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大家为什么叫太极拳喜欢太极拳

谈谈郝式太极拳的虚实观------韩和平 - 南通太极家园 -
生活在南通 爱上濠滨论坛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3900|回复: 0
谈谈郝式太极拳的虚实观------韩和平
阅读权限20
在线时间 小时
谈谈郝式太极拳的虚实观
& & 各派太极拳都很注重分清虚实,杨式太极拳还以分清虚实为第一义。郝式太极拳对虚实概念的定义,对虚实分清和相济有着独特的规定,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根据我多年来研习郝式太极拳的体会,对虚实关系的把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一、正确认识郝式太极拳虚实的规定性。各派太极拳对虚实的规定都有自己的概念表述,多数太极拳流派规定重心坐在哪条腿,哪条腿就为“实”。因此,有“前三后七,前七后三”、“左四右六,左六右四”之说。而郝式太极拳规定阴阳体现在内劲上时,才称为虚实,阳便是虚,阴便是实。具体表现为:内形为阴(实),外形为阳(虚);精神为阴(实),气势为阳(虚);刚为阴(实),柔为阳(虚);静为阴(实),动为阳(虚);在上者为阳(虚),在下者为阴(实);在前者为阳(虚),在后者为阴(实)。对于左右的阴阳虚实之分,据情况而定,如左虚则右实,如右虚则左实。总之周身须节节有阴阳、处处有虚实。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挤。
& &&&步法运动严格分清虚实是武式太极拳区别于其他流派太极拳的显著特点之一。它强调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非全然无力,内中要有腾挪,即预动之势也;实非全然占煞,内中要贯注精神,即上提之意也。尤其强调,切记两足在前弓后蹬时不要全然占煞,应该分清一虚一实,否则即成双重之病。就是说虚实体现在内而不是在外。& & 但是,内劲的虚实与重心和支撑腿的关系要能正确把握。在步法运动时,当两腿处于前弓后蹬的过程中,后腿指挥和支配前腿的运动,后腿推着前腿走时后腿为实,前腿为虚。弓步完成后,只要是内劲没有换过来时,后腿仍然为实。内劲换过来以后前腿为实。然而,后腿在跟步、上步或者做踢腿、摆腿、蹬腿前,内劲的虚实要先换过来后才能进行,换过来后,实腿即是体重的支撑腿。需要强调的是,郝式太极拳的跟步、退步是在两条腿统一成一条腿的用意过程中完成的。在做踢腿、摆腿、蹬腿之前,意识中要先把要踢摆蹬的那条腿收到实腿一侧的胸中腰间,踢摆蹬腿时以八面支撑和开的意念来指挥和支配。
& &&&二、熟练掌握郝式太极拳劲由内换的训练方法。郝式太极拳的劲由内换,主要是通过走架打手过程中步法虚实变换训练来实现的。 阴阳虚实之间的转换关键在两腰眼之间。转换时,命意源头在腰隙。向左转时,左腰眼微向上抽(虚),用右腰眼(实)托起左腰眼,而左胸须虚空;向右转时,右腰眼微向上抽(虚),用左腰眼(实)托起右腰眼,而右胸须虚空。迈左步时,左腰眼微向上抽(虚),用右腰眼托起左腰眼,右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左腿则气势腾挪;迈右步时,右腰眼微向上抽(虚),用左腰眼托起右腰眼,左腿实股须精神贯注,右腿则气势腾挪。退步时亦然。两个腰眼总须一上一下,一虚一实,以实托虚,虚与实又要相吸、相依、相挤,虚可以转换为实,实也可以转换为虚,劲由内换不显示在外形。
& &&&三、准确把握郝式太极拳虚实关系的总方法。郝式太极拳有“三虚包一实”的论述。即两手臂与两腿脚之间的总关系是“三虚包一实”。就是说两手臂与一条虚腿总须包围一条实腿。若左腿为实,则右腿和两手相对为虚;若右腿为实,左腿和两手相对为虚。虚者须气势腾挪,实者则精神贯注,精神为实不可外漏,气势为虚而必须包围精神,此即“三虚包一实”之意。
