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哪天伊朗厉害吗轻敌葡萄牙厉害的角色是谁?

「世界杯竞猜巡礼」B组——葡萄牙 西班牙 伊朗 摩洛哥
距世界杯开幕还是还有25天的时间,今日带来的是B组葡萄牙、西班牙、伊朗、摩洛哥诸强赔率分析。世界杯各支球队23人名单逐一揭晓,更多信息可下载疯狂红单APP进行查看。B组球队,欧洲球队两名,亚洲球队一名,非洲球队一名,小组之间实力对比,欧洲的西班牙、葡萄牙两支球队被喻为小组的掌控者,伊朗、摩洛哥则充当陪读角色。小组晋级趋势:从小组晋级数据上观察,西班牙1.062的晋级赔付力压葡萄牙1.22晋级赔付,小组晋级赔付排名第一位。伊朗及摩洛哥小组晋级赔付分别是6.5、5,这个赔付高看摩洛哥一些。另外小组胜出赔付表中,伊朗的胜出赔付34倍高出摩洛哥一倍,这与两支球队在FIFA上的排名略有出处。反观小组前两支欧洲球队,目前葡萄牙与西班牙的FIFA排名上,葡萄牙要高出西班牙4个排位,积分高出244分,但无论是从夺冠、小组晋级,还是小组胜出面上观察,这届的角斗士似带着14年世界杯的耻辱,复仇而归。同时B两支豪强又正式12年和16年欧洲杯的两届冠军之主,双方的对抗看点十足。小组胜出趋势:目前小组开出的盘赔分析,B组第一轮,便是强强、弱弱开局,葡萄牙对决西班牙的比赛,博彩公司开出西班牙让半球的中水位,欧赔葡萄牙首轮胜出更是给出4倍之高。另外的弱弱对决,伊朗被受让平半,欧赔胜出开至3.6左右。至于余下的赛事,西班牙对决伊朗可开出球半两球深盘,葡萄牙对决摩洛哥开出让一球盘,大盘给出的信号绝对是倾向西班牙更多一些。反倒是在弱弱对决之后,胜出的那个支球队,要与小组次名进行更重要的晋级之战。晋级夺冠分析:小组四支球队夺冠表依次为西班牙(sp7)、葡萄牙(sp26)、摩洛哥(sp501)、伊朗(sp501),由于B组球队占据欧洲两支列强,假设他们能在小组赛中顺利晋级,之后的16强赛中,面对A组对手,这届世界杯的东道主小组,实力相比较弱,西班牙又排在夺冠热门的前三名,故在晋级之路的四强对决之前,他们依旧拥有着实力的优势。至于本组另外被看好的葡萄牙,似乎并不被大众看好,小组即使晋级,但面对A中的无论是乌拉圭还是俄,或者是埃及,对于葡萄牙而言,似乎都是一种考验。至于之后若面对上C组法国或是D组阿根廷,在大盘的观察上,更是一种以弱对强的挑战。小组娱乐小结(动物谜语):西班牙:一头牛,真厉害,猛兽避,铠甲盖。葡萄牙:沟里走,沟里串。背了针,忘了线。摩洛哥:一星星,一点点。走大路,钻小洞。伊朗:一把刀,顺水漂。有眼睛,没眉毛。
24小时热文
请求失败,请刷新页面!
