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中国首枚民营航天火箭火箭陆续上天,噱头还是突破

扫码下载APP
您是个人用户,您可以认领企业号
账号密码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我同意并遵守
免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同意并遵守
第三方账号登录
Hello,新朋友
在发表评论的时候你至少需要一个响亮的昵称
&>&&>&民营火箭陆续上天,噱头还是突破?
民营火箭陆续上天,噱头还是突破?
时间:05-18 07:37
阅读:4149次
转载来源:新芽NewSeed
近日,智能相对论(aixdlun)的一篇《中国民营火箭准备好了吗》被虎嗅、钛媒体、36kr、创业邦等创投媒体相继推荐,引发了网友热议。文章中表示,民营火箭的赛程已经过半,中国民营航天也正是进入了冲刺阶段。5月17日,零壹空间宣布,自主研发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发射成功,而在今年4月,星际荣耀也发射了名为“双曲线一号S”的同类火箭,两家企业争相发射,标志着民营火箭赛局下半场的哨声被正式吹响,中国民营火箭的好戏这才正式拉开了帷幕。好戏才刚刚开始,但探空和运载可是天壤之别火箭发射用来做什么,是近年来一直悬在中国民营头上的紧迫问题。在国内,目前有两种火箭最为常见。一为探空火箭,无论是两个月前的“双曲线一号S”还是今天发射的 “重庆两江之星”都是其中的代表,此类探空火箭主要用于在近地空间进行探测和科学试验,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发射也比较方便,但是没有载荷入轨的能力。另一个则是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载工具。其主要用于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看起来,探空和运载都是“上天”,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就好像汽车开上路,不管是物流车还是小轿车都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而事实上,探空和运载的区别大得很。探空火箭一般是结构简单的无控火箭,其技术要求主要是保证飞行稳定,达到预定的探测高度和减少弹道顶点和落点的散布。相比之下,运载火箭的结构会更加复杂,其组成部分有箭体、动力装置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大系统称为运载火箭的主系统,此外,箭上还装有遥测系统、外测系统和安全控制系统等。技术指标也比较多,包括运载能力、入轨精度、火箭对不同重量的有效载荷的适应能力和可靠性等等。长久以来,中国民营火箭的企业一直试图像 Space X一样做属于自己的火箭发动机,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工厂量产运载火箭,以顺应多层次的“太空运载”的市场需求。而据国泰民安的研报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将达到8000亿元。从市场来看,最受企业追捧的应该是运载火箭。“军民融合”、资本加码已为中国民营火箭准备好“引擎”2015年,“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政府开始就商业航天立法广泛征求意见,中国商业航天的政策窗口正逐步开启,我国民营火箭的发展也在这个时候步入了正轨。截至2018年,我国已有60余家初创企业入局,大部分处于A轮和A轮之前。 三年间,国内的民营企业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三家主要火箭公司,星际荣耀抢先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蓝箭则在推进液氧甲烷大型发动机的各项试验,并建设自有火箭智造基地,零壹空间也开始向“一年发射3枚”的目标前进。民营火箭成长势头喜人,对于资本来说,想要在太空领域里捕捉到一只独角兽,现在是最好的入场时机。