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高高手下载手怎么玩?

如何成为一名羽毛球高手
&一个羽毛球爱好者,根据多年来羽毛球的打球经验,对如何成为一名羽毛球高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转载自互联网,仅供广大羽毛球爱好者参考学习。&&& 一、就像金庸迷争论了多少年,到底是剑宗高,还是气宗妙一样,羽毛球初学者也会遇到是该先练技术还是战术的问题。先练技术,很快就可以在球场上克敌制胜, 那种自豪感和虚荣心都得到极大满足,信心和兴趣都将空前高涨;先练战术,为今后系统提高羽球水平垫定了坚实基础,一朝得道必有质的飞跃。到底选哪一个先, 真是难煞人。&&& 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羽毛球首先是一项智力比赛!(两军相遇勇者胜的大前提就不讲了。勇则定,定则慧,慧则通,通则阿弥陀佛!嘿嘿)打羽毛球其实就像下象 棋,运动员至少要想两到三招后手,“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想不到就要失败。不但要想自己的套路,还要想对方的招数。正是因为自己的思路被对方打乱了,出现 了自己意料之外的招数,水平相当的的对手才会被对方有机可乘。尤其现代羽毛球比赛,由于器械、技术的不断提高,节奏越来越快,也开始象乒乓球一样讲究“前 三板”,甚至接发球质量就可以直接决定胜负。而那些“羽模”,每个动作都可以成为教科书的样板,每个球都可以精准到成为经典,但是一上场就让人打得团团 转。被人家的战术压制住了,哪里还有机会摆POSS?!  所以,两个超级高手在一起比赛,技术不是首要的,战术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排一个顺序就是这样:&&& 战术意识〉步法〉防守〉技术手法&&& 没有正确的战术意识,就没有移动准备,如果你没有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你的步法恐怕是追不上球的;&&& 没有正确的战术意识,怎么谈合理的线路呢?天才除外。&&& 没有正确的战术意识,又怎样选择正确的技术手法呢?什么时候该杀什么时候该吊,可能决定胜负。同样天才除外。&&& 没有正确的步法,基本上就没有线路和手法。有人经常会问:为什么一上场比赛球就打不到位,而在场下练习的时候什么球都打得挺好?问题就在于步法。场下练习 时,你是摆好姿势去打球,比赛时你是移动中打球,如果步法不到位,就发不上力,也没有出球的角度。自然就打不出线路和手法,更不要说到位了。&&& 没有成功的防守只有死。严格地说只有正确的技战术意识基础,才有成功的防守,手法倒是其次。没有杀招也许久攻不下,没有防守只有干等死。现如今的羽毛球几 乎就是在完全的对攻中进行,防守早已不是接杀球的那一瞬间,只要你得球一离拍就可能处于被动,而你在被动下的回球有很可能转为主动,防守就等同于进攻了。 当然,这方面需要大量的比赛经验和训练,这里只说一点,完全被动时的过渡球——后场球。后场球包括高远球、平抽球,但不管什么球,不管你步法到不到,在被 动时候,必须回到底线位置。我觉得这种球算是唯一纯粹的防守球,因为你只剩下这一种选择:让对方进攻。这时考验的就是手法了:发力!有了步法和后场球起码 你就可以撑下来一场比赛。&&& 手法就说一种——后场球,必须打好。发力必须首先养成良好的握拍习惯,我总认为这也算意识。拿住拍子其实两支手指就足够了,拇指食指。记住在发力前的一瞬间,其它三支才用力。&&& 学习战术意识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首先要醍醐灌顶!  羽毛球是一种高速运动,运动员要在瞬息之间作出正确的反应,就要很多正确的良好习惯变成下意识的动作:1、、击球之后垫步回位;2、只看球的方向,不管人移动方向;3、保证动作一致性,眼神不正视真正的攻击方向;4、眼睛余光瞄对手位置;5、回球要巧,不要总挑;6、保证肢体最大伸展,减小移动幅度;7、象小学生背课文一样,去记一些固定线路。先打线再打点,再用大力砸下去;8、加强节奏感练习。  虽然前面每一项都可以单独写上一篇,但这一条真值得大书特书一番。节奏感在运 动中真的很重要,在我感觉良好的时候,我可以清楚地感觉到脚上的节拍,移动变得非常轻松而且有效率,不论对方的球怎样吊钻都可以接到,并且看上去不急不 徐。