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澳洲球队很dq11 妖异草,明明没什么好机会就是

NBA 新赛季 · 圣安东尼奥马刺
就保持着这个样子,再来一遍
张佳玮,新书:代表作和被代表作
伟大的宫本茂先生——你可能没听过他,但一定打过他手创的超级马里奥——以前这么分析过:他发现游戏吸引人的真正秘密,在于让玩家对自己生气。以超级马里奥为例:这游戏的操作和套路,看去一目了然;但你并不总能次次顺利通关;你会觉得你被乌龟碰到、掉进深渊,都是偶然,于是边责怪自己运气差,边重新来过……如今的跑酷游戏,其实也大多如此:你总想重新来过。
NBA也是如此。当你堪堪败北时,就觉得自己只是输在运气,想着重新来过,也许结果就会改变。但通常,赢家和输家之间,差距比你想像中要大。你可以重来许多次,但未必能如你所愿,下次搞定这个,我就能赢……
我知道这个道理。但就在2013年总决赛结束之际,我看着屏幕,默默的想:
“千万不要改变阵容,千万不要拆掉这支球队。就保持着这样子,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这并不是对第六场雷-阿伦那一击不甘心,而是因为以下即将陈述的理由:
2013年的季后赛之旅,包括其结果,很大可能,会令圣安东尼奥马刺成为一支更好的球队。
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2013年季后赛前,我们实在不确定马特-邦纳还能干点儿什么。但经过2013年季后赛,我们知道了:
他能跟德怀特隔空聊天,“出来不,不出来远射糊你一墙!”
他能跟兰多夫对位,防守端,“别以为就你有屁股,我那么多赛百味双份鸡肉是白吃的?邓大哥快来帮我!”进攻端,“你胳膊是挺长,可是脖子短,我都看得见篮筐了!”
——嗯,所以他就是两个用途:A 挑逗防不出来的中锋,B 防守有屁股的长人。如果赶上对方没三分球,马刺可以围绕他收缩,把他当成个绊腿的肉墩子。百试百灵。
我们也再一次确认了他的禁用事项:他和斯普利特,绝对不可以同时上场——这条应该用各类语言纹在他身上,作为使用说明,就像2011年他和布莱尔不能同时上场似的作为禁令,免得波波忘了。
——他最合适的日常替代品:阿隆-贝恩斯。
描述一下贝恩斯的好处:他的射程不如邦纳那么海阔天空,在圣安东尼奥操纵个投石机也能扔到白宫奥巴马的浴缸里,但在罚球线左右投得进球;左右手都能勾射;篮下接球稳当(上季他是麦蒂最爱的传球对象);能面筐运球(看不出来,但是很有效);掩护时能让对手的后卫消失在他健硕的胸脯中;挡拆内切的好手;能当个肉墩,让邓肯和斯普利特施展长臂防空。他能给贝里内利挡出空间、跟吉诺比利玩挡拆,而且在肉乎乎的吉祥物可爱度上绝不下于邦纳。基本上,他能满足除了三分球之外,邦纳大多数的日常功能,好让马刺把邦纳的投石机这种神秘武器留到关键时候。
——关于赛百味,多说一句。2006年春天,邦纳在多伦多猛龙。没车,坐地铁;没房,跟二老租房一起住;他爱吃赛百味,尤其喜欢鸡肉味,但总舍不得要双份鸡肉,“加个双份要2美元呢,你想敲诈我?”下一年,他拿了一个总冠军戒指。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
——嗯,所以邦纳和拉里-伯德有以下类似:白人前锋;出色的三分手;总冠军;以及下面这个例子:1992年奥运会之夏,在巴塞罗那,伯德在酒店的吧台接受采访,顺口问酒保:“这啤酒多少钱?”听了数,“折多少美元?”“7美元。”伯德,那年挣300万美元,立刻起身,“你丫开玩笑吧?7美元!?……我是有点渴,可我不想让他们占这便宜。就让他们留着那他妈的7美元的啤酒吧。”9
