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体育做的马拉松金牌赛事赛事有哪些?

智美体育是国内做过马拉松赛事最多的公司吗?_百度知道
智美体育是国内做过马拉松赛事最多的公司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杭州马拉松和广州马拉松智美体育集团主办的马拉松比赛项目是很多的,长沙国际马拉松,沈阳马拉松,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仅仅15年一年就举办过5场马拉松即
采纳率:31%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体育报:马拉松赛事已成为国内全民健身领域“现象级”新时尚
中国体育报
很多体育项目都有自己的“赛季”,赛事活动一般也只是集中在一年的某个时段。不过现在,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却正在颠覆这个传统。
   原标题:马拉松 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马拉松赛场展现个性。 中体在线 陈伟摄
  “跑步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习惯,就和呼吸、吃饭一样自然。现在无论出差、旅游到哪里,首先都想到适不适合跑步。爱上跑步,其实是爱上一种生活方式。一是生活习惯更加自律,更加注意科学饮食,充分睡眠。二是性格更加开朗乐观,正能量,乐于助人。三是做事更加专注,意志更加坚定。四是精力充沛,比同龄人更年轻、更健康、更美丽。”重庆女孩张浩对跑步有着深刻的认识,如今她的全马最好成绩是3小时38分03秒。  
  近年来,马拉松赛事已成为国内全民健身领域的一种“现象级”新时尚,中国田径协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只有22场;2014年达到51场;2016年,中国马拉松的注册赛事已经高达328场。
  目前各地的马拉松赛事通常分为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以及10公里马拉松等等,这些不同距离和难度的赛事也促使更多长跑爱好者踊跃加入马拉松赛事活动。因此尽管每年全国比赛场次在翻番式暴涨,但不少大型马拉松比赛的名额仍呈现出一票难求的局面,很多马拉松赛事也成为需要靠秒杀、抽签才有可能参加的大众健身项目。
  对人身心皆有益
  对于从事马拉松爱好者来说,经常进行长跑,能够改善人体的心血管健康,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排毒祛污。同时长跑还能够增强人体的各种器官能力,增加肺活量和心脏的运动强度。长期进行运动能够消除人体堆积的多余脂肪,还能够改善人体的体型、肌肉及脂肪的分布情况。
  马拉松也是现代人们一种很好的释放压力的方式,马拉松运动过程中对极限的忍受及挑战能够有效地让心理压力得到释放,所以马拉松也是保护和调节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当人们跨过跑步最初的门槛,穿上跑鞋每日奔跑,会发现跑步就是人生的一场修行。”张浩如是说。
  82岁的陈大昌,退休以后,运动成为他天天必做的功课,“我每天都会坚持健步走,还要骑动感单车,一上去就骑50分钟。”他还经常为跑友们举行健康讲座,也坚持与跑友们进行一月一次的5公里健康跑。陈大昌在参加都江堰双遗马拉松时,作为“美女跑团”的一员,他穿着纱裙跑完5公里。这应是“比同龄人更年轻、更健康”的最好注脚。
  挑战极限存风险
  当然,马拉松首先是一项极限身体运动,普通跑步爱好者如果没有扎实的锻炼做基础,贸然硬上,后果会非常严重,最严重甚至是猝死,这在国内的诸多马拉松比赛中已经时有发生。一般来说,初次接触马拉松的跑步爱好者,从开始接受训练,到10公里、21公里,最后才能够挑战全程42公里马拉松,一般跑全程马拉松之前,都要有持续几个月的试跑。
  马拉松其实就是一种超长距离的跑步,虽然跑步是人类最基本的运动能力,正常情况下男女老少都可以。不过超长距离的跑步完全不同,它还要求足够的体力、耐力、身体器官承受力以及意志力。而对于这些,我们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自己的状况,甚至在现代医学的辅助下,也未必就能看得清清楚楚。
  即使那些平时有相关训练和运动经历的老手,在马拉松运动中也并非就一定万无一失。这几年,各种马拉松赛事中出现的猝死案例已经为我们发出了警示。
  对于人类而言,认识自己也许是最难的。有些人会将马拉松比赛当成认识自己的一种途径,希望在极限状态下了解自己的身体承受力、意志精神力,这当然充满了诱惑,但却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用巨大的代价来换取对我们来说值得吗?