1、政策逐渐放开,并鼓励民营火箭发展,成了一注强心剂我们现在正处于原有以政府、军方为主导的体系与商用新体系的交叉口,在军民融合的政策指导下,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发展商业航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航天科研生产,有关领导也在组织编写我们的第一部“商业航天法”。目前,政府对商业航天的支持早就成为民营积极参与航天领域的一大推动力。零壹正在规划的火箭工厂就获得了重庆地方政府的扶持,此次首枚民营自主研发商业火箭更是冠上了“重庆两江之星”的名号。蓝箭也获得了浙江省湖州市提供的超过2亿元的军民融合专项综合投资。2、资本不断加码,中国民营火箭企业计划落地上了快车道政策逐渐放开,资本也看到了商业航天巨大的潜力,不断加码押注,为中国民营火箭企业的发展助力。翎客航天较早前就已经获得了冯仑等投资的几千万融资,“零壹空间”也于近期获得了春晓资本领投,联想之星、哈工大机器人集团联合投资的逾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蓝箭航天已经累计获得各类投资超过5亿元。可以看到,资本的强力注入让中国民营企业计划走上了快车道,当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必将引来周期更长、基金盘子也更大的国有资本,最后帮助整个行业赢得更多的政策红利。前去古人的飞天梦,全无经验可借鉴,技术成了最可靠的“定心丸”目前,国内的航天市场还相对封闭,大家都比较缺乏商业火箭的研发、推广经验。前无古人,后有来者,面对这种情况,核心技术就成了最可靠的“定心丸”。1、核心技术,到底什么是我有你没有的曾有民营企业家表示,对于火箭市场,希望政府后续会有更大力度的政策出台,比如“国家队”的一些成熟技术能否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转让等。获得“国家队”的成熟技术固然是商业火箭快速发展的捷径之一。但为了获得某项技术,企业付出的成本必不会少,且这项技术本质上还是属于第三方产品,民营企业不具有专利授权,其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不足。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关键还要靠企业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而在火箭研发行业中,处于“鄙视链”顶端的技术就是低温液体发动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寥寥几家商业企业掌握了这项技术,SpaceX的Raptor(猛禽)、蓝色起源的BE-4均采用液氧甲烷发动机。在我国,蓝箭航天也已经完成了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工作。而据公开资料,另一家火箭公司星际荣耀也开始加码液体发动机研制工作,未来说不定会成为国内第二家掌握这个技术的公司。2、技术的应用方向,到底对不对猎鹰重型火箭在今年2月的成功发射,让马斯克迎来了人生中又一个光辉时刻。马斯克的航天辉煌从2012肇始。2012年10月,SpaceX的“猎鹰”-9火箭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启了私营航天的新时代。2015年,12月21日20:33(北京时间今天上午9:33)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Falcon 9火箭。该火箭已经成功发射并且一级火箭已经成功回收。创造了人类太空史的第一。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用猎鹰9号火箭将一艘货运龙飞船送上太空。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30日在太空史上首次利用回收的“二手”火箭发射卫星。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总裁格温·肖特维尔曾畅谈国SpaceX的未来愿景,并预测SpaceX将在2100 或2200年主宰太阳系。她预测道,到2100年或2200年,SpaceX公司将成为“太阳系中最受欢迎的空中运输公司。”她还补充说,“如果能够在银河系中运输,那就更好了。”Space X的野心可见一斑,其技术应用方向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启示。国外还有许多的民营火箭公司,却很难取得跟Space X同样的荣耀。至于为什么,读者们或许可以从其技术服务上来找到端倪。