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体育相关著作教学论的著作有哪些?

国外教育家及其体育言论有哪些_百度知道
国外教育家及其体育言论有哪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国内的:【孔子】(前551-前497)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学思想十分丰富。他善于了解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反对把学习停留在感性认识上,主张在博学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学思并用。他要求教师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把&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结合起来,学生要&当仁不让于师&。 孔子把&仁&视为最高道德,仁,即&爱人&,孔子编著了《春秋》、《诗经》、《尚书》等著作,并整理了后世著名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作为教授学生的教材。孔子的言论收集在其弟子所编的《论语》里。参见第三、四卷中的&孔子&。【孟子】(前372-前289)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学家。名轲,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人。基于民本主义思想,孟子反对兼并战争,提出&仁政&主张。孟子认为,教育主要是为了&明人伦&,受教育者能了解和遵守封建社会中的等级制度。他以为学习要遵循正确的途径,不断地进修,使自己有高深的造诣,使自己默识心通,变为自己的知识财富。孟子的整个教育思想以&性善&为基础,注重&存&、&养&的功夫。今存《孟子》一书,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对他言行的记载,是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称为四书,为宋明以来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荀况】(前313-前238)中国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学家。荀况明确提出教育目的是培养士、君子和圣人,发挥教育在国家中的作用,他认为,人生无贵贱、智愚与贫富之分,使人们产生区别的唯一力量是教育,环境对人也发生积极或消极作用,提出&性恶论&,认为教育能够化性恶为性善;荀况重视道德教育,&礼义&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理论的中心;此外,他还提出了&强学力行&、&学思兼顾&、&专一有恒&、&积渐全尽&等教学方法。荀况认为在教学上教师的作用很大,教师有绝对的权威,特别重视教师的尊严。《荀子》一书是经过后人整理而成,共有32篇,是研究荀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参见第三、四卷中的&荀子&。 【董仲舒】(前179-前104) 中国西汉儒家思想家、教育学家。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论为基础的。认为教育对社 会的作用在于防止恶性、培养善性,对个人的作用则在于行善。董仲舒曾提出三个重要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太学,改革选士制度;兴教化,正万民。在教育方法上注重专一虚静、强勉努力和博学多闻,认为德育必须通过智育来进行。 著作仅存《春秋繁露》17卷82篇。【文翁】西汉人,姓文,名党,字翁仲。 西汉时期教育学家。景帝时任蜀郡太守,在此期间,倡导教化,教民读书,学法令,选拔郡县小吏10余人到京都研习儒经,在成都城中设立学校,选官吏子弟入学。重视对学生进行从政能力的培养。景帝嘉奖文翁兴学,文翁兴学实为中国历史上地方政府设立学校之始,对社会风气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关系。【王充】(27-约97) 中国汉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学家。王充从人性可以改变的观点出发,认为人的知识、才能、道德品质都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和改变的。他承认把礼、乐、射、御等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提出学习必须靠耳、目感觉器官获得,开动脑筋进行理性思考。他批判了封建神学,提出了一些唯物主义的教育思想主张。 主要著作:《论衡》、《讥俗》、《政务》、《养性》等。【颜之推】(531-约595) 中国南北朝时期思想家、教育学家。完全继承了孔子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先验论观点,强调中人教育。要求子弟学习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成为勤勉、博学、多能、务实、学以致用的人才。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提倡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甚至认为家庭教育应从胎教开始,并主张重视对儿童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提出学习时要虚心,师友之间共同研究切磋,对士大夫进行&实学&教育,使其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 颜之推的著作今存《颜氏家训》20篇,《还冤志》3卷。【周敦颐】() 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 周敦颐的教育主张以&学为圣人&为宗旨,认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们善恶归善,求得&仁义中正&。他尤其强调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认为&君子进德修业&是学习的根本,知识是为德育服务的工具。在教育和学习方法上,他主张要靠自己的学习和思索,也要有教师和朋友的指导作用。 他的著作有《通书》、《太极图说》等被后人编为《周子全书》和《周濂溪集》。【二程】程颢()、程颐()兄弟。 北宋两位著名理学家、教育学家。哲学上,把&道&看做第一性,把&气&看做第二性的思想为南宋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政治上激烈反对王安石变法革新主张,主张治理国家以德治为主,与法治兼顾。二程将学做圣人当做教育的目的,要求养心寡欲,加强自我修养,以理性感受来认识掌握知识,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注重读书方法。 二程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后世学者将其论述统收在《二程全书》。【朱熹】() 南宋哲学家、教育学家。宋代集理学之大成者。朱熹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认为理是超然于物、无处不在的、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绝对精神。