同时每个动作都象摆POSS一样,非常到位。因为身体的动作也有节律,步子到位了,姿态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可以看到以上都是最基本的意识,但高手比赛中就看谁贯彻得更彻底,再加上正确的战术,意识支配下的步伐技术,方能胜券在握。&&& 二、有的人在羽毛球场上可以作出鱼跃救球的动作,而且来回奔跑的速度接近百米。不论你怎么打他都接得起来,最后,你明明技术、技战术都好于他,却被他熬倒了。这就叫步法!好的步法能让你的体力以最少的消耗支持最强的进攻。  步法其实并不难,很多人说学不会步法,其实是没掌握步法意识。步法就是移动的方法(要不说:联通哪有移动好呢),移动不是等球到了头顶,你清楚地可以看到它将落到那里才移动。而是球刚一离拍就移动。千万记住不要看对方身体动作去判断球的方向!&& 不得不提的一点:在羽毛球教学中有一种极为可笑的分解方法,到现在还在误人子弟,那就是步法分解动作。比如说:但凡有点基础的都知道上网两步、退底线三步 等说法。可能有的正在挥汗如雨的狂练。其实错就错在这里,无论上网、还是退底线,并不是这一系列动作的完结,最后要做的是必须回撤一步,以保证下一个球可 以及时赶到位。不知有多少人漂亮的走完这国标两三步之后,眼睁睁的看着球再不能挪动分毫。这虽然先是个人意识问题,但现行的步法练习显然没有把这一点有机 结合起来。&& 然则相应的步法应该是:上网拢共分三步,进两步退一步,先把空档防守住,再把来球盯牢固,余光把对方空档瞄,一击致命不含糊。&&& 三、周星驰的《功夫》当中,有一位火云邪神言道:“武功‘无法不破,唯快不破’”。真是至理名言呐!其实这话也是给羽毛球总结的。你想我们费那么多脑筋强 化那些意识,豁出老命练那些步法,为什么?就是抢占先机!一个“抢”字,已足以看出快在羽毛球运动中多么重要!但此快非手快,早早出手不是好习惯,此快是 意识快,步子快,试想对方打出回球时,你已在球的落点下等待击球了,自然你可以摆好十足的POSS去击球,而且对方还是措手不及。(好像大多数运动都是如 此吧?就连坐如老僧入定的棋类运动,也是在比谁脑子动得快。)所以,羽毛球的原则是“以快为主、以攻为主、以我为主”(不必解释了吧)&&& 四、程咬金的三板斧,瞅准机会还真管用,一力降十会嘛!就连尉迟恭接下来都出了一身的汗。羽毛球赛场上机会一瞬即逝,没有几招绝技还真不成。&& 头一个说杀球。眼瞅着对方空档出来了,偏偏羽毛球温柔得就像穿过你的秀发的我的手一样,没半点威力和速度,你说你窝心不?!所以把握良机惟有扣杀!&& 二一个说反手。功勋卓著的大逆转之王,被动在所难免,如果掌握了一手控制自如的反手击球,往往可以使形势逆转,由守转攻。反手无惧可以说防守无忧矣。&& 三嘛,说说小球。严格意义上应该是讲手指技巧,小球就是打点,不会用手指控拍,打小球就是空谈。曾有人说:会用手指打球的都是高手!(我会,就是指头疼)&&& 五、羽毛球场地。可能很少有人说这个,这和意识也分不开。羽毛球场地在大脑里应该是几个点和线,不是面积。当几个关键的点反映在脑子里,你才会随时去关注容易被疏忽的部位,让对方找不到防守空档。线则是帮助你判断边界的。&& 羽毛球已经是一项成熟的项目了,更有一套较完善的训练方法,说也说不过来。敝人这点东西相对于教科书来讲,正是时下流行的戏说,但决非恶搞。共同探讨吧。
看完了 好累 怎么这么多 牛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人参加团购/元&/元?【羽林秘籍】羽毛球正手技术大总结--(羽球高手黄金经验)
我的图书馆
?【羽林秘籍】羽毛球正手技术大总结--(羽球高手黄金经验)
羽毛球正手技术大总结
一,正手挥拍
正手发力要点:
完整,充分,流畅,短促
这几点是按难度递增,要循序渐进。
即便是专业羽毛球运动员,他们的发力也是完整的,绝对不可能仅仅靠手臂和手腕来打球,这点在正式比赛中会体现得非常明显。
在一个完整的击球动作中,身体各部位的发力都要充足,不一定要用全力,但是一定要有效。
身体每一个部位的发力都能够有效地衔接,最终传递到手上。
强调发力的爆发性,要有节奏感,发力不拖沓。
很多打球时间久的人,在爆发力变得比较好以后,往往会忽视动作的完整性,仅仅靠身体某一部分完成击球动作。
这对以后击球技术的提高会是个很大的阻碍,比如动作一致性,提高杀球威力之类的。
而且经常会把发力的爆发性和完整性作为两个相对的东西来看待。
但是他们其实并不矛盾,如果觉得做不到,那也只是协调能力尚不足,发力稳定程度不足,导致身体完整发力后,爆发性反而下降。
