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在的空中力量,能完成当年的柏林至上海空运价格空运吗

  摘要:1948年初,英国政府认为德国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与此同时,苏联为了警告西方国家分裂德国的行为,开始对西柏林采取"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试论英国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对苏冷战政策
  摘要:1948年初,英国政府认为德国的分裂已经不可避免。与此同时,苏联为了警告西方国家分裂德国的行为,开始对西柏林采取封锁措施。为了保留西方国家在西柏林的地位,英国对苏联采取了强硬态度。日,苏联全面封锁西柏林,第一次柏林危机爆发,英国联合美国采取向柏林空运物资,以及让美国战略轰炸机进驻英国本土等措施与苏联对抗。同时,英国极力避免同苏联发生武装冲突,力图以“冷战”的方式与苏联对抗。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5710253.htm  关键词:英国;柏林危机;冷战   中图分类号:K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3-09   国内外关于第一次柏林危机(也称作“柏林封锁Berlin Blockade”)的研究多集中于美国和苏联方面,而对于英国在这场冷战危机中的表现和作用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以英国解密档案为依据,并将第一次柏林危机前夕英国在德国问题上对苏联的态度作为重要研究内容,综合考察英国政府在此次危机中的政策和相应的表现,以从中总结出英国在对苏冷战中的基本政策,探讨英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下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1948年6月开始的第一次柏林危机是东西方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实际上在此之前的1947年底,英、美两国就同苏联在德国问题上产生了巨大分歧。1947年11月至12月份的伦敦外长会议上,英美和苏联就德国问题的交涉已经彻底陷入僵局。在此情况下,1948年2月至6月,英、美、法、荷、比、卢六国副外长在伦敦召开关于德国问题的会议。会议最终结果是:英国与美国、法国在德国问题上形成了基本一致,三国将各自在德国的占领区进行合并,同时开始着手建立一个亲西方的德国政府。   一、柏林危机前夕英国对苏联的态度和政策   在1947年12月的伦敦外长会议上,苏联就已经觉察出西方国家就组建西德政府、分裂德国上有所行动。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会上要求废除双占区合并的协议,而且指责西方盟国西占区的政治合并计划。此后眼见西方国家继续进行分裂德国的行动,苏联采取了相应对策,通过各种行动向西方国家发出警告(见下表)。   日,苏联驻英国大使拜会英国外交大臣欧内斯特?贝文(Ernest Bevin)并向其提出苏联政府的照会,抗议英、法、美三国抛开苏联召开伦敦会议单独讨论德国问题,照会指出:“苏联政府认为,此次伦敦召开的会议是对四国对德管制原则的违反,也是对波茨坦协议的违背,没有哪条协议规定在关于德国问题的讨论中排除任何一个占领国。”十天后的2月23日,贝文在给苏联大使的回复中明确表示:之所以没有邀请苏联参加讨论德国问题的伦敦会议,是由于苏联长期以来反对西方统一德国,特别是反对实现德国经济一体化的政策;对英国来说,苏联的行为导致自身在德国的负担不断加重,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三国不得不讨论西占区内的对德政策。贝文的意思很明确,既然苏联不愿意和西方国家就德国经济一体化达成一致,那么苏联就不能反对西方国家内部达成一致的政策。换句话说,英国认为,英、美、法政府是在履行占领国的责任,要恢复德国正常的政治和经济秩序,所以要在伦敦开会讨论德国问题,这也是在暗示苏联在德国问题上没有尽到责任。   实际上,英国外交部在1948年初,就对英国在德国问题上的对苏政策提出了相关的看法。   1月5日,贝文向内阁提交了一份题为《对苏联政策的评价》的备忘录。该份备忘录的保密级别较高,被要求只能在内阁中小范围地传阅。