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的8分钟,是不是预示着人工智能时代来临的来临

北京冬奥会特许生产商公开征集 首批涉六大产品类别_网易新闻
北京冬奥会特许生产商公开征集 首批涉六大产品类别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北京冬奥会特许生产商公开征集?首批涉及六大产品类别)
本报北京5月24日电 (记者季芳)24日,记者从北京冬奥组委获悉:北京冬奥组委将面向国内征集首批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特许生产商。
此次公开征集徽章、钥匙扣及其他非贵金属制品,服装服饰及配饰,丝绸制品,贵金属制品,文具,陶瓷制品(含紫砂壶)六大产品类别的特许生产商,负责相应特许商品的开发、设计和组织生产。除贵金属类别计划征集5家特许生产商外,其他类别各计划征集2―3家特许生产商。
北京冬奥组委对应征特许生产商的企业提出了严格要求,征集过程将按以下程序进行:北京冬奥组委在官方网站发布征集公告;应征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向北京冬奥组委提交《应征人意向函》及相关资质证明;北京冬奥组委向符合条件的应征企业发放征集书,应征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应征文件;北京冬奥组委特许经营企业征集评审组对应征文件进行评审,并将组成考察组对特许生产商候选企业进行实地考察。最终确定的特许生产商中选企业将与北京冬奥组委签订特许经营协议。
北京冬奥会特许经营计划是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计划的一部分,主要目的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北京冬奥会理念,提升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品牌价值,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主办城市特色。
日,北京冬奥组委发布北京冬奥会会徽和冬残奥会会徽后,启动了特许经营试运行计划,开发了徽章、钥匙扣等非贵金属制品,贵金属制品,服装服饰,文具,陶瓷及邮品等六大类、200余款特许商品,在北京、石家庄、上海、南京、张家口等地开设了16个特许商品零售店,并上线运行了北京2022特许商品官方网店。根据北京冬奥会市场开发计划,北京冬奥组委将于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特许经营计划。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向玲_bj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惊艳!“北京8分钟”竟然用了这么多高科技惊艳!“北京8分钟”竟然用了这么多高科技新京报官微百家号八分钟是不是根本没看够?知道大家意犹未尽,新京报这就带大家走近“北京8分钟”的台前幕后。全文5553字,阅读约需10分钟今晚,燃烧了17天的平昌冬奥会主火炬渐渐熄灭,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了。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将五环旗交给北京市长陈吉宁。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日,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各国运动员入场。▲日,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奥运会会旗交接仪式举行。憨态可掬的熊猫起舞,冰上运动员领路,忽然时空交换,科技感超强的机器人同时启动……由张艺谋执导的“北京8分钟”,用现代手法和思维,奉献了一台蕴含丰富中国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的惊艳之作。浏览器版本过低,暂不支持视频播放▲2022相约北京!平昌冬奥会“北京8分钟”北京,作为全球首个夏季、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东方文明古都和现代国际大都市,又一次接过了奥运五环旗。▲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8分钟”背后有多少“中国制造”?————————————————世界上最大却又最轻的熊猫木偶、可以与人共舞的机器人……这些在“北京8分钟”表演上的新技术,成就了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惊艳的“北京8分钟”。众所周知,张艺谋擅长使用“人海战术”表现宏大的艺术场面,作为这次“北京8分钟”的总导演,他摒弃了这种创作方式,而是精简演员,大量采用科技手段呈献。