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是练习传统武术例如易筋经太极拳好还是直接去健身房好

练易筋经对身体的好处?_百度知道
练易筋经对身体的好处?
最好能具体点!例:每一式对身体的某个的影响?
我有更好的答案
 “易筋经”是产生于秦汉时期的导引之术,于唐宋年间传入少林寺,成为僧人们的健身功法。  “易”为改变、变换、增强之意,“筋”指经络、筋骨、肌肉等软组织,易筋经即为改变和增强经络、筋骨、肌肉等软组织的训练方法。 “  扎个马步,然后把双臂放到和肩平行,再慢慢举过头顶”,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动作,是上海市不少社区正在推广的“易筋经”中的招式。这套不到二十分钟的操,对改善老年人腿部无力,腰膝酸软很有帮助。  “易筋经”相传为禅宗初祖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所创,原来是上海中医学院学生自己锻炼的方法之一,后来经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龚利医生的改编,动作更适合中老年人,从而作为第三批上海市“中医社区适宜技术”之一,开始在社区推广起来。  据教授此操的上海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师胡伟民介绍,从练习“易筋经”的实际效果看,能够明显改善老年人走路容易累,腿部没劲的情况。  由于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肌数量自25岁开始,以每10年4%的速度递减直至50岁。肌肉数量不断减少,肌肉力量逐渐下降,会造成腿部运动功能下降,表现为行动缓慢、步履蹒跚、平衡障碍、极易摔倒。而这套保健操有不少动作是弓步和马步,能够锻炼腿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  和太极拳相比,这套操只有12个动作,每个动作难度系数也不大,只要“伸伸胳膊,扎个马步”就可以了,做一套操大约二十分钟左右,身体能微微出汗,不受场地限制,活动地盘不大,看电视、听广播时就能练,很适合老年人学。
采纳率:91%
听说可以治疗小儿麻痹。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几乎在每部金庸小说里都提到了人体经脉,比如任督二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其中以打通经脉的《易筋经》最为厉害,练成之后即可化腐朽为神奇,寻常武功也可发挥无穷威力。《易筋经》真有如此神奇?究竟打通经脉对学武之人有何裨益?
《倚天屠龙记》中写道:“人身心、肺、脾、肝、肾,是谓五脏,再加心包,此六者属阴;胃、大肠、小肠、胆、膀胱、三焦,是谓六腑,六者属阳。五脏六腑加心包,是为十二经常脉。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跷、阳跷,这八脉不属正经阴阳,无表里配合,别道奇行,是为奇经八脉。”而《易筋经》就是打通这些经脉的武学宝典,很多小说人物都从此经中受益匪浅。《笑傲江湖》中方证大师借桃谷六仙之口,将此经传于令狐冲,令狐大侠因此化解了体内几股真气,而《天龙八部》中的游坦之偶然得到此书后,武功日进千里。
泉州武术协会徐清辉副主席告诉记者,经脉之说源于中医理论。学武之人练功之前打通经脉能促进体内真气的循环,增强运动神经的兴奋感,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对增进功力也大有好处。泉州武术协会周盟渊副主席对记者说,传说中神秘至极的《易筋经》在现实中确实存在,并且有南北两派之分,分别为南北少林的至上练功心法。南派《易筋经》结合了高级的运气呼吸心法,套路繁多但修习并不困难。练习此功法,能够帮助处于高度紧张工作状态下的现代人通经活络、强筋壮骨,其作用相当于一套能很好锻炼筋、骨、气的高级体操。周副主席近年来一直在香港传授易筋经功法,并有相关理论书籍和练功教材面世
那是骗小孩的
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医疗保健养生功法,相传为梁武帝时代天竺和尚达摩所创。《易筋经》就是指改变筋骨的方法,经常练习《易筋经》可以收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据介绍健身气功易筋经可治疗脑中风、类风湿、神经性头痛、男女不孕不育症、糖尿病、阳痿、肾病、尿毒症、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乳腺炎及癌症等疑难杂症,立竿见影的神效。
易筋经是一种内外兼练的医疗保健养生功法,相传为梁武帝时达摩和尚所创。全套功法动作舒展流畅,刚柔相济,缓急相宜,伸筋拔骨,坚持长期习练可以达到外强筋骨、内壮脏腑 的健身目的。经常练习《易筋经》可以收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易筋经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百度知道 - 信息提示
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太极技击功夫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3贴子:
内家功夫--------从洗髓经、易筋经到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
前言本书以内家功夫产生及发展的过程为主线,以内家拳前辈大师对于内家拳的论述为基础,逐步讲解各种内家功夫及其之间的联系、演变,以求让读者系统地了解内家功夫和整个内家拳体系。只有在对整个内家拳的系统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认清内家功夫的实质,才能够正确地习练各种内家拳,练出内家功夫。当今内家拳领域内的一个顽疾就是,看不到各种内家功夫的实质与联系,而是只从外形动作去理解内家拳,于是乎就出现了一种拳术一个理论说道,甚至同一种拳术也出现了不同的理论说道,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前辈大师的拳论,把内家功夫理论弄得五花八门,让习练者不知所措----------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现象,就是因为许多人看不懂前辈大师的拳论,不理解拳论中所说的以心行气、易筋易髓、一气之起落、一气之贯通、阴阳转换、对拉拔长等内家功夫中描述内里能量的生成与运行的词语,所以只能从外形动作去“解释”拳论,导致了一个人一种说法。其实在人体中,除了用肌肉紧张发力生成能量以外,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了在人体内里能够生成能量运行的现象并将其付诸于实践。大家看看“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阴阳转换、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等描述了---------这就是内家功夫的根基,即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内里能量运行最早是应用于健身、医疗的,再后来被丹道等修炼术应用,最后被武学应用。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被武学应用的标志就是《洗髓经》和《易筋经》,这二本经书是传统中医和丹道之术与武学的交汇点,即洗髓经、易筋经将丹道、中医中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与传统武术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了一种全新的功夫--------内家拳。内家拳之所以被称之为内家拳,就是因为其技击所需的能量和力量的蓄发,均是由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内里五行能量生成并阴阳转换出来的--------这些内里的五行能量,就是内家拳前辈大师的拳论中提及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易筋易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等。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内里能量运行在内家功夫的形意拳中被称之为易筋易髓,到太极拳时被称之为以心行气。我在此书中大量引用前辈大师的拳论,大家将拳论内容与我们国家其他古老的健身、医学方面的著作比较一下就能够看出来它们的共通之处,甚至有些前辈大师在拳论中公开说内家武学与丹道是共通的!所以,内家功夫以及所有内家拳中的“内里功夫”就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生成的周天运行的能量。但是武学毕竟是与丹道健身不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武学需要巨大的能量和力量去技击,只有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是远远不够的,武学必须要借助身体本身蓄发出能够技击的能量,所以武学利用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内里能量去控制、驱动周身整体生成压缩旋转,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能够蓄发出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能量和力量---------这就是内家功夫和内家拳产生的原因,如果不是为了追求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能量和力量,那么使用正常的肌肉紧张发力就行了,何苦还要习练内家拳中以心行气、易筋易髓、阴阳转换等等这些劳什子干什么!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生成的能量是从外形动作看不到的,故为静;体外之动是能够看到的,故为动-----------所以,内静外动就成为内家功夫的理论基础,前辈大师的拳论中基本上都是在论述怎么样去内静外动的,即体内怎么静,体外怎么动,内静外动怎么合一。