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在哪里打波兰是在哪里举行的?

预定咨询: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摩洛哥沙漠里面的坎儿井
摘要:2016年8月份筹备9月份的摩洛哥之行做功课的时候,丝毫不知道摩洛哥还有坎儿井这样一种事物
摩洛哥沙漠里面的坎儿井2016年8月份筹备9月份的摩洛哥之行做功课的时候,丝毫不知道摩洛哥还有坎儿井这样一种事物,它的发现纯属偶然,也得益于我在旅行途中几乎不在车内睡觉这样的习惯。当同行的团友都在车辆的颠簸中沉沉睡去之时,我却精神头十足的在手机上写游记,写累了就看风景,或者读一下手机上的小说。坎儿井就是在我浏览窗外风景的时候发现的。这是进入摩洛哥的第七天,在前往的伊尔夫德市的路上,正是下午3点多钟昏昏欲睡的时候,窗外的景色越来越接近沙漠的颜色,因为我们正在向撒哈拉沙漠边缘进发,明天我们就要入住沙漠营帐了。车窗外是连绵不断的偶尔有点儿灰扑扑绿色的戈壁景象。我随意的看着,突然感觉有点奇怪:只见戈壁地貌里,一个一个的突起的小土堆儿很有规律伸向远方,仔细看去,每个小土堆顶上还有两根带着杈杈的杆子。观察了几分钟后,窗外突然又闪过了几顶蒙古包式的建筑,而且路边似乎还有招牌似的东西,我当机立断喊道:Stop,Stop!我们这个12人自助游团队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谁如果发现路边有不错的风景或有独特的什么东西,就可以不用跟领队商量,直接让司机“Stop”。大家都从睡梦中惊醒,问怎么啦?我指着窗外对领队小李说:那一堆儿一堆儿的是什么?我们要不要下去看看?小李仔细看了一下窗外也不明就里,就用英语与我们的导游交流——我们的摩洛哥导游叫reduan,个子高高的,脸膛呈古铜色,不是黑种人。摩洛哥位于北非,隔着直布罗陀海峡就是西班牙,虽然属于非洲大陆,但是白色人种的阿拉伯人却占75%,剩下的20%为柏柏尔人,5%为其他民族,根本就没有纯种的黑人。reduan只会说英语,一路上只有小李可以跟他交流,因为小李是马来西亚华人。而我们这帮来自好几个省份40后50后的老驴,英语水平也只能认全26个字母加几个最基本最简单的单词,所以从来都不跟他交谈,也不知道reduan汉字怎么写,小李说要写汉字的话就写个瑞顿吧。可能也是由于没做功课的原因,瑞顿叽里咕噜说了一通,小李也没搞明白,最后跟我们说:走吧,咱们下去看看。戈壁的颜色虽然看上去像沙漠,但走起来不会陷下去,黄土和沙砾混合的地表硬硬的,偶尔这里那里还会长出一些灰扑扑的芨芨草什么的。路边的招牌其实是一段矮墙,上面写着KARIM,还有一块木牌子,上面是ViSiTE DEX CANAUX,下面是CHEZ BACHiR。问小李,小李又问瑞顿,都没搞明白,瑞顿只是说可能说这边的那个人叫BACHiR(贝西尔)吧。虽然有几座蒙古包式的房子,甚至还有一个建筑外墙写着WC,但是直到我们走过去都没看到一个生物。我跟几个老大姐直接奔最近的一个带有木杈杈的土堆而去。土堆也就三四米高,隐约能看出到顶上有几级台阶。上去一看,还真的像农村的那种带辘轳的水井,不过木架子上没有水桶,井也不深,底下是干的。我们想破脑袋也没想出来这个土堆上的“井”是干什么的?因为从周边的环境来看,一片荒凉,取水的可能性基本没有。站在“井台”上,我们朝远处望去,只见等距离的土堆向着两边延伸,看不到头也看不到尾,而且往左右两边看去,这种等距离的土堆带貌似有好几条,这种景象真的令人费解。小李在很远的地方拍照,问也问不到。我们想到蒙古包跟前去看看,没想到看到一个有个尖尖顶的很小的不像是能住人的小房子里出来了一位包着黄色长头巾、白T恤、蓝裤子的柏柏尔人,他又蹦又跳地吸引着我们,他身后打开的小门上画着红色的箭头。而这位像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人打着手势让我们进去——后来得知,这就是那个叫贝西尔的人。我对老大姐说,看他的意思是让咱们进去呀,不怕!咱们好几个人就进去看看又能怎么样。进得小门发现一条向下的土台阶一直伸到看不见的黑暗处,原来这个小房子只不过是为了遮挡这个地洞的入口而已。