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也拥有自己的航天公司,名为“蓝色起源”(Blue Origin),成立于2000年,经过多年的飞行测试,贝佐斯将其旗舰版航天器的应用方向定位为载客运行。虽然这家公司得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资助,但就发展情况而言,目前还远不如Space X。还有个叫詹姆斯·卡马克的人,成立了犰狳航空航天公司,但这家公司仅致力于提供亚轨道的商业太空旅行服务。还有一家XCOR航空航天公司,其业务也大同小异,与此类似的还有航天公司“追星者”。不是火箭载人不可靠,而是运载这件事,总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结论:即便面临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国民营火箭的投资项目依旧不太集中。第一个原因很简单,不管民营火箭的具体业务细分是什么,它终究是2B的模式,2B企业的弱点在于公司成长需要的周期太长,现在发射的两枚火箭,或多或少带有些试验性质,而具备真正意义上商业价值的运载火箭还没有在民营航天中出现;第二个原因是,火箭行业的商业逻辑简单,但技术门槛高,从某种程度上不容易看明白,存在炒概念,商业表现复杂等问题。因此,民营航天业若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沉下心来,发掘自身潜能,看清周期问题,而不能急于求成,走造概念的死胡同。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4小时热文
1.9万次阅读
1.7万次阅读
5239次阅读
5076次阅读
4987次阅读
4893次阅读
4885次阅读
4824次阅读
72您已经赞过了
阅读下一篇
流量卡之争,能否再次唤醒中国移动这头沉睡的巨狮?华为MateBook X Pro被权威外媒评为2018年度最佳笔记本
近日,英国最大的独立产品评测网站Pocket-lint,评选华为MateBook X Pro为2018年度最佳笔记本电脑。作为全球Top 50媒体之一的Pocket-lint,是一家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全球性科技刊物,致力于为用户讲述科技的有趣故事,同时提供最简单易懂的科技评测报道。被Pocket-lint评选为2018年度最佳笔记本电脑,无疑是对华为MateBook X Pro产品力的极大肯定。
Pocket-lint的编辑Mike Lowe是此次华为MateBook X Pro的体验者,他称:&华为MateBook X Pro拥有超薄时尚的外形,搭载了近乎无边框的显示屏、随时可用的超大电量以及充足的接口(包括全尺寸 USB 接口),同时还将指纹感应与电源键合二为一。在诸多方面,这款搭载 Windows 系统的笔记本电脑都超越了苹果的MacBook Pro。&
设计、键盘和触摸板
这款笔记本电脑与MacBook Pro有一点十分相似&&都采用了底部螺丝和键盘侧面扬声器格栅设计,它彰显出这是一款市场定位明确的笔记本电脑。这些设计细节符合人们对高端笔记本电脑的期待,我们由此可以认为,华为同样也为其配备了优质的核心功能。
某些细节设计更使得华为MateBook X Pro远超其竞争对手,比如更易翻开的机盖。这个问题听起来无关紧要,但是,在铰链张力开始作用前,需要将显示屏从键盘上分离出来&&而笔记本厚度仅有14.6毫米左右&&这绝非易事。面对MateBook X Pro,我们再也无需把电脑当成一袋硬糖那样拼命撬开了。
MateBook X Pro的全尺寸键盘手感极佳,键盘上有足够的按键,输入时不需要越过很多空隙。背光设计看起来十分智能,与其他竞品相比,降低了信息泄露的风险。同时它还有防泼溅的作用&&将您从各种饮料打翻而引发的灾难中拯救出来&&再次为华为献上膝盖。
由图中可见,触控板非常大,表面平滑,手指可轻松滑过。触摸板中大部分区域为左键功能,而在右下角有一个右键区,刚好可以避免意外按压。触摸板的使用体验很好,且有多指手势功能,诸如页面滚动等操作简直轻而易举。
这款华为笔记本的最厚处仅为14.6毫米,比MacBook还要薄三分之一毫米,轻薄程度令人难以置信。尽管如此,华为还是在其中成功加入了苹果笔记本所没有的东西:一个全尺寸的USB插槽,连接了另外两个USB-C接口(其中一个与Thunderbolt 3接口的速度兼容)。都可以充电,所以您在使用时可随心挑选。
