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图图示 图标错误正手攻球的几种错误,看看你有木有

有的球友用直板打了几十年球,不知不觉地形成了一些错误动作,如果注意调整一下动作,也许就会找到提高的空间。有些看似很基础的技术,比如握拍的方法,球板直立一些,或者横一些,握拍深一些、浅一些,都可以影响你的球技进步速度。学打乒乓球握拍的基础技术,不同的打法,握拍方法也不同,正手、反手、直板横打的握拍都需要不断变化调整。以下是直板选手常见的习惯性错误动作,对照一下,你的动作需要纠正吗?(推荐阅读:直板大师吴敬平回答球友问题 帮您完善乒乓技术)一、推挡架肩反手推挡的错误有很多种,图7-1所示的便是推挡板型直立,当球拍板型过于直立时,难以控制出球的落点与弧线。纠正方法:食指和大拇指将拍柄夹住,中指内侧顶住球拍背面,这是直握球拍的基本动作,推挡时食指将球拍向自己怀中方向用力,同时大拇指将球拍向外推,转动手腕,球拍背面要横向平行于自己的前胸。在推挡击球的过程中,食指越用力,球拍就越向下压,根据球落台后弹起的高度调整板型。手腕固定,不得在击球的瞬间用力,大臂也不要用力,利用小臂的伸缩将球送出。在练习中,要求食指和中指就得将球拍夹住,大拇指轻轻搭在拍柄上,当然实战中,因为落点和力度的变化,拇指用力压球可以加快球的速度(如图7-2)。二、攻球吊腕几乎每个人在学习正手攻球时都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很多直板选手都有着吊腕这样一个通病,而吊腕导致的后果便是容易漏球、掉球、无意中滑板,以及打出不规则球(图7-3)。纠正方法:吊腕的选手通常都是摩擦较多,因此,首先要灌输一个思想:攻球时是应该有擦有打,但近台快攻不是以摩擦为主,而是以击打为主。当明白击打为主之后,便要在攻球时有意识的调整板型和手腕。吊腕的选手手腕通常非常放松,要改变吊腕的动作,在击球时提高撞击比例的前提上,还要将手腕绷住,挺直,保证击球时板面正对来球,拍面与拍柄所形成的直线能够几乎平行于球台表面(如图7-4)。三、搓球板型过立很多人在搓球时经常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搓球时已经用了非常大的力气,但球始终下网,从不过网,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对方旋转强烈,而是因为自己搓球时的用力方向有问题,这种错误通常是板型过于直立,而又同时向下方用力搓球,所以击球常常下网(如图7-s)。纠正方法: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拍面呈斜上方,由后上向前下挥动击球,注意要有一个向前用力摩擦的过程,腰手配合向前切送不要去碰球和抬球。击球的时候,手腕可以发力,但是只是一个由放松到收紧的过程,而不是甩动或者转动手腕。因为转动手腕会使得发力不集中,或者击球力量发生改变,不能控制球的旋转(如图7-6)。
猜您也喜欢
上一篇:下一篇:24小时热文
今日体育热点
6秒后自动进入首页乒乓球直拍握法中如何有效纠正正手攻球错误动作_百度知道
乒乓球直拍握法中如何有效纠正正手攻球错误动作
我有更好的答案
楼主你好;攻球 。是比赛中争取主动和得分的重要手段。按身体方位有正手攻球、反手攻球、直拍反面攻球、侧身攻球;接站位有近台快攻、中台快攻。远台快攻;按动作有快抽、拉抽、扫抽、扣杀。特点是种类多,球速快,力量大。 正手攻球 又称近台快抽。乒乓球运动攻球的一种。动作要点是:(1)击球前,左脚稍前站立,身体离台约50厘米;(2)当来球将落至台面时,前臂外展将球拍后引至身体右侧稍后;(3)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快速挥动,并配合前臂内旋的动作他拍形前倾,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4)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击球后球拍继续挥至头部高度,然后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特点是站位近,动作小,球速快。若配合落点变化则可创造更体扣杀机会。对照这些要求看看自己究竟哪些地方不一样可以一个一个的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当然如果有条件还是请一个教练或者去乒乓球培训基地加入培训班从头开始,把动作规范一下。另外,如果是新手依我看就不如直接改横板,比改动作来的容易些,仅仅是建议,因为横板入手很快的而且没有原来直板的痕迹影响,总之如果需要小改那就对照要求改就行了,但是如果需要大手术就算了直接改横板算了。好了,如果本题有什么不明白可以追问,如果满意记得采纳 如果有其他问题请采纳本题后另发点击向我求助,答题不易,请谅解,谢谢!( ^_^ )/~~拜拜!
