阵容时)他们(指媒体)说我犯错了,说我怎么排出了3个中卫。但我告诉他们我没糊涂,他们也用不着慌神,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我们就是要派出3名中卫、5名中场和2名前锋。球队练习这套战术已经两年了,眼下这场硬仗正是将其付诸实践的时机。”由于缺少史料,我不知道那场比赛阿根廷队究竟排出了怎样的一个阵容;但我知道的是,当场比赛阿根廷以2比0获胜;接下来的比赛,阿根廷又以3比1完胜西德队。新的体系奏效了。然而接下来比拉尔多立即尘封了3后卫战术。或许在他看来,如此重大的创新应当在更加重要的场合展现出来。不管怎样,比拉尔多的球队总算跌跌撞撞的杀进了墨西哥世界杯的正赛,尽管全国上下基本没有人敢对球队报以一丝信心。1986年世界杯最初的4场比赛中(小组赛对韩国、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八分之一决赛对阵乌拉圭),比拉尔多的战术几乎完全复制意大利的zona&mista:442的基本阵型,后防线上,一名自由人(何塞-布朗,Jose&Luis&Brown),两名盯人中卫(鲁杰里是固定人选,另外一个位置使用过克劳森Nestor&Clausen和库休福Jose&Luis&Cuciuffo),一名助攻型左后卫(Oscar&Garre);在中场,一名核心组织者(马拉多纳)、一名充当核心中场副官的二把手(布鲁查加),一名右边前卫(朱斯蒂,Ricardo&Giusti)以及一名拖后防守中场(巴蒂斯塔,Sergio&Batista);外加两名前锋(巴尔达诺、帕斯库利Pedro&Pasculli)。阿根廷队的防守变得稳固,而马拉多纳无数的突破过人则带领着球队奋勇前行。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1比0乌拉圭,阿根廷首发阵容接下来的比赛是对阵状态大勇的英格兰。此前的两场比赛中,三狮军团在将莱因克尔的搭档由哈特利(Mark&Hateley)改为比尔兹利之后瞬间能量爆发,以连续两个3比0战胜实力不俗的波兰和作风顽强的巴拉圭。阿根廷队遇到了开赛以来状态最佳且实力最为强劲的对手,变阵的时候到了。比拉尔多首先拿下了前锋帕斯库利,用他的话来说,“面对英格兰这样的对手,派一名中锋型球员上场是不明智的”;原本出任中场的马拉多纳被送上锋线,并赋予其更大的、基本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自由,而马拉多纳留下的中场进攻组织责任由布鲁查加承担;启用绰号“黑人”的攻守平衡型中场恩里克(Hector&Enrique),进一步加强中场的奔跑能力与防守厚度;最后,由于原本的左后卫加雷停赛,比拉尔多在左翼启用了左后卫出身,个子矮小但体能拔群、作风勤恳勇猛、奔跑往返能力极强的奥拉蒂科切亚()——比拉尔多终于在这场决战中,重新祭出了此前被他一直雪藏的3后卫战术。此后的史实,我想绝大多数的人都非常了解:阿根廷战胜了英格兰,接着又战胜了比利时和西德,荣膺世界冠军。比拉尔多3后卫体系的强大,首先在于它实现了盯人防守与区域防守的结合。从70年代荷兰全攻全守震撼世界以来,尽管绝大多数的球队不能像荷兰人那样持续进行前场逼抢,但将防守职责的概念扩大到中前场,强化中前场的防守和拦截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有巴西、英格兰和比利时那样主要以区域防守为宗旨的球队,也有意大利、西德那样仍然奉盯人防守为圭臬的队伍,但基本所有球队都尝试将专职盯人(man&marking)与区域盯人(zonal&marking)两种防守策略结合起来:442体系下的两名前锋(尤其是正印中锋)由盯人后卫负责盯防,两名边后卫镇守边路,同时中场球员基本按照区域防守的要求守住各自的责任田。这样的策略对于习惯区域防守的球队而言当然没有问题,但是对于有盯人+自由人防守传统的球队就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4后卫体系下,一般是一名自由人、一名盯人中卫和两名边后卫的配置,这样的体系总会放空对手一名前锋。诚然,防守方也可以通过安排一名边后卫或中场内收进行专职防守,也可以通过中后场的区域防守应对这个“多出来”的麻烦制造者,但无论如何总存在一定的问题。比拉尔多的3后卫,虽然名义上还减少了一名后卫,但通过增设一名盯人后卫+两翼球员防守回防归位的策略,实际上增加了防守人数,对手的前锋再无漏网之鱼。比拉尔多3后卫体系的强大,在于它强化了球队中场的厚度。比拉尔多是一名真正的中场主义者,作为一名前中场球员,他对于中场争夺重要性的强调是其执教的主要特色之一,而86年的阿根廷完美实现了比拉尔多的要求。朱斯蒂和奥拉蒂科切亚两名边翼是352体系下中场战术的精华,两人通过不知疲倦的跑动维系球队边路,在对手均采用4中场的前提下给中场带来明显的人数优势,同时两人在攻防两端的到位率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身后卫、精于防守尤其是防守位置感极佳的巴蒂斯塔充当中场雷打不动的压舱石(而意大利的防守中场则常常为了盯人而不得不改变位置),这使他几乎成了中场位置的“自由人”,可以快速扫清对手中场制造的大部分威胁;大战关头领命出阵的恩里克也打出了相当出色的表现,尽管脚下技术不如布鲁查加和坐在替补席上的博奇尼(Ricardo&Bochini)、博尔吉(Claudio&Borghi)等艺术家(就更别提马拉多纳了),但这名球员却拥有兢兢业业的比赛态度、出色的跑动拼抢能力和轻易不会被人断球的不错基本功,他的出场极大的强化了球队的攻守平衡,其表现也得到了球队和各路专家的一致认可(何况他还助攻马拉多纳打进了“世纪进球”)。有了强大的中场,阿根廷能够比其他球队更好的形成三线之间的协调,形成更加强劲的战术整体。比拉尔多3后卫体系的强大,在于它提升了防守的强度。按照当届世界杯官方报告的说法,阿根廷人的防守还充满攻击性(强调一下,“攻击性”不等于乌拉圭式的“粗野”)。现代足球从最早的后卫们绕着禁区蹲坑站好,等前锋照自己带球冲过来再尝试正面断球;到60年代的防守人员依然正面对手且战且退,但防守位置扩大到中线一带;再到荷兰全攻全守下进行前场逼抢和贴身顶防,对对手的抢断实施反抢断和反围剿,不允许对手后场轻易出球,现代足球对于后卫防守策略的理解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上述的三种策略中,第一、二种策略相对消极,容易被对手进行压制,可能造成防守方疲于奔命而缺少防守弹性;第三种策略最具攻击性,但对于体能的要求过高。比拉尔多的防守,绝不像弱旅对强队时不得已而为之的那样消极被动,每名球员在对手控球时主动迎抢,向持球人施加压力,同时针对无球人的跑动进行限制与防备;盯人后卫对盯防对象进行紧密的贴身盯防,限制其拿球或拿球后做动作,同时尽可能快速形成协防局面,进一步减少对手的传球与带球空间与线路选择,诱使对手出现急躁情绪、出现失误从而完成抢断。在提升防守攻击性的同时,比拉尔多又很注意留有余地,几乎不采取荷兰人和苏联人那样过于霸道的前场持续高位逼抢,避免球员的体能在烈日炎炎之下大量流失,导致在最后时刻精疲力竭无以为继。这样的策略使得阿根廷队的防守弹性十足,对于防线收缩和扩张的把握恰到好处,同时又很好地掌握了整体防守收效与个体防守支出之间的平衡;此外,尽管出道于拉普拉塔大学生,但比拉尔多并没有像当年的阿根廷球队和同届大赛上的乌拉圭人那样,以粗野蛮横的犯规和神经兮兮的戾气给自己惹来“兽类”或者“球场垃圾”之类的恶名,而是非常注重控制球员的情绪和球队的犯规,避免犯规的过度积累在不知不觉中消磨球队的精力、赔上一堆宝石卡或给对手拱手送出宝贵的定位球——理智,是比拉尔多这名在从事足球之余完成医学学业的读书人的又一个明显特征。在比拉尔多的352体系下,阿根廷实现了中后场的强度提升与结构平衡,无论盯人的韧性,顶防的流动与攻击性还是整体联动、相互协作的水平都达到了当时的顶尖程度,“厚重”两个字或许是对那支阿根廷的最好诠释,在这一点上整届大赛没有人做得比阿根廷更好。正是在这样的牢固平台下,马拉多纳、巴尔达诺等人才能尽情挥洒他们的进攻才华。马拉多纳的天纵奇才固然举世无双,也吸引了86年世界杯最多的镁光灯和眼球;但不要忘了,在他的背后是同样精彩的352战术。蓝白军团的对手们不知道怎样抑制马拉多纳,同样也不知道该怎样应付比拉尔多的352战术:除了西德人的万年法宝定位球之外,他们几乎无法攻破阿根廷的大门,不知道该怎样打破甚至哪怕只是动摇、压制一下阿根廷的坚固体系,只能在墨西哥的烈日之下与阿根廷打徒劳无功的消耗战,最终被马拉多纳一剑封喉。正如比拉尔多日后所说的,“当我们用这种方式(指3后卫)比赛的时候,全世界都震惊了,因为他们完全不了解这套战术的底细”。352战术,连同马拉多纳的伟大天赋一起,成功托起了阿根廷人的冠军之梦。1986年世界杯,阿根廷3比2西德,阿根廷首发阵容有意思的是,促使比拉尔多构思出3后卫战术的,恰恰可能是当时阿根廷的缺陷:比拉尔多执教之前,阿根廷队从1974年算起,经历了近10年的更加重视进攻的主流意识。这一*河蟹*帮助他们赢得了1978年的本土世界杯,但也让他们在1982年的伊比利亚大地上输的凄凄惨惨。82年世界杯之后,一批老将的退出使得阿根廷队不得不换血重来,尤其是后防线上的更新换代令所有人心中没底(要知道,86年世界杯之前可没人知道蓬皮杜、鲁杰里等人是何方神圣)。更加不利的是,86年世界杯开赛之前,当年那条冠军后防线唯一的遗老帕萨雷拉又临阵退出(名义上是帕萨雷拉疾患肠疾,但更可信的说法是他与马拉多纳争夺权力失败而遭到排挤),考虑到此前一系列赛事的表现平平,彼时阿根廷的防线水平可谓处于一片质疑之中。防守前景的扑朔迷离,还只是一方面;进攻端缺乏人才,也是不利因素。现代足球从235到WM到424到433和442,边路进攻始终乃是进攻方打破僵局、点燃火花、击溃对手的重要途径。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阿根廷队,也拥有阿亚拉(Ruben&Ayala)、瓦尔布埃纳(Agustin&Balbuena)、雅萨德(Hector&Yazalde)、卢克(Leopoldo&Luque)和贝尔托尼(Daniel&Bertoni)这样能在对手边路兴风作浪的前锋/边锋双能之才。