MateBook X Pro和此前MateBook X一样,沿用了指纹识别的电源按钮,位置在键盘右上角。它的设计目的是让您在7秒内解锁,并登陆Windows系统。它不像智能登录那么快,但仍是一个有效的设计&&它还需要设置密码和识别码作为登录的备用选项。如果您不想使用这一生物特征识别功能,那就不需要设置了&&它同时也是一个标准的电源按钮。
MateBook X Pro的屏幕十分抓人眼球。在华为的众多营销策略中,该屏幕被称为&全面屏笔记本&&&将边框压缩到最窄,使屏幕面板达到91%。
实际上,这种4.4毫米的边框尺寸,甚至比戴尔XPS笔记本还要窄(戴尔的左右边框分别是5.7毫米),这是真正的屏幕视角。它的出现,让苹果笔记本显得有些过时,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屏幕边缘压缩了装饰边框,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安置摄像头的空间。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华为将摄像头隐藏在F6键和F7键之间,这一功能在2018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obile World Congress)的产品发布会上博得了满堂彩。华为明确表示这种设计能解决常见的隐私问题,这是一个别出心裁的设计思路。
从技术上讲,MateBook X Pro的屏幕具有高亮度的特点,也能充分体现其价值所在。它的像素数量和微软的Surface Book的相同,而450尼特的亮度,也与ThinkPad X1笔记本相差不大。
华为借鉴成熟的触摸屏技术,决定使用康宁大猩猩玻璃,以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摩擦和伤害。不管您是否会用到,使用手感良好的触摸屏远比使用触控条更优雅。
华为在MateBook X Pro上的目标显而易见:第八代英特尔酷睿i7处理器和16 GB内存,外加Nvidia GeForce MX150显卡及其2GB内存&&这都是高端笔记本电脑的配置,毕竟集成有英特尔显卡的酷睿i5也仍在使用之中。
支持Thunderbolt 3的速度的USB-C端口中,可以插入一个外接显卡(最高可达GTX 1080,这使得它可以成为性能足够强大的游戏笔记本电脑,或者为大量的CAD计算和场景建模提供更好的配置)。
安装Photoshop后,我们可以自由地使用编辑器进行编辑,而速度肯定比我们的MacBook Air笔记本电脑要快得多。MateBook X Pro在运转时很安静,没有过多风扇的噪音或是呼啸声,而且也未出现过热的情况,这一点对于喜欢把笔记本电脑放在腿上的人来说十分受用。
音效也值得一提。和MateBook X一样,MateBook X Pro在其配置中使用了杜比全景声的环绕效果。这款杜比全景声设备,拥有难得的令人心服口服的听觉效果。您需要安装正确的软件使其工作,但它确实很有用。
音质方面,后台还运行着一些巧妙的软件:安装在双暂停系统中的四声道扬声器组(两组用于高音,两组用于低音)能将声音从主板和底盘中隔离出来,从而得到更纯净的音质。
MateBook X Pro拥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全面屏、强劲的续航电量、充足的接口以及惊艳的外观,它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年度最佳笔记本电脑!如果您想要集性能、便捷和时尚设计于一身的Windows笔记本, 那华为MateBook X Pro就是不二之选。
这款备受关注的华为笔记本新品将于4月12日在中国正式发布,此前国外版本售价为1499欧元起,中国国内售价会是多少?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猜测一下。
---------------------------------------------------------
免责声明:
1.本文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
2.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京)字第07618号
北京市网监中心备案编号:55号
驱动中国官方微信
(C)驱动中国&Qudo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复制必究&京ICP备号广播电视节目许可证:(京)字第07618号民营火箭陆续上天 噱头还是突破? _ 东方财富网
民营火箭陆续上天 噱头还是突破?