我们沿着台阶往下走,两边昏暗的灯光闪闪烁烁照着往下走的路,随着我们往下走,灯光也依次亮了起来,原来是刚才那位柏柏尔人在前面一边走一边点灯。灯光摇曳不定,感觉是煤油灯一类的照明设备,后来仔细看了一下,原来是蜡烛。想一想,也只能用蜡烛照明,因为在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应该是没有电的。下到台阶的尽头以后,两边也亮起了忽明忽暗的灯光,但也只有十几盏而已,再往前就没有了。不过能够感觉到,每隔一段儿地方,黑暗的隧道里就会有一个仿佛是从上面照射下来的光线。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看到的旱井是通到这无尽的黑暗的隧道里来的。我们走到一个从上面照下来的光圈处站定,往头顶看去,有种井底之蛙的感觉,此时小李也跟了进来,我们终于可以通过小李来问那个柏柏尔人问题啦。经过一番交流,小李告诉我们,那个旱井是从这个隧道里往上提沙的,防止流沙把这个隧道给塞住,提上去的沙就倒在井口旁边,于是井口就越堆越高,形成了这一片的一堆一堆的地形。而这个隧道的作用,是引水的。我突然想到了在新疆参观坎儿井的时候,仿佛就是这样的隧道。马上意识到,这可能就是像新疆沙漠里引水的那种坎儿井吧?上来以后,我们让小李又帮我们问导游瑞顿,这是不是从雪山引水的一种设备,瑞顿做了肯定的回答。原来,摩洛哥也有类似坎儿井这样的引水人造工程啊。但是山在哪里呢?我们走了一路好像都没看到山啊,极目远眺,目力所及之处也看不到山的丁点影子。再问瑞顿,终于得到解答。原来这一条一条的等距离的土堆带每条长达45公里(资料上说绵延几百上千里),下面都是地下水通道。在春季冰雪融化的时候,雪水通过这长长的地下通道从几十公里外的(我们的目力根本看不到那么远)阿特勒斯山一直流向我们将要去的伊尔夫德市,然后储存起来作为一年四季的生活用水的重要补充。从地下走水的好处是避免水分的大量蒸发。现在是秋季,早就过了冰雪融化的季节,所以这些地下水道都是干涸的。而且由于地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每年融化的雪水越来越少,城市用水现在主要靠打深井。解决了关于土堆的疑问后,我们参观了柏柏尔人贝西尔的住房,就是那蒙古包式的圆形建筑。贝西尔70岁的老妈妈给我们准备了甜甜的茶水,贝西尔的儿子大概有8、9岁,带着羞涩的神情出来跟我们见面。我们在屋里狂拍一通后,又跟他们合影,然后恋恋不舍地与他们告别。这里的地下引水通道技术,与我们中国新疆的坎儿井如出一辙,是巧合呢还是借鉴不得而知,于是我专门查了百度。百度资料:坎儿井的起源,众说不一,主要说法有三种。一是关中井渠说: 认为坎儿井起源于关中井渠,随丝绸之路向西传入中亚一带。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西域井渠考》指出:新疆坎儿井早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已经出现,它来源于中原地区的井渠。二是中亚说:认为坎儿井先诞生于中亚,由古波斯人发明,然后随着伊斯兰教传入中国而带到了新疆。古波斯人的居住地就是现在的伊朗那一带,坎儿井现在对伊朗的农业仍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新疆的坎儿井现在只剩了400多条,而伊朗现在还有数千条之多。三是本土说:认为坎儿井产生于吐鲁番,是古代吐鲁番各族人民,根据高温少雨蒸发量大的气候条件和盆地地形的特点,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究竟哪一种说法更接近于事实,只能留给史学家去探究了。但生活在沙漠里的古人的智慧,真的不可小觑。不管怎么说,东起新疆,途径中亚伊朗高原、埃及,西至摩洛哥,四处遍布的坎儿井,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那些缺水的沙漠高原地带,坎儿井的发明,利用水源帮助了人类的生存,创造了无数个绿洲,人与自然达成了几千年的生态平衡,是人类了不起的智慧!
