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华杯辩论2014世界杯半决赛赛在即,大家更看好哪两支队伍晋级

我校辩论队出征马来西亚“精英杯”中学生辩论赛 喜获亚洲十六强
来源:/ 作者:北京国际中学 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 发布时间: 12:07
&&&&&&& 12月15日至22日,我校辩论队赶赴马来西亚吉隆坡参加了当今世界范围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中学生辩论比赛&&第九届&精英杯中学华语辩论公开赛&。 本届赛事汇聚了来自亚洲各国的的64支辩论队,其中人大附中、上海市市东中学、东莞中学、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等八支来自大陆地区的辩论队伍。此次赛会,我校辩手一路披荆斩棘,获得十六强的成绩,这也是此次比赛中大陆地区队伍所获得的最好成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次比赛,我校派出的选手年级均在十年级以下,绝大多数队员入选校辩论队不久, 便全情投入到了备战集训当中。为了能够良好应对国际赛以政策辩论和奥瑞刚赛制为主的赛程设置,他们利用课余、周末的时间,在指导老师与教练员的帮助下查阅了大量资料与论文,同时练习破题立论、逻辑推演、质询与被质询、实战攻防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组循环赛中,队员们与马来西亚槟城锺灵国民型中学辩论队探讨马来西亚的营养餐政策,成功推翻对方提供的主要论据,6:3 战胜对手; 次日,在与马来西亚雪兰莪巴生光华独中讨论&选领袖应该选曹操/刘备&(我校为正方)时, 我方辩手对于对方提出的&曹操疑人&与&斩杀蔡瑁张允&&梦中杀人&的例子进行了充分合理解释,及时抓住对方论据缺乏的漏洞,进行了有效反击,最终获得9:0 大胜,一举进军16强,四辩郭子炎同学获得&最佳辩手&称号。
&&&&&&& 我校辩论队成立于2015年,曾派队参加&京津冀地区&辩论赛, &亚洲杯&中学生辩论赛等大、中赛事。 在参赛的同时,他们也用自己的力量,将思辨的魅力带给身边同学。 一年以来,辩论队已成功举办了中文、英文两次校级辩论比赛。 小辩手们通过参加辩论比赛,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他们表示,享受在团队中拼搏进取的过程,并期待着未来能有更多比赛机会,为校争光。
&&&&&&& 参赛队员:
&&&&&&& 九年级一班 张靖坤 &&
&&&&&&& 十年级一班 郭子炎 柳若琨 &
&&&&&&& 十年级二班 李博伦 &&
&&&&&&& 十年级五班 程湛月 薛世龙
&&&&&&& 十年级六班 张乐怡
&&&&&&& 附:郭子炎同学参加辩论赛的感想
&&&&&&& 之前听高三的学姐说过:一旦接触辩论,你就再也无法忍受没有辩论的生活。因为辩论已经成了你生活的一部分。但直到真正开始接触辩论,我才感受到这句话的意思。那种思想上的碰撞,激情的燃烧使我欲罢不能,让我完全爱上了辩论。也正是这种对辩论的热爱让我入选了精英杯的队伍。
&&&&&&&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刚刚接触辩论的新人,从没打过一场正式的比赛,我们作为新人都开始努力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次次的遇到新的辩题一次次破题,熬夜写立论,模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辩论的魅力,成长,我们也了解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并学到了更多东西,说话越来越流利,准确;提问变得尖锐并且犀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变得越来越强,配合的越来越好。我们队七名队员一起共赴马来西亚,到那之后我开始了紧张的比赛,在赛场上与对手厮杀,场下在酒店里讨论辩题到1,2点钟。这次比赛让我们成长很多,我也提高了不少。我们取得了16强的成绩,我也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个最佳辩手。非常充实也很快乐。如果有人问我辩论是什么,我会说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它充实了我的生活,让我有求知的欲望,让我拓展了思路,使我快乐。我爱辩论。
& & & & & & & && & & & & & & & & &
&&&&&&& Tag:&,精英杯&中学生辩论赛
&&&&&&& 本文由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陈泽青供稿。
&&&&&&& 关于新东方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
&&&&&&& 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创立于2010年,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鼎力打造的一所全日制寄宿式完全中学。
&&&&&&& 学校全面推行中英双语教学,融合中外教育优势,整合东西方教育资源,注重多学科和多元文化的融通,使学生在中国的学校里享受国际化教育,帮助在校学生完成系统化的中学双语教育流程,实现与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完美对接。
&&&&&&& ? 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包含国际高中部和国际初中部。开设有中学课程、高中课程、,,是北京国际中学排名、国际高中排名、国际学校排名十佳学校。国际高中学费咨询电话:400-688-1000。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权所有@2017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北京)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 93号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东坨村101号北京昌平新东方外国语学校(102206)
本网站隶属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我也是耳闻了这个新闻,实在是令人吃惊,据说北大是我国最高学府,好像全中国最懂管理的,最懂经济的,最懂人力资源的人都在这里。可是这里发生的内讧也是令人最不明白的。    07年6月,北大光华就已经发生了一起开除教授的诡异事件,当时闹的沸沸扬扬,没隔半年,又出一场内讧。我实在纳闷,这些号称懂管理,教管理,有管理思想的地方,怎么出一些在内讧史上可以做经典的事件呢?    下面是最近免除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引发他们内部人士给北大校长写的一封信。(6月份开除邹恒甫的事情最后有链接)    ------------------------------    北大光华再次内讧尊敬闵书记、许校长及学校党政领导:    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在成为院长后,疯狂打击报复在他没有当上院长时所有和他意见不一致或不支持他当院长的老师及院聘工作人员。11月14日,他召开院长办公会,宣布免除何志毅教授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一职,这是他继前不久开除邹恒甫教授后,再次清除异己的卑劣举措。    2001年,何老师从曹凤岐老师那里接过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一职后,就把中心定义成他终身献身北大的平台。应该说,北大的光环和何老师 &促进管理教育进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使命感吸引我们团结到这个平台。    在何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继续完成了教育部&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组建工程&,出版的第一套《中国企业管理教学案例》还成为了教育部的优秀教材。之后,从2000年到2002年,案例中心承接了家&985&一期的&案例库&子项目,在2002年社科部组织的对全校&985&近百个社科类项目的评估中,&案例库&项目名列前茅。    在中国,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极度缺失,同期凭朱镕基总理特批1000万元起步的&某大学案例中心&项目到2004年就基本不作为了。而北大的案例库建设在2003年左右就在案例数量、案例覆盖范围、案例质量、案例的使用度这四大核心指标方面成为全国高校中的翘楚,而且还通过创造性的努力,实现了建立视频案例库,与毅伟、INSEAD联合开发案例,定期进行跨院校乃至跨国交流等成绩。    自2003年开始,由于&985&二期没有了下文,为了维持案例中心的持续发展,何老师带领我们做了很多横向课题,包括为众多大企业服务,为中组部领导干部考试中心提供案例、设计考试,协助国资委完成由总书记作序的全国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教材,等等。迄今,&北大案例库&已经成为国内高校公认的第一。同时,案例中心还在建好案例库的基础上,向军队、政府、企业界乃至整个社会辐射良好的口碑和影响。至今,我们创刊了《北大商业评论》,出版了32本案例和管理类书籍,主办了包括&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中国管理学院奖&等评选,为国防大学等所有军队系统学院示范案例教学,发起了囊括中国顶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与50余家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建立了紧密合作。对于案例中心的这些成绩,社科部在每年对全校社科类研究机构的评审中都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然而,张维迎无视我们的努力,仅仅由于何老师在他想尽办法搞掉厉以宁老院长、尽早占据院长位置的时候没有站在他的阵营,就公然利用他在光华营造的一言堂班子,做出免去何老师主任职务的决定。他说的&没有很好服务光华&,完全是信口雌黄!    历年来,我们邀请了超过120位企业家、学者、专家来院里演讲,全院近40位老师参与过这些交流、对话;我们邀请院内17位老师参与过由案例中心筹措经费拍摄的视频案例,这些老师一直在各自的教学中使用这些视频案例,其中9位老师参与了案例类书籍的主编或编写工作;我们累计向全院老师免费提供过8000本《北大商业评论》,累计免费给光华EMBA、EDP项目刊登了50多页广告;同时,我们连续3年组织院内各学科教授为院内的MBA学生开设&总经理综合案例分析&的选修课;连续5年从院内在读的MBA及硕士研究生中,选拔15名参加中心与汉诺威大学营销系合办的&国际化营销案例分析&选修课;从2006  年开始,为MBA新生开设&案例学习与案例型毕业论文写作&的选修课。我们想问的是,张维迎领导负责的网络研究中心和工商管理研究所,除了借光华的名义搞论坛,向企业收取高额会费之外,又为光华提供过什么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厉老师、曹老师在1998年承接的教育部&中国企业管理案例库组建工程&,还是2000年2月经北京大学批准成立的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都不是光华的教学机构,而是以服务校内各院系、联合全国各类经管院校为目的的。何况,光华从未给中心提供任何编制、场地等日常经费!我们不能容忍张维迎破坏厉院长、曹老师、何老师及帮助过中心的各位老师的成果与心血,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北大的学子,我们为北大精神在张维迎身上的沦丧而痛苦。    在此,我们中心的全体48位员工向校领导、社科部领导提出如下两点质疑:    首先,案例中心做出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北京大学的品牌和现任校领导、社科部领导以及光华管理学院的老领导班子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是我们全体与何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张维迎出于私人恩怨免除何老师的职务,于情理不合,完全无视我们全体员工与何老师的共同心血,也完全不符合北大&兼容并包&的精神(当然,张一直就没有北大人的特质)。    其次,北京大学的虚体研究机构通常有两类,一类是院系报批的,另一类是由学校讨论、批准成立的,案例中心属于第二类。虽然虚体机构都会委托某实体管理,而且对其负责人的任免没有明文规定,但按照惯例,特别是第二类虚体负责人的任命、免职通常都是由学校决策完成的,张维迎的举措既没有制度支持,也不符合惯例!    对于张维迎这种恶劣的报复行为,我们坚决支持何老师!我们将用一切可能的法律、媒体力量,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将保留向上级领导申诉及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内幕及真相的权利,坚决和张维迎这样披着学术外衣的无耻之徒战斗到底!    希望北京大学校领导能够拨乱反正,纠正张维迎愚蠢的错误,还何老师和北大案例中心公正。    
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全体员工    
日星期五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转家宝同志阅!