“北京8分钟”到底有多高科技呢?这其中又蕴涵着哪些“中国智慧”和“中国制造”?闲言少叙,小编这就给大家科普下——━━━━━“减重”的世界上最大熊猫木偶表演中贯穿始终的两只“滑冰”的熊猫木偶让人影响深刻。张艺谋阐述这一创作称,熊猫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形象符号,它们是文化的使者。舞台上,演员要穿着目前国内最大尺寸的熊猫木偶进行轮滑表演,所以重量需要控制到非常轻。四川南充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说,单是给大木偶减重一项要求就让他们的团队熬了好几个通宵。“我们初选的材料做出来的有七八十斤,远达不到标准,后来不断地尝试新材料,才把大木偶的体重慢慢降了下来。”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制作团队在原有的工艺基础上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他们在选材上先后尝试了人造纸藤、天然白藤、竹篾条、铝合金丝、碳纤维条、PVC仿真藤条等多种材料,反复对比,进行了上百次测试,才最终确定了用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条相结合,配合上LED灯的制作工艺。▲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熊猫的“体重”降了下来,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唐国良说,四川和北京两地不同的气温和湿度条件都曾给他们带来挑战。“有的道具做出来在南充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一到北京来,因为气候不同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材料变硬了变脆了,根本没法用。”为了克服“水土不服”,他们只能一次次地调试、升级,争分夺秒地改良工艺、制作道具,并要确保万无一失。“选择材料要精益求精,”唐国良说,比如LED灯的选择,看似平常,却是他们从几百种灯里优选出来的。最终版的熊猫道具,高2米35,却仅有20斤左右的重量,比初期的版本轻了几十斤。“目前从个人表演的大熊猫高度和难度及灵活度,(全世界)我们剧院创作的是最高的,同时也是最轻的。”唐国良说。━━━━━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翩翩起舞机器人与轮滑舞者互动,他们携手一起从平昌穿越到2022年的北京。机器人灵活的舞蹈动作,不禁让观众发出赞叹。机器人研发团队负责人、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移动机器人事业部总裁张雷告诉记者,这是中国新一代智能机器人第一次在国际赛事上表演高难度舞蹈动作,机器人不但要完成了自己动作编排,更要与演员、地面投影进行联动表演,同样实现了技术领域的升级创新。在张雷看来,此次他们主要实现了技术方面两点突破:首先是机器人导航更加精准。“从机器人控制的角度来讲,演员和机器人之间有频繁的穿梭互动,演出场地内的灯光干扰多,这就要求机器人要看得远、看得清,同时用最短的时间做出判断,并迅速做出适应和调整,”张雷介绍说,其次,相比常用的工业机器人,此次的“演员”机器人动作更复杂灵活,包括完成行进中旋转、摆动,配合演员做出些花哨的动作等。▲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这些技术上的新要求也为整个研发团队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在设计程序时不断地改进算法,”张雷说,团队从确定参演到开始排练,其间只有两个月时间,全体成员夜以继日地工作,才最终定制出了可以参与演出的机器人。“我们一共做了30个机器人,有6个是备用的,”张雷说,不过当把这些机器人运送到排练场地,现场的实际情况却与他们预想的有很大不同。“开始时问题比较大,比如以往的工程安装通常需要几天的时间,但是这次导演团队希望我们的机器人一上来就和演员进行合练,我们没有预想到场景会有多复杂,”张雷说,初期的几次合练都不太成功,研发团队只能在现场一边调、一边试、反复去修正磨合,“后来的配合就越来越好,当导演团队提出路线动作修改建议时,我们能够迅速地做出调整,以便跟排练团队快速配合,为排练争取时间。”▲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细致到微米、冰雪一样的“冰屏”大家可以看到机器人身上装在的大屏幕使这次表演十分炫酷,移动的机器人,流动的画面形成了多层次,递进式的现场效果。为了体现冰雪主题,这些大屏幕也使用了新技术,最终打造成像冰雪一样效果的“冰屏”。“冰屏”研发团队负责人、深圳壹品广电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文艺表演项目总监黄庆生介绍说,屏幕上要的效果是雪花洁白、冰花透明。这对LED显示屏技术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难度。