&看了这么多,何不亲身体验世界邦超级自由行!
¥23,999起
¥16,999起
¥19,999起
¥19,999起
来一场浪漫的童话之旅吧!| 人气 14191
摩洛哥签证材料解析| 人气 5913
甜牙齿的巴黎甜品日记
人气:61375
方正大气的赫尔辛基、绚烂而静谧的拉普兰
人气:42371
盛夏骄阳下包车游览柬埔寨暹粒吴哥遗址
人气:102268
免费旅行定制
世界邦如何帮您搞定出国旅行
摩洛哥相关:&文青最向往的摩洛哥,可能是世界上最坑爹的旅游圣地
本文转自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
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有个计划,他要在接下来几年时间里吸引一千万游客到摩洛哥旅游。于是从2016年摩洛哥对中国开放旅游免签开始,在摩洛哥才渐渐看到中国游客的面孔。来到摩洛哥,你会看到真实的“一千零一夜”——童话原来也有暗黑的一面。
你要去的摩洛哥西撒哈拉沙漠并不贫瘠反而相当奢华;而卡萨布兰卡也并非电影《卡萨布兰卡》里那么优美,电影中的里克酒吧也是在电影红遍全球后,才被人照着电影中的模样做出来;摩洛哥人并非如他们表现的那么友好,所有善意都有可能是笑里藏刀的陷阱。一趟旅程下来终于发现,在摩洛哥走过最多的路,就是当地人的套路。
小镇中悠闲的猫。图/全景网
细数摩洛哥防不胜防的“套路与深坑”
有人说,到达摩洛哥后第一个坑你的人就是的士司机,此话不假。对于游客而言,乘坐出租车时打表计费,有可能会绕远路而吃亏;和司机谈好一口价又可能会遭到司机到达后出尔反尔耍无赖。甚至有司机只说一个数字,然后到达目的地时告诉你他刚刚说的是欧元不是迪拉姆——两者可是十倍的汇率差。
如果你想要申诉或辩解,请确保你能说流利的法语或者阿拉伯语。英语在此地毫无地位,他们会我行我素地跟你说着阿拉伯语或者法语,然后看谁先耗不起时间。这时候赶路的游客往往都是最先认输的一方。尽管如此,由于摩洛哥公共交通并不发达,打车依然是市内出行的最优选择。在这里,的士可以拼车,如果车上座位没有坐满,只要有路人招手,的士司机都会停车揽客。
如果你选择坐大巴去其他城市,一定要选择最正规的大巴公司。在上车前记得把行李称重,按重量结算好行李费再上车。不少游客因为乘坐大巴在车上就被当地人宰了一大笔行李费——行李费的要价甚至高于车票钱。旧金山的旅游作家约翰·弗拉海德斯为《孤独星球》写过12本旅游指南。即使像他这样一位经验老到的旅游者,也曾在摩洛哥的大巴上被宰了一笔行李费,可谓防不胜防。
当地人日常穿着传统服饰djellaba和摩洛哥皮鞋。图/图虫
如果你要问既然公共交通一定会“被黑”,何不尝试自驾游,那么我要告诉你,自驾游最大的敌人是无处不在的摩洛哥交警。不熟悉当地潜规则的中国老司机们贸然自驾游,罚单很可能会如同雪片般飞来,更别提在偏远地区随时会失灵的手机信号和GPS。
向导,可能是游客在摩洛哥遇到的第二个坑。翻看网上的游记,可以看到游客对菲斯古城带路人满满的吐槽。
菲斯古城被称为工匠之城,实际上看起来更像世界上最大的城中村。每个隐蔽的门后面都可能是一群忙碌的匠人,他们仍然保留着最古老的手工艺。据说菲斯古城里面有九千多条巷子,无论GPS还是谷歌地图,在这样复杂的地形前都形同虚设。然而,千万不要因为菲斯地形复杂而请导游带着逛古城,因为他带你去的地方只有几个“游客指定购物点”,并且价格非常昂贵。热情的老板会一上来就用流利的英语给你介绍当地某种手工艺的由来及制作过程,五分钟后便话锋一转变成了兜售产品,价格大约是正常购买价格的十倍。我最终没有掏出钱包,贫穷使我清醒。
面对菲斯古城内琳琅满目的小商品可一定要擦亮双眼,避免被坑一笔“旅游税”。图/lntpk
在摩洛哥,砍价是一种社交
菲斯古城的当地人对于治安的看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版本。有人说:“晚上不安全,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不会让他晚上在古城里面乱逛。”也有人说:“这里晚上很安全,大可以放心出去逛逛。”