又比如,经过2013年季后赛,确切说是经过对勇士那段“大家车轮战,看谁能防库里”的血与火的岁月,我们都知道科里-约瑟夫的确切定位是什么了:上场,串联组织,滑溜溜四处钻,找队友,并且在防守端设个路障让对手踩油门。实际上,上季季后赛,“帕克下场,约瑟夫上场刹节奏,帕克归来推一波反击”这一快一慢、九浅一深的节奏战略,是马刺第三节的秘密武器之一。
但是,和邦纳一样,约瑟夫的角色明确了,但挑战依然在:他得考虑对付帕特里克-米尔斯。针对约瑟夫,米尔斯的优势如下:
A 他是澳大利亚第一王牌,是伦敦奥运会首席得分手……这些东西打完“NBA和FIBA可不一样”等各类折扣之后,他依然是个见血封喉的射手。
B 他的单防没有约瑟夫那样牛皮糖,但在爆发力和搞破坏方面占优:他可能在15分钟时间里给你3个抢断1个封盖之类,熊烈如火,如果你是对手,会觉得“这家伙好像巴不得快点犯规下去似的,不过我还是离他远点好……”
C 经历过上季身披西装板凳助威的不懈努力后,全队都爱他。
D 就在今年季前赛,他给自己贴了新招牌:底角三分得手后,尾随对手往底线掩去,抄底线发球,上篮得手——2秒得5分。注意:这真不是偶然,季前赛他就做过两回了。8夏天马刺唯一显眼的补进:马可-贝里内利来了。账面上看,他是用来替换加里-尼尔的;但经历过2013年总决赛的人都知道,他还得负责帮吉诺比利切墩、焯水、盛盘。偶尔吉诺比利忘了下佐料,他得帮着给对手伤口撒把盐。
我们知道他是个好射手(意大利人嘛);他的单防可能比尼尔还平凡,但上季在公牛他还过得去,这说明他的站位跟意识,跟变色龙似的,善于融入周围环境(噢我忘了,这是欧洲球员的共性);跟普通定点射手不同的是,他除了定点跳投、无球切出,还能持球单挑和挡拆。虽然在欧锦赛上命中率一塌糊涂,但他好歹带着意大利进了八强,而且在跟西班牙与立陶宛的比赛里,表现得像是个欧洲级的球员。
最近的故事是:在季前赛,很神奇的,他跟邓肯擦出了火花。他跟邓肯挡拆,给邓肯吊传;他自己内切,接邓肯的不看人挥传,左右手都玩上篮;至于跟迪奥和邓肯玩弱侧大转移接球定点三分,更是家常便饭。他的无球移动甜蜜润滑,让人想把他的腿锯下来给丹尼-格林接上,“从此格林也有大幅度无球走位了”……而且,给人这种感觉:
本来,吉诺比利是正房,贝里内利是新到的小妾;但没两天,吉诺比利就发现,这小贱人居然和邓老爷颠鸾倒凤,“你们玩这还挺欢啊,跟我都没这么玩过!”当然,看情况他俩不讳反目。因为:
A 贝里内利+吉诺比利+迪奥的轮换,在季前赛已经出了好感觉,只要选定给他们搭约瑟夫还是米尔斯,马刺就有了可靠的二套班子。
B 贝里内利一到马刺就嚷嚷,“吉诺比利不是凡人,他在欧洲和美国都可以随心所欲发挥”——这是阿谀奉承么?不一定。你知道,贝里内利十几岁刚开始打篮球时,意大利联赛的统治者、全意大利少年的英雄,是带领博洛尼亚纵横意大利、随便拿MVP的后卫马努-吉诺比利。
最后一句:
波波维奇开金口,说贝里内利是个“被低估的球员”。一般他老人家说一个球员被低估有三个可能。一是冷笑话(但贝里内利一分钟都还没打,语境不对),二是打算为交易抬价(同样,一分钟都还没打),三就是:可能老头子说的就是真话。72013年季后赛之前,丹尼-格林还需要以下标签来证明:“又一个咸鱼翻身的典型!”“马刺的体系造就的又一个草根射手!”但现在……我们还需要特意介绍他吗?
总决赛第五场结束时,他已经被媒体捧为总决赛MVP候选了;那场比赛,他射进了个人总决赛第25记三分球——包括在雷-阿伦头顶一记三分得手,平了后者2008年总决赛22发的纪录——成为NBA史上投进三分球最多的家伙。所以如果我是雷-阿伦,在第六场右底角起手前,一定这么想的:
“这小子已经破了我的三分球纪录……居然还要在我面前拿总决赛MVP!?是可忍孰不可忍!?我非搅黄了他不可!”