但是到了比拉尔多执教时,这样的资源却似乎一夜之间归零,他的阿根廷满是马拉多纳式的中场10号或者拉蒙-迪亚斯式的二前锋,却没有足够有分量的边锋人选。当时世界上的顶尖边锋,是意大利的布鲁诺-孔蒂,西德的利特巴尔斯基,英格兰的巴恩斯和丹麦的阿内森等等,无论花落谁家反正就是与阿根廷无缘;而阿根廷手头积攒的一堆10号中场又个个攻强守弱、身材矮小,不像巴西、法国的中场那样纷纷自带攻守兼修属性,可以玩所谓4中场“魔幻四重奏”的戏码。不客气的说,当时的阿根廷前场尽管不失为人才济济,但就类型而言却未免有偏科之嫌。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比拉尔多想出了与此前几次战术革命反其道而行的3后卫策略。名为3后卫,实为5后卫,防守能力让人不放心,就加上一名后卫球员,把自由人、盯人后卫和边后卫的职责与区域划分的清清楚楚,从而提升防守水平。名为5后卫,实际上又是3后卫,既然我没有好的边锋甚至边前卫,那么就干脆把手头的边后卫资源予以最大程度的利用,毕竟边后卫的助攻也可以相当犀利,边后卫能传出一脚漂亮的传中,边后卫能拉开进攻宽度为皮球的流转提供一个稳定的去处,也不比边锋和边前卫低端。历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战术改革,都是在改革者存在某种缺陷或处于某种弱势的前提下取得的,比拉尔多的3后卫策略,显然也是其中之一。谁是第一人按照乔纳森-威尔逊(Jonathan&Wilson)名作《倒转金字塔》的观点,比拉尔多的3后卫体系,是足球基础阵型迄今为止的最后一次重大调整,更是新时期3后卫战术的起点。应当说,就理念的成熟性、战术体系的完整性和取得成绩的突出性来讲,我认为威尔逊的观点是正确的,也符合我自身的观察经验;但若要考察是哪位教练第一个想到将3名专职中卫同时派上场,威尔逊给比拉尔多戴上的“首创”头衔,可能就不是那么确切了。当然,无论是谁,应该都无法说清楚究竟谁才是那个真正的所谓“第一人”;但是哪位教练第一次在大型国际赛事中使用3后卫的打法,却是有迹可循的。其中最明显的案例,是80年代西德教练塞普-皮翁特克(Sepp&Piontek)执教的丹麦队。鉴于主题关系,本文不对那支丹麦队进行过多介绍,各位需要了解的主要是以下内容:在皮翁特克的率领下,当年那支英杰辈出(人才井喷程度甚至不亚于前几年的西班牙),拥有阿兰-西蒙森(Allan&Simonsen)、埃尔克耶尔、大劳德鲁普、莫滕-奥尔森(Morten&Olsen)、莱尔比(S?renLerby)、阿内森(Frank&Arnesen)等一批顶尖球员的丹麦队掀起了一阵风暴。被誉为“丹麦炸弹”(Danish&Dynamite)的这支球队在84年欧洲杯和86年世界杯上都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被认为是当时最强的几只国家队之一;更重要的是,皮翁特克教导这支球队打出了精彩的攻势足球,能力出众的球星、华美的整体技术含量、令人拍案叫绝的前场传递配合、快速精确的闪电反击,尤其是为进攻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比赛作风,为他们赢得了广大专业人士和球迷的青睐与支持,以至于在欧美主流足球世界的各类评选中,80年代丹麦队经常获得相当不错的评价,反倒是92年那支依靠防守爆冷获得欧洲杯冠军的丹麦队更容易被遗忘。&与比拉尔多因为关注防守而采用3后卫战术不同,皮翁特克是出于进攻的考虑才使用3后卫;说的更准确一点,皮翁特克的球队是基于最大化进攻资源配置的目的,对专职后卫的人数进行控制。在“丹麦炸弹”的体系里,由水平不亚于西雷阿、斯蒂利克的球队队长莫滕-奥尔森出任自由人,同时设两名身强体壮的后卫布斯克(S?ren&Busk)与尼尔森(Ivan&Nielsen),负责盯防对手箭头人物。皮翁特克于84年欧洲杯预选赛期间就已经采用了这一策略,因此从用人的意义上讲,他的3后卫比拉尔多更早。当然,之所以说论成熟3后卫体系首创者的头衔还是应当属于比拉尔多,原因在于皮翁特克战术在实际部署与执行层面仍未超越4后卫的范畴:进攻时,当丹麦队由守转攻、阵型拉开,布斯克一般会出现在边后卫的位置上,从而保证进攻队形结构的完整,并为身前的边锋阿内森提供掩护;防守时,布斯克的任务是紧盯防守对象,当其离开左路时留下的身后空挡由莱尔比或阿内森进行弥补。当时丹麦队的右路,一般由跑动能力极其出色、攻防能力均衡的贝尔格林(Klaus&Berggreen)承担起边后卫与边前卫的双重职责。在某些具体比赛中,皮翁特克也会根据对手的特点派出专职边后卫,例如右后卫约翰-西韦贝克(John&Sivebaek)、左后卫亨里克-安德森(Henrik&Andersen)等,有时还会让莱尔比出任左后卫,从而让4后卫的阵型更偏于正统,但这样的案例属于少数情况。换句话说,虽然使用了3名专职后卫(自由人+双盯人中卫),但皮翁特克的战术仍然保留着4后卫的总体框架,与比拉尔多的3后卫+两翼的框架,有着明显的区别;个人认为,某种意义上讲皮翁特克的策略似乎与当年意大利的zona&mista体系更为接近。1986年世界杯,丹麦6比1乌拉圭,丹麦队首发阵容强调皮翁特克的案例,除了搜寻3后卫起源之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向诸位阐述这样一个道理:选择3后卫,可能出于完全不同的目的。教练出于巩固防守、加强中后场厚度、针对性限制对手的考虑选用3后卫,与出于减少后卫人数、保障中前场进攻投入兵力的考虑选用3后卫,在实际比赛中的表现是完全不同的。比拉尔多的3后卫体系,以其扎实稳健的后场部署、对对手前锋的严密盯防、对中后场空间的严密控制、富有攻击性的顶防与逼抢,以及防守落位的快速准确为主要特色;相反,丹麦队的战术则相对重攻轻守,中后场的空间限制与阿根廷有着明显的差距,尤其是当进攻不力甚至首先丢球时,更加疯狂的进攻往往导致后场漏洞的越来越多,很容易被对手的快速反击一波流带走,86年世界杯丹麦1比5惨败给西班牙的比赛证明了这一点。在选用3后卫初衷上的殊途同归,以及3后卫运用上的形同神异,随后还会有相关案例出现。&鼎盛3后卫与曾经的WM战术、424战术、链式防守战术、全攻全守战术一样,3后卫战术并没有随着比拉尔多的胜利而马上流行开来。在随后的大约2年时间里,4后卫依然是一统天下的战术打法,3后卫还暂时偏于一隅,静静的等待自己的机会。但是,相比于上述几次战术创新,3后卫从角落走上前台的历史进程相对而言已是格外迅速。从大约89年起,以90年世界杯预选赛为起点,3后卫战术很快进入扩张期,越来越多的球队选择了3后卫,其范围不仅限于欧洲那些原本战术就比较灵活、善于学习先进经验的国家,甚至一路波及到了有着深厚4后卫传统的巴西、英格兰等国。90年世界杯上,全部24支参赛队中,超过1/3的球队以3后卫为主打阵型或至少是在重要比赛中使用过3后卫战术。90年世界杯的4强球队中,有3支球队使用的是标准的3后卫体系;唯一有所不同的是东道主意大利队,在主教练维奇尼(Azeglio&Vicini)的率领下,当时的意大利依然坚持着zona&mista的总体框架,但正如上文已经阐述的,zona&mista体系本来就与比拉尔多创立的3后卫体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将其视为细节处有所调整的3后卫战术亦无不可。也就是说,3后卫战术完全统治了意大利之夏;而2年后的瑞典欧洲杯上,3后卫依然占据重要地位,最终的冠亚军丹麦与德国,使用的也是3后卫。在上述使用3后卫阵型的球队中,最有代表性、同时也最为成功的无疑是1990年的冠军西德。我们知道,80年代末的萨基改革,以区域战术为其最显著特征;但是西德拥有长期的盯人防守传统,且相较于战术理解力和适应性极快的意大利人,西德人并不十分擅长快速接受变化过大的战术体系。90年世界杯赛前的一场热身赛上,主教练贝肯鲍尔按照球员的要求尝试了一把平行442区域防守和高位逼抢,其结果是球队以0比1败给了连续缺席欧洲杯和世界杯正赛的高卢雄鸡;经此一战,西德队内对于盯人还是区域再无争议。同时,1988年本土欧洲杯的失利,推动对球队的实力原本就一直有所顾虑的贝肯鲍尔尝试选择稳妥策略,而4年前的阿兹台克一战败给阿根廷的经历,让贝肯鲍尔得出了结论:3后卫。事实上,西德的3后卫是如此具有代表性,以至于米歇尔斯在其Teambuilding:&the&road&to&success一书中直接以西德而非阿根廷的3后卫作为了这一战术的代表;不仅如此,随着90年世界杯成功夺冠,3后卫旋即成为德国足球大一统的标准战术,此后10余年间德国人除3后卫之外几乎不作他想。与比拉尔多相比,西德的3后卫体系有两个明显不同:首先,比拉尔多的两翼,设置的是一名边后卫+一名边前卫(也可以理解为两名边前卫)的组合,而西德的两翼则是两名纯正的边后卫。这一用人使得西德两翼的防守能力更强,同时布雷默与贝特霍尔德强大的助攻能力甚至犹在阿根廷人之上。从某种意义上讲,假如队中同时具备两名往返能力与助攻能力超强的边后卫,那么西德式3后卫的确拥有比比拉尔多3后卫更好的灵活性:在防守时,两名正牌边后卫回撤,阵型调整为532(532严格意义上是352的变体,是352两翼设置边后卫球员的战术变化形态,同属3后卫概念),防守得到强化;进攻时,两名边后卫可以同时推上中场甚至前场,也可以根据实战要求采取一上一留守的策略。此外,一般而言边后卫的体能往往是球队中最好的,因此往返能力的保证往往也比边前卫充当边翼的用人更加合理。90年世界杯上诸强和此后各支国家队与俱乐部的3后卫阵型,基本采取的就是90年西德式的边路两翼卫532策略。另一点不同在于中场中路的配置。比拉尔多阿根廷的中场中路用人,形象的讲,采取的是“一攻一守一兼能”的策略;在位置上,采取的是类似正三角的站位,两名中场位置相对靠后,稳住中场中路的防御。与此相对的是,90年西德队采取的反而是一个倒三角,甚至没有明显前后站位之分的中场中路配置;在中场西德人习惯派上两名甚至三名进攻能力出色的球员,而不像86年阿根廷那样留下至少一名压舱型拖后中场。