暂无推荐,点击刷新页面
今日体育热点
6秒后自动进入首页介绍一下伊朗的历史_百度知道
介绍一下伊朗的历史
它的近代史详细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伊朗是具有四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史称“波斯”。公元前6世纪古波斯帝国盛极一时,创造了灿烂的波斯文化。但从公元7世纪以后,伊朗一直处于动荡不安和遭受外族入侵的状态之中。随着阿拉伯帝国征服伊朗高原,昔日辉煌的波斯帝国语言、文字、文化甚至宗教信仰都被席卷而去,在阿拉伯人的刀剑之下,伊朗人抛弃了信仰千年之久的国教祆教,皈依伊斯兰教,接受了阿拉伯语言、文字甚至风俗习惯。  在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时期,伊朗人终于通过挤入宫廷内阁,逐步复兴和保护了一些波斯文明,但蒙古人的铁蹄又踏平了伊朗高原,随后又是突厥人的清洗和阿富汗人的入侵。近代史上,各族纷争,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对峙,以及后来被英、法、俄、美等列强瓜分,使伊朗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直到20世纪70年代,伊朗才完全收复了各种主权。  伊朗的什叶派穆斯林也同样经历了其民族历史的痛苦和磨难。伊斯兰教在其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不久就出现了分裂,占人口大多数的逊尼派穆斯林成为阿拉伯帝国的统治阶层,而自称是先知穆罕默德真正继承者的什叶派穆斯林被逐步排挤出帝国的统治圈。穆罕默德的外孙侯赛因在伊拉克的卡尔巴拉起义失败后,什叶派穆斯林的主体只得逐渐从伊拉克辗转到离帝国统治中心大马士革更远的伊朗,并在其领袖伊玛目和其他宗教领袖的领导下,不断组织反抗和起义,却每每遭到挫折和失败,随之而来的是屠杀和流放。从7世纪什叶派与逊尼派分裂直到16世纪初,什叶派穆斯林才第一次在伊朗建立起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政教合一政权———萨法维王朝。这个什叶派帝国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经历一个世纪便逐渐衰落,伊朗陷入诸侯混战之中。以伊朗为中心的伊斯兰教什叶派再度遭受重大挫折。  一战后,伊朗新军首领礼萨·汗发动政变建立巴列维王朝。巴列维国王认识到必须通过革新才能强国,因而推行政教分离和“全面西化”的政策,强行要求伊朗人改变自己的宗教传统和风俗习惯。巴列维政权这一亲西方的政策又一次使伊斯兰教什叶派遭受重创,大批宗教人士受到排挤甚至流放。直到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什叶派才又一次在伊朗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神权至上的政权。这种民族和宗教的曲折历史造就了伊朗什叶派穆斯林顽强而不屈的性格。  伊朗古称波斯,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古波斯人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其历史上先后有多个帝国建立、兴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48年-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各部,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将古老的巴比伦文明融入波斯。  到了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王崇尚武力,对外积极扩张,使第一帝国的疆域得到了空前发展。大流士一世向东部进军印度河流域,占领了包括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在西线则向当时欧洲著名的文明发源地古希腊诸城邦发动了入侵,但遭到古希腊人的英勇抵抗,在马拉松战役(前490年)中遭到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继位后曾再度向希腊用兵,但被准备充分的古希腊军队击败。  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马其顿(希腊)统治时期(前330年-前170年)  公元前334年,当时已经征服希腊各城邦的马其顿王国,在新任国王亚历山大的统治下,以报昔日波斯入侵希腊之仇为口号,带领希腊大军进攻波斯第一帝国,在高加米拉战役中彻底击败大流士三世的百万大军,波斯第一帝国被吞并,成为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但亚历山大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后,很快陷入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  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和西方,佛教从印度传往中国,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塞琉西王朝后期,约在前238年,其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先后从帝国分裂独立,东部边境又不断遭受贵霜王朝侵扰,西部边疆又面临罗马帝国的大肆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瓜分,塞琉西王朝灭亡。  安息王朝(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  新兴的安息帝国(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继承了塞琉西王朝的波斯帝国主体地位。安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这两大帝国之间战争不断。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发。  公元前53年,即西汉甘露元年,古罗马帝国执政官之一的克拉苏率7个军团4.5万人的精锐部队,越过幼发拉底河,发动了对古帕提亚王国(安息)的侵略战争。在卡尔莱战役中,英勇善战的安息军成功地围歼了罗马军团于荒漠深处,罗马军团残部从亚美尼亚撤出时又遭袭击,克拉苏被俘斩首。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率精锐的第一军团6000余人,从这场恶梦般的战争中突围东逃,辗转于防御薄弱的安息东部地区;最后流亡到西域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为在此称雄的北匈奴郅支单于所收容。