新芽NewSeed
东方财富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近日,智能相对论(aixdlun)的一篇《中国民营火箭准备好了吗》被虎嗅、钛媒体、36kr、创业邦等创投媒体相继推荐,引发了网友热议。文章中表示,民营火箭的赛程已经过半,中国民营航天也正是进入了冲刺阶段。5月17日,零壹空间宣布,自主研发商业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发射成功,而在今年4月,星际荣耀也发射了名为“双曲线一号S”的同类火箭,两家企业争相发射,标志着民营火箭赛局下半场的哨声被正式吹响,中国民营火箭的好戏这才正式拉开了帷幕。  好戏才刚刚开始,但探空和运载可是天壤之别  火箭发射用来做什么,是近年来一直悬在中国民营火箭企业头上的紧迫问题。在国内,目前有两种火箭最为常见。  一为探空火箭,无论是两个月前的“双曲线一号S”还是今天发射的 “重庆两江之星”都是其中的代表,此类探空火箭主要用于在近地空间进行探测和科学试验,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发射也比较方便,但是没有载荷入轨的能力。  另一个则是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载工具。其主要用于将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  看起来,探空和运载都是“上天”,似乎没有多大的区别,就好像汽车开上路,不管是物流车还是小轿车都是一脚油门一脚刹。而事实上,探空和运载的区别大得很。  探空火箭一般是结构简单的无控火箭,其技术要求主要是保证飞行稳定,达到预定的探测高度和减少弹道顶点和落点的散布。  相比之下,运载火箭的结构会更加复杂,其组成部分有箭体、动力装置系统和控制系统,这三大系统称为运载火箭的主系统,此外,箭上还装有遥测系统、外测系统和安全控制系统等。技术指标也比较多,包括运载能力、入轨精度、火箭对不同重量的有效载荷的适应能力和可靠性等等。  长久以来,中国民营火箭的企业一直试图像 Space X一样做属于自己的火箭发动机,依托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工厂量产运载火箭,以顺应多层次的“太空运载”的市场需求。而据国泰民安的研报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总额将达到4850亿美元,中国市场包括运载火箭、卫星应用等将达到8000亿元。从市场来看,最受企业追捧的应该是运载火箭。  “军民融合”、资本加码已为中国民营火箭准备好“引擎”  2015年,“军民融合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政府开始就商业航天立法广泛征求意见,中国商业航天的政策窗口正逐步开启,我国民营火箭的发展也在这个时候步入了正轨。  截至2018年,我国已有60余家初创企业入局,大部分处于A轮和A轮之前。 三年间,国内的民营企业不约而同地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三家主要火箭公司,星际荣耀抢先发射了一枚探空火箭,蓝箭则在推进液氧甲烷大型发动机的各项试验,并建设自有火箭智造基地,零壹空间也开始向“一年发射3枚”的目标前进。  民营火箭成长势头喜人,对于资本来说,想要在太空领域里捕捉到一只独角兽,现在是最好的入场时机。  1、政策逐渐放开,并鼓励民营火箭发展,成了一注强心剂  我们现在正处于原有以政府、军方为主导的体系与商用新体系的交叉口,在军民融合的政策指导下,国家正在大力倡导发展商业航天,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航天科研生产,有关领导也在组织编写我们的第一部“商业航天法”。目前,政府对商业航天的支持早就成为民营火箭企业积极参与航天领域的一大推动力。  零壹正在规划的火箭工厂就获得了重庆地方政府的扶持,此次首枚民营自主研发商业火箭更是冠上了“重庆两江之星”的名号。蓝箭也获得了浙江省湖州市提供的超过2亿元的军民融合专项综合投资。  2、资本不断加码,中国民营火箭企业计划落地上了快车道  政策逐渐放开,资本也看到了商业航天巨大的潜力,不断加码押注,为中国民营火箭企业的发展助力。  翎客航天较早前就已经获得了冯仑等投资的几千万融资,“零壹空间”也于近期获得了春晓资本领投,联想之星、哈工大集团联合投资的逾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蓝箭航天已经累计获得各类投资超过5亿元。  可以看到,资本的强力注入让中国民营企业计划走上了快车道,当越来越多的资本开始进入,这个行业必将引来周期更长、基金盘子也更大的国有资本,最后帮助整个行业赢得更多的政策红利。  