表面来看,这一策略虽然显然有利于进攻,却似乎会导致中场防御不足、守备空虚;但实际上得益于球员强大的战术纪律性和跑动能力,西德的中场中路反而能够形成攻则俱进、守则俱退的局面,从而使球队的中场中路在攻守两端都拥有人数优势;及时对手的反击有时会压过西德中场的回防速度,也可以通过后卫的快速顶防上抢解决问题。换句话说,从理论上讲,西德队的用兵策略的确容易造成防守能力的弱化,因此也只有能力出众的西德人能够将这一战术发挥到极致并对冲掉隐藏的风险,而其他球队几乎都不具备同样的能力,因此这一战术并不像双翼卫那样成为主流,绝大多数的球队还是更愿意选择比拉尔多的方式。&除西德式以稳健为上的532式3后卫之外,这一期间另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的3后卫范式是明显更具攻击性的343。343的代表球队是克鲁伊夫的巴萨、范加尔的阿贾克斯,以及稍晚的贝尔萨的3313。对于克鲁伊夫、范加尔等属于进攻派的荷兰教练而言,无论是352还是532,总体上都没有超出3攻7守的重守主义范畴,是不能接受的;3前锋、双边锋的传统不能放弃,而减少一名后卫,可以增加中场人数,从而避免中场的争夺因人数太少而受人牵制,因此343是比传统433更好的方案。换句话说,一如此前的皮翁特克,对于这些视进攻为最高价值的名帅来说,3后卫策略不是出于稳固防守的必然需要,而是强化进攻的最优选择。与352和532相比,343战术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就是对于进攻宽度的利用更加充分。在343的体系下,球队的进攻边路能够形成边锋-边前卫之间的互动组合,边路的攻击能力与锐气要强于两侧仅分别设一名翼卫的352和532;同时,由于进攻宽度的优势,使用343的球队对于皮球的控制与流转,进攻中边路与中路的联动也往往更优于其他3后卫战术(也包括各类4后卫战术);边锋、边前卫与中锋、中前卫之间可以快速形成三角甚至四角传递,边锋的存在可以让球在避开对手防守强度最大的中路,同时依靠边锋的个人突破保证进攻威胁。此外,无论克鲁伊夫、范加尔还是贝尔萨,都倾向于在拖后中场位置使用具备良好大局观和传控球能力的“四分卫”、“发牌机”式球员,同时保留自由人并对两侧后卫乃至门将的脚下技术提出很高要求(范加尔、贝尔萨甚至直接让具备边后卫能力的球员担任两侧后卫),从防线开始建构进攻,使得343战术在由守转攻方面的稳健度与精确度往往明显高于其他球队,从而形成更加流畅、更具观赏性的进攻层次与进攻体系。当然,从战术与用人的细节上讲,3名教练的343体系各有不同(例如克鲁伊夫有罗纳德-科曼,范加尔有布林德,但贝尔萨的3313不设传统自由人;又如克鲁伊夫的中场没有明确的攻击中场,而范加尔有利特马宁,贝尔萨有贝隆和艾马尔;再如克鲁伊夫的3前锋可以说没有正经的边锋,而范加尔设双边锋,贝尔萨的3313设一名二前锋和一名以盘带过人见长的边锋,等等),鉴于讨论这三位伟大主帅战术的作品不胜枚举,本文不做进一步深入的讨论。需要指出的,在于这三位教练的宝贵思想进一步丰富了3后卫的战术体系,并且以各自的方式深深影响了同时代乃至未来的足球世界。1990年世界杯,西德1比0阿根廷,西德队首发阵容1990年世界杯,阿根廷1比1意大利(点球4比3),阿根廷队首发阵容1990年世界杯,英格兰3比2喀麦隆,英格兰队首发阵容1990年世界杯,意大利1比0爱尔兰,意大利队首发阵容1990年世界杯,巴西队主力阵容1992年欧洲杯,丹麦2比0德国,丹麦队首发阵容国际大赛上的3后卫热潮,于94年世界杯之后有所减退,但依然不乏案例:94年世界杯的荷兰、德国、罗马尼亚、沙特,96年欧洲杯的德国、克罗地亚、荷兰,98年世界杯的克罗地亚、英格兰,00年欧洲杯的意大利,等等。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3后卫又一次成为镁光灯的焦点,四强中的巴西、德国与韩国都主打3后卫,土耳其队在勇夺季军的征程中也使用过这一阵型。此外,同届世界杯的墨西哥队还使用了介乎于352与361之间的3后卫战术体系,墨西哥人对于比赛的控制能力、以自由人马科斯与拖后中场托拉多为运转核心的稳健后场出球,诡异而又精细、每每行于刀山边缘而又总是恰到好处的地面传递打法,坚决的两翼积极进攻和博尔格蒂令人难忘的空战本领,给全世界球迷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中国球迷大概不会忘记,在沈祥福的带领下,01年远征阿根廷世青赛的那支被誉为“超白金一代”的国青队,使用的也是361的打法。1994年世界杯,罗马尼亚3比2阿根廷,罗马尼亚队首发阵容1994年世界杯,沙特1比0比利时,沙特队首发阵容1996年欧洲杯,德国1比1英格兰(点球6比5),德国队首发阵容1998年世界杯,克罗地亚3比0德国,克罗地亚首发阵容2000年欧洲杯,意大利0比0荷兰(点球3比1),意大利队首发阵容2002年世界杯,巴西队淘汰赛阶段主力阵容2002年世界杯,德国队淘汰赛阶段主力阵容2002年世界杯,韩国队主力阵容2002年世界杯,墨西哥队主力阵容2001年U-20世青赛,中国“超白金一代”主力阵容在俱乐部层面,当年由萨基的示范效应而普遍采用平行442战术的意大利球会,在3后卫的面前可谓吃尽了苦头。尽管意大利俱乐部的整体实力显然在各路豪强之上,但每每在重要的欧战决赛败给使用或临时使用352后卫的对手(意大利球队90年代5场欧冠决赛失利中的4次是败给了3后卫)。毕竟,能够杀进决赛的球队,一定是即时战力与状态达到极高水准的队伍,这样的对手再采用有阵型优势的352对付意大利人,纵然米兰、尤文们实力强大,也很难打出连续的压迫和获得足够的机会,陷入得势不得分的窘境乃至被对手反制(例如95年欧冠决赛的米兰);在体力与耐心的比拼中,意大利的豪强们只需犯下一次错误(很多情况下是定位球),就会满盘皆输。同样的逻辑,推广到其他利用3后卫以弱胜强的案例上也是基本相同的。1992年欧冠决赛,巴萨1比0桑普多利亚,巴萨首发阵容1993年欧冠决赛,马赛1比0米兰,马赛队首发阵容1995年欧冠决赛,阿贾克斯1比0米兰,阿贾克斯队首发阵容1997年欧冠决赛,多特蒙德3比1尤文图斯,多特蒙德队首发阵容1997年联盟杯决赛,沙尔克04vs国际米兰,沙尔克04第二回合首发阵容当然,意大利人作为公认的战术国度,也不会只知道吃3后卫的亏而坚决对这一实用性很强的战术敬而远之。90年代的意甲赛场上,帕尔马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固定使用3后卫战术,并以此开创了球队史上的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斯卡拉(Nevio&Scala)的率领下,帕尔马的3后卫采用德式532的配置,在最巅峰的岁月,球队的防守是如此稳固,后卫之间的协作是如此出色,以至于94年美国世界杯上已转任意大利国家队主帅的萨基一口气招入了3名帕尔马后卫(此外当时效力于都灵的边后卫穆西也与帕尔马有着诸多关联;而当时的帕尔马左后卫迪奇亚拉Di&Chiara实际上也具备入选国家队的实力),而另一名中卫格伦()则贵为比利时队队长。除帕尔马之外,以教练身份初出茅庐的里皮带领那不勒斯队时也采用3后卫阵型,并成功将这支明星大量流失的队伍带到联赛第6的位置。到90年代末期,意大利诸强对于3后卫的态度有了更加明显的改观,越来越多的球队使用了3后卫,这其中最为令人怀念的无疑是98年扎切罗尼的乌迪内斯,疯狂的扎克使用疯狂的343阵型,靠着疯狂的比埃尔霍夫用一颗疯狂的金头轰下了连续两个赛季意甲第五与意甲第三的佳绩。此外,里皮的尤文、西蒙尼的国米、泽曼的罗马、扎切罗尼的米兰、卡佩罗的罗马、圭多林的乌迪内斯等等,也先后使用了3后卫阵型。当年韩乔生老师的一句“忽如一夜春风来,意甲流行三后卫”,是对当时情况的最好诠释。1995年联盟杯决赛,帕尔马vs尤文图斯,帕尔马队第一回合首发阵容赛季乌迪内斯主力阵容1998年联盟杯决赛,国际米兰3比0拉齐奥,国际米兰队首发阵容赛季,米兰队主力阵容赛季,罗马队主力阵容赛季,乌迪内斯主力阵容当然,当年使用3后卫取得重要冠军的,又何止上述这些意大利俱乐部和它们的对手们?由于案例极多,在此已无法一一列举,仅举两个典型案例:一支是拜仁慕尼黑,在希斯菲尔德的率领下,拜仁从特拉帕托尼执教时期的4后卫战术再次调整回德国人熟悉的532阵型,加上核心埃芬博格等强援的加盟和内部纪律的成功整顿,南部之星于90年代末再次统一了整个90年代乱象环生的德甲,并再次跻身于欧洲顶级俱乐部之列,98至01年间拜仁堪称当时的欧陆最强。另一支是皇家马德里,西甲巨人在赛季前半段几近崩溃,糟糕的防守、混乱的组织、复杂的内部矛盾与恶劣的财务情况几乎将这支一个赛季之前的欧冠冠军彻底拖垮。所幸博斯克赛季中途接手之后,面对复杂局面当机立断,以稳固防守作为球队重生的第一要务,将球队阵型及时调整为稳守为上的532,强化球队防守与跑动纪律与防守体系,拿下负伤作战、状态低迷的耶罗,提携二队出身、稚气未脱的卡西利亚斯等等,将皇马从崩溃边缘拉了回来。尽管联赛未能杀回前四,但一路淘汰多支豪门,最终多少有些出人意料的捧回大耳朵杯,为日后弗洛伦蒂诺入主、开启银河一期奠定了基础。事实上,从1991年到2001年的历届欧冠决赛全部有球队采用3后卫战术开局。3后卫的热度,由此可见一斑。2000年欧冠决赛,皇马3比0巴伦西亚,皇马首发阵容2001年欧冠决赛,拜仁1比1巴伦西亚(点球5比4),拜仁首发阵容德国人,于90年世界杯后将3后卫几乎奉为国家信仰;意大利人,亦于90年代后期跳入3后卫的大坑;荷兰、阿根廷、西班牙、克罗地亚、墨西哥等国家,也前赴后继的踏上3后卫之路;此外法国、东欧的一些俱乐部,也高举3后卫大旗。可以说,整个90年代,世界足球主要势力当中,仅有的未深度尝试3后卫战术的国家,唯巴西与英格兰而已。90年代,毫无疑问是3后卫战术的黄金岁月。&&3后卫为什么这样红?个体的特殊行为往往存在很大的偶然性与随机性,但集体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行动如此一致,就不能不让人产生一探究竟的兴趣。诚然,以本人粗浅的知识和分析能力,加之确实缺少有充分说服力的材料,眼下我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对3后卫战术一步踏入鼎盛期的原因进行个人的解读。