在练习正手挥拍的过程中,这四点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
正手挥拍中的一些细节问题,有则改之。
无则加勉。
以右手持拍为例。
首先,许多教练,视频中所说的正手高球的四步分解动作,架拍,引拍,挥拍,随动收拍,这些是最基础的。
在进行其它细节性改进之前,基础的架子必须先熟练掌握。
但是教学中很多都是相对刻板的动作,有些并不是很准确。
这里是大家可能最不注意的,也是问题最多的地方。
并不一定严格的每个球都要完全侧身,在一些被动球和封网球的时候也确实做不到。
但是要求在有完整发力时间的情况下都尽量侧身。
侧身也不一定要完全垂直侧对球网,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力习惯略作调整。
但是角度最好还是不要小于75度。
这个问题在整个架拍姿势中是最大的问题,基本上大多数人都不充分。
2.架拍手臂:
手腕要求要立腕,不能太过放松。
不要让球拍与小臂形成一条直线,要有一定夹角。
立腕程度没有严格要求,一般来说,手臂手腕自然伸直,握住球拍后形成的角度就是最好的。
小臂此时不需要有内旋或者外旋动作,放松即可。
立腕动作是与之后引拍动作时的外旋动作相配合的,能够提高引拍的速度和稳定。
架拍时小臂尽量立起来比较好,配合立腕动作,在引拍的时候可以让动作更迅速和流畅。
大臂与身体的夹角也可以小于90度,这样在引拍时比较利于充分利用胸部的力量。
拍面朝前或者朝侧面都可以,朝前一点可能会舒服些。
整体动作建议参考女生的架拍动作。
但这个并不严格要求。
男生由于爆发力更强,所以动作相对会更松弛和随意一些,架拍有时候也会把拍子横在身体侧面。
但是我不建议业余爱好者这么做。
有一个核心就是,无论转体角度如何,小臂动作如何,右侧胸肩部必须充分打开。
大臂尽量往后拉伸,但是肌肉要放松,这样才能保证引拍时能够利用身体这部分的肌肉力量。
这点在重杀时非常重要,大臂的竖平面几乎垂直球网,甚至超过垂直角度。
在头顶被动时,无法充分侧身的情况下,更要保证架拍手臂的后伸。
正手位的被动球也是同样的,不要因为被动了时间不足就减小架拍幅度,那样只会让回球更被动。
可以说,架拍手臂的后伸是整体架拍动作的关键。
配手的手臂动作并不严格要求,关键就是要放松。
不一定非要抬得特别高,指着来球。
手的朝向也比较无所谓,找到一个舒适的平衡就可以。
4.下身动作
挺胸收腹,腰腹也要同样充分打开,放松。
左腿虚点地,微内扣。
尤其需要注意右腿要略弯曲,脚尖朝右侧略向后一点。
否则转体动作就会很别扭,不充分,或者导致髋关节和膝关节处的扭伤。
重心放在右脚脚掌上。
头部动作其实很重要,虽然不复杂,但是会直接影响到视线和平衡。
在转体后,头要左转过来往上看,略微把脖子向前伸一点。
当然也不要太使劲,不然脖子很容易就僵了,也会影响身体发力。
这里面的问题就是,不左转头的话,不利于判断球的飞行线路,对于自己的后退动作也会有影响。
不向前伸的话,直接仰头,容易影响身体的重心和平衡。
参考建议,李雪芮的重杀架拍动作:
此时重心会稍偏前一点,便于上网的衔接。
做一些补充第一个建议就是:
大家在练习击球动作时的录像,可以着重看一下自己的拍头轨迹,然后和专业运动员比较一下,这个可以说是最终检查自己引拍,挥拍动作是否正确的一个很有效的方式。
第二个,有关内旋,闪腕或者说甩腕。
之前就有过争论,说手腕内旋,究竟是主动发力还是被动发力。
小女认为,所谓主动发力就是内旋,被动发力就是闪腕(甩腕)。
我在后面提到过一个身体鞭打力量的练习方法。
就是把拍子举起来,仅靠身体的力量带动手臂,手腕和拍子的挥动。
在这个练习当中,手臂手腕并不发力的,但是拍子也能拥有相当的速度,可以说仅这个速度,对拉后场基本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这就是身体传递过来的鞭打力量,让手腕和拍子感觉被“甩”了出去。
那么这个就与坛友普遍所提到的被动发力,甩腕类似。
而内旋则就是小臂主动发力,给拍子一个额外的速度。但是小女觉得,其实这两个东西并不矛盾。
而且在队里训练的时候,教练也从来没说过什么甩腕之类的东西,对手腕的要求也从来都是主动发力。
因为无论怎么去定义这个手腕力量,它的内旋过程是肯定有的,那有内旋,就必定有发力,只不过程度大小的问题。
可能被动发力和甩腕学派就认为,我内旋让拍面转过来就足够了。
但实际上我认为,那只是您可能还没法把身体鞭打力量和手腕的内旋发力有效的结合,也就是力量的传递还不呈线性,不够协调。