前去古人的飞天梦,全无经验可借鉴,技术成了最可靠的“定心丸”  目前,国内的航天市场还相对封闭,大家都比较缺乏商业火箭的研发、推广经验。前无古人,后有来者,面对这种情况,核心技术就成了最可靠的“定心丸”。  1、核心技术,到底什么是我有你没有的  曾有民营企业家表示,对于火箭市场,希望政府后续会有更大力度的政策出台,比如“国家队”的一些成熟技术能否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转让等。  获得“国家队”的成熟技术固然是商业火箭快速发展的捷径之一。但为了获得某项技术,企业付出的成本必不会少,且这项技术本质上还是属于第三方产品,民营企业不具有专利授权,其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不足。  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关键还要靠企业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而在火箭研发行业中,处于“鄙视链”顶端的技术就是低温液体发动机,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寥寥几家商业企业掌握了这项技术,SpaceX的Raptor(猛禽)、蓝色起源的BE-4均采用液氧甲烷发动机。  在我国,蓝箭航天也已经完成了大推力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的研究工作。而据公开资料,另一家火箭公司星际荣耀也开始加码液体发动机研制工作,未来说不定会成为国内第二家掌握这个技术的公司。  2、技术的应用方向,到底对不对  猎鹰重型火箭在今年2月的成功发射,让马斯克迎来了人生中又一个光辉时刻。马斯克的航天辉煌从2012肇始。  2012年10月,SpaceX的“猎鹰”-9火箭将货物送到国际空间站,开启了私营航天的新时代。  2015年,12月21日20:33(北京时间今天上午9:33)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Falcon 9火箭。该火箭已经成功发射并且一级火箭已经成功回收。创造了人类太空史的第一。  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成功用猎鹰9号火箭将一艘货运龙飞船送上太空。  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30日在太空史上首次利用回收的“二手”火箭发射卫星。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总裁格温·肖特维尔曾畅谈国SpaceX的未来愿景,并预测SpaceX将在2100 或2200年主宰太阳系。她预测道,到2100年或2200年,SpaceX公司将成为“太阳系中最受欢迎的空中运输公司。”她还补充说,“如果能够在银河系中运输,那就更好了。”  Space X的野心可见一斑,其技术应用方向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启示。国外还有许多的民营火箭公司,却很难取得跟Space X同样的荣耀。至于为什么,读者们或许可以从其技术服务上来找到端倪。  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也拥有自己的航天公司,名为“蓝色起源”(Blue Origin),成立于2000年,经过多年的飞行测试,贝佐斯将其旗舰版航天器的应用方向定位为载客运行。虽然这家公司得到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资助,但就发展情况而言,目前还远不如Space X。  还有个叫詹姆斯·卡马克的人,成立了犰狳航空航天公司,但这家公司仅致力于提供亚轨道的商业太空旅行服务。还有一家XCOR航空航天公司,其业务也大同小异,与此类似的还有航天公司“追星者”。  不是火箭载人不可靠,而是运载这件事,总不能一口吃成个胖子。  结论:  即便面临如此巨大的市场,中国民营火箭的投资项目依旧不太集中。第一个原因很简单,不管民营火箭的具体业务细分是什么,它终究是2B的模式,2B企业的弱点在于公司成长需要的周期太长,现在发射的两枚火箭,或多或少带有些试验性质,而具备真正意义上商业价值的运载火箭还没有在民营航天中出现;第二个原因是,火箭行业的商业逻辑简单,但技术门槛高,从某种程度上不容易看明白,存在炒概念,商业表现复杂等问题。因此,民营航天业若想要长久发展,就必须沉下心来,发掘自身潜能,看清周期问题,而不能急于求成,走造概念的死胡同。
(责任编辑:DF207)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焦点科普:“无工质引擎”是噱头还是突破?_新浪新闻