&集体行为的产生,往往取决于其历史背景;而80年代末世界足球最大的历史背景,就是萨基的改革。对于萨基改革本身,本文不进行详述;但对于萨基改革造成的直接影响,却是不得不提的。这里摘抄本人之前发的两段碎碎念:&“萨基的绝对区域概念、三线距离概念、四点坐标理论、前场压迫概念和集体造越位战术大大发展了区域足球,可以说是区域概念彻底占据主流地位的主要推力…而且这支米兰在萨基的概念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踢的艺术精彩好看…但是他的理念比阿贾克斯全攻全守更快的被各队学习模仿,而且更快的被融入了大众化战术的洪流,其区域理念、三线举例理念、压迫理念反而直接成为了那个年代前场施压、中场绞杀、后场贴身紧逼之破坏足球、防守足球的核心理念,原本为了追求美丽和艺术而献上的祈祷,反而变成了诱发力量足球、肌肉足球乃至粗蛮足球的诅咒”。&“90年代意甲在萨基改革后掌握欧洲主流话语权,大撒金元吸引球星和普遍推广萨基理念使得意甲球队取得了人员上和战术上的领先优势;然则两相比较,意甲球队优势的内涵仍主要体现在战术、尤其是体现在阵型概念、整体移动、区域争夺和以攻守平衡为宗旨的复杂的协防、补位、掩护、球员特性搭配体系上,总体呈现出偏谨慎色彩之战术的重要性依然居于首要地位(为此不惜牺牲许多伟大球员的杰出天赋,在此无需举例),球员的优势(有时甚至并没有明显的人员优势,例如里皮一期的尤文)因战术的优势被放大”。&把上述这段话再简单归纳一下:萨基的改革,带来了一段极端讲求整体,从而极端讲求防守的历史时期。&萨基之前的足球,无论比赛的速度与节奏、各队阵型的完整与整齐性,还是球员的跑动,总体来说是相对比较低的。米歇尔斯和洛巴诺夫斯基的荷兰版本与苏联版本全攻全守,或许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对推进整个足球世界的“速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宏观来讲其效能依然比较有限;而萨基的战术改革,之所以在事实上并没有任何原创点的情况下依然被视为足球战术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甚至被很多人视为新时代的开端,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是由于其彻底改变了足球的比赛方式和比赛理念。跑动的提升提高了比赛的速度和节奏,在更高速平台下对于阵型的苛刻要求和对于攻击套路的反复训练使得球员们能更快的发现、捕捉和利用对手的漏洞甚至迫使对手出现漏洞。对于所有球队来说,再出现过去那样懒散跑动、前后脱节、头重脚轻的踢球,等待自己的一定是毁灭的命运。或许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萨基在米兰的区域平行442仍显得单调、乏味,缺乏变化;但在当时来看是非常重大的进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3后卫慢慢成为很多球队的选择。&Why?&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阵型之间的克制关系。世界足球的主流阵型,从30年代之前的235,到30年代兴起的WM,再到50年代末兴起的424,再到6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433与442,经过了一条逐渐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时,已经走到了442(实际上主要是4132)占绝对主流的时代。萨基统帅下米兰的成功,更使得平行442阵型一时成为世界“标配”。然而对于平行442(再次强调,是平行442)而言,3后卫阵型(352)有着非常明显的针对性优势:&第一,3后卫战术下的双盯人中卫,几乎就是为双前锋阵量身定做的。而且,平行442下,由于中场线与前锋线之间缺乏过渡环节,而且由于大家对于防守的过分重视,往往导致锋线与中后场的脱节,出现4402的局面,前锋几乎是球队唯一的进攻力量,而且可怜的前锋们还不得不长期在追逐、拼抢后场开出的大脚球、风筝球的过程中徒费精力。这种情况下,用双盯人后卫干掉对手双前锋,很大程度上就可保本方球门无虞。&第二,3后卫战术下,两名翼卫一旦压上,中场一般保有5名球员,而442的中场只有4人,前者可以很轻易的在中场,尤其是中场中路取得对442的优势。更重要的是,352阵型下突前攻击中场的存在,使得中场与前锋之间多了一条“战术线”(即英文战术术语中的“line”)。不要小看这条线,它的存在能够攫取和利用平行442中场与后卫线之间的空间,在后防线身前发难,从而迫使442进行收缩,交出主动权;此外,它还能够作为前锋身后的一个支点,与前锋、中前卫和翼卫之间形成三到四人之间的传接球小局部,要么经过快速传递打出直传斜插或斜传直插的线路进而打对手身后,要么经过中路的传导迫使对手阵型向中路收缩、暴露出边路空挡,再将球转向边路由翼卫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起脚传中。换句话说,突前攻击中场的存在能够极大的丰富进攻打法,从而牵制平行442;而进攻缺乏变化性,正是平行442的最大顽疾。&需要指出的是,在平行442战术刚刚铺开的时期,各队普遍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边前卫-边后卫联动攻击套路,两个位置的球员容易出现位置重叠、相互拆台的情况,非但不能压制单翼卫,反而很容易被身后有充分保护、因此助攻更加肆无忌惮的单翼卫压制;即便单翼卫陷入人数劣势,也有侧方中卫和中场的快速保护,因此只要球员实力差距不要过大,当时的352阵型对上平行442,在边路也不会陷入明显劣势。&第三,如上文所述,萨基的442改革以“平行”和“区域”作为首要宗旨,这导致传统的盯人中卫与自由人与平行442总是存在不契合之处。然而,萨基的改革乃是横空出世,它只能改变游戏的玩法,但不能改变当时依然存在大批自由人和盯人后卫这一客观事实,假如全世界清一色全部改用萨基式442,无疑是对既有资源的一种巨大浪费,也不符合不同球队的具体情况。在这种情形下,一部分球队选择了平行4后卫体系,对后卫进行改造,对他们进行新的训练;而另一部分球队则干脆使用了3后卫战术,因为3后卫下无需取消自由人和盯人后卫。在3后卫下,自由人依然是整条防线的指挥者;而另外后卫的使用方式则存在多样性:一些球队更习惯于安排两名盯人后卫,专门负责跟踪盯防对手双前锋。对于盯人后卫盯人意识和移动能力有信心的球队,一般会安排严格的对位关系,后卫跟随前锋的移动而移动,像00年之前的德国队就是其中典型;一些球队则更加讲究区域防守概念,在自由人身侧设置两名位置相对固定的后卫且不要求形成严格的盯人关系,对进入本职区域的对方攻击手进行盯防,这一类球队也很多,在此不举例。此外,还有一些更有意思的球队,在两侧后卫的人选上会排出一名中卫+一名边后卫的策略,像98年世界杯的英格兰、02年世界杯的3313阿根廷就属于这种类型。这些球队采用这种略显奇怪的用人策略,很大程度上得归因于教练希望使用3后卫战术,但球队本身并不具备足够数量的高水平后卫,是一种无奈与妥协之举;但这种用人又有一定的好处,尤其是具备边后卫属性的球员一般比正统的中后卫球员具有更快的移动能力、更广的活动范围和更灵活的防守意识,可以支撑同侧边前卫更加大胆的投入进攻,而且根据比赛的需要可以更方便的形成3后卫与4后卫之间的切换,给教练以更多的战术微调余地。1998年世界杯,英格兰2比0哥伦比亚,英格兰队首发阵容2002年世界杯,阿根廷1比0尼日利亚,阿根廷队首发阵容本质上讲,3后卫是一种通过强化局部球员付出来换取整体优势的策略,它给这些局部球员(尤其是翼卫)的个人能力与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反过来,只要球队具备这样的高素质球员,就有很大的机会获得352能带来的比较优势。以上几点(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欢迎大家各抒己见),使得很多球队选择了3后卫,同时使得更多球队在面对整体实力强于自己的对手时将阵型改换成3后卫(532)。也就是说,3后卫的巨大成功,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世界足球战术发展的阶段需要。&宴会的结束天下之事,盛极必衰。&上文提到,“国际大赛上的3后卫热潮,于94年世界杯之后有所减退”。这句话反过来讲,也可以理解为:90年代3后卫的热潮,于94年世界杯开始,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在上面两个部分里,我说3后卫战术一度成为很受欢迎的选项;但这里必须再说一句话:无论多么受欢迎,3后卫也从来没有成为主流战术。与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4后卫相比,3后卫总是显得边缘化;而无法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很难具有太长的生命力。&在451流行之前,归纳而言,3后卫的逐渐势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如上文所述,自58年世界杯巴西凭借创新的424战术夺冠以来,4后卫在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足坛的正统选择,其对于防守空间的良好覆盖,对于攻守力量的良好平衡和训练的相对便捷性,使4后卫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与之相比,3后卫却总是难免遭人质疑:一方面,对于比较多见的德国式532来讲,由于这一战术的初衷是加固防守,而且一般在执行中确实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消极与被动味道,很多情况下是弱队对抗强队的应变之策,因此对于那些有积极进攻传统的球队而言,选择这种战术不仅很难说服自己,更难说服球迷,“3后卫=保守”的看法,实际上根植于当年的很多人心中,而且很多情况下也确实并非偏见。