我在“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已经明确写了体内以心行气、心神抽合、河车运行、鹊桥运行生成的周天能量运行,其实就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运行;而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就是体外的动。内外合一是内家功夫的根本要求,就是将体内的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与体外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结合起来,以生成巨大的技击能量和力量。从这一点来说,内家功夫的理论也不是过于晦涩难懂的。但是对于没有习练过内家功夫的人来说,体内的以心行气、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运行与体外的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就成为了在理论上不好理解、在实践中不好习练的两道难以逾越的关卡!并且,心肾交合、水火相济这八个作为丹道之术与内家功夫基础的字,只能静静地躺在古老的文章之中,而在目前红红火火、轰轰烈烈的修炼丹道和习练内家拳的潮流中,却无法找到这八个字的影子了!所以,对于体内能量运行的谬传,不仅仅是在内家功夫之中,在经络、丹道等理论中均已经被谬传了-----------大家是不是以为普天下有无数种修炼内里功夫的方法?这个观念是错误的!无论是在健身、医学,还是武学方面,内里的能量运行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尽管在健身、修炼、武学中出现了无数个派别,但只是习练方法、过程、外形动作或者是表述的不同,其本质却是一模一样的,因为人体内里只有心脏能够生成能量运行,并且心脏生成能量运行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大家看看古往今来所有关于健身、医疗、武学方面的著作,不管其修炼功夫的名称如何,其内容都离不开这几句话:心肾交合、水火相济、易筋易髓、以心行气!针对目前心肾交合、水火相济这门古老技艺因不被大家理解而几近失传的情况,应该怎么办?这个技艺的失传就将导致丹道之术与内家拳的失传,即将来的丹道、内家拳就只剩下一堆与广播体操无异的外形动作了,身体内里的东西就都没有了!该怎么办?我写“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但可惜效果不明显,因为内家功夫是一个完全实践性的事物,即只有自己习练出来才能够理解,在自己不能实践的情况下,只看理论,就犹如读神话故事一般!由此,导致了一些人对于“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的怀疑,有人怀疑我在胡说八道---------即便我公布了联系电话,怀疑者可以前来验证,但是依然有人无端地怀疑。当然更多的是鼓励。绝大部分人从我的书中看到了内家拳的希望,鼓励我多出这样的书!无论是鼓励还是怀疑,都促使我决定必须再写一本详细地介绍内家功夫的书,而这本书中,必须要有让人信服的依据。于是,本书就诞生了,我在本书中拿出了二个“让人信服的依据”,一个是前辈大师的拳论;另一个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加信服我说的以及前辈大师说的内家功夫,我改变了验证方式,有怀疑者,不必麻烦您亲自跑到沈阳来验证了,您可以随时邀请我们去您那里验证交流-----------所以,真假无须争论,一个电话就可以彻底解决,旅差费都是我们自己掏!在这种情况下,自己不习练也不邀请我们去验证,而只是无端地对我提出怀疑的,那么显然怀疑者的怀疑目的就是不纯粹不高尚了!对于这种人,我在这里可以直接称呼您是骗子了,您在用你的花架子骗取学费!对于太极拳的具体习练方法,在 “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中已经作了介绍,所以本书对于太极拳的习练方法不作详细介绍,只是一带而过。对于形意拳则多介绍一些。因为本书内容涉及各种内家功夫,所以不可能只介绍初级层次的基本功夫。“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只是介绍的初级习练方法,所以本书也可以作为“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的高级教程。“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介绍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的精气神生成的初级阶段的功夫,而本书介绍的是习练涨筋腾膜的炼神还虚阶段及习练真气鼓荡的练虚合道阶段的高层次功夫。对于各种内家拳的具体习练方法,我不做具体介绍,大家只需把本书中的内容加入到大家以前的习练过程当中就行。内家功夫习练到高级阶段,表面的东西越来越少,内里的东西越来越多,所以就没有什么具体的可以明确说明的习练方法了,我只能把高级层次的功夫表象和内里感受介绍给大家,大家按照“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中介绍的方法与本书内容结合起来一直习练下去,就能够达到高级层次。但是高级层次毕竟与初级层次的功夫有区别,这就需要有一定悟性的人参考本书内容才能够习练出高层次的内家功夫。对于想习练内家拳健身的人,用正确的习练方法习练出内里的能量传簇,也会对健身有巨大作用的。本书侧重于向大家介绍内家功夫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各种功夫之间的联系,以让大家对整个内家功夫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让大家掌握在市场经济下传统武术界已有的或横空出现的各种“功夫”中梨清脉络,认清实质,明辨真伪的能力,为传统武术和内家拳的振兴奠定基础。为什么需要大家在各种“功夫”中梨清脉络?因为不破不立,真假不能并存,尤其是在假的东西大行其道之时,不以严厉之手段处理之,假的就会疯狂地打压真的---------这就是我遇到的现实。内家拳经数代前辈大师的传承发展,内容庞杂,我在写一个内容时难免有遗漏,这些遗漏会在介绍前辈大师的拳论时根据前辈大师的提示再补充上,所以本书的写作方式有引用到哪就写到哪、想到哪就说到哪的漫谈之形,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最终会让大家对内家功夫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的。我师承武氏太极拳和戴氏心意六合拳,在此将多年以来师父的言传身教和自身的习练所得与大家分享,有错误之处希望大家指出,我们一起为内家拳的振兴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我没有系统地习练过心意把和八卦掌,只是在与他人的交流过程中有过一些接触,但是这些拳术的拳理相通,为了让大家能够系统了解内家功夫,我也就斗胆说说心意把和八卦掌,如果有错误之处,欢迎大家指出批评--------我之所以敢于说我没有习练过的功夫而冒着可能犯错误的风险,就是因为即便能够引起大家对我的批评热潮,也比现在内家功夫在实战技击方面的衰退潮流要好!因为能够批评我的人必定是比我对于内家功夫的理解有更深见解的人,这会让更多的内家功夫高人显露出来,百家争鸣,这对于内家功夫的振兴绝对是一个好事。所以,本书就是抛砖引玉之作。希望指出我错误的人们能够理解我,不要认为我狂妄自大。对于前辈大师拳论的介绍,已经公开的别人已有介绍,我就不详细介绍了,一带而过;别人没有的介绍,或者是介绍错误的,我则详细介绍。本书之所以要介绍大量前辈大师的拳论,就是因为目前对于前辈大师的拳论以及整个内家拳的谬传谬解太多了,将一个坚如磐石的内家功夫体系“解释”“肢解”得四分五裂,大量内家拳爱好者和习练者因为看不懂前辈大师的拳论,只能被迫去看一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谬传谬解,结果就是内家功夫的衰败!内家功夫及各种内家拳究竟是什么样子的?答案就在各派内家拳前辈大师的拳论之中!本书就是在以内家拳前辈大师的拳论为标准向大家展示内家功夫的本来面貌,让大家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中独具慧眼,只有真正明白了内家功夫的真谛,内家功夫才能够振兴,否则内家功夫及内家拳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衰落到与体操无异!丢掉老祖宗的宝贝,而让西方技击格斗功夫在国内大行其道,犹如捧着金饭碗去要饭,这是传统武术爱好者和习练者的耻辱!本书通过对内家拳的前辈大师的大量拳论的介绍,就是让大家看一看,内家拳到底是妄想以松懈去四两拨千斤的花架子,还是追求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技击能量的横行霸道的技击术!本书内容也相对独立。由于本书的系统性需要,所以对于在“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已经有的部分内容,也在本书简要介绍一下,以保持本书的完整性。对于本书所写内容,我们门派希望大家能够与我们共同交流验证,无论是习练传统武术的或是习练西方格斗术的都可以,因为只有亲身体会到了才能够辨别真伪,才能够知道内家功夫的巨大威力,才能够有振兴内家拳的信心!何况内家拳作为一种技击术,只有不断地与其他技击术交流才能够进步。按图索骥、闭门造车、孤芳自赏是现在内家拳的习练现状,也是内家拳没落的主要原因,所以内家拳的习练者都应该走出自己的门派圈子,去与各种功夫交流。当然这种交流不是为了争个人或者门派的输赢胜负,而是为了让整个内家拳在相互交流切磋并且实战的基础上传承和发展直至振兴。我的联系电话是:,也是微信号。我们希望大家有机会前来验证我在本书中所说的内家功夫,如果大家没有空闲时间,也可以邀请我们过去。我们知道天下隐姓埋名的英雄豪杰很多,所以我们可能会输--------为此大家更应该理解我们不计个人与门派的荣辱而与天下武者交流的真意,那就是重开内家功夫相互交流发展的先河,一定要把内家功夫传承下去,内家功夫一定要在我们这一代振兴!
