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五年一零五师是那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墓碑是在我们施工现场挖基础的时候挖出来的,上面标注着国民军第五十五师师长李某,墓碑发现时就缺了一部分,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是师长李某的碑,因条件不够,又急着上传到网上,便用手机照了几张,请大家帮忙参考下。  
还有天涯怎么回事啊?这个字数要500字,我这个跟新闻一样,不需要这么字啊!!!郁闷,怎么凑额!!  
夷陵区龙泉镇位于宜昌市东部,地处鄂西南,北倚长江三峡,东襟荆楚大地,是一个“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镇。龙泉镇镇政府驻龙泉铺,镇域面积210平方公里,下辖19个行政村1人,19个村委会包括:双泉、雷家畈、罗家畈、香烟寺、法官泉、万家畈、跑马岗、水府庙、土门、车站、梅花、宋家嘴、青龙、龙镇、龙泉、石花山、钟家畈、李家台、白庙。2006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4亿元,财政收入8201.9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875元。先后被国家六部委列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和全国小康明星乡镇。    1984年因行政区划调整始设龙泉镇,建镇后,镇政府根据发展趋势,请省、市、区专家对集镇进行了总体规划,后来分别于1989年、1994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四次修编,最终确立了“山水园林滨河工业镇”的总体目标,规划总面积达3.2平方公里,人口达2.2万人,按照功能划分了工业、商贸、居民、行政、教育、医疗、休闲等七个功能区。充分体现了城在林中,水在城中,街在绿中,人在园中的园林城镇建设理念。规划制定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严格执行,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只笔,“一张蓝图干到底”,维护了规划的严肃性,保证了城镇建设健康有序的发展。    近年来在集镇发展的同时,也非常注重农村的建设。一是将人口较为密集的村列入中心村管理,截止目前,全镇19个村106个组,已硬化村组主干道316公里,村村通了水泥路,是全省第一个村村通水泥路的乡镇。随着农村环境的改善,农村经济突飞猛进,农民日益富裕,如今农户家家有摩托车、户户有电话,10%的农户有了高档小轿车。被国家民政部乡镇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小康明星乡镇的称号。    龙泉镇地处鄂西南,北倚长江三峡,东襟荆楚大地,离宜昌市城中心20公里,是一个“六山一水两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丘陵镇。镇域面积210.5766平方公里,总人口1人,其中乡村人口1人。龙泉镇以“稻花香”牌系列白酒和绿色食品“金银岗”牌柑桔而享负盛名,是名酒之乡、柑桔之乡。      镇域经济      龙泉镇连续多年跻身全省综合经济实力十强乡镇行列。2006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5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4亿元,同比增长37.2%;规模工业企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56.3%;农业总产值实现现行价3.57亿元,同比增长9.2%;企业总产值38.2亿元,同比增长34.1%;财政收入8201.9万元,比上年增加1977.15万元,增长31.8%;农民人平纯收入实现4875元,比上年增加392元。      
应该够字数了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明明发了的
  抗战英雄的沙发
  大家看看
  还有2张
  宜昌的石牌景区有很多抗日将士的墓碑, 我当时在游玩时发现很多残缺不全。 心中唏嘘不已。    哎!    
  向抗战英雄致敬
  杀你个发,  抗日英雄安息。
  这个帮忙研究下
我只晓得墓碑的材质和几十年前我们镇上铺路的青石差不多,别的就不知道了
貌似我们这里打过一次宜昌会战的
  看碑上的意思好象是李XX师长于77事变2周年纪念阵亡将士立的碑
  有没的高手把全文翻译下
看不到的猜猜
   向抗战英雄致敬
  不分党派, 只要抗日,皆是民族英雄。(我自己的看法)  可惜,墓碑都如此残破,只能一声长叹了。(因为身远,做不了什么力所能及的事0
  向抗战英雄致敬
  想起我的兄弟叫人流里的...国军55师...这不会是李欢师长立的吧
  胜者为王败者寇呀
  不分党派, 只要抗日,皆是民族英雄
  I为民族牺牲的,全部是英雄!
  不会是十五师长李欢?上网查查资料。
  俺舅公还好是44年参军的,打了一年的日本鬼子!
  为民族牺牲的都是英雄。
  找了1下
55师属于国军38军
  铁血男儿慷慨赴国难!
  真正的民族英雄。
  希望再给立个碑
  骨骸??
  查了一下  55师师长是不是叫李仲辛,1948年死于解放军之手。
  为国抗日而死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我拜叩了!
  骨骸没看到
在河边向下挖了接近3米才挖到这个碑
向抗日英雄致敬。
  38军是孙立人啊,对吧.西点军校都邀请他去.  另,楼主不穿袜子的么?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文物 应保护  
  保护    
    向抗日英雄致敬。
        抗日英雄安息!      
  广告/封一年/中原枪手-- 3XC9I53X1RY6552R-- 操作时间: 12:21:53 -- 7041909
  敬礼!!!
  向抗日的英雄敬礼!上香,走人。天涯已死,从此不莅。
  敬礼!
  不分党派, 只要抗日,皆是民族英雄
  向抗日英雄致敬!
  是被砸坏的吧
  发帖还得这种要求。。。见识了
  师长是李欢?
  听说回帖可以加分的,所以我才回帖的
  楼主,我想买了  多少钱卖
  好像不对,看落款是“中华民国”可是民国时期,不应该自称“国军”啊!应该是“国民革命军步兵第五十五师”啊!
  应该是日“七·七”两周年立的碑(彼时国民政府曾经为多位抗日阵亡将领立碑,陕西商洛亦曾发现一处)。可是从碑面文字“龙泉铺南山”伏击日军来看,描述的又似是1943年鄂西会战。只要贡党不愿意,恐怕很难能考证清楚。    李将军千古!  
  会不会是这位?没法进一步考证。  http://dhgp.com.cn/application/loc/PersonInfo.aspx?id=83208  
  第164旅李松山
  向伟大的抗日英雄致敬.  
  安息吧
  向抗日英雄敬礼!
  向抗日英雄敬礼!
  向国民革命军致敬!!
      七七后两年,是39年死的。  向英雄致敬!    
  立正,敬礼!!!!!!!!!!!
  民族英雄!