采纳率:78%
来自团队:
正手攻球,看过视频教材的人在脑海中大多数认为攻球是拿拍子拍球,就象是拍人一巴掌一样的。带这种想法去练的话是练不好的,体现出来的现象就是球的方向拿握不住,自己都不知道球住哪里飞。球的落点不准,容易下网或出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推球”,你只要想着那球是推出去的就行了,既然是推,那么球拍的运行轨迹从上看去就是一条“直线”,用力的方向也是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方向就是出球的方向了也就是从右下到左前上的一条直线。这个“推”字是最重要的,从这个字就知道要推得出力量当然首先重心要前倾一些,重心的变换也是推的方向而不是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双脚要有前后了,虽然最终的表象是重心从右脚转到左脚,但是重心不是纯粹的右到左的变换,重心的变换方向是出球的方向。用力是主要用身体的力量而不是转腰,因为转腰是没办法推的,推当然主要力量是用腿的力量了,身体包括臀部腰部肩只是绷住把右腿蹬地的力量传到手上而已。其它的很多道理都只要从这个推字就可以解决了。手腕部分只要把球拍放成横的,手腕一定要固定,小臂和大臂的夹角在击球的过程中基本不变,肘部有运动,方向就是前面说的那条直线了。球拍的运行终点最好不要超过右眼。其实说了那么多重要的只有一个“推”抱着推的方法去练得话身体和手的其它的动作都会自然而然的做出来的。很容易的,可能一个下午就能基本运用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正手攻球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乒乓球正手攻球特点 动作要点 练习方法 及易犯的错误_百度知道
乒乓球正手攻球特点 动作要点 练习方法 及易犯的错误
5555乒乓球考试的题目``拜托咯``
我有更好的答案
正手攻球特点:站位近,动作小,球速快,力量大,多借力还击,攻击的角度多。动作要点:(1)击球前,左脚稍前站立,身体离台约50厘米。(2)当来球将落至台面时,前臂外展将球拍后引至身体右侧稍后。(3)当来球从台面弹起时,上臂带动前臂向左前上方快速挥动,并配合前臂内旋的动作使拍形前倾,在上升期击球的中上部。(4)击球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以腰部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击球后球拍继续挥至头部高度,然后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练习方法:(1)固定站位后,练习者可以练习斜线攻球,包括正手位攻斜线和侧身位攻斜线;还可以练习正手位攻直线和侧身位攻直线。(2)在高点期攻球,击球难度较小,可保证击球的命中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可练习在来球的上升期攻球,它比在高点期攻球难度要大,但速度更快,更主动。易犯错误:1.拍面方向错误,2.拍面角度错误,3.击球时机错误,4.击球部位错误。
采纳率:92%
来自团队:
正手攻球的技术要领: 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左脚比右脚向前半步,大约半脚距离,两膝微屈,后脚跟稍抬起一点。当来球时,手臂在腰和髋关节的带动下向后引拍,前臂和地面几乎平行,上臂和身体夹角在35度至40度之间,球拍稍前倾,拇指稍用力,食指放松,来球时在腰和在大臂的带动下向前迎球,击球的中上部,击球时以撞击为主略带磨擦,前臂快速收缩,手腕有向前压的动作,击球后由于惯性原因,手臂挥至头的左侧,身体重心由右边移到左边,然后迅速还原准备第二板。
正手攻球的技术要领: 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左脚比右脚向前半步,大约半脚距离,两膝微屈,后脚跟稍抬起一点。当来球时,手臂在腰和髋关节的带动下向后引拍,前臂和地面几乎平行,上臂和身体夹角在35度至40度之间,球拍稍前倾,拇指稍用力,食指放松,来球时在腰和在大臂的带动下向前迎球,击球的中上部,击球时以撞击为主略带磨擦,前臂快速收缩,手腕有向前压的动作,击球后由于惯性原因,手臂挥至头的左侧,身体重心由右边移到左边,然后迅速还原准备第二板。 说的好!!!!!!!!!!!!!!!!!!!!!!!!!!!!!!!!!!!!!!!!!!!!!!!!!!!!