目录第一章,
内家拳产生的基础--------外家拳一,能量与力量二,技击需要能量和力量三,技击要素四,外家拳的肌肉紧张发力 第二章,
外家拳向内家拳的演变过程一,从肌肉紧张发力的量变到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的质变二,外三合 第三章,内家功夫的建立一,先天、本真的发力状态二,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三,人体三节四,阴阳转换(虚实转换)五,对拉拔长 第四章,内家功夫的高层次一,内三合与内外合一、无内无外二,内家功夫的习练过程 第五章,内外家之辨
一,内外家之争
二,外形动作对于内外家拳的意义 第六章,三大内家拳概述
一,三大内家拳概述
二,如何看内家拳拳论 第七章,《洗髓经》与《易筋经》一,《洗髓经》和《易筋经》在内家功夫中的地位二,《洗髓经》三,《易筋经》四,《洗髓经》、《易筋经》中的功夫要义 第八章,形意拳一,三节、四梢、起落、横顺、五行、六合二.三体式三,五行拳四,习练形意拳要注意的问题五,李洛能形意拳论六,曹继武十法摘要七,戴龙邦形意拳谱八,郭云深形意拳论九,小结 第九章,太极拳
一,张三丰太极拳论
二,陈长兴太极拳论三,陈鑫太极拳论四,杨露禅、杨澄甫太极拳论五,吴公藻太极拳论六,孙禄堂太极拳论七,武禹襄太极拳论八,小结 第十章,八卦掌 第十一章,心意把 第十二章,内家拳的发展
(正文)------------------------------------------------------------------------------------------------------ 第一章
内家拳产生的基础---------外家拳 一,能量与力量人体正常的发力方式是肌肉紧张发力。肌肉紧张发力是由大脑控制的发力,当大脑控制肌肉产生紧张收缩时,肌肉的紧张收缩生成了弹性势能,就是在体内蓄积起了能量;当肌肉从紧张收缩的状态恢复原状时,将弹性势能从体内释放,发出到体外就成为了力量。如果肌肉紧张收缩后不恢复原状,那么就不能将体内的能量转换为力量。所以,人体想要发出力量,首先必须要在体内蓄积出来能量,将体内蓄积的能量从体内发出才是力量。如果肌肉紧张收缩蓄积的能量不外发,就不能形成力量。以上能量与力量的概念,在以后介绍的内家拳中很重要,所以大家首先要在心中有一个概念:在体内生成、蓄积并运行的是能量,只有将能量从体内发出才是力量。为什么我先要把能量与力量的概念说清楚?因为在我编写的另一本“传统太极拳技击的原理、习练方法及应用”一书中大量使用能量一词,许多人就搞不明白能量的具体意义是什么。当然,这点是我意想不到的,所以在本书中专门介绍一下能量与力量。高层次的内家拳在体内生成的能量是不外发的,而是在体内运行,遍布周身,形成内家拳的涨筋腾膜、真气鼓荡,此时能量充满周身达之于皮肤表面的每个毛孔,皮肤之内是能量,皮肤之外就是力量,即内家拳的能量与力量的蓄发是合一的。内家拳是一种状态拳,目的是把身体习练到一种自然、本真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不蓄力而力自存,不发力而力自出。内家拳所追求的是大于拳脚劲力的周身整劲,而不是追求拳脚的劲力。对于内家拳来说,低层次的内家拳在习练过程中是有发力的,高层次的内家拳就已经没有发力了,而是开合吐纳,即自身能量与对手打来的力量之间的阴阳转换。所以本书中介绍的都是内家拳体内能量的生成和运行,而不太多介绍力量。其实力量的关键就在于蓄积能量,习练会蓄积能量了,将能量从体内发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我就是不介绍,大家也无师自通。大家注意,高层次内家拳不发力,不代表内家拳周身没有力量,只不过自身要求不发力而已。虽然自身要求不发力,但在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状态下,周身力量已经无处不在了,加之内家拳以能量转换技击,所以能量是以吞吐、吐纳的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之间的阴阳转换的方式蓄发的,而不是像外家拳那样直接发力。但是许多人将内家拳理解成了玄术与巫术,幻想能够不用能量和力量去技击,妄想用松懈去实现四两拨千斤。其实内家拳惊心动魄的技击手段无不是用巨大的能量与力量完成的! 二,技击需要能量和力量之所以要把技击需要能量和力量这个简单的道理专门用一节介绍,就是大家已经对于内家拳产生了一些误解,将内家拳玄幻化、迷信化了,这个误解必须要纠正。大家对于内家拳产生误解的原因就在于错误地理解了前辈大师的拳论。内家拳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就是松。但是内家拳要求的松不是无谓的松懈,而是要在肌肉不紧张的松沉状态下让周身整体以统一的动作方式蓄发能量与力量,既松是追求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能量与力量的方式!但可惜的是大家从前辈大师的拳论中按图索骥,只看到了松字而没有注意到比松字更多的力、劲等字,加之拳论中有四两拨千斤等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的词语,所以现在许多习练内家拳的人就以松为第一要务,根本就无法发出技击能量和力量,甚至一松到懈。其实这个问题很好解决,随便找一个人来,让他出拳打你,在保证打不到你的情况下,你放心地试验一下,看看到底能不能用四两劲去拨开对手打来的拳头。其实即便不作这个试验,大家从电视里播放的拳击节目中就能看出来,想要挡住或拨开对手打来的拳头是需要很大劲力的,对于一些重拳,甚至根本无法阻挡或拨开,以至于在阻挡对手的重拳时整个身体都被重拳打得七扭八歪或直接摔倒!另一个验证方法就是大家都看到的,即现在无论是练得出拳时惊天动地的形意拳,还是推手时能把人摔出去的太极拳,都无法上擂台与技击格斗术实战抗衡。大家对太极拳不能实战似乎还能够理解,因为至少从外形动作来说太极拳打得太慢,但是对于打得惊天动地的形意拳也不能实战却有些懵懂,为什么?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给大家做分析说明。在以后的章节中我将引用前辈大师的拳论,大家看完就会知道,松沉是内家拳的发力方式,绝不是内家拳的技击方式,内家拳习练的就是要用松沉的方式发出人体所能够发出的极致能量和力量,内家拳是依靠巨大的技击能量和力量去技击的,内家拳的硬打硬进无遮拦、应者立仆的进攻气势和化打合一、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等技击方式,无不是依靠巨大的技击能量和力量去进行的。
三,技击要素任何一种技击术都需要具备力量、招式、速度这三个要素。招式就是技击技术,包括如何出拳踢腿打击对手,如何阻挡对手的打击,以及在自身与对手所处的任何位置、姿势与状态下实现保护自己打击对手的目的。比如说外家拳都有的弓步冲拳,在弓步冲拳里的招式就是一手抬起拨挡对手劲力,一手向前打击对手,同时前迈一步以接近对手及利用向前的冲击力增加拳头的力量。弓步冲拳的招式很简单,一说大家就懂,但是,对于一个没有习练过拳的新手来说,在他懂得了弓步冲拳的招式时,他是否能够打出弓步冲拳的效果与威力呢?显然不能,因为决定招式的效果和威力的是力量!后腿是否能够发出脚蹬地的力量,腰胯能否配合脚蹬地的同时发出横向旋转的力量,肩膀能否发出两肩相扣的力量,胳膊能否打出向前的打击力量与向上的格挡力量,最后能否把脚蹬地与腰胯旋转、扣肩、胳膊的力量同时打向对对手,只有完成了以上这些过程,弓步冲拳才能够产生打击对手的效果和威力---------那么我们回头看看,在以上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是招式本身吗?显然不是,想要让招式产生打击效果的是力量!以上弓步冲拳的打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身体各个部位相互协调合作产生的一个发力过程----------所以,招式就是一个在自身与对手所处状态下的发力条件,练招式就是在练如何在各种状态下打击对手保护自身。如果将招式看做是一个固定的打击状态的话,那么外家拳习练的不是招式本身,而是习练在一个又一个的招式状态下的发力,保证身体能够在任何状态、姿势、位置下都能够发出最大的打击力量。