当然,他的问题也很明显。波波维奇说他和鲍文“只有一个类似点——没有招式,只会射!”过了点,但确实:他单防不错;他有后场篮板嗅觉;他的两翼空位三分球见血封喉;他能做许多小碎活,把数据栏填满,但他的进攻除了定点投篮,就是反击扣篮和弱侧突进抛射——他甚至没有贝里内利那样的无球走位。
但这些已经够了。实际上,2013年季后赛,算是给他的一个定位之旅。他明白了自己的角色,你没必要逼迫他再去做其他。对马刺而言,两大利好:
A 经过总决赛后,马刺和格林都已经心里有数:他的三分球将是一套流水线的得分方式。总决赛经验是最好的强心剂。
B 当然,你会考虑到:这家伙总决赛前五场随心所欲之后,最后两场合计11投2中。因为他本是个刺客,如今走到了明处,露了相,自然会被紧盯。但连带效应是?第六场,邓肯30分17篮板,莱纳得22分11篮板,俩人合计7个前场篮板;第七场,邓肯24分12篮板,莱纳德19分16篮板,俩人合计8个前场篮板……为什么呢?因为热把先前用来包夹邓肯和保护后场篮板的气力,锁在了格林身上。
一个无名射手的作用,是关键时刻刺客般投进三分球;而一个成名射手的作用,是让对方惊惧,然后为队友制造机会……前一个是战术跑完之后的终结者,后一个可以作为战术齿轮的一环;马刺从来不缺前者,但总是缺个后者,来丰富战术。而现在,格林俨然已经是个能让对手特意做调整的成名射手了。62013年总决赛的第一个转折点:总决赛第二场后半段,斯普利特被勒布朗硬生生横空击落,那一瞬间的斯普利特,是第二场第三节末马刺的象征:他们无力对抗查尔莫斯+勒布朗的暴力挡拆,面对热的夹击显得慢一派,爆发力、速度和力量上全面落后。
之后的一串连锁反应:
勒布朗那记盖帽,像是撕开皮肉,流下了第一滴血,而热其他的小鲨鱼都明白了:斯普利特可以被欺负,于是他们开始疯狂夹击斯普利特。
于是从第三场后半段始,波波维奇放下了斯普利特,派上了迪奥。这点当然给马刺许多利好,比如,迪奥一度用一身油光光肥肉,把勒布朗防得七荤八素。
但这也是一个开始:马刺从此无法再在身高上压热一头了,而且等于被平白废了一个轮换。
问题在于,斯普利特不应当是马刺的角色球员,或被长期弃置。在此之前,对灰熊系列赛他表现出色,证明面对一板一眼的内线攻防,他应付裕如,但如果仅限于此,他就还是和邦纳一样:特定场合的角色球员。但那本来该是迪奥、贝恩斯和邦纳的角色,他是首发长人,马刺防守体系的主拼图之一,得想法子变得更全天候。
所以他需要做的:继续和吉诺比利打挡拆,继续发挥身高优势,增重,如果增不了重,他就想法子继续把骗犯规技巧提升。说到底,他才是上季马刺防守提升的关键,在所有不需要身体接触的防守环节——延阻、轮转、干扰投篮、步伐移动、快速包夹——他都很完美。他没有那些游击队的老球皮功夫,但是堂堂之旗,立在那里,就是个正经打仗的阵势。
相比起来,可敬可爱的胖子、今年夏天收获一个NBA西部冠军和一个欧洲冠军、简直可以混进萨姆-卡塞尔“到哪儿都能糊里糊涂赢球俱乐部”的新混客波里斯-迪奥,本季欧锦赛半决赛面对欧洲第一防守西班牙,12投3中,许多次勾手都力不从心;但决赛对立陶宛,15分6篮板4助攻,可以和巴图姆分享决赛MVP。如果需要总结,那就是:
在不强的对抗下,他可以成为球队可靠的轮换,帮球队赢球。
在强力抵抗下,他可以靠一个江湖郎中式的百宝囊,变出许多偏方来,让对手上吐下泻。
但如果要他担当日常医疗事务……你等着掉头发发胖不孕不育吧。
——所以,马刺得想法子凑出内线轮换。在“斯普利特+邦纳不同时出场”、“斯普利特继续首发,但也要和吉诺比利+贝里内利多配阵”、“迪奥应该经常和贝里内利在一起”这三个前提下,凑出套路来。这是马刺本季唯一真正的难题,解决了,将产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良性循环。5
和丹尼-格林一样,上季季后赛成就了卡瓦伊-莱纳德。季后赛之前,圣安东尼奥之外的媒体还需要渲染“很棒的小前锋,马刺体系里培养出的沉默新人,虽然低调,但真的很强噢”,而周遭的心态基本是:“好吧好吧,据说他是不错,不过马刺的体系难道不是是个人就能打出来的吗?”
但经过上季总决赛之后,他(以及保罗-乔治和吉米-巴特勒)一起名动天下了。如果我现在跑去热心跟人介绍“哎马刺有两个不错的年轻人,一个叫格林一个叫莱纳德……”一定会挨顿痛揍,“你把我当球盲吗?”