  请主席阅!
  邹恒甫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周济部长的一封公开信       尊敬的周济部长:     您好!    日, 我, 邹恒甫, 突然收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新任院长张维迎的一封英文信 (请看附件). 维迎的信通知我: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4月4日院长会议决定, 我从日起, 将不再享受学院的任何待遇, 并开除我在光华管理学院的教授职务, 把我的人事档案移交北京大学人事部. 我对此感到既惊诧又好笑. 怎么在堂堂正正的中国第一大学竟然出现如此荒唐的事情! 在此之前, 维迎并没有通知我违反了光华管理学院的规定, 不许我在其它学校免费地,自愿地办教育事业. 事实上, 我从1990年开始就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 先在武汉大学用自己和朋友的钱办学. 1997年, 由邹至庄教授推荐, 我同时在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也帮忙办学(没有任何工资待遇). 这些事情您在任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时早就知道了, 因为我也帮贵校的张培刚, 林少宫, 李楚霖等老师和徐长生同学办学. 1998年8月, 我在中山大学偶然遇到当时刚离开CCER的张维迎. 他告诉我他已就任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助理职务, 我有点惊讶. 但一想到他在CCER 好几年的内斗中 连一个CCER的副主任也没有搞一个, 我也理解他的处境和痛苦. 他突然提出邀请我到光华管理学院办学. 我立马答应了. 这是我的本性, 您早就知道. 我于日到北京大学人事部陈文生那儿报到, 在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我在北京大学的折腾您是知道的. 我的办学理念对CCER, 北大经济学院, 清华, 人大的冲击您也听田国强讲过, 因为您当时也想让田国强回华中科大当经济学院的一员干将,而田国强也在武汉和美国来回奔波. 在北大干了两年之后, 我的主要任务已完成: 跟国际主流接轨的经济学课程都已开设,我的许多学生也都到北大任教. 2001年, 我又开始天马行空, 到浙江大学不要任何待遇地帮姚先国一点小忙. 这一切, 张维迎和光华管理学院的所有老师都是知道的, 他们也都是非常理解甚至支持我的``革命干劲”. 其实, 维迎也非常希望我多离开北大. 否则我在他和许多海龟的课堂里闹得他们够苦的了: 他们都知道我的一张大嘴的辛辣和刻薄, 动不动就在他们的课堂里讲他们没有讲对, 误人子弟!     日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张维迎通过电子邮件突然要我给他家打电话或打他的手机:     To: hzou@worldbank.org     Subject:     03/28/2004     Hengfu:     I am at Home. You can call me , or     我们好久没有通讯了.我3月29日看到他的邮件后, 作了如下回复:     Dear Weiying,     I’ll call you right away.     Heng-fu     我打电话到他家,他一听到是我的声音就说:他现在想要当光华的正院长, 北大的副校长也没有劲.然后,他说他一定能把厉以宁老院长搞下马, 现在非常需要我这一系主任的一票.我们还约好在5月18日见北大学校主要领导. 我放下电话不久, 芝加哥大学的刁锦寰老先生来了电话: 恒甫, 你一定要帮维迎当上正院长! 维迎和恒甫在北大光华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呀! 刁锦寰老先生后面的话就有点不雅致了:哎呀, 厉以宁怎么不象我这样犯一下心脏病啊!他中点风就好了,轻轻地中风也好啊! 接下来几天, 我收到了许多拉我这一票的朋友的电话.我听了刁锦寰老先生的话后几天都不怎么高兴, 其实厉以宁老院长这边的人在2004年3月以前对我是不太好的: 毕竟维迎和恒甫在北大光华的改革是分不开的呀!但他们不知道我把维迎在全中国嘲笑讥讽得没完, 而维迎从不认为我是他的人. 我有天马行空的本性. 我绝不参加他们两边无聊的内斗. 惨啊, 知识分子在北大光华斗得如此残酷. 我逃得远远的. 日, 我跑到深圳去了. 谁也没有想到维迎也跟踪而来. 他打通了我的手机, 我说我在武汉. 他一定非常失望了. 我此后只见过维迎一次, 因为我实在受不了这种斗争. 但维迎是非常喜欢斗. 每到一处, 他 必然跟第一把手斗! 这也是他的一绝. 林毅夫和海闻一定是怕维迎在CCER的斗争精神的. 维迎那里有时间搞正经的学问, 他同时搅得别人也不能好好地搞学问! 中国大校里的悲哀啊.     2005年, 两边斗的结局是吴志攀兼光华的正院长,而维迎是常务副院长. 我约了吴志攀长谈了一次. 志攀一贯地礼贤下士, 他来到我的办公室(光华楼421房间). 因为维迎常务副院长在2005年6月份一定要我不当系主任了, 而改由新来的,刚报到的蔡洪滨当. 这也奇怪, 我1998年加入光华时, 我只想当一个数理经济学班的班长, 而维迎却专门要给我搞一个新的应用经济学系的系主任干. 现在, 他要我不干系主任, 搞些国际学术交流, 办好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这一学术刊物. 维迎常务副院长还不想同我彻底翻脸, 因为他离正院长还有一小步. 我把我所经历的一切都说给吴志攀听了. 志攀听了以后对我非常好: 武汉大学是你的母校, 你只管干; 北京大学是一个好平台, 你要发挥作用!     2006年, 维迎当上了正院长. 他很快给我来了如下的EMAIL 通知:     -----&zhang weiying& wrote: -----     To: &Hzou@worldbank.org&     From: &zhang weiying&     Date: 06/07/AM     cc: &zpwu2006&     Subject:     Dear Hengfu:     How are you? Long time no see! Hope this letter find you well.     I would like to let you know that the deans meeting has made the following decision at this afternoon meeting:     (1) Appoint Cai Hongbin as the Chairperson of the Applied Economics D and Zhou Li’an as the deputy chairperson of the department.     (2) So, you and Li Qi will not take any admistrative duty at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cs from today.     I hope you understand this decision. I appreciate your contributions to the school and the department as well. However, as I told you last year, given your time constraints, you are unable to do administrative work as required for the department chai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keep your promise to the School. While we have a special policy to you, as a professor, some minimum requirements must be met. In particular, apart from Wuhan University and the World Bank, you shall not take any other postions with other institutes.     I am sorry, since I have been not able to find you, I have not been to talk about this decision to you face-to-face,     Regards     Weiying     我只好最终哑口无言地服输: 我的系主任被他和蔡洪滨合谋拿掉了! 我每年在光华的地下室第五室上完课后, 就在我五道口的家里辅导我的研究生. 维迎从来找不到我; 而我也从来不找他: 我也就成了他的``Long-Time-No-See”的同事. 喜欢我的光华人总能找到我, 而我也每天请他们吃饭, 因为我在世界银行两个月的税后收入加上福利补助比他们在中国一年的税后收入要高多了.    我在北京大学的时间比好多教授长多了. 不信, 您可以问长期不在的 (但工资待遇比我高的)光华的许多流动教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不料, 维迎的飙还没发够! 两个多月前, 他EMAIL通知我: 从5月1日起, 恒甫再也不是光华的人了! EMAIL 还不够, 他还把他签名的同样的一封信用DHL快递到世界银行. 这实在有一点点欺人太甚了. 我庆幸, 我还有世界银行的每年九个月的饭碗, 尽管我在世界银行也被大家认为我不是全职员工:近七年来, 世界银行只给我发九到十个月的工资. 另外两到三个月, 我必须到中国去摸钱. 我的好朋友和学生都知道, 我是不到社会上摸钱的, 而我北大的工资实际上不多: 我是1998年加入的北大, 老人老办法. 我希望维迎在网上公布我在北大的收入, 以正视听! 而我的董辅礽老师可怜我, 专门为我设了一个董辅礽讲座教授. 但此讲座教授的捐款单位是从不按时打钱的. 到现在为止, 2003年的工资还没有发给我. 因为董辅礽老师是我的恩师, 我不要一分钱也得要这一光荣称号. 现在维迎把我的这一光荣称号也剥夺了. 他还命令我把办公室马上空出来(现在早已空出来了!). 他又命令我必须在8月31日时把我在五道口的房子空出来.     周济部长, 我们都是老熟人了. 我不应该用我的这点小事来麻烦您. 我在中国从1987年到今天2007年教书所受得苦您是非常清楚的. 外人只看到了我风光的一面啊! 但是, 北京大学和中国的所有大学都不应该让维迎这样的领导如此残酷地对待手下的教授啊. 我本人好办, 在全世界都能找到饭碗. 但想想处于跟我不一样地位的全中国的教授, 我一定要出来发表此公开信. 我就不信中国教育界, 特别是以自由民主为旗帜的北京大学, 能容忍张维迎这类不学无术的权力和金钱的颠狂分子肆无忌惮地折磨他们手下的,被领导的教授. 我的例子也不是单独的一例: 在许多学校, 领导对教授都是非常不客气的. 这实在让我们(包括您)这些所谓的海龟看到了中国和美国的天壤之别: 在美国, 学院的院长能这样折腾他们手下的教授吗?!     谢谢您的宝贵的时间.     