  初步确认是李松山
河北交河 第五十五师师长
第五十五师,师长原为李松山。1938年1月该师整补。2月柳际明接李松山师长职    北洋中将名录[一九二七年]  李松山 竹泉直隶交河 行伍出身 第一军第八师师长     国军中将名录(一九三六年上)  第三集团军第八军军长 李松山 竹泉 河北交河 行伍出身 第五十五师师长 第九十军副军长 赵登禹
舜臣     山东荷泽 行伍出身 第一三二师师长 第一三二师师长 37.07.31追晋上将 37.07.28北平南苑殉国   
孙桐萱()河北交河
陆军中将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3集团军总司令    行伍出身 原冯玉祥麾下将领,历任师长,军长。
  原文看不清
  本人在网上检索到以下资料节选:    关键词
师长李松山
李松山中将
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五十五师
还有楼上网友提供的
鄂西会战          保定军校网站-首页
http://www.bdjunxiao.cn/stars501_ft.htm    保定軍校基金會    喬勝利 先生    電話:2801
2233445    
    傳真:2801      軍校之星-千名將領名錄(按姓氏筆劃爲序)   汪鍾勳(少將)
延宗山(少將)
李士林(少將)
李寶章(軍長)    汪以南(少將)
勞烨(少將)
李廣益(少將)
李宗黃(中將)    汪宗藩(少將)
壽德(少將)
李元森(中將)
李宗弼(少將)    汪思溥(少將)
壽良(山東督署參謀長)
李雲傑(中將)
李炜如(中將)    宋濤(少將)
蘇恂和(少將)
李文田(中將)
李松山(中將)    宋澄(少將)
蘇炳文(上將)
李文炳(少將)
李松林(少將)    宋士台(少將)
蘇煥宗(少將)
李鳳樓(中將)
李服膺(中將)    宋文林(少將)
杜漢三(少將)
李漢魂(中將加上將銜)
李承恩(少將)     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名录1
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bccfhl.html    李实茂()湖北汉阳  陆军中将 南京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参军  李松山()籍贯不详  陆军中将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9军55师师长  李国良()湖南长沙  陆军中将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训部辎重兵监      国民党军事制度史
(作者:刘凤翰)     第55师李松山———二旅四团。旅长:杨名芳、张彬。中央化;    抗战爆发前国民革命军陆军编制     第二章 陆军(24)     (12)驻赣绥靖公署顾祝同辖1个军、12个师、1个独立旅  第22军军长谭道源驻地江西萍多下辖第18师朱耀华、第50师成光耀  第6师周磊、第28师董钊、第43师周祥初、第49师李及兰、第55师李松山、第57师阮肇昌、第77师罗霖  第61师杨步飞、第63师陈光中、第121师吴剑平、新编第7旅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予将官全名录(民国十六年)    日:郑俊彦、加陆军上将衔。  孟星魁、上官云相、梁鸿恩、崔锦溎、马葆珩、刘士林、李松山、授陆军中将。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授予将军全名录    日,吴和宣、厉尔康、谢 濂、张树帜、石华严、韦云淞、李汉魂、覃连芳、谷良民、黄师岳、林振雄、    李振球、梁朝玑、许克祥、邢震南、谭庆林、李松山、赵登禹、周 斌、邓龙光、任陆军中将。   。       
  向抗战英雄致敬  
  像抗日英雄致敬
  《我的兄弟叫顺溜》中的五十五师长就是李欢,想必其原型就姓李,宜昌应该是在武汉会战之后了。
  这个有没的台湾的GMD人士需要的?要的话联系我!
  向民族英雄致敬
  第一 如果是这是真的话 你应该交公给当地文管部门    第二 如果这是你自己在家自己浇筑的话 我可以告诉你 你的行为已经构成诈骗罪      第三 即便这是真的 这块石碑是属于国家的 属于民族的 你个人无权买卖
   请速联系保定軍校基金會        喬勝利 先生        電話:                 傳真:2801
  这个是55师师长在77事变2周年的时候为抗日捐躯的烈士所立的碑,不是他本人的墓碑。  如果是他本人的墓碑就应该这么写:  中间:故国民革命军五十五师师长李某某(字)先生某(名)之墓  右下:XXXX立(立碑人名称、时间)  左上:可以写尊号什么的  
  不分党派, 只要抗日,皆是民族英雄
    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将名录1 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bccfhl.html        李实茂()湖北汉阳  陆军中将 南京国民政府训练总监部参军    李松山()籍贯不详  陆军中将 国民革命军陆军第69军55师师长    李国良()湖南长沙  陆军中将 国民革命军陆军军训部辎重兵监
  到了20世纪末,台湾国防部、史政编译局在其公开战史被日方及大陆史料反复证明纯系伪造后被迫改口,承认第6战区部队在这次会战中战死23550人,负伤18295人,失踪7270人,俘虏日军88人;日军死伤3500余人[38]。其承认的阵亡数加失踪数正好等于日军点获的国军遗体数目,歼敌也与日军公布的自身伤亡相吻合。到这里,事情基本可以看出大概的轮廓了,此次会战,其实是一场历时近一个月,阵亡比30比1的“大捷”。虽然在国军俘虏人数上尚有疑问【注:鄂西会战现在的说法是俘虏88名日军,但从《总统府机要档案-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呈外籍记者对鄂西会战映像报告》中看,战后中宣部接待前线记者时,长官部虽表态能从三斗坪调2名俘虏与记者见面,但最后一名俘虏都没有拿出,和第一次长沙会战9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赵子立主持的那个号称俘虏甚多,结果一个都拿不出的记者招待会如出一辙。】,国民党实际已经变相承认日军在鄂西会战后的统计。
  李松山师长是我们村的,我们老李家人,家谱有记载。
  1931年师长李松山全家告别家乡去南京,以后再也没有联系。
  浙江省军事志上有简单的记载
  啊,帖子少啊?此帖已过时了
  国民党55师师长,李松山是我的太爷爷,请楼主告知详细联系方式,非常感谢!我们现处南京,在南京市第三档案馆有档案可以调阅!
  国民党55师师长李松山是我太爷爷,我们家人现处南京,老父亲已83高龄。在南京第三档案馆可以查到详细档案,请问此墓碑怎样领回。非常感谢非常感谢。请给我留言。
  我是梦想变成猪 :  
你好哥们,我们是同辈。松龄是我的太爷爷,与松山太爷是亲叔伯哥们。31年离开家乡去南京,至今未有消息,据沧州有关资料记载只有:“李松山 竹泉, 河北交河 ,行伍出身 ,第五十五师师长,陆军中将军衔”。民国十二年《李氏家谱》记载:松山有四子,还有长孙耀德。据老人讲:松山公是大孝子,其母亲去世时,举行隆重的葬礼,四邻八乡都知道。现李家坟地仍然矗立着晚辈们(包含松山)为文耀公敬立的墓碑,每年清明、过节李氏家族后人都上坟祭奠。出资为村里兴建庙宇、建学校,积极做公益事业。  
《李氏族谱》自民国后,又修续了两次,苦与你们联系不上,家族的父老少们时刻惦记着你们,想念着你们,你们都好吧!更欢迎你们回故乡欢聚一堂!望常联系,请告知联系方式或电话。   
同族 李泽成 敬上
  李松山公“出资为村里兴建庙宇、建学校,积极做公益事业。”  
  李松山公“出资为村里兴建庙宇、建学校,积极做公益事业。”  
  李松山公“出资为村里兴建庙宇、建学校,积极做公益事业。”  
  向抗日英雄敬礼!
  向抗日英雄敬礼!
  @我是梦想变成猪,看到请与我联系,有急事相求。
  @大白杨桥,请问淞沪会战后李松山将军的下落?有无记录?我正在寻找李松山将军的下属第55师165旅旅长张彬的下落,如能帮助,不胜感激!