▲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我们以前没有过这样的产品,常规不生产的。”黄庆生说,按照导演团队的要求,单屏幕尺寸达到1.5米的跨度,两块屏长3米,如果中间没有支柱,很难稳定。此外,LED屏越长,颜色的一致性越不好,到后面的灯颜色就不一样了。为了参与八分钟演出,团队进行了专门的技术攻关,不仅生产出了规格更高、工艺更完善的产品,也同步实现了工艺的升级更新。“目前的冰屏技术我们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这次做出了三米长的屏幕而且中间没有横梁,这种工艺目前在世界上我们应该是第一家。”▲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为了保证屏幕可以抗风扛冻,所有屏幕都经过了风洞和冷库测试,达到了风速每秒15米的要求。黄庆生说,想要这么稳定,必须把背后的卡槽做好,结构非常精密,卡槽与屏幕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微米计算。“北京8分钟表演所提出的技术要求,也推进了这个显示屏技术的革新。━━━━━可视化仿真预演系统辅助导演抠细节在整个排练过程中,有两套视觉仿真系统一直在充当着导演的“眼睛”和“指挥棒”。这就是由北京理工大学与北京电影学院组建的虚拟视觉团队设计的“OpenGL表演辅助训练系统”和“北京八分钟文艺表演预演系统”。两套系统可以根据导演的创意方案将文艺表演过程全部仿真,以可视化的界面和图纸、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现演员的运动轨迹、位置信息、队形变化、运动速度等,帮助导演把控、决策及完善表演方案。“这两套系统相当于让导演同时看到现场监控器和直播效果,导演在系统中可以实时观察到演员及道具的队形状态,如果需要调整可以及时反馈,”。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总体研究部副主任王春水说,具体到参与演出人员,系统可以为每个人生成自己的动作轨迹和节奏,“在不用考虑旁边人的时候,也可以知道自己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动作,这样就让排练效率大大提高。”▲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演员们穿上了智能发热服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展示是在韩国当地时间晚上9点15分进行,此时现场气温已降到零下3度左右。为了做好演员的防寒保暖工作,主创团队采用了石墨烯智能发热服饰,来确保演员在穿着较薄的演出服时不会被冻伤,还可以保证动作舒展。石墨烯是一种超级新型纳米材料,具有超高强度、超高导热系数,被业界誉为“新材料之王”。利用石墨烯的特性,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了超薄透明的石墨烯电热薄膜技术,用于智能装备制造,并在国外申请了专利保护。“演员的服装要求轻薄,能让他们灵活地做动作,同时,无论是排练场地还是平昌闭幕式现场,天气都很寒冷,石墨烯服饰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温发热效果,”石墨烯团队负责人、深圳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月秋说,根据环境要求,服饰也可以做出相应的调节。“最初对我们的设计要求是在零下5度的环境中,持续发热8分钟,后来考虑到候场等因素,调整到在零下20度的条件下,发热4小时。”▲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李月秋说,团队曾在模拟零下20度的情况下进行真人实验,以确保调试的可靠性。“在发热效果符合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材料的安全性、电池的续航能力和服饰的舒适度。”低温的天气条件下,需要御寒的除了演员,还有现场所有的演出设备。为了让演出主体“冰屏”和移动机器人在平昌能够顺利运行,主创团队特意对设备进行了扛寒、扛风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不断优化设备性能,保证其在低温、大风环境下的工作稳定性。“8分钟”背后是87天的封闭训练————————————————这精彩的“北京8分钟”,背后除了炫酷的高科技,更是凝聚着演员和工作人员夜以继日的付出。72名演员,87天封闭训练,204人导演和保障团队,12辆大货车运载的设备……只为了“北京8分钟”展示在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绽放光芒。━━━━━推屏演员机器人正常灯亮起 我的“8分钟”就结束了在“北京8分钟”的整个演出过程中,有48名演员只出现在正式表演前,他们两人一组,推着机器人和“冰屏”最先上场,机器启动后迅速下场。