无论多么高难的招式,任何人都是一学就会的,但功夫并不在招式本身,而在驱动招式能够完美使用出来并产生技击效果的发力与力量。在西方格斗术中,招式相比于我们的武术来说是不多的,直拳、摆拳、勾拳、正踢、侧踢、摔法几乎就构成了大家所能够见到的全部技击技术,这些技术在我们的武术里面都有,并且还有各种变化,比格斗术精彩。(UFC中有地面技术,这个我不懂)但是,大家注意,为什么在同样的招式下,格斗术凶猛异常,而我们的传统武术却被习练成花架子?这就是说我们对于传统武术的理解和习练方法都错了!格斗术的日常习练是什么?是发力和力量!在巨大的打击力量之下,各种技击技术才能够发挥出威力,格斗术才能够实战。而我们的传统武术呢?我们只习练招式本身,而不去习练背后支撑招式的发力和力量,所以大多数传统武术的习练者,似乎认为只要把套路动作里的招式一个一个地打出来,打出一个完整的套路动作就是学会了,就有功夫了,而在每一个招式中都不能发出巨大的打击力量,没有打击力量,就只有挨打的分了。最可悲的是,国家级别的武术比赛中,都只是以套路动作的表演决定成绩的,根本就不注重技击力量。传统武术的前辈大师早就说过,练拳要练基本功。基本功是什么?基本功就是在练力量,在一个简单的招式中习练出巨大的打击力量。但是现在没有人习练基本功了,同时还感叹传统武术的没落--------尚若大家能够重新认识传统武术,将习练重心转移到习练巨大的技击力量上来,传统武术的威力是一点也不次于格斗术的!所以对于招式这个要素来说,我们可以将归纳到力量之中。再说说速度这个要素。对于速度,有些人也没有正确的理解。有些人认为速度是指完成招式的速度,这是错误的。没有发力和力量做支撑,招式完成的再快也是要挨打的,在实战中如果没有力量,甚至都不可能完成招式就已经被打了。武术中要求的速度,不是指完成招式的速度,而是指发力速度,完成打击对手的目的是靠力量的,所以发力的速度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发力速度的快慢是由体内能量的蓄积时间决定的,体内能量蓄积好了,发力只是一瞬间的事,体内蓄积能量的时间越长,发力就越慢。而蓄力时间的长短,是由肌肉紧张收缩的空间距离决定的,肌肉紧张收缩需要的空间距离越大,蓄力时间越慢。所以李小龙强调并习练寸劲,格斗术强调爆发力,这都是在追求用最小的空间距离完成肌肉的紧张收缩而蓄积出巨大的能量。我们看看格斗术或拳击,经过长期的力量训练,肌肉爆发力强劲,能够在一秒钟之内完成若干次出拳--------我们再回头看看现在我们习练的形意拳,每一个蓄发力量的出拳动作至少需要一到二秒的时间,否则就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蓄力和发力的出拳动作,这时,即便能够打出石破天惊的拳力,也早已经被对手打击至少四、五拳了!就是说现在大家习练的形意拳,发力速度至少比格斗术慢了十倍,在实战中根本就没有蓄发能量的机会。对于这点,我想习练形意拳的朋友是有体会的,在正常习练时能够从容蓄发,一旦与对手对峙,就手足无措,根本无法作出在习练时熟悉的动作蓄发能量和力量了,因为对手不会给你蓄力和发力的机会。并且,由于错误地以外形动作理解内家拳,机械地习练外形动作就导致了在对抗实战中不会玩了。还拿形意拳举例,平时五行拳练得得心应手,可是一旦与对手对峙,双手置于头前部抱圆时,就根本不会打五行劲力了!对抗实战中对手会给你摆好三体式而让你打出五行劲力的机会吗?机械地以外形动作理解并习练内家拳,就会导致这个荒唐的结果。所以现在我们能够看到的所谓内家拳的对抗,实际上没有一个人使用的是内家功夫,都是在打着内家拳的旗号而使用格斗功夫去技击的。决定发力速度的另一个原因是空间距离,在实战中与对手劲力接触上以后,双方之间几乎就没有能够让肌肉紧张收缩和恢复原状需要的发力的空间距离了,这时就只能够依靠肌肉的爆发力了,肌肉爆发力好的,能够在方寸之间发力,所以格斗术着重爆发力的训练,其出拳踢腿的动作极小,能够做到在任何位置与状态下发力---------我们再回头看看形意拳,劈崩钻炮横每一个动作得需要多大的能量蓄发空间距离,这种空间距离在实战中根本是不可能存在的!面对格斗术对手,人家身体和胳膊稍微一收缩就能打出拳头,而形意拳还要用很大的空间距离去束展蓄发,能不挨打吗!以上说的发力速度与空间距离,就是形意拳打得惊天动地却不能实战的原因!难道形意拳的能量蓄发只能如此缓慢吗?难道形意拳永远不能抗衡格斗术吗?更何况还有比形意拳更慢的太极拳呢,难道太极拳注定就是不能实战的花架子吗?不是的!等大家看完此书就会明白,没有什么功夫的能量蓄发能够快过内家拳的!因为内家拳习练到一定程度,蓄发合一,根本就不需要能量蓄发的时间与空间距离,所有的能量蓄发在体内就已经完成了,涨筋腾膜、真气鼓荡,周身皮肤及毛孔都时刻充斥着巨大的打击能量和力量,挨着对手的劲力就能蓄发、吞吐,就能用自身能量与对手劲力做阴阳转换。好,速度这个要素也介绍完了。通过以上介绍,大家是否理解了,决定一门技击术的所有要素中,最根本的就是发力和力量!招式和速度,都是由能量蓄发决定的。所以,能量和力量就是所有技击术的根基,习练任何功夫,都是在习练能量和力量的蓄发,能量和力量练出来了,速度就上来了,招式就有效果和威力了。而内家功夫,习练的就是能量蓄发,用一种特殊的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蓄发能量,这种发力方式能够习练到一种根本就不需要时间与空间距离就能够发出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巨大的技击能量的程度----------所以,内家拳就不用招式了,内家功夫都是无形无式的。无论是形意拳还是太极拳、八卦掌,大家习练的套路招式都是为了配合内里以心行气的,而不是用于技击的,内家拳没有招式,只有巨大的能量和力量,这巨大的能量和力量才使得内家拳随心所欲地硬打硬进无遮拦、应者立仆!所以,内家功夫的厉害之处在于巨大的能量和力量,而不在于外形动作。在外形动作上论内家拳,就是在天真地以为内家拳的外形动作比外家拳或者格斗术高明---------高明吗?就是傻子也能轻易地学会这些“高明”的外形动作吧! 四,外家拳的肌肉紧张发力武术起源于外家拳,顾名思义,外家拳就是使用肌肉紧张发力的拳术。因为肌肉紧张发力需要肌肉收缩紧张和恢复原状所需的外形动作和空间距离才能够发出力量,所以打拳发力时必须要有外形动作和空间距离,这些都是能够从外形看出来的,所以叫外家拳。(同样顾名思义,内家拳发力是不需要外形动作和空间距离的,这些将在以后的内容中介绍。)按照这个定义,西方格斗术也属于外家拳。通过前一节对技击要素的分析,我们知道了能量蓄发是技击术的一切,所以传统武术就是以能量蓄发这个主线发展的。外家拳用肌肉紧张发力,这种发力方式有许多弊端。大家知道,肌肉紧张发力是以肌肉的紧张收缩和恢复原状蓄发能量和力量的,但是,纵观整个身体,却没有任何二块肌肉的排列顺序和方向是相同的,就是说,浑身的每块肌肉紧张收缩的方向是不同的,由此蓄积起来的能量方向也是不同的,所以每块肌肉发出的力量方向也是不同的,即实际上在肌肉紧张发力时,每块肌肉都是各自为战的,每块肌肉只能在其两端与骨骼连接处之间进行紧张收缩蓄发能量,而每块肌肉之间是无法建立直接的联系而让所有肌肉同时向同一个方向发力的。去过健身房的人都知道,各种锻炼人体各处肌肉的健身器械就是依据人体每块肌肉的排列方向而设置的,从这些健身器械中就能够清楚地看出人体肌肉的排列方向,也就是这些肌肉蓄发能量和力量的方向,都是不同的。一句话,肌肉紧张发力无法同时在同一方向发出人体所能够发出的极致打击力量!比如说当一个人坐着或躺着时,是无法打出有力的拳头的,也无法摔过站着的对手,原因就是肌肉排列方向不同导致的不能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蓄发出巨大能量和力量。但是当人站立时,就能够发出很大力量,为什么?因为人体对于肌肉排列方向不一致的解决方案就是脚蹬地。在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拳时,腿脚的发力方向是向下的,即腿脚的肌肉紧张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作用于地面,这样地面就会给予身体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就是地面给予身体的这个向上的反作用力,才能够把浑身每块肌肉向不同方向蓄发的能量归聚到同一个方向上来,从而使人体发出很大的力量,如果没有脚蹬地的下行能量,人体是发不出多大力量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浑身每块肌肉都同时紧张收缩发力,这些肌肉会因为蓄发能量的方向不同而相互影响制约并抵消发力效果,这时浑身发出的力量不是大了反而是小了。