  在南京档案馆可以查到
  请点击:  国军军级主官 - 【军史风云】 - 中华将军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2条回复 - 发帖时间: 日  该军因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惨重,无力补充,被迫接受陈诚集团的改编,军长李韫珩...②1939年1月,桂系军于桂南会战开始后新组建的一支...副军长李松山(字竹泉),...
  @大白洋桥
10:09:57  在南京档案馆可以查到   -----------------------------  是否叫中国第二历史博物馆?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五师铁流】在五师突围中的李人林-张育英
五师铁流投稿请发送至tsinghuachen&
在五师突围中的李人林
——纪念李人林将军诞辰100周年
今年7月24日,是李人林将军百年诞辰纪念日,他是我敬爱的老首长。参加纪念会的同志们,大都了解李人林将军胸怀全局,勇挑重担,胆魄超群,屡建奇功。
我想说说李人林将军称之为“莫过于最艰险、最难忘”的那段时间。他经常提起的独立转战大江南北,也就是从武当山转战大洪山、桐柏山,又巧渡长江,挺进武陵山,直至在江南与张才千部会合的时段。这期间,李人林单独领军五百(约),孤悬敌后,无时不在经受着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我也认为,这是他战斗人生中最艰险,又是最为精彩的一段,最充分展现了他的大局观和革命胆略,展现了他高超的指挥艺术。
这期间,我调到他身边任作战参谋,昼夜不离左右,同生死共患难。他发出的命令和指示,经参谋们传达并执行的成千上万。我有幸跟随他,见证和亲历了这段最艰险的岁月和最精彩的战斗。
(前排中:作者张育英)
这段时间是从几封电报开始的。1946年8月,中原突围结束。中央根据全国战略部署,即令南路突围部队以武当山区为中心就地展开,中共鄂西北区委和军区随即成立。但敌整编75师、66师等部,不断包围“清剿”,重兵压境,形势趋紧。8月27日,江汉军区部队与第一纵队会师当天,中原局致电罗(厚福)、文(敏生)并报中央:“鄂中的游击队应有强有力的人统一领导”,“根据地应以大洪山为中心发展游击战争”。9月2日,中原局又电示王(树声)、刘(子久)并报中央:“你们应即派一得力干部返回原地去收容十五旅之零散人员,统一领导留在原地区的张波、宁淮之游击队,并以桐柏、大洪两山为依托,坚持与发展该地区的游击战争,我们意见派李人林率一团精干部队,并带电台一部去完成此任务”。9月8日,中原局再电鄂西北区委:“派李人林率电台一部和部队东渡襄河到大洪山,联系当地力量,重创大洪山新的局面”。9月l0日,中央电复中原局:“这样鄂中、鄂西、陕南成犄角之势,牵制蒋军一大部分力量,协助华北、华中、西北粉碎国民党进攻,这是你们的伟大战略任务”。9月18日,中原局电催鄂西北区委:“派李人林率一个团东渡为恰当,望李快快执行”。
从8月27日到9月18日,二十一天,中原局直至中央连发五电。如此重视大洪山、桐柏山这个战略要地,强调转入外线,坚信李人林能在危难之际挑起重担,器重李人林率队到敌后活动能够应对复杂情况,开创新局面。实践证明,李人林和他的支队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出色的完成了任务,说明中原局和中央的英明和正确。
李人林受命率江汉独立旅一团的四个连和手枪队,约五百人和一部电台,成立江汉游击支队,李人林任支队长兼政委。9月22日,率部远距离突袭转斗湾,渡过襄河,进入鄂中大洪山区。20天内,歼敌7个乡公所,击溃6个保安中队。敌获悉李人林部东渡襄河,从鄂豫调集14个保安团队,封锁水陆要道,令整编66师199旅尾追,令整编72师15旅大部进入大洪山围剿。支队随机转而北上桐柏山区,先后与宁淮、张波、牛德胜所部会合,番号改为鄂豫边游击支队。
恰在支队经40天夜以继日的转战,有时一天打几仗,极度疲惫,敌人却更加疯狂时,鄂西北军区转来中央的“十一”指示,即毛主席亲自起草的《三个月总结》,其中提到“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说明党中央和毛主席知道李人林率部在鄂中坚持斗争,这对部队增强胜利信心非常及时和必要。
11月13日,李先念给李人林发电:“(一)人林已到枣阳北、甚慰。(二)全国内战必大打下去,我重组与坚持原地区的游击战争,以待时机大发展,在战略上是有特殊意义的,必须鼓励与教育全体党员与战士,坚决与蒋介石作艰苦英勇的斗争。只有如此,前途才是光明的。(三)我主力突围以后,留在原地区的武装极其零散,加强与统一领导是极其重要的问题。人林同志必须努力去完成此一任务。”这份电报,字里行间浸透着首长对下属的关爱与厚望。支队明确了此次任务的重大意义,情绪持续高涨。
12月10日,部队进抵枣阳北之琚家湾时,前有河流,后有追敌又甩不掉,地形不利,只能背水与敌正规军打一场硬仗。数番恶战,敌整编66师199旅一个营被我大部歼灭,营长被击毙,武器弹药得以更新、补充。重要的还有数十套呢子大衣、大盖帽,收作为手枪队在此后多次化装突袭的道具。捷报传到中原局,很快收到表彰回电。
12月21日,在向鄂豫边转移途中,于新城附近之桃园全歼前来堵剿的随县保安第二大队两个中队,俘虏250余人,无一漏网,缴机枪8挺,长短枪200支,活捉中校大队长曹玉靖,我部无一伤亡。这是过襄河以来打得最漂亮的一次歼灭战。
至于转斗湾、丰乐河防大队,以及多宝湾、周家畈、熊家滩、黑冲、公安县等数个保安中队,还有一些前来堵剿的湘保大队和数十个区、乡公所,均先后被我歼灭或击溃,根本不在话下。在江南大堰垱还击溃了追敌33旅98团1营,营长被击毙,俘获甚多。所有这些战斗都重创敌人,在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许多战斗得到中原局通电表彰、嘉奖。
到12月31日,已转战百天。敌情更加严重,部队缺衣少食,疲惫不堪。当晚在枣阳西北的杨垱宿营,凌晨遭敌偷袭,部队顿时散乱。而李人林情急生智,竟然在离敌不远处的村口外,令司号员吹集合号,又基本收拢部队,还把电台抢出来,架设天线无法收回。此后支队与中原局、鄂西北区委失去联系。在撤退中,个个灰头土脸还传笑着,这次是“宿杨垱,过阳年;上洋当,下洋操”。强将手下无弱兵,支队已经锻造为一支打不烂、拖不垮的部队。
1947年1月16日,敌整编72师工兵营和京山县保安中队已连续数日尾追。至京山县黑冲时,支队就在被追击状态中,打个漂亮的伏击,歼其大部,缴获甚多。随即撤退,不恋战。
1947年初,根据各方面敌情,不能再回大洪、桐柏两山,又不能停留。为部队生存,也为了把敌人牵得更多更远,决定南渡长江,开辟新战场。腊月三十傍晚,支队急速进抵江陵县公义场,距江边只30华里,封锁消息,搜集沿江敌情。大年初一拂晓,飞兵疾进,直指江陵县郝穴镇。手枪队和前卫部队化装“国军”,其他人破衣烂衫,形似壮丁,假充“国军66师补充团”向前方送新兵,大摇大摆智取郝穴重镇,解除敌江防,控制了渡口和船只。就在先头船队驶入江心时,从下游驶来两艘炮艇,满载敌人在江中巡逻,喝问:“你们是哪部分?干什么去?”