每组对应一个号码,1号屏、21号屏、24号屏,在采访推屏演员的时候,他们说的最多的是自己所推的那块“冰屏”编号。▲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每天要推800斤重道具走近千米21号屏幕是由常睿和同伴一起推上闭幕式中央舞台的,为了尽量不让现场观众看出来,他们一身黑色紧身衣,只露出眼睛部分。听到启动成功的指令,他们就算完成了这次“8分钟”演出的任务,总共上场时间不到3分钟。常睿,今年23岁,来自甘肃兰州,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一名大四的学生,是一名推屏演员。介绍完自己,他发现了记者的疑惑。“我们就是要推着表演时用的一种设备上场,这个设备主要部分是一块显示屏。”在8分钟表演中,轮滑演员与机器人的互动让人难忘,机器人配载的显示屏上不时变化出图案,将现场点亮。常睿在场下盯着21号屏,转身、前行,一切正常运转,他松了口气。虽然没有在8分钟演出时露脸,他的工作一样重要,到平昌之前,在北京封闭训练了近3个月。在北京集训的时候,他们每天要推着至少800斤的道具来回走上千米。“开始推的训练屏时600斤,真正用在表演中的屏是800斤,所以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力量训练。”另外一位推屏演员刘京和常睿是校友,这次也被选中参加演出。两个人一组,一前一后,前面的人负责方向和牵引、后面的人负责发力推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道具出口到舞台中间,有一个近6米长的坡路,在训练中,常睿他们就着重练习如何平稳地把道具推上这个坡。“需要惯性,有一个助跑。”刘京说,原地发力推起来会很吃力。来平昌前告诉家人别在电视机前盼了另外一个练习要点就是动作协调统一,这48名推屏演员要将24台机器人推到指定位置,机器人接受统一指令启动。只有这个环节正常了,接下来的8分钟才能正常进行。“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几个系列的动作,比如定点。”常睿告诉记者,推到台对位之后,会有统一的口号,让我们一起降轮,然后再启动。后台技术人员会和每组推屏演员确认机器是否正常,然后他们就按照顺序下场。“整个动作要求在三分钟之内完成。”为了这三分钟,他们要付出三个月的时间训练。在1月底,记者在北京昌平的训练基地见到他们,小伙子们状态很好,就是担心到了平昌会很冷,现场侯场时候要多加些保暖的东西。但不论脚下还是身上贴多少暖宝宝,他们的手是不能戴厚手套的,因为推屏的时候可能会有脱手的风险。“我就不戴手套了,抓的那个位置戴着手套容易打滑,就那么一会,坚持一下。”常睿告诉记者,春节要在异国他乡过了,家里人很担心他吃不好,休息不好,也希望在电视转播时看到儿子的样子,因为保密,他不能说那么具体,只告诉家里人,别等在电视机前了盼他了,镜头可能给不到。常睿告诉记者:“虽然只是场地里一闪即逝的一个黑影,但21号屏上正常闪动的绿色灯光就是我最好的表演。”━━━━━木偶演员穿戴几十斤道具
在奥运场地圆梦于广水全身罩在熊猫木偶装里,从唯一的观察口向外看,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闪烁着亮光,音乐、欢呼、喝彩、闪光灯……他小时候梦想是当个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眼前这些让他觉得梦想成真了。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于广水是“北京8分钟”的一名轮滑演员,他表演全程要套在几十斤重的熊猫木偶里。▲2018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8分钟。穿戴道具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其实作为木偶演员,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于广水和邢志伟在整个8分钟过程中是没机会露脸的。第一次拿到演出道具木偶装的时候,大家觉得新奇。于广水在同伴的帮助下试着套了一下。“嚯,那个木偶头的重量直接压下来,两个肩膀就像担上了两桶水。”他回忆说。穿这身木偶装至少需要两个人帮忙,一次穿脱需要15分钟左右,在训练间隙,别的演员可以松松鞋休息,他们就只能继续套着木偶装。“没法坐,没法靠,只能站着。”邢志伟说,有一次彩排,他们从头至尾穿着这身木偶装,大概有4个小时。等彩排结束回到宿舍,肩膀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只想瘫在床上睡觉。在导演和技术团队的努力下,熊猫木偶的重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这对表演者来说,道具的重量压力已经降到最低。照着动画片卡通人物学动作扮熊猫就要有个熊猫的样子。国内最顶级的木偶道具制作师傅制作了惟妙惟肖的熊猫道具,演员就要负责把熊猫的姿态展现出来。“我们穿上道具,就要忘了自己,我们一上场就是两只熊猫。”于广水说,要通过熊猫的姿势表达出情感需要多练习。邢志伟和于广水每天都会给自己加练一段时间,一个人练,另一个人用手机拍下来回看。“我们回宿舍用手机看视频,别人看电影,我就挑《功夫熊猫》、《熊出没》看,动画片里不是有熊嘛,我学这里的可爱动作。”邢志伟说。两只熊猫木偶在表演时没有固定的动作,但需要合着现场地屏打出的投影走既定路线。开始排练还没有投影辅助,为了尽快熟悉线路,邢志伟就在模拟场地上用粉笔画出自己的路线,一次排练蹭模糊了,下次练之前再画。经过两个多月的练习,路线早已经刻在两位演员的心里。新京报记者 郭超 校对 郭利琴 陆爱英
