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天天骂英超英格兰球员员身价虚高的媒体人最近哪去了

身价高未必能力高 英超强不等于“三狮军团”强- 英格兰球员被称名不符实- 渤海早报记者 张磊磊(图)_网易新闻
身价高未必能力高 英超强不等于“三狮军团”强- 英格兰球员被称名不符实- 渤海早报记者 张磊磊(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渤海早报记者 张磊磊
  巴西世界杯足球赛结束后,杰拉德和兰帕德退出了为之奋斗十余年的英格兰队,在“三狮军团”共存有着功能性障碍的“双德”就此再无联手可能。过去十年,曾经被视为英格兰队的“黄金一代”,阵容中拥有像特里、杰拉德、兰帕德、鲁尼、费迪南德等明星球员,但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却只有一次次的失望。
  高到离谱的身价、云山雾绕的实力、为数众多的球迷,这似乎已经成为英格兰球员的共性。这些英格兰球员很少有人能够取得与其声名相匹配的成就,更多的人是名不符实,身价虚高的帽子牢牢地扣到他们头上。
  英格兰球员身价虚高
  威尔希尔、沃尔科特、张伯伦、维尔贝克,目前的这支阿森纳队并不缺少英格兰青年才俊。两年前,在法布雷加斯、纳斯里、范佩西等外籍球员纷纷离队后,温格曾表示:“我们留不住外籍的骨干球员,我希望可以围绕这些年轻英格兰球员建立一支争冠的球队。”
  这是温格的选择,而就在几年前,“教授”不仅不热衷引进英格兰球员,他甚至排斥引进本土球员。2007年,麦克拉伦率领的英格兰队未能打进2008年欧锦赛决赛圈,欧文、贝克汉姆、鲁尼、杰拉德等球星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用武之地。欧足联主席普拉蒂尼对法国老乡温格提出了批评,他认为温格所倡导的青少年球员培养机制正是损害英格兰足球的原因之一,“他从没有培养自己的本土球员,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引进国外球员身上,这绝对是错误的。”
  从1996年入主阿森纳到2010年,14年间温格只签下7名英格兰球员,并且还创造过一场比赛全部16名球员都是非英格兰球员的纪录。温格善于挖掘和培养年轻球员,但他对英格兰本土年轻球员的“无视”让历来以护犊子为己任的英国媒体抓狂。漫天而来的质疑和批评让温格很无奈:“我可以对天发誓,我对英格兰球员没有偏见,我这么做是因为我对他们了解很多。通常情况下,英格兰球员的转会费实在是太高了。”本土球员高身价导致温格只能转头去购买那些便宜而且能力出众的外援,这正是阿森纳队中英格兰本土球员稀少的原因。近年来,温格的引援政策有所转变,他开始更加看重英格兰球员的忠诚性。当然,这也与“枪手”的经济状况好转有关。
  无独有偶,前切尔西主帅维亚利也曾表示,英格兰球员的高身价迫使主教练们去购买身价便宜的外国人,导致越来越多的外援占据了英超各队的主力位置。
  英国媒体推波助澜
  在代表“三狮军团”参加三届世界杯后,阿什利·科尔缺席了巴西世界杯足球赛,他为英格兰队出战的次数定格在107次。或许是旁观者清的缘故,两个多月前科尔谈到了英国媒体对英格兰队成绩所起的副作用,“我们的媒体总把英格兰描述成世界足坛最优秀的队伍之一,但其实我们根本很少位居世界顶级行列,这无形中增加了我们的压力。”
  有一种认可度颇高的观点认为,英格兰队只是借着昔日的荣光和英超的繁荣,加之英国发达的媒体行业的吹嘘和无尽的话题,让世界大大高估了他们。作为一个在1990年以后就没有进入世界杯4强,也没有进入过欧锦赛决赛,甚至屡屡无缘国际大赛的球队,英格兰队经常会成为国际比赛的大热门,这本身就令人感到惊奇。不过,如果联系到世界强势媒体正是英语的天下,在有意无意的关爱下,英格兰队的实力被无限放大了。