李人林沉着机智,高声应答:“66师补充团的,送壮丁。”敌毫不怀疑,驾炮艇没减速,继续驶向上游。这场特大惊险,瞬间巧妙化解。
智渡长江后又连打数仗,进入武陵山,支队于湖南石门县暖水街休整两天。修理电台后,与鄂西北区和中原局恢复联络。得悉,自杨垱遭偷袭至天线修复,失联28天,上级牵挂,呼叫不断。此时部队番号改为江南游击支队,在湘鄂边境各县,横扫土顽,开仓济贫,宣传群众,吸引敌人。突然过江,出敌意料,彻底粉碎了敌妄图消灭支队于大洪、桐柏两山的计划,又如同一把利剑插入敌脏腑,搅得敌大后方不得安宁。
2月上旬,鄂西北军区张才千参谋长来电询问江南敌社情及何处可渡江,大家极为兴奋,立即作复。李人林在电文最后加了一句:“长江到处可渡,就看决心如何。”颇有英雄气概意味。
2月24日,两支部队在五峰县红渔坪胜利会师,番号改为江南游击纵队。张才千任司令员兼政委,李人林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会合后,两支部队像两条蛟龙一样,时合时分,长驱直入,连续打击土顽,摧毁旧政权,张贴布告,寻机歼敌。湖南当局惊呼:“共军入湘已成我心腹之患。”
今天,我无法细数每个精彩战斗。总体来看,李人林支队在国共态势的棋盘上,只是个“过河小卒”,但是从东渡襄河以来,运动歼敌,斩获颇丰。虽然人少部队小,由于机动作战,小中见大,在敌后腹地横冲直撞。渡襄河,过长江,进出大洪、桐柏两山,驰骋鄂豫、鄂湘两省,横跨湘、资、沅、澧四水,采用大圈子套小圈与强敌周旋,实施远距离奔袭、偷袭、化装突袭等战术,搞得敌后方不得安宁,慌乱调兵遣将。不到半年,支队作战百余次,歼敌两千余人,缴获轻重机枪和各种枪支千余支,子弹六万余,牵制敌正规军三个整编旅(即199旅、新13旅、新15旅),加上14个保安团队,其总兵力百倍于我。支队略有牺牲,但总数略增,武器越打越好,高效地完成调动并牵制敌人的任务,减轻了鄂西北及其它根据地的压力。李人林支队作为中原突围后转入外线的一支部队,威震大江南北,为战略全局做出重大贡献。李先念曾夸赞:“这确实是一支好部队,缺点是骨多肉少,瘦了一点,希望很快得到补充,迎接即将到来的大的战斗。”
日,中原局转发了李人林关于开展游击战争半年来的工作报告和七条经验。13日周恩来副主席阅电后,指示中央军委将此经验转发给坚持华东敌后斗争的领导人。这是对李人林率队开展敌后游击战,并取得重大战绩的最佳赞扬和表彰。
以上发言,是我为纪念李人林将军百年诞辰做的一件事。我还要为他做另一件事,是为他的期颐之年祝寿,吃碗面条。相信他在天有灵,俯察人间时,看得见我们大家都没有将他忘怀。
李人林将军的丰功伟绩永存!
本文选自《铁流》第30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回溯到一九三五年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回溯到一九三五年
&&无聊的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徐海珊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 (今)人。十三纵三十七师政委。 1928年4月, 加入。1930年到红一军政治部工作,任少共团委会委员。1931年5月转为中共党员。1938年1月任第四支队九团秘书、四支队七团二营副营长。1939年1月任七团政治处主任。3月带领一个营的兵力,在击沉一日军汽艇,消灭日军几十名,缴获大批枪支弹药。5月任七团。
徐海珊人物简介
1941年1月“”后,任四旅十二团政治委员。同年5月调二师任组织部副部长。 1945年8月任第二师第四旅政治部主任。10月北上,率部向日伪占领区进攻。 1946年12月,任山东野战军二纵政治部副主任。1948年2月调任十三纵队三十七师政治委员。 兖州战役胜利后,率部参加。日,进入最后决战阶段,三十七师担任突破坤顺门的主攻任务,经过城头反复争夺战, 突破口被三十七师打开。9月24日,设在西侧的三十七师指挥所被国民党军轰炸机炸弹击中,指挥作战的徐海珊光荣牺牲。
徐海珊光照千秋
山东革命烈士事迹选(四)
1984.9 第一版
山东民政厅编
血洒英名常在
——徐海珊烈士生平
济南烈士陵园
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四日下午,当即将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刻,我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七师政委徐海珊同志,偕同师长高锐同志,共同指挥部队突破坤顺门后,正在向国民党第二绥清区中将司令官兼山东省政府主席王耀武盘据的省政府展开攻势。不幸师指挥所遭敌机轰炸,徐海珊同志光荣牺牲,时年三十八岁。
一九六五年中秋,高税同志来济南趵突泉重游,昔日鏖战的情景,在他记忆中浮现。他缅怀英勇牺牲的战友,心潮汹涌,遂写下了一首悼念徐海珊同志的《满江红》。
趵突泉边,中秋节,缅怀英烈。畔,当年鏖战,山摇地裂。炸药雷鸣坚壁破,去梯直立高城越。古城头,杀气映红天,英雄血。孤城破,汤池竭,翁中鳖,何从脱!看洪流直泻,土崩堤决。淮海潮吞西楚国,长江浪卷金陵阙。慰忠魂,千古照丹心,湖山月。
徐海珊同志,湖北省二程区华河会徐屋榨村(今赵河公社徐屋榨大队)。一九一○年七月二十八日生。幼年时父母双亡,跟叔父、兄嫂度生。从九岁起在本村私塾读书三年,即辍学在家种田。
一九二五年和一九二六年连续闹灾荒,收成极少,在北伐军攻占武汉的大好形势下,黄(安)麻(城)地区的贫苦农民掀起了抗租、抗粮、抗债、抗捐、抗税的高潮。十六岁的徐海珊,亲眼目堵了这场轰轰烈烈的农民战争,心灵里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一九二七年二月下旬,黄安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海珊的哥哥寿珊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办起了农民协会。海珊经常从哥哥那里看到党的传单、画报、书刊,受到了革命影响。“四·一二”、“七·一五”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判变革命,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黄麻地区的人民惨死在敌人屠刀之下的不计其数。海珊家里的三间房屋被烧光,叔公被烧死。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黄麻地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武装起义,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当时,海珊在村子里担任青年队长,他带领大家贴标语、撒传单,发动群众,开仓分粮。