贝文在该备忘录中指出:“苏联政府现在的政策是建立在这样一种预想之下:马歇尔计划将要而且必须失败,如同马克思理论所宣传的那样,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争吵,他们的实力将会由于萧条和危机而被瓦解。如果这些预想被事实证明是不对的,那么苏联政府会迅速改变其政策,但是在那之前苏联是不会这么做的。”这就是说,苏联在近一段时间内不会采取对西欧急剧扩张和挑战的政策,他们在等着“资本主义危机”的到来才会动手,因此西欧国家的团结以及西欧经济复兴是防止苏联向西扩张的最有效的方法。该备忘录认为,“苏联政策的首先一个目标就是推进和加快其自身的重建,并且希望在物质繁荣方面超过西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苏联不会冒险采用战争的手段,尤其是此时原子弹的秘密还被盎格鲁一撒克逊国家所垄断着。他们很可能通过‘冷战’的办法来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这里贝文是想说明,苏联战后需要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各方面的重建,同时核武器被美国所垄断,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不愿意、也不可能同西方国家发动战争。   在德国问题上,该备忘录指出:“苏联在德国的政治政策……是通过建立类似于德国盖世太保一样的警察国家来实现对政治局势的完全控制。”苏联使用的具体方法是:第一,渗透和控制所有的政党,全力支持统一社会党在苏占区的重要地位,同时压制基督教民主联盟和自由民主党(自民党)在苏占区的发展;第二,在苏占区议会选举中违背民意,减少基民盟和自民党的议会席位,使统一社会党占据议会中的优势。而在经济方面,“苏联则是通过对苏占区的掠夺来得到其经济重建所需的资源”。另外,苏联指责英美是分裂德国的元凶,并且对外宣称:西方国家恢复德国的经济实力的做法,是扶植德国军国主义的复兴来针对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   从以上贝文对苏联政策的看法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第一,虽然贝文对苏联在德国,尤其是苏占区内的政策十分不满,但是苏联控制下的包括东德在内的东欧地区已经成了“共产主义”的坚固堡垒,西欧国家乃至整个西方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打破这个堡垒。第二,西欧国家要团结一致,同时与美国结盟,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恢复西欧的经济,以应对苏联及其共产主义的扩张。第三,苏联在近期内不会采取军事手段强行向西欧推进,东西方之间是以排除使用战争手段的“冷战”方式来进行对抗的。   1月5日这一天,贝文还向内阁提交了另一份名为《在德国的政策》的备忘录。在该备忘录中涉及到了苏联在德国的政策,以及英国应采取的对应措施。这份备忘录实际上是将贝文的对苏政策的看法具体运用到德国问题上,他首先提出:“英国对德政策的指导性原则应该是:英国政府不会参与分裂德国以对付东欧共产主义扩张的这样一个集团中。……英国政府的目标是尽快使用必要的措施,将德国建成一个稳定、和平和民主的国家,如果可能的话通过四大国达成协议来实现。然而,这样的协议是不能保证达成的,所以要同那些准备合作的国家要采取实际措施来实现我们的目标,而且不能再拖延了。”贝文所说的这些话虽然冠冕堂皇,但是实际上就是承认了苏联对于东欧的控制,所谓的不参与分裂德国的行动,从当时和后来看都是为了不让苏联抓住其分裂德国的把柄。虽然提出“通过四大国协商”来实现德国问题的解决,但是贝文更强调的是后面一句,其中心意思是:与苏联协商解决德国问题已经不可能了,西方国家应该迅速行动,实现西德的稳定以防止其被共产主义所占据。贝文最担心的就是苏联将整个德国控制在手,他说道:“德国在近期内不会成为世界和平的威胁。真正的危险是德国的任何一部分同俄国联合起来。如果俄国的人力资源同德国的工业技术相结合,将会给西欧带来极大的危险。”随着东西方的冷战对抗形势日益明显,贝文认为德国的分裂已经成为事实,“这是整个世界形势发展的结果,因为世界上也在发生着这样的分裂”。虽然德国分裂已经不可避免,但是英国还要呼吁德国的统一,而德国未来的统一之路“是通过建立和发展西占区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同时苏占区的德国人厌倦了苏联人的统治方式,最终同西德合并”。贝文还特别强调:“德国统一的任务是德国人民首要的任务而不是占领国当局的首要任务。