在教育方面,重修白鹿洞书院,订《白鹿洞书院学规》,修复岳麓书院,从政之余,执教达50年。提出&明人伦&的教育和学习的目的,重视儿童教育、大学教育,还提出了适时地启发、教人有序等教学方法和原则。他的学生将其读书方法归结为: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条。 朱熹编著的《蒙童须知》、《小学》、《近思录》等在宋末成为封建学校的教科书。奠定理学基础的著作有《西铭解义》、《论语集注》等。【陆九渊】() 南宋思想家、教育学家。肯定&理&是永恒不变的封建道德,主张唯心主义。提出&明理、立心、做人&的教育目的,还提出&切己自反,改过迁善&的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以道德教育和修养为唯一的教育内容,坚持了儒家教育的传统精神。主张教学中要依照自立自得、注重心教、优游读书、致疑切思的原则。 著有《象山全集》。 【柳宗元】(773-819) 唐代中期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学家。柳宗元一生重视教育,认为君子不是天生的,强调后天学习,提倡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他的师生观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柳宗元多次对当时腐败的教育制度进行批判,反对科举制度。他的一生不但重视教育理论,也非常重视教育实践。认为君子应以学习儒家经典为主,学到利人济世的实用知识。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河东先生集》。【韩愈】(768-827) 中国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又称昌黎先生。韩愈曾任地方官,支持提倡地方教育。他把学校教育作为统治人民的重要工具,主张把教育与刑法并列起来。教育的内容是《诗》、《书》、《易》、《春秋》。在教学方法上提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主张;另外也十分重视先秦儒学一贯主张的&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应用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韩愈教育思想的精华在关于教师问题的论述,反对&耻学于师&。韩愈还十分注意人才问题。在韩愈的教育思想中包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他的主要教育思想集中表现在《师说》、《进学解》、《子产不毁乡校颂》及《潮州请置乡校牒》等文章中,此外还有其弟子李汉编的《昌黎先生集》等。【胡瑗】(993-1059) 北宋学者、教育学家。他的学术地位、教育成绩在宋代颇为著名,曾创造了闻名后世的&苏湖教法&。胡瑗倡导以儒家思想为中心、体现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正学&,根据&明体达用&形成他的教育思想;胡瑗主张走出书斋、因材施教,此外他还很重视文娱体育。胡瑗的教育思想对王安石、颜元等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主要著作《论语说》、《洪范口义》(二卷)、《春秋口义》(十二卷)、《景佑乐府奏议》等书。【王安石】() 中国北宋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学家。王安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可以成为天下国家之用&的治国人才。强调封建伦理道德的修养,重视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才干。王安石在变法期间,对科举制度和学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教育制度和科举制度方面亲自制订了有关措施,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历史上是有很大影响的。王安石在发展中国古代教育理论和改革国家教育制度方面贡献卓著。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原教》、 《伤仲永》、《慈溪县学记》等文章里。【王守仁】() 明代中叶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教育学家。 在哲学思想上的主要内容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承袭了孟子和陆九渊的学说并加以发展。提出教育的作用是恢复良知,教学的原则和方法是学和行相结合、自求自得、独立思考。重视儿童教育,强调根据儿童接受能力发展儿童的个性。 著有《王文成公全书》38卷。【李贽】() 明朝末年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学家。反对举功业、求名利的学习目的,提倡&关心天下百姓痛痒&、&治天下&的学习目的,既注重为学,也重视为人。以&童心&说揭露理学教育对人民的毒害,提倡&因材而笃&的教育观点。 主要著作有《藏书》、《续藏书》、《焚书》等。【黄宗羲】() 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和教育学家。人称梨洲先生。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及释道等有独到见解。哲学上认为品质人心是浑然流行之体,是公共之物。反对科举制度,认为学校既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也是各级政府的监督机构,依据民主政治制度的理想,提出由大学、小学和书院构成的学校体系,教学内容注重实用,主张开设五经、兵法、历算、医射等科。 著有《明儒学案》等。【王夫之】() 明清之际哲学家、教育学家。人称船山先生。政治上主张忠君尊君;哲学上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精神依存于物质的世界的观点。以他的唯物主义思想、社会进化论和&日生日成&的人性论学说为基础提出其教育思想,发展古代的&学&与&思&、&知&与&行&相结合的教育原理,提出&学思相资&的教育教学理论,还提出了&学思结合、二者并重&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提倡依照儿童的特点对儿童进行教育。 著有《船山遗书》等。【陶行知】()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1917年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回国,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1920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执行书记,致力于平民教育。1926年,起草发表《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1927年,创办晓庄师范,任校长。九一八事变后,组织国难教育社,创办“山海工学团”,主张采用“小先生制”,实行“即知即传”。发起组织生活教育社。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一二九运动后,积极参加抗日民主运动,与沈钧儒等联名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提出教育必须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务的主张。1945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集)等。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体育教学论_百度文库