动作要点:弯小臂转腰板斜的打好了往旁边伸易犯的错误:版竖了大臂提了打好了板往屁股后面甩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正手攻球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图片】摸索了19个月正手攻球,些许感悟及一个不太成熟的尝试【瓦尔德内尔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163贴子:
摸索了19个月正手攻球,些许感悟及一个不太成熟的尝试
——此贴谨献给烧不起教练或不愿意烧教练,和我一样非要死心眼自行摸索正确技术,却经常走弯路的少年们。原帖拟发于乒乓球吧,但各种原因,烂尾了。我觉得这些伪技术真求教贴,还是发在瓦吧更为妥当,于是斗胆在此重建一下。
之前练习攻球等基本动作,我更重视“形”:看教学视频,看专业队赛前练球,随后自己对着镜子练,这样我上台练球时候,基本姿势还算雅观。但渐渐也发现了2个致命问题:1.陪练打过来的球,不可能每个球都同速度同旋转同力量同落点,光有教科书般一成不变的姿势,并不能把每个球都高质量的回过去。通常是在20~25个回合后,由于肌肉控制能力逐渐减弱,练球会变得很不稳定。2.无论是教学视频,还是顶尖国手球拍上击球点的实物图(之前我有发帖展示过),都强调了正手攻球/拉球正确的击球点应该在球拍前中部略偏上一点点的地方;而我在练球时虽然能在几十个回合里都把球(看上去很有质量的)打过网,但查看球拍会发现击球点不但分散,而且明显偏下。请注意,问题的严重性在于击球点偏下。
通过不断的攻球练习,并且不断尝试,我大致得到了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方法,那就是——迎前!对“迎前”这个概念,我也是这个礼拜刚有了点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先自以为是分享一下,不对的地方还请大神帮忙纠正:1.拍子对球施加的作用力,主要是身体重心在驱动,而不是手臂或者腰部。2.转胯、挥臂只是“迎前”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单纯的转胯、挥臂并非“迎前”。3.自左至右的重心转换产生了“迎前”的动力,但更重要的是把这股动力通过躯干——拍子传递到球上;换句话说,打在球上的不是拍子,而是运动中的重心。4.大腿好累-_-#另外今天突然悟到,反手也可以用重心打球,尤其是弹击和拉球,不过生理结构的限制,靠重心移动产生的动能来击球,没有正手幅度那么大。
多谢分享,学习一下
其实这些问题是串联相关的,如果使用了最标准最正确的姿势来击球,那么自然能解决2楼所说的击球点不准的问题。在尝试和纠正的过程中,我想到之前在贴吧看到的一个技术帖:横拍吊腕的缘由追溯。具体内容已不太记得,大致内容如下:击球点如果保持在小臂的延长线上,那么控制最精准,力量最有效。直拍不存在吊腕的情况,因为击球点刚好在小臂延伸线上;由于生理特点,横拍拍头更容易上翘,于是中国横拍选手普遍吊腕,这也是为了让击球点也“纠正”到小臂延伸线上。至于欧洲选手,他们从小训练更为随性,很多人正反手击球很多人是使用不同握拍姿势的(比如波尔的转拍),以舒服为首要因素,因此吊腕情况较为少见。
重新转一下几张图片,国手击球点实物图,方便说明。图片转自家园论坛,万分感谢大神们的辛勤劳动。如有冒犯之处,还请指出,我会尽快妥善处理。郭跃正手:孔令辉正手:马琳正手:王励勤正手:
注意看手腕部分:
从生理结构来说,无论是正手发力还是反手发力,手腕在完全放松状态下到了随势挥拍阶段,应该获得和上述图片相反的手腕效果。图片上可以看出,国手们在击球完毕后的随势挥拍阶段,手腕依然锁得很紧。按理说,不管是什么技术水平,长时间的固定打球姿势应该得到一个固定的出球线路(不论上台与否,不论出球质量);无论是贴吧还是几个大型乒乓论坛,不少人都赞成打球到了高级阶段需要发挥手腕力量,作出类似“鞭打”或“甩拉”等动作。可我在尝试了几个月后,发现完全放松地击球,弧线并不稳定,时而太短(擦网偏多),时而出界。在使用不同握拍姿势,各自测试几周后,我大致得出结论:国手锁手腕是为了在触球瞬间获得一个稳定的击球点。
继续扯另外一个方面。从前的弧圈,强调摩擦,总是说拉球时声音越轻越好,摩擦越薄越好;而如今,随着乒乓技术和乒乓器材的发展,弧圈渐渐走向打磨时代,各种爆冲扑面而来。于是又出现一个新的概念:亮着板子拉弧圈。之前,我大概花了将近6个月的时间,尝试亮板子正手攻球,亮板子摩擦产生旋转(根本算不上弧圈,纯粹为了体会摩擦的感觉),甚至尝试过从反手利握拍改成正手利,但所有尝试均告失败。为什么??