西方国家可以支持德国人民的统一事业,但是不能出面去完成德国的统一。”这也就是说,德国问题最终解决的模式或者方法是:西方国家支持下的西德的经济、政治得以良好的发展,同时东德逐渐不满苏联统治下的政治、经济模式,以西德逐渐融化东德的“共产主义壁垒”,使东德投向西德的怀抱,最终完成统一。在这一过程中,英国不会直接出面干预两德的重新统一。因为一方面,英国干预两德的统一就坐实了苏联对其分裂德国的指责;另一方面,一旦英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直接插手德国的统一问题,这很有可能引起苏联的极大不满,进而使英国乃至西方与苏联集团发生正面冲突甚至战争。
  在苏联对柏林进行全面封锁之前,英美两国就讨论了很多计划和对策以应对苏联的挑战。当时,英国方面有很多人将苏联的行为看作是发动战争的信号,时任保守党领袖的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就提出要做好同苏联的战争准备,他甚至提出要使用核武器来威胁苏联,以迫使苏联从柏林和东德撤退。丘吉尔在与美国驻英国大使刘易斯?W?道格拉斯(Lewis W.Douglas)的谈话中明确表示:“如果苏联发展原子武器,那么战争将会不可避免,……告诉苏联,如果他们不从柏林退出,不放弃东德,不撤回到波兰境内的话,我们就将他们的城市夷为平地。……我们不能对苏联绥靖,只有这样他们才会退缩。”此外,丘吉尔还提出,通过检查苏联在西方国家港口停泊的货船和人员,并且干扰苏联使用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等航海通道的办法向苏联施加压力。然而道格拉斯认为丘吉尔的政策是“不理智,不可行的”。在道格拉斯看来,对苏联威胁使用核武器就是“挥舞着一束稻草却假装是一根大棒,而这实际上却毫无作用”。丘吉尔的这种核威胁政策不仅没有得到美国方面的支持,英国政府的艾德礼和贝文也反对这种战争冒险行为,因而他们在之后制定的应对柏林危机的政策中根本不提使用战争或者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方法。   4月份,当苏联加强对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交通限制及实行检查后,美国曾试图强行通过苏联的封锁进入西柏林。德国美占区司令官卢修斯?克莱将军(Lucius Clay)提出在使用武装保护的情况下,让西方国家的车队经高速公路或者铁路进入柏林。为了试探苏联的态度,克莱故意从西柏林开出一列武装保护的火车,当火车进入苏占区之后,苏联当局将其调转到侧线铁路,并在那里停了好几天。看到苏联方面封锁柏林的态度坚决,克莱放弃了强行通过苏占区的计划。与此同时,驻德国英军当局的负责人布赖恩?罗伯逊(Bryan Robertson)将军对美方硬闯苏占区的方法也不赞成。在4月2日他给外交部的电文中指出:“这个主意将来是不会成功的,因为只要有几辆坦克横档在路上就能拦住(西方的)车队,更别说俄国人还会派出他们最好的(人员、装备)来执行这种任务。”外交部在给罗伯逊的回电中肯定了他的想法,并且指示他同克莱进一步商量应对危机的策略。由此看来,英国政府内部的主要意见还是在德国和柏林问题上不与苏联闹僵,更不可与之发生战争。此外,在柏林危机前夕,贝文并不认为苏联会对西方做出什么过激的反应,他在6月4日与道格拉斯的会谈中表示:“经过仔细考虑过所有可能性之后,我确信如果我们坚持自己政策的话,苏联方面不会有什么强烈的反应。在柏林他们将可能被激怒,很可能发动宣传大肆攻击我们,然而仅此而已。”   由此可见,柏林危机爆发前夕,英国方面就首先否定了使用武力措施打通西占区同西柏林的交通,以及向苏联威胁使用战争手段来解决德国问题的政策。   二、英国为应对柏林危机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虽然英国在柏林危机爆发前夕避免与苏联发生战争,然而这并不代表英国会放弃西柏林,并从那里撤退。英国政府坚持西柏林对于西方在冷战中的重要意义,不仅坚定了自己绝不撤出柏林的决心,而且向美国施加影响,力图在这一问题上实现英美政策的一致。   6月24日苏联对西柏林实行水、陆交通的全面封锁开始后,西方国家一片哗然。另一方面,美国杜鲁门政府也还没有下定是否要留在柏林的决心。正如杜鲁门在6月28日的会议上对下属表示:可以“试探性地同意不惜一切代价留在德国的政策”,但是他又说“这不是最后的决定”,表明这只是他的临时决定。   但是,英国的态度与美国有所不同。在苏联封锁后的第二天,即6月25日,英国驻柏林军事长官罗伯逊就给苏联代表索科洛夫斯基发去了一份抗议信,信中声明,如果苏联方面不恢复西柏林的交通,那么由此导致的后果要由苏联方面负责。