图/视觉中国值班编辑:李二号推荐阅读:海南离岛现2万元“天价机票”,航空公司“趁雾打劫”?名人实名举报市委书记之后转发“菩萨图”能为妈妈祈福?我们找到了该图原创者本文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欢迎朋友圈分享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新京报官微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独家调查、深度报道,一起关注时代议题。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爱卡汽车_中国领先的汽车主题社区、汽车资讯、汽车论坛中心冬奥会闭幕北京8分钟 人工智能诠释北京欢迎你
中关村在线消息:2月25日平昌冬奥会正式落下了帷幕,作为下一届主办城市的北京即将接过冬奥会大旗,在平昌冬奥会的闭幕式上带来了北京8分钟的文艺表演。而本次北京8分钟的文艺表演最大的亮点则是人工智能的加入,为下一届冬奥会注入了更加科技的色彩。2018年冬季奥运会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图片引自CCTV)
本届北京8分钟的文艺表演的总导演依然是2008年指导北京奥运会的张艺谋,而本次的文艺表演的主题为“欢迎全世界评优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在文艺表演中,率先登场的是24为轮滑少年带着24个冰屏智能机器人演绎了多种体育项目,而24也象征着北京将是第24届冬奥会的举办城市。
这24块冰屏全部由智能机器人操纵,通过高科技影像变换,在舞台中间画出漂亮的轨迹,表现了人与智能的完美结合。在表演中轮滑少年还通过影像描绘出中国结、长城、鸟巢、国家大剧院等象征中国文化的各种元素。2018年冬季奥运会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图片引自CCTV)
2022年也就是四年之后相信在人工智能领域中还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届时北京也将成为全世界首个既举办了夏季奥运会并又举办了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手机应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2月25日,平昌冬奥会的火炬缓缓熄灭,能容纳3.5万人的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座无虚席。以展望未来为主题的闭幕式文艺演出精彩纷呈。闭幕式尾声,“北京8分钟”文艺表演将现场气氛又一次推向高潮。
2022,北京欢迎你!
Beijing stole the show at the closing ceremony of the 2018 Pyeongchang Winter Olympics on Sunday by presenting a high-tech handover performance at the gala finale to herald the start of Olympic Beijing time. 在25日举行的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北京8分钟”惊艳亮相,在闭幕式临近尾声时为观众奉上高科技的交接演出,冬奥会正式进入北京时间。
The extinguishing of the Olympic flame in Pyeongchang, the Republic of Korea,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a new four-year cycle to the 2022 Beijing Winter Games after Beijing Mayor Chen Jining received the Olympic flag from his Pyeongchang counterpart Shim Jaeguk. 韩国平昌市市长Shim Jaeguk将奥运会会旗(经由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交给北京市市长陈吉宁,随后平昌冬奥会圣火熄灭,冬奥会正式进入为期四年的“北京周期”。
从2004年的雅典到2018年的平昌,两个“北京8分钟”相隔14年。14年间,北京发生了巨大变化,北京变得更加自信,发展步伐更加坚定,不变的是对国际社会的承诺、对世界的欢迎和北京的热情!