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付校尉陈汤,率4万将士西征匈奴郅支单于于郅支城,并“生虏百四十五,降虏千余人”。这支部队就是罗马军团残部,他们投降后被安置在甘肃永昌县境内,汉政府在祁连山麓设置了“骊靬县”。  频繁的战争造成安息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全国陷入一片混战,帝国末期名存实亡。  萨珊王朝(公元226年-650年)  公元226年,阿尔达希尔一世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新的萨珊王朝,定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首次重新统一,史称波斯第二帝国。  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爆发战争,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先后在629年和642年,帝国两任皇帝都遇刺身亡,帝国走向了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训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就是明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支逃往中国避难。  伊斯兰教时期(公元650年-1290年)  混乱的萨珊帝国很快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控制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阿拉伯人统治初期,当时同样处于强盛时期的大唐帝国在波斯呼罗珊地区与阿拉伯帝国发生了激烈交锋,虽然唐军由于深入敌境作战,双方兵力悬殊等原因败北,从而失去了对中亚的控制权,但此战中唐军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令阿拉伯人胆战心惊,从此打消了东侵中国的企图。此后,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断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  公元1037年从东北方来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  公元1205年花剌子模王国征服波斯。  蒙古统治时期(1219年-1500年)  公元1219年,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率大军攻灭花剌子模王国,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又相继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帝国残部,建立了伊儿汗国。公元1295年伊儿汗国大汗入伊斯兰教。  从公元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了帖木尔帝国的一部分。帖木尔汗死后波斯再次陷入了混乱和割据。  伊儿汗国时期,中国和波斯的文化交流得到了空前发展。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穆斯林太监郑和带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穆斯林的经堂教育中被广泛使用。  萨非王朝(公元1500年-1722年)  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由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姆」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公元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谈和,驱逐乌兹别克人,并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使波斯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但很可惜,这是波斯在世界近代史来临前最后的辉煌。  欧洲列强的“大博弈”(公元1722年-1914年)  公元1722年,沙皇俄国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  公元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纷纷对其蚕食,其领土中被割裂出英国殖民统治的巴林和阿富汗的一部分,由俄国侵占的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区。俄英两大殖民帝国在波斯的这种战略竞争在史书上被称之为“大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公元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经阿富汗)和德国(经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占领。1925年礼萨·沙·巴列维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俄国和英国对巴列维王朝保持着深厚的影响力。  1935年,礼萨·沙·巴列维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中期***革命(公元1935年-197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轴心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围绕伊朗的战略资源油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德国,苏联,英国,美国等纷纷进入伊朗。战后,巴列维王朝为了摆脱英国和苏联的巨大影响力和控制而追随美国,但不幸的是,伊朗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这一战略物资的存在,使其成为美国对苏联集团的冷战基地,在70年代初更成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立足点。  20世纪70年代是伊朗的暴富时期。这期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猛涨,波斯湾沿岸一批产油国迅速致富。几年内伊朗的国民生产总值就翻了好几番。但是,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伊朗社会内部各种固有的矛盾也开始激化。  