德国人与后来的意大利人之所以能长时间坚持,主要在于这两个国家的足球总体上更加重视实用主义,而这种思维方式不是每一个国家都具备的,更何况德国人与意大利人的532体系也并没有帮助这两个国家的球队在90年代取得统治性的战绩。另一方面,对于荷兰式343来讲,进攻固然积极主动,但未免过于冒险,特别是上文提到的三位343大家之中,克鲁伊夫对于防守的相对轻视已是公开秘密,而范加尔和贝尔萨通过极端强化球员全面素质与跑动能力来掩盖体系弱点的做法,在当时又不具备广泛的可复制性和稳定的保质期。总之,无论是那种3后卫战术,似乎总是不如4后卫更有说服力。&第二,随着时间向前推移,新一代的球员慢慢登上历史舞台。新生代球员与前辈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青训的关键时期普遍处于萨基改革之后,是浸染在萨基的区域观、阵型观等理念里成长起来的。换句话说,相比于踢自由人或者盯人后卫,他们更熟悉区域平行后卫的战术,“区域”是他们最深刻的足球观,而能打自由人的球员则越来越少,仅有的存量也在不断老化;况且,经过10年的时间,萨基的平行4后卫理念已不断深入人心,90年代早期的“区域平行”与“自由人+盯人后卫”分庭抗礼、交相辉映的局面已经明显向着前者一统天下的趋势发展,在这种现状面前,3后卫战术慢慢失去了自己很重要的一部分人力资源基础与思想基础。&当然,对3后卫战术的衰落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21世纪初451战术的兴起。3后卫战术当年之所以能够与442分庭抗礼,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对于平行442的战术克制性,然而451却几乎把3后卫的优势全部勾销了:你安排3名后卫出场且其中有两名盯人后卫,但我只有一名前锋,不仅造成你多出来的那名盯人后卫直接浪费掉,而且因为活动空间大、灵活性高,我的单前锋还可以在你的后防线身前随意活动,让你难以捕捉,扰乱你的站位,而且还可以专挑你防守能力相对较弱的后卫攻击,从而以1人起到压制你3人的效果;你的5中场对上442的4中场确实有优势,但现在我也是5中场,你的优势在哪里?此外,早期的451由于前锋人数少,进攻时未免打法单调,但随着边锋内切战术、中场后插上战术的不断成熟,尤其是随着穆里尼奥的切尔西和里杰卡尔德的巴萨将451切换433战术发扬光大,单前锋的攻击能力迸发出了极强的能量:在边路,边锋内切-边后卫套上的套路成为经典战术,从而可以完全压制3后卫下的单翼卫;在中路,中锋移动自由化+中场后插上的策略,使得451的中路进攻很多时候是名为单中锋,但实际上往往有2名、3名攻击手(如果算上内切的边路,甚至可以到4名甚至5名球员连线),以自由人+盯人后卫理念为基础发展起来的3后卫,又如何应对如此复杂的局面?盯人后卫,只有在能够贴身捕捉对方攻击手时才能发挥最大作用,而现在对方正经的前锋只有一个,对方同样极具威胁的中场却在你的身前,可以直接面向球门做动作,还可以灵活的交叉换位与回撤回收,你盯谁去?&451和新式433的崛起,敲响了3后卫的“丧钟”。02年世界杯之后,3后卫战术几乎一夜之间归于沉寂,在长达近十年的时间里,我们几乎很少能见到使用3后卫的球队,而零星的一些使用3后卫的球队,总是被我们在脑海中冠以“标新立异”的帽子。2010年之前,最后一次运用3后卫战术获得重大胜利的案例,似乎也就是05年的伊斯坦布尔奇迹了。在那场不朽名作的下半场,审时度势的贝尼特斯用哈曼换下芬南,果断将阵型从4411调整为3511,替补上场的哈曼镇守中路,限制住了上半场信马由缰的卡卡;在海皮亚的指挥下,卡拉格与特劳雷两名后卫运用近乎于人盯人的方式,几乎冻结了舍甫琴科与克雷斯波。再加上更加拼命的前场逼抢,上半场防守极度不稳的利物浦,就此站稳了脚跟,并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反攻机会。然而伊斯坦布尔的胜利固然伟大,但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首先利物浦的成功,得益于米兰依然使用双前锋、无边锋的战术;其次当比赛尾端安切洛蒂派上边路突击手塞尔吉尼奥之后,利物浦同样遇到了3后卫战术在边锋战术面前的窘境。塞尔吉尼奥上场不久就通过一次锐利的边路突击传中,为舍瓦创造出了绝佳的单刀机会,尽管金球先生的两连击被杜德克神奇扑出,但巴西人的威胁却是利物浦不能不防范的。此后的时间里,原本在中路的杰拉德不得不转移到右路限制塞尔吉尼奥,而利物浦也因此失去了进一步反攻的手段。2005年欧冠决赛,利物浦3比3米兰(点球3比2),利物浦队下半场战术情况3后卫衰落了。对于每一个亲身经历过3后卫战术从90年代辉煌到21世纪初没落的人,或许都多多少少有些惋惜,毕竟它不仅是一种足球战术,同时还代表了一种情怀,代表了一个精彩纷呈的时代。当宴会结束、大幕落下之时,在一片肃杀的气氛中,人们似乎很容易产生“这下一切都结束了”的感慨之情。&幸运的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新时期的3后卫&2011年12月11日,伯纳乌球场,一场万众期待的西班牙国家德比正在上演。开场仅22秒,本泽马就抓住巴萨后防线上的连续失误打进一球,而这个时候很多巴萨场上队员甚至连球都没有摸过。应该说,局面很糟糕。&关键时刻,向来以战术与用兵变幻莫测闻名的瓜迪奥拉,临时调整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怪阵”:后防线上,皮克居中,阿比达尔、普约尔分居左右。在中场,布斯克茨拖后,而且每每回撤到与防线平行的位置;原本打右后卫的阿尔维斯位置进一步提前到中场甚至边锋,中路由哈维和法布雷加斯占据;锋线上,梅西、伊涅斯塔和桑切斯任性的变换着彼此之间的位置——&343!瓜迪奥拉复活了3后卫!&据一些更熟悉当年巴萨人士的说法,瓜迪奥拉首次正式在比赛中排出3后卫,是赛季西甲第二轮对阵比利亚雷亚尔时的事情。无论怎样,有一点是明确的:这位向来不受成见与思维定式限制的当红主帅,真的把3后卫纳入了他纷繁多样的战术兵器库。&此前,瓜迪奥拉借鉴06年世界杯墨西哥队主教练拉沃尔佩的经验,在后场出球时将两名中卫拉开,拖后中场回撤到两名中卫之间拿球(所谓的“拉沃尔佩出路”),这一招在当时可以帮助作为巴萨进攻建构第一环节的布斯克茨更好的避开逼抢,同时使球能够在后场更顺畅的传导。此时,瓜迪奥拉干脆把这一战术进一步做实:在他的3后卫体系下,343与433进行流动切换:布斯克茨随时可以回撤加入到防线行列,与正牌后卫中拿球能力最强的皮克取得联系,同时将普约尔和阿比达尔推到两翼,使对手的前场逼抢更难奏效。当球流转到中场时,布斯克茨再移动到中圈一代,与回撤的哈维、法布雷加斯等人取得联系,两人控制住中场中路;在边路,位置提前的阿尔维斯与位置回撤的伊涅斯塔给中路的传递提供出球方向,威慑对手边路不能大胆压上。锋线上,梅西、桑切斯与伊涅斯塔频频进行横向与纵向的移转换位,同时法布雷加斯也频频前插扰乱对手防守布局——瓜迪奥拉的3后卫战术,复杂、精细而又准确。当场比赛的最终结果?3比1,巴萨攻克伯纳乌。日,皇马1比3巴萨,巴萨调整后战术情况当然,瓜迪奥拉的改革,从其本人的角度看,既是执教天赋的体现,但多少也有些无奈之举的味道。2011年完美拿下联赛与欧冠双冠之后,全世界都在加速研究应对巴萨“宇宙流”之法;越来越多的球队不断提高密集防守的水平,以及快速传导、一脚出球和精准反击的能力。与此同时,巴萨自己手中的选项却不多,球队没有高中锋和适合高中锋的战术,除了梅西之外也缺乏真正具备狭小空间内带球突破能力的人。为了应对困局,瓜迪奥拉只能再次向“宇宙流”要效益,谋求进一步强化控球传球打法,试图用更加极致的控球来反制对手的反控球。上述复杂的343战术,就是瓜迪奥拉为实现这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虽然在细节上无疑更加复杂和追求平衡,但瓜迪奥拉这一战术的根本理念与当年克鲁伊夫和范加尔的范式基本相同,是偏进攻向的3后卫战术,最终目的是强化中前场的实力与控制力。而我们现在知道,这一思路的最终结果,的确是令人遗憾的。足球比赛也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没有任何一种战术有百战百胜、万年常青之理。&尽管瓜迪奥拉的巴萨版3后卫没有真正成功,但他的行为将3后卫重新带回了世界足球主流战术舞台。几乎与瓜迪奥拉在巴萨推行3后卫的同时,向来以战术水平出色而闻名的意甲赛场上,安东尼奥-孔蒂率领的尤文图斯队也选择了3后卫。与瓜迪奥拉有几分相似的是,孔蒂最初选用3后卫的初衷也是出于眼前的困难:这名原本信奉433乃至424战术,青睐两翼齐飞打法的少帅,却不得不面临本队中没有高水平边锋球员的现实;而球队大脑皮尔洛的年龄也的确令人揪心,尽管可以为他安排两名僚机,但就算如此若只安排3中场的话似乎仍显不足。在这样的局面下,孔蒂充分利用本队中卫与边路资源相对丰富的长处,摆出了352的打法:与当年比拉尔多的思路类似,既然我没有边锋,那么使劲给边后卫压担子就好了!赛季意甲,尤文图斯队主力阵容与瓜迪奥拉相比,孔蒂的运气显然更好,依靠3后卫战术他获得连续三座意甲桂冠。诚然,孔蒂绝非新时代意甲赛场上第一个使用3后卫战术的教练;在他之前,“魔术师”圭多林在乌迪内斯坚持这一战术已将近10年,加斯佩里尼在热那亚、马扎里在不同球队推行3后卫也已有数年。但毫无疑问的是,是孔蒂尤文以及马扎里那不勒斯的成功,推动意大利又掀起了一阵3后卫浪潮,当年那阵一夜之内让3后卫几乎布满亚平宁大地的改革春风,现在又吹来了。意甲赛场普遍仍流行双前锋且缺少边锋战术和高水平边锋人才的战术环境,给了3后卫以重生的最佳平台。很快的,佛罗伦萨、国际米兰等球队,都纷纷启用了3后卫战术。