邹恒甫     日星期日       附上张维迎给我的信函:     April 6, 2007     Dr. Hengfu Zou     World Bank     Dear Hengfu:     I write to xxxxally inxxxx you that based on the facts that (1) you have been long time absent from the scho (2) you are not able to take fa and (3) you have been heavily involved with other university’s activities in violating the School’s rules, the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has decided, at the deans meeting of April 4, 2007, from May 1, 2007, you will no longer be entitled to receive any compensation from the school and you will no longer take the title of “Dong Furen Endowed Chair Professor”. You also need to empty your occupation of flat No.201, Door One at Building 11 at Dongsheng Yuan before August 31, 2007. However, you may be continuously entitled to receive the University’s salary before the University makes any decision on your employment relation.     At the same deans meeting, the school also decided that the school would stop financial support to Ann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from this year.     I am sorry to let you know the above decision. We appreciate your contribution to the school from 1999 to 2002. However, I must say that commitment to the school is essential for any faculty member. Your recent years’ perxxxxance disqualifies your faculty position in the school.     The school shall inxxxx the Personnel Department of Peking University of the above decision.     Yours sincerely       Zhang Weiying     Dean     Guanghua School of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我必须说话以捍卫中国普通大学教师的尊严、权利和自由。   邹恒甫      常崎,你要我走?Gary(徐信忠),你要我走?善利,你要我走?正飞,你要我走?厉老师,你要我走?王其文老师,你要我走?李久兰老师, 你要我走?说的大声点,说清楚点。维迎,是你要我开路! 我真在光华呆时, 你后来是多么地不爽啊! 我不想说出你低水平的苦衷.    1998年年底, 你们把我请来, 不就保证了主要是让我牵头办一个数理经济学的研究生班吗? 我办得多风光!维迎你表扬我到天上去了啊.我从不满足我的舞台:我在光华想做事啊,你们是两边都给我设置障碍啊,从不让我把硕士生扩大到三十人.现在还只是可怜的十五人.我只好到昌平去当本科一年级班主任,而要管教学的副院长朱善利帮我开车.而你们有谁愿意干我最愿意干的事?善利,我委曲你了:让你开了许多次车啊.后来,你们连本科生的班主任也不让我当啊: 说我把所有课都用英文原版教材讲,上得太深,砸了好多老师的饭碗......    为什么要谈钱啊?1998年我到北大的第一个月,维迎只给了我三千元人民币.我是非常感激的啊.为什么?因为我从来都是到处讨钱或用自己的钱在武汉大学办学(1992-1999):你们有谁做到了?怪哉: 真正出了一个活雷锋!    王亚飞, 你有什么权利赶我走?你还代表光华在外面搞答记者问!你甚至不是光华正式的教师,好不害臊!你从1999年起就在破坏厉老师的院长职位. 你在饭桌上叫我和涂平学会搞政治,帮维迎搞到正院长职位。我会听你的?涂平都不听你说! 涂平说, 绝对不钻当院长这一狗洞! 我坚决同意!你算什么?曹远征在1999年就警告过你:不要跟人品有问题的人搞在一起. 到现在我都感到奇怪:为什么维迎一定要当正院长?活活地把光华折腾成两大派系.悲剧啊.1998年,我们两个人讲好了:我管宏观经济学,你管微观经济学.是你维迎活得忘了自己是什么了,是你维迎不想干培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人才的苦差事啊.而我从1987年到现在二十年是从来没有变!我只好把自己的精力多放点到武汉大学的IAS.当然,我还把时间尽量地挤出来免费地为中山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石河子大学帮忙!我难道还对不起中国人民?    我为什么不能免费地为中山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石河子大学帮忙?你们到处当独立董事, 到全中国搞收费惊人的巡回讲座. 而从2001年起,世界银行要我每年必须到中国教书两到三个月,不发工资并不提级. 这里的苦衷你们也知道: 世界银行也怪我成天到中国办学不给世界银行多干非洲国家的事! 我的工资和福利至少减掉(税后)八万美元. 我去年夏天一次讲座也没有在社会上作过, 而我前年一年仅仅在北京给青岛的中层干部作了唯一一次报告. 他们给我两千人民币, 我都给他们买了阅读资料. 他们非常奇怪地问我, 为什么光华的其他老师收那么高的讲课费. 我说他们还没有脱贫. 由于许多人通过我打听他们的收费标准,我才知道张维迎一次讲座收费有时是税前五万元人民币. 我到苏州大学免费作报告, 他们怎么也不相信, 一定要给我上万元的人民币, 我是坚决不要. 他们说, 光华的周春生给我们讲课, 一小时一万人民币. 我吓了一跳: 我马上打手机给春生, 要他和张维迎讲良心. 我们都是农家子弟, 怎么能如此地剥削中国人民. 我在世界银行是扶贫的,我已干了十八,九年了. 我们世界银行给Nobel奖的大经济学家的(三小时)讲课费也只有三千美元! 这维迎和春生的道德和良心在哪儿呀?     我对所有中国的学生是最好的了. 不跟我学的学生在美国申请博士奖学金, 我是最帮忙的: 如今年北大的沈吉(复旦本科)到耶鲁, 清华的杨明(南京大学本科) 到普林斯顿, 复旦的张爽到康乃尔, 我都是从世界银行打电话给许多学校外国的教授(中国籍的教授好说服), 高度地表扬他们的成绩.我武汉大学的学生, 许多人不争气去投行, 我现在这几年都让他们去比较差的学校了.     最为重要的是: 我在北京大学呆的时间比许多光华流动教授们多多了!     你们许多正教授在光华呆的时间还不如我多(助教授和副教授不可能到处跑, 因为他们没有tenure). 不信, 请您问光华的前副院长朱善利和现任副院长武常歧. 你们还开后门搞学位班, 拉政府官员当兼职教授打钱……这些我是不好意思说多了. 请派一人去海淀税务局查一下便一目了然了.    在美国, 学院的院长能这样折腾他们手下的教授吗?! 美国的学院院长是服务员!在几年前中央电视台的对话节目里, Nobel经济学奖得主 Michael Spence 对我, 梁小民, 何帆和全中国人民说过了:他当院长时,他是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和斯坦福商学院的服务员.我可以作证,因为我在哈佛念博士时(1983年开始),他先是我的年轻的系主任,然后是我的年轻的院长.有一天下雨,他把雨伞给了当时才二十一岁的我,而他自己淋雨.后来有一次,他当院长后,在路上看见我穿的衣服太少,他在第一时刻便把他的西服扔到我身上.这也是他的风格:每次上课时,他都把西服扔在(不是放在)地毯上.你们这些院长大人连包都要别人拿! 维迎, 你还记得在中山大学的话吗:恒甫是绝对不给人拿包的.请问,有那一位Nobel经济学纪念奖获得者在中国要别人拿包?
  2001年,何老师从曹凤岐老师那里接过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一职后,就把中心定义成他终身献身北大的平台。  ================================================================  到这里就看不下去了,大学里当官的还有讲献身的马,哈哈!乌鸦站在猪身上,谁比谁黑    
  斯文败类!    联想起去年的彭加莱猜想,唉,一地鸡毛啊~~~~~~
  作者:gentnpark97    你觉得谁是败类呢?我其实也挺不明白的。
  分赃不均  追权逐利  狗咬狗  一嘴毛
    和谐呀,和谐呀,注意形象.
  作者:我翻我翻我翻翻翻 回复日期: 16:32:37 
    作者:gentnpark97        你觉得谁是败类呢?我其实也挺不明白的。  -------------------------------------------------  不专心做学问整天走穴整人的!谁是谁知道,呵呵
  作者:gentnpark97    是啊!我其实也很糊涂,到底什么是真理啊?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啊?现在世界多元了,道德标准也多元了?一副糊涂的样子。。。。
  作者:我翻我翻我翻翻翻 回复日期: 17:19:31 
        是啊!我其实也很糊涂,到底什么是真理啊?谁是对的?谁是错的啊?现在世界多元了,道德标准也多元了?一副糊涂的样子。。。。    ---------------------------------------------  凭良心就好    
  致张维迎的公开信        张维迎&院长&:        之所以对院长加引号,是因为我认为你不配有资格当光华的院长。为了这个职务你用尽卑鄙手段算尽心计,邹恒甫在网络上所说的你搞掉厉以宁院长的事实,为了光华我们忍耐不声张……你曾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回来的王建国教授说要搞掉厉以宁院长,后来王建国教授没有顺从,你就以免职回报。换届前,校领导找系主任谈话,你事先预知后,开始讨好并要求各系主任支持你。可怜的恒甫就是因为没支持你而被开除。投票选举院长前,你分别找大家谈话、打电话、发短信威逼利诱,例如你对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单忠东教授说:&支持我,就让你给EMBA上课赚钱,否则没有好日子过。哼,跟我斗,我上面有支持,99年曹凤岐跟我斗,结果不是垮了吗?这次我一样赢!我是流氓我怕谁!&你组织人写请愿信,威胁学校如果不当院长就拉大班人马离开光华,甚至打电话威胁光华董事长,向其它董事求情送礼,手段之龌龊令人作呕!达到目的当上&院长&后,厉以宁老院长以博大的胸怀原谅和包容了你,希望你能改变。而你变本加厉地打击报复,对不支持你的人员进行开除,免职,驱赶。恶行件件桩桩,现在轮到我了。        与你这等卑鄙肮脏品行的人实在无道理可说,我十年为光华做的贡献被你抹煞,处心积虑免掉我案例中心主任职务,案例中心是我和近五十位工作人员呕心沥血十年的成果,你的这种作为将使他们面临失业!这种不顾事实、不负责任的霸道的免职程序,根本不符合北京大学对于虚体研究机构的管理程序!        与你共事多年的朱善利副院长说到,张维迎是我所见过的和听说过的最无耻之人,他毅然辞职坚决不与你为伍。你常说:我是流氓我怕谁。你是著名的陕北农民,我是福建渔民,我不怕你,我要在全体师生面前和你辩论,讨回公道!        我为光华有你这样的流氓&院长&感到耻辱,为学院内部的四分五裂、文化破坏、人心涣散、师资流失、声誉下降感到痛心。有人劝我向你低一下头,我可以向任何光华的院领导低头,但对于你这个流氓,我绝不低头!            何志毅        
  北大 又见北大!