巴列维在此情况下欲重温昔日波斯帝国旧梦。于是他一再修订经济发展计划,大幅度地增加投资,强行加速度地推进工业建设,并宣称到本世纪末要把伊朗建成一个与工业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工业国,成为世界“第五大强国”。强国梦的悲剧由此就产生了。  大批失地农民流入城市,首都德黑兰集中了伊朗1/5的人口。以国王、王室为首的2000家豪富聚敛财富,巧取豪夺,贪污腐化,挥金如土,而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几乎未从激增的石油财富中受益,贫富差距与社会财富同步增长,社会矛盾严重激化。巴列维只能以军警和秘密特务组织“萨瓦克”维持其统治。在外交上,巴列维对美国唯命是从,甘心充当美国在波斯湾的宪兵,民族矛盾伴随着人民对西方文化大举吞食***文化的愤怒,使巴列维政权坐到了火山口上。  1977年12月,流亡在伊拉克纳杰夫的霍梅尼向国内学生和信徒发出进行反对国王的“圣战”的号召。1978年初刊登在伊朗《新闻报》上的一篇文章对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进行了亵渎,由此在1月7日至9日,引发了数千名神学院学生在宗教圣城库姆举行抗议游行示威,但遭到军警镇压,造成约70人死亡、400人受伤的流血惨剧。  当年9月,伊朗国内爆发了持续数周的总罢工,全国陷入严重瘫痪状态。12月10~11日,首都德黑兰发生大规模示威,有成百万群众参加。游行的组织者发表17点声明,要求结束君主制,接受霍梅尼为最高领导人,建立***政府,恢复农业,保护宗教,让流放者回国等。12月18日,为抗议军队镇压,全国再度爆发总罢工,政府机构完全陷于瘫痪。国王被迫于12月30日任命“民族阵线”领导人之一巴赫蒂亚尔为首相,并于日组成以巴赫蒂亚尔为首的摄政委员会。  巴赫蒂亚尔虽同意组阁,但要求解散现议会和萨瓦克,由政府控制军队警察,国王立即出国度假,将来做一名立宪君主。但巴赫蒂亚尔本人却因与国王合作被民族阵线开除。革命浪潮已不可阻挡。1978年底国王统治的基础走向崩溃,它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发生了动摇,一些士兵倒向革命阵营,王室成员、高级官员及军官纷纷向海外转移财产。巴列维的统治濒临崩溃。  美国在关键时刻改变了一贯支持国王的态度,准备放弃巴列维政权,转而与霍梅尼合作。1979年的1月26日巴列维国王在美国的压力之下乘飞机出国流亡。霍梅尼从巴黎回到伊朗,建立了伊斯兰政权。日,伊朗***共和国宣布成立。统治了伊朗半个世纪的巴列维王朝寿终正寝。  1979年10月,因美国收留被废黜的国王巴列维,伊朗国内掀起反美浪潮。同年11月4日上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数百名伊朗男女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扣押66名使馆人员当作人质,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引渡巴列维。美国政府断然拒绝伊朗方面的要求。伊朗方面表示,若不引渡巴列维,则不释放人质。  人质事件引起轩然大波。日,美国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正式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美国还要求西欧盟国采取同样措施。4月22日,卡特总统下令执行武装秘密营救人质的“蓝光”计划,结果机毁人亡,行动失败。直到9月两伊战争爆发。伊朗以美国归还伊朗140亿美元的资产,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为条件释放了全部美国人质。  旷日持久的美国人质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是,它为日后的美伊关系打下了难以解开的结。人质事件加上新政权公然宣传“输出革命”极大地损害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形象,因此在日后爆发的两伊战争中,尽管伊朗是被侵略的一方,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谴责萨达姆,也没有一个国家同情伊朗。  ***革命后的伊朗***共和国(公元1979年后起至今)  旷日持久的人质事件加上“向全世界输出伊斯兰革命”的非理性宣传极大地损害了伊朗的国家利益,伊朗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境地。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国家。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以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教的什叶派。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日两伊战争全面爆发。  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  伊朗和伊拉克从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进行的这场近八年的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伊朗死伤60多万,伊拉克死伤40多万。无家可归的难民超过300万。两国石油收入锐减和生产设施遭受的破坏损失超过5400多亿美元。估计两伊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损失9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随着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波斯湾地区的局势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先后于1991年和2003年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摧毁了伊拉克的武装力量,2003年美国以“反恐怖”为名入侵并占领了伊拉克。美国的军事行动虽然打垮了伊朗的宿敌伊拉克,但也让伊朗面临美国更直接的威胁。  在两伊战争结束以来,伊朗的实力得到恢复,国力得到增强。而且其国内的政治变化有明显地回归世俗政权的迹象,但宗教势力的影响力仍然极为强大。因此,伊朗对美国的态度仍然非常强硬,美国也一样。  去年以来,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围绕这一核心利益,美国与伊朗频频叫板对方,美国不断地宣布向海湾地区增兵,而伊朗则针锋相对地以多次军事演习回应。就在几天前,美国又向海湾集结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波斯湾地区战云密布,等待伊朗和美国的将会是什么呢?