第三个,最近讨论的比较热的一个,发力时球拍和小臂的夹角的问题。
肯定不会是直的,因为不仅仅是用不上内旋力,也违反生理结构。
但是也不会角度很小,否则击球点会降低,而且身体鞭击力量也无法有效传递到拍子上。
一般正手挥拍击高球的话,击球时球拍基本竖直,略朝左偏一些,小臂则是竖直或者略朝右偏一些。跟击球点有关的。
我的老师跟我说,传统对引拍和挥拍的定义,并不能说是错的,但是是相对片面的。
挥拍,挥的是拍子,而传统定义的挥拍是从倒拍完成后开始的,那个挥的实际上是手臂以及拍子。
真正意义上的挥拍就是所有力量传递到手上后,加力内旋挥拍的那么短短一瞬,之前其实都应该算是引拍过程。
所以,引拍,仔细解释的话,是引导力量到拍子上的意思。
所以,引拍的核心,其实就是将力量,从脚尖,呈波状一直传递到指尖的这个过程。
所谓鞭打发力,指得就是这个。
但是传统的定义也并不能说是错的,因为拍子的加速确实也是从倒拍后,或者说肘部到位以后开始的,只不过内旋那一下是最大速度而已。
所以,这里还是按传统的引拍来进行说明。
我老师所给出的定义也不用去深究,明白意思就行了。
在说协调传递力量的练习之前,先说一下引拍中很重要的细节问题。
在引拍的时候,手腕一定要主动外旋,或者说,伸展(见肖杰的定义)。
这其实也是所谓倒拍的关键部分,非常重要。
目前有个不算争议的争议吧:
手腕究竟是挥拍前外旋,还是引拍一开始就外旋。
我的建议是,一开始就外旋,在挥拍开始前要完成外旋并且让手腕相对放松,太紧太僵会影响之后的发力。
在业余爱好者当中,经常会有一个问题,在播放慢速录像的时候会看得很明显。
就是引拍时,手臂手肘开始移动,手腕会软一下让拍子有一个下沉的过程,之后拍子再被手臂甩起来完成引拍动作。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这样软着甩一下更能用上劲,但实际上一个充分的引拍动作并不需要这样甩一下,反而它会拖沓引拍节奏,影响整体的稳定。
而这个动作就是手腕没有主动外旋的结果,而且最开始提到的在架拍时立腕立小臂,也能避免这个动作。
因为拍子已经立起来了略向后倒了,想沉也沉不下去,只能跟着手腕手臂动作完成引拍回环。
所以说,立腕呢,就相当于是完成了半个外旋动作,或者说立腕能够简化外旋动作,使其更加简洁流畅。
按传统引拍的定义,其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地方就是肘部,因为这里是引拍结束后力量要传递到的最终点。
可以说,哪怕是其它地方的发力都不足,只要肘部的运动正确了,出球的质量也会相当高。
当然最好不要身体发力不足,但是有时候在某些很被动的情况下确实无法借到身体力量时,肘部的动作就尤为重要,它是发挥手臂鞭打力量的核心。
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手臂哪怕是很小幅度的一个挥拍动作,只要掌握好了肘部的力量传递,就能发挥出很惊人的爆发力。
当然并不是说身体其它发力点就不重要,是因为肘关节有它的相对独特之处。
按照我的老师所定义的大引拍动作来说:
首先,肘关节属于力量传递相对靠末尾的环节,所以就相对更为重要。
其次,肘关节在引拍动作中,传递鞭打力量的时候,因为先要加力从身体后端移动到前端,所以不像其它关节那么容易被固定。
第三,肘关节在引拍过程中的整体运动幅度很大,且动作最复杂,要先动后静,先弯后直。
大部分的业余爱好者引拍时肘部的动作都不够规范,需要注意两点:
肘关节的移动:
要在保证动作稳定的基础下,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距离移动到位。
有些人喜欢引拍时先把胳膊抬一下,再往前转,要避免这么做,拖沓节奏。
就要以两点一线的方式快速到位,这是充分发挥和传递鞭打力量的关键。
专业运动员迅捷而具有爆发力的挥拍动作的关键点之一也是在这里。
肘关节的到位:
所谓到位,就是肘部完成引拍动作后到达的位置要合适,俗称亮肘,顶肘等等。
同时也就是锁肘的位置。
这个位置和生理结构,挥拍时的发力都有关系。
要求完成引拍后,大臂的水平方向与身体夹角在120到150度之间,以135度为最佳(可将手臂放置水平与胸部平面比较下角度)。
大臂的竖直方向与身体的夹角要大于135度(可将手臂转至正前方与胸平面对比下角度)。
有些时候看着大臂抬得要比135度高很多,主要原因是上身后仰了,实际与身体夹角不会那么大的,超过150度发力就会不自然了。
这些角度的具体原因之后会解释。