一九二八年五月,海珊同志由董志林、董志兴同志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义义青年团。这时,他担任了村苏维埃主席兼赤卫队长。在团内担任支部委员,后任支部书记。
一九二九年二月,海珊被调到赤卫军任连政治指导员。九月又调到桃花区任少共区委会组织部长。一九三○年三月,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成立,并建立了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和红一军,海珊调红一军政治部任少共团委会委员,做青年工作。一九三一年二月,又调到中共河口县委任宣传干事。这时,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围剿”斗争已接近胜利,红军主力处处打胜仗。海珊同志带领地方武装,摸岗哨,割电线,除奸细,截捕敌人零散处出人员,缴获马匹辎重。五月,海珊同志在中共河口县委员会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成为一名无产阶段先锋队战士。
在国民党反动派对实行第三次“围剿”期间,敌人占领了河口。河口县委机关率领地方武装转移到孝感地区,立即组织了一个二十余人的手枪队,返回河口打游击,由海珊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手枪队回到河口后,一面将部队转移时存下的一千多支枪收藏好,一面发动群众,镇压罪大恶极的反动分子。
一九三二年六月,蒋介石纠集了六十三万兵马向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军事“围剿”,首先扑向。当时担任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的张国焘在敌人新的进攻面前惊慌失措,擅自决定放弃鄂豫皖根据地。十月间,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向川北地区转移,只留下一部分红军和少量的地方武装,坚持老区的斗争。国民党匪军在“驻尽山头,宰尽猪羊,见影就打,鸡犬不留”的反动口号下,对鄂豫皖根据地实行了残酷的烧杀,到处狼烟滚滚,房舍为墟,尸横遍野,妇孺号啕,甚至有的地方竟成了无人区。海珊同志的手枪队在河口难以坚持下去,遂于年底撤到、、凌云寺一带,在狭小的山区打游击。
一九三三年三月,鄂豫皖特委指示,要坚持原地斗争,恢复苏区。为此将河口县委改为河口特委,董志兴任书记,海珊同志任组织部长兼便衣队政治指导员。在特委的领导下,海珊同志和便衣队员们隐蔽在河口县境内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积极组织镇压反动的土豪劣绅。但由于当时的环境恶劣,便衣队不能集体活动,只好采取时来时去,时分时合的游击方式。特委决定由徐海珊、、钱运华三人组成一个便衣组,由海珊同志负责,以河口附近的龙王山、佛塔山为基地开展工作。他们的任务是:做群众工作,保持红军与群众的联系,收集情报,掌握地主、土豪劣绅等反动分子的情况,捕杀反革命首恶分子,震慑敌人,散发宣传品,以党的政策教育群众,瓦解敌军。
龙王山、佛塔山一带白色恐怖特别严重,土豪劣绅,地主恶霸进行反攻倒算,成立了反动民团,配合白匪用剖腹、活埋等残酷手段镇压革命,许多党员、红军亲属和积极分子惨遭杀戮,敌人还强迫组织了联庄会,推行了保甲制度,并实行五家连座,一家“通共”,五家全杀。群众被迫白天搜山,夜晚打更放哨。民团在主要路口都有埋伏,一发现情况就敲锣打枪。一天夜晚,海珊等三人到一个村子去,刚摸到村,忽然从草丛中钻出一个人来,喊问口令,海珊还没来得及答话,那家伙就敲起锣,还喊着要抓人。接着,民团们放着枪向他们涌来。海珊一看,急中生智,一枪打死那个民团团丁,夺过锣来,一边敲一边喊“共军跑了!“等敌人走远了,他把锣一扔,三人飞步钻进山林里,敌人未找到他们。他们白天躲进山林或沟壑里,夜晚出来活动,顾不得蚊子叮、蚂蟥蛟,碰上下雨,只好挨淋,有时几天吃不上一点粮食,只好摘野果充饥。一天夜里,他们三人摸到一个小村子里,好不容易才叫开一家的门,起初房东不了解他们是什么人,表现很冷淡。当知道他们是红军便衣时,就热情起来,立即把民团杀害红军家属和镇压群众的情况告诉了他们,并悄悄地招待了他们吃晚饭。
海珊三人决定在这一带开展工作,发动群众,但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屠杀和反动宣传,群众不敢接近他们,工作也开展不起来。海珊同志很着急,就和、钱运华分析了当地情况,决定先建立一个立足点,然后再镇压一批首恶反动分子,以便打开局面。
一天夜里,海珊三人摸到龙王寺。龙王寺在龙王山半山腰,离白匪据点较远,寺里的和尚是个大地主,苏维埃政权曾经没收了他家的财产,他儿子在民团里当团丁。和尚一见是海珊三人,不禁心里一惊,但又随即强作笑脸打招呼。海珊志志向和尚交待了党的政策,警告他不要与共产党为敌,教育他要为红军办事,争取立功,和尚连连点头。从此,他们三人就吃住在和尚那里,秘密进行活动。几天后和尚的儿子从民团回来向海珊提供了附近据点民团的人数和活动情况。海珊同志立即向特委汇报,特委集中了全体便衣队员五十多人,化装成民团,由海珊和,钱运华同志率领,混入敌巢消灭了那个据点的敌人,枪决了几个首恶分子。
狡猾的民团打听到海珊在便衣队,于是就把海珊的哥哥、妻子和四岁的男孩抓到湛家寺据点,宣称要斩草除根,以此威胁海珊叛变自首。海珊同志坚不屈节,敌人很快就害死了他四岁的男孩。海珊同志非常气愤,他向特委表示:坚决革命,誓不投降。
为了坚持斗争,和敌人周旋,我河口便衣队更加活跃起来,经常钻到敌人“鼻子”底下活动,有时就在芷在通往河口镇的公路旁一家酒店的小竹楼上,及时地把观察到的敌情汇报上级,从而在对敌斗争中取得了主动。
后来,张学良的东北军到河口驻防。为了瓦解敌军,河口特委印制了《告奉军书》和传单、标语。海珊他们也经常沿着通往河口的公路,往敌人的据点里散发,瓦解敌军,威慑敌人。
我河口便衣队经过艰苦斗争,终于打开了局面,许多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传递情报,掩护伤病员。便衣队也扩大改编为河口特务营。一九三四年二月,海珊同志调任特务营党支部书记,行政上任文书。
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在鄂豫皖地区坚持斗争的红二十五军主力,奉党中央命令,在军长(后为徐海东)政委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从鄂东出发,开始长征,同时,留下部分部队和地方武装打游击,坚持斗争。我河口县特务营和黄安五区便衣队编入了鄂东北独立团。一九三五年五月,鄂东北独立团在编入了红二十八军,海珊同志被分配到手枪团任文书。后部队向开拔,打算去找红二十五军。不料,走到河南地区和国民党匪军遭遇,海珊同志的胳膊负了伤。于是,红二十八军政委决定组织十几个人的便衣队,由海珊同志任队长,负责掩护安置伤员,海珊同志很快地完成了任务,回到鄂东原部队。