他和其他在马刺体系下的角色射手的几点不同:
A 除了融合团队、完成投三分+防守的任务,他还经常能做出些改变比赛氛围的事。比如,马刺在客场,对方声势方起,球迷人来疯喊成一片时,他会打出一个球——通常是:乱军里抓到后场篮板,根本无视倒在脚边的双方队员,一条龙推进上篮;或者是一伸手断下球,反击扣篮。然后他若无其事冷着脸回半场时,球馆会像电视消了音一样静。嗯,如果我是对方球迷,会这么想:“等等,马刺好像还没完,这小子做这些事儿时显得胸有成竹呢。”
B 他能够像许多明星那样,在战术跑坏时,依然完成得分。依靠的通常是一个匪夷所思的内切,或者一次大胆的三分球。
C 关于以上两点,多说一下。年轻球员里,内切袭篮方面能和他相比的只有托彼亚斯-哈里斯和戈登-海沃德,就这两个,别无其他。而且他的胳膊长得,让人怀疑他每次拍照都被PS过。下次他上演招牌的“弯腰从地板上抄起球急速推进扣篮”时,稍微注意一下好了:他简直是略一低头,手就能摸到地板球,就这么恐怖。
D 最重要的一点:他是全NBA最叵测的人。邓肯经历多年风雨之后,也开始经常玩表情游戏,但他没有。他的肢体语言基本包括盯着你,或者害羞的转开头。你只能怀疑他是个机器人,根本没有表情肌。
实际上,上季总决赛第六场,他的致命失误促成了那次传奇逆转(罚丢了个球)。在输掉那场后,我第一考虑的不是“这家伙怎么会这样”,而是“这小子看上去很害羞,还有点抑郁,千万别就此留下心病啊”……
然后我们看到了:总决赛第七场,他19分16篮板。
所以:帕克说了,莱纳德本季或下季,会进全明星;所以,波波维奇说了,他应当成为帕克、吉诺比利和邓肯们那样的,王牌球员。在最近的经理年会上,他被两位经理认定是联盟最好的外围防守者(当然,托尼-阿伦还是拿走了11位经理的票)……但这些还不够。
就在季前赛,我们看到了:
马刺试图让他策动挡拆——他也的确执行了,不只是突破上篮,还负责找空位队友。
马刺试图让他单挑——他也的确执行了,而且,他夏天显然用了功,单挑进步颇大。
格林可以安于他的远射任务,但莱纳德没法安于上季总决赛的表现。他表现已经很好,但这不够;他需要,也可以,变成一个明星级球员。就像凯尔特人三巨头当初需要朗多似的。负担很重,但他和邓肯就有这点像:无论加多少担子在他们背上,似乎都无所谓的样子。实际上,上季邓肯认为,莱纳德比他还要闷。
——就在前几天,他刚进行了这么组访谈。记者企图活跃气氛,问他:“昨天的甜甜圈好吃么?”莱纳德拉长他的扑克脸,认真思索,然后说:
“好吃。我想,很好吃。”
上季总决赛第六场后的话:
——第五场刚打出传世表演,吉诺比利立刻打出了职业生涯最差的一战。这两战可以作为经典范例放进词典里,让世界明白“吉诺比利是个怎样的球员”。可怕的不是他5投2中得9分,而是8次失误——作为史上组织功力最出色的得分后卫之一,在NBA,他从没有单场8次失误过。但这就是吉诺比利。就在西部半决赛对勇士第一场,他打得一塌糊涂,但最后时刻,他一记三分球成为了英雄。2006年对小牛,第六场他独得30分让马刺挽回赛点,但第七场立刻制造那记世纪失误。包括本场,虽然他打得一塌糊涂,但在第四节他完成关键的一条龙上篮,抓到后场篮板,完成4罚3中让马刺的指尖几乎触到了冠军奖杯;甚至加时赛最后,如果他那次突破能搏到犯规,他就依然可以救赎自己——就在那时节,他还可以随时变成一个决定一切的英雄。这就是吉诺比利。第五、六场是最典型的他。天堂或者地狱,爱他或者恨他。波波维奇的牌始终很稳,只有在吉诺比利上,他总愿意赌一下。今天,恰好是他赌输了的日子。
事实就是,波波维奇早在2005年就想明白了。
“他让我相信,你可以做那些怪事、不可预知的事、偶尔脱线,但还是让积极的事儿发生。无论他做什么,他只想赢,他有乔丹那样的天生竞争欲。”
事实是:如果没有吉诺比利,也许马刺未必过得了勇士——你得承认,如果对勇士第一场,没有他那记三分球,勇士不仅会以1比0先发制人,而且气势也会像一桶滚油泼在库里和汤普森的三分火焰之上。