采纳率:37%
伊朗的近现代历史也许因伊朗是亚洲的雅利安人国家,两次世界大战中,它都与德国站在一起。但两次都因站错队而遭不幸:第一次大战后,卡扎尔王朝被英国给废了;第二次大战中,伊朗又因为支持德国,遭到英国和苏联的联合入侵,付出惨重代价。
被英国扶上台的亲德王朝
1925年,英国支持伊朗军官礼萨汗,推翻了在一战中亲德反英的卡扎尔朝。1926年,礼萨汗建立了巴列维王朝。这位礼萨汗,是伊朗近代史上的一位英雄人物,是伊朗的凯末尔。
礼萨汗首先废除领事裁判权,并实行关税自主;其次,镇压部落的分离活动,巩固中央集权;其三,大力发展经济,开设银行,修建公路和铁路;第四,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礼萨汗大力推动非伊斯兰化和世俗化运动,打击伊斯兰宗教势力,使伊朗尽快融入现代西方社会。
在诸大国中,和伊朗关系最好的莫过于雅利安兄弟之邦德国。在伊朗近代史上,伊朗屡遭英俄侵略,只有德国一直在帮伊朗。被英国扶上台的礼萨汗未吸取亲德教训,再次与德国热乎起来。
1930年代,希特勒执掌德国,宣称德伊两国人民同属雅利安民族,要团结起来,共同对抗英俄。德伊两国关系因而更加密切。德国派出近5000工程技术人员赴伊朗工作;伊朗军队全副德式装备;伊朗的大学由德国教师管理;德国盟邦意大利帮伊朗建立了海军;当时,大批伊朗留学生赴德留学,德国占伊朗外贸额的第一位,两国关系可见一斑。
借道不成刀兵见
1939年,二战爆发,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1941年,伊拉克建立了亲德政权,英印军队迅速作出反应,登陆伊拉克,占领巴格达,推翻亲德政府。礼萨汗虽非德国的正式盟友,但谁都清楚其亲德倾向。下一步,英国就要收拾伊朗了。
日,德国入侵苏联。东线战争爆发后,英国首相邱吉尔,立即向莫斯科递去橄榄枝。英苏达成共同对德的协议之一就是逼迫礼萨汗驱逐在伊朗的德国人,因为伊朗可以成为英国向苏俄运输军火和药品的重要通道。
礼萨汗顶住英苏压力,拒绝了他们的要求,立即招来了两国联合入侵。1941年8月,英苏两国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伊朗,两军不到一个月即会师,向礼萨汗发出最后通牒,逼他交出所有在伊德国人,并关闭德国及其盟国的大使馆。
礼萨汗对德国人表现出了足够的忠诚,大军兵临城下,礼萨汗不甘屈服流亡海外。行前,他装了一小包伊朗国土带在身上,65岁时他死于南非。
礼萨汗临走前,把王位传于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此君就是日后被伊朗宗教革命赶跑到美国的巴列维国王,当时他还只是个20岁出头的年轻人。
英苏联军日进入德黑兰,逮捕了那里包括外交官在内的所有德国人,其中一半被俄国抓到西伯利亚,大多惨死;另一半被英国流放澳大利亚。
被盟友瓜分占领的国家
1942年初,伊朗接受了《三国同盟条约》,事实上这个新“盟友”被英俄瓜分了。英国人在其占领的南方,支持部落势力,对抗中央政府;苏联则在其占领的北方,扶植了“人民党”。
1943年9月,巴列维国王对德宣战,伊朗成为同盟国阵营中的一员。1943年底,美俄英三国首脑于德黑兰召开会议,签署了著名的《德黑兰宣言》,而美英援苏武器,源源不断地经伊朗运往苏联。
二战结束后,美国人立即撤出伊朗,最后英军也撤出了伊朗,而苏军不但不撤,反而在伊朗的阿塞拜疆地区和库尔德地区建立了两个傀儡政权。
巴列维一面向美国求援,一边派兵与傀儡政权作战。杜鲁门也向斯大林发出强硬的警告。斯大林权衡利弊,终于在1946年5月令苏军撤出伊朗.2。伊朗目前对外关系与美关系
入春以来,美国和伊朗之间改善关系的互动信号频发,持续了近2 0 年的两国紧张关系正在开始“解冻”。
美国国务院的一名中级官员近日参加了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召开的会议,与伊朗代表一起商讨开展两国文化和学术交流事宜。美国政府同意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内贾德·侯赛尼安前往洛杉矶参加一个类似的研讨会,并安排他在会上发言,而这位伊朗代表通常只能在纽约市内活动。美国政府正在考虑同国会商量,取消去年国会通过的设立“自由伊朗电台”法案,认为在目前的气氛下建立这样的电台,是“在错误的时候传递错误的信息”。克林顿总统上月2 1 日祝贺伊朗新年时表示:“美伊重归于好的日子将会很快到来。”从伊朗方面说,今年初,伊朗总统哈塔米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采访时,示意伊美两国将进行文化和学术交流。随后伊朗对向伊拉克走私石油的活动采取了果断措施。2 月,一个美国代表队参加在伊朗举行的国际摔跤比赛,受到伊朗热情、友好的接待。该队队员返美后,克林顿总统特意在白宫接见他们。这个月,伊朗又派出1 8 名运动员和一些随团记者参加在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举行的摔跤比赛。伊朗的一名妇女活动家已经来美。美伊在其他方面的民间交流也正在酝酿恢复。改善美伊关系的一大障碍是1 9 9 6 年8 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达马托法”,它声称要对同伊朗、利比亚有2 0 0 0 万美元以上经贸关系的外国公司实行“连锁制裁”。