外家拳与格斗术都注意到了这个肌肉之间相互影响抵消发力效果的问题,所以都主张尽量避免胳膊等小肌肉群发力,而主要利用腰胯腿部的大肌肉群发力,这种对于发力的改进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放松。但是放松依然无法改变腰胯腿等大肌肉群中依然存在的肌肉排列方向不一致的根本问题,所以依然不能发出人体能够发出的极致力量。肌肉紧张发力不能发出人体能够发出的极致力量只是肌肉紧张发力的一个最主要的弊端之一,肌肉紧张发力还有许多其他弊端。肌肉紧张发力因为需要肌肉紧张收缩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所以蓄发能量和力量的速度慢;肌肉紧张发力因为每块肌肉各自为战,相互之间没有能量联系,所以只能够单向传输能量,即只能够将体内蓄积起来的能量发出体外形成力量,而不能将对手打来的能量反向传输回自身,所以导致了用肌肉紧张发力的对抗实战的本质就是二个人之间能量与力量的硬性对抗,所以会功夫的不一定能打得过天生力大的,并且这种硬性对抗很容易使自身受伤;肌肉紧张发力大量消耗体力,尤其是擂台上的实战对抗是最消耗体力的运动,基本上就是在拼体力;肌肉紧张发力发出的力量是不连续的,需要肌肉紧张收缩与恢复原状的一蓄一发的过程,发完力就要重新蓄力,这就在攻击时出现时间间隔;肌肉紧张发力时只有腿脚能够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整个上半身都不能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所以也不能获得地面给予的最大反作用力。对于专门研究武学的前辈大师来说,肌肉紧张发力的这些弊端是显而易见的,而内家拳特殊的发力方式的出现就是这些孜孜不倦的前辈大师们努力探索的结果。
第二章,外家拳向内家拳演变的过程 一,从肌肉紧张发力的量变到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力的质变 哲学中有一句话,叫量变积累成质变。就现在来说,我们无法准确地推断或有证据证明到底是谁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发明出来了内家拳,但是,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形意拳的习练过程,即从明劲向暗劲、化劲的习练过程中推断出武术是怎么样从外家拳过渡到内家拳的。当然从少林寺的心意把和《易筋经》的习练方法中也能够看出来,因为心意把和《易筋经》的习练方法与形意拳是异曲同工的,都是先用肌肉紧张发力打出明劲,用明劲引带出体内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用以心行气打拳就是暗劲,直到打出周身贯通的化劲。发明出内家拳的前辈大师最初的素材只有用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家拳,所以前辈大师只能从外家拳的肌肉紧张发力中探索出更加强大的发力方式。我想前辈大师最初的目的就是猛练外家拳,把外家拳打得滚瓜烂熟直到熟能生巧的地步,这时,就会发生一些奇妙的变化。前辈大师当然是以习练巨大的技击能量和力量为第一目的的,而想要达到这个目的的方法就是尽量协调身体的各块肌肉同时向同一个方向蓄发能量,这个协调周身整体蓄发能量的追求过程作用到身体上时,就会让身体中各块肌肉产生一个力求统一运动的趋势,同时身体本身也在感觉这种力求周身整体统一以一个共同的运动方式蓄发能量在体内产生的感应。比如说,当腿脚部位的肌肉紧张发出脚蹬地的下行能量时,前辈大师会有意识地让周身整体共同去做这个发出下行能量的运动,久而久之,上半身就会产生一种发出下行能量的趋势和感应,而上半身的肌肉群是无法生成下行能量的,但是通过不断的身体协调和探索,前辈大师逐渐认识到--------或者是在某一刻顿悟到--------上半身完全可以在肌肉不紧张的自然状态下向下松沉压缩以帮助腿脚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的-------------好,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发现,就奠定了内家拳产生的基础!再继续探索与实践下去,身体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自然向下松沉的同时,是可以加进自然的横向旋转的,这样,上半身就会生成一种像拧螺丝一样的下行能量----------当然这种在肌肉不紧张的自然状态下生成的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其实是由自身的体重产生的,并没有生成出额外的能量,但是这让前辈大师认识到了一种新的生成能量的方法,就是在肌肉不紧张的状态下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能够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这种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自然生成的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的实质就是把静止的体重转换成为运动的下行能量。在身体追求以统一动作生成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的同时,身体本身还会随着由肌肉不紧张状态下生成的压缩旋转而逐渐抛弃大脑对肌肉紧张的控制而逐渐感应出身体自身的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控制方式,这个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器官就是心脏,心脏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方式就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这个过程就是内家拳所说的换力换劲的过程(也就是易筋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取代肌肉的紧张收缩而蓄发能量的过程。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就是内家拳所说的松沉。其实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发能量的道理是与肌肉紧张收缩蓄发能量的道理是一样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就是将整个身体视为一块“巨大的肌肉”,周身整体这块“巨大的肌肉”产生的压缩旋转就相当于每一块肌肉的紧张收缩生成弹性势能----------这种在肌肉不紧张的松沉状态下用周身整体的压缩旋转替代肌肉的紧张收缩蓄发能量的拳术,就是内家拳!因为大脑只能够控制肌肉紧张发力,所以大脑不能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内家拳就必须要通过易筋换力的过程,抛弃大脑对肌肉的控制,用心脏取代大脑的控制机能--------这就是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内家拳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就是在把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形动作与体内的能量运行习练到高度统一时身体内部自然发出的一种感应,即身体本身按照习练者的追求而产生的一种周身整体共同以统一的方式蓄发能量的结果。这种肌肉紧张发力时外形动作与体内能量运行产生的高度统一,就是形意拳要求的外三合,就是太极拳要求的内外合一,就是八卦掌要求的无内无外。