一九三六年三月,海珊同志被调到皖西舒城为便衣队队长。四月,部队到达潜山活动,又被敌人包围,海珊同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子弹从下颚穿过,打掉半边牙齿。他在潜山便衣队的掩护下藏在山洞里养伤。九月伤好后被调到鹞落坪便衣队二分队任副队长。他紧紧依靠当地人民群众,镇压反动的首恶分子,分化瓦解当地反动势力,争取敌人一部分人员为我便衣队做事,获得了很多情报和药物,医疗器材,解决了红军游击队的医疗困难问题。
一九三七年春,国民党白匪军对我坚持在区的红军游击队进行了三个月残酷的“清剿”。敌人放火烧光了小村庄,把老百姓统统赶进大村庄,并在周围修筑了很多碉堡,老百姓进山都要搜身。并且不断地放火烧山,妄图困死、饿死、烧死红军游击队。他们抓到红军便衣队员时,竟施行残无人道地剥皮挖心等手段杀害我战士。更严重的是我便衣队员没有吃的,经常以野菜、山果充饥。海珊和战友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百折不挠,坚持敌后斗争,在三个月的反“围剿”斗争中,战胜了敌人,为党保存了力量。
七月间,海珊同志接到领先路军西安办事处捎来的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的运动《告全党同志书》和《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与民族共同国的决议》两个文件,他立即向特委作了汇报。不久,红二十八军政委同志到便衣队检查工作,徐海珊同志将文件交给了他。至此,同志代表在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红二十八军和地方游击队,在安徽与国民党进行了谈判。
一九三七年八月,在国共两党谈判合作一致抗战的形势下,特委决定,由徐海珊同志负责,将活动在皖西一带的冬便衣队集合到鹞落坪,然后开到整训。海珊同志被调到党训班学习。当时,有些同志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理解,对国共两党全作,红军改为八路军和思想不通,特别是摘下红五星换上国民党帽徽时,很多同志都哭了。海珊同志就耐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党中央制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不会错的,听党中央的话,和一切爱国的人们团结抗日,一定会取得胜利。
一九三八年一月,集中在和宣化地区的红二十八军奉党中央军委命令,改编为第四支队。海珊同志任四支队九团秘书,七月又调任四支队七团二营副营长,十月改任团政治处宣传股长。
一九三九年一月,海珊同志任七团政治处主任,并为团党委委员。三月,七团东进到安微凤阳一带。当时,由于日寇不断进攻抗日根据地,我军给养报端缺乏,又加连日作战,处境十分艰难。当时,海珊同志正带领一个营在离凤阳不远的吴家围子活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率部队返回团部。他豪不犹豫地和团参谋长同志(一九四七年在中光荣牺牲,时任二纵五师政委)采取果断措施稳定部队。海珊等同志分头下到连队,加强部队的思想工作和管理教育。并想方设法解决部队的给养。为了鼓舞士气,海珊和同志们研究,决定打一个胜仗。经过侦察,他亲自带领了一个营的兵力,在淮河边打沉一艘日本汽艇,消灭了几十名日军,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给养干部战士情绪空前高涨。五月,上级任海珊同志担任七团政委并为团党委书记。不久,海珊同志又被调到江北干校学习。毕业后,他参加了九月间我四支队在安徽一带抗日根据地第一次反“扫荡”。
一九四一年一月上旬,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十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在建军部的命令。二十八日,新的军部在成立,并立即将部队统一整编为七个师,一个独立旅。原四支队改编为第二师第四旅,海珊同志任四旅十二团政治委员。为了接应一部分在突围时冲散的部队,师部命令十二团去占领八里桥,十二里岔两个渡口。海珊同志分析了两个渡口敌人的情况,决定以教育争取和军事强攻两手对付敌人。十二里岔渡口顽军一个连进行顽抗,我十二团立即将其消灭,占领了渡口。八里桥渡口的顽军,经过教育,把渡口让给了我们,就这样,接应了五百多名台北渡长江的战士,十二团受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的表扬。
一九四一年三月,日寇从、、扬州、各处向我淮南根据地吞食。部分部队,在将军下,进行了有名的战斗(金牛山战斗),海珊同志带领十二团也参加了这次战斗。
在开辟仪(征)扬(州)新区斗争中,部队给养奇缺,天天吃煮黄豆。南方战士吃惯了大米,吃不服白水煮黄豆,很多人胀肚子,严重影响了部队战斗力。有人提出通过关系到敌占区用黄豆和商人换大米。海珊同志同意并支持这样做,但有人却认为这是帮敌人的忙。这件事反映到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同志发电报给十二团,命海珊和裴先白同志连夜前去汇报情况。海珊和裴先白同志到指挥部详细汇报了战斗力下降的原因,部队的情绪以及稳定巩固部队的措施,同志肯定了他们的做法。
一九四一年五月,海珊同志从十二团调到二师任组织部副部长,并为师党委委员。在二师工作三年多,他对革命事业一片忠心,时刻不忘党的原则,认真掌握方针政策,处处以身作则。他在生活上一贯艰苦朴素,一床蓝花布被盖了好多年,衣服破得不能穿了,他还是补了再补。同志们给他领了新的,他再送回去,公家发的鞋,他送给别人穿,让他爱人张杰同志粗针大线给他做一双,说是比在穿草鞋强的多。他对同志有一颗火热的心,关心干部,爱护干部,大胆放手地让他们去工作,去锻炼。他平时善于接近群众,平等待人,没有架子,能满腔热情地帮助别人。因此,大家都愿意和他接近,把心里话告诉他。
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五日,组织上调海珊同志到中共华东局举办的华中党校学习,并担任校党委委员兼党支部书记,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他的思想觉悟和文化理论水平进一步提高,他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光明磊落的胸怀,写下了一万六千余字的“反省自传”。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党的热爱和对中国革命胜利的信心。他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参加革命以来所取得的进步,检讨自己的思想。