这项法案为世人诟病,也是美国与法、俄等国关系不协调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法案的始作俑者参议员达马托本人最近的口气也变了,他不再敦促政府实施这项法案,并说自己“从来没有不鼓励对话”。美伊缓和关系势在必然。从美国方面来说,它的“遏制两伊”政策已经行不通,权衡之后认为其首要的“冤家对头”是伊拉克。因此,美国缓和与伊朗的关系,显然有加紧对伊拉克进行军事遏制、经济孤立的用意。目前中东和平进程陷于停顿,一旦重新启动,美国不再与伊朗为敌,对和平进程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因素。美伊改善关系还可以拔掉造成美欧关系紧张的一个“引信”。伊朗方面也有此需要。改善与美国的关系,有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本国经济。伊朗是里海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输往土耳其和欧洲等地的通道之一。此外,美伊关系改善还可以扩大伊朗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回旋余地。目前美伊双方的态度都很谨慎,迈出的步伐也是试探性的。长达近2 0 年的对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化解的;各自国内舆论的转变也还需一个过程。美伊关系的现状如同自然界的早春时节,乍暖还寒。近日伊朗摔跤队在美国入境时遭到刁难,就是一个证明。在伊朗1月10日揭掉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恢复两年前自愿中止的核燃料研究活动后,德、法、英12日宣布,欧盟与伊朗有关核问题的对话陷入僵局,伊朗核问题需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8日,英、法、德三国散发为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在2月2日召开的紧急会议准备的决议草案,要求通过表决决定是否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讨论。目前,欧盟和伊朗双方矛盾的焦点仍然是伊朗能否恢复铀浓缩活动。 在西方的重压之下,伊朗缘何如此强硬? 首先,掌握核技术,拥有核选择,可以实现伊朗人素有的大国之志,并可能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安全。历史上,波斯帝国曾盛极一时,但式微后屡遭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和阿富汗人的统治,后又被英俄两大帝国争夺,二战结束后又沦落为美国的半殖民地。因此,伊朗人强烈希望民族振兴。从地缘政治上看,由于近邻的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都拥有核武器,伊朗人更视拥有和掌握核技术为国家地位的象征。从战略安全上看,伊朗人经过两伊战争的洗礼,目睹了发生在家门口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再加上美国在其周边建立军事基地,美军舰队在其领海出没,伊朗人深感安全环境险恶,不少人认定掌握核技术是保护伊朗安全的最可靠手段。 其次,根据现有国际防扩散机制,伊朗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核不扩散条约规定,无核缔约国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核国家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要向无核国家提供技术合作,但无核国家要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在伊朗看来,核不扩散条约赋予其不可剥夺的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因此其坚持和平利用核能的底气才格外足。 再次,大国在伊朗和中东地区拥有不同的利益,特别是美国陷入伊拉克泥淖,国际社会难以奈何伊朗。美、英等西方国家担心伊朗掌握核技术后,不仅实力将大大增强,威胁其在中东的利益和以色列的安全,而且可能导致核武器向恐怖组织扩散,威胁其本土安全。 但是,俄罗斯与伊朗有重大核合作项目,在伊朗拥有巨大的经济利益。伊朗是世界重要产油国,如果暂停石油出口,法、德等欧盟国家的经济将首先受到沉重打击。更重要的是,伊朗看到,美国在伊拉克陷入泥淖,伊拉克出现什叶派和库尔德人占主导的政府,伊朗对伊拉克未来政局的影响力大增。因此,西方在解决伊朗核问题上受到诸多因素牵制,曾几次试图挥起制裁伊朗的大棒,但权衡再三后又不得不放下。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伊朗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色列和伊朗那个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