  相关链接
  赛事平台和国际接轨
  北京马拉松
  赛事于1981年开始举办,每年一届,原名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为与其他高水平马拉松赛接轨,2010年特更为现名。
  北京马拉松是经国际田径联合会认证,国际马拉松和公路跑协会备案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
  2009年开始北京马拉松赛比赛路线已趋成熟,此后几年比赛线路都基本一致;由天安门广场出发,途经金融街、钓鱼台国宾馆、昆玉河、知春路、学院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回到奥体中心结束。这条路线将北京的主要地标性建筑串联起来,老北京与新北京的景观结合成为比赛路线设置的最大亮点。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
  创办于2003年,经过10多年发展,厦门国际马拉松赛以其较高的竞赛水平、广泛的群众参与和丰富的配套活动,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马拉松赛事之一,2007年起被国际田联评为“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
  厦门地处亚热带,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0摄氏度,空气质量优良,气温都在15-20摄氏度之间,而且风和日丽,非常适合举办春季马拉松赛。
  厦门国际马拉松赛大部分的赛道是在沿海边的环岛路上,从金门岛隔海相望的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出发,沿途既有依山傍海、风景如画的环岛路,更有厦门二十名景中的八大景点缀其间,可尽览厦门的天风海韵,堪称世界上最美赛道之一。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
  起始于1996年,已连续举行了20多届。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的一项重要马拉松赛事。同时也是历届上海市全民健身节的重头戏。“上马”比赛规模逐年扩大,2006年参与人数已达17000余人。
  201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被授予金牌赛事称号。此前,“上马”已获2014国际田联路跑金标赛事称号。至此,上海国际马拉松赛连续3年获得“双金”称号,获得中国国内和国际最高规格认证。
  记者视角
  跑步者的“高端”挑战
  很多体育项目都有自己的“赛季”,赛事活动一般也只是集中在一年的某个时段。不过现在,中国的马拉松运动却正在颠覆这个传统:从年初到年尾、从南方到北方,几乎每个周末、假日节点,我们都能听到马拉松赛事的消息,有时一天还不止一场。
  而最神奇的是:数万人参与、一个月好多场的高密度赛事却仍满足不了跑步者们的需求,想跑马拉松,很多时候要靠抽签碰运气,马拉松赛事的参赛名额已被当成赛事主办方洽谈合作时的重要筹码。
  马拉松赛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已成为社会热点,而作为体育人,最感兴趣的是——这种热度和繁荣背后的庞大跑步人群。没错,目前绝大多数马拉松参赛者并不是专业的马拉松运动员,但他们却是最坚定的跑步爱好者。这一人群的爆发式增长并不突然,它是当走、跑成为大众健身最常见方式后,部分走、跑健身者向更“高端”挑战时的需求体现。
  中国马拉松的迅猛发展超乎人们的想象,但如果看看公园中、小区里、健身房内那些随处可见的跑步者,这种井喷式发展是一个必然。这足以说明,一种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已经成为大众的习惯,这也足以证明,全民健身正从一种呼吁、口号转变成一种社会形态和一种生活方式。
  健身贴士
  做好准备 万无一失