  致张维迎的公开信      张维迎&院长&:      之所以对院长加引号,是因为我认为你不配有资格当光华的院长。为了这个职务你用尽卑鄙手段算尽心计,邹恒甫在网络上所说的你搞掉厉以宁院长的事实,为了光华我们忍耐不声张……你曾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回来的王建国教授说要搞掉厉以宁院长,后来王建国教授没有顺从,你就以免职回报。换届前,校领导找系主任谈话,你事先预知后,开始讨好并要求各系主任支持你。可怜的恒甫就是因为没支持你而被开除。投票选举院长前,你分别找大家谈话、打电话、发短信威逼利诱,例如你对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单忠东教授说:&支持我,就让你给EMBA上课赚钱,否则没有好日子过。哼,跟我斗,我上面有支持,99年曹凤岐跟我斗,结果不是垮了吗?这次我一样赢!我是流氓我怕谁!&你组织人写请愿信,威胁学校如果不当院长就拉大班人马离开光华,甚至打电话威胁光华董事长,向其它董事求情送礼,手段之龌龊令人作呕!达到目的当上&院长&后,厉以宁老院长以博大的胸怀原谅和包容了你,希望你能改变。而你变本加厉地打击报复,对不支持你的人员进行开除,免职,驱赶。恶行件件桩桩,现在轮到我了。        与你这等卑鄙肮脏品行的人实在无道理可说,我十年为光华做的贡献被你抹煞,处心积虑免掉我案例中心主任职务,案例中心是我和近五十位工作人员呕心沥血十年的成果,你的这种作为将使他们面临失业!这种不顾事实、不负责任的霸道的免职程序,根本不符合北京大学对于虚体研究机构的管理程序!        与你共事多年的朱善利副院长说到,张维迎是我所见过的和听说过的最无耻之人,他毅然辞职坚决不与你为伍。你常说:我是流氓我怕谁。你是著名的陕北农民,我是福建渔民,我不怕你,我要在全体师生面前和你辩论,讨回公道!        我为光华有你这样的流氓&院长&感到耻辱,为学院内部的四分五裂、文化破坏、人心涣散、师资流失、声誉下降感到痛心。有人劝我向你低一下头,我可以向任何光华的院领导低头,但对于你这个流氓,我绝不低头!            何志毅          
  又是那个搞烂苹果理论的张维迎惹事了,欺负一下没什么话语权的助教讲师也就算了,把人逼急了估计你也难混的,你不是搞博弈的专家吗?这点小事情应该不用花这么大的力气解决吧?
  帖子有北大  必然要挨骂  
——————————————天涯定律
  作者:michaelzl    嘿嘿,我只是关注这个事情,不会骂我吧?
  加 保 也是要M的 哪有时间管你们的P事啊   
  作者:我翻我翻我翻翻翻 回复日期: 18:04:47 
    作者:michaelzl        嘿嘿,我只是关注这个事情,不会骂我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然不会 广大网友还会奋起拥戴阁下呢  哪个敢骂楼主  该骂的不是北大么
  请问叫兽和砖家谁更厉害一点呢
  我日,光华管理学院都TMD在忙啥啊?一群SB啊,还教授呢
  转家宝同志    胡
  对谁是谁非不清楚,看大戏。希望把事情闹大,让大家看到真相。    顶老大一片叶子    
  顶!狗屁北大
  我们大家都对张维迎的后台感兴趣啊
  我只是觉得楼主的名字比较搞
  从前财主家有两群狗,财主每天都给喂狗儿们骨头吃,狗儿们也相安无事,各自尽职尽责每天抓抓几个上访闹事刁民,赶赶几个讨薪民工什么的,后来财主养的狗儿多了起来,狗儿们为了争夺骨头于是开始相互咬了起来,终于一些得势的狗成功地赶跑了另一些狗霸占了装骨头的食盆,于是失势狗成了丧家狗,现在夹着尾巴跑来到长工家里哀号了起来。
    这年头妖孽丛生,还是我扫街好啊.......哈哈哈!
    北大池浅王八多, 不是我说的.  
  狗咬狗~!!!
  这就是斗争
  作者:苏三四    你说的对啊!我怎么没想到呢?张维迎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有背景的人,那么背景是谁呢?如果没有人支持的话,他自己折腾这么多事情,早该有人出来过问了对吧?
哎,不知道谁是真的  
  一声叹息。
  我对“何志毅致张维迎的公开信”的看法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11月20日晚,我偶然从网上看到原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致张维迎的一封公开信,看了这封公开信后,我认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一定也是存在文化和管理问题了。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出现管理问题,既奇怪、也不奇怪,因为我过去多次在为清华大学总裁班和其他中、高层管理干部培训班中讲过:“如果把国内所有大学里教企业管理的教授拉出来,给每位教授一个企业,不出三年,其中80%的都将倒闭!”。    近期,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里出现两次因人事问题而引发的管理事件,作为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来讲,张维迎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对此,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张维迎应该深思、反思,甚至检讨。除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应该深思、反思、甚至检讨以外,作为教企业管理和研究企业管理的何志毅教授,同样也应该深思和反思。    以下,本人就结合何志毅致张维迎的公开信,与何志毅和支持、同情何志毅的朋友一起来讨论和反思。     何志毅教授:之所以对院长加引号,是因为我认为你不配有资格当光华的院长。    刘先明:如果何志毅教授认为张维迎“不配有资格当光华的院长”,那么,何志毅教授早干什么去了?作为案例中心的主任,难道以前没有研究过类似的企业案例,即:当企业的领导不具备资格当领导的时候,作为真正关心和热爱企业的下属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正确方法?作为国内一流大学里既教书,又研究、咨询企业的教授来讲,应该具有正气的主张和正确的思路。    何志毅教授:为了这个职务你用尽卑鄙手段算尽心计。    刘先明:如果说张维迎为了院长的职务,用尽卑鄙手段,那么,何志毅教授为什么不及时向北大纪委或教育部纪委等部门举报?    何志毅教授:为了光华我们忍耐不声张......    刘先明:既然何志毅教授明知道张维迎不配有资格当院长,却又对其作无原则的忍耐,这是对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极大的不负责!“忍耐不声张”,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光华吗?     何志毅教授:投票选举院长前,你分别找大家谈话、打电话、发短信威逼利诱,甚至打电话威胁光华董事长,向其它董事求情送礼,手段之龌龊令人作呕!    刘先明:作为案例中心的主任,应该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明文规定:对“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和“以暴力、威胁、欺骗或者其他非法手段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行为的,是要给予处罚或追究责任的;对于类似的选举,作为案例中心的主任,难道不知道“威逼利诱”、“求情送礼”是明显的错误做法甚至是违法的行为吗?现在因为免掉案例中心主任才说出来了,当时为什么不及时向上级组织部门举报。    何志毅教授:案例中心是我和近五十位工作人员呕心沥血十年的成果,你的这种作为将使他们面临失业!这种不顾事实、不负责任的霸道的免职程序,根本不符合北京大学对于虚体研究机构的管理程序!    刘先明:从公开信中得知,何志毅的案例中心主任被免掉了,并没有说案例中心也同时被撤掉了,难道案例中心的主任一旦被免掉,案例中心其他近五十位工作人员就要失业吗?这之间有什么样的必然联系呢?    一个单位的发展如果完全建立在仅仅依靠一个领导人身上的话,这样的单位一定是发展不健康的单位。如果因为何志毅的案例中心主任被免掉,案例中心就运转不了了,并导致其他近五十位工作人员失业的话,这样的案例中心主任也真该免掉了。    再说了,即使案例中心也同时被撤掉,如果在案例中心工作的五十位工作人员将面临失业的话,那么,这案例中心及其五十位工作人员的实力和能力也就太差了。在案例中心进行了十年呕心沥血的工作,并取得了那么多成果,应该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应该是能受和倍受企业欢迎的人才,他们怎么都会面临失业呢?如果案例中心一旦被撤掉,在案例中心工作的近五十位工作人员将失业的话,这样的案例中心也真该撤了。    何志毅教授:这种不顾事实、不负责任的霸道的免职程序,根本不符合北京大学对于虚体研究机构的管理程序!    刘先明:和谐社会是要讲秩序的,做任何事也是要讲程序的。一个单位是有权对单位里某一个成员进行人事安排和决定的,如果存在错误的安排和决定,作为有反对意见和不能接受单位安排或决定的成员来讲,应该按程序去申辩、控告,首先应做到的一点是向所在单位的上级部门举报,而不应是先在无组织的范围里进行公开辩论。作为案例中心主任来讲,这种“程序”的观念都没有,是说不过去的。    何志毅教授:我要在全体师生面前和你辩论,讨回公道!    刘先明:对于一个组织里存在的不完善或甚至错误的人事安排的问题,可以也应该依靠上级组织和通过上级组织来调查、调整或修正,这是一个担任过一个单位的领导人应该懂得的一条基本组织原则,原案例中心主任何志毅怎么能随意撇开组织、在全体师生面前搞辩论呢?基本的组织观念和组织原则哪里去了?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讨回公道?    何志毅教授:我为光华有你这样的流氓“院长”感到耻辱,为学院内部的四分五裂、文化破坏、人心涣散、师资流失、声誉下降感到痛心。    刘先明:如果“学院内部的四分五裂、文化破坏、人心涣散、师资流失、声誉下降”的现象属实的话,那也绝不是在免掉何志毅案例中心主任一职的当天才出现的事情;既然是研究企业管理案例的,“学院内部的四分五裂、文化破坏、人心涣散、师资流失、声誉下降”的案例就在眼前,案例中心为什么不去研究呢?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花很大代价去研究别的企业的案例呢?    既然学院内部已经弄得“四分五裂、文化破坏、人心涣散、师资流失、声誉下降“了,以前为什么不向学院的上级部门汇报和举报呢?  