The show was directed by Zhang Yimou, a famous Chinese director who was also responsible for the eight-minute summer handover in Athens in 2004 as well as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ceremonies in Beijing in 2008 that received considerable international acclaim. 这场演出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此前他还执导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全球好评如潮。
Unlike Athens which focused on displaying Chinese history with traditional elements like red lantern and jasmine, “Beijing 8 Minutes” emphasized the Chinese people’s sincere welcome to the world using modern technology.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重在以大红灯笼和茉莉花等传统元素展现中国历史,而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北京8分钟”着重于以现代科技展现中国人民对全世界的诚挚欢迎。
“北京8分钟”竟然用了这么多高科技
舞台上,22名中国轮滑运动员、2名由运动员扮演的“熊猫信使”以及24名智能机器人共同演绎冰球、冰壶、滑雪等冰雪运动项目。借助轮滑运动员滑出的轨迹和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化,中国结、中国龙、凤凰、高速铁路、大飞机、航天器等中国元素陆续展示,反映出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时代风貌;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蔚蓝的地球、孩童的笑脸、橄榄枝和梅花编织的花环等纷纷呈现,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与人共舞的机器人
机器人与轮滑舞者互动,携手从平昌穿越到了2022年的北京。机器人灵活的舞蹈动作,让观众惊叹。
Performers danced with 24 intelligent robots – representing Beijing hosting the 24th Winter Olympics – as they showed scenes of sports such as skating and skiing. 表演者与24个智能机器人共舞(代表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奥会),展现出滑冰和滑雪等体育运动的场景。
世界上最大最轻的熊猫木偶服装
Leading the team were two dancers in costumes of panda puppets that are the world’s largest but the lightest at the same time, each weighing only about 10 kilograms. To guarantee minimal pressure on the two dancers, researchers had tried hundreds of different materials until ending up with a combination of aluminum alloy tube and carbon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strip. 两位身穿熊猫木偶服装的表演者领舞,木偶服装全球最大但重量也最轻,每套服装仅重约10公斤。为保证表演者承重最轻,研究人员尝试了数百种不同材料,最后选用了铝合金管材和碳纤维增强聚合条的复合材料。
抗寒照明灯+智能发热服
During the whole performance the dancers and robots both wore LED lights on them that are capable of enduring the cold weather at PyeongChang Olympic Stadium without the risks of breaking. The uniforms were also made with graphene to keep the dancers warm. 在整个演出过程中,舞蹈演员和机器人身上都佩戴着LED照明灯,这些照明灯能承受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寒冷天气,不会出故障。演出服也采用石墨烯材料制成,以便为表演者保暖御寒。
如冰雪般的“冰屏”
舞台上,24块屏幕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美好形象。这些近乎透明的屏幕有个好听的名字:“冰屏”。载着“冰屏”跳出华丽舞步的是24个动作灵活的移动机器人,它们不仅完成了自己动作编排,更与现场演员、地面投影进行了联动表演。为了体现冰雪主题,这些屏幕也使用了新技术,让它们看起来像是用冰雪制成的“冰屏”。
人工智能展威力
Images were projected to the icy floor while dancers skated across it, creating a sense of augmented reality. A number of moving monitors in the middle of the field were also controll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演出时,舞蹈演员滑行穿过投射在冰面上的图像,创造出增强现实的意境。体育场中央的几个移动大屏幕也是由人工智能控制的。
Zhang said he expects the show to help present his country's more diversified image in the new era. 张艺谋曾在演出前表示,“北京8分钟”将呈现出中国在新时代更加多样化的景象。
"We made every second count during the eight short minutes to showcase a confident China not only for its profound 5,000-year-old history, but also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e country has made today," said Zhang. 他说:“我们充分利用了8分钟的每一秒,展现出一个自信的中国。这不仅是因为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还是因为今天创造出的非凡成就。”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北京8分钟”的精彩演出:平昌冬奥会闭幕 “北京8分钟”惊艳亮相
英文来源:中国日报、cgtn.com、新华社翻译&编审:yanin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能医疗时代全面来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