解释下这两个角度:第一个就是肩,大臂,肘这两点一线,垂直地面所形成的平面,于胸平面的夹角。
第二个就可以简单理解为大臂与身体的夹角。
其实就是大臂与胸平面在左右和上下方向上的距离。
在进行挥拍练习的时候,注意力可以多放在肘部这里,把握好肘部的移动和固定。
练习时不要老想着那些角度,发力的自然和流畅是最重要的。
建议采取录像的方式,看自己的肘部动作,并且可以和运动员做下比较。
觉得低了,靠后了,都可以在练习时加以改善和体会。
另外有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引拍开始时肘部不要有拉拍动作,就是肘部不要额外有一个向下拉的动作。
小臂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在引拍过程中不要刻意收缩和下压,意思就是小臂与大臂的夹角在整个引拍过程中几乎是不变的。
许多业余爱好者都有这两个问题:
一开始引拍,小臂立刻就收缩,手腕也没有有效外旋,拍头和拍杆几乎是蹭着左肩和头发划过身体左侧,在身体后面兜一大圈再来到右肩后面。
或者是在完成顶肘动作后,为了追求倒拍还要刻意压一下小臂再挥拍。
这些小臂的动作都非常不利于动作的稳定,也是导致发力拖沓的问题之一。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许多教练,教材中提到的引拍时的倒拍动作:
将球拍竖直放在右肩后面,手腕不高过耳朵之类的,在整个击球动作里面是不存在这一步的。
它只是引拍动作中的某一个瞬间而已,专业运动员的慢动作录像中是确实可以看到类似的动作,但是绝不是那么形式化的。
而且,球拍竖直放在右肩后面时,引拍并没有结束,因为挥拍轨迹并不是从右肩后面开始的,而是从身体的右后侧开始,这样才能配合手臂发力手腕的内旋,让力的轨迹处在一个平面上。
所以,我认为引拍的倒拍动作有误人子弟之嫌。当然,在一开始学习,这个有利于固定基础动作。
但在熟练以后,不可以再去刻意追求倒拍。
但事实上,真正打球的时候,在大臂到位,完成引拍动作之前,小臂就已经打开加速挥拍了。
在大臂到位锁肘的时候,小臂已经到了基本快要伸直,手腕即将内旋发力的状态了。
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老师所说的引拍和传统意义上的引拍可以合二为一了。
在肘部到位时,力量已经完全传递到手上了。
在引拍的一开始。左肩有一个看起来像内扣的动作,但是实际上左肩是被打开向左拉了,转过去的主要是胸平面。
左肩是主动发力,与配手一起左转并略向下拉,之后一起收缩,引导身体之后的转动和下压,起到一个类似受力点和平衡的作用,之后会提到,这一点在双脚起跳杀球时非常重要。
像郑再成的重杀就能特别清晰地看到,还有印尼的阿山。许多女子运动员打高球时也会看到这个动作。
这个动作并不一定要做的特别明显,主要是有内扣的感觉。这个不太容易说明白,大家可以在挥拍练习的时候加上这个动作体会一下,看看是不是能够加强身体的力量。
右肩则是被动发力,主要起的还是传导力量的作用,不要为了提高击球点而提高肩部,或者为了加强转动力量而右肩发力,这些动作容易造成右肩胸部位发僵,不灵活,影响力量传递。
配手的作用主要就是引导左肩打开,在引拍的过程中与左肩一起充当受力点,调整身体平衡。
引拍开始时手臂伸直,手肘微曲,向左下压带动肩部,之后在腰腹发力时手臂要收屈,带动身体转动,完成动作后要曲臂收于身体左侧。
业余爱好者的配手动作,基本都做的不充分。
以上这些部位,是引拍动作中上半身部分中需要注意的,对引拍到位有很重要的作用。
对于正手引拍的完成定义,其实还有个相对简单的衡量标准:球拍的底盖朝身体的左前上方。
因为此时球拍已经进入了“加速轨道”,剩下的事其实就是挥动球拍击球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动作不标准的人也能把球打远,因为只要完成这个动作,力的轨迹就可以形成了。
只不过出球的效果和标准引拍动作差很多罢了。
6.腰腹及腿部
这里的动作相对来说不那么复杂,但是大多数业余爱好者的利用率都不高。
腿部蹬转:
这里其实并不一定需要多大力量,或者说跳多高转得很多,但是有一个关键的地方就是蹬转或者起跳后,一定要把胯先送出去朝前。
腰腹发力:
这其实是两部分,一个是收腹向下压的力量,一个是转腰的力量。
两股合力的方向是朝左前下方的,所以需要注意的地方就是身体可以略向左倾,让合力能更有效的向上传递到肩膀上,同时还能够提高击球点。
细节性问题说完后,就来讲一下引拍时力量的鞭式传递。
引拍的开始是哪里?