  误人子弟啊,内地有这样的学校及老师,幸亏我的孩子到香港读书去了。
  第5楼:  发表于
12:05:41    刘先生没有发言权。     我是光华的MBA,相信我比刘先生有发言权。     1、我觉得何志毅的态度是有问题的,把你撤职你就要写大字报并且鼓动手下一起来写,这是啥道理?就不能通过正当渠道解决?非要两败俱伤?我记得刘先生在评价人大大字报事件的时候态度是相反的,你当时是考虑了大局的,为什么现在不考虑了?是什么原因让你有两种标准?     2、何志毅的水平是有问题的,不信你看看他在《对话》栏目里的发言就知道了。或者你仔细读读他的文章,看看他出的书。他不是一个好的学者,但是一个好的社会活动家,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吧?最关键的是,他的教学态度也很有问题,如他教我们《市场营销》,结果十次课只来一次,剩下9次随便抓个老师来上。所以把他撤职是有这方面道理的。     3、光华改革的方向是对的。光华最优秀的老师之一陆正飞当了副院长,光华用人之明智,可见一斑。厉老师是值得尊敬的,但个别老师希望利用厉老师的威望达到个人目的。何志毅就是这种人的代表。邹恒甫颇有本事,但性格有问题,后来更是跑到别的学校去,张维迎当年可是倒履相迎传佳话的,你说他能不失望能不生气?邹既然和张尿不到一个壶里,那自己离开北大出去打开新天地好了,为什么偏偏恋栈不走?结果开除后还到处谩骂,逮谁骂谁?我倒是觉得光华的个别老师坏掉了,比如何志毅和邹才是十足的流氓。     4、光华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应该说知识分子是最不好管理的,人人相轻,都觉得自己了不起,不听指挥。可以想见张维迎的压力。但不管怎么说,张维迎的团队是有希望的。至少我看见学院开掉了几个我很讨厌的老师,近来的改革也是大刀阔斧,成效明显,比如学院顾问团的成立就让人耳目一新。我是拥护张的,也是拥护那些锐意进取,敢于打破条条框框,努力前行的改革者。    第8楼:  刘先明发表于
13:20:52  5楼的光华的MBA:   你好!   1、谁都有发言权,但谁的发言是否对,那就不一定了。其他的我不敢自吹,但在调整人事问题上,我肯定比张维迎有经验,一个企业的创业元老要比教授难处理多了,而我是让创业元老安静地走开,不像张维迎因为调整两个老师,就弄得满城风雨,沸沸扬扬。     2、我在评价人大大字报事件时,我对张鸣教授和李景治院长是“各打50大板”。     3、我在为清华大学总裁班和北京市怀柔区处级领导干部培训班讲课的时候,都曾讲到一个观点:“没有不合格的员工,只有不合格的领导;没有不合格的下级,只有不称职的上级。”所以,我在评价张维迎和何志毅的事件时,我对张维迎是“打51大板”,对何志毅是“打50大板”,“张维迎要深思、反思,甚至检讨”,“何志毅应该深思和反思”。     4、我曾两次与张维迎一起参加过两个论坛,与何志毅一起参加过一个论坛,对他俩的水平还是略知一、二的。    5、你说到“应该说知识分子是最不好管理的,人人相轻,都觉得自己了不起,不听指挥。”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我认为:不是好不好管理的问题,关键要看管理者会不会管理。     第9楼:  发表于
13:30:05  我是5楼的。   我没有认真看刘先生的这篇文章,对刘先生的评论是不妥当的。我收回6楼的评论。并向刘先生致歉。      
  我靠,抱团反水。  张的能力可见一斑,最起码没有威望。  北大的领导,该换人了。不过如果是中央领导的意思,北大的领导,你们就忍了吧,从了吧。  人民群众不怪太监!
  指望靠北大清华给中国人带来诺贝尔奖,两个字:妄想!就以现在中国教育的体制而言,要得诺奖,一首歌名:“一千年以后”。真的,清华、北大一年各拿了国家18亿,招收了全中国最好的学子,然而成果几乎没有,反而成了发达国家的留学预备学校,你们对得起嘛?就成天在人事关系上打太极。真是悲哀啊~~~~~~~~~~~~
  XX咬XX    一嘴毛啊
  第二个.    老皱还是跑的快啊    
  这是光华网页上关于何志毅问题发表的声明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关于何志毅问题的说明     
“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是隶属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案例研究机构。日,光华管理学院决定由何志毅接任该中心主任。    
《北大商业评论》是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独家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务管理刊物。日,光华管理学院任命何志毅为执行主编。    
《北大商业评论》自创办以来,在光华管理学院不知情的情况下,何志毅多次擅自改变主办单位。2006年9月出版的《北大商业评论》第26期上,将主办单位更改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将光华管理学院降为5个“协办单位”之一。    
2007年初,在光华管理学院不知情的情况下,何志毅擅自以“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何为副院长)的名义与河南省的“销售与市场杂志社”联合申请《北大商业评论》刊号,同时约定由“销售与市场杂志社”负责具体工作。河南出版集团为此专函国家新闻出版署,申请由河南出版集团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联合主办《北大商业评论》。    
2007年5月底,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复教育部、河南出版集团,同意将河南《中州今古》更名为《北大商业评论》,主管单位为河南出版集团,主办单位为销售与市场杂志社和北大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的“河南省正式期刊一览表”显示,《北大商业评论》的主办单位是“销售与市场杂志社”,社长为李颖生(河南省销售与市场杂志社经营中心法人代表)。自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完全失去了《北大商业评论》主办权。    
《北大商业评论》现在的发行公司为“北京北商伟岸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与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实,该公司于日核准注册,公司的二位股东均为《北大商业评论》在职工作人员,其中一位是主编助理(占60%股权),另一位是行政总监(占40%股权)。    
何志毅滥用光华管理学院任命的北京大学管理案例中心主任和《北大商业评论》执行主编的职权,背着光华管理学院,擅自申请变更《北大商业评论》主办单位,导致光华管理学院失去主办单位资格,严重地侵害了光华管理学院的利益和知识产权。    本着对北大负责、对光华管理学院负责的精神,光华管理学院于日做出如下决定:    1,为了恢复光华管理学院对《北大商业评论》的主办权,学院指定一名副院长主管《北大商业评论》工作;何志毅继续担任《北大商业评论》执行主编,并负责把杂志的主办权收归光华管理学院。    2,为了防止何志毅继续利用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的名义从事有损光华管理学院利益的活动,学院指定一名副院长主管案例中心工作,并对案例中心的领导班子做出调整,何志毅不再担任案例中心主任职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日
  踏月留伤: 张维迎“院长”的心虚与快速反应之&洗钱传闻&篇   
  据小弟不完全考证,何志毅先生《致张维迎“院长”的公开信》和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全体员工给北大校方写的公开信是在11月20号被人公布在网上的,11月21日北大光华的主页上就发布了针对这两封公开信的公告《关于何志毅问题的说明》。其反应之迅速让我这个一直关注邹恒甫事件近6个月的人惊讶。邹恒甫的公开信写了有近6个月了,这近6个月的时间里也没有见张维迎对邹恒甫事件做个正面说明。只是在8月2日和8月6日分别把由光华学院和人事部签字盖章的死刑判决书挂在光华的网页上宣告邹恒甫已经被“处决”。    也许憋了很久的张维迎的粉丝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谁说我们张“院长”只会在背后扔砖头放冷枪,搞“你清你的,我浊我的”,今天不就做了一次爷们,快速反应了嘛?    看过《关于何志毅问题的说明》,我笑了。    张“院长”在公告中把何志毅先生的罪状列得清清楚楚,以解释免何先生职务的合理性。有些细节已经精确到年月日,不错,真的觉得张维迎(和他的手下)有进步,在努力争取赶上踏月的考证水平。可惜公告中对于何先生和北大50名员工的公开信中描述的诸多张大“院长”的罪状确视而不见。对于其中的为了当院长,威逼利诱,收买拉拢;当上院长后公报私仇,排除异己的问题。张维迎“院长”为什么不敢回应。是心虚了吗?还是因为板上钉钉的事,不敢翻案,    而引起我关注的是另外一封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全体员工给北大校方写的公开信,我注意到其中“我们想问的是,张维迎领导负责的网络研究中心和工商管理研究所,除了借光华的名义搞论坛,向企业收取高额会费之外,又为光华提供过什么服务?!“张维迎指责何先生利用北大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为自己谋利,那张维迎“院长”自己利用这两个研究中心和研究所干了些什么呢?     我查了一下两个所的网站,网络研究中心还算正常,而工商管理研究所,网站在号的讲座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动静。神秘!这个所最近这几年在做什么,张维迎利用这个所干了什么?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这些不禁让我联想起前段时间在网友提出的张维迎利用工商管理研究所洗钱的传闻。不知道张院长有没有兴趣对这个传闻回应一下,或者北大校方敢不敢审计张维迎所领导的工商管理研究所的财务收支情况给关系此事的网友一个交代呢?     张维迎院长,“利用工商管理研究所洗钱”这个传闻,明天也能给我一个快速反应吗?  
  作者:额的天啊 回复日期: 9:34:50 
    误人子弟啊,内地有这样的学校及老师,幸亏我的孩子到香港读书去了。  -----------------------------  香港的大学里面什么样子啊?是不是一样有这些闹剧发生呢?