OK,到正题了:当我把以上零零散散、毫无头绪的几段感悟归结到一起时,我突然就明白了:攻球回合数超不过50回合,拉弧圈蹭太薄或拉漏,重心(实质是击球点相对人体重心的位置)太高,拉弧圈和攻球区分不明显这四个问题,以我的情况来说,解决方案很简单——只要把手腕以极略微幅度的下压调整即可。
就是这么一点点肉眼几乎观察不到,只有我自己能感觉到的调整幅度,帮我解决了一系列问题:由于手腕向肘部侧(而不是手腕侧)下压了那么一点点,板型也随之打开(当然幅度极小,球友们根本看不出来);击球结束后的随势挥拍,因为手腕锁定的缘故,拍子自然会引到额头上方;同时,小臂因为受到手腕的牵连和限制,不得不主动收缩,产生了主动加速摩擦球体的动作。通过上台实践,我第一次能主动控制自己的拍子拉出区分度很高的高调或前冲,第一次能有目的有意识地拉出二跳下坠的弧圈,第一次能使“击”出去的球既有速度又有旋转(好吧,只是和我以前的球质相比,千万别以此大做文章)。
好久没写长贴,最后结尾一下吧:不管怎么调整怎么尝试,千万别本末倒置,更基本的几点还是要做到的,否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1.保证科学尝试,任何有可能导致机体受伤的动作都不要去尝试。2.中近台时大臂固定,绝对避免耸肩,绝对避免抬肘。3.重心压下去。我的做法是练球期间的任何时刻都两腿分开,抬起脚跟,半蹲马步——喝水擦汗或者上厕所时除外=.=4.靠重心打球,每个球都尽我所能的跑到位,用尽量标准的姿势去打。好吧,其实我做不到,这么干,练一个小时我就气喘如牛了。
无图无真相啊,公秉兄上视频吧!动画也中啊,免得我们天资愚钝,理解有误啊!
球触拍位置 手腕外展 这两点一直忽略了 拉球旋转感觉始终差点 重心重心很重要 个人感觉攻球手不需要主动发力 脚找位 重心打球感觉不是特明显 腰跨用得多吧
不错,不过说的那个压手腕的那块没太明白,再就是击球点问题,国手击球点在拉球时也并不是中上部啊。。。。可能是我看错了?
每个人的习惯可能不太一样,解决方法可能大相径庭,但其间包含的科学性是统一的。尊重客观,遵循科学规律,虽然不一定能练得多厉害,至少能减少走错路的可能,相对稳妥些。
分析得非常具体细致,很受启发,学习了。
我同十五楼鬼才兄同样,看不太明白啊,同05兄一样要求上图,有图有真相,呵
上个视频,辅助展示一下我想表达的意思。视频来自:
先抱一个!缘分啊!我也是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在纠正正手攻球的动作 !从一开始的握拍 到 击球时间 以及细节的地方都在不断的改进!最近也有所小成!原来动作僵而不稳,击球点散乱 击球时间偏晚 击球带摩擦,现在这些都改的好多了,动作也自然流畅了很多那天看了下球拍 击球点基本上都在球拍中上偏前的部分!现在最大的不足就是 不够稳定尤其是细节方面还是不够稳定!有些老毛病总是会时不时的冒出来。。。。这点让我很郁闷!看来像固定还得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啊!你用的也是玫瑰五 你应该知道 有时候光听声音就知道动作对不对了...
讲的好,辛苦了
真棒。虽然我不是横板。
目前我最大的问题:由于身高较高,平时站姿不好,外加轻微的强制性脊柱炎,生活中我是有点小驼背的。于是我攻球时的重心出了问题,如图,过分前倾了。过分前倾引发2个问题:引拍慢还原慢(力臂长,重心转移的路径就长)、击球力量被吃掉(拳头要收回来才能打出最大力量)。
小猫不理: 回复 公秉 :我们拉球很容易注易到“磨擦”时要快加速,但往往容易忽略由后往前“送球”也要快加速。只注重磨擦不注重送球,就会产生薄蹭的现象,而如果送球时不加速,就会变成匀速撞击,将拍形稍亮开同时注意由后往前和由下往上的加速,拉球就比较稳定了。 我观察了不少老球棍的攻球姿势,也许其它环节看上去乱七八糟,但就是能把球打到合适的位置,而且速度快力量大,因为他们送胯、转体、随势挥拍这三点做的都非常到位,比如近网突击时能弓步上前,整条手臂掠台而过。
楼主的帖子很适合瓦吧的风格,叙事详尽细腻,我相信很多吧友都很喜欢看这种帖子,赞一个
受教了,先马克,一会在电脑上看视频。我现在正手攻总感觉是被球顶着打,怎么办啊?
其实以前也注意到吊腕的问题了,我正手攻球不好,一直在调整握拍和姿势等问题,但是也没什么人能和我练练...这篇文章太好了,感觉就是正手攻球的教学和纠错啊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拍正手攻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