同时英国政府针对苏联报纸宣称的西方国家将要放弃柏林的说法做出了回应。英国政府公开声明:“这种报道是完全不真实的,也根本不能代表英国政府的真实意图。我们打算留在柏林的声明仍然有效。”此外,英国还劝说美国要坚定在德国及柏林的政策。6月25日当天,贝文会见了美国大使道格拉斯,向其阐述了英国方面对于应对柏林危机的看法,贝文的主要意见是:首先,要加强英美两国之间关于柏林问题的交流和沟通,这主要包括:两国在德国的占领军政府要立即讨论应对柏林危机的政策;华盛顿的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从军事角度制定相关的对策实施步骤。第二,关于对西柏林的驻军和居民提供给养的问题,贝文力劝美国要向西柏林实施空运物资“以维护柏林德国人的士气”。第三,贝文表示将要考虑美国的轰炸机是否可以进驻欧洲的问题。贝文特别强调:如果放弃柏林,那么将会对西德乃至整个西欧产生严重的后果。英国竭力支持美国将西方的力量留在西柏林,并且不断警告美国:一旦西方势力撤出西柏林,不仅会使西方丢掉一个插入东欧地区的桥头堡,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会显示出西方的软弱,以及在与苏联对抗中的劣势地位,从而影响整个冷战的大局。   道格拉斯在向政府汇报了英国的态度和自己的赞同意见后,他代表美国向贝文表示:美国已经决定在柏林危机中采取强硬的政策。美国总统杜鲁门也表态:“苏联没有权力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法迫使我们从柏林撤退。”美国坚定了留在柏林的决心。   在下定了坚决留在柏林的决心后,怎样解决西柏林驻军的给养以及250万西柏林平民的日常生活,立即就成了英国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柏林危机开始后,英国驻柏林的占领军政府就向内阁汇报:西柏林平民的食物储备仅够维持24天,由西方国家控制的发电厂只能满足西柏林50%的用电需求。6月25日英国内阁召开会议讨论柏林问题,达成的意见是:要求英国在德国的占领军政府立即与美国、法国当局商议“维持对西柏林的平民提供给养的可能性,特别是要考虑使用空运的办法向平民运输给养的问题”。得到内阁的指示后,罗伯逊立即与美国的克莱将军就此问题进行了协商。罗伯逊再次强调使用铁路和公路运输是根本不可能的,他建议克莱“必须集中力量来扩大空运的使用规模”。
  6月28日,贝文在英国内阁会议上指出,“要全力增加柏林英占区平民的食物储存量。现在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能靠空运了”。此外英国防务大臣对于英美空运能力也做出了评估,他指出:“现在英国皇家空军每天可以向柏林运送75吨,但是不久之后可以增长到每天400吨,到7月3日可达750吨。这就达到了每天的最大运量,而且这样的运量不可能维持一个月。……美国空军现在每天的运输量是1000吨。”然而这样的运输量是远远不能达到西柏林250万德国人的日常需求的。另外会上还讨论了苏联当局是否可能会对西方国家的空运行动采取干扰措施,因为英国驻柏林的军政府向内阁报告说,苏联可能使用战斗机或者防空气球来妨碍西方国家的空运行动。对此内阁的意见是:苏联战斗机的干扰是可以忍受的,但是可以打掉苏联的防空气球。经过内阁的讨论之后,英国政府决心使用空运的办法解决当前的燃眉之急。   虽然英国方面空运物资到柏林西占区的决心很大,但是美国方面一开始却显得信心不足。6月29日,美军代表威廉?德雷珀(William Draper)将军和威廉?魏德迈(William Wedemeyer)将军在访问伦敦期间与贝文进行了会谈。会谈中美国陆军部副部长德雷珀表示,指望美国所提供的空中运输量大约是每天1000吨,贝文听后立即表示这样的运输量是不够的,“美国人拥有大量的资源,他们能够做得更好”,他特别强调:“空运除了完成供给柏林居民的任务外,还具有巨大的心理价值,即我们不仅向柏林而且是向其他的西欧国家,当然也包括苏联在内的东欧国家显示我们的空中力量的强大。”不知道是不是被贝文强烈的话语所感染,美国的两位将军“反应积极”,他们表示,将与克莱将军进一步商议整个事情,并且“要尽力达到外长先生的要求”。魏德迈甚至发出了这样的豪言壮语:“我们很快就有能力做到像当年通过‘驼峰航线’向中国空运那样的事情。”   6月30日英美两国参谋会议在华盛顿召开,此次会议的议题就是关于怎样通过空运行动来应付柏林危机。两国军事人员在交换了相关的信息和情报后认为,以现有的水平,英国皇家空军和美国空军可以承担每天2000吨的运输量,而英国皇家空军所能承担的运输量是750吨。