  近年来,在马拉松赛事中不时发生的运动性猝死尽管总体几率并不大,但却产生了赛事活动中最严重的问题,对于参与者和赛事组织者来说,做好准备和预防要始终放在第一位。首先对于跑步者本身来说,必须加强比赛前的医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目前来看,绝大多数运动猝死人群,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严重的其他疾病,而某些疾病在普通体检中可能还很难发现,有条件最好进行运动心肺功能的全面检查。
  在运动中,跑步者要加强自我监督、注意先兆症状,据相关机构调查与报道,运动猝死前有50%的人会出现发热、胸痛、胸闷、胸部压迫感、头痛、气急、肠胃不适、腹泻、极度疲乏等前期症状。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如果出现脸色发白同时出大汗、胸闷、憋气、心脏有压迫感等现象时,应该引起重视逐渐降低运动强度,直到停止运动。
  马拉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参与和完成的一项运动,参与者可以从小强度负荷开始,循序渐进,提高机体心血管机能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对于普通参与者来说,马拉松比赛时跑步速度宜慢不宜快,这样可以尽量避免“极点”的出现。而一旦出现极点期时更要适当放缓,不要咬牙坚持。
  马拉松运动时不能大量喝水,避免加大心脏的负担;感冒、急性扁桃体炎、麻疹、发热患者应避免运动,并及时诊治否则会导致病毒侵袭,引发心脏疾病,从而造成心血管意外而发生猝死的现象。长跑冲刺后则一定不能立即停下来,要做一些缓冲的运动走一走,增加血液回流。
  对于马拉松赛事组织方来说,赛前要严格审核选手出具的有医生签字的体检证明,为选手提供包括比赛路线、海拔高度变化、途中补给点分布、补给内容、医疗救护点、比赛天气预测等详细赛事信息的赛事指南。(记者 蒋亚明)
责任编辑:李旭2015年大盘点:国内跑坛哪些赛事真正值得跑_网易体育
2015年大盘点:国内跑坛哪些赛事真正值得跑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也就这一两年吧,跑步的人就像暴雨后的知了虫似的,全从地底了跑了出来了。能不能在这场角逐中抓住机遇,就要看组委会能不能抓住运动员了。2016,期待有更多优秀的赛事出来。
也就这一两年吧,的人就像暴雨后的知了虫似的,全从地底了跑了出来了。身边很多个“资深”的跑友经常会忍不住来一句:我靠,原来有这么多人在跑步啊。记得五年前的,全程好像只有4000个名额,但是报满需要用一个半月的时间,五六年前的时候是不限额的,不过一般也就报个两千人左右,杭州马拉松更别提了,每年报全程的甚至不到一千人。而今年,北马开始抽签了,上马抽签了,杭马抽签了,大鹏马抽签了,广马抽签了,甚至于连第一次搞马拉松的南京马拉松也开始抽签了……和高增长相对应的是,各种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运动员方面:北京的五彩浅山比赛,运动员抢公然哄抢奖牌,甚至还理直气壮的指责组织者“你们做那么多奖牌不发干什么用?”还有就是杭州的某个替跑获得第三名的选手要求退位为第四名遭拒后理直气壮的指责组委会不地道。对于这样的运动员,只能问他们一句:do you know what is 不要脸?对于这样的运动员,个人建议就是拉个黑名单,国内赛事共同拉黑抵制拉倒。但是,对运动员,除了本身素质不过硬,没有体育精神以外,我们所能要求的地方不多,毕竟这就是“国情”,占便宜的心理人人都有。“技术上”我们是不好避免的。与之相对应的是赛事多了,出来做赛事的人也多了,经常动不动身边就会有人冒出一句:那谁谁去做赛事了,那谁谁也去做赛事了……同样的熟悉的声音可能还有“我靠,那谁谁特么也能做赛事?”诸如此类吧。赛事很多,好在能形成话题的团队或者赛事倒不多,今天主要就是想和大家掰扯掰扯这些赛事和赛事的团队。