新华社北京12月2日电(记者王艳红 张莹)近日,中外媒体出现新一轮关于“无工质引擎”的讨论。引爆这轮讨论的全球在线金融报纸《国际财经时报》(IBTimes)英国版早前报道说,一位名为何塞·罗达尔的独立科学家今年早些时候在一个空间论坛上披露,美国航天局下属“鹰工厂”实验室对“无工质引擎”开展了一系列成功测试,相关论文已经通过同行评议,不久将在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主办的《推进与动力杂志》上刊发。 罗达尔的原始文章随后被删除,但《国际财经时报》9月初继续报道说,相关消息已经美国航空航天学会一位发言人证实。11月,美国《连线》杂志等欧美媒体以及一些中文媒体也开始跟进对事件的报道。 什么是“无工质引擎”
“无工质引擎”概念最早由英国研究人员罗杰·肖耶于十几年前提出。火箭的推进剂又被称为工质,“无工质引擎”顾名思义就是不使用推进剂、不喷射尾气就能产生推力的发动机。肖耶发明的“无工质引擎”原型机被命名为EmDrive,其形状是一个缺顶圆锥体,好像一个喇叭,据称让微波在这个形状奇特的共振腔里来回反弹就能产生推力。这听起来是一个违反经典物理学牛顿第三定律的存在,提出后引发了巨大争议和源源不断的讨论。 目前人类航天活动的基础运载工具仍是火箭,通过燃烧推进剂、喷射出高速尾气来获得推力。这种技术帮助人类完成了登月等诸多壮举,但远远不能满足星际旅行的要求。 美国当年登月项目使用的“土星5号”火箭起飞质量近3000吨,能把约140吨载荷运往近地轨道,或者把近50吨载荷送上月球。按这个效率,想要飞出太阳系,要么携带量多到不现实的燃料,要么像美国“旅行者1号”探测器那样离开地球后主要靠借助各个行星的引力作惯性飞行,速度什么的就顾不上了。 如果“无工质引擎”真的像其研发人员所声称的那样,不使用或仅使用很少的推进剂就能持续产生推力,那么它就可以解决火箭的运载效率问题,从而实现人类的星际旅行。 “无工质引擎”靠谱吗 那么,这项似乎极其重要但又似乎有点玄幻的技术究竟是否靠谱? 根据《国际财经时报》的报道,“无工质引擎”原型机目前的成绩是利用几十瓦的输入功率可以产生几十微牛顿的推力。这个数值非常小——地面上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是9.8牛顿,而1微牛顿是百万分之一牛顿。 当然,如果这个实验结果是真的,大小根本不是问题,将来自然有办法实现应用。问题在于,虽然原型机的开发者说它不违反牛顿第三定律、也不违反动量和能量守恒等其他物理学定律,但它的工作原理到底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比较高大上的解释包括辐射压力、量子真空等,但也有令人沮丧的解释,比如实验设计不合理、测量误差等。至于“打破牛顿定律的无相互作用推进”就算了——物理定律并非神圣不可侵犯,但是天大的突破就得有天大的证据,现在还差得远。 那么,报道中提到的“通过同行评议”不能代表足够权威吗?“通过同行评议”是由独立科学家罗达尔在论坛上爆出的,在论文正式发表在学术刊物上之前并不算数。再进一步说,不同学术刊物的重要性及权威性相差甚远,“一个也许值得探讨的有趣发现”与“一个将颠覆世界的革命性突破”之间还隔着好多个诺贝尔奖。 如果以EmDrive为关键词,到《自然》《科学》等欧美最权威学术期刊或《新科学家》《科学美国人》等欧美著名科普杂志网站上进行搜索可以发现,截至目前《自然》网站压根儿没提到过它;《科学》网站只有一条今年9月的简短网摘,不是正式内容;《新科学家》网站在一篇近期评论中说,“如果什么事情好得不像是真的,那它大概就不是真的”;《科学美国人》网站只在“一周物理学回顾”的网摘栏目里提到过几次,收录的网文都对EmDrive充满怀疑,其中一篇干脆以此为例教读者辨认“伪科学”,主要罪名是实验结果不显著,可信度不高。总的来说,主流学术杂志对EmDrive仍是持怀疑态度。 人类对星辰海洋的向往无法磨灭,因此不愿也不应该总是待在地球这个摇篮里。但当下的现实就是:星辰海洋依然遥远,星际旅行的理论基础和技术还没有出现。
现在美国大选的结果开始出现了疑问,有三个州的选票可能被某国家黑客捣乱而需要重新计票。
沙僧就这样在残酷的斗争中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像一名合格的“机关干部”,最终修成了正果,被封为金身罗汉。
般来讲,批评的多少和进步的大小是成反比例关系的,包括领导挑自己的亲信来批评的。
回过头来看,一定要记住“在变应变”四个字,在变化中应对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要随时改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民营商业火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