相对而言,蒙特拉率领的佛罗伦萨的3后卫战术与尤文一样更偏向进攻与控制,甚至比尤文更有技术性,敢于在中场派上皮萨罗、巴莱罗和阿奎拉尼的战术也是很拼。而在另一名3后卫信奉者马扎里的带领下,那不勒斯的3后卫更偏向532的概念,更加讲求防守、对抗与平衡,以及更快速的攻击对手。至于国际米兰,在加斯佩里尼、斯特拉马乔尼和马扎里等人执教时期,球队都先后使用了3后卫阵型,但缺少足够分量的后卫与中场的他们没能找到良好、稳定的化学反应与攻守平衡。最终,俱乐部的3后卫风潮终于也刮到了国家队:2012年欧洲杯上,意大利国家队也再次祭出了3后卫阵型,小组赛与西班牙的较量中,以自由人德罗西统领的意大利防线与已然欧洲杯与世界杯双冠加身、控球战术独步天下的西班牙斗的难分难解,打出了或许是整届杯赛技战术水平最为精彩的一场较量,意大利人的3后卫战术水平也再次得到了实践的验证。赛季,那不勒斯队主力阵容2012年欧洲杯,意大利1比1西班牙,意大利队首发阵容2014年后,孔蒂上调意大利国家队,接手的阿莱格里在短暂的政策延续后重回4后卫;加斯佩里尼、斯特拉马乔尼与马扎里等人在国米帅位上来了又走,3后卫没能托起蓝黑军团的复兴梦想;蒙特拉因与俱乐部关系破裂,在紫百合也黯然下课,目前仍处于待业之中。3后卫的热潮,在意大利明显减弱。但是在其他联赛,3后卫依然保留了一定的火种。上赛季的英超,范加尔的曼联、罗杰斯的利物浦等球队,都使用过3后卫阵型;在德甲,瓜迪奥拉仍频繁在拜仁推行三后卫,同时门兴等球队也利用过这一战术。有趣的是,眼下越来越多的3后卫战术,以对手的身份出现在了带起新时期3后卫节奏的瓜迪奥拉面前:3月6日多特蒙德0比0战平拜仁的比赛中,图赫尔吸取赛季第一回合较量惨败的教训,以一个532阵有效的抑制住了拜仁;而此前欧冠淘汰赛拜仁与尤文的那场注定将流传后世的4比2血战中,阿莱格里也派出了一个3后卫切换4后卫的阵型。在俱乐部的层面上,3后卫的势头有所减弱,但并未再次消失。日,多特蒙德0比0拜仁,多特蒙德队首发阵容日,拜仁4比2尤文图斯,尤文图斯队首发阵容国家队层面,由于战术的革新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灌输,因此3后卫的案例不多。但是两个国家的3后卫,仍旧给了我们深刻的印象。一支是平托率领的,在巴西世界杯上大放异彩的黑马哥斯达黎加,这支球队以意大利防守风格为标杆(用平托自己的话来讲,“我研究意大利队的战术已有数年,我的防守策略都是从意大利足球中学习而来的”),采用务实谨慎、以退为进的541阵型与诸强周旋,5后卫、4中场的防守体系以其踏实的防守作风与防守态度,整齐划一、进退有序的集体移动,顽强的贴身防守与边路对抗,熟练的协防补位掩护与快速的退防速度,使球队的防守成为所谓的“前世界冠军”们几乎无法逾越的屏障(当然,哥斯达黎加的防守也非全无弱点,由于三名中卫普遍缺乏速度且转身偏慢,哥斯达黎加的防线大多数情况下不敢过于靠前;而一旦防线压上,对手的穿刺性身后球也容易给哥斯达黎加造成威胁,巴洛特利、斯图里奇等前锋利用这一点也确实攫取了一些机会,所幸的是哥斯达黎加还有一名以控制范围大、出击坚决、反应迅捷闻名的世界级门将纳瓦斯)。在稳固的防守基础上,球队的脚下缠斗、摆脱技巧与短传配合也具备不错的水准,尽管多数时候阵型回收,但由守转攻时并非一味通过长传进行,而可以采用长短结合的方式展开;球队左边路老将迪亚斯的坚决助攻与精良的传中脚法,也给对手的边路施加了巨大的压力。在锋线上,主力单前锋坎贝尔以其由希腊联赛锻炼出的单兵作战能力,在对手的多人防线面前自如的背身接应后场出球并带球转身直接威胁球门,再加上出色的带球速度与突破、恐怖的左脚大力轰门,使其带有几分上世纪90年代那些虽然接应人员不多、身前防守密集但仍然“敌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顶级前锋们的独特气场。再加上布莱恩-鲁伊兹、博拉尼奥斯等攻击中场的频频前插协助,哥斯达黎加的进攻如同其防守一样不容小觑,最终的八强成绩也向世人展现了这个加勒比小国所蕴藏着的巨大足球能量。&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球队是新科南美冠军智利。这支球队在贝尔萨的带领下采用了以攻为主的3后卫策略,逐步走上世界一流球队之列。红衣军团疯狂而不顾后果的进攻、纷繁精巧的短传配合、犀利的快速突击和出众的个人技巧在南非世界杯上大放异彩;尽管奠基人贝尔萨本人于2011年离开球队远赴伊比利亚,但继任的桑保利沿袭了“疯子”的思路,并且与前任相比在持续快速攻击与降速控场、疯狂进攻与稳固防守之间取得了更优的平衡。2014年世界杯上,智利队完胜西班牙、憾负东道主巴西,已经令人侧目;2015年美洲杯,当巴西、阿根廷、乌拉圭等传统强队限于过于欧化的泥淖不能自拔之时,智利队却在欧化组织的大框架下踢出了颇具味道的南美风情,中场老将巴尔迪维亚更是让世人再次领略了传统10号球员的精彩艺术。尽管偏多的大尺度动作、似有似无的主场优势和哈拉的“迷之一指”给球队也带来了不少非议,而且桑切斯、比达尔等长期旅欧球员与球队的整体风格也存在一定不契合性;但球队最终力压群雄本土夺冠的结果,无意昭示了南美足球塔尖集团一个新时代与新势力的到来。2014年世界杯,哥斯达黎加队主力阵容2015年美洲杯决赛,智利0比0阿根廷(点球4比1),智利队首发阵容新3后卫体系的优势如今的大势,传控战术一统天下,强弱队之间的实力差距总体上也在不断加大。现在的3后卫,以符合时代需要为根本宗旨,展现出一些与当年3后卫截然不同的特点:&第一,最大的区别,在于新的3后卫与前辈相比明显更偏向于区域。前文已述,当年的3后卫以自由人+盯人中卫为思想基础;到2000年左右,有一些3后卫体系下的侧方中卫也带有明显的区域性,他们在防守中为了协防补防,也经常移动到非常靠近边路的位置,例如00年意大利的卡纳瓦罗、赛季罗马队的扎戈和泽比纳、02年德国的梅策尔德和巴西的罗克-儒尼奥尔等等,这种用兵方式使得3后卫与4后卫之间有着更好的衔接,避免了单一阵型的弱点;但反过来说,又使得这种打法与4后卫非常类似,既然如此又为何不直接排出4后卫呢?尤其是随着451兴起后,总的来说3后卫已经很难满足新的的战术发展形势。然而,在流转快速、无孔不入的传控足球面前,以尽量覆盖禁区一线空间为目的的区域型3后卫(5后卫)战术,却慢慢的重新得到教练们的欢迎。新的3后卫中,3名中卫的区域性更加明显,他们的位置固有左中右之别,但再无拖后与上抢、指挥与盯人的职责定数,3名中卫尽量覆盖大禁区与弧顶一带,两侧翼卫镇守边路,他们的移动速度更快,也更习惯于区域防守,可以缩小和截断对手短传渗透的空间与路线,迫使对手只能在外围不痛不痒的传传导导,是新3后卫战术的根本目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随着边锋内切战术的兴起与不断发展,内切型边锋或所谓“边前腰”的出现让无数球队在中卫与边卫之间,在关键的肋部区域吃尽了种种苦头,中卫难以快速反应与弥补、边卫因逆足问题在防守时亦普遍感到别扭的肋部区域成了控球方的“金矿”,越来越多的强队运用各种方式从肋部攫取利益(关于肋部战术的讨论,这里推荐大家看这篇出色的文章:,虎扑上有全文翻译,题为《致命肋部》),因肋部被人牵制甚至统治而彻底瘫痪、被对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球队又何止一二?梅西、C罗、内马尔、罗本、里贝里、贝尔、迪玛利亚、桑切斯等一线球星又有几个不是利用肋部战术将数据刷的闪耀夺目?而新3后卫由于在两侧安排了中卫,这两名常规活动区域在大禁区角一带的中卫正好具有防范对手内切攻门和肋部渗透的作用。而且,根据对手特点的不同,2名侧方中卫的活动区域、3名中卫之间的距离还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当面对强敌时,的确不失为一招极具价值的变阵之法。&第二,之前我们提到,10年之前的单中锋战术,能让彼时的3后卫因资源浪费而缺少经济性。但时代变迁,首先三名中卫兼具贴身盯防能力(要知道当时的自由人普遍不具备这个能力),单中锋无论移动到哪里都难以有效摆脱防线追踪(例如此前拜仁与尤文的比赛中,绝大多数时间内都是居中的博努奇在盯防莱万多夫斯基,而且总体上的确效果不错)。横向的扯动自不待言,就算中锋回撤,一名中卫也能顶出跟防,而余下两名后卫依然能保证至少两人的中路防守密度;要知道,当年中锋回撤这一招使得多少中卫摇摆不定、别扭不已,在无限纠结中被对手抓住身后空挡渗透得手。此外,近几年随着各队防守跑动与密集站位能力的普遍提升,当年巴萨式强打中路的策略不再吃香,边路传中、边路斜传身后再次成为高效战术。在这一战术下,中场后排持球时,三中场中的两名靠前的球员往往会首先顶上大禁区沿线,随时准备协助中锋接应后场出球,这使得进攻方时常出现1中锋+2前插中场共计3人(有时甚至4人)分布在弧顶附近的局面。一旦出现这种情况,3名中卫能够迅速分别进行贴身防守,其效果确实较双中卫下2对3、2对4的局面要改善许多,这又是新3后卫战术在新形势下的一大作用。&第三,由于不再设自由人,新3后卫战术下3后卫(5后卫)的防守体系更加讲求区域战术所需的共同进退,新3后卫战术在防线的整体移动方面,与存在自由人的旧3后卫体系相比更加整齐划一,而在越位吹罚技术越发先进的今天,这一点需要球队在训练场上付出更多艰苦的努力和细致的雕琢。巴西世界杯上哥斯达黎加的后防表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第四,如今的足球更加讲求进攻时后场组织与出球的精确性与快速性,而为实现这一目的,更加体系化、精细化的无球跑动接应必不可少。当年,由于不太讲究这方面的要求,除了个别球队之外,当时的3后卫普遍没有表现出这方面的能量。然而如今,3中卫与翼卫、中场之间能够形成更多样化的传递三角,当中场球员持球受迫时也能选择更多的传球回做方向与多人之间的传递路线,从而迂回式的避开压力,找到线路完成出球(这里不作图,各位可以自行想象一下M型的人员布局与传球流动线路);在这个过程中,后防线上无论谁接球,两侧短距离内还有队友的保护,一旦出现失误可以更快的予以弥补。当年的瓜迪奥拉,正是看中这一优势才启动了巴萨的3后卫战术革新,而这一点是过去的3后卫不具备的。