事实上,夜幕下黑漆漆的巷子里经常会聚集着一些无所事事的盯着游客看的年轻人,仿佛狼群在暗处等待迷途的羔羊。若非人多势众、人强马壮,不建议夜晚在菲斯古城里游荡。菲斯古城中的巷子错综复杂,只要你稍微面露难色,不知往哪儿走,马上会有觊觎已久的当地人走上前问你是否需要带路——当然,带路是需要付费的。如果说付费就能带到你要去的地方,那算是好运气了。有游客半夜迷路找不回酒店,找了几个人带路,但都没有带到正确的地方。
摩洛哥至今都以传统的手工业为主,从鞋子、皮包、地毯、杯子到首饰,哪怕是花纹繁杂的瓷砖,都是用手工制作。老板会拿着商品在你面前反复强调“all handmade”,以激起来自工业发达地区的人对手工品的独特情结,从而以高价卖出。这招对于文艺青年来说是屡试不爽。
摩洛哥的手工地毯非常出名,妇女们手工制作一条地毯往往需要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图/chinaluxun
在摩洛哥,讲价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重要社交。老板开个价,客人回个价,一来一去,往往需要好几个回合才能把价钱谈妥。如果你嫌价钱太高,只还了一口价便不再松口,那对方便认为你毫无诚意,且不会再与你交易。因此客人第一次还价时,需要仔细权衡好合适的价位,然后再一点一点往上加,老板再把他的价格一点一点地往下减。
一小时下来,谈钱伤了感情,那就再通过一杯茶、一次握手来和解。导游Rachid说:“砍价在摩洛哥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我们摩洛哥人就算是买个马铃薯也要砍价,尤其是精明的柏柏尔族以会砍价著称。有一种夸张的说法——柏柏尔族的孩子一出生还没学会走,就先学会了砍价。”
没有被摩洛哥人坑过,就不算到过摩洛哥。没有住过Riad,也不算体验过摩洛哥。Riad是由摩洛哥传统庭院改造的精品酒店。比较好的Riad通常会有中空的天井花园和喷泉,以及精致的泳池。复杂而有规律的瓷砖贴花是摩洛哥一大风格。这些如同万花筒一般百变的花纹,让人看了晕眩,也不禁感叹摩洛哥人手工的精湛。像Riad Yasmine和Riad Be Marrakech这些Instagram上的网红民宿,通常都需要提前一年以上预订。
街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香料,建筑和道路都被覆上一层浅蓝色调,舍夫沙万可以说是摩洛哥的一幅“油画”小镇来了。图/travel.tw
人们恨摩洛哥,但又忍不住爱它
哪怕摩洛哥有最糟糕的游客体验,也不影响它被评为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这凭借的是它上千年的手工艺文化,以及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自然环境。你可以前一天还在阿特拉斯山上滑雪、徒步,第二天便进入红色的撒哈拉沙漠看夕阳西下;你可以在梅祖卡看到壮阔的荒漠景观和地壳运动遗留下来的奇特地貌,也可以在海边小镇丹吉尔喝一杯法式悠闲下午茶。欧洲许多贵族都喜欢到摩洛哥度假,也有不少名人和艺术家被摩洛哥独特的气质所吸引,深爱这个国家。
马格南摄影大师布鲁诺·巴贝深受摩洛哥的影响。他镜头下的摩洛哥满是古城那浓烈的赭石与柔和的蓝,而雪中波兰乡村的素色调,以及莫斯科城里旗帜和大幅宣传海报的鲜红色,都是因为他去过一次摩洛哥后受到的影响。他说:“摩洛哥是最懂得运用色彩的民族。”对巴贝而言,色彩绝不是简单的表层元素,而是一种再创造的方式,用来表现所到之地及所见之人的本质。
舍夫沙万城镇中心的露天市场上的陶瓷摊。图/全景网