右腿弯曲蓄力,左手开始下降,左肩的打开,胸平面略右转。在现在比赛节奏越来越快的情况下,这个动作往往就是专业运动员的架拍动作。
直观来看,是配手及肩,以及腿先动。换个方式来看,是两个受力点先动。
腿部动作开始。
首先,不妨做个实验,直立向上跳起,当你想把肩膀往左转的时候,必然会把腰腿部位往右转,这东西,俗称动量守恒。
那么在起跳击球的时候,如果没有蹬转力量,想把身体左转并往下压的话,那结果必然是腿部往右转,左胯部被提起来,而且下压转动的力量肯定是散的。
所以说,蹬转起跳,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抵消转腰收腹带来的逆向力。
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在蹬转时,要把胯先送出去。
这个动作相当于借蹬转的力量,将腰躯这里呈略微反弓的一个打开状态,也就是说形成了鞭子的一个“峰”。
然后在腰腹转动并下压的时候,左侧腰胯部这里起到了一个受力点的作用,使腰腹力量能有效地向上传递。
所以,第一步的力量传递,就是,将腿部蹬转的力量,传递到了胯部这里。
蹬转的幅度,以能跳到正面朝前就可以了。
与蹬转同时进行的,配手的下降与左肩的打开并不是力量传递中的一部分,它的作用类似左腰胯这里,给转体一个受力点,这个也可以做个试验:
把左手平举,然后猛然向胸部收拢,身体肯定会受到一个向左的拉力。
而这个力就是在转体时要用到的,但是相对于左腰胯出的受力点来说,这个受力点更偏向引导和辅助。
第二步就是腰腹这里。
腰腹的力量是从送出的左腰胯部开始的,左肩的受力点,也是加强了腰腹收缩的效果,让力量斜穿过腰腹部达到右胸肩的位置。
相当于将鞭子的“峰”传递到了这里。
发力时要体会力量传递的感觉,而不是单纯的一个收腹转腰的下压动作。
另外,发力的合力相对胸平面是朝向左前下方的,所以,在腰腹发力的时候,胸平面并不是正面朝前的。
而是朝右前侧,这样腰腹发力的方向就能够正朝球网。
不过,即便在腰腹发力过后,胸平面也是略朝右侧的。
所以,挥拍动作时,身体也并不一定是完全正面朝前的。
在这里就需要同时解释一下锁肘的位置了。
由于身体的传递的力量是朝左前下方的,差不多与胸平面有个比45度稍大的角(因为通常收腹力量会更强一些),而右臂由于尚未完成引拍,与身体有个比135度稍大的夹角,他俩之间的夹角为90度,而大臂此时传导的力的方向与腰腹力量的方向相同,力量的线性传递就是最为充分的。
第三步则是通过胸肌和三角肌让力量传递到大臂上,并最终达到锁肘位置,鞭子的“峰”到达手肘位置,完成引拍动作。
这部分,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肩膀这里在击球引拍速度较快,力量较大时容易发僵发死,影响力的传递。
所以,身体的力量传递是依次进行的,才能发挥出鞭式发力的最大效果。
如果不同步,比如手肘引拍动作已经结束到位了,小臂开始加力挥拍了,而此时腰腹才开始发力的话,那身体就不是鞭式,而是棍式发力了,这是不利于发挥击球威力的。
有一个很有效的身体练习。
站直面朝前,右手握拍向上举起来。
然后腰腹发力把身体向下压。
手臂不要用力(可以让肩膀略微用力使肘朝前一些),来体会身体的力量的传递给拍子带来的速度。
之后可以侧身,加上右腿蹬地的动作。
不必用很大的力量,重要的是体会身体传递力量的感觉。
引拍的力量传递是整个击球动作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练习中需要注意很多细节问题来保证力量传递的充分和流畅。
但是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之前提到的这些细节问题,都是建立在每个人的身体基础之上的,一定不能拘泥于形式化的角度,幅度之类的。
身体感觉的流畅是最重要的。
挥拍动作相较于之前的动作来说较为简单,只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是肘部的相对固定,第二是内旋的爆发性。
这些是鞭式发力的关键点。
肘部的相对固定,并不是要靠大臂往回拉,而是让小臂加速运动,传递鞭打力量时让肘部相对的固定住,运动范围很小,而不是像棍子一样的往前挥出去。
内旋的爆发性,是指内旋发力的时间很短,发力很急促。
在引拍完成后,手腕外旋,击球面朝身体左侧。
挥拍时小臂带动球拍往上挥动,内旋发力基本是在小臂快要伸直的时候才开始的,或者说,球拍快达到与地面水平的时候才开始的。
所以,击球的感觉像是一开始往天上砍,之后再内旋。
这一点在杀球时尤为重要。
同时,高速内旋所带来击球时拍面控制的压力会比较大,这个只能靠日积月累的练习来逐渐完善了。
击球时的握拍,这个一直都有些争论。
按照练球时的要求,高球杀球等大力击球时的握拍,确实是类似握拳那样的,但是并不是一只手整个抓死,四指间完全不留空隙。