赠送免券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部分付费文档8折起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体育教学论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
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学校体育学和体育教学论的导师和研究生们共同编写。在编写这本以《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命名的教材之前,我们的心中思考着,进而涌动着写作的冲动。
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图书信息
书 名: 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
作 者:毛振明 
出版时间:
开本: 16开
定价: 19.00元
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内容简介
第一,2006年我们的团队编写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部国家统一编写的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引领教材——《体育教学论》,虽受到各方的较好评价,但总觉得当时的教材设计过于臃肿,内容贪多,使得《体育教学论》的内容含量太多、太杂,不像过去的《学校体育学》那样简明,易教。为此,我们希望正好通过这本教材的编写来“简明”一下。
第二,我们认真地看过几本《体育教学论》教材,感觉良莠不齐。一些教材中存在许多思想认识问题和理论问题。记得一次给博士研究生出复试的题目,我随意拿起一本《体育课程教学》,翻到一页,发现可让准博士生分析批判的内容很多,于是就把这页教材直接复印下来作为了考卷,让学生从中找出3~4个问题并加以分析、评判。结果,他们个个准确地发现了问题并作了很好的评判。这件事让我感触良多,如果我们把包含了这么大密度错误的教材交给本科生和一线的体育教师去学习,那将是一个怎样的后果?可以说,中国体育教学论的构建刚刚开始,还远远没有达到正确,更谈不上完善。我们愿为构建和逐步完善体育教学论作出我们的贡献。
第三,《体育教学论》的话语体系问题。曾看过几本其他学科的教学论书籍,如《语文教学论》、《音乐教学论》、《生物教学论》等,发现各个学科的教学论书籍的话语体系并不一样,它们的话语习惯中充分展示了各个学科的特色和风格。体育是各个学科中最具特色的一个,那么《体育教学论》的话语体系和话语习惯又该是怎样的呢?应该主要是原理和理论的阐述,还是国内外比较成熟理论的介绍?还是对现象的解释?还是方法的教与学?还是案例的解释与演绎?这些话语体系都各不相同,我们应该以什么为主?做哪些取舍?我们愿意为这个颇费脑筋但很有意义的事做点探索。
第四,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和教学的改革虽方兴未艾,但却不能说方向十分正确。不适当地借用“厚基础、宽口径”的目标,以及课程设置上轻视技术教学能力的倾向等都在吞噬着未来体育教师的“真本事”;而体育教育专业各个理论课程不断地臃肿化,各课程内容的严重重复交叉则在浪费着学生的学习时间,消磨着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学论课程内容的精简和精练从它一诞生起就成为重要的课题,什么是最该教的?什么是不该教的?什么是教不了的?都需要仔细地斟酌。
第五,体育教学论虽是个新的课程,但也面临与其他相近课程的纠葛。体育教材教法、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论等都和体育教学论有着历史渊源和内容的牵连,要摘开和理清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整体的设计、高屋建瓴的思考和构建,我们愿为这个构建做点事情。
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图书目录
第1章 体育课程教学概论
1.1 近现代体育课程教学的发生与发展
1.2 体育课程教学的概念与结构
第2章 体育课程原理
2.1 体育课程的设计与编制
2.2 体育课程的实施与管理
2.3 体育课程的评价与完善
第3章 体育教学过程
3.1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现象与规律
3.2 体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计划
3.3 体育教学原则
第4章 体育教学内容
4.1 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来源
4.2 主要体育教学内容及其价值
4.3 体育教学内容的加工
4.4 体育教科书
第5章 体育教学目标
5.1 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
5.2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要素
第6章 体育教学方法
6.1 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
6.2 体育教学模式及类型
6.3 体育教学方法及其类型
第7章 体育教学评价
7.1 体育课程与教学评价概论
7.2 教师主体体育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手段
7.3 学生主体体育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手段
.amazon[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体育教学论(第2版)(毛振明)【电子书籍下载 epub txt pdf doc 】
书籍作者:
书籍出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书籍页数:
书籍ISBN:
书籍人气:
推荐指数:
体育教学论(第2版)《体育教学论(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也是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新课程方案的主干课程教材之一。《体育教学论(第2版)》是在2005版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的全新修订。在修订过程中,体现了几个特点:一是调整了原有教材的体系和结构;二是精选和整合了相关的内容;三是进一步突出教材的实用性;四是增加了教学的案例。《体育教学论(第2版)》内容包括:绪论、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主体、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原则、体育教学设计、体育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教学环境和体育教学评价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体育教学论教案【荐】.doc 6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体育教学论教案【荐】.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业:体 育 教 育