& &&&四、注意虚实定义的内涵拓展。打手过程中,有时把对方的薄弱环节、委屈之处、僵紧之点等背势称之为“虚”,这就是人们经常说的避实击虚之虚。而郝式太极拳的虚实则不仅如此,按照郝式太极拳的规定,&&虚实都应该是得机得势的。强调“彼挨我何处,我气即行往何处,何处即分虚实。虚即是阳,实即是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强调须以自己之虚去探彼劲之实,勿要用己之实而使彼知己。因敌变化须走内劲而不可露形迹,劲由内换而使人莫测。彼只能挨我之虚,即挨皮毛,而得不到我之实,无从得力也。接定彼劲后,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心应手。能以虚实制人,则人为我制,而我不为人制。此即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 &&&五、不断积累虚实训练的经验体会。
& &&&1、腿法虚实练习的体会。在作跟步、进步、上步、迈步时,把注意力放在动脚的小趾跟、足三里、环跳穴以及支撑腿的腋下等地方,对全身的稳定很有帮助。这种练习也包括起脚、踢脚、摆脚、蹬脚。开始先注意一个地方,能熟练地掌握了就再加一个,依次加上去就可以了。掌握了这样一个思维和运动规律,练习起来就容易些,意到气到形也就到了。关键是意先把要练习的几个点存于自己的意识之中。动作时,一起去找他们。比如,练习踢右脚时,心里先想一下左腋下(或左肩胛骨),然后,右脚小趾跟、右膝外、右环跳、右腰眼、右腋下、右肘外、右腕外(掌跟)等,一起与左腋下或左肩胛骨收合,而后再向着目标点放出。这样做稳定性强,弹性也极强。而且可以坐着练,只要用意一想就行了。就是说动右脚时,用意将右面的那些点与左肩、左腋连好后一松一空就行了。练熟后,踢出去的右脚能与上下左任何地方的联系非常广泛。
& &&&2、手法虚实练习的体会。两手齐动时,在后在下者为实,在前在上者为虚。前手似盾,后手为刀。后手要支持、配合前手,使两手阴阳相济。比如揽扎衣、搂膝拗步等等,都比较典型。
& &&&3、身法虚实练习的体会。按照三虚包一实的理论要求,当左腿为实,则左胯、左侧小腹也为实。左胯实,则右胯和两肩相对为虚;右胯实,则左胯和两肩相对为虚。当左侧小腹为实时,则右侧小腹和两胸腔相对为虚;当右侧小腹为实时,则左侧小腹和两胸腔相对为虚。当左膝为实,则右膝和两肘相对为虚;当右膝为实,则左膝和两肘相对为虚。当左脚为实时,则右脚和两手相对为虚;当右脚为实时,则左脚和两手相对为虚。实要支撑和支配虚,虚须包围和保护实。以此达到虚实相济。
& &&&4、推手虚实练习的体会。对方挨我的左手,则我的左胸、左腹、左胯、左膝、左脚意先安排为虚;对方欲挨我的右手时,则我右脚、右膝、右胯、右腹、右胸意先安排为虚。同时周身配合相随,形成阴阳相济,对方就不容易触到我之实。
信息产业部备案: 经营性ICP许可证: Powered by ,&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谈谈太极拳中拳势步型基本要求 练好你就跨入太极门了谈谈太极拳中拳势步型基本要求 练好你就跨入太极门了道法太极百家号  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步型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掌握好对步型的学习,才能促进自己对太极拳的认识和提高,那么关于太极拳步型的学习,我们需要掌握哪些要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做相关的介绍。  一、拳势步型的内涵  在太极拳的的各个步型,都是根据自己的特点所命名的。  如“搬拦捶”的弓步,因势如弯弓而得名。如“云手”的马步,因势如骑马而得名。如“白鹤亮翅”的虚步,取虚步之意而得名。如“揽雀尾”按势的坐步,似坐在凳上那样而得名。  二、拳势步型的“立身中正”  拳势步型的首要是“立身中正”,这是外在的技术要求,也是内在的技术要求。“立身”不是人的某个姿式、动作、造型,而是一种行为,是指练太极拳时,如何处理协调好意形诸方面的矛盾冲突。  所以说通过步型的要求,也可以体现出太极拳的态度。  比如“虚领顶劲”与“松腰沉胯”这对矛盾的协调、处理。再比如“气宜鼓荡”与“神宜内敛”这对矛盾的协调、处理。太极拳中所讲的“中正”内涵是指身体内部的对称、平衡、沉稳,非简单的形态之谓。  实际上,“立身中正”是为“八面支撑”服务的。 “中正”可分静态和动态,“中正”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随技法的需要而变化,它也可随功夫的变化而变动。“立身须中正安舒”的内容,体现了练拳求“中”。  三、拳势步型的“脚下有根”  “脚下有根”是步型内在的技术要求,要有松沉到脚底和气沉丹田的桩步功夫。武术界的谚语“练功无桩步,房楼无立柱”这句话,形象地指出了桩功的重要性,练拳不练桩功就象宏伟的建筑没有立柱一样。  所以说,步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练好退下基本功,控制好重心,犹如脚下生根一般。  通过虚领顶劲、松腰塌胯、尾闾下垂、松膝舒踝的沉到脚底与地面粘在一起,这就是“脚下有根”的体现。还要“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的整合,“下丹田”这个圆形腔体的中心点是位于腹部能调整和稳定人体重心的部位。  “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能有效的降低身体重心。力学原理告诉我们相对重心位置越低越稳定。太极拳要求全身放松,各个环节重量下沉,特别是利用气沉丹田、膈肌下降使腹部充实,降低人体重心达到人体稳定。  四、拳势步型的底面积  底面积是步型外在的技术要求,指两脚之间要形成合适的底面积。太极拳不是神仙拳,技术要求是要讲究科学的,步型也有现代力学的东西,“下盘底面积”就是其中之一。步型的步距包括步长和步宽。  首先是各人的身高脚长不一样,步子的大小也不一样;再有各人松腰松胯的功夫不一样,步子的大小也不一样,所以不能量化。  两脚横向距离的宽度数字要恰到好处的选取。过于窄了,底面积就小,这样不利于使人身重心投影线落在重心支撑面内。过于宽了,底面积就大,下盘是很稳了,但使虚实转换不够好,行步也不够灵便,还会容易形成“双重”、劲力传递不顺遂等不足之处。  拳架“起势”、“十字手”、“收势”的步型是开立步的,“云手”中也有开立步的拳势动作。有些太极拳爱好者不大注意开立步的技术规范,站成了八字脚(两脚外撇形像“八”字)的“起势”、“十字手”、“云手”、“收势”。  八字脚的底面积明显小于开立步,所以说八字脚的下盘稳定性是比不上开立步的。有兴趣者不妨验证一下,分别站一个八字脚和开立步的“起势”,叫人用手出一点力推按自己就身知体悟到步型底面积的技术问题了。  五、拳势步型的支撑点和面  拳势步型的支撑点和面,有的可以从步形架构看出来,比如站步的高低或宽窄,又如腿的弯屈或伸直,再如吃劲点在脚掌还是在脚跟。有的则要看步型的内涵技术。比如马步的“开胯圆裆”,下肢腹股沟松开,两腿有内外对向撑力,无形中扩大了两腿所围成的支撑底面。避免夹裆、敞裆的毛病,以提高稳定性。  又如开立步的“足稍内扣,膝稍外展”,也是一样。常见的弓步后腿“掀脚”、“丢跟”毛病,使撑点和面产生异常变化,因此影响了下盘的稳定性,也影响了劲力的传递。  常见虚步、半马步膝尖超过脚尖的毛病,亦称“跪膝”,跪膝时下出的力就从膝尖向前下穿出,而不能下传于脚跟,从而失去支撑点和面的稳定性,减弱脚底劲力顺着地心力的反弹作用。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且实用的道法太极,点击上方关注我们吧~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道法太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太极既能防身又能养身 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当前位置 & &
& 马云:爱上太极拳还要从一个壮汉谈起
马云:爱上太极拳还要从一个壮汉谈起
10:56:58&&作者:
编辑:随心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05-01][04-29][04-25][04-25][04-23][04-18][04-14][04-12][04-12][04-10]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为什么不能自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