而是后三指握紧,这是手腕手臂力量传递的关键,食指与中指间略有一定空隙,这样能够利用食指下压的力量,但是食指也不能提的太高,第三指节基本是靠近中指的。
拇指的位置可以靠着中指,这样更有利于下压,也可以靠上些,比较有利于控制拍面,这个就看个人喜好了。
而像吊球滑板的动作,击球时握拍就比较松,相对高球杀球来说,拇指和食指的发力和控制会更多一些。
另外在击球时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击球时重心要往前压,也就是所谓的迎着球去打。
要点就是蹬转的时候略微给一点向前的力,然后在整个引拍击球动作中,重心也是尽量往前压。
挥拍动作的练习不能光注重动作本身。实际上在连贯动作中,引拍,挥拍动作与分步动作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像有篇肘部动作的帖子中提到,大臂与小臂,肘部形成的平面要尽量正对击球方向,这个是压根就不对的。
因为挥拍发力又不像扔飞镖,整个手臂朝前,只靠肱三头肌发力让小臂向前运动发力。
而是多块肌肉牵动小臂在身体侧面位置向前挥动过去。
蔡赟和傅海峰的杀球动作:
这两组图片,分别是蔡赟在相对被动情况下的杀球,和傅海峰在主动情况下的杀球。
大家主要看他们大臂锁肘的位置,和挥拍时手腕内旋的时机,差不多是小臂相对地面快要伸直的时候才开始发力的。
或者说,是球拍快要接近水平的时候才开始发力的(当然具体在什么角度的时候才开始发力,这个实在说不清楚)。好多坛友就肘部运动有很多疑问,主要就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锁肘时小臂打开程度,就是肘关节两臂的角度。
这个呢,主要跟击球方式有关系。
以全身发力为主,手臂上较放松的击球,如高远球,或者在最后时刻需要相对收力的吊球动作,打开程度就稍微大一些,这样比较利于控制。
而像重杀这种压缩身体力量再爆发出去的动作,打开程度就会小一些,这样比较利于发挥鞭击力量。
但是,这个打开程度是不需要刻意去练习的,把不同击球方式的发力熟练掌握后,这个自然就能做好。
第二个就是肘的朝向,就是大臂,肘和小臂所形成的的手臂平面在锁肘时,究竟朝向哪里。
首先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这个平面和挥拍轨迹的平面(也就是击球方向),一定不会处于同一平面上的。
这个很容易验证,把胳膊抬起来直冲前,让这两个平面重叠,看能不能顺畅的挥拍。
很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违反生理结构。
而且,咱们的身体毕竟不是一个简单的鞭子。
引拍时力的传递,也不是一个单一的垂直于身体正面的方向,而是还有一个侧向转腰转肩的力量。
所以,锁肘时手臂的这个平面是不会正朝前方的。
按照主动击球的动作来看,锁肘是,肩,大臂,肘形成的竖平面是朝右前侧的,而小臂和拍子挥动平面则是朝前的。以上这些东西也都只是理论层面的分析,但是,手肘尽量去抬高,朝前,这是发挥鞭打力量的关键因素。
而且由于业余爱好者普遍肘部的运动都不到位,所以各种教学材料,教练才会总强调让手肘冲前,但在真正打球的时候,以身体发力协调为基础的话,手臂平面是不可能完全朝前的。
在练习的之前,大家可以多去想想身体的力量传递链,力的方向,收腹转体的方向,手臂的朝向,挥拍的轨迹等等。
但是在练习时就不要太过思前想后的了,有这些意识就可以,把拍子挥出去才是硬道理。
所以我才建议大家在可能的情况下录下自己挥拍的动作,仔细对比着来,慢慢改进,否则一上来就什么都按标准的来做,那只怕根本就挥不了拍子了。
随动收拍:
手臂挥拍完后还是尽量收回到身体左侧。
这里要注意的就是重心的调整,放在靠前的位置,便于回动,不要向左歪。
实际上能做到迎着球去打的话,重心就不会太成问题。
然后腿部靠身体左转下压,顺势把右腿带到前侧。
整体击球动作的练习,一定要遵从一开始提到的四个要点,循序渐进。
而且每个人身体条件都不相同,在基本原则下,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力方式。
切记不要拘泥于各种定义,规矩和说法,以免动作“有形”而“无神”,光有动作没有效果。
同时由于每个击球动作都不相同,像高球就会更强调身体的放松和发力;
而杀球则更强调腰腹力量,大臂力量,内旋力量的爆发性;
吊球,平高球之类的,则会更注重手臂,手腕和手指的爆发力以及控制性,所以一定要灵活变换身体各部位的发力。
还有像动作一致性这种问题,其实属于“隐藏”的第五个要点,但是在发力基础还不牢固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去追求。
有关杀球练习:
杀球对全身力量的爆发和协调要求会更高,属于羽毛球技术中最高级的技术。