课程名称:体育教学论
(含学校体育概论)
首都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体育教学论
授课对象:体育教育专业
授课内容:第一篇 学校体育概论/绪论/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任务:了解学校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与性质;掌握学习学校体育概论的基本要求。
了解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与发展的概况;了解各个时期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取得的主要成就。
教学重点:学习学校体育概论的基本要求;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体育。
教学难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需用教具:多媒体设备
容 教学方法与形式
师生问好、考勤等。
讲授新内容
一、学校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与性质
学校体育概论是研究与揭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规律、阐明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学校体育的基本原理。
二、学习学校体育概论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联系实际。
(二)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做好课堂笔记。
(三)考核方法: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主要由平时考核和期末考试成绩构成。平时考核根据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具体实际进行考核,重点考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取得的成绩,平时检查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法,成绩占总成绩的60%。
第一节 国外学校体育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一)学校的产生为学校体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体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
如雅典的学校教育,体育占有了相当重要的位置。
二、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一)从希腊化时期到中世纪神学统治时期的学校体育
1、希腊化时期学校体育的目标发生了较大变化
2、公元一世纪到中世纪体育受到宗教的控制,几乎退出了学校教育的舞台
讲解:以幻灯片展示内容纲要,讲解中展开相关内容;补充有关材料。
提问:中国学校体育的源头在哪里?(可适当展开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归纳。)
容 教学方法与形式
(二)从文艺复兴时期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学校体育
1、人文主义教育观盛行,学校体育重新获得了在教育中的重要系影响的。
2、宗教改革运动促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3、学校体育的价值得到肯定,开始出现了一些体育教育思想
(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来的学校体育
1、学校体育制度开始形成,体育被列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2、学校体育开始得到普遍重视
3、形成了一定的体育思想
4、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日益丰富、规范、科学
5、课外体育活动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我国古代的学校体育
我国古代的学校始于奴隶社会,其基本的教育内容为“六艺 ”,既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属于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在整个封建时代,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在此时期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
二、我国近代的学校体育
(一)“西学”与“维新主义”——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开端
(二)北洋军阀时期的学校体育——“军国民体育思想”的衰退与“自然体育思想”的引入
(三)国民党政府时期的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初步建立与学校体育思想争论
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学校体育
(一)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发展的阶段
1、第一阶段(年)为初创阶段。
2、第二阶段(年)为过渡阶段。
3、第三阶段(年)为畸形发展阶段。
4、第四阶段(1977以后)为新的发展阶段。
(二)新中国成立后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成就
1、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校体育体制
2、学校体育的条件得到加强
3、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体育师资培养和培训制度
4、学校体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有较大提高
5、学校体育科研繁花似锦,学校体育理论建设取得较大成绩
6、课余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
相关链接:古茨穆茨(介绍近代学校体育的代表人物——古茨穆茨。)
分组讨论:1903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意义是什么?(时间约8分钟。讨论结束后各小组轮流汇报,进行归纳、小结。)
容 教学方法与形式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体育产生于何年?
布置作业及思考题
作业要求:提交作业的时间期限为1周;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相关著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