先说说四大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北京马拉松这个干了35年的比赛,绝对是国内马拉松赛事的领头羊了,国内四个IAAF金标赛事之一,老牌的田协金牌赛事,天安门起跑,封长安街,央五直播,甚至于今年还各种媒体用“七大马拉松”的名号进行宣传,虽然事后因为干砸了被骂了,组委会百般抵赖,但是这种概念,如果不是组委会首先提出来,估计也没有几个媒体能整出来。这个比赛可以说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本来不成功才叫奇怪,但是天朝是一个出奇迹的地方,有时候,你不服也不行。上海马拉松很多年前,坊间经常流传着一种声音,上马是中国赛事体验最好的比赛。但这是指东丽杯上海马拉松,自从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的东丽和美津浓被双开之后,上马的赛事质量也是一年不如一年,奖牌始终长得跟巧克力糖似的,领物点一直是排长队,排长队……这几年随着规模的扩大,领物排队也是越来越长。起点存包区进不去,出不来……诸如此类的吧。今年20周年了,希望能好点儿。但是作为天朝最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相信上马肯定会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厦门马拉松拥有中国最美的赛道,最广泛的群众参与度,最大的政府支持力度,最大的赛事规模。厦门马拉松,一直以其极高度的群众参与度享誉跑步圈,但是其过于庞大的赛事规模,也导致这个赛事的质量一直难以得到提升。甚至去年还出了跑错路的情况,一个马拉松赛事出现跑错路,这种事儿我是没脸提的。扬州马拉松中国唯一的一个国际田联的金标半程马拉松,这个比赛除了在“在扬州举办”这仅有的一个亮点以外,好像很难找出其它亮点了。赛事组织的混乱程度在国内的马拉松赛事中绝对可以排到前十。除了四大金标以外,新出的赛事运营团队有运营广马、杭马的智美,有运营无锡马的中奥汇跑。无锡马拉松2014年的无锡马拉松,当时因为名字和运营北京马拉松的中奥路跑非常像,觉得很山寨,没想到的是14年的无锡马在国内跑友圈里收获了相当优秀的口碑,15年的无锡马更是好评如潮,可见人不可“可”相。15年还做了TNF100,康保马,大五台,奥森100等好几个赛事,我参与过其中一两个,奖牌一流,补给没硬伤,最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每个他们家的赛事都设置了固定的客服电话,有很多赛事还有QQ群、微信群,组织者经常在群里和跑友进行互动,很多时候都能做到及时响应跑友的问题,这和很多政府赛事组委会一副大爷嘴脸是完全不同的。相当值得赞赏。TNF100这个应该算是国内最值得一提的越野赛了,大陆越野赛事的标杆赛事吧,历史最久,参与人数最多,赛事组织也最专业。早几年据说是一个叫八方环球的公司在做,13年做砸了,骂声一片,14年换将益跑网,似乎风平浪静,15年又换成汇跑,收获了不少赞誉。16年TNF100何去何从,我们拭目以待吧。于雷系列赛事
于雷的赛事,很多时候大家都是冲着于雷本人的名声去的。早年的大连100和大理100做的都相当不错,15年于雷更是快马加鞭上了三峡168公里的比赛,也可能是由于精力的原因,15年的大理100出现了很多人跑错路的大硬伤,据参与者说前十五公里的路标非常稀疏,志愿者培训也相当不到位,后来据选手说撕逼发生之后于雷去指责有些志愿者,这个说起来就有点不地道了。这里只能对他说一句:贪多嚼不烂,还是先把手里已经做的赛事做好,到时候砸了牌子就得不偿失了。其它越野赛除了这俩比赛以外,我好像也没有听说其它能拿出来说事儿越野赛了。杭州那边的没去过,听说组委会内部撕逼撕得严重,后来不知道啥情况了,以后有机会去跑一跑。可以说,这几年确实是国内办赛时机最好的几年,能不能在这场角逐中抓住机遇,就要看组委会能不能抓住运动员了。2016,期待有更多优秀的赛事出来。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2015国内最具影响力十大马拉松赛事:北马第一
来源:广州日报