时尚品牌YSL(Yves Saint Laurent)的设计师伊夫·圣罗兰非常喜欢摩洛哥。他自从1966年去过摩洛哥之后,每年六月都会去马拉喀什寻找灵感。1980年,他在马拉喀什买下一座私家花园住了下来。这座修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极具装饰派艺术风格的Jardin Majorelle花园,被誉为20世纪最富神秘色彩的花园别墅,这里有全世界唯一的“Majorelle Blue”。2002年,伊夫·圣罗兰宣布退出时尚圈,此后便一直隐居在这座花园里。
伊夫·圣罗兰去世,遵照遗嘱,他的骨灰被撒在了Majorelle花园里。他的挚友皮埃尔给圣罗兰的悼词中说:“总有一天我会和你在一起,我会去摩洛哥的棕榈树下找你。”这座花园现在开放给游人参观,成为摩洛哥排名第一的时尚朝圣地,也许游人不经意触碰过的土地就有着伊夫·圣罗兰的灵魂。
Jardin Majorelle庄园,法国殖民托管时期建立的。这片城区遍布欧式的花园别墅和饭店、酒店,道路宽敞明亮,绿树成荫,别有一番不同于马拉喀什的土红色砖墙建筑的风格。图/视觉中国
在世界最繁忙的广场旁的咖啡店发呆
马拉喀什位于摩洛哥西南部,坐落在贯穿摩洛哥的阿特拉斯山脚下。马拉喀什之于摩洛哥,就像马赛之于法国、格拉纳达之于西班牙,让人感受到恰到好处的拥挤,以及让人心安理得的慵懒。
马拉喀什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古城内有摩洛哥最大的露天市场。大多数游客的路线都把马拉喀什定为行程的第一站。但对于爱买买买的女性游客来说,我建议把马拉喀什放在最后一站,因为这里的商品种类之多,你应该不想买了一箱东西然后拖着走完后面的行程。集市里的道路错综复杂,时而走到满是手工皮具的店铺,时而是手工铜灯店,拐过一个巷口,满目都是挂满天上铺满地上的五颜六色的摩洛哥拖鞋。
摩洛哥马拉喀什,人们在逛夜市。图/getty images
在马拉喀什古城内,有个贾马夫纳广场——世界上最繁忙的广场之一。每当午后,游客们会来到广场旁边的咖啡店,喝上一杯冰薄荷茶,看着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马拉喀什的民间文艺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以来自山区和沙漠地区的小型歌舞队表演的带有乡土气息的阿拉伯民间歌舞最为著名。广场上除了有歌舞表演外,还有杂技演员表演惊险绝伦的杂技,阿拉伯人吹着笛子戏耍眼镜蛇,说书人讲起《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卖水人把各种果汁纷纷摆出来,午后的广场变为了一个空前热闹的露天集市。
在露天集市上,有许多揽客的生意人,他们会一路跟着你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餐厅的食物,甚至会动手把你往餐厅拉。这难免会给人一种强买强卖的感觉。他们会不停地来骚扰你,直到你找到一家餐厅坐下来。为了避免被强买强卖,游客必须时刻保持警惕。这让人感到精神非常疲惫。约翰·弗拉海德斯在去完摩洛哥之后说:“如果马拉喀什这种文化不改变,有可能不会再来了。”
清真寺往往是花费最大且做工最精美的建筑,遗憾的是大部分清真寺都不对非穆斯林开放。唯一对游客开放的是位于卡萨布兰卡的哈桑二世清真寺(Hassan II Mosque),也被称为海上清真寺,但也只有在固定的几个时段集中向游客开放。去之前必须先查好开放的时间,以及不要穿过分暴露的服装前往,比如背心、短裙或短裤。
人流量很大的马拉喀什市集。图/图虫
看看欧洲人在摩洛哥的高级玩法
都说摩洛哥是欧洲人的后花园。摩洛哥最北部港口城市丹吉尔到西班牙只需要40分钟渡轮的时间。许多欧洲人都会选择到摩洛哥度过一个小周末或者悠长的假期。对于欧洲来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来说,他们往往会挑最难走的路,挑战一下自我极限。