事实是:自从他2011-12季那次伤后,一个半赛季,吉诺比利只剩下三分手+组织大师这两点属性了。你没法对他要求过高,就像1989年之后的伯德一样,偶尔背不痛时还能统治球场,但大多数时候,得等机会出现,把握之,无法再无中生有创造了。所以:马刺招来贝里内利,是个好主意。一者意大利人可以给吉诺比利分担得分重责,二来吉诺比利就像那种生化怪物,可以寄附在任何队友身上,变出些戏法来——比如,季前赛,他就俨然又恢复了。季前赛至今他合计打了70分钟比赛,30投16中得到47分17次助攻,而且,偶尔还有蛇形突破上篮惊鸿一瞥。
当初,伯德说他打球的特异功能是“看到一切都慢下来”;斯托克顿则认为打篮球不能思考,一停下来思考就完蛋;乔丹在1992年前后说他经常能进入一种状态,好像“力量之球”,进入那种状态后,他几乎可以预感到球场上即将发生的一切事,预见到自己如何流畅的滚动、旋转、解决进攻。总而言之吧,伟大球员都有这种能力,吉诺比利亦然。无论在他巅峰期(2005年总决赛第一场下半场22分,单节15分,他撕裂的可是底特律活塞最巅峰的防守阵容),还是在他成熟期(2011年靠一招后撤步三分和挡拆带领马刺打出西部头名战绩),他的可怕处就在于:他的一切选择,都不是顺理成章、合于规律的(作为反例,邓肯的大多数动作都合理得无可挑剔);他做的那些,更多类似于凌波微步,总是踩到你想都想不到的那一点。早在2004年,吉诺比利自己承认过,他许多动作不是思考,纯是随着感觉走——当然了,他那些妖异的传球、运球和走位,根本不是靠想能想出来的。
所以,就让他担当一个组织者,给他米尔斯、约瑟夫和贝里内利,让他组织好了。吉诺比利是那种选择越多,越能够蛇行草间的怪家伙。
最后一个美丽的细节:吉诺比利说他夏天,都没仔细琢磨马刺给他开多少价,只等马刺对他说“我们还要你”,他就回来了。这事只要主角改改名字,就像个老掉牙的爱情故事了。
2007年夏天,圣安东尼奥马刺获得五年内第三个,也是迄今为止最后一个总冠军。26岁的法国人托尼-帕克成为总决赛MVP,是为NBA史上首个欧洲籍总决赛MVP——尽管那时候,马刺依然是邓肯的球队。就在帕克荣膺这人生巅峰时刻之后不到半个月,马克-加索尔,在2007年选秀大会上被选中。
四年之后,NBA季后赛首轮,西部第一马刺对阵西部第八灰熊,帕克的每次突破上篮,都遭遇加索尔巨掌的笼罩。马刺被灰熊黑八击败,遭遇下克上。稍晚的秋天,2011年欧洲男篮锦标赛,帕克带领法国队一路闯到决赛,挑战欧洲霸主、马克-加索尔领衔的西班牙国家队,败北。至此,帕克一年内两次败给马克-加索尔,顺便成就了西班牙的欧锦赛卫冕。一年之后,伦敦奥运会,法国再次输给西班牙。至此,马克-加索尔跟随西班牙完成欧洲史上屈指可数的伟业:2006年世锦赛冠军、2007年欧锦赛亚军、2008年奥运会亚军(输给美国)、2009年欧洲冠军、2011年欧洲冠军、2012年奥运会亚军(输给美国),他们成了美国之外,世界最强的球队。而最后这两次征途,都是折断了托尼-帕克的风华岁月之后才完成的。
2013年初夏,帕克的圣安东尼奥马刺在NBA西部决赛上,再次遇到马克-加索尔领衔的灰熊。这一年,加索尔刚刚当选NBA史上首个欧洲籍年度防守球员,而且创纪录的来到了西部决赛,这是加索尔的巅峰期,之后的事,我们知道了:帕克带领马刺横扫灰熊,给了加索尔当头一棍,成功复仇。稍晚的秋天,2013年欧锦赛男篮半决赛,帕克的法国再次遭遇加索尔的西班牙。
就是这么巧:2011年两次狭路相逢后,2013年又再次相遇了。
2013年,马克-加索尔的境遇很奇妙:他几乎已可说是FIBA规则下的世界第一中锋,但这还是他第一次独自带队。此前,西班牙的王牌是他的兄长保罗-加索尔,以及欧洲第一得分后卫“炸弹”纳瓦罗。这一年,兄长和纳瓦罗缺阵,西班牙完全归他统领。这是他的挑战,也是他的机遇:带着西班牙完成欧锦赛三连冠的伟业,他就能成为名副其实的FIBA第一中锋——甚至可能是,FIBA最好的球员。
实际上,托尼-帕克来到欧锦赛之前,布福德经理甚为忧虑。上一季,帕克连常规赛带季后赛,为马刺鏖战了87场,6月底刚喘息完,9月份又要出战欧锦赛,而10月初,马刺新赛季训练营就将开始。布福德记得当年的教训:吉诺比利贪赶国家队赛程,夏天不休息,导致膝伤不断。帕克自己承认了:
“布福德希望我少打点比赛,以便为马刺准备下赛季。”
但是呢……
“我和马刺关系很好!我很幸运有布福德和波波维奇教练这样的领导,他们让我为国家而战。他们知道,我热爱为法国队出战。我为法国队而骄傲,我真庆幸有马刺这样通情达理的组织,让我这么做!”