  日前,人民网与人民舆情检测室联合发布2015年国内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广州马拉松虽然只有“4岁”,但在影响力上却直逼历史最悠久的北京马拉松。
  年幼广马直追北马
  广州马拉松赛是中国田径协会的金牌赛事,也是国际田联认证的铜标赛事。首届广马日举行,去年,第4届广马与国内马拉松运动同时呈现出爆发式提升的现象。
  2015年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马拉松年”,城市竞争办赛、跑者争相参赛、商家火热参与、媒体踊跃投入――一派蓬勃景象,全民马拉松热潮呈现出一种略显夸张的宏大气势。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的说法,2015年国内共举办了大大小小134场马拉松比赛。还属“幼年”的广州马拉松在这一年获得了国际田联铜标赛事称号,成为中国马拉松赛事中最“年轻”的标牌赛事获得者,这代表着国际田联对广马各种工作的肯定。因此,广州马拉松在关注度上也超越了众多老牌赛事。根据“最具影响力马拉松赛事排行榜”的数据,在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度上,已举办30多年的北京马拉松获得的分数最高,而排在次席的不是同样接近“中年”的上海马拉松或被称为路线最美的厦门马拉松,而是广州马拉松。可以说,广马在2015年完成了爆发。
  广州特色成就广马
  在对国内马拉松赛事进行评价时,报告给出了6个评价指标,即舆情热度(30%)、赛事级别(20%)、奖金设置(15%)、参与情况(15%)、赛事设置(10%)和专业性(10%)。一般来说,奖金高低是吸引高水平选手参赛的重要指标。国内马拉松赛事中,总奖金最高的是厦门马拉松,广州马拉松排在第5位。
  参与此次数据统计的一位专家称,广州马拉松之所以能比绝大多数马拉松赛事受到更高关注,在评价时获得高分,仅仅排在北京马拉松之后,这与广马所处的城市广州有直接关系。正如此次排名榜所解释的:舆情热度反映媒体报道和网民关注的集中程度,是赛事传播的最重要指标。拥有35年历史的北京马拉松以满分30分遥遥领先于其他赛事,排名第二的是第4届广州马拉松,获得26.30分,第20届上海马拉松以22.34分排名第3――“北上广”的超级地位在马拉松赛事的舆情热度中体现得十分充分。
  “首先是赛道设置,广马赛道主要沿珠江两岸设置,集中展示了珠江两岸最具岭南特色的人文风情、最具羊城历史的风景名胜、最具时尚气息的文化潮流,被国际田联认为是当今世界马拉松最美赛道之一;其次,广州是国内媒体最发达的城市,作为广马战略合作媒体,广州日报直接参与了广马系列推广活动的策划和创新,连续4年提前两个月在报纸的重要版面(包括要闻、体育、《广马赛刊》)以及官方微博、微信、网站等全媒体矩阵对广马进行海量的传播推动,在全国一枝独秀,这也是广马在舆情热度上远远超越其他马拉松赛事的重要原因。”专家说。
  未来办赛比的是专业
  中国未来的马拉松赛事只会更火,而提升专业性是每个马拉松组委会需要面临的最重要工作。国内目前虽然有上百项马拉松赛事经过了中国田协的备案,但真正经过国际田联和国际马拉松长跑协会认证的赛事非常少。统计表明:获得国际田联认证的只有北京、厦门、上海、扬州、重庆、黄河口、兰州7项马拉松赛事;获得国际马拉松长跑协会认证的也只有北京、厦门、上海、兰州、杭州、大连6项赛事。
  “我们的国际田联金标赛事只有厦门和北京马拉松,数量上甚至没有韩国多。在赛事准备、赛道设计和维护、补给服务等方面,我们的马拉松赛事都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专家说。很多历史悠久的赛事虽然也追求业余选手的参赛规模,但彰显优异成绩和汇聚顶尖高手始终是马拉松品牌赛事的追求目标,但现在国内很多赛事在专业选手、特邀选手数量和水平上都存在不足。
  另外,国内马拉松赛事除了在专业性有待提升之外,文化和特色也是需要大力打造的。专家认为:“马拉松作为人类挑战自我极限的运动,正在形成一种以优美环境吸引跑者、以优质管理服务跑者的文化。大都市和一线城市因其特有的文化景观和历史底蕴令跑者流连忘返,山地高原乃至沙漠、江河、湖海也因自然美景的融入使跑者心驰神往。从2015年国内举办的马拉松赛事中就可以看到,走出城市,利用山川河流、高原湿地乃至沙漠等地貌举办赛事已成为常态。”