两国的代表都反对任何在地面使用武力的方式打开通往柏林通道的尝试,英美两国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但是在对柏林空运的问题上,美国军方显得更加谨慎。尽管美国人认为苏联不会出动飞机直接干扰运输,但如果苏联人使用航空气球妨碍飞行的话,美国决定“会先和苏联政府沟通,然后再决定打不打防空气球”。此后,随着对柏林空运的进行,美国也看到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因而逐渐加大了投入空运的力量。到1948年10月份每天的空运量已经规定为4000吨,到1949年又增加到了5500吨,最多的时候每天达到8000吨。其中英国皇家空军承担了大约40%的空运量。   可以看出,英国从危机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不仅要留在柏林,而且还要运用西方的空中力量给西柏林的居民提供各种生活物资。英国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英国清楚地认识到柏林乃至德国的战略位置对西方的重要性;第二,英国认为美国具有强大的实力,能够实行空运,同时认为苏联不敢使用战争来解决柏林问题,当然这个前提是西方国家也要保持克制,因为不论是东西方之间的“擦枪走火”还是“蓄意挑衅”,导致的后果都将是不堪设想的。另一方面,英国在柏林危机开始后立即表现出十分强硬的立场,也是为了鼓励和刺激美国采取和自己一致的强硬措施,因为只有这样英国才能依靠美国达到遏制苏联和保住柏林的战略目的。正如贝文自己所说的那样:“不能想象英国可以在与苏联的斗争中单独行动。如果与苏联的战争不可避免,那么这主要应该是美国的义务。英国只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和角色。美国人要给柏林以援助,就如同他们在欧洲经济复兴计划中所做的那样。”当然,以冷战的方式对抗苏联也是美国当时的战略政策,所以英国处置柏林危机的态度很能引起许多美国人的共鸣。   柏林危机发生后,英国一方面积极参与对西柏林的大规模的空运行动,另一方面,英国也进一步考虑借助美国人的力量来加强英国乃至西欧对抗苏联的能力。因此,在对柏林实施空运补给开始后不久,英国就考虑让美国的战略轰炸机进驻英国,使其成为震慑苏联的军事利器。   日,在内阁召开的军事防务会议上,贝文提请内阁讨论是否允许提出的美国的B-29战略轰炸机进驻英国的问题。此前美国曾向贝文询问英国是否同意美国的三个B-29战略轰炸机中队进驻欧洲(其中两个中队驻扎在美国在德国的占领区,一个驻扎在英国本土),英国内阁决定同意美国的轰炸机和战斗机进驻英国。7月中旬,贝文向美国表示,加快对柏林空运和在英国部署B-29轰炸机,会让苏联明白西方国家的坚定立场。贝文再次重申:英国政府非常愿意,并且急切地希望接受美国的轰炸机。   7月15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派遣B-29轰炸机飞往英国,并于当天晚上由美国政府正式宣布了这一决定。虽然美方再三宣称此次轰炸机派遣行动只是英美之间常规的联合飞行训练,但这个消息还是使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在当时B-29轰炸机被称为“原子弹轰炸机”,是美国唯一可以用于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而且也是1945年向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的轰炸机。在英国驻扎B-29轰炸机,就意味着莫斯科将处于该轰炸机的打击范围之内。随着两个轰炸机中队的60架轰炸机从美国的佛罗里达和堪萨斯空军基地飞往英国,驻扎在东英吉利,美国在英国建立了第一个战略空军基地。另一方面,这一行动也意味着英国加强了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将自己置于美国战略防御的保护之下了。正如丘吉尔所说:“不列颠岛屿现在成了一艘航空母舰。”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冷战背景下,核武器通常被用作威慑和恫吓,即使在美国战后初期垄断原子弹的情况下,美国也不太可能对苏联使用原子弹。柏林危机期间美国在英国驻扎战略轰炸机的行动是一种军事威慑的手段,是为了警告苏联不要对英美对西柏林的空运实施干扰。   三、英国坚持和苏联谈判解决危机