  “教育及医疗是否应产业化?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一个真正好的体制,我可以收费高,但我花80%在奖学金上,穷人就上得起大学了。比如,让穷人一年出4000元,他也出不起。”  ——张维迎    “许多国有资产是冰棍,不用也会自然消失的,只有运作起来才会产生效益。管理层收购国企,实现了产权和管理权合一的效果。即使是“零价格”甚至负价格转让,国家也不一定吃亏,因为很多国企都有很多的负债和职工负担,这就好比你带着女儿改嫁和你单身一个人改嫁时的谈判能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张维迎    “在公有制下,官员索取剩余可能是一个帕累托改进;因为它有利于降低监督成本,调动官员的积极性。私人产品腐败的存在,对社会、经济发展来说即使不是最好的,也是次优的。第二好的。反腐败力度在把握适当、要非常适度,如果力度把握不适当,间接带来的负效应也非常大。”  ——张维迎  
  张维迎在“主流经济学家”中间“出类拔萃”
   张维迎出身在陕西省榆林地区最穷困的吴堡县,在他发迹之后他的父亲还系着羊白肚头巾去北京看他,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他对金钱和财富格外有感觉,在主流经济学家群体中间,他对金钱的&灵感&也绝对是第一流的。与此相关,张维迎先生每每有出人意表的行为和思考,这些都反映在他的理论研究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间,为了提点那些想成为&学术大腕&的有志青年,老田特地总结一下张维迎先生的成功经验。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这个总结难免有很多遗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一般而言,为穷人说话没有多少好处,还要冒着得罪权贵的危险,这在经济上明显是一种&投入产出比&很低的方向,因此张维迎先生总是刻意避免,所以他总是说要善待企业家,而不是说要善待那些血汗工厂里日夜劳作的工人。著名自由派巨擘朱学勤先生,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他说有些出身寒微的人,身上有着很强的&于连情结&――为了向上爬不惜付出一切代价。     我们就在朱学勤先生的认识基础上,来分析一下张维迎先生的成功奥秘。此前,我们已经说过,张维迎先生为了抬高自己,就误导人们以为他就是诺奖得主米尔利斯的博士毕业生,隐瞒了美国人给他发&党校文凭&这一关键事实;同时为了装点自己的学术高明,还肆无忌惮地自己的&学术著作&中间大搞&掺水和造假&。要知道,有一个好的出身门第同时又显得特别有学问,这是成为学术大腕的重要条件。     所有的造假努力,都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低投入高产出的投资,投资的后果总是为了积累有用的资本。有了资本之后,如果还要继续追求真正的学术,那不仅显得过于&死心眼&,而且也等于是自己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揭穿自己过去的把戏了。一个人如果是以学术造假开始,他就发现必须得把这个努力坚持到底,否则就显得&很不经济&,按照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这叫做&路径依赖&。既然已经有了相当的资本积累成了学术大腕,目的当然是准备了更好的交易条件,可以标注更高的交易价格。在顾雏军的事件之间,我们今天已经知道给张维迎先生的出场费是8万人民币,外加支持性发言每字10元,这个交易价码确实不低,足够让许多有志青年艳羡。     虽然出场的主流经济学不止张维迎一个,都是同样得到了差不多的报酬,但是在一样中间就有不一样,张维迎先生还是显得出类拔萃,高出侪辈多多。以前老田分析过新旺先生当主流经济学打手的事件,指出他的高明之处在于首先发现了为了维护主流经济学的话语霸权,市场上迫切需要打手并首先充当打手而得利的光辉案例,在该文中间还同时指出张维迎先生也客串了一回打手角色。现在看来,那个分析不是很完整,有待进一步深化,关键是忽视了张维迎先生的高风亮节,与其他的主流经济学家相比,在同样的报酬下,张维迎先生也总是愿意做更多的事情作为回报,为此他曾经破口大骂郎咸平&无耻&和&没有公信力&,其他的主流们就没有这么做。今天我们已经知道,顾雏军确实如郎咸平所言,以非法手段大量窃取国企资产,在这样的确凿事实面前进行理论辩护本没有什么努力空间,但是张维迎先生并不因此放弃,谁说辱骂和恐吓不是战斗,就说明他跟咱们的主流经济学家相比还很幼稚。     不要以为张维迎先生只是对&高报酬&才产生如此灵敏的反应,即便是一点点好处,张维迎先生也一样积极行动,表现了少有的不计较金钱多少的风度。1980年代中期,张维迎先生到广东出差,期间有一家工厂送给他一床化纤质地的毯子。此后张维迎先生就到处讲该工厂的好话,这表现了张维迎先生对&滴水之恩&也能够&涌泉相报&的高风亮节。在工厂一面而言,则是验证了&有钱可使鬼,无财不通神&的古训,深刻地验证了我们的著名经济学家的&经济人&品格。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时张维迎先生还有一个姓王的同事提醒他这样做不大妥当,表现了这位学者的迂腐。历史终于选择了特别懂得投桃报李的张维迎博士,使他成为茅于轼所称的中国微观经济学的&第一把手&。张维迎的成功不是偶然得来的,背后确有非常人能到的高处,即便是很少的报酬,张维迎也一样尽心竭力,试问:这样的人不成功谁成功!
  本朝曾经说过:北大池浅王八多。  果然一点不假
  八十年代的&价格双轨制&,今天一般人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改革路子,是开通了&权力变金钱&的腐败通道,要为后来严重的腐败和权钱结合负责。许多人当年对此竭力赞成的精英们,在今天社会舆论强烈的&反腐败压力&下,往往讳莫如深,只有张维迎先生仍然作为自己的一大光辉要点而加以炫耀。因为别人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曾经支持和推动双轨制了,张维迎就说是他而不是别人设计了&价格双轨制改革&。张维迎这一高招,暗合中国商人祖师爷陶朱公的师傅计研&人弃我取&的大智慧,当然,价格改革作为中国城市改革的关键一步,推动者和支持者在官场内外不知凡几,要独揽功劳占这个便宜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但是别人都不愿意承担骂名的时候,张维迎的机会就出现了。我们知道,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成功总是以付出代价来取得的,张维迎先生这一次的&光辉业绩&是以&不要脸面&为代价的。这说明,谁最能付出脸皮作为代价,谁就最能成功,张维迎的改革大师地位,在主流经济学家中间的杰出英名,难道不是付出这样的代价才得以建立的吗?于连最后终于被杀头,说明他还是&心有滞碍&,跟张维迎先生一比,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中国民间谚语说&人要个脸,树要个皮&,一些平庸之辈就常常是拉不下脸面来,所以错失了极其宝贵的成功机遇。还有一句民间谚语说&狗屎不臭,挑起来臭&,这句话是告诉人们:在对自己严重不利的时候还去作舆论动员过程是极其愚蠢的,这句话显然是对一般庸人才有效的忠告,对于那些已经决定拿脸皮当投资成本的人来说,显然是不成立的。这不,张维迎先生已经聘请律师,宣称要跟网友打官司,要告别人&诽谤罪&,这是典型的&挑起来臭&的新一轮舆论动员过程,但是对于已经打算不要脸皮的张维迎先生来说,也实在是不会损失什么了。
  北大光华学院院长厉以宁被撤职 张维迎继任      文章来源:网易新闻 更新时间:   
  北大光华学院的前院长厉以宁被称是中国经济学界泰斗,而最近校方撤换了院长。新任的院长张维迎则是牛津大学经济博士,中国新生代的重要经济学家。厉以宁成为光华管理学院的名誉院长。对此,光华董事会表示很无奈。    北京大学是享誉世界的百年名校,而北大的光华管理学院则是中国最好的商学院之一,润泰集团总裁尹衍梁在1996年出资千万美元,赞助兴建光华管理学院,而校内的光华奖学金,也是由他赞助,也看出这间商学院和台湾深厚的渊源。    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学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国民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管理科学中心主任,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日关系学史学会会长。     相关连接:厉以宁语录精粹    1、什么叫小康,小康概念要拥有两套房,应该鼓励中国人购买两套房,在家住一套,出去休假时住另一套。    2、中国的贫富差距还不够大,只有拉大差距,社会才能进步。    3.中国穷人为什么穷,因为他们都有仇富心理。    4.12亿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    5.中国股市很健康,早晚冲上三千点。    6、中国应该持续加大积极财政政策力度,因为不这样做,中国的GDP就要掉下来,就会有更多的工人失业。    7.中国应该用就业促进就业,因为有一批人就业了,赚了钱他马上会花掉,另外的人就有了赚钱的机会,很多人失业不是坏事。    8.在改革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是必然的,不必大惊小怪的。    9.房价涨的快是好现象,说明居民的收入多了。以前投资的房产升值了,是好事。    10.中国处于发展中阶段,重工业化是必经阶段,对环境的污染势必难免。但我们获得了收益。    11.中国不应该建成福利社会,否则人们便没有危机感,不好好工作.    12.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    13.我要为富人说话,不是为了讨好富人。今天有些人骂富人,好像是给穷人出气,其实他们是害了穷人。    14.中国农民要不要害怕当中产阶级。    15.“经济学家”要顶住互联网压力。    16.中国目前为什么穷人上不起大学?是因为收费太低。    17.国有资产要就是一碗饭,要往上面吐吐沫。    18.我们不能低估舆论对中国企业生存发展的危害性。    19.郎*咸*平很无耻!    20.我知道我做的是得罪人的事情,会遭人骂的,但是我不在乎!!    最新:下岗工人到农村去!    