  与此伴随的是,英国媒体在推动本土球员的身价方面也是推波助澜。英格兰本土球员的八卦新闻是英国媒体报道的焦点,在如今这个靠脸吃饭的时代,关注度往往意味着名气和利益,甚至代表了“实力”。已经退役的卡拉格就曾表示无孔不入的英格兰媒体才是英格兰球员最在乎的,“球员的确感受到媒体的压力。有时候球员更希望媒体认为他们表现不错,而不是主教练。”
  英国媒体一直为缺少天才球员而深感困扰,当鲁尼2002年在埃弗顿队横空出世后,他们兴奋地将鲁尼称为“鲁纳尔多”。
  2004年,鲁尼以惊人的2700万英镑转会费加盟曼联,那也是鲁尼唯一一次明码标价。不可否认,鲁尼的能力确实出众,他也是目前英格兰队的头号球星。但是,鲁尼从来未能带领“三狮军团”在世界大赛中走很远,而参加了三届世界杯的他仅仅打进1球。
  英超不等于英格兰队
  巴西世界杯足球赛前,英格兰《每日邮报》做了一番复杂运算后宣布,英格兰队价值5.5亿英镑,仅次于德国队和西班牙队,高居世界第三位。然而,如此强大的“三狮军团”在巴西一胜难求,56年来首次止步世界杯小组赛阶段。英格兰球员身价虚高,与英国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关,却也与英超联赛的高度商业化有着密切关系。
  英超在经济总量、市场化程度以及转会活跃程度等各个方面都高居五大联赛之首。然而,英超的强大却始终无法造就一支世界一流的“三狮军团”,英超从来就不等于英格兰队。
  商业化高度发达的英超能够提供给球员良好的发展机会和足够的高薪,自然吸引了众多高水平外籍球员加入。
  僧多肉少,“人人都说英超好”造成的后果就是英格兰本土球员的登场机会日益被压缩。在英超豪门俱乐部,本土球员要么年事已高,要么日益边缘化。无奈之下,实力达不到豪门要求的本土球员只能扎堆涌向保级球会,为的就是保住上场机会。
  无奈的本土化政策
  2013年9月,英足总新任主席格里格·戴克表示,如果英超外籍球员急剧上升的数量和影响力得不到抑制,英格兰足球将会经历一个灰暗的明天。
  事实上,2009年9月,英超各俱乐部主席开会通过了一项重要决议:“17+8”政策。即:从赛季开始,各俱乐部25人的球队大名单中,需要有8名本土培养的球员。本土培养的标准不是和国籍有关,但是这8名球员必须在21岁以前在英格兰本土受训,这就要求每支英超球队都必须拥有足够数量的本土球员,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英超各支球队对优秀本土球员的争夺,导致本土新秀的身价水涨船高。
  然而,与越来越多涌入英超的优秀外援相比,只是从数量上来规定本土球员的政策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职业足球强调的是成王败寇,与沉下心去培养年轻球员相比,很多球队更看重排名和成绩。一些英格兰年轻球员即便进入了一线队,也很难获得稳定的出场时间,最终只能泯然众人矣。
  半年前,英国《每日邮报》在赛季英超开打之际,盘点了各队本土球员的数量。结果切尔西队只有3名本土球员,除了卡希尔和特里,另一人是法布雷加斯。然而,英超21轮战罢,高居积分榜榜首的正是切尔西队。升班马伯恩利阵中本土球员数量最多,达到19人,但是该队目前排名英超第17位,距离降级一步之遥。本土球员扎堆的球队未必能够取得好成绩,如果想在英超立足,引进高水平外援已经是不二选择。
  为了给本土球员更多的发展机会,英足总去年5月8日透露,准备限制非欧盟球员在英超球队中的人数,实行更加严格的工作许可制度。英足总主席格里格·戴克去年透露,现在英超中的本土一线球员只有66人,他希望这个数字到2022年时能达到90人。
本文来源:今晚网-渤海早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格兰球员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