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不要用全力去挥拍,要强调身体的感觉,之后逐渐加力。
而且在练习中一定要谨防腰和肩关节受伤。
二,抽墙练习抽墙练习因为球速相对较快,频率较高,所以对加快反应,提高球感,加强拍面控制和手指手腕的发力会很有帮助。首先,抽墙练习,最好还是选一面比较硬而平整的墙。
这样在需要提速的时候,不至于抽不起来。
而且请一定确保周边环境的开阔。
因为在球速比较快,球的回弹偏离身体较远去救球的时候,往往会很难注意到就在近旁的东西,由此而引发的损坏球拍和家具之类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球的话,那种很便宜的低端球就可以了,它们的球头稍微重一点,这样掉头会比较快,抽出去的球会更规律,不至于抽飞。
比较好的球抽起来,线路反而很诡异……当然100多的球,我也没试过拿来抽墙~~呵呵~~我现在就在超市买20元一桶的,曾经试过胜利的云雀LARK,也不错。
有的球友也推荐过燕子和红双喜的球,有个红双喜的403,见过几次别人推荐,也见过有人推荐尼龙球。
总之可以多试试,需要碰运气。抽墙练习一开始的热身,速度不用很快,也可以不必强调用小臂手腕发力,就伸直了胳膊轮着打,正反手交替。
这样一方面可以活动下身体关节,另一方面也是种另类的球感培养方法。正式开始练习的时候,则要注重手指手腕的配合发力。
一般可以分三种位置:
下手位练习挑球和接杀动作;中段位置练习抽档;
上手位置练习封网。每个位置正反手都要练习。
一般离墙面也就2米左右的位置,距离稍近些的时候可以力量稍小一点,要反应比较快,距离远一些的时候就要加力,这对练习发力会更有好处。
在针对某一个动作练习的时候,尽量把球的线路打得稳定一些。
下手球的挑球,击球点要在手腕以下,动作幅度不用做的很大,也不需要很大力量,频率也不用很快。
主要就是练习把球挑起来。
挑球虽然简单,但是很多人的拍面都掌握得不是很好,让挑球不稳定,这个可以在练习的时候多注意一下。
在单一动作之后可以正反手交替着挑球。
中段的抽档,这个击球点就基本与手腕持平或者略高。
动作幅度小,频率快,发力要有节奏感和力度,脚下的移动也要跟上。
要注意的是,不能光使用小臂的力量来转动手腕击球,大臂同样也要加力。
引拍的时候注意先内旋(外旋)在外旋(内旋)发力,让拍面先垂直球网,再挥出击球。
中段除了直线抽档以外,还可以加上正反手交替的斜线抽档。这个练习就像双打的时候在后场抽对方斜线空挡。
上手位封网,拍子基本立起来了,速度会更快一点。基本要求和抽档一样,要求引拍的手臂内旋外旋。
这个难度会比较大,尤其是正手位的封压动作,很难稳定击球。这个跟墙面和球稳定也有很大关系,有时候实在做不好也不必强求。在每个动作都适当练习过后,就可以比较随意的打了,加力加速,灵活变换正反手,挑球,抽档,封网,总之就是怎么快怎么来。但是在肌肉疲劳后就不要勉强继续了,对身体不好。对有时间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每天进行半小时左右的抽墙练习,对提高球感,发力和反应,会很有效的三,颠球练习
颠球练习其实主要就是培养小球球感。
用的球和抽墙的球可以一样,要掉头快一些的球。
练习时同样注意周围环境,不然很容易撞墙的。
颠球的核心是手腕,手指和手臂的动作要柔和,不能生硬,练习时眼睛要盯着球头。基础动作就是竖直往上击球,让球稳定的上下。
然后可以正反手交替着上下颠,或者正反手左右来回拨球,抄球让球停在拍面上等等。
不过,除此之外还有稍微难一点的,也是我想跟大家说的:
用搓球动作来颠球。
其实这个可能很多人都会做,就是用搓球的动作,把球竖直往上搓。
关键就是拍面的控制,然后搓的时候稍微带一点往上提的动作,另外就是要注意,要用球拍的前部来搓球。
而且正搓动作要用远网那一端,反搓就用近网那一端(意思就是,反手正搓用拍面的左前端,反手反搓用拍面右前端,正手正搓用拍面右前端,正手反搓用拍面左前端)。
多进行这个练习,对把握搓球的力度和距离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最后将各种颠,搓,抄的动作夹杂在一起,包括身后击球等等,换着花样来玩,提高自己的综合球感。除了抽墙,颠球以外,还有个竖直向上抽球的练习,练习手腕爆发力的,把球抽的越高越好,不过这个最好在球馆里面进行。
平时在家里,建议在没事的时候练习练习挥拍,不仅是正反手高球动作,包括网前的搓,钩,推动作,如何保证动作一致性,还有在看电视的时候练习练习屈指发力之类的。
羽毛球的技术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羽毛球高高手下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