附光华管理学院组织机构(来源:光华管理学院网站)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组织机构及教学科研单位    组织机构及科研教学单位    董事会:    董事长:尹衍梁    董事会:罗豪才、李安模、厉以宁、陈良焜、林英峰、林煜宗、司徒达贤、杜俊元、聂力、吴树青    董事会秘书:张秀环    院长:    名誉院长: 厉以宁    院 长: 张维迎    副 院 长: 朱善利、武常岐、涂平    党委:    书 记:王其文    副书记:李九兰、马化祥    院务委员会:    主任:厉以宁    副主任:张维迎、王其文、朱善利    委员:曹凤岐、陈良焜、陈嵘、董文俊、范平、龚六堂、何志毅、姜万军、靳云汇、李东、李九兰、李其、梁钧平、龙军生、陆正飞、马化祥、单忠东、史树中、涂平、徐信忠、武常岐、姚长辉、张国有、张一弛、章铮、周春生、邹恒甫    学术委员会:    主席:曹凤岐    委员:厉以宁、张维迎、王其文、朱善利、张国有、涂平、武常岐、徐信忠    师资招聘小组:    组长:厉以宁    副组长:张维迎、朱善利    成员:王其文、曹凤岐、涂平、武常岐    师资培养小组:    组长:厉以宁    副组长:朱善利、王其文    成员:陈嵘、李九兰、梁钧平、刘学、龙军生、陆正飞、武常岐、徐信忠、张维迎、邹恒甫    博士后培养工作小组:    组长:曹凤岐    副组长:王其文、李九兰    成员:秦宛顺、胡健颖    研究生指导小组:    管理学科:张国有、李东    应用经济学科:秦宛顺、邹恒甫    国际合作协调委员会:    主任:涂平    副主任:王其文、朱善利    成员:陈嵘、李东、梁钧平、刘学、龙军生、陆正飞、武常岐、徐信忠、邹恒甫
  DoNews 11月22消息(记者 周然)据消息人士透露,《北大商业评论》主编,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何志毅,已于日前被免除主任一职。    被免职以后,何志毅在北大范围内散发“至张维迎的公开信”,在信中,他指责现任北大光华学院院长张维迎打击异己。此外另有署名为“北京大学管理案例研究中心全体员工”的另一封公开信同时在网上发布。    据消息人士称,该事件已波及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及其他下属单位多人,但北京大学方面对此尚无公开评论。  
  我没细看,不过北大、清华的教授好像是聘任制度,在几年内如果没有任何成果,是会被赶走的
  从我认识的张维迎教授谈起发表时间:日 21时38分 评论/浏览(-/-)  
今天偶然听朋友说,何志毅教授被撤去案例中心主任的职务,心情一惊。继而在网上看到何志毅老师的一封公开信,我想,这是可以证实事情发生的确切性了。其实这样的一幕挺熟悉的,不久前好像才发生在北大另一名教授邹恒甫先生的身上,同样是被免职,同样是写了一封公开信导致轩然大波。       前一阵还在和朋友感慨,北大这是怎么了,好好的一个知名的全国高等学府,那样一个有着深远历史和文化的学校,怎么变成名利场这样可怕?其实想想,也不稀奇。记得曾经有个北大的朋友和我说,北大是相当看重“出身”的,什么是北大所谓的“出身”?例如,所谓“北大人”,必须是本科即考上北大的,而不是指所有北大毕业或在北大上学的学生(即使硕士或博士),其他人不允许自称“北大人”;又例如,哪个北大的老师,如果本身不是北大毕业,便会被其他老师排挤,被认为不是系出名门。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北大不是以学术论高低,怎么是以出身论高低?那么,如此一个环境,大家不去攀比学术,而拼命的玩权术也就不足为奇了。       话说远了,回来继续谈张维迎先生两次撤职手下教授,引起轩然大波之事件。我对此事件之所以如此关注,实在因为我刚好与张维迎老师有所接触,其个人的态度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       和张维迎老师其实合作比较多一些,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我为其服务。2004年-2006年,我本人一直在“中国企业家论坛”工作,作为那里最早入职的三个员工之一,又是论坛日常和活动期间VIP嘉宾的关系维护人,使得我有很多和张维迎老师正面接触的机会。而张维迎老师是我们论坛的唯一指定的“首席经济学家”,我对他本人极为尊敬。真正让我失掉这份尊敬的却是有一次,他对我领导说:“XXX,论坛秘书处应该找些人来帮你啊,不能老是你一个人,好歹找个女孩帮你处理实际事务。”说实话,当时我真是一懵,要知道,前前后后我为其参加我们的论坛而为其订机票就大概有2-3次,然后还有我因为论坛主题给他发短信,写邮件,以及打电话,大概十几二十次总有了,甚至还有合影,还有每次我在会场的亲自接待,都不用说了,他居然脑子里从来没有过我是谁的概念,或者没有我是男是女的概念。这个目中无人简直有点离谱……这样的目中无人,在日后我到腾讯后去拜访他的时候再次印证,他对我连一点眼熟的表现都没有。我当时很奇怪,那时候他还主动发短信叫我帮他落实一些事情,难道他其实并不知道帮助他落实事情的是阿三阿四,或者外星人也无所谓?       当然,其实对于这样的名人来说,我是无足轻重的人,甚至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不仅仅遇到一个两个这样高眼界的人,这里我只是说出一点我本人与他接触的感受,可能越来越多的人,都仅仅在争名夺利,而忘记了人格的平等与尊重。试想,为什么我别人老说我们国民素质低,就算我们国民真的个个知识文化都和科学家似的,而人品却忽略不计,别人会认为我们国民素质高吗?更何况,中国本该是礼仪之邦,为什么我们最先丢弃的是这个?连搞教育的人都是这样,那其他人呢?      其实我更感慨的是,为什么现在的教育部门都变成了这样?我其实并不了解一直呼吁的教育改革到底是怎样的,但是,我想,最终想要的结果一定不是把好好的学校都变成权利争斗的中心。再说,我实在不明白,一个大学里,到底大家争的是什么?如果是争名的话,那完全可以靠学术来一争高下;如果是争利的话,那倒是应了现在大家都在呼吁的一个问题,就是是否可以赢利办学的问题……       无论如何,当教育口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政府是不是应该开始警惕?这里是授业解惑的地方,如果祖国未来栋梁,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学到的都是这些,天天看自己尊敬的老师们打架,那我们国家的未来该是怎样可怕?
  邹恒甫对何志毅的回应(好像没给好脸色看哦)    &邹恒甫在网络上所说的你搞掉厉以宁院长的事实,为了光华我们忍耐不声张……,可怜的恒甫就是因为没支持你而被开除。&     为了光华!!   好一个堂皇的理由!   懦弱是送给敌人的最好武器,   但是谎言却可以让所谓的知识分子完全没有了自己!   龚六堂,朱善利,武常岐,涂平。。。还在想张维迎手里的面包?
  从我认识的张维迎教授谈起发表时间:日 21时38分 评论/浏览(-/-)  
今天偶然听朋友说,何志毅教授被撤去案例中心主任的职务,心情一惊。继而在网上看到何志毅老师的一封公开信,我想,这是可以证实事情发生的确切性了。其实这样的一幕挺熟悉的,不久前好像才发生在北大另一名教授邹恒甫先生的身上,同样是被免职,同样是写了一封公开信导致轩然大波。       前一阵还在和朋友感慨,北大这是怎么了,好好的一个知名的全国高等学府,那样一个有着深远历史和文化的学校,怎么变成名利场这样可怕?其实想想,也不稀奇。记得曾经有个北大的朋友和我说,北大是相当看重“出身”的,什么是北大所谓的“出身”?例如,所谓“北大人”,必须是本科即考上北大的,而不是指所有北大毕业或在北大上学的学生(即使硕士或博士),其他人不允许自称“北大人”;又例如,哪个北大的老师,如果本身不是北大毕业,便会被其他老师排挤,被认为不是系出名门。当时,我就觉得很奇怪,北大不是以学术论高低,怎么是以出身论高低?那么,如此一个环境,大家不去攀比学术,而拼命的玩权术也就不足为奇了。       话说远了,回来继续谈张维迎先生两次撤职手下教授,引起轩然大波之事件。我对此事件之所以如此关注,实在因为我刚好与张维迎老师有所接触,其个人的态度给我的印象极为深刻。       和张维迎老师其实合作比较多一些,与其说是合作,不如说是我为其服务。2004年-2006年,我本人一直在“中国企业家论坛”工作,作为那里最早入职的三个员工之一,又是论坛日常和活动期间VIP嘉宾的关系维护人,使得我有很多和张维迎老师正面接触的机会。而张维迎老师是我们论坛的唯一指定的“首席经济学家”,我对他本人极为尊敬。真正让我失掉这份尊敬的却是有一次,他对我领导说:“XXX,论坛秘书处应该找些人来帮你啊,不能老是你一个人,好歹找个女孩帮你处理实际事务。”说实话,当时我真是一懵,要知道,前前后后我为其参加我们的论坛而为其订机票就大概有2-3次,然后还有我因为论坛主题给他发短信,写邮件,以及打电话,大概十几二十次总有了,甚至还有合影,还有每次我在会场的亲自接待,都不用说了,他居然脑子里从来没有过我是谁的概念,或者没有我是男是女的概念。这个目中无人简直有点离谱……这样的目中无人,在日后我到腾讯后去拜访他的时候再次印证,他对我连一点眼熟的表现都没有。我当时很奇怪,那时候他还主动发短信叫我帮他落实一些事情,难道他其实并不知道帮助他落实事情的是阿三阿四,或者外星人也无所谓?       当然,其实对于这样的名人来说,我是无足轻重的人,甚至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也不仅仅遇到一个两个这样高眼界的人,这里我只是说出一点我本人与他接触的感受,可能越来越多的人,都仅仅在争名夺利,而忘记了人格的平等与尊重。试想,为什么我别人老说我们国民素质低,就算我们国民真的个个知识文化都和科学家似的,而人品却忽略不计,别人会认为我们国民素质高吗?更何况,中国本该是礼仪之邦,为什么我们最先丢弃的是这个?连搞教育的人都是这样,那其他人呢?      其实我更感慨的是,为什么现在的教育部门都变成了这样?我其实并不了解一直呼吁的教育改革到底是怎样的,但是,我想,最终想要的结果一定不是把好好的学校都变成权利争斗的中心。再说,我实在不明白,一个大学里,到底大家争的是什么?如果是争名的话,那完全可以靠学术来一争高下;如果是争利的话,那倒是应了现在大家都在呼吁的一个问题,就是是否可以赢利办学的问题……       无论如何,当教育口都开始出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的政府是不是应该开始警惕?这里是授业解惑的地方,如果祖国未来栋梁,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学到的都是这些,天天看自己尊敬的老师们打架,那我们国家的未来该是怎样可怕?