另一方面,现代足球发展到今天,当每支球队的人均比赛跑动量 可以轻易突破万米的时候,比赛每一局部的人员密度明显提高,在中路进行进攻渗透的难度可谓成倍增加,对于宽度的利用自然会又一次得到教练员们的高度重视,而三后卫阵型既能充分展开进攻宽度,同时在纵向上也能够通过长传或短传维持联系,不至于出现明显的线间距离割裂,因此自然会成为很多教练青睐 的对象。举例说明:在343阵型下,当本方控球进攻时,两名侧方中卫可以充分拉开宽度,与居中中卫和门将形成一条来回传递皮球的链条,降低每一个局部被对手逼抢时掉球或仓促出球的风险。同时,两名翼卫可以推进到边前卫乃至边锋位置,一些能力更强的翼卫甚至可以内收到肋部乃至中路活动,从而使得中场5人组构成1-4( 中场中路倒三角落位、翼卫位置较高)、4-1(中场中路正三角落位、翼卫位置较低)、2-3(中场 中路正三角落位、翼卫位置较高)等多种站位结构,配合上边前腰或内锋的回撤,可以在有球局部形成3到4人的传递小组,同时在弱侧形成宽度接应,这使得进攻组织的阵型在有球侧和无球侧的能力都得到加强了。同时,3名前锋也可以根据比赛走势,选择1)3名前锋同时压入禁区等待传中,2)1到2名前锋回撤至肋部或中路接应,剩余前锋压制对手防线,3)3名前锋在中路和边路拉开宽度站位;4)1名前锋拉到边路接应,1名前锋靠近有球一侧肋部接应,另1名前锋深入禁区准备包抄抢点等多种战法,锋线进攻的灵活性也有充分的保证。总之,对于提升进攻,尤其是瓜迪奥拉式站位战法(positioning play,以前有文章翻译成“阵地战法”,个人还是觉得“站位战法” 更加适宜)进攻的质量,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五,现在的3后卫阵型,在阵地防守时,往往与541阵联系起来,绝大多数球队在阵地战防守时往往站成541的 阵型。翼卫怕边锋+边后卫组合拳,这是没有办法的客观事实。因此,使用3后卫的球队,一般必须在翼卫身前加上一层保护,或至少是有一侧的中前卫具备同时兼顾中路与边路防守的能力。在高位逼抢时,3后卫由于缩减了后场人数,增加中前场的投入,因此往往成为逼抢对手的利器。仍以343为例,343下实施高位逼抢时,3名前锋能够快速将逼抢的交锋线推进到对手后卫线一带,直接对门将和后卫实施逼抢。一般而言,中锋会逼抢两名中卫与门将之间的结合部,而两名边锋可以压缩中卫向边路传递的空间,并对接球的边后卫形成压力;进而,三名中场会压缩对手第二层接应人员即中场球员的回撤接球的空间,而两名翼卫则迅速压迫对手第三层接应人员即边锋的回撤接球,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前场逼抢体系,逼迫对手失误或仓促之间长传,便于中后场控制住外围落点或者将清理高球。在防守对方反击,尤其是当对手的反击直接穿透了中场,前卫球员难以及时回防,换言之即本方防守处于无序(disorganized)状态时,3后卫体系由于在后场准备了3名防守球员,相较于4后卫体系,在后卫回退、调整彼此间距离并压缩关键区域和关键空间,尽可能防止对手反击队员直接威胁球门方面,也有着一定的优势,尤其当4后卫下边后卫助攻上前无法及时归位时就更是如此。从本质上讲,任何足球阵型,如果想要掌握比赛主动,往往都需要通过强化某一个或某几个位置的比赛强度,来为球队整体获得优势创造条件。而3后卫阵型则主要是通过增加翼卫工作量,来为球队获得这种优势,同时为对冲增加翼卫工作量可能存在的隐患,再通过多设置1名中卫和加强中场协防等途径来应对风险,我认为,这就是三后卫阵型最本质的奥秘所在。以上只是本人能想到的新老3后卫体系之间的区别,以期抛砖引玉,欢迎各位朋友自行总结补充。当然,两种3后卫体系之间亦有共通之处:比如当对手采用双前锋战术时(大家应该都能体会到近3年来442战术的回归),新3后卫体系对于对手的优势与当年大同小异;此外,在防守传中球时,3后卫(5后卫)战术的密集站位能更有效的保护关键高危落点,从而弥补新时期后卫们普遍存在的判断侧方传中落点能力不佳的弱点,等等。&最后,让我们做一个简短的总结:总体来看,新时期的3后卫战术,多数依然以增强防守实力为第一要务,且与当年的3后卫战术命运相似的是,如今的3后卫战术同样只是相对边缘化的选择(论普及程度更是远不如90年代的3后卫)。但是,无论你喜欢与否、欣赏也罢,今天的我们的确处在一个战术信息量爆棚、战术细节的发展日新月异、战术变化周期明显缩短的时代,教练们更加专注于研究、开发和更新宏观思路与具体策略,战术上的正统观和思维定式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而这反而有利于3后卫的继续存在。未来,我们或许还会看到越来越多的3后卫战术案例出现,而这正是行文至此的本人此刻最诚挚的希望。结束。全文及全部示意图仅供参考。
[&此帖被zkamille在 13:28修改&]
这些回帖亮了
zk基于浩瀚史料下的雄文总是给我这种自认为水平不到不敢参与讨论怕分分钟暴露的球盲强烈的危机感。只能选一个小小的侧面参与讨论,我理解的三后卫日渐式微的另一个原因,不知zk是否赞同。抛却克鲁伊夫和范加尔这种另类,大多数的三后卫仍是一种保守选择,即,出于稳固防守为前提。而以自由人为典型代表的三后卫打法,在人盯人的年代里,强调的是防守球员对进攻球员的盯防,必要时这个盯防的范围可以扩大至全场,当进攻球员穿破层层阻挠发展至禁区时,往往已成强弩之末,加上三后卫的人数优势,这就给了自由人扑灭进攻的可趁之机,也就是说,彼时的防守布局自高而低(高低位以防守方为准)呈现出正比例增强趋势,到拖后的自由人为峰值。而当米歇尔斯的阿贾克斯把全攻全守演绎出来,高密度防守开始上提至中圈附近,中卫身前得到保护,防守的层次感随之清晰开来,自由人从后插上一马平川的画面随即减少。也就是说,米歇尔斯的全攻全守,将后卫繁重的防守任务进行了分摊,争夺球权的核心地带开始有前移的态势。中间还经历了洛巴诺夫斯基的前苏联和萨基的区域进化还有穆里尼奥的双后腰对中场的极致绞杀,最终到瓜迪奥拉和克洛普把高位逼抢演绎到了极致,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讲——防守战术的演变史就是防守重心逐渐向前移动的变迁史。历史的轮轨越向前,球员的跑动能力越突出,全场防守的覆盖性越强,防守的重心就越高,我想待那时,三后卫会真正绝迹。
[&此帖被楚梦萧琴在 11:46修改&]
Z神说孔蒂运用三后卫,是鉴于相对丰富的中卫资源和相对匮乏的中场资源(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
仔细想想真是这个道理。尤文运用三后卫起因是3:3平那不勒斯的比赛,由于马尔基西奥的停赛,彼时的尤文不管是谁,都无法在3中场中取代马尔基西奥的位置,因此才运用了352,令佩佩客串中路,边路交给埃斯蒂加里维亚。那个赛季尤文的352在实施当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左路的人选,德切列、埃斯蒂加里维亚和佩佩,还有贾凯里尼都打过,打的比较多的是德切列和埃斯蒂加里维亚,那个赛季德切列也难得给力了一把。
而上赛季转变为四后卫,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卫和中场资源的配制发生了倒转。因为巴尔扎利、卡塞雷斯的长期受伤使得中卫位置上只剩下博努奇和基耶利尼硬顶,而中场方面因为博格巴的成熟和佩雷拉、斯图拉罗的到来使得资源出现了过剩的状况。
本赛季又由四后卫转变为三后卫,其实也和两种资源的再次倒转有关,皮尔洛、比达尔离队加之佩雷拉长期受伤,赫迪拉时伤时好,使得无法满足4312的需求,因此之后再踢三后卫也不足为奇。不过尤文下赛季可能会再次放弃三后卫,无他,中后卫的资源再次出现匮乏。基耶利尼伤病的增多和巴尔扎利年龄的增大对于尤文这几个赛季踢三后卫的基础可以说形成根本的动摇。
3后卫在赛会制中时常有不错的发挥,但是在漫长的联赛中很少有球队,尤其是豪门球队把它当作基本阵型。因为在联赛中,尤其是欧冠不断扩军后这种越来越密集的赛程下,3后卫阵型对2个边后卫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文中所说的增加一名中卫导致进攻力量不够的问题。3后卫阵型在进攻中投入的力量比较少,所以必须以进攻速度来弥补人数的不足,要么高举高打,要么防守反击。对进攻球员个人能力要求都很高。
3后卫阵型起源于古典盯人战术。因此,在本世纪跑动速度和传接球日益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这种战术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尽管如此,3后卫打法仍有巨大的价值。每到一个战术变革时期,这种打法便会被人们拿出来,加以改进和研究。
最后简单列举下3后卫的4种流派:
1是90年代德国人的3后卫,中卫拖后清道夫打法,进攻时高举高打。
2是95年AJAX范加尔的343,注重边路快速进攻的人数优势,以及防守的层次性。
3是贝尔萨治下阿根廷和智利的3331,强调对空间的压迫和分割。
4是拉美3后卫,后场大巴,前场靠个人能力快速反击。
当然很多球队不能完全归入上面某一个流派。比如拉涅利的莱斯特城,同时结合了1和4。
扎切罗尼的乌迪内,米兰和国米,则同时结合了1和2。
波切蒂诺的热刺打得不是3后卫,但是显然他深受3的影响。
阵型往往不是最重要的,三后卫和四后卫实际上也并不是泾渭分明。我认为三后卫也是四后卫的一种变体,区别于平行站位四后卫。早期的四后卫,意大利用的最多的链式防守,非平行站位,设置一个自由人的站位。包括中国、韩国也曾广泛采用。实际上这种站位和今天三后卫的站位是一脉相承。自由人变成了三后卫居中那个,会回撤,而他身前那个居中后腰,实际上功能也是中后卫。区别于链式防守时期,现在的三后卫这四个人站位更靠前,更偏向于和中场的联系,两个在后腰身边的中前卫,也非常注重肋部保护,减轻了居中后腰和中卫的负担,从而有皮尔洛,博努奇等球员,虽然没有上古时期各位自由人的能力,却依然能串联。包括普兰德里在意大利国家队用德罗西打居中中卫。
引用50楼 @ 发表的:
请教楼主,能否简要分析一下孔蒂的三后卫在切尔西的前景?以及三后卫战术在英超的前景?