  在柏林被封锁期间,英国政府内部就如何解决封锁进行了讨论。总的来说,英国政府还是倾向于在不与苏联发生武装冲突或战争的前提下对苏联采取强硬的态度。贝文曾经半开玩笑地对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查尔斯?波伦(Charles E.Bohlen)说:“我知道你们美国人想打仗,但是我不会让你们得逞的。”7月26日,英、美、法三国代表在英国外交部召开了一次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是否向斯大林发出西方三国的联合照会来表明西方国家的态度,并且试探苏联是否有缓和柏林危机的意向。会上英占区政治顾问威廉?斯特朗(William Strong)表示:贝文“希望给苏联的照会中既不要提及我方对事态的观点,也不要使用挑衅性的语言。……现在不是接触斯大林的时候,因为此时共产主义在欧洲正经历困难时期,我们如果接触斯大林的话只会让他信心增加”。   但是,为了摸清苏联对于柏林封锁的态度,西方三国代表还是于8月2日,在莫斯科与斯大林进行了会晤。斯大林在这次会见中声明了苏方的立场:由于西方国家在伦敦会议后建立了以法兰克福为首都的西德国家,这违反了将德国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的原则,而柏林位于苏占区内,因此“西方国家军队驻扎在柏林的权力就失去了合法性”。同时他又表示,“苏联当局采取的限制性措施并不是要把盟国军队从柏林赶出去”。此外他也愿意重启四国会谈。对于斯大林的表态,英国驻莫斯科的外交代表罗伯茨(Frank?Roberts)等人认为,苏联政府的目标实际上仍然是想把西方从柏林驱逐出去,他们在8月7日给英国外交部的电报中指出:苏联“重启四国会谈的目的是,这样的会谈可以实现他们的主要目标,即干扰或者拖延西德的建立。而且斯大林和莫洛托夫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认为,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德国的一分为二了”。他们认为,既然苏联已经将德国的分裂看成是不可避免的事情,那么她就不会容忍西方国家在柏林保留力量。另一方面,英国代表在与莫洛托夫和斯大林的会谈中也感到苏联并不想通过战争来解决柏林危机,他们认为,“苏联通过封锁让我们撤离柏林的企图已经很明确了,他们现在正考虑更积极的、同时又不张扬的办法”。8月8日,贝文的回电中基本肯定了他们的看法,并且指出:“我们现在以及将来都不会在柏林问题上让步,我们不能让自己从柏林被排挤出来。……俄国人在其占领区的日子也不好过,他们在柏林也不能任意妄为,同情苏联的德国人也变得难以驾驭了。”可以看出,虽然和苏联进行了相关的谈判,但是贝文和外交部都认为苏联是不可信任的,苏联把西方力量排挤出柏林的计划不会改变,因此要对苏采取强硬措施,在谈判方面也绝不示弱和妥协。所以在与苏联的关系上,英国希望坚持现有的立场,继续和扩大对柏林的空运,同时在外交上对苏联实行“冷处理”,既不谈判也不翻脸,希望最终苏联主动提出让步和妥协。   虽然外交部和贝文都主张采取强硬态度,但是英国军方的罗伯逊将军希望与苏联达成某种妥协,尽快解决柏林危机。罗伯逊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主要是由于他担心西方盟国在柏林处于极度的弱势地位,很容易受到苏联的攻击,而且随着冬天的I临近,向西柏林进行空运是否能够维持250万人的需求也是很大的问题。罗伯逊给外交部的电报中指出:“我们在柏林的地位相当脆弱,我们不能对苏联采取有效的防卫措施。”关于空运量他还指出:“现在维持低标准经济水平所需的物资平均是每天4800吨,但我们低于这个数字。”此外罗伯逊还提出了一些其他不利的方面,比如西方马克在西柏林的地位不稳固,柏林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对西方国家不利等等。最后罗伯逊建议要抓紧和苏联进行谈判,恢复四国谈判机制,他在电报中说道:“我们找到一座塌了一半的房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它而不是让其彻底倒塌。……因此我们的主要目标应该是让苏联明白,通过四国讨论机制来解决德国问题既是我们的利益所在,也是他们的利益所在,而且我们是愿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但罗伯逊的态度不能让贝文满意,贝文在对该电报的批示中指出:“在柏林空运问题和货币问题有进一步的结论和意见之前,不想让这份电报被传阅。”贝文还说道:“这份电报极为悲观,而且我怀疑形式是否真如罗伯逊将军所说的如此糟糕。”   贝文不仅要求英国内部一致采取对苏的强硬政策,而且也希望美国坚定信心,决不能对苏妥协。8月11日,贝文在同美国大使道格拉斯的谈话时说:“我认为在莫斯科的谈判很可能要失败了。