  大家都是骗点钱
  写在感恩节的感谢信    ---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关于何志毅问题的说明”的回复    11月14日,光华管理学院的张维迎召开院长办公会,宣布免除我北京大学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中心主任一职,以及对《北大商业评论》杂志做出了不顾历史事实、不顾相关合作者权益、不顾国家相关部门对期刊管理规定的无理决定。对于这种事实,我只能对北大案例中心及《北大商业评论》的员工如实传达,引起了员工的不解和激愤。于是,出现了以全体员工及我个人名义的二篇文章,发给光华教职员工后被转发到外部网站上,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对此我有难言的苦衷。这两天各界人士对此事件议论纷纷,我谢绝了十几家媒体的采访要求,我对大家给予我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但我个人并不希望这个事态继续扩大,给北大带来负面影响。    北京大学100年以来一直以“兼容并包、自由民主”著称。与这种气息一脉相承,自由平等的沟通一直是北大人所崇尚的。我承认以我名义出现的公开信某些言辞可能过激,但也实属被逼无奈。北大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的历史和对北大和光华的贡献自有公论。然而,我们十年的工作成果就仅以一纸宣告而被否定,我实难掩心中之痛,直至今日仍不能平静。我和所有的同事坚信我们的工作成果经得起上级的考核与时间的检验。    今天张维迎通过光华的网站发表了一篇“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关于何志毅问题的说明”。针对里面对我的指责,有些涉及到学校管理程序和学校宽松管理的文化与惯例,有些涉及光华管理学院内部的历史矛盾,还涉及与兄弟单位北大出版社的关系以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杂志的管理规定,我暂时不便公开辩解。我只想说,我们的行为完全合规合法,也经过了学校内部审批的程序,我已经就这些问题向学校领导部门提请申述,我想学校会给我以公道。    但我不得不公开辩解的有三点:一是北大案例中心并不是隶属于光华管理学院的下级机构,二是针对出卖光华管理学院对杂志的主办权的指责,三是关于发行公司员工持股问题。    北大案例中心是北京大学批准成立的案例研究中心,是挂靠光华管理学院,而不是隶属光华管理学院的研究中心——我们有学校文件可以证明,因此其人事任免权并不在光华管理学院。在“声明”中,张维迎免去我案例中心主任的理由更是奇怪的“为了防止何志毅继续利用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的名义从事有损光华管理学院利益的活动”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所以这种免职决定既不符合校内管理程序,也没有足够的法理支撑。    在说明杂志主办权的问题之前,我将不得不向张维迎普及基本的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常识。从法律主体上讲,光华与案例中心是北大校内的非法人机构,不能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因此不具备成为刊物主办单位的资格。细分《北大商业评论》的无形资产,即就知识产权而言,一是商标权,二是著作权。就商标权而言,“北大”作为专属商标,北京大学是商标持有人,北京大学是集教学、科研、出版等功能为一体的独立法人机构,所以“北大”商标具有代表这些职能的含义,具体从商标分类上来讲,北大的出版职能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来实施,因此北大出版社作为北京大学全资下属单位及独立法人,在出版物上持有“北大”商标合理合法,当然能够以其独立法人资格代北京大学行使其在出版物上的商标权利,也就有权拥有《北大商业评论》的刊名权。就著作权而言,单篇文章的版权属于作者个人,合集文章作为一个编辑作品其版权属于北大出版社,主编及编辑除署名权外不拥有该刊物的知识产权。    基于以上法律常识,光华管理学院作为非法人机构,不具有成为杂志主办方的法律资格,也不具有主张《北大商业评论》的知识产权的法律基础。而真正能够代表北京大学,主张《北大商业评论》主办权与知识产权的应该是北京大学全资下属单位及独立法人的北大出版社。事实上,由于申请下来的刊号是由河南省原有杂志刊号改过来的,按照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文件,主管单位是河南方面,出于监管责任,主管单位要求杂志主编或社长有一人由河南方面出任,经双方协商,决定社长由河南方面出任,主编由北大方面出任。而且明确一旦结束合作,北大方将收回刊名,河南方收回刊号。这是一种在目前国家严格控制刊号条件下合作办刊的变通方案,此方案经过反复商讨,经过编委会同意后报请学校主管校长批准,然后得到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准。《北大商业评论》能够得到正式刊号,无论如何都是大好事,光华管理学院的权益完全可以由签订内部协议的方式通过北京大学出版社体现。    第三,发行公司员工持股问题。张维迎曾自称是提出过著名“冰棍理论”的“中国产权经济学第一人”,因此深谙“国有资产流失”、“经济问题”大帽子的政治技巧与杀伤力。张维迎调查并且提出这个问题是想影射我办杂志有经济目的或者有经济问题。但我不得不说的是,《北大商业评论》自2003年创刊以来,由于张维迎的阻挠,光华管理学院没有投入过一分钱,没有提供过任何场地与人员编制,没有支持买过杂志,甚至我们愿意赠送他都不提供有关学生名单。他本人没有为杂志写过一篇文章,而为竞争性同类刊物《XX商业评论》写文章。我们多次请求,他也不同意将《北大商业评论》列入院内教师计算成果的期刊LIST,但把同类竞争性刊物《XX商业评论》列入LIST。而我们至今免费为光华教授们和光华各种会议赠送的杂志超过10000本,免费为学院刊登了很多广告,在学界和业界为光华管理学院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北大商业评论》的英文版也即将发行。略懂媒体的人都知道,一本高端商业期刊,其投入是巨大的,发行是缓慢的,前期是亏损的,影射我有经济问题有悖于基本常识。我们长于做内容,有所为有所不为,因此将发行外包,由于种种原因2006年发行外包公司退出,我们不得已自行组建公司接手发行。由于杂志初期是以书代刊,难以获得外部投资,公司只能由两位员工作为股东注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运营主体,这是一种不得已的过渡性安排。整个过程都是公开透明的,经过编委会同意,获得刊号后,两个主办方与发行公司签署了法律文件,为了杂志的健康发展正在安排筹资和重组事宜。    十年前我放弃各种机会进入光华管理学院,尽心尽力为光华服务了十年,中间有很多离开光华的机会都没有动摇。除了教学和研究工作之外,我贴钱出力、用心费神、与老领导和同事们一起从无到有创办了北大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出版了30多本案例书籍,组织了100多场讲座,拍摄了100多集视频案例,建立了广泛的国际网络还协助老领导为光华提供过培训、基建、院办企业等服务,也为教育部、全国MBA指导委员会、中组部、国资委、地方政府、总参训练部、国防大学和众多的企业提供过案例教学和案例研究服务,主持了中国最受尊敬企业评选,与众多知名企业家一起创办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却落得了“滥用职权”、“严重地侵害了光华管理学院的利益”之罪名,“为了防止何志毅继续利用北京大学案例研究中心的名义从事有损于光华管理学院利益的活动”,一天之内就遭受免职处理,并被公告于天下。张维迎践踏了我做人的基本尊严,超越了我忍辱负重的底线,如果我还不公开说几句话,则愧对父母,愧对妻女,愧对师长,愧对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母校和同学,愧对学生,愧对接受低工资而长期跟随我的同事,愧对支持北大案例中心和《北大商业评论》的朋友,愧对《北大商业评论》的作者和读者,愧对《北大商业评论》的集团客户与广告客户,愧对众多的合作媒体朋友,愧对北大案例中心、《北大商业评论》和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的国际友人。    这几天我收到很多同事、朋友、学生和师长的邮件、电话、短信,心中感到温暖。在今天这个感恩节的日子里,我想对每一位关心过支持过我的人表示感谢,我想对北大、对光华管理学院说,我爱北大,我爱光华。也正是因为你们,我才有面对黑暗的勇气与决心。我正在向学校有关部门及领导进行申述,我想北大会还我以公正。我对光华的唯一要求是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就院领导对我的免职决定让我进行申述。此时是2007年的中国,此地是2007年的北大!    北大赋予我民主与科学的精神,北大提升了我的思想境界与责任感,北大给了我广阔的舞台,我深爱北大。    我相信北大的领导,我相信北大有良知,北大有公理,我相信!       何志毅  日深夜
  是禽兽和砖家的斗争吗?    操你们MA,怎么在山*西*童*工和教育医疗等问题上,你们禽兽不发表议论??    都是奴才!!!
  这个张维迎是不是那个喊着不让低素质人员进北京的那人??
  作者:柳如是二代    提出人口准入制度的人——张惟英    似乎不是一个人涅。。。。。。。。。
  张维迎做为一个北京大学下属的光华管理学院的院长,其实就是以前院系改革以前的系主任。这种职务,也就是个中层干部。他显然没有人事权利吧。但是他敢于辞退教授,说明他得到了北大校领导的支持或者默许。这种情况,何志毅肯定也是知道的吧。否则,何志毅这么闹腾,肯定得去找校领导去评理啊。校领导到现在也不出来表态,那么已经说明了校方的意见了。    自古以来,文人相轻,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过,就北大光华目前的情况而言,实在是有些丢人的样子。而且是丢北大的人,丢文化人的脸。    何志毅,你也是笨,假装当专家也这么多年了,这么点事就狗急跳墙啦?就你这点本事,被张维迎搞掉你,有什么奇怪的。张维迎等人(应该不止一个人的样子,如果误伤他人,纯属意外)处理这个事情的时候,审思细密,规划布局,手起刀落,杀伐决断,干净利落,相当地成功。反过来看你,先是大失水准地骂街(胡同串子水平的公开信),再是自绝后路地拉垫背(殉葬目的的联名信),然后四处打电话拉赞助(找难兄难弟的支持),最后在来个唧唧歪歪的感恩(倪萍大姐是你导师吧)。就这点本事也出来混,多危险,世道这么乱,带把菜刀就以为自己是大侠啊,牵两头屎壳郎,就扬言装备了4个坦克师啊。    至于张维迎,你也是挺没劲的,不知道大家等半年才看“光华的狗狗咬啊咬”第二季,怎么就不知道把剧情曲折点,人物饱满点,感情细腻点,冲突激烈点,就这个编剧导演水平,怎么能提高收视率涅,没有收视率怎么上广告涅,没有广告哪来资金涅,没有资金的话,今年院里教职员工的取暖费到哪去落实涅。竖子啊。以后 别说自己是微观经济学界的牛人,说出去丢人啊,本来挺有GDP的事情,愣是搞得像个政治事故似的,太没水准了。    北大的校长们(排名后三名的不算),还不出来管管,都嘛时候啦,马上就要过年了~~~~~~
        无处不江湖,江湖不无处。。。        
  看热闹来了!哈~~  
  “做人当如袁隆平”,还是“做人当如厉以宁(张维迎)”?    黎阳     袁隆平,日生于北京,西南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西南农业大学)毕业。中国杂交水稻育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辩论赛半决赛主持稿 的文章

 

随机推荐