一九四五年三,海珊同志于华中党校毕业,调政治部任干部科长,八月九日毛主席发表《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十日和十一日,朱德总司令发布受降和配合苏军作战等七边命令,令八路军、及其他军队向敌人展开全面进攻,并向日军发出通谨牒,限期投降,如果反抗,坚决予以消灭,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各党政军民紧急动员,组成声势浩大的反攻大军。我部队向沪宁、泸杭甬、浙赣、淮南等铁路线津浦路南段及陇海路东段进军。在这种形势下,海珊同志于八月十二日调任第二师第四旅政治部主任。十月,二师在将军的率领下北上,向敌占区进攻,接受日军和伪军的投降。海珊同志所在的四旅同兄弟部队一起歼灭了(徐州以北)的日伪军,保卫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出现了一个短暂和平阶段,有些同志产生了和平麻痹思想,而海珊同志却保持着高度的政治警惕性,他对同志们说:“国民党反动派是不要和平的,我们要提高警惕。”他带领政治部的同志们深入连队,教育大家保持高昴的战斗情绪,随时准备战斗。后来的事实证明,全党在这个时期正在为自卫战争作准备。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三日,党中央决定军部兼任山东军区领导机关,新四军第二师第四旅奉命改编为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第四旅。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八日,海珊同志从四旅调到二纵队任政治部副主任。
一九四七年一月下旬,鲁南战役后,华东全军施行统一整编,撤销山东、华中野战军看号,正式组成华东军区及华东野战军。二月初,二级队向驻陇海路白塔埠的叛逆郝鹏举部出击,一举歼敌两个师,并生俘郝鹏举。接着又参加了莱芜战役。五月间,参加了孟良崮战役。六月间,二纵和七、九、十三纵队组成山东兵团,在谭震林、许世友同志率领下,在山东境内执行内线作战任务。八月,部队短期休整,整顿组织,补充兵员。海珊同志和同志们在一起,对部队进行革命形势和作战任务的教育,使指战员们明确认识到全国大反攻的形势,树立了保卫华东的光荣感和责任感,提高了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九月,二纵在谭震林同志的指挥下,一夜之间横扫胶济铁路淮县,高密段,歼敌一千五百余人。十二日,我军攻打城,二纵在水沟头一带阻敌打援。战斗酷烈,敌人把成吨的炮弹、炸弹倾泻在我军阵地上,大部分工事被敌摧,战壕也被填平。但我军指战员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一直坚持到攻克城。
一九四八年二月春节刚过,海珊同志从二纵调到十三纵三十七师任政治委员。部队在地区休整,开展了以“诉苦”、“三查”和群众性练兵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使部队的政治觉悟、组织纪律性和战斗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五月下旬,山东兵团挺进津浦路,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海珊同志得了,身体很弱,但他经常坚持工作,七月上旬,部队攻打兖州,这时,海珊同志的身体已经很虚弱,但他仍然坚持战前的政治运动员和组织工作。战斗打响了,他坚持在师指挥所和师长一边指挥战斗,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兖州战役后,海珊同志病情加重,夜晚饭行军时连马都不能骑了。组织上准备让他休养一段时间,他说:“济南还没有解放,我不能离开部队去休养”。八月中旬,我华东野战军开始进行的准备工作,海珊同志拖着重病的身体,带领机关干部到连队进行战前动员教育和组织工作。他和指战员们一起,举手宣誓,不惜牺牲个人生命,要坚决“打开,活捉王耀武”。
九月十六日二十四时整,打响了,海珊同志顾不得病痛体弱,坚持指挥战斗。九月十八日夜,部队奉命向和方向进攻。行进速度很快,海珊同志竞不顾危险,从师部骑上马,越过部队,直跑到先头团,参加师前进指挥所的指挥工作。从攻击,突破商埠西南角卡子门,直到攻破外城永绥门,连续六天六夜,他一直同师长高锐同志在一起,很少休息。他根据战斗情况的发展变化适时提出政治鼓动口号,鼓舞士气,激励部队克服困难。他很注意部队之间的团结及作战时互相配合,很注意战时的政策纪律,发现了问题,就帮助解决。这时部队迅速取得外围战斗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九月二十三日,进入最后决战阶段。中午十二点,兵团命令第十三阶段队从坤顺门突破,然后协助三纵九纵等攻打王耀武的指挥中心——国民党省政府。十三纵队首长把突破坤顺门的任务交给了徐海珊同志所在的三十七师。
坤顺门是济南内城西南角的一座城门,紧靠的突泉东北角,往北不远是西门,向东是南门。城上城下碉堡林立,城墙外有护城河,铁丝网等障碍物。敌人很重视这里的兵力和火力配备,妄图阻止我军进攻。
下午六时,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大炮声,攻城战开始了。我军各种枪炮齐向下的敌射击,爆破英雄们手握爆破筒,怀抱炸药包,象离弦的箭,冲向爆破目标。敌人像挨打的疯狗,拼命地抵抗,手榴弹一束束,一批批地从城墙上飞落下来……我军战士们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大家只有一个信念:用鲜血和生命夺取战斗的胜利。
经过一番鏖战,反复争夺,突破口终于被我军三十七师打开了。九月二十四日下午,围攻内城的西路大军,源源不断从坤顺门突破口进入内城,会同从东南角(解放阁一带)攻入内城的东路大军一起,迅猛地向敌省府展开攻击。我军三十七师指挥所设在趵突泉西侧张家公馆西北角小楼上,正要向城内转移。突然,飞来两架“B-29”轰炸机,拼命地轰炸坤顺门附近我军阵地,一颗炸弹落到三十七师指挥所小楼西北角,整个楼房被炸翻,指挥所埋在瓦砾中。当同志们把高锐师长和几个身负重伤的同志救出以后,内城的战斗基本结束了,而我们的师政委徐海珊同志和几位参谋光荣地牺牲了。
后,参加解放济南立下战功的英雄、模范们,受到了毛主席、党中央的嘉奖,中央军委对三十七师步兵第一○九团授予“济南第二团”的光荣称号。在安葬海珊同志的大会上,三十七师全体指战员流着眼泪,举枪宣誓。原华野第十三纵队司令周志坚同志,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十日在纵队《进军报》上题词:“追悼徐海珊同志及诸牺牲同志。我们应该贯彻他们坚决执行命令,完成任务,英勇顽强,积极作战的精神,并为继承他们的好作风而努力!”
海珊同志,你安息吧!我们一定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先烈们的遗志,踏着你们的足迹,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祖国而奋斗不息!