事实是,帕克确实投桃报李,没削马刺面子。欧锦赛前八场,他都只浅尝辄止,只有对乌克兰一战出场超过30分钟——33分钟里得到28分。他很低调。但一到淘汰赛阶段,他进入状态了。对斯洛文尼亚之战,帕克35分钟得到27分。然后,就是半决赛,对阵西班牙:马克-加索尔就在对面。
法国VS西班牙第一节,西班牙18比14领先,其中12分来自禁区;法国队前16分里,帕克包揽了12分,结果第二节他刚坐上板凳,西班牙就轰出13比0的高潮。上半场结束,西班牙34比20领先——法国的20分里,帕克包揽了14分。
还有20分钟时间,供法国来逆转。
法国队长迪奥(没错,胖子也能当队长)说:“中场休息时,我们在更衣室里看着积分牌,我们意识到我们能赢这场比赛……”为什么呢?“我们的防守不差,西班牙上半场也只得了34分;我们只要进攻端复苏就行。我们上半场为什么不得分?因为侵略性不足!”
下半场,法国靠着侵略性,开始挽回局面。蒂奥特、格拉贝尔和帕克各一记三分,第三节剩不到3分钟时,法国41比44落后西班牙。之后就是反复的拉锯:西班牙以49比43领先,法国连追5分;西班牙以60比53领先,帕克策动攻势,追到61平。终于双方65平,进入加时。加时剩42秒时,气喘吁吁、全身汗透的帕克罚中两球,71比67,法国取得稳稳的领先。直到这一刻,西班牙的欧洲王朝,忽然间开始动摇。
比赛结束,法国75比72取胜。帕克全场拼了37分钟,32分6篮板。他亲手终结了西班牙的欧洲王朝,了断了他和马克-加索尔的恩怨。赛后,筋疲力尽的他跟巴图姆说:
“今天,我倾尽所有来让球队赢球了……决赛,我希望你来解决问题。”
之后的一切,我们知道了:法国在决赛80比66轻取立陶宛,欧洲冠军。帕克,当之无愧的锦标赛MVP。决赛之后,他承认:“我赢了冠军。我有些累。我在1/4决赛和半决赛里就感受到了。”但现在,都无所谓了。他赢了一个冠军。就在夺冠前几天,他承认三个月前的NBA总决赛第六场,冠军几乎到手却被热逆转的情节,依然在困扰着他,“我余生里,都不可能甩掉那个梦魇”。现在,他至少有了一个冠军,一个只属于他的冠军,能用来安慰一下自己了。
2001-07年间收获冠军的帕克,真的还是辆一往无前的法国小跑车;但2010年以来,他逐渐进化,运球、击地传球、上篮、中远投、长传,每个环节,他都在雕琢成熟。世界终于肯把他列进常规赛MVP候选,肯让他成为全明星常客,肯承认他是NBA最好的控卫之一了,但略有些讽刺的是:他开始收获个人声誉时,却没有一个冠军为伴。2013年,NBA总冠军就在指尖,却被命运搬弄滑脱了。
所以,你可以想像:这个欧洲冠军的到手,这个欧锦赛MVP,对帕克有多么重要——多年以来,他取得进步如此巨大,却到31岁,才有了一个开花结果的瞬间。
就在法国击败斯洛文尼亚晋级四强之夜,德拉季奇眼看帕克独得27分,摇头承认“托尼匪夷所思,绝对是欧洲乃至世界上最好的组织后卫之一。”四天之后,这个称呼得改了:托尼-帕克不仅是欧洲最好的组织后卫,他几乎可以称为,现在FIBA规则下,世界上最好的球员。
以及: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NBA也终于会承认,这家伙是现役前三的控卫了——虽然新赛季,世界还是会忙着琢磨复出的罗斯和新得了里弗斯教导的保罗哪个更牛。
一个延伸的故事:
2004年,时为马刺后卫的吉诺比利带领阿根廷拿下奥运会冠军,那时,他不只是南美之王,也是FIBA之王;马刺后卫帕特里克-米尔斯带领澳大利亚称雄过澳洲;邓肯自己在2003年包揽常规赛MVP、总决赛MVP,毫无疑问的北美之王。再加上我们可敬可爱、随中国队采下过亚洲冠军的巴特尔,马刺已经拥有过南美冠军、北美老大、澳洲冠军和亚洲冠军了……现在,帕克成为了欧洲之王,目标就只有非洲冠军和南极洲冠军。2
回到我的那个想法:
“千万不要改变阵容,千万不要拆掉这支球队。就保持着这样子,再来一遍。再来一遍。”
这个话题有些琐碎。总决赛第六场后,你可以责怪波波维奇,比如他关键时刻放下了邓肯,比如他始终信赖吉诺比利。实际上,2011年面对灰熊,他信赖邦纳;2012年对雷霆,他始终没对三位少爷针对性防守。他是那种教练:
你可以说,他太信赖吉诺比利,但这就是他一直以来赢球的方式;他太信赖莱纳德,但这就是他一直以来赢球的方式;他在最后时刻放下邓肯以至于丢了后场篮板,但这就是他一直以来赢球的方式。
你可以从结果上来苛求他,但他的确会固守着自己的东西。
实际上,刚刚的经理年会上,投票结果如下:
NBA最好的教练是谁?——76%的人选了波波维奇。
NBA教练里最好的规划+鼓动者是谁?——一半人选了波波维奇,里弗斯排第二。
NBA教练里临场调整最好的是谁?——第一依然是波波维奇,当然卡莱尔紧随其后。
NBA教练里进攻教导最好的是谁?——第一依然是波波维奇,阿德尔曼次之。
这是他获得的尊敬与信赖。
实际上,1999年,马刺是支地道的防守球队;2003年,邓肯背打为轴心的球队;2005年,双卫突击+内线攻击的球队;2007年,挡拆球队;2010年开始速度+反击,2011年被黑八后,波波维奇开始加固内线和前场,并增加无球走位;2012年被雷霆干掉后,波波维奇任用斯普利特做首发加强防守……每一年,他都在做变化;但他很少在系列赛里发动根本性的变化。
因为这就是马刺建队的方式。早在鲍勃-希尔时期,波波维奇就和布福德一起决定,球队的一切都得从更衣室开始。彼此信赖、像家庭一样和睦、无视媒体的撺掇,这就是马刺。他们的基础就像一个家庭似的,在于稳定和信赖。马刺没有撕破脸面的怨恨(所以口出怨言的杰克船长得走人),只有一群家人似的,齐心合力想赢球的家伙。
波波维奇一直细心呵护着这支球队。如果你经历过2008-10季,就会明白他的艰苦。那些年,马刺必须依赖乔治-希尔和罗杰-梅森来挽救球队,而2010年至今连年胜率70%开外,堪称伟大复苏。要凑齐这么一帮人——尤其是莱纳德、格林、斯普利特这些符合球队体系新鲜血液——太不容易了。你绝对不会想冒险去破坏这支球队的化学反应,不会想去拆散他们之间的情谊,所以在调动人手上,波波维奇得小心翼翼。
实际上,比起年,今年夏天,波波维奇要动的手术很小。他只需要找到内线轮换,再把贝里内利镶进去,就可以继续发展了。2013年总决赛已经证明,这是支有实力冲击冠军的球队,你没必要大做修改,只需要保留这一切,细节处微调,然后希望下一次,运气好一点。
2013年总决赛第七场末尾,蒂姆-邓肯用力的捶了一下地。
这是2005年总决赛第五场,他错失空接绝杀后,双手捂嘴以来,第一次,如此在比赛里真情流露。懊丧、愤懑、遗憾、不甘,尽在其中。
这一击将注定和以下情景放在一起——1987年总决赛第四场末尾,伯德绝杀失手后,看着湖人替补从板凳上跳起;1998年总决赛第六场斯托克顿一记三分球让爵士86比83领先后,右手轻刺一拳;1988年总决赛第六场刺客瘸着腿跑来跑去;1969年总决赛尾声,凯尔特人103比102领先时,老尼尔森(那时他还不老)起手跳投,那时韦斯特正在篮下左侧,看见球弹后筐时,已经弯膝准备抓后场篮板,然后,望见球进之后,韦斯特双膝猛然一僵,表情像被人狠空了灵魂似的——成为历史上伟大败者的经典片断。
如果雷-阿伦那记三分球失手,邓肯的2013-14季将这样结尾:事隔六年后再入年度第一阵容;第五个戒指;很可能是第四个总决赛MVP。继31岁达到巅峰后,37岁再老来俏一次——只有天勾的1985年可与相比。但结果,他经历了史上最惊心动魄的败北。他获得了什么呢?尊严。经理年会上,“邓肯依然是NBA最好大前锋”这个论点票数第一。在“最好领袖”的票选里,他胜过了KG、保罗和杜兰特。然后,他被公认为篮球智商仅次于保罗和纳什。
但对他来说,意义是这样的:
对邓肯这样伟大的球员而言,技艺已无讨论必要。他也懂得保重身体,知道如何赢球,是完美的领袖,但在此之前,他从来没有表露过对冠军的极度渴望。虽然我们知道他和波波维奇好胜如狂,但是,“想赢冠军”和“看到即将失去冠军恨得捶打地面”,依然是两种心情。
他也许再难打出2012-13季这样出色的表现了,也许再不能进年度一阵了,但这次总决赛之旅,确定了马刺所有人角色的同时,也确定了他的。吉诺比利和斯普利特签约,等于在告诉邓肯:之后两年(2014年他有球员选项),他可以继续这么打,就像做数学题一样,马刺有了一个去到总决赛的等式。