我认为不存在绝对排斥3后卫的联赛,非要说的话几大联赛里面可能也就是西甲相对不合适一些。之前的几个赛季里范加尔和罗杰斯的3后卫应该说都有表现非常不错的阶段,最后坚持不下去并不是这个阵型本身一定就不行。
但是反过来说,英格兰的确很没有踢3后卫的传统,使用3后卫的球队如果踢得顺倒也罢了,如果踢得不顺很容易在环境的压力下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否定,假如这样的话还不如一上来就正儿八经的踢4后卫算了。至于孔蒂,我觉得第一他未必会在切尔西踢3后卫,而且不踢3后卫的可能性很大(当然这不等于他不会尝试,所有人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会借鉴老经验,这是规律);此外考虑到切尔西目前的后防人员情况,老实说,这条防线的弱点太明显,而且另一点在于后卫资源似乎不够(我不是说中后卫不够,我是说边后卫不够。现在的切尔西如果想踢3后卫,中路的人选其实很容易,卡希尔、AZP和伊万就行;但是边路没有有分量的人选),3后卫我看够呛,如果有新援加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Z神的帖子我一般看不完全,但是我确实佩服有这种积淀的人。我是属于拍脑袋说话的类型,朝三暮四,缺的就是Z神这样的坚持。关于三后卫,我只能是印象流不负责地简单说几句。第一,三后卫的最根本的思路就是从后卫线开始改变整个球队的结构,这个思维方向在战术发展的历史一定是正向的,一定是给足球战术发展带来进步的内容。三后卫战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应时应景的安排变化,而是战术发展绕不开的必然一步,就好像我们现在谈及中卫必然谈出球能力一样。我说这一段,算是不得不说的废话,因为我觉得足球战术从防线开始,是一句必须要首先说的话。第二,从八十年代,到现在,三后卫战术几次反复,一时占了上风一时又居于下风,我觉得根本原因不在于阵型相克,而在于球员整体跑动水平带来的战术倾向。
[&此帖被bolero在 15:31修改&]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沙发 先马克再看
这么看的话,现在阿根廷应该把西蒙尼请回去了
其实个人倒是觉得现在的三后卫有一部分和老三后卫是相同的,尤其是中后卫的职责越来越多样的情况下。
这是有人找z神约稿的节奏了啊
好家伙
你骗我,哪里写范加尔煞笔了。
果断留名先……
另,00欧冠决赛皇马的图有无,雷东多成了安布罗西尼了,呵呵。
果断留名。~Mark之,感谢z大
果断前排留名,支持Z大~
狗孩元老的战术史分析神贴,严重支持!
在球队实力到达一定地步的时候,四后卫转三后卫是一个很可观的战术突破点。
因为在阵地战中,一般而言,站住位置的点只能出球,制造杀机的往往是运动前插的点。
前场有前插空间的位置主要是在边路,边卫插上制造杀机,FM16里边卫已经开始统治世界
然而中路,无论是前锋还是中场,进入对方半场总会受到极大防守压力。这时候,一个人高马大的中卫斜刺里杀出推进,就很有可能动摇对方的防守阵型。
这对于中卫的要求很高,而且需要中场有相应的布置给他擦屁股。所以还是对球队实力有较高要求。瓜帅玩这一手更多是为了控制,我希望看到的效果是冲击。没办法,现在中锋都是铁卫,中卫也该朝着神锋发展了。
[&此帖被kinggzc在 21:00修改&]
mark,慢慢看,难得看到战术贴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Z神说孔蒂运用三后卫,是鉴于相对丰富的中卫资源和相对匮乏的中场资源(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
仔细想想真是这个道理。尤文运用三后卫起因是3:3平那不勒斯的比赛,由于马尔基西奥的停赛,彼时的尤文不管是谁,都无法在3中场中取代马尔基西奥的位置,因此才运用了352,令佩佩客串中路,边路交给埃斯蒂加里维亚。那个赛季尤文的352在实施当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左路的人选,德切列、埃斯蒂加里维亚和佩佩,还有贾凯里尼都打过,打的比较多的是德切列和埃斯蒂加里维亚,那个赛季德切列也难得给力了一把。
而上赛季转变为四后卫,一部分原因就是中卫和中场资源的配制发生了倒转。因为巴尔扎利、卡塞雷斯的长期受伤使得中卫位置上只剩下博努奇和基耶利尼硬顶,而中场方面因为博格巴的成熟和佩雷拉、斯图拉罗的到来使得资源出现了过剩的状况。
本赛季又由四后卫转变为三后卫,其实也和两种资源的再次倒转有关,皮尔洛、比达尔离队加之佩雷拉长期受伤,赫迪拉时伤时好,使得无法满足4312的需求,因此之后再踢三后卫也不足为奇。不过尤文下赛季可能会再次放弃三后卫,无他,中后卫的资源再次出现匮乏。基耶利尼伤病的增多和巴尔扎利年龄的增大对于尤文这几个赛季踢三后卫的基础可以说形成根本的动摇。
个人觉得比拉尔多的三后卫阵型的成功,其关键的一点其实是在于启用了巴蒂斯塔这样的专职后腰和扫雷专家,再加上后来上阵的恩里克,保障了球队中场中路的保护,这样使得三后卫可以专心盯人和协防,而不必消耗过多的精力兼顾上抢和顶防。这个安排非常好的保障了当时防线的层次感,大大提升了安全度。
如zk兄所言,以90世界杯为例子,在当时区域结合盯人的大风气下,中场防守很多时候还是无法摆脱盯人思维的桎梏,很多球队并没有在中场设计细致的分工,比如西德,确实是依靠中场球员强大的个人能力(尤其是马特乌斯)来保障防守的到位率,同时也由于两个翼卫防守上的高到位率,使得两位盯人中卫的上抢可以没有后顾之忧,这两点弥补了中场缺乏固定压箱中场的隐患,而像意大利,则依靠后卫线球员极强的个人能力,通过费里-巴雷西和贝尔戈米高质量的上抢和顶防在弥补中场的防守,但是像英格兰,在罗布森受伤后,由于加斯科因和普拉特的防守能力都不强,也没有明确的一前一后的分工,中场线缺乏层次和团队协作,结果就导致无论对阵比利时还是喀麦隆,英格兰都在中场中路位置存在巨大的隐患,中场线非常容易被穿透,对方很容易就获得直接面对后卫的机会,而此时后卫只能被迫上抢,而身后空档很容易就被对手利用,英格兰对阵喀麦隆时就差点死于此。应该说除了西德、阿根廷和意大利,当时其他三后卫球队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中场权责不清导致中路空虚的隐患。
进入90年代中期后越来越多的球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在中路贯彻区域意识的程度明显提升,大多数三后卫球队中场中路都会设置1位防守后腰,但随着4231以及4321等阵型的逐渐拓展和中路进攻质量的提升,开始出现单后腰都不足以抑制对方中路进攻的情况,比如96年欧洲杯的罗马尼亚队,球队在两年前的世界杯风光无限,但是欧洲杯上却三战全败出局,很大的原因就是中路防守的簙弱,尽管当时罗马尼亚已经有意地在中路安排波佩斯库进行防守,但是随着波佩斯库覆盖的下降,法国-保加利亚和西班牙都在罗马尼亚的中路强行渗透制造机会,其中保加利亚对阵罗马尼亚时斯托依奇科夫的进球应该是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当时罗马尼亚中路防守的问题。 这一方面另一个例子是西甲的拉科,拉科在90年代初依靠三后卫体系取得了成功,斩获西甲亚军和国王杯冠军,但是进入90年代中后期,随着西甲当时的开始强化,中路攻击渗透力提升,拉科的532阵型中中场倒三角配置导致中路只有毛罗席尔瓦一个人支撑,面对中路渗透力强的球队,往往很难抑制对手,拉科也在9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成绩的下滑。
所以到了世纪之交,越来越多的三后卫球队,已经是务实地配置了双后腰的组合了,G席尔瓦-克莱伯森,阿尔贝蒂尼和迪比亚吉奥,c扎内蒂和托马西,哈格里夫斯(杰里梅斯)-埃芬博格,成了那时候的经典组合,个人觉得,在双后腰的流行和普及上,三后卫阵型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推动力。
[&此帖被harpul在 21:32修改&]
支持Z大,先顶后看。
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不知道可否能引玉一下。
转职后腰和中后卫的角色是否会日益模糊?
感觉现在传中战术非常流行,看了英超西甲意甲J联赛 很大比例都是传中直接创造出机会或者抢二点
可能正如楼主所说3中卫很快又要火起来
zk基于浩瀚史料下的雄文总是给我这种自认为水平不到不敢参与讨论怕分分钟暴露的球盲强烈的危机感。只能选一个小小的侧面参与讨论,我理解的三后卫日渐式微的另一个原因,不知zk是否赞同。抛却克鲁伊夫和范加尔这种另类,大多数的三后卫仍是一种保守选择,即,出于稳固防守为前提。而以自由人为典型代表的三后卫打法,在人盯人的年代里,强调的是防守球员对进攻球员的盯防,必要时这个盯防的范围可以扩大至全场,当进攻球员穿破层层阻挠发展至禁区时,往往已成强弩之末,加上三后卫的人数优势,这就给了自由人扑灭进攻的可趁之机,也就是说,彼时的防守布局自高而低(高低位以防守方为准)呈现出正比例增强趋势,到拖后的自由人为峰值。而当米歇尔斯的阿贾克斯把全攻全守演绎出来,高密度防守开始上提至中圈附近,中卫身前得到保护,防守的层次感随之清晰开来,自由人从后插上一马平川的画面随即减少。也就是说,米歇尔斯的全攻全守,将后卫繁重的防守任务进行了分摊,争夺球权的核心地带开始有前移的态势。中间还经历了洛巴诺夫斯基的前苏联和萨基的区域进化还有穆里尼奥的双后腰对中场的极致绞杀,最终到瓜迪奥拉和克洛普把高位逼抢演绎到了极致,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讲——防守战术的演变史就是防守重心逐渐向前移动的变迁史。历史的轮轨越向前,球员的跑动能力越突出,全场防守的覆盖性越强,防守的重心就越高,我想待那时,三后卫会真正绝迹。
[&此帖被楚梦萧琴在 11:46修改&]
支持这种战术分析贴,这才是虎扑真正的精华所在
3后卫在赛会制中时常有不错的发挥,但是在漫长的联赛中很少有球队,尤其是豪门球队把它当作基本阵型。因为在联赛中,尤其是欧冠不断扩军后这种越来越密集的赛程下,3后卫阵型对2个边后卫的消耗实在是太大了。
另一个问题就是文中所说的增加一名中卫导致进攻力量不够的问题。3后卫阵型在进攻中投入的力量比较少,所以必须以进攻速度来弥补人数的不足,要么高举高打,要么防守反击。对进攻球员个人能力要求都很高。
3后卫阵型起源于古典盯人战术。因此,在本世纪跑动速度和传接球日益受到重视的大背景下,这种战术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
尽管如此,3后卫打法仍有巨大的价值。每到一个战术变革时期,这种打法便会被人们拿出来,加以改进和研究。
最后简单列举下3后卫的4种流派:
1是90年代德国人的3后卫,中卫拖后清道夫打法,进攻时高举高打。
2是95年AJAX范加尔的343,注重边路快速进攻的人数优势,以及防守的层次性。
3是贝尔萨治下阿根廷和智利的3331,强调对空间的压迫和分割。
4是拉美3后卫,后场大巴,前场靠个人能力快速反击。
当然很多球队不能完全归入上面某一个流派。比如拉涅利的莱斯特城,同时结合了1和4。
扎切罗尼的乌迪内,米兰和国米,则同时结合了1和2。
波切蒂诺的热刺打得不是3后卫,但是显然他深受3的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人参加团购/元&/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根廷 克罗地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