  广州日报记者 白志标
(责任编辑:赵永杰 US027)
&&&&&&</div
本次FIFA比赛日结束后,各大洲世界杯名额归属已明朗化…]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马拉松赛事盲目跟风 城市管理需下苦功_凤凰体育
马拉松赛事盲目跟风 城市管理需下苦功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近几年来,马拉松运动风靡全国。业内人士估计,2017年全国的马拉松赛事有望超过600场,参赛人次超过500万。笔者身边也不乏马拉松爱好者,有位朋友每年至少参加两场马拉松比赛,即使两年前迁往美国定居,这
马拉松比赛近几年来,马拉松运动风靡全国。业内人士估计,2017年全国的马拉松赛事有望超过600场,参赛人次超过500万。笔者身边也不乏马拉松爱好者,有位朋友每年至少参加两场马拉松比赛,即使两年前迁往美国定居,这个习惯依然没有改变。笔者问他,国内外马拉松比赛有什么区别,他用两个字作答:秩序。同样是马拉松比赛,为何在秩序上有较大不同?朋友说,在国内,全程、半程、10公里、5公里等不同组别往往一起跑,整个过程比较混乱,主办方经验有限,在交通规划、配套设施、危机处理等方面常常捉襟见肘,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相比之下,美国的马拉松比赛在管理上科学周到,很少出现交通堵塞或是扰民现象,且参赛者多为真正的马拉松爱好者,在比赛中更容易交到朋友。朋友的说法代表了相当一批马拉松爱好者的心声。举办一场马拉松比赛,看似是个&三赢&的选择&&举办地打响了知名度,主办方获得了经济效益,参赛者陶冶情操、锻炼身体。然而,随着&一场马拉松瘫痪一座城&的场景不断出现,马拉松赛事伤亡事故屡屡发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动辄几万人参加的马拉松运动,已不只是一项简单的体育活动,而是检验一座城市交通运转、医疗急救、市民沟通等方面能力的试金石。如何促进马拉松赛事健康持久发展,成为包括体育界在内的社会各界面对的考题。有关各方需引导民众正确认识马拉松比赛。马拉松是一项极为考验耐力的运动,参赛者往往需要1年左右的科学锻炼,还需掌握许多运动常识和经验。然而,目前相当比例的参赛者并不具备合格的体育素质,其参赛动机往往出于好奇心,甚至是为了在朋友圈&秀&一把。事实证明,这种&尝鲜&心理并不可取,它不仅会给马拉松比赛的组织管理带来困扰,更有可能危及到参赛者个人的健康安全。城市管理者要在&内功&上下功夫。如今,各地因马拉松比赛&扰民&引起的抗议声浪逐渐泛起,背后折射出的是盲目跟风带来的对公共资源的过度占用。因此,在举办马拉松比赛之前,城市管理者不妨对自己的城市管理做一次&体检&,通过有效评估弥补不足,同时在体育设施、医疗保障、交通规划、秩序管理、对外宣传等软硬件设施上夯实基础,以确保马拉松比赛的有序进行。跑赢一场马拉松,关键在于跑前的长距离训练和奔跑中的合理&配速&。前者要求循序渐进、步步为营,后者强调系统规划、稳扎稳打。举办一场体育赛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事实证明,为了迎合&马拉松热&而匆匆举办马拉松项目,往往效果一般。无论是城市管理者、赛事组织者还是普通参赛者都应该明白,马拉松不只求&快&,只有学会&配速&,降下虚火,才能扎实前行。
[责任编辑:何子豪 PS045]
责任编辑:何子豪 PS045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体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129522
播放数:289694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全国马拉松赛事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