对于还处在打卡式观光的大部分中国游客来说,欧洲人的玩法可以说是相当高级了。
从菲斯去梅祖卡的路上,我看到有些欧洲牌号的私家车,车尾还拖着一辆ATV(All Terrain Vehicle)全地形车。经验老到的导游Rachid告诉我,这一看就是欧洲来的游客,他们喜欢自己带着ATV进沙漠去飙沙。ATV是一种野外奢侈运动方式,丛林、沙漠、泥地等,不管有没有路,它都可以无所畏惧地开。当地的ATV型号选择比较少,于是欧洲人干脆把自己家的ATV运过来开。
丹吉尔与西班牙隔海相望,并有船只互通,丹吉尔港每天有多个渡轮往返于欧洲和摩洛哥之间,很多游客会从此前往欧洲其他国家,进行一次跨国之旅。图/视觉中国
从沙漠出来后,在梅祖卡前往马拉喀什的荒漠公路上,还看到成群骑着自行车的人。他们身穿专业的单车服,保持着整齐的队形,专业程度甚至让人误以为这里有赛事正在举办。Rachid介绍说,这些也是欧洲的户外运动爱好者,他们喜欢结伴来荒漠公路沿着阿特拉斯山脉骑行。荒漠公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为了安全起见,他们会租下两台面包车,一台用来装载所有人的单车及维修的设备,另一台专门用来载人。车开到荒漠中最适合骑行的路段后停下,所有人换上自行车开始骑行,而两台面包车会以缓慢的车速跟随在单车队的最后面。有人累了可以随时停下来,上车休息,不至于掉队。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来摩洛哥阿特拉斯山徒步和滑雪的欧洲户外达人。阿特拉斯山是非洲第二高山,夏季是一个非常好的徒步季节。不少欧洲人在夏季特意安排徒步假期,苦行僧似的跋山涉水征服阿特拉斯山。而到了冬季下起大雪,欧洲人便会来这里享受滑雪。比起瑞士阿尔卑斯山的滑雪乐趣,摩洛哥滑雪显得性价比高得多。据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未来阿特拉斯山有可能会变成全球热门的滑雪地。
全地形车(All Terrain Vehicle)图/sina
去摩洛哥前你必须知道的事
1.带上SPF50+/PA++的防晒霜与补水面膜。摩洛哥地处北非,哪怕夏天天气并不炎热,但紫外线还是很强的。
2.摩洛哥对于食品的卫生条件要求不高,很多中国人去到都会有拉肚子的现象,为了不耽误行程,最好带上藿香正气丸或者保济丸。那边气候干燥,为预防上火也可以带上夏桑菊等冲剂。
3.摩洛哥基本所有酒店和民宿都不提供牙刷和牙膏,需要自备。
4.自备万能转换插头,摩洛哥用的是三脚的欧标,如果中转其他国家,万能转换插头也可以派上用场。
西邻大西洋,东接撒哈拉,和阿尔及利亚接壤,北部是直布罗陀海峡,隔海可以看见彼岸隐约的西班牙。受海风影响促使北非的国家不会太热,但是紫外线强。图/视觉中国
5.小包的湿巾多带一些,在缺水的地方十分有用。因为旅行没有晒毛巾的时间,建议带上加厚的一次性洗脸毛巾,以免普通毛巾因为潮湿闷热而发臭。
6.相比中餐的色香味俱全,摩洛哥几乎没有美食。胃比较挑剔的人,自备泡面和真空食品,以免吃不习惯当地食物饿肚子。
7.进沙漠骑骆驼之前,请换上长裤。骆驼鞍和它的皮毛都会让人感到磨脚。
8.在卡萨布兰卡机场有免费赠送的电话卡,领了卡不要着急走开,要向工作人员购买电话卡的上网流量。
沙漠中的日落。图/视觉中国
9.摩洛哥通行货币是摩洛哥迪拉姆和欧元,酒店用欧元比较多,日常使用迪拉姆。建议在机场先兑换少量迪拉姆。
10.旅游时间尽量避开穆斯林斋月——司机和导游的服务费会上涨10%—20%,小部分景点的营业时间会缩短。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请升级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波兰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