然而我认为我们在柏林坚决不能投降。”贝文还希望美国方面能够在9、10月份将对柏林的空运量增长到吨,这样就能保证西方在柏林不被挤走。贝文说道:“我们别太在意所付出的费用,这些费用根本不够战争中一天的消耗。如果美国大使能让我得知美国政府要大规模提高空运数量的话,那我将十分感激,因为这样我就能够鼓励那些正在困难中奋争的人民。”   随着英美对柏林空运的进行以及运输量的不断增加,西柏林可以完全依靠空运来维持军民生活和经济运转,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苏联都看到了英美坚定驻守柏林的信心和能力。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自柏林危机后也开始对苏联实施反封锁。柏林危机开始的当日,英国就停止向苏占区运输煤、钢以及用于对苏赔偿的机器设备,次日,双占区的经济委员会也采取措施限制与苏占区的经贸和人员往来。1949年1月,美英当局禁止西柏林运往苏占区的商品(主要是制成品),2月严禁车辆从英美占领区进入苏占区。同时英美方面开动宣传机器,大肆攻击苏联封锁柏林的行为是把250万德国人作为人质要挟西方。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苏联也不得不考虑主动提出与英美谈判解决柏林问题。5月5日,美、英、法、苏四国同时发表公报:自5月12日起,苏联政府撤销自日对柏林与西占区之间的封锁。西方三国也停止对柏林和苏占区的封锁。至此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束,东西方激烈的对抗暂时告一段落。   四、小结   自柏林危机开始后,英国极力避免东西方之间发生战争,因为这是刚经历二战不久的英国以及欧洲都不想看到的解决柏林危机乃至整个德国问题的方法。但是面对苏联对柏林的封锁,以及要把西方国家赶出柏林的企图,以贝文为代表的英国政府又主张毫不退让坚决予以对抗。以空运方式向西柏林提供各种生活物资的办法,一开始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坚决支持,而英国政府则一开始就立即确定了以这种方式来应对苏联的封锁。当美国提出向欧洲以及英国派遣战略轰炸机的时候,英国方面也予以积极配合,使得美国的空中力量进驻英国,从而向苏联做出了一定的武力威胁的姿态。从以上英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来看,英国是冷战初期对抗苏联的积极力量。当然,从整个形势来看,美国无论是投入的人力物力,还是整个对外战略的影响力,在柏林危机中仍然起到了主导和关键作用。但是不可否定,英国在应对柏林危机中的坚定和强烈的反苏态度对于整个西方国家在长达十个月的危机期中处理德国和柏林问题所起到的作用。   还要指出的是,在德国问题以及柏林危机的处理上,英国采取的是除了战争手段之外的措施来对抗苏联的。这从根本上说明了英国在德国问题上与苏联的对抗既是东西方对抗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也是冷战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动因。也就是说,一方面在与苏联的对抗中,英国不愿同苏联发生直接的战争冲突,因为这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这种结果是英国要极力避免的。但是,另一方面,苏联在东德的势力被英国认为是对整个西欧的最直接的威胁,因此英国对这种威胁就不能不采取措施进行防范和遏制。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其实就是接近了“冷战”这个历史名词的概念了:对抗的双方都避免使用战争来打败对方,而是采用外交、经济、宣传等等“冷”的方式来对抗,既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正是在英国及其西方盟友同苏联人在德国问题上的对抗过程中,渐渐地产生了“冷战”这种对抗的模式,而英国在第一次柏林危机中的对苏政策则是典型地、现实地对“冷战”这一概念进行的“诠释”。从英、苏在德国问题的对抗上,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英国的冷战政策和冷战行动。   (责任编辑:仲平)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柏林空运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