与此同时,这是邓肯第一次总决赛败北,但对伟大球员来说,在巅峰处败北,总会逗引他们卷土重来。事隔六年,重新踏上总决赛舞台,总冠军像旧情人,眼看就能重温,却滑手而出。如果说我们是旁观的,他们则是事实上在用生命玩着NBA级别的超级马里奥游戏。
他有了去到总决赛的路程和等式;他经过了一次惊心动魄,到手又滑走的总决赛旅程。这样的经历,能让任何心如止水的人都重新燃起斗志。就像你玩超级马里奥,当此之时,也一定会疯了一样企图重来,“只要我继续这样,然后下次跳小心点,一定就不会死了!”——你知道,当戒指曾经近在指尖又失去时,你一定会这么想。
上季总决赛第七场,是意大利时间凌晨。我当时在威尼斯朱黛塔岛南,临亚得里亚海的一艘船上。凌晨时分,我在甲板上,用笔记本借着wifi看网络直播。到下半场时,另一个客人——后来他说他是哥伦比亚人,是吉诺比利的球迷——陪我一起看完了比赛,一边随着浪摇(我有些晕船),还一边喝白葡萄酒。比赛结束后,他很安静的想着什么,我用笔记本敲字。到天光要放亮、海面开始波光浮动时,他用很磕巴的英文跟我说:我有种感觉,马刺会复仇的。
我说:啊,希望这样,不过拿冠军总是很辛苦的。
他说,不不,不是冠军,是复仇。如果我是马刺,我一定不会忘了这个系列。
他想了会儿,又说:复仇不一定要拿冠军,但一定要干掉迈阿密,那才是你所称为的“复仇”。
(顺便,这位先生的习惯是,想好一整段话,磕磕巴巴说完,然后接着想)
吃早饭时,他好像又想到词了,叼着火腿卷,特意跑到我这桌,跟我说:我现在想起第六场都还很难过,他们一定也很难过。所以他们一定要复仇,不然他们就会一直这样难过下去的。
我当时听他说时,没有想那么多。但后来,我慢慢理着头绪,想着:也许这就是2013年总决赛对马刺真正的决定性影响。
帕克在欧锦赛期间,都承认他在想着第六场;就这件事如芒在背,催着他拿了欧锦赛冠军。
欧锦赛后接受采访时,迪奥也承认他在琢磨第六场。
波波维奇说他经常想着第六场,时常夜不能寐。
邓肯拍打地板的那一下,我们都见到了。
他们每个人都曾经看见冠军已在手边,又亲眼看着冠军滑脱。总决赛成了他们的魔咒,必须迈过去似的。
上一个类似的例子:1988年,活塞终于击倒凯尔特人,进总决赛;第六场,他们有机会夺冠,第三节刺客脚受伤,依然单节轰下25分;比赛到最后一分钟时,活塞还领先3分,当时板凳上在集体呼喝“还有一分钟!”连解说员都说“冠军离57岁的查克-戴利教练还有一分钟!”
后来发生了什么呢?湖人在最后一分钟逆转,死里逃生;第七场沃西打出统治级表现,而活塞最后丹特利和微波炉鬼使神差;湖人险胜夺冠。下一年,活塞暴怒了,变得从所未有的强大:他们交易掉丹特利拿回了阿奎利,打造了古往今来最伟大的防守球队(可能没有之一),夺了1989年的冠军,然后是1990年。
马刺队史上,不是没经历过“神奇的倒霉时刻”。2004年他们遭遇了鱼主席的0.4秒,但2005年,他们夺冠了;2006年对小牛七番大战,吉诺比利最后时刻神奇犯规,但2007年,他们又赢回来了。这像是马刺的一个保留节目:他们总会遇到神奇时刻,然后下一年就满怀不甘,“没理由啊,不行,我们必须再来一次!”
在此之前,他们也许都忘记超级马里奥是个多么好玩的游戏了,但2013年夏天,总决赛的历程让整个马刺的轮换确定了,角色分明了。季后赛里,马刺可以说是越打越好,遇强愈强。他们的斗志被点燃了,几乎要成功了,但最后又被熄灭了。这种经历能让邓肯、帕克、吉诺比利们回忆起曾经对冠军满心期待时失望的苦楚,能够给格林和莱纳德们来一个失恋初体验。也就是这种痛苦,会成为他们真正的动力:
谁都不想永远背着第六场的诅咒老去,而解开这个诅咒,只有一种方式。
所以:虽然2013-14季,西部的对手们依然很强(快船补厚了,勇士得到伊哥达拉了,火箭要崛起了,雷霆只等威少爷归来,灰熊依然皮糙肉厚),而且未必再如2013年那样伤病累累,但圣安东尼奥马刺依然保有他们的优势:没有任何球队的斗志能有他们那样炽热灼人,因为他们所经历的心情起伏,所背负着的痛楚,NBA历史上都罕有比肩。
———————————————
发自知乎专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澳洲足球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