其中外三合是基础,内外合一、无内无外都是从外三合发展出来的。 二,外三合大家都知道形意拳的外三合,手脚、肘膝、肩胯相合,就是在要求这几个部位同时以统一的方式蓄发能量,在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明劲的阶段,用外三合的要求迫使身体这几个部位以统一的方式蓄发能量,会出现什么情况?在蓄力阶段要发出下行脚蹬地的能量,这时外三合就要求并强迫手脚、肘膝、肩胯统一发出下行脚蹬地的能量;当身体获得地面给予的上行反作用力的能量时,外三合就要求并强迫手脚、肘膝、肩胯统一向上传簇这个上行能量。外三合就是在强迫浑身肌肉放弃各自为战的紧张收缩发力而是要以统一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运动方式蓄发能量。在外三合的严格要求之下,久而久之,身体唯一能够满足周身整体以统一方式运动的结果就是迫使身体放弃各自为战的肌肉紧张发力,同时放弃大脑对肌肉紧张发力的控制(因为大脑只能控制肌肉紧张发力而不能控制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放弃了各自为战的肌肉紧张发力,唯一能够替代肌肉紧张蓄发能量的方式--------或者说唯一的能够在肌肉不紧张的松沉状态下让周身整体共同蓄发能量的方式就只有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了。大家想一想,压缩旋转是不是唯一的能够让周身整体共同蓄发能量的方式,还有没有第三种能量蓄发方式?到目前来说,人类还没有第三种发力方式。所以,就目前来说,天下技击术或者功夫虽然五花八门,但是究其本质,只有二种,即一种是习练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家功夫,一种是习练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的内家功夫!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不但是生成能量的方式,并且是传输能量的方式,这就如肌肉紧张发力一样,肌肉紧张不但是生成能量的方式,同样也是传输能量的方式。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传输能量的方式,就是内家拳的力催三节。即根节脚生成的能量要经过脚、腿、胯、腰、胸、肩等各个部位的压缩旋转逐节传输。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传输根节能量,不会有像肌肉紧张发力那样肌肉各自为战相互影响抵消的损失,能够最大程度将根节能量传输到梢节,几乎相当于将根节能量整体传输到梢节。这种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将根节能量整体传输到梢节的能量传输方式,在内家拳中被称之为能量传簇。簇就是整体的意思。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传簇能量的方式就是,身体每一节的压缩催下一节生成旋转,而旋转再催下一节生成压缩,就这样压缩旋转不断阴阳转换形成能量周身传簇。以上是形意拳的外三合的习练方法,这个习练方法不是形意拳独有的,少林寺的心意把也是通过先用肌肉紧张发力打拳,将外形动作打到与能量的生成与传输高度统一时(就是形意拳外三合的程度)引带出内里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大家看到的电影《少林寺》中,少林寺和尚打的金刚捣锥,就相当于形意拳的五行拳。形意拳的五行拳需要打一辈子,而少林寺的金刚捣锥同样也需要打一辈子!看看和尚们练功时留在地上的坑就知道了!金刚捣锥的动作就是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打出来的。现在许多人习练形意拳,但是不明白外三合的真意,所以不是从能量传簇的角度去理解与习练外三合,而是仅仅以外形动作去理解与习练外三合,这就导致了习练的外三合流于形式而习练不出外三合的真实效果,即让外形动作与能量传簇高度统一以引带出体内的以心行气。如果不明白外三合约束的是外形动作与能量传簇的统一,那么是不可能习练出内家功夫的。大家看看体操或者是走正步,是不是也达到外三合的程度了?无疑,即便是体操或走正步,习练到一定程度,也会达到外三合的手脚、肘膝、肩胯相合,统一动作,但是,体操或走正步能够习练出功夫吗?当然不能了!所以达到外三合的状态不是就代表习练出内家功夫了,如果只从外形动作约束外三合,则除了打拳时动作整齐划一以外,什么也习练不出来。所以,大家切记,习练外三合要从能量传簇的角度去理解和习练。形意拳的束展,在束的蓄力过程,外三合的目的是让手脚、肘膝、肩胯这几个关键点统一向下生成下行脚蹬地的能量;展的过程,则手脚、肘膝、肩胯要同时以统一动作方式将地面给予的反作用力向上传簇。如此长期用外三合约束身体,则浑身肌肉就自然而然地趋向于以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动作统一运动蓄发能量。手脚、肘膝、肩胯是人体的几个关键点,是周身骨骼的关键折叠部位,所以外三合是练骨的,以骨骼为支撑,外三合约束依附在骨骼上的肌肉共同以统一动作上下运动,以生成并传簇能量,所以习练外三合的阶段被前辈大师称之为易骨。这种以肌肉带动骨骼的周身整体的统一上下运动,就叫起落。外形动作的起落在体内的表现,就是以心行气生成的上下行能量,当以心行气与呼吸合拍后,似乎以心行气是作用在呼吸之上的,呼吸以及呼吸的气会随着能量传簇上下运行,这就是前辈大师说的形意拳一气之起落。一气之起落是所有内家拳的根基,任何内家功夫都离不开一气之起落,任何内家拳的每一个动作分解开来都是一气之起落。但在肌肉不紧张状态下周身整体压缩旋转是利用自身体重生成的,这个压缩旋转只是把静止的体重转换成为运行的能量,却无法发出大于体重的额外能量,就不能发出巨大的技击能量和力量。也就是说,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只是确定了人体另外一种能量蓄发方式,但是不能生成巨大的技击能量。要想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生成比肌肉紧张发力更加强大的技击能量,就要习练会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是内家拳发展到太极拳后的说法,在太极拳之前,这个功夫叫易筋易髓。以上,就是以肌肉紧张发力的外家拳是怎么逐渐发展到内家拳的过程。
脊柱如果不能习练会压缩旋转,那么就只能像一根木头一样把气的能量从一头传输到另一头,这样传输的能量是不能技击的。脊柱习练会压缩旋转了,就会像一张弓、一个弹簧、一条鞭子一样将气的能量射、弹、甩上去,这样传簇上去的能量才能够技击。所以内家拳将脊柱称之为一条大龙,脊柱的压缩旋转就是大龙的能量蓄发。腰腹脊柱是内家拳能量传簇的关键所在,要把脊柱习练得与腰胯、腿脚、心胸、肩膀、胳膊一体,将脊柱这条大龙习练成为从头顶百汇到脚底涌泉的一条巨龙!而让这条巨龙形成的,就是以心行气生成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内家功夫讲究的虎背,就是要把脊柱习练成像跑动时的老虎的脊柱一样,能够伸缩弯曲,以脊柱主宰整个身体的运动。腰胯部位的河车运行形成熊腰,打通脊柱三关形成虎背。打通脊柱三关同样需要河车运行。河车运行时心力从命门经尾闾、会阴到丹田的能量翻转,下吸涌泉,上拉脊柱,迫使脊柱三关生成压缩旋转,逐步使得夹脊、玉枕都学会压缩旋转,三关通了,脚底的根节能量就能够传簇到头顶、心胸、肩膀、胳膊了。气的能量经过脊柱三关到达玉枕,生成玉枕压缩,玉枕压缩催百会旋转,生成精气神中的神的能量。至此,完成了根节能量在周身骨骼中的传簇。因为气的能量是从脚底到头顶传簇的,所以气的能量又被称之为上下贯通之力,上下贯通之力就是内家拳的技击能量。前辈大师的拳论中所说的气,其实说的就是上下贯通之力。上下贯通之力在体内的传簇就是气的流串的感觉(这在易筋经中描述得很具体),所以内家功夫中所说的气,就是能量。元气说的是先天一气,属阴气;上下贯通之力为习练出来的后天之气,属阳气。当上下贯通之力与先天一气在命门部位阴阳转换合一后,阴阳合一,就生成真气。真气就是内家拳的技击能量,真气在周身的运行传簇,就是真气鼓荡,就是内家拳追求的目的。