徐海珊烈士自传摘抄
日,我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二程区华河会徐家拓村。该地为封建落后乡村,交通闭塞,豪绅地主的压迫与剥削极其残酷,人民生活十分贫困。就以我们村来说,几十户人家中,佃户占80%以上。
我们祖上几代以来都是种田为生,并且自田不多,是佃田耕种。土地革命前,我家有我叔父、哥、嫂、妻、侄共六人,除部分佃田,还欠债大洋五百余元。我们家政治地位低,经济上受地主豪绅剥削。
1918年至于920年,我在本村私塾读书。当时私塾教的是《三字经》、《论语》一类老书,自己又不爱上学,加之农村情况,一到农忙就要辍学帮助生产,所以,虽是上了三年学,其实识字不多。
1921年至1927年在家种田。
第一部分 内战时期
第一阶段:苏区发展时期()
1927年,我兄徐寿山已参加共产党,开始办农民协会。由于革命的兴起,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共产党的画报、书籍和歌曲等,思想上受到革命影响,有了党醒,产生了革命翻身愿望。
1928年,我开始了革命活动,任青年队长、农民协会组长。向年四月,在大屋董家田董志林、董志兴二同志介绍参加了共青团。
入团后、任青年队长、赤卫队长及村苏维埃主席、团内任支委、支书共九个月。
1929年2月,调赤卫军任连政指,并由团跨党。自此脱离生产,在外游击。九月,调桃区任少共区委会组织部长。
1929年10月,国民党血洗徐家柘村,我叔父被烧死。
1930年2月,调鄂豫皖军委政治部少共团委会,任团委会常委,作部队青年工作。不久,被派往前方巡视工作,当到达十一师三十一团时,正遇前方大肃反。月余回总政,后方也大肃反了。因清洗地主富农成分,总政大部分工作人员被保卫局被捕。
1931年2月,调河口县委会,任粉笔队长(专作宣传写标语)及宣传科员。同年五月,由团转党。
第二阶段:苏维埃运动遭受失败时期()
在这一时期,由于国民党集中大量兵力对苏区接连进行围剿,实行三光政策,苏区日益缩小,红军主力被迫转移,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损失,群众遭摧残、情绪低落,许多本来积极干革命的人,在恶劣形势面前丧失了胜利信心。
1932年2月,河口县委所有机关及部队游击转移至孝感地区。三月底河口县委组织二十八人短枪队,我当支书,率队回河口游击。当时任务,一是肃反了解情况;二是将赤卫军回家的一千余条枪收回埋藏好。这些枪,除个别战士携械投敌,都收回了。当时国民党实行碉堡政策,建立保甲制度,一些逃跑的豪绅地主也还了乡,被迫自首的党员也多。由于敌人的残酷,我们在肃反政策上出现了过左,造成群众恐慌,致使便衣队(短枪队)脱离了群众,行动孤立,难于生存。后来国民党发现我在便衣队,即将我妻儿捉去迫我投诚。我革命意志不为动摇,两个月后,我仅二岁的第一个儿子被害死狱中。妻子前后四次入狱,受尽摧残。仇恨更增强了我革命意志。
1932年12月,便衣队在河口坚持不住,即游击到。
1933年3月,成立河口特委会,我任组织部长兼便衣队政指。12月,改编便衣队为河口特务营,我任特队政指。
1934年2月,任特务营文书,党内任营部支书。
第三阶段:三年游击战争时期()
在这一阶段,革命环境十分险恶,敌势嚣张。革命武装没有根据地,天天行动,战斗频繁,生活艰苦。
1935年3月,河口特务营在编入二十八军,我分配到手枪团,任文书,开始向京汉路西行动。四月,在桐柏地区与国民党遭遇,部队受损失,作战负伤二十余人。(二十八军政委)因决定组成十人便衣队,主要安排伤员,由我当队长。当时的桐柏地区,一是土围子多,二是二匪多,少数武装活动困难。因此,将伤员安置在老百姓家之后,我们即回到鄂东特务队。同年12月,搞肃反,诬我为第三党,禁闭三个月。
1936年3月,我被带至英山。四月,将我释放。这时,虽未宣布开除我党籍,但我无形失掉党的关系,后来高调我到四路游击师,我被分配到舒城便衣队当队长。来到舒城,四月游击到潜山,与国民党遭遇,作战负伤,暂下队休息,九月伤愈,调便衣队任队付。
1937年春,国民党再次进行围剿,到处搜山,便衣队无活动,在山上挨饿,部队也被弄得七零八落,我们思想上作着随时战斗牺牲的准备。不久,中央派人送来一个讲统一战线的小册子,说中共红军已与国民党合作了。看过后,先交特委会。七月,到时即交给了他。从此开始了与国民党的合作谈判。
在整个内战时期,是个人政治上、思想意识不断提高的过程,是由一个农民成为为革命战士的过程。参加革命后,叔父被敌人烧死,儿子被害死,妻子多次入狱受摧残。又经过两次肃反、三年游击战争,在长期的实际斗争中,加深了对敌人的高度仇恨,增加了自己的革命意志,坚定了为革命战斗到底的决心。
第二部分:抗日战争时期
第一阶段:从和平到反斗争()
1937年7月,在与国民党进行合作谈判。高决定便衣队在集合,八月份集齐后,九月带到整训。我去党校学习二十余天。这期间回家一次。
1937年10月,我调九团团部当秘书,这时告诉九团恢复我党籍(自1935年12月至1937年10月,脱离组织关系22个月。1942年经二师党委决定,这段时间仍算党龄)。
1939年7月,九团解散,我调七团任二营付。这时,我对高意见日大,认为他不信任我。因此我想跟郑位三到。10月又调我到七团政治处任宣教股长,党内任组织委员。我从此对高更不满。这期间,高的反党反中央行为日见明显。他与郑位三、戴季英关系都搞不好,郭述申、董必武、叶剑英同他谈也谈不好。我曾借口身体不好要求请假回家休息,其实是想去立煌郑位三那里,但高坚决不允许。
1939年1月,我任七团政治部主任,党内任团党委委员、党支委员。3月,东进到青龙厂,部队没有饭吃,指挥部命令继续东进,但因戴季英、关系,停止了行动。4月底,张付军长到青龙厂,其时我在政治处工作。张、戴二人找我谈了一次话,说高是反党反中央的,这次叶军长也来了,要解决高(四支队)的问题。从而开始了反高斗争。当时张付军长命我带一个营到凤阳行动,并指示,如四支队问题不能解决,我们营就去靠拢八团,到凤阳二十余天后,我们又近回团部。
由个人主义发展到山大王军阀主义,违抗中央命令,拒不东进,因于日在青龙厂将其扣留。随之全军展开反高斗争。同年6月26日,于青龙厂枪毙了。
1939年5月,我任七团政委兼团党委书记。
1940年2月,调江北干校上干队学习,党内任支部书记。
第二阶段:十二团工作时期(1940年8月至1941年4月)
1940年8月,干校毕业,调十二团任政委兼团党委书记,当时,路东根据地开始建立,地主势力不断组织暴动,敌、伪、顽党向根据地进击,部队仍处于分散活动。同年9月,路东第一次大反扫荡1941年4月奉命开辟地区工作,进行了金牛山战斗。
第三阶段:师政治部工作时期(1941年5月至1944年8月)
1941年5月,调二师政治部任组织部付部长。党内任师党委委员。当时路东地区根据地已由发展进入巩固阶段,后方机关能长期驻防,部队物质生活好转。初到师政,思想不安定,对机关生活看不惯,老想返前方过战斗生活,怕太平安定的生活影响自己的意志。
1943年2月,经组织许可与张杰结婚。自离家乡,仅去年给兄徐寿山写了一信,告知我未死,仍在作“老买卖”。
1944年1月,调上干队领导整风学习。
第四阶段:华中党校学习时期(1944)
日,来华中党校学习,进党校时,有学习后要求去五师工作的家乡观念。原以为是单纯学习,但在党校任支书及校党委委员。
摘抄说明:烈士“自传”只写至此,下面部分摘自烈士自己填写的简历表。
日,由党校调军政治部任干部科长
日,调四旅任政治部主任。
日,调(二纵)师政治部任副主任(1月13日国共停战)。
日,调十三纵三十七师任政委。
摘抄说明:1、自传写于1945年在华中党校时,系审干档案材料之一,因而原件上有小组鉴定,小组成员签名盖章及党校鉴定并盖有“华中党校干部审委会”菱形图章。原件系由专人抄在小本上的。原件在北京。
2、烈士日牺牲于,后安葬于济南四里山烈士陵园第二排第四穴。
.济南党史&#91;引用日期&#93;
.兖州人&#91;引用日期&#93;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资队伍建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