玉枕百会的能量传簇之所以被称之为神,是因为神是能量蓄发的主宰。当心力抽时,从玉枕压缩百会旋转生成的神的能量开始下行到涌泉,即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从百会开始,在命门与精的能量合一下行到涌泉,提引起气的能量,气的能量再上行传簇到百会。所以百会是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生成的能量传簇的起始点与终结点,在百会生成的能量被称之为神,神的能量引导上下行能量,此为神领力。神的能量从头顶前部下行,压缩印堂,印堂压缩催玄鹰旋转,经舌头压缩玄鹰,由此神的能量回归心脏,增强心力,再继续参与周身整体的能量传簇。印堂压缩玄鹰旋转就是前辈大师所说的鹊桥运行。河车与鹊桥是任督二脉的连接点,河车运行与鹊桥运行将任督二脉链接起来,生成周身整体完整的能量传簇。以上就是内家拳精气神的能量的生成过程,就是内家拳能量传簇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气之起落。一气之起落就是一个完整的精气神的能量的生成与传簇过程,就是一次完整的能量蓄发过程,就是一次发力过程。一气之起落是所有内家功夫能量蓄发的根基。从以上内家拳精气神的能量传簇可以看出,精气神的能量在体内是上下行的,这就是前辈大师说的上下相随。体内上下相随的能量传簇是随着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同时生成的,即只要生成下行能量,同时上行的气的能量就生成了,此时身体被上下行能量两夺对拉,形成头悬顶足入地之势,就如弓箭的弓身弹力与拉弓的劲力两夺对拉一样,身体就形成了一张弓-------这就是内家拳的对拉拔长。身体中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生成对拉拔长,脊柱、胳膊、腿都可以形成独立的对拉拔长,所以内家拳身背五弓。上下贯通之力只是人体中上下行的能量传簇,内家拳习练到高层次,还要在横向生成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就是内外的能量传簇,内家拳要求的向内三心归聚、向外挺齐四梢,就是两个横向生成的能量在对拉拔长身体,久而久之,这种横向的对拉拔长就会生成涨筋腾膜、真气鼓荡!这时,身体就是一个无处不对拉拔长、无处不真气鼓荡的能量体。此时的身体上下、内外均有立体圆圈形的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能够蓄发、吞吐、吐纳能量。上下相随的上下行能量将身体对拉拔长这个过程,就是周身整体这块“巨大的肌肉”生成的蓄积能量的过程!对拉拔长就相当于肌肉的紧张收缩。以上就是内家拳能量蓄发的完整过程。当然这个过程只是基本过程,即内家拳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也是有发展空间的,直到最终发展到太极拳。在以后对各种内家拳的具体介绍中再介绍各种拳术之间以心行气和能量传簇的差别。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在丹道之术与武学之间的区别,即丹道之术不追求巨大的能量传簇,只是用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生成的能量传簇在周身运行,这个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是不足以技击使用的,所以武学则是利用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控制周身整体生成压缩旋转的能量,这个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才是那个应用于技击的巨大能量!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生成之一气为体,身体的压缩旋转为用,此为内家功夫的体用原则。
三,人体三节大家看看心意把、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的前辈大师的拳论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内家拳都把人体分为三节,腿脚为根节,躯干为中节,头为梢节。为什么会这样?第一,我在上一节“以心行气压缩旋转的发力方式”中介绍了内家拳体内生成的精气神的能量,就是分别在三节中生成的;第二,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不但是生成技击能量的方式,也是传簇能量的方式,即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的“催”的方式就是压缩旋转,所以内家拳能量传簇的方式也可以称之为力催三节;第三,大三节中有小三节,小三节还可以继续分为更小的三节,实际上人体中每一个能够活动的部位都可以分为三节,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就是这些无数的三节相互以压缩旋转的阴阳转换传簇能量的;第四,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就是每一节的压缩或旋转“催”上下节的旋转或压缩的。可以这么理解压缩旋转,比如汽车发动机的气缸与连杆曲轴,气缸的压缩催动曲轴生成旋转;反之,曲轴的旋转也可以催动气缸生成压缩。通过以上内家拳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生成及传簇过程就可以知道,内家拳必须要习练身体中各个三节之间的压缩旋转,身体必须要分出三节,习练者也必须要明白并且理解三节理论,否则就不能正确习练!三节明了,才能够理解外三合,外三合其实就是三节的能量传簇相合。三节明了的,梢节起,中节随,根节催,或者根节催中节,中节催梢节发力。三节不明的,就是还不会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发力,就还是使用的肌肉紧张发力。 四,阴阳转换(虚实转换)阴阳转换、虚实转换也是所有内家拳必须的功夫。内家拳以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蓄积出技击能量,那需要怎么发出这个能量呢?还是用压缩旋转!内家拳有一个要求,就是必须要单重---------切记,单重绝不是两腿要三七或者四六分配身体重心,而是必须要一条腿完全生成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而另一条腿则完全没有能量!前辈大师说过:双重则滞,单重则活。如果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从两腿同时下行的话(就是双重),也可以生成能量,但是是不能从体内发出成为力量的,因为此时两腿中都有能量,无法发出,双重的发力是必须要借助肌肉紧张发力的。所以内家拳必须要单重,即只能在一条腿上生成压缩旋转,为实,实就是有能量,而另一条腿上必须要没有能量,为虚。而让实腿上的能量向虚腿上转换,就能将体内能量发出成为技击力量了。在后面的拳论介绍中,大家能够看到一个前辈大师用蹬自行车做比喻,形象地解释了单重、双重的问题:蹬自行车时,如果两只脚同时向一个方向使劲,自行车就走不了,只有一只脚使劲蹬而另一只脚随着不使劲时,自行车才能走。这就是单重与双重的虚实,与蹬自行车一个道理。当一条腿上生成的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巨大能量向另一条腿转换时,实腿上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压缩虚腿的胯部,催动虚腿胯部旋转,此时虚腿的胯部就像一个汽车发动机的曲轴一样开始生成旋转,曲轴旋转催动气缸压缩,压缩催动身体对拉拔长,将能量催动出体内发力。这样就把体内生成的上下行的能量阴阳转换成为向外发出的横向力量。即内家拳的发力也是压缩旋转生成的。将上下行能量通过周身整体的旋转从体内发出,就是形意拳所说的横。形意拳起手就叫横,因为形意拳的每一拳都是以横向旋转横发出去的。同理,所有内家拳发出的都是横劲而不是直劲。形意拳一蓄一发一抽合,所以两腿之间只是虚实转换,一下子将能量打出,然后再重新蓄发;而太极拳和八卦掌则是变虚实转换为阴阳转换,让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在两腿之间循环往复地转换,即虚实在两腿之间无穷无尽地转换,就是阴阳转换。由此,形意拳的一气之起落在太极拳和八卦掌中就变成了一气之循环起落。以上只是内家拳中的一个重要的阴阳虚实转换,其实内家拳的每一个能量蓄发和传簇的过程都是一个阴阳虚实转换过程。对于自身来说,心意抽合(形意拳)与心神抽合(太极拳)的每一次抽合都是阴阳转换,抽合出身体的开合,抽就是吞、呐,合就是吐、打,一次抽合就是一次能量吐纳的交换过程。心意或心神抽合将先天一气阴阳转换为精的有形能量,精的能量又被阴阳转换到气、神的能量,并且精气神是相互转换的,在体内连绵不绝地阴阳转换。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在任何一个部位的具体体现都是阴阳转换,即压缩与旋转之间的阴阳转换,一节的压缩催动下一节的旋转,而旋转又催动更下一节的压缩,压缩旋转无限阴阳转换。对于技击时自身与对手来说,技击过程就是一个自身能量与对手能量之间的阴阳转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用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引进吞入对手能量,此时自身能量开始与对手能量不断阴阳转换并最终合一,为我所用,借力打力。
五,对拉拔长对拉拔长非常重要。对拉拔长就是一种身体内里生成的平衡劲力,内家拳在身体任何一个部位都会生成两股方向相反的能量传簇,这二股方向相反的能量传簇两夺对拉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使得身体各个部位都成为弓,生成周身整体的弓的弹性势能,异常巨大!假设要把一根木棍立在地上,无论怎么立也是不稳当的。如果在木棍的上下两端各系上一根皮筋对拉,那么木棍就会立得很稳当;如果再在木棍周围系上皮筋相互对拉,那么木棍就是立得非常稳当了。所以,身体中能量的最稳定的状态就是对拉拔长,即两个或多个方向相反的能量相互两夺对拉,伸缩运动身体,此为对拉拔长之妙!对拉拔长在内家功夫的高级阶段非常重要。大家经常将内家拳比喻为鼓涨的气球,而气球就是球体表面的内缩张力与球内气体向外的鼓涨之力的对拉拔长的平衡。内家拳周身都是对拉拔长的能量,这种对拉拔长的能量是最稳定的能量,而肌肉紧张发力只能单向蓄发能量,无法形成对拉拔长。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才能够形成内家功夫蓄发合一的状态,即对拉拔长的二股能量中,一股能量向外发力打击对手的同时,另一股能量则在回收蓄力,这就是蓄发合一。内家功夫的化劲与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功夫,就是由对拉拔长形成的,即内家功夫用向内回缩与向外鼓涨的对拉拔长的能量与对手的能量进行阴阳转换,以实现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形意拳的化劲就是指化打合一,就是太极拳的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内家拳要求十指抓地,但是大家即便十指抓地了,也丝毫感觉不到稳当,反而觉得别扭吧?这就是身体里面没有习练出对拉拔长,如果习练出对拉拔长了,十指抓地就是下行能量抓地(即下行能量贯通到十指抓地),下行能量越足,身体获得的上行上下贯通之力就越大,对拉拔长就越剧烈,身体便异常稳当。并且对拉拔长让身体成弓,发出周身整劲,对拉拔长越剧烈,周身整劲越大。内家拳的内里能量的对拉拔长是圆的,即竖向、横向均有对拉拔长,这就形成了内家拳的周身都有向内外上下多个方向的能量传簇,这就是形意拳的化劲和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根基。其中上下的对拉拔长是由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与上下贯通之力的上行能量对拉拔长的;横向的对拉拔长是三心归聚的收身内缩的能量与真气鼓荡的外张能量之间的能量对拉拔长的。即遇到外力时三心归聚的向内与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向下的能量主导,吞入引进对手能量;发力时鼓涨腾膜的向外的能量与上下贯通之力的上行能量主导,借力打力。有了这内外上下对拉的能量传簇,才是真正的懂劲了,这两个对拉的能量传簇就会自动理解与处理对手的力量,才能够做到舍己从人、沾连粘随、八劲吞吐!对拉拔长,内家功夫劲力的妙处也,根基也!对拉拔长也是由内家功夫体内的能量传簇决定的。要想让能量周身循环传簇就只能用对拉拔长的方法。比如说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只能生成下行能量并且传簇上行能量,这就是一气之起落,但是却不能生成循环往复的起落,因为没有对拉拔长。只有上下行能量对拉身体,才能够让能量循环传簇。在三心归聚与挺齐四梢的对拉拔长中,内缩与外张的对拉拔长的能量才能够让能量在皮毛之下周身传簇,以达到涨筋腾膜、真气鼓荡的程度。没有对拉拔长,就不会有内家拳体内的一气之起落与涨筋腾膜、真气鼓荡!大家看出来没,对拉拔长的实质是什么?对拉拔长是虚实和阴阳转换的具体方式!是形成对拉拔长的两股能量之间的对拉才形成虚实转换和阴阳转换的,对拉的程度决定了转换的程度。可惜的是已经没有人能够认识到对拉拔长的真意了,许多的内家拳把对拉拔长用于外形动作,以为把两手分开等动作就叫对拉拔长了,那是错误的。对拉拔长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在太极拳中,各派太极拳的区别与特点,就是由对拉拔长决定的,尤其是三心归聚与涨筋腾膜的对拉拔长,这二个在体内内外之间对拉拔长的能量传簇是决定技击方式的重要因素。注重涨筋腾膜的外张能量的拳,以直接打击对手为主,主要习练的是能量外张,四梢坚挺,习练的是满的功夫。注重三心归聚的内缩能量的拳,以引进落空、借力打力为主,主要习练能量内缩,习练的是通的功夫。太极拳的整个发展路径是由能量外张逐步过渡到能量内缩的,由外形动作来看就是由大架向小架发展。陈式太极拳是能量外张拳种,过渡到武氏太极拳时,几乎就是能量内缩到极致了。注意,无论是能量外张还是内缩,只是各门各派的关注点不同而已,并不是这种太极拳就只存在外张或者内缩的能量,能量的外张与内缩是对拉拔长的。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差别,与各派太极拳发明人的身体素质与特点有很大关系。比如说,一个个头矮小的人,是不适合习练能量内缩的;反之,个头高大的人,就不适合习练能量外张。当然还有其他的身体因素也会形成各自的特点,比如胖子宜静而喜欢内缩能量,瘦子宜动而喜欢能量外张等,各自的性格也会决定能量传簇的偏好的。总之,无论有多少门派,内家拳本质的东西却是一分一毫也不能变的。 以上就是内家功夫中任何一种内家拳都必须具备的要件:以心行气、压缩旋转、虚实转换、对拉拔长。没有这四个要件的,就不是内家拳,因为没有这四个要件的发力,依然是肌肉紧张发力。有些人以为缓慢、轻柔地使用肌肉紧张发力,就算是内家拳了,其实不是,无论怎么样缓慢、轻柔地肌肉紧张发力,本质上还是肌肉紧张发力,还不是内家拳。相反,缓慢、轻柔地肌肉紧张发力是根本无法与外家拳大张旗鼓地肌肉紧张发力对抗的!肌肉紧张发力是无法发出柔劲的。在习练时可以缓慢、轻柔地肌肉紧张发力,看着似乎劲力很柔,可是一旦遇到对手时,要么是双方都不发力而玩弄划圈游戏,要么是一旦发力就硬顶起来,最后以摔跤决出胜负----------这是大家随时随地能够看到的吧!就是说肌肉紧张发力是无法发出柔劲的,习练时的柔劲是假的,中看不中用的,一旦遇到外力就必然还要用肌肉紧张发力去硬顶。而内家功夫以心行气压缩旋转发出的才是真正的柔劲,这种柔劲无论遇到多么巨大的外力,都能够以自身与对手之间能量的阴阳转换应付自如,即真正的柔劲是能够双向传簇能量并且阴阳转换的劲力。所以以后大家在区分一个拳种是内家还是外家时,就以这四个方面去区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